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1

学校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努力开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局面。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学校、社区、街道等阵地,从青少年所需出发,组织开展怡情益智的课外文体、科普宣传等活动;以“成长与责任”为主题,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和德育教育活动;广泛利用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组织青少年进行参观、义务担任讲解员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主流文化。

二、整治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从净化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为在校生创造安全、文明的学习氛围出发,一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在社区、街道、校园周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另一方面,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快速调查、处理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案件;第三,探讨解决学生以大欺小、强行勒索财物等突出问题,设立监督岗和学生护校队,在校义务治安巡逻护校等志愿服务活动;第四,协调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继续实行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做法,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走健康的人生道路。

三、加强青少年普法维权工作。举行一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征文活动。向青少年宣传自护知识,传播“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护理念,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

四、探索建立预防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通过选树优秀青少年维权工作者、关心未成年人的优秀教师以及预青工作先进个人等典型,激励社会各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把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头,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2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环境污染、毒品泛滥、恐怖活动并称为世界四大公害。近年来, 中国青少年犯罪情况严峻,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何林渥斯 (Hollingworth) 认为, 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内, 青少年生理的急剧变化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的急剧变化在不当的条件或诱因下青少年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心理主要表现在自主心理、逆反心理、自我心理、关注异性、从众和模仿心理、义气心理、报复心理、利己心理、享乐心理、道德由动荡到基本成熟等十个方面。

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个体一生中必经的过渡阶段, 以上十种心理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但它们不是犯罪心理的充分条件, 只有当个体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某一种或几种心理朝向不健康发展的时候才会成为犯罪的心理因素。

一、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原因探究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不一致的情况。目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编写重原理轻操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大多停留在对理论和原理的梳理和描述而对具体的操作方面说得很少。这使得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操作性不强。 (2) 教师授课重理论轻实践。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大多只停留在说教上而没有让学生有所实践和体验。这个阶段的学生又特别反感说教, 所以, 这种方式的教学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3) 重学习指导轻“心理辅导”。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 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 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向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4) 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 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该体现, 教师既要“教书”更应该“育人”。

2. 学校的教育重“智商”, 轻“德商”。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现行的教育由于有“中考”和“高考”的存在使得教育违背了它的初衷, 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对德行的关注很少。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优秀但品德较差。品德不好体现为对社会规范的漠视, 做了坏事之后没有自责感与内疚感, 道德约束力差, 最后会走到极端危险的地步。

3. 学校对家庭心理教育不够重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 有人将家庭称为“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 民主型教养方式与专制型和放纵型教养方式相比较而言, 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品质。在新的形势下,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多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管理方式不当。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常常以传统的打压控制的手段, 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物”。这种暴力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与孩子沟通, 更不利于其人格的发展。 (2) 网络面前无能为力。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网络越来越普及, 家长对网络的了解也不太全面。家长只知道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有害信息而对网络产生恐惧心理, 但没有意识到粗暴的干涉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 (3) 家长对孩子的“闲散时间”没有系统地安排, 导致其在“闲散时间”内可能沾染不良行为。所谓“闲散时间”是指双休日、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在“闲散时间”里, 如果家长没有系统地安排学生的日程, 采用放任自由的方式, 其孩子为了打发无聊空虚的时间而有可能沾染不良行为。

4. 学校对社区心理辅导不够重视。

社区也是青少年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场所, 在社区内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关于社区心理卫生, 美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发起社区心理卫生运动, 60年代就将社区心理卫生纳入法律范畴。我国的社区心理卫生或心理教育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展起来, 但是发展的范围非常有限、速度非常慢。可喜的是, 我们看到了现在对青少年的犯罪可以进行社区矫正而不用进监狱或劳教所, 但我们更应该着手怎样在社区内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只关注在学校里怎样预防其犯罪, 没有意识到和社区联手形成综合的预防体系。

二、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1.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应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要原理与操作并重。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 学生学习的蓝本。所以, 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到教师的教,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具有可读性、通俗性和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它进行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所以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既要有原理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2) 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当前的发展任务,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以实践活动为主, 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3) 积极开展生涯心理辅导。生涯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之一。生涯心理辅导是指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 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 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生涯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但并非一成不变, 人的过去是现在的一部分, 而现在又影响到未来。现在的行为与对未来的期望都会影响人的发展, 在发展中有时候也可改变过去的错误, 生涯心理辅导就落实在协助和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之中。生涯心理辅导使青少年时时有目标、事事有方向。

2. 学校应“三商”齐抓。

“三商”即智商、情商和德商。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 它是用数值来表示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概念。为了将不同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比较, 斯特恩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情商又叫情感智商, 戈尔曼在其《情感智力》一书中, 首次使用“情商”的概念。戈尔曼认为, 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所谓德商, 就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商数。德商是衡量人的道德品质的标准。它包含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深刻理解和以此为指导而在个人心中形成的道德品质观念。智商和情商是青少年良好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但它们还需要更高级的素质、道德品质, 它是人终身的内在素质。因此,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应“三商”齐抓, 不可偏废, 切忌重智商轻情商和德商。

3. 学校应紧密联系家庭开展心理教育。

学校和家庭不可分离更不能对立, 学校应主动与家庭联手共同塑造青少年的心理。学校和家庭的联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1) 定期召开家长会。这个家长会的工作重心是探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学校应将孩子在学校的心理发展变化向家长反映, 同时家长也将孩子近期的心理发展变化向老师反映。老师和家长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使得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2) 给家长普及心理学知识。在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及其行为表现变得束手无策的情况下, 学校的老师可以为家长普及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家长认识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 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些心理, 同时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如面对不可避免的网络, 家长应向孩子宣传积极健康的东西, 让网络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家长越是对网络恐惧, 越是宣传消极负面的东西, 对孩子的行为越是控制, 孩子越是好奇, 越是逆反。所以, 老师应让家长了解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并因势利导。

4. 学校应有效指导社区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

可以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社区是青少年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青少年是社区心理学的一个人数不少的对象群体。因此, 学校应积极有效地指导或配合社区做好社区的心理辅导工作。心理学老师可以作为社区的兼职心理辅导员。此外, 还可以组织青少年开展心理体验活动。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 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协助社区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在该时期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 便于社区和学校对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发展特点及其行为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夏伯平, 李梦莎, 周美祥等.上海市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3) .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齐依南, 刘娟.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 2007 (15) .

[4]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5]马荣春.在校青少年的犯罪原因及与校方对策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6 (2) .

[6]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和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国内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相关部门积极加大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力度,本文从职业学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利用学校特有的优势和教育者的特殊作用,联合家庭、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法制、青春期教育,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阵地。

二、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2001年至2015年,我国福建省相关机关共逮捕了2338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其中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为505人,是该省犯罪嫌疑人总数的43.5%。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50%,且犯罪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黄某某仅仅因父亲不肯给他200元“出门打工费”,便当场用水果刀将其父刺伤致死等案例都值得人们深思。

首先,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据有效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提升了68%,而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还存在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较快,五年中增长了接近70%。在暴力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下,现阶段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较多的暴力行为。

其次,我国青少年犯罪特点。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犯罪过程中,暴力程度不断加深;而主要的犯罪形式为团体犯罪等。

三、 青少年人犯罪与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

(一)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缺乏法制观念教育。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法律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对法律知识以及违法犯罪行为产生深刻的认知,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并灭有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缺乏法制观念教育将导致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不仅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反而失去法制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忽视法制的功能及作用,也不利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1]。

(二)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完整。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更没有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程度,对课程的深度以及内容进行调整。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率较低。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完整。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对法律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更无法应用这些知识规范自身的行为并保护自己。

(三)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学为主,而担任法制课程的教师通常不是法律专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需要首先进行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将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较低,导致学生也无法有效应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造成学生法制课程学习效率低下,职业学校法制教学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无法对青少年犯罪起到预防作用。

(四) 学校社会家庭未形成合力。现阶段,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法制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中,家庭法制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以及家长没有进行有效的联合,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引导,也没有共同应用法律知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2]。家庭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忽视是导致青少年忽视法律知识重要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四、 职业学校预防网络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法制观念。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的法制意识薄弱,而在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功能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多数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法制课堂,然而在提升法制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仅要广泛的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播,还应当将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作为教学的中心[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针对各种犯罪现象,应用法律知识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并逐渐意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二) 不断丰富法制教育内容。在提升职业学校法制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丰富法制教育内容。学校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渐构建专业化的法制知识,将法律知识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例如,会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对会计法、税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讲解,应用多个经济犯罪的实例,促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同时,形成法律意识[4]。同时还应当促使教材内容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相结合,法律知识应由浅入深、系统性的向学生进行传播。更重要的是,应提升法治教学规范性,提升学生对法制知识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 加强法制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在积极加强职业学校法制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应当聘用专用的法律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构建并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为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兴趣以及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教学实效性,可以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案例介绍给学生,随着案情的发展,学生被故事所吸引,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并在案例当中对法律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 形成青少年犯罪防控的社会合力。现阶段,我国在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中,单纯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为加大法律知识宣传力度、构建健全的法制教育体系做努力。学校方面在积极构建健全而系统的法制教学系统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同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监督并引导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规范自身的行为,而社会方面,应利用传媒等工具,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进行传播[5]。从而促使我国逐渐形成青少年犯罪防控的社会合力,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五、結论

综上所述,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现象逐渐增多,这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因为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同时青少年犯罪还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安定,不利于人民生活的长治久安,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的研究至关重要。职业学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为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昆山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万红. 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以昆明F社区为例[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No.13304:117-128.

[2] 姚建龙. 转型社会的青少年犯罪控制——以“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为例的研究[J]. 社会科学,2014,No.38004:63-73.

[3] 徐忠. 试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学校教育的预防作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68-72.

[4] 吉朝珑.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的构筑——从实证研究的角度[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No.13302:45-50.

预防青少年犯罪方案 篇4

组长:刘

副组长:王

成员:韩承 红

清 娟 龙王宇陈华孙 建 军洁 菊 花陶

龚家桥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我社区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 “平安社区”的建设。我社区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社区”的目标,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遵循工作规律,把握关键环节,切实调动各单位、学校、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老师、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娟

副组长:王 承 龙王 建 军

成员:韩 红 宇陈洁

陶 清 华孙 菊 花

三、工作计划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体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2、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自护教育,请法制宣传员讲课,对青少年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3、开展专项整治,着力净化青少成年长环境。给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大力整治辖区环境。我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配合办事处综治办、派出所、工商、文化、卫生等人员,不定期对辖区各个游戏室、网吧、桌球室、娱乐场所等地方进行大检查,发现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及时处理,清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4、注重对特殊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将家庭贫困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闲散青少年、确定为重点关爱对象。严格闲散青少年管理,通过结对帮教、定向辅导等方法,做到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开展救助帮扶活动,营造全社区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浓厚氛围。

今年,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好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目的,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龚家桥社区

二0一二年三月

龚家桥社区预防青少年

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今年来,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我社区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 “平安和谐、人民满意社区”的建设,我们做了不少的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我们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社区领导非常重视,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工作人员为成员,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社区”的目标,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工作,切实调动各单位、学校、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老师、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力度、工作抓落实

1、加强宣传,营造全体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2、加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和自护教育,聘请了司法局和派出所领导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大大提高了广大

青少年对法律的了解。

3、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整治辖区环境。我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配合办事处综治办、派出所、工商、文化、卫生等人员,不定期对辖区各个游戏室、网吧、桌球室、娱乐场所等地方进行了大检查,发现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马上处理,清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广大青少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注重对特殊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将家庭贫困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闲散青少年、确定为重点关爱对象。严格闲散青少年管理,通过结对帮教、定向辅导等方法,做到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开展了救助帮扶活动,营造了全社区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浓厚氛围。

今后,我们将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做的更好,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目的,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5

石佛中心学校 2014年6月9日

石佛中心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确保社会稳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麦区教体了[2014]8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青少年犯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多,且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特别是未成年人参与抢劫、抢夺、盗窃、寻衅滋事等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的比例逐年增高。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不仅对当前降低社会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确保我镇教育教学正常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战略意义。因而校都要充分认识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全面落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实。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群众路线”中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我镇学校实际,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犯法犯罪的规律,逐步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采取教育、防范、服务、管理、矫治、优化环境等多种方式,实行综合治理,坚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全镇教育、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关爱为本的原则。

2、坚持教育、服务、管理三结合的原则。

3、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4、坚持帮助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原则。

四、目标任务

在全镇广泛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帮助青少年的浓厚氛围,发动社会力量,促进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扎实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积极帮教,转化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不断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努力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诱因,逐步在建立较为完备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网络和阵地网络。通过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乱纪犯罪,使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全县处于较低水平。

五、工作重点

1、针对我校小学生特点,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小学生教育体系,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学校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加强督查考核。进一步配齐配强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建立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档案,落实教师帮教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小学生辍学流失。要通过开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相互沟通,积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广泛开展青少年状况调查研究,重点抓好在家和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的调查工作,建立完整规范的闲散青少年档案,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各校要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村”创建活动,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有不良行为的闲散青少年,落实帮教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一帮一”、“多帮一”帮教服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

六、加强领导

经石佛中心学校学务会议决定,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

组 长:赵向峰 副组长:陈明政

成 员:赵新平雷瑞明 张立 刘引来 刘文君 黄仁杰 附属各校校长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由陈明政副校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日常工作。附属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要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全年综治工作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七、建立考核机制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相当重要,石佛中心学校已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全镇全年学校教育考核,并对其进行了细化量化,对工作措施得力、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社会教育教学“一票否决”,严格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石佛中心学校

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6

2012年全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创建“和谐平安宽甸”的总体目标,以深入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以教育和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把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以教育特殊青少年群体为重点,作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央预防办等教委联会下发的做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快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为了明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落实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有关政策建立完善对其养育、监护、教育、管理的工作体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话,促进其健康成长。组织开展与服刑人员子女“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大量,多渠道开展帮 1

扶救助工作。

三是着力做好社区闲散青少年教育和管理工作。深化“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建设和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社区闲散青少年管理和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社区青少年的信息机制和帮教矫治机制,通过跟踪帮教、专人联系、就业扶助等方法,使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是不断加强对边缘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制定有效措施,强化义务教育法在基层的贯彻落实,防止和减少中小学生辍学、失学,完善和改进工读教育的有关政策,加强工读学校建设规划,提高教育质量,把工读学校办成教育、矫治、挽救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阵地。

五是广泛开展服刑未成年人结队扶助行动。依托村(社区)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志愿者队伍与我镇服刑未成年人开展结队帮扶活动,使服刑的未成年人都有人联系和关爱,促进服刑青少年更好的回归社会。

六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为进城务工子女就学创造条件,把他们纳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活动当中,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二、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

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

一是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继续深入开展具有宽甸特色的“三有三为”、“小雷锋行动”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依托(村)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教育基地,运用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切实抓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镇预防青少年犯罪办公室将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深入到基层进行集中宣讲。

三是继续广泛开展自我保护教育。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等主题,通过举办自护培训班、自护学校、采取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形式,向青少年宣传自护知识,传播“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护理念,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品牌意识为主导思想,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项目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依托法院、检察院、司法系统,组织基层法院、检察院、司法部门深入学校,帮助和指导学校建立“青少年模拟法庭”,与法制副校

长的普法教育活动形成有机结合,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制实践教育活动。力争镇内五所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青少年模拟法庭”,让青少年通过实际参与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二是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工作。要以创建活动为工作抓手,有效推动基层达标争先,形成区域联动、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注重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加强分类指导、估评跟进,进一步调动基层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积极性,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各项任务、措施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

三是积极开展青少年社会公益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假日学校、阳光教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区学校、社区辅导站等形式的社会公益教育活动。同时,要继续开展青少年宫为特殊青少年免费教育活动,组织全县教育、共青团、妇联及各级青少年宫针对困难青少年免费开办培训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校外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四是发挥职能作用,整治社会环境。各织预防组织和成员单位要按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氛围。县预防办要继续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电子信息以及玩具、饰品,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

五是加强和完善青少年维权和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和“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推行青少年社会事务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青少年需求,为他们提供综合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

四、以加强基础工作和机制建设为保障,促进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村(社区)预防领导小组要适时召开会议。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针对涉及区域性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协调力度,牵头单位要认真负责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结合新制定的预防工作考核办法的实施,确立预防工作评估标准,做到预防工作与综合治理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奖惩。

三是建立预警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各村(社区)预防办要与本辖区学校密切合作,定期研究发布本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报告。积极探索制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指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适时做出预警。

四是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工作规律。加强对青少年

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新探 篇7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一)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

据最高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 从2000年至2004年, 全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青少年犯罪的人数每年上升14.18%。2005年7月, 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 (2005年09月17日《法制日报》) 。另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其中14岁至18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2005年12月14日《中国教育报》) 。以上数据显示,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不容乐观, 解决这一难题任道而重远。

(二)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

1. 犯罪年龄、文化程度低

据统计, 上世纪70年代, 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8岁。到90年代, 初犯的平均年龄己降至14~15周岁, 初始年龄提前了2至3岁。有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里最小的刚满10岁, 最大的也不超过14岁。他们接受的教育很少, 很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没上过学, 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2. 犯罪类型多元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类型呈多元化:暴力性犯罪, 一般包括杀人、伤害、强奸、抢劫、放火、爆炸等;物欲型犯罪, 这一类型的犯罪始终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主导地位, 盗窃占据最大比例, 抢劫、诈骗次之;性犯罪, 其中男性是主要的犯罪主体, 如强奸, 女性只是某些罪的主体如卖淫;涉网络犯罪, 因沉迷网络游戏、模仿网络中的暴力、色情游戏等而导致的犯罪。

3. 犯罪组织团伙化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 心理、行为都不成熟, 缺乏作案经验, 对犯罪的心理压力大而且实施的大多是暴力犯罪, 总觉得单独作案势单力薄, 因此很容易组成团伙。有的组成一般团伙, 有的走向犯罪集团, 他们内部等级森严, 组织严密有明确的分工。

4. 重新犯罪率较高

青少年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很难抵制住外界的影响, 往往是“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经过教育改造可能一段时间内回归正途, 但因为受到社会的歧视或其他原因又重新加入犯罪团伙, 重操旧业, 恶习屡犯, 多次作案。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残忍, 甚至灭绝人性。[1]

二、思想政治教育介入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看, 有利于预防工作的深入展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转化人、塑造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具有广泛而浓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如此, 把此项教育介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打入青少年内心深处, 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 有助于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看, 有助于促使预防工作取得实效

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主要在于自身的观念、能力等方面不够成熟,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能提高在这几方面的不足。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坚定的政治方向, 他们受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影响形成崇尚金钱的思想, 失去政治方向甚至为了不义之财犯罪。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价值观与金钱的关系,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二是青少年犯罪一方面是因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包括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运用马克思政治理论去观察事物, 抓住本质做出判断;对辨别能力的培养, 是指能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鉴别, 分清是非。[2]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 提高青少年自我预防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 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内心有自己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通过法制教育的一系列活动, 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亲身体验到法律的威严, 从而不敢以身试法。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源头,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情绪, 得不到及时化解时易冲动导致犯罪。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能及时遏制犯罪的发生。

(二) 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的重要功能

1.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外在条件

不良的家庭气氛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不少家长只顾自己享乐, 引来朋友在家中打麻将、赌博, 这不仅影响子女的休息, 关键是给孩子心灵上带来巨大影响, 使孩子也养成不良习惯。因此,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在心灵上关爱、理解他们, 这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2. 全面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质与修养, 给青少年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父母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都在教育着子女。家庭教育不是靠训斥, 而是靠榜样的引导和行为的影响。父母的素质决定着子女能否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违法犯罪行为, 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为人父母者, 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给孩子树立榜样。

(三) 积极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基础性作用

1. 注重教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虽然学校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 但是如果教师教育失误会增强青少年犯罪的念头。尤其当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产生厌学情绪、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 如果老师不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这时青少年会觉得孤独无助想到去犯罪。因此, 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 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 学校应选拔优秀的教师, 对那些等、靠、混的教师予以辞退, 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开设法制课教育, 用法律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必不可少, 教育青少年懂得什么是犯罪行为, 用法律来指引自己的行为, 增强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而要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除需要周密的课程设置, 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让青少年去法院旁听审判、到少年犯管教所参观听取少年犯的反思, 从他们身上汲取教训。

(四) 建立有效机制, 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

1. 发挥机构、团体之间的协调作用, 从组织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涉及社会众多机构和组织, 涉及众多领域、行业:公安机关须严厉打击教唆、引诱、利用青少年犯罪的违法行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严厉整顿文化市场, 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和管理, 取缔“黄、赌、毒”, 断绝与青少年的联系;妇联、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积极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 调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组织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积极性。因此, 只有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 构筑系统的预防体系, 才能在体制上减少青少年犯罪。

2. 建立社区服务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

在社区中为青少年提供活动场所, 开展有关法律活动, 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加强宣传法律常识, 也可以提供图书馆供青少年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 不仅学习法律知识而且提高道德情操, 增强法律意识, 从思想上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3]

参考文献

[1]周文学, 王有亮.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预防对策.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2005年, 第2期.

[2]赵康太.当代思想理论教育前沿问题纵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实行综合治理 预防青少年犯罪 篇8

摘要:青少年犯罪现象逐年攀升,危害程度不断升级,日益成为全社会及家庭关注的热点,如何防治末成年人犯罪变得十分迫切。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的分析,揭示采用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性。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成因;综合治理

我国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逐年攀升,危害程度不断升级,日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进一步遏止青少年犯罪现象蔓延的趋势,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形成是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认清青少年犯罪的多方面、深层次原因,并从根源上消除这些不良影响,才能减少和遏制犯罪,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1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当今社会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相称的丑恶现象。(1)社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上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逃学,久而久之走上邪道。(2)影视、互联网传播不健康、暴力、淫秽等丑恶的东西。(3)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的影响。(4)社会上偷盗、抢劫、黄赌、斗殴、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

2从青少年自身来说

青少年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

青少年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占优势,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难以有效地控制心理冲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世界观尚未成型,对外来的不良侵蚀缺乏抵抗能力,容易沾染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赌博等。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弱,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向犯罪。

3不良的家庭环境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其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往往是造成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犯罪青少年的家庭背景常常表现为:(1)家庭结构残缺。离婚、分居、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以及长期入狱而产生的破碎家庭或单亲家庭,会对青少年行为品德产生重大影响。单亲家庭往往疏于对子女的教育,致使他们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走上犯罪道路。(2)家庭气氛恶劣可能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犯罪会受环境影响或受生理因素影响而传给孩子们,父母本身好斗,其孩子也会被赋予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有较大的犯罪可能性。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家庭关系会决定孩子的犯罪人格、智力状况以及与犯罪有关知识的获取。在一个经常充斥争吵和厮打的家庭中,孩子们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有的只是恐惧、忧虑和失望。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不健康,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犯罪人格。(3)管教方式不当,教育的功利性思想突出,对子女的人格尊重不够。对子女在物质生活上的任何需求均无原则地予以满足,却未能很好的与子女沟通,以打骂的方式要求子女服从。凡事要求子女循规蹈矩,却未能给予信任和支持,只懂得施行权威和命令,却不给予自主的空间等。这种家庭环境有可能成为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4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是青少年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对青少年本身的素质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差生放任不管或推向社会。很多学校只追求升学率,把升学作为唯一的目标,优秀学生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成绩差的学生则被放任自流,有的甚至直接被劝退学。学校这样的做法,只能使他们加重了厌学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把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造成中途辍学、退学,然后随波逐流走入社会。(2)有些教师在对待学习困难生上缺乏真诚、耐心,方法简单粗暴,如大声呵斥、当众嘲弄、羞辱、甚至体罚。对于违纪学生,张榜公布,当作反面教材,甚至动不动就把家长叫来与学生一齐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在心理上也可能造成心理创伤,产生强烈的焦虑感、沮丧的情绪等。长期下去学习的兴趣丧失,人生态度可能就此改变,成为走向犯罪又一诱因。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针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和矫治。

1抓好家庭基础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前面的分析表明,一些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教育方式、方法导致了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因此,要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大卫·P·法林顿(David P.Farrington)对365名青少犯进行调查研究后,在其论著《青少年犯罪及其根源》中记载:“父亲没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仅占8.4%,而父亲犯过罪的孩子犯罪的比例高达37%,同时母亲犯了罪,小孩犯罪的比例则更高?”可见,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父母的犯罪史,将对子女的言行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从而诱发其走上犯罪的歧途。

2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

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加强社区预防,社区是青少年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青少年在社区滞留的时间相对较多,而适合青少年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却极少,因此必须对社区实施有效的管理,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空间建设。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典型社区作为试点,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通过社区的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区业余学校、社区青少年维权站等有形服务载体的有效服务,把散落在社区的青少年组织起来参加社区建设,预防治安案件的发生;组织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队伍,做好闲散和有轻微违法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弥补对青少年犯罪社区帮教的空白点,防止劣迹青少年重新犯罪;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进一步预防青少年犯罪。其次要大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净化文化娱乐场所,抓好对网吧的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杜绝不健康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流入社会,毒害青少年。

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

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学校不仅是学知识、长技能的场所,更是青少年社会规范的习得、价值观的形成场所;直接决定着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和社会,以及将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人最本质最朴素的感情出发,把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不伤害他人而生活的人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首要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们所期待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学校的法制教育须制度化、科学化。学校应当设置法制教育必修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学校要加强管理,如学习制度上的管理、纪律制度上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青少年大量的余暇时间和充沛的剩余精力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3)学校应结合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等,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应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克服成长中的诸多障碍。通过举办家长会,了解青少年在家庭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培训,使家长不断地纠正错误的教育方法,改进教育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4司法机关要大力开展对罪错青少年的挽救和帮教、矫治工作

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9

2009年度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紧紧围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条主线,进一步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的职能,切实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和活动,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健全机构、完善机制,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规律

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2009年,我们共召开两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组会议,研究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特点,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加强了各单位的联系,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从领导到教师都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针对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计划措施,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

二、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不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学校曾多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非常重要。2009年,我们通过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学校宣传窗、广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滋生的因素。

三、以学校为重点,加大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

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为此,我们特别重视对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今年,我们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依托学校,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营造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继续大力推行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的做法,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3月份邀请派出所民警到学校给学生进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青少年自我防护知识及交通知识讲座,全校1200多名学生受到了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效地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以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为提高全校青少年的文明素质,营造文明、祥和的生活氛围,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水平,树立平谷人良好的文明形象。

2、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学校少先队以演唱爱国主义歌曲为载体,抒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为振兴中华奉献青春的崇高志向,每个班在演唱国歌外,自选一首革命歌曲,赛前一个月每个班级利用课余时间加紧练习,在赛场上同学们气势磅礴,情绪高昂。一首首革命歌曲,唱响了和平时代的主旋律,整场比赛气氛非常热烈,台下的同学们都认真地倾听,不时给予热烈的掌声。

3、科技知识宣传 受益青少年

全校1200多名学生开展科技制作活动,许多展品由学校科技教师亲自设计亲自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以我国古代民间传统的数学精典和现代数学精华为题材,利用简易互动的方式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这次科普活动把深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易学易懂、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次动手、动脑的机会。不仅使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又在玩乐中撷取广度博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科

学思维。展出期间总是人流不息,生动活泼的科技平台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4、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

在国庆节前夕,学校还将开展以“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全校中学生轮流观看《流泪的花季》光盘,以真实的案情让学生进一步重视交通法规,了解并掌握行车走路的安全常识,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发生交通事故。

5、组织全镇广大青少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一是,弘扬雷锋精神服务农村孤寡老人,开展“把爱心献给老人”的学雷锋活动。二是学雷锋 树新风 志愿服务老年人,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校30名“红领巾”志愿服务小队来到儿童节康中心清扫卫生,表演的文艺节目深受智残儿童欢迎。活动中还为智残儿童准备了礼品。

6、关心和帮助弱示群体,学校在开展“每天节约一元钱”募集活动中,全校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为贫难的家庭献爱心,对面临缀学的学子们纷纷伸出了友谊之手,2000多元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对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扶助。

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篇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的相关要求,切实推动教育帮助和预防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有效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全面提高青少年道德、法制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指导思想

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整合全社会的力量,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手段和技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二、活动目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工作目标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活动内容

(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不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课或法律讲座;

(二)组织开展以学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单、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组织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宣传活动。通过讲座、观看科教片、志愿者上门知识宣传等形式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提高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五)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法规教育、网络文明道德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有害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飞鸿里社区居委会

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其预防 篇11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预防

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并一度与毒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并称为人类社会的“公害”。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级法院裁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研究青少年的犯罪动机,以便更好的制定预防措施,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还青少年一片净土。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突发性

青少年在犯罪之前往往很少考虑后果与详细的过程,通常是跟着自己的感觉,或者只是单纯的出于某种目的,又或者是感情用事,这就造成了在犯罪的时候他们并未意识到是在犯罪。

(二)低龄化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

(三)复发性

再犯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青少年在以此犯罪成功之后,往往会有侥幸心理,从而再次甚至多次作案。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模仿心理

青少年好奇心理,喜欢模仿,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善与恶的选择,而恶的事物往往是披着美丽外表的,而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辩别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神秘感,激起想尝试的愿望。一旦受到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暴力行为或犯罪分子的唆使与诱惑,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逆反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多变期,渴望成长,渴望独立,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自主。当自己的意识受到学校、家庭的反对时就会发展为抗拒社会道德和法律,偏要与成人们的规定、纪律对着干。在遭到家庭、学校或社会不公正对待时,不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反而迁怒社会,仇视比自己强的同学,仇视自己认为看不惯的人。

(三)意气心理:“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的心态在少年犯罪中尤为多见。有的青少年模仿一些黑帮影片中的帮派结成团伙,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狭隘的认为所谓哥们兄弟的利益最大,完全可以不顾其他人的合法权利。

(四)报复心理:未成年时期,情绪的兴奋性高,情绪的波动性大,具有极大的冲动性,既表现为热情活泼,又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当与他人产生矛盾认为自己吃亏时,十分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失去控制,不计后果的进行报复,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一)家庭预防

家长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子女,并且身体力行,为子女起好的表率作用。父母要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在健康幸福的氛围中成长,同时也要更新教育观,与孩子成为良师益友,让孩子敢说真话、错话,使家长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便于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引导,同时也要敢于承认错误,学会向孩子道歉,使未成年人感到自己在家庭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受到大人的尊敬,心理得到满足。另外家长要有“换位思想”,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必然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后孩子也必然会懂得凡事多为他人着想。

(二)社会预防

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应该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参与的大型课题,不仅仅是家庭及学校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青少年中受到不良的媒体内容、网络资源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我们要共内努力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3、立足社区,群防群治。

(三)学校预防

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力度。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在开设文化课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理问题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应该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并且加大课程量。引导青少年走进心理学,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因不适应内外环境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调控自己,恢复内心的平衡,提高自己应对各种人生难题的能力;另外,鼓励青少年在面对烦恼时多进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老师们谈谈自己的烦恼,及时的排忧,以免情况恶化。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开展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现在的青少年,普遍的对法律不够了解,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应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普及法律知识的教育,让青少年知法懂法,不去触碰法律的底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结论

没有健康发展的青少年,国家就没有未来。对于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犯罪的增多,无疑敲响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警钟!犯罪学者、社会学家,教育家、教师、政府官员们都把青少年犯罪问题当成是头等大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相信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及其他一些社会学科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域的渗入,青少年犯罪预防领域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张兆利. 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2]顾军. 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M].法律出版社. 2010.

[3]李曙光.张龙.邵明玄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08(6)

论青少年犯罪的量刑、防控及预防 篇12

一、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但也存在共通之处, 比如青少年犯罪的盲目性以及团伙性。然而,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青少年犯罪群体的年龄逐渐变低, 犯罪方法和手段也更加复杂。

(一) 青少年犯罪趋向低龄化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过去青少年犯罪主体的年龄层次在15-18岁之间浮动, 而当今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作案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这个年龄层次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

(二) 团伙性青少年犯罪团伙犯罪增多, 集团化趋势明显

与成年人犯罪集团不同, 未成年人犯罪团伙的并不会由于某种经济利益进行犯罪活动。未成年犯罪团伙的建立往往是由于未成年人之间拥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平时喜欢拉帮结派的进行一些活动, 有时候他们会发生犯罪行为也是突然产生的想法。通常在一些学校和社区里都会有一群因兴趣相投而集合在一起的未成年人团伙, 并且成员对彼此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就是未成年犯罪与其他性质的犯罪不同的地方。此外, 目前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 一些有心人士为了特定的目标专门设立了青少年犯罪组织, 诱引青少年参与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 成人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高。并且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青少年能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接触到许多超出他们年龄范围的事物。但是, 目前我国互联网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些腐朽的文化思想侵入了青少年的生活, 由于青少年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其对事物的接受还处在模仿阶段, 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因此这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作用, 青少年犯罪方式体现出成人化的特点。

二、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量刑制度

(一) 我国《刑法》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当前我国《刑法》有这样一项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项规定只是对14-18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 但将年满十八周岁的人排除在外, 这是因为我国《刑法》将犯罪人的年龄分为三个层次:1、不满14周岁的人无论发生何种犯罪行为都完全不用负刑事责任。社会公众一致认为未满14周岁的人生理和心理还处于生长阶段, 对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 也无法有效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 倘若其发生了犯罪行为, 通常是由于对是非对错尚未产生明确的认知。对这种年龄层次的犯罪行为进行处罚, 并不能产生很好的警示效果, 更是与我国的儿童保护政策不符。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发生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犯罪行为时要负相对刑事责任。虽然这个年龄层次的未成年心智还未完全成熟, 但是对一些事情应该有了明确的认知能力, 并且也能够及时控制自己的行为, 因此要对部分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3、已满16周岁的人若发生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任意行为, 都必须负完全刑事责任。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能够清晰地辨别是非, 控制行为的能力也很强, 具备了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按照年龄层次对未成年的刑事责任进行了具体划分, 并指出了所负刑事责任的具体范围, 但是对于18-25周岁之间的青年犯罪没有给予特殊的待遇。

(二)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 量刑时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虽然社会公认应当对未满18周岁的人的犯罪行为给予特别照顾, 从轻、减轻处罚。但是, 目前我国对于从轻、减轻处罚的具体方式以及这二者之前的区别还没有详细的规定。司法界人士对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 应该按照犯罪情节和数量来划分减轻和从轻。减轻处罚就是拉低量刑的幅度, 只能被使用于法律规定的特殊刑罚上。所以, 当未成年犯罪达不到减轻处罚的要求时, 就只能在法定范围内采取从轻处罚, 若是同时具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从轻情节时可考虑减轻处罚。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根据犯罪人的年龄进行划分。在14-16周岁这个年龄范围内的未成年发生《刑法》中第十七条第二款的犯罪行为时, 应减轻处罚;对16-18周岁之间的未成年犯罪, 应采取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是在犯罪行为中存在从重处罚情节, 应首先进行从重处罚, 再进行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样既能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又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产生深刻的反省。

本文作者认为情节数量划分法比较可取。按照罪行的轻重来决定刑罚的严重程度, 若是犯罪情节较轻, 则可考虑对其采取缓刑。要对未成年人犯罪采用刚柔并济的形式政策, 既不能处罚过重, 但也不能太过宽松, 要合理的调节宽严范围。若是犯罪情节严重, 可依据刑法的规定进行从轻或减轻处罚。但是如果犯罪人员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且不听教改, 就必须对其实施从严的刑罚, 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刑罚方式, 或判实刑, 或判较长刑罚。这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帮助他们及时扭转错误的人生发展方向, 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应采取的措施

本文根据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形成原因, 结合国外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实践经验, 对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青少年自身方面

青少年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在家长和教师的建议下阅读健康的文化书籍, 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主动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格。此外, 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比较困扰的问题时, 应积极的向家长或教师求助, 在他们的正确引导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

(二) 司法机关方面

司法机关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管理, 严厉打击青少年犯罪现象, 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干净的成长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力度, 杜绝内容不健康、思想腐朽的文化产品, 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文化氛围。此外, 司法机关还要彻底落实相关法律政策, 从而更好的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采用正确的法律方式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我国已经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保护法》对青少年进行保护。此外, 若是由于父母没有遵循《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而导致未成年人发生犯罪行为, 父母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 学校方面

首先,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突出德育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并定期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观念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 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应该安排专业的法律人士来担任法律课的教师。学校要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升到与基础知识教育平等的地位上,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摘要:当今社会背景下,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青少年犯罪现象, 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相关学者必须将青少年犯罪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目前社会上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研究和分析, 提出如何有效根除青少年犯罪问题。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出发, 探讨如何合理的利用法律制度来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量刑, 并提出几点有关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量刑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学经济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音体美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