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榜样信仰的旗帜(共11篇)
——读《红岩》有感
仰天长啸,气壮山河。
隆隆炮声,震憾天地。
雄狮怒吼,东方崛起。
闪闪星光,红旗飘扬。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
——题记
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没有坐享其成的成长;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面对祖国的国富民强,我们不能以逸待劳,停滞不前,我们更应该以思想带动行动,以行动实践真知。那么,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何如此雄壮秀美吗?你知道五星红旗为何如此鲜红吗?让《红岩》来告诉你。《红岩》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的英雄事迹。
每一次读《红岩》时,我都会有个心声:”烈士们,当雄壮的国歌慢慢响起的时候,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时候,那一刻就证明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永远记得1949年11月27日那一天,国民党反动派在逃窜前夕惨无人道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歌乐山大屠杀,两百多个英雄啊!在重庆解放前夕,歌乐山仰天长啸,悲声壮绝!书中那一副副真实的照片,那一首首豪壮的诗句,那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烈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画面,展现了他们敢于牺牲自我的乐观主义精神。齐晓轩那坚定的目光,渐渐望向远方,仿佛看见了无数金星闪闪的红旗,在眼前招展回旋,渐渐融成一片光亮的鲜红,他的嘴角,微微一动,朝着胜利的旗海,最后微笑了。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时,眼眶马上湿了,雨蒙蒙的城墙门,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真的实在无法想象,这样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江姐深藏心中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她是个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的时候,还是那么沉着冷静,并且她还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那宁死不屈的精神带给了多少战友的无穷动力,那一种钻心的疼痛,但我们敬爱的江姐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她不知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属于我们的!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
我也佩服许云峰,他在书店能敏感地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在茶园为保护同志机智冷静地面对叛徒、在宴会上巧妙识破敌人的阴险陷阱
等等,都显得他是那么机智勇敢;我更佩服华子良,即使写他的笔墨并不多,但是他的形象却深深地映在了我的脑海中,那疯疯癫癫的样子使每一个人都看不出破绽,应该说是一点破绽也没有!却没想到他是共产党最重要的人员。还有罗世文、杨虎城、陈然等先烈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个个都是钢铁汉,他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阴暗的牢房里,几个女子席地而坐,她们衣衫褴褛,头发有些散乱,脸上显现出疲倦,隐约还看得见几道伤痕,可她们的眼睛充满了坚定,炯炯有神。一位女子从自己的红被单上撕下了一块红布,其他女子拿着针线团团围了上来,不知是谁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几双灵巧的手,飞快地穿梭起来。尽管她们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炙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寄托在这块红绸缎上,并赋予祖国。红旗上,闪现出一颗星,接着又出现四颗星。她们制作了一面红旗,制作成了革命者坚强的信念,看着微微飘荡的红旗,狱友们心情澎湃,憧憬着革命的胜利!
他们这样无怨无悔地忘我牺牲是为什么呢?我深深思考着,突然想到烈士们豪壮的诗句:“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把这牢底坐穿”、“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我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换来了新中国!烈士们的每一首首诗,每一句句话都深深震撼着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
他们为了让这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经历
了一次又一次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在1949年10月1日,祖**亲甩开了脚镣,挺直了胸膛,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毛主席宣布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来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条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欢乐之中。
读完《红岩》,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似乎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祖国,是这样的秀丽壮美。他教会了我们坚强;他教会了我们不屈;他教会了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是他,让我们明白了眼前的幸福来之不易;是他,让我们明白了祖国的利益重于泰山;是他,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的党是永远的党。
在迎接我们党九十华诞的伟大日子里,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坚定党的信仰不动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我们的党,我们的祖**亲,我们的革命先烈。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实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辉煌”。灵感启迪我们:跟党走,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是中国人民唯一的正确选择。
一、多元化时代榜样构建的重要性
榜样教育自古以来都被看作是重要的德育方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公众使之成为被期望的思想、行为、品格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体现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并因其所内涵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所外显的行为实践对他人具有示范和激励价值的个人或群体。在当今这个多元化时代,信息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使社会生活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上面临难题,此时就需要榜样的建构。
(一)人的自身发展需要榜样
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价值取向变得困惑,我们需要树立榜样来引导人们的正确发展。榜样具有仿效性,每个人都不甘于落后,都是善于学习的,在对比别人的同时我们会逐步改进自己,因此我们在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树立相适应的榜样,引导人们去学习。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榜样可以通过主体的道德行为所表现的道德精神引发受教育者的赞叹,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产生对着高尚的情操的追求,从而促进人的发展。
(二)社会的发展需要榜样。
榜样具有示范和矫正的作用。每个时代都会树立自己时代的榜样,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给人们起到示范的作用。榜样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对照榜样学习的时候,通过榜样看到自己,矫正自己身上的不足,吸收榜样所具有的优点,不断发展自己,每个人都能提升自己,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使整个社会更加美好的发展。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教导人们想榜样学习,“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言传身教”是让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形象。可见榜样的构建自始至终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时代建构榜样的误区
(一)建构虚假的榜样
我们在建构榜样的时候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比如说,某地一位青年农民,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发现有几个孩子掉进冰窟窿里,他奋不顾身破冰抢救,最后自己牺牲了。这本是一个极好的榜样教材,借此让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思考、讨论人性美、人生的价值等。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这样发展。刚开始,人们默无声息,几个月过去之后的某一日,忽然大小报刊都刊登了这个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紧接着一部追溯英雄成长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也轰轰烈烈地问世了。经过挖掘、加工和修改,这位青年农民从小到大都是“完人”,树立了“高”、“大”的完美形象。媒体对榜样进行宣传是正确的,值得推广的,但是过分夸大英雄形象,树立“完”人,无疑会让人们觉得虚假,难以接受,因此树立这样的榜样是不会有人愿意学习的。
(二)建构抽象的榜样
在传统时期,我们建构的榜样往往是具有高大的形象的,从而忽略了榜样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偶尔也会犯错的人。这样使榜样在人们心中就成了一种目标,一个符号,遥不可及的。同时我们以往树立的榜样都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是在一定的框架和准则下诞生的,虽然我们建构了形形色色的榜样,但这些榜样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无私奉献的,没有其个性的发展。虽然这些榜样具有权威性,也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偏离群众、偏离生活,久而久之,使榜样在人们心中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
(三)建构单一的榜样
在过去,我们给人们树立的榜样大都是“无私奉献”的好人,“舍己为人”的英雄。榜样故事千人一面,大同小异。但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多元化时期,人们在方方面面都需要榜样的引领。而且,每个人在其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思想道德水平、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榜样来引导。因此,以往树立的单一的,固定的榜样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需要了。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榜样的树立不仅没能够带来好处反而使人们在想要做什么的时候退缩,也许觉得自己离所树立的榜样形象差的太远,望而却步;也许觉得做出的成就与期望值之间差距太大而失望。所以,在当今社会重构榜样是有必要的。
三、多元化时代建构新型榜样
在多元化时代,应该破除传统时期榜样建构的弊端,遵循榜样的本质,构建新时期的榜样,从而发挥榜样作用。
(一)构建生活中的榜样
构建榜样要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当今社会很难再出现想黄继光、董存瑞那样的英雄榜样,所以我们要构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榜样。在近些年的典型宣传中,牛玉儒、许振超、王顺友等人打动了老百姓。他们的共同点使: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功绩,有的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坚持赢得了人们的感动与最重。比如王顺友,默默地几十年如一日地走在艰难而孤单的马路上,他也有发牢骚和想要放弃的时候,但是最终他坚持了下来,感动了全国人民。值得欣慰的是,媒体对他的宣传时实事求是的,没有过略掉他的那些沮丧和失落的时刻,也没有对他的形象加以修改,这样虽然使得他的形象不高大、完美,但也正是这一点,才让人们觉得王顺友的形象更加人性化、真实。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有一些学习者他们倾向于选择和模仿与自己在性别、年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类似的榜样,他称之为有效榜样。所以,构建生活中的平民榜样,有利于发挥榜样的作用,影响更多的人。
(二)构建多样化的榜样
每个时代的榜样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生活在多元化时代,应当构建多种榜样,把传统的单一的、泛化的榜样变成多样化的榜样。由于人与人之间,在道德水准、思想状况、职业种类,文化、地域等方面存在差距,所以,我们要构建方方面面的榜样。首先,榜样领域的多样化。不仅要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构建榜样,还要在社会生活、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等领域构建榜样。使榜样形象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引导人们积极健康的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其次,榜样类型的多样化。我们对榜样的学习不仅局限于伟人、名人及成功人士,还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企业家、歌星等,只要他们身上有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就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使得我们树立的榜样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我们树立榜样注重普遍性的同时,不能忽略个性的发展。榜样不能千篇一律,我们要树立不同的榜样来满足不同的人的不同需要。
(三)构建与时俱进的榜样
在新时期,榜样不能是固步自封,反而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征。所谓是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所以在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树立的榜样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既要保留以往榜样的优点,又要与时俱进,发展榜样的个性。在当今社会,榜样要不断地吸收知识提升自己,达到新境界,还要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具有时尚性。实践证明,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榜样才能够被人们学习,而那些古板的、守旧的、落伍的榜样就被人们所遗忘。
在多元化时代,我们树立的榜样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树立,使人们看得见、够得着,不再是书本中,媒体宣传的“完美”的榜样。在对榜样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有超越榜样的例子。这样,人们取得的成就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从而提高人们的自信与自尊。长江后浪推前浪,江上代有人才出,人们都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就会超越榜样成为新榜样。所以,榜样不需要过多的保护与修饰,我们共同促进榜样的发展。
摘要: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多元化时代,榜样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时期的榜样已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构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多样化、与时俱进的榜样。
关键词:榜样,多元化,构建
参考文献
[1]唐雪,何勇平.新时期榜样教育:问题与策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张燕梅.刍议榜样教育的运用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3]潘清.榜样人格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功能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7).
[4]余琦.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3).
方志敏清贫的生命,却十分富有。他是为自己所崇拜的共产主义而活着的。什么西餐大菜,华丽的大厦,对于他毫不希罕。他所追求的是一个民族的民主与解放、自由和平等。于是,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哀民生之多艰,叹祖国之贫弱,爱山河之壮美。他戴着镣铐,走向了生命的终点,然而,五星红旗的照耀,使他的灵魂晶莹,透亮、美奂美伦!
当一轮红日,照在歌乐山的红岩上,丧心病狂,走向末日的国民党反动派,举起一排排黑洞洞的枪口,将江姐和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残酷地杀害了……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染红了共和国的黎明!他(她)们的生命没有走进共和国成立的狂欢大典,但他(她)们信仰的旗帜飘扬了82个春秋,他(她)们在狱中留下的豪言壮语,至今仍然撼动千万人的心灵。他(她)们在烈火中永生。他(她)们用生命铸就了千秋万代永放光芒的红岩魂!
啊,十月,金色的十月,使我们得温共和国的辉煌战斗历程。在那血与火的历程中,有多少生命,象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样,牺牲在战火纷飞的上代里,他(她)们用年轻人的生命,赢得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胜利,民族的骄傲,于是,我们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看到了他(她)们用热血书写的信仰和忠诚,永远摧人奋进。
当我们走出炮火与硝烟弥漫和战场,便走进了和平年代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但是共产党人的信仰的灵魂,始终没有变——“英雄纳雄尔就一定要实现”——《国际歌》的歌声,穿越牢笼,穿越时空,永驻于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心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两上务必”的教诲,使“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在抗洪战斗中,一展共产党人的忠诚和风采;在抗击“非典”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又是共产党员奔赴第一线——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忠心爱党,全心为民。有许多抗击“非典”的英雄们,战死疆场。他(她)又一次将共产党人的生命意义,人生的信仰,高贵的灵魂,展现在人生的旅途上,举起了火红的旗帜,树起了明亮、红火的标类!
初等教育学院-1602-小学教育-付金环
近些日子最值得广大人民关注的话题莫过于十九大了,我们看了直播。会议全程三个多小时,六十四岁的总书记从未喝过一口水,不慌不忙的进行着重要的讲话,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厚重,时而凝练,全程站立,神态悠然庄重,和蔼可亲,再想想我们,每次开会坐两个多小时就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波澜,心里长草。如此鲜明的对比使我不禁感叹,是什么练就了习近平同志如此坚强的意志,所以我拜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
该书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方面表达当时知情人对四十多年前习近平知青岁月的看法及相关事件的描述,全书是采访实录,以对话都方式进行,真实可感。从这本书中,我得知习近平同志不满十六岁就去陕西农村上山下乡了,这么小的年纪要是搁在现在的孩子,那就是最难缠最叛逆的时候,而习近平怀揣绣着“娘的心”的荷包,只身一人迈进黄土地。那七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长大成人,确立三观的关键时期,虽说那个年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是对于一个从小长在北京城的孩子来说,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大家可想而知。读这本书就像听一群长者讲着***小时候的故事,还有就是从小听着我奶奶和邻居知青奶奶讲着她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她们和习近平同志都是年岁相当的人,他们那个年代我也差不多能感觉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想来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真是幸福的多。
我知道,他这七年虽苦虽累,尝尽苦悲,历尽磨难,但收获了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无私的灵魂,这是一部好干部的成长史,这是一部始终为民的奋斗史。时光荏苒,岁月无痕,白驹苍狗,老百姓的记忆里却始终篆刻着用不变更的初心,人心有情,青年干部的成长当以此为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踏踏实实干。我们目前最缺少的就是踏实稳干的精神,经常流于表面,眼高手低,浮躁娇气不可取,踏实稳干才是真。正如歌词中所言“莫非要你尝尽了苦悲,才懂真情可贵”,没错,总书记从苦难岁月中收获了坚强与能力,人民群众从苦难岁月中走过,懂得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一、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各区队团支部集中开展一次以“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故事。从思想上和情感上认同总书记的光辉榜样。
.活动时间:XX年10月9日至XX年10月17日
2.活动要求:
(1)各大队团总支、区队团支部认真组织,全体团员积极参与;
(2)活动后形成图文材料由大队团总支于10月20日前统一发送至院学生会组织部杨钦智邮箱:xx(联系电话:xx)。
二、组织主题征文活动
面向全院广大青年学生,以学生骨干为重点,围绕“与信仰
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主题,组织开展《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征文活动,并通过宣传栏张贴和微信推送等方式传播优秀征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总书记青年时期成长历程中来体会感悟“理想”“学习”“奋斗”“品德”等成长发展的核心要素,更加直觉地以总书记为榜样励志勤学、健康成长。
.活动时间:XX年10月上旬至XX年11月上旬
2.征文要求:
征文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工作和成长经历,激发青年学生奋勇向上的成长热情,挖掘警院学子成长成才的感人故事;
征文不限体裁,必须为学生原创作品,严禁抄袭;
征文按照电子文档形式,标题采用三号黑体加粗,正文采用四号宋体;
参赛者将个人基本信息(大队+区队+姓名)附在末尾;
各大队征文电子文档于10月31日前统一发送至院学生会秘书处毕洪渝邮箱:xx(联系电话:xx)。
联系人:王xx
——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卢新宇,1988年北大中文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就像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是我难以再回去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做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沓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如同从一张白纸起步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依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的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学弟学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时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我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上,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诗词,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们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20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那一代人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的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的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建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关于信仰的本质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信仰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观念, 是人们关于最高价值的信念, 是全部人生的指向机制;第二种观点认为, 信仰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或某种现象的极度或真诚信服的态度;第三种观点认为, 信仰是和怀疑相对应的人类完整的精神意识状态的一个侧面, 是一种思维机制;第四种观点是把信仰作为和理论方式、实践方式、精神方式、艺术方式不同的人类掌握世界的单独而永恒的方式, 强调把信仰提到活动论的高度系统的动态的考察。笔者认为, 信仰是对某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认同, 并用这种价值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基于此种观点, 政治信仰即是信仰者对某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的认同, 同时用这种政治理论指导自身的政治实践。在我国, 正确的政治信仰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革命时期,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指导革命先烈们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时代,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引导着人民大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 必须不断加强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 特别是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
2 政治信仰教育相关理论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政治信仰教育理论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体系。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意识的作用”的理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对政治信仰教育有深刻的理论研究。他提出了“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 毛泽东提到“特别提请青年学生们应该努力学习, 除了学习专业之外, 在思想上要有进步, 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 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学习时事政治。”这些关于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从提出来到今天一直对青年大学生起着引导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体系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理论包括:1978年, 邓小平指出的“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996年, 江泽民提出的“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 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打下科学理论基础, 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等等这一系列理论, 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只有不断践行政治信仰教育理论, 才能推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朝着正确、稳定的道路发展。
3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时代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了显著发展, 但同时由于受到西方价值观念和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发展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对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满, 一些社会腐败现象等。在面对这一系列考验时, 如何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当代,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3.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保障之一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政治文明的核心内涵, 主要指一定社会政治制度, 包括国体、政体、法律和行政体系等的进步程度和成熟完善水平。”每一种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都是在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体系, 都必须靠社会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服从和遵守该社会政治制度的行为实践。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学生是否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是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展。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有利于保障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3.2 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稳定和发展
信仰是人生的价值导向和心灵归属, 每个人都需要信仰来检验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实践活动。当前, 我国社会政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 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造成思想混乱、价值迷茫、产生大量道德失范现象。反之,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现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中央16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关系到现在甚至是未来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稳定及发展。
3.3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高等教育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这一阶段, 确立了高校作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主阵地的地位, 奠定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经过一系列的曲折发展,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部2010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在大学生群体中, 部分存在政治信仰困惑、迷失甚至是信仰危机现象。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种西方思潮, 例如, 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校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政治信仰的塑立, 但当前的现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危机和挑战。造成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高校系统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足:首先, 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主, 缺乏实践锻炼;第二, 采用传统的灌输式, 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第三, 利用课堂教育单一模式, 没有形成系统的政治信仰教育模式。因此,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4 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保障
从微观的角度出发, 高校政治信仰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要求具有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正确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一名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政治信仰或者政治信仰不坚定, 在个人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 产生政治偏见, 政治信仰迷惑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培养, 而且会使学生本人产生消极的观念, 影响自身发展。政治信仰是一个人终极价值追求的体现, 科学的政治信仰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个人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模式的问题不仅对社会和高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摘要:青年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一直是我们党重视的问题之一, 也是学者们倍加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具有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笔者从信仰与政治信仰的一般含义出发, 探讨了政治信仰教育的相关理论, 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 从整个社会、学校及个人的角度, 分析了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教育,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780.
[2]毛泽东文集 (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226.
[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01.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22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与大家不同的是我读的是一篇文章,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卢新宁,1966年12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下面是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两部分,现在分享给大家:
这是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就知识分子如何保持信仰坚守和理想追求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相信大家对于信仰这个词并不陌生,什么是信仰;是主张让人积极的相信和尊敬,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和目标。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学生有学生的信仰,医生有医生的信仰,警察有警察的信仰。不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人的有限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人类永远需要信仰,要依靠信仰尽力拉近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距离。
也许大家会疑惑,为什么卢新宁会写这样的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追溯到她的出生成长的时期,也许大家就会了解,我看到书上这样形容60年代出生的人:
这一代人,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文化大革命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起战灾的60年,第一件事,影响了这一代人的文化教育,第二件事,直接影响了这一代人的发育及体质,那一代人出生后平均身高要比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有明显的差异。
这一代人,是在饥饿中长大,是在劳动中学习,是在哭着毛主席,不忘周总理的情况下走近小学,中学,及大学的。
六十年代的人是最幸运的一代,有两段历史的记忆。1976-1986这十年是中国的思想和观念大碰撞的年代,这代人不是历史的断代,而是参与和见证人,因为他们懂的多,大彻大悟所以沉默,他们是听着“沉默是金”渡过少年,青年时代的。说到文化方面,他们赶上好年代,文革后那几批大学生基本上是这代人,“天之娇子”就是指这批大学生。没考上大学的也参加遍地的广播学院,现在有点贬的“文学青年”就是那个年代来的。80年代的改革春风,是让这一代人发家,国家重视知识分子,是给这一代人机遇。
回到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写出这样的文章与其出生及成长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她在遗憾,遗憾这个怀疑的时代青年人的信仰缺失,同时也在警示,警示我们要保持信仰坚守和理想追求。虽然作者是写给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的,但我认为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大学生也有借鉴意义。
在物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呢?这不禁让我们深思,想想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否存在一个叫做“信仰”的东西,在这个充满潜规则,学场几乎等同于官场,权术至上的社会,当我们面对利益的时候,你有没有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呢?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一定的答案。
这篇演讲稿在网上走红的同时也遭到了大家的质疑,有的人说梦想照进现实,激情万丈却很琼瑶。20年前的一代坚守什么了?隐于大众传媒之后,还不如90后这群活跃在网上的年轻人;还有的人说空谈信仰,不如关心粮食与蔬菜。中国人的信仰,被打破后就再也没有建立起来。中国最需要的是守法律己的官员,其次是拯救灵魂的传教士。
无论他们质疑也好,力挺也好,我想说的是:不要觉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一个个人力量与社会洪流的碰撞,努力坚守和随于大流较量的时代,然而也正是有了某些人某些精神的存在唤起了些许的力量和感动,希望大家坚守这份净土,为将来可能的净化和美好尽一份力。
19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如罗盘,给伟大的中华民族导引方向;如船舶,载着我们的民族出海远行。正是在伟大的党的领导下,如今的中国已傲然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在党阳光般沐浴下成长的党员又如莹莹光无尽的珍珠,一颗串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那是美丽的珍珠链,更是历史的脊梁骨。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拥有了广大优秀党员才促成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建党90周年,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再次定位的有利契机。其核心便是在当前的条件下如何继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国共产党。
如何得民心呢?就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得以体现。回顾历史,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英勇就义的“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重温这一串串的名字我们有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动力。他们表现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近几年来,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共党员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私、舍我、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更是新时期对当代党员进行的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教育。
200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凝灾害让人措手不及,一大批共产党员奋战在抗冰抢险的第一线。在雪凝灾害最严重的几天里,华平村党员干部李洪刚一直坚持在一线对灾民进行走访、调查、慰问,不顾山陡路滑的危险,提着大家捐来的衣物,一户一户的分发,看见衣物不够了,就从自已家里拿来发。在华平村村委会发放国家补助的救济款物时,由于灾民多工作人员少,有部分物资被灾民领走后没来得及登记签字,李洪刚知道后,说:“没问题,没问题,这个人我认得,他是党员!”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李支书是个很讲党性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对党员的要求就和普通群众不一样,党员就应该带头,特别是在面对大灾的危急情况下,其先进性是不可置疑的。1月23日,由于雪凝严重,岑巩县供电国网线路瘫痪了,新兴地区突然停电停水,县医院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科室主任刘伟萍在搞好本科室的同时,主动承担各临床科室的工作和生活用水以及应急物资的供应。为了确保病人用水,刘伟萍就带头组织医护人员下河提水,一起把水送到了各病区,为病人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医院没电是不行的,刘伟萍组织人员使用柴油发电机,由于天气太冷,连油都被冻住了,每次发电都得用火烧烤、反复摇转才行,每次发电电工师傅都会摇得手酸臂痛,柴油机功率太小,只能保证手术用电和一个科室的照明用电,为保障柴油机不出意外,她组织人员守护在发电机旁,一定要把柴油机看好。越是最困难的时候,住院部各科室都能见到刘伟萍同志的身影,她始终和同志们战斗在第一线,在冰雪严寒灾害的十余天里,她总是晚上11点钟左右才离开医院。但是谁也不知道,她自己家里也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他们都有一个朴实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同样,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无数的党员用他们的行动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共党员的伟大。险情下,无数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灾区第一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是许多共产党员在灾难中的本能选择。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政治老师谭千秋在大地震突然降临时,张开手臂守护桌下4个学生,这一英雄形象成为永恒的定格。什邡市21岁的向倩、26岁的袁文婷、38岁的刘继军等青年教师都是入党积极分子,在灾难降临时,他们一心只顾把自己的学生抢救到安全地带,自己却永远离开了可爱的学生和牵挂的亲人,他们是用鲜血和生命填写了入党志愿书。
在大灾面前,许多党员干部奋不顾身,舍小家、顾大家,舍亲人、救群众,发挥带头作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
在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中,同样的一幕幕再次涌现。灾难无情,大难之初,是人们最脆弱和无助的时候,像马前国、龙德强这样一批基层党员干部,化悲痛为力量,舍小家为大家,带领群众以难以想象的顽强与坚韧,与灾难抗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理念,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无字丰碑。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行动的真实写照。今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这一段段先进事迹、一串串名字,我们有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动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在大自然的一次次挑战面前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党员的真诚质朴、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都内化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历久弥新。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会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这就是来自现实的榜样,永远的榜样!在联系到我党的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上来。我认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由党员来体现,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优秀党员的品质,真正成为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要建设一支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本色的党员队伍。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节点,都高度重视总结经验。成功的就坚持下来,负面的就用来警示,这已成为一个传统。
当前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风险因素增多,矛盾碰头叠加,尤其是腐败问题的存在,个别党员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失去了党的先进性,最可怕的是官员群体已经形成了利益联合体,拖不跨打不烂,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观,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因此,要搞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党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这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高党员的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二、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十七大报告形成了对权利制约和监督的理念。党与腐败“水火不容”这样的铿锵之词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之中。胡锦涛说:“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确保权力正确行驶,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对党和我们的国家充满信心。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把我们的党建设的更加的美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这才是建党90周年应该重点面对的。
温习90年历史,灿若星河的那些革命先辈、英模人物,以伟大的精神、钢铁的意志、崇高的品质和超人的智慧,为缔造崭新的共和国、创造新中国的辉煌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也为我们增进党性修养提供了借鉴。因此,可以说,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书中记载着他们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他们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只要想起他们心中便有一股浩然正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也坚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会继续涌现出一批批任劳任怨、呕心沥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梁漱溟先生为一本书题的书名。
或许,你在看到这个问题时,心中早已显现出了答案:“当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但倘若你稍加思考,便会察觉这个用朴素的语言构成的设问句,反映的是时代的大问题。时代还会高速发展下去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犹豫,因为它的答案是未知的。我们周围的社会是混沌的,周围的人,那些所谓的“新时代的顶梁柱们”有的抛弃了当年“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壮志豪情,将利益视为唯一的.价值。他们个个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把信仰当成了交易的筹码。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有50%的利润,他们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则。”
所以说,有这么一部分践踏信仰,践踏原则的人,时代如何进步?少了那么多时代机器上的钢钉和齿轮,时代如何发展?
信仰消失迷散在利益的漩涡,人们在渐渐成为“精致利己主义”,正在成为《荷马史诗》中所预言的“树叶”,在春天生长,到了秋天,被风在地上驱散。有学识无信仰的人终将成为落叶,凋亡在秋日,绝不会成为推动时代车轮前进的人。因而,时代需要信仰,世界不缺有才华的人,缺的是有骨气的人。
我们是时代的主力军,若是因看见社会的肮脏而心灰意冷、随波逐流、埋葬信仰,那么时代将流逝多少精英,时代将就此停滞多久……我们不能做陷于时代车轮之下的人。寻回那种中国青年应有的信仰吧!我们是新时代的血液,是有社会责任感、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人!让这些拥有无限魅力的精神充实我们的人生。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信仰,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让你的未来更饱满,让时代前行。
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我们的手上。请坚信: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有黑暗。
信仰不是一句空口号,信仰取自救民族于危难之大义,源于为社会解放事业之献身。革命者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是为祖国、为民族、为千千万万中国同胞获得解放与自由而斗争的真勇士!穿越时空,我仿佛看到,井冈山上八角楼的灯光彻夜不息,黄洋界的炮声隆隆作响,挑粮小道上战士们的扁担咯吱作响;我仿佛看到,800多条船只在夜色掩映下齐聚于都渡口,8.6万余名中央红军由此出发,开始了一次“无与伦比的史诗般远征”;我仿佛看到,由国统区通往延安的土路上,一批批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爱国青年突破重重封锁,千里迢迢奔赴延安,为的是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寻找中国未来的希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彼时,信仰既可以是一腔热血,也可以是一把镢头、一车小米,但归根结底是爱国、是奋斗,这是革命青年的共同特点。
信仰不是僵化教条的,是在不断的斗争中愈加坚定和逐渐成熟的。在凤凰山、杨家岭、枣园,毛主席夜夜奋笔疾书,写下《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并挤出时间到抗大授课110小时,就是在理清思路、答疑解惑、凝聚共识,深刻总结和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反对教条主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找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牢牢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正确方向。在接受斯诺采访的石桌旁,在杨家岭的窑洞前,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思考着中国的出路。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对比前往延安与重庆两地考察的结果后,在缅甸仰光华侨欢迎会上隔空给出一个响亮的回答:“中国的未来在延安!”
【时代的榜样信仰的旗帜】推荐阅读:
榜样的力量素材09-20
关于人生榜样的名言10-11
论新时期的榜样作用05-25
我的榜样作文350字05-26
关于榜样的作文800字07-05
观看榜样心的体会07-12
观看榜样的心得体会07-25
身边的榜样六年级作文10-14
以榜样为题的作文600字06-07
观看榜样5的心得体会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