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业务案例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导游业务案例

导游业务案例 篇1

【案例1】某日上午8:00,某旅行社门市接待人员接上海组团社电话,原定于第二日下午3:00到达的旅行团,应出发地订票的原因改为第二天上午11:40提前到达,需提前接站。门市接待人员因有急事,在未能和旅行社计调部联系上的情况下,在基调的办公桌上留下便条告知此事后离去。计调回社后,没有注意到办公桌上的便条,直到第二日上午12:00,组团社全陪从火车站打电话来才知道此事。请问如果你是地陪该如何处理。

1、地陪应以最快的速度,带车到达火车站;

2、实事求是地想游客说明情况,诚恳地赔礼道歉,力求游客的谅解。

3、必要时请旅行社的领导出面赔礼道歉或酌情给游客一定的物资补偿,如小礼品

4、用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高质量地完成计划内全部活动内容,以消除因漏接给游客带来的不愉快。

【案例2】某旅行团计划于当日乘CA7407航班有A市飞往广州市,导游人员小猛按接待计划上的时间前往机场,但未能接到该团,试分析小孟未能接到该团的可能原因;如果该团推迟到第二天上午抵达,小孟该怎么办?

1、小孟未能接到该团的可能原因:

(1)由于天气等方面的原因,原航班的飞机提前起飞,旅游团抵达后自行

前往饭店。这属于漏接事故。或由于天气原因,或因机械故障,或因旅游团误了原航班飞机,致使旅游团没能按时到达。这属于空接事故。但不管什么原因,旅游团提前或推迟抵达,A市的接待旅行社没有将这一更改及时通知B市的接待旅行社。

(2)B市接待旅行社已经接到更改通知,但值班人员忘记通知导游员,或

没能找到导游员。

(3)地陪小孟接到了更改通知,但他粗心大意,没有将其记住;前往机场

前他也没有

去旅行社了解是否有传真、电话记录、更改通知等。

2、如果旅游团提前抵达,小孟应该立即赶往饭店,向旅游团说明情况,赔礼道歉。如果是空接事故,小孟应马上与旅行社联系。得知该团将于第二天上午抵达B市,小孟或旅行社应通知膳宿接待单位推掉当天的餐宿,预定第二天的餐宿;重新安排在B市的活动日程;与司机商定第二天接团的时间。

【案例3】今年来,我国有些城市不止一次发生接错团的情况,即甲社的导游员把乙社的一个团误以为是自己的团而接走,车抵达饭店才发现差错。请问,如果你是地陪,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防止此类事故发生?

1、站在出站口醒目的位置上举起接站牌,以便领队、全陪(或游客)前来联系。

2、主动地从游客的民族特征、衣着、组团社的徽记等分析判断或上前委婉询问。

3、及时找到领队和全陪,问清姓名、国别(地区)、团号和人数。

4、如该团无领队和全陪,应与该团成员核对团名、国别(地区)及团员姓名等。

【案例4】某旅游团按计划于10月5日17:30分飞抵D市,10月7日20:30乘飞机离开D市。由于时值旅游旺季,接团社未能按计划该团为该团买到机票,只得安排该团乘加班机,提前到10月6日13:05飞离D市。如果你是该团的导游员,应该怎样做好客人的工作,使他们在得知计划更改时不致起哄?又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尽量事客人在D市逗留期间过得愉快?

1、先找全陪。说明情况,提出应变计划,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找旅游团领队和团中有影响的人物,实事求是地说明困难,诚恳地赔礼道歉,讲清补救措施,争取他们的谅解和支持;

3、分头找团员做思想工作,求得他们的谅解;

4、积极执行补救计划;利用有限时间让游客游览本地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把计划中的风味餐和文娱演出提前到旅游团抵达的那天晚上,导游员的讲解要更精彩,服务要更热情、更周到。

5、必要时,;经领导批准,可以加酒、加菜,赠送具有本地特色的小纪念品,甚至让领导出面向全团说明实际困难、赔礼道歉。

6、旅行社有关部门要及时将更改情况通知下一站接待旅行社。

【案例5】KZH1015团将于10月17日17:40乘火车离A市中心购物。16:40全团上车后发现少了两名客人。于是小胡让领队照顾全团在原地等候,自己和全陪分头去找这两名客人。等找到客人,回到车上时,离开车时间只有二十分钟了。驾驶员立即开车,可是汽车抵达火车站时,火车已驶离站台,试分析造成这次误车事故的原因,并说明小胡应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1、造成这次误车事故的原因:

(1)不应安排旅游团在快离开本地前到市中心购物;

(2)地陪、全陪不分头去找人,而是地陪应将车票交全陪,请他带团前往火

车站;地陪去寻找未归者,找到后坐出租车赶往火车站。

2、地陪应采取的补救措施为:

(1)立即与车站调度室联系,商量怎样尽早让旅行团离开本地。

(2)报告旅行社领导,请示处理意见。

(3)请旅行社有关部门安排好该团的食宿;

(4)请旅行社有关部门通知E市接待旅行社,该团不能按原计划抵达E市;

(5)安排好该团离开A市前的游览活动;

(6)妥善处理行李;

(7)离开A市的车次确定后,提醒内勤及时通知E市接待旅行社。

【案例6】导游员小王接待的某旅游团原计划与12月23日16:00乘飞机由W市飞抵S市。22日晚饭后,小王突然接到内勤通知,该团因故必须乘23日8:00的航班提前离开W市。该团即将抵达机场时,团员怀特夫人神色慌张地告诉小王,她将一条钻石项链放在枕头下面,因离店时匆忙,忘记取出,要求立即返回饭店。

A、在此情况下小王接到内勤变更通知后,如何处理?

1、1)立即与全陪联系。

2)对领队和团中有影响人士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诚恳地赔礼道歉,求得他们的谅解和支持;然后分别做全团的工作;

3)请旅行社领导出面说明情况并道歉;经领导批准赠送纪念品。

2、1)基本安定旅游团后,导游员要:通知饭店有关部门,协助饭店与与有关游客

结清账目。

2)与领队商定第二天叫早、出行李、用早餐和出发的时间有领队向大家宣布。

3)提醒旅行社通知下一站接待旅行社。

B、得知怀特夫人将项链遗失时又该如何处理?

1、阻止怀特夫人返回饭店寻找项链,并说明原因

2、用手机或到机场后立即与饭店联系(或通过旅行社与饭店联系),请其协助寻找。

3、找到项链后,请饭店或旅行社立即派人讲项链送到下一站旅游团下榻的饭店;讲找到项链的消息告诉怀特夫人并告知处理办法;所需费用有怀特夫人自理;如果找不到项链,表示歉意,让她详细回忆,让饭店继续寻找;

4、钻石项链是珍贵物品,确实找不着时,地陪应让旅行社开具遗失证明,再到当地公安局挂失,开具证明,设法送交怀特夫人,以便她出中国海关及回国后向保险公司索赔。

【案例7】某旅游团从A地飞往B地,在A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要求检查护照。全陪匆匆地向游客护照,办理完登记手续后,他随手讲护照递给了领队,自己给游客发登机卡。到B地后,游客彼得告诉全陪他的护照不见了,还说在A 地机场收取护照后好像没有还给他,但领队说肯定将护照还给彼得。请问:

A、在A地机场,全陪的行为有哪些不妥?

1、需要证件时不应有全陪直接向游客收取,用完后应将证件交还领队,且当面点数。

2、发登记卡不应是全陪,而是领队。

B、导游员怎样处理游客丢失护照的问题?

1、问清情况,帮助游客回忆:真的没有收到护照还是忘在什么地方。

2、与领队联系:没有讲护照还给旅客还是已经还给他了,以求分清责任。

3、与领队一起协助游客寻找护照

4、确定护照丢失,地方接待旅游社要开具遗失护照证明

5、失主持旅行社的证明到当地公安局挂失并开具遗失证明

6、失主持公安局的遗失证明到他所在国驻华使、领馆申请领取新护照或临时证件

7、领到新证件后要到我国省、市自治区级公安局或其派出机构办理签证手续

8、费用问题待分清责任后处理

C、什么是导游员对待游客的护照等证件的正确态度?

1、不保管游客的护照等证件

2、需要时有 领队收取,中方导游员在接收证件时要点清数目,用完立即将证件交还领队并点清数目

3、旅游团离开本地或离境时,导游员要检查自己的行李,若有游客的证件,立即归还

【案例8】美BTS旅游团一行15人按计划5月3日由W市飞往S市,5月7日离境。在从W市飞往S市途中,团内一位老人心脏病复发,其夫人手足无措、、、该团抵达S市后,老人马上被送医院,经抢救脱离危险,但仍需住院治疗。半个月后老人痊愈、返美。

A、老人在途中心脏病复发,全陪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全陪在途中应采取的措施:

(1)让老人平躺,头略高

(2)让其夫人或旅游团成员在老人身上找药,让其服下

(3)请空中小姐在飞机上找医生,若有,请其参加救护工作

(4)请机组与S市的急救中心和接待旅行社联系

B、在医院抢救过程中,地陪要做哪些工作?

老人在医院抢救期间,地陪的工作如下:

(1)请领队、老人的夫人及旅行社领导到现场

(2)详细了解老人的心脏病史及治疗情况,作好文字记录,以备医院参考

(3)老太太身体不支,需要其子女来华时,应协助与其子女联系;子女来到

后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C、老人仍需住院治疗期间,地陪要做哪些工作?

老人脱离危险,但仍需住院治疗时,不仅不能随团活动,而且不能按时离境,地陪要做如下工作:

(1)不时去医院探视,帮助解决老人及亲属生活方面的问题

(2)帮助办理分离签证手续,必要时办理延长签证手续

(3)出院时帮其办出院手续

(4)帮助老人夫妇重订航班、机座

(5)上述各项所需费用均有老人自理。在他离团住院期间未能享受的综合服

务费用由中外旅行社之间结算,按旅游协议书规定退还老人

【案例9】一天,全陪发现一位每天准时用早餐的住单人房间的游客没有来吃早饭,他有点纳闷,但以为其已起身外出散步,没有在意。但集合登车时还没有见此游客,他就找领队询问,领队也不知道、于是打电话,没人接,他们俩就上楼找。敲门;无人答应;推门,门锁着‘问楼层服务员,回答说没见人外出。于是请服务员打开门,发现游客已死在床上。两人吓得跑到前厅,惊恐地告诉大家该游客死亡的消息。地陪当即决定取消当天的游览活动,并赶紧打电话想地方接待旅行社报告消息,请领导前来处理问题。然后就在前厅走来走去,赶紧地等待领导。

请问:在上述描述中,导游员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对?应该怎样做?

1、导游员行动的不妥之处:

(1)发现游客死在床上,俩人不应该都跑下来

(2)不应该惊恐地当众宣布死讯

(3)地陪不应该立即宣布取消当天的游览活动

(4)地陪不应该只打电话向旅行社报告游客死亡的消息

(5)不应该在大厅焦急都等待旅行社领导而不管其他游客

2、导游员正确的做法是:

(1)应有一人留在原地与楼层服务员一起保护现场

(2)应与地陪商量后向游客宣布死讯

(3)应安定其他游客的情绪

(4)地陪(或由旅行社另派地陪)应继续带团到预定地点游览

(5)向向旅行社领导作详实报告

导游业务案例 篇2

导游业务是旅游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教学以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服务技能的提高, 这些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能给学生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情景和氛围,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课程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导游业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安排及学生特点需要案例教学

导游业务课程一般与旅游专业其他课程同步进行, 一方面, 学生对旅游专业, 特别是对导游职业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另一方面, 同步学习的不同专业知识又亟待整合。案例研讨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识, 又可以把诸如《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饭店和旅行社管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起来, 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和专业知识整合运用的需要。

2、丰富的案例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旅游专业学生一般被要求考取导游职业资格证书, 导游业务正是考试科目之一。所以, 教师一般选择考试用书作为教材, 这类书籍侧重应试需要、知识点密集、内容凝练、扩展内容少、理论性很强, 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使用此类教材, 教师要注入大量鲜活的扩展资料, 以拓展学生思维, 内化其对枯燥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正符合这一需求, 案例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 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法可有效调节岗位技能需要与实践资源不足间的矛盾

导游业务是专业技能课,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服务技能的提高, 教学目标是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实现与旅游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该课程教学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 但囿于时间、经费及其他资源的制约, 相当大比例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在教室内完成,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 案例教学法是不二选择。案例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旅游事件、任务和要求, 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旅游事件涵盖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 完成任务就等于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2】。

二、案例的来源和选择

笔者认为,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案例, 首先要符合典型性、开放性、分析价值三个原则要求, 其次案例要切合具体教学目标、契合教材知识点、符合学生兴趣。依据这些要求, 笔者主要从近年导游资格考试真题、中国旅游网、中国旅游报、精品课程网站等专业报刊、网站中收集案例。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提升其专业认知能力, 笔者也将部分案例收集任务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从中选出较好者编入待研讨案例中。

对收集来的案例进行筛选, 将涵盖面大、扩展性强、契合度高的作为章节开篇案例, 在首次讲解章节内容前列出, 引导学生思考但不做讨论, 等本章内容完全讲解完毕后, 再做大讨论。在实际教学中, 开篇案例吊足了学生的胃口, 他们带着问题学理论, 学了理论回过头再来讨论案例, 活学活用加综合利用, 成就感十足。章节案例是除开篇案例之外的课程教学用案例, 一般短小精悍, 可根据教学需要确定讨论时间和讨论形式, 灵活使用。

为了更好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在确定每章的开篇案例和章节案例时, 笔者注重两者间的互补性、逻辑性及叙述方式上的一致性, 杜绝两者间的重复和雷同。另外, 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使案例的时效性特点愈加突出, 为便于对案例进行动态管理, 笔者按章对案例进行了编号, 此举大大方便了淘汰过时案例和补充新鲜案例。

三、案例研讨的组织和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 实施旅游接待计划的是导游服务集体, 涵盖了后方工作人员 (如外勤、内勤) 和上线工作人员 (如领队、全陪、地陪、司机) , 他们协作共事是旅游活动成功的基础, 同时, 上线工作人员还需要处理各种旅游故障及其他突发问题。所以, 在案例研讨的组织和实施中, 笔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现场表达能力及面对挑战的抗压能力, 将案例研讨分为三步走:分组研讨、班级讨论、成绩反馈。

1. 分组研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依据每组成员3-6人为宜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不同优势, 将班级成员分为5人组和6人组, 每组选出组长一名, 教师提前给出案例和打分标准, 请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组内研讨, 形成小组研讨报告, 推选一名组员代表本组在班级讨论时发言, 发言内容包括小组研讨思路、资料搜集等合作分工情况、拟定的方案等内容。分组研讨首先使学生学习从“个体被动接收”转变为“合作探究”;其次, 组员在一起研讨案例, 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共同进步, 在对知识的运用和质疑中逐步提高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2. 班级讨论形成生成性课堂

班级讨论设主持人1名, 记录员1名, 计时员1名, 每组推选出评委1名。公平起见, 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讲解次序, 限定讲解时间。讲解完毕后, 由评委和其他组成员提问, 讲解组现场解答, 主持人和教师做简要评价, 评委参照“打分表”打分, 主持人公布上一组分数后, 下一组讲解。所有组讲解完毕后, 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分别做总体评价, 形成对案例的完整诠释。依据得分选出本次案例讨论的前三名, 以举手的方式选出最佳讲解员。记录员记录讲解员姓名、讲解要点、提问人姓名及提问内容、回答人姓名及回答内容、案例的完整诠释要点等。

班级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除调动学生热情, 营造良好课堂讨论氛围外, 教师更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将案例教学课堂变成参与性、互动性、创造性、开放性与思辨性的生成性课堂。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 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 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言行能力与质量, 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 提出的问题与争论, 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 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 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具有动态性, 稍纵即逝, 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 将使案例教学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3. 课程考核方式的反馈效果与激励效应

导游业务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两者比例为6:4, 激励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的完成过程而不是只注重期末的考试结果, 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性考核主要为学生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的情况, 包括案例研讨、模拟导游等, 期末考试是强化学生对导游业务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案例研讨成绩计入过程性考核成绩, 占到课程总成绩的30%, 30分在不同案例研讨中不均匀分布。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增进其团队责任感和荣誉感, 每次案例研讨的计分方法是:小组成绩列为每个组员的基础分, 依据记录员的记录及组长评价得个人分, 个人总得分是基础分和个人分之和。

四、案例教学法实施注意事项

1. 预防和处理发散性思考与跑题的矛盾。

案例教学法, 鼓励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但为避免跑题现象的发生, 教师一般选择理论讲授后再组织案例讨论;其次, 在班级讨论现场, 教师利用自己的组织者和主导角色, 通过巧妙的提问, 进行点拨启发,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再次, 教师在对讲解完毕的组做评价时, 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 阐明案例所应用的理论知识, 并指出需要深入思考之处, 以把后面的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2. 充分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

首先, 由于导游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要求高, 所以导游业务案例知识涵盖面较广, 除了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外, 还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自然、医疗护理、公共礼仪、建筑艺术、宗教文化、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 学生必须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研讨案例做准备, 教师可推荐相关旅游网站供学生选用;其次, 可利用网络平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方案展示等多种互动形式,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扩大学习领域, 及时实现教学良性互动。

3.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成功的案例教学离不开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疑问和高质量的思维内在参与,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 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 对教学过程作一些假设并预设相应的对策;其次,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多读多看多钻研, 多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以便把学科最新动态、前沿资讯等纳入案例教学课堂中, 以启发和点燃学生思维;再次,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备敏捷的教学机智, 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状态, 并尽量提供学生“出错”和“试误”的机会, 在思辨中引爆课堂兴奋点, 使教学互动高潮迭起;最后, 案例教学课堂更强调师生平等, 教师要正确对待上课中的一些“出错”, 在错误被学生指出来的时候, 要积极面对, 因势利导捕捉和发掘教育契机来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周川, 简明高等教育学[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继杰, 案例分析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8) 。

[3]梁雪松, 以CBE模式为中心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理论纵横, 2011, (3) 。

[4]周书文, 项目教学法让导游模拟课活起来[J].科技信息, 2010, (12) 。

[5]黄玮, 《导游业务》案例教学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 (4) 。

[6]朱江瑞, 四环节教学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0, (4) 。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导游业务 教学 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叶小青(1978-),女,浙江遂昌人,丽水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浙江丽水323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3—0135—01

“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综合技能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导游业务”课程教与学的成功几乎关乎学生是否掌握导游工作人员的技巧,是否能够成功就业。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导游工作遇到的问题

1 学生阅历浅经验不足与实际带团的复杂程度脱节。“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熟练讲解导游辞;掌握导游过程中特殊问题的处理策略和应变技巧;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看似简单,却是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的四方面内容,在课堂上即使老师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授课,学生其实都不能真正掌握在实际中发生的事。

2 崇高的职业理想遭遇实际导游行业就业环境差、风险大的巨大落差。在学校的理论教育中,老师给学生描绘的是导游工作的重要和美好,对学生来说充满诱惑和憧憬,认为导游人员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酬劳。但工作后却发现导游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职业环境越来越差、压力和风险日益增大。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表明,全职导游中80%以上的人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基本工资,主要收入来源为拿“回扣”,8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导游人员薪酬机制感到不满意或难以接受,只有1%的导游对自己目前的薪酬待遇感到满意。在导游中流传着一段顺口溜:“起得比周扒皮早,睡得比鸡晚,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装得比孙子好,挣得比民工少,看着比谁都好,5年后下岗谁都跑不了。”这段顺口溜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导游的职业现状。

3 所学导游知识与优秀导游的标准差距大。导游工作的魅力在于能用美妙语言激发游客的游玩热情,优质的服务让游客宾至如归。在游览过程中酒店、景点、交通是硬件设施,而导游服务是软件设施,不夸张地说游客旅游的愉悦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同样的景点跟着一位优秀导游和不优秀导游游玩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理想的优秀导游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应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应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现在大部分的导游只能流于行程,按旅行社的安排走一遍,过一次场。

4 新导游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由于新导游的知识、能力等问题使得导游找不到游客对导游那份“游客之师”的感觉,在工作中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不能感受到工作的荣誉感,而导游的辛苦及一些游客的无理取闹和刁难挫伤了新导游的职业积极性,从而产生了导游工作倦怠感。导游工作强调的是人性化服务,而工作倦怠却恰是去人性化服务即个体对工作对象十分冷漠,对发生在工作对象、同事和家人身上的事漠不关心,这种情况对于个体和行业来说危害都是极其巨大的。

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知识体系不完善。由于导游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要求导游要知识渊博,成为一名“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杂家”。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因此,在教材的编排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导游服务必备常识。但目前的常识内容侧重于交通、入出境等知识,而忽视了导游日常礼仪、旅游相关法规、旅游营销等与导游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不够完善和全面的。

2 教学上对实训内容不重视。“导游业务”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旅游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基本技能和导游服务应变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旅游院校使用的《导游业务》教材仍然忽视了实训教学。有的教材虽然做了改进,如在课后练习中增加了“模拟操作”的内容,但实训偏重讲解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导游员其他基本技能,加上实训室和师资的局限,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

3 授课教师对导游行业不了解、不熟悉,不能从职业角度给学生以实际的言传身教。导游是一个需要用实践来完善和积累经验的职业,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带团相比是静态而非动态的,如果授课老师不熟悉导游带团环节,不了解导游行业状况,那对于导游专业学生来说都只是纸上谈兵,对学生选择和从事导游这个职业没有太多的发言权。目前高校教师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就不能从职业角度给学生以实际的言传身教,成为凌空于实际导游带团的导游课程。

三、改革“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以加强毕业生在导游行业竞争力的建议

1 优化“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优化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产业界雇主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要求为基本原则,将“导游业务”课程培养的目标定位为能够适应在导游接待一线工作,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背景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对导游从业人员进行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围绕导游人员应当具有的综合性实践能力来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导游业务”教学授课中,要注意增加导游礼仪、见面礼节等,利于塑造导游人员良好形象;增加《导游服务质量》《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树立高度的法纪观念,严格遵守导游的纪律,确保导游工作顺利、有效地完成;增加旅游产品营销知识,充实学生所掌握的导游服务综合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要和地方旅游紧密结合,将最新的地方旅游景点材料、地方特色商品等内容引进到课堂,突出地方性。

2 丰富“导游业务”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与提高导游综合素质密切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和地方旅游发展紧密结合,突出地方性和实用性。在导游培养上要立足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首先要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胜任当地旅游的接待工作。在教学中就可以融人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实情教学,如在讲到“地陪导游服务规范”的首次沿途导游时,可以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设计若干行车路线,如从火车站到所在学校等,让学生创作导游词并用多媒体播放沿途景物,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在讲授到景点讲解环节,又可加入当地实际景点给学生示范讲解。

3 重视“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此课程的授课方法上要有所改变和突破,在原有的教师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采取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场景教学、角色扮演、课程实训等,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开口,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

4 循序渐进,系统和全面增加“导游业务”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在导游业务课程授课之初就以培养能实际带团的学生为目标,增加实训的内容,如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让学生实训导游员正确的站姿、走姿、手势、举旗方法、清点人数方法等,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再训练导游讲解技能,如致欢迎词、景点导游讲解等,最后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完整的导游服务程序的训练。

5 学校要与当地旅游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开发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应借鉴国外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打破行业界限,走学校、旅游行政部门、企业三者为主体共同开发人力资源的道路,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多方联动.发挥整体功能,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旅行社可与职业旅游学院(校)联手,根据企业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和地域的旅游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导游的综合素质,也可由学生自行与企业联系,争取到企业为学生举办的培训,跟团等活动,提早进人工作实习阶段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秦明,导游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旅游学刊,2004(S1)

导游业务 篇4

规范化服务:是由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所制定并发布某项服务应达到的统一标准。

个性化服务:是导游员在执行3个标准规定的要求和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约定之外,按照游

客的合理要求而提供的服务。

规范化标准是服务的基本骨架,而个性化是服务的灵魂,只有将规范化服务与个性化有机 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优质服务。

1845年,托马斯库克在英国莱斯特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1927年6月,旅游部脱离银行独立出来,成立了中国旅行社,是后来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 有限公司的前身,同时也出现了第一批中国导游员。

1.导游人员在为游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如何体现“宾客至上”的原则?

答:首先,在游客与旅行社的关系中,游客是第一位的。其次,游客至上意味着导游人员

要尊重游客,要尊重游客的权益,尊重游客的人格,尊重游客的合理要求。最后。游 客至上要求导游员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要以游客利益为重,不能过多强调自己的困难,更不能以个人情绪来对待或左右游客,而应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游客的合 理要求。

2.导游服务在未来将出现什么趋势?

答:1.未来游客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并对旅游活动更加注重知识含量,促使导游内容的高度知识化。2.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促使导游手段实现高科技化3.旅游活动的多样化趋势将要求导游方法的多样化4.服务性行业的性质将要求导游服务方式更加人性化。

3.导游服务的范围?

答:1.讲解服务(基本服务)2.生活服务3.安全服务4.咨询服务5.问题处理

1.旅游者的合法权益:1.旅游自由权2.旅游服务自主选择权3.旅游知情权4.旅游公平交易权

5.依约享受旅游服务权6.人身和财务安全权7.医疗、求助权8.求偿权

和寻求法律救援权。

2.导游服务的三个标准:《导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旅行社出境

旅游服务质量》

3.导游服务的发展:1.从非职业性发展为职业性2.从单一职能发展为综合职能3.从口耳相传

发展为多媒体传播4.从单一语言发展为多种语言

4.导游服务的类型:图文声像导游方式(物化导游)和实地口语导游方式(讲解导游)。

5.导游服务的性质:社会性、文化性、服务性、经济性、涉外性。

6.导游服务的特点:独立性强、脑体高度结合、复杂多变(1.服务对象复杂2.游客需求多样

3.接触人员多,人际关系复杂4.面对各种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跨文

导游业务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预防误机(车、船)事故的发生,乘国际航班的旅游者应提前分钟到达机场。

A.90B.120C.60D.30

2.某香港游客丢失其《港澳同胞回乡证》,经过办理有关手续,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一次性有效的A.港澳同胞回乡证B.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通行证

C.回乡证遗失证明D.港澳同胞旅行证明

3.由于旅行社有关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将旅游团仍滞留在上一站的情况通知导游员,导致空接。此时,导游人员应当

A.在接站地等候B.从接站地返回

C.同旅行社有关部门联系D.同交通部门联系

4.某旅游团在临近用餐时,其中一游客坚持要求换餐,此时导游人员应

A.同餐厅联系予以安排B.征求领队意见后酌定

C.建议自行点菜D.不予接受,耐心解释

5.下列情况中,游客提出换房,导游人员满足其要求。

A.客房内发现蟑螂B.客房朝北光线不好

C.客房在走廊尽头离电梯近D.要求住高档客房又拒付差价

6.旅游团中某位游客希望带其在华亲友的孩子随团活动,导游人员应该

A.婉言拒绝B.首先征得领队与其他团员的意见

C.表示赞同D.首先向旅行社领导汇报

7.面对游客攻击和诬蔑我国的言论,导游人员应该

A.耐心解释B.请领导协助调解

C.不卑不亢,求同存异D.严正驳斥

二、多向选择题

1.造成漏接的客观原因有

A.没有认真查阅接待计划

B.原定班次、车次变更使旅游团(者)提前到达,上站未通知

C.接待旅行社接到变更通知,但未能及时通知该团导游人员

D.司机迟到

E.交通堵塞

2.旅游者在自由活动中丢失,地陪应该怎样做

A.立即报告接待社和公安部门B.做好善后工作

C.如果出现其他情况则应视具体情况作为治安事故和其他事故进行处理

D.与下榻饭店联系E.写出书面事故报告

3.一位游客感冒发烧,导游人员如何对待

A.劝其及早就医B.劝其注意休息C.关心患者的病情

D.向旅游者讲清看病的费用自理E.严禁擅自给患者用药

4.一游客发生食物中毒,导游人员应该怎样处理

A.应立即采取排毒措施B.迅速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

C.请医生开具诊断证明D.及时报告旅行社并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E.写出书面报告

三、简答题

1.一外国旅游团想延长在某地的旅游时间,地陪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2.外国游客丢了护照和签证,导游员如何处理?

3.如果一游客在游览颐和园时走失,导游人员应怎么办?

4.一海外游客要求导游人员帮助其寻找在华亲友时,导游人员应如何帮助?

最佳答案

一:1 B2B3C4A5A6B7D

二:1BCDE2ABCDE3ABCDE4ABCDE

三:1:如果是接下来还有其他地点的旅游一般应劝其按照合同约定继续旅程。如果没有旅程,可以报告旅行社,与境外组团社和境内组团社联系。一般外团应该在规定时间离境。

如果各方面都没有问题应该是重新签订合同约定接待计划。:

1)由旅行社出具遗失证明;

2)请失主准备彩色照片;

3)失主持旅行社正式介绍信和有关证明去当地公安局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处报失,由公安局出具《护照报失证明》;

4)失主持《护照报失证明》去所在国驻华使,领管申请补办新护照;

导游业务总结 篇6

一、导游服务的概念

导游服务是指导游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按组团合同或协议书约定的内容和标准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和相关的旅游接待服务。

导游服务概念包含有三个相关的内容:

1.导游人员为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是受旅行社委派的,未受旅行社委派,即使有合法的导游证,导游人员也不得私自接待旅游团(者)。

2.导游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在接待、陪同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为其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和旅途生活服务。

3.导游人员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时,对旅游团队必须按组团合同的规定和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实施,对散客必须按事前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实施。

二、现代导游服务类型

现代导游服务类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图文声像导游和实地口语导游。

(一)图文声像导游

图文声像导游,亦称物化导游,它包括:导游图,交通图,旅游指南,景点介绍册页、画册,旅游产品目录,有关旅游产品、专项旅游活动的宣传品、广告、招贴以及旅游纪念品;有关国情、景点介绍的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光盘、幻灯片;在有的景点内设有录像室及声光模拟实物,帮助游客对景点的历史、布局等有个基本了解。北京的几个主要景点的资料已经被传输网上,人们可以从网上阅读,了解景点的概况知识,还可从多媒体图片中欣赏景点的主要景观、景物。

(二)实地口语导游

实地口语导游,亦称讲解导游,包括导游人员在旅游过程中向游客所做的介绍、交谈和回答问题,以及在游览现场的导游讲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导游服务方式将往多样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图文声像导游形象生动、便于携带和保存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发挥,在导游服务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加强。然而,与实地口语导游相比,图文声像导游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起着减轻导游人员负担的辅助作用,实地口语导游将永远是最重要的,因为现代旅游活动更需要导游人员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服务。

本书阐述的是导游人员完成的导游服务工作。

三、导游服务范围

(一)导游服务范围

导游服务范围是指导游人员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导游人员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涉及面很广,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导游讲解服务和旅行生活服务。(见表1)

在旅游业发达国家,导游服务还包括市内交通服务,即导游人员同时兼任驾驶员,为旅游者在市内和市郊的旅行游览时提供交通、讲解服务。

(二)导游讲解服务和旅行生活服务相辅相成

通过导游讲解,让旅游者认识一个国家(地区),从而扩大一个国家(地区)的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影响;通过良好的生活服务,使旅游者了解一个国家(地区)人民的以礼待人、热情好客的美德以及他们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

认真做好旅行生活服务工作,可以使旅游者确信与这样的导游人员在一起,旅游活动一定会顺利,从而对其产生信任感,逐渐消除初见时的陌生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使旅游者生活丰富多彩,精神轻松愉快,游兴浓郁,客、导之间关系融洽,有利于旅游者集中精神认真听取导游人员的讲解,从而使讲解服务取得良好能效果。而高质量的讲解服务,可加深游客对游览地的了解和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认识,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更多的旅游乐趣和精神享受。高质量的讲解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生活服务方面的某些不足,消除因生活服务的不尽人意造成的不愉快。

总之,导游人员不仅要努力提高导游讲解服务的质量,也要尽心尽力地照料妇游客的旅行生活,多提供富有魅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使他们在旅游中获得最大的享受。

第二节 导游服务的性质和特点

一、导游服务的性质

导游服务的政治属性,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但具有下述共同属性。

(一)服务性

导游服务与第三产业的其他服务工作一样,属于非生产劳动,是一种通过提供一定的劳务活动,例如翻译、导游讲解等,来满足游客游览、审美的愿望和安全、舒适旅行的需求。然而,导游服务不同于一般的、简单的技能服务,而是一种复杂的、高智能、高技能的服务工作,因而是高层次的服务。

(二)文化性

导游服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导游人员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各民族游客宣传中华文明,通过引导和生动、精彩的讲解给游客以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同时导游人员还吸收着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并有意无意地传播着异国文化。因此,导游服务起着沟通和传播精神文明、为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传播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作用。

(三)社会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导游人员接待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推动着世界上这一规模宏大的社会活动。所以,导游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同时,导游工作是一种社会职业,对大多数导游人员来说它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四)经济性

导游人员通过向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创造特殊使用价值而获取报酬;旅游经营者通过导游服务工作使游客的正当要求得到满足,使旅游产品的消费价值最终得以实现,从而获得盈利;国家则通过导游人员的努力促销商品,促进科技交流,从而创收外汇,回笼货币,积累建设资金,发展经济。因此,导游人员应树立商品经济的观念,把提高导游服务质量与创收、创汇、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涉外性

外语导游人员在宣传中国、了解外国以及民间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导游人员要利用自己的无语言障碍,接触的人多、面广等有利因素,广交朋友,积极主动地宣传中国,让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更多、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文明和中国的大好河山。同时,我们也要更多地了解外国,了解客源地的经济、文化,了解外国人的兴趣爱好、需求及其变化。这样做,有利于导游人员向游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导游服务,也有利于有关部门改进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并更具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促销。导游人员还要努力了解外国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利于提高中国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导游服务的特点

导游服务是一种复杂的、高智能、高技能的服务工作,贯穿着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具有与旅游服务行业中其他服务不同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其特点也将会发生变化。目前,导游服务的特点基本上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独立性强

导游人员在接受旅行社委派的任务后,带团外出旅游中往往要独当一面,导游人员要独立地宣传、执行国家政策,要独立地根据旅游计划组织活动,带旅游团参观游览,尤其是在出现问题时,导游人员还需独立地、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

此外,导游人员要根据不同游客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情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导游讲解并回答问题,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是导游人员的主要任务,每位导游人员都应独立完成,他人无法替代。

(二)脑体高度结合

高智能的导游服务要求导游人员掌握渊博的知识、具备综合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语言和智慧灵活地为旅游者导游讲解,回答他们的提问,处理各种问题。旅游活动的性质要求导游人员要会走路、能爬山,要能适应各地的水土和饮食,要帮助旅游者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旅游旺季,导游人员工作繁忙,往往连轴转;长期在外工作,体力消耗大,又无法正常休息。因此,可以说导游服务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结合的服务工作。

(三)复杂多变

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者群体,他们的旅游目的多种多样,文化修养参差不齐,要求也复杂多变;导游讲解的内容庞杂;导游人员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人际关系复杂,这些都决定了导游服务的复杂性。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导游服务还具有涉外性,政策性强的特点,这又增加了导游服务的复杂性。

(四)诱惑性大

导游人员的工作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可周游全国,甚至全世界;导游人员工作时,接触人多、面广,可认识各式各样的人并与之交往;在带旅游团(者)旅游过程中,又可广交朋友,可经风雨见世面,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对充满活力、求知欲强、渴望认识世界的年轻人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另一方面,旅游活动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不健康的“精神污染”,即一个国家(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往往会“引进”不良的思想意识、处世方式和生活作风。导游人员直接面对这种“精神污染”的机会大大多于常人,于是一些意志不坚、抵制能力不强的导游人员会或多或少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有的甚至沦为其“俘虏”。

面对伴随部分海外旅游者而来的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每个导游人员在思想上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五)跨文化性

导游服务工作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然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禁忌习惯不同,游客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迥异,就决定了导游服务工作的跨文化性。导游人员必须在各种文化的差异中,甚至在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碰撞中工作,所以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力争圆满完成传播文化的重任。

第三节 导游服务的地位和作用

一、导游服务的地位

旅游接待服务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由导游服务将其串连起来,使其环环相扣。通过导游服务,满足旅游者的正当要求,实现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导游服务虽然只是旅游服务中的一个环节,但与其他服务相比,导游服务无疑居于中心地位,是旅游服务中的代表性工种。

二、导游服务的作用

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导游服务是最重要的服务,起着主导作用、标志作用、纽带作用和扩散作用。

(一)主导作用

导游服务是旅游服务中最为根本的服务。导游服务中的语言服务沟通了不同文化,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导游服务中的讲解服务帮助游客增长知识、获得美的享受;导游服务中的生活服务帮助游客身心愉快地投入游览活动,去求新、去求异、去求乐。总之,导游服务在游客实现其主要旅游目的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标志作用

导游服务是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最敏感的标志。导游人员与游客陪随始终、朝夕相处。因此,游客对导游服务的接触最直接、感受最深切,对服务质量的反应最敏感。导游服务的质量高,可以弥补其他旅游服务的某些不足,而导游服务质量低劣却是无法弥补的。而且,导游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整个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甚至关系到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声誉。

(三)纽带作用

导游服务贯穿旅游接待服务的始终,是各项旅游服务的联系纽带。导游服务的纽带作用主要表现在承上启下、连接内外、协调左右三个方面:

1.承上启下

导游人员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他代表旅行社实施旅游接待计划,为游客安排落实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服务,并处理旅游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游客的意见、要求、建议以及投诉,一般也通过导游人员向旅行社转达直至国家最高旅游管理部门。

2.连接内外

导游人员既代表旅行社的利益,履行合同,落实旅游计划,又肩负着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要代表游客与各有关部门进行交涉,提出合理建议,对违反合同的行为进行干预,为旅游者争取应该享受的正当权益。导游人员在工作中要既为国家利益着想、为旅行社着想,也要对旅游者负责。

3.协调左右

旅游接待各部门的服务对象是共同的,他们的目标和根本利益是相同的,而且旅游服务的各组成部门,即各不同系列的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然而,在服务内容上却各有区别,各部门又有各自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一面。导游人员作为旅行社的代表,对各旅游部门提供的服务在时间上、质量上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协助解决问题,确保落实旅游合同。

(四)扩散作用

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会影响旅游产品的销售。因为,导游服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活动的质量,而游客往往就是通过旅游活动的质量来判断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如果导游服务质量高,令游客满意,游客会认为该旅游产品物

有所值,而且在满意归去后,会以其亲身体验向亲朋好友义务宣传,从而扩大了旅游产品的销售范围;反之,导游服务质量不高,游客不可能产生重游的欲望,而且他们的抱怨和不满还会影响周围的潜在旅游者。所以,导游服务质量的优劣都会影响旅游产品的销售。

第四节 导游服务原则

为了做好导游服务工作,导游人员应该遵循下列基本的服务原则:“游客至上”原则、“履行合同”原则、“安全第一”原则和“合理而可能”原则。

一、“游客至上”原则

“游客至上”,是旅游行业的座右铭。这不仅是招徕游客的宣传VI号,更是旅游行业的服务宗旨、行动指南,也是旅游服务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游客至上”,意即在游客和旅游行业的关系中,游客总是第一位的,没有游客,旅游服务的价值就无从体现,导游服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游客至上”,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尊重游客,真心实意地为游客服务。要求导游人员在与游客相处时要处处以游客利益为重,而不能过多地强调自己的困难,不能以个人的情绪随心所欲地对待或左右游客,而应尽可能地满足游客的正当需求。

“游客至上”,要求导游人员在为游客服务时必须符合国家和旅游行业的有关规定,服务质量必须达到国家和行业制定的标准,并努力将规范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细微化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游客至上”,要求导游人员平等待客、礼貌待客,热情地为每一位游客服务,对每一位游客都一视同仁,提供同等的优质服务。

二、“履行合同”原则

在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者旅游,应当与旅游者签订合同。

作为旅行社的代表,导游人员处在旅游接待的第一线,要不折不扣地按照旅游合同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向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将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服务准则,并据此对其他旅游服务的供给进行监督,并处理旅游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三、“安全第一”原则

保护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导游人员头等重要的责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旅游者身心痛苦,也会使旅游服务部门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旅游企业乃至地区、国家旅游业的声誉,有时也会危及导游人员自身的安全。因此,导游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带团过程中提高警惕,常备不懈,加强安全防范,保护旅游者的安全。同时,还要时刻提醒旅游者注意安全。

四、“合理而可能”原则

满足旅游者的正当要求,使他们愉快地度过旅游生活是导游人员的主要任务。旅游者提出合理要求,又是能够办到的,即使很困难,会给导游人员增添不少麻烦,导游人员也要尽力予以满足。如果旅游者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实在无法满足,导游人员也要实事求是地说明原委,必要时还需赔礼道歉。游客提出不合理要求,导游人员要婉拒,但要讲清道理。“合理而可能”原则既是导游服务原则,也是导游人员处理问题、满足游客要求的依据和准则。

上述四项原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它们既是导游人员的优质服务原则,也是衡量导游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导游人员须牢记这些原则并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努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第五节 导游服务集体

一、导游服务集体

旅游团队的导游服务工作繁重复杂,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由一个集体共同完成的。这个导游服务集体一般由全程陪同导游人员、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和旅游团领队组成(国内旅游团的导游服务集体由全陪、地陪组成),有时还包括景区景点导游人员。在工作时,他们还需要旅行社相关部门、司机和其他旅游接待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保证团队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导游服务集体的任务

导游服务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旅游接待计划,为旅游者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和相关的生活服务。他们还是旅游服务各方面关系的协调者和旅游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主要处理者。

三、导游服务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导游服务集体中,全陪、地陪和领队代表着三个方面,维护着各自代表的旅行社的利益,他们有各自的职责,有明确的分工;他们的脾性各异,作风不一,工作方式不同,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往往相左,所以,出现一些矛盾和麻烦是正常现象。

但是,导游服务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是协作共事关系。导游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相互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旅游企业的需要,是导游服务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圆满完成接待任务的根本保证,是旅游活动成功的关键。

四、导游服务集体协作共事的基础

全陪、地陪和领队之间的协作不仅必要,而且存在协作的必要基础。

1.导游服务集体三成员代表着各自旅行社的利益,但是他们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同一旅游团的旅游者;有共同的工作任务:实施旅游接待计划;也有共同的努力目标:组织好旅游活动,让旅游者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满足,物质上、精神上的最大享受,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声誉,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导游服务集体三成员之间的合作共事实际上就是国内组团社、地方接待社和境外组团社之间的合作共事。旅游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共事关系的前提是平等互利、互守信用和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而且是由全陪、地陪和领队友好合作、共同高质量接待旅游团来具体体现的。因此,导游服务集体三成员之间没有任何理由势不两立、相互拆台。

全陪和地陪之间更有共同的国家利益,有维护中国旅游业声誉的共同目标,有必须执行的国家方针政策,因此更没有理由不协作共事。

3.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求同存异是人际关系,特别是涉外关系中应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导游人员应该是最懂人际关系、最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又是导游人员的必备素质。

4.全陪、地陪和领队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甚至争论,但他们必须执行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签订的合同,必须落实合同规定的内容。就是说,执行旅游合同是导游服务集体三成员的共同任务,是他们协作共事的基本基础。

第一节 导游人员的概念和分类

一、导游人员的概念

导游人员是指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这个概念具有三层含义:

(一)从事导游业务的资格:按规定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

(二)从事导游活动的前提:经旅行社委派。

(三)导游业务活动内容:向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

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和导游证

(一)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

凡希望从事导游业务活动的人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发给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1.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条件

(1)国籍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人必须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

(2)学历条件:报考者应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以上学历。

(3)身体条件:报考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导游工作的需要。

(4)知识、语言条件:参加考试者必须具有适应导游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考、培分开原则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坚持考试和培训分开、培训自愿的原则。

(二)《导游人员资格证》

1.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合格者,由组织考试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之日起30个作日内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

2.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三年未从事导游活动的,资格证自动失效。

(三)导游证

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者可向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导游证。

1.申请导游证的前提条件

(1)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并参加颁发导游证的旅游管理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考核;

(2)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

(3)或在导游管理服务机构注册;

(4)品行端正。

2.申请领取导游证应提供的材料

(1)《导游人员资格证》及其复印件;

(2)劳动合同或登记证明文件的原件及其复印件;

(3)本人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4)按规定填写的《申请导游证登记表》。

3.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况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颁发导游证: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2)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3)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4)被吊销导游证的。

4.其他相关规定

(1)发证期限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自收到申请领取导游证的书面报告之日起15日内颁发导游证,不予颁发导游证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2)使用范围

《导游人员资格证》和导游证由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范围内使用。

(3)导游证的遗失、补发

发现导游证遗失,持证人必须立即办理挂失、补办手续。

①导游证遗失,失主必须立即报告所属旅行社,递交遗失原委的书面材料,请旅行社开具遗失证明。

②失主持遗失证明以及身份证、《导游人员资格证》或《导游人员等级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到发证机关办理遗失补发手续。

③失主持《申请导游证登记表》到《中国旅游报》或省级日报登载《证件遗失作废证明》,一个月后持登报启事及上述证件到原发证机关补办导游证。

④在申请补发导游证期间,申请人不得从事导游活动。

(4)导游证损坏,导游人员按规定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新证。

三、导游人员的类别

由于工作范围、业务内容不同,服务对象和使用语言各异,导游人员的业务性质和服务方式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位导游人员,由于从事的业务性质不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随之变换。而且,世界各地对导游人员类型的划分也各不相同,因而很难用一个世界公认的标准对导游人员进行分类。本书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的导游人员进行分类。

(一)按业务范围划分

按导游人员从事的业务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出境旅游领队人员、全程陪同导游人员、地方陪同导游人员。

1.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简称领队,是指依照《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出境旅游领队证,接受具有出境旅游业务经营权的国际旅行社委派,从事出境旅游领队业务的人员。(另书介绍)

2.全程陪同导游人员,简称全陪,是指受组团旅行社委派,作为组团社的代表,在领队和地陪的配合下实施接待计划,为旅游团(者)提供全程陪同服务的工作人员。

这里的组团社或组团旅行社是指接受旅游团(者)或海外旅行社的预订,制定和下达接待计划,并可提供全程陪同导游服务的旅行社。

这里的领队是指受海外旅行社的委派,全权代表该旅行社带领旅游团到中国进行旅游活动的工作人员。

3.地方陪同导游人员,简称地陪,是指受接待旅行社委派,代表该接待社实施接待计划,为旅游团(者)提供当地旅游活动安排、讲解、翻译等服务的工作人员。

这里的接待社或接待旅行社是指接受组团社的委托,按照接待计划委派地方陪同导游人员、负责组织安排旅游团(者)在当地参观游览等活动的旅行社。

总之,从业务范围看,领队和全陪的主要区别在于领队带领中国旅游团进行出境旅游,而全陪则带领入境旅游团或国内旅游团(者)在我国境内旅游,一般不跨越国界;地陪的工作范围就在其服务的地区。

从业务内容看,领队、全陪的工作基本相同,主要是进行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并提供全程陪同服务;地陪既承担当地旅游活动的组织、协调任务,又要进行导游讲解或翻译工作。

(二)按使用的语言划分

按导游人员使用的语言可以将其分为外语导游人员和中文导游人员。

1.外语导游人员,是指运用外语从事导游服务的人员。目前,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入境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和出境旅游的中国公民。

2.中文导游人员,是指能使用普通话、地方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目前,这类导游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国内旅游的中国公民和入境旅游者中的港、澳、台同胞。

(三)按职业性质划分

按导游人员的职业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专职导游人员和兼职导游人员。

1.专职导游人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导游工作为主要职业的导游人员。这类导游人员与旅行社签订有正式的劳动合同,是当前我国导游队伍的主体。

2.兼职导游人员,亦称业余导游人员,是指不以导游工作为主要职业,而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

(四)按技术等级划分

按导游人员的技术等级,可以将其分为初级导游人员、中级导游人员、高级导游人员和特级导游人员。

1.初级导游人员

获《导游人员资格证》一年后,就技能、业绩和资历对其进行考核,合格者自动成为初级导游人员。

2.中级导游人员

获初级导游人员资格两年以上,业绩明显,经考核、考试(笔试、口试),合格者晋升为中级导游人员。他们是导游队伍的业务骨干。

3.高级导游人员

取得中级导游人员资格四年以上,业绩突出,在国内外同行和旅行商中有一定影响,经考核、考试,合格者晋升为高级导游人员。

4.特级导游人员

获高级导游人员资格五年以上,业绩优异,有突出贡献,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同行和旅行商中有较大影响,经评审、考核和考试,合格者晋升为特级导游人员。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职责

一、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

根据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导游服务对象,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可概括为下述五点:

(一)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参观、游览:

(二)负责为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三)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四)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询,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五)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游客会见、会谈活动。

二、全陪和地陪的职责

(一)全程陪同导游人员的职责

全陪是组团旅行社的代表,对所带领的旅游团(者)的旅游活动负有全责,在全程旅游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全陪的职责主要有:

1.实施旅游接待计划

按旅游合同或约定,实施组团社的接待计划,监督各地接待旅行社执行计划的情况和接待服务质量。

2.组织协调工作

协调导游服务集体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督促、协助各地方接待旅行社安排、落实各项旅游活动,照顾好游客的旅行生活。

3.联络工作

负责旅游过程中组团社和各地接待社之间的联络,做好旅行各站之间的衔接工作。

4.维护安全、处理问题

在旅游过程中维护游客的人身、财物安全,处理突发事件。

5.宣传、调研

宣传中国(地方),解答游客的问询;了解外国(外地),转达游客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二)地方陪同导游人员的职责

地陪是地方接待旅行社的代表,是旅游接待计划在当地的具体执行者,是当地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地陪的主要职责有:

1.安排落实旅游活动

根据旅游接待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团(者)在当地的旅游活动。

2.做好接待工作

认真落实旅游团(者)在当地的迎送工作和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服务;在地陪、领队的配合下,做好当地旅游接待工作。

3.导游讲解

做好旅游团(者)在当地参观游览中的导游讲解和翻译工作,耐心解答游客的问题。

4.维护安全

维护游客的安全,做好事故防范和安全提示工作。

5.处理问题

妥善处理当地各相关服务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旅游团(者)在本站旅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第三节 导游人员的素质

一、树立新的服务观念

20世纪60年代,我国旅游界根据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翻译人员的要求,提出翻译导游人员必须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和业务过硬。这“三过硬”的基本精神至今仍然适用。但是,几十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内外游客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导游人员不仅要具有上述“三过硬”的素质,而且要在观念上、角色上和所起作用方面有新的变化。

(一)在观念上,导游人员要具有市场观念、产品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在角色上,导游人员应意识到自已是导游服务的供给者,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很高的服务技能,努力满足游客的正当需求。

(三)在作用上,导游人员应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是协助旅行社实现旅游产品的消费价值,帮助游客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二、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导游人员良好素质的标准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导游人员。

导游人员的工作繁杂、责任重大,因而对一名合格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不过基本上可以将其归纳为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六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

1.爱国主义意识

爱国,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伦理道德的核心。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导游人员的首要美德。

2.很强的服务意识

导游人员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游客至上”、“服务至上”旅游服务宗旨紧密结合起来,真心实意地为游客服务。

(二)道德素质

衡量一个人的素质时,道德素质永远居于首位。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

1.健康的政治素质

导游人员应具有健康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情操,不断提高判断是非、识别善恶、分清荣辱的能力,抵制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

2.良好的品德素质

导游人员要做好导游服务工作,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尊重他人,要诚信待人,要将个人的功利追求和国家利益融合起来。

导游人员要自尊、自爱,时时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绝不为蝇头小利而做有损人格、国格之事。

导游人员要自信、自强,不管面对什么人、什么事,导游人员都不应妄自菲薄,而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一个自信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争取成功。不过,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实力,所以导游人员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导游人员。

(三)知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人们出游,除了消遣,还想通过旅游来增长知识、增加阅历、获取教益,这就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

丰富的知识是搞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前提。导游讲解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后盾,讲解内容要丰富,要言之有物,内容要健康,要有情有趣;讲解内容要有根有据,而不是胡编乱造。这就表明,导游服务工作本身要求导游人员具有真才实学,知识要丰富、涵盖面要广。事实也证明,导游人员的知识越丰富、信息量越多,就越有可能把导游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知识需求。

导游知识包罗万象,本节只简单介绍导游人员应知应会的几方面知识。

1.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导游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导游服务的工具。古人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导游人员若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文化交流,也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导游服务工作。

外语导游人员既要熟练掌握外语,又要不断提高运用母语的能力。

导游讲解是一项综合性的口语艺术,要求导游人员具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导游人员的口语艺术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扎实的语言功底的基础之上。

2.史地文化知识

史地文化知识是导游讲解的素材,掌握史地文化知识是做一名合格导游人员的必备条件。

史地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俗民情、风物特产、文学艺术、古建园林等诸方面的知识。导游人员应综合理解史地文化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对做好导游服务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导游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素养不仅能使导游人员的人格更加完美,还可使导游讲解的层次大大提高,从而在文化交流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3.政策法规知识

政策法规知识也是导游人员的必备知识。这是因为:

(1)政策法规是导游人员工作的指针,指导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回答游客问题及与游客讨论有关问题。

(2)政策法规是处理问题的原则,导游人员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旅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

(3)导游人员必须遵纪守法,还要让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导游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便正确地处理问题,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导游人员自己也可防范错误的发生。

4.心理学和美学知识

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形形色色的旅游者,而且都是短暂相处,因而掌握心理学知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导游人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旅游者,有的放矢地做好导游讲解和旅行生活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服务,从而使旅游者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获得享受。同时导游人员也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搞好与各种各样的旅游接待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导游人员还要运用心理学知识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始终精神饱满、热情周到地为旅游者服务。

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要求导游人员懂得什么是美、知道美在何处,并且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不同审美情趣的旅游者传递审美信息,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美的享受。导游人员还要运用美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因为导游人员本身就是旅游者的审美对象。

此外,导游人员还应该掌握旅游业务知识、熟悉交通知识、海关知识、货币保险知识、邮电通讯知识、社会知识、国际知识以及卫生、生活等旅行常识。

(四)技能素质

通常,一个旅游团是因为旅游而临时组织起来的,旅游者之间可能本来素不相识,他们的层次往往参差不齐,他们的文化修养不同,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也有较大差异。此外,在不少旅游者的心中,导游人员是花钱雇来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下人”。这给导游人员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怎样将旅游者聚集在自己周围?怎样使全团成员,至少使大部分成员旅游生活愉快,获得美的享受并对导游服务工作满意?

为了圆满做好导游服务工作,导游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实力,也要掌握必不可少的服务技能,还要注意工作时的方式、方法。

语言、知识、服务技能构成了导游服务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和谐结合才能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导游人员的服务技能范围很广,但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独立工作能力

导游服务工作的独立性很强。带团外出旅游,导游人员一般是独当一面:独立地组织旅游活动,独立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等。所以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对导游人员成功完成导游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2.组织协调能力

导游人员接团后,要根据旅游接待计划合理安排旅游活动,带领全团游览好、生活好。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求导游人员在安排活动时有较强的针对性并留有余地;在组织各项活动时讲究方式、方法并及时掌握变化着的客观情况,灵活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3.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

导游人员的工作对象面广、复杂,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是导游人员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与层次不同、品质各异、性格不同的中外人士交往,要求导游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公共关系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且具有灵活多变、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氛围的能力,随机应变处理问题,搞好各方面的关系。

导游人员具有相当的公关能力,在待人接物时会更自然、得体;发挥能动性和自主性的水平必然会提高,有利于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由于导游工作的性质特殊,决定了导游人员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应是一个活泼型、外向型的人,是一个精力充沛、情绪饱满的人,是一个具有爱心、热情地与人交往、待人诚恳、富于幽默感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可以让人信赖依靠的人。

4.导游讲解能力

导游人员要学会对相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讲解,使其达到不同的意境,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审美情趣旅游者的审美要求。

5.特殊问题的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旅游活动中出现问题和事故在所难免,能否妥善处理问题和事故是对导游人员的考验。临危不惧、处惊不乱、头脑清醒、处事果断、办事利索、随机应变是导游人员处理问题和事故时应有的素质。

旅游活动中出现问题和事故的时空条件、问题和事故的性质各不相同,不允许导游人员墨守成规,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合情、合理、合法地予以处理。

(五)心理素质

导游服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导游人员不能只掌握一些操作技能,而是要全面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冷静的思维能力、较强的自控能力等,这些都属于人的心理素质范围。导游人员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导游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

1.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导游讲解“贵在灵活、妙在变化”,而灵活变化的依据是通过导游人员的观察得到的信息。

有位优秀导游员把成功的导游服务总结为16个字:注意观察、鉴貌辨色、随机应变、灵活导游。就是说,导游人员要善于通过不同方式自觉观察并发现旅游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导游讲解的详略、深浅和快慢,使其更具针对性。这样,才能将大部分旅游者吸引在导游人员身边,导游活动才有可能成功。

在参观游览现场,导游人员不仅要注意观察旅游者,还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若发现异常变化,就得当机立断,或改变游览线路,或干脆把旅游团(者)带离现场,以免发生意外,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2.冷静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需要冷静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准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正确予以处理。当遇到险情时,更要求导游人员沉着冷静、果断处理,这样往往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的发生;出现问题后,如果措施果断,处理合情、合理、合法,会减少损失和不利影响。

事实证明,导游人员处事沉着果断会提高威信,明智地、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让游客信服,就能使客、导双方同心协力,共同争取旅游活动的成功。

3.较强的自控能力

导游人员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十分自尊的人,是一个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放纵自己、感情用事的人。

(1)理性的心理品质

导游人员必须具有理性的心理品质,时刻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服务员”,自己的任务是为游客提供服务。一上团,导游人员应该很快进入角色并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要始终精神饱满、热情友好、笑口常开。

(2)不卑不亢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入境旅游团领队及其他人员交往时,应既不骄气又不胆怯,始终沉着自然、不卑不亢。

(3)双赢原则

旅游活动时,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及其他人员之间出现矛盾、发生纠纷是常有的事,旅游者有时会对导游服务工作挑剔、指责,甚至无理取闹。对此,导游人员不能感情用事,与之争高低,做“嘴上胜利者”,而要以理服人,并且理明则让,力争双赢,避免发生正面冲突。

(4)克服厌烦情绪

在较短的时间内,人们多次、几十次去同一景点,一般都会产生厌烦情绪。但对导游人员而言,这种情绪却是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巨大障碍。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去一个曾经到过上百次、上千次的旅游景点,都应该像第一次游览那样兴奋,并因此感染旅游者一起游览、一起欣赏美景,加上导游人员的精彩讲解,游览活动就有可能成功。可以这么说,克服厌烦情绪是导游人员做好导游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六)身体素质

导游服务工作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结合的工作,为了适应这项工作,导游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导游服务工作要求导游人员能走路、会爬山,能适应各地的气候、水土和饮食;能为旅游者四处奔波,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解决他们的困难;能适应长期在外、连轴转带团、体力消耗大、无法正常休息的工作特点。

第四节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一)导游人员的人身权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二)导游人员的履行职务权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但是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导游人员有权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但只有在符合下列条件时才能行使这一权利:

1.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即必须是在旅游活动开始后;

2.必须是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3.必须经多数旅游者的同意;

4.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

此外,导游人员享有进行导游活动不受地域限制的权利。

(三)参加培训的权利和获得晋升的权利

(四)申请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

1.申请复议权

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的下列行为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

(1)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和导游证,旅游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2)对罚款、吊销导游证、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3)认为旅游行政部门违法要求导游人员履行义务的;

(4)认为旅游行政部门侵犯导游人员人身权、财产权的;

(5)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行政行为。

2.行政诉讼权

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1)合法申请《导游人员资格证》和导游证,但旅游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时;

(2)对罚款、吊销导游证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

(3)旅游行政部门违法要求导游人员履行义务时;

(4)旅游行政部门侵犯导游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时。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九项义务。

(一)导游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二)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

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

(三)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佩戴导游证。

(四)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五)遵守职业道德,着装整洁,礼貌待人,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

(六)应当严格按照确定的旅游接待计划安排旅行、游览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中止导游活动(构成中止导游活动的行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必须出现在执行接待计划过程中,必须是擅自中止,必须是彻底中止)。

(七)导游人员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八)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暗自的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

(九)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不得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三、导游人员违规的法律责任

导游人员违反《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违规的程度予以处罚。

(一)违反《导游证管理制度》的处罚

1.无证进行导游活动

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2.私自承揽导游业务

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3.未佩戴导游证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罚款。

(二)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处罚

1.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其停业整顿。

2.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擅自改变旅游接待计划的,或擅自增加或减少旅游项目的,或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或降低服务标准的,或擅自加收费用的,责令改正,提出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4.导游人员向旅游经营者索要或收受回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其导游证。

(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处罚

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该导游人员所在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第五节 导游人员的管理

导游服务质量关系到旅行社、地区旅游业乃至国家旅游业的声誉,加上导游工作的独立性强、流动性大、直接面对“精神污染”和物质诱惑等特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必须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

各地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通过下述四个方面对导游人员进行管理。

一、加强培训和考核。确保导游人员的素质

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为世界旅游日提出的宣传主题121号是:“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旅游。”

旅游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旅游接待部门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而高质量的服务又取决于提供旅游服务的员工素质。上述口号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到了关键地位,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事实上,员工的质量历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家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所以严格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绝不能等闲视之。

二、实行合同管理。强化导游人员的责任感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

旅行社对导游人员实行合同管理,根据合同的规定对导游人员承担的义务进行监督、检查,促使导游人员提高导游服务质量,依法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从而促进导游人员增强责任感,真心诚意地为游客服务。

三、强化导游人员的检查、监督机制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采取一些措施,强化对导游人员的检查和监督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也有助于促进导游人员工作自觉性的提高。

对导游人员的检查、监督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征求意见表和现场检查

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意见卡》和由导游人员填写的《陪同日志》,由此可以检查导游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业绩,还应定期到有关接待单位听取人们对导游人员的评价并不定期地派人员到现场检查导游人员的工作,督促导游人员依法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计分管理和年审管理

IC卡是一种智能信息卡,存储有持卡人的姓名、导游证号码、身份证号码、所属旅行社等基础信息以及违规记录、分值、年检等业务信息。自2000年lO月1日起,北京市旅游局实施IC卡管理政策,以规范导游人员的从业行为,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

《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计分管理,导游人员计分办法实行10分制。导游人员若违规操作,一经发现,按规定扣分,违规扣分信息存储在IC卡内。

1.导游人员违规扣分标准: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10分

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言行的;诱导或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有殴打或谩骂旅游者行为的;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因自身原因造成旅游团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扣除8分

拒绝、逃避检查,或者欺骗检查人员的;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扣除6分

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物品的;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因自身原因漏接、漏送或误接、误送旅游团的;讲解质量差或不讲解的;私自转借导游证供他人使用的;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救助的。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扣除4分

私自带人随团游览的;无故不随团活动的;在导游活动中未佩戴导游证或未携带计分卡的;不尊重旅游者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的。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扣除2分

未按规定时间到岗的;10人以上团队未打接待社社旗的;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的;接站未出示旅行社标志的;仪表、着装不整洁的;讲解中吸烟、吃东西的。

导游人员的10分分值被扣完后,由最后扣分的旅游行政执法单位暂时保留其导游证,出具保留导游证证明,并在10日内通报导游人员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登记注册单位。正在带团过程中的导游人员,可持旅游行政执法单位出具的保留证明完成团队剩余行程。

2.年审

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审核制度。导游人员必须参加年审。北京市旅游局规定,导游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在岗培训,不参加培训者不能年检。

一次扣分达10分者,不予通过年审;累计扣分达lO分者,暂缓通过年审,经培训和整改后,方可重新上岗。

一次被扣8分的,全行业通报;一次被扣6分的,警告批评。

四、落实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制度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导游人员等级考核标准,认真做好导游人员的等级评定与晋升,激励导游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导游服务质量。

第一节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现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当前,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以“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为宗旨,立足岗位做奉献,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逐步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起积极、健康、文明的旅游行业新风尚。

建设旅游行业精神文明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

我们要强调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的道德素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旅游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以真心诚意的服务态度接待旅游者,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反对并纠正旅游行业的不正之风,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使旅游活动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中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社会经济基础在不断变化,道德标准亦随之变化。

(一)道德建设重在教育,贵在培养

一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都不是天生的,而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培养。通过道德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明确道德的主要内容、规范和基本要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自觉用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约束自己,学会做人。

(二)加强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建立在人生观的基础之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指出了当今社会最需要倡导的八种“善”,也点出了对社会危害最大的八种“害”,它为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提出了方向和具体标准,要求大家在法律层面,牢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必须不做的;在道德层面,“八荣”就是我们提倡的道德要求,而“八耻”则是必须摒弃的不良风气;在信念层面,“八荣八耻”指出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以上三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要把道德和外在的法律及内在信念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要从言行一致开始,通过坚韧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二、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导游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以及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等,是人们评价和判断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标准。凡是符合这些规范的行为,就是美的、善的、高尚的,人们就会加以肯定和赞扬;否则,就是丑的、恶的、不道德的,人们就会加以批评和谴责。

1996年1 1月20日,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旅游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爱企 自尊自强

遵纪守法 敬业爱岗

公私分明 诚实善良

克勤克俭 宾客至上

热情大度 清洁端庄

一视同仁 不卑不亢

耐心细致 文明礼貌

团结服从 大局不忘

优质服务 好学向上

上述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旅游职业道德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明确认识旅游事业的性质和任务,热爱旅游事业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既是经济事业,又是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我国的影响、增进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国的导游人员应该不断培养敬业、乐业的道德感情,要有职业荣誉感,要乐于真心诚意地为旅游者服务,乐于献身旅游事业。

2.真心实意为旅游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这既是导游职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要求,体现着导游人员的精神境界。导游人员要热心为旅游者服务,关心和爱护每一位旅游者,尽力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要加强职业责任心和道德义务感,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3.有爱国主义精神,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导游人员要忠于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要热情洋溢地通过讲解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介绍悠久的历史文化,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

本节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职业道德,略作归纳,就其精髓作简单阐述。

(一)忠于职守、爱国敬业

这是中国导游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这一条体现了导游人员以导游服务为中心,对国家、集体、服务对象和导游职业应该具有的态度。

1.对国家,要有坚定的爱国心

导游人员必须树立起坚定的爱国心,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要努力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融合起来,将导游服务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要求导游人员做到:

(1)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

(3)自觉维护祖国各族人民的安定团结;

(4)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发进取;

(5)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对集体,要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导游人员要将自己融于集体之中,依靠集体,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与其他旅游接待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共同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3.对旅游者,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导游人员要树立真心实意为旅游者服务的思想,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要热情周到地为旅游者服务,努力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4.对导游工作,要有敬业精神

导游人员要热爱导游工作,要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

敬业,要求导游人员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勤恳工作、努力拼搏、坚持不懈;要业务纯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进取;要有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勇气,要有勇于实践、勇于创造、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诚信第一、游客至上

“诚者不伪,信者不欺”。诚信原则是企业经营之本。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企业无诚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项最基本的商业道德规范,是正确处理企业和顾客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促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关键。

“诚信”、“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旅游行业而言,就是要求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重合同、守信用,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真诚公道,就是要向旅游者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不弄虚作假,不欺骗、刁难旅游者。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标志之一。古人云:“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命脉,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同时也是个人修养的基础。导游人员在为旅游者服务时,要视游客为朋友,要维护他们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安全;在游客面前,办事、做人要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要真实诚恳、公平守信;与游客交往时,要与人为善、遵守时间、信守诺言;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秉公办事、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不牟私利、不徇私情。总之,导游人员应该坚决反对不讲信誉、不计后果的为人处世方式,努力维护自己的信誉,提高自己的信誉。

“游客至上”是旅游服务行业的座右铭,是导游人员应尽的职业责任,也是道德义务。“游客至上”,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要始终将游客放在首位,一切为游客着想,向游客提供规范化服务以及具有针对性、富有人情味的个性化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尽力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游客至上、充分满足游客的正当需要,是导游服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导游服务工作的归宿点。

(三)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我国旅游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对导游人员而言,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文明礼貌、热情友好、优质服务。

“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是服务人员最重要的业务要求和行为规范之一,是衡量服务人员工作优劣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

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服务行业一项极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文明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文明服务应该是礼貌服务,要求导游人员尊重旅游者,工作要认真负责,服务要热情周到,要学会说“谢谢”、“请”等柔性语言,要学会忍耐和宽容,要向他们提供微笑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努力使旅游者满意,感到宾至如归。

优质服务,应该是规范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细微服务完美结合的服务,应该是真诚、高效率的服务;应该是具有特色、富有魅力的服务;应该是有针对性、富有人情味的服务。每个导游人员都应该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在导游服务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努力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四)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一视同仁、不卑不亢”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在导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国际交往、人际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

导游人员必须明白,自己不仅是向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的服务人员,更是国家(地区)、人民的代表,而且应该是一名优秀代表。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自尊、自爱、自信是每个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旅游者面前,导游人员要谦虚谨慎,但绝不妄自菲薄。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人员应该做到不为蝇头小利而折腰,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不做出丧失人格、国格的行为。

总之,在接待旅游者的过程中,导游人员既要尊重旅游者,热情友好,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又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体现出旅游从业人员的主人翁精神。

一视同仁、不卑不亢的核心是“平等”。导游人员必须坚持“为大家服务”、“平等待客”原则,切忌厚此薄彼,反对崇洋媚外。以地位取人、以貌取人、以钱取人、以肤色取人为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所不许;在旅游者面前或低三下

四、卑躬屈节,或趾高气扬、傲慢自大,是导游人员行为之大忌。

(五)严于律己、自尊自强

自尊是表示人们对自己的尊重、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的道德概念;自强是一种道德情感,指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产生的信任感。

导游人员的自尊来自于自我尊重和自信,即产生于对自身的正确评价、对自身价值的清醒认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首先必须严于律己,导游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行为,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重视自己的人格尊严;要自爱、自重,不随波逐流、不自轻自贱;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充满信心、勇于前进、敢于成功;遇事绝不退缩,而是勇于克服困难、清除障碍;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矛盾时,导游人员要维护整体利益,舍弃个人利益,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获得更多人的尊重,导游人员必须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人员。

导游人员不仅要自尊、自爱,而且还要尊重旅游者、尊重合作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要重视旅游者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

(六)遵纪守法、顾全大局

这是一个公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自觉遵纪守法显得特别重要。

遵纪守法,就是要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导游人员要努力将“道德”与“法治”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自觉运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树立高度的法制观念,反对行业不正之风,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

顾全大局,就是导游人员在工作时、在处理问题时,以高尚的品德选择符合全局利益的道德行为。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旅游服务由各个环节的服务构成,每个环节的高质量服务就构成了优质的旅游服务。所以,每个环节的服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意味着旅游企业违背了服务承诺,而其中任何一项服务不到位都会影响高质量的旅游服务的形成,旅游业的声誉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导游人员应该树立国家旅游事业“一盘棋”的思想,与其他旅游从业人员一起,发扬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要有远大的目光,努力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搞本位主义,反对以邻为壑,反对互相扯皮、推诿责任;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不做出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要积极与其他旅游服务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行为规范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中国导游队伍的荣誉,为了确保导游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每个导游人员都必须具有很强的法纪观念,时时处处遵纪守法,自觉用几十年来形成的导游人员的纪律和守则约束自己。

本节除介绍导游人员的纪律和守则外,还将简单介绍导游人员应该具备的仪容、仪表,必要的礼节、礼貌以及待人接物常识,帮助导游人员更好地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一、导游人员的纪律和守则

(一)严守国家机密、保护国家财产

1.导游人员要严守国家机密,在接待入境旅游者时要坚持“内外有别”原则。

2.在企业、科研单位参观时,外语导游人员要特别注意避免泄露经济情报。

3.在旅游者面前,导游人员不谈论内部情况;在涉外场合,不携带内部文件;注意企业机密,不泄露其旅游团的收支细目。

4.不带旅游者到不对外开放的单位和地区参观游览,未经允许不带旅游者到导游人员的办公室。

5.导游人员要时时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保护国家财产是导游人员的神圣职责。要阻止个别游客破坏文物、景物,若发现有人偷盗、走私文物,必须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主动配合其工作,使违法者依法受到处理。

(二)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1.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由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或以其他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

2.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佩戴导游证(Ic卡),接待10人以上(含10人)旅游团时举本社导游旗。

3.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切忌我行我素。

4.坚持诚信原则,必须按约定内容和标准为旅游者服务,不得擅自增加、减少参观游览项目,不得擅自中止参观游览活动。

5.紧急情况下,导游人员有权调整计划、变更路线,但必须向旅游者说明原委,征得多数游客同意并立即报告旅行社。

6.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不乱收费。若增加自费项目,必须与游客商量、征得同意。

7.在旅游过程中,若有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物安全的情况时,导游人员应向旅游者做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遇有紧急情况时,导游人员要采取必要措施,机智、勇敢地保护旅游者,绝不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

8.旅游项目中如有危险因素,导游人员应事先向旅游者交代清楚危险程度和安全防护措施,对参加危险活动的旅游者要特别注意保护。

9.导游人员不应随便单独去旅游者的房间,更不要单独去异性旅游者的房间。

10.导游人员不应与入境旅游团的领队同住一室。

11.导游人员不得私带亲友随团活动。

12.严禁酗酒。导游人员因工作饮酒,不要超过本人酒量的1/3。

(三)自觉遵纪守法

1.严禁嫖娼、赌博、吸毒。

2.不得接受、收集,更不得索要反动、黄色的书刊画报及音像制品。

3.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也不得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4.不得收受商店、游览点、娱乐场所等经营者给予的回扣,不得营私舞弊、假公济私。

5.不得带旅游者到非合同商店购物,不得擅自更改就餐地点。

6.不得从事或代理他人从事商业活动,不得向旅游者强行销售物品,也不购买旅游者的物品。

7.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准因旅游者不给小费而拒绝提供服务或降低服务质量。

8.不得套汇、炒汇,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入境旅游者索取外币。

9.不与旅游者保持不正常关系,不与他们进行不正当活动。

10.导游人员必须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

11.不得宣传封建迷信,更不准宣传邪教;若有个别旅游者宣传邪教、进行邪教活动,必须阻止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四)自尊自爱,不失人格、国格

1.不“游而不导”,不擅离职守,不懒散松懈,不搞本位主义,不推诿责任。

2.不与旅游者过分亲近,不介入他们的内部矛盾和纠纷,更不在他们之间拨弄是非。

3.关心旅游者,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对旅游者态度不冷漠,工作不敷衍。对旅游者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避免与旅游者正面冲突,严禁与旅游者吵架、打架。

4.对旅游者提出的侮辱人格尊严或违反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应态度鲜明、断然拒绝。

5.不得迎合个别旅游者的低级趣味而在讲解、聊天时掺杂格调低下的内容。不与旅游者开低级庸俗和政治性的玩笑。

(五)文明服务

1.导游人员讲话要注意分寸,坚持五不讲:有伤旅游者自尊心的话不讲、有损旅游者人格的话不讲、埋怨责怪旅游者的话不讲、蛮横无理的话不讲、讽刺挖苦的话不讲。

2.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交往时要做到四不计较:旅游者不理睬导游人员的主动招呼不计较、游客性情急躁语言欠妥不计较、游客提出的意见不客观不计较、导游人员工作繁忙得不到旅游者体谅不计较。

3.工作时,导游人员不抽烟,不做不文明的小动作,注意自身的清洁卫生,也要负起责任防止个别旅游者破坏环境卫生。

二、导游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

我们的导游人员首先是一名中国人,然后才是导游人员。外国旅游者往往是从导游人员开始了解中国、认识中华民族的。他们从导游人员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来衡量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文化水准;而且导游人员还是旅游者的审美对象,导游人员的自身美在宣传中国、宣传中华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导游人员要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德才学识,努力追求自我的完善。

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篇7

一、导游业务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1、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导游业务课程考核内容常常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论考试多, 应用测试少, 并且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这样的考核内容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 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显而易见, 应用性在考核内容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不能全面体现导游业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2、考核方式单一。

导游业务课程采取“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 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笔试完成, 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 给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结合平时成绩, 得出学生本课程的总评成绩。一般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此种考核方式单一, 且没有涉及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 不足以引起学生重视实践教学内容。

3、评价方法片面。

在传统的卷面考试和实践内容考试中, 教师居高临下, 处于主体位置, 不进行指导与帮助, 使学生陷入被动应付的境地。可以说导游业务课程考核的最终评价是由任课教师一锤定音, 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到考核评价体系当中, 使得考核评价方法过于片面, 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不能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除此之外, 这种传统考核方式的相对落后, 还会带来学生作弊、厌学等方面的弊端。

二、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导游业务课程考核应在深入研究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对考核观念、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注重过程考核, 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通过增强考核的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以人为本, 实现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的根本改变, 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 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三、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原则

1、坚持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 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原则。

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一高职教育理念下, 对于高职教学更应该强调以实践为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是为提高专业技能服务的, 理论学习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专业服务技能水平的提高上。因此, 导游业务课程的考核应坚持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 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原则。

2、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是以市场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 熟练讲解导游词, 掌握导游服务过程中常见问题和特殊问题的处理策略和应变技巧, 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 最终能够满足旅游企业对一线导游人才的需求。本课程的考核可灵活运用笔试、面试、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

3、采用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这一环节是教育测量和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 必须采用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发展性考核评价体系, 具体可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 理论考核评价与实践考核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具体方案

根据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指导思想, 本着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原则, 现将本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方案表述见表1。 (表1) 本课程考核内容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各部分考核内容的成绩所占比例适当。其中, 平时考核包括学生出勤情况 (5%) 、课堂回答问题情况 (10%) 及作业完成情况 (15%) , 共占成绩比例的30%。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大部分。其中, 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笔试方式, 试卷以主观题为主, 可采用开卷形式进行, 占总成绩的30%。实践能力考核采用面试方式,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礼仪知识, 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 景点模拟讲解占总成绩的25%, 应变能力占10%, 礼貌礼仪占5%, 实践能力部分共占成绩比例的40%。面试阶段考核要有计划进行, 首先将景点模拟讲解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公布, 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做准备。此阶段的考核评价是由教师与学生代表根据考核标准共同参与完成。实践能力部分的面试考核可运用竞赛形式进行, 比如精心策划组织“导游之星”技能大赛。首先组织初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并指定小组负责人, 各个小组成员轮流试导, 由小组成员选出表现最出色成员参加决赛。在决赛过程中, 教师客观评价每一位决赛选手, 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 由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打分, 选出导游之星。实践证明, 此项考核内容很受学生欢迎, 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考核, 同时在培养学生导游讲解能力与应变能力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的期末考核内容是以河北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具体蓝本, 结合本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设置。

综上, 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方案是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而形成的, 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本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有利于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考风,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总之, 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又要科学分析、实事求是, 并且应本着一切从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 才能取得显著的改革效果。

摘要:导游业务课程作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能课, 是导游人员上岗前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 传统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有必要对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导游业务课程,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石岚.关于高职院校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23.

[2]马越.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J].中国考试 (研究版) , 2004.6.

导游业务案例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导游业务 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地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日常消费方式,从而,导游也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工作之一,在很多中职学校就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这一个专业,导游业务作为一门将实际操作与知识理论结合的课程,在学生专业能力提高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很多中职学校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差、课程体系没有得到完善建立、教学实践偏于简单等,使导游业务这门课程相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对中职学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导游业务教学方法观:

一、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其中决重要的因素——一个影响其他因素的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在导游业务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着手:首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到对导游业务知识的研究上来。即帮助学生把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对知识的渴望——求知欲。这是智育的最根本的措施。对于思想上怠惰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合适方法叩响他们的心弦。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建立学习信心,逐步摆脱依赖性,启动自主心扉,引导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在教学第一章导游服务过程的第一节内容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优秀的导游服务视频,然后提出“这么优秀的导游服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看书。然后,相关的职业学校就要做相应的工作,来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引入多种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中,根据导游业务案例丰富多彩的特点,引入探究性教学模式与其他创新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情景教学相结合,产生异曲同工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提到探究性教学模式,对于喜欢创新的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在这种混合模式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熟练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探索求知的能力。要懂得心理学的原理,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有思考价值的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从深层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的动机和主动思考的热情。

比如,面对同一个案例,可以给多个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最后由教师比较各对策的优劣。让学生在一个案例中得到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导游业务课程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概念方面的学习时,我们一般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而在实践教学中则会采用实地参观感受的学习方法抑或者模拟情景的教学方法。例如模拟一个旅游大巴车,让学生可以模仿司机、导游、游客等不同岗位的员工,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当游客的学生可以尽力可能提出的问题,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教学的实际应用。

三、提高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然而,由于整个社会对学生安全的过于重视,是真正的课外实践少之又少,例如期末时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一颗课题,可分为不同的环节:

环节一:选题——问题引领;

环节二:开题——探寻解径;

环节三:做题——实践操作;

环节四:结题——交流评价。

现在我就“开题”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什么?联系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研究课题。

四、改变考试形式,注重多方面能力的考核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以笔试为主,笔试是以文字为媒介,考查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素质能力,但很多素质特征很难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口才、反应的敏捷性等,而我们导游业务则往往是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因此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笔试形式,要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方案,例如采用面试的方式,面试是一种双向沟通活动,具有很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同时还需将平时表现的表现列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体现了比较合理的教学模式,即将能力考查与知识运用结合起来。

总之,《导游业务》作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课程之一,教师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引入多种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改变考试形式,注重多方面能力的考核等多方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成长为祖国的优秀导游人员。

上一篇:浙江调研报告下一篇: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