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的税务问题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发费用的税务问题(共8篇)

研发费用的税务问题 篇1

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现行研发费用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我国新旧准则中对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式的规定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及其原因,并就我国新会计准则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 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2015年的研发与试验费用支出超过了2 000

第一文库网亿元,分别比2014年和2013年增加了17%和41%。研发投入(R&D)是企业的关键资源之一,是投资者衡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价值的核心因素。因此,能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人员及利益相关者。 一、现行各种会计处理方式的对比总结 (一)全部费用化处理方式 美国会计准则选择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主要原因是:(1)研发支出可否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不能被确定的,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造成了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高度不确定性;(2)研发支出并不能归属于企业资产,因为它与资产的定义是不符的;(3)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及后期分摊违背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4)研发支出费用化相比于资本化更能向投资者和信贷机构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这种处理方式比较单一,免去了会计确认、计量及后续分摊等工作,易于被企业财务人员掌握,可操作性较强,而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能抵减当期应税所得,减少当期的税款,所以这种方法很受欢迎。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它并不完全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研发费用于产生当期即作费用化处理,导致当期的费用与当期收益无法对应起来,但当研发成功之后,研究成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流入时,已无法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费用,容易造成当期利润的虚减和未来期间利润的虚增,因此不符合真实性原则。其次,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容易造成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低估,企业账面资产计量与隐形资产计量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会使正在为企业所用的通过研发所获得的无形资产没有办法从账面上体现出来,从而造成了企业账面资产价值的降低。 (二)全部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 全部资本化处理方式主要是考虑到项目研发成功之后企业获取的诸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研发成果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遵循了权责发生原则和配比原则,将企业的资产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管理层为了追求当期利润而导致的短期行为。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当研发失败或研发成功的项目所存在的市场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时,将所有项目的研发费用都进行资本化处理容易导致企业当期利润和资产的虚增,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缺乏真实性,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逐渐加快,未来的收益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是个未知数,这意味着全部资本化其实是对企业未来利润进行透支的一种方式。 (三)有条件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 此会计处理方式要求企业须将每个研发项目的研发过程都划分成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因为研究阶段的研发费用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其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所以研究阶段的研发费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该阶段的支出在发生时须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冲减当期利润;开发阶段的研发活动由于已经经过研究阶段的验证,其研发成果转化成资产的`可能性已经大大提高,所以在该阶段,只要能满足特定的条件就可以将该阶段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并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进行摊销。 有条件资本化折中了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产化的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的缺陷,更符合客观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尽管如此,有条件资本化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为对下列内容都没有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指引:两个阶段的划分标准、企业管理层对盈余的操纵、未来的摊销期限和办法等。目前,世界上采用该种处理方式的国家都没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和细则来指引本国企业如何解?Q以上缺陷,使企业容易带有主观色彩地去执行该种处理方式,从而导致行业间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 我国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将企业的研发费用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更符合当今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研发费用资本化能更客观地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发支出资本化的相关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核心力和发展潜力,将其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更客观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 2.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更加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投入大、收益高、周期长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但是如果按照2001年旧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会大幅降低企业当期的利润,而且一旦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以后被市场认证,即使收入能及时得到确认但却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成本,违背了收入费用配比原则。新准则中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将当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计入无形资产,在未来收益期间进行摊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配比问题。 3.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更加符合真实性原则。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大,如果将当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会大幅度冲减当期的利润,投资者无法了解到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违背了会计原则中的真实性原则。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使得满足五项条件的无形资产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研发支出和研发项目情况也在会计报告中有所披露,因而更好地遵循了真实性原则。 4.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积极推动了自身的技术创新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的投入金额较大,如果对当期的研发支出实行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势必会大幅降低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管理层的考核成绩。因此,企业管理层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研发活动会持消极态度,不愿意对研发项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资源,从而导致了企业虽然短时期内的利润平稳,但是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长远利益势必会因为管理层的消极态度和做法而受到损害。开发阶段支出有条件资本化可以消除管理者的短视行为,促使管理者为了企业长远利益对研发活动进行积极投资。 三、总结 本文在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研发活动特征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将国内外研发费用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的同时也评价了我国新旧准则的优势与不完善之处,总结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宜采取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结论。本文通过对新准则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处理实务操作的建议:1.在新会计准则基础上,高新技术企业多部门之间联合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项目研发活动的内部核算制度,以便企业在对研发费用进行有条件资本化时做到有据可依。2.为了增强企业评审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企业内部评审小组无法胜任项目测评时,可以引进外部评审机制。3.与财政部门积极配合,高新技术企业各行业内建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式的核算及披露规范,以便为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好的借鉴。

研发费用的税务问题 篇2

一、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对研发费用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鉴于财政、税务部门所处的立场, 规范的目的有所不同, 财政税务两个规定对研发费用项目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 财政部规定

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 企业可以将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八项费用归入研究开发费用科目, 具体如下:

1. 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 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 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 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设备调整及检验费, 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6. 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7. 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 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8.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二) 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 (试行) 的通知》中, 研发费用项目更加具体、细化, 实际上缩小研发费用项目范围, 采取了正列举的方式, 而且取消了其他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项目, 具体如下:

1.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 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4.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 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7.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 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三) 财政、税务两个文件的差异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两个文件规定允许加计扣除的8项费用有类似之处, 但又有所区别。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企业没有注意到会计与税收政策的差异, 人为扩大加计扣除的范围, 导致申请税收优惠备案时费用归集不准确。仔细研究有关所得税管理的政策规定, 通过综合国税发[2008]116号文, 整理和明确了受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费用和不得扣除的范围。针对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政策明确规定的准予扣除项目以外的费用, 对比财企[2007]194号文件, 可以列举不得扣除的费用。以下费用不包括在内:

1. 非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 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企业高层领导和兼职人员的劳务费用也不包括在内。

3. 用于研发活动房屋的折旧费和租赁费, 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 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设备调整及检验费, 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5. 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

6. 与研发活动相关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7. 不允许实行加计扣除的其他研发费用支出。

例如“研究人员的差旅费能否当作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于此问题, 税务部门提出研发费用应采取正列举的方式, 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费用项目, 不得计入加计扣除的范围, 因此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差旅费等其他费用不可以加计扣除。

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在财政部文件中可以纳入研发费用项目, 但在纳税申报加计扣除时, 就不能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

二、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 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政策

1.《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2.《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八、九条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由此可见, 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对研究与开发费用按照企业业务发生的本质有区别的进行会计处理, 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

(二) 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务处理政策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扣除方法规定如下:

1. 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 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 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2. 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三) 研发费用的会计账务处理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各项支出, 应通过“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 并分别“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期 (月) 末, 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 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资本化支出金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新会计准则规定区分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必然造成其在会计与税务处理上产生较大的差异。下面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例:2008年初, A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型技术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一项专利权。该公司在当年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成本339万元、直接参与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奖金、保险费等561万元, 用银行存款支付的其他费用100万元, 共计1000万元, 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80万元 (其中发放在职研发人员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61万元) , 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220万元, 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600万元。2008年底, 该项新型技术已经用于产品生产而达到预定用途, 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净残值为0, 采用直线法摊销其价值。2008年度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 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假定2009年度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仍为1000万元, 除研发费用外, 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一) 发生研究开发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00000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6000000

贷:原材料3390000

应付职工薪酬5610000

银行存款1000000

(二)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时

借:管理费用4000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00000

(三) 同时满足无形资产的各项条件确认无形资产时

借:无形资产6000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6000000

(四) 2008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

1.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当期利润总额-当期列入费用的研究开发支出×50%=10000000- (4000000-610000) ×50%=8305000元

2.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所得税率=8305000×25%=2076250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076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76250

(五) 2009年度摊销确认的无形资产价值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专利权摊销600000

贷:累计摊销600000

(六) 2009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

1.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当期利润总额-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50%=10000000-600000×50%=9700000元

2.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所得税率=9700000×25%=2425000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42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25000

以上可以看出, 以研发费用是否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为标准, 分两种方式来加计扣除, 但其准予税前扣除的总额是一样的, 即都是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的150%。

三、研发费用核算的管理建议

研发费用相关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税务处理

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为0.76%,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为2%;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说明,整体上我国企业研发机构少,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国家为了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陆续出台多项关于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 15%计征以及政府拨款资助企业科技研发项目等扶持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的奖励政策,对引导和促进企业增大研发投入极为有利。

在实务操作中,研发费用的核算涉及多个业务部门,而相关会计准则和财税政策实施时间不长,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至于影响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本文归纳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发费用的构成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重要一项是考察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构成项目作了详细的规范,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在职研发人员的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及相关支出等,但不包括研究开发人员开支的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其他职工薪酬。在研发活动中,如果辅助人员同时为多个研究开发项目提供辅助服务,那么需要采用合适的比例对其人工费用进行合理分摊。

2、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进行必要的科学实验而购买的原材料,实验过程中所耗用的化学药品、实验动物发生的直接支出等。

3、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的折旧费用,也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修理费用支出,如果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也可能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直接自纳税年度当期一次性扣除。实际工作中,企业为进行再创新而引进一些先进装备样机的折旧,也可列入研究开发费用范围。

4、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5、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等进行的设备调制费。但是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6、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7、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其中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8、其他费用,主要指为研发活动所发生的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

二、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划分

按照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将来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准则规定:应当将研究阶段发生的研发支持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已经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但其中仍然具有很大的风险,因而会计准则规定,只有符合资本化条件时才予以资本化,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仍然作为费用在发生时计入损益。

比如新药研发一般分三个阶段:临床前研发、临床试验、获得新药证书后的继续研发。临床前的研发费用一般说应该费用化的;临床试验阶段(即取得临床批件后),实务中有些上市公司这部分费用是资本化的,如“冠昊生物”,理论上来说如果是全新的药物研发,临床试验阶段能否成功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一定符合资本化条件,但仿制药相对来说成功率比新药高,因此仿制药临床阶段的费用可以资本化;对于获得新药证书后:完成一至三期临床试验,国家就发新药证书,可上市销售,之后还需完成四期临床试验,以及后续的质量标准提高等试验。获得新药证书后的研发费用,我们认为符合会计准则资本化的5个条件,可以进行资本化计量。

在实务中,有条件资本化的确认标准主观性太强,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的区分目前还是比较难,如医药企业必须在新药进入三期临床才可以列为资本化支出,而其它很多行业并未有如此准确并约定俗成的分类。对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直接影响费用化金额和资本化金额的划分,开发阶段支出的资本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企业往往在税务筹划和利润的调节之间进行博弈,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资本化的金额较大,便存在操纵利润的嫌疑,而费用化金额过大,又会引起税务机关的质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则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研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划分进行完善:首先,成本效益原则,对研发支出形成的技术和产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否进行可靠计量,以收抵支,如果能够带来很明显得经济利益可以进行资本化,否则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耗费进行费用化处理。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以研究开发为主要活动的企业,可将研究开发费用全部予以资本化;对于一般高新技术类企业.可以将研究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一般研究开发费用不大的企业,依据重要性要求,可直接将其作为当期损益。再次,可以参照国际准则的经验,对于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列支,或者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企业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进行评估,可以防止企业滥用准则。

三、会计和税法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比较

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满足资本化的条件作了五个方面的限定。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现行所得税法及相关实施条例的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两者比较可以得出不同点,首先:税法的扣除额远大于会计上的扣除额。会计上,企业可以扣除的技术开发费为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而在税收上,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不仅可以据实扣除,而且还可以加计50%的扣除。其次,资本化与费用化的调整差异。在会计上,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满足无形资产资本化条件后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如果存在差错的,则必须进行调整。在实践中一般按照差异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如果税法上未予明确的,那么在税收处理上按照会计的规定执行。

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单独核算,凭证必须真实合法,做到帐证俱全;研发过程中要清楚划分生产费用和研究费用。其次,优惠政策中的折旧政策只保留了研发仪器的设备折旧而取消了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再次,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如果属于财政或上级拨款,那么不应该享受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另外,对企业以委托的方式交给外单位进行研发,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由委托方进行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重复加计扣除计算。

除此之外,研发过程中研制出的样品或样机,如果将来得以出售而取得销售收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时至达到预定用途前的支出应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将样品或样机的成本计入无形资产价值。

笔者认为根据配比性原则,有收入必定要配比成本,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样品或样机最终都会销售出去形成收入,这个收入全部计入无形资产价值的话,样品和样机的销售没有对应的销售成本可以结转;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具有没有实物形态的特征,而样品和样机本身就是以实物形态的形式存在。因此建议研发费用资本化时,应扣除样品或样机的成本。

总之,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重视研发费用的投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参考文献:

[1]陆燕,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冶金财会,2011(8).

[2]李志益,新准则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2008(14).

[3]邓倩,李文芳,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0).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8》,经济科学出版社.

企业佣金费用的相关税务分析 篇4

佣金一般是指企业在商品营销业务过程中支付给中介人的代理、经纪手续费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佣金费用在销售费用或营销费用中列支。但是,税法对佣金的税前扣除有些限制性规定,而且内外资企业扣除额的规定也是不同的。

在内资企业所得税方面,对支付给单位的佣金没有比例限制;但支付给非本企业雇员的个人有5%的限制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第五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佣金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计入销售费用:有合法真实凭证;支付的对象不得不是独立的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纳税人或个人(支付对象不含本企业雇员);支付给个人的佣金,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服务金额的5%。假如单位向本单位雇员支付佣金,按照税法规定,则应视同工资薪金性质支付,并入计税工资处理。

但是,税法对保险企业手续费和佣金支付有非凡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保险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69号)规定:保险企业当年支付的代理手续费可在不超过代理业务实收保费8%的范围内凭合法凭证据实扣除,保险企业当年支付的佣金可在不超过缴费期内营销业务实收保费5%的范围内凭合法凭证据实扣除。同一项保险业务不得同时扣除代理手续费和佣金。

文件同时规定:保险企业的直销业务不得扣除代理手续费和佣金。代理手续费是指企业向受其委托,并在其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保险代理人支付的费用;佣金是指公司向专门推销寿险业务的个人代理人支付的费用。按此规定,保险企业支付给单位代理人的手续费,在代理业务实收保费8%的范围内可以税前扣除;支付给个人代理人的佣金,在推销寿险业务实收保费5%的范围内,凭合法凭证可以据实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均不得税前扣除。

根据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为解决保险企业代理手续费税前扣除不足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保险企业代理手续费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205号)文件对保险企业代理手续费支出税前扣除范围调整如下:从2003年1月1日起、保险企业开展业务支付的代理手续费,可在不超过当年本企业全部实收保费收入8%的范围内据实扣除。

研发费用管理办法 篇5

为了更好的归集公司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规范日常会计核算,加强研发费用的管理,充分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制定本办法。

一、研发费用

1、研究开发活动定义

1.1、研究开发活动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1.2、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进步,对本省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不包括企业从事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2、研发费用

2.1、研发费用指从事上述研究开发活动发生的费用。研发活动项目应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项。

2.2、公司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2.2.1、人员人工: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专业培训、公司按研发人员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经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

2.2.2、直接投入: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包括原材料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等使用费;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

2.2.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包括为进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2.2.4、设计费用: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2.2.5、装备调试费: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2.2.6、无形资产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2.2.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是指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2.2.8、其他费用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

二、研发机构

1、研发机构包括研发部、技术部、质检部以及与研发活动项目相关的其它机构。

2、研发机构在研发活动中的职责

2.1、研发部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储备计划,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工作,并形成“研发项目立项文件”及“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名称、目标、内容、日程安排等。按项目级次分别上报,其中:不需要上报省市级科技部门审批立项的项目,应办理公司内部的项目立项审批,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或总经理办公会批准立项后实施,需要上报省市科技部门的新产品研发项目,自批准之日起一个月内,研发部应到市科技部门办理完立项审批(备案)手续。研发部在批准立项后一周内将研发项目立项相关文件转交财务部、综合部等相关部门。

2.2、由研发部、财务部共同负责项目研发费用预算,按项目出具项目研发费用预算明细表。每个研发项目应做到立项有预算,年终或项目完成有决算。研发部门根据当年项目研发计划,按研发项目分别编制研发费用预算,年终由财务部、研发部门联合做项目决算,确定各项目费用支出总额。

预算获得批准后,研发部门根据项目的科研特性具体负责控制研发费用的实际支出,超预算支出的须事前履行追加预算审批,将批件转交财务部。

2.3、在研发过程中,考虑部分研发人员的实际工作存在变动情况,因此要求按月编制参与项目研发的研发人员名单及其在各研发项目的工作时间和当月工资明细表,报财务部记账。为多个研究开发项目提供辅助服务的辅助研发人员工资薪金按当月提供服务的研发项目个数分摊。

2.4、研发费用的报销,研发费用报销列支时,除遵循公司相关费用报销规定外,报销单据必须列明项目名称,由项目负责人在报销单据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报销,如为多个项目共同发生的费用,应在报销单据上注明公共费用。2.5、研究开发活动所需的材料、模具等统一由研发部门(或项目小组)开具领料单,并在领料单上注明“用于***项目研发”,交试制部门领料进行小试和中试,材料费分别计入相应的研发项目。

2.6、研发过程中的检验费及联合攻关或委托其它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报销单据必须列明项目名称,应由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经有关领导审批后后方可到财务报销。2.7、项目完成后,由研发部负责组织对项目的评审,评审通过后,出具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

三、财务部在研发费用归集核算中的职责

1、根据研发部门转交的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建立研发项目明细帐。

2、专设“研发支出”科目,在研发支出科目下设“费用化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二级科目,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和费用种类分别核算。以保证各项研发费用归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资本化支出金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4、负责正确、合理分摊研发费用的公共费用和间接费用,正确划分研究开发与经营管理、生产制造之间的费用界限,正确划分研发费用各项目之间的费用界限。多个研发项目使用共同资源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研发费用在各个受益项目之间分摊。

5、研发所用设备的折旧费,按研发过程中设备使用时间计算折旧,由研发部门按月报给财务部,财务部按月计提,合理分摊计入研发支出。

6、负责选择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研究开发费用审核。年终按照税收政策编制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等资料,保证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7、负责指导研发费用操作过程中的具体事宜。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研发材料费用自查报告参考 篇6

XXX系统有限公司位于XX省XX市XX区XX路X号X座XX工程院研发楼,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公司主营产品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产品---汽车自动驾驶仪。公司成立于20XX年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

公司现有员工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中高级职称4人,科技人员13人,100%大专及以上学历。公司直接从事研究开发人员有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56.25%,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丰富的研发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项目研发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同时,中科院XX物质研究院是公司的参股单位,为公司研发中心提供了必要的研发设施、设备等条件保障。

汽车自动驾驶仪面向客户对象群体主要是:有无人驾驶汽车应用需求的科研院所,有无人作战平台需求的军事部门和有代替人做危险任务的特种行业。其通过对车辆的转向、制动、油门、档位以及灯光、喇叭的自动控制,无需对现有车辆做大的改造,就能使得普通车辆升级成具有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车辆,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该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①围绕复杂未知路况下的车辆建模和轨迹跟踪控制技术开展研究;

②通过建立适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非线性时变动力学模型,采用自上而下的分层控制方法,由上层路径跟踪机器针对不同路况、车况动态规划出预瞄路径,交由底层控制器实时执行车辆操控动作序列,项目预期将解决车辆行驶时面临的鲁棒性和跟踪精度的难点,形成一整套满足车辆自动驾驶控制理论方法。目前,本项目共有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已授权,一项公开。本项目符合国家“十二五”战略规划,是与“产、学、研、用”结合的研究成果,有坚实的科技依托和企业依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将会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本公司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研究开发费用。

二、公司采用的原则和方法

(1)人员人工。人员人工经费17.98万元,是指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开发人员,包括公司技术中心全体研发人员、质量检测人员以及与研发有关的人员等)的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

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直接投入。公司近两年直接投入万元,用于研究开发的原材料、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万元。折旧费用是指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

(4)公司投入设计费用万元。设计费用是指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5)装备调试费万元。装备调试费是指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研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6)无形资产摊销万元。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因研究开发活动而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支出的摊销费用。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按受益年限或法律的有效年限摊销,计入各摊销期损益。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万元。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是指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校、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的项目成果为公司所有,且与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的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8)其他费用 万元。其他费用是指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出差费、业务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技术研究保险费等。

按以上计算,20XX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近一年的研发费用为* 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的 %。

三、存在问题

由于企业成立年限较短,企业技术中心刚成立不久,还不是很健全,研究人员数量还不足,自动驾驶仪和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因此还必须增加研究人员和研发费用,让公司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XXX系统有限公司

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 篇7

一、关于研发活动的界定

在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以前的相关文件中没有针对企业研发活动作出具体的规定, 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发生的活动我们均可视为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的研发活动。国税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适用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指的是: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 (其中不包含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 等新知识, 创造性地应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具有实质性的改进产品、技术以及工艺, 持续进行研发活动。此外, 上述研发活动限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及《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中规定的项目, 这一系列文件规定就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使用设置了较高的要求。

二、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适用对象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居民企业”概念的引入, 国税文件已经调整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使用范围, 具体规定是健全财务核算同时能够准确地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从中我们便可看出, 具有以下特点的企业是不能够享受待遇的。

(一) 非居民企业。由于非居民企业计算税收的根据是收入全额, 因而, 除了固定资产转让能够扣除净值以外, 并无其他可扣除的项目。

(二) 核定征收企业。由于核定征收所得税企业不具备财务核算和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条件, 所以核定征收企业不符合要求。

(三) 对于那些财务核算健全, 但却不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相关企业, 是不符合有关要求的。

三、企业研发开支的范围

针对那些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实行加计扣除的费用支出, 国税文件中的有关条款应用了列举法, 其中一共列举了八项费用。比较历年的国税文件我们可以发现, 研究费用在大致上具有一致性, 仅是在细节上有一些细微差别。值得一提的是, 新的国税文件没有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的类似条款, 而是把研发费用的范围具体地限定到所列举的八项费用当中, 从而使其具有具体性、明确性,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研发企业根据规定实现归集、申报材料,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税务机关开展相关监管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中规定的企业研发费用的范围, 相对于新国税文件规定的研发费用范围更广泛、更具体。针对此种情况, 研发企业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南》等规定提供的文件资料, 然而在申请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时, 需要充分根据国税文件的规定提供备案材料。

四、企业研发费用的归集以及核算问题

现今, 很多研发企业未能依据有关文件规定来设置研发费用明细账, 同时对相关费用列支也不标准、不规范, 这便造成了主管税务机关不能合理确定出各项成本以及费用支出情况, 因此, 企业未能充分享受到研发费用扣除的优惠政策。所以, 企业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进而准确的完成归集、核算费用。

首先,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制度以及研发费用管理制度。企业应充分根据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 在有关科目下, 设定较为明细的科目以及实际核算发生的研发费用, 并按照研发项目来设置项目台账。根据国税文件附表的规定项目准确地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种研究开发费用实际消耗数额。

其次, 在每一个纳税年内, 企业在需要进行多项研究开发活动时, 需要根据不同的开发项目分别设置明细科目, 同时还需要分开核算生产经营费用, 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各类研究开发费用支出。

最后, 在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或者研发机构需要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时, 我们需要针对研究开发费用以及生产经营费用进行分开核算, 从而准确、科学地将各项研发费用支出计算出来。

对于各企业共同合作研发、集团公司进行集中开发或者委托给外单位的研究开发项目, 国税有关文件也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首先, 对于各企业共同合作研发的项目, 我们需要按照国税文件中第五条的规定, 由合作各方针对自身承担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按照相关规定计算加计扣除额。

其次, 对于集团公司进行集中开发的研发项目, 我们需要按照国税文件中第十五条, 即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 按照合理化分摊的方式在受益集团成员公司之间进行分摊。

最后, 对于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 我们需要按照国税文件第六条, 即由委托方根据规定来计算加计扣除额, 其中受托方不能再次进行加计扣除, 从而避免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委托方以及受托方中的二次计算问题。

五、对于所需材料的及时备案

部分纳税人认为, 只要是符合相关条件的研发费用, 税务机关均应该允许加计扣除, 对于形式上的材料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这种观点而言, 其势必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涉税风险, 想要充分享受到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我们就务必要保留以及整理有关资料。其中, 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立项报告、项目费用、人员预案、项目合同或协议、董事会决议以及项目效用报告等及时提交给税务机关。

此外, 政府对于研究开发的投入主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设定了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其中均体现了法律的规范性、严肃性以及可执行性。企业要想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 同时按照一定的程序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这样做便会起到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作用。研发活动在规范化轨道运行中, 政府便会获取更多关于企业研发活动的信息, 同时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降低了投入的风险, 强化了管理工作。

六、结语

综上所述, 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复杂工作,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关会计核算工作, 一方面要解决固有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良性循环,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全球化经济席卷全球, 整个世界随之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前知识俨然已经成为了生产支柱, 同时也逐渐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 无形资产作为一种知识的重要表现方式, 在各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中所占比重逐渐呈现扩大趋势, 这一趋势在高科技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无形资产的质量和数量也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成为企业潜在的财富, 这也体现了企业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潜能。作为企业独立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投入状况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以及利益各方的广泛关注, 所以对于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也就倍受关注。以下笔者将通过本文, 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 针对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集中阐述。

关键词: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经济全球化

参考文献

[1]陈赛珍.浅议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J].商业研究, 2013 (04) .

[2]曾姝.对电算会计核算方法的反思[J].金融经济, 2012 (06) .

研发费用核算的国际化比较 篇8

【关键词】 研究;开发;研发费用;无形资产

顾名思义研发费用,是指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目前,各国对研发费用的处理看法还不一致。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费用化观点。即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资本化观点,即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予以资本化,作为长期资产分期摊销,计入相关成本;3.择机资本化或者称为有条件资本化观点,即指在特殊项目中进行归集,即未来收益是否存在还没确定之前,将所有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归集在不同于资产和费用的特殊项目中,如果未来收益可以合理地确定,就将其相应支出转换为资产,如果能够合理确定不会产生显著的未来收益,就将其记入费用。基于上述不同观点,笔者拟对研发费用作一比较,希望能够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有所助益。

一、研发费用规范的方式

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研发费用的规范方式,存在差异。

我国有关制度对研发费用的规范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文件财会〔2006〕3号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二是2007年3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前者从会计核算角度规范了企业对研发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方法;后者从税法角度规范企业对研发费用的归集、摊销及抵减企业应税收入进行了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规范则见于1980年1月1日起对财务报表生效而进行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

二、“研究”与“开发”的定义

研发是对“研究”与“开发”的简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规范基本一致,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并没有对“研究”与“开发”概念进行界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对研发的定义时,是对“研究”与“开发”分别定义的,并认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而“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没有对“研究”与“开发”概念进行定义,只是提出,“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可见,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只认为,“研究”与“开发”是企业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进行的研究开发,两者可以不加区分。

《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引言”第三条将“研究”定义为:“是为了获得新的科技知识和理解它们而进行的原始和规划的调查研究”;将“开发”定义为“是在开始商业化生产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转化为生产新的或大幅度改进了材料、装置、产品、工艺、设备或劳务的计划或设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2号——研究及开发费用会计处理》也对研究及开发的内涵及外延给出了类似的界定。而我国既没有给出研究与开发的概念,也没有对研究及开发活动的范围进行界定,这必将造成企业在研究及开发费用确认上的不确定性及随意性,也降低了这方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三、研发费用的构成

研发费用也就是研究开发成本支出。我国会计和税法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包括内容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三条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四条和第九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从实质上讲,我国财政部门在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1.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支出的,应当将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可见,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研发费用的构成虽然没有指明具体包括哪些,但指明了研发费用归集的期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则规定,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1.薪金、工资以及其他人事费用。2.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劳务。3.设备与设施的折旧。4.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5.其他成本”等等。

四、研发费用的处理

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的支出全部费用化;二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支出资本化,分期摊销。

如前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研发费用要求分别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可见,在研究费用的处理方面,我国实务界会计处理与纳税扣除的规定也不一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则规定,“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金额应作为其产生期间的费用被记入账内,但达到开发成本第17节被递延的程度时例外”。第17节规定,“一个项目的开发成本如果满足了以下标准,则可以向未来期间递延:1.对产品或工艺方法清楚地加以说明,而可归属到产品或工艺方法的成本能被分别加以鉴别。2.产品或工艺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已被论证。3.企业的管理部门已经表示了其生产、在市场出售或使用产品工艺方法的意向。4.对于产品或工艺方法有一种清晰的未来市场的迹象,或者在内部使用而不是售出,其对于企业的效用能够进行论证。5.存在充足的资源,以及完成工程项目并在市场出售产品或工艺方法”。可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对于研发费用的处理与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基本相同,但与我国税法不同。

五、研发费用的披露方法

对于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成本,即拟作资本化处理的研发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下列五个方面的信息:……五是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而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法则要求,“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但没要求披露。

《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不仅要求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而且要对“未分摊递延开发成本的发展及其余额应加以披露,对提出或采用的未分摊余额的分摊基础也应加以披露”。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 2006.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家乡的杏树林作文600字下一篇:作业在线一对一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