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浮力复习提高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高(精选5篇)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高 篇1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高 篇2

一、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强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既方便又快捷。保持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即压强越大;保持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即压强越大。

【探究学习】

1.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 探究物理规律, 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 请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 一块海绵和水, 设计一个探究压力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关系的实验, 写出实验过程, 现象和结论。

实验过程: (1) 先将空玻璃杯, 平放在海绵上, 再倒扣在海绵上, 比较玻璃杯陷入的深度。 (2) 将空玻璃杯平放在海绵上, 不断往里加水, 观察玻璃杯陷入的深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 (1) 倒扣时玻璃杯陷入较深。 (2) 玻璃杯随着倒入其中水量的增加陷入海绵越来越深。

实验结论: (1) 说明压力一定 (不变) ,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越大) 。 (2) 说明受力面积一定 (不变) , 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越大) 。

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1.同种液体 (密度相同) , 深度相同时, 改变压强计探头的方向, 从而得出:液体中同一深度,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在同种液体 (密度相同) 中, 增加探头插入液体中的深度, 从而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保持深度相同, 使探头插入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 可得出: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相同深度, 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就越大。

【探究学习】

某同学为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做了如下实验:

(1) 拿一个矿泉水瓶子装满水, 用锥子在距瓶底相同高度处扎几个大小的孔, 发现水从各小孔中向不同方向喷出, 且喷水距离相同。

(2) 拿两个同样高度的矿泉水瓶子, 都装满水, 其中瓶子的粗细不同, 在两个瓶子上距瓶底相同高度处分别用锥子锥一个同样的小孔, 发现开始时水喷射距离相同, 后来较细瓶子喷水距离比较粗瓶子喷水近。

实验 (1) 得出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时,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实验 (2) 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多少无关;液体的深度减小, 压强减少。

三、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种液体,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 (即V排越大) 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2.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 (即V排相同时) , 液体的密度越大, 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3.当ρ液与V排相同时, 无论现状如何, 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如何, 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变, 即F浮只于ρ液与V排有关, 与物体的形状、密度及浸没的深度无关。

【探究学习】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请你从中选出, 一些图针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 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分析】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gV排, 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这两个因素有关, 题目中物体所受浮力可以由“称量法”算出。因为浮力的大小同时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故在探究时应用控制变量法即使其中一个因素不变, 探究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另一因素的关系, 此题有三种不同答案。

答案一: (1)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1、2、3、或1、2、4; (3) 在同种液体中,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越大。

答案二: (1)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 1、3、5或1、4、5; (3)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 液体密度越大, 受到的浮力越大。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高 篇3

1在学习液体压强时,采用“对比演示法”

教学中经常遇到如下习题:当把装有半瓶矿泉水的瓶子倾斜或倒置后,水对瓶底的压强有无变化?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TP1CW38.TIF,X,BP#]笔者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教具,并采用“对比演示法”.取两个相同的饮料瓶,装入等量的水(用红墨水染色).当把其中的一个瓶子倾斜(或倒置)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瓶底的深度变小(或变大)了,从而容易得出“压强变小(或变大)”的正确结论.

在“液体的压强”新授课上,笔者还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根两端开口、长30 cm、直径4 cm的玻璃管,在一端蒙上橡皮膜,倒入适量水.当把它从倾斜变为竖直时,学生看到橡皮膜明显凸出来了,最后竟然变成球形,似乎“吹弹即破”,令人不由担心.而“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的道理却被学生牢记在心.

2在学习大气压时,做“打吊针”实验

学生在作业中遇到了“打吊针”问题.为什么它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为什么要在瓶口处插一根“导气管”?怎样防止“回血现象”?虽然学生多半打过吊针,但是对上述问题还是不理解.笔者于是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模型,[TP1CW39.TIF,X,BP#]带领学生观察气泡从导气管“咕咕”流入,一直上升到瓶中液面的上方,而“药水”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着细管涓涓流出.因为瓶口处的压强为定值[HJ1.45mm](即外界大气压),这就保证了药液能以不变的速度注入人体,不会出现先快后慢的情况.若发生“回血”现象,只需把瓶子举高,增大药水在针孔处的压强即可.这套教具结构简单,现象清楚,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从而消除疑惑.

3在初学浮力时,强化“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实践表明,学生们很难想到浮力的大小会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因为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或者不能把生活体验与物理本质联系起来.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补充这方面的体验.笔者发动学生自制“下沉物体”做实验,效果很好.[TP1CW40.TIF,Y#]如图3,“下沉物”是在口香糖瓶中装入石块和水制成,具有易封口、不漏水、体积大等优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当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由于物体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测力计示数变化明显.学生在亲自实验后,普遍加深了认识.笔者还增加了一个学生体验项目——把空饮料瓶压入水中.学生体验到阻力逐渐变大,进而领悟到,这是由于瓶子排水体积增大,引起浮力增大,从而引起这种感觉.

4 纠正“扁平形状物体受到浮力大”的错误观点

不少学生认为,如果把铁块做成薄片形状,就能使浮力增大而漂浮在水面.也许学生是错误地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知识迁移到此.为了澄清认识,笔者在课堂上做了对比实验.如图4,铁皮做的盒盖可以漂浮在水面,而被踩成铁皮后就无法漂浮了.可见,把铁块做成薄片形状并不能使浮力增大.而原先铁皮盒盖之所以能漂浮,是因为它类似于“轮船”,和薄片相比增大了排水体积——虽然这种“增大”不易察觉.

5解决“水面升降问题”

液面升降问题常常让许多学生困惑:实心橡皮泥原来在水中下沉,把它做成船形便可漂浮在水面,那么浮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排水体积怎么变?容器内的水面将上升还是下降?因为用肉眼不易看出排水体积的变化,而理论推导又太复杂,所以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展示实验事实,再用理论推导跟进.[TP1CW42.TIF,Y#]如图5所示,取一个厚底玻璃杯,使它漂浮在透明盛液桶内的水面上,在水面处用橡皮筋做好标记.再把玻璃杯推入水底,让学生观察水位是否有变化.学生看到水位明显下降了,这说明玻璃杯的排水体积变小了.紧接着,教师借助实验情景和学生展开思维的对话.

师:怎样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

生:可以采用“状态法”来比较.原来浮力等于重力,后来浮力小于重力,所以浮力变小了.

师:玻璃杯的排水体积怎样变化?

生:从实验现象来看,是变小了.

师:能否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排水体积变小?

生:因为浮力与排液体积成正比,从浮力变小必然能推出排水体积变小,从而引起了水面下降.

师:讲得好.大家还记得以前学过“轮船的原理”吗?如果是实心的铁块,即使做成铁皮,也会沉入水底,但是做成空心状,通过增大排水体积就可以增大浮力,从而使它漂浮在水面.大家不妨把这个玻璃杯想象成轮船,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笔者认为,利用自制教具和辅助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从而顺利突破难点.

6改进“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是浮沉条件的一个重要应用.笔者在以往自制潜水艇模型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进.如图6所示,取一个无色透明硬质塑料小瓶,在底部中央钻一个孔,再在瓶子底部绑一个钩码.取一个塑料针筒,用软管把针筒和小瓶连接起来,于是一个可以在水中直立并自由沉浮的潜艇模型就做好了.它有以下优点:(1)开口朝上,可以直立在水中且升降自如;(2)瓶子体积较大,其内部水量的变化清晰可见;(3)用针筒打气、抽气代替人用嘴吹气、吸气,更卫生,而且可以把“吹气”、“吸气”步骤交代得很清楚.

7改进“浮沉子”实验

“浮沉子”是一个有趣的实验,笔者对此实验也进行了改进.如图7,用胶头滴管代替棕色口服液小瓶.当用力捏塑料瓶时,滴管中水位的变化清晰可见.笔者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滴管内的水面上升导致看不见水面”;二是欲使滴管下沉需要用很大力气捏塑料瓶.解决它们的办法很简单:把胶头下移,让其仅仅充当玻璃管的“封盖”.建议选用质量优良的绿色雪碧瓶做这个实验.只需用手稍稍用力一捏、一放,就可以让滴管“听话地”下沉、上浮.实验简单,魅力无穷.学生乐此不疲,脸上写满惊讶和喜悦.

8自制演示密度计

“密度计”是浮力知识的重要应用,也是浮力部分的难点之一.学生总认为同一密度计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大,而不去考虑它在不同液体中排液体积是否有变化.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意识到“排液体积已改变”.[TP1CW45.TIF,Y#]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笔者先展示了如图8的自制演示密度计.(选用大号油性笔,在下端缠绕几圈粗铜丝制成.)当把它分别漂浮在水和盐水中时,升降对比超过1 cm.因其色彩鲜艳、笔身粗大,两次对比明显.依托实验现象,教师就容易和学生展开交流从而突破这个难点了.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高 篇4

九年级物理组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 压 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简单计算。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

4.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压强的计算。难点:压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教学方法:观察、科学探究式 教学用具

压力小桌、沙子、质量为200克的砝码1个(以上器材四人一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钉钉子)

这个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 1.压力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这节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种常见的力――压力,什么是压力?“压”── 即“挤压”的意思, 在实际中,那些现象属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作用呢?

根据以上实例,参照板图,师生共同分析压力的特点.并给出压力的定义.压力: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叫做压力.说明:只有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猜想:我们看一个动画,请仔细观察并做好比较。(牛和拖拉机)

牛车和拖拉机对地面都有一个压力,这两个压力的效果相同吗?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比牛车重的多的拖拉机反而陷不到泥里呢?)对此你有何猜想?

学生猜想:压力效果可能与可能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有关。学生举例 :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图钉对墙的压力等

3.探究: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现在就让我们利用手边的器材来探究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吧。

1)介绍器材: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压力(填大小或相等)

受力面积(填大小或相等)压力效果 3)学生交流

分析归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4.猜一猜

在这个问题中,能否因为A的压力大于B, 就认为A比B压痕深呢? 你能判断出哪种情况下的压痕深吗?(学生说明判断方法)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即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二).压强:(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是比较压力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 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显著,也就是压强越大.根据压强的定义可以推导出计算压强的公式.(2)公式: 如果用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 S表示受力面积.Fp

S

(3)单位: 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在国际单位制中叫做“帕斯卡” 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21帕=1牛/米

2例如: p=300牛/米=300帕.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300牛。教师拿出一张纸放在桌面上,说明纸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帕,并指出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常用单位还有:百帕(hPa)和千帕(kPa)等。

-22例题: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4.7×10m,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学生练习)三)应用.(1)减小压强的方法

讲述: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强就越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你知道人们在造房子时是如何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的吗?(学生讨论)

可见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这种方法来减小压强的例子?(学生举例,履带拖拉机、骆驼、钢轨等此处应多举一些例子)

读图:13.1-4,13.1-6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2)增大压强的方法:

一)学生随堂实验:

学生实验,让每一个学生拿一支削尖了的铅笔,用两只手的食指顶住铝笔的两端进行实验,然后找同学利用pFS来解释此现象.35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子?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1.归纳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教学反思: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二节 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峡大坝中的有关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具:演示: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学生: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4.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臵(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臵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1)桌面上实验器材清单:吸管、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保温杯(内装热水)、纸杯、缝衣针、硬纸片、塑料吸盘、气球各一个。

(2)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罐头一瓶、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热水瓶各一个、有色水少量、马德堡实验装臵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罗老师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两个魔术。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臵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注意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再来一个:我桌上有一个鹌鹑蛋,大家看好了,现在我要让小烧瓶把蛋整个吞下去。看我变变变,瞧,进去了!刚刚的两个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

讲授新课:同学回忆一下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理,空气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有同学可能会讲,空气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我倒是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风来知道它的存在,这大气压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呢?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介绍半球构造,再请同学抽气后拉半球。大气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不管抽没抽气,半球外部始终受大气压作用。只不过,抽气前,内外气压值一样,所以显现不出来;抽气后,外界大气压远大于瓶内气压,因而表现出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能有力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际上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同学利用桌面上给你的器材,动手做几个实验吧。要记得哦,只有内外有气压差,大气压才能显露出来。找找看,你能设计出几个跟大气压有关的实验?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看哪一组想得最多。完成一个记录一个。表格也在桌上。开始。(几分钟后,有代表性地请学生宣读实验记录,并请同学分析实验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通过刚刚的实验同学发现有的小组用小试管装满水后从水槽中倒提出来水一滴不洒,有的小组用大试管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那是不是说大气压能无限制地支持任意高度的水柱呢?早在 1640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城,塔斯坎宁大公爵在家里的花园中修建了一座十分精美的喷水池,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就在园中挖了一口井,井口离地面足有十多米,并且装上了强有力的抽水机。大公爵和设计师想,在晨曦中喷泉与园内景色相映一定美极了。工程完成后,大公爵选择了吉日邀请了亲朋好友,正式揭幕喷泉。可是十分扫兴,尽管抽水机不停地工作,喷水池却喷不出一滴水来。在实际上,在当时的生产实践中,这类问题不止出现一次。矿工们早就发现无论费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把矿井里的水吸到离地面10米以上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的地方。喷水池**虽然结束了,但问题却留给了科学家。到底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三年之后,一位青年学者找到了答案,他就是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

因为水银有毒,所以现在在课堂上不做托里拆利实验了。托里拆利也在实验后4年39岁就辞世了,又是一位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科学家。这个实验我们可通过视频录像来了解全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大气压能支持76厘米的水银柱,而水银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3.6倍,也就是说能支持水柱的高度应为13.6×0.76m,约为10m,如果超过了这个值,则无论用多强劲的抽水机都白搭,而且如果违背了科学,再选良辰吉日都是无稽之谈。

再问同学一个问题:我们人体周围会不会有大气压?有,那为什么没把我们压瘪?同学们都看过电影、电视里的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都要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不穿,会怎么样?同学们再开动脑筋,找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联想:注射器吸取药液过程、钢笔吸水过程、塑料挂衣钩挂书包。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主要认识了大气压的存在,并知道了大气压的大小。回到开始我给同学演示的两个小实验,同学能解释原因吗?同学再想想有没有办法把蛋再完整的给吐出来?启发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完实验后,告诉学生:大气压虽然可以简称气压,但大气压和气压还是有区别的。严格说起来,大气压只是气压的一种,是外部空气产生的压强;而气压还包括封闭空气产生的压强、水蒸气或其他各种气体产生的压强等。当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鹌鹑蛋就被压出来了。

教学反思: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学生个性的培养:

通过参与从生活走向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观察物理现象,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探索问题时的喜悦,领略它的美妙与和谐。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

教师自制的如图(1)所示的演示器、漏斗、乒乓球、自制的CAI课件 2.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学习方法:从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尝试根据经验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图1

师: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你观察到什么?

学生回答。

师: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

师: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2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图2 学生回答。

师: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再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那么你们认为与气体的流动有关,是吧? 学生回答。

师: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们已猜测流体流动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猜想这种关系无非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另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新课教学

科学探究要素: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习方法:明确探究目的,给定一些器材,由学生选择并设计实验方案,经历实验的过程,来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压强的关系。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

这里提示你们,我们可以用嘴吹气产生气流,用注射器喷射水产生水流,通过一些物体的运动状况来分析判断压强大小的变化。

这里提供几个参考实验装臵,请看大屏幕,如图3所示。同学也可以自己设计别的实验方案。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图3 科学探究要素: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有关实验现象。

师:现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以小组进行,请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科学探究要素:分析与论证

学习方法:分析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断,归纳出科学的规律。师:你们的实验完成了吗? 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进行全班交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就按顺序来进行,好不好?声音要大些,那么,第一组开始吧。

估计学生会回答到的几个情况:

(1)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三个图,选择用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近。

(2)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一个图,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3)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二个图,我们选择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向中间靠近。

(4)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四个图,我们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间吹气,我们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我们认为管中间被我们吹气,因此切口处压力变小,底下的大气压就会产生一个力把水往中间压。因此,我们也认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

……

师:好,非常好!还有没有不按照大屏幕上的实验方案,而设计其他实验方案呢?

师:好,因气流具有不可见性,并且流体不容易任意控制,我们结合同学分析的现象,采用CAI课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操作CAI课件)

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科学探究要素:评估、交流

师:我们一起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和交流。

第一、看看实验方法是否存在缺陷,是否需要改进; 第二、是否还有其他实验方案也可以实现实验目的;

第三、利用其他比较简单的实验器材是否也能说明问题等。并作为同学们的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五节 浮 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4.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5.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一)演示实验

1.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2.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

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3)求浮力

2.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演示实验:

图1(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板书: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

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1)当(2)当(3)当板书: =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下沉)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高 篇5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1.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A.一只母鸡 B. 一张课桌 C.一本八年级物理教材 D.一只鸡蛋

2.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侧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分

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4.下列事例中属于应用了重力方向的特点是

A.敲打钉子 B.用力拉弹簧 C.用重锤线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D.往前推车

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M、N上的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B.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C.桌面M一定比N粗糙 D.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6.如图所示,教室里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吊灯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 A.吊灯对悬绳的拉力 B.悬绳对天花板的拉力 C.悬绳对吊灯的拉力 D.天花板对悬绳的拉力 7.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 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④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同种材料制成的几个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粗细、高度各不相同,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A.质量较大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B.较粗的圆 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C.它们对桌 面的压强一样大 D.较高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9.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的四种飞行器,在飞行时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获得升力的是

11.将适量的橡皮泥捏黏在铅笔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将它分别放到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

C.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 D.用它直接可以测出液体密度的大小

12.把一个实心小蜡块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9.6g;若把该蜡块再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已知ρ蜡=0.9×103kg/m3,ρ酒精=0.8×103kg /m3)A.6.9g B.9.6g C.10.8g D.12.0g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12小题,每空1分,共27分)13.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用去了其中的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14.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15.冰冰用手握着一个重为10N的水杯静止在空中,杯口竖直向上,手的握力为2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使手的握力增大到30 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N。16.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___(运动/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 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

17.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滑下 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18.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箱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 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___ 的缘故。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_________(选填“东” 或“西”)运动的。

19.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做_________运动,后做_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20.将质量为45k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m2水平桌面的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N,压强为_______Pa;如果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Pa。(g=10 N/kg)21.志华在使用笔时,发现手握的位置有橡皮套,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____来减小压强;而且它的表面粗糙,这是为了增大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在瓶的a、b两处各扎一个小孔,并将孔封住.在瓶中注满水,打开a、b两孔后观察到图示的情况,这说明:水对容器的_________有 压强;液体压强随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23.高山上普通锅都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________(选填“大” 或“小”),普通锅密封性能差,从而使锅 内水的沸点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大于”)100℃。

24.如图所示,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将 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将 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研究发现,同一物

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 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我国一艘军舰从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

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舰艇在亚丁湾的浮沉情况是:将___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共49分,解答26、27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25.(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如图所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足球在水平草地上向左减速滚动,请 画出足球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水烧杯和两根吸管可以制作一个“口吹喷雾器”。请你将两根吸管画在装水烧杯的恰当位置,完成“口吹喷雾器”的示意图;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6.(6分)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水陆两用坦克,它的车体比普通坦克要大,呈船形,既能在陆地行驶,也能在水中浮动。该水陆两用坦克的总质量是22t,每条履带的触地面积是2m2,发动机功率是420kW,水上最大速度14km/h,陆地最大速度54km/h。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g= 10N/kg)(1)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强多大?(2)在水上航行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是多少m3? 27.(8分)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是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八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两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总重力为3.2N,再把这两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8N(ρ铜=8.9×103kg/m3, g=10N/kg)。求:(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两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28.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杯中牛奶的质量为________g;牛奶密度为________kg/m3。

(3)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____,这样调整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科学探究的过 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等环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提出了三个猜想: 猜想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三个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实验中,为了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示数,小华应该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

(2)由图_______和图________两个实验可知,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3)由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可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次数 木块运动速度(m/s)测力计示数(N)1 0.05 0.6 2 0.10 0.6 3 0.15 0.6(4)为了验证猜想C是否正确,小华同学用图 甲装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右: 由实验记录可知,猜想C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在实验探究中,小华同学应用的研究 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推理法 D.理想模型法 30.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31. 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 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 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 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

(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

3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 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 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_____两次实验(填序号)。(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某中学九年级(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②配制一大杯盐水;

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右表: 编号 放入盐水前 放入盐水后

上一篇:高考百日誓师教师致辞下一篇:下学期六年级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