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评价方案总结(推荐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评价原则。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的评价,尤其是在学习方法及态度、情感、价值、信心等方面进行评价。
2.人文性评价原则。评价不以测验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的氛围中组织评价。
3.发展性评价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4.多样性评价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三、设计思路和策略
根据《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确定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方式和评价内容。
1、关于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都将参与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四类。以教师评为主,适当参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
2、关于评价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有重视过程。评价采用等级制,“平时成绩”的评价以平时观察为依据,设“好”、“较好”、“需努力”三个等级,“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成绩记录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3、评价的内容: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 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 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一栏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教师、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做出的对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20%。二是“成长记录袋”成绩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收集一学期里所有的学习结果,如:学生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参与课前准备的情况记录;单元练习和课堂作业的成绩记录等;学期末,教师对每个学生袋内收集情况的进行相应的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成绩” 一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测试”和“期末试卷检测”两项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测试”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试卷检测”占总评成绩的50%。
四、实践总结
本学年,我们认真实施上述评价方案,现将实践结果总结如下: 1.学生初步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人文性评价原则的激励下,我们尊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和发现:当学生的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帮助
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重做实验,重新观察现象,不会对学生有半点的强迫和牵制,更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
2.学生动手探究能力提高。我们根据全面性评价原则,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的评价,因而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亲历过程。如《观察土壤》一课,先让学生谈谈你知道土壤的那些知识?预测土壤里有些什么?再让学生观察采集土壤,最后得出结论:土壤是含有砂与粘土、动植物及其遗体、人为垃圾的混合物。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预测——采集——观察——讨论交流,训练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及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认识到生命与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保护土壤。这比教师简单讲述、学生被动理解的效果要充实得多。另外,有些探究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但教材中呈现的还不够科学,无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应自觉地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增添相关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效果明显,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归纳能力。
3.延迟评价得到有效的运用。科学的很多实践活动,也许它的成果不是一拓而就的。科学课上也许很多学生的实验并不是那么规范,语言的组织也不够缜密,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即时评价,也许本该盛开的花朵就此凋谢了。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中良好的行为
出现之后,如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即时评价起点低、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还的心弦。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发展上必然存在差异,我们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例如动手能力有差异,有的组实验做的快一些,有的组实验做的慢一些,就适当延迟评价。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努力、进步。让过程长一些;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我来做一张纸》中,学生一开始做的纸可能不是很出色,和教师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候我们如果不急于评价,而给予还有些时间,让他们通过更多的实践做纸,思考做一张自己需要的薄纸、厚纸等应该注意的地方,相信孩子也是能实践出真知的!4.家长参与评价,获取了更大的认同。科学课外延伸活动多数是在家庭中开展的,家长的支持与否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检查与调控起到了辅助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地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可见家长对科学课的认同多么重要。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对科学的实践活动还是比较忽视的,尤其在我们农村,很多家长还是把目光主要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对科学不会主动去关心。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抓紧了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把家长学生共同成长作为研究的重点工作,让他们也参与到对还的科学评价中。我的具体操作策略是:①利用好家长会的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对家长进行大面积的宣传教育,最好的形式是家长会。在开学初,我们就设计了科学老师和家长的见面会,由科学老师利用视频的形式对家长进行通识培训,介绍科学课的性质,科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家长的要求,使家长知道科学、认识科学、重视科学。②开通书面、短信形式的家校联系热线。学生在家需要搞什么活动,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科学老师一般要求学生记录于作业本中,并向家长进行汇报,如果是一些需要家长购买的物品,还需要在“校讯通”中发给家长信息,以教师出面的形式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③开展家长和学生科学学习的互评工作。学生在课外的实践活动,对于过程的了解家长会比较清楚,所以评价学生主要依靠家长。对于家长的工作,教师也需要从学生处了解,从而掌握他们的重视程度,要让学生来评价自己的家长。在这样互评的过程中促使双方共同成长。
5.学生获得了学习和评价的主动权。科学课堂实验多,课外延伸活动也多,但靠老师激励学生是不够的。根据匿名调查发现,学生还有一种被同伴认可的需求,所以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体现。以往的学习评价是教师的事,学生作为评估的对象,只是学习的主体,以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很少参与评价,缺乏评价的主动性,缺乏相应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着自觉、能动的反应——尽管程度不同、范围有限。这些反应往往稍纵即驶,学校生活的丰富的活动,将很快
淹没这种内在的评价反应。但如果学生参与评价活动,这种反应能被加强和发展。在课堂内外的许多探究活动和讨论交流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议,相互补充,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具体做法:①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走上讲台,象个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实现了生之间的互动和互评。②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没有机会上台展示,有的嫌展示不够,我就建议他们用其他方式表达:如写科学手册,从版面设计到具体内容全由学生自己设计。我不定时收上来,写点激励性语言的评价,并且还有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在单元评价时,将他们的手册在全班展示,并且选取一部分同学的记录,由他们自己进行设计,在实验室的黑板上展示。学生有了一种被认可的成功喜悦,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③在实施评价中我们有加入了组内评议,组间评议等,让学生学会了互相欣赏。后来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又增加了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能在自我评价中,坚定学习信心,体验成功,学会自我肯定。新的评价方式充分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把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协同操作,强化了学习效果。在新的评价制度下,学生更关注同伴的表现,更懂得倾听了,因为关注他们学到的更多了。在自我的评价中,他们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为同伴和老师的支
持和鼓舞,他们把学习当做了一次次愉快的经历。在他们从简单到复杂,从生疏到熟练的评价中,老师们更了解了孩子,课堂变得更融洽了。
五、实践后的反思
1.新课程理念对评价的重视刺激了一些教师过分重视评价在教师中的运用,让学生感觉不到评价的珍贵,同时因为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课堂效率,最终使教师都为评价所累。这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的表现。
一、健全机制, 搭建平台———项目组活动制度化
1. 建立项目工作机构。
学期伊始, 我校在通过评审, 成功申报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改革”项目学校的基础上, 就着手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 并按照活动要求构建了活动网络, 搭建活动平台。我们成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机构。校长室、教科室负责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冯美虹副校长为组长, 沈利民、朱曙岚、吴淑英等10位老师为成员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专项工作小组, 明确了各条线、部门的项目工作内容, 构建了以分管校长主抓, 德育处、少先队、心理咨询室等条线构成的活动网络。
2. 制订修改项目实施方案。
围绕研究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先后制订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方案》等实施方案, 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 几易其稿, 最后以“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参加了4月1日市教育局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首次指导活动的小组交流, 并得到了恽敏霞、吴举宏、董洪亮、陈玉琨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点评。专家指导组的加盟, 成为了我校项目研究的助推器, 让我们树立了信心, 增强了力量。之后, 我们按照专家意见再度认真修改、完善方案。
二、专家引领, 搭建框架———项目组研究活动有起色
5月27日, 我们报请市教育局基教处领导同意, 专门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博士来校指导, 区教育局陆巧明副局长专程陪同。学校校长室全体成员、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教科室、教技室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董主任从“你认为当前评价出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评价有什么需要或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两个问题入手, 仔细听取了与会成员对项目的认识、思考和设想, 并逐个耐心点评。在相互对话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逐步统一了认识, 明晰了研究的思路———“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先期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积极开展评价项目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 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构建立体的指标框架。
改“学业水平”为主的一维评价为立体的多维评价。把《意见》中的五大板块、20项关键性指标细化、具体化为学生能做到的, 可分年段来考查、可评比的评价条目, 并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2. 以增量变化来构建动态的评价体系。
把重总结性评价转移到重过程性评价上来, 关注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增量变化, 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以合理的形式在各层级平台上展示。让评价成为与过程相平行的有效手段,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3. 以集体力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 培养师生自我意识。
遵循平行教育原则, 引导师生在班级评价、群体评价中认识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培养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能力。
三、规范管理, 夯实流程———项目研究工作有成效
依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这个平台,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实施和管理。我们建立了项目研究的组织, 构建了项目研究的操作平台, 并成功申报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实践研究》这一市级“十二五”课题。项目组先后活动4次。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还按照市局统一部署, 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绿色评价”改革项目的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此外, 我们还加强了项目管理, 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了项目信息报送工作。二是按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开展好项目组活动。三是加强重点项目过程管理, 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服务工作。
四、下阶段项目工作重点
董主任的来校指导, 为我校的项目推进开启了“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思路, 初步形成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下阶段, 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以评价为主题,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有———
1. 改变校园环境。就是用新的教育主张来改变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 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分地表现出来。
2.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结果。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下面我将从实际教学出发,简要阐述一些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方法尝试。
一、即时评价
科学课堂是动态的,可利用开发的课堂教学资源会突如其来,稍纵即逝。教师要把握教学机遇,巧用即时评价。
在教学《昼夜交替》一课,当我问到某个国家在哪里时,有一个“捣蛋鬼”总是最快举手,而且回答很正确。原来这个“捣蛋鬼”家里就有地球仪,平时对地球仪的捣鼓使他熟练掌握了各个国家的位置,所以我的提问根本难不倒他。我给出了鼓励性评价:“A同学今天的表现真棒,正是由于平时在家里对地球仪的好奇和摸索,使得他成为今天这节课中的第一名。”
即时评价直接、快捷,在课堂评价中使用频率很高,教师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很好”“你很棒”等一些简单的赞美句,评价应该是过程性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除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应该激励学生的学习态度,建立学习的信心。对A同学科学态度的评价,不仅鼓励了A同学,也树立了其他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学生自评、互评
一直以来,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课堂评价的对象。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评价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1.自评
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检查,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更好地促进学习。在学期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做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各项评价确认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2.互评
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多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在《小车的运动》一课,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我设计了组内互评表,从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三方面评价,分为四个等第。通过评价他人能反省自己的不足,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发现自身还存在的问题。
三、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指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学生作品,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和取得的学习成就,包括学生画的知识树、科学实践报告、科技类作品、自评互评表等。
1.知识树
一个单元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内容整理成知识树。这是一次知识的整理,也是一次作品的创作,富有儿童趣味。通过知识树的正确性、复杂程度等能够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还能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
2.科学实践报告
在《养蚕》一单元,我要求学生记养蚕日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学生发现蚕一生的变化、发育过程,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交流意识、毅力、探索精神以及所形成的对生命尊重的情感。在《太阳与影子》一课,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变化,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课外学习单,评价学生对太阳和影子关系的认识,是否关注科学,是否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科学发现。
3.科技类作品
在《光与色彩》单元,有潜望镜、七彩圆盘、万花筒的科技制作活动,经过相关原理的学习后,能否将这些科学小物件正确制作出来也是对学习目标的检阅和评价。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学生通过认识清洁空气对生命重要性,设计制作的环境小报也可以收录在档案袋中。
4.自评、互评表
学生自评、互评表也可以放入档案袋中。
档案袋中日渐丰厚的材料积累,使学生在成果的体验中树立信心,在回顾和反思中获得发展。
四、书面纸质测验
书面纸质测验是终结性评价的一种,借助于对一些问题的书面回答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用得最为广泛。书面测验能够容纳多种题型,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题型体现,它短时间内评价的广度有着其他评价方法不能取代的独特之处。例如,题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这是对科学知识的考查,可以对学生关于科学知识的记忆做评价。题2:在《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单元中,你学到了什么?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看似让学生畅所欲言,却又围绕教学三维目标进行考查。如学生A答出动物的生殖分胎生、卵生,达到了知识目标,学生B除了答出相关的生殖知识,还能写出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艰辛,学生B不仅达到了知识目标,还达到了情感目标。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是一个创造性的社会,我们教师作为教育前线第一人,应该静思教育的追求、评价的价值。在分数论的重重压力下,教师要认识并尽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尝试使用多样的评价方法,还给儿童快乐的童年。课程评价,改变正当时!
测试内容:
本册教材中实验较多,平日已经逐一认真操作过,平日实验操作成绩占70%,本次所选两个实验,学生任选其一,占30%。
1.鸡蛋撞地球。
2.灯泡亮了。
测试标准:
1.鸡蛋撞地球。
a学生自己备齐实验材料。
b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需独立操作完成。
c鸡蛋由二楼扔下,不破为成功可得优。鸡蛋被摔破了,可得良。允许学生多次实验,记录最好成绩。
2.灯泡亮了。
a学生自己备齐实验材料。
b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需独立操作完成。
c规定时间,五分钟内,灯泡亮了为成功。超时酌情降低等级。允许学生多次实验,记录最好成绩。
d实验完成后画出电路图。
e最后将实验结果和电路图的成绩综合后,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测试方法:
1.鸡蛋撞地球。
由学生将武装好的鸡蛋,亲手从二楼平台上扔下,全班同学在楼下观看实验结果,每次指定一名同学对鸡蛋进行检验,给出实验成绩。全班评议,给出最后成绩。
2.灯泡亮了。
将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4人。每次由一名同学独立完成实验,其他同学作裁判。实验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证实验成功并画好电路图。由小组其他
三名同学评议打分,判定最后成绩。
科学课实验测试评价方案
(三年级下学期)
青岛洛阳路第一小学
宁英姿
科学课实验测试评价方案(三年级下学期)
青岛洛阳路第一小学宁英姿
测试内容:
1.鸡蛋撞地球。
2.灯泡亮了。
测试标准:
1.鸡蛋撞地球。
a学生自己备齐实验材料。
b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需独立操作完成。
c鸡蛋由二楼扔下,不破为成功可得优。鸡蛋被摔破了,可得良。允许学生多次实验,记录最好成绩。
2.灯泡亮了。
a学生自己备齐实验材料。
b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需独立操作完成。
c规定时间,五分钟内,灯泡亮了为成功。超时酌情降低等级。允许学生多次实验,记录最好成绩。
d实验完成后画出电路图。
e最后将实验结果和电路图的成绩综合后,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测试方法:
2.鸡蛋撞地球。
由学生将武装好的鸡蛋,亲手从二楼平台上扔下,全班同学在楼下观看实验结果,每次指定一名同学对鸡蛋进行检验,给出实验成绩。全班评议,给出最后成绩。
2.灯泡亮了。
——关于建构科学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教育评价被人称为“世界级难题”,在教育实践中暴露的诸多弊端,已严重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评价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多方的参与、支持和协调,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由于评价工作不可回避的导向作用,将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及眼下实施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倍受各界关注。
在现行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一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使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其中有些探索与尝试已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是,这些探索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与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我国的基础教育评价,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应立足现实,放眼世界,找出问题,提出变革的策略。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课程评价方式正由单一的量化评定转向与质性评定相结合;评价功能正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过程正由精确评价转向与模糊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正由只重结论转向又重过程等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是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提高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对小学数学教材教学领域内教育评价的现象事实与案例进行总结提炼、抽象概括、系统探索,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运作范式,推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以此催促我校数学教师走向成熟,全面推进小学素质化教育进程。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新的教育评价观应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但是,从新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给新课程改革以强有力的的支持,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分地强调甄别与选拔,过多地关注对书本知识掌握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过于注重纸笔测试与自上而下的评价等,已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如何全面地贯彻这一理念,并发挥评价发展性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科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进而推动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这是课改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因而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本地区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并通过评价促进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
三、概念的界定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从数学教学活动的全局出发,建立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评价结构体系,形成一个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统一的全面性评价网。构建科学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就是要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促进每个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建构和实验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使评价与学生发展同步,充分体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过程动态性的特点。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导向、改进、形成、激励功能,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
发展:一是指量的增加,二是指质的提高。发展的本质是增值,是上进,是提高。
教育评价: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搜集到的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发展性教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由主评和被评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运用评价面谈和发展性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被评的素质发展、工作过程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使被评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改进缺点,发扬缺点,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教育评价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难题。我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对评价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体制等方面做出了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我们的评价改革的实验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集中体现了国内当前关于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
许多国家在评价改革方面立足学校和课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改革方法,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评价改革范式。例如,《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等,美国的E 韦伯(Ellen Weber)所著的《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现了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一些新趋势,研究了如何使评价变得“有效”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借鉴国外的评价经验也将有助于本子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力求通过该课题研究,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2、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即实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促进评价对象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3、建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建构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剖析与深入反思,发挥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积极参与评价课堂教学、主动接纳评价结果。
4、积累活动案例,提炼成功经验,升华理论水平,探索出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体系,建构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运作范式。
六、研究内容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要求为方向,我们对以下两个专题的评价指标体系、操作要点、实施方式进行研究。
① 构建科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从评价教师的教(即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和评价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上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改革原有单一的“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研究。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多维素质的评价,在时间上做到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做到单项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做到笔试评价和面试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结果上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a)数学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研究(b)数学面试评价的研究(c)小学生数学素质多维评价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的研究。
② 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评价(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功能)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要突破的难点:
在实施评价改革实验中,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核心,重点突破三个难点:一是数学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二是促进师生的互动发展;三是评价形式和手段体现
七、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发展性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所以,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过程性原则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过程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3、主体性原则
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4、差异性原则
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5、激励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起到激励进步的作用,所以建立小学数学评价体系,其价值判断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需要量化成分数的,尽量定得权重恰如其分,科学合理,使被评价者感到衡量自己的这把“尺子”是科学的、较准确的,而不是随意的、模糊不清的。其结果得到被评价者的认可,激起评价对象的认同感和竞争意识,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
6、可行性原则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处理好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要在可行性基础上,注意科学性。尽量使评价指标简单、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评价失真现象。
八、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评价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滚动式推进,以行动研究为主。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建构科学的小学数学评价的运作范式。
5、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形式了解研究情况,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可科学的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不断优化研究方法。
丰富与简约的统一,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活动评价体系。
九、实施计划
从2007年2月---2008年2月,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启动阶段):2007年2月----2007年4月
① 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② 对当前的数学评价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在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
③ 初步构建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④ 初步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操作方式。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7年5月----2008年1月
① 定期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完善、修订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探索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式。
② 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将实验成果向校实验班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2月——2008年3月
① 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 结题。
③ 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十、课题研究的相关保障
小学科学课中的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不断地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很大意义。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导向、激励、预测、鉴定、诊断、改进、考核、管理功能等。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强调其比较、鉴定和选择的功能,而现代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更加注重诊断、改进和形成的功能。具体地说,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良好促进作用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有效的课堂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过程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老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态 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小组活动中和合作精神等,这些都是学好科学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因此,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校长讲座材料
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
二、有效的评价是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优生更上一层楼,可以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增强学好科学的信心。学生学科学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一般理解到能掌握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错。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学,我们十分希望学生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探索出别拘一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有的都是在课堂上听不得错误的声音,当听到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予以否定,使学生十分难堪,而当听到满意回答的时候,就满脸笑容,并“煽动”全班学生高喊“你真棒!”这也会从另一个角度损伤回答错误学生的自尊心,使之无地自容。这将会严重的损伤一颗颗幼稚的心,使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缩手缩脚,如履薄冰。有的学生本来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只怕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索性一言不发,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荡然无存。
我们所有老师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在语气上尽量做到平和,诸如:“对于这个问题,你是这样理解的,请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请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说?”对于学生作业中错误也不用一个个大叉去刺激学生,或用横线划出,或用△标出,或写一句激励性评语,如“进步真快”“希望更上一层”等,并用加“星”的方法以鼓励。
校长讲座材料
(一)及时评价,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教学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表扬性评价,也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心灵沟通。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上激励性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有利用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的激发,有利于所有学生全心投入,尽情发挥,获得更好发展。
(二)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教学的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评判,而是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随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就把评价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三、有效的评价是协商式评价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教学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势必形成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学生相应较为戒备,表现为不安或紧张,不太大胆,发言大多是试探性的询问。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校长讲座材料
要注意讲“理”和“礼”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的评价是学生为主的评价。
长期以来,在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是权威,知识的价值取向于教学,而缺乏交往和沟通,从而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以往采用最多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发言机会很少,更谈不上去评价其他同学,去评价老师。布鲁纳曾说:“教学是带有临时性的,因为即定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或解题人深知‘自力更生’„„”就是说,评价要从外部转化到内部,以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还要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评价者,老师也应当以朋友的平等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并引导学生的评价。最终将会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趋于主导,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
1. 建立科学课程成长“档案制”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要想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就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课余活动中、生活上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其余活动表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化、量化观察,总结出每个学生具备的学习优势和缺陷,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模式。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的是一节课一次评价的模式。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进步,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课外参与科学活动表现、期末综合测评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让学生和学生家长充分重视最终的评价结果,在期末结束后,选出一位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优秀学生,据此设计科学课成长“档案制”,突出评价的综合性价值。
2. 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评价模式一直受人诟病,多元化评价模式引人注目。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将以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的模式。单一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力的判定是片面的,因为教师无法全面观察每位学生在课余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开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特点,促进自我理解。增加家长的评价,能够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学习特点变化,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及时给予引导。
3. 围绕教学目标,全面评价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分析科学研究成果,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角度确定综合性的教学目标。然后再结合大纲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制定与之相符的评价标准,从每位学生目标完成情况着手分析。其次,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每节课需要的教学材料、教学资料,将每节课的评价体系记录在科学日记中。
二、以过程性评价为例,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
通过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过程性评价是一种着眼于长期发展目标的有效评价模式,是关注学生学习成果、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建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评价模式。
1. 材料准备阶段
小学科学是一种对探究性学习依赖较高的学科。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操作、练习、思考,才能获取全面的印象,从而取得对事物的全面、准确认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学材料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材料的准备过程中,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2. 考察探究能力阶段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首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然后再运用亲自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以下重点关注其中的猜想与验证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
(1)猜想与验证能力
猜想能力是学生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或者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再根据现有的材料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进行推理性猜测的思维方式。猜想作为一种合乎逻辑的研究模式,在科学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要从小就要培养的思维方式。猜想结束之后,就要采取有效的验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报告就是需要对猜想是否进行验证做出明确评判的结果。
(2)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智力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他以后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的发展都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明确目标。如,让学生在使用简单的仪器,如酒精灯、水温计、烧瓶、测力计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自身行为造成的自然事物的变化,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细化、量化观察记录。
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基本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猜想这样一个问题: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吗?你能怎么证明?学生观察到在冬天,人们说话的时候嘴里会冒出气体,这个可能就是水蒸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猜想:(1)将碎冰块倒入干燥的玻璃杯中;(2)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等几分钟;(3)在玻璃杯的外壁上,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就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在新时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课堂教学的质量,从本质上说就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效果,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教学知识及活动方式掌握程度等。因此,在制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策略时,要体现出综合性、多元化、发展性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王俊霞.思维导图式科学探究教学:以苏教版《声音的传播》一课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9).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重要特征
发展性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发展性评价具有浓厚的时代性。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是要死读书,读死书的庸才,而是需要多样性的,活学活用的注重创新的人才。因此,学生除了能够掌握与理解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发展性评价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学习评价成为激活课堂,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评价,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顺理成章的,教学评价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核心的特点是过程性评价。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各种素质以适应时代,而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需要长期的,因此,科学课程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发展性评价,使学生既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又发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努力做得更好,从而形成自觉、主动又持久的学习。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进步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并能与同学开展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意识。
3、发展性评价关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学生获得知识后,要注重评价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鼓励学生为具有这种能力而努力,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以课程标准为理念,构建科学发展性评价体系
科学课程要与时俱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发展性评价必须摒弃过去自然学科的评价的弊端: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注重书面考试,忽视其它考试方法。其实,在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可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是评价学生的依据。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
1、学生是否有主动学习的情感,良好的科学意识。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际观察与测量、试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行为、在实验过程中所养成的科学态度都是作为发展性评价范畴。
2、学生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一切活动都是属于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科学是无边无际的,科学的未来是属于勇于探索的年轻一代。 在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后,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到最后征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科学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就包括了对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的评价,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这个方面的发展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发展过程及其在过程中的表现 。
3、学生能否与同学开展合作与交流。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如何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聽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通过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评价,恰好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学生能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并不代表活动的终结。与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撞击出新的思维火花,变成下一次创新活动的开始,循环不断,一次次深入, 才能把学生的发展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以“使橡皮泥浮起来”为例,某些学生想到用泡沫把橡皮泥承托起来,激起其他学生的思维,用碟子把橡皮泥装着,用塑料袋包着也行……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又在闪耀了。
“发展性评价”强调对教育过程的参与,主要是发挥评价的调控与改进功能,使教学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就不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与改进,促进科学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教育评价在评价主体、内容、方法、时机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总结】推荐阅读: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几点思考06-02
小学科学教学测评方案11-07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11-06
中心小学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06-13
教场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06-26
小学科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09-09
2022小学四年级下科学教学总结07-10
小学科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06-12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0-26
小学科学实践报告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