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精选8篇)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1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计划一:

为增添校园活跃气氛,增加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我学生会宣传部在本学期将组织书画社团活动。书画社团活动是以书法绘画为主培养和发展的艺术性学生组织,为我校广大书法绘画爱好者提供丰富的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展示自我才艺的平台。制定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的

跟随时代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书画既可提高学生们对书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可给其展示能力的平台。

二、具体展开情况 1.绘画

第1周:为课程做准备,第2—4周:单个几何体写生陪单色衬布,如球体,正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等。初步学习素描造型的观察方法、构图知识,简单的透视关系,简单的明暗关系 第5—8周:主要进行两个几何体及贯穿体写生,深入学习习近平行透视和成交度透视知识,构图知识等。学生作品基本达到构图适当,比例形体本正确,结构完整有简单的黑白关系。

第9—10周:训练学生进行警务组合写生,继续学习训练素描造型知识和绘画技巧。使画面达到构图完整,比理结构准确,能够较好的表现几何体的立体感明暗关系

三、社团管理

绘画社团的负责人为李亦旋。负责人承担责任,维持课堂秩序,构思课程安排。要求各社团主要负责人定期向上汇报开展情况,并提出新的开展方式。负责优秀作品的挑选等。

四、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室间为每周一周三活动课。请校内专业美术教师执教。并兼顾有些作品的评选。活动将占用两间教室。

五、作品展示

美术教师与各社团主要负责人评出的优秀作品每月展示。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又可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提高整个社团的工作质量。书画社团会百分之百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去。为同学们举办一个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创造等好的接触书画,提高书画能力的机会,达到学生会宣传部书画社团为同学们服务的目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书画社团一定会办好,办长。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计划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计划二: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美术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周一、三下午第七节课后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

2、以素描静物、色彩静物为主。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四、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2

一、重视美术活动教学的原则

一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广阔学习空间,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而教师一定要将学生作为主体, 在教学中, 强调的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并独立的完成各种美术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在美术活动中的亲身经验和实践, 逐渐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创新,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二是美术教学坚持以美术活动作为基础。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 也是增加教学实践性的关键。在教学中, 学生需要一个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而教师也能够通过活动来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美术活动就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在高中阶段, 实施美术教学活动使得美术教学的内容不断的更新、变化, 充实了美术课堂, 活动的动态性使得美术教学的过程具备了开放性的特点。美术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 并在实践中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 并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这一切的活动过程, 都需要教师给予其专业性的指导教学, 虽然教师很少干预美术活动的过程, 但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创新。

三坚持以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并且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高中学校, 应该主张以活动促进学校的发展, 这是美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 也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始, 活动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由于活动本身有其独特的价值, 强调的是以人为发展的主体, 活动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生来说, 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 同时也是学生从情感认知到行为发展的升华过程。因此, 美术教师必须要要将其作为指导教学思想, 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美术活动, 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二、高中美术活动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1) 作为美术教师, 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今的教学课堂,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到, 教学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转变传统的说教方式,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环境,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而且教师也要在活动中不断的改进自身的认识和经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 高中的美术教学要结合校园文化来实现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利用校园文化来开展美术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其喜爱的校园文化, 鼓励学生用美术作品来点缀校园文化生活。例如:学校开展的美术作品展;为纪念某个节日而举办的作品展览会;学校每年举办的传统艺术周的美术活动等。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 也能让他们欣赏到其他同学的创作水平;还可以通过绘画来点缀校园的各个角落, 像是校园里的张贴榜、公告栏, 涂鸦绘画艺术, 环保服装比赛等, 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美术来装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打造其喜欢的校园文化。

(3) 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来创新美术活动。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绘画、制作设计的技能时, 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来增强活动的动态性。例如多媒体教学, 在传授皮影艺术时, 教师可以在网路上多搜集一些资料, 通过多媒体将皮影艺术的精髓展示给学生观看, 达到视觉的感官效果,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会对这种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跃跃欲试。

(4) 教师要注重摄影的教学环节, 以摄影作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摄影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 考验人的捕捉能力, 同时也有着纪实性的性质, 强调的是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 教师要注意摄影基础课程教学, 从基础培养学生, 例如暗房工艺、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等, 学生有了摄影基础, 就可以进行摄影技术的学习, 需要借助相机来完成这个过程, 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摄影器材, 通过摄影实践来学习摄影技术。

(5) 教师要强化书法纂刻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书法篆刻教学包含了各种字体的基本笔法、基本刀法、临摹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临摹来强化学生的书法技能, 临摹的学习要从古代的字法帖开始,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法篆刻的技巧, 了解古代的书法风格。书法篆刻教学需要教师的示范, 这是书法学习的关键, 再配上形象的语言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之后要对学生的临摹作品给予公正的讲评, 让学生了解书法篆刻过程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书法篆刻的进一步认识。

(6) 美术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美术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要通过精心的策划设计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过程。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为学生美术活动的实物与材料,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 引导学生探究活中的美术问题, 并组织学生针对美术话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 帮助找到讨论中的矛盾所在, 协助学生畅通思路。

因此, 在高中重视美术活动的教学, 在高中开展美术活动的研究, 使美术教师在实践中感悟美术活动的重要性, 逐渐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业务素质和高雅的美术修养, 并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能力, 以先进的教育手段、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观来对待美术教育工作,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摘要:美术教学是一项基础的教学工作, 而高中的学生在小学到中学阶段积累了一些美术知识和经验。因此, 在高中阶段, 应该强化学生的美术基础的练习, 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增强创新活动, 这就需要具有专业水准的美术教师队伍实施专业的教学活动。美术教学活动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中,美术活动,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牟琳琳.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2

[3]王世霞.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3

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辅助传统教学方式,能够把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效地综合在一起。通常是将声音、图像、图片和文本信息做成有视觉效果的动态影像展示给学生,学生上课时可以全面调动听觉和视觉功能多方位感受知识,对学习增添兴趣。对教师而言,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从事美术教学很多年,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现在通过下面几个方面阐述一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欣赏来拉近距离,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古代文化与艺术的重要方式。过去由于长期受实用思想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限制,教师总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意识到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的重要性。长此以往,课本教材中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课就没有了实际意义,成了象征性的摆设。即使是著名的画作,在评论欣赏时也只浮光掠影般一笔带过。甚至很多初中学生竟不知徐悲鸿是谁,更不知道《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怎样的作品。虽然各个学校的条件有一定的差别,有各种原因无法提供美术欣赏课所必要的资料和设施,但更为重要的应该还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笔者从事美术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强调应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出发,重点在提高鉴赏能力上多做工作,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学生学习认识美术欣赏的意义。

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帮助下,如何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质地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如何在课堂上打破地域的局限?如何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障碍?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迅速获取美术教育的众多资源,驰骋于世界美术之林,让教师与学生在艺术的长河中获得美的养分。

先看看20世纪的欧洲,美术评论家在评论这一时期时冠以“精品与垃圾并存的年代”。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其艺术表现形式和它过去的时期明显的不同。在课堂上帮助先展示了两幅美术作品,他们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一幅是《亚维农少女》,作者是毕加索;一幅是《教皇英诺森十世》,作者是委拉斯开兹;让学生比较两幅作品的异同。他们看完立刻议论开了,很明显地指出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是逼真的写实风格,而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是看不懂的画面交错、重叠,对画面中块面的分割也不理解。学生觉得很奇怪,充满了疑问。笔者在这堂课上没有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一幅画进行评议。笔者先给学生讲了讲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局势,从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当时的绘画有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在20世纪开始的50年中,世界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各种运动和革命思想让世界天翻地覆,西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这种史无前例的变革,给西方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和动荡。以此说明环境和艺术家的关系,这些外在的变化对艺术家丰富、敏感和脆弱的神经造成巨大的影响。

出示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美术作品,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从心灵的角度去体验、感悟这些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变化。在向学生展示介绍《格尔尼卡》这幅毕加索的作品时,笔者在课堂上将作品的背景音乐加进战争的音效,轰鸣的飞机声、战马的嘶叫和呼啸而过的炸弹声不绝于耳。这时笔者将画面由近及远不断地快速切换,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造成强烈的冲击,得到很好的欣赏效果。而在介绍赏析珂勒惠支的《面包》时,笔者又将背景音乐变成《江河水》这首中国二胡名曲。画面与音乐的完美配合,无需太多的表白,学生在静静的欣赏过程中会给心灵强烈的震撼。下课铃响了,他们依然沉浸在艺术的感染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2 通过技能的传授达到直接体验,提高学习成绩,加快学习效率

美术教学中传授技能是本课程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技术活动的学习,教师都以传授方法为主,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初中美术“漫画头像”一课,笔者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将课件用投影仪打到大屏幕上,一步一步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得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笔者把表现物象明暗关系的素材画在明胶片上,特别强化黑白灰的关系和边线,排线不能紧密。在课堂演示中,把它们用投影仪投放在画板上,画板上钉有白纸,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看清这一步骤是重点刻画对象,以及它的表现程度。

第二步在画面上直接涂上淡淡的色彩。

最后使用投影仪的特点,瞬间关掉投影,让学生看看单纯的色彩效果。

这样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松散的物象结构和简单的色彩颜色组合。再打开投影仪看看,这样就得出第二个结论:物象结构变得很清晰,同时物体的色彩倾向通过色彩明确地表达了出来。这时让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得出第三个结论:物象的明暗可以用铅笔淡彩表现出来,在画面上,形就像人的骨骼,色彩就是人的身、血和肉,形和色彩的有机结合,才能表现出画作的质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观察与思考,学生很快得出这些结论,能够帮助他们领悟绘画艺术的要点,这种自主式的体验远远胜过于教师的单方面知识的灌输。

3 电脑动画模拟可以帮助教师对作品分析讲解

在讲解一些设计创造作品时,加入动画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举个例子说明。如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标志,其中包括五环图案、五星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用中国传统体育太极拳形成动感,内容丰富,别有韵味。如果课堂上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用多媒体动画功能进行剖析演示,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其中创作的意图。

4 对学生的作业分析讲解,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方式

使用计算机技术将学生的作业和往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同一年龄段学生的作品有助于加强理解,开阔思路,鼓励学生磨练自己去勇敢地超越自己和超越别人。教师和学生进行探讨,也可以学生之间争论,找出更好的方法和创意。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改进和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5 美术欣赏课程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能得到更好的展示

因为教材课本中的图片和内容是有限的,在课堂上进行欣赏课,使用的挂图不能将知识点都囊括进去,所以美术欣赏课很难形成系统性。而使用电脑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讲解北京故宫时,尽管课本教材中的资料比较丰富,但仅仅看图,学生还是不能深刻地理解故宫的宏伟与壮观。如果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图片与文字做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通过全面认识故宫这样伟大的艺术品,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对祖国的文化感到自豪,在文化的视角下理解中国传统美术。

电脑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可以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生动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教师要善于使用,确保发挥其优秀的功能。

在使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要为了用而用,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需要多媒体。大量的实践已经表明,计算机可以把很抽象的知识概念转换成较为直观的形象,方便学生认识与观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要点,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探索和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深入教学成果,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避免它的缺点,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帮助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任何的新形式教学模式都以服务教育为原则,只有明白这个,才能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高中美术活动说课稿精选 篇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美术《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2、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 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课件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将观察的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肖像刻画(绘画、摄影),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图片欣赏导入

1.图片欣赏: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华图》。(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华图》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B、讲授

1. 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C、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D、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高中美术活动说课稿范文三: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一、说教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四课内容。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整体主要围绕绘画、雕塑、建筑等建立知识架构。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通过对前一章节宗教建筑中的难点学生已经认识了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对欧洲中世纪宗教文化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新课内容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而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第一次旨在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意大利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在于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今天所学的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将向学生们着重介绍在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美术代表性的五位美术家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的分析。并通过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期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同时这也为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所出现的在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的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的理解和鉴赏奠定基础。可以说文艺复兴美术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纽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文艺复兴期间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五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的观察、对比、讨论和探究归纳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这样,学生能够提高对绘画、雕塑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

从文艺复兴作品反映人文精神,来理解神人之间和谐,进而联系到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三杰的作品,要求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原因在于首先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艺复兴无论在时空方面远离学生的生活,只有采用鲜活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和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结合本课内容,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实现三维目标。

五、说过程

接下来我就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结合预设目标和学生学习重点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3、研究讨论提高认识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五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观看去年上映的《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视频片段,这其中有对名画《最后的晚餐》奇特的分析,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画家及其他作品的愿望。通过视频内容明确本课课题:板书:文艺复兴美术。

接着让学生回忆文艺复兴期间还有哪些艺术家和作品,这个问题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因为初中二年级美术教材中已经提及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画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学生印象已然比较模糊,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的印象。

随后板书:文艺复兴三杰,呈现本课欣赏的重点内容。并利用PPT分别展示《最后的晚餐》、《创世纪》、《椅中圣母》,让学生讨论猜测分别由谁创作。学生的答案可预见的是正确的选择率并不高,这时,我会留意回答正确的同学,但当场并不宣布正确答案。为随后的比较赏析做好教学准备

这种设计是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建议:美术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现实生活经验,巧妙创设情境,以旧带新,自然学习。

(二)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

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回答正确的学生安插至各组。我则抛出相关问题:

1、三件作品分别带给你何种感觉?

2、你们组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认为哪件作品秀?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之后并派代表尝试着说出理由。

板书:《最后的晚餐》、《创世纪》、《椅中圣母》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美术鉴赏课的参与热情,充分激活课堂,使得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过程成为轻松自然、充分享受的过程!并能充分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审美方法的锻炼和审美能力的共同提升。

通过讨论,代表阐述,让各组间彼此碰撞、分享对作品的第一次丰富的显性认识,在这过程中一开始回答正确的学生起到了学习引领的作用。

(三)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利用深层问题帮助学生就三件代表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促使学生在第一次认识和感知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三件作品,这样做的理由有两点:高中生已经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利用这一课堂控制手段使得学生不至于出现讨论假热闹的场面。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最后的晚餐》这一宗教故事绘画题材的相关问题:

画中人物的姿态和心理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构图?

采用一种什么透视法?

你能从中看出达芬奇的绘画艺术风格面貌大致是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给出答案。我进行归纳并在多媒体课件上显示:人物姿态各自不同、心理反应当然也不同,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爱憎鲜明,犹大与众不同、体现多样统一构图原则方法、表现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平行透视法。在出示平行透视法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画面上直观的把平行透视法演示给学生看。这样设计的意图和依据是能根据教学重点的要求做到在直观中提炼理性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深入浅出的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打出创世纪中《创造亚当》的局部放大图,抛出问题:

欧洲中世纪_____宣扬什么?

画家把这一宗教题材画中的人物刻画的如此雄健有力是想表达什么?

PPT 打出《大卫》雕塑作品与《创造亚当》并置,提出问题:请结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的赏析尝试说出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艺术风格。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构思是先让学生回忆巩固上节课知识,鲜明对比于第二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更加容易彰显出文艺复兴的浓重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色彩。为教学难点的解决铺平道路。

最后,利用对比的方法打出中世纪圣母像和《椅中圣母》的对比图片,利用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循序渐进的得出拉斐尔作品的艺术风格。然后我把对这三位巨匠的总结还原到书本第94页上,让学生做好标记,利用课本文字再次加深对作者以及相关作品的理解。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及时巩固相关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同时在发挥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让知识回归课本本位。

在此期间,由于高一的学生就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薄弱,我在指导和帮助学生归纳的过程中利用讲授法,适时介绍(通过PPT链接)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解决学习难点。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在我对比着欧洲中世纪讲解了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后,我展示另一段视频材料:都灵冬奥会开幕,开幕式整台演出,完美展现出意大利的人文历史。特别是天空中飞舞的众神,及从贝壳里走出的美神维纳斯;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相符合的画面。波提切利最的《维纳斯的诞生》被搬到了现场。

板书:《维纳斯的诞生》

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限度的让人文主义宣扬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赞美爱情,颂扬欢乐的核心理念又一次以视觉的感知呈现出来。相信这对学生深刻理解人文主义在作品中的传达和感染再也不是空乏无味的而是可以以此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本课中所要达成的情感目标。也是使美术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就是艺术的观念和意识,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将美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领域中去。

(五)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想要学生做的是通过刚才的学习,自主的去探究文艺复兴时期另两位代表人物以及归纳他们作品的特点。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论知名度,扬·凡·埃克显然不如意大利的三杰,但谈及欧洲油画发展的历史,就不能不谈到扬·凡·埃克,这是为什么?

2、扬·凡·埃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这幅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你能说与前面欣赏三杰作品有什么不同?

3、为何恩格斯会把丢勒看做是和达芬奇一样的杰出人物?

同样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设计。最后,我总结学生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艺术欣赏是很主观的活动,多作品的理解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教育水平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很明确: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并经过总结,认识提高,应该初步具有了独立探究的能力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结合课本完全可以在课堂剩余的时间和课后做进一步的探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真正进一步学会自主学习。提高美术素养,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实现情感目标的预设。

六、作业布置

课后提供专题网站,让学生浏览其他人对这一时期艺术作品的评价,下节课交流。

七、简述板书设计

【精华】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5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社团活动总结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1

美术学科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在本学期我根据学校安排,和李业雯老师一起开展了美术社团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学习素描,理解透视、构图技法知识;学习剪纸技法、感受剪纸的魅力;学画儿童画,学习油画棒技法,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具有爱美、追求美的意识。

二、在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着重培养四个能力,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社团活动内容:素描,儿童画,剪纸。每周一次,让有美术兴趣及特长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兴趣及技能技法。

四、开展的活动:元旦来临之际,我们收集较优秀的学生作品,将它们张贴在美术展板上进行展示,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都非常开心。12月至元月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大展,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会有好的成绩。

五、活动开展的不足:对学生的考勤不太规范,虽然点名,但没有做好签到记录;有个别情况需要调整时间,没有及时地通知学生,需要改进;另外,我在低年级的儿童画教学所选的内容,有些画较丰富,构图较难把握,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

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2

这学期,我们继续开展了美术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以便今后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活动

本学期的社团活动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兴趣爱好展开,延续兴趣小组的主题“儿童画”。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和绘画基础部分都相对比较弱,因此,学生以基本的油画棒调色、水彩笔、彩色铅笔画为主学习和训练,丰富了学生对绘画工具、材料的认识,也丰富了作品的效果。学习点线面的组合构成,颜色搭配的基本原理(深浅、冷暖、对比色等等)。通过这些训练提高了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绘画和装饰图案设计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长足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美术组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美术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社团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艺术这方热土上,能绽开更多小小的美术之花。美术社团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创造了一个平台,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绘画作品展示,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绘画比赛,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作品质量优秀。

三、不足与改进

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学生的创作较为单一等,组织活动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没有变化。这些都需要我去思考和完善,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3

这段时期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美术潜能,展示学生的才艺,使学生学有所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完成了小组活动的计划,达到“通过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技法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美术表现与创作能力,有较高质量的作品在校园内以及各级赛事中展示。”的预期目标。一、加强制度管理,增强学生信心。

一、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

我向学生简要总结了上学期活动开展的情况,表扬了一些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同时也指出了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强调了活动的制度和要求,如:要求组员务必守时守纪、遵守考勤制度,因故缺席者,须提前请假;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带领非组员进入画室;务必按辅导教师的要求如期准备好学具,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介绍了本学期兴趣活动的开展形式及活动内容,分析了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向学生描绘了学习美术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信心。

二、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按照活动的学年计划,从校情和学情出发,我们第二阶段的美术专业技能培训分A、B两组实施,活动目标为:A组: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能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形体和空间,初步掌握石膏、静物素描写生的一般方法。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美术作品展评活动。

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不是兴趣小组活动的最终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运用知识和技能,行之有效的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在对本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我注重组织、辅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优秀作品展。这些美术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开阔了学生视野,又为学生发展美术特长搭建了一个平台。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校兴趣小组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我们以后想办法解决。

1、虽然上学期购置了一些美术器材、教学用品,但与教学需要相差远,学习专用教室环境不够明亮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开展的进度和质量。

2、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利用好周清时间发展兴趣,在训练美术技能上下苦功夫。

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4

c经过这一学期的社团活动,社团里的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每个人都有了不错的成就,各个小组都发挥了团队精神并且积极配合课题组的需要。我们涂画视界这个社团正在蓬勃发展,社团活动已经逐渐变得精彩。严谨有序的社团规章制度和社团成员们的努力使社团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这一学期即将结束,对于本学期的社团活动开展我们做如下总结:

1、特色活动:

本学期我们社团开展了素描基础训练、POP(波普艺术)、画板涂鸦等社团特色活动。并且,我们社团本学期承办了温二中第九届艺术节系列活动——美术、剪纸比赛和温州二中校服设计大赛,为同学提供了艺术实践的舞台,严谨有序的活动现场和沉浸于艺术气息的比赛为我校20xx年的艺术节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课题活动:

上一学期,针对我们提出的课题“教室总动员”(最后改名为《我的教室我做主》),我们做了深入的研究,激烈的讨论,并展开了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活动项目。并在这个学期进行统计调查问卷、动手制作、成果展示等,最终在规定日期前完成了结题报告并按时上交。我们课题的预期成果有结题报告、小论文、心得感受、图片资料、PPT、模型展览、图片展示等。我们的课题涉及的相关学科有室内设计学、审美学、心理健康学、美术。开展这个课题能开拓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与工作能力,对于今后在社会中工作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3、社团成果:

本学期我们在6月份如期完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在这里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说声辛苦了,高云霄等在县现场书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4、社团交流:

本学期中旬,原曲中学的同学来我校参观社团以及了解我校开展的社团活动。非常荣幸地,原曲中学美术社的同学来我社交流参观。社长及社团成员都积极向原曲中学的同学介绍涂画视界的教室布置和社团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目的。另外,我们还向原曲中学美术社的同学,展示了我们制作的POP(波普艺术)作品展。让外校同学更好的了解我社,而我们也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他们的社团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双方都获益良多,这次两校开展的社团交流还是相当成功的。

回顾这一学期所进行的工作,社团活动能够积极开展,活动内容丰富,甚至吸引了很多其他社的成员。对于学校分配的任务和特色活动都能圆满完成,不负重望。虽然或许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需要改进,但是这一学期以来的成绩有很大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全体成员和指导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美术社团活动开展经验总结 篇6

董庄小学魔法美术社团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美术社团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进一步推动美术课素质教育的进程。在长期的工作中,有许多收获和进步!

一、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简笔美术方法)。

2、以美术基础专业知识为主,以手动美术为辅,以创作美术的方式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水平。

5、进行手工操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高一年级的美术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活动地点:美术室

开设课程:衍纸、儿童画、中国画、纸浆画、泥塑、手工、剪纸、水粉课程。

三、积极参加各类比赛

从社团成立到现在,美术社团成员共参加比赛中,分别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我指导学生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社团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同时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刍议 篇7

鉴赏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教学中的鉴赏是将鉴赏的范围定位为美术教学活动, 它包括教师、学生、美术作品三个要素, 教师和学生属于主观要素, 美术作品属于客观要素。美术教学中的鉴赏就是鉴赏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思维模式融入美术作品中, 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判, 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的过程。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是在开设美术欣赏课基础上展开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主要是通过教师渗透鉴赏理论,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对美术作品进行鉴定和欣赏的过程, 它是理论的渗透和接受, 是在美术作品中展示理论、深化理论的过程。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

1. 教学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从功能上看属于教学, 它同样要求遵循教育规律, 体现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鉴赏理论, 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以让学生习得鉴赏方法, 需要教师在学生困惑处精心指导和点拨。从学习主体角度看, 鉴赏教学课的教学性体现为学生学习鉴赏理论, 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理论的指导, 同时也是理论的具体运用。

2. 鉴定性

这一点是说在鉴赏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渗透相关的美术鉴赏理论以及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学生在运用理论对美术作品鉴赏时首先是识别、理解, 识别该作品的各个要素与鉴赏理论的吻合之处, 理解这些吻合所体现的艺术特点。因此, 从学生认识分析作品到鉴赏作品的整个过程中都体现出了鉴定性的特点。

3.审美性

审美性是鉴赏教学的目标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主要目的, 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的美, 从感受和理解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 然后再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识别和归类, 从而达到美育要求。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

1.激趣法

在鉴赏课堂上, 教师首先要从客体要素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鉴赏, 然后要从方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鉴赏, 最后还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在课堂气氛的创设上, 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如鉴赏中国明清时期的著名宫廷建筑, 教师可从介绍历史背景入手, 也可从展示美轮美奂的古代宫廷建筑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感受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雍容华丽风格, 去感受明清时期宫殿艺术组合丰富、主次分明、搭配协调的审美特征。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和鉴定欣赏情景, 自然就会生发出表达鉴赏结果的渴求。

2. 收集法

美术作品的收集整理也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 特别是关注自己周围的艺术品, 能够收集的收集, 让学生形成审美收藏的习惯, 同时对已收集的美术作品要加以归类整理, 以便形成条理。一方面, 这种收集整理可为自己习得鉴赏能力、培养鉴赏习惯提供条件;另一方面, 这种收集整理可以让学生养成关心周围事物, 用美的眼光去感知周围事物的习惯, 所谓“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3. 拓展法

从教学角度看待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可以发现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述鉴赏方法, 学生却是昏昏欲睡。要改变此种局面, 就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参与学习, 如讨论比较、作品展示、作品欣赏、实地参观等。

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角度看待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可以发现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 时间局限于上课。更新教学理念, 就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美术作品,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校外条件欣赏美术作品。如, 对建筑物的欣赏, 可从电视画面上感受中国古代的宫廷建筑的美, 可以从对周围建筑的观察上去分析鉴定建筑的审美价值等。

总之,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 要以教学为基础, 以鉴赏为依据, 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习得鉴赏理论, 并通过鉴赏实践熟练运用。同时,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拓展鉴赏的时间和空间, 将美术鉴赏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

高中美术课中的美术文化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文化内涵 美术教育作用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62-03

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之一,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中开始普及,美术欣赏课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美术欣赏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因此,美术欣赏课是达到素质教育目的的必不可少的课程。现阶段,美术课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没有纳入高考的普及必修课程,虽有艺考但更多出现重技轻文的现象。实际上,美术的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深藏在美术背后的文化是非常深广的,几乎是所有学科之首,甚至可以说有一部分的学科都是从古代美术史中演变而来的,因此美术文化学习是美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美术文化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可见可以触及的物质,包括绘画作品、雕塑作品,以及各种设计产品和建筑物等;二是审美的理念,这其中就包括审美的知识、经验等,包括艺术理想以及审美价值倾向标准等;三是美术活动的方式,既包括将审美观念物化,又包括物态化的美术作品形成审美对象,产生艺术情趣。这就是说,美术的行为方式是自我创造和联系客观存在的物像发生复杂联系的中介,缺乏行为方式,美术的这几方面就不能形成统一的美术文化。由于美术也属于这类物质和精神财富中的一种,所以美术的学习也是文化学习的一种。中学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书本之外的各个领域知识和外国文化,只有了解我们的昨天,才能更好地做好下一代的明天。

(一)丰富美术形态学方面知识。有关美术形态学方面的知识范围较广,但从目前中学教材的内容上来看,它包括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形态特征。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学生领悟到这些门类的创作方法和用途,再结合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各个门类的技法特点、方法步骤,更能加深学生对美术形态的认识,还能理解到中外美术的历史和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对于还未真正踏入美术专业的非美术生来说,能让他们对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构图、机理、色彩等方面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丰富美术史方面知识。鉴于当今的高考制度,在中学课堂开设美术史的课程基本不能单独实现。不过新课标出台以后,中学的新美术教材也随之出版,教科书上所涉及的美术知识足以丰富学生对美术史的认识。它大概介绍了美术的起源,远古时代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现代的各种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将教材上的这些知识串接起来,其实就是一部可以简单概括美术史的教材。再随着其他学科的带动,例如历史、地理,可以让学生粗浅地认识到美术发展的历程。通过书本上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很多的经典名作和艺术名家,还能了解到一些人类的美术遗存,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就会加深对美术形态学的理解。

(三)粗浅地学习和认识美学。“美学”一词在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被翻译为“审美学”。所谓“审美”就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对美的审视。研究审美问题就是研究什么是美、美感、形式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美的创作以及人类对美的各种认识。也就形成了审美学,即美学。

在笔者实践过程中,常常能听到学生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这幅画美吗?”“为什么我看不懂它美在哪?”“康定斯基画的这是什么啊?乱画的吗?”等诸如此类的美学问题。对于粗浅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这些并不是美术创作的问题,而是学生对认识美和感知美的美学问题,对这些学生来说,虽然“美学”一词的定义还有些模糊不清,但是“审美”这个词却能经常贯穿于耳。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虽然是非常粗浅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对“美学”或“审美学”的学习和认识。

在一些高中学校,美术班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与画画形影不离,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对美术文化和美学有正确的认识,只是单纯的在技法和基本功上反复地做着训练,这使他们的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对美术的真正的感情,并不能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对美术情感的教学,通过了解各个时代的艺术,然后体会艺术家是如何用美术来模仿生活反映社会现状的,是如何运用美术来表达个人感情的。应该让学生突破现阶段的美术学科,进行探索性的美术学习,达到一个能从美术中获得精神享受的境界,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美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绘画的学习常常要从临摹开始,临摹的方式很容易看到成效,但同时它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很容易使初学者养成不良的绘画习惯和绘画思维。正如齐白石老先生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对绘画者强调创新精神的恰当概括。美术文化的学习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大来源。将学习美术提高到学习美术文化的高度,可以使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感情更为丰富可取,并能从他们在美术发展的历史中得出启发,从而融入当今社会的现状加以思考。

二、课堂教学中的美术文化教学

(一)课堂教学设计上应注重美术文化学习。笔者在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课之前,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很多中国古代有关礼仪器具的图片,如编钟、莲鹤方壶、虎食人卣和各种各样的鼎器,等等。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些文物样式见得较多,而对这些文物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为了让课堂变得更为活跃,笔者主要从鼎的文化背景开始着手,介绍了鼎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封建的礼制文化。

“鼎”最早为中国的炊食器,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所发明,但鼎真正发展到最高峰的时期则为商朝和周朝,尤其是在商朝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以后,一直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度的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志身份地位和权力象征的重要礼器,被用于“别上下,明贵贱”。文献中所记载的“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就说明了这一点。除了这种用鼎制度,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中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器大多为三足圆腹,但更多用于权威象征的是四足方鼎。以周朝九鼎为例,周朝九鼎是大禹在建立夏朝后所铸,为了体现当时大禹的权力和威严,将九鼎以当时的九州命名,然后集中到王都阳城,借以显示大禹是九州之王,从此统一天下。随之“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的象征,但后因周末战火四起而神秘失踪,至今不知所在,但“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词语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在做了这些介绍之后,让学生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和课堂上的理解,对书本上的其他器具进行讨论。学生受到了老师的引导后,思维活跃,各自将所学过的知识贯穿其中,大胆猜测,使得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课后,学生开始注意起身边或者其他书本上的历史文物,从以前的“看着好玩”的文物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它背后的由来和用途,真正地体会到了美术的文化。

(二)结合美术文化讲授美术知识。具体如下:

1.以历史为脉络授课。以前美术的学习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学习构成美术作品的元素,认识一定的创作作品的技法、表现形式,选材等。对于一个高中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常识,也是我们能更深层次学习美术的重要基础。其实在我们在学习美术的同时,还应该从各个角度去了解,如信仰、社会背景等对欣赏美术作品影响。因此,如果将美术作品放在当时的时代特征、民族文化中去,我们就能感受到比作品本身更深刻的内涵,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幅作品美在哪里”。艾迪斯和埃里克森所著的《艺术史与艺术教育》一书中说:“我们在评品一种文化作品时由于我们没有对这种文化做研究,我们少了一个层次的理解,结果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

新课标对于“美术鉴赏”标准之一就是: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类别、风格倾向及形成背景、派别,能叙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过程。这一标准也是我们教学的大体指导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作品美术文化的理解,将作品放在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中去理解,特别是与中国文化不同的西方文化,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一书中,将美术课堂的脉络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认识审美、美术的历史、欣赏美术作品。编辑者这样分配内容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引导我们先认识如何审美,然后了解美术的背景,最后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欣赏作品。书中蕴含着大量的图文数据,能够非常直观地让学生品读,并对照图文与历史做比较。

2.应将美术教学与其他科目相整合。从美术发展的历史来看,美术的观念和创造手段是多样的,美术老师应该从各个学科中汲取营养进行综合性的探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理解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的发展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提是学生能在其他科目上有一定的基础,一旦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将事半功倍,能非常有效地让学生融入美术课堂中,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深刻。

笔者认为整合其他科目于美术课上最有效的讲授方式是情景扮演的方式。将美术的课堂内容变成一个故事,让学生扮演故事的主角,以某件作品或者艺术品为中心来做研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各种问题,分析创造者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注重整合美术科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1)与其他学科相整合。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的不同在于,它是促进智力发展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美术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它的选材、表现手法、艺术观念等都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例如在课程中遇到古代雕塑相关的课题时,我们可以将宗教学中的有关知识进行穿插整合,让学生理解这类雕塑作品在当时的地位和价值。当在课程中遇到国画小品人物或花鸟的课题时,我们可以将诗歌、词曲等古代文学名句相整合,让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写意”的内涵。当遇到与建筑相关的课题时,我们可以与地理学科相整合,让学生了解地域的差别对建筑文化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整合。用心体会一幅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艺术之间是相同相融的。在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音乐的节奏、韵律;在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气势如虹的画面;书法是一段乐谱;舞蹈是用形体歌唱……与此相似,我们在美术教学时也应将美术与其他艺术学科相整合。传统艺术课是音乐、美术,新课标让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课堂。在我们的童年教育中,说、唱、画、舞等艺术活动经常是同时进行没有分隔的。现今,在艺术生活中其仍然是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通过感官汲取艺术的精华,所以综合多类艺术形式是最好最佳的学艺术的方式,这使艺术学科的学习变得活泼、轻松、多样,变得更容易更自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综合性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这些知识技能,所以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将美术与其他科目整合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例如,笔者在为学生分析一幅民间刺绣作品时,因为学生对当地的民间文化没有什么了解而不能看出画面的美感,但笔者从音乐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就能感受到画面中的美感,获得知识。在举例分析过后,再请学生回答并举例,学生也能从相关的方面举一反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感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在学习和传播美术中注入多元文化。增强美术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知识,将新技术和传播文化相结合起来,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讲课、作画等基本能力,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前卫的文化思想。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艺术理念,将所学整合运用到教学中去。

此外,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还应该懂得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例如“流行歌曲”、“时装潮流”等这些方面的知识信息也需要经常的关注。这些内容在当代学生群体的思想情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找到共同话题,适当举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些内容中找到与课堂相关的知识,加以引用,导入教学,而不是一味地扼杀学生的这些兴趣爱好。比如,笔者在教育实习阶段就遇到过一些所谓的“非主流”学生,他们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但在美术课堂中,笔者并没有将他们的这种思维一律否定,而是加以启发引导,让他们真正地理解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美,什么是学生年代的美。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有亲近感,从而相信老师的审美观点是正确的。

倡导在文化情景中学习需要在美术课堂中注入多元文化,新课标提出“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在美术课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艺术,也要对其他国家的艺术文化有所了解,因为外国文化对当代高中学生的影响较大,中国已与国际接轨,在学生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外国文化值得参考,例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外国文化,可以让学生与中国文化相比较,并分析不同国籍的习俗有所不同,再从中比较中外绘画中的不同,从而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总之,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技法,而且应该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内涵,培养其审美能力,使其知道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宽容和尊重世界多元的文化,这是新课标所期望达到的标准之一,也是高中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努力的基本方向。在教学中注重文化传播的同时加强技能的训练,两者相辅相成,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焱.解读美术文化[J].湖南卫视新闻中心,2003(6)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出版社,2002

[3]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吕景云,朱丰顺.艺术心理学新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关于诚信作文600字初中下一篇:新加坡留学中介选择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