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o的认识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教案-o的认识(共12篇)

数学教案-o的认识 篇1

一幅生动的表音表形画面大公鸡站在山岗上打鸣;“o”与“ōóǒò”;一首语境歌;“读读写写记记”;“跟我学”。构成这一课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读准“o”音及其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的“o”音。

2、认识“o”形,想象“o”像什么。能正确书写在拼音格里。

3、诵读儿歌,感受学拼音、识汉字的乐趣。

4、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初步培养良好的读书和写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读准“o”音和它四个声调,读准二声和三声。

能正确书写“o”。大胆发言想象“o”的形。

学习准备:

CAI课件,展示台,字母卡片,四线格。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a与a的四声卡片。

师:小朋友,你还认识他吗?

小朋友认读,教师鼓励或纠正。

师:小朋友,今天,我把a的弟弟带来了。你们想认识他么?

二、看图讨论发出“o”的音,说出“o”的形。

1.大屏幕出现教材的插图与“o”。

师:小朋友看见什么?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O的发音技巧。

预设:生:看见大公鸡。教师引导孩子说出大公鸡怎么叫。小朋友说出,它在叫“o--o--o--”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发音。并抽多人发o音。

编儿歌:大公鸡,oo叫。公鸡叫,ooo。圆圆嘴巴ooo

教师引导孩子们与长大嘴巴aaa连起来读。体会嘴形的不同。

2.说“o”形。

屏幕出现o.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o”的形状像什么。

学生说“o”的形状。

抽出想说的孩子大胆想象。只要是说出与“o”相像的形状教师就鼓励:孩子,你真会想象。想象力真丰富。真不错。

3.画“o”形。

同时,鼓励孩子画o形状。

三、读“o”的四声。

屏幕出示“ōóǒò”

师:给“o”梳个小辫子,看你还能不能认识。

1.分别出示四声卡片。“ōóǒò”

2.学生自由看、想、读。

3.多种形式读。

读得准的,教师鼓励并让其他孩子跟读。称读的这个孩子是小老师。以激发孩子读的兴趣。

4玩玩读读

把“ōóǒò”与“āáǎà”混在一起读。表扬记得好的孩子,鼓励记忆有错的孩子努力。手舞足蹈地读。

四、写写“o”

1.读四线格。。

指导小朋友读7页读读写写记记。

小朋友,看看“o”是住在哪层楼?

预设:生:住在第二层楼。

2.教师示范写“o”看看老师把他送进房间。

师:请你把“o”小朋友放进他的房间。

3.看看写字该怎样。

屏幕出现“跟我学”

师: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书桌一拳头。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摆好姿势,静心。

3.小朋友写“o”。

师:我们就这样很有礼貌地把“o”送进他的房间吧。

小朋友书写,老师巡视。

教师巡视语言:你真不错。看到姿势不正确的提示: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书桌一拳头。

五、作品展示

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刚才写的“o”。

学生评价哪个写得漂亮。学一学。写得好的交流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漂亮。

六、学习语境歌

屏幕出示插图。

1. 学生说图上有什么。

2. 师:小朋友看图,你看见什么,告诉大家。

预设:早上,太阳升起来,公鸡喔喔叫,一个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学去。

师:小朋友,上学去,“o”来和我们做游戏。你看看他藏那里。

3.教读语境歌,在里面找到带有“o”的音节。

4.指读语境歌。然后手舞足蹈读背语境歌

七、自主识字。

屏幕出示:大公鸡早上学

教师问小朋友又没有认识这些汉字娃娃的?

出示卡片。

大公鸡早上学

有孩子认识了教师跟读,让小老师教小朋友一起读。

结束语:

小朋友今天不错,学的好认真哟。请记住a、o两个小宝贝,他们以后会帮助你认识很

数学教案-o的认识 篇2

认识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要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认识数学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上面的教学要求, 以及我在教学中进行的一些改变, 我认为数学可以教得再生动活泼一些, 下面我就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 的教学内容说一说我的方法。根据学生感知能力比较薄弱,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 我对数学的授课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如这样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求进位的题目:65-7=?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会觉得迷茫, 不知从何减起, 是用十位的数字减呢, 还是用个位的数字减呢?我的方法是:1.先让他们把十位和个位标好。2.我开始给他们讲故事: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姑娘叫5有个小伙叫6, 这个6很喜欢5, 于是6向5求婚, 5答应了, 他们由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 后来有了孩子, 哥哥的叫6个10, 弟弟叫5个1。一天叫7个1的人想抢他们兄弟俩的武器, 7个1想, “这家的老大比我厉害, 那我先去抢他弟弟的。”那5个1肯定打不过7个1了, 他跑回家向他哥求助, 他哥哥说“弟弟不怕, 哥哥借10件武器给你。”于是弟弟就带着哥哥给的10件武器和自己的5件武器去跟7战斗, 弟弟赢了, 因为:15-7=8。他带着剩下的武器回家了, 哥哥问:“弟弟啊, 那我们还剩多少件武器啊?”弟弟想了下说, 我带回来8件, 你被我拿走10件还有50件, 那我们一共还有58件武器。故事讲完了, 我板书:先算15-7=8, 再算50+8=58。这样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内容也涉及了, 一举两得。那这时候还可以引导他们, 让他们的思维发散一下, 弟弟可不可以借20个, 借30个?这样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写法就会有很多。

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解题方法呢, 我依然采用的是讲故事的方式, 比如这样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的题目:23+8=?

对于23他们已经有所了解, 知道23里面有2个10和3个1, 所以我可以以这样的故事开头, 数字王国里有23这个人家, 这家有对漂亮的姐妹花, 姐姐叫2个10, 妹妹叫3个1。她们很善良, 很喜欢和别人做朋友。数字王国里有个数字8, 没有人跟她玩感到很孤独, 她听说这对姐妹很和气, 就想去和她们做朋友, 她打听了好多的人, 走了很多的路终于找到她们了, 数字8很害怕, 她怕她们不愿意跟自己做朋友, 于是她就躲在她们附近看着, 她发现数字3跟自己有共同点, 我们都是在个位的, 于是她鼓起勇气敲开了23家的门, 还好开门的是数字3, 她很诚恳地说, 你好, 我叫数字3,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 我想找人做朋友, 我没有朋友。数字3很热情地把她请进家, 数字3在了解了情况后答应和她做朋友, 并说, 我们以后就是好姐妹了, 我们加起来就是11了, 我们也变成两位数了, 我们可以叫11组合, 那我们就可以到姐姐的学校去看姐姐了, 到了2个10的学校, 她们很开心地聊天, 很快她们就都成好朋友了, 23变成了31了, 因为组合11和姐姐加起来是11+20=31。

a o e 教案 篇3

o

e

主备:张红芳

执教:张红芳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单韵母a、o、e,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准确书写a、o、e。

3、通过创设情境,探究并弄懂a、o、e的发音方法。教学重点:会读写单韵母a、o、e。教学难点:弄懂e的发音方法。教具准备:挂图、字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讲《小熊进城》的故事。

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一只熊妈妈和她的儿子小熊。可这只小熊贪玩,贪吃却不爱学习。无论妈妈怎么说,他都不听。转眼小熊长大了。有一天,他听说城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有好多好吃的东西,于是,他就偷偷一个人跑到城里去。玩着玩着,小熊想上厕所,于是他就进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像厕所的地方。结果一进去,却被兔阿姨给赶了出来。为什么呢?原来,他进了女厕所。为什么他会走进女厕所呢?因为他不认识“男”跟“女”两个字。旁边的人看到小熊出丑,都大声笑起来,而小熊却脸红了。

2、说说为什么大家会笑小熊?(它不识字。)

3、要想识字就必须先学好拼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拼音。首先,我们来读一首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学习单韵母a o e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说话。

(1)、看图,说图意:请小朋友们看这幅挂图,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总结图意,教儿歌:大公鸡,喔喔啼,阿姨带我去村西,小白鹅,呃呃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2、学习a o e 的音和形

(1)发音方法:读ɑ时要把嘴巴张大,声音拉长。领读:张大嘴巴ɑɑɑ

自己练习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看图,大公鸡在干什么?指名学一学。

把“喔”的音拖长,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单韵母o。范读,强调:发o时嘴唇要拢圆,口形不变。领读:圆圆嘴巴ooo 练读、指名读。

(3)把大白鹅的鹅的读音变成第一声,就是我们要学的单韵母e 指导发音:嘴角往两边咧开,好像微笑。领读:扁扁嘴巴eee 练读、个别读。

3、利用插图及实际生活,想想怎样记读音和形体。(指名交流)

4、小结:a o e这3个字母发音时,嘴巴不动,声音响而长,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单韵母。(学生齐说,个别说:“单韵母”)

5、游戏巩固。

(1)、动作展示a o e,并作介绍。

“小朋友好!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说:“a:你好,我们要和你做朋友。”(2)、听老师发音,学生举出相应字母。

(3)、看老师的口形(老师不做声),学生举出相应的那个音。(4)、小组合作:哪个字母不见了。(组长藏好一个字母,其他学生念不见的字母,如果念对了,组长出示不见的字母,齐说:“a、a、a我们找到了”。

6、指导书写。(挂出四线格小黑板。)

(1)、认识四线格:四线格从上到下有四条横线,形成三格,最上面的是上格,中间的是中格,最下面的是什么?猜猜。师指小黑板领读“上格,中格,下格。”(2)、教师依次范写a o e:边写边说笔顺,用红色笔突出,让学生看清楚。

(3)、学生跟老师一起书空。

(4)学生在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及字样。

三、总结回顾,延伸兴趣

小朋友,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拼音王国中的3个朋友,(指着板书)学生齐读a、o、e。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认识到拼音王国中更多的拼音朋友呢。

四、作业设计

1、自制字母卡片,家长抽读a、o、e。2.练写单韵母a、o、e各一行。

1、ɑ o e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四种声调符号。

2、能正确地读出a o e的四声。教学重点:能正确读a o e的四声。教学难点:读准a o e的第二、三声。教具准备:挂图、字母卡片。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趣味入新。

小朋友,昨天认识的拼音王国的三个朋友又来到我们中间了,谁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二、学习a o e 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各个声调名称。

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声调。它们好象4顶小帽子,名字不同,读音的升降情况也不同。

2、板书声调符号,指着领读“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3、举起手和老师写一写四个声调。

4、我们编了儿歌把它们的样子记住。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学生接着边书空边说两遍。)

5、指名学生试读。

6、学习a、o、e 的四声。(1)、出示a的四声。(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讲述:第一声读得高又平,二声好象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好象下山坡。

(3)、个人练读、指名读、按调号读。(4)、分组读、齐读。

4、学习o e的四声

出示o e 的四声,仿照以上方法进行教学。

5、看挂图,体会四声意义。(小白兔骑车的图)说说阿姨的“阿”是第几声,小鹅的“鹅”是第几声。

三、巩固练习

1、看带调字母齐读。

小朋友们,下面我们按四声的顺序读,能读的请起立站好。(教师举卡片,学生读。)

2、打乱顺序指名读。

3、同桌互相读。

3、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用带调的a o e组词。

4、抄写a o 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

数学教案-o的认识 篇4

实践活动

(一)有趣的“○”。

活动内容:有趣的“○”。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拼拼、画画、说说中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师生对话中打开智慧的大门,从而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由驰骋。

活动准备:

带“O ”的卡片,剪刀、胶

活动进程:

一、认识“O ”。

1、教师出示“O ”,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圆、这是零、„„

2、教师:我说它不是圆。他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老师在上课时把它叫什么?

3、引导学生说一说:语文老师把它叫做aoe中的“o”,数学老师把它叫做零,音乐老师把它叫做休止符号„„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你们再想想,在生活中与它样子相似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5、学生自由说说,可以说是太阳、圆桌、足球、钟等等。

6、教师总结:对,这些都是“O”的化身,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它。

二、给“O”以生命。

教师:刚才我们讲的这些“O”表示的几种符号以及与它相关的一些事物的名称。谁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O”生命呢?

一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董兵侠课时编号:018

1、让学生用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纸片在黑板上拼贴出各种有生命的图案。

2、全班学生只要有创新内容的都可以贴。如:金鱼、乌龟、小猫等等。

数学教案-o的认识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O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和用途。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O娃娃图片一张;节奏图X,XX,O;蜡笔一盒。

2、录音“O娃娃的旅行”。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娃娃,它是长得什么样子呢?瞧,(边说边出示图片)他来啦!这个娃娃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小朋友,我们来帮他取个名字吧!(引起兴趣,调动积极性)小朋友帮他取得名字可真多(适时引导)这样吧,我们就叫他可爱宝宝吧。今天,可爱宝宝要出去旅行了,他背上了小包,出发了,诶!可爱宝宝会去哪儿旅行呢?请小朋友仔细听。

2、听故事,“O”娃娃来到数学城。

提问:可爱宝宝去哪儿旅行了呀?(数学城)他在数学城叫什么名字呢?(零)零表示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师小结:原来可爱宝宝在数学城的名字叫“零”,零娃娃在数学城玩得可高兴了,接下来,他又会去哪儿旅行呢?

3、听故事,“O”娃娃来到音乐城。

师提问:在音乐城里可爱娃娃又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休止符娃娃)

瞧!节奏娃娃也来欢迎休止符娃娃了,他们一起还玩了很多节奏游戏呢,小朋友你们想跟他们一起玩吗?(节奏练习)

4、可爱娃娃离开了音乐城,又来到了字母城。在字母城里,可爱宝宝又会叫什么名字呢?请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故事“O”娃娃来到字母城)师提问:谁知道?(欧)我们一起来念三遍。

5、师:现在,可爱宝宝来到了我们大(2)班,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取个好听的名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幼儿讨论取名字)呀!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你们知道吗?可爱娃娃还有一个本领呢——“变魔术”,不信你们看,(师演示)可爱娃娃还会变什么呢?(引起幼儿讨论)下次,我们也来当魔术师,让可爱娃娃变出更多的东西来,好吗?

教学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形象性特征,在生动的多种感知的形式中,陶冶幼儿对美的欣赏,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多元多种类的材料,为幼儿创意的萌生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教师对幼儿的鼓励和期待,对幼儿创造力的呵护将成为本次教学中促进幼儿发展的营养基。

数学教案-o的认识 篇6

一、对“做数学”的基本认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教材中, 设置了“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等栏目, 数学实验室要求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能反思和质疑, 提高推理能力, 这些栏目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做数学”的机会, 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体验, 达到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揭示具体事例的数学本质, 做数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明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比如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这一节, 教材开篇就是一个操作:“把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对折并展开, 你有什么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忽视了做的过程, 认为是简单的事情, 做不做无所谓。其实不然, 学生所知道的等腰三角形只能说是肤浅认识。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学生通过这个操作过程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掌握“等角对等边”以及“三线合一”性质, 并突出“轴对称”这条性质的作用, 一条折痕并不起眼, 可是学生通过这条折痕就可以知道“三线合一”, 而在以后的推理和证明中常用的就是这条折痕—“作等腰三角形的高”来辅助证明。这个操作过程做的时间不长、难度不大, 却是学生亲手做了、亲眼观察了,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了思考过程, 得出的这些性质学生理解容易, 记得容易, 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感觉到做和思考的快乐。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能用心体会教材所设置的“做数学”的基本用意, 明确做数学在达成教学目标中所起的作用, 灵活而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做数学”。

二、对“做数学”中操作内容及过程的把握

(1) 明确操作目的。比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一节中, 操作的内容是:“怎样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出一个等腰梯形呢?”这个操作的目的是: (1) 可以用等腰三角形来构造等腰梯形, (2) 在认识了等腰三角形轴对称性的基础上认识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 (3) 利用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等腰梯形的相关性质。每一个操作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不是简单的折折剪剪, 在做操作的过程中, 能让学生思考并体会到每一步操作的作用和意义。

(2) 操作过程要具有层次性。操作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对于每一步操作, 教师要设置好明确的问题, 逐步达到结论的形成。有的操作内容是上节课内容的延伸, 也是下节课所学内

江苏邳州●汤继春

容的基础。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正三角形的性质, 研究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以后, 让学生类比得到梯形中位线的操作方式, 达到化难为易、温故而知新。

(3) 操作要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学生依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探索、思考, 在每一个步骤你观察到了什么, 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形成自己的认识。操作过程对学生来说本身是一种启发,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距, 反应敏捷的学生操作后马上能得出一个结果, 而有的学生只是做了, 但一头雾水, 达不到操作应有的效果。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面向全体, 及时启发,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 让迷茫的学生知道在每一步操作中出现了怎样的结果。比如:怎样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经过两次折叠 (不剪开) 形成一个长方形?这时的每一个折痕都要让学生去思考、探究, 经过归纳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斜过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个重要结论。这个操作过程的思考过程就是这个结论的说理过程。教师启发不可少, 思考和探究不可分。

(4) 操作要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对于操作内容教师要赋予它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做数学的过程是独立操作的过程, 也是同桌交流的过程, 要让学生及时交流互动, 通过操作、探究、思考、归纳, 体会得到和掌握结论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操作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要充足, 特别是对于课堂上要操作的内容, 教师要有超前意识, 超前一天布置学生做好下节课所要操作的准备工作。比如研究图形的旋转时, 教师让学生准备好三角形纸片、四边形纸片、图钉、细线等操作工具, 学生在准备工具时可能想:“我准备的这每一样东西会有何作用?将怎样操作?”有了好奇心也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课堂思考要充分, 教师可以按步骤要求学生进行操作, 也可以直接说出一个要求, 让学生自己思考步骤来完成, 学生要探究并思考操作的作用和意义, 最终得出结论。课后巩固要充实, 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 进一步理解并用语言叙述课堂上所得的结论, 运用结论解决相关的问题。通过操作、探究、思考、巩固、运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 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

四、操作所应能达到的效果

我认为, 通过操作可以培养学生达到以下能力: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 引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自我形成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做数学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判断“一组对边相等, 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的正确性时, 有的学生很快利用分割等腰三角形然后拼接的方式判断出它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近年来, 中考注重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 这类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直觉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实践活动和思维过程,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 探索和发现结论, 从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做数学”的基本意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思考习惯。

鄂教版汉语拼音a o e教案 篇7

1.看图认识a、o、e的字形。

2.学习a、o、e的读间及写法。

3.学习a、o、e的四声读法。

4.学习四声的写法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a、o、e的读音及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a、o、e的四声读法。

教学准备:挂图、字母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二、新授

1.出示挂图。

图上有什么?按顺序说。

2.“阿姨”的“阿”的读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拼音。

出示“a”

①读音:指读、领读、指导发音要点。

②字形:指导书写,说明笔顺、书写要求。

③指导学生书写、展示、评论。

④认识四线格。

3.同法学习o、e

第二课时

一、复习a、o、e

1.出示a、o、e,指读、齐读。

2.指名听写a、o、e。

二、学习a的四声

1.出示四声图,认识四声。

儿歌加手势:

一声小孩滑平路

二声小孩滑上坡

三声上坡又下坡

四声小孩滑下坡

2.出示四个a,指名标出四个声调。

3.试读a的四声,领读、齐读、乱序读。

三、学习o的四声

四、学习e的四声

五、复习巩固

1.指读a、o、e的四声,先顺序,再倒序。

2.乱序所读。

数学教案-o的认识 篇8

【课题】语言活动,学习汉语拼音a o e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2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学拼音的用处; 2.学会单韵母a;

3.认识声调符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读四声。【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a 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教学难点:a 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教学方法】 问答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和字母卡片(带声调,不带声调)【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小朋友,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学吗?大家一定要用心地学。

我们一起来学首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教学单韵母a。

1、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学说图意:小朋友学唱歌,a a a。教师范写a。

2、你们瞧!图上的小朋友唱歌时,嘴巴是→张得大大的。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学生模仿发音,教师边检查边领读。

4、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5、看投影片记字形。

覆盖a 的字形,与小姑娘的头部重合。看看 a 的形状像什么?(a 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抽拉投影片,使 a 和小姑娘头部分离。

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三)教学a的四声。

1、单韵母a的头上常有四顶不同的帽子。(出示)它们戴上不同的帽子,读起来的声调也就不同了。这四顶帽子 就是“声调符号”,我们根据符号读韵母。

2、ā戴上了第一顶平平的帽子,就是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教师发音,学生跟读。)á戴上了第二顶从左下到右上的帽子,就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就像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你在说什么?”就是这个音。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用手势助读。)ǎ戴上了第三顶帽子,就是第三声。音又不同了,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教师发音,学生跟读。)à戴上了第四顶帽子,从左上到右下的帽子,就是第四声。我们读时声音 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à,你来了!”

3、学生以手势助读,也可以用简明确切的儿歌帮助记忆。

(四)指导看书,读书。

1、指导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翻开课本,找到汉语拼音第一课。)

2、边看图边读课文。集体反复练读2-3遍,再指名读。

(五)学写单韵母a。

1、认识四线格。我们学会了a的读音和四声,还要学会写a。(出示四线三格,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根线几个格子。

三格,就好像是三层楼房。记住,a就住在二楼。写的时候要碰到上下线,而且要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边写边讲,注意:a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

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3、学生上黑板试写a,讲评。

(六)巩固练习。

我们一起来做汽车爬山坡的游戏。

总结:这节课,我们先看图,说清了图意;再学习a的发音和声调;接着我们读了课文;最后还学习了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这样分四步,我们就把这些内容都学会了

(七)课堂练习与作业。

1、提醒注意写字时坐与执笔姿势。“准备”→开始。

2、在四线格中正确地描写a。

【板书设计】

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再认识 篇9

一、认识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继续和必要补充,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形式, 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 是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通常所说的运算技能就是数学里重要的技能之一, 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 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据此总结本课得失、制订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 数学作业的布置也体现这一基本理念, 改变过去作业布置是教师的“专利”模式, 使其成为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共同参与数学活动的一个试验区, 从而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而, 新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兼顾着巩固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标, 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 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 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 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 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长期以来, 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 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传统教学中所布置的作业都是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学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中, 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完全割裂。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 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余地, 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 实施的是无差异的作业练习, 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评价作业的方法千篇一律是打“√”、打“×”, 过分强调甄别, 缺乏人文性的激励, 学生被动应付, 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剖析作业布置的现状, 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例题仿做的题目多, 综合创新的题目少, 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 不求甚解;二是单纯计算的题目多, 应用表达的题目少, 作业内容乏味重复, 学生态度消极;三是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 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 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 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缺陷

1. 作业量多, 效率低下

不少好心的老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 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做了书上的, 还要做《每课一练》, 练了《同步》还得练《星级》……教师大搞题海战术, 追求面面俱到, 多多益善, 误以为“熟”才能生“巧”。学生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应付这些繁多的课外作业。久而久之, 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过分增加疲劳度, 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 影响了学习效果。

2. 内容陈旧, 思想封闭

小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是多元化, 丰富多彩, 充满大量信息的。然而他们所做作业的内容却陈旧、枯燥, 远离生活, 难以被他们理解。这便封闭了学生的思想, 将现实与数学重重隔离, 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

3. 形式单一, 阻碍发展

一直以来, 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 书面笔算作业占多数, 而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类的作业所占比例却微乎其微。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 甚至反感, 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4. 主张统一, 忽视差异

教学中, 教师为了图方便, 习惯布置统一的作业内容。无视学生的个性与认知差异, 搞“一刀切”“齐步走”的作业, 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令人堪忧的状况, 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强调本位, 不讲整合

教师所布置的课外数学作业往往只顾本学科, 根本不考虑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不考虑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6. 评价单调, 等第随意

以“等第”代替“分数”,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是教学评价、作业评价的进步。但是等第的评价虽然降低了学生对分数的心理压力, 但同时也削弱了评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 造成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得如何, 也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学好学差无所谓的思想。从教师角度讲, 等第的评价方法使得教师的随意性增加了。这样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利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趋向

突破传统, 改变现状, 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创新作业方式, 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利用作业发展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改革的趋势。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是数学作业改革的三大方面。

1. 作业内容, 由单一走向综合

在传统教学中, 作业内容单一, 基本上是大量的书面作业, 学生机械训练, 对作业缺乏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之上, 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 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除了布置一些适量的, 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书面作业外, 还要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作业, 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三年级的教材中, 除了安排了一些基础性的作业, 还提供了一部分综合性的实践作业。在《年、月、日》的教学中, 对照年历表, 找一找, 说一说。“找每月都是30天的月份”, “找和我同月出生的同学”。在教学《统计》时, 调查班上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 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完成的这些综合性的作业, 不仅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再现, 而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变“要学生做作业”为“学生主动做作业”, 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小主人。

2. 作业形式, 由封闭走向开放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新理念指导下,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 可以是口头形式的, 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 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为此, 在设计作业时, 要将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 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积极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但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例如, 学习《百分率的应用》后, 可设计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六 (1) 班有48名同学, 在读书读报活动中, 班委决定给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作为奖品, 书店对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打九折售书, 利用以上信息, 说说你的购书方案。”这样的开放性作业, 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又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

3. 作业评价, 由片面走向全面

教学是一门艺术, 作业评价同样也是一门艺术, 评价往往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业评价不能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 一个等级, 而是集中体现在给学生的那些期待性的评价中。过去是单一片面的传统符号法, 用红笔打“√”或“×”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是要精心培植的, 不能一棍子打死, 为此, 应改变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 可采用表扬类评语评价、激励类评语评价和引导类评语评价。除此以外, 还可以运用等级制评语对学生的作业加以评价, 这样, 不仅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而且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新理念下, 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既要创新又要保证其科学有效, 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形成能力, 学会合作, 体验自主。

1. 由枯燥变为有趣——体验快乐

(1) 趣味性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 因此, 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的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以“小明的一天”为情境的填空题:

今天早上7 () , 小明从2 () 长的床上起来, 用了10 () 很快刷完了牙, 洗好了脸, 吃了大约200 () 的早饭。就背起2 () 重的书包, 飞快地向400 ()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 的小胖子方方, 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 小明一回到家, 马上拿出1 () 长的钢笔和1 ()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 动画片开始了, 看了大约半 () 。吃完晚饭后, 复习了一会儿功课, 就上床睡觉了。

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情境式的作业,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性作业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 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 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苏教版三上《可能性》这一课后, 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 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猜一猜。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从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2. 由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

(1) 调查式作业

这种形式的作业适用范围比较广。它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学生可以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 直接感受、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 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小数的认识》和《统计》都可以让学生去搞商品价格小调查等。

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使学生求真、求实, 回归生活的“大课堂”, 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 分析概括, 既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2) 观察式作业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这类作业很常见。特别是学习《认识方向》《认识钟表》《三角形》《正方体》等内容时, 根据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常常要借助实物, 而且是反复多次观察、比较, 直至形成表象, 才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和深化。这类作业可以和口头表述作业结合起来, 在此不再赘述。

(3) 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 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 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 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课桌面、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3. 由单个形成互动——学会合作

(1) 互动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 做社会调查, 办数学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 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 学生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大家出谋划策, 互相帮助, 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2) 交流型作业

在数学学习中,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 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对知识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合作交流中,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 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样。所以, 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方法后, 我们就试着布置一些交流性的作业,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既减少了学生不必要的写, 增加了学生的说,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 积极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

4. 由被动趋于主动——体验自主

(1) 阶梯式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 利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A为基本题, 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 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 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布置的, 浅显易懂, 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 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作业超市”里, 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 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 做到因人而异, 各取所需。

如学习了《时、分、秒》后, 设计一种三星级的作业。一星级:王师傅每分钟做8个零件, 5分钟做了多少个零件?二星级:小林妈妈从家到单位要用40分钟, 8:00上班, 她最晚在什么时候要离开?三星级:小明从底楼走到三楼要用12秒, 这样走到四楼共要用多少秒?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题去做,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从而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2) “导演”式作业

传统教学中, 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 学生被动应付, 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事实证明, 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 练习也更投入、主动。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 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 自己设计作业, 参与作业的评价, 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其学习主人翁的精神。

总之, 数学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 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并形成综合能力, 才能使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数学教案-o的认识 篇10

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算方法。

2. 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学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教学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那买了生活和学习用品后,兴高采烈地去结帐时,结帐处的阿姨是怎样给你们算帐的呢?用计算器算帐有什么好处吗?想一想,什么土地方,哪些行业的人员会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呢?

2、了解学生调查的情况。(调查作业提前布置)教师:昨天让大家回家调查发结帐时所用到的工具。谁能给大家说说。算盘也是一种计算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算盘的知识呢?

二、探究新知

1、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课件简单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

2、珠算(1)介绍珠算

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珠算。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计算实践中,首创的一门科学的计算技术,是我国珍贵的历史产物之一。据记载,十五世纪初期,珠算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先后流传到朝鲜、日本、韩国等邻邦,成为东亚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2)认识算盘

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梁、档、框、顶珠、上珠、下珠、底珠。

3、算盘的计数方法。

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做个位,定位是有算盘计数的特殊要求,再从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等与整数的数位顺序一致。

使用算盘时,只有把算珠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算珠都靠框时,表示没有数。

说明:“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一个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一个上珠和五个下珠表示,也不用两个上珠表示,而用十位上的一个下珠表示,这一点与十进制计数法是一致的。

4、珠算拨珠方法 用拇指拨上1、2、3、4、用食指拨去世、2、3、4、用中指拨上5,拨去5 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有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7、8、9。

5、了解计算器的知识(1)了解计算器的外观

《4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11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4以内的序数,并能从不同方向说出物体的排列次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小动物、房子图片人手一套2、教具:大数卡一套、房子四座、小旗一面、四种小动物、小火车、双层汽车、画有高楼和四颗大树的图片一幅活动过程:

一、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出示房子)一共有几座?分别是什么颜色?

2、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

3、第三座房子是什么颜色?

二、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四。

1、给小动物排队。

(1)、房子里分别住着谁呢?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谁能帮它们排排对?

(2)、谁排在第一个?小猴排在第几个?

(3)、如果从右往左数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个?

2、(出示火车图)请小朋友送小动物上火车

(1)、小鸭在第几节车厢?第三节车厢上的谁?

(2)、谁能跟刚才小朋友放的不一样,现在它们分别在第几节车厢?

3、动物捉迷藏游戏。

(1)、小鸭躲在第几颗大树后面?你是怎么数的?

(2)、第二颗大树后面躲着谁?那么第一颗大树后面又是谁呢?

(3)、请一幼儿上来找,老师或幼儿把小动物藏起来。

三、小动物住高楼,学习从下往上认识4以内序数。

1、高楼有几层?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到上)2、请小朋友分别把小动物送进高楼,说说自己放的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

四、送小动物上双层公共汽车

1、汽车有几层?每层有几个座位?

2、根据老师的要求把小动物送上汽车。

五、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根据动物后面的数字把他们贴到相应的楼层。

六、开火车出活动室。

1、说说自己身上挂的是第几节车厢?

对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认识 篇12

一、深入研究教材, 打造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必须把教材经过自己的再加工重新创造, 使教材“活起来”, 还要把知识教学贯穿在培养学生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导学计划, 并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导学计划要兼顾上、中、下三个层次。此外, 教师要用好因材施教原则, 做到因人而异, 避免一概而论。

二、优化教学方法, 打造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要想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只有教师认真准备还不够, 还要把学生也带进来, 也就是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知识的工作。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如针对预习的内容, 看看哪些是能看懂的, 能理解的;对于有些预习的内容, 还要思考一下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等。这样, 学生学习新课就有的放矢, 会抓重点, 攻难点, 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因为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中更能吸引学生。因此, 教师在设计导学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适时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可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 有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在讲台下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其他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解没有新鲜感, 使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运用电教手段, 把数学的教学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 而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时, 我用课件把问题中文字叙述的数量关系, 转化成可视线段图, 通过“变色、移动”等视频手段来体现教学重难点,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引导了学生寻找问题和条件、单位“1”与百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 变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题意, 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作用,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创设有效情境,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氛围。

创设有效的情境,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 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并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第二, 教师不能大包大揽代替学生,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质疑的地方。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三, 创设的情境不论在内容上, 还是在形式上都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也就是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创设情境的形式很多, 如发现问题、讲故事、游戏活动、演示实验、竞赛竞争等等。

三、采取多种方式, 打造课堂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应本着既要尊重学生, 又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上课时,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必须做出一定的评价。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激励、表扬, 也包括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设疑、争论。如果学生问题回答错了, 教师不要批评学生, 这样学生才可能畅所欲言地回答问题。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关键时刻应注意协调与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 让学生在充满疑问、争议、惊叹和笑声中获得激励与成功的体验。评价的形式要多样, 可以是言语鼓励评价, 如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你真棒等;还可以通过微笑、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进行评价。

四、精心设计训练题, 打造课堂练习的高效性

1.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和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 练习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以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练习:学生通过预习交流总结出公式后, 就让学生口算教材上图形的体积;第二个练习:让学生实际测量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学具, 记录测量数据, 并计算它的体积;第三个练习:把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各减少3厘米, 求新长方体的体积。各个层次练完后, 我及时做出评价。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提高了课堂效益。

2. 留足练习的时间, 使学生成为练习的主人。因为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 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 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并形成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必要的辅导外,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大胆去操作和实践, 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让学生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同时, 教师要随时巡查点拨疑难问题, 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研究学生的差异, 在练习的设计上更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使好学生“吃饱”, 差学生“吃了”, 并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得到应有的发展, 为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因此, 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 设计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如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及除法的转化》后, 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 说明下式相等的理由:18÷20=18/20=90%。

(2) 填一填:45%= () /20=18÷ () 5/ () = () ÷24=0.625= () %。

通过让学生说明等式成立的理由和不改变数值大小的填空, 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百分数与分数及除法转化的知识。

五、不断总结教学反思,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

上一篇:班会教案 王媛媛下一篇:我家的“三位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