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共14篇)

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1

一、室内环境整洁、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并有明确标志。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三、,消毒剂及器械管理有序,分类放置,固定位置,标签清楚,定期清点,及时请领,上报损耗,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五、剧毒药品与贵重药品应加锁专人保管,严格交接班。

六、各类器械用具,每周大消毒一次,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接触病人粘膜的各种导管需高压消毒。

七、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进行初步消毒后,再同供应室对换。

八、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重新灭菌。

九、每日进行室内清洁卫生,严格进行空气消毒和室内台面消毒。每季度采样做空气培养、桌面培养、碘酒、酒精培养及治疗盘培养,结果要有记录。

十、各种登记、记录要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妥善保存。

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2

1 概念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护理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包括医疗事故、护理意外、护理纠纷和并发症等[2],也包括护理行为为此付出的赔偿代价,损失的医院声誉、市场份额[3]。风险管理是一门发现、评价经济损失的风险并寻求对策的管理科学,目的是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4]。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而采取措施达到系统地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是一种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5,6,7]。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高责任的职业,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决定了护理风险随处可见并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有时即使看似很小的护理活动,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8]。而骨科病房老干部的护理工作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风险。

2 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对近年来骨科病房老干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安全隐患及风险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药物风险

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或无效用药等。据报道给药错误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居首位[9]。

2.2 患者风险

2.2.1 疾病

骨科疾病多是急诊,且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多,加上病情复杂、变化快,病程及卧床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及家属大多心理准备不足或承受能力差,对护理要求相对较高。

2.2.2 年龄

老干部年龄偏大,各种感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部分患者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减弱,对治疗配合不理想,易影响治效果。且患者大多合并基础疾病,受到外伤后,机体防御功能容易遭到破坏,加上精神紧张,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继发性病变,存在极大的隐患。有文献报道,老年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1]。

2.2.3 就医行为

有些患者有冒险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不好好配合医务人员工作,也会导致护理过程的风险上升[10]。2.2.4心理一是因为对治疗的期望过高、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认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不良情绪,从而怀疑医生,不听护士的安排,甚至拒绝治疗。二是因为突发疾病的影响及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等,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和过激行为,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11]。三是老干部患者觉得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很大,退休后感觉被忽视,自身价值被遗忘,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要求更高,更希望得到顺心的护理服务。

2.3 护理人员风险

2.3.1 专业素质

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各种操作及仪器使用不够熟练,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低资历护士或实习生对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不能全面掌握,不能及时对患者的用药不安全行为予以制止。

2.3.2 责任心

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高,不能严格按照各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造成有章不循,或未按要求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或发现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等,增加了风险。

2.3.3 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背负着社会、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压力,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免在工作中会有紧张情绪或思想不集中,容易出现护理工作质量滑坡,导致护理差错。

2.3.4 法律意识

长期积弊导致护理人员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漠,在工作中存在着重治疗、轻记录的不良现象。

2.3.5 护患沟通欠缺

一是护理人员如果没有及时将医院的相关规定、护理操作可能存产生的风险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或者只口头告知而未做记录,易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二是在执行操作时如果未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或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技巧,也会导致患者配合不协调。三是骨折的患者大多需用内固定材料,而部分材料不在医保、军免报销范围之内,若事先未与患者沟通,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2.3.6 服务态度

骨科患者多是意外损伤,因而患者及家属情绪大多比较急躁,希望可以尽快得到诊治,护理人员若未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或缺乏耐心、态度冷漠,只忙于执行医嘱而不及时安抚家属情绪,或解释不到位,易引发患者的强烈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2.3.7 护理文书

护理文书可以为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宝贵资料,也是重要的法律依据[12]。目前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包括:记录不够真实,不能做到随时记录,尤其是病情加重或出现变化时记录不及时,大多在抢救后才回忆补记;同时,有些记录描述缺乏客观性、连续性、动态性,影响护理记录的可靠性[13],为护理风险发生时护士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埋下了隐患[14]。

2.4 护理管理工作风险

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15]。

2.4.1 人员配置失调

护士的人力配置未达要求,造成人力紧缺,超负荷运转,很容易被指出缺点;新护士未经过培训而直接独立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不能胜任。

2.4.2 缺乏预见性

对老年患者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如压疮、会阴糜烂、烫伤等估计不足,临床上往往在发现后才制订护理措施,不能提前预防。

2.4.3 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未建立健全,操作流程不尽合理、完善,缺乏应急预案,护理记录偏于简单且有遗漏等,都会导致护理隐患的发生。护士对制度执行力不足,对护理核心制度不熟悉,不遵循。一是护士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等。二是护士长管理不得法,存在要求不严、督促检查不够、缺乏预见性、发现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对新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等问题。

2.4.4 物品和药品管理不善

护理工作中各种物品准备不齐或不符合安全标准,急救物品、药品、设备不到位或使用中发生故障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2.5 环境风险

房内设施放置凌乱、床脚未上锁、摇床柄未归位、卧床时未拉起床栏、座椅不稳、床太高、浴室、厕所内无扶手、地面积水、过滑等原因容易发生风险。还有噪音分贝太高、院内感染、环境污染、射线防护不当等均为风险因素。

2.6 社会风险

由于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宣传不够,或个别媒体、网络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医患关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欠缺,使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丧失,激化了医患矛盾。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不重视,护士待遇低,造成护士思想浮动,合同制护士流动性增大,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

2.7 时间风险

在特殊时间,如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及特殊时段,如交接班、繁忙、较空闲时,护理人员易放松警惕,工作容易疏漏,易造成医疗差错或事故[16]。

3 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组应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体制,建立以护士长为组长,护理骨干为组员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主要对策如下:

3.1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风险识别

首先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五个风险管理意识:查对意识、检查意识、岗位意识、素质意识、法律意识[17]。针对老干部患者的自身安全问题,对每例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从体检、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自理能力,到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误吸、输液外渗等意外事件,都要进行认真地评估。同时要制订完善各种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掌握。护士长要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要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护理风险信息,列出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18]。

3.2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

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等再教育学习。选送护理骨干人员至外院参加各类学习班、进修班,不断增长理论水平,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同时,针对骨科护理特点,科内要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定期进行考核。此外还要加强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强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训练。

3.3 护理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一是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及管理流程、药物治疗规范、各种护理规范、护理缺陷管理及护理差错事故分析制度、各种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及上报制度等,细化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二是要狠抓关键环节,规范职业行为,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质量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三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按卫生部要求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比例适当,合理排班,严格三八班制度,防止护士过劳。排班时注意新老护士、能力强弱护士的搭配,有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19]。四是要充分发挥“腕带”标识的作用。

3.4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培训,设置各种护理记录的标准样板,描述病情要客观、准确、连续。出院病历必须经护士长把关检查。

3.5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20]

3.5.1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在服务中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规范语言、行为;多做换位思考,确立人文关怀理念;一切从老干部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让护士有充足的时间贴近临床、接近患者,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做到嘴甜一点、腿勤一点、眼看细一点、行动不便时多帮一点。

3.5.2 高超的沟通技巧来源于对患者病情的娴熟以及对患者心理的掌握

要尊重患者的尊严、人格、价值观,用娴熟的语言艺术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对老年护理人员应着重从礼仪、人文知识、老年心理等方面加强培训。对资历浅的护理人员,可将用语、常用方法、常见问题列举制作成口袋书,随时牢记。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充满热心、耐心、细心、爱心,同时做到微笑多一点,语言礼貌一点,解释耐心一点,工作主动一点,服务热情一点[10]。

3.5.3 注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要培养护士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她们主动工作、大胆创新,在学习、深造方面要给予机会,在生活上要给以关心爱护,以此激发护士自觉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6 营造安全的护理环境

3.6.1 积极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21]

护士长应主动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老年患者管理的风险。病房物品应摆放整齐,有充分的照明,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通道无障碍物等,避免因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风险。针对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夜间排尿间隔减少的现象,可把便盆置于床边伸手可及之处。

3.6.2 建立护理警示标志

醒目、温馨的护理警示标识,对护理人员和患者都可起提醒、警示作用,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7,22]。

3.7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护理人员应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在平日常工作中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弥补工作中的缺陷,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3.8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

避免老干部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作为科室领导人,护士长不仅要在护理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还要试图为护士缓解压力、加油鼓劲,同时带头营造温馨、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注意抓好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尤其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健全护士长安全检查制度,针对老干部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利用护理查房及早分析、防范,最大化地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骨科老干部患者的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护理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到老干部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落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监控。加强骨科老干部护理风险管理,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避免护理缺陷、差错、纠纷,才能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及融洽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骨科病房老年干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军队医院骨科病房老年干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对策,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并提出避免护理风险因素的关键是加强护理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陪护人员跌倒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 对陪护人员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对高危人群实施超前管理, 以预防为主, 安全教育为辅。结果 提高陪护人员预防跌倒依从性, 防范措施到位, 防止和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重视陪护人员护理安全教育管理, 准确评估陪护人员跌倒危险因素, 有的放矢地采取防范措施, 陪护人员跌倒不良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陪护人员;跌倒;原因;对策

由于住院患者的老龄化和陪护人员的老龄化, 陪护人员在医院偶发跌倒不良事件, 给陪护人员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家庭负担, 降低了他们生活质量, 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有的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严重的影响医疗秩序。做好陪护人员防跌倒安全教育管理势在必行。

1 临床资料

本院干部病房1月~6月收治住院患者1518人, 陪护人员75~85岁占6%(老伴照护), 60~74岁占15%, 其余年龄占陪护人员占 79%, 20陪护人员发生跌倒3人, 年龄均在70岁以上, 其中发生晕厥跌倒1人;1人如厕改变体位过快跌倒和1人在走廊滑倒, 3人均无大碍。20至今未发生陪护人员跌倒不良事件。

2 跌倒原因分析

2. 1 个体因素 陪护人员年龄偏大, 视力减退、反应迟钝, 判断能力差, 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平衡能力降低, 步态不稳, 有的是多病共存, 服用降压药、降糖药, 会影响平衡能力, 再加上不服老的心理, 过高估计自己的活动能力, 容易发生跌倒;患者反复长时间住院, 24 h陪护得不到充分休息, 造成过度疲劳, 体力透支。

2. 2 环境因素和自身防护 地面潮湿有水、灯光晦暗、地面有障碍物、没穿防滑鞋等。

2. 3 护理人员因素 忽视陪护人员护理安全教育。

3 护理管理对策

3. 1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 实行不安全隐患超前管理, 防范措施到位, 杜绝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发生跌倒不良事件要积极采取挽救措施, 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分析跌倒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跟踪管理, 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3. 2 营造人性化就医环境, 保证患者和陪护人员人身安全 病房规范化管理, 物品放置规范、有序, 地面平整、清洁干燥防滑、无杂物, 病床设有护栏, 床旁设有呼叫器, 床头小灯, 每个病房墙上都有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宣传板和挂小心跌倒提示牌;走廊、卫生间设有扶手, 盥洗间有防滑垫, 墙上均有防跌倒标识。室内设有长条纱发, 提供护理人员休息用, 给陪护人员创造良好的护理休息环境; 病区光线照明充足, 保洁员擦走廊、卫生间、盥洗间地面时, 多个有防滑倒提示牌摆放, 以警示人们注意防止滑倒。

3. 3 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 提高陪护人员预防跌倒的依从性患者入院, 除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外, 对陪护人员尤其是高龄、有头晕、跌倒史、行动不便、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高危人群高度重视, 实施超前管理, 对陪护人员也进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宣教, 各班经常检查预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 如是否穿防滑鞋, 床挡、扶手使用情况、改变体位是否缓慢、有无过度疲劳者、头晕、身体不适等, 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 提高陪护人员防止跌倒的依从性, 从而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3. 4 陪护人员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加强锻炼, 提高自身抗跌到能力。

4 小结

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4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的人员配备】

(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 : 1以上。

(三)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一)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二)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三)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四)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1)复苏;(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5)急性肾功能不全;(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严重肝功能障碍;(8)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9)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0)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1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2)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3)镇静与镇痛;(14)严重感染;(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6)免疫功能紊乱。

(五)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11)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六)ICU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七)ICU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经过专科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ICU的医疗管理】

(一)ICU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诊疗常规。除执行政府和医院临床医疗的各种制度外,应该制订以下符合ICU相关工作特征的制度,以保证ICU的工作质量:(1)医疗质量控制制度;(2)临床诊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3)患者转入、转出ICU制度;(4)抗生素使用制度;(5)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6)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7)特殊药品管理制度;(8)院内感染控制制度;(9)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10)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11)医患沟通制度;(12)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二)ICU的患者由ICU医生负责管理。患者的相关专科情况,ICU医生应该与专科医生共同协商处理。

(三)ICU的收治范围: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ICU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四)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五)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六)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八)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

(九)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5分贝(A),傍晚40分贝(A),夜晚20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十)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ICU必配设备】

(一)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I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ICU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最好每个电路插座都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二)应配备适合ICU使用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三)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

(四)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

(五)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六)其他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体外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七)医院或ICU必须有足够的设备,随时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

【ICU选配设备】

除上述必配设备外,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

(一)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

(二)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

(三)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

(四)输液加温设备。

(五)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

(六)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测设备。

(七)体外膜肺(ECMO)。

(八)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

(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

(十)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

(十一)胸部震荡排痰装置。

优抚病房工作制度 篇5

1、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按条例规定落实优待政策。

2、设置优抚病房,认真做好的优惠减免政策落实工作,公示醒目,台帐健全,确保优抚医疗保障工作规范运行,3、医生要热情接待医疗优抚人员,优先就诊,因病施治,对症用药,耐心解答就医优待人员的咨询,认真填写病历。

4、医院要制订优抚对象就医操作流程,完善程序,规范减免。

5、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没有个人账户的优抚对象,实行住院补助。除按规定医疗报销外,个人承担部分医疗费用可享受适当补助。

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6

1 微笑服务是最好的沟通渠道[1]

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 笑既可以帮助减轻与压力有关的紧张和疼痛, 又可以增加护士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的有效性。护士的微笑是美的象征, 是爱心的体现, 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护士带着真诚亲切的微笑与病人交谈时, 对病人的安慰可能会胜过千言万语。微笑要发自内心, 可让新住院的病人消除紧张、陌生感, 让亲切感代替。

2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重要工具

2.1 恰当的称呼拉近护患的关系。

在干部病房住院的患者都是部队离退休的老干部或在职的一些部队首长, 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使用尊称主动问候病人, 对他们的尊称在其职务不明确时可称其老首长。如到病人房间做治疗时先敲门, 经允许后进入病房主动问候:"首长, 昨晚休息的好吗?"面带微笑的甜美语言能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被尊重。

2.2 善于抓住与病人交谈的契机

语言是沟通的直接桥梁, 我们可以利用查房时间和首长交谈, 如:"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 "您今天气色好多了, 真为您高兴。"等等一些不需要固定的时间、地点随机地与病人沟通。如当在走廊里遇到病人时可以主动问候:"首长好!", 在为病人做治疗时可聊一些家常, 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与病人交谈[1]。既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 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同时也相应的做了健康宣传。一次, 我为一位得结核性胸膜炎的首长输液, 由于病人总是发烧显得有些焦虑, 还说他的血管不好扎。于是我告诉他结核是可以治愈, 不要太过担心, 一边安慰他, 一边讲解抗痨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并顺利的输上液体, 他很满意的说:"我还没有感觉你就扎好了, 谢谢你。"

3 要给予病人热情的关怀, 多安慰、勤鼓励

护士应学会以情感为纽带与病人进行"换位思考", 多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与病人交谈时, 运用安慰性的语言来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使其感受到护士的真诚与关心。在干部病房住院的老首长曾经都是为国家做过贡献, 担任过一些重要职位的领导, 在位与退休的两种生活差距, 使他们难免会产生不好的情绪, 所以要经常鼓励、安慰他们, 因人而异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治疗过程中的困难。有一些首长经常是一个人长期住院, 家属有时偶尔来探视, 有的首长会感到孤独。我会主动与首长们交谈, 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首长熟悉了之后可以和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沟通, 适当开一些小的玩笑, 增进护患距离, 提高其心力舒适度。让首长在住院期间也同样能够身心愉悦, 快乐的接受治疗。

3.1 语言沟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沟通还要有科学性, 所以作为护士应该坚持认真学习新知识、探索新发现, 同时还要多浏览一些生活常识等一些边缘知识, 避免缺少科学依据的言行和不恰当暗示[1]。在与病人交谈时护士要全神灌注集中精力倾听, 保持目光的接触。用柔和的、鼓励的眼神和病人交谈, 必要时可通过点头或语言使谈话继续, 如:"是吗?"、"嗯"、"哦"、"知道了"等。语言交流技巧贯穿整个护患沟通过程,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一件事, 不同的说法就会引起病人不同的反应, 出现不同的结果。与病人沟通时态度要诚恳, 语言要亲切有耐心。对于听力下降者可稍加声量, 不懂时可使用相同的词语适时重复2-3次, 仍不懂时可适时改变话题, 稍后再尝试不同的说词沟通[2]。

4 娴熟的技术是奠定良好沟通的基础[1]

对于干部保健病房的护士来说, 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最受首长欢迎的, 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法之一。这就要求干部病房的护士勤学苦练,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巧, 学会基本做到"一针见血", 在进行操作时, 应做到轻、稳、准, 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病人会感到满意, 从而信赖护士, 并有安全感。护士熟练的操作技巧也是一种综合性非语言交流, 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细节。

在干部病房要始终保持甜美的微笑和亲切的语言, 应加强业务和素质综合训练, 注重与病人的沟通, 保持积极良好的医护形象, 使我们的医疗护理工作氛围更融洽、更和谐。

参考文献

[1]金蔚英.门诊注射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07.

病房清洁工工作制度 篇7

1.服从医院、后勤主任及所在科室科主任、护士长的工作安排,接受所在科室

科主任、护士长的检查、监督、指导。

2.遵纪守法,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3.树立为医疗第一线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

4.仪表庄重,服装整洁,语言文明,挂牌服务,接受病人及科室监督。

5.爱护公物,对自己使用的工具、器皿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乱放和遗失。

6.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服从分配,听从调动,不许无事生非,挑拨离间,影响同志之间团结。

7.上班时间:5月至10月:早上7:00--11:00,下午2:00--4:3011月至4月:早上7:30--11:00,下午2:00--4:30

8.负责室内外病区环境、卫生间等处卫生保洁工作。每日对所辖卫生区域内卫

生做到随脏随扫,做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厕所、水池重点清扫,保持无

臭无味。

9.负责所在科室环境卫生工作,发现脏物要随时清扫

10.上班后每天擦医护办公室桌子2次(上、下午各1次),擦洗治疗室、医师办

公室洗手池1次,每日上、下午湿式清扫地面(包括各病房)1次,擦床单

元每周一次。

11.负责开水、热水供应,毎天早上9点前送开水到病房,下午3点前送开水到

病房。

12.每天早上用8.4液擦拭床头柜一次。

13.每周擦门窗、玻璃1次,扫天花板1 次,冲刷卫生间周一、周四各一次并随

脏随冲刷,如有堵塞及时处理或汇报。负责回收出院病人的尿壶、便盆等,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放在架上。

14.及时分类收集科室的垃圾,分别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做好相关记录。

病房安全制度 篇8

防失火。

3、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管理。

4、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内。

1、物品固定放置,便于清点,保证患者行动安全。

2、病房内禁止吸烟与饮酒,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

5、病房晚九点应及时清理病房内探视人员离开病区,并督促病人休息。

6、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分子,及时通知保卫科。

7、空病房要及时上锁。

8、按要求畅通防火通道,不堆、堵杂物。

9、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9

1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内涵

人性化护理服务就是遵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从护理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是在做好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 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为精准地为患者提供完美满意的服务, 是对护理服务品质的终极追求。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论内涵, 不仅包括护理技术应用的最优化, 更强调护理服务的主动性、全面性、个体化和个性化特征[1]。其行为、决策、流程和标准更关注患者的整体感受和需要, 从被动适应患者显性需要向满足患者潜在需求拓展, 延伸到患者工作、生活的全程, 最大限度、持久地提升、维护患者的健康水平。

2 推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主要做法

2.1 营造人性化保健护理文化氛围

老年保健护理文化是在长期保健护理工作中不断提炼、传承、创新逐渐形成的“人本化、个性化、极致化” 的文化心态、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2]。护理部在护理实践中总结、凝炼出“五个一”约束和规范保健护士的行为, 即倡导做护理技术尖兵、优质服务典范、医德医风楷模、执行制度表率、保健满意基地, 发挥了文化的导向和熏陶功能;通过实施“四个转变”, 即服务由被动变主动、单一变全方位、整体变个性、院内变院内外联合, 创建院前预防保健、院中护理保健、院后跟踪保健的护理模式, 发挥了文化的协调和自律功能;通过落实“九个一致”, 即基础护理方法、内容、细节一致, 技术操作手法、顺序、时间一致和护理流程程序、标准、质量一致, 发挥了文化的规范和同化功能;通过开展新入患者“四到”和“六个一”活动, 即“患者到, 敬语到, 微笑到, 治疗到”和“一张真诚的笑脸, 一个亲切的称呼, 一张舒适的病床, 一次耐心的入院介绍, 一次规范的健康评估, 一次详细的用药宣教”, 将护理文化、服务理念通过“熏陶效应”渗透到护理服务中, 营造了人性化的保健护理文化氛围。

2.2 建章立制确保护理管理人性化

军队保健护理工作具有政治任务和生命医疗的双重特殊性[2], 必须通过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来确保管理的精细化。一是建立了院、部、科护士长三级值班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会诊制度, 通过每日重点巡查、每周集体查房和每月工作讲评, 将精准化护理理念形成集体共识;二是制定了74项精准化保健护理服务流程和规范, 约束了护理流程和服务的细节与标准。建立了“个体化护理档案”、门诊-病房护理信息共享制度, 确保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三是通过管理制度突出管理者模范带头作用, 如护士长8h在岗、24h负责、双休节假日查房制度, 楼宇总护士长负责制度等;四是通过护理服务分层评价体系, 分别制定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开展极致化护理服务的质量标准, 体现质量控制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五是在制度落实中适度体现管理者的情感度, 善于根据实际不断跟进和应变。如护理管理制度的定期修订与把握, 保健对象出国访问、国内视察、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的个性化随行保健预案的制订等, 通过建章立制确保护理质量控制的人性化。

2.3 设立示范病区推行人性化护理模式

老年保健人群具有文化素质高、高龄活动受限、视听功能下降等特殊性。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否能为老年患者接受和认可尚需临床实践和探索。为保障人性化护理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护理部在老年病区设立了2个人性化服务试点病区, 组织21名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理专家组成精准化服务顾问团队, 充分利用病区已有电子设备, 开发和设计了简单、有趣味性的音乐理疗、自我放松、手指操、互动游戏等康复护理活动。通过参与、演示、手工、运动等方式来帮助老年患者放松情绪、提高心理健康和康复锻炼效果[3]。3个月后结合各专科特点、实施效果、患者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 结合日常工作程序形成人性化护理服务流程, 以主责跟班学习的方式逐步在所有老年病区推广, 确保了操作方法、实施效果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2.4 创新人性化护理服务举措

在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 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服务空间, 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和身心并护服务[4], 将护理操作、护理服务、护理行为的细节人性化。

2.4.1 拓展服务广度, 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1个性化护理服务:建立生活护理档案, 记录重点保健对象生活习惯、个人喜好, 护理特点, 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2延伸关怀服务:建立保健对象分级、分类管理体系, 实施健康体检、健康评估、疾病预警、护理干预为一体的综合保健护理服务体系。将护理关怀延伸到家庭和社区。3温馨服务:利用节假日等特殊时刻, 表达对患者的祝福, 主动为老人排忧解难, 提供感动、贴心的温馨服务。4百分百服务:实施“静脉穿刺风险管理”, 授权不同年限、技术水平护士评估和穿刺, 确保一针见血率100%。5预见性护理服务:制定了静脉液体外渗、跌倒坠床、压疮、疼痛等8个护理风险评估表, 研发了安全警示标识, 指导责任护士强化对特殊人群、关键环节的安全管控, 确保了护理安全。

2.4.2 拓展服务深度, 提供“身心并护”服务。1提供全程连续整体护理服务:安排主责护士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连续 (1个月) 护理服务, 全程落实整体护理。2丰富康复护理服务:引入专业心理治疗用音乐, 为卧床、危重及不能交流的患者提供音乐理疗。为高龄、活动能力下降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开发了手指活动操, 提供幽默、精美的视频资料活跃患者住院生活[4]。3开展心理情绪交班:利用色彩心理学知识和形象记忆理论, 设计开发了“患者情绪交班表”[5], 引导责任护士关注患者诊疗特点、情绪变化及服务细节需求。4活跃精神文化交流:开设“将军书吧”满足住院患者阅读需求和精神文化交流需求。5提供心理护理处方[5]:根据老年住院常见适应性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及抑郁情绪, 设计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和心理护理处方。为责任护士提供有效心理干预, 指导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的综合康复。

3 进一步推进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人性化护理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护理服务理念, 是服务追求卓越的终极目标, 其理论内涵、实施过程、工作标准仍处于探索阶段, 实践经验和评价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还需要想方设法创造精准化服务的新空间, 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医学科技高速进步的需要。

3.1 拓展文化空间引领保健学科发展

老年保健护理文化的建设应结合老年护理工作实际, 本着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突出特色、循序渐进的原则培育和发展[1]。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行为规范, 建章立制, 发挥护理文化的硬性约束作用。另一方面, 依靠护理文化无形的内在非强制力量, 树立榜样, 培养品质, 对护理人员进行软约束。在认同价值观的前提下, 逐渐形成自律和自我约束的格局。此外可通过经常性教育、典型的模范引动和有目的的探讨丰富护理文化的形式和手段, 让护理团队成员在认同、享受过程中实现组织目标, 在团队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前提下, 优化护理管理, 发挥潜能, 引领保健学科良性快速发展。

3.2 拓展特色空间形成保健护理优势

保健护理服务是一种特色高端医疗服务, 必须形成特色和优势。首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 对保健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审美情趣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其次要把护理服务过程变为一种沟通艺术、生活感知及服务艺术, 从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等方面入手增加保健护理服务的文化内涵[2]。第三要与时俱进开展高、新护理技术, 丰富保健护理服务的内容。第四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到身心并护的开展, 再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落实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标准。

3.3 拓展人才空间培养保健护理人才

由于保健工作的政治特殊性, 保健护理队伍的稳定和素质提升非常重要[1]。护理部通过科学排班、听值班制度、军事化和人本化管理保持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通过定期评选服务之星、技术能手、优秀护士长、优秀护士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 增强了护士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构建“临床护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护理教师、科研专家”等多平台立体职业发展规划, 拓展了人才发展空间。先后开办了心理咨询师、护理骨干培训、新东方英语等学习班, 选派护理人员赴英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护理管理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参观。通过激励、沟通、疏导、感召缓解和消除护士职业应急和负面情绪, 打造了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保健护理团队。

摘要:初步从文化内涵建设、质量控制、实施方法和服务举措4个方面入手, 通过营造人性化护理文化氛围、人性化护理管理手段、提供多元化服务、身心并护服务, 对军队老年干部病房推行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方法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讨, 并对下一步推行人性化护理模式, 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特色上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精细化护理,身心护理

参考文献

[1]陈黎明.极致化医疗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8) :52-53.

[2]秦银河, 文德功, 郭旭恒.创建研究型医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李泽平.现代医院文化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侯惠如, 王晓媛, 勇琴歌.老年干部病房开展心理护理服务的做法与成效[J].护理学报, 2012, 19 (1A) :73-74.

病房终末消毒制度 篇10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由主班护士负责终末消毒:

一、病房采取湿试法清洁。

二、床单、被套、枕套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45分钟后清洗干净。

三、门窗、桌椅用 500m/L含氯制剂擦拭。

四、地面用500g/L含氯制剂拖擦。

五、地面被传染病人的体液、血液污染时用1500~2000mg/L含氯制剂作用

30~45分钟拖净。

六、将被褥悬挂,床头桌门打开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或用1g/m3的过氧乙酸熏蒸二小时后开窗通风。

病房管理制度 篇11

1.根据社区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开设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综合病房和日间照顾病房。

2.病房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负责做好日常病区管理工作。3.认真执行行政查房、业务查房、医师三级查房,开展疑难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做好会诊和转诊工作。

4.按时做好病房交接班工作和交接记录。危重病人实行床头交接,新入院病人和出院病人实行重点交接。

5.严格执行住院病历书写规范,严格病案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6.对病人实行分级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

干部病房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7月间实施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29~68岁, 平均年龄 (45.7±4.8) 岁。患者原发疾病具体情况:胃体癌患者10例, 胃窦癌患者8例, 胃间质瘤患者8例, 胃恶性淋巴瘤患者7例, 直肠癌2例, 结肠癌6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胃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以及毕 (Billroth) Ⅰ、Ⅱ式吻合等。

1.2 诊断标准

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是以患者体征表现以及临床检查结果为主: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 但有胃潴留;胃引流量>800 m L/d, 持续10 d以上;无明显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现象;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药物。

1.3 治疗方法

此次纳入研究的41例患者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 均未进行二次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实施禁食与胃肠减压;使用高渗温盐水/普鲁卡因洗胃;对患者实施补液;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支持, 若患者肠内耐受低, 则选择肠外营养支持, 向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成本, 加强肠胃蠕动, 改善肠胃功能;适量应用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应用胃肠动力药物, 促进患者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 加用抗生素抗感染。使用多潘立酮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西沙必利 (呱啶苯酰胺衍生物) 、红霉素 (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心理治疗:加强与患者良性沟通, 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 引导患者树立信心,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减轻神经系统对于胃蠕动的抑制, 确保治疗质量。

1.4 治疗标准

以患者出现排气及排便现象、无肠鸣音、胃瘫综合征体征减少甚至消失为主要标准, 在患者进行正常饮食且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现象后, 以治疗为有效。

2 结果

患者非手术治疗具体情况见附表。41例患者在不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37例痊愈出院, 比例为90.24%, 4例有效治疗, 比例为9.76%, 无效治疗以及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的患者均为0,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35d, 平均 (17.68±4.32) d。

3 讨论

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目前有待研究, 但是临床认为其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手术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胃电生理改变、基础疾病、重建方式、心理因素、腹腔感染以及残胃炎等, 此次纳入研究的41例患者致病因素主要有手术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手术因素主要是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残胃和远端空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响, 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 产生逆行蠕动波, 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 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内容的排空, 致使患者排气、排便出现障碍。本次研究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非手术方式, 临床效果较好, 患者治愈率在90%左右。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上的不适, 树立患者治疗信心, 通过宣讲教育提升患者配合程度, 这就为此后的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般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征, 及时补充其所需液体及微量元素, 减轻患者吻合口水肿现象, 提升患者耐受。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对于短时间内提升患者免疫力, 增强肠胃蠕动, 改善肠胃屏障功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还能加速机体代谢, 安全性高, 应用效果好, 患者身体不适度低。肠内营养耐受低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 建立途径方便,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肠胃功能监测, 做好功能恢复评估, 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促进患者肠胃功能的早日恢复。促胃动力药物治疗是治疗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此次应用多潘立酮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西沙必利 (呱啶苯酰胺衍生物) 、红霉素等药物, 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胃排空, 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 防止反流性食管炎, 同时安全性高,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 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2,3]。

参考文献

[1]宋瑞, 陈学谦, 姜占武.手术后胃瘫综合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9, 12 (6) :511-513.

[2]梁力.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6) :11-12.

病房管理制度 篇13

二、病区大门及各室进出口应随时锁门,钥匙妥善保管。严格执行病房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意外。

三、病人入病房,除携带日常用品外,其他危险及贵重物品禁止带入。病人衣物食品,零用钱等交护士保管,并双方签名。

四、病人按床号分桌用膳。密切观察病人饮食情况。

五、病人活动应按活动日程执行,除特殊治疗或有躯体疾病需要卧床外,应鼓励病人参加工疗活动。

病房安全制度_2 篇14

(1)病人安全教育

1)评估病人安全危险因素,向病人、家属、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儿童、老年病人、意识障碍和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应设提示牌,加护栏等,落实床边安全护理措施,并向病人做好解释,防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向病人解释呼叫器的使用,保持呼叫器的完好,护士随叫随到。

3)落实病人请假外出制度,并做好解释。

4)告知病人不要使用热水袋,如确定必须使用,使用时应告知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交代注意事项。对使用热水袋的病人要经常观察、加强巡视,防止烫伤,做好书面记录及床边交班。

(2)环境安全制度

1)病区物品固定放置,不影响病人行走,保证病人的行动安全;病房走廊要求地面保持清洁、干燥,拖地时要放防滑标志,防止病人滑倒,跌伤。

2)病人使用的物品合理放置,便于病人拿取。

3)提供足够的照明措施。

4)洗手间、浴室要有防烫防滑标志,热水器要有操作指引。

(3)防火安全制度

1)病房内一律不准吸烟,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2)防火通道保持通畅,有明显的标志,不堆、堵杂物。

3)消防设施应完好齐全(如灭火筒等)。

4)有火灾应急预案。

5)医护人员能熟练应用消防设施和熟知走火通道。

(4)停电安全制度

1)有停电的应急措施,病房应备应急灯或其他照明设施。

2)有停电的应急预案。

(5)氧气安全制度

1)中心氧房防燃设备完好。

2)防火标志明确。

3)氧房要上锁,做好交接工作。

4)有氧、无氧牌标志清楚。

5)对用氧病人宣教应进行注意事项宣教。

(6)防盗安全制度

1)做好陪人的管理。

2)晚上9点以后应及时清理病房探视人员,并劝导其按时离开病区。

3)病人贵重物品劝其不要放在病房,做好个人物品上锁保管及防盗措施。

4)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保卫处。

5)空病房要及时上锁。

病房安全制度

1、病房护理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各级护理人员积极协助。

2、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服务。

3、病员住院期间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主管医师批准并签请假条后方可离院,按时返院。

4、病房应保持整洁、舒适、温馨、安全,避免大声喧哗。工作人员要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5、病房陈设要整齐、洁净,室内物品和床位要定位摆放。

6、督导保洁员保持病房清洁卫生,认真执行卫生清扫日计划、周计划。按规定定时房间通风,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

7、护理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服装整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病房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消毒。

9、每月召开一次病员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10、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病人,不会客,工作时间不打私人电话。

上一篇:黑龙江省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下一篇:宾馆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