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思学习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反思学习(通用8篇)

大反思学习 篇1

首先工区广大员工进行了认真、深刻的大反思:大反思 一是提高安全生产思想认识,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反思是否牢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否认识到项目的安全状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否真正树立起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是否做到了警钟长鸣;二是严格安全管理,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反思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措施是否执行到位;项目经理是否亲自抓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反思安全定期检查、日常检查是否到位,各级管理人员是否配备到位;三是规范技术管理,反思安全技术管理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是否按要求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是否按现行规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分部分项施工技术、安全技术交底;是否严格执行各项施工规范和强制性标准;各项技术资料、质量记录是否及时归档;四是强化工作作风,各级管理人员应从主观上反思工作作风是否真正得到了转变,是否真正克服形式主义、好人主义行为,做到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协调和解决处理问题;作业人员反思项目劳动纪律是否明显增强,对施工技术、安全技术交底是否能严格执

行;通过反思,各级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二是在行动上再提高,进行大排查。积极快速行动,脚踏实地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再一次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提高,及时有效、采取果断措施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施工过程安全质量可控。工区在管内施工现场进行自查、自纠的同时,每月5、15、25日的安全大检查中增强了针对性,检查由项目领导带队,安质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了横到边,纵到底,细致入微的检查,上自各操作场区的刀闸线路,下自工程机电设备及高低压线路,特别是对隧道内的安全监测、火工品的管理等与隧道施工有关的重点设备进行了日常跟踪和针对性检查,随查随纠,按照隧道“六达标”、火工品管理“四必须”的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立即整改,使一些长期存在的惯性违章杜绝了、设备隐患根治了、安全漏洞堵住了,为工区的施工生产形势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序可控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安全生产万无一失,营造工区安全大检查大反思的浓厚氛围。要通过此项活动的扎实开展,使全局广大员工的经营理念逐步端正,施工行为逐步规范,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干部作风显著转变,安全纪律更加严明,基础管理更加扎实,技术保证更加得力,检查整改规范到位,努力实现安全隐患全面控制、违章作业有效遏制、安全环境整体好

转和施工生产有序可控的目标,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严格落实大整顿。要在大反思大排查的基础上,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限期组织整顿、整改:通过整顿达到项目管理资源符合现场管理要求;通过整顿理顺副经理、安全总监、领工员、工班长和工程、机电、办公室、安质系统部门及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关系,做到管理关系畅顺,各项指令及时、有效;通过整顿明确管理人员、系统工作内容、范围、责任、权利,达到从方案、交底的制定到现场管理、监督、整改、考核有效运行,做到事事有人负责、有人监督,做到管理闭合;通过整顿达到各项管理工作标准化、各工序组织标准化、各工种操作标准化;通过整顿达到班前安全讲话、管理人员现场交接班制度和保证工作、工序操作标准落实的处罚制度、纪律到位;通过整顿最大限度消除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通过整顿对履约风险大的项目和工序进行安全生产再分析,对拟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进行再评估,对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的专项方案进行再论证,使项目各类风险受控。

通过安全大排查、大反思活动的开展,工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专项治理和集中整顿;广大员工普遍反映,通过活动开展,使他们的安全生产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使命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活动还有效促进了工

大反思学习 篇2

大数据概念,最早于2001年正式出现在高德纳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此后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并且不同的研究主体也都分别给出了该概念的对应诠释。目前虽然尚不存在相对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从特征的角度看,数据本身海量的特征,从客观上必然要求更强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进一步落实到工业企业环境中,尤其是石油工业环境中,就是面向数量庞大的工业设备展开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等多项技术将设备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到信息网络环境之中,并且进行必要的本地处理或者传输至数据中心。在数据传输到位之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的加工和分析,抽取出有用的信息,借以实现对于工业环境相关工作的决策支持和行为修正,优化工业环境相关工作,这才是大数据技术价值的根本所在。如果只是单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就无法有效实现数据自身的价值,从而偏离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本质所在。

通过对当前工业企业环境中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洗礼,信息化发展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数据收而不用。数据采集系统相对于数据分析技术而言,其出现时间更早,发展时间也更长,因此相对比较成熟。大量数据从工作终端上采集后,并未得到有效的加工利用,只实现了基本的分析告警职能,这对于数据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目前,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处于初步的创业时期,在对于数据的利用方面,更多伴随着信息化的应用步伐而展开,在管理、财务及库存等方面略显成熟,而对于工业生产领域而言,虽然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数据采集技术一日千里,但是总体而言,数据分析仍然落后。②信息与产业链本身的融合度较为有限。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的一些工业企业在实施大数据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和上下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数据分享机制,没有充分利用高技术、新信息来加深产业链融合,使企业之间出现脱节,无形中减少了大数据所能带来的潜在效益。此种情况已经成为阻碍产业链深入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能够在这一方面加以关注并且加强建设,必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整个工业生产环境的整合与进一步优化,对效率及生产安全水平的提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2 切实推动工业环境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我国工业环境中相关信息技术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征。盲目性与被动性,就是在相关技术的引入过程中,无视企业自身发展对于数据技术的需求,而由外部环境带动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政府方面以及市场环境方面的推动促进等,外部环境成为了当前企业引入信息技术的主要动力因素。但是以此种方式展开的工业信息化,在方向上可能会偏离企业自身的需求,因此,它虽然能够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但却存在不足之处。

基于此种状况,在对大数据技术展开引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2.1 完善大数据基础平台

对大型工业企业,特别是油田企业,不同部门面临着不同的数据类型,在安全性、实时性和传输方式等方面也会存在极大差异。为了切实实现大数据,从海量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面向整个工业环境数据展开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能放在同一个环境中,以实现有效兼容和相互转化,这就要求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数据平台。首先,应能兼容各个部门的数据类型,并且能够实现转化;其次,在存储与计算分析能力方面应加强建设。虽然数据平台不涉及更多的分析技术,但仍需要重视优化存储以及数据挖掘等方面。

2.2 优化企业内部供应链的建设

在供应链信息化环境中,大数据技术体系以及信息化相关系统,都应当被视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从而保证信息技术能够与既有的供应链融合成一个整体。其中,应当注重的一点是,所有的信息化及相关技术的引入,都应具有特定明确的目标,并以实际工业环境中的需求作为基础和服务对象。另外,还须明确企业内部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权责,避免因信息技术的介入导致责任推诿的状况发生。

3 结语

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提出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方针,即倡导信息化、工业化的有机融合,这为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重要的方向。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还须深入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特征,切实分析工业环境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妥善配置,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乔黎黎.浅析信息化在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4).

反思天津大爆炸 篇3

8月12日晚23时34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一处危险化学品物流仓库发生爆炸,随后引起周围多家工厂更强烈的二次爆炸,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显示,第一次爆炸近震震级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相隔仅30秒后的第二次爆炸近震震級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

据@天津发布,至8月27日,事故已致139人遇难,并已全部确认身份。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1人,天津港消防人员63人,其他人员47人。

在这起事故中,有人哀叹那些“最美逆行”的消防员生命的逝去,虽然这些牺牲或许本可以避免;有人不满于播放韩剧的天津媒体和一问三不知的发布会,正是当地官方的应对迟钝和消息公开不及时,一度让各种谣言漫天;还有更多的人对危化品管理混乱,涉事的瑞海国际物流背后复杂的官商勾结,以及地方政府与国企间职责不清、相互卸责深感愤怒。

查办责任人自然必不可少,但却非全部。就事故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反思,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唯其如此,每一次事故才有望不成为下一场灾难的预演。

检讨消防体系

官媒报道称,天津这次爆炸是至少从1949年迄今,消防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如何检讨消防体系当是首当其冲。

中国的消防员主体为现役武警官兵,根据兵役制度,服役期两年。也就是说,一名普通消防员进入部队后,刚刚积累了2年经验,如果不能转士官,就面临退伍。即使能转为士官,长远来看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狭窄,许多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往往在黄金从业年龄就选择离开这一行业。兵役化将消防员职业定义成一种短期的服役职业,这决定了消防员永远年轻也永远经验不足的特点。严重削弱了这个群体本应该具有的反应与处置力,因此也容易出现种种安全问题。

相比之下,像日本的消防署不是军事化编制,而是属于公务员,保证了队伍的稳定。同时,日本全国共有包括一所国立“消防大学”在内的48所消防大学和消防学校,消防员必须科班出身,消防干部必须“消防大学”毕业或经过高级研修。一般的消防队员,则必须进入各地政府办的公立消防学校,接受6个月的专业训练。从而保证了消防队伍的专业化。

在此次众多遇难的消防员中,还有不属于消防编制内的由天津港消防部门雇用的合同制消防员。据悉,他们也是最早赶赴现场扑救的消防人员队伍之一。这些遇难消防员的家人之前曾公开质问:自己的亲人为何没有被列入官方的死者和失踪者名单。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天津后已安抚港口消防员家属对于可能得不到公正抚恤的忧虑,并向媒体保证对所有消防员一视同仁。

而这些消防员特别是合同制消防员是否获得过扑灭化学火灾的适当培训,现场处置有无问题,疑问也同样存在。媒体报道称,现场并无人告知他们有不能沾水的危险化学品,消防员就按照正常途径用水来救火,随后便发生了两次爆炸。8月18日,赶赴天津的核生化救援部队基本确认,是仓库内金属钠遇到水后引发爆炸。

由天津的这一次火灾和几十位牺牲者的生命,应该唤起人们对于中国消防体制的思考:如何去军事化,实现职业化;如何去勇敢性,实现科学性。建立专业的消防院校,培养专业消防人才。

化工围城

需要反思的还有危化品项目与居民区之近,以及危化品管理混乱的现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19条规定,危化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化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须与居住区、商业区、学校等场所保持安全距离。但是,该条例仅规定了八类区域,具体到安全距离应为多少合适,仍是由相关行业标准明确。

根据《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其规定了8类危化品,瑞海物流仓储业务占据其中7类,包括易燃固液体、自燃物品、氧化剂、毒害品和腐蚀品等。

《要求》根据面积,区分了大、中、小三类仓库,分别指大于9000平方米,550到9000平方米之间,以及小于550平方米。其中,大中型危化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

根据环评报告,瑞海堆场项目占地46226.8平方米,远超过9000平方米的要求。然而,即使依然按照1000米安全距离来算,也未达到要求。其距最近居民区甚至不足600米!

事实上,这种情形不仅在天津存在。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城市膨胀,一些新区产业导入与人口流入相辅相成,在繁荣经济的同时出现了化工厂、危险品仓储与居民区交织存在的局面,不少都存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问题。而近年来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危险品爆炸、泄露事件也频频殃及周边居民小区。

此外,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25条,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化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政府安监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然而爆炸事故发生后,瑞海却迟迟拿不出仓库内危化品的种类、数量详细清单,海关数据存在与企业负责人提供的信息出入较大等问题。直至8月17日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牛跃光证实,爆炸事故现场共存放有硝酸铵800吨左右、硝酸钾500吨左右、氰化钠700吨左右,现场累计存放危险化学品3000吨左右。

甚至在爆炸前,瑞海有半年多没有危化品运营资质但仍正常运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2014年4月,瑞海公司才首次获得天津市交通部门批复的危化品经营资质,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而该公司正式获得港口经营许可证(可经营危化品相关业务)是在2015年6月,也就是说,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的8个月中,该公司没有经营危化品的资质。

监管真空与官商勾结

天津爆炸事故暴露出地方政府与国企权责不清,出事后又互相推诿的问题。

据称,天津港在天津是“一方诸侯”,也是一个“独立王国”,地方政府对天津港的控制能力很弱。天津港原来隶属于交通运输部管理,后来转制成为企业,人事任免权归地方,业务指导归交通部,天津港归天津市交通委管。天津港的权力仍然很大,在它的港区地盘内,别的地方政府部门很难插手它的具体业务。

2004年改制后的天津港不再具有土地的行政管理职能,然而,正是在它的地盘内,2012年注册的瑞海公司却在极端时间内疯狂成长,成为天津口岸危化品货物集装箱业务的大型中转、集散中心。

作为国家级项目的天津滨海新区亦如此,其他省市以各种名目建立的大量“新区”,权责不清问题恐更深重。

与很多事故一样,其背后往往指向严重的官商勾结。瑞海之所以能在安评、环评环节和取得危化品经营许可证、港口经营许可证等上面一路畅通无阻,也正得益于其复杂的政商关系资源。有媒体发文直接点名该公司背景不一般,更有传言称涉事企业与高层有牵连。

8月18日,官方证实,瑞海公司董事长于学伟、副董事长董社轩等10人,已于13日被控制。

报道称,于学伟、董社轩二人利用他们的政治关系,拿到仓库选址的政府批准,尽管选址明显违反了禁止在居住区1公里距离内存放危险化学品的规定。于学伟曾是一家国有化工企业的高管,董社轩则是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董培军的儿子。瑞海是这两个人在2012年成立的,他们是瑞海的实际大股东。于学伟承认他用表弟李良的名字持有该公司55%的股份,董社轩用一个高中同学的名字持有公司45%的股份。

“第一家安评公司说距离居民楼太近,”34岁的董社轩说,他所指的居民楼遭到严重破坏,所有的人目前都已搬出。“后来又换了家安评公司,结果就弄下来了。”

董社轩的父亲董培军,据披露“能量很大,多次被告,平安过关,与(已落马的原天津市公安局局长)武长顺的关系很好”。去年患癌症去世的他,在去世前已因涉嫌滥用职权为亲属牟利以及贪污受贿被相关部门调查。但随着调查期间不治身亡,相关线索中断。

此外,8月18日,中纪委发布消息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原天津市副市长杨栋梁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杨是否与天津爆炸有关目前不得而知。但正是由他2012年9月签署施行的《危险化学品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而不需要危化品许可证即可从事危化品经营活动,为包括瑞海等危化品仓储企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8月16日,李克强表示,这次事故要“彻查追责,给历史一个交代”。8月2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也称要彻查天津港爆炸事故责任并严肃追责。

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8月19日在称自己“对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的同时,承诺将对瑞海进行彻底及透明的调查。他说,“涉事的不管他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关系,都要一查到底。”

8月27日,检察机关已分别以涉嫌玩忽职守罪对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武岱、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庆跃等10人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对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巡视员王金文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11人中有7人为副厅级以上官员。

舆论危机

然而纵观此次灾情面前,当地政府的应对和表现却着实乏善可陈。

天津被贴上“一个没有新闻的城市”的标签,在本次大爆炸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爆炸发生当晚至次日,当地电视台没有这起特大事故的报道。更不可思议的是,在随后长达4小时的时间里,天津卫视播出了一部动画片和一部名为《糟糠之妻俱乐部》的韩国电视剧。

就像之前应对灾难的举措一样,當地官方设法封锁说明政府似乎有错的报道。迅速开始了所谓的打击谣言行动,很多关于事故的帖子在网上被迅速删除。

官方媒体主要集中发表有关救援行动的感人文章。但对于设法了解事故的中国人来说,看到大量获得官方认可的纪念活动和救援故事,而没有任何有关事故原因的有力报道,令人感到沮丧。

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天津当地分管安全的副市长没有出席,安监部门也没有官员出席,对起火爆炸的原因、经济损失均无回应,尤其是直播的发布会竟在记者提问环节中断。

在前六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情况一知半解的天津官方发言人慌乱搪塞,动不动就说,“不清楚”、“不知道”、“不掌握”,令公众十分不满;而官员在发布会上表现出的缺少人文关怀的姿态,更是激起众怒。8月16日第六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谁负责统筹指挥救援,官员回应“将尽快了解情况”,也就是说,灾难发生4天多了,谁负责统筹指挥救援都不清楚。

8月17日,财经网无界新闻发表的评论员廖保平的文章《天津不应该成为国家危机应对的塌陷地》,痛批天津此次处理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如处在上个世纪,非常不符合一个直辖市应有的水平,甚至可以说,天津已经成为国家危机应对的塌陷地。以致中央不得不出面给它站台,李克强亲自赶赴天津善后,做了很多本该天津市分管安全的副市长该做的事。

大反思学习 篇4

个人反思体会讨论稿

根据集团公司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安全“大反思、大讨论、大培训”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公司于5月29日制订 了公司于深入开展安全“大反思、大讨论、大培训”活动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引导全体员工牢固树立“红线”意识,转变安全理念,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员工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公司将于6月1日到7月30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反思、大讨论、大培训”活动。

公司成立了以公司董事长为组长,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经理为成员的安全“大反思、大讨论、大培训”活动工作领导组。通过此次活动,达到安全理念根本转变、干部作风切实改进、安全制度保障有效、员工行为更加规范。安全生产“大反思、大讨论、大培训”活动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的安全活动主题,按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要求,依照由下至上、层层递进的顺序,组织各部门干部职工利用座谈讨论、案例剖析、现场揭摆、“二五”活动等形式,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对本岗位、本部门、本系统的安全工作进行深刻讨论和反思,发现问题,找准症结,剖析原因,寻找对策,提出建议,整改落实。真正做到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安全,从实际行动上遵章守规,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通过此次活动公司要围绕一条主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夯实三项基础—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治理、杜绝污染的总体构思下要做好如下安全工作

(一)从强化安全管理入手,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国家的强制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公司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标准化12个评审要素的内容来开展。要保证安全资金的提取和投入,计划财务部要按照上年度销售收入的2%来提取安全专项资金,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形成领导重视,员工关注的安全氛围。

(二)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规章制度,严肃安全生产纪律,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公司层层落实和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每月要主持召开本单位安全工作例会,亲自过问和安排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三包”责任网络。结合实际,制定领导干部“包片、包线、包点”的三包责任网络,把安全生产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领导的头上。

(三)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公司要建立以岗位安全培训、上岗资质培训为主的安全专业技能培训制度。严格按照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四)进一步强化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采用每日巡回检查的方式,发现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做到即查即改,严格安全管理,一段一段管理,一处一处检查,确保生产、施工的安全稳定。

(五)加强施工安全综合监管

公司环境安全部要全面介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凡是外来施工队进如公司施工的必须到环境安全部进行备案和统一进行安全培训、签订安全施工协议,加大对工程施工的安全检查和处罚的力度,确保施工安全。

(六)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交通运输、治安保卫、消防、自然灾害、防雨防汛、食品卫生等公共安全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等重要,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加强对企业公共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健全和完善企业公共安全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做到责任到人、监管到位,切实把各项公共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七)加强职业健康管理

今年要认真组织好全员职业健康岗前体检工作,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认真组织合格的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并及时发放,保证职工个人防护到位。加强现场和岗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管理,确保能严格按照职业健康专篇的要求投入使用。

(八)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确保公司生产和工程建设的安全有序进行,加强应急救援专业化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和档案资料;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九)提高了环境安全保护意识,加大对环保设备的投入 健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管理机制,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责任制: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化建设,强化环境管理执行考核力度: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环境保护意识:要把环境监测设备到位、人员到位从而实现环境污染物的过程监控,实现自主监测。2014年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大检查大反思材料 篇5

7.23事故发生后,通过学习全路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路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后,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通过对自己工作的反思,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理念和思想上存在不足;

2、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质量隐患比较多。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的反思,以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改正: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是生产的奠基石的思想意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互控;

2、以后对我段所有施工工点进行月、旬、周安全问题的检查,同时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通知通报到各工点负责人,及时进行整改,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改不放过;

3、施工现场必须按照铁路标准化要求进行作业,各个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均必须持证上岗作业,现场设置群众安全监督员岗位,由具有现场经验丰富、考核合格的人员当任,同时每个架子队设置专职安全员和质量检查员,工班长严格执行班前讲话制度,自己积极协助安质人员搞好安质工作;

4、坚持在工作之余,学习新的规范规程和铁道部铁路局的新文件,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同时现场做到眼尖手快、腿勤,分

析辨识施工现场的各项危险源,及时报告操作人员注意事项,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事故发生。

大学习、大反思、大讨论 篇6

通过这次关于安全生产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反思”活动,以及这期间对几起事故的学习,我对本车间工作的进行了总结,发现在我们的安全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有待整改和完善的地方。

我主要负责锅炉车间的检修工作。从日常的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工人的安全意识任然不够牢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工作中时常会放松警惕,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完全到位就进行工作。其次,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经验的工人能意识到工作中的危险点在哪,知道如何防护,如何采取安全措施,也能很好的监督他人的工作。所以说提升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是工作的一个重点。另外,检修人员的工作需要与运行人员配合进行。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沟通较少,既造成了检修质量的欠缺,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学习、讨论、总结,我提出一些建议。对工人安全意识淡薄问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安全教育学习,而且应当是经常性的、深层次的。因为人的安全警惕性经常会放松。刚学习过后会保持一段时间的警惕,时间一长就变得松懈。所以开展安全会议,组织安全学习必须是不间断的定期学习,而且要做到行之有效。

在安排工作时,做到合理分配人员。把经验丰富的和经验少的搭配。一来可以帮助技术薄弱的工人提升自身技能,也更有利于工作中互相安全监督,而且能有效提高检修工作的质量。同时,制定完善的责任划分方法,安排好每一项工作时都要把安全责任划分清楚,人人各尽其职,工作质量自然会提升。

进行检修工作前,一定与运行人员做好充分的沟通。不能只是单一的办理工作票。应当对检修设备做全面了解,以便能够做好完善的安全措施。

安全工作管理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既要管理好他人,自己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好坏。这是对电厂负责,也是对工人负责。管理中绝不姑且将就,该罚则罚。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人人都能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也就更容易了。

从这几起事故分析来看,造成问题的原因中有客观因素,但人为因素更多。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安全意识上的放松。所以,只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任何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不得图省事走捷径,才能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具体到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工作步骤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这次活动让我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学习到了不少好的建议,我会在以后坚决落实好所有的安全工作内容,并不断改进,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为我厂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锅炉车间

张海军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 “大学习、大讨论、大反思”活动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厂47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讨论、总结3.18、4.13、5.5、6.16事故教训,我进行了深入反思,认清形势、把握方向,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整改,现将学习情况总结汇报汇报如下:

一、针对车间职工安全思想不够牢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在加强周三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我利用周一安全例会的时间,组织职工深入学习讨论吕梁山公司发生的四起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宣讲的方式教育职工: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是生命,任何事情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

我意识到仅仅依靠教育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更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我组织车间领导班子积极开会讨论,集思广益,想方设法保障职工的安全,并要求车间领导要人人操心,尽心竭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将安全工作提到政治高度去考虑。

二、对于锅炉车间这样一个大车间,设备人员众多,问题复杂,缺陷、隐患不少。我个人的安全工作压力非常大。当然,压力也是动力。在充分学习四起事故的分析报告后,我认识到车间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人员的管理上,我要求职工严格执行工作牌制度、复诵制度、上班穿绝缘鞋、戴安全帽、不违章操作等。在设备的管理上做到包机到人,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设备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和检修。在制定相关制度和提出具体要求的同时,我组织管理人员对违章违纪和隐患问题进行排查。虽然车间管理工作相较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但还是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运行工上班不能完全按照要求穿绝缘鞋、不玩手机;检修工的设备包机工作执行力度不够,设备仍旧存在磨损和腐蚀问题等。为此,我将继续加大管理力度,想方设法处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三、3.18刮板镏子伤人事故使我意识到复诵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工作过程中沟通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事故。我要求车间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复诵制度,对不遵守复诵制度的行为按照三违进行处罚。当前,车间职工基本都能达到复诵制度的要求。

4.13触电死亡事故让我意识到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穿绝缘鞋,即使天气再热、脚味再臭,也必须穿绝缘鞋,因为这是一双保命鞋。目前,还存在个别职工上班不穿绝缘鞋的情况,车间将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同时加强对个别职工的宣传教育。

5.5起重行车压人事故给我的启示是:任何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监护制度,不得违章操作。事故死亡人员在没有取得安全操作资格证,且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违章作业,最终酿成了一起悲剧。这起事故不仅仅伤害了死者个人,同时也给其亲戚朋友、工作单位蒙受了巨大痛苦和损失,得不偿失。我建议我厂应进一步细化监护制度,从细节程序上规范安全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6.16事故说明:小缺陷、小隐患不处理,最终会酿成大事故。我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将安全缺陷、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力求杜绝缺陷、隐患的蔓延和发展。

下一步,我将继续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努力为职工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锅炉车间

毋军

大反思学习 篇7

3.1 整体情况

由于我校实行教师自主申请、管理员审批的形式开设平台课程, 且允许并鼓励教师按各自教学要求独立开课, 因此平台内在建课程门次较多。本文的研究区间内, 平台在建课程共计4 260门次, 其中非同名课程2 783门次, 占教学计划总数的80%强, 基本覆盖了我校各专业的所有必修课和主要专业选修课程。

笔者按非眠课程 (教师进入次数>0) 、活动课程 (符合开课条件:教师进入次数>0, 且选课学生数≥15) 以及参评课程 (符合年度参评条件:教师进入次数>0, 且选课学生数≥15, 且新添教学材料数+上交作业数≥1) 3个条件对在建课程进行筛选。如图1所示, 区间内有1 261门课程 (占建课程数的29.6%) 曾经有教师进入过, 其中956门课程的选课学生≥15, 符合学校课程的一般开课条件, 有选课学生说明学生有进入课程学习的可能, 而这些课程中, 仅有不到一半的课程发生了最基本的教 (添加教学材料) 、学 (上交作业) 活动, 这些课程有资格进入年终优秀课程的评选。

3.2 非眠课程应用情况

3.2.1 整体情况

2014~2015年度秋季学期有教师进入的非眠课程, 共1 261门次。其中, 约61%的理、工、农、医类课程 (各学科门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与我校学科专业分布基本一致) 教师有进入过平台;课程主讲教师中有83%的具有中级及副高职称, 拥有副高职称的主讲教师更是占到了总数的近一半;符合开课条件 (选课学生数≥15) 的课程共计956门次, 占非眠课程总数的75.8%。从这些基本数据来看, 我校前期的政策激励和培训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教师对平台的知晓度比较高, 且绝大多数老师都迈出了应用平台的第一步—让学生可以看到。

3.2.2 具体教学行为的分布情况

非眠课程按开课条件可分为选课学生<15 (共计305门次) 的和选课学生数≥15 (共计956门次) 的活动课程两大类。

未达到开课条件的课程的主讲教师, 在学期内进入课程的主要目的应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但从图3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教师只是进入过课程而已, 并没有发生大量的有效资源建设行为。

达到开课条件的课程, 默认为本学期正在进行的课程, 即活动课程。从图4可以看出, 课程的教学行为主要发生在添加作业模板、教学材料、布置作业和发布课程通知上, 平台上的其他教学功能模块基本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在活动课程中, 有一部分为参评课程, 它们在满足开课条件的基础上, 还发生了实质性的教学活动 (新添教学材料数+上交作业数≥1) , 它们有资格进入学校年度优秀网络课程的评比, 是真正有可能利用平台开展网络教学的课程。笔者对这415门课程的教学行为也做了统计 (如图5所示) 发现, 教师教学行为集中在教学材料、作业建设和布置方面, 但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行为较少 (仅有不足20%的课程作业有批阅行为, 不足10%的教师对课程论坛进行关注和回复) 。仅有极少数课程对在线测试、研究性教学等模块加以利用。

3.3教学行为的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明晰活动课程和参评课程教学行为现状, 笔者利用WEKA对符合开课条件的956门活动课程和415门参评课程的平台教学行为分别进行K-means聚类分析。

(1) 对活动课程教学行为的聚类分析 (涉及15个行为属性) —聚5类, seed=70。

84%的课程 (簇3) , 平均进入课程次数低于10次, 添加教学材料不到2个, 有添加作业模板 (平均2.85个) , 但几乎没有布置过相关作业 (平均0.1533次) , 课程论坛、常见问题、教师笔记等行为有零星开展。

13%的课程 (簇1和簇2) , 平均进入课程次数在60次左右, 有较为常态化的课程材料更新和交互活动 (作业、论坛等) , 在个别教学行为上有所侧重, 如簇1添加材料更多 (31.28个) , 而簇2则在布置作业和批阅作业的比例上 (平均为0.94, 基本所有作业都批阅了) 更愿意付出劳动, 且使用了问卷功能 (0.64个) 。

1%的课程 (簇0) , 平均进入课程次数高达158次, 积极利用课程通知和论坛组织教学活动 (平均发布30.8次通知, 平均教师发起论坛主题56.6个和回复数达到70.8) , 常见问题添加数此类最高, 教学材料更新、课程作业布置均有一定量的开展, 但作业批阅比例低 (平均0.08) 。

3%的课程 (簇4) , 平均进入课程118次, 添加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和作业模板 (平均69.4个和62.2个) , 积极使用教师笔记 (2.6次) 模块和在线测试模块 (4.24次) 且批阅比例高 (0.94) 。但布置作业次数 (3.32) 与其新增作业模板数似乎不成比例, 论坛发起主题数也最多 (7.04个) 但回帖数却很少。

以上聚类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的课程 (84%) 主讲教师即使在学期中登录平台, 但几乎不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 教学材料和作业模板的添加似乎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 (校方对各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有简单的量化标准) 。而其余16%的课程才是真正在教学中使用的平台课程, 只是教师个人的功能使用偏好有所不同。簇0聚类也显示, 对通知、论坛开展等实时交互模块的应用会更加牵扯教师的精力 (进入课程次数最多) 。

(2) 对参评课程教学行为的聚类分析 (涉及15个行为属性) —聚5类, seed=20。

73%的课程 (簇2) , 平均进入课程次数16.7次, 添加教学材料6.7个, 有添加作业模板 (平均2.84个) , 但布置作业不到1次 (平均0.66次) , 课程论坛、常见问题、教师笔记鲜有开展。

12%的课程 (簇0) , 平均进入课程次数65.6次, 教学材料添加、作业建设和布置和论坛开展等活动都有开展, 特别是作业批阅比例 (0.97) 说明此类课程注重常规交互使用的实效, 同时此类课程教师也是发布问卷 (0.67) 最多的, 说明此类教师较注重教学中的研究工作。

8%的课程 (簇3) , 平均进入课程次数在72.9次左右, 侧重教学材料 (48.2) 和常见问题 (3.3) 的添加, 有作业布置, 但基本不批阅, 会主动发起论坛主题 (2.43) 要求学生参与, 并及时回帖 (7) 互动。同时该类课程已经注意到研究型教学的建设。

6%的课程 (簇4) , 平均进入课程122.2次, 尤其注重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材料75.5, 作业模板30.5, 教学笔记2.82) , 常规作业有布置, 但批阅比例不足10%, 偏爱在线测试这一形式 (发布测试次数及批阅比例均高) 。

2%的课程 (簇1) , 平均进入课程80.78次, 注重利用课程通知 (14.4) 和课程论坛 (回帖数最高) 组织教学, 作业布置频繁 (7次) , 但批阅比例不到一半, 其他课程功能模块均无涉及。

从以上聚类结果不难看出, 除簇2外的27%的课程才是平台参与日常教学的主力军, 但依然停留在与学生共享教学材料、布置在线作业和测试等常规的辅助教学方面, 仅簇3的8% (约33门) 的课程有研究型教学模块的建设和使用。

4 结论与反思

(1) 网络教学平台的知晓度较高, 网络平台课程覆盖面广。我校自2007年引入THEO网络教学平台, 校方制定了一系列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应用的政策、制度, 教师多是通过“学院通知”这一渠道获知平台, 并尝试使用。由于高校教师工作时间较为自由, 因此通过由上至下的信息传输方法, 往往能获得较为良好的传播效果。

(2) 实际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建课程比例低。前述诸多数据的分析均显示:在建课程数看似庞大, 但真正应用在教学中的课程占比很少。

(3) 平台课程应用深度不够, 未能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虽然在建少数课程的主讲教师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网络教学习惯, 通过及时有效的互动, 将网络教学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但大部分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仍然停留在共享教学材料、布置作业等较低层次的辅助教学阶段。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型教学、题库建设、测试开展等模块的使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引导。

(4)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的有效反馈行为少, 交互效果差。具体表现在很多课程有作业布置, 却无作业批改;有教师论坛主题发起, 却无教师回帖。反馈行为的缺失必然降低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效发生[5]。

在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浪潮下, 以上研究结论让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反思:前期政策、制度是否流于形式?对量的要求多、对质的规范少, 教师被动使用教学平台。同时, 缺乏对教师如何利用平台开展混合教学的有效指导, 课程缺乏针对混合教学的课程设计, 网络教学依然游离于日常教学之外。

针对反思, 笔者认为教学管理者和促进者应着重从以下四方面改进工作思路:探索基于混合教学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让教师有劳有获;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混合教学培训课程, 让教师有物可学;制定更为具体的混合课程开发应用评价标准, 让教师有章可循;建设服务于混合教学的教辅团队, 让教师有人可依。

参考文献

[1]黄海.高校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研究:以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115”模式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1) :56-63.

[2]梁林梅, 罗智慧, 赵建民.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对象[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74-84.

[3]蔡建东, 段春雨.普通高校网络教学阻碍因素分析与解决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4, (5) :45-50.

[4]张思, 李勇帆.高校教师使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8) :49-56.

大反思学习 篇8

一、阅读———自我成长的基石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过程是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历程;基点是学校,以校为源、问题为出发点的探索过程。因此,发展教师是校本教研的根本使命之一,而阅读则是发展的基石。

1.阅读改变观念

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就是教育观念的革新,前提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是“人”的观念的深化与推进。只有通过对新的理念与观点的不断学习,才能理解其本质,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观,实现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角色观,为学生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和谐发展为中心;评价观,摈弃片面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课程观,重视多级课程开发,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教学观,明确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教材观,既强化教材的精髓所在,又要科学创新地使用教材资源。

2.阅读丰厚底蕴

“教师是人之师”,就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持续发展,在追求学生成长的同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我的教育生涯,达到师生共成长的理想境界。面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众多培训,推却是无门的,只能从容地行走在培训之路上,这种教师成长的外在刺激具有局限性,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和发展,阅读感悟与反思行动是教师的迫切需求,更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支柱。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阅读成为我们发展的加油站吧!一是博览理论书籍,积淀文化底蕴,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定会充盈着智慧和灵气,也会赋予教师激情与活力,孕育教师开拓与创新的魄力。进而满足课程现代化的需求,课程现代化的前提是:教师要努力提升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从而能够有效地跟进教材体系结构的优化、教材设计思想的现代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课程现代化则迫切需要教师善于学习,积极地搜寻本学科的学术最前沿的知识观点,进而促进自己的教学跟进时代的节拍,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也可以发展学生适应未来、能够挑战未来世界的知识素养。同时也要积极探寻课程生活化的需求,通过博览群书积极学习,能够科学地理解知识的价值,超越学科的局限,将学科进行科学的整合,将生活与学习有机地连接起来,促使学生学会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因此,教师必须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努力勤恳地阅读,以丰厚自身的学识底蕴,从容地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大道上。

二是研习他山典范,感受思想风暴,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理性,同样,我们的思想必然会不断地超越,我们的教学素养与技能一定会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并逐渐娴熟起来。善于吸纳先进的理念,不断地武装自我,进而科学地施教。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努力地转换自我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让教学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平等的对话,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具有创新的思考。感受思想的冲击,从而坚定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定自己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坚定自己所持有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铸造教师专业发展之魂,让阅读成为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善借网络资源,链接多彩世界,借助网络快车助推自我成长,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有效地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加速自我成长。

二、反思———自我发展的动力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校本教研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它是教师自我实践的审视和解剖的历程,具有鲜明的反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特征。

因此,校本教研要务必抓牢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维度重新审视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修正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工作的自主性、保障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克菲乐德的观点,教师应从以下四个视角去透视相关的问题:(1)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2)自己学生所提供的视角。(3)同事所提供的视角。(4)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多角度审视问题,有利于教师科学分析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1.反思孵化问题

校本教研的根本宗旨就是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唤醒教师沉睡的生命感、价值感以及自我意识。正如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

反思则起到了激活和孵化问题的功效,通过问题的解剖和研究,唤醒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获得认可和生命的升华。推崇弹性思维范式,勇于打破规则,保持课程敏感性,不断激活个人发展的问题意识,永葆不竭的进取动力。我们要不断地汲取人类的文化营养,从内源性的专业批判性阅读中孵化问题,能够更加敏锐地审视当前教育的问题与现象,准确地把脉教学的现状,更细腻地梳理教育的症结和运行阻滞,思索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从而积极地拓展我们的视野、丰盈个人思想库。

时刻关注我们教育教学中呈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思想的问题,并乐此不疲地加入到问题研究的队伍中去。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创新探索,时时保持一种生命的警觉,能够从司空见惯的教育事例中察觉出问题的端倪,探寻到教育的新意。长此以往的执著追求,我们的思想会越来越鲜活,我们的行动越来越出色,也必然焕发出生机蓬勃、喷薄而出的自主意识,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2.反思促进超越

反思是自我成长的后视镜,只有对自我教学实践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经验文献等批判性消化,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的效能。善于独立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长此以往会不断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境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审视自我经历。学会回头看,逐步走出困惑、远离局限,让我们积极探索,促进教学相长。

二是审视学生发展。着力于学生的培养、多谋划学生的发展是教学反思的基点,进而审视自我的教育教学,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三是审视文献资料。学会用扬弃的态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能够促进我们对实践中感到疑惑现象的顿悟,能够感受现象背后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够理智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扬弃地善待他人经验,能够促进蜕变,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

阅读和反思的有机结合,也是“做中学习”与“思考中学习”的结合,是提升自我潜力的根本性保证,是自我成长的坚强基石。这里用苏霍姆林斯基极为推崇的“用一生备课”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提示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不断地储备知识,积极地提升智慧,勇敢地创新实践。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地吸取人类知识的精华,积极地从事教育教学探索,让自己自觉地成为一名科学知识与教育智慧的应用者。

上一篇:综述论文写作下一篇:安全员专业技能练习题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