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篇1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积极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强化老年健康政策与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政策衔接,深入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着力构建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2022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中医医院)开展老年健康服务(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安宁疗护)和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均达到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以上;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相关制度、标准、规范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老年健康人才不断壮大,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覆盖城乡、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每个县(区)至少有一家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全市30%以上行政村(社区)建设有老年大学学习点,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老年残疾人服务率达到85%;探索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规范,助推老年健康服务进家门;逐步建成以市级为中心,辐射县(区)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符合职业特点、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加快推动老年医学发展,依托宁夏大学(中卫校区)和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和学历教育。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1.深化医养签约合作。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各类养老机构根据需求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签约合作。签约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在服务资源、合作机制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养老机构也可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护理院(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紧密对接,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养老机构中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指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各县(区)要加大资金、人才支撑保障力度,为医养签约合作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形成医疗养老联合体。(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持续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申请设立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涉及建设、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有关条件,可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已具备的上述相应资质直接进行登记备案,简化手续。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和具有成功开发运营经验的相关企业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医养结合机构,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健康养老发展格局。

医养结合服务的监管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民政部门配合。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分别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监管。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民政局等部门按照自治区相关监管制度和考核办法,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考核检查力度,把医疗床位和家庭病床增加等情况纳入考核。及时总结推广辖区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医养结合健康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及社区等服务功能,探索开展“医养一体、两院融合、三中心合一”试点工作,推进敬老院(养老院或幸福院)与乡镇卫生院健康养老功能融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医养一体服务。

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补齐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规划建设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有条件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以中宁县为试点,因地制宜逐步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沙疗项目,启动实施医养一体改建项目,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推广中医康复技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提升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4.加强健康教育。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实施老年健康素养监测,运用“两微一端”以及短视频平台等新闻媒体,推动“互联网+健康科普”。借助《医生到你身边》《健康984》等媒体媒介,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中医养生保健以及新冠肺炎疾病预防等,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推动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老年人生活,大力普及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和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普及。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等主题活动,实施人口老龄化国情区情教育,宣传普及老年医疗保健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形成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基层老龄协会、老年大学(网点)等,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切实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建立老年人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系统,追踪、分析影响我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和问题,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老年大学和相关教育机构要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市卫生健康委、老干部局、教育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旅游和文体广电局、新闻传媒中心、老龄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预防保健。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将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指标纳入项目绩效评价。做实做细老年人和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实施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建立老年人营养健康监测和评估机制,提升老年人营养健康水平。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不断降低重点慢性病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影响。实施失能预防与干预项目,宣传失能预防核心信息,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重点为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建档立卡人口、城乡低保对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逐步实施适老化改造,减少老年人意外伤害。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积极配合自治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指导各县(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怀服务,为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贫困家庭老年人提供免费服药。(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强疾病诊治。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加大老年医院建设力度。实施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强化老年人用药保障,开展老年人用药使用监测,加强老年人用药指导,建立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处方制度。大力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

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服务便利。实施医疗卫生机构适老化改造工程,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强康复护理服务。建立完善分级、分期康复治疗机制,畅通双向转诊和对口帮扶渠道,推进康复医疗向社区延伸,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的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开展中医特色优势病种科学研究,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二级及以上有条件医疗机构探索中医康复方案。支持依托现有一、二级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等其他适宜设施转型改扩建为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建,建设一批普惠型康复床位,为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可负担的康复服务。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增加养老功能。(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强长期照护服务。探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衔接融合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依托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鼓励各县(区)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发放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各类医养结合机构为特困供养人员、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等困难老年人群开展长期照护服务。(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财政局、退役军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强安宁疗护服务。支持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理的转诊制度。推进安宁疗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安宁疗护进入和用药指南。营利性医疗机构可自行确定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安宁疗护服务,属于治疗、护理、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的,按现有项目收费;属于关怀慰藉、生活照料等非医疗服务的,不作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收费标准由医疗机构自主确定。

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健康课程,提高社会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接受度。总结我市安宁疗护试点经验,完善政策措施,扩大试点范围,形成长效机制。(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落实用地扶持政策,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发展用地,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有偿方式用地。鼓励各地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按规定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的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对医养结合机构按政策规定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金融机构根据医养结合机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拓展医养结合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探索完善抵押贷款政策,拓宽信贷担保物范围。(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中卫市中心支行、中卫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保障措施。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价格政策,收费标准原则上应当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具备招标条件的,鼓励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收费标准,调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协议管理范围。对符合医疗行业和医保政策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医保起付线。按规定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厘清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支付边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支付符合医疗保险政策范围的疾病诊治、医疗护理、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费用,不得用于支付生活照护等养老服务费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时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医养保险,针对老年人风险特征和需求特点,重点发展老年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加快发展包括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满足老年人护理保障需求。(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中卫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政府投入。全面梳理现行由财政支出安排的各类老年健康服务项目,将老年健康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重点支持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服务设施配备、医护人员培训等。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等,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与其他养老机构享受同等的民办机构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承接当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等服务。积极争取上级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持我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标准建设。落实老年人健康干预及评价标准。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和服务规范管理,推进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强化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建设。结合实际,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研究出台上门医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内容、标准、规范及收费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鼓励相关机构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防范应对执业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适当提高上门服务人员的待遇水平。(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残联、中卫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队伍建设。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实施全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千人”计划,并分别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引导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培训基地,探索建立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学会协会与医养结合机构协同培养模式。引导职业院校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学历教育,扩大老年护理招生比例,积极引导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壮大老年护理从业队伍,补齐服务短板。(市卫生健康委、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信息化支撑。创新“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结合,将医疗卫生资源和相应服务辐射到社区和养老机构。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全周期管理体系,促进各类健康数据的汇集和融合,整合信息资源,促进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可穿戴的老年人健康支持技术和设备,探索开展远程实时查看、实时定位、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呼叫等服务。利用现有智慧社区建设平台,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实现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便捷化,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服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篇2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14年底, 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12亿, 占总人口15.5%, 并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根据河北省统计局数据, 2014年底河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1 115.68万人, 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5.11%,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77.09万人, 占常住人口比重的9.17%。河北省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大, 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 加之我国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等因素, 限制了老年人选择其他的养老方式, 我国养老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以社会机构养老为辅。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财富积累期, 年轻人面临着工作繁忙, 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 在4-2-1的家庭结构下, 出现了很多空巢老人, 他们无法得到周到细致的照顾。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既可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 又能减轻年轻人的养老负担。

二、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 网络技术不断成熟, 将其应用到养老服务模式中, 可以让老年人享受到居家照料, 更好地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中的“智慧”体现在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传感技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 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该模式的“社区”是一个超越地理的泛社区概念, 不局限于老年人居住的社区, 它主要是指一个老年人的服务圈, 这个服务圈既包括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 也包括政府机构和服务单位。服务圈体现了地理上的便利、服务的便捷和文化上的认同。因此,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利用信息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等技术, 将老年人的需求同服务单位、公益组织和政府机构有机联系起来, 以居家养老为主, 机构养老为辅, 服务单位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的新型养老模式, 如图1所示。

在智慧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中, 参与者主要包括老年人、政府机构、服务单位和社会志愿者。政府机构作为社会的管理者, 要做好引导工作, 负责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标准的制定、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整合和运维, 对相关老年服务行业实行予以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标准涵盖居住、医疗、服务、出行、饮食、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市场准入等。养老服务机制主要指服务计价机制、互动服务奖励机制、义务服务奖励机制、服务单位进入和退出机制、保险机制等。服务单位根据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供细致、便捷的有偿养老服务。老年人作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接受者, 也可根据自身条件, 为社区其他老年人提供互助服务, 在此过程中, 既获得了相应的奖励积分, 又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之间有共同语言, 通过老年群体的互助行为, 增加彼此的沟通交流, 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社会志愿者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 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志愿者主要是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等年轻人, 他们的志愿服务在带给老年人温暖的同时, 也可获得一些奖励积分, 用来兑换实物或服务。

在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中, 政府机构如民政部门等, 服务单位如饭店、商店、家政公司等和社会志愿组织等, 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搭建的网络, 使老年人的需求及时发送出去, 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服务响应, 开启智能化养老服务。

三、智慧社区养老体系架构的运行理念

智慧社区养老体系中, 主体包括老年人、医院、志愿者、家政服务单位、社区服务机构、政府机构等, 参与主体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老年人通过智能终端、感应器和各种监测设备发出的各种请求进行响应。智慧社区养老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一) 物理终端层

物理终端主要包括摄像头、感应器、智能手环、健康监测设备、GPS和智能终端等。物理终端设备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发给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摄像头主要用来获取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视频信息, 家人和社区服务机构可利用APP通过平台远程监看老年人的起居生活状态。感应器、智能手环、GPS和健康监测设备将获得环境信息、水电气消耗信息、老年人身体信息 (血压、心率、血糖和睡眠状态等) 等发送给平台。老年人可通过智能终端 (电脑、手机和平板等) 利用网络连接到平台上, 查看个人资料信息, 浏览服务项目, 根据自身需要, 购置各种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根据智能算计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并实时响应和推送信息, 对老年人身体信息的异常, 根据不同等级, 响应不同的预警等级, 将信息推送到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家人的用户终端。其他参与主体根据平台实时推送来的信息, 进行个性化服务响应, 如身体预警级别高, 综合信息平台直接发送给就近医院, 医护人员将第一时间开展救治。

(二) 网络层

网络层是终端物理层与应用层之间数据传输的高速通道。网络层由相互独立的数据传输网络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组成, 终端物理设备通过可用传输接口接入网络中, 网络层整合整个数据传输网络, 使接入网络中的终端物理设备互联互通, 并提供给应用层统一格式的数据。

(三) 数据处理层

数据处理层是整个体系的中枢部分, 利用数据挖掘和智能算法, 对网络层传输的终端设备信息和应用层获得的用户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数据反馈机制, 将结果分类推送, 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 并实时保存数据。

(四) 应用层

应用层是智慧社区养老体系的功能核心, 通过对数据处理层发送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响应, 提供养老服务。使用者登录应用层提供的界面, 根据需求进行相应操作, 发布信息并收到反馈。应用层包括七个组成部分。

1.社区医疗系统。该系统为老年人建立健康电子档案, 根据健康监测设备获得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实时更新, 并对超过预警阀值的进行报警, 制定特定的个人医疗护理等,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 让老人在社区就近享受医疗服务。

2.远程医疗系统。对于病情特殊或者严重的患者, 该系统根据共享的老年人健康电子档案, 通过终端医疗设备和数据网络, 由病人指定或者系统安排专家对老年人进行远程异地会诊。

3.志愿者服务系统。该系统智能汇总老年人和志愿者发出的服务供需信息, 进行高效的匹配, 并对志愿者服务进行跟踪和评价, 从而保证志愿者服务水平和质量。

4.智能安防系统。该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盗系统和防火系统等, 老年人可用通过终端 (手机、智能手环、平板等) 安装APP, 进行监看和操作。系统产生报警后, 由手机终端系统发送到社区管理部门, 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5.智能健康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多种健康监测终端和视频监控系统, 健康监测终端实时监测老年人身体状况, 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社区医疗系统。一旦出现报警, 社区医院将第一时间调用视频系统进行查看确认, 并根据报警级别做出相应的处理。

6.水电气暖智能缴费系统。该系统包括水表监测设备、电表监测设备、天然气表监测设备、暖气表监测设备和缴费系统等。监测设备在监测指标到达临界值时将发出预警信息给用户家庭, 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对其进行浏览和存缴费。

7.家政服务系统。该系统将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发送给家政服务公司, 由家政公司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安排具体服务项目, 接受服务用户可以对服务进行评价打分, 社区管理部门和家政公司都可以对家政服务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四、结语

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体现了人本主义服务理念, 根据老年人意愿、健康状况、经济条件, 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高效整合社会资源, 为老年人生活带来便利, 减轻社会养老负担。今后应当不断健全养老保障法律制度, 完善河北公共服务体系, 鼓励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民众对养老服务接受程度, 打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充分发挥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优势, 让老年人度过一个美好幸福的晚年。

摘要:随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 养老服务已成为重大民生课题。根据河北省老龄化现状, 在充分尊重老年人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该模式借助物联网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将老年人需求同服务单位、公益组织和政府机构联系起来, 提供便捷的个性化服务。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对社区服务的重要探索, 也是未来养老模式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老龄化,智慧社区,养老,河北省

参考文献

[1]廖丽君.智慧社区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3) .

智慧养老: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篇3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养老服务业高度重视,近日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近2亿人,老龄化发展迅速。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能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优良传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补上服务业发展“短板”、释放有效需求、催生上千万就业岗位。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养老服务业均为城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重要机遇。

整合社会服务资源

据河南安泰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主任刘泰介绍,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应用目的和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政府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构建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第二个层面,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采用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化设备开展养老服务,采用“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方式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第三个层面,促进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各类信息化应用及智能终端,以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推动的市场化运营推广的智能养老应用。

河南省的智慧养老重点项目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社会化养老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在现有数字化办公设备的基础上,借助专业软件建立覆盖全市、统筹城乡、高效互动的养老服务体系管理系统,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化管理模式,以“数字老龄”努力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管理水平,是解决政府老龄主管部门日益繁杂的工作职能和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的有效解决办法。该平台可帮助政府主管部门实现对社会化养老服务及专业机构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本着“在管理中提升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的原则,实现“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业务流程化和数据标准化”的目标。

社会化养老综合管理平台包含了有关养老业务管理内容,实现了对各个养老机构及相关业务基础数据的自动实时采集和分层分类汇总,汇聚并保存到数据中心,形成科学严谨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可使用该系统完成工作实务的处理。该系统也是业务决策平台,主管部门可针对辖区的养老业务信息进行统一分析和监管,包括对各项专业数据的查询、汇总、统计、分析、考核、审批,平台提供综合性的查询统计的功能,系统配置多种统计与考核报表,领导可以根据数据进行决策。通过实施该项目,可实现老龄工作领域的基础数据集中化、业务处理网络化、统计决策科学化、流程监管智能化和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

其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网络平台是以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推手、以培育社会组织为支撑,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包括“紧急救援、家政服务、日常照顾、康复护理、家电维修、精神慰藉、法律维权、休闲娱乐”等综合性的服务项目,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及呼叫网络体系,构建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要建设一个平台、构建两个体系。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及呼叫网络平台,构建“市、区、街、居”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和“24小时呼叫救助服务体系”。再通过把先进的通信信息技术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相结合,保证能为老年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内容,形成一个基础性的居家养老保障体系。

之后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组建各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采用市场化的管理及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服务规范和服务范围,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协助政府指导各街道(乡镇)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通过以点带面,以信息平台带动上门服务的思路,派出居家养老护理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最后,在保障基本性养老服务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可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网络平台,深度整合对应的社会专业机构加入服务体系予以逐步满足。

云上的养老院

养老院管理系统是帮助养老机构对日常业务运营和内部事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软件,可以有效地详实的记录该机构收住和服务老年人的情况。该系统采用云平台方式建设,辖区内各养老机构无需额外投入,只需通过主管部门配发的软件使用账号和密码即可远程使用。

通过该软件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养老院的信息化管理及护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将各个养老院的基本情况、收住和服务老年人的情况通过接口程序和网络,自动上报到民政机构养老信息管理系统中,形成完整、连续、详实的数据报表,有效地提高了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管能力,提高了床位补贴发放的效率的同时,也可通过老龄工作门户网站很好的宣传养老机构,发布相关信息,方便了老年人及家属。

老年移动健康管理系统(医养协作信息化养老项目)是利用3G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养老服务机构及社区养老服务网点配置远程健康检测设备,远程采集老人“血压、血糖、血氧、心电、尿常规”等生理数据,上传至健康云平台,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服务机构及相关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健康促进及医疗服务,构建一个基于本地化服务的医养协作模式。创新养老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提供方式,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老年福祉,推动医养协调发展。

智慧养老项目品牌起名和宣传口号 篇4

1、起名:千嘉慧(汇)口号:千万家,柏善慧,智慧养老万户千家。

2、起名:万嘉寓口号:万嘉寓,万户千家养老寓所。

3、起名:嘉老悦口号:嘉老悦,老年人的甜美梦。

4、起名:善寿宫口号:中国高端疗养社区典范。

5、起名:老玩彤口号:老玩彤,让晚年更理想!

6、起名:佬仁嘉口号:智慧养老,我只要佬仁嘉。

7、起名:汇善堂口号:汇百善于一堂,尽孝道争当先。

8、起名:珍善巢口号:珍爱嘉善,温暖筑巢!

9、起名:福嘉慧口号:智慧生活,幸福养老。

10、起名:智爱嘉口号:智慧关爱,誉满嘉善。

11、起名:松鹤慧庄口号:慧得老养,寿以至乐。

12、起名:善夕慧口号:夕美嘉善,智慧养老。

13、起名:千嘉寓口号:千嘉寓,万户千家养老寓所。

14、起名:养老嘉口号:嘉善养老,就来养老嘉。

15、起名:鹤善谷口号:老吾老,嘉家好。

16、起名:嘉睿城口号:养生圣地,一生之城。

17、起名:嘉睿邦口号:智慧嘉善,颐养天年。

18、起名:珍善仁口号:珍善老,仁无忧!

19、起名:善修汇口号:善修汇,养老修身好地方!

20、起名:嘉世界口号:嘉世界,智慧养老的世界!

21、起名:慧夕嘉口号:慧享夕阳红,嘉善大不同!

22、起名:智嘉慧善口号:中国养老梦,嘉善在行动。

23、起名:智嘉慧善口号:养智慧,善至嘉。

24、起名:百嘉兴口号:颐养天年,百家兴善。

25、起名:嘉慧百善口号:千嘉凝智慧,百善孝先行。

26、起名:嘉寓口号:嘉寓,智慧养老中心。

27、起名:嘉养添年口号:嘉善养老,添寿延年!

28、起名:舜善慧口号:智慧无忧,养老不愁。

29、起名:嘉和兴口号:颐养家和万事兴。

30、起名:聚善庄口号:汇聚仁义礼智信,善成忠孝勇恭廉。

31、起名:善待慧口号:善待慧,养老用智慧善待。

32、起名:智贤庄口号:智贤庄,智慧养老的庄园。

33、起名:柏睿居口号:博嘉博爱,智善智美。

34、起名:善优慧口号:智慧养老必选善优慧。

35、起名:颐嘉园口号:智慧嘉善,养老尽显。

36、起名:妥妥养老口号:幸福养老,帮您安排!

37、起名:聪善帮口号:聪善帮,让老人孝傲江湖。

38、起名:宜百嘉口号:颐养百家之善。

39、起名:柏嘉口号:智慧养老,百嘉之城。

40、起名:万嘉邦口号:智慧养老帮万家。

41、起名:金嘉园口号:金色夕阳,金色家园。

42、起名:慧养老口号:有智者,慧养老!

43、起名:善夕慧口号:夕美嘉善,智慧养老。

44、起名:善乐慧口号:善积福,乐天命,慧(会)生活口号:!

45、起名:老人嘉口号:智慧养老,我只要老人嘉。

46、起名:瑞益康程口号:嘉善瑞益康程,养老服务星品质。

47、起名:老徕伴口号:爱在嘉善,老有所伴!

48、起名:柏嘉慧(汇)口号:柏嘉慧(汇),智慧养老千百家。

49、起名:福盈(临)嘉口号:紫气东来,幸福盈(临)门,家嘉欢乐。

50、起名:亲世界口号:亲世界,亲情永不移。

51、起名:银诚慧辉口号:和谐银诚,嘉善慧辉!

社区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满足我市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年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80岁以上)和特殊群体老人(包括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下同)为重点,坚持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改革发展方向,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以康复养老为主体、福利机构养老为重点,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专业化服务,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实施社区康复养老服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原则;

(二)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原则;

(三)坚持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先重点保障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原则。

三、服务对象、内容

我市社区康复养老服务面向具有本市户籍60岁以上的康复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康复养老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无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的“三无”老人;低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的高龄老人、特殊群体老人;有偿服务的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需要康复养老服务的老人或者社区居民。

社区康复养老服务载体实行多元化。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法,培育和发展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社区医疗机构作为社区康复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为有需要的老人或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福利性、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社区康复养老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业服务”为特点,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 四、补助对象及标准

对本市户籍的高龄老人、特殊群体老人,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医疗机构提供补助。享受补助的条件、标准如下:

(一)60岁及以上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按人均10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 (二)60岁以上非低保对象但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按人均8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 (三)60岁以上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即享受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含“五老”人员)按人均6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

(四)80岁以上老人按人均5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

上述标准,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服务补助只能用于购买养老服务,不得用于支付药费或购买其他商品等。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成立社区康复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 担任,副组长由卫生、民政、财政担任,成员由各街道、承担养老服务的医疗机构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 ,办公室主任由 兼任。

(二)实施步骤。

1、前期工作:

(1)成立社区康复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2)各街道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核实;

(3)开展社区康复养老服务宣传工作,使社区康复养老服务的政策和各项内容家喻户晓。

2、实施阶段:民政、卫生等部门配合开展社区康复养老服务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民政部门要做好具体组织、审核把关、协调、管理、服务等工作,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保证康复养老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卫生部门负责提供标准化养老医疗服务,配备配齐医疗设备和人员。

(二)精心组织,加强监督。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能,既要严格把好补助对象资格的审核关,又要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督,确保康复养老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三)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各街道要加强对康复养老服务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

社区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作为一种社会养老模式,能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平台,为有医疗、康复、护理和生活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一、组织社区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的思路:

把养老院的管理模式搬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专业化管理的医护及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向有医疗、康复、护理、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使社区内的老年人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

社区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的重点是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采取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服务工作。

二、社区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实施步骤:

1、首先要及时与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获得资金的支持和帮助。

2、建立社区老年人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该数据库是对有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需求的老年人点对点服务的依据,包含有社区老年人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老年人的健康资料等。

三、区分层次,按照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点对点服务。

在服务方式上,对低保及困难老人实施低偿服务;对有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实施有偿服务。在服务内容上,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理疗、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身心健康问题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则配备专职康复、护理人员,提供生活起居护理、日托照料、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服务。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依托沙尔呼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康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生活保健的需求。具体措施是将现有的慢病康复中心(650平方米平房)整体搬迁主楼二楼,将原慢病康复中心改建为医疗康复养老中心。一是要为社区内需要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以社区为单位,对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将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储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数据库中,以便医生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提出医疗保健及康复和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建议,以利于康复和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实施有效服务;二是定期组织上级医院专家来中心为老年人进行会诊,以便更好的为老年人进行医疗、康复及护理工作;三是开展现场健康知识讲座,普及老年保健知识,组织开展各种对老年人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四是开展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护士服务项目,为有高层次医疗保健需求的老年人实施24小时医疗监护服务。

五、注重培训,建设好为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主要把好四个关口: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选调关;

二是专业技术的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培训关;

三是医疗、康复、护理人员的使用关;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篇6

根据x文件要求,X年我市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覆盖率需达到X%以上。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我市X年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下发。

一、建设任务。

我市X年具体建设任务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X个、村级养老服务站X个(详见附件X)。

二、运营方式。

乡镇(街道)、社区(村)为三级中心运行主体,负责机构的日常管理职责,市民政局对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对辖区内三级中心实行统一标识、统一规范标准,提高辨识度和服务效益。探索培育专业运营主体,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将辖区内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

三、建设任务分解。

(一)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职能定位。受乡镇委托,负责受理与审核各类养老服务补贴申请;受县级民政部门委托,负责受理和开展辖区内老年人需求评估;负责涉老政务资源整合,提供一站式涉老政务咨询和业务办理;做好乡镇范围内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人力资源(低龄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等)的整合与利用;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互助队伍,进行相应的人员培训和管理;组织开展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和探视走访;指导签订辖区家庭赡养协议,营造农村养老服务良好氛图。

X、建设规模。按要求不低于X平方米。

X、建设数量与地点。根据核定的建设任务,我市今年拟在霞西、竹峰街道等X个乡镇(街道)设立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设置在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乡政府当地村委会或卫生院等。

X、人员配备。按要求管理人员配备不少于X人,由乡镇民政所工作人员、敬老院管理人员、其他招聘、购买服务人员组成。

X、功能设置:(X)辅助管理功能。设置养老服务补贴受理窗口,受乡镇委托,负责受理与审核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补贴申请;设置一站式涉老政务咨询和办理中心,整合民政、卫生计生等涉老政务资源,为老年人咨询办理涉老业务提供便利;设置老年人能力评估室,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评估场所,受县(市)级民政部门委托,负责受理和开展所在辖区内老年人需求评估;受乡镇委托,组织基层老年协会、村医、留守妇女等力量,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指导承接服务方,开展辖区内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和探视走访;联合司法所、村委会,督促子女与老年人签订赡养协议;指导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和日常运营。

(X)为老服务功能。根据需要设置餐厅、浴室、护理站、文娱中心等为老服务场所,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规模较大的,可设置日间照料床位或全托床位,全托床位设置原则上少于X张,主要为辖区内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服务,对短期托养结束后有集中住养需求的老年人,就近就便转介至面向社会开放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等养老机构。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服务功能一般交由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其他专业社会力量承接,实行社会化收费。

(X)队伍培育功能。在乡镇范围内培育成立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低龄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等力量,发展农村老年人自助互助服务队伍,进行人员登记管理和志愿服务储蓄登记,并开展相应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委托专业机构等,对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开展照护技能培训和指导。

(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X、职能定位。为社区老年人就近直接提供日托、全托以及上门服务,或者与社区内其他为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实行资源共享,作为其合作机构,统筹提供服务;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教育学习活动及场所设施。

X、建设规模。以社区为主体,以服务半径、覆盖人口和功能配备为依据设置,以服务半径设置的,应以该社区任何一个点到相邻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X分钟左右的距离配置;以覆盖人口设置的,一般应在X万人左右(其中老人人口比例X%以上)。可采取“主体服务区+加盟服务点”模式建设,主体服务区建筑面积按要求不低于X平方米。

X、建设数量与地点。根据核定的建设任务,我市今年拟在南山街道白云社区等X个社区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详见附件X)。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点、文化服务设施等综合设置。

X、人员配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鼓励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无偿或低偿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运营方根据功能设置配备相应的日常服务、养老护理、供餐服务、助浴服务等人员。

X、功能设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以为老服务为主,一般应具备以下功能:

(X)集中照护服务。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体服务区,重点设置日间照料床位和全托床位,建筑面积较大的可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聚焦社区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人集中照护刚需。

日间照料床位主要为社区高龄等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全托床位主要为社区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服务;小微养老机构主要为社区失能失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鼓励其重点发展短期托养服务,提高床位使用效益。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必须与周边各类养老机构签订转介服务协议,对日托服务对象、短期托养服务对象中有长期集中住养需求的老年人,优先转介至相宜的养老机构。

(X)健康指导服务。具备条件的,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同步设置护理站,配备相应医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不具备条件的,依托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服务。

(X)助餐助浴服务。设置助餐点、助浴点,为社区居家老年人开展助餐、助浴服务。具备设施规模条件的,可设置社区老年食堂,直接开展供餐服务。

(X)文化娱乐服务。利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等设施,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搭建活动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集中教育学习等服务。

以上服务功能可根据设施规模、区城位置等情况单独设置或综合设置。

(三)村级养老服务站。

X、职能定位。为农村老年人就近直接提供日托、全托以及上门服务,或者与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等为老服务机构实行资源共享,作为其合作机构,统筹提供服务;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教育学习活动及场所设施。

X、人员配备。通过基层老年协会进驻、发展互助自助队伍、无偿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等方式,充实服务人员力量,一般每个站点配置人员不少于X人。

X、设施规模。以行政村为主体设置,可以利用农村幸福院、闲置村委会办公用房、闲置校舍、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整合撤并后闲置设施等资源单独设置,也可与运营中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已有设施综合设置,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X平方米。

X、建设地点。根据我市实际,每个乡镇同步设置X--X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任务为X个

X、功能设置。村级养老服务站功能设置以为老服务为主,一般应具备以下功能:

(X)集中照护服务。设置日间照料床位和全托床位,为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托或短期托养服务,全托床位设置原则上不少于X张。村级养老服务站可与周边各类养老机构签订转介服务协议,对日托服务对象、短期托养服务对象中有长期集中住养需求的老年人,优先转介至相宜的养老机构。

(X)健康指导服务。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推进,为村医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免费场地,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X)助餐助浴服务。建设农村老年食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引导社会力量运营等方式,为农村留守、高龄、失能等居家老年人提供用餐和助餐服务。在村级养老服务站设置助浴点,重点为农村失能失智、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

(X)文化娱乐服务。利用村级养老服务站,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搭建活动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集中教育学习等服务。

(X)活动场所支持。为农村老年人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提供地支持。

以上服务功能可根据设施规模、区城位置等情况单独设置或综合设置、条件有限的村,各项服务功能可暂不兼具。

四、实施步骤。

摸底阶段(X月X日--X月X日):按照三级养老中心建设要求,由乡镇(街道)提出申请,市民政局会同各乡镇(街道)对拟建设地点进行实地查看,确定建设任务。

建设阶段(X月X日--X月X日):各乡镇(街道)按照三级养老中心职能定位和功能设置,完成建设任务,配齐三级中心的所需设施,确保正常投入运行;市民政局指导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验收阶段(X月X日--X月X日):各乡镇(街道)根据建设实施进度,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向民政局提交验收申请,市民政局会同相关乡镇(街道)分批次依照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进行竣工验收。

资金拨付(X月X日--X月X日):项目建设完成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提交经审核后的各项目完整建设资料,市民政局审批后于X月底前完成奖补资金拨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民政局负责对全市三级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并纳入考核;各乡镇(街道)负责对本辖区三级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管;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发挥三级中心建设和管理责任主体作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篇7

一个养老信息化平台

2015年4月,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同时成立厦门市市民养老服务中心,承接和协助民政部门进行社会化养老服务。

这一平台高效整合了全市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呼叫服务为核心,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养老“O2O”新模式。老人通过电话、手机App或智能终端下单,平台按照其需求安排相关的加盟服务商上门服务。

目前,这一平台已形成五大功能。平台提供健康管理功能,平台开发的手机App“i欢孝”可与多种智能终端相结合,为老人建立健康数据档案、 健康分析报告等。同时,平台开发了智能腕表、跌倒报警器、智能床垫等智能设备,可对老人健康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报警,为紧急救援提供良好保障。

平台对接全市各类医疗机构,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陪诊、体检、健康护理等医疗服务。平台具备生活服务功能,可为老人提供送餐、送货、维修、理发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

一个养老服务专用号

考虑到老人的接受能力和使用习惯,在平台投用的同时,厦门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2349”养老服务专用号。

“12349”热线与养老信息化平台连通,24小时接听来电。老人有需求时,只需拨打12349告知平台,平台会根据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安排社区助老员或各类加盟服务商直接承接服务。

同时,平台通过手机、智能腕表、跌倒报警器等设备可以实时、主动监测老人身体情况,实现紧急救援“一键通”。老人足不出户,只要按下养老终端设备的按钮,就可使用远程关怀、吃药提醒、走失定位等功能,让子女全天候了解和掌握家里老人的活动信息、健康信息、位置信息等。如果老人出现意外跌倒、 身体异常等危险情况,系统将自动报警定位,并与呼叫中心、社区助老员、老人亲属、120等实现联动紧急救援。

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厦门目前有养老服务机构32家、日间照料中心6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3个、农村幸福院4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69个。这些机构不仅是老人在社区休闲活动、接受照料的重要场所,也是养老信息化平台服务落地社区的重要载体。

养老信息化平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有效对接后,可以将信息化养老落地社区,依据社区掌握的数据,进行服务需求评估,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解决线上与线下脱节,社区养老资源不足,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专业等问题,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质量。

构建养老大数据让服务更加精准

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将建立起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大数据库和服务供应网络。平台投用后,通过对接、共享厦门市经信局的信息,建立养老基础数据库,为全市逾29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基础信息,为8800多名政府特定养老服务对象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物联网架构的智慧养老世界 篇8

智慧养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养老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用技术的方法替代人力,延伸和改变人的生活角度,成为我们在这个领域当中的一场革新。

养老产业是一个大市场

中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宜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体休闲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提出,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极具活力和前途,到2020年中国每千名老年人养老机构存位数将达到35至于40张,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就业岗位将超过850万个,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政策和制度不完善,服务和产品水平不高,市场培育和规范缺少经验,科技创新和应用比较薄弱。养老服务增加值不高,迫切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和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服务业是增长潜力巨大的产业。他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大概是2.43亿,2025年会超过3亿。从家庭结构看主要是呈现倒三角形的模式,传统依靠儿女养老模式是支撑不起来的。这就意味着社会化服务需求会大量释放,养老服务产业未来增长可能是指数级增长。

在不久前召开的信息社会50人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左美云给出了一个数据,目前,中国上网的老年人有1200万人。统计数据表明,上网人数的2%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就是说,老年人触网、上网已经成为重要现象,但从产业的角度观察,老年人适合的信息化产品、应用发展不足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左美云认为,智慧养老离不开信息化,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来实现。通过技术能够实现养老服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但信息产业应加大创新力度,以更丰富的产品和应用来为老年用户服务。

在现有的老年人信息技术与应用中,有很多网站重点提供老年人的生活信息,有的搭建了报警系统、信息化老年人公寓、信息化社区,还有不少社区在建设虚拟养老院,这些都是瞄准老年人生理需求提供信息服务。在安全需求方面,有不少机构也开始搭建老年人的健康追踪系统、开展远程医疗等等。在养老政策信息方面,也有很多相关的网站。但总体而言,企业关注得比较多的还是生理和安全需求。对老年人情感需求方面的信息服务相对较弱,比如亲友活动的信息、公益社交等等。最缺乏的是满足老年人自我尊重的需求。比如老年人的身体自我评价、精神自我评价,这方面还非常薄弱。老年痴呆症前期是有症状的,如果有提供评价的信息服务软件,子女就可以通过父辈的一些行为进行预判。

智慧养老的平台式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养老产业创新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创新。其创新集中于三个领域。第一,平台经济企业的重要性。平台经济有一个一揽子服务,下线的一些具体服务可能由各个企业来做,直接面向老年客户。这种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手段建起来。第二,需考虑PPP模式的具体实现,即公私合营,国内叫政府和企业合作伙伴关系。养老产业和社区、基层政权能够合作建立起这种模式非常关键。第三,考虑个性化服务,特别是个性化医疗问题。另外信息技术应用在提升养老服务业效率方面很重要,使老年人获得服务的便利性大幅度提高。目前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压力较大,行业也面临着用工难,靠技术提升服务的品质、降低成本,就变得非常重要。

冯飞主张,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老年养老应作为其重要的环节,即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城市的七大构成中,其中有一个叫智慧生活,养老服务应该归入其中。

5月4日至6日,由中国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有媒体报道,在青岛百灵智慧养老平台展会的现场,只要发送了入住申请,老年人的所有信息就会发送到院长、医务室、护理员,然后多个部门在网上对老人进行入住评估,评估过后就可以发消息给护理人员接待,还包括以后的护理记录、探访记录康复训练、请假、用药等,都可在这个平台的指挥下完成。比如老人用的智能腕表还可以检测老人心跳,脉搏,体温,位置等信息;控制中心则实时显示老人状态,心跳、脉搏、血压、体温、位置信息;异常报警则对老人离床、心跳异常、血压异常、位置脱离管理区等进行报警。 老年人还可以在家利用便携的自助健康管理设备使老人足不出户完成血压、血糖、心电、血氧等健康指标的检测,对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计划的监督和跟踪,为康复数据分析提供有效反馈。

子女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查看老人从入住评估,到老人离院的所有状态,甚至“衣、食、住、行、学”等所有在院信息。医护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配备移动终端,及时响应会员的服务请求和上级指派的任务。 服务终端可以接收所属服务范围内的服务请求,在服务完成后通过指纹仪对每一次服务提供有效记录。

“有了这个平台后,老人或者家属虽然不在养老院也进行登记注册,同样享受养老院的服务。”现场工作人员对媒体谈到,护理人员可以到家里进行护理,床位分散到每个家庭中,通过智能养老平台进行管理。

“其实这个养老平台就是解决的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把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目前,青岛百灵跟青岛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一步,青岛百灵对养老院进行智能化的改造,比如:打造网络、信息化平台,提供医疗、监护、定位、点餐等服务,下一步将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家政公司、卫生机构进行整合,为老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

物联网下的智慧养老构想

到明年6月,南京市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将在鼓楼区覆盖5000户,让老人充分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据介绍,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告知家人,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比如,老人在家中摔倒,地面的安全传感器就会立即通知此前协议约定的医护人员和老人亲属;如果正在煮的东西长时间无人问津,那么,装在厨房里的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提醒健忘的老人;如果万一老人已经外出,也没有关系,传感器发出警报一段时间还是无人响应的话,这时煤气便会自动关闭。

“智慧养老”不仅将时刻保护老人的安全,还能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比如,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

目前,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在南京鼓楼区还只是在社会福利院和两个试点小区推开,300位老人从中受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郑世宝撰文提出,智慧养老是基于远程老人健康监护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它依托先进的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和社会化的专业养老服务团队,以社区为单位,为居家老人提供像托老院式的全天候健康与生活的监护服务。

智慧养老,是将传统的机构养老搬在了网上,用上了物联网时代的特征,即将远程医疗、健康监护和生活监护资源从固定的时空范围内释放出来,让老人触手可及。智慧养老的核心是空中养老网和社区服务站。

他详细解释道,智慧养老的服务体系通过空中医院网、空中养老网将传统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城市光网相连,实现医疗资源、养老服务资源的集中、整合及共享,提供远程的、虚拟的健康与养老服务。进一步,空中医院网、空中养老网基于三网融合网和泛在无线网连接到社区养老服务站或移动养老健康服务车等小型医疗健康、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将医疗资源转接分发到公众社区。通过社区的上门服务,打造30分钟车程应急服务和10分钟步行上门服务。最后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数字家庭物联网,实现家庭健康监护(如家庭医疗床、便携式健康监护仪和可穿戴监护服)与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对接,达到全天候实时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的目的。

另外,社区养老服务站作为离老人最近的服务机构,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或是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上门服务。这种实体服务作为健康物联网所提供的虚拟服务的补充,使得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形成一种"日常健康管理的虚拟服务"与"应急快速上门的实体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健康物联网可以将传统实体医疗资源从特定的时空内取出来,进行虚拟化处理,分享到公众的身边,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将在突发疾病时的应急响应和日常生活中的慢病管理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与传统的实体医院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以个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质量管理。

居家养老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关爱老人电视电话系统、穿戴式健康监测服、睡眠健康保健床垫、家庭远程诊疗床、防摔倒报警器、防盗窃监控报警系统、煤气电气设备使用安全报警等等。这些系统都通过家庭物联网络和家庭网关与社会网络相连。

其中,根据老人生理特点设计的关爱电视电话系统,是一种老人智能电视系统,是居家老人的基本配置。该系统,以宽带网络电视为平台,配备无线耳麦、遥控鼠标、屏上摄像头和平板网络电视机,支持老人喜爱的电视节目、音乐节目推送、延时播放,支持老人友好操作界面(声控或盲摸)的电视电话和上网等功能。移动监护终端,作为老人随身穿戴的移动电话,采用耳麦接听,图像式拨号,还可具有无线定位、一键式报警等特殊监护服务功能。家庭远程医疗监护床是支持居家老人远程医疗和远程监护服务的最重要措施。

该系统以床为载体,集睡眠健康管理、卧床状态下的医学监测和可视化远程医疗等多功能于一体,满足全科家庭医生或医院的主治医生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与他服务的居家老人所需的医学"望、闻、问、切"诊断服务。另外,安全监控系统,生活辅助机器人等都是乐享居家养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这些设备通过家庭医疗健康传感网与数字家庭网关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家庭网络系统。然后接入社区是宽带网络从健康监护服务提供端(医院诊室、社区老人健康服务管理平台)获取健康监护服务。

上一篇:姐姐的生活优秀作文下一篇: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