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题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必修二题(精选9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题 篇1

1.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中,有关实验仪器使用、药品存放、未学过的药品的使用暂时不讲,这些知识在后续在逐步学习,即使讲了会给学生增加负担,总体说记忆性的实验知识较简单,无需提前讲。

2.离子反应的知识对高一学生有难度,不可讲的太深。应逐步学习。

3.胶体知识不可讲的太深,考试大纲对这些要求很低。

必修二

4、原电池这里要给学生多复习,鼓励学生多看几遍课本,才可能对原电池知识理解好。

5、有机知识不可讲的深,学生初次接触有机知识觉的不可理解,所以到选修5再加深学习。选修4

6、化学反应方向可以采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再讲的办法。也可以直接讲,但要讲的简单。选修5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瑕疵辨正二题 篇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3册(必修),有“宇宙的边疆”一文。教材编者给文中“黑洞”作如下解释:“由万有引力场产生的一个物质高度凝聚的区域,其引力强度极高,以致连光线也无法从这个区域逃逸出去。”(2007年3月第2版第64页)

这个注释,通俗易懂,一看就知道黑洞是怎么回事。但注释中也有瑕疵,其中“以致”一词使用不妥。

《现代汉语词典》: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如,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做出了错误的结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611页)例句中的“做出了错误的结论”,自然是由“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导致的不好的结果,而教材注释中的“连光线也无法从这个区域逃逸出去”,并不是不好的结果。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致,连词,致使。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他的腿受了伤,~几个月都起不来床。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非常苦闷的问题。(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1月增订版第621页)

教材注释中的“连光线也无法从这个区域逃逸出去”,也不是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可见,教材注释中“以致”一词使用错误。

再看,“以至”,《现代汉语词典》注: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他非常专心的写生,~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很多人感到惊奇。也说以至于。(2005年第5版第1610页)

《现代汉语八百词》注:2.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形势发展得这样快,~很多人都感到很难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幻想故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第620页-621页)

很明显,教材注释中的“连光线也无法从这个区域逃逸出去”,是由上文“其引力强度极高”而产生的结果,但并不是不好的结果,显然得用“以至”,而不能用“以致”。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课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一书,在介绍新闻的六要素时举了一个例子,不够妥当。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这六个要素就是:5W+H。

5W: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

H:结果如何(How)

如果把这六个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因为什么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要素。比如下面这条短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个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美国东部时间)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2006年10月第1版第1页2011年7月吉林第6次印刷)

略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个短新闻只交代了四个要素,即“谁”(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何时”(今天下午2:02分)、“何地”(白宫东厅)“何事”(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短新闻中根本没有“为何”“结果如何”这两个要素,教材编者却说“六个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令人费解。

举完这个例子后,教材又说:“当然,新闻讲究简练、准确,不可能像小说、戏剧那样铺排开来,每一个要素都交代得非常详尽,有的要素可能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甚至可能省去某几个要素。”

如果把上面举的例子,放在这几句话之后,应该是合适的,也是恰当的。教材举例应严谨,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误导教师和学生,建议修订教材时予以改正。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 篇3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高一化学怎么学好

上课坚决不能“跑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两个最重要的睡眠时间。一个是晚上11点之后一定要开始睡觉,一个是中午要有10到30分钟的午休时间。这是你从“后进生”迈向“优等生”的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绝“打瞌睡”。有不少同学在寻找自己学习的.失误时都忽略了这一点,然而,这一点处理不当,对于中等以下程度的学习者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你可以回忆你的学习历程,你肯定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开始“堕落”的?是经常在中午时去操场打球,还是连续有一段时间总是中午有事?总是熬夜?导致白天瞌睡难耐?!特别是晚自习效率极低,完不成作业!逐步陷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中!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 篇4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几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高中必修有机化学课件 篇5

1.知道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3.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断键方式

新课学习:

【基础知识】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俗称: )

颜 色:

气 味:

状 态:

密 度:

挥发性:

溶解性: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问题探究】实验测定乙醇的分子式为 C2H6O ,已知该分子是由2个-C-,1个-O-,6个-H拼接而成,请问你能想出几种拼接方式?

A B 思考:如何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 。

【实验3-2】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现象:

(1)烃的衍生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碳碳双键、碳碳三键、-OH、-X(F、Cl、Br、I)、-CHO、-COOH、-COOR等等。

(3)乙醇的分子结构:

①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为: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

②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_____ 被___ _取代的产物;乙醇是一种____________,它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官能团结构简式为: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是: 。 实验现象是:

[练习]其它活泼金属如钾、镁和铝等也可与乙醇反应,均可产生H2 ,请写出镁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化反应

(1)、燃烧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催化氧化:

实验过程及现象: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其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中,反复进行几次,可发现铜丝受热后表面因被_ 而变_ 色,放入乙醇中后又变为_ 色,同时在试管中产生有 气味的_ 体。

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反应中铜丝的作用为___________。 应用:工业上是利用上述原理,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_制取乙醛。

③与酸性KMnO4溶液或K2Cr2O7溶液反应:现象为_二者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_,乙醇最终被直接氧化为 。

【自主探究】

1、试根据官能团的概念判断下列物质的官能团是什么?

C2H5OH: CH3COOH: CH3CHO: C2H5Cl: CH2= CH2 CH= C-CH3

2、试分析乙醇与钠的反应判断在乙醇与钠的反应中,乙醇分子中的何处发生断键,其反应从形式上理解是如何发生的?乙醇与钠的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乙醇与钠发生反应时,-OH与生成氢气的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乙醇除了能与活泼金属钠等发生取代反应外,也能与氢卤酸(HX)发生反应:如HCl、HBr等,但是发生反应的断键部位有所差别,当乙醇与氢卤酸反应时乙醇分子中的-OH被HX中的-X所取代, 请试着写出乙醇与HBr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能够与O2在铜、银做催化剂条件下可以被催化氧化。请根据其反应方程式中乙醇的变化从形式上分析乙醇的断键部位和新键的形成方式?

分子中含有-OH的有机物一般均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请试着根据你的分析写出CH3CH2CH2OH和

O2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方式请思考是不是所有含-OH的物质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呢?

5、乙醇除了能发生上述化学反应以外,还可以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如果反应在170下进行,则发生分子内脱水,其断键方式为:乙醇分子中-OH脱去,与-OH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脱去一个H,而在相邻碳原子间形成双键。如果反应在140下进行,则发生分子间脱水,其断键方式为:一个乙醇分子中-OH脱去,另一个乙醇分子则脱去-OH中的H原子,而生成醚键。 试写出乙醇发生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分子内脱水: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篇6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1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燃液体;

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

(1)Na2CO3在BaCl2之后;

(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

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5、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

①质量分数W

②物质的量浓度C

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

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而n(溶质)=m(溶质)/M(溶质)= ρ V(溶液)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

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

②称取(或量取)

③溶解(静置冷却)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如果仪器中有试剂瓶,就要加一个步骤:装瓶)。

例如:配制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

(1)计算:需无水Na2CO3 5.3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Na2CO3 5.3 g。

(3)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1-2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注意事项:

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③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④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⑤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⑥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3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

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 ”“↑”“↓”是否应用恰当。

4、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②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4

一、钠 Na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O2反应

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2==Na2O2(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②钠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

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

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④钠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二、铝 Al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

Fe2O3+2Al == 2Fe+Al2O3,Al 和 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三、铁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①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 6HCl = 2AlCl3 + 3H2O(Al2O3+6H+=2Al3++3H2O)

Al2O3+ 2NaOH == 2NaAlO2 +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 =FeCl2 +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二、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 Al(OH)3

①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温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

②Al(OH)3受热易分解成Al2O3:2Al(OH)3==Al2O3+3H2O(规律:不溶性碱受热均会分解)

③Al(OH)3的制备:实验室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来制备Al(OH)3

Al2(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因为强碱(如NaOH)易与Al(OH)3反应,所以实验室不用强碱制备Al(OH)3,而用氨水。

2、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Fe(OH)2(白色)和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

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H)2+2HCl=FeCl2+2H2O(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Fe(OH)3 + 3H+ = Fe3+ + 3H2O)

②Fe(OH)2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

4Fe(OH)2+O2+2H2O=4Fe(OH)3(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③Fe(OH)3受热易分解生成Fe2O3:2Fe(OH)3==Fe2O3+3H2O3、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三、盐

1、铁盐(铁为+3价)、亚铁盐(铁为+2价)的性质:

①铁盐(铁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剂(如铁、铜等)还原成亚铁盐:

2FeCl3+Fe=3FeCl2(2Fe3++Fe=3Fe2+)(价态归中规律)

2FeCl3+Cu=2FeCl2+CuCl2(2Fe3++Cu=2Fe2++Cu2+)(制印刷电路板的反应原理)

亚铁盐(铁为+2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硝酸等)氧化成铁盐:

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

②Fe3+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黄色;

b.加入KSCN(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Fe2+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浅绿色;

b.先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5

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2SiO3):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其酸酐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

Na2SiO3+2HCl=2NaCl+H2SiO3↓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

(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 Na2O·SiO2

硅酸钙:CaSiO3 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O3不能写成 K2O· 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古城忆旧二题 篇7

古城忆旧二题

一座以花为节日的城市 保山城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养花历史的城市.对此的记载,我见过的.最早的是明成嘉年间右侍郎张志谆所作的<永昌二芳记>.书中写道“茶花有三十六种,杜鹃花有二十种,皆永昌所产.”<保山县志>(民国稿)记载了保山种养的传统花种桂花、茶花、杜鹃、映山红、樱花、腊梅等270多种,并说:“保山气候温和,土质肥美,在昔以产花、植木著称.

作 者:段一平作者单位:刊 名:边疆文学英文刊名:FRONTIER LITERATURE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

札记二题散文 篇8

旧信箱

一个高约两米的立柜,分成了十多个大小相等的信箱,静静伫立在邮政营业厅的角落里。其中一个曾经装满了我年轻而斑斓的梦想。因为它的微小,属于我的秘密可以更深地隐藏,属于我的喜悦可以自由地蔓延,属于我的梦想可以无尽地生长……

在那个疯狂写信的时代,留在信封或信纸上的地址,成为一个人以平凡、卑微抑或高贵等不同方式存在的印记。每年,大量邮件带着温情与喜悦,将广阔的大千世界与蜗居的山坳小镇联系在一起。直到离开小镇数年后的今天,仍有邮件不断从天南海北抵达这里,皆被忘年交老罗悉心收存。对于重要邮件,老罗会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或托人捎带;普通邮件则相对迟缓一些,但过不了多久,我就会收到他转来的厚厚一撂。由此可以想见,一个人的地址,多么难以被时光完全抹去呵!

在决定离开小镇之前,我为自己取了这里的最后一次邮件。那个下午的时光,缓慢而沉重。狭小而又广阔的旧信箱,像往常一样不发一言地呆在那里,却交给我不同寻常的重量。阳光穿过完全打开的大门,恰到好处地斜照在那一排信箱上面,我的信箱就像被无情辜负的女友一样,充满怨恨的目光锋利得令我不敢对视。想对它说一点什么,沉默良久,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好狠心地回过头,脚步沉重地迎着阳光走去。我并不想遮挡这令我难堪、羞愧的光线,只因为那是自己唯一的方向。

时间一天天过去,重新开设在城市里的信箱渐渐热闹起来,开始完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搁在小镇的旧信箱却怎么也挥之不去,就像被自己狠心遗弃的孩子,令我时时牵记和心疼。

在喧嚣的城市,我常常梦见故乡小镇恬淡的面容、小河娓娓的低语、街边梧桐轻微的晃动,常常梦见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向邮筒投进几封忐忑的信件,然后在信箱里收获细小而满足的喜悦。懵懂少年眼中闪烁着的,是多么纯净的火焰。

当我某一天返回小镇,见到的景物大多容颜如故:天空还是那么蔚蓝,空气中还是那股熟悉的味道,散落的村庄还是那么纯朴,碑牌河水还是那么安静地流淌……唯独曾经老旧的邮局不知何时装饰一新。站在富丽堂皇的营业大厅茫然四顾,已经再也找不见曾经属于我的旧信箱了。

弹指一挥,数年光阴烟消云散,正如一觉醒来,眼前已物是人非。我的旧信箱,我的小镇生活,我的青春时光,它们通通不见了影踪。每一次坐上返城的汽车,与身后的小镇渐行渐远,我都不回头。我害怕自己一回头,我的旧信箱就会现出身来,给我脆弱的心脏射来一支支锋利的箭……

敬礼,母亲

一大早,乘车去乡下参加同事母亲的葬礼。

同事的老家在农村。因夜间下过小雨,村道稍显泥泞,好在距离公路并不远。

与大多数村庄一样,一截土路的尽头,由土墙房、砖瓦房组合而成的那个院落,看上去已略显破败。但相同的乡村生活背景使我坚信,这里,是安放老人灵魂的最厚实的土地。

顺着小院背后的弯弯山路,可以抵达我那四十里外的老家。顺着公路下行不远,是长滩河,它向下流去,约一公里远改名为碑牌河,再过二十余公里即抵达我曾经生活十六年的碑庙镇了。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进入这座小院,我的内心都会滋生一股浓郁的故土情结。

当然,这种情结是隐藏着的,也是缥缈不定的,犹如前来吊唁的人们程度不一的悲伤情绪,更像噼里啪啦响不停的鞭炮所引发的阵阵烟雾,时而散淡,时而浓烈,但一直在空际缓慢地飘摇、萦绕。

相同的.风俗习惯,相同的泥土气息,相同的淳厚民风。更重要的是,老人清苦、勤劳的一生与我的母亲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在艰苦、贫穷的年代,奋力扛起子女的成长,奉献毕生却不求丝毫回报……这辽阔、宽厚的大地,为我们藏下多少催人泪下的、伟大得没有任何词语能够形容的母爱!

恍惚回到三年前的五月,我们悲痛欲绝地跪在母亲面前,任泪水冲洗坚硬的悲伤,用怀念记录珍贵的时光。亲朋好友纷纷结伴而来,用真诚的劝慰,帮我们承受和卸掉巨大的疼痛……

逝者安息,生者保重。那些无法舍弃的记忆片断,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缅怀!――此时,我不知道,如此简单的一句劝慰,能否帮助他们卸去心灵的重负?

返回的路上,大家很少言语。正是这充满虔诚的安静,向一位伟大的母亲表达出了我们肃穆、庄严的敬礼。

高中化学必修二题 篇9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4)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6)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7)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封: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

4、一词多义

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稍微,略微)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介词,拿,用敢以烦执事

(3)连词,因为以其无礼于晋

(4)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越国以鄙远

(5)连词,表目的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2.而

(1)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2)连词,表修饰夜缒而出

(3)连词,表转折朝济而夕设版焉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夫晋,何厌之有

(3)助词,的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4)代词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

(5)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

(6)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7)顷之,烟炎张天(调节音节,不译)

(8)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

4.焉

(1)语气助词,表陈述子亦有不利焉

(2)疑问代词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3)兼词,于之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

5.其

(1)代词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2)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吾其还也

6.且

(1)连词,表并列,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连词,表递进,况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断)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失其所与,不知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4.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2.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②名词作动词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同上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衣服,戴帽子)

乃朝服(朝服:穿上朝服)

③动词使动用法

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④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⑤形容词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群臣怪之(怪:以..为怪)

(6)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亲,亲近,接近)

荆轲废(废:倒下)

4.一词多义

①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②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

③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④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⑤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⑥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

⑦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⑧图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⑨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二、文言虚词

【之】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②结构助词,“的”/不译: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而】

①连词,表转折: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连词,表并列: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③连词,表修饰: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④连词,表承接: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⑤连词,表递进: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以】

①介词,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②介词,用: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③介词,按照:以次进

④已经:日以尽矣

⑤连词,表目的,“来”/不译: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⑥连词,表修饰:箕踞以骂曰

【为】

①动词,做,整治:乃为装遣荆轲

②介词,被: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③介词,替: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②指示代词,那:其人居远未来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

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

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

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

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

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献(于)秦王(省略介词)

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

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

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

3、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顾计不知所出耳(所出,宾语前置)

4、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有所: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岂&8226;&8226;&8226;乎:表反问,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岂&8226;&8226;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事所以不成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四、重要词义

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请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诚】①果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②的确,确实

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唯大王命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以次进:【次】顺序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殿前的台阶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

五.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8226;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语出本文:“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鸿门宴》

--司马迁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内:同“纳”,纳入)

(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上)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隙)

(6)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7)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

(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丝毫)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

(10)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11)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2.古今异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指意外之事今义:十分,很)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详细叙说)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省名)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对南地区今义:省名)

(6)持剑盾步走(走:古:跑今:步行)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今:鱼上的肉)

(9)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一样用翅膀)

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在当夜)

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

(2)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籍吏民(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

(3)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豪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

(4)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

(5)动词使动用法

臣活之(活: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

(6)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4.一词多义

(1)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副诃,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故交,老交情)

(2)如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如同)

不如因善遇之(动词,及,比得上)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固不如也(比得上)

万事如意(顺、随)

(3)意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动词,料想)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神情,神态)

(4)举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5)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使君谢罗敷(告诉)

(6)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時間名詞之后表示停頓,助詞)

亞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并起判断作用,助词)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或种的意思)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具告以事

(2)介词,用:请以剑舞

(3)介词,凭:不然,籍何以至此

(4)连词,来:项王未有以应

(5)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樊哙侧其盾以撞

2.为

(1)动词: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使子婴为相(做)/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2)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我为鱼肉

(3)介词,被:吾属今为之虏矣

(4)介词,替、给:君为我呼入

(5)介词,对,对于:为之奈何

(6))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何辞为

3.因

(1)动词,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且

(1)副词,将: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为之奈何

(2)连词,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之

(1)代词立而饮之(指代“酒”)

(2)动词,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助词,的:今日之事何如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于

(1)介词,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介词,对于:贪于财货

(3)介词,比:长于臣

(4)介词,在:得复见将军于此

7.与

(1)介词,同:未得与项羽相见/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连词,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动词,送与,给:则与斗卮酒/欲与亚父

8.而

(1)连词,表并列:劳苦而功高如此

(2)连词,表修饰:项王按剑而跽

(3)连词,表承接:拔剑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9.然

(1)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沛公默然

(2)代词,这样:不然,籍何以至此

(3)连词,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表判断)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者……也”表判断)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

(5)此亡秦之续耳(语气词“耳”,表判断)

(6)客何为者(动词“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2.疑问句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代词“谁”,表疑问)

(2)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代词“安”,表疑问)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疑问语气词“为”,用在句末,表疑问)

(4)能复饮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

(5)公岂敢入乎(副词“岂”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省略句

(1)毋从(之)俱死也(前面省去主语“你”,后面省去动词宾语“之”)

(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省去介词“于”)

(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去介词宾语“之”)

(4)拔剑撞(之)而破之(省去动词宾语“之”)

(5)则与(之)斗卮酒

(6)竖子不足与(之)谋!

(7)沛公军(于)霸上

(8)卫士仆(于)地

(9)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4.倒装句

(1)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2)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

(3)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

(4)因击沛公于坐(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

(5)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宾语前置)

(6)贪于财货(于财货,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7)良曰:‘长于臣;(于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8)具告以事(以事,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5.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为”表被动)

鲁速

上一篇:清平乐村居的古诗下一篇:浅谈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