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师试课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老师试课(共10篇)

新老师试课 篇1

预备铃响过,班主任来了,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只见他挺着个啤酒肚,脸上带着笑容。他清了清嗓子说:“大家好!嗯,同学们好!对不起,我有点啰唆。我姓高,虽然我长得一点也不高……”

“哈哈哈……”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大笑声。

“肃静!”高老师手一挥,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优秀的班也离不开好的班规。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过新学年,我这里给大家定下几条规定,大家一定要背熟,一定要遵守。”说完,高老师从桌上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清了清嗓子念道:“班规如下,大家注意听好了:第一条,上课要认真听,不许埋头做笔记,可以讨论,但要求讨论的是该节课上的内容;第二条,下课时不可以坐在座位上,必须出去活动;第三条,未按时完成作业的,每项罚款‘班级币’3元,跳一百次绳等于1元,钱必须到我这里赚;第四条,考试没达到60分的,每少1分罚跑200米;第五条,……”

这么重要的东西,同学们当然要记下来了,于是,大家手忙脚乱地抄着。可说到第五条时,高老师停下来问:“班规的第一条是什么?”

“上课要认真听,不许埋头做笔记……”有同学小声地说道。

“那你们违反没有?”高老师问道,“这么重要的东西,老师一定会贴出来的,你们都忙于抄,忘记了听讲,这是不行的。下次不许再犯。”

等同学们都放下笔,高老师说:“第五条,班规将贴在门后,大家至少每周要去看一次。”

我的新老师 篇2

——题记

您像春风,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轻轻走进教室,用清新的嗓音开始讲课。柳眉之下,一双不太大的眼睛总是在眉毛的牵动之下透出智慧的光芒。您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让我感到轻松和快乐。

您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让我们领略多彩的大千世界,您的千丝万缕的情丝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性情——

虽然您是语文老师,却绝不死讲课本。在您的课上,那些被应试教育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世界万物又重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上至天文下到地理,甚至生化史政知识都从呆板的课本中跳了出来。比如《鸿门宴》,我开始还以为又是一篇枯燥的文言文,又学那些文言文常识。但是,在您的课上,《鸿门宴》被演绎得精彩纷呈,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和语言,经您的一番表述,这些历史人物一个个都在课本中浮现出来,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为自己以前对古文的无知深感羞愧,是您让我懂得了怎样去欣赏这些千古美文,了解古代祖先的喜怒悲欢,还有作者的情感起伏,更重要的是您让我懂得了历史在今天的生活中对我们做人的启示。

那堂课后,我开始试着去用心观察,聆听生命中每个动人的细节。您说得对,做个有心人,我们会更加充实、更加睿智、更加敏捷。

您有一个特点,很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在您的眼里,每个同学都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您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尤其是翻译古文之时,总是在同学们翻译完毕时,不忘加上了一句:“好!”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却总能带给我们勇气和信心。

您就像春天绽放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像春天明媚的阳光,让整个班级充满温馨。

我常想,做人与教书的主旨相一致,算不算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呢?遇到这样一位教学与气质兼美的语文老师,算不算是一种很难得的幸福呢?

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您的感情,您不仅授予了我们知识,给予我们关爱,更重要的是总能帮我们解开人生的迷津。学习的路途遥远而且困难重重,但有您相伴,从此一切都变得美好!

简评:淡雅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巧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如一捧清泉,涤荡了我这一位本以为成“匠”的沉睡的灵魂。这,也就是为师者的最大幸福吧!有这样的学生,我们又岂敢懈怠!

(指导老师:郭悦欢)

新老师的第一堂课 篇3

上课了, 李毅先深深吸了几口气, 然后健步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双眼睛, 他转过身, 拿起粉笔, 在黑板上“刷刷刷”画了几笔, 勾勒出自己的漫画像。这时候, 只听台下“哇”声一片, 有学生窃窃私语:“这是我们美术老师啊!”

李毅听了, 微笑不语, 扫了一眼学生们, 开口用英语自我介绍:“Hi,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嗨, 各位下午好) ...”下面的学生都笑了:“原来是英语老师啊!”

接着, 李毅念了几句打油诗:“作别学子路, 今朝为人师, 师生齐努力, 当自今日始……”学生又是一阵骚动:“哇, 教语文的!”

李毅等学生安静了, 才说:“同学们, 现在, 请拿出你们的数学课本……”话音未落, 教室里又是“哇”声一片:“教数学的啊, 这个老师太强了!”李毅从包里掏出课本, 大声说:“请打开数学课本第一页……”

这下子, 学生们果然都服气了, 上课时, 他们都挺直了身板, 认真听李易讲课。

下课铃声一响, 李易把课本和教具收拾进公文包, 说:“同学们, 有这么好的课堂纪律, 非常感谢你们!从今天开始, 我担任你们的班主任, 因为你们的数学老师今天有事请假, 我今天代了一节数学课, 以后我教大家历史……”

我们的新老师 篇4

每měi个ɡè同tónɡ学xué的de心xīn里li都dōu很hěn“怕pà”她tā。瞧qiáo,黄huánɡ老lǎo师shī有yǒu一yì双shuānɡ明mínɡ亮liànɡ的de眼yǎn睛jinɡ:同tónɡ学xué们men的de所suǒ作zuò所zuǒ为wéi都dōu被bèi她tā尽jìn收shōu眼yǎn底dǐ;她tā有yǒu一yí对duì顺shùn风fēnɡ耳ěr:课kè堂tánɡ上shɑnɡ同tónɡ学xué们men所suǒ说shuō的de悄qiāo悄qiāo话huà,她tā都dōu能nénɡ听tīnɡ得de一yì清qīnɡ二èr楚chǔ;她tā还hái有yǒu一yì张zhānɡ能nénɡ说shuō会huì道dào的de嘴zuǐ巴bɑ:同tónɡ学xué们men在zài她tā的de指zhǐ导dǎo下xià,朗lǎnɡ读dú水shuǐ平pínɡ不bú断duàn得dé到dào提tí高ɡāo,口kǒu才cái也yě一yí个ɡè比bǐ一yí个ɡè厉lì害hɑi。

每měi次cì上shànɡ课kè,黄huánɡ老lǎo师shī总zǒnɡ是shì甩shuǎi着zhe长chánɡ长chánɡ的de马mǎ尾yǐ辫biàn,先xiān在zài门mén口kǒu站zhàn立lì环huán视shì一yí下xià全quán班bān同tónɡ学xué,再zài抬tái头tóu挺tǐnɡ胸xiōnɡ,脸liǎn带dài微wēi笑xiào地de走zǒu进jìn教jiào室shì,同tónɡ学xué们men也yě学xué着zhe她tā的de样yànɡ子zi,个ɡè个ɡè精jīnɡ神shén抖dǒu擞sǒu,专zhuān心xīn学xué习xí。真zhēn是shi“有yǒu其qí师shī,必bì有yǒu其qí生shēnɡ”啊ɑ!

这zhè就jiù是shì我wǒ们men的de新xīn语yǔ文wén老lǎo师shī,够ɡòu威wēi风fēnɡ吧bɑ!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小学

二年一班*王金坤)

(指导教师*郑秋红)

如何让孩子适应新老师? 篇5

江苏南通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女儿上六年级,今年刚换了一个班主任,女儿回来总是说同学们对新班主任有一些看法,例如,处理事情不太公正或者以成绩来论学生好坏等。因为女儿成绩还不错,我们想冲刺重点中学,很担心女儿因为新换了老师而产生心理波动,甚至影响小升初的成绩。我该如何引导孩子?

答:师生关系是一种很亲近的关系,而孩子在求学期间,更换新老师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原来的老师经过长时间和孩子的接触,已经建立起相互信任和互动模式。换了新老师之后,这种信任感和默契感一下子没有了,孩子会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对新老师也会心怀戒备,总是不自觉地和之前的老师作比较。

作为家长,可以从几方面着手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变化。

1、父母不要随声附和孩子。从新老师的外貌衣着,到上课教学的风格,和对学习的要求和规定,这些都需要孩子逐步适应。父母最不能做的是随便附和孩子对于新老师的意见,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更加不能接受新老师。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去发现新老师的优点。当孩子认为新老师做得不好或者不公平时,要及时引导孩子,让他明白,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要积极调整自己去适应新老师。

最好不要将新老师和原来的老师进行比较,可以试着每天找出新老师的一个优点,用这些优点来看待和评价新老师,这种良好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慢慢适应新老师的教学。

3、父母要及时和新老师沟通。当孩子有抵触情绪时,父母要及时和新老师交流,以便了解详尽情况。也可以告诉新老师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让新老师更快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让新老师多鼓励孩子,以利孩子尽快喜欢上新老师。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办?

山东潍坊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儿子上大班,幼儿园让每天7:50到校,他没有时间观念,早上7:40还在厕所坐着看书,大人不停地催他,可他一点也不急。他不会看表,只认识整点,有时说让他做什么事,他就说“马上,就1分钟”,可一拖又是很久。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

答:孩子做事爱磨蹭,那是他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有准确的时间概念,同时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这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时间观念?

1、孩子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他对钟表的意义不明确,不明白1分钟和1小时的不同意义。所以父母需要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帮助孩子理解其含义。当孩子真正了解“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也许会有所改变。比如,当孩子要求出去玩儿时,妈妈应该以时间结点作为概念,告诉他“吃过午饭”“等爸爸回来”“午睡之后”等,帮助他树立时间概念。

2、建立一个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很重要。例如,和孩子一起规划一天的生活:每天早上7:00按时起床,7:30吃早点,8:00上托儿所,下午5:00接他回家,晚上6:30吃晚饭,8:30上床睡觉。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玩具钟,教他逐步感知时间,懂得按时作息。此外,画画、游戏等活动,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好时间,按时开始,按时结束,严格遵守。父母也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

新老师试课 篇6

一、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1、要有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作为语文 教师 ,要对政治 、社会事事 关心 ,关注国际国 内风云变换 的世态 ,敢于揭批社 会上的丑 恶现象 ,见义勇为 ,见不义敢说 敢斗,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 动感动学生。老师要有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 。即单元教材 的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思想 教育结构 ,全册教材 的知识结 构、能力结 构、思想教育结 构。处理教材的 能力要求首 先是“合理”,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工夫,真正把语文课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有奇 ,逐步形成自己 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要有运用教学模式的能力

语文老师要有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要有总结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写作,不断地有新作感染学生。要有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木的内功。老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才可教好学生,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中总结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3、要有设计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二、课改中老师教学能力提高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1、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要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因此语文老师提高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十分重要。

2、加强教育理念的改进

因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3、加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能力主动脉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二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其实质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培养他们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他们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度。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而应付自如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应付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了。

4、加强教学反省

反省可以进步,坚持反省可以更上一层楼。“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有两个宝,双手与人脑。有动手的尝试,才有真知的收获;有动手的实践,才有创造的发明”。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科研,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从而更好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以在“做中学”。例如,可以用手势语教汉 语拼音,及一些具 有直观形 象的事物 ,如《鹅》;又如《数星星的孩子》一文可以师生共同设计创作一幅活动的星空图,化抽象为直观,也可以用一些小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回声》中“回声”原理的解释和《詹天佑》一文中的人字形路线。通过科研,可以校正自己头脑中的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可以形成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逐步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省,而教学反省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经途径。

三、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网络教学维持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网络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创设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上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时,我利用网络上《匆 匆》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听、读,学生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就这样,网络教学轻而易举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网络教学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桂林,了解桂林,教学之前,我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桂林”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桂林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桂林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桂林的传说,桂林的概况,桂林的风味小吃,并欣赏了桂林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3、网络教学促使了学生自得自悟

网络教学中,教材起着引领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先学习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读、多想,以求自得。在自得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启发思考,形成量的积累,而达到自悟,可见,网络教学是学生读中感,学中悟的过程。

综合上例,网络教学维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达到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它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

四、网上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知识?于是,学生充满好奇的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纷纷发言,“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主动获取 所需知识 的能力 ,并促使学生 形成了自 主探究的 学习意识 。时代的 发展决定了成功必须是相互合作的道路,群体合作的合作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放眼21世纪 ,语文教学应该 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 境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新老师试课 篇7

一、要改变“以知识的教授者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发展”

要想推动我校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老如师讲, 学生听, 学生是被动的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兴趣和处理信息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 改变学习方式, 是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如学习《氯气的用途》第一节, 在前面《氯气的性质》学习的基础上, 老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 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需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氯气的用途》是怎么学的”、“学了什么”等训练。从此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得到了“自主”后的满足, 学习化学的信心有些增强。对于合作、探究性的课程和复习课, 可由学生走上多媒体讲台, 老师回到学生中去, 谦虚地聆听“小老师”讲课。从中老师即可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了解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又感到自己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学习的主体意识从心灵中建立起来。在新课程实施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研究式学习改变,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 老师要有很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老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学生在老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旨, 学生的感情、意志、兴趣、性格方面不太受老师的关注。教学方向, 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 都由老师决定和负责, 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在新课程中, 老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老师作为推动者, 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协助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方向, 并确认和找到到达目标的最佳路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战略和发展能力;建立丰富的教育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 为学生提供各种方便,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确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教育教学气氛;与学生一起共享他们的激情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要改变“以教授知识为主”为“以提高素质教育为主”

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学中, 老师把新知识教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上。随着现代科学知识发展, 老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 而且也没有这个能力。

三、抓概念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及时抓住机遇, 把学生引向创新。如讲《摩尔》时, 由于摩尔一节概念多, 又比较抽象。同时, 又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可能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教学中, 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 应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如“摩尔的定义”: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在讲解这个概念时, 首先明确指出, 前一句是讲述“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它是一个物理量的单位;后一句是摩尔的衡量标准。指出关键字、词是“物质的量”、“单位”、“每”、“阿佛加德罗常数”, 然后再分别详细解释。尤其是要强调指出“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 它和中学所学的“质量”、“时间”、“电流强度”一样都是物理量。既然它作为一个物理量, 必然就有单位, 因此摩尔便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这又证实了摩尔的定义中前一句话。在讲衡量标准时也要联系质量、电流强度等物质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1安培呢?再联系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 那么, 多少才为1摩尔呢?然后指出“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阿佛加德罗常数等于6.02×1023。这样, 学生便会很清楚地理解掌握摩尔的定义及1摩尔物质到底有多少个微粒, 就像很清晰地了解多少为1千克、1安培一样。随之而来的疑问便是阿佛加德罗常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时老师就要讲述化学史中有关阿氏常数的知识, 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告诉学生计算过程, 让学生自行计算结果, 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四、充分运用形象、恰当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讲摩尔的量纲时讲到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 (以下简称阿氏常数) 个微粒, 阿氏常数=6.02×1023。如:摩尔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为了说明6.02×1023是个多么大的数值可举例, 假设有一个微生物, 每分钟可喝进10个水分子, 那么6.02×1023个水分子要喝1.15×1018年, 可见6.02×1023是个多么大的数值, 同时又说明分子之小。还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6.02×1023的数值之庞大。假设现有6.02×1023个稻谷, 求质量是多少, 若分给10亿人, 每人可得稻谷的质量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实例, 让学生加深理解。

五、转变师生关系观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甚至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传统教育中, 师生关系直观形象点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如果把它拟人化些, 可以归纳成都专制的、单向的与服从的关系。这也有它的好处, 这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方便, 特别适合我们大班教学。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学生有问题不敢提, 有意见不敢说, 只能无条件地服从, 即使老师说错了, 也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 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六、转变教学任务观

对教学任务观的认识大略经历了三个层次:

1. 教学生内容。

它以书本文字表现出来, 把教学任务理解为教书, 老师只为完成任务而上课, 从不为学生发展服务。

2. 教学生学会。

这个层次比前一种理解要深一些, 老师不仅满足于教学内容,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

3. 教学生会学。

这一层面的教学过程要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而且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这显然对学生终生发展很重要。

中国小学教育实践, 是上世纪80年代初关注方法策略指导的 (我想小语“能力训练”的创立82年, 可能是基于这个背景创立的) , 经历了十几年, 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作了很多的探索。但掌握了很多的方法, 就能进行高层次的学习吗?这里有一个对方法选择运用的问题。于是90年代, 和学习方法指导相关联, 提出学习策略的指导, 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技能加以不断选择和调控, 不仅包括方法技巧调控, 还包括学习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上的调控。

七、要改变“以验证性地实验为主”为“以研究性实验为主”

1. 采用多种手段, 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学化学, 让师生参加与实验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教师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注重实验, 启发兴趣, 激发求知欲。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加强实验教学, 不仅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老师要事先准备好实验学案, 在实验学案中, 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 (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 注意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的能力的要求渗透其中。实验课堂上, 教师要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猜想、去探究、去实验, 自己只起到巡回指导和监督效果。

2. 扩展实验探索的机会, 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做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实验教学过程中, 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 如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续的尝试, 提高学生研究才能。

3. 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才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的科学, 明确目的指导好学生实验课, 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主要环节。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学生实验。规划教育教材中的各种实验是学生验证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本人认为有条件的职业学校最好把演示实验全部改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技能主要有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技能、实验操作的技能, 学校首先要做好实验活动指南。

八、要改变“以统一教学模式为主”为“以个性化教学为主”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 我们不能压抑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以免在教育教学中产生问题和矛盾,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 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 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学中, 集团备课是一种模式, 上课用一种方法, 考试用得分为标准, 评价用一种标准。这种教学任务不符合学生实际, 且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力的培养, 导致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现在,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阶段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关注去了解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这一目标的实现, 有赖于教师了解、尊重每位学生独特的气质、智力、特长、爱好, 当然也包括由于特殊环境、经验造成的不良习惯和品性, 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 使每位学生都能促进认知、涵养德性、珍爱生命、发展个性。可以说, 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独特个性而设计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总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施在个性化为背景下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教学一体化的主线, 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从而真正形成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相互联系的学习方式。

摘要:教育变革时代的老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实施, 提升老师素质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同时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所在, 而老师素质的提高则需要通过老师学习得以实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课程实施在课程决策层面是拟定的课程方案得到落实的过程, 在师生层面是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否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

新老师试课 篇8

一、引导和鼓励,亮出小老师风采

现在的小学生尽管由于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外向型居多。但要他们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讲课还真有些难度。学生的顾虑颇多,有的担心讲不好;有的害怕别人取笑;有的不知怎么准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先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学生的表现欲其实是很强的,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和鼓励,就能引导孩子们走上讲台。讲台上,小老师自信大方,讲起课来有板有眼,还不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看到自己的同学变成老师来上课,孩子们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高涨,课堂气氛愉快而轻松。老师则在一旁不时进行补充和指点,如果出现“卡壳”,就帮着圆场,巧妙地点拨,并适时地调控整个课堂的气氛和秩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二、分组与合作,促进自主互助学习

第一炮打响之后,孩子们有了“小老师”榜样,纷纷效仿,争当“小老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有效,激发更多的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我在班上成立了“智囊团”备课组,其具体做法是:

(一)分组。根据男、女生,好、中、差生进行搭配,把全班分成几个备课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是6—7人,并确定备课组长。

(二)确定备课任务。各备课小组选择本期课文内容,确定备课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参考书,或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进行查找资料备课。

(三)集体备课,组内合作。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召集同学们进行集体备课。这样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智囊团”。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问题,共同查找资料,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备课组要重点讨论上课程序,如何巧记生字,根据课文内容如何提出问题,引发课堂讨论等。

(四)定人讲课,组际交流。备课组组长把组内交流情况汇报给老师,老师再酌情安排上课时间。上课时,每个小组委派一名“精英”担任小老师,其他同学和老师做“学生听众”。讲课时,其他同学可以针对讲课内容向“小老师”提问,如果“小老师”回答不上,可以使用“求助热线”,请求本小组“智囊团”成员的支援,或者向老师提问。

三、评价与反思,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

(一)引导鼓励,增强自信。

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全体同学和教师,这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挑战。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学生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比如“小老师”上台之前、下台之后,引导全班同学掌声鼓励;在评价“小老师”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称呼讲课的同学是某某老师,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替换。学生讲完课后,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上课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为了鼓励更多的同学勇敢地走上讲台,老师的点评要多指导,多表扬。点评内容可以是“小老师”的仪容仪表、教态,课堂语言是否生动、流利、有创新,师生互动情况如何,以及从讲课中反映出的集体备课是否到位等诸多方面。

(二)写教后记,总结提高。

学生感言1:平时看老师上课很轻松,这次自己体验才发觉当老师实在不易:一节课竟要做那么多准备。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就是有点紧张,紧张时我的声音会颤抖,但我会深呼吸及时调节。2:当老师真的不容易。为讲课,我晚上熟悉四五遍教案后,想象着自己面对的是学生,站在凳子上对着家里的镜子一遍遍练习。3:刚站上讲台时,看着下面坐的还有老师,心里挺紧张。但一开始上课,自己马上就能适应,上完一节课,得到老师的表扬,很有成就感,非常开心。

这样的教后记,既是总结,也是写作,更希望这次走上讲台的经历成为他们童年的美好回忆。教是最好的学,学生通过教来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小老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让小老师走上讲台,我觉得有三大优点:第一,促进了预习的主动性。因为每个担任“小老师”的学生和备课组的学生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预习课文,做好备课。第二,有效把握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新鲜的面孔,新颖的形式,让课堂上其乐融融。第三,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平时威严的老师坐在孩子的小凳子上,举手好奇地问:“老师,这个字我不知道组词?”时;当一起游戏的伙伴,笑眯眯地问:“老师,让我们这个组来‘开火车’组词吧!”这时,无论对讲台上的孩子还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巨大的鼓舞。“小老师”的讲课不管多么糟糕,最后都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在掌声中,孩子们可以体会成功,可以体会幸福,可以体会到当老师也挺不容易。不仅促进了那些优等学生,还大大激励了那些平时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能更好地、更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变怕学为乐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老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在新课改中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课堂就是孩子们练习飞行的场地,有一天,他们会从这里刚劲的起飞,到更高更远的天空翱翔。

新老师试课 篇9

师: (板书两个大字:爱国) 同学们, “爱国”这个词, 你们早就熟悉了, 老师要给你们提个问题:一个人, 做了什么事才算爱国?

生:死!

师:所有人的死都是爱国行为吗?

生:不!应该是为祖国而死!

师:对, 那应该叫“为国……”

生:为国捐躯!

师:那些为了祖国的利益, 在战场上英勇杀敌, 壮烈牺牲的战士们, 都是为国捐躯的爱国英雄。

生:老师, 还有在奥运会上得冠军, 那也是爱国!

师:说得好, 那应该叫“为国……”

生:为国争光!

师: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中的少年是怎样爱国的。

分析:闪光的“小”动作

师: (略读课文前半部分, 然后提醒学生) 从“那些人继续喝酒、聊天”开始,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就要开始爱国了, 大家要一字一句认真阅读。 (继续朗读课文)

师:文章在少年大义凛然的话语中结束了, 就这么简单。谁能说一说, 他是怎样爱国的?

生:他用钱砸那些喝酒的人!

师:在生活中, 我们也用钱砸喝酒的人, 那是不是爱国呀?

生: (意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严密) 他砸的那些喝酒的人侮辱了他的祖国。

师:好, 你能用“因为……所以……”把这句话重说一遍吗?

生:因为喝酒的人侮辱了他的祖国, 所以他把钱砸向他们。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在这句话上:“一旁的帘子突然拉开, 一把硬币扔了出来, 劈头盖脸地砸在这些人的头上、肩上。”这句话, 写出了这个少年一连串的…… (一边说一边提示, 做拉帘子、扔硬币的动作)

生:一连串的动作!

师:请把动词圈上。 (学生在课本上圈出“拉”、“扔”、“砸”三个动词) 你们想一想, 这个少年做这些动作的时候, 怀着一种什么心情?

生:他特别着急!人还没下床呢, 就把钱扔了出来。

师: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生:他不想听这帮人侮辱自己的祖国, 着急打断他们的话。

师:有一句俗语, 叫“把书吃透”, 你们知道这个“透”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 (纷纷回答) 学会、弄懂、理解……

师:你们对这三个动词的理解, 就是把书吃透了。文中没写着急, 也没写愤怒, 可是, 你们透过“拉”、“扔”、“砸”, 已经感受到了此刻这个少年的心情。

师:前文已经介绍了, 这个孩子非常需要钱, 因为他在马戏班里没有赚到钱, 他的衣服太破了, 他还想给父母买点礼物, 但是, 一个在国外经受了两年折磨的孩子, 深深地知道祖国是多么可亲, 祖国是多么温暖, 把祖国比作母亲, 绝不是一句空话。此时,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胜过了对金钱的渴望之情, 所以, 他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继续分析“跳下床”的“跳”, “站直了身子”的“直”)

师:理解文章, 要能够抓住小情节、小细节, 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的宝藏;创作文章, 要善于运用小情节、小细节, 表达你的思想感情。既然大家已经见识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是怎样爱国的, 那么, 让我们再回到刚上课时探讨的爱国话题。

拓展:爱国“小”事

师: (板书:把“意大利”说成“当代”) 现在,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变成了“当代的爱国少年”, 假设这是一个征文题目, 你们打算把生活中的什么人物、什么事例写进这篇作文呀?

生: (在沉默中思考)

师:有的同学可能会想, 如果现在有日本鬼子侵略中国, “爱国”就容易了, 逮住几个鬼子, 不就爱国了吗?如果有外国往咱们这里扔炸弹, 也好办, 接住炸弹, 再给他扔回去。 (学生笑) 可惜啊, 现在是和平年代, 想保卫祖国, 杀敌立功, 也没有机会呀!如果你真这么想, 那就不对了。刚才, 我们通过那个意大利孩子的一连串动作, 已经看到了他的爱国精神, 其实, 在座的各位同学, 个个都是当代的爱国少年, 你们做过许多爱国的事情, 可是, 你们没把那当回事……

生:现在好好学习, 长大报效祖国!

师:说得好, 但是这只是你的远大理想, 我们写作文需要的是具体事例, 最好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生:老师, 我有事例!学好外语, 能跟外国人交朋友, 这就是爱国……

师:你跟外国人交过朋友吗?

生:交过呀。有一次, 妈妈带我到市场买菜, 我看见一个外国人在买菜, 可是他不会说中国话, 那个卖菜的也不会说外语, 他俩都很着急。我已经学好几年英语了, 就给他们当翻译。虽然翻译得不太流利, 但是那个外国人终于买成菜了, 临走的时候, 他一个劲儿夸我。

师:你帮助外国人, 就是在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少年的美好形象, 他回到自己的国家, 一定会对别人说, 中国小孩“Excellent”。

师: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也能表现爱国精神。

生:在饭店吃饭, 索要发票, 不让他们偷漏税!

师:你说得太好了!不仅是吃饭要发票, 只要是消费了, 就应该索要发票, 不给商家偷漏税的机会。税款上缴国家, 国家用这些钱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生:北京奥运会期间, 学校组织我们去沈阳奥体中心观看美国女足与新西兰女足的一场预赛。虽然场上的比赛异常激烈, 但是我心中惦念的却是另一场比赛———中国女足与阿根廷女足的较量, 她们正在天津比赛呢。比赛过程中, 突然, 看台上传来“中国队, 加油!”的呐喊声。我被弄懵了, 这里不是美国队与新西兰队的比赛吗?怎么可能有中国队呢?我扭头向喊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没错, 人们正在挥舞着五星红旗, 高喊着:“中国队, 加油!”原来, 人们在为远在天津的中国队加油, 我也跟着大吼一声“加油”。后来, 中国队果然战胜了对手。

师:我们虽然不能参加奥运会的比赛为国争光, 却可以为中国队加油, 这呐喊声一定拥有神奇的力量, 它穿越山河, 飞进了中国队员的耳朵里, 让她们士气大振。看来, 中国女足的胜利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总结:论“小”

师:著名作家郁达夫有两句话说得极妙:“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其实,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 有着无数的“沙”与“花”, 这些小事物一点儿都不渺小, 透过它们可以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 了解人生百态。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是通过“扔”和“砸”的动作表现的, 我们当代少年的爱国精神是通过学好外语、索要发票、为中国队加油这些日常小事展现出来的。现在, 谁能用一句名言告诉我们“小”并不渺小?

生: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师:这是荀子的名言, 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在于点滴积累。

生: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师:也许刘备早就知道, 一点小小的好事就能表现爱国精神。 (学生笑)

生: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 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师:哈, 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公益广告的广告语, 通俗易懂, 家喻户晓, 也算名言了。好, 那就让我们从这堂课开始, 让伟大的“小”在我们的心中扎根, 从小事做起, 从小处抓起, 做一个阅读有妙招, 写作有技巧的“小”专家。

备课笔记

推开一扇窗, 再推开一扇

当我捧读鲁迅杂文的时候, 鲁迅先生就在我的面前, 在夜色笼罩的寒冷屋子里, 他皱着眉头, 指间夹着烟卷, 正在“吧嗒吧嗒”地吞云吐雾;当我翻开丰子恺散文的时候, 子恺先生就坐在我身边, 他的案头散发着墨香, 他一手挥舞画笔, 一手抚着胡须, 肩头坐着可爱的小猫阿咪;当我阅读王小波随笔的时候, 王小波与我面对面, 大大咧咧地翘着二郎腿, 嬉笑怒骂, 皆成妙文。

每一篇文章都是有生命的, 只要你不是简单地把它当成冷冰冰的文字, 而是怀揣一颗爱心去体味。净空法师开垦菜园, 栽种蔬菜, 他把满园青菜当作自己的朋友, 一边浇水施肥, 一边跟它们聊天:“我精心照顾你们, 你们好好成长。”结果, 他园子里的青菜, 不仅碧绿诱人, 而且味道鲜美, 当地的菜农都甘拜下风。语文老师教学生学习课文, 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那就像菜农种蔬菜一样, 只把蔬菜当作蔬菜, 他的蔬菜永远也没有鲜活的生命、鲜美的味道。

翻开散发着墨香的课本, 你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了吗?阅读抑扬顿挫的语句, 你倾听到迷人的旋律了吗?品味生动传神的细节, 你领略到佳作的绝妙了吗?如果你拥有这些美妙的感受, 你就不是在教授语文, 而是在享受语文。一位陶醉在语文天地里的老师, 怎能被“教学参考书”束缚了手脚呢?面对一堂堂生机勃勃、探索不断的语文课, 学生们又怎能不对语文充满热爱呢?

如果说, 一本语文书是由一篇篇美文垒砌的厚实的墙壁, 那么, 老师的讲解与引导就是在墙壁上推开一扇扇窗户, 让学生看到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阅读《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这篇课文, 我发现的风景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字:一个小孩, 一件小事, 一连串的小动作, 却表现了热爱祖国的伟大主题。轻视生活中的小事物, 使学生作文无米下锅;忽视文章里的小细节, 使阅读分析无法深入。“小”是阅读写作的金钥匙, 为了让这把金钥匙握在同学们手里, 我引领学生从“爱国”这个大话题谈起, 引出课文中的小故事, 细致分析一连串动作背后隐藏的浓浓的爱国情, 最后,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变成了“当代的爱国少年”, 不仅使学生们提升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也提升了作文选材能力, 还提升了爱国情操。

说说新课程要求下的当代老师 篇10

首先,我想谈谈尊师的问题。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解其惑者也”“巫医……君子不齿”,言下之意是“童子之师”不是真正的老师,他也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类的老师,这种思想我觉得要加以批判!但是其影响深远的,同是老师,受人的尊敬也是天壤之别的。如今高等、重点、名牌、工资高的老师较受人尊重;而那些条件差的偏远的初级学校的老师是低人一等的,难得尊重!尊师是一个沉重辛酸的话题。因此,我觉得“尊师”不能讲在口头,要落在行动,要切实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提高其地位,拓宽其实现价值的途径,使其安为老师。

其次,我想说说教师资格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胜任老师呢?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有惑能解的人可胜任。“师道”随着时代的不同,其内涵当然也会变化。当代教师的“道”是什么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出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业可授”的“业”即是掌握某种学问和技艺的专业,教师要“专攻”,且要比学生“先闻”。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专攻”还不够,老师还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专而精”“专而博”的大师。“有惑能解”,一要求学生“有惑”,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提出疑惑;二要求老师能“解惑”,这个“惑”主要指道和业两方面的,但从现代教育观念看来,还包括“情感、做人、审美”等方面的内容,这也要求教师有专而博的才能。

第三,我想说说老师学习的问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浓缩了深刻的教育哲理:一是“教学相长”,弟子超过教师,那是正常的,教师必不忌讳,而应该改变观念,引领学生一起探索钻研。二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也应在大多数方面贤于弟子吧?所以教师尤其需要学习,不仅要向学生学习,还要向他人、向书本、向社会、向自然学习……三是“勇于质疑”,既然“弟子不必不如师”,那么弟子不应迷信老师,应敢于质疑。而老师也应有胆量面对学生质疑,有宽阔的胸怀去容纳学生的质疑。马克思曾说过:“要怀疑一切,思考一切。”总之,老师要做到“教到老,学到老”,才有资格继续担任教师。

上一篇:高效课堂构建下一篇:培智语文第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