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精选9篇)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篇1

一、党务工作

1.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学习校党委书记高林远同志在学校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3.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自学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

4.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告。为全体党员印发“公告”文本;向全体学生党员宣讲“公告”精神;组织教工党员集体学习和自学等形式领会公告精神。

5.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学习《四川师范大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6.为发展党员工作,学院党委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审查新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转正。

7.为我院本科生两委干部培训班进行了一场培训。8.为我院历史协会进行了一场讲座。

二、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

1.依据研字[2009]5号“四川师范大学关于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地方挂职锻炼的通知”,配合选派我院研究生到基层锻炼。

2.全体研究生、导师、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参加的会议,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行为,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产生积极的作用。

3.召开2009级研究生班会,以严肃纪律、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为目的,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积极选拔我院“四川师范大学2009届优秀毕业研究生”,其中舒科等四名同学当选。

5.根据(校研字[2009]10号)《四川师范大学关于组织2009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落实我院研究生个体的暑期实践活动。

6.依据校研字[2009]号“四川师范大学关于2009—2010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的通知 ”,成功推荐六名同学为2009级本科生的班主任。

7.按照“关于加强住校研究生搬迁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配合研究生学院和宿管办完成宿舍调整工作。

8.按照校研字[2009]11号“关于加强我校2009年研究生会干部换届竞聘工作的通知”精神,完成研究生党、团、学生会干部的改选换届工作。

9.根据《关于举办四川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顺利完成我院学术年会的相关工作,推举出优秀者到全校参与竞争。

10.根据(研字[2009]14号)“四川师范大学于评定2008—2009学研究生奖学金、荣誉称号的通知”,推荐出陈爱等三位同学为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彭尧尧等十名同学为二等奖学金获得者;陈爱等四名同学为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获得者;李然等六名同学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

11.根据云南师范大学爱心奖学金评定条件,我院评选出陈然同学为奖学金获得者。

12.评选出徐洪军、毛现华两位同学为“栋梁工程五粮春基金”奖学金获得者。

13.做好本专科生、研究生“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相关工作。

三、行政工作

1.科研工作。2009年学院在科研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共取得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西部项目,出版学术著作12部,举办学术讲座16次,发表学术论文116余篇,有3位教师被评为学校科研十佳。科研方面的成果对于提高学院学术地位,促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工会、教代会工作。2009年学院工会积极配合学校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活动,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歌唱比赛、广播体操比赛、教职工摄影大赛、游泳比赛和教职工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在学校召开第四届两代会期间,院工会积极鼓励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共组织了十四项提案,许多提案得到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3.实验室工作。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完成学院“2010—2012年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得到学校认可。其中,“导游实验室”获准纳入学校“2010—2012年实验室建设规划” 建设项目,“数字化旅游教学实验中心”被学校列入“中地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申报项目。配合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完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建设准备工作。

4.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学院党政班子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征询行业专家意见,反复磋商论证,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组织有关专家、教师申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

5.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完成了“校级教学名师”的推选;组织有关专家、教师自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组织教师教育的有关专家、教师申报校级精品课程,获准立项。

6.学生实习工作。配合学校顺利完成师范生的教学实习,组织06级本科、07级专科非师范生实习,并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对接,互通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支持,紧密合作,获得实习单位好评。

7.坚持教学听课、联系学生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通过听课、联系学生,及时发现教师备课、上课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存在的问题以个别谈话方式转达,对个别问题严重的教师,采取谈话与暂停课(下学期)的方式予以处理。

8.积极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讲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本学期先后邀请了8位著名专家学者讲学,如四川大学江玉祥教授、西华师大管理学院李兴荣副院长、成都市旅游局副局长母涛博士、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张敏主任、台湾辅仁大学雷俊玲教授、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刘燕总经理、西南大学吴建华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陈世松研究员等人。

9.进一步强化学生工作。加强了党员教育,组织专场讲座2场;加强了学生职业技能全程化训练及引导,面向全院本专科及研究生举办校内外专家、知名人士、成功校友讲座培训20多场;完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集体、个人学期、学年奖、勤、助工作,学生会、分团委被评为校优秀学生会、分团委,3个班级评为校优秀班级;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导游风采大赛,获多家媒体报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及创业设计,获第五届学生科技节组织奖。

10.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我院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研究生培养制度,采取措施不断强化培养。督促全体硕士生导师加强学生教育等,适时与研究生交流沟通等。11.成教工作和创收工作。2009年在全校成教、自考招生遇到较大挑战的情况下,经过不懈努力,学院成教、自考招生人数与往年持平,传统的创收来源基本稳定。积极探索创收的新路子:2009年4月份到甘肃康县洽谈景区培训事宜;积极推进MBA的招生宣传工作;着手准备如何利用国家旅游局在四川省建立“西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的机遇,增加学院培训方面的收入来源。

12.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充分展示全体教职员工的新成绩及新进展。本学期,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的在科研与学科建设、硕士研究生培养、图书资料建设等领域的新成绩及新进展,学院及时予以报道,时时更新网站内容,给予了比较充分的展示。

13.科研创新团队申报、组织建设等工作。我院积极组织申报学校提倡的科研创新团队,经过努力,学院申报的“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研究(1840 —1960)”于2010年初被正式批准为校院共建型科研创新团队。这是学院科研工作的新进展。

14.继续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我院严格执行有关制度,采取措施不断强化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院党政领导多次检查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等的消防设施,对短缺、失效的器材及时补充配齐,对存在隐患的地方坚决整改;也和年级辅导员一道检查本院学生寝室,既检查消防安全,又抓住机会,适时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加强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继续深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15.继续做好其他工作。党政领导坚持每周二下午举行党政联系会议,商讨各种重要事宜;继续做好学院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对外联络等其他常规工作。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篇2

本研究在长期教学实践、调查问卷、行业调研基础上对《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的诸多问题进行摸底调查,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构建《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新思路、新视角与新方法,以期推进人才培养的优化,希望对旅游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课程概况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全国旅游类知名的院校,素有“旅游业黄埔军校”的美誉。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培养的人才除了应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中国民俗是我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结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中国民俗文化》是我院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普遍开设在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商贸专业、动漫设计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等旅游类相关专业或方向。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民俗概论、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节日民俗、交通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娱乐民俗、语言民俗、民间文艺等。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主要关注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乐等环节所运用与开发的民俗事象,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掌握的民俗文化理论与知识,分析和运用于专业学习和实践,对各地各民族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持比较客观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及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构想

(一)课程教学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要求。《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内容的取舍依据为职业技能标准。将校企合作落实到课程建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涵盖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

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知识面宽,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能力结构:能灵活运用所学民俗文化理论与知识于专业实习与岗位实践,对我国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能持比较客观的态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觉。

素质结构: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身心素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本课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教学过程中,以河南省博物院、康百万庄园、洛阳民俗博物馆、清明上河园等为实训场所,教师对民俗实物展品进行立体式讲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并直观地体会各类型民俗。教学过程强调学生有效地分组、分工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对民间民俗文化合理的旅游开发和自觉的保护意识。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够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国民俗文化》的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有仍很大差距,课程内容的设置总想面面俱到,基础性、理论性内容所占比例较大。

2.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不注重实操技能和行业管理经验的引入,未能与行业标准“无缝”对接,也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目前,各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严重缺乏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具有实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因此,会出现教学结构不合理、不熟悉职业学院的运作过程及相关技能,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4.现有实践教学未能与职业标准对接

目前,《中国民俗文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民俗知识与理论未能真正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与专业实践教学,未能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这已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

2011年6月全国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召开,高度重视科研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作用,积极推动职教科学研究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2012年,教育部建立了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集中动态反映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变化情况。2013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开展“知识+技能”考试制度改革。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必须适应时代与市场需求,尽快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积极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积极探索从“教—学”模式向“学—教”模式转变;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教师引导”模式转变。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必须紧密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探索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三、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在很多职业类院校均有开设,根据我们的调研,开设本课程的职业类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注重基础性和理论性。这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有很大反差。《中国民俗文化》必须通过课程内容整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及行业的无缝对接。

首先,需要调整实践教学的设置与比例,将学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重。

其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同研究、设计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对《中国民俗文化》教学过程进行了科学设计,将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及生产项目引入课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通过项目驱动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再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教材。为使教材能反映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实现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保证教材内容实用性与先进性,应以专业教师为主,邀请企业、行业一线专家参与到《中国民俗文化》教材开发的全过程,召开教材开发研讨会,共同研讨教材编写,使教学实际更能反映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与市场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最后,将教学模块与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中店”、“前校后店”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对接,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标准改革,研究和编制新的课程标准。

四、推进考核体系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的比较通常的惯例是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尤其是结果考核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很大,如以期末考试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的成绩涵盖试卷和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形式很难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也就很难实现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也必须适应人才培养与市场评价的实际。

推进《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考核改革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以考促学,注重学生技能、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可采取三个层次:基础知识采取闭卷考核;基本技能与操作,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做课程设计。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全面推进过程考核。同时,引进第三方评价,将学校考核、家长考核和社会考核三方评价有机结合。

具体操作而言,积极探索题库考核、过程考核以及模拟景区和旅行社现场考核相结合,将“校中店”实践情景引入课程考核。

五、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就河南而言,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必须依据郑州及周边地区旅游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模块化”特征为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中国民俗文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和谐的理论与实践课关系,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内容与方式紧贴行业发展现实;建立一套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适用实用教材;开发《中国民俗文化》教学资源库,打造精品课程;特点鲜明的系列专题课教学。

教学方式方法而言,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贴身案例教学(用学生熟悉的民俗文化知识进行案例教学);合作探究式自主学习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民俗文化基础常识和专业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完善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认为:“当学生由那些从事创造性的,努力探索的学者们来施教,得益的不仅是学生,当年轻一代认真或天真地发问的时候,学术本身也会因此而丰富。”因此,对职业院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言,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积极引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客座教授等,师资力量正日益壮大,教师素质逐渐提升。可是,也出现一个很令人遗憾的现象,高校一边在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引进的硕士、博士等人才在基础理论方面很扎实,却没有专业技能,课堂教学偏重理论教学,没有相关的实践经历和相关的管理经验,一些教师虽然具有相关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可是却不具备扎实的技能。

未来,高职院校要打造“亲产业型”专业,必须打造以集体智慧为特征、专业技能过硬的研究型师资队伍。注重实践教学,给专业课教师亲产业的机会,引领教师深入实践教学一线,提升专业技能。就课堂教学而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新理念。

旅游文化与旅游服务 篇3

[编者按]

2012年8月25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发展论坛在山东泰安举办。本届论坛以“文化引领服务,服务创造文化”为主题,继续沿着前两届论坛“前沿、理性、建设性”的思路,共同研讨“中国服务”发展的热点问题、核心问题、根本问题。会议期间诸位专家发表各自观点,本文对其中的精彩发言摘录刊登。

本届论坛登临泰山发布《“中国服务”泰山宣言》,宣言中提到中国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深刻转变,要将“中国服务”作为国家战略,建设成新的国家符号和国家品牌,与“中国制造”共同构成经济振兴和文化繁荣的两翼;应当充分认识服务业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积极应用现代理念、新兴技术;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强服务模式、服务业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与研讨;旅游业率先倡导、践行“中国服务”。

本届论坛由山东省旅游局、泰安市人民政府、首旅集团、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承办,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等多家单位协办。

在首届中国服务发展论坛上,我曾经指出旅游业是最适宜、最可能、最应该创造出中国服务品牌的领域,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和观察,今天我依然坚信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看法与各位一起探讨。

一、旅游业对树立中国服务业品牌和形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是在中国制造国家品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服务的概念,这也意味着中国服务必须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拿得出手,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广为人知,必须有庞大的国际消费人群,而旅游恰恰具有这样的条件。一方面,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1.3亿人次,过夜旅游者达到575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外汇收入国家,通过不断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非旅游企业,都在与境外需求打交道的过程当中积累经验,为摸索“中国服务”模式及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与我国庞大入境旅游消费市场对应的,是迅速崛起的更为庞大的国民出境旅游市场。2011国内居民处境人数已经达到了7025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占总出境人数的91.3%。

2012年上半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856万人次,从表面上看出境旅游不同于入境旅游,好像对中国服务形象和品牌的塑造作用不大,但是实际上,我国庞大的出入境消费人群,恰恰是推动中国服务走出国门,真正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除了首旅集团等旅游集团,还包括银联等金融服务机构,甚至也包括绿地等房地产企业,庞大的出入境旅游市场,不仅推动中国旅游服务走出去,更多的带动中国服务走出去。只有真正的走出去的中国服务形象、国家品牌才能立得住。无论是出入境旅游,都已经并将继续在这一进程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旅游服务在服务业中有终极意义和创新引领地位

美国学家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中指出,第四次浪潮将把我们现代生活推向追求高生活质量的社会阶段,人们为自己的身心健康从事工作,好多现象会是以前社会的重演,人们有点像回到传统社会的味道,在更高的文明层次上重温昔日的田园乐趣。第四浪潮产业将在二十一世纪兴起,主要包括观光旅游、美食活动、体育娱乐活动以及度假类活动等等。

无独有偶,日本经济学家田河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将第三产业进一步细分为五种产业,他认为的第三产业是用手脚进行的体力服务,而在这个基础上,第四产业是靠智慧进行开发,靠体力加以保护的复合服务,第五产业是脑力提供的服务智慧服务,第六产业是使人们情绪舒畅的情绪服务,第七产业是使人们心安理得的宗教服务。其中的情绪服务就包括旅游、娱乐产、电影、绘画、戏剧等等。

甘哈曼的预言和新世纪的现实,使我们切实感受到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旅游业与人民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更符合人民身心健康的需要,田河九更是将旅游纳入到第七产业宗教服务的第六产业情绪服务。从这个意义来分析旅游服务对于满足人民需求,提高人民福祉,具有终极意义。这一认识和判断,对于我们正确把握旅游以及休闲产业,在国计民生当中的应对地位,对于实现不断改善人民福祉,让人们更加有尊严,更加幸福生活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我国众多服务行业当中,旅游服务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很多创新具有引领价值。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旅游服务当中的星级饭店的标准,这个标准经过多次修订,已经具备国际领先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饭店星级标准已经广泛渗透到其他众多服务行业当中,现在无论是银行业、商贸业以及其他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星级服务的概念和星级服务的体系。此外目前日益受到各方关注的旅游房地产以及旅游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等等,也是来源于旅游业。

当然这并不是说旅游服务已经很好,在实际中旅游服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些方面的问题甚至还比较突出,国家旅游局也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作为新时期旅游业的中心工作,不断巩固和完善行、游、住、食、购,加强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成果的同时,还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这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旅游服务的完善和提升离不开文化的引领

人们常说文化是人的灵魂,其实文化同样也是旅游服务的灵魂,独具特色的优秀旅游服务,必须高度关注文化融合与解读,加深对文化的提炼与创新。

首先要以人为本。在旅游服务中最重要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历史演化进程的积淀与轨迹,这里面的核心就是人,服务的终极目标也是人,服务是为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幸福、安逸。我们要认识到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以人为本仍然是所有服务创新最根本的归一与最重要的源泉,服务的最高宗旨是以为人本,服务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

其次要善于挖掘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内化到旅游服务之中,成为旅游服务创新的符号,让这些创新的旅游服务,成为中国服务的重要载体和符号。比如说首旅集团段强董事长领先创新的安麓品牌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该品牌将悠久的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强调中国人传统的好客本质以及和谐、优雅、绿色的环境与现代化结合,突出以建筑传承文化的理念,立志于让消费者可以最大限度享受中国文化影响下的生活体验。

再者是学会从文化的视角对旅游服务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深化。旅游企业有必要用文化的眼光从服务哲学、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服务设施、服务环境、服务程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效率、服务感知、服务品牌等众多角度,对旅游服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构筑起中国旅游服务的文化建构,以此引领中国旅游服务的良性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旅游树立中国服务形象和品牌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旅游服务在服务行业当中所具有的终极意义和创新引领地位,召唤和激励着中国旅游人为中国服务国家形象和国家品牌的崛起,多一份历史的担当,要求中国旅游人以文化引领旅游服务,并在旅游服务中不断丰富和创造中国服务文化。

旅游学院寝室文化节活动总结 篇4

进入大学,寝室成为我们最先接触的地方,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聚在一起,开始了大家祈盼已久的大学生活。为了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营造互助互爱、积极愉悦、学习氛围浓重的宿舍是非常有必要的!借此,还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寝室凝聚力,并且发挥各自的特长,让自己更喜欢自己的寝室,同时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各自才能的机会,对我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更有信心。在学院老师的大力帮助和各个年级同学的积极配合下,我院的寝室文化节已经圆满结束。在此,特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学院老师做总结汇报。

一、活动筹备

本次寝室文化节在经过部门的策划初步确立,在老师的人认可下,经过学院学生会分团委的帮助,再与各个部门的协商与分工,并且通过部门内部的再次修改和完善,极力避免大家走以前那些没有意义的形式路线,做出各个指标的精确要求,做出相关的标准让同学们参考,并且积极准备活动的奖品和奖励。多次的进行班级班长和生活委员会议,为活动的全面进行做好了各个方面的充分准备。为活动的圆满成功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活动概述

本次活动共有三项,分别是:

(一)“有限空间,无限精彩”寝室形象设计大赛。

(二)“我爱我家”寝室征文大赛。

本次活动主要面向09级和10级的学生,08级采取自愿的原则。活动于2010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

三、活动简介

(一)寝室形象设计大赛。

通过寝室名、寝室风格、室歌的设计,展现每个寝室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并且,通过评比,可以带动每个寝室争取把自己的寝室打造的更加温馨和谐。但是,不能走以前繁琐、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及应付检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路。让我们的寝室生活更加舒适、惬意。

奖项设置: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3名

优秀奖 若干名

各个名次奖品都有专门准备,比较丰厚。

(二)寝室征文大赛。

寝室征文大赛,不仅记录同学们寝室内精彩的生活,而且为寝室的每个同学留下一份美丽的回忆。同时加强班级同学之间在生活上的了解,而且可以增强同学们对自己寝室的感情,能够让善于写作的同学有一个更好的展现机会。奖项设置: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3名

优秀奖 若干名

各个名次奖品都有专门准备,比较丰厚,并带有证书。

四、活动经验总结

回顾寝室文化节的全过程,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

第一、在准备活动阶段,在学院老师和分团委学生会的帮助下,并且从部分同学那里征集和采纳一些意见,从而对活动最初的策划做了比较细致的修改,使整个活动的更能被同学们接受并且积极主动的参加,同时也使整个活动策划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活动的整个宣传和鼓动工作做得也比较好。在学院宣传部的帮助下,制作了宣传板报,使更多的了解了本次活动。在经过给各个班级班长以及部门干事开的会议的宣传,使同学们对整个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详细了解。使活动得到了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和支持。

第三、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个部门合理的分工与合作,通过本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各个部门的新干事,也增强了部门之间友好关系,也加强了部门干事们的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应事处事的能力,给新干事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同时让新同学们在活动中队学院老师,学生会分团委有了更多的了解,使其他部门干事倍受激励,更加努力。

第四、在学院分团委和部门部长、副部以及干事秉承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态度的认真评比下,使参赛的同学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并且能够以优秀寝室及个人自我激励,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的表现,认识到做任何事情必须端正态度、坚持到底,肯付出、肯努力,才能得到可人的成绩。

第五、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使同学们的寝室更加温馨舒适,同时也增进了寝室成员之间的感情。并且为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节俭意识,做事情更加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完成增进的任务,改掉生活中一些不好的做事习惯,使寝室的整个氛围更加融洽。

第六、活动的进行,也彰显了我们学院的风采。使我们学院的学生寝室,在整个学校的所有学院的检查中,以自己的个性、寝室良好的文化氛围等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得到学校其他学院同学的好评。很好的显示了我们学院注重外在整体的美观,让我们学院的学生从寝室开始更具气质。

但是活动也具有些许不足之处。

第一、学校大运会的排练,在时间上耽搁了活动的进行。

第二、历时时间过长,使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被时间打磨了不少。整个活动跨度太大,活动的连续性做得不好,活动的连接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还是时间的突然不能合理安排。

到此,“有限空间,无限精彩”寝室文化节去的圆满成功。本次活动,很好的彰显了我们学院的风采,同时也很好的丰富了大家的课外生活,让我们学院的学生更懂得享受生活,弘扬了我们学校建设之风,让每个同学更好感受了大学生活的精彩。除此之外,在下一次的类似活动中我们也可以改对一些方面的完善,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成功。

1、活动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媒介,通过学校的学生会官方网站,不仅可以更好的宣传,而且使整个活动的进行能在整个学校更具影响力,同时提高我们学院的在学校的名誉。还能更好的征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更具代表性。

2、活动的内容太狭窄,基本上只是纵向的稍微延伸。活动就是要丰富多彩,可以在纵向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横向延伸,不要仅仅局限于寝室这个范围,在寝室设计结束后,其实还可以走出寝室进寝室空间交换,让同学们的寝室在自己的设计上,再加上其他同学的设计,让每个寝室更加像我们可爱又漂亮安乐窝。(或者还可以牵手家具学院,让活动办得更开更广。)

3、对于活动的进行全过程,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突发事件,阻碍活动的进行,例如学校大运会的排练,这就需要对活动及时做出灵活的调整,来很好的应对各类突发的突发事件。需要部门所有干事集思广益,更好的调整活动安排,使活动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圆满。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篇5

2008年7月-2009年12月

同志们,会展与旅游学院党总支自2008年7月根据校党委的决定成立以来,至今已工作运转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值此总支换届选举之际,我谨代表学院本届党总支委员会,将一年半来党总支的工作情况分12个方面向全体党员作一汇报。

一、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加强党员学习和自我教育

一年半来,我院党总支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围绕提高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主题,结合学校内涵建设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

党总支在组织党员学习方面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组织,注重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并要求党员同志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至少形成1-2篇心得文字材料,提倡把学习成果运用到解决学院内涵建设实际问题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惧怕困难,不回避矛盾,积极面对落实学院内涵建设中的瓶颈难题,加强调研,开拓思路,勇于探索,扎实推动。

学院党总支坚持每周二级中心组学习活动,结合学校党委要求的学习内容确定明确的学习专题。强调学习的有效性,实施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通读、精读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院党总支结合“学实”活动的开展,分别组织了二级中心组、党员教师、全体教师在 各个层次上对学校的规划进行了深入学习和领会,并广泛征求意见,在理解、领会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广大教师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对规划的建设性修改建议。抓住党员教师这支学院发展的先锋力量,开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切实落实学校规划”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形成了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在对学校规划的落实和贯彻上从思想上形成了统一认识,凝聚了人心,为完成学校内涵建设任务打好了思想基础。学院在此基础上配合学校顺利地完成了根据规划实施的教师岗位聘任工作,并在“我为学校建设献一计”的“金点子”活动中获得了“金点子”奖、“优秀奖”、“鼓励奖”和“组织奖”,体现了学院加强党员学习的成果。

二、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增添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活力。

健全党员经常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优化党组织设置,把党的工作和作用向内涵建设的创新平台、学科建设团队和重点建设项目等方向拓展,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内涵建设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把党组织的感召力与凝聚力转化为学院内涵发展的活力与创造力。学院党总支通过交流研讨、讲座、调研、观看录像学习、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教育,要求党员教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号召党员下基层、走寝室,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要求,并把这些信息用于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分析当中,科学地决策专业和课程建设方向。

三、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按照党章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

进一步健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党内主题活动,注重挖掘基层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学院先后组建了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并健全了基层党组织的机构和岗位,使基层党组织能够正常地开展各项党务工作和党建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协调全局的能力,配合学校内涵建设,健全教师队伍。

党总支针对新建学院干部缺乏工作经验的特点,在制度建设、工作流程熟悉、开展思想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通过谈心、集中研讨、部门调研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新上岗的干部的工作,和新上岗干部一起谋划学院发展、解决学院矛盾、尽快熟悉学院工作,保障了学院的各项工作在人员缺编、教师缺编的情况下仍然稳步推进。

在坚持二级中心组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召开由党政领导共同参加的院务会议和邀请专业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教工党支部书记一起参加的班子扩大会议,充分发挥民主,集体讨论、民主决策重大事项,牢牢把握党对行政工作的指导,保证行政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把握好行政工作的正确方向。

党总支积极参与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抓住学院内涵建设对于人才需求的重点,完善教师聘用程序和制度,有效配置教师资源,较好地解决了教师资源分配不均、结构性师资不足的问题。

五、积极弘扬高尚师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和表彰师德先进。学院党总支阶段性地开展“师德”专题研讨和组织生活活动,学习先进教师典型,通过谈体会、学先进、促工作的方式使广大教师对于教师岗位的认识和履行师德风范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学院总支还于本学期组织了“看看学院新发展,夸夸身边好同事”的专题活动,挖掘学院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激发了学院教师积极奋进的昂扬斗志。学院师德建设的成果取得了学校的认可和嘉奖,我院教师被评为学校的师德先进。

六、廉政建设“三注重”,构建反腐倡廉体系。

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来把握,并紧密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展开。切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促进“三注重”的建设,即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学院党总支建立健全了廉政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定,在二级中心组范围内开展了专题的“反腐倡廉”专题学习活动,配合上级党组织认真完成干部申报制度和收入申报。加强群众监督机制,在学院的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上推动行政负责人和工会负责人作了财务收支报告,接受群众监督,贯彻财务收支透明化、公平化的原则。

七、和谐校园建设多方并举,相互支撑,共同推进。

和谐校园建设重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党总支认真配合学校2008-2009年、2009-2010文明单位的考评工作。结合实际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推进文明单位和和谐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好学校综合治理、保密、国家安全等相关工作,各方面工作互相支撑,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学院通过“党员导师”、“党员教师、学生支部结对”、教师OFFICE HOUR活动的开展,深入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疏通,在安全教育、适应大学生活教育、沟通家长和学校信息、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采取了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创建“平安校园”的过程中,学院党总支倡议全体教职员工签署“安全公约”,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安全工作负责人,确保一方平安。

八、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借助学校具有思想政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的平台,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及支撑课程的建设,不断推进教学科研,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参与上海市和全国辅导员论坛,把辅导员论坛的优秀成果运用 到学生思想工作的实际中。本学期党总支还组织召开了学工工作传经送宝讲演交流会、恳谈会,邀请其他学院长期从事学工工作、富有经验的书记、副书记、学生共组主管等同事来我院进行交流研讨,分享学工工作的宝贵经验,提高我院辅导员队伍素质,推进我院学生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九、做好学校的统战工作。

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党外教职工在学院内涵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立,把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引导到学院的内涵建设上来。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投入实践。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紧紧团结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发挥他们的特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十、做好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积极参加和高度重视2008、09年党建课题的申报工作,上报党建课题11个,党员教师参与率达到70%。08年底召开了专门的党建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09年,有1项党建课题被确定为学校的重点课题。

十一、建立健全学院工会组织。

召开了两届会展与旅游学院教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出于工作需要,在新学院成立伊始,报经校工会同意,学院指定的工会工作负责人就认真积极地投入了工会工作。在院党总支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工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庆生慰问、重阳敬老、校运会、健康绿化等,很好地起到了凝聚人心、关心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的作用。第一届学院工会会员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工会工作新一届负责人基本上就是原来的班子,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广大教职员工对于工会工作的肯定。

十二、加强党的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流通信息,有效促进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学院党总支在学院网页建设、学院形象宣传、党建园地建设、校园网和校报新闻撰稿工作等各个方面大力加强建设,既把好政治方向,又发挥喉舌作用,把学院的发展、成绩全面及时地反馈给广大教职员工,激励斗志,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

总结一年半来的总支工作,有两大经验值得坚持:

一、总支工作紧紧围绕学院建设的核心目标展开,为实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在学院总支成立伊始,党总支委员会就对党的工作目标和核心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党的工作不是另搞一套,不是坐而空谈,而是要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学院的发展建设作为开展党的工作的平台,要起而实干。

一年半来,结合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党总支的工作渗透到了学院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调解教职员工之间的误会、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和团结工作,到关心群众工作生活和健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积极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从发动教职员工深入学习和认识师德风范的内涵、努力实践教书育人,到引导广大教师员工以学院发展规划为参照系、找到自己在学院发展中的适合位置并作出积极的贡献;从积极参与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搭建学习的平台与政策平台,到提倡教师的全面发展、制定鼓励教师全面发展的学院奖励办法;从参与专业建设、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争取资源,到潜心学生教育、积极配合各专业从学生的学业学习、实习实践、就业工作、心理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调动和发挥党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院总支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探索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工作形式,比如党员和教师与学生结对子的“新生导师制度”、比如教师每周的“OFFICE HOUR制度”、比如党员定期学习制度、比如学生就业促进制度、比如关心教师员工的“生日祝福”、“重阳敬老”、“生育保健关怀”等一系列制度等。这些常规性的工作有效地凝聚了学院的人心、统一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有力地支撑了学院的科研、教学、队伍建设等工作,为学院实现阶段性和中长期的建设发展目标从思想上、制度上、政策上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在学院总支的参与下,我院通过一年半来的建设,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横向课题经费在学校居首位、教育教学方面获得了上海市级优秀成果、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了专业教师的博士、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全国性的竞赛一等奖、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更是屡获奖励和赞誉,可以说取得了学院建设的全面丰收。

二、总支工作以党员为中坚力量,同时调动和发挥党外教职员工和民主党派人士的积极性,形成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凝聚一切力量,投身于学院建设的团结奋进的局面。

党总支首先要做好党员的队伍建设,但是我院教职员工总共21人,其中党员11人,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10人,学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专业主任均为党外人士或民主党派人士。怎样在注重引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就成为了党总支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院党员师生坚持以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和自我教育,注重党性锤炼、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对党的政策方针的把握、加强政治素质、提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思想觉悟的提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党性的实践与体现是吸引和团结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的重要基础。党员队伍的勤恳奉献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影响着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我院在本学期开展的“看看学院新发展,夸夸身边好同事”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党员教师的正面形象,感召着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

同时学院通过定期的学院班子扩大会议,把专业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紧紧团结在学院班子周围,鼓励和指导他们按照既定的学院发展建设目标参与决策、提供咨询、贡献有益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党总支和学院班子注重党内、党外人士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学院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总是邀请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一起参与,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平台,在党员和党外人士之间搭建了畅通的交流渠道。

党总支和学院班子注重调动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的工作积极性,及时为他们的工作排忧解难、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引导方向。正是由于党总支和学院班子在方向上和尺度上的正确把握,我院的队伍建设不但在党员之中取得了成果,更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人人追求上进,个个讲求奉献的良好氛围。

过去的一年半时间,在我学院新近成立、学校全面启动学科建设规划并着手实施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的大背景下,我院党总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创业、经历了与学校其他学院和部门合作协调的磨合、经历了学院班子人事变动对各项工作造成的冲击、经历了由“过渡”走向“稳定”的工作重心转移。学院党总支成员本着团结奉献、民主创新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紧密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以及科学民主决策的工作作风,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在全院形成了奋发努力图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在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向着学院既定建设目标迈进的道路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本届党总支委员会向学校党委、本院党员师生和广大教师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相信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党员和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必定能够继往开来,为学院的工作开创出更加美好的崭新局面。

会展与旅游学院党总支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篇6

2012.5.7—2012.5.13

一、配合校级活动1、5月9日,勤工部发放了4月份勤工岗位工资。2、5月9日,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烈焰队进行了创技月季军争夺赛,对阵金融队。以第四名结束创技月。

3、5月11日晚,心协带领各班同学到麦庐大礼堂观看了江西省2012年爱心包裹项目启动仪式暨《包裹》首映仪式。孩子们可爱的表演以及感人的影片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个同学,让大家受益匪浅。

二、特色活动1、5月9日,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学习部进行本学年学习部以及信息站的宣传成果汇总。

2、生活宿管部协助党支部对即将转预备党员的入党积极分子关于晚归几假期返校情况进行考核,将其列入考核标准。

三、常规工作

学生会办公室完成第十一周部门量化考核,并公示。

四、下周工作展望和重点

实践与就业部将继续跟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校园为公益使者招募”活动,并继续筹备创业计划竞赛校内选拔赛。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UIS,品牌文化,建设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 高职教育的战略地位也被提上了一定的高度。从高职教育的现实成就以及发展趋势来看, 高等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 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国品牌”。[1]那么, 引入“品牌”概念, 确立建设品牌文化, 对于不断拓宽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山旅) 从建校以来的二十余载, 历尽艰辛, 但是艰辛的付出换来的是如今的辉煌成就, 2009年, 山旅加入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 跻身中国旅游院校第一阵营, 2010年, 又荣升为山东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学院上下全体师生的努力。山旅在发展中大胆创新, 引入品牌, 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 注重学院品牌文化的建设, 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品牌、品牌观及品牌文化

(一) 品牌的含义

“品牌”一词源于古代挪威语的“brandr”, 本义为“烙印”。这一词的较早使用, 可以追溯到西班牙的游牧部落时代, 他们在私人所有的牲畜上打上烙印, 以便进行物品交换时, 与别人的牲畜区别开来。后来, 品牌成为企业开辟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关理论研究也变得炙手可热, 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不断扩展。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 (AMA) (2001) 将品牌定义为:“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和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图案设计, 或者是他们的不同组合, 以此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和劳务相区别。”美国学者Lynn B.Upshaw在《塑造品牌特征》一书中将品牌定义为: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使其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2]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明阳教授是这样定义的,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图案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 其目的是识别某一或某类事物, 并使之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3]

有关品牌的概念还有很多说法, 大多数都是从企业的角度来阐述。其实, 品牌的概念早已渗入学校, 成为学校建设的元素, 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高职院校在发展的道路上, 更离不开“品牌”建设。

(二) 品牌观及品牌文化

高职院校的品牌是有别于其他竞争高校的特有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图案,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它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出其隐藏的文化内涵与深意, 从而在公众的心目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传统的高职院校品牌观是局限的, 他们没有深入分析本校的各种资源与优势, 仅仅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 盲目地建设品牌。有的学校认为, 学校的品牌就是要靠表面文章来吸引目标顾客, 所以将精力都投放到规模扩张, 招生宣传上, 这种将品牌概念化、模糊化的行为并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品牌的效应, 反而会导致学校处于困窘的境地。高职院校完整的品牌系统不仅是学校名称、建筑、宣传口号等外在形象, 还包括品牌的理念、内涵、个性等本质的东西。教育消费者对高职院校品牌的认识是从外到内、从感性到理性、从形式到内容的。所以, 高职院校只有端正品牌观, 将之实践到学校的品牌文化建设中, 留给教育消费者完整的品牌印象, 才能真正赢得认同与赞誉。

高职院校品牌文化则是文化特质在高职院校品牌中的沉积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是指在文化特质积淀过程中, 文化创造者所呈现出来的精神、行为状态。[4]

二、品牌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 品牌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5]在国际化全球化的形势下, 高职院校要力争一席之地, 就必须打造特色的品牌。通过具有操作性的品牌理论进行指导, 形成稳定的品牌文化。通过品牌文化建设, 突出个性, 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 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 品牌文化是高职院校增强竞争力的有力砝码

高职品牌是指一所高职院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一所大学名称中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6]优质的品牌文化从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 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 塑造学校的社会声誉, 铺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具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的高校能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和教师, 也更容易吸收社会各界的投资, 从而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中生存下来。

三、山旅导入UIS建设品牌文化的实践

UIS (University Identity System) 是大学识别系统的简称, 它是对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企业识别系统的借鉴与延伸。CIS理论是现代企业竞争生存的经营战略, 它将企业的理念与精神通过视觉设计的方式, 塑造具体的企业形象, 从而在公众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印象。基于这种认识, 众多高校导入UIS战略, 旨在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文化通过视觉设计, 塑造富有个性的高校形象与品牌, 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通过同样的理念, 将UIS战略应用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中, 将学校文化外化于形, 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山旅根据其自身的办学特点与优势, 在UIS的导入中注重遵循三大要素, 即高校理念识别系统 (UMIS) 、行为识别系统 (UBIS) 、视觉识别系统 (UVIS) , 对学校品牌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 突出理念文化, 营造独特的学校精神

理念识别系统是形象识别系统的灵魂, 也是高职院校品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品牌文化的价值直接体现在学院的理念上, 由理念、精神所形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然产生“有诸内必形于外”的大学品牌形象。理念识别系统包括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 它奠定了整个系统的行为基础。

1、倡导“服务”之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指导、规范学校师生思想行为的无形力量。山旅在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 提炼、总结出与学院培养目标一致、与学院历史传统合一的学院精神, 它同时也是行业精神的浓缩———服务精神。旅游业被称为朝阳行业, 服务他人是旅游业的生存发展之本, 所以服务从业者本身所体现的服务精神就是吸引顾客的旅游资源。山旅用美国人斯塔特勒的一句话诠释了学院精神——“生命就是服务, 不断进步的人生就是给他人更多更好的服务的全过程。”学院从外到内, 从上到下都坚持着这样的信念。从外来讲, 学院积极参与社会的各项服务。例如2008年奥运会, 山旅营养与烹饪系、饭店管理系一百余名师生参与了赛事服务, 在老师的指导、学生的配合之下, 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高度的赞扬;又如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山旅承接了全运村百合园13幢楼共3132个床位的住宿接待工作, 饭店管理系650名师生投入活动, 以高服务高姿态赢得了八方赞誉。山旅服务社会的程度在国内旅游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并一直秉承优秀的服务精神;从内来讲, 上到校领导, 下到教职工, 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而且已经贯彻到学校教学、管理和其他各项工作中, 成为学校颇具特色的理念品牌文化。

2、遵循“我们是绅士淑女, 我们培养绅士淑女”之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办学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办学经验的提炼。“我们是绅士淑女, 我们培养绅士淑女”这一全新的理念是山旅对教育宗旨的独到见解与诠释。山旅狄保荣书记说:“这一理念不仅仅是现代大学教育, 尤其是人文教育的着眼点, 更集中展现了旅游教育的鲜明特色。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教师可能不会成为数学家、音乐家或哲学家, 学生也不可能都当总经理、董事长, 但一定要成为绅士淑女,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落落大方。”山旅是“现代旅游管理服务精英的摇篮”, 培养的人才必然要具备相应的气质与仪态, 办学理念则具体体现了这一办学目标。紧跟时代需求、行业特征, 摆正办学思路, 提升办学理念, 才能培养与行业、社会匹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恪守“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之校训

校训是学校精神的集中表达。山旅的校训是“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它不是传统的四字八字标语口号, 不是千篇一律的内容, 它是山旅独树一帜的“座右铭”, 它映射的是山旅的姿容神魂与品牌光辉。山旅是为现代旅游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服务人员, 其终极目标就是每位学生要努力为顾客创造幸福, 使顾客感受到温暖、满意与幸福, 这充分体现了旅游行业所拥有的品牌文化理念。

(二) 强化行为文化, 彰显高职行为规范

行为识别系统是以动态的行为表现作为载体的部分。它以精神文化系统为指导, 从内部完善学校的组织制度、行为规范、工作作风, 对外展现高职院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学术交流、管理方法、教育方式等, 并扩展到与外部进行一系列社会文化的交流活动等, 由此来塑造高职院校的新形象, 树立新的品牌形象。

山旅的行为文化系统丰富多彩, 而且充斥着行业的特色。学校定期会举办文化艺术活动, 这些竞赛活动紧密结合各专业、行业的特色来展开。例如饭店管理系的“服务技能大赛”, 旅行社管理系的“校园十佳导游大赛”, 休闲产业管理系的“高尔夫趣味比赛”, 计算机网络中心的“photoshop大赛”等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 宗旨就是为学生以后涉足的行业奠定基础。例如, 由中国旅游协会指导,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承办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 (饭店服务) 技能大赛是旅游教育界的一大盛事, 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旅游饭店服务质量, 改革创新旅游院校教学, 促进饭店业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全面发展, 对于中国旅游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大赛包括个人参赛项目和团体项目, 不仅能体现个人对旅游行业技能、素养的掌握, 也能在团队项目展现小组合作意识, 团队精神, 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素养。再例如, 学校自2005年开始主办的“校园十佳导游大赛”, 这是优秀导游人才的选拔平台, 更是学生提高服务水平, 涵养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

(三) 开发视觉文化, 凸显高职个性校园

视觉识别系统是形象识别系统最直观的部分。VIS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专业特点等抽象语言转换成具体符号概念, 从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 通过组织化, 统一化, 标准化, 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 形成独特的学校形象。[7]视觉识别系统包括了学校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标志设施、校徽、印刷出版物等成分。

1、标志设施

学校建筑是学校视觉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造型组合, 巧妙地将行业元素融入学校建筑的设计中, 散发浓郁的行业特色。例如山旅的缩微景观。缩微景观区是学院的核心景观, 它同时也是教学实训基地, 是旅游专业学生演练、模拟的资源。缩微景观区的建设理念就是将真实自然山水的缩影放置于小小的一方园林当中, 有五岳独尊、齐长城、圣人区等。泰山位于山东中部, 被称作东岳, 总面积426平方公里, 主峰海拔1545米, 拔地通天, 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而缩微景观则是按照泰山原石的比例进行缩建的。圣人区中主要是孔子杏坛讲学、孙子著述兵法、墨子辛勤耕作的情境, 这几位都是山东先贤伟人, 用他们的塑像来指引全院师生, 受其文化的熏陶, 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大明湖是学校的另一焦点, 清澈的湖水中, 荷花亭亭玉立。一阵微风拂过, 碧波荡漾, 荷叶摇曳, 呈现一番诗情画意。

2、校徽

校徽是学校的无形资产, 是展示学校风采与精神的名片。山旅是山东省内唯一一所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 校徽的设计紧密联系行业特色, 凸显旅游特质。校徽是由绿色、白色两种色调构成, 醒目和谐。图案中心是一个“人”形状, 似山又似人, 周围动感的波浪是水, 整体集中体现了山东这个旅游大省的文化精髓———“山”“水”“人”。“山”指的是泰山, “水”指的是泉水, “人”指的是孔夫子。水上有山, 山上有人, 也体现了山旅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独特的设计概念与经典寓意着实为山旅的品牌文化增添一分姿色。

3、出版物

《旅游世界》是山东省旅游局倾力打造的时尚旅游期刊。该期刊于1987年创办, 2008年改版, 并由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主办。改版后的《旅游世界》以传递旅游信息、传播旅游文化为宗旨, 目标成为“全国一流”旅游休闲度假类期刊。2009年, 《旅游世界》又推出姊妹刊《家庭旅游》, 这是唯一一份家庭旅游和自助旅游的出行指南。这两本期刊都已成为山东期刊传媒和全国旅游期刊传媒的品牌。《旅游发展研究》同样是山旅的代表作。它是在《旅游世界》与《家庭旅游》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本权威旅游学术期刊, 以学术性为宗旨, 致力于展示旅游创新理论, 总结旅游经验, 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行业的最新状态为抓手, 征集最严谨最专业的旅游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树超, 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6.[1]马树超, 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6.

[2][6][7]李文胜.以校园文化建设促构高职品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2][6][7]李文胜.以校园文化建设促构高职品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渭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探析 篇8

【关键词】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旅游如果没有文化的衬托不但苍白无力,而且枯燥乏味。所以,旅游商品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果缺少文化内涵,那么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就会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如果没有文化作为推动力,那么他就不会发展繁荣,不会有动力和活力。近年来,从渭南市的旅游文化发展现状上,深深的认识到这个规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上,把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秀美山川完美的结合起来,使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时发展,在旅游区增加文化的宣传与渗透,将文化的底蕴赋予旅游文化产业中,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全市旅游业的繁荣有一个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渭南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

渭南是千年京畿,长期为三辅重地,关系京都安危。渭南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之美誉。在这里留下了最古老的人类文明,“蓝田猿人”、“大荔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沙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以及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遗存,如绝本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隶书鼻祖程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成为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华第一诗集——《诗经》开篇《关雎》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渭南洽川。这里是我国戏曲之乡和民俗之乡,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同州梆子、富平阿官腔、澄城尧头陶艺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周、秦、汉、唐两千多年,一直是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曾出过隋文帝杨坚等6位皇帝,宋代名相寇准等80多位宰相,唐代大将郭子仪、爱国将领杨虎城等300多位将军以及著名诗人白居易、水利大师李仪祉、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大批古圣先贤曾在这片热土激扬文字、指点江山。200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选的100个世界名人,中国占6位,渭南历史文化名人隋文帝杨坚就是其一。

二、自然赋予渭南的山水之美

渭南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般的分布着许多景点。渭南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处: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傲居五岳之首,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还是道教名山;风景秀丽的洽川,融“山河湖滩泉”于一体,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文化源远流长,古有莘国等遗迹、遗址丰富;司马迁祠墓,壮观的自然景色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素有“陕西故宫”之称,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民居瑰宝党家村、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陕西的“九寨沟”,美不胜收;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科举场所——清代考院等,渭南可谓自然景观璇旎多姿,人文景观独树一帜。

三、渭南历史文化与山水之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一个有品位的城市,应该是把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深度融合的城市。它的魅力就是它的特色与个性,这也是城市竞争力的灵魂。渭南把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渭南文化与旅游呈现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

(一)以体制机制的调整创新为切入点,巧妙融合文化与旅游,做大做强做优渭南文化旅游产业

渭南在保护、利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扶持华阴老腔、华县皮影、合阳提线木偶戏、富平的阿宫腔等民间艺术的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及陕西广电媒体,认真策划和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恢弘正气的反映渭南特色文化的精品节目。把皮影雕刻、陶瓷制作、石刻、木雕、面花、剪纸、麦秸画等民间技艺等拳头文化产品,按市场手段物化出来,融入渭南主推的精品线路之中。渭南还重点开发了与游客互动的文化旅游产品。如让旅客参观富平的陶瓷制作过程并亲手制作陶器;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让游客动手捏面塑、学剪纸、学唱秦腔、碗碗腔、老腔、阿宫腔、同州梆子、眉户等;学皮影戏、提线木偶的操作等等,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喜爱和宣传渭南的文化。

(二)以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关键,融合渭南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渭南以六大旅游建设目标来逐步实现当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一是加快华山秦岭山水精品旅游区的建设。二是加快东水旅游板块的建设。深入挖掘整合黄、渭、洛三河所承载的华夏文明内涵和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统筹策划实施一批以洛川黄河湿地、瀵泉芦荡为重点的“水韵”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三是加快渭北人文旅游板块的建设。开发整合、利用渭南“字之源、酒之源、诗之源、史之源”的文化历史价值,策划实施“寻根谒圣”的系列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实施“谷雨民祭仓颉、清明风追司马”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渭南还制定了旅游产业相关领域的支持目标,包括:基础设施、产品开发、社会文化思考、旅游区规划、国内和国际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取得旅游产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与政策、市场的双对接

渭南市政府设立“旅游开发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景区规划编制、市场营销、大项目策划和改造升级等,引导对精品景区开发及环境治理的投入。土地政策向旅游项目倾斜,在调整用地、建设规费及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给予最优惠待遇。出台《渭南市旅游营销奖励办法》,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来渭旅游。坚持“做优做强,轉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方针和“景区开发要建精品,旅游服务要创品牌”的原则,明确精品景区建设的任务目标:重点开发比较优势明显,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带动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经济拉动明显的核心景区。

千古渭河长流,滚滚黄河东去。渭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明显加快,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正在迸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积极利用渭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旅游文化业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兴起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颜晓萍(1966— ),女,中共渭南市委党校基础理论部副教授。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总结 篇9

旅游与环境资源学院学生会文体部

二O一六年九月十八日

文体部2016-2017学年

工作计划

学生会文体部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文化、体育服务的部门,主要承担组织文化宣传工作、举办体育活动赛事这些职责。在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坚持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针,“深入同学,服务同学”的宗旨展开工作。多和同学们交流沟通,吸取往年的经验不断弥补不足,争取在新的学期举办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活动。本学期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新学期文体部的基本工作原则

(一)认真执行学生会管理制度,把文体部打造成一支严谨认真踏实肯干的高素质队伍。

(二)严格部门制度,对内部成员进行考核,杜绝挂名不办事的行为发生。

(三)部内成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热情对待每项工作,并保持活动力,规范自身言行。

(四)集中力量办好传统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有高度、有质量、有水平。

(五)完善工作程序,负责人员更加明确,从活动的计划、总结等书面材料的整理到资金的结算等落实到部内具体人员。

(六)做好自己部门工作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学生会其他部门展开工作,加强团队合作,共同进步。

(七)加强与各院系学生会文体部的联系,不定期举行各院系学生会文体部的交流和共同的活动。

二、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活,发展文体特色

(一)活动名称:学生会招新

活动时间:九月八日

活动地点:第五教学楼教室(5301)

活动内容:在招新时间内,新生将个人简历及申请表交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报名。初步筛选之后,由各部门分别进行面试,合格后经各部门部长批准方可进入团支部、学生会各部门工作。

活动意义:保证学生会有新鲜的血液的注入,有足够高素质的后备力量,能更有效地开展学生会工作,实现学生会干部的新老交替,培养和壮大学生会干部队伍,保证学生会工作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已完成,文体部成功招新八人)

(二)活动名称:迎新晚会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视情况而定,系楼教室或大礼堂

活动内容:由大

一、大二和大三分别出节目进行表演,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鼓励自创的模仿。院内的迎新晚会,可邀请其他院系的学生表演,促进各院系之间的交流。

活动意义: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发掘文艺人才,给同学们创造一个锻炼自我的舞台,提高同学们的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情操,让同学们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健康成长,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三)活动名称:新生篮球/足球比赛(全校)

活动时间:十月

活动内容: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十多个院系的新生之间的比赛,每个院系有新生组成比赛队伍,篮球7-15人,足球11-15人。另由体育学院出人作为裁判。比赛具体流程由各院系抽签决定。

活动意义:迎接2016级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新生的到来,加强全校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让新生尽快适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一个和谐阳光富有激情的校园环境给新生提供一个更好融入集体的机会。

(四)活动名称:迎新篮球比赛(旅游与环境资源学院院内)

活动时间:十月中旬左右

活动内容:大一到大三分别组成篮球队,由大

一、大

二、大三进行友谊赛。每场比赛48分钟,分四节,每节休息三分钟,中场休息五分钟。

活动意义:增强系内学生的交流,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体育活动开展,带动体育活动的风气,增强班级凝聚力,也给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注意事项

(一)在保持我院学生稳定与团结基础上开展各项学生工作。

(二)开展学生工作时注重内部的发展与外部的发展相结合。

(三)工作与活动中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创新,打造特色。

(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明确权责,科学管理。

(五)学生会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增强凝聚力。

(六)希望体育赛事各班同学能够踊跃参加,学生会成员和各班同学应当尽量到场观看体育赛事,有必要的话采取签到签退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主要鉴于上学年同学们的参与度不够,特提出此条)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学生会文体部

上一篇:小超市店长岗位职责下一篇:【实用】专科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