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景散文随笔(共12篇)
江南的细雨淅淅沥沥,丝丝缕缕。烟笼雾绕中,放眼远眺,江南的景致依稀可辨,仿如画卷一般展现眼前……
青山绿水,倒影如画;宝塔耸立,飞檐流角;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烟柳画桥,水清见底;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楼台亭阁,书香门第……儒雅淡然的景色,犹如少年才俊伫立眼前,阅不尽的俊朗灵秀,品不完的诗书满腹。一切都是那么的尽善尽美,身临其中,如置身于画中,令人如痴如醉,令人乐不思蜀,令人流连忘返。其实,在徽州地区,这些如诗如画、烟柳画桥的景致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几乎随处可见,可谓是一步一景,一村一景,分不清城市还是乡村。
细雨濛濛中望去,山腰上是层层的梯田,一垄垄碧绿的茶树,被重重雨雾锁着,一直延伸到山顶。山顶上,有林中亭阁若隐若现,给人以深山藏古寺的神秘感,又让人产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感触。山脚下,是白墙灰瓦的徽派房舍,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玲珑别致。而建筑群外围,则是小桥流水,垂柳绕堤,若古词“烟笼绕堤沙,参差十万人家”所描述的画面。
苏教版必修一教材“像山一样思考”板块中, 第一篇散文就是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 对于这样的名篇, 有太多成功课型了, 笔者处理该课文时并没有什么创新, 只想把散文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尝试是否可以让老师或学生有不同收获。
一、创设情境
笔者开篇导入时提出一个问题, 即 “我们恰巧地处江南, 对江南四季有切身体会, 那么作为一个家乡人, 你要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 会写什么”。 这个问题刚抛出, 学生就议论起来, 听起来似乎有很多东西可以下笔。
近年来, 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写作教学的“新宠”, 这样一个与自身相关度很高的问题, 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有话可说, 不管说得漂不漂亮, 关键是让学生愿意张口, 愿意动手。 南师附中的张小兵教师就有很好的经验, 他曾经在课堂中差点被绳子绊倒, 灵机一动, 以“绳子”为话题, 让学生创作“一句话格言”, 效果甚好。这都是生活中的事例, 只要利用得好, 就可以创设良好情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 说好话。
二、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名作, 平常教授课文时, 一般从文章的几个画面 (谈天曝背图、午后郊游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部图) 入手, 然后以“鉴赏你喜欢的语言”为切入点让学生鉴赏散文中语句。 这样提问是散文教学中的常见手段, 也是学生熟悉的, 因为从初中开始学习散文, 老师都是这样提问、这样教学的。 如此既让学生审美疲劳, 又让学生只能说一些类似“标准答案”的套话, 显然不是教师和学生想要的。
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 提出让学生感兴趣, 又能鉴赏散文的问题, 何乐而不为? 鉴于此, 笔者提出“如果你想写家乡江南的冬天, 会写哪些东西”的问题, 原以为不管写作水平如何, 学生都能写上几句。 结果出人意料, 学生谈得非常好。
附:如果让你写关于家乡江南冬天的文章, 你会写些什么?
学生回答罗列:
雪———特有的事物
冷———特征
打雪仗———活动
和亲人的故事———亲情
过年———民俗文化
北方的雪———不同地域雪的对比 (空间)
过去有雪和无雪比较, 现实批判
记忆中雪景 (虚写)
其他作家笔下的雪景———诗词歌赋中的“雪” (虚写)
学生快速把握了《江南的冬景》的写作思路脉络, 省了老师多少口舌, 效果奇好, 因为他们参与了整个文章设计, 写作规律更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学生认识到无论是《江南的冬景》, 或其他一些借物抒怀类散文, 创作规律之一就在于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手法的综合运用。
此类问题设计是符合散文教学的, 能提升学生对散文写作规律的认知,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作家思维是如此接近, 和名作并没有区别。 相信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 无论是散文还是写作教学, 学生都能给我们惊喜, 给他们自己惊喜。
三、重点突出, 语段对比讲解
人们认识问题往往是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慢慢认识的, 前两个问题设计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和鉴赏思维, 散文重点段落的精细分析旨在提升学生对散文教学和写作的深度认识。 笔者以《江南的冬景》和《江南无雪》片段比较为例, 让学生从内容、手法和思想感情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和效果。
一提到雨, 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 微雪酒香村”,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 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村犬吠, 风雪夜归人”, 是江南雪夜, 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 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 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 也许不尽是江南人, 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 岂不直截了当, 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不一会儿, 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 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 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 丁丁东东。 多少年过去了, 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 夜里总是睡不稳, 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 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 雪, 说不上是什么时候, 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 屋外, 清冷的月光下, 没有人踏雪而行, 用不着着急, 像林冲那样, 一步高, 一步低, 踉踉跄跄, 捉脚不住, 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 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 上下旋转着, 左右飞舞着, 飘飘洒洒, 疏疏密密, 忽而转身腾空, 忽而前展双臂, 然后, 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 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 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 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 关于天的辽远, 关于风的吟唱, 关于云的彩衣, 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 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 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 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 镶上他家的窗台了, 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 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 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 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 现在被大雪所掩盖, 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 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 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 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 听不见流淌的声音, 没有桥, 也无须桥, 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 河那边是田野, 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 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 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 在那里, “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 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
(《江南无雪》 刘长春)
学生在比较中很快就能发现, 对于江南雪景的描写存在异同, 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虚写, 但是前者引用古典诗词写出了雪景的意境, 后者是儿时记忆中的雪景, 写出了对曾经生活的怀念和喜爱。 学生通过比较, 认识到前后雪景虽然都是虚写, 但是不同处理会有不同效果。
如此, 学生对散文写作规律的认知就不再停留在表层, 而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达到鉴赏层次, 对学生写作有一定帮助。
四、由此及彼, 拓展延伸
散文教学不能局限在文本上, 对于高中生而言, 由此及彼的审美与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相关课外阅读。以《江南的冬景》为例, 可以补充学生阅读苏教版读本一中的张岱的 《湖心亭赏雪》、李汉荣的《雪界》、鲁迅的《雪》等, 拓展学生知识广度。笔者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时拓展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序》、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柳侯祠》, 教学《赤壁赋》时增加了“水与月”意象的重点解读, 另外以“由一杯水想到……”为题进行了写作形象思维训练。
五、总结
杜长明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孵化器》中如此描述:“如果说写作是自行车的前轮, 那么阅读则是自行车的后轮, 只有借助后轮的驱动, 前轮才能碰撞生命的‘红线’。”将写作和现代文阅读的关系揭示得非常清楚又形象。 学生只有通过阅读, 间接体悟生活中的情感, 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思, 才能将生活和文章打通, 从而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现当代散文阅读教材是一块读写结合的最佳阵地, 值得老师深入挖掘和利用。
这次教学尝试, 效果尚待时间检验, 散文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既把散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了, 又提升了写作认识, 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问题, 往往讲了很多却效果甚微, 但是作文却在高考语文中占据70分, 因此很多一线教师对写作教学都有“想要爱它不容易”的矛盾心理。作者尝试了很多方法教授作文, 效果都不是很显著。教师应该反思作文教授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写作教学,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02) .
[2]胡春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寻求突破[J].考试周刊, 2013 (96) .
在一个初冬的雨夜,我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一个被碧水环绕着以河为街道的村庄,“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村庄,中国明清建筑保留得最完美的村庄。
站在周庄,我就站在了中国的江南。
在我印象中的周庄,是陈逸飞的画笔下温润细腻的飘逸的江南水乡,是三毛哭着舍不得离开的世外桃源,是摄影师镜头里深邃宁静的梦幻泽国。
当我呼唤着她的名字,轻轻来到她的身旁,还是被那瞬间流露出的绝世风骨震撼……
入夜,周庄正静静地依偎在江南的细雨里,是那样含蓄,就像穿着斜襟衫的江南女子,搅着衣角那般临风的妩媚。时空中飘逸着独特的古朴与典雅。我的脚步声就回响在历史的屋檐下,月影与红灯笼交映下的氛围让垂柳颤动着,风随意地流动,流动的还有江南水乡清澈的暗香,一脉浮雕般的画境洗练得神神秘秘。让人体会到徐志摩笔下的文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如果说夜雨里的周庄是一个清秀的江南女子在水边伫立成一首婉约的宋词,那么清晨雨中的周庄就如一片泊在湖上的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荷叶,我不得不惊叹那出神入化的江南神韵了。在周庄,俯拾是诗,仰首是画,随意切换一个角度,都是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画,这“画”中既有大写意,又有精工笔。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它是把家建在水上的,所以它也是睡在水上的。船是它的床,河是它的路。水乡人家的门前几乎都停泊着小小乌篷船,小河自然是人们随意徜徉的大街小巷。家家面河而居,户户窗轩临街。如在庄上的张厅,我看到了后花园中的一方水池,池子是灵动的,连接着外边的河道。水池边上有缆船石,可拴紧船只。屋里的主人可以在这里坐上小船,驶向通往外部大千世界的水路,来访的亲朋好友可乘扁舟直抵后院,活脱脱一道“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水乡奇观。
在周庄,只有沿着水的痕迹,才能找到通往外面的村道,“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舟楫”是周庄人的“水鞋”。三百首唐诗有一半浸在水中,而周庄却是整个儿。周庄与《水经注》,原是一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啊。
这样无处不在的水的环绕,再加上纯粹的明清建筑配上青青的石板路,周庄,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水乡”。
有人说周庄是“东方威尼斯”,我偏要说威尼斯是西方的周庄!
放眼细雨之中的水乡,犹如一双江南女子的秋波美目,水灵灵的充满灵性,是那样不可抵御地诱惑着我。视线之内,小桥流水岸边的垂柳,在绵绵的雨丝中迎风婆娑而舞,湿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浸润的心绪是那落下的雨滴,一半沁入水巷,一半洒在青石上。我站在小巷口看水,我倚在桥栏上看水,我追着河道上的小船看水。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出神,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仿佛看到水巷深处,摇出一舟,舟上那明清时代的女子穿着蓝印花的衣裳,载满鱼米和莲藕,一路唱着江南小曲从外面的湖泊回到这样宁静的家园的时候,那些炊烟从每户人家的屋顶飘出的时候,周庄,应该是最美丽的时刻和最动人的时刻吧。
我与明清之间,只隔着一个周庄的距离? 冥冥中我生出这样一种幻觉。
河里游弋着一艘艘木制的小船,船橹击水,绿波翻涌,船上传来游人们欢乐的嬉笑和船妇舟子们演奏的江南丝竹的悠扬旋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我急急地寻找了小码头。等候了一会儿,上了一只小船。天上飘着雨,我的指尖撩拨着周庄的水,那感觉是清凉凉的,好像触着了少女的肌肤,好像握住了温润的翡翠。小船徐徐地穿过了一个个月亮般的桥洞。岸上垂下的柳条,轻轻地拂着前边船娘头上的诗意斗笠,抚摸着船脸。船夫约有六十开外,手执木桨,轻车熟路,领着我们在周庄的水巷河街里悠游。河面被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和着雨点迷离闪烁。
离船登岸,撑一把雨伞,走进石缝里长着苔藓的青石小巷。一阕一阕的雨,很缠绵,很轻松地从水中跟着就移过来,淅沥沥地洒在青石板上那些古朴的旧事上,有淡淡的水的气息从小河边忽忽悠悠飘散过来,我感觉自己好似正漫步在戴望舒的诗句里。
在三毛茶楼前我驻足良久,好似嗅出了三毛残存着的味道。没有错,曾经三毛就是在这里,倚窗而望。听周庄人讲述那般情景,三毛曾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老祖母哭泣,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啊。三毛临死时还念叨着周庄。
周庄是让三毛浓浓乡情得到最大释放和挥洒的地方,三毛把她的泪水蕴合在周庄的水里。
水托周庄,周庄托水。从陈逸飞的《故乡的记忆》画卷,到三毛生命最后的呼唤,我明白了,周庄最终托起的是人灵魂的乡情,她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啊。
在我离开的一瞬间,周庄这个美丽的女子,她浑身妩媚通透的灵秀感、不加修饰的自然本色感、天地作合的融通谐美感、浓郁的乡土风情感、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已湿漉漉地淋透了我全身。
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想,虽然现在不是烟花三月的季节,没有桃红但却有柳绿。那种流淌着的江南味道就是用吴侬软语浸泡的清茶,浸泡的不仅是茶水的绿意,更浸泡出水乡人的淳朴淡泊。
假定你来到了江南,那么首先映入你眼帘的一定是一群群飞舞黄莺,它们边飞边唱着好听的歌。然后你会看到:花儿开了,红的黄的、蓝的、粉的、紫的、白的。。。。。。一朵朵映在绿叶和绿草之间河边的村子,山下的小城,到处都有酒店的旗子在风中飘着。这时,喜欢喝酒的人,老远就能闻到被风吹过来、散发在空气中的阵阵酒香。南朝时候流行佛教,于是,一座座寺庙拔地而起在江南扎了根;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立在淡淡的烟雾细细的小雨里。
古人说得好: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提到江南,我就想到了水。瘦西湖,多么古朴而温柔的名字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她的美描绘到了古今称绝的境界。她的水波总是如此潋滟,她的笑容总是如此宁静,比起“烟笼寒水月笼莎”又更胜一筹。她就如一位美丽的女子,轻舞曼妙在微风之中,颔首的一刹那,“如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朦胧中她愈发旖旎,春水盈湖,摇曳疏影,颇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韵。水波在荡漾,微风在轻拂。柳絮在飘动,还有画船……
《红楼梦》中写林黛玉时,“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见花离不开水,因此我想江南也应是花的温房。而我个人又较偏爱荷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问脸两边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满塘的菱荷,密密地开成一片。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光顾”她们的.时候,晶莹的水珠滚动、停止、动荡、滴入水中,溅起的水花儿又溅到了荷叶上。如此循环往复,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半低半昂,帘卷香风,“一段秋光淡”。有诗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比天山的雪莲更温和,比曼陀罗更柔美,比熏衣草更端庄,比牡丹更自然……而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更是它的真实写照。兴许没有荷,江南便少了一种优雅,一种纯真。
江南水乡,一定少不了是油纸伞。撑一把红伞,在小桥上驻足而立,这应该也是江南人欣赏自然的另一种方式吧!每到梅子雨落时节,街上的人都会撑上一把油纸伞,任由小雨串成珠帘,任由视线变得模糊,在街上自由行走,而女子则会款款而行。还记得白素贞与许仙是怎样相遇的吗?一把伞,造就了他们之间的美好爱情。这个流传久远的故事,就来自于江南的那个下雨天。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的,江南的蝴蝶尤其美。比起其它地方的蝴蝶来,它们多了一种活泼、一种怡然。纳兰性德在《河传》中写道:“花枝,满庭蝴蝶儿”。因此,蝴蝶与花儿不能分开,蝶恋花是否就是这样来的呢?花需要蝶舞之美,蝶需要花香之溢。有一种花叫作蝴蝶花,颜色是紫色,小巧可爱,恰如一只蝴蝶,风吹花瓣,与蝶飞舞,神不像,但形像了。下雨天的蝶是最美的,因为“粉蝶沾湿,徒留一缕香魂”。
画屏需摆在江南似乎才有韵味。“独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在古诗词中,江南女子似乎总是愁绪万千,思念就像是她们必经的阶段,而画屏,却增添了一份美感,一丝高雅。图画伴着女子,又像一幅画,像屏布一样,纯洁又不失天真,细腻的感情和画屏相互交织,弯弯曲曲,充满了古典气息。
【二】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宋・苏东坡《望江南・超然台作》)
【三】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宋・黄庭坚《题觉海寺》)
【四】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宋・朱敦儒《望江南》)
【五】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埂(唐・刘禹锡《忆江南》)
【六】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唐・皇甫松《忆江南》)
【七】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清・陈庆之《十景塘散步》)
多少次听人说春雨所带来的生命力,夏雨掩去的酷暑意,冬天就不必提了,冬天没有雨,而秋雨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人热爱,看到的更多是秋雨一下几天,期盼着秋雨能早些离去,希望再见到太阳晒下,问什么秋雨属于这样的一种状况呢?我不敢妄论,只是在这里提一提自己的感受罢了。秋天是处在夏天和冬天之间的一个季节,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季节状况,夏天的雨快而猛,洗去严热,冬雪片片晶莹,在更多的人看来是美丽,这样一年四季就剩下春天和秋天了,这两个季节又是完全相反的,春带来生机,春雨更触发了活力,秋雨则是伴随着落叶而来,落叶在秋而去,回归土地,人本来就是不愿看到落叶的,落叶归根是很多人都不愿看到的,因为它代表着生命的结束,这本来就令人悲伤的了。
一场秋雨几天萧索,落叶,秋雨,或者也可以说是秋天这个季节令雨带来愁的意味。从我来说我也是不愿看到秋雨的,但我们并不能抹杀它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我们也没有能力抹杀掉它,自然界本来就是平衡的,任何情感都可以从她所演化来的,人的感情何尝不与环境息息相关。
这是开普敦少见的无风的日子,天有些热,晴朗少云,陪女儿继续完成假期美食单上的任务。
难得的无风天气,去远一些吧:Hout Bay,吃虾去,吃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去。
开车出发,去时选择了一路依山沿海的海景路。
路的左手边,是一路蔓延的桌山山脉,途经十二圣徒峰,车从山下驶过,不容易看到。这些景我和女儿都熟,无需停车欣赏。倒是沿路经过的一处处有花在门外盛开的依山而建的院落,永不疲惫的吸引着我的目光。绿叶鲜花半掩半映下的门庭,美的像童话,让我忍不住浮想联翩,幻想着各种美丽故事的发生……
这样的美景,依山傍海,充满诗意的院落,故事的主人公也许是正当年华的恋人,也许是幸福温馨的一家,也许三代同堂呢,也许只是一位暮年却优雅的老人;也许这是一家家庭旅馆,每日更新上演着不同旅人的不同故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什么样美妙的故事不能发生呢?桌山依旧,大海依旧,见证的是不同时空下日日不同的故事……
路的右手边,一望无际的大海,一眼望去,真正的是海天一色。海色其实是由天色而定,天蓝则海蓝,天阴则海灰。
今天无风少云,阳光明媚,于是海的尽头与天相融,蔚蓝纯净,近处却是平静如玉般,碧绿温润的让人的心止不住颤动,柔软,直至完全融化。
一小时左右的车程,Hout Bay到了。白色的沙滩映入眼帘,咸腥的海水的味道扑鼻而来,大量的海鸥在空中盘旋......
圣诞元旦前后一般都是旅游旺季,果不其然,停车场,沿路的车位都被停满。
Hout Bay本是一渔港,由于海豹聚集,而被游客熟知为海豹岛。
海豹岛其实是附近海域的礁石岛,岛上常年聚集着大量的海豹,最初是被渔民发现,出于宽容和爱心,每每打鱼回来,扔些鱼虾在此,于是海豹越聚越多。海豹岛是在政府和当地居民共同保护下留下的景观之一。
我们的目的不是观景,没有停顿开车一路直奔餐厅......
作者:柠檬树
为了来看你,哪怕穿越千山万水……
是的,记得一个朋友说起她在一篇文字里,一眼就看出作者正在恋爱中。恋爱中的女人,与山对话,与水传情,她的心灵是最为精细而敏锐的。就像我,能不能忍住不那么想你,能不能就甘于被凄风苦雨所阻挡,放弃去看你的心意呢?何况感冒已致使呼吸道感染,何况身份证也忽然找不到……好像有很多因素都在阻止我踏上看你的路途,甚至连友人都劝我别去。
可是,我的心已经在路上了,无法停止脚步。我的心已经插上翅膀,拼力朝你飞去。
喀纳斯,三次与你失之交臂。这一次,无论如何,不能。我在心里,早已铁定了要去看你。
当载着我们的汽车顶风冒雨上路了的时候,当布尔津的红色尖顶木屋终于在我们疲惫已极的关口点亮我们的眼眸的时候,当波光粼粼的额尔齐斯河在夕阳之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浪漫景致的时候……我们在初夏的冷风中一边瑟瑟发抖,一边无比惬意地享受这个干净而宁静的地方带给我们的对于终极之地的预热。
是的,你就在不远的前方,我似乎都能够感觉得到你的体温,你的呼吸。
那一夜,我睡得无比香甜,尽管一次次的寒冷将我从梦中拽醒,那残存的美好依然会令我时时回味。
天空之蓝,无可比拟,蓝得当我抬头仰望之时总会眩晕,甚至要被它融化而尽、挟裹而去。
追着云,傍着水,一路方向始终朝着你。
在阿贡盖提草原五月的烂漫野花里,我们迷醉若蜂如蝶;在蒙古族姑娘小伙子刚柔并济的舞姿里,我们追忆远古遗风;那些奶茶,那些弓箭,那些蒙古包……是的,这些,全是为你而设的铺垫,将我对你的企盼,一步步滋长。
冥冥之中,我知道,历经千辛万苦来看你,我不会后悔。
走近你的时候,飘雪了,我的心有些隐忧,莫非我与你的相见必定会有着阴郁的色调?真的.站在你的身边的时候,却已是阳光妩媚,白色的云朵仿佛是“绽放”在碧蓝的天空一般,以各种姿态向我莞尔,一池幽幽湖水活生生地将我填满。我的心飞升,我的心狂喜。踏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听着浪花的欢唱,欣赏时浓时淡的树木,撩一把清冽的湖水,几近疯狂地呼吸甘甜的空气……心,忽然间恬淡无比。
在这里,就适合静静地对湖而坐,让眼前的景致,一一拥入怀中。
拾级而上,为的是饱览你的全貌。每一次,攀爬的劳累都会在你碧玉般的清幽里化解。
置身于高山流水,谁是我的知音?混迹于野花绿树,谁人与我同行?满目雪白风清,又有谁与我会有注定的默契?
面对你,我也像一个恋爱中的女子,心向着你绽开,生长出数不清的触角,细细感知你的一切。
你的确是存在的,美丽得恍如梦境,却又真实的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抚摸过你的新叶,我的裤脚沾染过你的花香,我的肌肤感受过你的温度,我的呼吸也曾经被你的气息所覆盖……
一路颠簸而来,只是为了来看你。
而你,就在我的路上。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让心灵去旅行。”无意间邂逅了的一句话,恰好契合了我隐藏的心事。
最寂寞的事是良辰美景虚设。
刻意打扮、患得患失,为约会准备好,他却不来了。华衣美服,这一晚的风情,要给谁看?
《俏郎君》有一场戏(注:台译“往日情怀”),劳勃瑞福告诉芭芭拉史翠珊,他要来她家借宿,她心如鹿撞,立即放下工作,跑去洗发,修甲,去市场买牛扒和酒,奔跑回家,劳勃瑞福却要走了,她大失方寸,竟怪责他:“为什么要走?我有牛扒、牛扒、牛扒。”
真是仪态尽失,心事都一下子给人看穿,只是不想辜负良辰美景。
女人心事细如尘,男人却不。男人总是不明白,女人为什么会忽然那么想见他,甚至走到他的家附近等他,因为她刚刚汤了一个自己很满意的.发型,自觉漂亮了很多,或者穿了一套很漂亮的衣服,好想立即让他看看。
但男人总是想不到她有这种用心,即使急急走出来见她,也不会发觉她有什么改变。女人唯有主动说:“看看我今天有什么不同。”
男人瞧瞧她,说:“没有什么不同。”女人宁愿给粗心大意的男人气坏,也胜过锦衣夜行,寂寞地一个人坐地铁回家,辜负了这般良辰美景。
在生日那一天,蛋糕都预备好,他却说不能来,他在另一个女人身边。
在家乡的村庄里,我们一年一年长大。回首当年的游戏是如此的幼稚,还有当年谈论的话题,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回忆。只有那雨,却始终那样清晰地镌刻在了记忆之中,永不磨灭。
家乡的小岛应该是属于江南的吧!人们想象中江南的雨总是温柔细致的,轻柔地敲打在青石板上。在那雨巷的深处,是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姑娘。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雨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情。当然蒙蒙的细雨也是有的,梅雨季节的时候,会下很缠绵的雨,整个世界都是湿润的,连睡觉盖的毯子都是潮潮的。那漫天密集的雨点汇在一起,如同薄雾,将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下面。
这样的雨是不怕被淋湿的,走在雨中,连雨丝打在脸上都是轻柔的,好像妈妈的手,轻巧地生怕弄疼了你一样。可是这样的雨往往太过缠绵,便变得绵绵无绝期了。一天两天的湿润温柔还是可以享受的,可是如果十天半月都是在这样的潮湿里,便开始难以忍受了。身上穿的衣服仿佛永远都晒不干,生性活泼的孩子们也无法外出,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了。于是一场梅雨便彻底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霉雨”。
春雨过后就进入夏季,阳光好的时候,大人们会把玉米,稻谷等拿出来晒太阳。但是夏天又往往是雷雨暴雨多发的季节。
午后,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吃过午饭后,奶奶总会让我和弟弟睡个午觉。在前堂屋的大桌子上,或者是后门口支上几块木板,便是我们午睡的床。空气很闷热,连苍蝇都热得没有力气了,无精打采地在我们身边盘旋。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闷闷的雷声。
要下雨了!
我和弟弟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外面的天气依然闷热,可是远处已经开始有一片乌云在集结,并且变得越来越大。真的要下雨了,奶奶一声令下,我们全体出动,用最快的速度把外面晒着的东西抢回家里。就在我们一起忙着收东西的时候,起风了,起先是一丝凉风掠过我们身边,接着风开始越来越大,远方的乌云如同“西游记”里的十万天兵天将,向我们这边滚滚而来,伴随而至的还有沉闷的雷声。
刚才还是满天的阳光,忽然因为乌云压境而变得昏天黑地起来。风刮得越来越大,打着转儿将地上的树叶刮到了空中,雷声也越来越近了。
远处乌云中可以看到电火花划破长空,像落到地上的银蛇,然后是一声惊天霹雳,雨点开始落下来了。像黄豆一样的的雨点,一滴,两滴,落在廊下的水泥地上,落在院前的泥地上,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仿佛用尽了全部的力气砸向地面。
大雨终于来了,豆大的雨滴带走了满地的暑气。满天大雨。霹雳震天。这个时候,我常常会和弟弟搬张凳子坐在楼上的阳台,欣赏大雨冲刷大地的美景,还有伴随大雨而来的银蛇,那电火花从乌云中落到地上,很是漂亮。只是这种美丽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隔壁邻居家里就曾经因为打雷打到家里,把电线线路都烧坏了。我也曾亲眼看到一个电火球落在我家廊前的水泥地上,幸好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
除了观雨,听雨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午后在楼上午睡,听大雨落在屋顶,打在玻璃窗上,落在后面的河水中的声音,每一点都仿佛落在你的心上,将满身心的热气都冲干净了。看来古人诚不欺我,“留得残荷听雨声”应该是听雨的至高境界了吧。
这样酣畅淋漓的雨,这样的感觉,自从离开家乡后便很难再碰上了。许是人也因为长大了,缺少了童年时的心境,于是那大雨也便永远留存在记忆中了。
江南雨
(民国背景,剧情很迷会有反转,文笔很渣逻辑也不对,轻喷)春天,雨季。“颜湘!东街的糖葫芦去吃吗?” “颜湘!南市那边有好玩的风车哦!” “颜湘!我们……” 名为颜湘的少女猛然睁开眼睛,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刚刚的话。是谁? 谁在邀请她去玩? 颜湘一直是没有什么朋友的,...青零_开坑不填的粉条
江南雨
灰蒙,潮湿,又下雨了。无锡的雨,多变。细密的雨丝像一张网,像温柔细腻的江南女子,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在雨的轻抚中,索性关上伞,感受甘霖沐浴。然而迁客骚人似乎不会喜欢无锡的小雨,因为在雨网中,太多的愁绪会凝结,太多的悲伤会无法消散,像是无锡秋雨后的寒冷...文编白露
陈翔出轨事件:希望每个人能善良一点
“玉叶冰清若销魂,轻飞娥眉抹清风。一帘幽梦天地远,寒蝉僵蛾碧玉妆。”一首清新的小诗,轻轻的、轻轻的,吟诵起来。
“谁?你是谁?”,我回眸轻问,“咦!没人?”。原来,我展开了一片轻香的记忆,抒展成了一片香冷、清凝的江南霜雪。
我的血脉,凝聚了清清若香,薄薄的雾莎,轻笼烟波。一点心香,万点泪?飘尘缘若,烟波江水,抒展香凝,红妆绿泽,清清白白,淡若寒烟。
一叶脉痕,一笺情丝,若雾若云。一怀情愫,一盏清灯。亦真亦远,若梦若忆。
“一袭清香玉冰清,银花飞雾笼江天。碧玉银装晓霓裳,冷卧玉牙床前榻。夜风阑珊寂山林,村郭烟色万盏灯。寒江水冷雾升腾,孤翁垂钓千江雪。竹翠鸟鸣技雪白,山峰锦绣添棉衣。飞花落尽江山图,白雪飘飘寒鸦冷。”。
在一次偶然与必然之间,一缕情丝的书笺,一段记忆难寻的回眸。我与梅,相识烟波江上,述一怀清风与淡雅。共钓江水寒天。
乌蓬小舟江水流,自语清音琵琶声,声声弦曲,云雾尽,飞花江风情字真。
当一怀温柔遇上了江水静寂,冬天的江南水乡,别一翻风情。
江天一色,雾飘飘、淡若寒烟,轻轻渺渺,若梦若幻。
薄莎轻轻,风拂江泽,红柳展技,微微若动,拂袖江南水色,立春风暖水冷,红土的泥香,略带冰晶的剔透,恰似一滩红泽凝结成的“古瓶”窑瓦。
咸咸的海风,一展抒怀,揉尽白雪的万般暗然销魂,拂袖着琴弦朗朗清音,若远的夕阳,如血染金,轻描黛眉,描绣风情,玉枕红裳,着一身轻衣绿装,拂袖飘扬,展舞姿翩翩。
锣鼓家伙,轻弹慢敲,霓裳渺渺,水袖飘逸。一曲“断桥”吟唱,浪过情浓海天。
飞花,舞尽柔柔淡雅,抒展江天素梅山水人间。
白墙红瓦问翠竹,掩笑媚骨,柔情万山风月,抒心笺、玉叶香茶,述一怀柔情,烟雨小巷,花伞柔骨,丁香凝脂,水一样的江南乡泽,梦一样的小桥流水人家。
“轻轻雾气笼寒烟,梅花朵朵巷雨间。丁香花伞谱情曲,小桥流水落雪缘。”。
似真似梦,似远如幻,似花昨夜,春风透怀,小楼昨夜又东风,飞花落尽残缘梦。一壁江天,三千柔指山川。古墓荒坟,钟鸣禅寺,残垣断墙,枯树千年,层层叠翠,忆旧梦,抒晨烟,渺山川,书血泪,几朝泽水,家天下。
飞雪江南,更容易怀念,旧人故念,一缕情丝,一段记忆,一种回忆。
若苦、若甜、若梦、若纯、若真……
我陶醉了,醉意江南,梦里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