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的管理制度(通用8篇)
应急管理制度
老鹰山镇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2017年1月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目 录
(一)工作例会制度.......................................1
(二)应急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制度...........................2
(三)重大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3
(四)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制度.............................5
(五)预防性安全检查制度.................................7
(六)应急宣传教育制度..................................10
(七)应急培训制度......................................12
(八)应急预案管理制度..................................15
(九)应急演练和评估制度................................16
(十)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19
(十一)应急投入保障制度................................21
(十二)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24
(十三)应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25
(十四)应急救援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27
(十五)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制度............................30(十六)应急物资管理制度................................34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一)工作例会制度
为更好的学习、贯彻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的指导和解决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订应急救援工作例会制度:
一、会议时间:煤矿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救援工作例会制度,并制订工作例会制度。
二、组织单位:安全科
三、主持人:安全矿长
四、参加人员: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通防技术员、办公室、生产技术部、通防部、机运部、调度室。
五、会议内容:
1、传达上级部门有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
2、通报矿井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由安全部对一个月来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进行汇报。
4、对本阶段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下月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六、会议要求:
1、与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应向主持人请假。
2、参会人员手机必须设为震动,并做好会议记录。
3、安全部负责点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4、要求各分管领导、业务科室及相关人员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及内容,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
5、无顾不参加会议每次罚款100元,迟到罚款50元。
6、各项罚款交矿财务部,财务科出具票据。
7、本制度自即日起开始执行。
(二)应急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2、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3、成立以矿长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矿长为副组长,安全矿长、各生产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检查领导小组。应急检查办公室设在技术室,并负责日常管理。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公司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符合《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并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练情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5、应急检查:根据计划,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全面检查,对各项设施、通讯设备,救援物质储备,救护队人员配备等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重大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重大安全生产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规定,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各分管矿长
成 员:调度室、安全部、通防部、机运部、生产技术部及各业务部门。
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原则: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和推进本质安全型矿进建设为目标,以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责任制为手段,坚持“全面排查、分轻重缓急治理,解决与监管并重,程序化管理”的原则,突出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严格考核,全力解决当前“一通三防”、防治水、安全供电、小煤窑管理等方面威胁矿井的重大安全隐患问题。
三、矿井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治理的责任划分:
1、矿井是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的责任主体,经理王矿长是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者,对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排查治理负全面责任。
2、矿井各分管领导及助理是本系统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治理 的主要责任者,负责本系统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及排查治理工作。
3、矿井安全生产口各业务部门主管人员是本专业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治理的具体责任者,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方案论证、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并按计划安排认真组织实施,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部门其他管理人员按照矿井安排和业务分工,负责本岗位范围内隐患认定和排查治理。
4、安全矿长对全矿井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及排查治理负全面监督把关责任,具体负责重大安全隐患的统计、汇总、建档、上报,并按照计划安排对各项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进行过程监管和结果验收考核。
5、矿井财务部负责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费用的核算统计、上报,并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安全费用计划对各项设备工程实行“三定”逐月逐季进行统计通报并考核。
6、各施工单位对施工的重大安全费用工程,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并按照“三定”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四、考核兑现办法:由安全部,对列入集团公司和矿井安全费用计划的隐患排查治理项目实行责任考核,对全年安全费用项目以业务分管为主,合理分工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并实行“三定”,按期按质按量完成的给予奖励。
(四)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制度
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范围:矿区、施工作业区 职责:机关各部门、生产队组
一、安全培训中心职责
1、必须组织或聘请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我矿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2、安全培训中心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
二、生产单位
1、生产单位负责人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2、具体管理措施依照《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制度》执行实施。
3、建立健全物质安全技术资料,要求配臵相应的应急器材。
4、根据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5、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举行安全、消防应急演习活动。
三、各部门、队组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专项安全综合检查。
四、队组对生产装臵的日常巡回检查记录要及时。班组员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同时队组的班组安全教育学习每月不得少于八次,并建立学习记录台账。
五、凡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生产部按程序审核同意方可实施,外来人员要有专人陪同方可入内。
六、安全员对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的完好率负责,采取定期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检查和抽查相结合,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
七、运输物资需采用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进入本公司重大危险源区域的运输车辆必须戴上阻火器方可入内。
八、根据具体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在重大危险区域内安装有4路可燃性气体报警器,对重要岗位进行实时监测。
九、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事故隐患,通过整改避免事故发生的,单位将给予奖励100—500元,对于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将责令限期完成整改并进行公示,对事故苗头知情不报者将给予处罚。
(五)预防性安全检查制度
为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加强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现就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安全检查、重大隐患排查中的作用,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2、工作目标:通过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促进各类风险隐患的深入排查治理,超前防范事故;各级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所在区域主要风险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特点,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二、组织和实施
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由安全培训部会同其他业务部门共同完成。各部门要针对矿区内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状况,制定并下达预防性检查工作计划,每年至少应组织2次预防性安全检查活动。
安全培训中心要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定期性开展预防性检查,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考核、考评制度,完善 工作机制,交流工作经验,并对在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防性安全检查的具体工作由应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下达的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计划,制定本队预防性安全检查实施方案。要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与日常值备班工作的统筹安排,适时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
三、检查的范围和重点内容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1、检查范围:预防性安全检查的范围包括:我矿井上下各类重大危险源,以及矿山周边区域可能面临的问题。
2、检查重点内容:煤矿企业:重点检查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合理,通风设施是否完善,通风设备是否完好及矿井反风演习情况;突出矿井瓦斯抽放系统运行情况和综合防突措施的执行情况;火区管理情况和防灭火措施的落实情况;水害防治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四、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指导应急救援队伍有序、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要下达整改指令,督促其及时整改落实。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登记建档,明确专人跟踪督办。
2、各部门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应急救援队伍对本单位的安全检查,主动提供有关安全生产的图纸资料和规章制度,对应急救援队伍的检查不得拒绝和阻挠。对查出的问题和重大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落实整改责任和资金,及时解决问题和消除隐患。
3、各应急救援队伍要通过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熟悉我矿生产和救援环境,了解企业的主要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及其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科学的应急救援与处臵方案,配齐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救援能力。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4.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逐步规范和完善检查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预防性安全检查的效果。
(六)应急宣传教育制度
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我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指导,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高职工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我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我矿财产安全。
1、以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矿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分析我矿面临的安全形势,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具体有:(1)围绕应急预案进行深入宣传。各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的做法,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2)进行典型案例的宣传。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全国煤矿成功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在应急处臵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二是介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臵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2、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增强职工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进一步宣传普及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
3、以专题宣传活动为载体,增强职工安全意识:(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3)结合我矿应急能力建设进行宣传。
二、工作要求
1、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要落实责任:(1)制订宣传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教育工作计划。在我矿树立起比较牢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基本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2)多形式宣传教育。利用班前、报刊等多种形式,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3)健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4)动员全矿职工积极参与。
2、加强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宣传教育效果。每季度进行一次回顾和检查,对宣传教育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情况作出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提供专项经费保障,确保宣传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七)应急培训制度
一、为促进应急队伍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应急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制度化,根据国家、市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以及全矿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队伍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二)坚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
(三)坚持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
(五)坚持教学相长、保证质量的原则;
(六)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三、矿安委办负责应急队伍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
四、应急管理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应急管理干部、应急新闻发言人、培训教员、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
五、所有应急管理专职工作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培训,培训时间原则上为1至2周,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5天。
六、培训对象在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脱产培训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七、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自治区以及市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重点学习国家和市应急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分析全市应急工作形势任务,了解外地和兄弟县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等。通过培训,强化培训对象对应急管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
八、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机构除组织或参加上级集中脱产培训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一)以岗代培。通过参加市、区岗位培训,实际工作指导,提高应急管理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工作人员自行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三)以研代培。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安排有关人员参与,提高工作水平。
(四)以会代培。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区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通过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五)以察代培。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通过学习、比较,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今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六)以演代培。预想情况和设置背景,组织有关单位、部门进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演练,检验和锻炼应急管理机构和有关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联动配合能力以及处置应对能力等。
九、矿安委办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
十、应重视培训师资的培养。通过建立相应的培训师资档案,采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培养培训教师,还可采取从市应急管理工作专业人才库和专家组内聘请专家等办法,解决好培训的师资问题。
十一、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规划,在预算中列支开展应急培训的所需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十二、建立应急管理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各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培训设施、培训手段、培训计划、培训经费、参训人员受训情况、考勤情况、考试成绩、单位参训人员比率等。考核结果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年终考核、个人考核及其它评优评先的指标之一。
十三、教育培训档案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制度、培训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培训考勤登记、考卷、考试成绩单、合影照片、领导讲话稿、各期培训人员花名册、每期培训人员登记表等。举办集中培训时,要将培训成绩及时公布或填写到受培训人员培训证书的相应栏目,记入参加培训的日期、内容、课时和考核成绩,加盖培训单位印章。
(八)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为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1、应急预案体系动态管理。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要求和部门机构调整变化情况,对我矿应急预案适当进行类别、结构调整,使应急预案体系适应全矿安全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
2、应急预案修订完善。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情况的变化和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管理专家对我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后,要总结实战经验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后的应急预案按规定及时备案。
3、应急预案审核、印发和发布。对应急预案及时进行会审、会审通过后组织印发、公布。
4、预案培训。将各类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列入每年应急知识宣教培训计划,以涉及我矿生命安全保障的部分为重点开展宣传培训,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
5、应急预案演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九)应急演练和评估制度
一、总则
为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评估公司应急准备状态、应急能力,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识别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资源需求,澄清相关机构、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制度。
二、细则
1、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组织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规定编写本单位应急预案。当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时,应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编制完成或修订完善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修订后,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发布实施的应急预案应每年评审一次。
3、预案评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惩、附则等。预案评审的主要效果应包括:评估预案描述的应急准备状态是否满足要求,提出应急预案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评估预案确定的重大事故应急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机构、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评估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可操作性是否可行可靠,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力。最终达到确保应急预案的充分性,确保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
4、针对已批准的应急预案,各单位应编制对各类专业应急人员、企业职工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职工应熟悉避灾路线,掌握危险自救和互救知识。特殊作业人员(如救护人员、特殊环境、关键岗位人员等)在学习和考试后,应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演习。应急预案如有修改补充,要组织职工重新学习。应急响应中心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公司周边公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意识。
5、培训结束应编制应急培训总结,内容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人员、培训效果、培训考核记录等。
6、各单位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习。
7、应急演习可采用包括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模拟演习在内的多种演习类型。
8、各单位应成立应急演习指挥策划小组,根据选定的演习类型制定应急预案演习方案,演习方案包括下列事项:确定演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演习方式,确定演习现场规则,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编写书面报告,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9、应急演习结束后,应进行演习评价总结,并编制演习评价报告。应急预案的演习检验下列效果:人员配臵的合理性、充分性,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性,应急预案的经济性及有效性。
10、应急演习结束后,演习指挥策划小组应对演习发现进行充分研究,确定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纠正方法、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演习发现中的不足项和整改项的纠正过程实施追踪,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进展情况。
11、演习结束后,各单位要依据演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保持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
三、附则
本制度与上级有关规定不符的,执行上级规定。
(十)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
总则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见》,制定本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针对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成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小组及成员。
三、按照“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布局合理”的原则根据本公司突发事件特点,统筹建设和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条件:
1、根据我矿能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的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建立正规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队伍。
2、纳入应急救援队伍的成员,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身体条件,并有遇事“不慌、不乱、不怕”的心里素质。队员条件:
1、热爱工作、忠实履行职责和义务;具有奉献、敬业、团结合作精神。
2、身体健康,年龄控制在50岁以下。
3、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4、接受过应急培训和处理过突发事件者优先。队员应履行的职责:
1、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编造理由不参加。
2、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听从指挥,不能擅自做决定去救援,严格规范自己的救援行为。
3、要如实汇报并记录救援事项和过程,并做好救援工作总结。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4、积极向上级汇报更好的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
5、时刻准备、随时待命。队员享有的权力:
1、对不清楚、不明了的应急救援知识向上级部门申请相关的学习。
2、配备应急救援中必备的装备,如果没有应急救援装备可以拒绝作业。奖惩制度:
1、在突发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应急队伍和个人,由矿相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应急队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根据情节对相关人员予以处分:(1)未做好应急装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准备工作,导致事态扩大影响恶劣的。(2)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3)不服从指挥机构对突发事件的指挥的。
(十一)应急投入保障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2、本程序适用于我矿生产经营中潜在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4、科学实用。
5、分级响应
三、应急管理机构领导机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各分管矿长
成 员:生产技术部、通防部、机电部、调度室、安全部。
四、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安全培训中心要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财务部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
3、供应科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出动矿应急医疗组,同时立刻与签订应急救援预案的医院取得联系,请求救援。
5、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6、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五、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2、培训教育:由培训中心牵头,安全部负责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3、责任与奖惩:突发事故应急处臵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4、公司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由安全培训部进行监督管理。
六、附则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十二)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一、目的:确保物资装备状态良好,为发生突发事故救援时提供物质保障,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应急救援物资包括井下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和应急药品。
三、职责: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1、供应部负责各种应急救援器材的日常管理。
2、办公司负责药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卫生室为具体负责单位。
四、检查与维护管理:
1、非事故情况下,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应急物资装备,特殊情况须经矿领导同意方可使用。
2、由供应部会同其他职能部室定期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清点、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应急救援物资及时进行更换、维修、保养。
3、在定期检查中发现应急救援物资毁损、丢失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进行赔偿。
(十三)应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档案管理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见证,它记录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文字依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企业走向规范和成熟的重要条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件,为加速企业规范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归档的档案应字迹清晰、完整有效。
二、应急档案管理
1、各部门应将文字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列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
2、应急救援档案归档范围
凡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应归档,主要包括:(1)具有保存价值的本单位正式收文、发文、除文件的正件外,还应包括它的附件;(2)本单位在应急救援活动中产生的与上级领导部门间的往来文件,包括请示、报告、项目立项、重要函件、应急救援合同等;(3)本单位在应急救援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即内部文件);如规章制度、调研材料、计划、总结、条例、会议纪要、机构调整、人事任免、部门管理职能性文件、部门岗位职责等;
3、应急救援档案归档要求:(1)已经办理完毕并有保存价值的文件都应及时归档,任何人不得随意留存。(2)归档的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包括附件,附图),按照文件形成的先后次序排列清楚,并剔出其中的废稿、重复稿和不重要的便条等。(3)存档文件必须为原件;(4)文件归档时要有交接手续;(5)每年六月份之前,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向矿档案室移交已归档完毕的上一年的文件材料并办理移交手续;(6)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和具体办公人员有责任协助档案管理人员共同做好文件的收集和保管工作;
4、应急救援档案的借阅:(1)根据《兴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发煤矿档案借阅利用制度》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借阅,并填写利用效果反馈登记簿。(2)借阅文书档案使用后应及时归还,借阅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天。
5、应急救援档案的保管及销毁:(1)专职档案员有责任对矿各部门文书档案的归档进行监督指导;(2)矿综合档案室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所有文书档案;(3)专职档案员对各部门移交的文书档案按标准进行整理,分类,编目、统计、保管,并进行数据化管理,方便快捷提供利用。(4)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定期三种,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对保管期满的档案经相关手续后可以销毁,并建立文书档案销毁清册。
(十四)应急救援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
一、总则
1、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为加强我矿安全管理,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维护正常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的生产工作秩序,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我矿员工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认真学习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提高灾害事故预防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3、本制度适用于与我矿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员工。
二、奖励
1、对于有下列表现行为之一的员工给予奖励:(1)认真贯彻学习集团公司关于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规定和我矿应急救援管理规定,表现积极的职工。(2)在消除事故隐患或者事故抢险中有功的人员。(3)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4)其它应当给予奖励的。
2、对员工的奖励分为:通报表扬、记功、记大功、晋级、授予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给予上述奖励时,可以发给一次性物质奖励或奖金,奖励标准50元—500元。
3、对员工的奖励,发给奖金,授予荣誉称号,由工会部门向安全培训部门提出建议,或者由单位及部门报送材料,安全培训部审核 并提出奖励意见,由公司领导决定,并记入本人档案。
三、处罚
1、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员工,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1)严重违反我矿应急救援管理规定的。(2)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3)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4)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及对事故调查隐瞒实情或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串通提供伪证,情节严重的。(5)对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员工有上述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员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对员工的经济处罚分为:一次性罚款、赔偿经济损失。
3、对员工的一般违章行为给予一次性罚款处理和记分,罚款额为50元—100元。对员工的严重违章行为或屡教不改的给予一次性罚款处理,罚款额为100元—300元。同时可令其下岗学习1至3个月,情节特别严重者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严重违章导致事故发生,不能正确认识其错误行为,态度恶劣,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直至开除。
4、对因违章而造成的重大人身、设备险肇事故(包括交通、火 灾、爆炸、中毒、污染等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的处分按事故处理的程序进行,直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事故有关责任人员或“三违”人员如果迅速认识错误并改正,态度诚恳,表现良好的,行政处分可酌情减轻,赔偿金额酌情减少,反之,不能正确认识错误且态度恶劣,表现极差的,加重行政处分,赔偿金额加重。
6、给予员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必须弄清事实,取得证据,分析违章的程度和性质,区别对待故意的或明显的违章与不易把握的过失行为,并经过会议讨论,征求工会意见,允许受处分者本人进行申辨,慎重决定。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7、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安全奖励的人员,应当按照情节轻重,除追回奖励金额,取消荣誉奖励外,还可给予必要的处分。
8、对于滥用职权,利用处分员工进行打击报复或者对应处分员工进行包庇的人员,应当从严予以处分。
(十五)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制度
应急救援经费是保障我矿发生灾害事故时迅速投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保障,没有可靠的资金渠道和充足的应急救援经费,就无法保证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和维护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因此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特制定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措施 :
一、建立应急经费保障机制:
可考虑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救援任务的能力需要,按照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思路,将现有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抢险救灾领导机构和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平时领导抢险救灾和做好动员准备,战时指挥动员实施职能。应急财力保障专业小组要把抢险救灾经费、物资装备经费等项目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主要职责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开展动员演练的经费保障,以及防灾抗灾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负责对包括应急投入和应急专项资金在内的所有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制定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经费保障的应急经费保障、紧急状态下的财力经执行法规和制度;与包括抢险救援、医疗救护、通信信息、交通运输、后勤服务在内的各有关职能小组建立紧急状况下的经费协调关系。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紧急事件,经费保障统管机构即成为应急救援经费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召集上述相关部门进行灾情分析和项目论证、救灾资金的紧急动员、各部门资金需求统计和协调、救灾物资的采购和统一支付以及阶段性资金投入使用
二、建立有机统一的协调机制 :
首先,要明确经费保障的协调主体及其职责。总体上可考虑依托企业应急救援领导组建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由应急办公室统一管理调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积极响应防灾救灾经费保障统管部门组织工作。由企业组织抗灾救援工作时,总后勤部应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对口协调企业防灾救灾经费保障统管部门,申请企业财务资金及时划拨应急保障;由集团公司组织进行抗灾救援工作时,由我矿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对口协调本矿的防灾救灾经费统管部门,充分保证财政资金用于应急救援经费保障。
其次,要进一步理顺内部需求上报渠道。经费保障跟着需求走,内部需求提不出来,经费申请和下达就缺乏相应依据。进行抗灾救灾活动要逐渐形成统计上报制度,并保证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信息渠道的顺畅。各救援部队可指定专人负责将所需经费保障数额上报至企业抗灾救灾指挥机构,由抗灾救灾指挥机构专人汇总后及时报送企业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审核。
三、建立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 :
一是要建立一定规模的应急资金。每年在制定安全生产投入计划时要预留部分应急资金,并把这部分应急资金列入企业预算。二是建立灾害保险资金体系。应对突发事件,除依靠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外,也应考虑采取运用保险市场融资的方式,建立资金保险基金,由政府和企业分摊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弥补财政资金支付不足。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常态的企业资金动员机制。通过管理机构认证,固定和规范企业救援基金组织和救助团体职能,加大救灾基金储备力度。
四、强化经费保障监管力度 :
(1)要建立全方位监管制度:完善的法规制度是实施经费保障监管工作的根本依据。要健全完善救灾经费管理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办法,使经费监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2)要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监控机制:监督管理工作要能够覆盖经费筹措募集、申请划拨、采购支付全过程,财政、民政、企业团体等经费使用的所有部门和单位,使经费保障监管工作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密有效,把所有救灾经费保障活动全部纳入监督检查的视野。
(3)要形成内外监督协调配合的监控体系:要采取经费使用职能部门内部监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外部监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互通监管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及时发现和处理抗灾救灾经费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4)要充分发挥群众舆论监督的作用:继续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援经费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向社会公开救援资金来源、投向和使用管理情况;进一步完善监督信息反馈机制,利用信息发布平台,发挥群众舆论监督作用,加大社会监管力度。
(5)完善经费保障体系:要进一步整合完善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制定的各项标准和经费保障管理规定。以往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制定的经费保障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虽然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缺乏适应性,部分规定和标准还存在缺项漏项问题。需要根据企业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救援经费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及时修订整理和完善,使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经费保障管理制度更加体系化、规范化、条理化。此外,还要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工作规章。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在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工作中的职责、任务、行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动方式、协作办法,形成一套条款详细、操作性强的规章和管理办法,使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在应急救援经费保障中能够互相配合。强化供需衔接,确保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活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企业化的轨道。
(十六)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副矿长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二、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一)安全消防制度
1、门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对进库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提货车辆出库时,要认真核对出门证和物资数量。
2、保管员担负着库区防火、防盗、防破坏的重任,必须在现场按时交接班登记,不准脱岗,上班不准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严格执行巡逻制度,并做好记录,库区要实行夜间值班制度。
3、库房要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有明确分工,库区各部位实行防火责任制,严禁烟火,各个防火标志要悬挂在醒目位置,库区要配齐各种消防设施、器具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库房料场禁止明火取暖,需明火取暖时要提出申请,制度防范措施经批准执行。
料场、仓库间应留有消防通道,及时清理各种易燃杂物,发现火灾及时上报并打119电话报警,通知本单位负责人积极组织人员扑救。
4、库区电路电源避雷设施的各种电器要有专人负责,要按规程操作,经常检查维修,库内灯泡不得大于60瓦,风雨天要加强巡查,防止电器事故发生。
5、运输要专人专机,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物资的装卸,搬运和堆码放,要按规程作业,要轻起轻放,严禁野蛮装卸和三违,确保人员、设备物资安全。
6、保管员离开库房时要做到人走、窗关、灯闭、门落锁。库区根据季节做好防雷电、防洪、防风、防冻措施,消除各种自然灾害和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事故。
(二)物资保管制度
1、物资的管理要依据物资的类别、性质和要求安排适应的存放仓库、场地,做到分类存放,定点堆码,合理布局,方便收发作业,安全整洁。
2、物资分区、分类堆码,按机型和规格型号摆放,货架上的物资要上摆轻下摆重,顶上摆放的不常用,库内副货位和棚内存放的物资要下垫,露天存放的物资要上盖下垫,并持牌标明品名、规格、数量。
3、易燃、易爆、剧毒物资和化学试剂要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剧毒和物资要装箱,加锁保管。
4、性质相抵触的物资和腐蚀性的物资应分开存放,不准混存。加强物资保管和保养工作,做到“六无”保存,即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无腐烂、无霉烂变质、无变形。
5、纸制油毡要竖放,直径1.5cm以上运输带不准叠放,1.8m长的油轴要悬挂存放。
6、精密仪器、仪表、量具恒温保管,定期校验精度。
7、有精度要求的零部件要涂油,轴承用不吸油或塑料薄膜纸包装存放,电气物资库要有除虫灭鼠措施。
8、库存物资要坚持永续盘点和定期盘点,做到帐、卡、物、资金四对口,盘盈和盘亏,损坏物资要如实上报,并查明原因,报领导审批,保管员不得以盈补亏来将盘盈和损坏物资自行处理。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9、库内、厂院卫生整洁,做到货架无灰尘、地面无垃圾、料场无杂草、无积水。
(三)物资发放制度
1、保管员要坚守岗位,态度热情,随到随发,发料迅速、准确,服务周到。
2、严格领发料手续,保管员发料时,要严格按规定定期签发的领料单或让售单的物资品名,规格数量发放,实发物资论件的不得多发或少发,小件定量包装的尽量整包发放,料单和印签齐全。
3、严禁白条发料,遇特殊情况者要经过主管领导审批,但三日内必须补办手续。
4、发料要一次发清,当面点清,凡已办完出库手续,领用单位不能领出的,或当月不能领出的设备及大宗材料,保管员应与领料人做好记录,双方签字认可,办理代保管手续。
5、出库物资的过磅、点件、检尺、计量要公平,磅码单、检尺数、材质检验单设备两证(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证)说明书及随机工具,零配件要在发料时一并发出。
6、凡规定交旧领新或退换包装品物资必须坚持交旧领新和回收制度。
7、保管员发料要贯彻物资“先进先出”有保存期的先发出,不合格物资不出库的原则。
8、保管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发料时以盈补亏,刁难领料人员补单,为自己承担丢失、串发、损坏物资的责任。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9、文明礼貌,不得对领料员行使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
(四)木材码放规定
1、木场重地严禁烟火,道路畅通,在明显处设立“严禁烟火”标牌。
2、木场要经常保持整洁,码放规范,且保证一头码放整齐。成品和原材料要分开存放。木材使用实行先进先出原则。
3、木材码放高度不得超过2.5m。
4、实行上盖下垫原则,下垫高度不得小于250mm。
5、垛与垛之间要留有安全通道,通道宽度不得小于3.5m,便于消防车辆通过和发生意外事故时,做安全隔离间隙。
6、木场和木材加工车间要设置消防器材,并保证消防设施完好和水源充足。
7、木场管理应专人专管,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应及时解决处理,并做好记录。
(十七)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定。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2、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
3、我矿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符合“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
二、紧急避险系统
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2、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的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的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的避难硐室。
3、所有煤矿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入井人员应随身携带自救器。
4、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以满足突发紧急 39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情况下所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需要为原则。优先采用避难硐室,也可采用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救生舱有机结合的方式。
5、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紧急避险设施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检查监察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
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应由煤炭企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整体设计。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经过评审和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报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7、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有机联系,形成井下整体安全避险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压气。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应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内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8、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应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识,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9、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10、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识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识。
三、永久避难硐室
1、永久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特殊情况下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集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2、永久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两道隔离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隔离门以内为生存室。
过渡室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第一道隔离门上设观察窗,靠近底板附近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生存室净高不低于2.0米,长度、宽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75m2的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50人,不宜多于100人。靠近底板附近设置不少于两趟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3、隔离门、墙应按不低于井下水泵房密闭门的标准建造,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墙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米,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4、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顶板和墙壁的颜色宜为浅色。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0.2米。
5、永久避难硐室接入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供电等管线在接入硐室前应采取保护措施。
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过滤装置具备油水分离功能。
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水量和水压满足额定避险人员避险时的需要。
硐室内部和外部应分别设置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对硐室内外的O2、CH4、CO2、CO、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硐室入、出口处应设人员定位基站,实时监测人员进出紧急避险设施情况。
硐室入口处和内部应分别安设直通矿调度室的固定电话,硐室内宜加配无线电话或应急通讯设施。
7、永久避难硐室应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实现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对硐室内的O2、CH4、CO2、CO、温度、湿度和硐室外的O2、CH4、CO2、CO的检测或监测。
8、永久避难硐室应按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配备供氧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食品和饮用水,以及自救器、急救箱、照明、工具箱、灭火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辅助设施,备用系数不低于20%的。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自备氧供气系统供氧量不低于0.3m3/分·人。布置有直达地表大直径钻孔的永久避难硐室应保证24小时连续供氧;其他永久避难硐室应保证额定防护时间内的供氧量。采用高压气瓶供气系统时应有减压措施,以保证安全使用。
有害气体去除设施处理CO2的能力应不低于每人0.5升/分,处理CO的能力应能保证20分钟内将CO浓度由0.04%降到0.0024%。配备的食品不少于2000千焦/人·天,饮用水不少于0.5升/人·天。配备的自救器应为隔离式,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45分钟。
9、永久避难硐室施工时,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施工中应加强工程管理和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应组织工程验收。
10、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和联合试运行,并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验收,满足规定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临时避难硐室
1、临时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煤)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确保服务期间受采动影响小。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入和防止瓦斯集聚、煤层自燃等措施。
2、临时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过渡室净面积应不小于2.0m2,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第一道隔离门上设观察窗,靠近底板附近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生存室净高应不低于1.8m,长度、宽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每人应有不小于0.6m2的使用面积,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应不少于10人,不宜多于50人。靠近底板附近设置不少于两趟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3、隔离门应不低于井下密闭门的标准,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墙周边掏槽,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利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过渡舱作为过渡室时,过渡舱外侧门框宽度应不小于300毫米,安装时在门框上整体灌注混凝土墙体。硐室四周掏槽深度、墙体强度及密封性能要求不低于隔离门安装要求。
4、临时避难硐室应采用锚网、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
5、临时避难硐室应接入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过滤装置具备油水分离功能。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接口和供水阀。接入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硐室内的O2、CH4、CO2、CO、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硐室入、出口处应设人员定位基站,实时监测人员进出紧急避险设施情况。硐室内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固定电话。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6、临时避难硐室应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实现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对硐室内的O2、CH4、CO2、CO、温度和湿度和硐室外的O2、CH4、CO2、CO检测或监测。
7、临时避难硐室应按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配备供氧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食品和饮用水以及自救器、急救箱、照明、工具箱、灭火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辅助设施,备用系数不小于10%。
8、硐室建设应有设计和作业规程。临时避难硐室硐室建设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和联合试运行,并按要求组织验收,满足规定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维护与管理
1、按照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指派专门机构和人员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2、紧急避险设施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指导避险矿工正确使用。
3、应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
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应每3个月对配备的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8兆帕时,应及时补气。
应每10天对设备电源(包括备用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
每年对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兴发煤矿
应急管理制度
4、经检查发现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止采掘作业。
5、按照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记录紧急避险设施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
6、每年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书面报告一次。
六、培训与应急演练
1、将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
2、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调整后,应及时对入井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状况。
3、每年开展一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
七、监督检查
一、公安消防部队职能拓展的法律定位和法定职责范围
新《消防法》第三条规定, 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这里的“消防工作”应该与传统意义的“原消防工作”加以区分, 新的“消防工作”必须加入应急救援这一重要职能, 必须与国务院领导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相吻合。原“公安消防机构”, 在新《消防法》中一律改称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是对消防机构执行消防法律的重新定位。不仅进一步说明了消防机构的隶属关系, 而且还说明了消防机构履行职能的行为既不是军事勤务行为, 也不是社会公益行为, 更不是国家行为, 而是行政行为。
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那是不是所有灾害事故和应急救援工作消防部队都要承担呢, 要注意“依照国家规定”这一前置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26个专项预案、86个部门预案中, 有68个将公安消防队伍作为重要应急处置力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要积极参加的19类应急救援任务, 这些任务中有的是“积极参加”, 有的是“参与配合”, 但现在都改为“承担”, 以法律形式赋予了消防部队更加艰巨的应急救援职责。但新《消防法》中对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范围、消防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和装备配备等事项未做明确说明, 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 对公安消防部队职能拓展后的法律定位, 明确消防机构履行职能的行为是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还是武装力量的军事行为;对公安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责范围, 明确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范围到底是哪些, 哪些是“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否则, 范围太大、内容太多, 无所不为将导致无所作为。对分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中的交叉性工作进行整理规范。应理顺消防灭火应急救援工作的经费保障和装备配备机制。
二、新《消防法》的实施需要政府履行好四项工作职能
从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层面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明确了四项工作职能。
(一) 明确了政府综合应急救援管理部门建设的职能。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地方机构及其职能, 地方各级政府应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 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国务院领导下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和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的预防、控制、指挥和协调, 统一管理和调度指挥国家的所有应急救援队伍, 包括公安 (消防) 、医疗卫生、海上搜救、矿山救护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武警等各类企业或行业的国家级救援队伍。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指挥与协调平台, 是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指挥与协调机构。依据新《消防法》第三条规定, 具有了应急救援职能的消防工作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应纳入政府综合应急救援管理部门同建设、同管理。
(二) 明确了政府建立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的职能。
新《消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火灾特点制定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政府应着力从组织指挥、预警体系、运行保障、信息决策、协同联动和资源保障上下功夫, 建立“六个机制”,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一是建立政府领导下的指挥机制。二是建立快捷准确的预警机制。三是建立完善规范的运行机制。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决策机制。五是建立完善高效的联动机制。六是建立应急救援资源保障机制。
(三) 明确了政府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能。
消防部队从救援实践上, 从业务能力和救援优势上, 从救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需要上, 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主体力量, 全面地承担起了社会救援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 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新《消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这充分说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消防部队就是各级人民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的主导力量, 就是政府手中一支具有较强抢险救援能力的专业队伍。省、市、县三级政府应依托属地消防部队成立省、市、县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支队、大队。
(四) 明确了政府提供装备经费保障的职能。
如前所述, 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能已经拓展为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那么, 与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的配套机制建设就应该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都对经费和装备保障有明确规定。新《消防法》三十六条规定政府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装备。县级以上政府应切实加大投入, 为应急救援体系提供可靠保障。各级政府要强化公共财政观念, 加大对公共安全的投入。要统筹规划, 落实重点投入, 建精建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对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投入应逐年有所增长。
三、新《消防法》的实施需要消防部队建立完善五大机制、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
(一) 建立完善应急救援反应和处置机制, 实现从“单打独斗”低效益型向政府主导、资源整合综合效益型转变。
消防部队是应急救援的主要骨干力量, 但并非是唯一的作战主体, 必须在地方政府统一的组织领导下, 配合公安、医疗、供水、供电等相关力量共同实施灭火、应急救援工作, 建立多重战斗主体是灭火、应急救援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其中第三项至第十项都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该履行的措施。应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指挥机制、联动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
(二) 建立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实现从传统灭火队伍形态向高素质、多功能、专业化的转变。
1、实施应急救援力量“三化”工程。
推进特勤队伍网络化、专业化和普通中队特勤化进程, 加快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建设。省 (自治区、直辖市) 组建特勤支队, 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计划单列市组建特勤大队;各省根据区域特点和现有作战力量构成, 划分应急救援协作区域, 依托协作区主战支队组建特勤大队, 基本建立辐射应急救援协作区域, 具备快速集结和增援能力;所有市 (州、盟) 组建特勤中队, 所有普通消防中队组建应急救援班;建立完善以特勤支队为龙头, 特勤大、中队为骨干, 普通中队应急救援班为依托, “点、线、面”相结合的特勤网络化力量体系。加强应对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石油化工火灾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地震灾害、建筑坍塌、核生化事故等灭火应急救援专业能力建设, 配备专业装备, 开展专业训练, 形成定向作战能力, 做好处置省内灾害事故和跨区域处置国内灾害事故的准备。
2、实施战训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在目前战训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下, 树立战训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把培养和造就战训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党委工程抓紧抓实。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保留四个环节, 建立战训人才建设状况定期分析机制, 加大学历教育、业务培训、考察学习等工作力度。树立“凡是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有所贡献的人, 都是消防部队的人才, 都是消防部队最宝贵的资源”的人才观, 力争用几年时间, 扭转战训队伍建设被动的局面。以“部消防局给政策, 各总队定措施, 各支队抓落实”为原则, 坚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 从个人政治发展、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 完善战训专业岗位人才保留和任用机制, 积极为战训干部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逐步让战训岗位成为“热点”岗位。
(三) 建立应急救援专业化训练体系, 实现灭火应急救援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转变。
1、规范应急救援训练。
执行、落实好新修订的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和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与考核大纲, 依法界定应急救援范围, 规范抢险救援勤务规程, 明确不同灾害事故处置程序、行动要则和技战术措施。针对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处置特点和要求, 进一步加强调动集结、通信联络、现场处置、安全防护以及组织指挥、战斗编成等训练, 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心理训练、适应性训练和技战术训练, 进一步加强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和救生专项训练, 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应急救援实战训练。
2、制定灭火和应急救援规程。
安全、高效、成功的灭火、应急救援行动, 需要规范、科学、专业的灭火、应急救援实用技、战术。而我们的消防官兵在行动时相当一部分凭的还是现场经验。一是认真研究规范灭火、应急救援规程的力度还不够。二是虽然近几年来各地针对我国实际采取自主开发和与国际合作开发等不同形式进行了研究开发, 但一些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战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三是一些特殊疑难灾害事故的技、战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四) 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和保障体系, 实现从单一功能数量型向多元职能质量型的转变。
1、抓紧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适应应急救援职能拓展的要求, 尽快完成《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特勤队伍装备配备标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的修订, 并着力抓好达标建设, 常规性、关键性装备要在今年年底前配备到位。在重大危险源和灾害事故调查评估的基础上, 公安部消防局制定完成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标准, 并研究制式化列装全国消防部队的灭火和应急救援装备标准, 避免一种器材多个厂家生产、几十个参数标准, 部队形成不了战斗力。围绕“数量达标, 结构优化, 性能先进, 功能完善”的目标, 积极报请各级政府采取经费配套等方式, 加大装备投入力度, 全力提升消防装备水平。加大特种车辆购置力度, 切实优化结构, 优先配备大功率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车、举高类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等特种车辆。
2、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将消防救援应急物资、通信保障等统一纳入公安应急保障范畴;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战勤保障大队建设, 完成公安部在全国布点的10个消防物资装备储备库建设。全力推进6个国家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建设。打造集技术、物资、生活保障为一体的区域多点型综合保障基地。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物资储备, 通过签署合同、合作协议等措施, 形成与消防器材厂商、超市、加油站等相关企业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联盟, 保证战时让企业及时生产提供应急物资, 降低储备成本。编制和完善各种情况的应急保障预案, 每年组织战勤保障演练, 逐步形成平战结合、联勤保障、反应快速、协调有序的战勤保障体系。
(五) 建立消防训练基地, 实现从传统训练模式向模拟化、基地化、实战化训练模式的转变。
分级别、分层次、分功能建立全国综合性训练基地、区域性消防训练基地、省级消防训练基地和市级消防训练基地。全国综合性训练基地, 应集模拟训练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实战性能强大, 业务理论教学条件优越, 车辆器材装备先进、完善, 主要培训对象是中、高级指挥员、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各省力量最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区域性消防训练基地, 应根据全国区域特点和现有作战力量构成, 划分应急救援协作区域, 可先在6个国家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所在地的基础上建立, 之后在全国10个消防物资装备储备库所在地建立。应针对协作区域内灾害事故特点, 选择性建立实战性能强大的几类模拟训练设施, 主要培训对象是协作区域各省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省级消防训练基地, 规模应适当控制, 模拟训练设施不一定齐全、功能不一定完备, 但要注重实战性能。市级消防训练基地, 可根据灾害事故特点, 建立1至2类模拟训练设施即可。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明确了“应急救援”是公安消防部队履行的三大职能之一, 如何更好地迎接挑战, 适应新职能的要求, 是当前应急救援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 通过对有关现行国家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研究, 提出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定位、政府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履行的职能和消防部队建立完善五大机制、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的观点。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消防部队,职能
参考文献
[1]代如田, 刘朝文.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对策研究.
[2]牛跃光.加快构建专业应急救援体系.
[3]王克辉.认真贯彻实施新《消防法》努力开创消防工作新局面——访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
关键词:区域;应急联防;管理;作用
一、典型事故案例
2013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上海市某石化厂区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火灾发生后,周边多个消防中队赶到现场处置,11点左右,火势被扑灭,无人员伤亡。据了解,起火的是该石化厂重整装置,燃烧物主要为原油和氢气。
二、区域应急联防的作用
(1)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建立和完善区域联防,整合中国石化所属企业现有的应急资源,实行区域联防,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可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区域联防机制。(2)依靠科学,专业处置。企业在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借鉴各种科技成果,发挥联防区域内应急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增强指挥决策和处置措施的科学性。(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按照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相结合、预案演练与业务交流相结合的总体要求,搭建资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区域联防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做到了常备不懈。(4)企地联手,共创平安。地方政府、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在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起到督导、指挥、协调和配合的关键作用。区域联防机制形成后,多家企业联合能够从工作开展方面形成与地方职能部门更加有效的沟通,为确保一方平安构建良好的共赢局面。
三、第六联防区工作实例介绍
镇海炼化作为第六联防区的组长单位,依托地方消防资源,合理组织本联防区的各项工作,制定联防区实施细则。认真组织成员单位对重点部位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联防预案,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结合地理位置、周边道路状况,编制最优增援路线,确定增援路线关键路口。根据联防区内各单位实际,协调制定联防区年度活动计划,包括联防演练、消防技术交流和消防技能对抗赛等,并组织实施。统计汇总联防区各单位的消防车辆装备、增援消防力量、消防供水系统和专职消防人员等情况。
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联防区范围内企业在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各相关单位协同作战、应急联动的综合反应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控制水体污染次生灾害,降低社会影响,该片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相继开展了岚山商储二区119号油罐应急处置演练、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应急处置演练。演练队伍由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消防支队、管道储运公司岚山输油站专职消防队、镇海国储油库消防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等组成。
(一)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1。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联防范围内企业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联合处置能力,2014年4月29日9:29分,以“岚山商储库二区
G-119储油罐罐顶二次密封遭雷击着火”为假想事件,在岚山站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活动由镇海炼化、管道公司南京处、镇海国储库以及宁波化工园等单位联合参与。有扑灭罐顶雷击起火、处置罐根阀泄漏和因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并形成地面流淌火,防止发生水体污染次生事件等演练科目,演习共调集四个参演单位的消防指挥车、泵浦车、消防高喷车、应急通讯指挥车等共11辆,有80余人参与了演练。此次大范围的联合作战演练在岚山站尚属首次。9:29分,演练正式开始。岚山商储库二区消防报警系统报警,发现G-119储油罐遭雷击着火,值班员立即启动消防喷淋自动化系统,同时向站内119值班室汇报情况。9:30分,油罐消防喷淋和泡沫系统启动。9:33分,带班站领导付铁成向公司、处应急中心汇报,并立即启动“岚山站储油罐雷击着火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工作。9:36分,站内消防车到达现场,随后10分钟内,其余三支消防力量陆续赶到现场,共同对G-119储油罐实施灭火,并对周边油罐喷淋降温。“现场有人员受伤”,“关闭罐区排水阀的过程中,发现G-119罐根阀法兰泄漏,同时由于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形成地面流淌火”,使预案一步步升级。9点37分,接公司调度令,指示向罐位较低的G-129罐倒油。9:51分、9:56分,罐顶明火、地面流淌火先后被扑灭。随后,宁波抢维中心抢修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油气浓度检查,符合条件后对损坏设施进行维修。义务消防队用沙袋对G-119罐区的含油污水进行围堵控制。9:57分,污水处理系统启动。镇海环保局到现场进行了环境监测。9:58分,演练圆满结束后进行了讲评。通过演练,检验了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各单位与地方的联防作战能力,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机制建设,为确保大型油库的本质安全提供保障。
(二)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2。2015年5月22日,宁波处与镇海炼化开展联合消防演练,来自镇海国储库消防支队、岚山站消防队、册子岛油库消防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镇海大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的150余名消防指战员参加。管道公司宁波处和镇海炼化共同属于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为了检验企业在突发条件下的联防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经两单位协商,决定在镇海炼化乙烯西区常压罐区组织第二次联合消防演练。此次演练以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为假想事故。该罐储存介质为粗裂解汽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吸入易麻痹的特性,与空气融合后能从低处扩散至远方,遇明火引发回燃。14:15分,演练正式开始。罐体遭雷击后爆炸开裂,形成流淌火,导致一名员工中毒倒地,同时相邻罐区还储存着大量化工用品,情况紧急。镇海炼化储运部巡检员工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将中毒人员拖出危险区域,并按照流程逐级汇报。14:18分,镇海炼化消防支队三个中队的21辆消防战斗车接警后赶至事故现场,从东侧、北侧、西侧对流淌火进行“夹攻”。现场指挥员要求直流水枪和升臂高喷车相互配合,冷却罐壁,对火源“主攻”。 14:25分,宁波处岚山站、册子岛油库、镇海国储库等消防力量抵达现场,在与指挥取得联系后,统筹考虑,派出10余名消防战斗员,发挥个体灵活优势,携带消防水炮深入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正面应对事故源头。在各单位联合消防的“总攻”下, 火情得到有效控制。14:43分,经现场指挥部确认后,险情消除,演练正式结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长对此次演练进行讲评,对宁波处各消防指战员的专业素质、反应速度、拼搏精神表示肯定和感谢。通过演练,有效地锻炼了联防区内各单位消防作战能力,为保证中石化第六片区消防安全铸就坚实壁垒。
第一章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目的及范围
第一条编制目的:是通过预先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其发展,保护现场职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并将事故对环境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第二条编制范围:凡可能影响生产安全的事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都应编制预案。
第二章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第三条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包含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灭火救灾预案、供电预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台防汛应急预案、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护预案等)、现场处置方案(即各二级单位应急预案)。
第四条专项应急预案和各二级单位应急预案是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的子文件或标准操作程序,必须和企业综合应急预案接口吻合、衔接严密,协调一致,不得有任何冲突。
第五条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应与昆山市政府等上级部门预案保持协调一致,做好社会联动的接口。
第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审核、审批
第六条公司质安部门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编制企业综合应急预案——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含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2危险性分析;
3、组织机构及职责;
4、预防与预警;
5、应急响应;
6、信息发布;
7、后期处置;
8、保障措施;
9、培训与演练;
10、奖惩;
11、附则等。
第七条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报总工程师或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执行。第八条公司其他职能部门根据专业组织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如:设备科负责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供电预案》、安全科负责编制《灭火预案》等)报总工程师或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执行。
第九条各项目部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部位或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危险目标),应制定出本单位在一旦发生事故的二级救援预案及自救措施。主要内容:
1、编制目的和依据;
2、风险分析;
3、应急组织与职责;
4、应急处置;
5、注意事项;
6、附件。
第十条项目部救援预案及自救措施,应由项目部责任人负责审核后,交公司安全部门审定,最后报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第十一条设备部门负责提供事故现场内设备、设施有关的技术档案资料的相关情况,以及应采取的安全处置措施方案。
第十二条技安部门负责提供事故现场危险品的危险特性、资料以及相关安全处置措施。
第十三条供应部门负责提供应急救援的器材、装备、物资及运输车辆。
第四章应急救援预案的教育和演练
第十四条总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企业应急救援预案以及救援程序。
第十五条各分公司及项目部应定期组织职工学习总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或自救措施,使职工熟悉预案和自救措施,掌握具体的处置方法和自救方法。
第十六条各项目部应定期开展群众性的有关安全事故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和周边群众都能较熟练掌握安全事故的防护及自救方法。
第十七条各项目部所在地应与周边地区村镇、企业建立日常的通讯联络点,使周边地区的村民或企业遇有异常情况能及时向项目部报告。
第十八条 按应急管理体系可把应急演练分为二级单位内部应急演练、总公司应急演练及分公司与项目部联合应急演练。其中二级单位内部演练由各二级单位针对各自单位危险目标,每年组织一次演练,技安处对其进行监督;每年由项目部针对工程某危险目标进行一次项目部级演练;项目部及地方联合演练,由地方政府确定。
第十九条 按演练目标(项目)可分为全面演练、部分组合演练和单项(专项)演练。消防专项演练,由保卫处消防队负责组织实施,每至少进行两次;其他专项演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二级单位每年分别针对各自单位危险目标进行一次部分组合演练。企业每年进行一次部分组合或全面演练。
第五章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和修订
第二十条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应定期(3~5年)进行评审和修订。
1、各二级单位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应由二级单位负责人和对口职能部门组织相关部位和人员评审修订,由分管公司领导批准发布。
2、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由技安处牵头组织的预案修订小组内部评审和修订后,还应通过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评审,由总经理批准发布。
第二十一条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1、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2、企业管理机构或体制发生重大调整时;
3、关键设备更换或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
4、应急处理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和出现新情况时;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促进应急管理规范化,保证应急救援的及时和可靠,使应急救援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真正做到“有事必应、行动迅速、保障有力”,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应急预案编制和培训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概况、组织机构、预警预防机制、应急响应、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恢复及后期处置等。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须由单位经理审核批准,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实施。
3、事故应急培训由各单位组织自培,每年要对职工进行一次培训。
三、应急准备
1、应急救援指挥部常设机构为公司安环部,总指挥:**** 成员:(安环科长,专职)、(专职安全员,专职)、(兼职)
2、组成人员分工及职责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负责应急启动、对外联络、事故报告、事故处理。
宣传报导组组长:负责宣传报导、信息发布、记录
现场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指挥各组协同救援。
检测组:负责现场检测,及时发布检测报告,为救援和恢复提供技术依据。应急救援组组长:负责现场抢险抢修工作;负责现场中毒、受伤人员医疗急救及护送转院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现场洗消和现场恢复工作。
警戒、隔离组组长: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现场隔离、保护等工作。运输组组长:负责救援物资运输、危险物料转运、中毒受伤人员转院治疗工作。
物资准备组组长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负责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准备工作。
4、紧急情况下,全公司其他人员均作为预备队员,听从应急指挥部的应急指挥。
1、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现场处置工作组,负责事故的决策和指挥以
及现场救护,其它组成员按分工各负其职,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部的指挥。
2、各职能科室人员要根据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应急救灾物资和设备要按预案要求配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确保应急救灾物资和设备齐全、完好。
4、各单位要做好值班工作,保证人员、车辆和电话畅通,发生事故要及时上报。
5、所有应急人员要全天保持通信畅通(电话、手机),接到通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岗。
四、应急响应与救援
1、事故发生后,发现单位或人就近及时上报。现场人员要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不能盲目或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救护人员。
2、单位领导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根据事故情况来确定是否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若需上级单位帮助救援的,要向上级单位报告事故并请求支援。
3、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应急措施,现场处置人员要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措施进行现场救护。
4、事故区内的队长、班长要听从指挥命令,积极采取措施,有序地组织现场人员安全撤退。
5、现场救护人员遇到遇险人员时要坚持“先活后死、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救护原则进行。
6、单位每年要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对演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
1、各单位每年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进行一次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吴忠市高闸煤矿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工作例会制度
二、应急救援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制度
三、重大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四、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制度
五、预防性安全检查制度
六、应急宣传教育制度
七、应急培训制度
八、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制度
九、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制度
十、应急救援队伍管理规定
十一、应急投入保障制度
十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十三、应急救援档案管理制度
十四、应急救援责任追究与奖惩制度
十五、其他管理制度
工作例会制度
为更好的学习、贯彻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的指导和解决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订应急救援工作例会制度。
一、会议时间:煤矿每月月底组织一次应急救援工作例会制度,并制订工作例会制度。
二、组织单位:安监科
三、主持人:安全矿长
四、参加人员: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培训科、生产技术部、通风科、机电科、调度室、安监科、供应科、财务部、保卫部、各区队负责人。
五、会议内容
1、传达上级部门有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
2、通报矿井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由安监科对一个月来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进行汇报。
4、对本阶段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下月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六、会议要求
1、与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应向主持人请假。
2、与会人员手机必须设为震动,并做好会议记录。
3、安监科负责点名,做好会议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
4、要求各分管领导、业务科室及相关人员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及内容,切
实落实岗位责任制。
5、无顾不参加会议每次罚款100元,迟到罚款50元。
6、各项罚款交矿财务部,财务部出具票据。
7、本制度自即日起开始执行。
应急救援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2、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3、成立以矿长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矿长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生产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检查领导小组。应急检查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公司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符合《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并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5、应急检查。根据计划,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全面检查,对各项设
施、通讯设备,救援物质储备,救护队人员配备等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重大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规定,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各分管矿长
成 员:调度室、安监科、通风科、生产技术部及各业务科室的主要负责人。
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原则:
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和推进本质安全型矿进建设为目标,以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责任制为手段,坚持“全面排查、分轻重缓急治理,解决与监管并重,程序化管理”的原则,突出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严格考核,全力解决当前防治水、安全供电等方面威胁矿井的重大安全隐患问题。
三、矿井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治理的责任划分:
1、矿井是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的责任主体,总经理兼矿长是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者,对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排查治理负全面责任。
2、矿井各分管领导是本系统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治理的主要责任者,负责本系统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及排查治理工作。
3、矿井安全生产各业务科室的科长是本专业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排查治理的具体责任者,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方案论证、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并按计划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科室其他管理人员按照矿井安排和科室业务分工,负责本岗位范围内隐患认定和排查治理。
4、安全矿长、安监科长对全矿井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及排查治理负全面监督把关责任,具体负责重大安全隐患的统计、汇总、建档、上报,并按照计划安排对各项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进行过程监管和结果验收考核。
5、矿井财务部负责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费用的核算统计、上报,并按照公司下达的安全费用计划对各项设备工程实行“三定”逐月逐季进行统计通报并考核。
6、各施工单位对施工的重大安全费用工程,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并按照“三定”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四、考核兑现办法:
由安监科牵头,对列入公司和矿井安全费用计划的隐患排查治理项目实行责任考核,对全年安全费用项目以业务分管为主,合理分工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并实行“三定”,按期按质按量完成的给予奖励。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制度
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范围:矿区、施工作业区 职责:机关各科室、生产队组
一、培训科职责
1、必须组织或聘请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我矿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2、培训科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
二、生产单位
1、生产单位负责人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2、具体管理措施依照《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制度》执行实施。
3、建立健全物质安全技术资料,要求配置相应的应急器材。
4、根据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5、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举行安全、消防应急演习活动。
三、科室、队组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专项安全综合检查。
四、队组对生产装置的日常巡回检查记录要及时。
班组员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同时队组的班组安全教育学习每月不得少于八次,并建立学习记录台账。
五、凡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生产部按程序审核同意方可实施,外来人员要有专人陪同方可入内。
六、安全员对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的完好率负责,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
七、运输物资需采用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进入本公司重大危险源区域的运输车辆必须戴上灭火器方可入内。
八、根据具体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在重大危险区域内安装可燃性气体报
警器,对重要岗位进行实时监测。
九、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事故隐患,通过整改避免事故发生的,单位将给予奖励100—500元,对于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将责令限期完成整改并进行公示,对事故苗头知情不报者将给予处罚。
预防性安全检查制度
为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加强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现就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安全检查、重大隐患排查中的作用,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2、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促进各类风险隐患的深入排查治理,超前防范事故;各级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所在区域主要风险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特点,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二、组织和实施
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由安全培训科会同其他业务科室共同完成。各部门要针对矿区内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状况,制定并下达预防性检查工作计划,每
年至少应组织2次预防性安全检查活动。
培训科要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定期性开展预防性检查,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考核、考评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交流工作经验,并对在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防性安全检查的具体工作由应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公司相关部门下达的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计划,制定本队预防性安全检查实施方案。要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与日常值备班工作的统筹安排,适时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
三、检查的范围和重点内容
1、检查范围。
预防性安全检查的范围包括:我矿井上下各类重大危险源,以及矿山周边区域可能面临的问题。
2、检查重点内容。
煤矿企业:重点检查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合理,通风设施是否完善,通风设备是否完好及矿井反风演习情况;火区管理情况和防灭火措施的落实情况;水害防治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四、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指导应急救援队伍有序、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要下达整改指令,督促其及时整改落实。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登记建档,明确专人跟踪督办。
2、各部门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应急救援队伍对本单位的安全检查,主
动提供有关安全生产的图纸资料和规章制度,对应急救援队伍的检查不得拒绝和阻挠。对查出的问题和重大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落实整改责任和资金,及时解决问题和消除隐患。
3、各应急救援队伍要通过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熟悉我矿生产和救援环境,了解企业的主要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及其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科学的应急救援与处置方案,配齐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救援能力。
4、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逐步规范和完善检查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预防性安全检查的效果。
应急宣传教育制度
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我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内容
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高职工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我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我矿财产安全。
1、以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矿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分析我矿面临的安全形势,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具体有:
(1)围绕应急预案进行深入宣传。各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的做法,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
(2)进行典型案例的宣传。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全国煤矿成功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二是介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2、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增强职工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进一步宣传普及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
3、以专题宣传活动为载体,增强职工安全意识。(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3)结合我矿应急能力建设进行宣传。
二、工作要求
1、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要落实责任。
(1)制订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在我矿树立起比较牢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基本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2)多形式宣传教育。利用班前、报刊等多种形式,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
(3)健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4)动员全矿职工积极参与。
2、加强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宣传教育效果
每季度进行一次回顾和检查,对宣传教育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情况作出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提供专项经费保障,确保宣传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应急培训制度
一、为促进我矿干部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要求,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2、坚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
3、坚持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
5、坚持教学相长、保证质量的原则
6、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三、培训科负责本矿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
四、应急管理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
五、培训工作分级分类进行,培训科负责全矿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
应急管理培训、任职培训、新进人员的培训、工作需要时的岗位培训。
六、所有应急管理专职工作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培训,培训时间原则上为1至2周,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5天。
七、培训对象在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脱产培训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八、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贯彻落实宁夏煤矿安监局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重点学习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我矿应急工作形势任务、了解兄弟单位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等。通过培训,强化培训对象对应急管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
九、各级各部门(单位)应急管理机构除组织或参加上级集中脱产培训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1、以岗代培。通过参加工作实践和接受指导,提高应急管理的规划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2、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工作人员自行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3、以研代培。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安排有关人员参与,提高工作水平。
十、培训科和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
十一、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规划,必须在预算中列支开展应用培训的所需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十二、建立应急管理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各单位、部门进行考核。
十三、加强培训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档案,如实记载培训工作和受培训人员情况。
十四、教育培训档案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制度、培训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培训考勤登记、考卷、考试成绩单、各期培训人员花名册。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制度
为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一、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应急预案体系动态管理。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要求和部门机构调整变化情况,对我矿应急预案适当进行类别、结构调整,使应急预案体系适应全矿安全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
2、应急预案修订完善。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情况的变化和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管理专家对我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后,要总结实战经验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后的应急预案按规定及时备案。
3、应急预案审核、印发和发布。对应急预案及时进行会审、会审通过后组织印发、公布。
4、预案培训。将各类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列入每年应急知识宣教培训计划,以涉及我矿生命安全保障的部分为重点开展宣传培训,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意
识,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
5、应急预案演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制度
一、总则
为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评估公司应急准备状态、应急能力,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机构、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根据《高闸煤矿有限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本制度。
二、细则
1、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组织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规定编写本单位应急预案。当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时,应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编制完成或修订完善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修订后,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发布实施的应急预案应每年评审一次。
3、预案评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惩、附则等。
预案评审的主要效果应包括:评估预案描述的应急准备状态是否满足要求,提出应急预案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评估预案确定的重大事故应急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机构、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评估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可操作性是否可行可靠,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最终达到确保应急预案的充分性,确保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
4、针对已批准的应急预案,各单位应编制对各类专业应急人员、企业职工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职工应熟悉避灾路线,掌握危险自救和互救知识。特殊作业人员(如救护人员、特殊环境、关键岗位人员等)在学习和考试后,应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演习。应急预案如有修改补充,要组织职工重新学习。
应急响应中心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公司周边公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意识。
5、培训结束应编制应急培训总结,内容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人员、培训效果、培训考核记录等。
6、各单位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习。
7、应急演习可采用包括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模拟演习在内的多种演习类型。
8、各单位应成立应急演习指挥策划小组,根据选定的演习类型制定应急预案演习方案,演习方案包括下列事项:确定演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演习方式,确定演习现场规则,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编写书面报告,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
施。
9、应急演习结束后,应进行演习评价总结,并编制演习评价报告。应急预案的演习检验下列效果: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应急预案的经济性及有效性。
10、应急演习结束后,演习指挥策划小组应对演习发现进行充分研究,确定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纠正方法、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演习发现中的不足项和整改项的纠正过程实施追踪,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进展情况。
11、演习结束后,各单位要依据演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保持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
三、附则
1、本制度与上级有关规定不符的,执行上级规定。
2、本制度由安监科负责解释。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规定
一、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职责包括: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尽心尽力,密切配合;
3、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4、自觉参加教育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5、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物资的维护、保养,保证性能良好;
6、完成各项应急救援任务。
二、应急救援队伍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
1、值班制度;
2、岗位工作制度;
3、教育学习制度;
4、培训演练制度;
5、装备维护保养制度;
6、安全保密制度;
7、奖优罚劣制度。
三、应急救援单位应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增加、更新应急救援的各种装备、器材、物资,以及安排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
四、应急救援队伍应针对参与救援的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五、培训科对应急救援管理队伍进行监督。
应急投入保障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程序适用于我矿生产经营中潜在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4、科学实用
5、分级响应
三、应急管理机构领导机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各分管领导
成 员:培训科、生产技术部、通风科、机电科、调度室、安监科、供应科、财务科、保卫科、各区队负责人等。
四、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培训科要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财务科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
3、供应科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出动矿应急医疗组,同时立刻与签订应急救援预案的医院取得联系,请求救援。
5、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6、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五、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2、培训教育
由培训科牵头,安监科负责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3、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4、公司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由安全培训部进行监督管理。
六、附则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一、目的:确保物资装备状态良好,为发生突发事故救援时提供物质保障,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应急救援物资包括井下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和应急药品。
三、职责:
1、供应部负责各种应急救援器材的日常管理。
2、综合办负责药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卫生室为具体负责单位。
四、检查与维护管理
1、非事故情况下,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应急物资装备。特殊情况须经矿领导同意方可使用。
2、由供应科会同其他职能部室定期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清点、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应急救援物资及时进行更换、维修、保养。
3、在定期检查中发现应急救援物资毁损、丢失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进行赔偿。
应急救援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档案管理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
见证,它记录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文字依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企业走向规范和成熟的重要条件,为加速企业规范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归档的档案应字迹清晰、完整有效。
二、应急档案管理
1、各部门应将文字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列入各部门科员的职责范围。
2、应急救援档案归档范围
凡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应归档,主要包括:
(1)具有保存价值的本单位正式收文、发文、除文件的正件外,还应包括它的附件;
(2)本单位在应急救援活动中产生的与上级领导部门间的往来文件,包括请示、报告、项目立项、重要函件、应急救援合同等;
(3)本单位在应急救援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即内部文件);如规章制度、调研材料、计划、总结、条例、会议纪要、机构调整、人事任免、部门管理职能性文件、部门岗位职责等;
3、应急救援档案归档要求
(1)已经办理完毕并有保存价值的文件都应及时归档,任何人不得随意留存。
(2)归档的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包括附件,附图),按照文件形成的先后次序排列清楚,并剔出其中的废稿、重复稿和不重要的便条等。
(3)存档文件必须为原件;(4)文件归档时要有交接手续;
(5)每年六月份之前,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向矿档案室移交已归档完毕的上一年的文件材料并办理移交手续;
(6)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和具体办公人员有责任协助档案管理人员共同做好文件的收集和保管工作;
4、应急救援档案的借阅
(1)根据《高闸煤矿档案借阅利用制度》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借阅,并填写利用效果反馈登记簿。
(2)借阅文书档案使用后应及时归还,借阅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天。
5、应急救援档案的保管及销毁
(1)专职档案员有责任对矿各部门文书档案的归档进行监督指导;(2)矿综合档案室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所有文书档案;
(3)专职档案员对各部门移交的文书档案按标准进行整理,分类,编目、统计、保管,并进行数据化管理,方便快捷提供利用。
(4)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定期三种,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对保管期满的档案经相关手续后可以销毁,并建立文书档案销毁清册。
应急救援责任追究与奖惩制度
一、总则
1、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为加强我矿安全管理,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我矿员工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认真学习应急救援管
理制度,提高灾害事故预防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3、本制度适用于与我矿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员工。
二、奖励
1、对于有下列表现行为之一的员工给予奖励:
(1)认真贯彻学习公司关于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规定和应急救援管理规定,表现积极的职工。
(2)在消除事故隐患或者事故抢险中有功的人员。
(3)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4)其它应当给予奖励的。
2、对员工的奖励分为:通报表扬、记功、记大功、晋级、授予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给予上述奖励时,可以发给一次性物质奖励或奖金,奖励标准50元—500元。
3、对员工的奖励,发给奖金,授予荣誉称号,由安监科向培训科提出建议,或者由单位及部门报送材料,安监科审核并提出奖励意见,由公司领导决定,并记入本人档案。
三、处罚
1、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员工,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1)严重违反我矿应急救援管理规定的。(2)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
(3)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
(4)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及对事故调查隐瞒实情或串通提供伪证,情节严重的。
(5)对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员工有上述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员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对员工的经济处罚分为:一次性罚款、赔偿经济损失。
3、对员工的一般违章行为给予一次性罚款处理和记分,罚款额为50元—100元。对员工的严重违章行为或屡教不改的给予一次性罚款处理,罚款额为100元—300元。同时可令其下岗学习1至3个月,情节特别严重者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对严重违章导致事故发生,不能正确认识其错误行为,态度恶劣,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直至开除。
4、对因违章而造成的重大人身、设备险肇事故(包括交通、火灾、爆炸、中毒、污染等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的处分按事故处理的程序进行,直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事故有关责任人员或“三违”人员如果迅速认识错误并改正,态度诚恳,表现良好的,行政处分可酌情减轻,赔偿金额酌情减少,反之,不能正确认识错误且态度恶劣,表现极差的,加重行政处分,赔偿金额加重。
6、给予员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必须弄清事实,取得证据,分析违章的程度和性质,区别对待故意的或明显的违章与不易把握的过失行为,并经过会议讨论,征求意见,允许受处分者本人进行申辨,慎重决定。
7、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安全奖励的人员,应当按照情节轻重,除追回奖励金额,取消荣誉奖励外,还可给予必要的处分。
8、对于滥用职权,利用处分员工进行打击报复或者对应处分员工进行包庇的人员,应当从严予以处分。
交通运输保障应急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运输应急运力组织和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的能力,维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以及分工明确、协调一致、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运力保障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我矿运输小组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做好运输应急运力的组织、救援和保障工作,完成伤员、应急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把突发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平急结合、预防为主。
把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高度重视运输应急保障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预案演练、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有效应对矿井突发事故的各项保障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联动协调。
本措施确定的矿井运输应急保障工作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充分发挥运输应急保障机构的作用。
3、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部门协作。
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职责,建立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和响应程序,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与其他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的矿井运输应急保障机制。
三、纪律要求
(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随时与应急小组保持联系或电话畅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车辆调度及时到位。
(二)执行应急任务的车辆,必须是经检测合格、车辆技术状况达二级以上,按规定投保各项保险,且配持有效从业资格证件的驾驶员,方可执行应急任务。
笔者所指的灾害应急救援,是指国家或某一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恐怖袭击等重大灾害造成社会破坏后,政府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的救援行动。
灾害应急救援体制是指灾害应急救援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是整个救援过程得以顺利实施的组织载体。其最大化目标是在灾害救援过程中,能够实现不同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明晰政府职能部门与机构的相关权限,优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整体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灾害救援体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现存体制与实现救援能力最大化的目标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在重大灾害救援的过程中仍然无法完成救援力量和救援资源的实质性整合。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制,通过法律上的架构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统一,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情况的前提下,分析探讨我国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1 国外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介绍
1.1 美国(联邦)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美国的国家灾害反应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应急管理机构、政策、程序、地方、州、联邦政府、自发的灾害救助组织和私人部门的资源共同组成。而这一系列的灾害救援机构及其相应机制的顺利实施,得益于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
美国的灾害救援管理机构包括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afety Council,NSC)全球灾难信息网络(Global Disaster Information Nets, GDIN)等。
美国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立法主要从灾害应急处理、紧急状态、反恐三个方面,建立了以《灾害救助与紧急援助法》(Disaster Relief Emergency Assistance Programs Act)、《国家紧急状态法》(The National Emergency Act)和《国土安全法》(Homeland Security Act)为核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1950年制定的《灾害救助与紧急援助法》是美国第一个与灾害救援有关的法律,曾于1966年、1969年、1970年、1974年多次修改,目前实施的是2000年10月30日的修订本。该法规定了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救济和救助原则,还规定了灾害发生时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和州政府的支持。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紧急状态法》,对紧急状态的宣布程序、实施过程、终止方式、紧急状态期限间的权力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于2003年出台了《国土安全法》,设立国土安全部,将应对各类恐怖事件纳入国家危机管理体系之中。
为了增强州及地方政府的救灾能力,联邦应急管理署还编写了一个独立的《法律权限支持联邦反应计划》(Federal Response Plan)纲要,规定了各受灾州可能需要由联邦提供的15种支援职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公共建筑工程、消防、信息与规划、集中照顾、资源援助、卫生与医疗服务、城市搜索与救援、有害物质、食品、能源等。
美国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是一套在应急响应过程中指挥、控制、协调与整合各应急单位进行突发事件管理的系统,其前身是加州政府针对森林火灾创立的FIRESCOPE系统,后来被洛杉矶州的消防局和加州的森林防火局正式采用,并得到州消防工作委员会(State Board of Fire Services)的认可。1990年,全国消防系统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协会(National Fire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 Consortium)创立,开始规范FIRESCOPE和其他指挥系统。
2004年,国土安全部对ICS的术语含义、组织和程序方面做了部分修改,在《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中全盘采用ICS,并利用这一框架制定了《全国应对预案》(National Response Plan, NRP),为全国突发事件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应对各类灾害危险的现成机制。
1.2 日本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日本是世界上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在灾害管理的行政方面,建立了以内阁府为中枢,通过以首相为最高指挥官的中央防灾会议决策,突发事件牵头部门相对集中管理的应急体制。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开始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防、救灾组织管理体系。
在灾害管理法律方面,日本拥有相对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有学者将日本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分成基本法类、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法类、灾害应急法类、灾后重建和复兴法类、灾害管理组织法类五大类型。从1961年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到1978年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再到1992年的《南关东地区直下型地震对策大纲》,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
其中,1961年颁布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是日本应急管理类法律的突出代表。整部法的内容共分为10个部分,分别为:总则、防灾相关组织、防灾计划、灾害预防、灾害应急政策、灾后重建、财政金融措施、灾害紧急事态、其他事项和惩罚细则。其中,第二章“防灾相关组织”将整个日本的防灾行政组织自上而下划分为中央防灾会议、地方防灾会议、非常和紧急灾害3个部分以及灾害派遣员,并细化了其成立条件、人员组成、工作内容以及相互工作关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一旦灾害发生,能够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由此可见,《灾害对策基本法》立法水平相当高,规定非常详细,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1.3 美日两国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比较
从灾害应急救援的角度对比美日两国的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可以发现,作为发达国家,美日两国的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相对健全,而完善的灾害救援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是需要这些法律体系进行支撑。比较可以看出,在法律框架下美日救援体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1.3.1 集中统一的灾害管理部门
在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联邦应急管理署作为灾难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配合州政府紧急服务办公室(OES)和地方政府的紧急运作中心(EOC)组成灾难应急管理体系。
日本没有像美国一样设置灾难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灾害组织管理分为平时和灾时。在灾害发生时,中央设置“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加以应对,在地方一级设置“灾害对策本部”为对口机关。1961年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以及其后制定的《灾害救助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等对灾害救援过程中涉及的各部门责任、权限、救援指挥的流程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1.3.2 相对完善的决策机制
美国应急管理署在全国设有10个分区办公室,作为应急管理署在各地的派驻机构。在灾害发生时,实行联邦(FEMA)-州(OES)-地方(EOC)的直线决策运作模式。当某地区发生重大灾害时,总统会指派一名联邦协调官员,来有效整合联邦救灾物资。
日本在灾时的决策运作模式是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制,各级在平时都定期召开防灾会议,制定防灾计划。灾时经内阁会议通过后,内阁设置“非常灾害对策本部”,灾区设置“非常灾害现地对策本部”,以便就近管理指挥。但是,日本有些专家认为自身“中央集权型”的防灾体系不如美国,由于过度依赖中央,致使地方政府在防灾应变与组织能力上出现不足。
1.3.3 健全的社会动员机制
在美国,除了专业的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之外,社区应急反应小组(Community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CERT)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包括市民组织队伍和其他的社会民间组织。CERT的概念是由洛杉矶消防局提出并加以完善的,联邦紧急管理署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灾害发生时,CERT能在第一时间向处于危机状态的市民提供即时援助,并在灾害现场组织起自发的志愿者。
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了灾害发生时地方公共团体之间的协定、防灾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协定以及防灾机构之间的协定。确立灾害发生时政府部门与各社会民间组织的合作体制,保证救援过程的顺利实施。
2 我国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灾害应急管理法律的特点
灾害管理法律作为应对灾害救援时期的法律规范,与常态管理法律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
(1)灾害管理法律规范主要是调整灾害应急时期国家机关如何行使紧急权力的,相对于非应急管理法律规范来说,应急管理法律规范一般赋予国家机关特别是行使紧急权力的国家机关以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2)灾害管理法律规范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更注重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因此,灾害管理法律规范一般对公民权利会做出一定的限制,并规定公民个人在应急时期应当承担的相应法律义务。
(3)灾害管理法律规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仅适用于灾害时期,一旦灾害应急时期终止,法律也就不能再予以适用。
(4)灾害管理法律规范一般都具有强制性,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不论是行使紧急权力的国家机关,还是一般公民,都必须无条件服从规范的规定。
2.2 我国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1954年首次规定戒严制度至今,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处理突发灾害有关的法律法规,而各地方又根据这些法律、法规颁布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总体上讲,我国已经在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灾害救援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
(1)在大型的灾害救援或跨区域灾害救援过程中,各部门的协调互助仍然有限,救援效率不高;
(2)对于各救援部门的后勤保障和资金保障机制没有法律规定,开展救援的延伸性和持续性受到阻碍,且工作经验不能保留;
(3)在灾害状态下,法律对政府及其部门行使的紧急权力规范过于宏观,自由裁量权过大,且灾后补偿机制不完善;
(4)由于事先没有专家进行预警和预测,领导小组很难在短期内获取所需信息。在这种体制下,在灾难救援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多中心、多环节,不利于统一指挥。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是现存的法律法规针对性强、行业特点突出,而且法律内容体现出部门管理色彩太浓,缺乏各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缺乏对突发事件共同规律的总结。《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在这方面做了较全面的规定,但是关于协调合作和资源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定过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在内容上较为原则、抽象,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相配合。
3 我国灾害应急法制的建设途径
3.1 我国灾害应急管理应采取的立法模式
3.1.1 “一事一法”模式与“一阶段一法”模式相结合
目前,我国立法采用的是“一事一法”的模式,是指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专门立法,这是与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现象紧密相连的。而近年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已初具规模,国务院办公厅也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各相关部门负责不同类别的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美日的模式,尝试采用“一事一法”与“一阶段一法”相结合的模式。
“一阶段一法”是指针对灾害不同的处理阶段分别立法。一般来说,灾害处理的过程可分为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救援和评估恢复等阶段。不同类型的灾害,各个阶段的措施近似,这样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立法。如针对灾害应急救援阶段,设立《灾害救助法》。这样的优点是立法数量少,成本小,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统一指挥的优势。
3.1.2 “横向集权”与“纵向自治”模式相结合
我国灾害应急管理的立法一直采用“纵向集权+横向自治”的模式。在纵向上,立法权属于中央,地方立法权只能依靠中央的授权。虽然多部关于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且救援过程中要坚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原则,但从实践来看,往往是中央的统一领导得到了发挥,而地方的积极性却有限。而在横向上,我国并没有统一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采取了分部门管理的自治型模式,如:消防工作由公安部消防局管理,核事故救援工作由国家核安全局管理。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大指挥力度,国务院还会成立形形色色的各类指挥部。各个机构之间相互独立,互不隶属,发生问题各自负责,出现灾害各自救援,各自在其职权内进行立法。
因此,可以采用“横向集权”与“纵向自治”的模式相结合,授予地方应对灾害管理的自治权,在中央建立统一的灾害应急机构,在救灾过程中负责协调各专业部门。
3.2 我国灾害应急救援法律体系的构建
3.2.1 在宪法中加入“应急管理”的条款
2004年,“紧急状态”取代“戒严”写入宪法,而《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又把“紧急状态”和“突发事件”进行了分割。因此,有必要在宪法中加入“政府依法实施应急管理”的条款,并单独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实行“一般突发事件管理法优先使用的原则”,为一般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宪法渊源。
3.2.2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此法出台时间较短。为了能进一步满足我国现阶段灾害救援管理的需要,应从诸多方面逐步补充和完善。
(1)明确建立统一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设立相应地方级别的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灾害救援,完善灾害救援组织体系。
(2)明确志愿者、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在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地位,建立规范来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援。
(3)明确应急预案的法律地位,完善预案的制定、修订和管理程序,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在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各种灾害救援的实施细则,如《自然灾害应急细则》、《城市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细则》等,以明确在救援中各部门的权责范围,做到有序统一。
3.2.3 完善行政紧急程序法律法规
在将要出台的行政程序法典中设立专门章节规定行政紧急程序,就行政应急措施的应用范围、程序及原则、约束机制、补偿机制等加以具体规定,以控制紧急行政权的行使过程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2.4在一些重要领域制定新的法律
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在立法层面上确定灾害救助的资金来源、救助程序、救助机制,确保在灾害救援过程中进行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加强灾害救援的制度化、法制化。
制定《灾害补偿法》,规范在灾害救援过程中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征收和征用公民财产方面的程序、原则,完善灾后补偿机制,避免出现随意征收和征用公民的财产而造成对公民财产的侵犯,或者因为害怕随意对公民的财产进行征收和征用而导致影响灾害救援过程的现象。
摘要: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的情况,并对其从体系管理、决策模式、社会动员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由此分析探讨我国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就我国灾害应急救援法律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灾害,应急救援,应急救援体制,法律
参考文献
[1]宋英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金磊,周有芒.国外最新安全减灾管理方法与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夏保成.美国公共安全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4]韩大元,莫于川.应急法制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慎先进,张风华.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性及思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8):95-97.
[6]李婉.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制度构建[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关键词:地震 应急救援 标识设计 符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52-03
近年来,高震级的破坏性地震频发,2003年印尼8.9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30多万人遇难;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近8万人遇难。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震级达到g.o级并引发福岛核事故。防震减灾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安全工作之一。目前,通过地震预测来降低震灾的危害还不能实现,所以,在地震发生之后,高效、合理、安全的地震救援是减少灾害损失最的关键手段。
地震灾区的环境状况和人员状况都比较复杂,既有救援人员也有来不急撤离受灾民众,以及大批涌入的志愿者。由于通讯设施被破坏,信息传递受到严重阻碍。通过调查发现,现场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现场喷涂提示符号和人工提示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对于与时间赛跑的应急救援来讲是低效的,并且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各个救援队喷涂的标识符号并不统一,这将会导致灾情信息和救援信息传递的不准确,影响救援秩序和救援进程。因此,构建一套用于地震应急救援的统一的标识符号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利用救援标识符号,对地震现场的建筑物状况(危险等级)、道路状况、医疗信息以及救援物资等进行明确标识。能够有效规范救援队、志愿者以及受灾民众的行动,维护灾民安置区的秩序。另外,把这些标识符号应用于救援地图中,能够让救灾指挥部门清晰了解到不同区域的受灾状况和具体的受灾信息,为制订合理的救灾方案提供帮助。
一 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系统现状研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颁布了安全标志、安全色等标准,对大部分国家的标志符号标准的建立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灾害救援等方面的关注比较多,对此展开的研究也比较早,先后出台了以搜救为主的各类规范,其中涉及到了部分救援标识符号的设计规范。
日本处于一个较大的地震带上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因此他们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日本很多大中型城市都设有应急避难场所,在一些主要地段,安置了多种灾害信息标识。如地震避应急难场所导视标识、防灾公共设施(如图1)、应急供水供电、应急医疗救助等标识。在2000年,日本标准协会对此类标志进行统一设计,形成国家标准。由此,日本成为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应急避难标识系统的国家。
美国政府在经历了飓风灾害、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意识到制定统一的应急救援标识的重要性,委托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设计制定统一的救援标识。并在2005年发布了第一套符号,将灾害符号分为四类、共五百多个符号。另外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编写了《城市搜索与救援反应系统——现场行动手册》(Urban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 SystemField Operations Guide)和《城市搜索与救援反应系统——建筑物倒塌搜索与救援技术人员培训教程》(Urban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System Training Structural Collapse Technician Course)等针对地震救援的指导手册,这些手册中对结构状态标记及结构危险标记和搜救行动标记进行了说明。
我们国家对于地震灾害的救援一直处于被动的自发状态,对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系统的设计研究还没有开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台了利用三原色(红黄蓝)标注建筑物危险等级符号提示。
北京市通过参观学习日本设置的应急避难场所,借鉴其经验,在2004年,出台了北京自己的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在标准中对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设施、设备和周边道路状况进行统一的标识设计,标识图形分为4大类,38个标识符号(见图3)。这一套标识系统在全国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很多城市都效仿北京市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配备相应的标识符号。
二 地震救援标识设计的符号学分析
符号学最早是由瑞士的索绪尔和美国皮尔斯提出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符号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引起了廣大学者的关注,并进一步得到推广研究,其理论成果也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符号学对于标识设计而言,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成为检验标识设计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地震救援标识设计与普通的企业标志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救援标识设计是更倾向于符号设计,因此,在地震救援标识设计中,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地震救援标识符号的三要素
通过对符号学的解读,地震救援标识可以分解为救援信息、救援标识符号以及救援标识的解读。简单来讲,就是先提炼救援信息,把救援信息进行视觉编码,设计成图形标识符号,在使用中人们可以根据标识图形准确的解码,从而领会标识图形所指代的信息。通过利用地震救援标识符号的三要素,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地震救援标识设计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2地震救援标识的符号学分类
对于符号的分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皮尔斯理论所分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图像符号是指符号形式本身与其所指代的事物具有相似性,或者说在符号设计的过程中直接模拟了对象的形态。这也是我们进行标识设计经常用到的手法。世界各地,有很多标识符号都采用了这种设计表现形式。如利用飞机的形状来表示机场,用电话的听筒来代表电话,利用火车形状代表铁路。虽然这类标识图形都对原有的物体形状进行了提炼概括,但还是极大地保留了事物的关键特征,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指示符号是指形态与其表达对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性,人们依据生活经验可以准确联想到符号所指的内容。比如利用水龙头代表供水,利用碗筷刀叉等餐具代表就餐场所。
象征符号则是需要复杂的解读过程的,一般来讲,象征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在形态上没有相似性,符号若要准确表达其指代对象的含义,需要依据复杂约定俗成社会规范,这也是我们进行标志设计时最常用的设计形式。比如利用鸽子的形象代表和平,利用心形代表爱等。
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符号在设计中可以借用皮尔斯的符号类别,以此指导标识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图形符号和指示符号比较直观、易懂、识别性强,在紧急地震救援中这一类标识符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识别与解读。所以在地震应急救援标识设计中可以以此为主要设计方向,并辅助以象征符号。
三 地震救援信息分类及标识类型
1地震救援信息类别
通常我们采用线性分类、面性分类以及线面结合的分类方法,对地震救援信息进行划分。线性分类是信息依据主要特征进行大致划分,然后再逐一细化。面性分类是根据救援流程或方便性的原则,进行整体划分。比如按照救援场地把灾区划分为指挥基地、救援现场、灾民安置区域等。
在指挥基地,标识设计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救援指挥部、灾民安置区等,同时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水源、食品、电力、医疗处置等。还包括应急通讯、停机坪或紧急停车场等。
救援现场与灾民安置区之间的道路指示标识设计信息,比如紧急撤离路线、道路的安全状况、桥梁隧道的安全评估信息、道路周边的环境破坏等。
救援现场的标识设计信息。在搜救现场,首先要收集的就是建筑物的破坏评估信息,并将信息在建筑物的醒目位置标注;内部有无埋压人员以及埋压人员的健康状况信息,需要设置相应的标识牌;内部有无危险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标注危险信息的注意事项。
在总体可以做如下划分(表1):
2地震救援不同阶段的任务及所需的标识类型
地震应急救援的主要阶段和任务
通常地震应急救援有五阶段:准备阶段,运输阶段(人员、设备),现场救援,救援协作,转移撤离。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主要任务可以分为:
信息收集,把相关信息准确及时的反馈给救援指挥部门,为救灾决策提供情报。
现场封锁与警戒,对一些危险场所(化工厂、高危建筑物、辐射区域)设置隔离区,以防止灾民或志愿者进入造成二次伤害。
搜索救援,主要以救助生命为目的,寻找埋压人员,主要依靠人工搜索、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等。
营救行动,针对受灾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使埋压人员脱离险境,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
防护和保障,救援队伍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受灾民众,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卫生设施及照明保障。
3地震救援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标识类型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得知在地震救援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这也导致了在各个阶段使用标识符号的人群、标识符号的内容都有所不同。
在准备和信息收集阶段,主要使用地图标识,目的是从宏观上了解地震灾害的状况,指挥人员可以通过地图中的标记符号,了解地震所造成的灾情信息,从全局出发对救援队伍进行部署,并做出救援决策。
在救援阶段主要使用安全评估标识和搜救标识,进入现场后,迅速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等级评估,建立相应的安全提示标识;对建筑物的搜索进程与结果以现场喷涂的形式加以标注;并建立相应的灾民安置区,设置清晰的导视标识。
在转移撤退阶段,则主要通过疏散导视标识对受灾民众进行引导指示,帮助其撤离到安全区域。
四 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系统构建
1 地震救援标识系统的构成
由于地震救援过程复杂,所涉及到的信息门类较多,在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公共信息重合。所以我们在构建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系统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直接引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参考现有标识符号进行改良设计;针对地震救援的特殊需求,设计全新的标识符号。
第一、直接引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作发行了大量的公共标识符号,有很多使用频率高的标识符号都经过了广泛的调研测试,得到了多个国家的广泛认可,所以我们在构建地震救援标识系统的时候,如果涉及到相关的信息内容将首先考虑直接引用此类标识,这也会增强该系统的适用性和通用性。比如地震救援中的安全警示标识:禁止烟火、核辐射等。
第二、现有标识的改良设计。一些常用的公共标识符号,为了能够恰当地表现地震救援的概念,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地震救援的特殊环境。比如灾民安置区的标识设计就是由篷宿区的标识转化而来。另外,救援地图中的标识符号可以从普通的公共标识符号转换,比如传统意义上的消防标识去掉其底色,应用在地图中可以代表消防站点。
第三、新标识符号设计。由于地震救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很多救援信息需要设计,常用的公共信息符号难以满足救援标识系统的需要;同时,地震救援标识是一种行业标志,应当具备其专业特性,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标识符号还需要根据地震救援的特点进行全新的设计研发。
2标识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直接引用标识时,要尽量使用得到广泛认可的国标符号。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标识设计符号,我们发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民风民俗的不同,同一种信息的视觉设计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引用标志的时候需要做一些调整。
第二、救援标识的设计要符合我国的民族习俗。美国适用刀叉图形作为应急食品供应的标识,对于偏远山区的高龄百姓和低龄儿童来讲,这一标识符号是不容易解读的。因为在我们的餐饮习惯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碗筷。
第三、避免使用纯文字标识。文字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字有着很大的差异,往往会成为我们沟通的障碍。比如2010年我国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在藏民居住区,由于语言、民族习惯与我国的其他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灾救援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产生了很大问题,大部分藏民对用汉字书写的提示信息看不懂,一度造成疏导困难,救灾秩序得不到维持。
第四、标识图形不易复杂,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减少线条的使用,尽量采用块、面对比的处理手法,以保证标识符号的视觉冲击力。
第五、注意标识的缩放问题。这主要针对应用于救援地图的标识,随着地图比例的变化,标识符号的大小也将会产生变化,在缩小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丢失细节,造成标识图形不完整。
第六、地震救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救援人员在展开救援前、救援過程中以及救援结束后都要做相应的喷涂标记,因此,在设计此类标识图形时要考虑到标识的延续性。
结论
【应急救援的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煤矿应急救援制度06-17
应急救援管理培训的心得体会05-27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11-09
应急的救援方案07-21
应急救援与管理培训班总结12-02
应急救援思考10-12
火工品应急应急救援预案10-15
矿山汛期应急救援06-09
水上救援应急演练06-21
小学应急救援预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