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理制度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媒体管理制度(共8篇)

新媒体管理制度 篇1

一,进退制度

① 进入工作组要经过所在中队指导员批准,由就业中心老师考核和面试,入选者有一个月的试用期,通过者正式成为工作小组成员。

② 退出工作组要写退会申请,说明退会原因和在工作组期间所做的工作,经批准,方可退出。

二,请销假制度

① 成员因上课、开会、或有事外出,不能正常参加日常工作、会议和培训时,要按规定请假,经部长和主席批准方可。

② 请假未获批准不得擅自缺席、离岗。三,请示报告制度

①平台所发文章性质凡属本级无权处理或无把握解决的问题,必须事先请示、事后报告。

② 要按级请示,特殊情况可越级请示。如时间紧迫时,可边处理,边报告。

四,人才培养制度

③ 全体成员都要有互相促进意识,既要以身作则,又要善于在于在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秉承着奉献学习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④ 新媒体部倡导吸收人才、鼓励成才的风气。不搞论资排辈,注重工作实绩和工作创新。

⑤ 坚持以老带新、互动交流、定期培训、工作轮值、重大活动集体参与等有效做法,不断探索促进成员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⑥ 积极为优秀人才提供成长的平台。表现突出的成员在学期末评奖评优时优先考虑,并随着部门发展酌情考虑重新组织新媒体内部组织架构,选拔优秀人才作为相应小组负责人。

五,奖惩制度、不进则退制:

积分管理办法.(暂行草案)

1:成员积分管理办法经就业工作组新媒体部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后正式实施.2:积分管理办法适用于一切成员,不分职务和级别.3:每个被管理成员的原始积分为十分.4:每月29号由综合部统计对各部门人员积分进行评定,分别评出高积分(20+),低积分(4-9)以及不及格积分(4-),再由30号在群公布。5: 处理办法

①、对高积分者进行适当奖励,并且对外通报表扬.②、对低积分者进行内部警告,并对协会中有职务的低积分者免职.③、对不合格积分者劝其退社.六:积分的评定由会议,活动的相关参与人员或个人提供相应作品材料,并送至综合部记载存档.若核定不实或者有偏差,综合部相关负责人有权申请重新审定作品材料并通告提供材料者.七:奖励积分范围:

1、向部门或组织提交活动方案.(1-5)

2、每次大型活动直接参与.(1-5)

3、成员发文数量,按次按效率级别积分,级别采用 效率级别=月发文数量/月文章总数量+转发数+点赞数。(1-6)

4、每次到会者。(1)

5、其他有益于组织工作和发展的着情奖分。八:扣除积分范围:

1、会议迟到或旷到(1-2)

2、活动无故不参与。(1-2)

3、经核实搞内部斗争的成员直接除名。

新媒体管理制度 篇2

媒体从传统的定义来讲, 具有喉舌功能, 它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 在人类信息传播中起着及为重要的作用。电子传播时代的到来和传播技术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 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社会,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 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信息高速公路就是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 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近年来, 新媒体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冲击。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媒介资源的丰富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知识结构, 也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思想过程。以电视为主的现代媒体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棱镜。在遥远的土地上, 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 进入了家庭。观众和网民有一种实时、亲历、感性和全球化的感觉。以印刷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 其文字死板地印在纸上, 读者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构筑出现实画面来。然后, 大脑通过理性的思考做出结论, 最后再拿出行动方案。而新媒体改变了思想和决策过程。电视的动感、声音、色彩使观众的感官亲历了新闻事件, 引起了冲动的反应。由于电视依靠的是视觉元素构成的画面, 它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出好画面、戏剧性强的新闻事件上。电视画面给受众带来的冲击效果也促使一些报纸跟着模仿。这类报纸强调和突出报纸的视觉效果, 借以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 增强新闻的冲击力。

二、信息时代的艺术互动

当代艺术的转型是艺术与大众传媒在制造形象化文化产品上的统一性, 决定了两者相互促进和统一的前提。大众传媒作为流行艺术的主要生产机器, 从内容到形式, 从工具到手法, 都控制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把它们整合到传媒体系中, 先天地决定了流行艺术的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方式。艺术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造物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和审美意识的提高, 艺术与设计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在中外艺术设计发展史上体现得都非常明显。所谓设计, 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 通过视觉的方式传送出来的活动过程。艺术设计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常见的分类方式将艺术设计划分为: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或者根据应用领域分为: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设计等。设计作为视觉的造型活动必然体现为一种艺术形态, 艺术设计门类庞杂, 新的设计名称相继出现, 新媒体艺术设计就是其中的一例。设计有许多名称, 分别揭示了各种不同的设计目标和存在领域, 但是我们发现, 在一些设计中具有类的特征:视觉传达设计、商业展示设计等门类与二维空间关系密切, 都是通过视觉传达意图, 其学科基础是平面构成。与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设计门类, 如网页设计、数字3d设计、互动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等, 它们以电子形式存在, 不受时空限制, 营造的是虚拟的人工环境, 使人们在真实与虚幻中穿梭。虚拟艺术设计是指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体于一体的信息处理艺术。它可以把外部的媒体信息, 由计算机加工处理后, 通过互联网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方式输出, 以达到丰富的互动艺术表现。其特征为综合性、交互性、虚拟性。虚拟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种生活和娱乐方式, 日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技术与艺术, 现实与虚拟, 参与与互动, 这是数字化网络的观念, 是一种新的空间形式、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某种角度可以说, 虚拟艺术设计是数字时代和信息时代的艺术表现。其大致可分为网页设计、游戏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虚拟现实。

三、新媒体艺术引领时尚

新媒体艺术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 它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加快社会主义文明进程, 这是它的动力和生命力所在。在人们刚刚熟悉了第四媒体———网络媒体之后, 以手机短信为起点的第五媒体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除了拥有原先的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外, 又增加了两种新媒体。那么未来的媒体什么样呢?它应当是由信息技术突破带动的, 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多媒体平台。未来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将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融合为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新闻平台, 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等有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当前, 给媒体带来新的挑战, 媒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 又是市场的竞争者。如何激发媒体的活力?传统媒体艺术设计所扮演的“点缀”作用, 必须起到画龙点“睛”的功能, 让媒体的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充分焕发。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就是打造媒体的第二生命线。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创造媒体本身的新型艺术。传统媒体要进行自身的演变, 促进向新媒体转变。传媒的发展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过程, 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 每一种技术都使人类的传播能力有了飞跃。这种传播能力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的积累、升华、传递, 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的一面。传统媒体必须与新媒体联手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 作为世界上广有影响的传统印刷媒体, 美国《科学》杂志改造成了交互式的电子信息媒体。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媒体艺术, 继青铜、瓷器、雕刻等旧炼金时代实体造型艺术后, 第一次运用并融合声、光、电技术表达观念。发展到今日, 新媒体艺术更以它的互动性、渗透性, 把对某种具体技术的崇拜和开发转化为对此技术的分享与通感。如同一扇窗、一道门、一个镜面、一堆答案, 让参观者接近创作的过程, 通过创作者认识自己。

新媒体艺术所谓的“新”是什么?新=未存在过的=未被发现的=原创的。新, 就一定不属于大多数;新, 总是被少数人创造出来的。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总是非常个人化的活动。在一个以媒体、信息和知识为引擎的社会中, 艺术, 作为创造力和表现力互相激发的一种实践活动, 积极地介入到塑形社会的过程中, 是至关重要的。学科交叉、跨媒体、人机交互与空间, 这几个元素构成了新媒体艺术的最主要特性。媒体艺术为跨文化的与学科交叉性的, 其实可以涵盖从绘画、摄影、全息摄影术、实验电影、录像艺术到行为艺术、交叉媒介演出艺术、交互艺术、界面等广阔的领域。欧洲新媒体艺术教育普遍以观念为导向, 并具有实验性、反思性、破坏性和置疑精神。我们在此领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 还是以技术至上为方针。普遍缺少的是一种对艺术史、当代艺术、实验精神, 以及独立/合作关系的深入认识。学生们创作的作品只是一种单纯的工具层面的延伸。停留在3D特效和网络游戏互动这样的层次是无法了解真正的新媒体艺术的。新媒体艺术首先是建立在艺术层面上的艺术创作。互动与网络是新媒体艺术的两个主要特点, 二者之间经常是互相包含的关系。互动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广义的, 比如看电影、打电话, 等等;狭义的互动概念, 就是界定在人机交互上面。一些新媒体作品通过媒介和网络还可能反馈到艺术家。从人到作品, 再从作品到人, 这种交流是双向的, 这都是一些传统艺术所不具备的新的可能。

四、重引导与强管理并举

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媒体革命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诸如管理失控、色情暴力信息泛滥、知识产权被侵犯、职业道德受到冲击等等。面对由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媒体革命, 人们给予了高度重视, 各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纷纷调整和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 以期在21世纪的媒体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带来的新挑战, 各种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相互激荡, 正确的与错误的, 先进的与落后的, 积极的与消极的交织在一起, 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加剧,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和舆论强势, 不馈余力地推行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西方文化、外来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容忽视。美国大片、西方时尚、日本动漫、韩流以及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青少年中大行其道, 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既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也是中华儿女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 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 既有口耳相传的神话史诗, 也有浩如烟海的纸质典籍。近现代以来, 随着科技革命推进, 大众传媒应运而生, 为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拓展了更大空间。媒体在文化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只有努力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传统, 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创造出更具有生命力、竞争力的新媒体艺术, 才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在当今社会, 新媒体艺术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 具有对人们精神世界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享受娱乐、体验艺术的主要渠道, 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重要平台。新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艺术导向,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始终坚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品格的自我素质。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有计划按步骤的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 为活跃人们精神生活, 提高人们精神境界, 激励人们创造美好未来, 发挥积极作用。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思想的集中体现, 代表着文化发展、文化追求、文化价值的最高标准。温家宝总理说:“拥有名牌的多少, 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名牌就是质量, 就是效益, 就是竞争力, 就是生命力。希望全国有更多的名牌走向世界, 加快培育更多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新媒体艺术实施精品、品牌化战略, 带动整个新媒体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成为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舆论传播的方式、方法、手段出现了新变化。舆论传播方式发展变化带来新的挑战。媒体形式日渐多样, 网络媒体构成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利用新闻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等优势, 通过自建网站、合并和控股地方新闻网站等方式, 强势介入互联网领域, 大力拓展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业务。民营资本和传统行业企业看好网络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把投资网络媒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扩大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使得网络媒体资本结构日趋复杂多元。境外大型互联网企业普遍看好我国互联网发展前景, 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 大举抢滩中国市场, 通过与境内有关机构合作等方式, 扩展经营活动范围, 使我国本土网络媒体特别是重点新闻网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舆论传播的内容日渐丰富, 主流媒体之外, 有都市类、休闲类以及其它各种专业性组织的媒体。受众接受信息的即时性、自主性、互动性大为增强, 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了参与者与生产者。如何加强和完善对新兴媒体的管理, 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是一个重大课题。网络媒体发展是信息技术、现代媒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结果。其个人化趋势反映了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但是, 互联网媒体的社会属性和其他媒体一样, 在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 也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当前, 对于新兴媒体在管理还不健全, 管理制度滞后, 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达到有效地加强引导舆论的本领, 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的目的。在实现途径上, 对新媒体的管理和引导, 主要通过加强领导, 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相结合进行。从管理层面上讲, 要完善管理法规, 推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保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协调发展。首先, 应该改变对新媒体缺乏统一的法律界定的现状、技术划分和法规管理层面的分离的现象, 改变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局面;其次, 法规管理要宏观原则与微观细则相结合, 改变目前管理法规操作性不强的状况。从引导层面上讲, 要针对新媒体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引导和控制方式。一是针对网络应有的整体有益性, 加以正面扶持。网络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媒体, 对个人来说, 还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传播方式。积极引导网民文明上网, 应该鼓励对网络媒体的合理、合法和有益的应用。二是互联网是新技术的产物, 管理必须善于运用高技术手段。要利用技术手段防止舆论导向错误, 对虚假和有害信息加以拦截, 防止滋生蔓延。三是要加强网站的制度建设, 要像办传统媒体一样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建设好、运用好这一新型传播媒体。大力倡导网站守法自律, 大兴网络文明之风。防止舆论导向出现偏差。四是要加强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与管理, 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网站要遵循网上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不断提高艺术引导, 要积极运用新技术, 开拓新业务, 丰富网上内容, 拓展服务功能, 努力成为集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媒介和“信息超市”。五是针对网民结构过于年轻化趋势, 应加强整个社会成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 从而改善网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文化结构。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使网民懂得“虚拟空间”也要遵纪守法, 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

新媒体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报刊;媒体管理体制;改革

[作者单位] 蒋亚辉,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导刊杂志社。

报刊媒体管理体制具体指的是针对报刊事业单位经营机构的设置以及经营范围的界定,建立运转机制制度,划分管理权限和分配方式的制度。我国报刊媒体管理体制存在于全社会的媒体管理体制中,反之,全社会的报刊媒体管理体制决定着我国报刊媒体的发展历程。报刊事业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势下无偿为社会服务,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和电视的普及导致作为宣传工具的报刊逐渐被机关化了,其管理体制也被机关化。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下,报刊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局部改革也难以调整其日益面临的社会压力和挑战,为了使其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发展,需要对报刊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一、媒体产业管理体制的内涵

媒体产业管理体制一般情况下是指实施宏观管理的管理体制,是从事媒体产业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设置方式,它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推动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下的各级管理体制,保障管理机制作用的管理制度等。媒体产业组织机构设置方式还包括按照什么原则设置媒体产业组织机构以及设置组织机构的层次。管理体制作为一种社会动力和约束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媒体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可以推动媒体产业各个部门活动的进行,对于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媒体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织保障,媒体产业管理体制决定着产业运行的有效方式,对于媒体产业的管理水平起到制约作用。体制本身能够合理组织媒体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保障信息资源的有效性,是维持媒体产业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

二、报刊媒体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报刊综合评估体系设计的问题

在报刊媒体管理体制的制定中,传统报刊没有遵循报刊配置的原则对出版资源进行配置,对于市场资源配置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配置质量难以提高。报刊评估指标的设计没有和经营主体的绩效相互关联。报刊体系设计过程中,新闻出版相关部门对报刊出版的内容、编制以及装帧设计等质量方面没有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因此,使得评估指标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报刊内容质量的标准。

2.报刊体制的法规路径问题

我国报刊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报刊管理体制中使用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出版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以政治标准和内容标准为导向对报刊的退出进行规定,缺乏市场标准,因此,难以保障市场层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传统报刊中关于退出机制设置了五条路径:第一条是主办单位可以主动撤销出版单位的设立;第二条是报刊的注销登记可以由出版单位主动进行;第三条是新闻出版总署可以在报纸期刊停止出版一定时间时,注销其登记,甚至可以吊销营业许可证;第四条是违反条例的报纸期刊可以由新闻出版总署责令限期整改;第五条是不符合新闻出版单位出版质量的报刊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这五条路径体现了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由行政指令直接操作报刊退出,难以对报刊进行综合评估。

3.报刊综合评估操作中的问题

报刊管理规定中指出,对办刊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应该实施属地原则,以此作为报刊综合评估的原则之一,而在传统报刊管理中忽略了这一原则。此外,报刊出版结构的出发点和不同类别的报刊在市场表现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报刊的评估和调整出现问题。虽然,报刊出版管理条例中规定了对报刊的分类评估原则,但是中国报刊的官方分类还是不够清晰。另外,由于中国半数期刊出版资源多为学术期刊,这增加了期刊综合评估分类的复杂程度。学术期刊的管理体制不够严格,从而使得更多的文献被转载,一些文献的评估体系出现了相互竞争的状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于学术期刊评价的体系也难以进行选择。各类别期刊总数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大,期刊分类不均匀,分类标准成为报刊综合评估的难点工作。

4.报刊内容管理与产业发展问题

一直以来,报刊内部管理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较多人认为对报刊的内容进行管理必然会影响到报刊的产业发展进程,如果要加强对报刊产业发展的重视,就需要放松对其内容的管理。其实不然,报刊的内容管理和产业发展两者是可以协调统一的。我国传统报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没有实施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从而导致报刊的发展缺乏经济支撑,而报刊内容作为其核心力量,能够促进报刊的生存和发展。除此之外,内容管理作为产业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其生产的产品也是报刊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报刊媒体管理长期以来实施的是行政管理体制,从而导致报刊的内容产品较为单一。报刊传媒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贯的诟病,那就是报刊内容肤浅,版面内容雷同现象严重。报刊传媒有着双重属性,既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也有着独立的经济属性,因此,对于报刊内容产品进行创新,就必须促进其产业发展,从而给报刊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收益。传统报刊在这些方面没有进行全面改善,无论是内容管理还是产品创新,都和产业发展之间有着难以言明的分歧。

5.报刊分页管理的问题

报刊传媒作为文化行业的领头羊,和文化行业一同都实施分页管理体制。所谓分页管理,就是针对统一文化事业把不同行业分属成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随着国务院实行的机构改革,部分部门管理实行了大部制度,使得更多的管理机构被合并,管理机构数量逐渐减少,但是对于报刊传媒业而言,由于其一直以来实施的行政管理模式,所以,该行业仍然是条块分离的状态。报刊传媒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方政府的管辖和本行业内部管理规定的限制和约束,外加上级领导对下级部门的管制,从而出现了较多的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上下部门的对应问题,还有部门之间的管理冲突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报刊传媒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分页管理的方式使得文化行业在区域之间的发展较为困难,随之出现了跨行业发展和跨国发展的问题,最终难以形成完整的传媒市场。

nlc202309051326

三、报刊媒体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1.完善报刊综合评估体系设计体制

为了确保报刊评估体系设计符合报刊出版的要求和规定,需要以合理配置报刊出版资源作为报刊市场退出机制的主要目标。在指标体系设计中,要坚持资源整合和优化结构的原则,发挥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和资源使用的效率。在评估指标设计中,需要制定市场标准指标,指标的制定还应该与报刊的经营主体和经营绩效相关联。建立新闻出版质量的监督检查体系,确保出版物内容和编制以及印刷的质量。此外,在评估指标设计中,还应该包括与出版物内容质量相关的产品标准指标。与报刊基本出版资源相关的规模指标也应该纳入评价指标设计中。最后,对于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指标进行细化,罗列在评价指标设计的内容中。

对报刊出版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细分具体可以划分为四个指标体系。第一个是基础建设条件指标,利用这一指标对报刊社的出版条件和体制机制的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对出版所需要的基本资质进行综合考核。第二个是环境资源条件指标,利用这一指标对报刊社的各个环境资源进行考察,主要考察的环境资源包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人力资源、出版资源和其他资源等。第三个指标是经营能力指标,主要对报纸期刊在市场上的经营业绩进行考察。最后是出版能力指标,主要对报纸期刊的规模和内容评价以及文字质量等进行考察。对这些指标的细分可以权衡指标的选择,进而增强综合评估数据的有效性。

2.建立健全报刊管理体制法规

为了满足报刊退出机制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需要增设新的出版条例,对报刊出版内容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报刊退出机制的法规更加清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对出版物的进口和发行进行监管,采取准入以及退出的管理机制,适当监管出版物的质量和内容。关于报刊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的改革中,增设了第五十一条和五十二条规定。第五十一条中规定,对于出版物的内容以及装帧设计方面可以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定和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第五十二条中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出版单位的综合评估办法,对其出版物分类进行评估。此外,对于出版物的出版和复制以及经营单位不再具备行政许可法定条件的,可以由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过了期限没有整改的,发证机关可以撤销许可证。这一法规政策的改革,不仅增补了报刊质量评估的内容,还确定了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内容。相关规定中将质量评估改为综合评估,从而明确了综合评估的指标选择更接近于经营性选择。

3.建立健全报刊综合评估体制

对于报刊的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属地原则,实施属地管理以满足报刊的综合评估要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该加强对报刊评估体系的统一掌握,推进报刊基本构架体系和综合评估工作的实施,在属地报刊评估过程中,加强对各省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使其能够对属地报刊综合评估的方案进行合理制定。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不仅方便省新闻出版局对报刊的灵活操作,还有利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控制报刊资源的总量。考虑到报刊出版结构和不同类别报刊之间有着较大市场表现差异的缘故,需要将报刊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综合性评估。建立报刊评估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类别的报刊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对各属地的报刊进行排名比较,对数量相对较少的属地报刊适当缩小其分类的数量。

除上述改革策略之外,报纸期刊管理司对报纸的分类采取试点分类方式,将属地报纸分为党报、晚报、都市报、生活类报纸和行业专业报纸等,采用这样的分类标准使得报纸综合性评估进一步得到简化。针对期刊综合评估出现的复杂问题,在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估体系中应增加对期刊学术价值的评估。由于期刊的官方分类模糊不清,为了使其分类清晰化,原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的新闻出版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期刊进行了详细划分,将整体期刊划分为七个类型,这样的划分使得期刊评估可以直接借用此标准进行分类评估。

4.实施报刊传媒和新型媒体的融合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报刊传媒业在顺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困境。一方面,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和广播为大众创造了生动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作为新媒体的手机和网络的发展以其独特的发展属性不断对传统的传媒市场造成冲击。这种情况下,报刊传媒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经营上都遭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当下,我国报刊领域的读者数量逐渐减少,报刊的广告收入也不断下滑,报刊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要改变报刊的发展现状,就需要在此期间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融合发展的模式成为报刊转型的必然选择。对于报刊的发展而言,融合式的发展不仅是报业改革的契机,也是巨大的挑战。到2003年,我国报刊业实现了集团式的跨区域经营以及多品种经营的模式,一些试点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着自身的品牌优势,不断加强对其业务的拓展,实现了跨地区经营。在试点期间,报业管理者鼓励优势集团走出去占领新闻市场,有实力的报业集团可以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帮助下,实施跨行业甚至是跨区域兼并组合,一些试点报业集团甚至可以在异地办理分支机构。

近年来,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可以实现跨区域,甚至是跨行业兼并重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报刊业传媒的融合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将互联网的发展思维应用到报刊传媒的发展中,借助于互联网发扬报刊发展中的攻坚破难的精神,使其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报刊发展还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利用新技术来引领报刊的发展。要实现报刊业的融合式发展,报刊传媒需要打破禁令,实现其与市场发展的统一。我国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鼓励报业集团在异地进行投资办报,为了使新闻宣传更加开放,确保舆论报告的客观性,应减少政府对传统媒介的干预政策。我国传统报刊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做到与电视广播等媒介的融合,在报刊媒体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突破这种束缚,实现报刊和其他传统媒介的融合发展。我国报业在跨媒介融合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例如,南方报业创办的《南方人物周刊》,浙江报业创办的《浙商》等得到很多读者的好评。

nlc202309051327

此外,为了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报刊传媒需要不断深化改革,通过创新内部产品,甚至是开拓高端营销模式等方式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其能够继续保持发展的活力。报刊的发展不仅需要利用各个媒介的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和融合式发展,还需要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思维,实现跨媒介、跨区域的融合式发展,将新媒介发展带来的众多压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将新媒介带来的众多挑战转变为发展的机遇,从而拓宽其发展的路径。

5.由行政管理转向法制化管理

传统管理体制中对报刊媒体的管理手段主要有三种:其一是行政管理,其二是法律管理,其三是经济管理。作为文化业发展的领头羊,对报刊实施行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依靠行政指令指导下的方针政策难以确保文化生产活动的正常经营。为了促进报刊发展的正常经营,需要将政府指导下的行政管理手段转化为法律管理模式,使报刊传媒在经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利用国家的制度和法令约束报刊传媒的行为,使其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各种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报刊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手段在逐渐发生转变,行政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虽然,在一些大事件的应对中,行政手段仍然是必要的选择方式,但是报刊业的日常管理需要转化为法律手段。由于法律手段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能够建立一套稳定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得报刊传媒在发展中的随意性逐渐减少。此外,法律具有国家权威性,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报刊传媒管理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在报刊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不断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新闻出版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结语

报刊媒体改革是一次生产力的革命,需要加强对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建立健全立法制度,加强有关立法工作,从而能够为报刊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报刊媒体管理体制中的退出机制和综合评估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为了使报刊分类和直指标选择的权重衡量之间保持平衡性,在报刊评估和退出机制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采用市场化的发展指标对报刊发展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政府对媒体产业的约束,实现报刊传媒业的自我发展和壮大。

[1]梁肇唐. 浅谈报刊社经济管理体制改革[J]. 新闻战线,2009,Z1(41):54-56.

[2]高慧军. 媒介环境变化与媒体管理改革[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135-141.

[3] Analysis. Zhou Cui Lan our news media management system [J] . New West (Theory), 2014(2):109-110 .

[4]宋敏. 省会城市广电媒体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初探[J]. 东南传播,2011(17):4-5.

[5] Songxiang Yun, Gao Hui Jun, Yao Linqing Media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J]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2004(33): 47-51.

[6]叶再春. 大媒体时代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刍议[J]. 长白学刊,2010(21):136-138.

[7] Wu Qianqian all media era of cultural studies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J] . news world,2013(16):12-13.

[8]全世杰. 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日报社属报刊管理体制改革纪实[J]. 中国报业,2011(42):13-15.

[9]熊明轩. 全面推向市场,让读者选择订阅——关于报刊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点思考[J]. 理论月刊,2012(27):6-18.

新媒体运营部规章制度 篇4

为完善运营部管理,提升其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更好地实现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1管理机制:

公司运营人员由公司运营部负责管理和调配,在运营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1.2运营人员基本要求:

积极宣传、维护公司的品牌和产品、服务形象;进行媒体业务拓展,按计划开发、建立并维持稳定的新媒体资源;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创新思维,拓宽宣传思路。

第二章 岗位职责

2.1 内容运营专员:

2.1.1负责自媒体(官网、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的内容策划,包含材料收集,文字编辑及互动管理。

2.1.2 跟踪行业热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成策划内容。

2.1.3 参与线上线下活动的专题策划、文案拟定、软文等撰写以及活动实施工作。2.1.4分析各平台运营效果,整理有效数据,复盘推广数据,作出有效调整。2.1.5协助推广运营专员分析网络人群搜索行为,完成关键词挖掘,细化,并策划软文 2.1.6协助推广运营专员定期梳理汇报自媒体平台数据,研究用户思维,提出优化建议及执行计划。

2.2 信息渠道运营专员:

2.2.1 收集并整理行业热点实时,新闻报道,关键词等反馈给推广运营专员和内容运营专员。

2.2.2 通过招聘网,市场部资源,收集并整理幼教行业招聘信息。

2.2.3 负责公众号(广东幼教智库、百里教育),小程序(广东省幼教平台)招聘板块内容 的文字编辑,排版,并做好对接工作。

2.2.4 整理行业标杆媒体,协助内容运营专员进行选题储备。2.2.5 收集行业干活资源,定期整理给内容运营专员。

2.3推广运营专员:

2.3.1 参与线上线下活动的专题策划、文案拟定、软文等撰写以及活动实施工作。2.3.2 负责自媒体(搜狐、百家号、知乎、百度知道等)平台的内容策划,包含材料收集,文字编辑及互动管理。

2.3.3 收集并分析网络人群的搜索行为,完成关键词挖掘,细化,策划软文。

2.3.4梳理现有新媒体矩阵平台数据,研究用户思维以及平台规则,提出并制定可实施优化建议及执行方案。

2.3.5 日常维护并优化公众号内的自定义菜单栏,自动回复,关键字回复。

2.4运营经理:

2.4.1负责公司产品优化,完成公司对产品的发展诉求。

2.4.2负责市场新媒体营销的策划,包括话题策划,执行策划,推动工作,评估总结。2.4.3制定公司自媒体(官网、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的运营计划和日常运营工作安排。

2.4.4组织召开团队的各项会议,并做好会后的反馈工作。

2.4.5调研用户市场,跟踪推广效果,了解用户需求,分析用户行为,建立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活跃度及粉丝数量。

2.4.6负责运营团队的招聘、培训、辅导、激励、业务评估,形成一支优秀的运营团队。

第三章 工作制度

3.1 运营部的目的与原则:

运营部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制定运营战略,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使顾客知晓、了解运营内容,继而产生兴趣,做出消费决策。运营部与市场部共同管理规范实现流程化管理,为

公司及业务员提供服务,提高运营策略市场响应速度,争夺顾客,拓展市场;增加销量,提高运营组织和实施效率,增强其市场效果。

3.2 内容与方式:

运营的主要内容与方式包括广告、网络运营、营销运营。

3.2.1 广告是指公司按照一定的预算方式,支付一定的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体把商品、项目、优惠方案等信息传送给广大目标顾客的一种运营方式;公司的广告主要包括中职院校广告、行业媒体广告及网络广告宣传。

3.2.2 网络运营是指公司网站,小程序,公众号自向目标顾客对产品进行介绍、推广、宣传与销售,与消费者或用户进行网络交易的运营方式。

3.2.3 音效运营是指运营部运用各种短期诱因,鼓励购买或小程序上线产品或服务的促销方式。

第四章 网站管理制度

4.1 网站管理行为规范:

网站管理与维护遵循“总体规划、统一格式、分工负责”的原则;网站栏目的设立由运营部负责人确定。运营人员可提供栏目建议。

4.2 网站管理及工作流程:

4.2.1网站信息的更新工作实行部门负责制,即由运营部内容运营专员负责网站各子栏目的更新工作,定期对所辖栏目进行拟稿组稿、资料编辑(图片)等。

4.2.2运营部内容运营专员负责所指定的模块信息、新闻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4.2.3所有上网稿件必须经运营经理审核。

4.2.4涉及公司项目,上网稿件必须经运营经理审核后,交由总经理确认方可发布。

4.3 运营经理行使下列职权:

4.3.1公司网站的域名注册、通用网址、空间使用情况进行备案,保护公司网络品牌。4.3.2负责与网站建设公司沟通协调解决网站所出现的问题。

4.3.3指导、检查、监督网站运行、维护工作。4.3.4网站形象设计,确保公司整体网站形象的统一。4.3.5推广公司网站,提升公司网站的网络知名度。

4.4 运营部运营人员行使下列职权:

4.4.1定期检查公司网站模块的运营情况,排除故障。

4.4.2检查网站涉及公司的内容,保证公司文化、品牌宣传的统一 4.4.3更新公司网站中关于公司介绍、品牌与文化宣传、新闻等内容。

4.4.4网站各栏目由运营部内容运营专员进行管理,责任人主要负责所有栏目的内容的收集、更新和维护。

4.5 内容更新要求:

4.5.1网站的内容最少应每周更新三次。

4.5.2对于公司重大新闻或重大活动,应在活动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编辑好文字和相关图片及时上传,反映公司经营和管理的最新动态信息。

4.5.3对于公司重大促销活动信息,应在活动开始前3天在网站上发布促销信息。4.5.4对网站固定栏目内容每月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4.5.5此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负责人考核指标内容。

第五章 新媒体管理制度

5.1 新媒体管理行为规范:

新媒体运营与维护遵循“统一方向、不同格式、独立负责”的原则;栏目的设立由运营部负责人确定,运营人员可提供栏目建议。

5.2 新媒体管理及工作流程:

5.2.1新媒体内容的更新工作实行部门专人专职,即由运营部运营人员负责新媒体各子栏目的更新工作,定期对所辖栏目进行拟稿组稿、资料编辑(图片)等。

5.2.2运营部运营人员负责所指定的模块信息,资料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5.2.3所有新媒体发布稿件必须经运营经理审核。

5.2.4涉及公司项目,上网稿件必须经运营经理审核后,交由总经理确认方可发布。

5.3 运营经理行使下列职权:

4.3.1新媒体运营矩阵的建立,管理与维护。

4.3.2指导、检查、监督新媒体运营情况、维护正常工作秩序。4.3.4新媒体形象设计,确保整体风格形象的统一。4.3.5推广微信公众号,提升新媒体平台的知名度。

5.4 运营部运营人员行使下列职权:

5.4.1定期检查新媒体自定义模块的运营情况,排除问题,优化模块。5.4.2检查新媒体涉及公司的内容,保证公司文化、品牌宣传的统一 5.4.3更新新媒体咨询、公司报道等内容。

5.4.4新媒体平台各栏目由运营部专人进行管理,责任人主要负责所有栏目的内容的收集、更新和维护。

5.5 内容更新要求:

5.5.1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每天需更新一次,内容把控由运营经理审核。

5.5.2对于公司重大新闻或重大活动,应在活动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编辑好文字和相关图片及时上传,反映公司经营和管理的最新动态信息。

5.5.3对于公司重大促销活动信息,应在活动开始前3天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促销信息。5.5.4对新媒体固定栏目内容每月进行定期整合,更新。5.5.5此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负责人考核指标内容。

第五章 小程序管理制度

5.1 小程序管理行为规范:

小程序运营与维护遵循“统一方向、不同格式、独立负责”的原则;栏目的设立由运营部负责人确定,运营人员可提供栏目建议。

5.2 新媒体管理及工作流程:

5.2.1小程序内容的更新工作实行部门专人专职,即由运营部运营人员负责新媒体各子栏目的更新工作,定期对所辖栏目进行拟稿组稿、资料编辑(图片)等。

5.2.2运营部运营人员负责所指定的模块信息,资料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5.2.3所有新媒体发布稿件必须经运营经理审核。

5.2.4涉及公司项目,上网稿件必须经运营经理审核后,交由总经理确认方可发布。

5.3 运营经理行使下列职权: 4.3.1小程序商城商品完善优化与维护。

4.3.2指导、检查、监督小程序运营情况、维护正常工作秩序。4.3.4小程序形象设计优化,确保整体风格形象的统一。4.3.5推广小程序,提升小程序的知名度。

5.4 运营部运营人员行使下列职权:

5.4.1定期检查小程序自定义模块的运营情况,排除问题,优化模块。5.4.2检查小程序涉及公司的内容,保证公司文化、品牌宣传的统一 5.4.3更新小程序咨询、公司报道等内容。

5.4.4小程序平台各栏目由运营部专人进行管理,责任人主要负责所有栏目的内容的收集、更新和维护。

5.5 内容更新要求:

5.5.1小程序企业朋友圈的内容每天需更新一次,内容把控由运营经理审核。5.5.2小程序招聘信息内容每天需更新一次,容把控由运营经理审核。

5.5.2对于公司重大新闻或重大活动,应在活动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编辑好文字和相关图片

及时上传,反映公司经营和管理的最新动态信息。

5.5.3对于公司重大促销活动信息,应在活动开始前3天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促销信息。5.5.4对新媒体固定栏目内容每月进行定期整合,更新。5.5.5此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负责人考核指标内容。

第六章 运营部管理规则

6.1运营部负责官方网站,小程序,公众平台等自媒体的开设及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6.2严格控制管理账号和密码的知悉范围,未经许可,不可将公司管理账号密码告知除运营部外的他人。

6.3公众平台,小程序,官网的信息发布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对于行业资讯、行业干货,招聘资讯等一般性信息由运营经理审核后由各负责人自行发布及回复。

6.4官方网站、小程序、公众号等自媒体内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避免包含情绪化的的个人观点或看法。

6.5栏目负责人不得擅自发布尚未对外公开披露的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和公司内幕信息,严禁发布没有根据的谣言或未经核实的传言,不得发布有可能影响市场部业务运作的信息。

6.6上班期间,禁止私自运营个人自媒体账号,以及利用公司平台宣传个人自媒体账号。6.7公司自媒体等平台,如有用户留言咨询,12小时内必须回复,并记录咨询数据。6.8每周一14:30开部门周会,汇报上周各平台数据并对比上上周数据,分析并提出问题,制定可执行的优化方案。

6.9每月1号14:30开部门月会,汇报月度各平台数据并对比上个月度数据,分析每周的优化方案执行效果,并进一步提出可执行的优化方案。

第七章 办公设备制度

7.1电脑使用实行专人专用,未经使用人许可不可随意使用。

7.2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更换电脑软硬件,拒绝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光盘。7.3禁止使用、传播、编制、复制、电脑游戏,严禁上班期间玩电脑游戏。7.4积极探索、分享办公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第八章 附则

新媒体管理制度 篇5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新闻;传播;创新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限制,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自由、便捷、快速,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新媒体融合了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媒体传播的低门槛性使得一些虚假信息被肆意传播,严重扰乱了新闻传播市场,给新闻传播管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在新闻传播中,新闻传播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新闻传播的作用,就必须创新新闻传播管理模式,提高新闻传播管理的有效性。

1 新媒体兴起的原因和简介

我们之所以可以步入新媒体时代是由于大众娱乐的需求。首先,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娱乐形式也向碎片化转变,这也是当前娱乐形式的主要特点。其次,娱乐的互动性逐渐增强,如今,人们之间的交流大多都在网上进行,在新媒体上人们可以进行跨时间和空间的互动。最后,新媒体门槛较低。传播形式非常多,形式非常简单且容易实现,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关注的对象与话题,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和客体,每个人都可以阅览自己需要的信息。

新媒体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包括数字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即时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加自由,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不再单一,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保障,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管理制度 篇6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目前以手机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充分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同样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学生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管理;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新媒体的用户也在逐步的增多,尤其是在高职学校的学生当中,他们很多人都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新媒体也在不断的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较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尤其是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管理初探 篇7

一、政府危机管理与新媒体关系

要想了解政府危机管理与新媒体的关系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是政府危机管理和新媒体。政府危机管理是指在管理国家事务和具体事务中, 政府针对一些突然发生的对社会公众、公共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如地震的发生、流行病和传染病的迅速蔓延、经济不正常的波动、恐怖活动和突发性群体事件等, 组织机构和人员等相关力量在预警、监控、干预、处理以及消解这些危机性事件从产生到演进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方法和措施。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播报、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之一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户外之外的第五媒体。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 应运产生了一个交集, 具体如图1所示。这个公共领域有其非常特殊的一面, 既受政府制约但又属于社会公众的一部分,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管理活动, 政府既可以利用公共领域引导社会公众, 又可以满足公众需求。正因为如此, 新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的广泛使用, 危机事件的传播途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丰富, 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 影响的范围和人群也迅速扩大。我们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世界越来越透明, 一点点事情就很有可能被人捕捉放到网上, 成为成千上万的人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小事况且如此, 更何况危机事件的影响。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力很广, 一旦被报道出来, 会立即引发各方关注, 从普通的公众、一些社会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到政府各级部门。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是否及时、方式和态度便立刻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重量级事件更会产生社会轰动效应, 不光受到本国的关注, 也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只要有媒体所在之处, 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 危机事件从发生、进展、演变到处理的过程都是透明的, 没有人不知道。由于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同时画面的上传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大幅度提高, 而且也由于民众公民意识的提高, 对于公共事件的关注也更为主动和客观, 纷纷通过新媒体包括facebook、博客、论坛等平台对危机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尤其一些虚拟社会的意见, 领袖的观点会受到很多人盲目追随, 也使得关于危机事件的消息传播带有很强的煽动性。新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和途径, 在给人们带来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也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了挑战。

二、新媒体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

(一) 传播速度的飞速性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超凡的信息整合集成能力增强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飞速性。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的信息整合与集成能力也显现得尤为明显。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到现在就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以完成。新媒体结合了信息采集、上传、发布、接收的功能, 能在很短的时间将信息发布和传播出去, 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的飞速性使得政府在面对危机事件发生时有点不知所措, 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很满意的处理方式。有的甚至采取沉默的方式来应对危机事件, 政府的无作为行为会激发民众的愤怒, 使得平常的问题变成大问题, 矛盾激化, 危机事件演变成无法控制的地步。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时, 声音的缺失会使政府丧失处理危机事件的最佳时间, 在后面危机事件的处理中会显得很被动。

(二) 互动性的增强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使得受众有更多的自主性, 也使得民众能更为理智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 同时也正是因为新媒体互动性的增强让一些人更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和煽动。政府本身在危机事件处理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一旦受到其他一些不良信息传播的影响也会对政府的处理大打折扣, 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在危机事件发生时, 政府不但要将信息准确地传播出去同时也要加强在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中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引导舆论对危机事件的报道, 使民众不仅清楚知道事件的过程, 还要使他们参与到危机事件的处理中来。信息的沟通与顺畅对于政府危机处理非常重要。温总理多次在网络中与网民互动交流, 回答一些民众关心的话题, 也让普通民众感受到政府就在身边, 彼此还可以进行顺畅地沟通。

(三) “把关人”作用的弱化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

最早提出“把关人” (gate keeper) 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他认为信息在群体的传播过程中只有经过一些把关人的筛选才能进行传播。这些信息都是符合普遍认同的规范或把关人的价值标准的。在传统媒体时代, 政府对于信息的把关比较严格, 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作用被新媒体传播功能的强大给弱化了, 因此也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了挑战。政府应该继续保持对信息的把关, 在舆论上更加主动, 取得制高点, 把握主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 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也变得非常复杂多样, 政府如何找到一个普遍认同的观念和价值标准也成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该正视的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管理的策略

(一) 政府应运用新媒体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信息传播飞速性的特点, 可以让危机信息在短时间内悄无声息的大范围扩散, 增加了危机事件的突发性, 加大了政府危机管理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面对突发危机事件就无可奈何, 政府同样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飞速性这一特点建立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运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 针对各大网站、论坛发布的危机信息或通过短信、邮件、微博等方式传播的危机信息进行监测整理, 即时掌握危机舆情和征兆, 并对其及时处理或作出反应。以这种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方式, 使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时能做到对突发危机事件防患于未然。

(二) 政府应运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以修复其危机形象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今天, 受众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表面, 而是希望通过更深层次的分析还原出事实真相。作为社会主要管理主体的政府, 其在处理危机事件和危机舆论的时候应更注重对舆论的引导和自身形象的修复, 而不是一味地隐瞒掩盖或是封锁信息。首先, 加强政府的公开透明度。流言止于智者, 更止于真相, 所以, 政府要及时公开危机事件的真实信息, 说明危机处理的办法和态度, 缓解公众的紧张情绪。其次, 要构建沟通渠道, 注重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政府通过与民众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公众的舆论导向, 以便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与民众互通信息, 加强彼此的信任。最后, 通过政府与新媒体的合作, 及时向媒体提供真实信息, 第一时间对虚假危机信息进行辟谣, 以修复政府的危机形象。

(三) 加强新媒体管理法制化建设

首先, 要完善新媒体法律体系。在保障公民基本言论自由的前提下, 健全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各项法律法规, 对各种不法网络言论、网络谣言等虚假危机言论进行严格实法律规制, 以弥补“把关人”作用的弱化带来的政府危机管理问题。其次, 要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自律性, 使民众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能自觉遵守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并自发实对各种网络不法行为进行监督、揭发。同时, 要求公民在面对危机舆论的时候要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而不是盲从。

总之, 新媒体环境对政府危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应积极运用新媒体的特性, 把握主动性, 抢占信息高点, 引导舆论向有利于政府危机处理的方面转变。新媒体应与政府形成合作、参与、互动关系, 共同应对危机, 建立和谐社会。

摘要: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 而新的传播环境对政府如何进行危机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文章从政府危机管理与新媒体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管理的新挑战, 并对此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政府,新媒体,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维平.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6 (4) .

[2].程曼丽.新媒体对政府传播的挑战[J].对外大传媒, 2007 (12) .

[3].陈芳侣.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以近年公共危机事件为例[J].经营管理者, 2009 (11) .

网络新媒体之于社会管理 篇8

一、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微博颠覆性的传播模式和巨大社会影响力,使得社会管理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转变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途径和多种手段,促使传统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产生变革,在加强、改善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沟通民众,了解民情民意

目前,我国有四亿多网民,他们的意见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微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民众对于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政务微博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发布意向性的信息,关注的粉丝可以通过发表评论和转发,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可被自己的粉丝所知晓,进而使信息进入新的传播链条之中,形成网状的多主体互动式讨论。通过这种形式讨论,并结合观察分析来自民众有一定影响力的微博信息,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民众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获知民众的利益诉求。

借由微博这种调查民情民意和政民双向互动的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地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更能使政府在制定具体的公共政策之前知悉民情民意,把民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考量的维度。通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断调整,达到与民众形成共识的目的,把有关的利益博弈过程前置,增加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也使得公共政策在实施之后得到民众的响应和拥护,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二)发布资讯,强化政府服务

政务微博,不仅仅是政府信息和时事新闻公开发布的平台,更是一个关注民生、便民服务的有效载体,可以围绕民众关心的民生热点,发布有关吃穿住行的全方位信息。

以新近开通的“上海发布”为例,开通当日20分钟内,粉丝过万;8个小时内,粉丝突破10万;截至当天上午9∶40,粉丝总数超过42万。上线首日,“上海发布”共推出微博15条,涉及到菜价、住房、交通出行、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文化消费等民生实用信息。前三条微博都是有关的最新引导。“早安上海”发出提醒:“今早仍有雾,明天冷空气要来啦!”此后,“交通快讯”连发两条“中环内侧邯郸地道多个设备悬挂坠落,请注意避让”、“地铁早高峰,3号线、6号线部分车站限流。”

“上海发布”还为民众提供了一条咨询现实中的疑问和难题的新途径。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印发《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办法(试行)》的当天,“上海发布”即在第一时间发布。网友们在“围观”发帖中,抛出不少现实困惑,期待得到解答。有网民评价:上线第一天,给个好评,果然有水平,信息涵盖面广,资讯及时到位,继续关注。

这种不带任何“官气”,以平实的语气将民众尤其是上班族最关心的重要资讯和实用的生活服务信息,及时通过微博发布,确确实实起到了服务民众的作用。

(三)引导舆论,化解舆情危机

微博自身的特点,在给其传播带来巨大优势的同时,也辩证蕴涵着相当的风险。由于微博自发的特性,其内容往往表达个体的主观感受、情感和想法,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时,基于各种动因所产生的谣言、流言,不仅导致网络舆情危机,更是蔓延到现实生活之中,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此时,正确发挥微博在引导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往往能收到化解舆情危机的奇效。

以2011年3月日本震后核辐射引发我国国内“抢盐潮”为例。当时,“抢盐”的信息弥漫,网络上更是谣言四起。一名网友通过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的微博喊话:“蔡部长,现在全省在哄抢食盐,请省领导关注”,蔡奇随后回复:“请继伟省长(郑继伟,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已开通实名认证微博)关注”。很快,郑继伟通过微博发布:“已部署”。不多时,蔡奇即再次发布微博:“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浙江全省没有核辐射影响,食盐保证供应,望浙江同学转告。”

两位省领导在微博上回应民众,及时传递权威信息,对于化解各种谣言、流言,消除民众恐慌、稳定民众心理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监督问政,促进公平正义

在政府处理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时,微博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促使政府公开相关信息、公平地解决有关问题,如“宜黄自焚”和“我爸是李刚”等。同时,民众通过政务微博问政,形成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外部问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有关官员直接面对公众的评价甚至质询,无法再以“打太极”、“装哑巴”的方式来躲避推诿。

通过微博,以相对简捷易行的方式,实现对网络问政的深化,促使政府积极主动适应民主、开放、互动的网络生态,对于解决以往问政渠道缺乏、渠道不畅、问政效率低下、问政过程不公开等问题都大有裨益,将行政官员置于公开的舆论监督环境之中,更加有利于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保障和发展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管理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微博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挑战

在社会大转型大发展的当下,不同利益群体在运用微博时可能不完全合理合法,其言论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同时,微博本身就属于社会管理对象的范畴,相关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这些都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

(一)产生网络集群,滋生非理性

微博几何级数式的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很广的时空领域,使原本不熟悉的人在网络上形成集聚,产生网络集群。作为数字化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状态之一,网络集群较之现实集群更充分地表现出偶然性、隐匿性、情绪性等特质,更容易产生集群的非理性。

nlc202309011956

由于现实生活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某些地方政府公权力私利化、处置突发事件的方式简单粗暴,加之网络参与日益生活化,民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网络社会较少的约束和限制,都为网络集群提供了潜在动因。微博作为网络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集群产生之后,在集体行动之中开始滋生非理性,导致今年为人民热议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民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法治事件、官员腐败事件、文化事件,涵盖国内外,无所不包,呈现突发性强、扩散迅速、人数增加、不安全因素上升的发展态势。有时,更有国外敌对势力参与其中,考验着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二)误导舆论,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在利益分配不均衡的社会环境中,有些民众集聚了不满情绪,如“仇官”、“仇富”等,当现实社会发生社会热点问题或突然性事件时,如一些政府部门官员违法乱纪和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由于其极具敏感性和复杂性,往往能够被及时关注,进而迅速发酵演变,最后形成一种压倒性的舆论。而这种舆论更多的时候掺杂着非理性因素,表现为谣言、流言、各种极端言论。

通常情况下,作为社会热点事件或者大众关心的话题,可能是一个很微小的具体话题,相关报道尚未出现在传统媒体上,而是以微博信息的形式首先面世,而后随着博友们不断地评论、转发,在微博、其他社交网络甚至整个网络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反响和共鸣,同时伴随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经过相互的探讨交流和激烈争论,少数意见很快被淹没,多数意见为达到持续的主导地位,会越来越尖锐和极端,偏离的事实,导致网络舆情危机。

(三)本身属于社会管理范围,监管难度大

微博不仅仅在其延伸方面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其本身的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内容之一,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强化对微博的日常运营和监管不容忽视。

我国目前是将现实中的行政职能延伸到网络监管上,分为互联网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网络文化主管部门等等,中央层面涉及中宣部、国家互联网办公室、国家安全部、工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工商总局等多个部门。在实际监管中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职责交叉现象严重,协调难度大、成本高,加之现有法律缺乏对包括博友在内的网民的有效规范,电信运营商、网络服务商、网民的职责不明确,微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处在运营网络的自律,要实现对微博日常运营的监管难度较大。

三、基于实践经验的政策建议

在全国范围内,中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部委机关,如“广东省公安厅”、“成都发布”、“北京发布”和新近开通的“上海发布”,较早进行了利用微博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为有效应对微博提出的挑战,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一)搭建政务微博平台,注重服务与沟通

政务微博,应从信息传达、沟通民众、动员社会三个主要方面着手,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资源,全面及时发布权威的政务信息,向民众直观地展示各项工作进度,听取民众声音,并及时回应和解答,实现与民众更多、更快、更直接的沟通。同时通过关注、搜索等功能,了解、掌握舆情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的民意依据。集中发布政府职能部门的便民信息和提供服务功能,适应民众实际生活的需要,不断丰富、发展便民服务新形式,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部门,如信访部门,完全可以开通政务微博,实现微博信访,以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

政府部门通过及时发布政情、资讯,发挥微博政务公开、服务民众、民意表达的有效作用,同时注意结合官员微博,发挥组合效益。如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陈士渠实名开通了个人微博,探索利用这一新兴网络工具创新打拐反拐工作,回应群众关切的话题。

(二)积极引导微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微博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能力。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在署名文章中提出的“通过微博客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加强微博客内容建设,通过微博客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良好风尚,推动了网络文化繁荣和网络文明的发展”、“展现积极向上的、符合主流文化方向、弘扬主旋律的新风尚,充分发挥微博的宣传教育功能。”

同时,要高度重视微博运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网络舆情危机。要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坚持用正确舆论引导民众,用正确舆论压倒错误舆论,克服和消除各种错误的观点和已经形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注意对于网络舆情危机的预防,在出现危机苗头和征兆时,要通过微博发布对应的正面信息,引导言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微博舆论引导员,由此强化主流舆论,消除民众的误解和疑惑,把负面舆论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强化管理,促进微博积极健康发展

强化微博管理,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入手,为微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关于互联网方面,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议》等30多部法律法规,其中主要涉及网络版权、网络知识产权管理、域名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内容,对于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法律规制数量较少。

在严禁非法提供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可以选择有较大影响力的微博运营商,开展微博注册实名制,积极支持某些地区进行微博注册实名制试点,同时加强对微博运营商履行社会责任的培训和监管。

在政府层面,要进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监管职能的整合,破除现实中的行政职能延伸到网络监管上的模式,以新成立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为主体,在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在职责范围内指导各地互联网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统一行使网络监管职能。

参考文献:

[1]杨雄.网络时代行为与社会管理[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高建华.微博客时代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 理论学习,2011,(10)

[3]马寿帅.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J]. 新闻知识,2011,(9).

[4]孙昊.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J].中国应急管理,2011,(3).

[5]彭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范分析的防范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08.

(责任编辑:赵静)

上一篇:拿什么度过每一天作文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