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记散文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买房记散文(精选7篇)

买房记散文 篇1

母亲、二姐、妹妹生活在省城,且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大姐和我生活在距离省城南面380公里外一个穷乡僻壤的小乡镇。之所以说它是个穷乡僻壤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偏僻,而且经济文化相对的滞后了一些,人们的现代意识观以及自身的素养也相对的薄弱。是个汉、彝、藏杂居的彝族乡。经济的落后大不了就是在价值观和消费水平的层次上低一个档次,生活质量差一些,乡镇上类似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人还大有人在。可自身的素养却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泼妇骂街,鸡飞狗跳,偷鸡摸狗,你戳我鼻子我戳你眼的事儿简直就是屡见不鲜,不足为奇。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近些年,略有远见的人家会竭尽所能让孩子多读书多长见识,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期待有朝一日跳出山旮旯。但凡有了一定积蓄的人家也都会举家搬迁去往县城或是更好的地方。

大姐也早已在省城有了自己的房,只等退休之后就可以直接移居过去和母亲姐妹团聚了。而我,彻彻底底的是一个“无房论者”。我是一个婚姻极其失败的女人。和原配的那位离婚之后,我主动放弃了我们当初东拼西凑千辛万苦修建起来的房子,耗去我美好青春和所有家当的房子。只因女儿跟了他,我要留给女儿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朋友的房我去住过,姐妹的房我去住过,父母的房我也去住过(那时父亲还健在),我像个四处浪荡的游子居无定所。累了,真心的累了,决定给自己租一间房,安放疲惫之极的躯壳和灵魂。然而租房协议、押金、房租仿佛三个面目狰狞的魔鬼,对我大声吼叫:你,只不过是这一房子的过客罢了!

第二次婚姻也没能给我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地。他家的房子倒是蛮大,只可惜房主不是他,他充其量也就算个不用付房租的可以永久性居住的房客吧。是他太无能?是他的家人太过强势?还是他根本就没有想好要和我共度下半生?我不想去言说,也用不着我去言说,毕竟我与他没有那一本红红的小本子。或许又真的是自己太过窝囊,连个生存最起码的窝都无法自给,还天真的寄希望于别人。那段日子,寄人篱下的生活差一点就让我丧失了做为人的尊严。万般无奈之下,我又一次成为了租客。

我不信命,但偏偏又被命运捉弄。我命中注定与姻缘犯冲,却又不信邪的渴望上帝赐予我相知相许的那个人。

他,又一个他,悄然走进了我的生活。因了工作因了共同的爱好,他收我为徒,我拜他为师。“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偏偏我俩的婚姻如出一辙。我的两次婚姻都一败涂地。他也是重建家庭,虽然他与她有了共同的孩子,但从他身上看不到所谓的幸福。更加凑巧的是,我们竟然是在同一小山村长大的。我居然还是他情窦初开时埋藏在心里的择偶标准,是他时常偷偷关注,脸红心跳的对象。上天就像故意在我与他之间搞了一个兜兜转转的游戏,时隔多年之后让我们再一次相遇。一路跌跌撞撞过来,才发现一生中苦苦寻觅的那个人就在眼前。只是我们有缘,无份。我们成为了彼此心灵的支撑点,从生活到工作到共同的爱好无话不谈。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们在一起会忘却世间种种的不如意,我们缺失的情感世界瞬间被填得满满的,暗淡的日子陡然亮色了起来。我们背负着道义,信奉着爱情,在这段畸形的恋情上不能自拔。它像一朵娇艳欲滴的罂粟花,在奇毒无比中让我们快乐让我们迷惘。

“回来,回省城来买房,你们姊妹四个挨着,以后大家相互好有个照应。”“买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惊诧这么果断的话从一向做事胆小慎微的母亲口中说出。大姐、二姐、妹妹齐刷刷地看向我,一一点头。天啦!这是开的哪门子国际玩笑,她们怎么会突发奇想?是我晕了头还是她们晕了头?买房,这是去菜市场买菜说买就能买的吗?就凭我的收入我的能力,前月吃过后月粮,买房,这简直就是要我的命嘛。千种万种的不可能像倾巢而出的马蜂发现了攻击的目标集体涌上来,蛰得我一个头两个大,硬生生的疼。租个房都要捡最便宜的,买个房岂不是痴心妄想,我可不敢做这样的白日梦,何况还要在省城里买房,我连想都不敢去想。说白了我从现在开始不吃不喝,到老了不能再出去打工挣钱的时候,所累积的碎银子充其量也只能在我生活的小乡镇买个房,面积还不能大,或许还只能买个二手房,又或许到那时不停飙升的房价会让我的这堆碎银子成为一堆擦拭屁股的草纸。倘要在省城买房,恐怕买得起都只能买个刚好容我蹲得下去的卫生间吧。我不是自嘲,我也不想得过且过,我也不想一辈子就这样生活在别人的屋檐低下,但天价般的房价只有让我望房兴叹的份。

“我要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你有一个自己的归属,这也是你父亲的遗愿。”提到父亲,我的心瞬间被抨击被触动了,心里那股暗流已久的酸楚挤满了眼眶,刺激的泪腺绷不住强烈的心酸,泪水夺眶而出。父亲在世时常说,一个人,不管贫穷富贵都要有自己的屋,死了之后灵魂才会有所依托,才不会成为孤魂野鬼。我知道,父亲那是在替我心焦,对我总有操不完的心。母亲说虽然是我买房,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我们全家人的事,大事。我的处境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无非就是钱的问题。她已经和姐妹们商量好了,大家共同出钱出力。她还说不要去办什么按揭,直接付全款,那样既减轻了我的压力也让她心里踏踏实实。姐妹们一个个表态,借给我的钱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还,绝不催债。叫我不要有任何的负担和压力,一辈子还有那么长,总会有还完的一天。她们相信我,要我自己也要有信心。妹妹还打趣说这是在帮我理财,只不过是把未来几十年的钱财来了个提前享受。我是不幸的,却又是万般荣幸的。有幸出生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里,有我至亲至爱的亲人们。

我纵有万千的困难都已不再是困难,我没有任何的理由说:不!

所有的目光再一次集聚到我身上,像一束强光希望能立马穿透我的心思,然后反馈给她们一个“好”,或者仅仅只是简单地点个头,也就让她们的心尘埃落定了。然而,她们并没能看穿我的心思,她们又怎能知道我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能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我三生三世求之不得。有了房子我不会再像漂浮不定的氢气球,总也没个落脚的地方。在自己的房子里我可以为所欲为,就是在天花板上留下脚印也没人敢来干预。数不清在出租屋里的多少个不眠之夜,像是有许多双过往租客的眼睛极力地透过窗户,要在屋里寻找着什么。逃离噩梦的当口,忽地从天而降两条路,一条路上站着我的母亲和姐妹,一条路上站着他,纷纷向我张开双臂。奔向母亲和姐妹,留下他,我的心会痛。在亲情和爱情之间我不愿伤及任何一方,我不想顾此失彼。我多想告诉她们,我心中有一个他,有一个同她们一样重要的他。许多的话在我嘴边千回百转,但终究说不出口,无法说出口。怎样才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失去他,又能了却家人的心愿?那一刻,焦急,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又不得不强迫自己镇静,需要十二万分的镇静,以求万全之策。

房子、家人、他,我努力在他们之间寻找一个切合点。

我渴望拥有房子,也渴求拥有他。房子,是我生存的物质保障,他,是我精神生活的支柱,缺一不可。没有房子的日子我苦不堪言,但我更深深地体会过一个女人没有男人疼没有男人爱的岁岁月月。在我连续两次遭遇情感挫折的地方还能遇到一个他,也算是老天对我的补偿了吧。只不过我们是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虽然他很明确的告诉我,他现在的婚姻只是看在孩子的份上在过,但他要负起责任要有担当,不能再给予我一个家。虽然我明明白白地知道,我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会被世人唾弃,但我义无反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们的心已然相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倘若他是一个自由之身,我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带到家人面前,告诉她们我要为了他留下来。可现实的问题是,他不是一个自由之身,我依然想要为了他留下来。这个强大的理由只限于我个人,在家人乃至其他任何一个人面前,它都将是一个错误,一个足以浸猪笼下油锅的不可饶恕的错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乐在这被世人公认为不道德的关系中。我们相约要这样相伴一生,又岂敢向我和他之外的外人道也。

我又怎舍得离他而去。多少次耳鬓厮磨,我就是他身体上的一只手或是一只脚不可或缺,没了,他将痛彻心扉。多少次我傻傻地问他,在他心里我和她谁排第一,他总会毫不避讳地说,她排第一我排第二,她得到了他的人,我得到了他的心。这样的男人诚实,值得我付出。也正如他所说的,她是他生活上的伴侣,我是他精神上的伴侣。够了,此生能有一个男人真正的把我放在了心上,知足了。能在遐方绝域之地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红颜知己,此生无憾。

我的幸福需要同时来源于家人和他的关爱。他和她们是我的手心和手背,在我的内心是不能明确地分出孰轻孰重的。只是,心里的天平明显的倒向了他的那一边。有些话,有些事,有些情是无法对家人言语的,而在他面前可以畅所欲言。他所给予的那份情是母亲、姐妹无法给予的,是不可比拟的。姐妹们有自己的小家,母亲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她们不可能时时事事陪着我,她们也不是能陪我走到老的那个人。我认定了他,他才是可以和我终老一生的那个人。

把房子买在乡镇,对,把房子买在乡镇。这是个鱼和熊掌兼得的好办法,有了房子,也不会失去他。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还说出了把房子买在这里的理由,说得光面堂皇。其一,小乡镇的房价没省城的高,以我现在的经济收入选择小乡镇,各方面的压力肯定就会小很多。还用质问般地语气对家人说:你们肯定也不想我债台高筑吧?其二,我现在的工作在这里,相对还算稳定,不想换第二份工作,再说以我的自身条件和能力想要在省城里找到一份类似的工作应该比较困难。为了打消家人的疑虑,我竟拉女儿作了一回挡箭牌,暂时不想离开女儿生活的地方。多么现实、充足、煽情的理由,母亲和姐妹彻底妥协了。

我兴奋得获得了尚方宝剑一样,第一时间与他分享了这一大大的好消息。我们开始筹划房子的面积大小、地段、朝向、楼层。看广告,去中介,不断地看房,讨价还价,再看房再讨价还价,幸福地奔忙。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日子,房子装成什么范儿的,家具要买什么风格的,当然更期待的是以后可以时常相聚在一起。布置一个温馨的小阳台,吹着徐徐的春风畅谈一篇文章,品味一首诗,雕琢一个字。约上三五好友,围坐一起晒着暖暖的冬阳谈天说地,品尝满满一桌出自他之手的家常便饭。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她知道了。电话、短信,电话、短信,不堪入耳的叽叽喳喳声,不忍直视的恶毒言语,我无言以对。不想去做任何辩解,这类的事情只会越描越黑。精神上的出轨比肉体上的出轨更容易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疯狂,不管是出轨的女人,还是受伤的女人。这种时候讨论不清谁是谁非,也无需追根究底出轨的缘由,总之谁出轨了谁就是过错方。我站在风口浪尖,焦急地盼望他能出现。不是想要他舍家弃子,也不是想要他替我狠狠地回骂她一顿甚至狠狠的打她一顿,那是不可能的,那样他就不再是我心中的那个他。我只要能得到一丁点有关他的消息,远远地给我一个背影或者一个无声的电话,都将使我的心得到莫大的安慰和支撑。只是,我错了,太高估自己了。再真挚的感情在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他消失得太快了,仿佛瞬间遁天入地了一般,准确地说应该是逃避。要不她怎么会无休止地谩骂?我成了一个可耻可悲的第三者。

九月,把我变成了寂寞的影子,所用一切都将随风远逝。

电话里我告诉母亲,还是决定回省城买房,回到家人的身边。母亲、姐妹对我这一突然地大转变自是高兴得不得了,顾不得问其原因,生怕一不小心节外生枝我又从她们身边溜走了。母亲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在电话这头悄悄地泪流。

这回轮到母亲和姐妹们忙开了。在挨着她们附近的小区内马不停蹄地看楼盘,看房,折中比较,不停地给我电话联系征求我的意见。房子选定后,一家,一家,又一家的请装修公司看房谈价格,尽量做到价廉物美还得称我的意。装修开始,母亲不逛街不玩牌不和老姐妹们跳广场舞,整天在房子里盯着装修公司干活,怕他们偷工减料怕他们活儿干得不到家。妹妹放弃午休时间,赶回去看进度购材料,还负责每天在电话里向我汇报进展情况。我整个成了一甩手掌柜,只管坐享其成。

年三十儿,在母亲和姐妹们的簇拥下,我打开了房门。那一刻,我呆呆地定住了,眼前这温馨的小屋湿润了我的眼睛,浓浓地亲情紧紧地包裹着我,此生此世都化不去。屋子里大到家具、电器,小到扫帚拖把像一个个正待检阅的士兵,早已齐齐地列好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就是我的房子,我的家,家人给予我的房子,家人给予我的家!母亲轻轻拉过我的双手放在手心里,深邃的目光满是温和的暖流,眉宇间写满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语重心长地说:“我,和你们只有今世的母女,你们,也只有今世的姊妹!”母亲的话音刚一落下,三姐妹像小时候一样的“讨厌”,在我完全没有防备的时候呼啦着把我抬起来冲进了屋里,嘴里还高呼着:主人回来啦,主人回来啦......

房子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像是一道伤口正在结痂愈合,可分明又感觉还是在隐隐地作痛。即使伤疤脱落之后,也会留下一道深深地疤痕,留在心上,永远抹不平。

作者:倪丽英

买房记散文 篇2

3 年前本科毕业后,我来到目前就职的这家公司工作,实习期半年。记得,第一次发工资是2 个月的工资一起发的,7000 多元,收到入账的短信后,带着爸爸到附近的ATM机查余额显摆。老爸说:你把工资卡给我吧,不然你就花光了。为了表示自己有支配收入的能力,我当场把5000元转入一张0余额的卡中,将其命名为“只进不出”卡。实习期结束时,“只进不出”里面有9000多元,虽然对这样的成绩不满意,但是我不管有多穷都没有动过那张卡里的钱。

转正之后的工资就多多了,一般我都花工资存奖金。有的时候有额外奖励或年终奖之类的,我就直接存起来,当作没发过。很快我的“只进不出”卡就有了几万元存款。

工作第一年年底,我听说了“银行理财产品”。当时同事说有一个理财产品,14天,年化收益率6.5%,10万元起卖。我马上说服家人买一次试试,拿着家人和自己的存款做了第一次理财。也是从这次开始,我的钱再也没有躺在银行的活期里睡大觉。

还有一种理财产品,像活期储蓄一样,工作日内每天都可以申购和赎回,我一般会把生活费放在这种理财产品里,需要用钱了就临时赎回一点,1000元起步。

第一年工作结束(按过农历年算,15 个月),我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万元,纯粹是攒下来的。

工作到第二年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花销变大了,感到不开源不行了。就在这时朋友来找我入股他的旅游公司。看过他的策划书,一起谈了无数次之后,我大胆地用自己所有的存款入股了。一年下来,分红三四万元。后来,我用3万元给自己报了一个在职研究生的课程。

工作第二年结束,存款20万元。

2013 年,我撤出了在朋友公司的股份(考虑到风险因素),拿着3 年来的存款准备在北京投资一套房产(其余用公积金贷款)。最终选中了郊区的一套小户型,挨着新通车的6号线,虽然远点倒也便捷。

小韩买房记 篇3

2009年初,眼看房价仍然没有降的意思,我和老公终于忍不住拿出全部积蓄——4万,加上双方父母给我们的7万,打算按揭买个房子。

大的买不起,有小的啊!济南满大街都是“大辣椒”楼市的广告,说小户型,最适合刚结婚的年轻人居住……看看去呗,闲着也是闲着。

我这是第一次进售楼中心的大门,紧张!打小儿没花过这么大的钱啊,几十万的东西!售楼小姐一看我们躲闪的眼神,就知道我们是雏儿吧?特热情,领我们看样板间——装修得真好啊!乳胶漆的墙面,透明的推拉门,高档的木地板……想象一下以后天天住这样的房子,心里简直美死了。老公也心动了,把我拉到一边,俩眼放光,你看怎么样?

我点头如捣蒜。

售楼小姐直接问我们要几楼。咱不是没钱吗7赶紧问几楼不交电梯费。售楼小姐说一楼是店铺,二楼不需要交电梯费。我按捺不住,赶紧说:“好,就二楼!”心里暗爽:又省下一笔。售楼小姐马上说:“交下定金吧,一万块!”

傻了……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房。买颗白菜还得挑挑拣拣呢,这么快就定下来吗?我颤颤巍巍地说:“我们回去考虑考虑,下周末交行不?”售楼小姐笑咪咪地说:“我们不敢保证您看中的那个户型那个楼层下个周末还有哦,我们的房子卖得非常好哦,您这个周定房可以得到我们的家电三件套的赠品,这个活动到下个周可就结束了哦……”哦哦哦,哦你个头啊!

突然,旁边一女的大叫:“看一下一号楼二单元202。”我的心“砰”一下跳到了嗓子眼。跟老娘抢?我马上命令老公去最近的银行取钱。

就这样,一抽风,我们就把房子定了下来了。按程序,下周回来签合同。

回去的路上,老公问我后悔不,我咬咬牙说:“定金交得是有点仓促,可是房子确实不错,不后悔!”嘴上这么说,心里那个不踏实喔,只想赶紧回家上网查查相关知识。

买房子,还得装孙子

网上的买房常识真是铺天盖地啊,看得我眼冒金星,索性打电话给当律师的堂姐请教,得知买预售房首先要看“五证”一个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二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三是建设工程开工证,第四是国有土地使用证,第五是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最重要的是看预售许可证,如果房子没有预售许可证,这个楼盘就是非法楼盘,办房产证就会出问题,

可是,可是我们什么证都没看到,就签了认购单,交了定金……如果房子真没有预售许可证,我们想不买,那一万块钱的定金就白白送给人家了!一万块啊!不吃不喝我得攒半年呢!

我终于体会到了啥叫失眠,那阵子,天天顶俩黑眼圈去上班。终于熬到周末,一大早就跑到楼盘销售中心,我第一件事儿就是要预售许可证的原件看。售楼小姐淡定得要死,白了我一眼:“全在墙上挂着呢。”

我往墙上瞄了一眼,挂得大模大样的。还是不放心,凑上去仔细一看,心拔凉拔凉的,因为这是二号楼和三号楼的预售许可证。跟售楼小姐要一号楼的,她笑得花枝乱颤:您太较真儿了,我们都卖了这么多房子了,还能有问题?

我忙赔着笑脸说:是啊!反正又没问题,给我看看呗,好歹让我放心。我心想:口说无凭!才不听你瞎忽悠,交定金就是被你忽悠的,上网一查才知道,这是你们卖房子的一贯伎俩,用恐吓,小恩小惠等心理战术诱导俺们这种无知青年草率定房。

售楼小姐见我态度坚决,就去办公室里找了半天,拿出一张复印件给我看。我心里这个不踏实啊,为什么人家的楼的预售许可证都是原件,我的是复印件呢?堂姐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看原件,否则不敢保证房子的土地使用权是否是被抵押了的楼房。万一开发商还不上银行的贷款,他们会不会拆我的房子?我脑子冒出一堆漫画——敢拆我的房子?老子就做最牛钉子户!走神老半天,老公推推我:“在建委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楼盘的相关信息,一号楼也有预售许可证。”我终于放下心来,决定签合同。

那是一份怎样的合同呢?天天看电视上说“霸王条款”,面对自己的购房合同,终于知道了。房管局为了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在合同中给出空线,由购房者和开发商协商补充关于开发商违约责任的具体赔偿方式,而所有的这些空线都被开发商打上“×”。

我问售楼小姐;“这些地方不是可以自己填写吗?”售楼小姐一瞪眼:“谁说的?”

我急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你们违约了,比如房子墙裂了,漏了,你们不需要承担具体的维修责任,只要向我口头道歉就可以了?或者连道歉都不用,因为没有具体的责任承担方式嘛!”

售楼小姐依旧保持职业微笑,“我们的房子怎么会有问题?您放心好了。”我反问:“既然对房子这么有信心,为什么还怕我填横线?”售楼小姐态度依然很好,“您稍微等一下。”销售经理被请出来了,好嘛,两个人一唱一和地对我说:“嘿,来我们这里签合同的没有像您这么较真儿的,这合同其实也没什么好研究的,别的业主都是看也不看就签了的。”

别人是别人,我是我!不理他们,继续仔细研究合同,他俩那小刀片一样的目光在我的身上刺来刺去,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但,可这是几十万的东西啊!我怎么敢那么大方地乱签合同?在补充协议里我又发现,交房时,开发商有权不提供《竣工验收备案表》,而房产证办理期限是两年之内。我简直太惊讶了!“两书一表”:《竣工验收备案表》,《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是交房时必须提供的东西,没有《竣工验收备案表》,房子就不具备入住条件,也办不了房产证,而房产证一般是交房入住后三个月内就该办理好的。这一条款显然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

经理已经很不耐烦了,我也真想一走了之——但我想到自己交那一万块的定金,我使劲儿平静情绪继续装孙子:“我们现在合同看仔细点,以后也不用再找你们的麻烦不是?可是没有《竣工验收备案表)我怎么收房啊?”

忽悠太多,防不胜防

经理依旧是给我开空头支票:“哎呀你这人……你就放心吧,收房时肯定会有《竣工验收备案表》的。”

我说:“既然收房时能提供《竣工验收备案表》,为什么还要在合同里加这样一个心虚的条款呢?”经理情深似海地盯了我三秒钟,觉得我很是难缠,便拿出杀手锏:“其实啊,我跟你说实话吧,全市的购房合同都这样……”我已经知道他想说什么了——不想签就别签,赶紧滚。我也想“头发甩甩大步走开”,可是那样的话,一万块定金就没啦!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咽吧!

房子看似44平米,我得交44平米的钱,但是,房子是按建筑面积算的房款,而不是套内建筑面积,也就是说,我买一共44平的房子,有20%多是公摊面积,而且房子盖好以后,实测面积如果与现在的合同面积差超过3%,需要补足超出部分的房款,哪怕多的是走廊里的一平米,也是我们交钱!我这心疼啊,真要交5千块钱买一平米的走廊,我真想买块豆腐撞死算

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夜夜祈祷房管局的实测面积比合同面积少了。

越想这房子我心越没底,虽然宣传的是精装修,但是装修用的材料具体用的哪个厂家,哪个品牌都未在合同里标明。呜呼!我的知情权就这样被剥夺了!已经可以想象为了省钱一定用最劣质最便宜的了。叹了一百口气,签了合同,按手印的时候,想起了杨白劳,K,我终于当上房奴啦!那首诗怎么背来着?“从明天起,我给银行打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高架桥,春暖花开。”

接下来又交了所谓的“代收燃气开户费”,“代收数字电视开户费”,“产权证代办手续费”,“抵押费、公证费”……我从来不知道买个房子有这么多手续。银行贷款直接不去管合同如何了,麻木地签字,按手印。我跟老公说:“累死了,累死了,赶紧划拉完,回去好好睡一觉。”

忙完一切,心情不轻松,反而很复杂。给堂姐打电话发牢骚,堂姐无奈地笑着说:“一般买新房都是这样,开发商属于强势一方,业主属于弱势一方,合同里会有许多不平等条款。”我气急败坏地大叫:“就任他们宰割?”堂姐说道:“据我所知,大部分人是忍气吞声了。尤其咱父母这一代人,一般没有什么维权意识,即使有这个意识,大部分人觉得维权成本太高,维权的付出甚至已经超出了他们要维护的权益本身,忙活一通,扯个平而已,想想麻烦,也就算了。”

我挂了电话,心情沉重地上网继续查信息,竟然找到了这家房产的小区论坛,全是买这个楼盘的80后。找到组织啦!兴冲冲地加入了QQ群,气氛好个紧张!

大家都在对开发商的做法不满意:2号楼3号楼本来应该是去年交房,拖了大半年也没交,合同里写的每天万分之一的违约金,开发商打算充抵业主第一年的物业费。懂得多的业主说,国家规定物业管理费用最多预收三个月,开发商一收收一年是别有用心,因为他们指定的物业公司口碑很差,他们担心我们业主半途换物业公司,所以用预收的一年物业费做要挟,而他们之所以一定要用指定的物业公司作为我们的第一届物业,是贪图我们业主人住后缴纳的巨额房屋维修基金!这个口碑极差的物业公司收取的物业管理费用还超出了政府物价部门的规定!

大家讨论最多的是签合同时交的燃气开户费,这个费用让大部分是初次买房的业主都蒙了,稀里糊涂就交了。如今进了群才听有经验的人说,国家在几年前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一切开户费都不允许再收了。很多业主签合同时就拒绝交这份钱。

房子阳台没有护栏,买了18楼的就喊:国家有规定,这种落地玻璃窗的阳台要装护栏没有护栏多危险没良心的开发商。

房子没有纱窗,2楼的喊。半开放式的阳台,我们自己怎么安纱窗啊!别的楼盘都是给集体安纱窗!

有人周末去看了房子,拍了照片回来给所有人看施工进度,眼尖的人叫道:B5那个户型合同里标明了是推拉窗,怎么改成扇窗啦?还是向屋里开,房子本来就小,这样多占地方啊!

最后,有业主打探到,房子用的电梯是山寨版!安全性让人无法信任。有个业主在群里激昂地说道:别叨叨装修材料的品牌和生产厂家有多不透明了,那都是小事,电梯要是有问题,就危险了!

听大家这么一说,坐在电脑前的我,一身一身地出虚汗。我这是买的房子,还是买的麻烦?我这一辈子,就要跟这些破事儿天天折腾吗?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我关了电脑,捶胸顿足地跟正在打游戏的老公嚎哭起来。

小编贴心提醒——买预售房须知

1买房前一定多看,价格、位置、户型,甚至开发商公司信誉、口碑都应该多做比较。不行就上阿搜搜,向朋友、同学、邻居、同事及一切可能的人多多咨询。

2尽量不要买精装修的房子,除非你不在乎装修质量,否则不要相信开发商会给你用高档装修材料,到时不满意刮墙掀地板重新装更麻烦。如果怕麻烦就是要买带装修的,定房前一定问好合同里是否给标明所用装修材料的品牌。

3买预售房首先看“五证”:第一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二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三是建设工程开工证,第四是国有土地使用证,第五是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最重要的是看预售许可证,必须是原件,非常关键。预售许可证是一栋楼一个,看的时候要看仔细是不是自己买的那个楼,很多不良开发商会超出开发范围盖楼,同样的小区,有的楼手续全,有的楼却是黑楼。

4在做以上事情之前都不要轻易交定金,可以提前要购房合同样本看,研究合同里是否有让自己不能接受的霸王条款,如果有,可以不交定金。如果等交了定金再发现合同让自己无法接受,想不签,定金就泡汤了。或者交定金时在定房协议上加上补充协议,如果一周内不签合同可以返还定金,这个要看售房人是否愿意了,所以最好是先看合同样本,如果不能接受就不要定房。

5合同一定要一条一条地看好,是套内面积还是建筑面积,如果是建筑面积就涉及到公摊的问题。有些房子打出来的价格看上去比别的楼盘便宜,那可能是按照建筑面积算的房价,加了走廊等公摊面积,其实套内面积只占你买到的面积的80%左右。顶售房一般是预测房屋面积,然后进行销售,等真正交房时,再进行实测,实测和预测的面积差如何处理也要看仔细。

6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预售房的一切开户费都是不允许收取的。但是很多开发商还在收取一些费用,这就需要在买房前多看楼盘,自己去比较了。

7如果是贷款买房,一般是开发商给买房人做了短期担保,这里需要交纳一个公证费,也应该是开发商交的,但是也有开发商直接向买房人直接要这笔钱。

8一般每个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在同上设立了透明售房网,很多相关手续的办理和查询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也有咨询电话,非常方便。

9合同签订之后三个月左右,一般可以在房管局查到合同的备案,这个备案的作用是保护买房者,防止开发商一房多卖,将来造成产权分割等不必要的麻烦。

10交房前要看“两书一表”:《竣工验收备案表》、《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没有《竣工验收备案表》,房子就不具备入住条件,也办不了房产证。而房产证一般是交房入住后三个月内办理好的。

11在查看了房产后并准备签收《房屋验收单》之前,一定先签订《物业管理公约》,做一个事先约定,避免日后起纠纷。您要清楚以后所要交纳的物业管理费斟底由哪些方面构成,清洁费、保安费、绿化费怎么核定,做到明明白白。同时,考察一下您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是否具备您要求的管理标准。

12物业费按套内建筑面积收取,可以查阅开发商的竣工测绘报告,看购买的房子的竣工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分摊面积。如果小区里还有楼面广告、电梯广告,或对外出租车位的话其收益也应该为业主所有,可以充抵物业费。物业费一次最多收取三个月。

13收房验房的时候带足工具,轻易不要签收《房屋验收单》,发现房子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找维修,否则,等签收了房子,就等于自动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再找人维修就不容易了。

14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和邻居一起找专业验房公司。自己去验房的话,最好找上下楼的邻居一起去,检验卫生间及地板是否漏水,带上小台灯或者充电器,检查插座是否有电,带个乒乓球检查地面是否平坦,还有,验房主要检查踢脚线和各种把手等细节问题,墙上的裂缝也要特别注意。

三明仙游记散文 篇4

三明人对沙溪河是依恋的。当我在夜晚漫步在沙溪河畔时,我会产生这样的感想。夜幕下,沙溪河在静静地流淌,她没有溪水流动的哗啦声,也不似我家乡的湘江那样,船只频繁穿梭,在这里,甚至没有看到船只,轮船小船板都没有。所以,河面就显得简洁明快,但河面的色彩却并不简洁,一眼望去,河水泛着的涟渏都是闪着光彩的。

河的对面,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用霓虹灯勾画了轮廓,艳丽光彩,一闪一闪如梦幻一般。往远处看,能够看到河的上下游都会有桥的轮廓横跨河上,即桥都被霓虹勾勒出线条来,桥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平卧,有的斜拉,在河水里映着细碎的色块。桥的光是稳定不变的,与河水中荡漾着的波光,相互映射,感觉沙溪河的夜景,简直是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

河边的岸上,是各种树木。尽管是晚上,但树的形状在朦胧的路灯光下,还是清晰可见的。南方城市的生物生长是很好的,植被也是相当丰富。在河边徜徉,我们可以看到,沿路的树木景致却不一样,有的稀疏间密有致,有的蓊蓊郁郁,地上只漏些路灯的碎光。有的地段,是较为开阔的,那里除却人工铺就的地坪与道路,其余地方就是草和树,几乎看不见泥土。有的地段很窄,只剩下路了,而这地方河堤上的树,却是格外的茂密,从堤上斜过来,遮在行人头上,路灯光也被遮掩了。还有那几株大榕树,像一把大伞支在那里,若是雨天,好象随时想为行人遮风挡雨似的。这么美丽的景色,怎不叫人流连。所以,沙溪河畔,一路上,看到三三两两的人或散步或休闲。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是恋人吧。河边间隔一段就会设有长椅,供人休息。河沿的岸边,市中心地带都装有金属护栏,路也是精心打造的,铺有各式地砖,水泥铺设的地段,也会有一些图案点缀其中。虽然一路的路灯有些幽暗,但并不影响人们的情绪。人们在这样的路上缓缓地走,心绪应该是极其放松的。

我这个外来人,对这河畔的景致是敏感的新鲜的,而常年生活于斯的三明人,应该不单是来赏景,更多的应该是在这宜人的环境中放松休闲。就象我们在城市的公园散步一样。只是这沙溪河,这横穿市区的河流,就是一个长长的大公园罢了。当然,沿河之畔,也有茶座与咖啡室,也有在河岸宽敞处设游乐场的,在桥下的空地,是个交谊舞场,音乐很响,舞者双双对对,这是热闹的场所。过了这段,重又恢复夜的宁静,尽管河水依然华丽多彩。

其实,三明的城市是依河而建的,周围环山,整个城市应该是个长条形的。河有多长,城市就有多大;河有多长,公园式的沿河风光带就有多美。

【仙人谷幽伴三明】

每到一地,都要寻访当地的名胜古迹,以满自已的好奇心。到了福建三明,才知道三明城外一公里处就有一个仙人谷,居然还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

开始,并不以为然,因为,三明这座城市实在太美,群山环抱,四周苍翠郁葱,城中也是绿树成荫,各种我叫不出名的花在悠闲地沐浴着阳光,一条沙溪河把整个城市串了起来。很美的生态城市。这么美的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福建这地方,特有的地质地貌和亚热带的气候,山青水秀的南方秀美景色,不足以为奇。只是羡慕这仙人谷就生在城市不远处,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罢了。

直到我们走进仙人谷,才发现这里的景色比我们想象的要美得多,才知道这原始次森林,的确是名不虚传,也才更加羡慕三明市的居民了。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然植物园。从山下的入口往上攀登,阶梯两旁的植物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山下的时候,矮小些的灌木占多,花花草草也很奢侈地点缀在绿色之中。其中,石榴花、月季花、广玉兰我是认得的,还有许多花我都不曾见过,其中有的花象百合,花开在树干上,而树干上又长满了青苔,觉得很是奇特新鲜。再往里走,却是一片竹林,这竹林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它不似井冈竹那般浩如烟海的茂盛高大,而是以品种繁多,姿态各异而见长。你看,观音竹的轻巧玲珑、粉竹的银装素裹,金边竹那镶着金边般的竹叶,还有五六种不知名的竹,让我们大开眼见。越往山上爬,树越高大,林子越深,气温也越低了,也越来越感受到原始次森林的风味了。一路上,什么栲树、各种楠木,什么猴欢喜等品种显示牌挂在树上,恨自已不是学林业专业,弄不懂这些树之间的差别和它们之间的特性。

据三明的友人介绍,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3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珍贵树木有南方红杉、种萼木、梭椤、花桐木等。山之形态,得树而妍;山之灵秀,得水而活。仙人谷里,自然会有一支溪流顺势而泻,在奇山怪石之间,形成各式的瀑布,给整个山谷带来了生气。我们索溪而上,欣赏着十二级瀑布不同的景致。对于瀑布,自以为看得太多,或大于练,或小如丝,形态各异。鸳鸯瀑是由两股溪流汇合而成,金蟾瀑是因奇石形似一只蟾而得名,泻玉瀑应该是被水冲刷的石头已光洁似玉吧,飞龙瀑是最为壮观的,飞流直下,在腰中央溅起了水花,又散落花开来,恰似新娘婚纱般地洁白轻柔,并随风飘摆。仙人谷里的群瀑、怪石与茂林,无疑构成了其引人入胜的景致,这幽雅的景致,无疑是三明市民极尽奢华的天然“后花园”。

【流连忘返桃源洞】

在距离三明不远的永安有个桃源洞。说起桃源洞,想必皆因陶老的《桃花源记》描述的理想境界而名,而这名已被很多地方引用。说明了人性的共性向往吧。

湖南的常德有一处是称桃花源,按陶老描述的景致而建,每年春上桃花盛开时,引得游人如织来神游人间仙境。湖南炎陵县也有一个桃源洞,是真正的风光迤逦的所在。所谓美景,离不开青的山与绿的水,只是这里的桃花可能不够多。但这却不能影响人们对桃花源的向往,至少可以取个桃源洞的名,来表达了一种梦想与追求。

这里的桃源洞也是这种理想中的仙境吗?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桃源洞口”处是两座石山中的间隙,石壁上刻有“桃源洞口”四个仓劲有力的镂刻大字。在“锁洞桥”头,有几株桃树,花期已过,结着些幼小的桃子。想必这桃树桃花是桃花源的标志性植物,而刻意栽下的吧。过了“锁洞桥”,石山上却郁郁葱葱了,且树木高大茂盛。与刚才看到石山阳面光秃秃的石壁是绝然不同的景象。拾级而上不久,就到了“一线天”,同行的胖哥有过莨山“一线天”被卡住进退两难的记忆,便有些心虚不敢入,问及下山的游人,答之:侧身可过。方忐忑跟进。进到“一线天”,人即感觉有种拥堵的味道,窄小而壁立的石山,幽暗的光亮,似乎空气都稀薄起来,吐纳都不自如了。乐观者会说,好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在,悲观者会叹,真正的夹缝中求生呢!走出“一线天”,才发现,其实石壁上还生长许多的小草,阳光从上泻下来,那小草都通透了似的,如果不是那草友好的招招手,动作几下,真的以为是玉做的草呢。沿路阶往上,看到一口古井,里面绿绿的有水的幽光在闪动。据介绍是明朝时期农民军驻扎此山所挖掘。想起刚才一线天的“一夫当关”,才知这里就是兵家理想的驻地。

此山不高,很快爬到山顶。山的顶部有一片土坪,坪的一侧建了一栋小木屋,坪的四周是树木环绕。一行人坐下休息,不约而同就想在此对奕一局。这个环境真的是休身养性的绝妙佳地。不走了,就在这里生活吧。幽雅僻静,与世隔绝般的感觉,竟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这种向往是人类的天性吗,大家心里对此产生强烈和一致的共鸣,不由得又一次想到陶老的《桃花源记》,古今的人们皆象在追求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天地,又象在逃避着世间的纷纷扰扰。

【世外桃源三家村】

我们到三明,实际上是以三明为中心,向三明四周的景点发散。在熟悉情况的三明朋友带领下,轻松游玩,高效地安排时间,或许还能节省一些盲目的费用支出。

这次,本来是去看永安的土楼和城堡。时间关系,土楼没看成,临时改到三家村。

因为有人导游,只好放心跟随去玩。三明的朋友把我们领上了离三明城区约五公里外的一座山。三明本身是座山城,群山环绕。山中间是空阔地就有了城市。

这山的路比较原始,没有太多人工修理的痕迹。爬到半山腰的一个高点,三明城竟然尽收眼底,明媚的春光之下,青山绿水之间的城市,高楼错落有致,那条贯穿全城的河流比较宁静安祥。从高处看城市的视角,让人有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在一个岔道的树上,钉有一个路标:三家村。便问三家村的名称的来由,是否只有三家人呢。答复还真是这样。

到了,到了。三明的朋友指着前面的房屋告诉我们。听到有人声,那边的几条狗争相叫吠了起来。再看,白的黑的狗都不太大,而且均被链条牵在了树上。那狗蹦几下又被扯了回去。我们便放心地往前走。

房屋是极其简易的,土砖砌的墙,石棉瓦盖的顶,窗户是有的有玻璃,有的就是一个空洞。约摸有七、八间房吧。房前的空坪上已经有一拨游人在围桌玩扑克。我们一到这里,立即就有了某种灵感。或许是人的本能纵然,或许是久违了的风景,或许是久居城市的人对乡村的异样感受,或者是对这种返朴归真似的房屋有种特别的感觉吧,总之,一行人放下行李包袱,就开始到房子的周遭巡视起来。

房子在半山腰,群山环绕之间。沿山坡,种有菜蔬,圈养了黑山羊,放养了一群小鸡,牵养着几只小狗。屋的四周都是多类树木竹林,一切都是那么原始、生态、自然。空气极其新鲜,阳光明媚炽烈。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陶公描绘的桃花源中,轻轻松松、自由自在。福建的朋友,在屋外的坪里摆出了便携式功夫茶具,液化气灶具,支架起来,舀了些水就开始了传统项目——沏茶。一行人就围在桌前,晒太阳、品茶、悠哉悠哉。

客人中更多的是拎着照相机四处找景,墙头晾挂的鸡肉、羊肉、丝瓜什么的,农家小娃好奇而纯净的眼睛,屋内的旧家具等都被拍摄一番。

到午饭时间,有人争着要亲手做菜,也有人抢着烧柴火,更多的人围着厨房抓拍镜头。房屋主人也乐得让客人们去玩,只在一边笑。

吃饭就在坪里摆上桌子受用,难得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借着酒兴,有人说,这可是现代的桃源洞,回到家乡,不妨买块地,搭建个土房子,周末、渡假应是不错的。

男主人搭上腔:你们城里人真是好日子过腻味了一样,居然想过这苦日子。我们是没办法,原来这里是“三家村”,就是三户人家的,可是,有办法的,都下山了,只留我们一家了。

爬山记优美散文 篇5

送走山风,我接着爬。这山还是有人上来过的,因为有明显的走过的痕迹。刚爬一会,想起棍子落下面了,只好再下去。往下一看,这可怎么下啊,第一次有些害怕,因为看不见下面的路,再加上脚下滑,感觉下要比上难多了,要是下不去了,那可就坏了,不禁担心起来。管呢,说不定另一边好下呢,我慢慢下去,取回木棍,继续往上爬。这回我注意到几块大石头,平平的,我都想上去躺会。但是,我没有,我不应该停下。还算顺利,我又一次到了山顶。果然,山的另一边要缓多了,还有宛延曲折的路直通山下,我舒了一口气。在这里,我正面就是小镇,镇子显的那么小,只是几堆火柴盒。远处是连绵的山,镇子,山峰,都朦胧在烟雾中,显的虚无飘渺。我为何要爬山?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困惑我。或许是为了看到些不同的东西,或许是为了看的更远,或许是为了短暂的解脱和放松,我喜欢这种感觉。在我看来,爬山跟人生有着很多的相似,很多东西有内在的本质的共同之处。发现后面还有更高的,不爬了,量力而行。下山了,木棍又帮了我大忙,脚下滑,就弓着身子,用棍子撑着,把力量要到棍上就好多了,快到山下时,棍子喀嚓一下折断了,但我没有扔掉,我不应该扔掉。又回到山下,稍微回想一下整个爬山过程,沿着小溪,踏上归程。

芦荡记散文 篇6

我在厚雪覆盖的大沼泽里割芦苇时,创下了三十天不脱衣、不脱鞋,三十天不洗脸、不刷牙,吃洗脚水做的馒头,三十天步行千公里体重下降十二斤三项纪录。这三项纪录是怎样创下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总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往往深藏不轻易示人。我在北大荒的一些经历,至今没有对父母、妻子和女儿说过,因为一提起其中的某些事情,总会触及那颗曾被伤害过的心灵。

我是在1969年夏天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二团五连务农,那年我刚过二十岁。我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12月1日至30日,我下乡后的第二个冬天。我人生的“三大纪录”就是在这三十天中创造的,这三项“辉煌纪录”能否写进基尼斯大全,待听完我的故事再作评判。

我所在的连队是个新建点,距黑龙江垂直距离仅两公里。到连队的第一个冬天,我们是在荒原的帐篷中度过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到1970年初冬,我们终于用自己的双手盖起了一幢新瓦房。知青们心想,今年冬天总算可以住进新瓦房了。谁知好事多磨。11月底,连队领导决定,12月全连五十多个知青全部到距连队一百六十公里以外的芦苇荡里割芦苇,全连指标一百吨,这就是说,每人每天必须割一百二十多捆芦苇。我听说芦苇荡紧靠原始森林,夏天,这片漫无边际的大沼泽连绵数百里,心想这一定是个充满野趣的所在。但后来发生的事实告诉我:这三十天的日子是多么难熬啊!

12月1日,团部开来了两辆卡车,把全连五十名知青连同行李送到了芦苇荡。这芦苇荡在萝北县南八十公里的荒野处,我们连到萝北县城八十公里,这一百六十公里路汽车走了三个多小时。下车一看,大伙全愣了,这里是黑森森的`原始森林,南边是茫茫无边的雪原(其实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沼泽),而西边和卡车开进来的北面也是白茫茫的一片荒原。这里仅有的建筑,是一间守林人住的小木屋,如果说还有什么可称为建筑的东西,就是后来被我们充作食堂的已经塌了一半的破草房,以及打前站的同志已住在这里支起的一个没有门帘的旧帐篷。

当晚,每人一碗放了盐的面糊和两个馒头下肚,便进帐篷睡觉。帐篷内用芦苇作墙一分为二,大的一间住男知青,小的一间住女知青,双方不仅可以直接对话,透过薄薄的芦苇墙,借着小油灯的光亮,可以清晰地看见双方的身影。地上用半尺厚的芦苇当床,帐篷中用一个横放的空油桶烧树枝取暖。当时的气温已降至零下二十多度,因帐篷没门帘,刺骨的寒风夹着雪花呼呼地往里吹。我因为是副班长,被指定睡在离门最近的一个铺位,当时,我的被窝冷得简直像个冰窖一般,我实在睡不下去。但不睡觉又不行,无奈之际,看到身边的下放干部余新志随身所带的六十五度的烈性酒,拿过来就喝了几大口,穿着棉衣棉裤,连棉胶鞋都没脱,一咬牙钻进被子就睡。早晨醒来,只见棉被上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白霜。此后的二十九天,天天晚上如此,在常常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下,我创下了连续三十天不脱衣服不脱鞋睡觉的纪录。

作为一个知青,当然懂得入乡随俗的道理,但有些习惯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改变,譬如每天要洗脸刷牙。但现实可以把你再难改的习惯改过来,因为,这里仅有的水源是守林人小木屋里那口只有碗口大的水井,全连五十多人的生活用水全靠它了,每天能汲上来的水,只能勉强维持伙房用来做馒头和面糊糊。所以,不要说洗脸水,连刷牙水都没有。我的班长叫张山,是辽宁来的转业军人。此人生得尖嘴猴腮,一肚子的坏水。这次他留在半间草屋里给我们做炊事工作,由一名上海知青协助他。全连人的吃饭、用水全由他说了算。在芦苇荡的三十天里,他没有给过我们知青一滴生活用水。而那位协助他做饭的上海知青就是我妹妹,她告诉我,有好几次,这个叫张山的班长,是用他洗完脚的水和面做馒头给我们吃的。我们骂他缺德,他满不在乎地说:别不乐意,这比上甘岭喝尿强多了。后来,张山因屡次爬墙偷看女厕所,又把一个女知青的肚子搞大了,又设计嫁祸于人等一大堆丑事,被开除了党籍,这是后话。但我却创下了人生的第二项纪录:连续三十天不洗脸、不刷牙再外加吃上了人家用洗脚水做的馒头。

在芦苇荡,知青们要完成每人每天割一百二十捆碗口粗的芦苇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在千里冰封的大沼泽边缘安营扎寨,周围已没有芦苇可割。因此,每天必须5点多起床,吃了两个馒头三根咸萝卜,再怀揣两个当午饭的馒头,便排成一字长蛇阵匆匆上路去寻找芦苇。每天往返至少在二十五公里以上。中午饥渴难忍之时,便掏出已冻得石头般坚硬的馒头啃了起来,一顿饭功夫啃下来,常常弄得满口是血,因为谁的牙齿也受不了如此这般日复一日的折磨。口渴了,抓把雪往嘴里塞,有时吃雪也不解渴,只有几个人凑在一起用镰刀使劲在冰面上凿出一小口黄水坑,用手掏着喝上几口。十多天下来的饥寒交迫,再加上每天走了这么多路,知青们个个人困马乏。我们这支走在茫茫雪原上的知青队伍,看上去东倒西歪,像一群醉鬼似的。有一次,我走着走着,竟然一边走一边打起瞌睡来了,实在是困极了,累极了。12月16日,这天正好是我二十二岁的生日,团长和政委(都是现役军人)坐着吉普车到芦苇荡深处来现场慰问,见知青们个个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样子,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团长当场决定,给我们调拨一吨煤和两百斤猪肉。但这些东西全给连长扣在连队,分给了连排干部的家属了,我们芦苇荡里苦熬的知青们,连一把煤渣和一根猪毛也没见到。

最绝的是这次带我们来芦苇荡里的指导员,此人是个年近五十的转业军人,文化不高却颇多心计。一次,在连队吃忆苦饭时,食堂里一片昏暗,只有一盏小油灯似明似暗,指导员披着麻袋片声泪俱下地“痛说革命家史”,正当知青们颇受其感染的节骨眼上,指导员忽然大声吩咐:“开灯!”顿时食堂里灯火通明,接着,指导员一个接一个地查看每一个知青的眼睛,然后他断言:没有流泪的人不但没有无产阶级感情,更没有心肝!然而这次在芦苇荡里行走时,一位哈尔滨青年不慎踏破冰面掉进了冰窟窿里,指导员吓得掉头就逃到高爽之处。后来,还是一个温州青年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把已经没了顶的知青救了上来。知青们嘴上不说,心里都领教了指导员的“无产阶级感情”!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12月30日,这天,团里开来了两辆汽车接我们回去。可指导员别出心裁地叫汽车空放回去,全连步行一百六十公里回连队。要知道,此时的知青们已经个个累得像个稻草人似的,想想三十天下来,没好吃没好喝没好好睡,更没休息过一天,除了拼了命地割芦苇,少说也走了七八百公里的路,每个知青的鞋都破了。可当时的兵团,领导的话就是圣旨般不可违抗。早晨7点,我们这支跌跌撞撞、摇摇晃晃的队伍硬着头皮上了路。最难堪的是那十来个女知青,她们在行进途中根本找不到厕所,要方便时只能用身体组成一排人墙来遮掩一下。

晚上8点多,队伍行进到离我们连还有十公里的二连。二连连长对我们深表同情,不仅端来了热茶热饭,而且开出了两辆带拖斗的拖拉机送我们回连队。可指导员气歪了嘴,吹胡子瞪眼睛地大声喝斥:谁敢上?但此时的知青们没有一个人听他的吆喝,连抓带爬地上了车,回到连队已是深夜了。第二天醒来,我称了一下体重,吓了一跳,三十天下来我体重减去十二斤!至此,我创下了人生的第三大纪录:三十天步行近千公里,体重下降十二斤。

一星期后,团广播站的高音喇叭里播出了两篇长篇通讯,一篇是介绍指导员在芦苇荡里如何“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另一篇是报道指导员带领我们如何“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的。又过了一星期,指导员终于荣升营教导员。

附记:

民国文人买房记 篇7

已经39岁的鲁迅,在1919年春夏之交,一方面忙着给《新青年》写稿支持学生,另一方面却要忙一件大事——买房子。家道早已衰落,鲁迅又是长子,自己有家室不说,两个弟弟也娶了媳妇,而且在北京没地方住。也就是说,鲁迅需要一个很大的房子,能住下自己、二弟、三弟三户人家,共计十几个人,这个要求有点高。

在经过了多方面的考察之后,鲁迅选了一个有三十几间房子的四合院,在八道湾胡同,总价约3500个大洋。许寿裳先生在《亡友鲁迅印象记》提到这所房子,院子大得“简直可以开运动会”。

3500个大洋是什么概念呢?在1918年,清华学校的外国教员、美国人狄登麦先生,在北京西郊第一区调查居民195家,其中汉族100家、满族95家。根据统计结果,北京市郊平均五口的人家,每年收入100银元,就能维持生活了。

鲁迅先生看中的四合院,价值3500个大洋,而今大约折合人民币180万左右。买房后,鲁迅先生购置家具,房屋装修等,又花了600多大洋。但对他来说,买房、装修费用加一起都不存在什么压力,他在银行贷了500大洋的款,又将祖屋变卖,应付下来绰绰有余了。不过房子的产权出现了一点点问题,祖屋卖房所得款项属于三兄弟所有。如此一来,即便鲁迅买房出了大部分的钱,但是两个弟弟对这个四合院也拥有一定比例的产权。

买房子4年后,1923年7月,鲁迅、周作人两兄弟就正式闹僵了。鲁迅决定搬出去。母亲也要跟鲁迅同住。老太太不习惯租房,坚持让鲁迅再买一间。

经过几天的努力,鲁迅终于在阜成门内三条街21号选中了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价格不贵,才800大洋,但是房子非常破旧,几乎不能住人。鲁迅当时手头有点紧张,找朋友借了部分钱,才把房子买下来,后来前后花了5个月时间修葺,才算满意。这栋房子是鲁迅在北京的最后住所,也是鲁迅老母和夫人朱安终老的地方,而今改造成了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有人也许会问,鲁迅先生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收入?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干了14年的科长(佥事),在北平的时候,他既是政府的公务员,又兼职在大学讲课,收入相当可观。“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写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让北洋政府怒不可遏。鲁迅自觉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于是辞职与许广平携手南下,辗转去了上海。

鲁迅到上海后,正逢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全国气象更新。由于时局相对稳定,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自然就处于了上升期,租界的房价飙升得更快。鲁迅曾经租住的一所大房子,得花5万块大洋才能买下来。他在上海的收入大约是每月四五百块大洋,许广平基本上没什么收入,买房还是有点压力,所以他一直在上海租房子住。

有没有比鲁迅官职大、名字响、收入高,却买不起房的人呢?

当然有,北大老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出身同盟会,曾担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他曾以夫子自居,名气大,却又不争权夺利,故而跟各界人士的关系都不错。这样一位好好先生,却一生没有置房产。

据蔡元培之子蔡怀新撰文称,当年蔡元培先生的月薪收入要高出北大一级教授,每月大约八百大洋——参照鲁迅先生,蔡校长几个月的薪资,足够买间四合院了。

蔡先生的收入高,开销也大,大部分钱都用来购买中外图书典籍,搬一次家就捐赠一次给北大。另外他还兼着不少公益组织理事之职,平时教务繁忙,不可能出力,出钱则少不了。另外还有不少上门求助的亲友、学生,蔡先生基本是来者不拒。如此这般,他还真没余钱去买房子。

蔡先生于1928年8月离开北大时,已年逾花甲,举家定居上海,至抗战爆发后避难香港,前后9年时间内在上海租房多达5次,几乎不到2年就得搬一次家。

年纪大了,每次搬家都是件很折腾的事儿。蔡元培出生于1868年1月11日,至1936年,按民国流行的虚岁计,则已届70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学生们想给他做70岁大寿,送一份礼物。大家商议许久,觉得恩师晚年还没有固定住所,颠沛流离的,做弟子的实在惭愧,于是蒋梦麟、胡适、王星拱、罗家伦等领头,决议在上海集资购买或兴建一套房子送给蔡先生,并写了一封信告之。

蔡元培收到信后感到学生们确实有心,但总觉得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反复考虑了三四个月后,才写了回信:“……元培谨拜领诸君子的厚赐,誓以余年,益尽力于对国家对文化的义务;并勉励子孙,永永铭感,且勉为公尔忘私的人物,以报答诸君子的厚意。谨此申谢。”

可就在蔡先生很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学生们的好意,学生们也很高兴地为老师奔忙的时候,抗战爆发了!买房之事最终没能实现。

鉴于蔡先生已经年逾七旬,南京国民政府担心其身体受不了颠沛之苦,安排将他送到香港,1940年春,蔡元培不幸病逝香江,享年73岁。

蔡元培任过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南京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等高官,始终清廉如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千余元,加上衣衾棺木的费用,都是由商务印书馆的人代筹的。

1917年1月,当时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的26岁青年胡适,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打响白话文运动第一炮。当年夏天,胡适刚回国就被北大文科学长(相当于系主任)陈独秀请去当教授,教授哲学,月薪260银元。

刚踏入社会的胡适能拿到如此高薪,自是振奋。上课1个月后,胡适立即被评为一级教授,加了薪水,他高兴地写信给母亲说:“适在此上月所得薪俸为260圆,本月加至280圆,此为教授最高级之薪俸。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他日能兼任他处之事,所得或尚可增加。即仅有此数亦尽够养吾兄弟全家。及此吾家分而再合,更成一家,岂非大好事乎!”

nlc202309040955

从胡适给母亲写的信来看,他的理财观显然比蔡元培强多了,“仅有此数亦尽够养吾兄弟全家”,不仅是母亲,连兄弟全家都想接济。可是,胡适却一直没买房。

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抗战前还是抗战后,胡适都没有买房,他一直认为有比买房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譬如把钱省下来买书买画,买敦煌残卷,买各种文物。他还资助学生,资助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有益的社会研究和野外调查等等。

胡适虽然不买房,但却对住所的要求很高,他租住的房子,要宽敞明亮,甚至需备有专门的客房,以招待朋友们。在北京的时候,胡适就搬了5次家,一处比一处气派。

北伐兴起后,张作霖在北京捕杀革命党和进步人士,大批教授南下,胡适从海外讲学回国,认为北京不安全,就与妻子江冬秀和两个儿子迁到上海,住在静安寺极司非尔路49号甲,为一楼一底的小洋房。

胡适藏书多,没法搬到上海,所以北京的大房子依旧租着。到了1930年底,胡适离开上海回到北京,又在北大任教。那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已趋稳定,北京改为北平,政治中心南移,人口外迁,空房子多出来了,北京的房租也便宜了些。而胡适的朋友越来越多,书籍也越来越多,他又找到后门米粮库四号的房子。

这座房子更加豪华,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庭院,带有汽车间、浴室、卫生间,还有锅炉和热水汀。房间多了就便于胡适接待好友。徐悲鸿、徐志摩、丁文江等朋友都常住他家。

抗战爆发后,胡适只身赴美,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在美国当“大使”的胡适日子并不好过,当时他的工资大约是每月540美元,1美元折合4元大洋,看上去数目不小,但除去胡适自己在美国需要花销,这笔工资还得负担妻子在国内的家庭支出以及两个儿子的教育费用。因此每月下来,收入并没有什么结余。曾有段时间胡适生病花了一大笔钱,连儿子到美国留学的学费都是借的。

胡适在1942年8月卸任“驻美大使”后,穷得身无分文。可到了1946年6月,胡适从美国回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却租了间豪华的房子——东厂胡同一号,这里曾是“大总统”黎元洪的住所。

原来胡适卸任后,至少20所美国大学请他做教授,他去了年薪最高的芝加哥大学,年薪上万美元。胡适在芝加哥大学教了3年书,除了自己用度和妻儿开支,以及资助朋友与学生外,还剩下不少。

1958年,在蒋介石反复敦请下,胡适携妻子从美国前往中国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底薪加上各种津贴,每月收人2千多一点,住的是公家的房子。即便如此,他依旧资助学子、资助教育,乐此不疲,以至于无甚结余。后来他想替夫人在台北市租一所小房子,连押金都付不起,更谈不上买房子了。进入暮年,胡适多次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年轻时要注意多留点积蓄!”简简单单的话语,闻者却倍感凄凉。

民国时期的另一位文人郁达夫的个人收入不及鲁迅、蔡元培和胡适,家庭负担又重,故而他的置业眼光放在了杭州。

郁达夫的第二任妻子王映霞出身名门,用支无度,郁一介书生,主要靠写字换钱,俩人经常为经济发生争吵。1932年冬,郁达夫跟妻子大吵一场,兀自去了杭州,散了几天心后,郁达夫给王映霞写了一封信,一是为了和解,二是对两人的未来做了个规划,信中提到“弱女子落得卖去,有一千二百元也可以了,最低不得比一千元少。这钱卖了,可以到杭州来买地皮或房子”。

所谓“弱女子”,是郁达夫的一部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这篇只有区区2万多字的小说,在当时却卖出了1000块大洋的天价,显然创造了民国出版界奇迹——即便是鲁迅、胡适、林语堂,顶多千字六七块,郁达夫千字五十块,足见其鼎盛时的风头。

拿着“弱女子”的稿费1000大洋,郁达夫在杭州大学路官场弄63号南侧买了一块空地,开始了他的“家庭计划”。东拼西凑加上预付稿费,1933年春,郁达夫在杭州的“风雨茅庐”建成,占地面积为1.8亩,整个房子为隋唐风格的砖木结构,前庭后院,俨然豪华别墅,共花了5000大洋。

对于郁达夫追求小资的行径,鲁迅先生是非常不看好的,他特地写了一首诗告诫郁达夫,希望郁达夫成为真正的战士,而非忙着举债置业的资产阶级。这首诗后来被冠以《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之题。

郁达夫花巨资建成的“风雨茅庐”,自己却没住几天,就应福建省主席陈仪之请前往福州任职。抗战爆发后,他与妻子王映霞以离婚收场,“风雨茅庐”也毁于战火。

用稿费建房子的人不只郁达夫一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自建新居。

叶圣陶的父亲是位善良和蔼的账房先生,叶圣陶幼时家里经济并不宽裕,3个孩子,加上祖父、祖母和母亲,全家生计都靠着父亲那份微薄的收入。叶圣陶上中学时,租住在苏州濂溪坊10号,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或许是因为少年时的阴影,叶圣陶成年后异常努力,后凭借在儿童文学上的成就,他的收入水涨船高,经济宽裕了,他就想在苏州老家置房了。

1935年秋,叶圣陶在苏州十全街滚绣坊青石弄买了块约450平方米的地皮,建了一个温馨的小院子。院门东向,院北是四间青砖青瓦朝南平房,每间又以格扇分为内外两半,内为卧室,外为会客之所。西侧还有朝东附房一列,为厨房之属,南部则是郁郁葱葱的花园。叶圣陶在此定居两年,抗战爆发后,叶先生携全家离开苏州,辗转去了四川等地。1984年底,叶圣陶将此处住宅捐给国家,后《苏州杂志》社迁入此处。

nlc202309040955

黄侃是民国颇负盛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20世纪30年代,黄侃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精通《周易》的他对买彩票十分热衷,并认为通过易学分析,能推出彩票规律。闲暇之余,黄侃打卦占卜,演算一番再兴致冲冲去买彩票。

据刘成禺《世载堂杂忆》载,黄侃某日卜得一个“三上上”的卦,立刻出门购买彩票,而且买的是券值五元的全张。结果中了头奖,黄侃高兴坏了,用这笔钱在南京蓝家庄买了一处宅院,并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了重建。

与其他大师们省吃俭用买地置房不同,鲁迅的恩师章太炎先生出手可谓相当阔绰,随便就能甩个两三万,眉头都不皱一下。

大约在1932年秋,63岁的章太炎应邀到苏州讲学。闲暇之余,老先生饱览了园林城市之风光,朋友一怂恿,章太炎就决定把家搬到苏州,就在这里养老。

章太炎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成天让人领着满苏州城找房子。他完全不理财,家务事基本是夫人汤国梨处理。可偏偏这次讲学,汤国梨在上海照顾家人没有同行,而章又急于找房子,结果被人给忽悠了。

某天,一朋友告诉章太炎,说他觅了套正待出售的房子,环境相当好,要价也不高。章太炎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找人借了一笔钱,跟着那位朋友来到前清巡抚衙门不远处的侍其巷。

巷里有个双树草堂,前面是幢楼房,章太炎四处看了看,连连夸赞:“不错,有楼房。”进到院子,又有几棵古树,章太炎点头微笑:“很好,还有树。”主人刚出门迎接,说要带着他到处逛逛,章太炎却大手一挥:“挺好,不用看了,多少钱,你说便是。”

那家主人狂喜,心想不知哪里来了位土鳖大腕儿,他本想卖个1万元就谢天谢地,见章太炎脸上按捺不住的兴奋,就毛着胆子说:“您老人家眼光真不错,这房子,最低也值1万5吧。”

房主说大话不怕风闪了舌头,将价格几乎提高了一倍。要是章太炎懂行情,稍微砍下,7000元准能搞定。不过章太炎觉得这家主人很厚道,来了句:“1万5,的确是便宜了。这样吧,我也不欺负实诚人,再加2000元表示谢意,承蒙惠让。”

那家房主简直惊呆了,没想到还有这么讲价的。在买家、卖家、中间人三方都非常愉悦的气氛中,房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几天后,章夫人汤国梨来到苏州,章太炎喜滋滋地告诉她,说自己买了套非常划算的房子,仅仅花了一万七。汤国梨当时就觉得不对劲,是什么房子要这么多钱啊,她知道丈夫做事向来马虎,就亲自去双树草堂看。

等汤国梨仔细探查一番,简直哭笑不得,房子买贵了不说,隔壁还有个织布厂,成天机器轰鸣,根本没有办法居住。钱花了,房子不能住,又卖不出去,只能空着,还请了位耳背的老爷子看守。后来汤国梨对学生说:“你们的老师,革命讲学是大师,但治家就不懂了。”章太炎知道自己确实吃了亏,嘿嘿傻笑不吭声。

虽然花了一大笔冤枉钱,却没能让章大师伤筋动骨,他依然想买房子。

1934年秋,章太炎和夫人在锦帆路散步,看见了一座气派的青砖洋房,装修工人正在铺设电灯线路。二人觉得周围环境不错,房子也挺漂亮,就走进去问包工头这是谁家府上。

包工头说房子是某官员建的,连购买地皮带建造装修,花了大约2万7千元,但官员即将赴陕西任职,正有意将其处理。章太炎一听又来了劲儿,问官员是谁,住在何处,怎么联系等等。汤国梨心细,劝丈夫先别急,她把楼房的里里外外看了个遍。

这座洋房朝南,东西均有门出入,从外面看上去只有一座楼房,里面实际有两幢,后面还有块空地,建着假山亭台,还有一方水池。房子整体上装修得大方气派,环境又好,无论居家还是讲学,都是不错的地方。汤国梨检验完毕,同意丈夫购买此处,章太炎笑得合不拢嘴。这所房子,就是现在苏州市锦帆路38号的章太炎故居。

上一篇:六好班组下一篇:青岛啤酒战略分析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