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的寓言故事(精选14篇)
每年,老虎都会发动百兽举行一次狂欢大会:它是为了纪念自己取得山中之王时的日子,借此向百兽表现自己的神勇威猛。
这天,林中的狐、狼、熊、猴等百兽按时到了预设的地方。狮子率先发表了大会团结共处的`宗旨。随后,老虎发表了措词激烈的讲话,接下来便举行盛大的宴会,众兽开怀畅饮,觥筹交错。
就在大家狂歌曼舞之时,酒酣耳热,志得意满的老虎忽然发现大象没有来。它叫来狐狸询问。狐狸由于前几天盖房,请大象帮助卷木上梁,谁知大象却以身孕推脱。它恼怒大象使自己丢了面子,便进谗道:大王威名远播,号令全山。大象竟置若罔闻,实在可恨;依我之见,应该把它抓来严惩,以维护大王的神威。
老虎听后,拍桌狂怒不已。众兽见虎王如此震怒,都静下来不敢说话。狐狸代老虎传达了旨意。随后,老虎率领百兽浩浩荡荡向大象的住处走去
生活在森林深处的大象,由于要生小象,便没有赴会,它刚生完便出去找食去了。走后不久,老虎和众兽来了。它们见只有刚出生的幼象,不知如何处置。这时,狐狸提议先把幼象捉住,然后潜伏在四周等待大象回来。老虎采纳了建议,心想,即使你庞大得厉害,我看也不过只是黔驴的一吼三踢腾。
大象回来后,左寻右找不见小象,瞬时,它疯了般地横冲直撞,来回甩动长鼻。鼻到之处,树木纷纷倒下,吼声连连,发泄着满腔悲恸,震得地动山摇。吓得藏在四周的老虎和百兽丢下幼象纷纷抱头逃窜。
名人, 总是吸引世人众多的眼球;
名人, 总是不乏大批追随、效仿的粉丝……
科学界名人、文艺界名人、军政界名人、商业界名人……名人是银河中的熠熠生辉的明星, 是光芒耀眼的美钻, 是传说中的凤毛麟角、人中龙凤。他们能呼风唤雨, 引领潮流。可是, 我们看到的总是他们成名后的荣耀, 谁又了解他们沉埋于地之际、淹没于茫茫黑夜之时曾经平凡的痛楚呢?他们成名的秘诀是什么?在成名的路上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呢?在“名人堂”里, 我们每期都将给大家讲述一位名人的成名史。希望通过对名人成名之路的讲述, 你能有所收获、得到启迪。
这一期我们推出的名人是奥运冠军邓亚萍。
入堂理由:邓亚萍是一个奇迹, 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身高只有150cm的邓亚萍克服了身体条件上的不足, 在乒乓体坛取得了令所有运动员都向往的辉煌战绩, 而且以惊人的毅力攻克了学习上的难题和困难, 取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学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了一块又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邓亚萍, 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 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 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1997年退役, 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现已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等职。
运动经历:5岁时开始学打乒乓球, 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 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 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后加盟河南省队, 1988年入选国家队。
最好成绩: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所获荣誉: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同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成名故事
“我总能找到自己行的理由”
童年的邓亚萍, 受任体育教练的父亲的影响, 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7岁的时候她已经拿到河南省 (少年组) 的冠军。那时与她同龄的一批队员都进河南省队了, 可她还没进省队。原因很简单, 教练嫌她个子矮, 手脚粗短, 没有发展前途。
当时, 面对外界的怀疑, 父亲不得不认真地与邓亚萍沟通, 问她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父亲对年幼的邓亚萍说:“要打球, 你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球速问题, 你身材不高就必须把球打得快, 这样才有攻击性;二是步伐问题, 你个子矮, 别人跑一步, 你就要跑两步, 所以你一定要跑得快。否则你就别打了, 去上学。”
是继续打下去, 还是重新走上学习正轨呢?面对质疑和否定, 邓亚萍没有退缩。她下定决心, 一定要证明自己!天生个性挺“犟”的邓亚萍, 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训练反而更加刻苦了。
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 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 基本功更加扎实, 邓亚萍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 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 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邓亚萍, 每闪、展、腾、挪一步, 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 手掌磨破了, 这是家常便饭!但邓亚萍从不叫苦、不喊累!年幼的她已经明白:为了心中的信念, 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负责训练的父亲, 有时都心疼得暗暗落泪!
付出总有回报, 由于邓亚萍的执著, 10岁时, 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 邓亚萍一举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这样, 之前关闭的河南省队的大门为她开启了。1986年, 在郑州市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 13岁的邓亚萍创造了击败世界女子冠军的奇迹, 她因此进入了中国青年乒乓球队。一年之中, 5次全国尖子选手比拼的队内大循环比赛, 邓亚萍取得了4次第一、1次第二的优异成绩。凭借实力, 1988年, 邓亚萍走进了国家队。
回忆童年的一波三折, 邓亚萍曾深情地说:“我从来不认为我不行, 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是打球的成绩一直不错的缘故吧。我从来没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想放弃。不管别人说我怎么样, 我总能找到我自己行的理由。我有我个儿矮的好处, 你有你个儿高的好处, 没关系!”
“我不比别人聪明, 但我能管住自己”
进入国家队的邓亚萍非常清楚, 自己能进队是张燮林指导顶着压力要她的, 机会来之不易, 她比任何一个运动员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15岁的她发誓要玩命训练, 为国家争光, 为张指导争气!
每天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早晨8点她到乒乓球馆练球。上午练3个钟头的球, 她左右腾挪, 挥汗如雨, 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每隔一个钟头, 她就要换一件T恤衫。中午结束训练时, 她站在队尾, 短裤滴答滴答地往下滴汗, 不一会儿脚底下就被汗水滴湿了一圈。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 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 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 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就餐时间, 她就自己泡面吃。
邓亚萍在训练上不惜力, 肯吃苦, 同时又勤于动脑。她觉得要想超越自我, 必须在同样的训练时间里悟出别人悟不到的东西。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 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 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 一打就是两个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 教练将球连珠炮似的打来, 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 一丝不苟地接球, 而且一接就是1000多个。据教练张燮林统计, 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日复一日的训练枯燥极了, 邓亚萍咬牙坚持着。打乒乓球总要旋转身体, 邓亚萍的颈椎、腰椎、膝关节、踝关节等所有带轴的部位都有伤, 腰肌劳损折磨得她疼痛难忍, 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 她一声不吭, 实在熬不住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血泡连着血泡, 她挑破血泡裹上纱布接着练。即使伤口感染, 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坚决不下火线。
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也收获了常人难以收获的硕果。独具慧眼的张燮林没有看错徒弟, 1989年, 邓亚萍和乔红搭档, 荣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双冠军。1991年4月, 在日本千叶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邓亚萍击败朝鲜对手获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19岁的邓亚萍与乔红这对黄金搭档一举夺得女子双打比赛的金牌。两天从搭档变成了对手, 邓亚萍夺得了女子单打金牌。1996年, 亚特兰大奥之后, 她们从搭档变成了对手, 邓亚萍夺得了女子单打金牌。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邓亚萍和乔红成功卫冕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并且, 邓亚萍再次在女子单打决赛中折桂。她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
可以说, 是不服输的性格挽救了邓亚萍的运动生涯。面对成功, 邓亚萍说:“我不比别人聪明, 但我能管住自己。”著名的留学专家徐小平说:“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别人评价出来的, 而是自己显示出来的;不是别人认可出来的, 而是自己证明出来的。”邓亚萍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一切。
邓亚萍运动生涯上的成功, 也让很多教练从此改变了选择队员的标准。他们开始注重从各个方面综合地来评价队员, 而不单单从身材上来看。而邓亚萍也给那些身材不够好或其他方面不算出色的运动员带来了信心, 他们从邓亚萍身上明白了一个道理, 只要努力, 自己就还有机会, 至少还有梦想。
从“武”到“文”, 一切从零开始
恐怕邓亚萍进清华读书的时候, 大多数的人都会对她的实际文化水平表示怀疑。实际上, 因为基础太差而无法按正常要求毕业的运动员大有人在。即使拿到了毕业证, 人们也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学校的政策倾斜。从来没有运动员像邓亚萍一样, 从运动场起步, 直至走进剑桥的校园。
1997年, 邓亚萍来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外语系的程主任和吕副主任对她非常负责, 她们关切地问邓亚萍:“你的英语怎么样?”
万万没有想到, 邓亚萍绞尽脑汁, 大小写都上阵了, 也没有写全26个英文字母。程主任和吕副主任没有责备邓亚萍。她们知道邓亚萍之所以英语这么差, 是因为从小就打球, 读书的时间太少了。她们决定给邓亚萍吃小灶, 从ABC开始教起。
从运动员到学生, 这是一次艰难的转折, 邓亚萍放下世界冠军的架子, 一切从零开始。她把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 经常学习到夜阑人静。有时, 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24岁了才开始正儿八经地念书, 困难可想而知。而学英语对于邓亚萍来说, 比打乒乓球难多了。邓亚萍是一个求真务实的人, 她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做作业也和完成训练课一样, 今日事今日毕, 毫不含糊。但是, 3个月过去了, 她的英语成绩提高不大。
1998年2月, 邓亚萍毅然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校学习英语。老师在讲台前讲课, 她就像听天书似地一脸茫然。她告诫自己:邓亚萍啊邓亚萍, 你现在不是什么世界冠军, 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 你的使命是顽强地学习。她住在一个英国老太太家里, 每天早晨8点背着书包骑自行车上学。上课听不懂她就用笔照葫芦画瓢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英文单词和短句记在本子上。下午3点半放学后, 她又骑着自行车到学习中心去学英语, 听磁带、练口语, 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回到住所, 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 她坚持用英语和房东交流, 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 头不能移动, 一动就疼得钻心。但是, 疼痛并没有使邓亚萍屈服, 她咬紧牙关, 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她虚心向老师同学学习, 大胆张嘴说英语。尽管语法混乱, 但她终于能用不流利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5个月过去了, 当清华大学的老师再见到她时, 惊讶地发现她的英语大有长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01年, 邓亚萍取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的文凭。2001年9月, 她来到了英国的诺丁汉大学, 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后她并没有满足而止步, 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29日, 经过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读, 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 将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收入囊中, 这个曾因个子矮而不被看好的“乒乓女皇”再一次站上了新的高度。在剑桥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 这是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从打球到读书, 从“武”到“文”, 邓亚萍十一年来付出了大量心血, 因为她在读书的同时, 还要兼着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冠军得了, 博士拿了, 下一个人生目标会是什么?邓亚萍说:“博士学位仅仅是一个起点, 对我来讲, 路还很长, 无论做什么, 我都希望为国家、为社会做最大努力, 利用我的学识和经历, 为中国发展作贡献。”
下期名人预告:
阿里巴巴马云
关键词:
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中,北京23岁小伙刘伟用脚演奏钢琴震惊全场,同时,也震惊了电视机前的每个观众,他的钢琴名曲弹得非常棒,全场观众为他热烈鼓掌,感动了所有人,一句“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用脚弹钢琴的“折翼天使”刘伟淡然说出的话成为《中国达人秀》的金句。
出生于1987年的刘伟,在10岁之前一直健康地成长着。那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一切理想在10岁的一天终止。因为无意触碰了配电室里的高压线,刘伟失去双臂。在医院做康复、心灰意冷的那段时间,他得到了北京残联副主席刘京生的鼓励。之后,刘伟不仅学会了用脚刷牙、吃饭、写字,还在12岁时开始学游泳,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仅仅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
然而,天妒英才。因为那场事故后,刘伟还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只能离开泳坛。于是,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音乐。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刘伟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在脚指头一次次抽筋、磨破之后,只用了仅仅一年,刘伟就和刘德华合作了一首《天意》。刘伟,一位23岁的北京男孩,如果镜头只停留在他肩膀以上的部分,你一点都不会察觉他与常人有何不同,事实上,他除去比我们少了一双臂膀,也的确没有太多不同。打小看过太多张海迪式的故事,这些被过度包装的事迹变成了一些遥远的符号,固然使你惊叹,却也很难动人,更难亲近,永远只当它是一段被渲染被放大书写的传奇,与己无涉。刘伟不同,他阳光明朗,没有因为残疾而格外的敏感自尊,更没有因为残疾而悲情孤绝。他落落大方地站在舞台上,灿烂地微笑,说着他“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音乐人”的梦想。然后,他缓缓走到舞台中央的钢琴前面,坐到比正常琴凳略低的位置上,抬起他的双脚,他的脚趾伸展,轻盈地放在黑白的琴键上——就这样,随着双脚的移动,一曲行云流水的《梦中的婚礼》居然就从他的脚底舒缓地流淌出来。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高晓松诧异至极:“我们练琴的人都知道,就是用手练琴都非常的困难。你是怎么做到的?”然后,我听到了整个晚上最令我震撼的句子:“在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没有人规定钢琴只能用手弹。”
哪怕这是提前精心设计好的台词,在这样的氛围底下,在这样一个怀抱梦想,拼命追逐梦想的男孩面前,他的粲然自信,他的淡定自若,会让你完全忘记他的悲惨经历,你会觉得他的这种精神,并不因其经历的异常而距离遥远,反而很亲近,因为我们都有梦想,区别只在于你找到了吗?你是否曾经为了你的梦想执着过?努力奋斗过?
我读过许多出色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就像一片蔚蓝蔚蓝的天,它们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与感触。其中,蓝天里最闪亮地一颗星星就是“集聋、哑、盲于一身”的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仅有三天光明》了。
《假如仅有三天光明》讲述了一个奋斗不已的残疾者对光明、对能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们加以评论。我们每一天用眼睛看东西,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巴与人交谈——这一切好像都是理所当然。可是,如果一个人聋、哑、盲了呢?她会认命?或整日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这两种态度是消极的,是悲观的。然而,也有人并非如此。
海伦凯勒,在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视力与发声器官。幸好父母没有放弃她,为她找来了苏利文小姐这位优秀教师。从此,苏利文教师改变了海伦的一生,顺利从美国哈佛大学分校毕业。之后,海伦凯勒竟成为出色的演说家,并且出版了许多著作。读了这篇文章,真的,我被海伦凯勒渴望光明的精神所深深地打动了。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强者,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在布满荆棘的生活道路上!同样,她也给我了这样的启示:往往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意它;仅有在失去健康时,才会感到健康的重要。正如她所写的“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成年后失明几天,或者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是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去,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又有几个正常人能够了解到残疾人的痛苦与自卑呢?所以,我们应当保护眼睛、珍惜时间与来之不易的健康以及宝贵的生命,在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世界里看得更多、学得更多、了解更多、生活得更完美!
星期天,我和几个朋友出去完,路经一家潮湿时,我看见一大群人围成一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忍不住挤进了人群中,想看个究竟。原来,有一个双臂俱费的叔叔在写毛笔字。他没有手,只能用牙齿咬着笔来写。他写出的字苍劲有力,豪迈奔放。如果一个只能正常人能写出这么好的字,我都会为他拍手叫好。更何况是一个残疾人呢?我不由得暗暗佩服他对生命的热爱。在这位叔叔身旁有一张纸,残疾叔叔把他从如何残废又是为什么会卖艺的经过都写在了这张纸上。这个叔叔以前在广州打工,工作时不甚将手放进了滚筒机里,被好心人送进了医院,虽然保住了姓名,但他的手却。。。。。。他的妻子也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也弃他而去了,家中只剩一个年过七旬的老母亲。面对接二连三的挫折,他并没有自连自艾,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自强不息。他苦练书法几个春秋,这才出来卖字画挣钱。我被这位叔叔所感动,买了他的一幅画。回到家里,我的心里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一位残疾叔叔,在困难、挫折面前,毅然选择了坚强面对,做一个身残志坚的强者,而这往往是那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所做不到的。我们的生命是用来珍惜的,是用来热爱的,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微小的困难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像那位残疾叔叔一样,做生活的强者,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
那是刚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天, 我哼着小曲儿向姐姐家走去。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姐姐, 看到精彩的动画片, 吃到可口的美食……真恨不得一下子就飞过去。
我正打着如意算盘, 忽然, “汪, 汪, 汪, ”一阵可怕的叫声传入我的耳中。我抬头一看, 天哪, 前方的路上竟出现了两条凶恶的黑狗, 它们长得可怕极了。看它那个儿, 要比一般的狗大许多;耳朵竖着, 眼睛一瞪, 直冲着你吼。我的心不禁一下子紧张起来, 吓得一动不动地愣在了那儿。唉, 谁叫我这么倒霉呢!可想到去姐姐家没有第二条路, 没办法, 又只好硬着头皮试探着往前走。刚走了一小步, 这两只狗更加恶狠狠地冲我叫起来。此时我原本害怕的心情更加紧张了, 我忙在心中默念:“阿弥陀佛, 菩萨保佑, 千万不能让这两只狗再向我走过来……”不好, 这只狗盯上我了, 你瞧那眼神, 天哪!顿时, 我的手抖了起来, 腿也跟着颤起来, 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身上直冒冷汗。“俗话说‘好狗不挡道’, 你为什么非要缠着我?我又没惹你!”此时的我竟和狗说起了话。可它们不但不听, 反而叫得更凶了。无奈之中我只得暗自鼓励自己:“不要紧张, 不要害怕, 千万不要害怕, 要装作没看见它。”我强作镇定尽量不去看它, 壮着胆, 慢慢往前移。可万万没想到, 这两只狗竟向我奔了过来, 危险迫在眉睫, 我害怕极了, 心在不停地狂跳, 怎么办?怎么办?情急之中, 我弯下了腰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向狗扔去, 嘿!没想到, 一只狗竟惨叫了几声, 夹着尾巴调头逃跑了, 另一只也已经失去了刚才威风凛凛的气势。
终于可以继续往前走了, 我松了口气, 没想到这么凶恶的狗也会怕强者。其实, 生活、学习中的许多困难有时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 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 车到山前必有路。此时, 我好像是一名打了胜仗凯旋的勇士, 迈开大步自豪地向姐姐家走去。 (指导老师裴礼年)
记得那是我10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从超市里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她对我说:“芸芸,你已经10岁了,必须得学点新东西,想不想学自行车?”每次我看到比我大一俩岁的哥哥姐姐悠闲地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去玩,总会以羡慕的目光看着他们,如今,一辆自行车摆在我的面前,我怎么可能拒绝,于是,我便爽快地答应了。
我跟着妈妈来到了路边的小路,没想到,不止我一个人在学骑自行车,许多和我同龄的孩子也在学,看到他们能在自行车上如履平地地骑着,我决心要比他们骑得好。一开始,是妈妈在后面扶好了座凳,让我在前面骑,这样我骑得还是有点平稳。可是,当妈妈一松手,我就像小鸟失去了翅膀,飞机失去了羽翼,重重地摔到了地上。我大声地哭着,妈妈见了,问我怎么了,我指着我的眼说:“妈妈,好痛啊!”妈妈往我指着的地方去看,呀,一个大伤口,伤口还在不停地流血,妈妈焦急万分,立刻从家里拿来药箱,帮我上了药后,她对我说:“孩子,你还想学骑自行车吗?”我边哭边说:“我不想学了。”妈妈听了,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生活中,失败是一定会有的,只有想办法去克服它,去战胜它,你才能成功。如果遇到困难,你想着去躲避它,那你就永远也不会成功。”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深有感触。于是,我立刻从失败中爬起来,继续学骑车,摔倒了在爬起来,又摔倒了继续爬起了……我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只知道“摔倒了爬起来”最后,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会骑车了。
不仅是生活中,学习中也有这样的事。
有一次,放学时,刘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他说:“这道题就是今天的家庭作业。”我们一看,这道题并非十分容易。回到家我想了半天也没有一点思绪,于是我便去问爸爸,爸爸看了,对我说:“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你认真地把题目多读几遍,你就能发现解题思路。”我按照爸爸所说的,认真地把题目读了几遍,还是没有思路,万般无奈,我只好又去询问爸爸,爸爸叹了口气对我说:“你不能每次遇到难题就找我啊!你应该学着去用方法解开它,平时我还能给你讲一讲解题思路,考试的时候,你总不能把我带去吧!”爸爸的话让我如梦初醒,我又回到书桌旁,把题目认真地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终于发现了解题思路,我打开草稿纸,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列出了一个等量关系,然后,我继续算下去,终于解开了,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我感到一丝曙光在照向我顿时,我无比兴奋。
别林斯基说过:“逆境是最好的大学。”的确,每一个强者,都必须通过这所“大学”的进修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在我看来,逆境成就强者,逆境造就人才。
纵观古今中外,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太多太多。
球王贝利在喜得贵子时有记者祝贺说:“你的儿子长得多壮实,将来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回答:“狮子要是不饿的话,是不会去捕猎的。我儿子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球星,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是很贫穷的。”正是少时贫困潦倒的家境,才造就了球王贝利。他追逐梦想,努力奋斗,为获取成功在逆境中艰难前行,最终取得成功,而他的儿子,先天有父亲所留的巨资家产,在温室顺境中快乐地成长,想像其父一样成就事业的确够难。所以逆境是强者的成才之路。
逆境中,许多磨难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弱者也许会因磨难过大、压力过重而不能继续前行,败在成才的路上。而经受住这些磨难的强者,他们征服每一个困难,在成才之路上披荆斩棘,因此而变得更强。
范仲淹自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省吃俭用,勤奋读书,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馈赠,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不是逆境成就人才的有力证明吗?
回收总值:2015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5 149.4亿元,受主要品种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同比下降20.1%。其中报废船舶降幅最大,同比下降47.2%;报废汽车增幅最大,同比增长85%。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①2015年我国五种主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约为15 274万台,约合348万吨。②2015年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数量达到109家,竞争日益激烈。以电视机回收价格为例,2014年,21寸CRT电视机回收均价85元/台。2015年,同尺寸电视机回收均价上升为95元/台。
报废汽车:①2015年全国获得拆解资质的企业数量603家,同比增加1%;隶属回收网点2358个,同比下降3%;从业人员2.8万人。报废汽车回收网点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②全年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合计277.53万辆,同比增长26.1%,其中,报废汽车回收量260万辆,同比增长18.18%,摩托车回收量17.53万辆,同比下降23.70%。拆解再生资源总量合计871.88万吨,同比增长170.8%。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模式崭露头角。通过两网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两个系统优势,提高生活垃圾在回收、分拣、处理等环节的运作效率,大幅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率,减少垃圾填埋量。
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通过物联网技术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互联网企业如淘绿、爱回收、回收哥、绿猫、再生活、帮到家、绿色地球、旧货郎等,利用互联网搭建在线交易平台,促使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由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减少了回收环节,降低了回收成本。
资本助力转型升级,龙头企业整合当地资源,提升再生资源加工水平,提高分拣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化解过剩产能。
深加工利用、深度挖掘价值成为行业发展趋势。①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美国再生资源年回收利用规模与我国相似,但单位再生资源产值是我国的4倍,深度挖掘再生资源利用效益成为行业趋势。②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调研结果,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已经由开始以拆解为主,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约98%的企业涉及不同程度的深加工活动。拆解工艺流程和处理技术向高效化及深度化发展,且已经开始装备技术升级改造。
霍金他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很多,手指能活动,大脑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朋友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正向他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向命运挑战,所以才改变了命运,创造出奇迹。
前几天,我看到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当时我是多么的佩服这位小女孩呀!一个名叫董倩的女孩,她不幸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容易骨折,8年里骨折了17次。9岁的她顽强地求学。不能走路的她,还要姥姥推着改制的床车送她去上学,而且成绩优异。而在看看我们,身体健康,都却不能像她那样努力学习的人感到可惜。
我的一个同乡小弟,九岁那年,由于生病被乡村医生打错了针,致使双耳失聪。难以想象那些年他是怎样走过艰难岁月的,当我听说他名字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北京,成了两个杂志的编辑,每个月领着不菲的薪水,这薪水足以养家糊口。
一次闲聊,得知一个身体健全而成就和名气远没有他大的人,遇到贵人提携,工作、房子竟然一次性都得到解决的事情后,他对我感慨道:我的运气可没有这样好,怎么就没有遇到贵人呢?我大笑,兄弟人高马大,而且那样有本事,怎么可能会有人疼惜呢?上天从来眷顾的是那些弱者,强者自救。
他大笑,连连冲我竖大拇指,说,姐,你这句话很有道理呀!
记得家乡有句俗语:瞎眼的麻雀天照顾。是的,上天照顾的`都是一些身处水深火热中无力自救的弱者,而强者呢?一旦厄运降临,虽然会有短暂的痛楚和绝望的哀号,但他们很快就会振作起来,忍着剧痛,不断努力寻找生命的突破口,最终破茧成蝶,成就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十二岁患上了可怕的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系统不全而引发的慢性疾病,身体99%的器官坏死,只有手指可以动,完全无药可治。但是,她没有被疾病击倒,相反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的她,凭着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毅力,成为著名作家。
被人称为蝴蝶总理的让克雷蒂安,还是小孩时,相貌丑陋,患有严重的口吃,嘴角畸形,一只耳朵还失聪。面对命运强加给他的苦难,他没有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相反,为了矫正口吃,他嘴里含着小石子练习讲话,母亲看到他的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流泪抱紧他: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养着你。他拭去母亲的眼泪,平静地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他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赢得周围人的敬佩和尊重。母亲为他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希望你能像平常人一样平安地度过一生。他拒绝了,语调铿锵地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后来,凭着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当选为加拿大总理。
看,他们都是强者自救的成功典范。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张海迪、史铁生、霍金当命运之舟把他们抛弃到荒野不毛之地,他们不甘沉沦,不甘随波逐流,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相反,凭着顽强的意志,紧紧扼住命运的喉咙,奋发有为,不屈不挠,百折不悔,终于颠覆了命运,最终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一副眼镜, 个子不高, 笑容亲和而又有些含蓄, 初次见面的直观感觉, 很难将晏工与制革行业联系起来, 几句简单的寒暄之后, 如何与皮革行业结缘的话题真正开启了我们对话的序幕。
潜心学习 终成材
说到晏工与皮革的结缘, 还要追溯到1984年, 这一年, 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后, 晏工参加了高考, 由于当年数学题目出奇的古怪, 导致发挥失常, 没能被第一志愿录取, 被调剂到成都科技大学 (现四川大学) , 录取专业是高分子材料系制革专业。虽然被稀里糊涂地调剂到闻所未闻的专业, 但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 晏工还是坚持学了下来。1988年大学毕业后, 品学兼优的晏工被分配到广州人民制革厂工作。20世纪80、90年代, 国营制革厂之所以会成为皮革毕业生的首选, 除了优越的福利待遇, 完善的工厂设施、良好的发展空间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据了解, 1981-1987年, 广东制革业曾投入2 400万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引进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化工材料, 使广东制革技术在国内居中上水平。晏工回忆说, 当时人民制革厂无论从设备、生产, 还是管理, 在全国名列前茅, 从工厂的角度, 还是比较好的。
进厂伊始, 晏工被安排在实验室, 主要从事新材料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一个小姑娘, 整天跟转鼓、皮革、化料打交道, 能行吗?凭着她的专业和敬业, 晏工很快就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在晏工的字典中, 实验室是个锻炼人的地方, 提供的机会也很多, 但机遇只会垂青准备好的人, 积累多了才能把握住机会, 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成功真的没有捷径可以走, 一定要不断地积累。因此, “多看, 多做, 多摸”是晏工给自己制定的任务。之所以定下这三多原则, 晏工解释说, 做技术, 特别是水场, 毕竟不像涂饰, 能够直观地看到效果, 皮子在转鼓里, 只有天天看、天天摸, 才能发现皮子的细微变化, 经验才能一步一步地累积起来。晏工介绍说, 在当时的人民制革厂, 水场试验和涂饰试验是一起的, 通常一名技术员拿到样品后, 会从蓝革一直做到成品。正是凭借这个有利的条件, 反复试验的过程中, 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更好地融合, 使得晏工兼备了水场技术和涂饰技术。
技术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 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步, 都会使人日后大有收益。晏工和技术团队的其他同事一起根据市场变化, 积极开发新产品, 承担了许多国家科技攻关的重大项目, 填补了市场空白, 创造了可喜的价值。后来实验室改为技术部, 晏工成为负责生皮到蓝革生产的技术主管。1996年, 四川大学百年校庆, 作为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晏工回到母校, 在上台发言时, 被问及一个女同志如何在皮革行业坚持下来并取得如此成绩, 晏工的回答出乎意料, “其实坚持做下来的原因很简单, 当初大学生分配到制革厂, 会有一些优惠政策, 比如说分配住房, 但是合同期限会要求比较长, 一下子就签了25年, 只能坚持了。”在当时的场合下, 这样的回答多少有些调侃的味道, 其实熟识晏工的朋友都知道她的坚持缘于对制革工作的热爱。90年代中后期, 国有体制下的广州人民制革厂由于是负债经营, 管理层感觉前途渺茫, 于是决定拍卖转型, 2000年7月, 人民制革厂宣布关闭拍卖。面对自己为之奋斗了12年的企业的倒闭, 晏工的心情很复杂。
20岁到30岁, 应该是人生最黄金的10年, 伴随着公司的成长壮大, 晏工也从一名只懂理论的本科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段难忘的职场经历为她日后扎根行业、更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服务 显价值
12年的制革厂技术经验, 各种化工材料的广泛接触与应用, 和化料公司良好的关系, 因此, 选择再就业的晏工进入化料公司是件很自然的事情。这时候, 国际皮化巨头巴斯夫向晏桂玲投来了橄榄枝, 晏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巴斯夫的一员, 负责中国南方市场的销售工作, 这次选择使晏工完成了从制革厂工程师向化料公司技术服务人员的身份转变。能成为化工巨头员工的一员, 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 还需要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巴斯夫选择晏工, 完全是对其能力和成绩的认可。
走上新工作岗位的晏工从事的是皮革化工材料的技术应用与销售工作, 对于这份工作的价值, 晏工有着最深刻的体会, “做技术服务, 做得好的话, 很有成就感, 有些时候去工厂, 人家给你各种风格的产品, 你要是能够打出样来, 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晏工在推广应用皮革化工材料的同时, 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制革经验, 帮助很多企业, 解决了许多生产技术和创新研发的问题, 因此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说到做技术的成就感, 不经意地勾起了晏工内心深处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2000年的时候, 经朋友介绍, 晏工去温州一家制革厂打样, 当时老板并没抱什么希望, 因为实验室角落里一叠叠报废的皮子实在让他不敢对这次打样抱太多的期望, 然而, 晏工的试验一下子就取得了成功, 皮样打出来之后, 制革厂的客户马上就认可了, 老板很高兴。自此之后, 虽然晏工和这位老板不曾再见面, 但是每逢过年, 老板都会给她打个电话, 只是简单的聊聊天,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了10年。直到2010年过年的时候, 晏工没有接到电话, 当时她认为也就是聊聊天, 也没有记得打过去。过了一段时间, 晏工听朋友说, 那位老板清明节前后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 晏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个朋友的离去让她黯然神伤, 对于当时自己没能把电话回拨过去, 晏工陷入深深的自责。
回忆起这段难忘的故事, 晏工至今心情难以平静, 说着说着, 眼泪就不由自主地从面颊划过。通过这个片段, 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了晏工身上真性情的一面, 另一方面也让人理解了技术服务这项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做得好的话, 客户会一直记得你。”
一次次帮客户解决问题, 兑现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慢慢地就有用户找上门来, 与皮革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晏工告诉记者, 她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这个职业。她说:“这里虽然有劳累、有痛苦、有辛酸, 但更多的是喜悦、满足和收获。”因为她从最初的“不经意”加入这个行业, 到现在已经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行业。
洋退国进 转阵地
10年一个轮回, 从2000年到2010年, 在巴斯夫工作的10年里, 晏工不断地自我完善, 在长期与产品和客户接触的过程中, 从一名纯粹的制革技术工程师成长为技术经验与销售能力兼备的全能人才。也正是在这10年里, 作为皮化行业的一份子, 晏工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内皮化品牌的快速崛起。2010年, 晏工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 加入了国内知名皮化企业—浙江盛汇化工有限公司。
对于这次选择, 缘于晏工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在皮革行业工作这么多年, 看到了国产皮化的成长, 在国外皮化企业工作的过程中, 也慢慢发现受国内皮化发展影响, 国外皮化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是在逐年下降的。虽然在国外, 外资的皮化还是处于绝对强势, 但在国内, 无论是大型、中小型的制革厂, 国产皮化的竞争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大的发展趋势来看, 在国外化料公司守市场是比较难的。而且, 国外公司看重的是产品的利润, 因此他们宁愿丢掉市场份额, 也要保证一定的产品利润。在进口化料价格一直上涨的情况下, 作为我们销售来说, 压力是蛮大的。因此, 综合各种因素, 在国内皮化企业中的发展空间要大过国外皮化企业。
国产皮化经过长期发展, 产品的品质和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市场的竞争力与日俱增, 这早已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2010年10月加入盛汇化工, 大半年的工作下来, 晏工对国内皮化企业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和国外化料公司相比, 国产皮化企业比较注重效率, 做决定比较快, 认准的事情马上就会抓重点去做, 而且操作灵活, 善于取长补短。而且, 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试验, 我们发现国内皮化产品并不比国外的差, 而且从做皮的角度来看, 效果比国外品牌还要好一点。”
在晏工看来, 国外企业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规范的产品定价体系, 是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对于目前国内皮化在市场的处境和前景, 晏工有着客观的认识, “对于国产皮化的稳定性, 很多客户还是持有怀疑的态度, 这个需要时间去做结论。国外皮化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几十年, 建立起了一定的口碑, 不仅是皮化行业, 包括其他行业, 国产品牌都会遭到不信任的眼光, 国产品牌建立起信任需要一个过程。目前, 制革行业普遍面临着成本压力, 生产成本也是考虑的因素, 这对于国产皮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机会的出现伴随着挑战, 质量一定要稳定, 不稳定的话, 进去了也可能会被踢出来。”
不图名利 只缘身在此行中
女性在职业工作当中的优势就是有韧性, 能坚持, 比较细致。但是总体感觉, 从制革行业的特定环境来说, 还是劣势占的比重大一些。女同志要想干好制革这项工作, 应该说付出比男同志要多、要大。晏工也是如此。母亲、妻子、女儿的多重身份让晏工对工作有了新的定义, 做事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家庭更幸福。当初广州人民制革厂破产之后, 为了能留在广州并且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她选择了巴斯夫, “选择化工主要是为了家庭, 广州的制革厂比较少, 要照顾家里的话, 只能选择化料公司”晏工解释说到。
在家人和外人眼里, 留在巴斯夫工作, 生活会安逸许多, 可骨子里喜欢闯荡的晏工却不这么认为, 对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促使她在事业上不断攀登。“在原来公司的话, 客户相对稳定, 把客户维系好就可以了。现在来到新公司, 比过去忙禄了很多, 压力也增加了许多”。来到盛汇的半年时间里, 晏工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工作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地, 在工作的时候可以说是毫无怨言, 往往客户一个电话她就会及时赶到现场, 牺牲了对家人的照顾和许多在一起团聚的时间。但晏工说, 每当看到一张张污浊不堪的原料皮, 经过辛勤的试验, 展现出一张张客户满意的皮革时, 之前再多的艰苦和付出也觉得值了。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这时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困境时, 晏工总会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 她深信,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 没有过不去的坎, 无论是困难还是挫折都是转眼云烟。逆境时的自我激励使得晏工克服了一个个前进路上的障碍, 实现了一次次的进步。“我是一个比较容易满足的人”这是晏工对自己的评价, 在她看来, 如果不是这种个性的话, 凭借自己的丰富阅历和个人能力, 可能早就出来做老板了。面对同时期的校友或朋友悄然间大多数成为了老板, 而自己始终奋斗在生产的一线, 对于这一切晏工并未看得很重, 总是内心平静地会心一笑, 这或许缘于各人对待成功和个人价值的不同追求吧。
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 莫过于在她的人生中途, 即在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 晏工是幸运的, 一直孜孜不倦地专心于制革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不断地耕耘着、收获着。晏工热爱生活、懂得生活, 该紧张时紧张, 该放松时放松。繁忙的工作之余, 她能很轻松地享受生活。打打牌, 炒炒股, 旅旅游, 是她缓解工作压力、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我的记忆中,依稀有一些他们的回忆。
在一个公交车站头,我远远地望见了一个身影——一条裤腿随风飘扬,不见脚的踪迹。瘦骨嶙峋的小臂吃力地挪动着身旁的工具。他的额角上冒出了丝丝细汗,两只手颤抖的厉害,就连那唯一的腿也跟着抖动起来。他一跳一跳地向车站靠近,每跳一步,总让人感到他那无比的艰辛。一步、两步、三步……他终于到了车站,整个身子都靠在了站牌旁的电线杆上,那心在胸膛里扑通扑通地跳着,尽管我离他不近,但那心跳的`声音还是传进了我耳朵中些许。
我紧紧地拉着妈妈的衣袖,既害怕又好奇地盯着那“不速之客”。
他大概三四十岁,远远地望着远方的地平线,时不时地用那粗糙的手去擦汗。我不禁又对他的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儿什么都没有。我心想:也许,他是一个魔法师,懂得怎么让自己的脚隐形;也许,他的另只脚正藏匿在那条裤腿中,只是不想让别人看见罢了;也许……
许许多多的疑问占据了我的心头,多得让我不知道该先想哪个才好。
那人把视线朝我这边移了些许,吓得我赶紧以身旁的妈妈做掩护,不敢正视他。
忽然,他拿起身旁像拐杖一样的东西。我心想:难道,我被他发现我在看他了?难道他知道我在看他,要对我动手吗?
一阵公交车靠站发出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原来是车子来了啊,他用力地一跳,用拐杖那么一撑,就上去了,脱离“危险”了.
后来,我问妈妈,他为什么没有脚,妈妈才解开了我的疑惑——他是个残疾人。我心想:怪不得,他怎么走路那么吃力,原来,他就是个残疾人啊!
残疾人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命运的不公,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用更多的付诸努力,我们这些健全人又如何呢?在残疾人中,有多少人身残志不残啊?海伦·凯勒,一个残疾人,在无声与无光的世界中,搏击命运,谱写出一个又一个得奇迹;桑兰,也是一个残疾人,在一次意外中瘫痪,但她也奋发图强,最终也被众人所知晓;霍金,一个科学学者,命运限制了他的自由,但他何曾放弃?尽管只有三根指头受他控制,但他没有从此放弃,而是反抗命运,他的研究对人类的发展史都将是不小的功劳!还有太多太多……但在健全人中,有太多的人因为命运的一点的小考验,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小挫折,生命历程上的一抹不光彩就举棋不定,迷失了生活的方向。更有甚者,要为那么点小困难就寻死,我真想问他们几句:你的人生就只有那么点价值?我们健全人比残疾人不是能做得更多更好吗?我们的生活有比他们差个十万八千里吗?你难道就是这么回报你母亲的十月怀胎和那么多年来牵肠挂肚吗?听我一句话: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正如那歌词写得:阳光总在风雨后。万万不能因为些许挫折就不往前行了!
2)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圣经》
3) 一个人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
4) 胜利是不会向我们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5) 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
6) 给人以关爱、给人以方便、给人以欢乐、给人以希望。
7)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8)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是精诚相见。
9) 社会不会无缘无故地厚待一个人,除非他自己向社会证明,他值得社会对他厚待。-罗兰
10)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意)但丁
11) 被人信赖是一笔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12)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希腊)比阿斯
13) 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是向既定目标迈进的新的一步。
14) 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丁铃
15)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16) 你怎么样对待别人被人就怎么样对待你。
17)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
18) 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19) 最大的成功在于最大的付出。
【强者的寓言故事】推荐阅读:
我身边的强者代表作文06-23
强者作文600字10-19
生命中的“强者”作文12-12
强者与弱者议论文06-21
座右铭:强者座右铭11-07
胜利永远属于自强者演讲稿11-29
细心的寓言故事07-07
初中的寓言故事07-09
鸡的寓言故事11-11
天鹅的寓言故事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