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早读作文材料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早读作文材料(共8篇)

高中语文早读作文材料 篇1

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 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 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程砚秋拒演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特务机关企图强迫在北京的京剧界捐献飞机义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当即拒绝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程砚秋深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凶残,担心自己的拒演连累别人,于是他不卑不亢地说:“献机义演的事,我程某人宁死在枪口下也决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园同行的麻烦。”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分析:面对凶残的敌人,程砚秋“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让人敬畏,令人钦佩。

话题:“气节”“大写的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贝多芬只有一个

有一天,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分析:贝多芬的拒演,体现了一名爱国者的民族气节以及个人的尊严。

话题:“人格的尊严”“自尊与他尊”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高二下学期早读导学案(下)

尼可洛•帕格尼尼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勃兰特下跪和日本的无赖

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波兰牺牲了600万人,中国则是3500万人。1970年12月12日,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他在给无名烈士墓和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献花圈时,竟当着成千上万人的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举世为之感动。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某些政治家不愿正视历史。1995年6月,日本众议院通过的《不战决议》中,连最起码的道歉与侵略都不提,仅仅表示对所谓“可能采取了的”“类似侵略的行动”进行所谓的反省。就这样一个不合格的“决议”,在日本众议院511名议员中只有230人投赞成票;有的人甚至胡说什么所有亚洲国家都“托了这场战争的福”。这种无耻的行径值得世人警惕。

分析:面对同一段历史,德国勇于认错而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反观日本,不但没有认识自己的罪行,而且还企图篡改历史教科书,以此来掩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其结果只能是孤立于国际社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唾骂!话题:“正视历史”“勇气”“历史与现实”

阿拉法特——悲情英雄

阿拉法特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斗争中,年仅17岁的阿拉法特自告奋勇,从沙漠部落中购买武器,偷运到巴勒斯坦,一时成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毅然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战争中。在战火硝烟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惨命运,认识到革命是惟一的出路。此后十几年的时间,他一直为保家卫国的理想舍身奋斗。

自由,比任何东西都来得更宝贵。阿拉法特朝着理想国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第二年,他结束2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阔别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连任至逝世。

分析:自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阿拉法特的一生,正是对“不自由,勿宁死”的最好诠释。

话题:“禁锢与自由”“为理想艰苦奋斗”

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 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王夫之明月照人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分析:为了事业与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与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话题:“气节与情操”“高贵与低贱”

左思立志 坚韧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高中语文早读作文材料 篇2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 明确早读的意义

(一) 明确早晨诵读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晋朝陶渊明在《杂诗》中也写道:“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意思是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 就像一天只有一个早晨可以利用, 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奋斗, 否则, 岁月一去不会再回来, 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得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结论, 曲线表明记忆遗忘的规律是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瞬时记忆的遗忘速度占到记忆内容的百分之七十, 它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正确的学习方式是不仅找到学习方法, 还要“温故而知新”学会循环记忆。而及时巩固及循环记忆最好的载体就是早读课。利用早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 还能提高学生知识巩固的效率。

(二) 反复诵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不同于别科学习, 它要求我们调动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 朗读时眼、耳、鼻、口都可以运用其中,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 只有经过反复朗读, 才能读出其中的韵味, 领悟深层含义。同时朗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专注力的训练, 培养他们专心做某一件事, 不为外界所动, 久而久之,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还能在积累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明确早读任务, 细化内容和环节

(一) 明确早读的目标和任务, 教师统筹安排

教师在早读中不仅仅起到监督的作用, 在教材内容和安排上起到统筹指导的作用。

大的方面来说, 对于本年度、本学期的教材的背诵篇目、成语、优美文段、拓展延伸材料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只有教师的目标明确了, 才能对每个阶段、每个单元、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安排。

小的方面来说, 早读最主要的两个任务是朗读和背诵, 本节自习的内容是专门的背诵课还是情景朗读课, 是预习复习课还是拓展材料阅读课, 应该完成什么预期目标, 读什么, 背哪些, 完成多少任务, 教师和学生应该心中有数。

(二) 细化内容和环节, 做到了然于胸

明确早读任务是基础, 可是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细化早读的内容和环节。

早读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面对要求完成的任务, 学生完成的情况有快有慢, 大部分同学在观念意识里认为完成布置任务就万事大吉, 不再自觉的完成别的内容, 其实这样大大地浪费了早读的时间。

因此, 我们在早自习安排的时候可以细化时间和环节, 比如在前期, 学生没有形成课堂时间的意识之前, 应该规定课堂前10到15分钟背诵哪一段, 课中5分钟小组组长检查, 5分钟默写检查, 当堂完成预定目标,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规避学生的无序茫然的特征, 让学生能学有所获。当然, 课堂任务可以随时调整, 教师有意识地在早读课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诵读的内容, 这样学生自主性和教师的预期任务就能有效结合, 学生不会觉得疲惫, 也会乐有所学。

三、实施课堂有效监督, 促使学生自觉完成预期目标

(一) 三方监督, 有效管理

早读会出现教师在的时候大家认真诵读, 不在时就小声读, 甚至不读的情况, 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于学生自制力不强和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管理, 形成教师、学科班长、小组组长三方监督, 有力督促学生学习。

(二) 量化考核过程监督

学生的量化考核, 不仅表现在平时上课时的展示, 也可以加入到早读过程之中。对于认真诵读并且能出色完成目标的个人或者小组进行奖励, 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个人和小组进行惩罚。适当的奖惩制度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在早读课认真完成指定内容。人为管理和过程管理结合的方式, 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此外, 我觉得在实施的过程之中, 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1. 有效量化任务, 早读安排不能“一刀切”。

教师在进行早读任务安排的时候, 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情况, 依据学生的层次和实际水平来安排内容, 不能“一刀切”。这样既可以提升尖子生的早读兴趣, 扩大知识阅读面, 也可以保护中等生目标的完成, 让他们稳步前进;还可以让后进生在一次次完成早读任务之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慢慢地扶植他们的自信, 从而让他们找回对学习的信心, 更加喜欢早读课。

2. 多样化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朗读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早读的兴趣,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

(1) 大声朗读。大声的朗读, 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刺激, 有深入骨髓, 直击灵魂的效果, 可以大大强化对语言的感知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 在脑海里形成形象的思维。大声的朗读, 可以消除学生打瞌睡的情况,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2) 分组朗读。分成男女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或者以大组为单位等多样的方式诵读。在朗读的时候, 让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意识, 有力促使他们在早读上进行改变。

(3) 快慢结合背读。我们在检查阶段, 可以尝试单个快背、组内快背、难背易混淆的语句慢背的方式, 以快慢结合背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总之, 教育是点燃, 而不是灌输。只有我们真正地把细节落实在实处, 教师的主导性加强了, 学生的主体性也相应得到提升, 最终让学生在早读课上真正“动”起来,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读有所获, 学有所获。

摘要:教育是点燃, 而不是灌输。只有我们真正地把细节落实在实处, 教师的主导性加强了, 学生的主体性也相应得到提升, 最终让学生在早读课上真正“动”起来,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读有所获, 学有所获。

高中语文早读四步曲 篇3

关键词:早读;读课文;背知识;积素材;赏美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时间虽短,却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光。因为新鲜的空气可以冲开混沌的大脑,可以打开记忆之门。抓紧这个记忆高峰期进行早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大,知识结构的完善,文学积累的增强,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环顾我们周围的早读,发现许多早读不是鸦雀无声,就是杂乱无章。

那么,开展怎样的早读,才能既保证早读课目标明确,有条不紊,又能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早读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踏上语文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尝试着把早读课划分为四步曲,在每一步里,均要求学生把动口与动手结合起来,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下面就将这四步曲述说给大家。

第一步,读课文,服务课堂教学

学生在学校中学的是课文,考试考的也是课文,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的也是课文,所以,早读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按早读30分钟计算,此块内容不应少于10分钟。

在这一板块中,读的内容也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学过的课文。因为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上,字、词、句、段、语法、修辞的分析不一而足,而文章的意味、作者的情感,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同时,对所学知识也可以进行较好的温习巩固。因为根据人的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可知,只有及时地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因此,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将要学的课文。对于教师来说,在早读中,通过学生朗读新课的情况,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掌握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本课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新课是当天学习的内容,只有熟悉了课文内容,听起课来才能抓住重点、难点,融会贯通,思维才能跟得上老师,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有两点是要注意的:首先,齐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良莠不齐,如果自由读的话,很多差生往往是无法顺利地读通课文而失去信心,导致对学习的厌恶。所以齐读志在帮助差生,让差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对课文的朗读,而使他们的信心得以增强。其次,教师引领学生早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效率也是很高的。教师引领下的齐读声音和谐,还能激起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很多时候教师在他们中间的潜心阅读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他们会读得更用心,更投入!

第二步,背知识,亲近高考考点

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迎接高考,语文是一门知识面相当广泛的学科,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提高,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从高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树立高考意识,有意识地让学生抓紧每天记忆力最好的一日之计来识记名言名句、文言实词义项、虚词用法、文学文化常识、词语(成语)意义等高考常考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记诵进行适时的指导,每次早读确定一个小重点,让学生落实到位。二是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记诵进行小小的检测,督促学生有力地背诵。

利用早读,每天背诵一点高考知识,既可以让学生亲近高考考点,减少对高考的畏惧,还会让学生的语言功底在潜移默化中上升一个层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下来,积少成多的惊人力量就会显现,学生也一定会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厚积薄发。

第三步,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作文难,难作文”已经成了广大师生的共识。尽管许多学生已经知道要根据写作要求围绕中心去选择材料并进行写作,但学生就是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素材。

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空空的大仓库,只有储备丰富,才能提取自如。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在这个仓库中贮存大量的典型事例、古今人物、奇闻轶事、优美词句等写作素材。这些东西怎样获取?多读善记。所以,早读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些知识让学生大声诵读。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只有大声诵读才能“博闻”,用心记忆才会“强记”,博闻强记才能运用自如。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说的是这个道理。学生自己平时的摘记,好的随笔,也可以拿出来朗读,而且可以边读边改。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有位学生在周记中倾诉自己半期考试考差之事,他在日记的最后写了这么一段话:“记得李白曾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没有考好,可能就是因为我的长风还没有来到!而我总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一定会‘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后欣慰,我想这应该是早读课中“积累名言警句”的功劳吧。

当然,每个话题的素材有很多,在短短的早读课中不可能一一展示,那要怎样才能产生高效呢?我认为话题素材的记诵应该平均分配在几个早读中进行,每次早读只侧重一个点,比如:今天早上读话题的名句,明天早上读话题的典型事例……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的氛围中积累到更多的东西。

第四步,赏美文,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去读,时间不长,学生就会产生枯燥感和疲劳感,甚至逆反心理。在早自习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丰富哲理、丰富意蕴的一篇文章,让学生平心静气地默读,独立思考,挖掘出文章精髓,产生联想。当情感、思维乃至生活经验的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学生会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就会感到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该文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并用这些哲理对该文反映的问题进行探究、评析;还可以让学生联系人生实际、社会实际,探讨相关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其间,教师适时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点评。而对于学生的零星感受,教师都应该大加肯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关于“信念”,我选择了一篇文章展示给同学们,同学们在发言中,分析了文章中的事例,并用哲理进行了深刻说明,如用到了“主观能动性”“意识的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改造主观世界”等知识。有同学还联系了温家宝同志在当选总理后的记者见面会上讲的有关“信念”的一段话,并结合温家宝同志的成长过程进行了说明,温家宝同志的成长经历给了同学们极大的激励和教育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懂得了信念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培养信念,克服自卑的方法。

赏析包含丰富哲理的优美文章,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开拓思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学生的灵魂受到了震撼和洗礼,情操得到了陶冶,从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积极向上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以上就是早读四步曲的论述,尽管其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应该说,这样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学生早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至于四个环节在时间的分配上,大体是各占四分之一,至于最佳时间怎么分配,还有待研究。

早读课虽然只有短短的30分钟,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它,把每学期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达到的目的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兴趣的海洋里快乐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就可以使早读课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只要用心、用情,早读这块得天独厚的语文园地一定会焕发无穷生机,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朱作仁.朱作仁語文教学研究文集[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11.

高中语文早读作文材料 篇4

一、吟诗诵词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1、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2、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

3、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鉴赏指引: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以直率质朴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邯郸客店里孤独过节的情形,抒写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足见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

二、成语(常见近义成语二)

11.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12.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多含讥讽之意。//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1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15.死灰复燃:死灰,烧余的灰烬。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亦作“东山复起”。

16.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亦作“了若指掌”。

17.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18.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睹:亲自听到和看到的。

19.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亦作“覆地翻天”。//天翻地覆:覆,翻,翻过来。比喻急剧的变化。

2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朝三暮四: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

三、美文赏读

墙(许达然)

又凝视那墙,觉得墙的皱纹也深了。皱纹挡不住多少风雨,却得收容所有的时间。时间已收拾过很多梦幻。幻想是还有些,但也都被迫消融在醒后的生活了。再怎样清醒都闷——那种心在门内拒绝不了世界的感觉。

闷仿佛是不可名状的树,越苍郁越使人难受。而心头的郁结比杯里的浓茶水还苦涩,不愿倒掉就喝下。倘若受不了可写作。喜欢和自然在一起的梭罗,就把寂寞当做最好的朋友对

1谈。还有卡夫卡,那个恐惧社会的犹太人,憎恨和文学无关的任何东西,连谈话或访问都使他厌烦,他写作以奚落寂寞。然而墙隔离自然和社会,写什么呢?

只写回忆不算创作,而现在连回忆都不愿意了。怕从现实的大路踱人过去的窄巷,庆祝甜蜜的凄凉。巷里巡逡也许还找得到亲朋老地址,却都搬走了。少年憧憬依稀。追寻的似乎都是觅不到的东西。多年前孜孜挖的井已被时间汲干。深恐掉人,曾用理智盖住,奈何情感还是掀起。往昔的惆怅竞像背后伤痕,随身携带,吻不到,摸却痛。

侵袭的幸亏不是孤独。孤独就隔绝社会了。觉得寂寞只因还关怀人群。对德丽莎修女,最大的寂寞是饥饿和贫穷。

我们必须互相发现。”互相发现的也许是贫乏,但总比各自占领孤独宽裕。不甘孤独而做研究的学者发现孤独伤害身体,非但减少白血球细胞,还导致心脏病、肺痨、癌,甚至死亡。既然恐怖,就消除孤独,因为再也没有比死亡更孤独的了。

看书可以排解孤独,却陷入烦恼。读不一定懂,懂也不见得解决问题。问题真多。历史都是读来的,许多的过去,活人不肯参考,活久竞不肯再相信历史了。历史既然是人为的就不可能放弃罗素的三种热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苦难的同情。爱总是有的,但知识增多烦恼也加深,而只在屋里同情也是一种残酷。

看书静不下来就听音乐。音乐虽推不倒墙却可爬过墙。“没有音乐,生命是一个错误。”尼采发疯前说的。活着已不错,要不发狂却越来越难了。活着勉强及格,至少仍肯欣赏人间一种东西叫艺术。倘若嫌独奏单调,就听协奏;倘若嫌协奏幽柔,且听交响。连鱼听音乐时都游得较优美。不知鱼孤独喝人多少水才给人吃,但知作曲家花掉很多心血才给人听。声音写起来很痛苦。沙迪说他作曲前常徘徊数遍,只有自己陪自己。难怪听到的音乐不奏悲哀就唱愤怒——常常是悲愤。一般人却宁悲而不愤。柴可夫斯基最后作品第六交响乐是幽怨的变奏,本来他不肯用“悲怆”做附题,但自从加上悲怆的字样后听交响乐的人也增多,更容易卖出去了。

柔情畅销,你却仍偏爱不流行的声音。然而墙外总是流行着新闻——那些挑选过的消息。现在报告气象:今天天气晴,阳光普照,多云,时阵雨。广播员自言自语久后就报乱了。既然多云就激烈下阵雨,湿润着什么。

风怕寂寞,追云去了。留下你,晴朗不起来,还要装得很幽默。仿佛除了幽默外,不知怎样讽刺生命。这生命,如破臭的袜子,不管冷热,仍紧紧穿着,不肯丢弃。

(伴读引思:这是以空对空,凭虚联想而蔓延成一篇佳作。作者显然是在写偶处在城市密密麻麻的建筑蜂巢中作家的书斋生活感受,生命体验。由窗前一块起皱的墙生发开出,层层推进,进而感觉到内在的闷,写作本可泄闷,但是墙隔离了自然,也隔绝了社会,写作只能是回头看。回忆带来的只能是往昔的伤痕,吻不到,摸却疼。作者由此意识到了侵袭的是寂寞,却有面临孤独的可能了?书可以排解孤独,却带来了烦恼,让的人心不能安静,而最后可以拯救自己的似乎是那可以“爬过墙”的音乐了。但是从曲子里,听见的何尝不是掩盖在 “悲怆”表面下的幽怨和悲愤呢?来来往往,日月流逝,生命中剩下的似乎只是苦恼了,还要用幽默来撑着。面对如此的生活,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答:这生命,如破臭的袜子,不管冷热,仍紧紧地穿着不肯丢弃!在无奈的悲叹之外,还是隐隐地透露出一点对生的依恋。)

四、课内名句名篇默写(23)

范仲淹《岳阳楼记》(2)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高中语文早读作文材料 篇5

夯实基础

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4)酒入愁肠。(范仲淹的《苏幕遮》)(5),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拓宽视野

【其二】 【其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作品赏析: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 1

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李白写月诗的简单归类

在对李白与月结缘这一事实作出浅薄的解释之后,我对其写月诗打算作一简单归类,并对每一类的代表诗句或诗篇稍作赏析。

1.思念的寄托:李白写月诗绝大多数是表达思念之情的,这是继承传统写月诗的结果。作者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在这一类诗中,《静夜思》可谓是最出色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开始看见床前的明月光,还怀疑是地上打的霜,再抬头一望,明月在天,才知道自己身在外乡,因而触发起思念故乡的情怀。外乡的明月也就是故乡的明月,举头一望,低头一思,思念家乡的情怀不自禁地流露出来了。而“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表达的则是另一种思念。诗人夜泊牛渚,追昔怀古,竟思念起谢尚来了,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恨无知音的感慨。另外,李白也写了一些表示恋人相思的作品,如《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蕴含其中的思恋之苦不言自明。

2.理想的象征:李白的一生虽然怀才不遇,在痛苦与孤独中,作者并没有完全消沉,他一直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止。因而,在李白的诗作中流露出宏愿伟志是必然的,不是吗?作者曾经唱出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慷慨高歌,而且,诗人始终都记住了自己的志向,他一直希望“常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在这里,月的意象成了理想的象征。

3.亲密的伙伴:诗人善写浪漫主义诗歌,拟人的手法必不少用。诗人常常把月亮作为自己亲密的伙伴。这也是诗人在极端孤独中作出的无奈选择。诗人孤独的心只能接纳酒和月亮。而且,月下饮酒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排遣内心孤独与烦闷的方法。这一类诗以《月下独酌》独负盛名。“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月夜独饮,没有知音,竟然举杯招明月共饮,把皎洁的明月引为知己,并要和它永结无情之游,这正是“有志不获聘”而感于“日月掷人去”的岁月蹉跎所抒发的感慨。“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诗人在月夜访问一个朋友,只有山月陪伴着诗人。所以诗人也把山月引为随从自己的伴侣。

4.纯粹的月亮:在李白 的写月诗中,有一部分是纯粹写月亮这一自然物的诗。在它身上根本找不到寄托的含义或象征意义。有时纯粹地把月亮作为描写对象。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诗句就只是客观地描写月亮。有时它起点明时间的作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点明时间已到晚上,明月下的长安,传来千万捣衣之声。有时它是为了渲染月夜清幽或凄凉的环境而存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又闻子规啼夜月”都是为了渲染环境。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如何去审题 篇6

一般说来,无论什么材料,首先要做的是从总体上去理解材料,只有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才会有最佳的审题角度,不至于失之偏颇;从整体上着眼,才会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不至于失之片面。所以,要想准确审题,就必须整体理解材料;要想正确立意,就必须整体把握材料。

2.正面原则

作文材料总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指向性。它常常包含正反两个方面,或者一种比另一种更优;往往存在主次两种内涵,或者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因此,审题必须从正面切入,从积极方面考虑;或者说,从更正面的角度切入,从更积极的一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立意具有积极意义,带有正能量。

3.对象原则

应该说,对象是审题的钥匙,是立意的扶手。因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材料至少有一个对象。而一个对象就有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就有一种立意。如果有两个对象,那肯定就有两个角度,就有两种立意。如果将两个对象结合起来,那就会形成第三个角度,产生第三种立意。如此说来,只有找准对象,才能抓住审题的角度;只有抓住审题的角度,才能审清题意。

4.主次原则

高中语文早读作文材料 篇7

【关键词】语文早读课;提高效率;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早读课是语文课堂的重要补充,能否有效利用早读课,直接影响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是有规律可循、有经验可以总结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常上早读课所获得的经验,谈谈怎样做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的基础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早读课的主要任务。于漪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所以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不仅对语文学习有重要帮助,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诵读的魅力,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会升华感性认识、激发审美热情,最后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培训带读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早读

语文早读课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早读不是你读你的、我读我的、一盘散沙式的读书,而应该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阅读,所以学生在早读前要做到阅读目标具体、选择内容科学,时间安排合理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效率。

在早读课堂上,要安排一位组织能力强的课代表,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早读。老师要集中训练课代表的带读能力和科学选择早读内容的能力,在方法上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

首先要让带读课代表学会合理选择早读内容。早读的内容在量上要适中,不能太多,使同学们疲于奔命的一气死读,也不能太少,使同学们太过散漫放松;再者,所选择的早读内容要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内需要背诵的诗词古文,也可以是课外的传诵名篇,可以是课内的字词成语,也可以是课外的名家美文。早读内容多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避免课堂单一枯燥;另外在读书前,课代表要在黑板上明示早读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有组织、有计划,有的放矢地阅读,比较容易达成课堂阅读目标,并使阅读的效果更好。

三、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增加早读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渗透地讲解阅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类型,如“朗读、默读、浏览、略读、精读”等,它们是怎样的读法,有什么要求,都要逐一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了然于胸。

早读课应该根据不同内容不断变换诵读方式,有时齐读,有时默读,也可以分角色读,还可以音乐伴读,背诵篇目可以让课代表读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方法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加早读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四、结合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积累知识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阅读跟其他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应该加强阅读跟其他实践活动的联系,从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示范、竞赛等方法,提高学生朗读背诵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因此,优秀的示范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恰当地运用示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些感情较跌宕的文章,或比较难读懂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先在朗读中对重音、停顿,节奏、语气、感情等方面的处理做示范,这样学生自己朗读时就降低了难度,放缓了坡度,有利于维护学生对朗读的信心。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是另一个重要的早读任务。而竞赛能让学生产生竞争的心态,从而更高效率地完成朗读背诵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竞争相统一的竞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背诵的兴趣,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早读的背诵任务。

(二)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巩固和积累知识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四环节并不是割裂分开,单独存在的,要将四环节结合在一起,发动学生耳口手脑一齐动起来,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早读的各项课堂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再背诵、后默写,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有序高效地掌握早读内容,又为教师检查早读情况作了准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背诵诗词名句或段落美文,然后要求学生把背诵的内容运用到自己说话与写作中去,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巩固和积累知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效率,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才能奏效。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语文早读的效率,而早读的高效率也必将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从而为语文教学的高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曲春梅(1987—),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二级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

早读材料 篇8

责任是什么?责任不是大屏幕上华丽的公益广告词,而是吴斌在紧急关头,用短暂的40秒完成的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

道德是什么?道德不是因为稍微的身体不适而逃离工作岗位,而是吴斌在后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的情况时,忍痛为24名乘客的生命筑起一个坚强的屏障。高尚是什么?高尚不是为了争取一己私利二不择手段,而是毫不吝啬自身利益,甚至,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一切只为了更需要他的人们。

任何华丽的词藻都难以清晰地阐释责任,道德,高尚,而吴斌用他的生命中的最后40秒完美的塑造出一个有责任的形象,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公民,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

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公司司机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断,肝脏被击碎。吴斌忍能忍住剧列疼痛,用40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跳,艰难站起,通知乘客,打开车门......以一个普通司机用1分16秒的时间,完美的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完美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时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当今安定繁华的社会中,没有饱受压迫,黑暗的历史大背景,吴斌,作为一名跑杭州至无锡线路的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榜样。平凡之中见伟大,危急时刻见真情,吴斌用生命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采访“最美司机”吴斌事迹的一些感受.一遍遍回想那惊心动魄的76秒,一次次擦去眼角的泪水。这个感动了千万人的瞬间,这位震撼了无数人的平民英雄,用任何语言来形容都是苍白的,都不足以表达我们的万千思绪。

面对吴斌伤心欲绝的家人,每一个问题都可能牵起他们巨大的伤痛,我们多想跟他们一样保持沉默,与他们一起哀悼和怀念。

面对英雄女儿的那句“我不要有个伟大的爸爸,我只要有个快乐的爸爸”,我们默默陪她落泪。英雄再伟大,在女儿眼里就是一个好爸爸,飞来横祸瞬间夺走了她的爸爸,击碎了虽贫寒简陋却温馨和谐的家。

三代同堂挤在一间70平方米的简陋老房子里,父母常年患病,妻子没有工作,女儿读高中„„人们无不为吴斌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而痛惜。面对全国人民给予的关怀和温暖,吴斌的亲人说:“感谢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市民,给了我们浓浓的爱,但是任何形式的捐款和捐物,以及以这个名义成立的捐赠基金,我们都不接受。”这种朴素的美让他们成为站在“最美司机”背后的“最美家人”,让我们体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英雄家庭中最真实、最完美的诠释。面对杭州客运二公司的同事们,敬意油然而生。无锡交警说,他们从没发现过客运二公司司机有违章行为。安全重于一切,把每一个旅客平安送到家高于一切,吴斌背后站着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群体,正是他们撑起了沪杭高速的平安线。

我们默默观察,默默倾听,默默记录,默默沉思。多少次,我们把头默默低下,不忍面对吴斌的亲人和同事,生怕看到他们落泪,生怕看到这些男子汉红肿的眼圈。

吴斌事件发生后,根据报社领导指示,我们从6月2日到6日连续采写刊发了5篇报道。那段时间的杭州城阴雨蒙蒙,到处充满悲伤的景色。我们白天在吴斌家中采访,被英雄的事迹震撼着,也被英雄家人的坚强感染着,晚上流着眼泪赶写稿件。多少次在采访中我们无法平静心情,连续几个夜晚我们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吴斌定格在照片上的笑容和亲人悲伤而坚强的泪水。

6月4日下午,载有“最美司机”吴斌遗体的灵车在群众目送下,从吴斌的家出发,绕过西湖,驶往杭州殡仪馆。灵车经过的地方,一度忙碌喧嚣的城市异样地安静。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一座城哀悼一个人。

生命,永远在路上。有关“最美司机”吴斌的报道也许暂时告一段落,但这次采访对于我们记者的职业生涯而言,与其说是一次任务,毋宁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在杭州这座城市,在我们这个国家,有千千万万个像吴斌这样的普通人,但是那震撼人心的76秒,以如此悲壮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平凡人的伟大瞬间,告诉我们生命的意志有多强大,一个普通人的岗位素养可以达到何等境界,更告诉我们平凡中蕴藏着真正的伟大。英雄从来就是在平凡中铸就的!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时事

(一)。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一群身着侵华日军军服的人,手握“三八大盖”,押解着几位“村妇”,其中的“日军军官”手提军刀坐在三轮摩托车上,“侵华日军”们的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还有人扮“花姑娘”。写作应用:1.别拿国耻取乐 2.游戏历史要不得 2011年8月6日,上海一辆82路公交车上,驾驶员和一名男乘客强行驱赶一名拾荒老人下车。事件过程被网友拍下视频并传到网上,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写作应用:1.关心弱势群体2.多些包容与理解等 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时事

(二): 新时期的道德楷模——郭明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月2日晚在北京观看了话剧《郭明义》,并亲切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一同观看演出、参加接见。话剧《郭明义》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根据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先进事迹 2 创作的。胡锦涛指出,郭明义同志长期以来自觉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坚持爱岗敬业、助人为乐。他不愧是新时期的道德楷模,我们都应向他学习。郭明义,19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倍多。他收入微薄,却资助了100多个孩子。写作应用:1.榜样 2.雷锋精神不能丢等 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时事

(三)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 视频回放。第二辆车碾过 陈姨救人的过程,恰好被事发地旁边一间劳保店的视频监控记录,当然这段视频还包括在陈姨之前路过的18个人。陈姨并不知道,她是第19个路人,前18个,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2011年10月19日特约评论员韩浩月 女童被碾的道德批判不能大而化之。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没有行为能力的两岁女童,是如何脱离其安全监管人视线走到街巷中来的?司机在碾过女童之后为何会丧心病狂地逃逸?这两个导致悲剧发生的最重要的疑问,在一片哗然的声音中反而被淹没了。两岁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连遭两车碾过,路过的十余名路人没有出手相救,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这几天发生在佛山的这起事件,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公众也对此投入了高度的注意力。稚嫩的生命被无情的车轮碾压,小悦悦的不幸遭遇令人心痛、愤怒,无所释放的公众情绪,把目标指向了十余名路人身上,这些路人均不同程度地被人肉,最后,舆论风向被锁定到人性冷漠、道德沦丧上来,很多人发出了社会何以冷血至此的诘问。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的确,没能第一时间把小悦悦救离现场的路人,要承受舆论之压,由此推论人们内心麻木、社会氛围恶劣,也有足够的成立理由。但这种大而化之的道德批判,其实是没有具体指向的,路人的模糊面孔,以及他们复杂的心境,仅凭揣测是无从定义的。之所以舆论把矛头对准“道德”这个靶子,是因为如此不会带来任何风险,人人皆可为,是发挥正义感的最佳渠道。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 大而化之的道德批判,很容易让人忽略具体责任人的过错,而把单一事故的责任推卸到业已形成的社会弊病中来。按压社会肌体的脓疮的确会带来痛感与反思,但类似事件我们经历了多少年、多少次,只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加剧,何时看到过善良人性的复苏与改观?具体到小悦悦身上来,追究肇事司机和其安全监管人的责任,用法律追责比用道德追责更有实际的警示价值。没有行为能力的两岁女童,是如何脱离其安全监管人视线走到街巷中来的?司机在碾过女童之后为何会丧心病狂地逃逸?这两个导致悲剧发生的最重要的疑问,在一片哗然的声音中反而被淹没了。路人没施救虽然要谴责,但首先要谴责和问责的,却是应对女童尽安全照管义务的家长以及肇事司机。在一家媒体所做的网络调查中,近万名投票网友竟有将近3%的人选择了“假若在现场,会和路人一样选择漠然走开”,这样的数字,显然和小悦悦被碾后7分钟经过的路人都无动于衷形成很大反差,难道网络上的“道德浓度”会比现实中高如此之多?97%的网络投票者选择不会漠然对待小悦悦被碾,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没有真正出现在事发现场。道德批判无须付出成本,是安全的,但却是最不可靠的,小悦悦的事情发生后,最应该做的是强化 家长对儿童的监管责任,严惩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者,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道德批判的存在要适度,因为这种行为只有形而上的指导意义,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会大打折扣,我们每个人更多要做的,是通过这些事件反观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远比拷问别人有助于改变社会大环境。18位冷漠的路人或许只是个案,在微博上诸位网友共同呼喊“一起告别冷漠”。告别冷漠,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多一点亮色,多一点热血,多一点希望。一点、一点、又一点,中国才能靠着累积起来的希望,让道德的篱笆经得起狂风的席卷,让时光的长河能够充满着欢快。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但如何才能告别冷漠呢?如果满天下尽是南京彭宇案的不公,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常常流血又流泪,冷漠将只能像传染菌一样,越传越大,越传越危险。因此,我们不得不既叩问内心,也叩问制度。河北聂树斌冤死16年了,真凶早已招认,可冤魂迄今得不到正式的平反,这是司法的冷漠;大街小巷里串行的小贩们被某些暴力城管极尽殴打之能事,这是公权力的冷漠„„用放大镜去观察冷漠,去监督冷漠,让冷漠越来越少,这个社会才能从整体环境上越来越温暖。而当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成的时候,当人们日益增多的公共服务品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的时候,人间不仅有自发的真情,亦有制度的补助,冷漠又岂会横行?

上一篇:尼龙润滑的应用下一篇:医院关于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