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服务方案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据库服务方案(共7篇)

数据库服务方案 篇1

精准宣传高效推广

——xx房地产数据库商函服务方案

精准宣传高效推广

——xx房地产数据库商函服务方案

一、需求分析

xx房地产地处与xx城区一江之隔的高要城区,是xx市新中源房产开发有限公司独具匠心打造的高档别墅级园林风格生活小区,独特的建筑设计、潜力无限的升值能力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日前,xx市市委市政府公布了西江三桥规划方案,西江三桥的建成,将连接xx,促进两地共同发展,在此前提之下,xx房地产若能以三桥建设方案公布为契机,采取合适的宣传策略,必将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我们比较了解电视、报纸、杂志、电台等宣传媒体,这些“狂轰滥炸”式的宣传投入相当可观,效果却差强人意,调查表明,传统的媒体广告观众只能够记住其中不到20%的商品名称,更遑论商品的用途、特点等。同时,对于真正的消费者来说,传统媒体广告的大量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很难让人印象深刻。因此,选择一种更加物美价廉的宣传推广方式,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信息平台,同时又能避免相关竞争者的雷同宣传,才是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明智选择。使用邮政数据库商函的形式进行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的模式,就是一种精准、高效、优质的战略举措。

二、产品介绍、服务特色

数据库商函具有针对性强、保密性好、效果持久、成本低廉等优

点,邮政数据库对促进xx房地产宣传的种种优势及采用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营销方式的好处如下:

1、数据库商函以邮简、信件为信息载体,而且是通过直邮的形式发送到客户手中,配合邮政数据库名址来做推广,这样一方面可以一对一地直接找到目标顾客,同时又可以将产品直接呈现在目标顾客面前,两者相辅相成,成功率显然要比其他媒体形式要高得多。

2、在价格方面,如果只租用邮政数据库名址的话,每条数据只收取0.1-0.2元的租用费,而在电视台新闻时段投放一分钟广告,广告费就高达数万元。

3、数据库资源方面,xx邮政拥有xx地区企业信息2.2万条和个人信息超过55万条。数据分类包括有最适合楼盘推广的公积金用户库、车主、公务员、教师、医生、企业中高层等多种类型(详见附件)。

4、在服务方面,xx邮政还可以为客户提供设计、印刷、封装、投递等全程服务,为客户提供最大便利。

虽然商函有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众多优点,但也不是万能的,商函不能使受众一定会看广告,也不能使受众一定会购买,但商函可以确保把客户想表达的东西安全、直接地送到目标人群手中。

三、推荐目标客户群体名址

为了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让xx房地产能够打开知名度,推荐使用多元的邮政数据库。同时鉴于是第一次合作,建议各类型数据尝

试使用一部份,从公积金用户库、车主、高收入企业中高层三类名址中挑选约2万条名址,进行前期宣传推广测试,视测试结果再行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深入的数据库营销,邮政将为贵公司提供全程支持。

四、数据库商函服务流程

我们可根据贵公司的个性化需求,紧密沟通、认真精选,直到从名址信息库的数据中筛选出完全符合贵公司需求的数据,提供名址筛选、商函设计、信封打印、信函封装、运输、投递等一条龙服务。

1、方案策划

可为贵公司量身定制方案,帮您分析市场需求、目标客户、营销渠道、费用预算、投资回报等。

2、提供名址

通过名址查询系统,您可以精确地找到目标客户,进而租用名址信息进行商函的发寄,从而节约您的广告费用,提高营销效果。

3、数据服务

利用邮政基础数据资源优势,帮助企业规范其收集的各种客户数据,使其数据能够更准确的邮寄,实现企业与客户的良好沟通;同时使企业的客户数据增值,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4、策划、设计、制作

我们拥有一流的策划、设计人员,先进的硬件设备和场地,能够提供数据库商函策划、信函的内件设计及印刷、信封及内件打印、封装制作服务。

5、邮寄

依托中国邮政投递网络遍布全国城乡,联系千家万户,可以及时地将商函投递到目标人群手中,并可利用先进的投递系统对商函进行跟踪与投递确认。

6、数据库建立与维护

可以帮企业建立数据库,协助企业管理数据库,提供录入、分析等服务;帮助企业维护数据库,提供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

附注:从策划设计到印刷需2-4个工作日,设计定稿后到商函投递处理约需5个工作日,合计约需10个工作日。

五、项目建议

xx房地产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加之乘上三桥建设之东风,建议贵公司以邀请函的形式,针对广佛市民进行宣传推广,xx邮政可以为贵公司提供针对广佛市民的数据库商函支撑和邀请函设计服务。

六、经费预算

鉴于贵公司已经多次使用邮政数据库商函及其它宣传服务,我们给予贵公司尊享的优惠资费,略。

七、我们的客户

数据库服务方案 篇2

综合监控系统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调度管理的重要工具, 也是当今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设置综合监控系统的目的, 就是为了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指挥调度的统一性、灵活性和系统间的协调运作能力, 因而综合监控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它是否能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和能否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需要。综合监控系统数据库部署及服务器配置方案是影响综合监控系统性能及投资的关键因素[1]。本文依据综合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多年的设计和工程经验对数据库部署和服务器配置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 为综合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法。

1 数据库部署方案

综合监控系统根据运营管理模式、采集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中心级存储和管理数据量的大小, 在数据库部署上可分为以下四种方案。

方案一, 中心集中与站点分布的数据库部署方案:在中心级设置全局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将车站级的所有联网子系统的全部数据实时地采集到中心级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1,2]。由于数据量的庞大, 处理复杂, 需要分别设置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以便监视和控制全线所有监控对象, 实时反映现场状态并进行及时的响应和存储。车站级仅设实时数据库, 仅用于监控, 负担本站所辖范围内的数据采集、报警分析、运算控制、事件记录等事务。车站不设历史数据库, 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 历史数据的存储、整理、统计、分析等数据管理工作不在车站级实现。如果某个站点需要查询相关数据, 则必须通过综合监控系统主干网络来远程调取中央全局历史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 传输网络的依赖性较大。

该方案有利于数据的多重保护和历史数据的集中管理, 但需依靠综合监控的骨干网实现历史数据的查询, 对网络具有一定依赖性, 同时要求骨干网具有较大的带宽, 且系统投资较大。适合车站规模大且站点数目较多的线路。该方案数据库部署及数据流如图1所示。

方案二, 中心数据库集中部署方案:仅在综合监控系统中心级设置全局的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在车站不设置数据库, 只设置网络设备和车站终端工作站等[1,2]。全线所有站点的被监控对象的实时监控数据都集中传送到中心来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如果某个站点需要查询相关数据, 则必须通过综合监控系统主干网络来远程调取中央全局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

该方案的主要特点是所有数据集中存储在控制中心, 各站点的应用通过骨干网与中心数据库通信, 保证了每个终端应用使用的都是同一信息。在该方式下, 实现数据备份及安全防护比较容易。但该方案由于所有车站应用均需要访问中心数据库, 增加了对传输网络的依赖性, 系统处理速度稍慢。另外, 如果用户有新的应用需求, 在集中式结构上满足这些需要难度较大, 因为每个用户的应用程序和资源都必须单独设置, 而让这些应用程序和资源都在同一套中央集中式服务器上操作, 使得系统效率不高。该方案对服务器、软件平台及传输网络的依赖性都较大, 适合车站规模小且站点数目较少的线路。该方案数据库部署及数据流如图2所示。

方案三, 站点分布的数据库部署方案:综合监控系统不设置全局性数据库, 车站级数据库作为数据收集、处理和保存的核心[1,2];在日常工作期间, 如果车站工作站需要查询本区域范围内的数据, 只需在本地数据库调取相关数据。如果网络上某个节点需要查询其他站点范围内的数据, 则需要通过网络调取相应站点数据库中的数据。控制中心可作为一个特殊站点考虑, 控制中心的数据库规模与车站相当。此外, 由于电力监控系统对实时响应要求较高, 且站间联系较为紧密, 因此需要将全线SCADA数据存入中心数据库, 以利于对全线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的调用访问和显示, 也便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人员对整个地铁供电系统进行统一调度。

该方案对传输网络的依赖较小, 切换实时响应高, 调试方便, 对软件要求低, 配置也较低, 但不利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及备份操作。且需要增加站点服务器的存储成本。适合车站规模大且站点数目较少的线路。该方案数据库部署及数据流如图3所示。

方案四:混合数据库部署方案:该方案可视为方案一的延伸, 在方案一两层的架构下增加集中站数据库部署层次, 以实现车站分为集中站和卫星站的管理模式[1,2]。该方案中心级综合监控系统部署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中心不担负每个车站级实时数据处理, 只负责必须由中心级实现的功能, 而将大量实时数据处理功能下放到车站一级。车站一级又分为集中站和分站, 每3~4个车站设置一个集中站 (与信号系统集中站的设置一致) , 其余为分站。集中站部署数据库, 负责各站的数据存储, 分站不部署数据库。

集中站与分站的关系:正常情况下, 集中站具有本站设备监控功能, 对分站设备只有监视功能和数据存储功能;分站监控本站设备, 分站授权给集中站后, 集中站也可以具有对分站设备的控制功能。中心级与集中站、分站的关系:正常情况下, 中心级直接与集中站互传信息, 集中站与分站互传信息;经过集中站授权后, 中心级综合监控系统可以与分站直接互传信息。该方案数据库部署及数据流如图4所示。

以上四个方案, 在运营管理方面,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四更适用于OCC集中运营管理, 亦即更容易向将来车站无人管理模式过渡, 方案三集中管理功能相对较为弱化, 不易将来向车站无人管理模式过渡;在系统安全可靠性方面, 方案一每一份数据均双重拷贝, 当某一车站的服务器宕机时, 不会存在数据丢失, 且其故障范围只影响本站。方案四每个数据亦双重拷贝, 但当集中站宕机时, 其故障波及范围包括本站及其分站。方案二数据仅储存于控制中心服务器内, 方案三数据仅储存于车站服务器内, 无异地备份;在投资方面, 方案一中心级软件投入较高, 车站级软件投资费用较低, 整体投资适中。由于硬件数量较多, 总体投资较高。但若考虑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该方案投资较低。方案二应用集中, 软件平台要求较高, 需部署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软件费用较高。但在硬件上大大节约了投资, 总体投资较低。方案三由分布式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及小型数据库管理软件构成。费用较低。硬件投资较方案一增加, 总体投资适中。方案四软件费用与方案一相近, 但硬件数量少于方案一, 总体投资适中;在可扩展性方面, 方案一、方案三、方案四均采用分布式模块化体系结构, 其差别主要在方案一、四中心级结构庞大, 扩展代价相对于方案三要高, 由于方案二中心集中部署, 方案三车站级采用集中站/分站结构, 其扩展灵活性比方案一、二要低。

2 服务器配置方案

服务器应根据数据库的部署方案设置, 根据冗余方式的不同, 存在不同方案, 以下以中心集中与站点分布的数据库部署方案为例, 对服务器配置方案进行分析 (以下分析同样适用于其它数据库部署方案) 。该数据库部署方案下服务器配置存在以下三个方案。方案一所有服务器冗余配置方案, 方案二为中心级服务器冗余配置, 车站级服务器邻站互备方案, 方案三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集群配置服务器方案。

(1) 方案一, 所有服务器均为冗余配置, 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工作。正常情况下为两台服务器同时运行, 一台服务器被指定为进行关键性操作的主服务器, 另一台服务器作为备用服务器 (配置一样) , 两机用心跳线相连, 当主机出现问题, 备机接管业务[3]。服务器工作示意图如下。

正常情况时, 如图5所示。

站内服务器发生单点故障时, 如图6所示。

这种配置是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综合监控系统的典型配置。该方案的服务器配置档次一般即可。

(2) 方案二, 中心级服务器冗余配置, 车站级服务器邻站互备方案。

中心级配置与方案一相同, 车站级每个车站配置一套服务器, 本站服务器同时作为邻站的备用服务器, 处理本站数据业务的同时备份邻站数据。逻辑上的主备冗余的服务器采用双机互备方式工作[3]。正常情况下, 各站点服务器上分别运行不同的处理事件, 应用不同, 当某一站点主机出问题时, 其上所有应用转到邻站服务器上, 该邻站服务器将同时负担两个站点的业务处理。

正常情况下, 相当于将方案一的冗余服务器在地理位置上分散至相邻两站部署, 如图7。

当某一站点的服务器故障时, 需要邻站服务器接管故障服务器全部的应用。此时故障服务器站点工作站显示的信息需要从邻站服务器中获得, 如图8。

这种配置使站间联系较为紧密, 故障情况下服务器负载会倍增, 在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综合监控系统的较少使用。服务器配置将高于方案一的档次。

(3) 方案三, 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集群配置服务器方案。

1)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指计算元件在虚拟架构上而不是真实架构上运行。虚拟化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中, 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 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模拟出多台逻辑上的服务器设备, 且每一个操作系统为可以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服务器物理资源到逻辑资源的转变, 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 或让几台服务器变成一台服务器来用, 使用户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 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 来灵活地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调整[4]。

2) 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集群配置服务器方案

综合监控系统仅在控制中心设置服务器集群, 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 将多台服务器虚拟化为一个服务器资源池, 该资源池再向系统内的各类应用提供逻辑上独立的虚拟服务器。如图9所示。

该方案优势如下。

(1) 降低成本。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控制和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 明显提高每个物理服务器及其CPU的资源利用率, 从而降低硬件成本;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包括控制中心和车站物理空间、耗电量、冷气空调及人力成本等。

(2) 提高运营效率。为IT基础设施中所有资源的管理访问提供单一且安全的接口, 允许管理员对所有资源进行诊断, 对所有资源进行配置和修改管理。

(3) 虚拟化技术和存储网络的有效结合, 提高了应用可用性、灵活性及安全性。相对于双机环境下每台服务器应用只能是另外一台做备份服务器, 在集群环境下, 理论上的其他服务器, 只要满足条件, 都可以是备援服务器, 实现了群集化资源的高可用性。此外, 一旦在服务器上安装并运行了群集服务, 该服务器即可加入群集, 即可以随意增加和删改集群系统的节点, 对于系统的扩展十分方便。

方案比选。综合以上三个方案, 从网络需求角度分析, 方案一站内实现系统数据处理及备份功能, 不依赖网络, 传输网络负荷较低。方案二站内实现数据处理功能, 但需要站间数据备份, 网络负荷一般。方案三对网络依赖最大, 网络负荷最高。从运营维护角度分析, 方案一和方案二差别不大, 方案三采用虚拟化技术, 服务器数量最少且仅在中心设置, 维护工作量最小。从投资成本角度分析, 方案一投资略高于方案二, 方案三最低, 若综合考虑服务器对物理空间的占用、耗电量、冷气空调及维护成本, 方案三远远低于方案一和方案二。从工程实施角度分析, 方案一最为成熟, 其对软件要求低, 实施难度小。方案二站内单服务器方便, 切换调试较难, 其对软件要求较高, 实施难度大。方案三国内外综合监控系统项目均无实施案例, 但在视频点播系统、网络搜索引擎等领域已有应用, 实施难度大。

3 小结

综合监控系统数据库部署及服务器配置方案, 应依据线路特点、技术发展水平、运营管理技术水平及需求进行选择。本文对数据库部署及服务器配置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 为综合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配置方案, 为云计算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 依据线路特点、技术发展水平、运营管理技术水平及需求, 在数据库部署及服务器配置方面有不同的方案实践, 各方案均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及优缺点, 对各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 为综合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配置方案, 为云计算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综合监控系统,数据库部署,服务器配置

参考文献

[1]管建华, 王凯杰, 秦小光, 等.城市轨道交通主控系统研究报告[R].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9.

[2]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3]GB 50636-2010.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

数据库服务方案 篇3

随着终端设备的普及、电信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网上银行的发展,互联网开始在各行业得到深入应用,并促进了行业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商务交易开始通过互联网信息系统来实现,也导致了信息系统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电子商务的处理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导致用户数据丢失或者服务中断,不仅造成客户流失,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消极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各企业CTO也逐渐意识到确保其关键业务连续进行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此次展示的“高可用IT服务解决方案”,涵盖了高可用托管服务、高可用灾难备份服务以及高可用云服务,力图实现对信息的灾难备份建设和业务连续性管理。“新一代的世界级数据中心,应该具备一站式服务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才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安全稳定的IT外包服务和解决方案。”万国数据创始人兼CEO黄伟表示,希望在此次大会上让企业主们亲身感受可用的一站式IT服务。

数据库服务方案 篇4

个人数据库服务器 此类服务器是为单个用户在同一计算机上使用提供的;例如,作为嵌入式数据库服务器,它还适用于开发工作。

个人服务器可执行文件的名称如下:

在 UNIX 操作系统上,文件名称是 dbeng9。在 Windows (Windows CE 除外)上,文件名称是

dbeng9.exe。

网络数据库服务器 除了具有个人服务器的各项功能外,网络服务器还支持网络上的客户 / 服务器通信,

它是为多用户使用提供的。

网络服务器可执行文件的名称如下:

在 UNIX 操作系统上,文件名称是 dbsrv9。

在 Windows (包括 Windows CE)上,文件名称是dbsrv9.exe。

在 Novell NetWare 上,服务器是称作 dbsrv9.nlm 的 NetWare可装载模块 (NLM)。

每一版本中的相同SQL 功能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篇5

一、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构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就是为统筹地方政务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交换和使用,建立有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各个信息资源权威发布者提供规范、科学的共享发布手段,为各个资源使用对象提供资源的检索、定位与获取服务。通过与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相结合,解决地方重要信息资源管理难的问题;与交换服务相结合,解决地方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难的问题。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库的建设,全面实现整个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一次建设,长久复用”的建设目标。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目前这些信息中部分信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信息的一致性和鲜活性还不能很好的保证。因此,要满足各部门业务流程和信息共享的需要,不但要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立起信息资源基础库,而且要建立起对这个基础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和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数据库能够不断的扩展、完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鲜活性和准确性,为整个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共享库基础功能需求

1)

对数据访问下载的支持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访问和下载信息资源的支撑服务。政府终端用户和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数据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分析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获取、打包返回给服务调用方。

2)

数据检查比对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检查比对支撑服务。政府用户及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需要比对的数据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将用户提交的数据和共享库中数据进行一致比对。

数据检查比对服务,其服务对象不局限于各级政府部门,该服务将来也可应用于银行、中介、企业等经营性机构的日常业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便利服务,通过合理的数据使用授权,扩大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授权面,满足了用户对数据进行权威认证的需求,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走向社会公众,探索一条社会基础信息资源为政府、企业、公民全方位数据利用服务的资源应用模式新道路。

3)

数据同步

为保持共享库数据良好的鲜活性,需要建立委办局到共享库系统之间的数据双向同步更新机制。根据信息资源生产-消费模型,各个委办局既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又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为确保共享利用的信息资源准确有效,各委办局需要及时将更新的业务信息同步到共享库系统,同时共享库系统还要将得到更新的业务信息及时同步给其他委办局,从而实现数据双向同步互动。共享库系统通过建立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同步接口规范及同步策略规范,建立策略模式下的基于参数灵活配置的数据同步更新机制,提供数据双向同步服务,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及时同步更新。

4)

数据规则约束检查

共享库数据要满足一致性、完整性、正确性要求。共享库系统需要提供数据规则约束检查手段,对入库数据按照业务逻辑规则进行完整性、一致性、正确性的数据清洗整理,保证共享库数据干净、准确、可靠。

5)

目录服务需求

按照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框架结构,建立信息资源目录标准服务及元数据描述服务。

2、共享库安全需求

从三个方面提出共享库建设的安全需求:(1)

用户的安全性

系统提供和交换平台中用户认证层的接口连接,来保证用户的身份安全和访问安全。一是身份安全,只有经过身份认证的合法用户才能对系统信息资源进行访问,这通过用户认证层来保证;二是访问安全,经过了身份认证的合法用户只能读取被授权访问的信息资源,这通过信息资源目录系统来保证。

(2)

数据自身的安全性

数据对于共享库来说,是最基础的要素,它的安全性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营、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系统要提供对数据库自身内容的安全备份和恢复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恢复性。

(3)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认证系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对共享库系统的数据访问进行安全保护。用户认证系统保证用户身份合法,信息资源目录系统保证用户信息授权访问合法,经过身份认证和授权验证,共享库数据可以通过服务形式返给应用程序。

3、共享库管理需求 1)

共享库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授权使用。共享库逻辑上集中建立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对共享库进行管理、维护。各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对共享库的使用通过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实现。同时建立一套制度、规范保证共享库的稳定运行和长效管理。

2)

数据的更新维护

结合共享数据的分布情况、应用需求及数据逻辑集中管理要求,本着“谁拥有数据谁更新”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数据更新维护方案。做到共享库数据的及时更新,保持数据良好的鲜活性。

3)

数据的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内容的标准化、元数据的标准化等方面。数据内容的标准化:要结合共享库的内容标准,科学合理地划分数据结构,形成数据分类、分层的标准化组织结构形式。元数据的标准化:要结合共享库的元数据库标准,对数据内容进行精确描述,为数据目录服务和数据共享与交换提供基础。

4)

数据的扩展

要结合多层电子政务业务应用对共享数据的扩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共享库扩展框架,既能满足对现有数据项的管理,又能够很好的满足未来对扩充数据项的增加需求。

5)

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

必须加强数据资源的安全防范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控制、授权管理,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

6)

数据展现

通过应用开发,提供对数据内容和数据描述的浏览展现、查询、统计等功能。

三、政务信息共享库总体设计

1、政务信息共享方案的选择

通过对不同建设方案的分析比较、取长补短,“逻辑集中适度分布建设”方案兼有“集中建设”方案和“分散建设”方案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是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的理想建设方案。

具体而言,各共建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整合本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形成共享数据库。根据具体情况,共享数据库一部分部署在各部门,自行维护;另一部分由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管理运行。共建部门将共享数据库存放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共用中心的网络资源、周边设备和专业化的运行维护人员及服务,可以充分保证共享数据库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

进一步从广义上来讲,在信息资源组织建设中,“逻辑集中、适度分布”的建设原则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集中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元数据库、专题应用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的基础;

二是构建星型结构的网络应用系统架构,实现共建部门通过访问中心就可透明访问共享信息资源的机制;

三是在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照“逻辑集中适度分布建设”方案进行具体的分级部署和实施。

2、政务信息共享库设计

政务信息共享库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中的数据库按所服务的业务功能,可以大致分为如下种类:

Ø

元数据库:存储元数据。

Ø

业务规则库:将业务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存在规则数据库中。Ø

业务信息库:将从前置节点获得的重要信息存储在业务信息库中。

Ø

基础信息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

Ø

交换信息库: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信息放在平台日志库中。Ø

主题数据库:面向业务主体建立的、信息源唯

一、结构稳定的信息系统数据库。

Ø

决策支持库:使用者主要是机关单位、市委领导等决策相关人员,为其提供在业务信息、基础信息、主题信息基础上各种层次汇总的数据,辅助进行进行各种决策支持。Ø

其他数据库

包括资料和文档库、多媒体数据库、UDDI库等。分布在各委办局的数据包括两类: Ø

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数据来源于各委办局的内部应用系统,或来自于信息资源中心交换的数据,用于存储对外共享和交换的信息。

Ø

交换信息库

将与其他部门进行的数据交换信息记录到交换信息库,以便各委办局自行统计、分析数据的去向与用途。

四、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

东方通科技公司主持规划设计了北京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库、石景山区电子政务试点“医疗行业监管专题数据库”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出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关键要素如下:

1、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机制

政务信息采集过程涉及到多方协作,密切配合,并且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来约束、监督,才能保障政务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到有效数据。对政务信息采集的监控管理主要从管理手段上进行,规定有些资源必须共享,落实责任到领导人。同时对具备共享条件的系统,限定资源接入的时间,要求接入单位业务负责人和负责接入的技术人员协力配合,按时完成接入工作,并对接入情况汇报备案。政务信息资源更新也需要通过管理制度来确定更新流程,建立“零更新上报”制度,确定责任到人,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2、信息资源的采集技术机制

政务信息采集有多种方式,包括文件填报、邮件、数据交换、公文传输等。对于存在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政务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级数据库同步和文件传输的方式采集数据。主要步骤有:业务申请、审批、原系统调查、接口设计、资源定义、用户定义、服务配置、系统联调、试运行等步骤,对于每一个应用都要分别进行。

3、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管理机制

政务信息的合理存储是有效利用的前提。数据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历史数据管理规则、失效数据清理机制、存储人员工作制度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存储管理机制。

4、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技术机制

信息资源对统一存储技术机制涉及到政务信息共享库的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命名规则、接口设计等内容。

5、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管理机制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根本目的。合理的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管理机制能够保障信息资源安全、充分、有效利用。

6、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技术机制

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技术机制涉及到信息资源的展示、访问权限的控制、对外服务的提供方式等内容。

数据库服务方案 篇6

计量泵作为流体精密计量与投料的理想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处理、原料配送、肥料灌溉等行业[1]。目前国内外对计量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从工艺结构和运行机理上进行分析和改良设计[2,3];(2)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利用单片机、ARM、FPGA等微处理器设计嵌入式控制器,来实现对计量泵的流量控制[4,5]。而对于单泵,对多泵、泵群远程监控和协调调度的研究还比较少。

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往往由多台计量泵构成泵组,共同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泵组间的通信、协调、调度和控制,均需要网络化技术才能实现。很多化工企业和水处理现场存在强碱、强酸和有毒气体,不便于人工操作,故采用网络化监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文献[6]提出了一种以太网-CAN总线的计量泵远程监控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该研究着眼于协议转换器的实现,并未深入探讨网络监控方案,也没有将数据网和控制网隔离,可能会造成网络时延。

笔者结合计量泵组的工作特性,对文献[6]中的计量泵网络化监控方案作进一步的展开分析,使之满足大规模计量泵群及其辅助设备的远程监控需求。根据流体工业数据的特点,本研究采用Java语言设计一个专用数据服务器,实现监控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组织、转发、存储等功能;为解决网络传输中数据量大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问题,笔者结合对象池技术和环形缓存机制,给出一种基于环形存储的对象池技术的实现方式。

1 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现场总线作为最受欢迎的工业控制网络之一,具有全数字化、实时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而以太网技术的引入,使得远程监控成为可能。

针对大规模计量泵群的以太网/CAN总线远程监控系统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通信是系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需求。现场设备(如计量泵、传感器、开关设备等)通常采用数字化的现场总线网络互连,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考虑到计量泵往往工作于高空、矿井或易燃易爆等危险区域,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远距离操作,因此监控设备(上位机PC)应使用以太网完成通信。目前学术上已有许多协议转换器的研究。

(2)简单地将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相联是不明智的。因为现场数据往往具有短帧、量大等特点,而以太网通信依赖于TCP协议,数据的传输须先建立可靠的连接。大规模的现场数据可能会导致连接丢失、网络时延和网络冲突。因此,一方面在硬件上应该将控制网和数据网隔离开来;同时在分析数据特性的基础上,需要有一套适用于不同平台的通信模型,以满足以太网和总线网的完美对接。

(3)操作人员具有查看设备、分析数据、发送控制指令、打印历史报表等需求。远程监控软件可能会根据不同要求运行控制算法和协调现场设备工作。这些都有赖于一个公用数据库来实现即时和历史数据分析、存储、查询、组织等功能。

基于上述分析,一个基于CAN-Ethernet的远程监控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连接网络。包括连接监控计算机的上位机以太网,若干个现场总线网和连接各总线网的下位机以太网。不同的网络之间通过中继设备互连。

(2)中继设备。协议转换器用于连接总线网和下位机以太网,完成TCP/IP和CAN的协议转换;数据服务器连接下位机和上位机以太网,提供数据过滤、分析、转发、查询、存储等功能。

(3)节点和终端。监控计算机定期从数据服务器中拉取数据,并显示设备运行情况;各CAN节点也将实时接收到经过数据服务器解析过的控制命令。

该方案实现了控制网和数据网的分离,并通过协议转换器和数据服务器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和数据维护功能,减小了发生网络时延和网络冲突的可能性,成功地将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使大规模计量泵群的远程监控成为可能。

2 数据服务器的设计

2.1 服务器组成

数据服务器不仅是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交换中介,亦是所有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存储、分析、转发的地方。为了使软件的可移植性更强,它采用了Java语言编写。数据服务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TCPServer、MessageFactory、ControlCenter。

2.2 TCPServer和通信实现

TCP服务器端的工作是建立一个通信终端,并被动等待客户端的连接。本研究采用Java net包中的ServerSocket和Socket来实现有阻塞的TCP服务端,并引入多线程机制来解决Socket的阻塞问题。

主线程启动若干个子线程:线程SocketSend从发送池中提取发送报文并转发;线程SocketSelect用来监听端口,调用accept方法来建立套接字,并针对每个套接字启动线程SocketReceive和若干个GetMessage;线程SocketReceive将接收到的报文写入一个buffer中;线程GetMessage从buffer中提取数据并推入接收池。各个子线程的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

实际应用中的TCP协议不会在接收到数据后立即对其进行确认,通常为了减少网络拥塞而采用了延时确认的机制,使得TCP协议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因此TCPServer中调用Socket实例的setTcpNoDelay方法关闭了延时确认。

2.3 数据分析交换

数据的分析和交换主要依赖于MessageFactory和ControlCenter。MessageFactory用于报文的提取、阅读、验证等;ControlCenter维护用户列表和负责维护多个发送和接收队列,控制信息发送格式和流向,并为高级功能应用(数据库、数据表等)提供一些可用接口。

报文按格式分为4种:COMMAND、REQUEST、RESPONSE、COMMON。COMMAND用于发送控制命令,具有最高发送优先级和即到即传特性;REQUEST用于建立连接和获取数据等;RESPONSE是针对RE-QUEST的响应;COMMON用于发送一般性数据,如传感器值等,优先级最低。

与TcpServer相同,ControlCenter也采用了线程池的方法。主线程循环启动各个子线程。每个时刻都有多个不同类和同类的线程同时在运行(可能有上百个)。有以下几种子线程:

(1)ProcessReceive,从多个TcpServer的接收池中得到报文,辨别报文格式,提取其中信息,处理后放入相应的发送接收队列(对象池)。

(2)ProcessResponse,从相应队列中提取RE-SPONSE处理后放入TCPServer发送池等待发送。

(3)ProcessCommand,提取COMMAND并发送。

(4)ProcessRequest,处理请求信息,包括请求连接、请求实时数据、请求历史数据、请求断开等,生成RESPONSE并放入相应队列。

此外,ControlCenter还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2.4 基于环形存储的对象池技术

以太网在通信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解析封装后的中间数据以及处理后的最终数据;直至被持久化或发送出去之前,这些数据都将暂留在内存内。每个数据封装在各自的Java对象里。这将占用大量的资源空间,而且频繁地创建/删除对象也会大大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对象池技术[7,8]和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环形缓冲机制,提出一种基于环形存储的对象池技术。

环形缓冲机制的缓冲区通常有一个读指针和一个写指针。本研究通过移动指针来指向不同的内存地址,并对该地址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因此,环形对象池的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

图3中ProduceIndex为产生索引,指向下一个可写对象,ConsumeIndex为消耗索引,指向下一个可读对象。数据按同一个方向写入和读取。环形对象池设计结合了单例模式和工厂模式,它的UML类图基本如图4所示。

与普通对象池不同,用于提取可用对象的方法有两个:getCosumeObject()和getProduceObject()。它们的基本流程都是先判断当前对象池是否有可读/可写对象,如果是则返回,否则线程进入睡眠模式直至被唤醒为止。每次操作都将更新对象池状态。为了保证线程安全,以上方法都加上了同步(sychronized)关键字。

数据服务器中使用了环形对象池来实现多个不同的队列,包括接收池和发送池、COMMAND池、RE-QUEST池等。对象池技术明显提升了系统性能。

3 性能测试

数据服务器除了在功能上要满足各类报文分类查询转发等需求外,在性能上还要达到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考虑到各种数据中只有控制命令和报警输出才具有即收即发的要求,大多数数据允许有一定延迟。因此本研究设计测试流程如下:

在计算机A上启动数据服务器程序;在计算机B上使用现有的TCP软件模拟建立若干个客户端,连接服务器并发送不同格式的报文;在计算机C上模拟建立一个下位机端和一个上位机端,上位机端发送若干条控制报文并被上位机接收,并通过抓包软件查看报文并计算出报文平均延迟时间。通过改变负载条件可得到更多的测试结果。

负载条件包括两方面:(1)CAN网络数的数量,一个CAN总线网络的节点上限取决于电气驱动能力,一般只有数十台到上百台;(2)总发送速率,指的是数据总量大小。CAN网络的速率大约在5 Kbps~1 Mbps之间,相对于以太网来说还是较低的。

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数据延迟及所占系统资源情况如表1所示。测试环境如下:服务器CPU为AMD4200+双核2.2 GHz,内存2 G;抓包软件使用目前十分流行的WireShark1.5。表1中:Nets表示模拟的的CAN网络数,SPEED表示数据发送总速度,Data Delay表示当前负载下一条控制报文的数据延迟。CPU和Memory表示稳态下服务器所占系统资源。

从表1中可知,在低负载条件(500 KB/s以下)的数据延迟是十几微秒以内,在流程工业中可以忽略;在负载条件在1 MB/s左右时数据延迟达到0.2 s,已到了数据服务器在实时性方面的瓶颈;当数据总量超过2.5 MB/s时,数据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测试过程中发现内存占用快速上升,最后因内存耗尽而崩溃。其他条件下系统最后总能趋于稳定。可以认定,至少在模拟有20个CAN子网、总数据速度在1 MB/s以下的环境中,数据服务器能够保证实时性和稳定性需求。

4 结束语

针对实际工业中计量泵通常需要以泵群泵组方式工作的状况,以及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欠缺,本研究详尽地分析了对大规模计量泵群监控的各方面,对文献中所提到的网络监控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应用。

基于改进的计量泵群远程监控系统方案的需求,笔者使用Java语言开发了一个专用数据服务器,以满足监控系统对数据分析、交换、维护等需求。考虑到网络通信中数据量多大长度短的特点,本研究提出基于环形缓存的对象池技术。模拟测试结果证明服务器能够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雨田,黄晓斌,陈震,等.计量泵、磁力泵、高速泵和增压泵的应用介绍与市场发展[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6,43(6):35-38.

[2]李团结.行程可调计量泵的性能与结构参数间的关系[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31(1):44-46.

[3]华锁宝,潘政广.计量泵振动机理分析和减振措施[J].流体机械,2010,38(2):45-48.

[4]WANG Guang-wei,WANG Li-fang.Research on FPGA con-trol-led metering pump flow system[C]//E-Product E-Ser-vice and E-Entertainment(ICEEE),2010 InternationalConference.Wuhan:[s.n.],2010:1-3.

[5]佟金颖,罗琦,黄圣杰.基于dsPIC的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控制器设计[J].微电机,2009,42(4):50-51.

[6]倪孟科,余世明,施金培.Ethernet-CAN总线协议转换器在计量泵远程控制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10,27(2):50-53.

[7]刁冬坡,陈平,张立勇,等.基于Java的对象池技术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23(2):66-68.

数据库服务方案 篇7

关键词:图书馆数据库;数据库资源;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37—02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数据库数量的不断增加,合理分配数据库经费投入,提高现有数据库利用率,延伸图书馆数据库服务功能等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商讨的重要话题。

近几年来,本院图书馆在数据库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不少资金,购买了中国知网和读秀学术搜索等数据库,以便给广大读者使用。现在读者们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能够方便地寻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本院图书馆数据库的利用率不是很高,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如何努力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提升图书馆数据库服务的水平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现状

笔者针对本院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读者对中国知网和读秀学术搜索这两个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1年本院中国知网和读秀学术搜索两个数据库的使用量都比2010年有所提高,特别是读秀学术搜索,使用次数翻倍增长,这既是学院圖书馆工作人员努力的成果,同时也反映出学院读者对图书馆数据库使用的积极性正在提高。但是,和其他高等院校上百万次的使用次数相比较,本院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量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数据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数据库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1.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

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图书馆都会针对新生积极地组织入馆教育。由于各方面原因限制,整个入馆教育时间比较短,学生只能简单地知道学院图书馆拥有数据库资源,而不能很快掌握如何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方法。

2.对读者缺少使用数据库的培训

读者要想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通过最简便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就必须掌握检索、浏览和使用数据库文献资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目前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1—2次的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培训的次数还是少了,这也影响了图书馆数据库的利用率。

3.部分读者使用数据库不方便

本院的校园网络都是交由学院的网络中心统一管理,一方面能够较好地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安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读者对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因为,数据库的使用必须在校园网内,因此只有在有校园网接入的教学区和生活区,读者才能在上网的计算机上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而在校园网没有接入的盲区和校园网以外的地方,读者则无法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通过对表2的分析,笔者发现在学校放假的2月、7月、8月这三个月份中,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的使用量明显降低了。可见,教师和学生在放假期间很难利用到学院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而且,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座位数不多,这也限制了相同时间段来电子阅览室查询和利用数据库资源的人数。

4.部分读者缺乏使用数据库的意识

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学生读者平时主要倾向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一般只有在需要撰写学术论文的情况下,才会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在平时并没有形成使用图书馆数据库的习惯。在学院甚至还存在部分教师不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情况。

三、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数据库服务的对策

本院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提高图书馆数据库的利用率、提升图书馆数据库的服务水平,针对以上这些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对图书馆数据库的宣传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学校育人育才的重要基地。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对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宣传力度。不仅在入馆教育中对新生进行介绍,在平时也要对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我们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置数据库宣传栏,反映图书馆数据库更新的最新动态,让读者们知道图书馆数据库的存在。我们还可以在学生和教师最密集和经常路过的地方放置一些宣传海报和材料,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和教师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图书馆甚至可以安排工作人员将宣传工作做到班级,还可以利用网络放大宣传效应。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学生社团的能量为图书馆数据库做宣传,促进图书馆数据库在学生中更广泛的利用。

2.增加对图书馆数据库使用的培训

图书馆可以对读者多举办一些数据库使用的培训讲座,培训讲座的地点尽量选择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这样不仅可以讲解如何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还可以让读者亲自上阵操作。图书馆员培训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读者独立解决来加强互动交流,这样一方面能够加深读者对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让读者较快地学会独自使用数据库资源。当然,在举办图书馆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之前也要做好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参加培训。

3.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都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所提供,图书馆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因此图书馆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读者比较充分地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在细节上,我们也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加以考虑,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个性化服务。对于那些经常到图书馆咨询和使用数据库资源的读者,我们要加以关注,及时地提供一些数据库更新或者试用的信息。此外,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本人专业和需求的个人数据资源库。比如说,在中国知网和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中为读者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将读者所研究的领域内容、关注的学科专业、经常查询的期刊论文、特别感兴趣的信息情报等集成到个人数字图书馆内,能让读者在个人数字图书馆中就能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源,而不必在整个数据库中大海捞针,浪费时间。这样做,不仅能使这些读者本人感受到更加细致贴心的服务,而且能影响他们身边的其他读者来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努力地让读者能在校园网外和放假期间也能利用到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对于在校园网外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读者,我们可以直接提供一些阅读充值卡和漫游账号。在放假期间,我们可以建立图书馆数据库的临时账号供读者使用,或者提供固定的联系方式(QQ、E—mail、手机号等)给读者,在读者需要时,可以及时地联系到图书馆员。这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及时查找到读者所需的数据库文献资源,并反馈到读者那里。平时,要重视做好图书馆数据库、网络和计算机等硬件的维护工作,及时解决硬件方面的问题,让硬件设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要因为硬件问题影响读者使用图书馆数据库。

4.增强读者利用数据库的意识

增强读者利用数据库的意识,一方面要靠图书馆的宣传,让读者认识到信息时代通过数据库获取信息资源的优势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习惯,比如说学院可以设立文献资源检索的相关课程,让学生读者有使用图书馆数据库的学习任务,通过积极地引导让他们养成利用数据库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教师读者,在教学任务以外可以安排学术和科研任务,用加压的方式来促使教师读者使用图书馆数据库。

总之,图书馆员应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掌握各种信息服务的技能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数据库服务质量,逐渐深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推进教师和学生读者适应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使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津.浅议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利用率[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2):120—123.

[2]刘丽娟.提高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利用率之我见.今日科技[J],2009,(3):45—46.

[3]邓秋华.学生社团在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用户培训中的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71—72.

[4]孙杨民.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分析[J].情报探索,2007,(2):94—96.

[5]刘静春.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方法[J].图书馆界,2009,(3):68—70.

上一篇:拆迁保证书下一篇:医院党建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