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共9篇)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篇1

课题:小数乘法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描·述

情境描述

·这是一堂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展示课,教室里坐满前来听课教师。

·这是一堂小数乘法新授课,教师已将知识点讲授完毕。

·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将预先发下的练习纸拿出来,并要求当场做第一大题(共由四个小题目组成)。

·学生开始按教师布置的要求做练习题,教师开始巡视。

·此时教室里的空间排列如下(图例:※为学生;⊙为听课教师;

为观察者所坐的位置;箭头所指为教师巡视方向;英文字母为学生的排号):

⊙⊙⊙⊙⊙⊙⊙⊙⊙⊙⊙⊙⊙⊙⊙

⊙⊙⊙⊙⊙⊙⊙⊙⊙⊙⊙⊙⊙⊙⊙

⊙※※

※※※※

※※

⊙※※

※※※※

※※

⊙※※

※※※※

※※

⊙※※

※※※※

※※

⊙※※

※※※※

※※

A

B

C

讲台

猜测

·学生都做错了?

教学描述

·教师沿图所示第一排学生巡视时,速

度较快。

·从观察者的视角看不到教师全部表情,只能看到其侧面,但能发现其在频频摇

头。

·没有出现希望的创新?

·学生做的太慢?或者是学生的错误率太高?

·想发现正确的?

·已经发现了最优秀的?

·学生的作业似乎较快,待教师转身看中

间合并的这一排学生时,已有2-3人举

手示意作业完成,但教师没有任何反应。

·此时,观察者能看到教师的全部表情,显然不是很高兴,但无法知道原因。

·在看这排时,教师明显放慢了脚步。

·转眼教师巡视到观察者所坐的这一列,突然发现教师停住了脚步,并带有微笑

地微微点了点头,其视觉明显是停留在观察者身边的学生作业上。

·教师马上收住了巡视,一大步跨到讲台前,猛一转身,微笑地环视左右一遍。

观察说明

·观察者发现身边学生一题做错了,该学生看了看教师,又看了看观察者,待教师转身时,他已经用橡皮在擦,并作了正确的订正。

观察及对话记录

(距教师站回讲台前约5秒钟)

师:做好的同学将手放好,人坐直,没有做好的同学请抓紧时间。

(距教师刚才的话约8-10秒钟)

师:好,现在都把笔放下,人都坐好,我们不再做了。

师:(教师环视四周约2秒钟)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将他刚才做的抄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师:(教师手指观察者身边的学生)××同学,请你上来将自己做的抄到黑板上去,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被点名学生拿起一本练习簿,上黑板)

师:老师提醒大家,在××同学做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并积极思考。

描·述

情境描述

·该学生在板演自己的算式时,教师始终站在讲台的右侧,并一直没有回头去观看,只是将双眼微微地注视前方——没有环视,脸捎带微笑。

·学生板演完毕,小心翼翼地走到教师的身边——位置大致在教师的右边,比教师稍后半个身子。

观察及对话记录

学:(轻声且小心)老师,做好了。

(教师微微地点头,并慢慢地转身)

师:(突然,拉长声地)嗯,不对,刚才你是怎么做的?

学:(声音更轻且迟疑地)刚才,刚才我做错了。

师:(果断且大声地)不行,把刚才做的抄上去。(见学生没有反应)你刚才怎么做的就怎么抄。

描·述

情境描述

·该学生在第二次板演时,教师仍然是原来的表情和姿势。

观察及对话记录

(学生转身,大约化了65~70秒的时间,才将另一个算式抄了上去,并再次来到教师的身边)。

学:(轻声且迟疑地)老师,抄好了。

(教师慢慢地转身,看了一眼)

师:(和蔼地)好,现在请你回到位子上去。

师:(紧接刚才的话)好,大家观察一下××同学做的,发现了什么?

学:(异口同声地)做错了。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再想想,他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错?可以同桌的两个人一起讨论一下。

描·述

情境描述

·××和其同桌没有参加这样的讨论。先是他身边的女同学拉了他一下,但是他却愤愤地转开了身子。

·教师游走于B、C两排学生的中间,不时停下来与学生轻声交谈,神色愉悦。

对·话

师: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吧?

学:(参差地回答)好了!差不多了!……

师:好,老师现在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情境描述

·学生的汇报和讨论非常热烈,每个汇报的小组基本上都判断出了王磊错误的地方,而且也大致判断对了他做错的原因。

·教师最后又非常耐心并仔细地将这道题目讲解了一遍。

观察及对话记录

师:××同学,现在你懂了吗?

学:(慢慢地站起来,小心且轻声)懂了。

师:很好,老师相信你以后不会再这样错了,是吗?

学:(继续低着头且轻声地)是的。

【主题】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评价价值观?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如何来看待学生的学习?

【提示】

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评价的价值不在于给学生的学习在“序”的方面作一个认定,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儿童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活动质量判断,从而改善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策略,并通过对儿童的数学学习成就和进步进行判断,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之中。此外,要能促进教师对儿童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的认识,改善儿童对数学的价值、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情感;

【要求】

·评析应当紧紧扣住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价值和意义来展开;

·在评析过程中应当要有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组织实例;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6级、2007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200名学生, 年龄17~20岁, 分别来自不同的省市。

1.2 方法

1.2.1 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评价

根据系内制订的双向评价表, 由授课教师负责, 在授课结束后, 针对授课全过程对整个班级的综合情况进行整体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出勤、纪律、秩序、卫生值勤、精神文明、班风学风、课堂互动、尊重教师、教学配合及突出特色或明显不足等。授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班级的表现情况进行公正评价, 并将评价意见分为A、B、C 3个等级。

1.2.2 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评价

根据系内制订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双向评价表, 采用无记名方式, 学生进行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评价, 每2课时为一个评价单位, 每一个评价单位由班级负责人随机抽取班内15名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等级由高至低分为A、B、C 3个等级。

双向评价表每周收发一次, 院系及时统计、及时分析, 并通过召开授课教师会议和学生会议, 从不同角度详细了解教与学的基本情况, 同时进行讲评、分析, 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 评选结果与教师的工资挂钩。

2 分析

2.1 教学信息反馈及时

课堂教学双向评价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沟通, 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及时, 通过评价结果来分析、评估教学质量, 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这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例如学生反映实验课时不够, 系内将此信息及时反馈给教研室教师, 教研室教师及时做出调整, 增加实验课时, 完成教学任务, 使教与学的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2 增强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双向评价的实施, 对获得优秀评价的教师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同时, 也增强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激励其参与竞争和加强学习, 也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2.3 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课堂教学双向评价使授课教师的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如有的学生评价教师的讲课质量不高, 通过学生的反馈, 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 努力学习教学技巧、交流技巧、课堂互动技巧等, 努力练习教学基本功, 尤其是新进的年轻教师。

2.4 拉近了师生距离, 融洽了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双向评价从客观上形成了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相互制约的局面, 特别是克服了过去授课教师容易出现的对学生缺乏尊重和关心、对待学生不一视同仁、在授课过程中不知道自己的不足等不良现象。实行课堂教学双向评价, 十分符合现代学生要求民主、公平的心理, 使授课教师在课间能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紧张心理,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能学到更全面的知识、技能, 同时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 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局面, 出现了教与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3 讨论

课堂教学双向评价在激发学生求知、创新动机的同时, 也使授课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充分调动了授课教师的竞争意识, 增强了其高度的责任感, 促使授课教师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通过评学、评教, 使反馈、控制更加及时, 以此来调节教与学的双向行为, 促进教学相长, 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动态分析及管理, 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学生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受益者, 虽然对教师的评价最具发言权, 但在双向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

摘要:目的探讨课堂教学双向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方法制订教师对学生及学生对教师的双向评价表, 并将其运用于2006级、2007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00名学生, 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教学管理中实行课堂教学双向评价, 使教与学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结论课堂教学双向评价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动态分析及管理, 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在教学管理中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双向评价,教学管理,运用,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柯.高校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40~42.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病理学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对病理学等理论课时进行了缩减,课时偏少,是病理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今校园WiFi已普及,使得课堂成了部分学生玩手机的乐园,加上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很多学生光靠考前突击也能取得好成绩,这就使部分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

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在国内日渐兴起。本研究旨在探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的授课模式对医学类专业学生理论教学课堂氛围、学生学习效果、学生认可度等方面是否有积极意义。

一、病理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授课模式的

准备

1.病理学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对教学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完成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工作,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病理学教学资源建设,制作PPT课件、教学视频、临床病例分析、针对性练习等,其中对临床病例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

2.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主题任务和活动指南,要求学生课前通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完成相应学习,并通过博客平台完成案例分析及讨论,课中随机指定一名学生讲授案例分析及讨论的成果,课后再进行针对性练习。

3.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包括,构建病理学学习QQ群及博客平台,通过及时将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上传至QQ群共享文件及博客平台,学生可以完成在线学习、讨论,并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

二、病理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授课模式的实施过程

针对病理学课程对2012、2013、2014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分为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组和对照组,其中2012级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组运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授课模式,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1.课前准备阶段(知识获取的过程)

2.课中阶段(知识的内化过程)

3.课后阶段(知识的评价过程)

三、病理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授课模式的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班学生对病理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授课模式效果的看法,经过统计分析可知,多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还是持肯定积极的态度。

2.课堂氛围

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的听课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言积极主动。另外,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没有学生迟到、旷课,很多学生提前到教室准备汇报的内容,小组成员之间紧密团结

合作。

3.学生测试成绩

课程学习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分优秀(≥70分)和一般(<70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用χ2检验,显著水平α=0.05、非常显著水平α=0.01。从结果来看,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组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2012、2013级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P<0.05),2012、2014级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P<0.05)。

4.讨论

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对医学类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针对性的课前准备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依然要强调教师的引导把握作用,这种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的方法充分挖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既巩固了病理学知识,又让学生早期接触到临床知识,真正起到了病理课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宁本涛.“翻转课堂”的基本图景与问题审视[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64-69.

[2]周越,王鹏,襄阳炯,等.老家资源研发:我国高校教学研究中的教育技术范式:基于国家精品课程相关文献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2):48-53.

[3]王小迪,张保国.《运动解剖学》中基于翻转课堂学生授课模式的应用及评价[J].科技视界,2015,35(12):87.

[4]刘青华,李灵敏,徐菁,等.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291-293.

教学与评价案例(范文模版) 篇4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3)通过设计汽车尾气综合泊理方案的活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初步形成绿色应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食品脱氧剂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1.宏观现象

【学习任务1】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的作用。【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还是定量水平)。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

2.微观本质

【学习任务2】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3】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模型。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

3.问题解决

【学习任务4】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并讨论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

【案例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而且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这一概念的建构过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1.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

“月饼盒中为什么要放一个小包装袋?”“包装袋里面有什么物质?”“这种物质能起怎样的作用?”正是这些真实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迫切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使学生从生活世界走进化学世界。“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如何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些真实的问题促使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和讨论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增强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信念。

2.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学习任务是连接核心知识和具体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节。该教师共设计了4个学习任务,重视和发挥学习任务的素养导向功能。“学习任务 1”突出“实验探究”;“学习任务 2”强调学科本原,体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进阶,从“物质”到“元素”再到“电子”,从“宏观”到“微观”;“学习任务3”注重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学习任务4”从STSE视角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社会价值,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注重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

“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结构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素养发展水平。该教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宏观(元素化合价)与微观(电子)、质(有合价升降、有电子转移)与量(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代数和为0)两个视角进行揭示,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认识思路,并用框图的形式对这一认识思路显性化,学生按此认识思路就能够进行迁移,对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4.注重“教、学、评”一体化

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该教师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并给出进一步深化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2——“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应学习的重点内容。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该内容可安排两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3)通过设计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等活动,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氯气与水反应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1.在线学习和交流

【学习任务1】课前,利用在线学习的平台观看微视频,完成作业并提交,通过“工作坊”等交互空间在线提问和交流。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

【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研讨改进和实施

【学习任务2】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评价任务2】发展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系统设计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

3.概括反思和提炼

【学习任务3】讨论、汇报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

【评价任务3】发展学生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路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

4.问题解决和展示

【学习任务4】真实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和交流,在线展示改进后的方案并相互评价。【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真实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 【案例说明】

本案例为两课时的单元整体设计案例。“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应用广泛。本单元的学习过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1.线上线下结合,突破学习场域

本节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在线学习的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提供作业展示和交流空间。线上推送资源的内容围绕学习主题,包括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文献节选、公共事件链接等。学生根据需求,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安排进行在线学习时间,提交学习成果,参与“工作坊”研讨。课前在线学习为课上学习活动作好准备,课后延伸学习使学习目标达成度提高。教师利用交互空间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并通过课程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诊断和提炼共性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活动,提高活动效果。上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延长了学习时间,拓展了交互空间,整体突破了学习的场域。

2.单元整体设计,实现深度学习

本案例对目标——任务——活动进行了单元整体规划,包括线上线下的整体规划及两课时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学习过程中学科活动和实际应用活动融合交叉,学科活动主要是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际应用活动主要是解决与含氯物质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同时,概括物质性质、厘清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视角和路径。在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迁移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3.活动层层递进,发展核心素养 本案例包括4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包括2~3个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指向学生的能力进阶,即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进阶,学生在完成任务、经历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氯气化学性质的探究任务,在物质性质类型的活动中获得探究能力、素养发展。在具体的活动中,将探究任务进一步分解成4个活动环节:(1)课前预测性质、设计方案,诊断学生已有的探究水平;(2)课上对预测的性质和设计的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学生从基于经验事实预测物质性质的水平发展到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预测物质性质的水平,从基于实验经验设计方案的水平发展到依据氧化还原思路设计方案的水平;(3)改进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案,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方面从孤立水平发展到系统水平;(4)实施实验并获得结论,发展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论反应实质的推理能力。

4.思路方法外显,促进自主迁移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篇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如何在日常书写中增强学生的练字意识,提高练字的效果,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课后的生字为例,充分利用《硬笔习字册》,在指导学生观察、练习与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字要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一、顺序观察让写字教学得心应手

古人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微,则下笔随人意。”长期的写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不好字的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学生不读帖,拿起笔就临写,有些学生观察范字不认真,一眼看过,眼没有看清范字的精微之处,手自然临不好字。可见深入仔细地观察范字是准确临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在大量的观察范字的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堂回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边读边看,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出示:)

生:左右结构的字。

师:比较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大小比例,这些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什么特点?

生:“歇”字左边宽,右边窄,其余的字全部是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写左窄右宽的字。同学们,根据左窄右宽的字左右两部分的高度,你能把它们分别归到这三类当中吗?

(出示:)

生:(观察归类)左高右低的字有“恍”,左低右高的字有“姥、叨、醒、滋”,高度相等的字有“炊,杖”。

师:同学们,看完结构,我们来看偏旁和笔画:以“滋”为例,看看左面三点水的笔画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第二个点画比第一个点画的位置偏左一点,点画和提画之间有呼应。

师生总结形态特点:三点水要想写漂亮,三个笔画的起笔连起来像一个小圆弧。

师:第一笔撇折位置在哪?

生:左上格中心点位置偏右下一点点起笔。(师边讲解边范写,生书空)

师:这是左低右高的字,右面部分“兹”的第一笔“点”写在什么地方?

生:比三点水的起笔“点”要略低一些。

师:观察笔画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生1:起笔的定位很关键,它决定着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2:第一笔的位置确定了,后面的笔画,可以以第一笔作为参照找位置。

生3: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决定着笔画的形态,所以要看准笔画位置。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观察的有序性:

1.从整体到局部

通过要求学生观察字的整体结构,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观察左右两部分的高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观察,(宏观上,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微观上,又有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此次观察,使学生对字的结构有整体准确地把握,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为学生进一步观察、临写做好了铺垫。

很多学生在临写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但写出来的字不是胖了,就是瘦了,或大或小,究其原因,是对范字的结构观察不到位造成的。“书画同源”,画家往往是先通过观察分析,画出物象的轮廓,然后再进行细节上的刻画,宋代的著名画家文同画竹尚且要做到“胸有成竹”,学生下笔之前更应该对字形结构有整体上的把握。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可以用上方形的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最大,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这两部分总是在宽窄高低中求平衡。以此类推,上下结构的字形分析要点是“比比宽窄,中心对正”,包围结构的字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摆好了,整个字就美观了。

2.先结构后笔画

当学生把握了一个字的结构后,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偏旁和笔画。通过对偏旁和笔画的位置观察,学生的观察有了落脚点,树立了学生书写汉字的“位置意识”。所谓“位置意识”指:整个字的起笔定位、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定位。有了“位置意识”,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纠正不足,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格”是外围界限,而“局”正好就是指外围之内的各个局部的安排。即在“格”内的布局,就是各个笔画,各个部件的总体安排。笔画定位即利用“田”字格或米字格,九宫格里的线确定笔画位置。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要想把字写正,不歪斜,就要充分利用横竖中线。横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横写平,关注竖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正。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田字格时,要想到田字格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要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如要想写好三点水,就要联系偏旁形态观察到三点水像个小圆弧,这样学生脱离了田字格,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会牢记于心。

二、标准练习让写字教学目标明晰

在系统细致的观察之后,描红、仿影、临写是教材提供学生练习写字的三种有效形式。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有效练习达到独立书写的目的。

1.描仿: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

描红仿影,是用笔对着范字的红色深浅阴影一点一画地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的笔迹与范字的笔画完全重合。通过描红仿影可以让学生对所描红字的妙处体会得既真切又细腻,是理解和体验的过程,需要手脑并用,对初学写字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描红前,教师要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边书空边体会。“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是对描红仿影的基本要求。每个笔画一笔写成,不要回描,描红后立即仿影检测和巩固描红的效果。这一过程,教师的引导要侧重于让学生明白:描红不是机械地描摹笔画,边描边思。描红的过程是体会运笔的过程,一边描写一边体会字的简洁结构,每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仿影时,要求提高,要做到笔画到位,线条流畅。

2.临写:心手一致,手笔一致

临写,就是照着范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有了观察做基础、描红做练习,学生在临写生字时,就多了许多亲切感。“起笔定位,笔画的形态,位置意识,运笔方法”等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在临写时,在通过写得像与不像的比较中去检验自己是否学得有所进步,检验自己写字时是否掌握了写字的用笔方法。后一个字比前一个字要有进步,向“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努力!

3.独立书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繁琐的“法”的讲解灌输只能换来学生的无趣和厌烦,它真正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法”的润泽,精彩纷呈的“美”的启迪和发自内心的“趣”的培养。把生字写正确、端正、美观,只是这节课的一个基本的目标,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把握此类结构的字有何共性的特点。

【课堂回放】

师:通过观察、描红、临写、你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出示:)

教师用直尺沿着左偏旁的右侧笔画画竖直线。

师生交流:左偏旁的右侧笔画收在一条竖直线上。

师生总结:因为要使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布白均匀,结构美观,就要求左偏旁的笔画,遵循“收右放左”的规律。

生:对呀,左偏旁收右放左,是为了给右半部让位,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既匀称又美观。

这一规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汉字当中竟然存在这么神奇的规律!在临写其他左窄右宽的字的时候,学生得心应手。叶老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使学生写好汉字,交给他们写字方法最重要。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而应当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触类旁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多元评价让写字教学长足发展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激发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所有评价方法都要以此为根本出发点,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个目标来衡量评价方法的优劣。因此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

1.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持之以恒地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字活动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用名人勤练书法、持之以恒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用拍照片的方法,展示学生正确的坐姿、握姿;用小组比赛,评选“写字之星”“小小书家”的方式调动他们练习书法的热情。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听到学生的声音。“同位之间交换作业,在你认为最满意的生字上画上一个红圈圈。”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互相评价的活动中来,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评价中逐步提高写字修养。观察学生的书写,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字迹由生硬变得流畅,笔画逐步舒展,位置也把握得更加准确。因为学生在看、练、评的过程中,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对字的认识,不断巩固自己对字的形态的把握。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深入评价,形成初步的审美观,提高书写水平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线条为媒介的艺术。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绚丽多姿的空间,在行笔时又好像飘动的音符,有高低黑白,有抑扬顿挫,极具欣赏价值。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能够恰当地品评作品,也是提高写字水平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学生临写时,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在对照中观察,在评价中完善,评一评佳作好字,评一评败笔,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纠正和引导,如:“笔画不能粘连”“左右开张”“中间空灵”。这样的评价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书法知识的渗透,审美观念的引导引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促进其书写水平的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创生,挖掘写字素材,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到观察的落脚点,寻找汉字的共性特点,在观察、练习、评价的过程中,各有侧重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就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汉字书写艺术多一分理解与感悟,在把握汉字书写的规律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

参考文献: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篇6

摘要: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进行界定;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分析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倡导教师全程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评价标准,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并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保障制度。

关键词:中学 课堂教学评价 问题 对策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激励、教育、诊断和改进的功能,只有评价指标制定合理、准确,评价过程实施恰当,才能有效地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机制,促进教师有效转变教育观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师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学科的教学目标巧妙结合起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束缚,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也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为教学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相对合理的依据。

一、课堂教学评价概念的界定

本文采用刘志军在《课堂评价论》中给出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即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与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将从以下六个维度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包括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标准、方法、结果的反馈及运用,评价实施的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程度。

二、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评价主题错位

有什么样的课堂评价,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在传统的课堂评价中,教师成了评价主体,纵观现在的各地的课堂评价量表,教师因素占到80%以上,这也助长了教师在课堂上竭尽全力展现自己,表现自我,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道具。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既然定位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配角。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要素自然应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而非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但因舞台课是虚拟的课堂,学生现有水平不能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依据,只能把评价的焦点集中在教师身上,因而使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产生错位。在家常课中,大家又习惯于用舞台课的评价标准评价家常课,因而引发了大家对课堂评价认

识的错乱。家常课评价中,积累学习效果评价是一项重要的评价要素,课堂评价的焦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非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评价要素的极大差异,决定了舞台课与家常课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不能互换。

教育评价主体多为单一元,而忽视了评价多元,多向的价值等等,现行的学校评价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意与僵化

一般来说,一项正式的教学评价都是有标准的,不管这标准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出现了随意性问题,甚至一些评价者根本就没有标准意识,虽然这种比较随意的评价还是以正面评价为主,如激励性评价较多,不会有什么大的坏处,但太多的随意性却无疑会让评价的激励意义大打折扣。不过,如果是随意性的负面评价,那么问题就严重了,比如有的教师随意地某学生与班上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并据此对该生作出判断,“某某比你聪明多了,乖多了,听话多了„„”这种相对标准的不当使用对评价对象的伤害尤甚。

与随意性相对的是评价标准的僵化问题。很多评价标准是评价前就预设好的,而不是评价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比如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效,主要参照其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率,上线率,平均分成了最重要的指标;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参照其内容设计,语言规范,组织教学,板书与课件情况,甚至有一套系统的评价表格,如弗兰德斯的课堂互动表,评价者的评价完全局限于表格上的内容,这种评价标准的确方便了评价活动的开展,简化了评价程序,但由于评价指标的固化,显然比较机械和僵化。尤其严重的是,这种评价标准看起来科学,有据可依,但实际上并不科学。第一,它容易掩盖许多预设标准中没有考虑到的方面,特别不容易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第二,它无法顾及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

(一)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仅限于学校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长期以来,在开展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所采用的评价大多是他人评价,简称他评。他评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他评可以使评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他评可以使评价更全面。虽然他评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重要的作用,但他评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实施评价的次数有限,不能做出经济性的评价,不能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另外,对于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样化发展这一趋势来说,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二)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不合理

1.教师单独调控课堂中的反馈,使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要主动,积极地利用信息反馈,来调整教和学。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单独控制课堂反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反馈的作用。

2、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反馈来评价自己的学习。大多数教师在处理学生学习结果时,做法往往过于简单,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表现:一是一概肯定;二是不置可否;三是一概否定;四是不适当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没有给学生有效的反馈,学生无法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够重视。

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组织、发动和准备是课堂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效果,例如,评价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每学期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次数,大多数中学在这个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各个中学准备阶段没有做好教师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课堂教学评价多是随机应付上级检查才开展的,评价反馈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提高对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认识,组织好广大中学教师学习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功能、理念和本质等,努力消除他们对此的误解和偏见,提高教师们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将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反馈给有关人员,从而,真正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三、解决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倡导教师全程参与课堂教学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认为,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进行自我评价,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打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

教师全程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具体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开始时,应与被评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根据教育教学和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时间,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程序,形成符合实际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与评价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评价者应该鼓励教师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结束后能够及时知道评价的结果,以及今后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策略,教师全程参与课堂教

学评价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其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课堂教学评价民主性和透明度,所以应允许并大力倡导教师全程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并采用自评,同行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二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方面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在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上,以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原则,力求为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身潜质提供条件。根据课堂教学评价价值取向,我认为科学、全面、有效的评价标准应体现出一下特点: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心服务,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去过分关注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不足,使激发情感和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树立理想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实施课堂教学时首先应认真分析本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而不是先把握教学的知识重难点。

2、追求高效,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书本知识以客观真理的面目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这种呈现方式的主要后果是造成学科育人价值的贫乏化,割断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的生活世界的丰富、复杂的联系,同时也割断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丰富、复杂的联系,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求教师既要拓宽自己的认知领域,又要把自己的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潜在状态,以及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的关键,同时教师需要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根据教学主体的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控制,以追求高效。

3、评价标准应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双基”,发展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教学的开放性,在内容上广泛联系社会生产,学生生活实际,在时空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的启发性,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所发现的具体实际问题;信息沟通的多向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通过互动构建自己的知识。

4、体现科学性、创新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体现科学性、整体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会真正成为广大师生课堂教学所遵循的基本标准。

(三)、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课堂评价

目前,大多数中学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仅限于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评价的方法一般也是听课和领导检查教案,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过分注重量化和纸笔测试法,缺少体现新的评价观念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代教育下,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更多的使用以自评为主,结合他评的方式,从而更全面的评价课堂教学,传统的量化评价有其固有的有点,但对教育而言,对课堂教学而言,量化评价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往往把课堂教学中最本质、最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内容丢失了,而质性评价关注复杂而丰富的课堂教学过程,强调过程中完整而真实的表现,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从发展性评价来看,量化评价只有与质性评价结合才有意义,给质性评价提供一种数量化、趋势性的参考,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为主。

(四),及时反馈并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有及时的掌握了评价者真实的反馈信息,并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才能使反馈起到有效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自身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能做到及时反馈,就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教师反馈信息要迅速、及时,反馈总是带有滞后性的,但是滞后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就会失去效力。特别是对带有错误性反馈

信息,教师要注意随时加以纠正,从心理学上讲,第一印象往往占据重要位置,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避免错误认识的形成。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从多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使其对自身做出客观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使课堂教学评价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五)、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保障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评价不重视,平时很少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和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很少对教师进行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即使培训,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效果。因此,应该加大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视,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保障制度,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常规工作,应该制定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规定,宣传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思想,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分营造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价的氛围。

2、制定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规定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首先应做出具体的规定,其内容应该包括学校多长时间应该开展一次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权利和义务,如何选拔和培训课堂评价人员,如何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何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如何反馈和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这些规定的出台与制定,从根本上切实保证了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3、宣传先进的课堂评价理念和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能否做到科学、有效,并收到良好效果,关键取决于评价人员和被评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思想是否正确,正确的评价理念能够有效帮助和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思想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该理念和思想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就是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有序的教学,同时还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注重学生发展性目标的行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要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经常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该理念体现在教学评价上,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为评价的重点,从而促进教师转变已有的传统观念,并有效改进教学。

(2)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是教师现实的教学水平,也不是某课堂具体的教学效果,而是尽力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以此为依据,为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立足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3)以学论教,以评促学

以学论教,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的“学”作为评价的重点,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它强调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以评促学,即是指,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来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优势与不足,从而便于其日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3定期向教师进行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目前,大多数中学缺乏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之前,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关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组织教师定期进行这样的培训活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倡导和引领教师全程参与评价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必须掌握基本的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各所学校必须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力争做到全面、系统和新颖,培训方式要多种多样,并努力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进行锻炼,从而保证培训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评价》沈玉顺 华东师大出版社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篇7

1.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价值分析。首先, 体育教学评价表现为对体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评价, 评价的核心内容可以理解为对体育教学的肯定。在体育教学中,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 以评价体育学科在教学中的活动为目的, 对体育教学的具体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判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使体育教学发挥其自身的教学功能, 并对其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用科学与系统的方法, 把体育学科的理论与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其次,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价值表现在通过对教学数据的收集、分析, 从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后,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对体育学科中的先进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准确描述, 有利于推广教学成果, 使体育教学得以完善, 并促进先进教学理论的不断产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完善、学校的健康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可以促使体育教学价值的实现。

2.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首先,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这一特点转变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决策性。在经过教学信息收集与分析后, 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正, 发扬其有利的一面,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并保证其顺利实施。其次, 注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这也体现了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另一个特性——灵活性。在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 要及时对老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比照教学目标, 进行阶段性的教学效果评价。如果未达预期目标, 则应及时调整, 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由此可见,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完成后, 并非一成不变, 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及学生反馈信息, 使体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其核心是教学活动, 以教师为纽带, 自上而下贯彻教学目标。

3.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分类。总体而言,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可分为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两种。综合评价指的是对全局教学过程的评价, 单项评价指的是对一个班级或者一个方面的局部评价。体育教学活动中, 单项评价是综合评价的基础, 二者互相影响又紧密相连。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参与者是教师跟学生,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中, 要综合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还应加入外部评价, 即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才能保证评价体系的综合性、评价内容的客观性与可靠性。除内、外部评价以外, 还可依据评价进度进行划分, 即中间评价与终结评价。中间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时反馈, 终结评价为阶段性教学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

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主要指理论与实践结合。可操作性包括体育教学评价构建的可靠性、有效性、规范性。首先, 可靠性。体育教学评价构建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易于实现。借鉴先进体育教学方法时应与本校实际情况结合, 保证所制定的教育目标能够实现。其次, 有效性。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 要注重教学实际效果, 结合短期、中期、长期评价, 在注重内部评价的同时参考与汲取外部评价意见, 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 综合评价结果与单项评价结果相互论证。最后, 规范性。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要全面考虑其实施规范性, 使之能够长期使用。教学评价体系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是其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中, 其主体结构的构建是重点, 应避免朝令夕改, 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评价方案的制定, 要综合考虑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力、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的阻力等诸多因素, 使制定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单可行, 易于接受。

三、结语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实践中完善, 在应用中提高, 使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提高。应大力推行与加强体育评价方法、手段的研究,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共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 使之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化, 体育教学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教学课程, 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均发生深刻变革。体育教学是现代人才培养的保障性公共基础课程, 贯穿于中小教育与大学教育, 为保证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建立完善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成为必然。基于此, 论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可操作性, 进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其可操作性进行解读, 以期使体育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力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席羽.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6 (2) .

[2]王利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课堂教学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 2010.

[3]刘国庆.聊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聊城:聊城大学, 2015.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篇8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分为了五大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就指出,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获得体育和健康的知识技能,还要增进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就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和效果、自身专业素质进行公正客观及时的评价[1]。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现状

1.评价体系的简单照搬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中小学就开始实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初衷是实现多劳多得,看效果论成绩。但很多学校管理层因为无法制定符合改革要求的教师评价标准或方案,还有就是都充作不得罪人的好好先生,导致了只有个别的学校在尝试和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后来以至于,其他的学校只是把本地区已有的教师评价体系略加修改就作为自己本校的教师评价方案,没有根据自身的办学水平、学校的发展规模以及教师队伍的组成和建设情况来制定适合本校的评价标准,仅仅是简单复制照搬,导致了教师评价标准适用性降低。

2.评价目的的偏移

学校的评价方案多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为家长、为学生满意的教育作为评价的目的,没有突显评价到底对教师自身有何作用。很多学校的实际操作只是把评价作为对教师的奖惩手段,没有根据教师的学科特点、社会的需求、以及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来提出评价的目的,使每年的评价陷入了“评了也白评”的困窘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体育教师的努力,不仅要实现体育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还要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处于边缘地位,学校仅仅把评价作为教师奖惩的手段,而忽略了对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打击了教师的工作情绪。

3.教师评价内容和指标缺乏科学性,评价标准陈旧

中小学对体育教师评价主要看其教学质量,对个人的科研能力,对外业务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考察有所忽略。学校对教师评价的标准往往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殊不知不同的分类依据,体育教师就可以分为不同的群体,忽略了教师的个体差异。

教育的最终结果是服务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目标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评价的标准也能体现时代的特征。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促进者、辅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旧的评价体系注重的是传授者,这也阻碍了教师与时共进。

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往往建立在体育教师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的随堂听课考察、所教学生的评估、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把教案、看课、听课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环节,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养成等方面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出发点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是以教案等形式就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显得不合理;另外,在评价中主要针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听课、评课情况或学生达标成绩作为指标,而忽略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思想道德的引导和熏陶,也是不科学的。

4.评价主体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校内领导、专家(调研员)、同学科教师、学生、教师本人。领导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从学校宏观的教育角度进行评价,但也是针对某一节课,具有片面性;专家同行优势是了解课的结构、了解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教学过程,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具有专业性,但也仅仅局限于某节课,对整个教学效果上的评价存在着不足;同行间的评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不是过高评价就是过低评价;学生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师直接交流,教师可以直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问题,对教师改进教学质量起到推进作用。但学生也会因个人对项目的喜好程度,对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目的的理解不同来进行评价;教师只有通过不断自我分析,认识,才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中小学体育课程是建立在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上的,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的主体选择不能仅局限在本学科,应多元化,需要将多方的意见综合起来,相互弥补不足。

二、对策研究

1.根据业务水平对评价对象进行区分定位

体育教师评价的对象是体育教师,但这仅反映了学科名称,而忽略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素养,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评价不能漠视评价对象存在的个体差异。

2.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分析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体现不出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体现不出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按指标评价是能力指标、职责指标和绩效指标三个方面。

能力指标中对各有关教学信息的加工、获取和传导的能力方面最为重要。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合理地选择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教材比重和顺序,并选用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对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决定因素。讲解示范对体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体育课堂中最直接的授课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是体育教师必须面临的现象,如何准确及时地发现错误动作并能及时纠正至关重要。让学生通过何种方式了解自己的错误动作,如何尽快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或动作难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合理化。体育课多以室外形式进行,具有突发性,教师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是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因素。

在职责指标中,把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以及课堂考勤作为主体。体育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有责任去旁听他人的授课,通过听课和评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考勤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则,定期参加区上、省上以及全国的年会或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绩效指标的重点在学生的达标率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也存在着应试体育的现象,很多学校或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仅以体育生的升学人数或升学率作为标准,或以体育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就造成了只针对体育生的局限性或是只针对普通生练习体考项目,而忽略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开发和培养,这与终身体育的精神又不符。

3.完善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体系,做到多维性和发展性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教授操作性的知识,这些受到自身身体素质、体能和年龄的影响,教师评价应安排一定量的基础性素质考核,促使体育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而自主维护操作性知识系统。但要指出这种考核不是比速度、高度或远度,而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师,采取不同的要求。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指标不应只限于考察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组织竞赛方面,还应考虑师生认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动机的激发、技能的巩固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2]。另外还应把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所获学习成果证书等资料作为评价的信息源。多渠道获得的信息源保证了信息的专业和可靠性,为教师评价的真实性提高保证。

endprint

评价的内容体系综合起来可分为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包括教学目的、计划、设计、教具多媒体运用、教学活动、课堂管理等);教学态度与辅导方面(自身的修养、对学生运动能力养成的培养、师生关系等);教学方式和效果方面(授课的生动性,教授动作的准确性,是否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教师自身的技能方面(裁判工作、带队情况、自身体能等);团队合作方面(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协助、同行间的联系、家长的联系等);专业发展方面(体育科研、体育课改等)[3]。

系统、科学、有序的评价体系只有开放与外界的不断信息交换和交流才能进步,否则将会制约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需要评价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关注主体与客体以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要提供被评价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评价体系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体育素质发展的要求。

4.评价体系应开放,做到公开、公正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评价方案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利益,也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向和情绪。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师对评价体系的知情权,加大宣传的力度。同时体育教师也应主动关心自身的评价方案,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评价方案的公开透明性,让体育教师了解评价体系,并能提出合理的方案,让学校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

5.评价主体应明确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了解评价目的

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体育新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评价,这应包含业绩评价,发展评价,切实了解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并能分析原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建议和帮助[4]。

6.多学科评价主体并存,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

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有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因此在选择主体上可以适当考虑涉及以上学科的专家和教师。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也应有所侧重,例如以赛课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以专家的评价为主,结合学生评价和领导的评价;以教师工作综合评定等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综合利用领导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其他学科成员的评价等多元主体的评价。

理想化的教师评价方式是既能把握住教师的工作实际情况,又能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们主动参与评价,配合评价者完成工作。千万不能漠视评价对象的情绪,另外,在评价过程中,不能仅看教师目前的素质、教学效果和水平,还要看在原有基础上是否进步,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

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发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内容体系应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评价体系要开放和透明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生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工作;为学生健康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理念提供服务。

中小学校及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体育教师个人档案,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机制,为体育教师进修提高提供依据。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应与时代紧密结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体系,要不定时地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及时信息,以便对体育教师做出正确的评价。

————————

参考文献

[1] 俞福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现状研究.体育师友,2011(4).

[2] 张志伟,姚纯清,宫宇宁.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4).

[3] 刘健,张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内容体系的研究.运动精品,2011(3).

[4] 胡义忠.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3).

[作者:李杉(1974-),女,山西汾阳人,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任洪钺】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篇9

一、评价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初中生更好的发展

在正常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就会发现有的评价就是对结果情况的一个判断, 只是为了单纯的评价而评价, 在整个教育阶段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激励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许多新型的技术在教学评价中可以运用, 网络信息平台就是现阶段较为普遍的技术之一, 能够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准确的记录下来, 让初中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身对知识掌握的能力水平, 在学习中为自己定下切实可行的目标, 要怎么学才能够达到自己定制的目标。通过纵向比对, 让初中生们准确的看清自身的发展状态, 从而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提升学习能力水平。

二、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评价的内容不只是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 要关注的是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的方法、技巧、情感和态度等。比如在评价系统中设置善于发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的栏目, 让学生们有效的了解到, 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中, 不只是要知识和技能有所提升, 在情感以及态度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这种评价的方式, 能够更好的促进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之前, 要设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 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 才能够提升评价主体和客体的一致性, 使得评价更加富有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性。待评论结束之后, 要及时对评价的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整理, 之后再下发给学生, 做好反馈的工作。

三、评价的方式要富有多样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学生完成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 呈现在教师眼中也会各有不同, 或者是变幻的结果, 又或者是一个操作的步骤。因此, 在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中也有不同的方式, 其中主要有课堂即时评价、作品档案袋评价、实作评价等, 并且要将网络评价系统的综合评价纳入其中, 以此来作为信息技术评价的档案。

(一) 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 方法, 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 它主要起着反馈, 激励, 调控和导问的作用, 帮助学生后继学习。课堂即时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之一。与其他评价方式相比, “即时评价”更加直接、快捷, 更易发挥导向监控作用, 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深, 产生趁热打铁的效应。课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 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 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例如在进行“Photoshop图片制作”相关内容的学习中, 先让学生掌握Photoshop中图片制作的一些方法, 最后让每位学生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片。有的学生把之前学过的方法忘记了, 懂操作的学生们会主动去帮助不会的同学, 对于学生们之间的这种合作和分享的精神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被表扬的学生更加有动力, 也能够激励未受到表扬的同学检查自身的缺点, 及时改正, 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二) 电子档案袋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是将学生们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的一种网络系统的评价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 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 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 反思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将什么作品放入自己的档案袋;可以撰写作品的制作过程或心得体会;对自己的电子档案袋中的内容进行评价和反省;对同学的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和进步;教师评价和总结等。电子档案袋的评价, 还需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使学生关注他人的学习成果, 从中获得灵感, 掌握操作技巧。在不断地分享与交流中, 让学生们快乐学习, 并学有所获。

(三) 实作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是利用多种工具和形式来进行的`, 能够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时做出评价, 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动作技巧等的评价方式。在学习“复制、粘贴和剪切”这个内容时, 教学的目标是教授学生复制、粘贴和剪切移动图形, 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复制、粘贴和剪切移动图形的技巧, 达到作图学习中的简单明了, 学习电脑做图与纸张做图的不同。在教学中主要分个点来学习, 首先了解做图中复制黏贴的顺序;然后黏贴后的位置选定;最后重点学习黏贴的方法以及黏贴中透明度的区别。在完成操作后, 作品是不能够上交的,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运用实作评价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学生演示能够及时的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时代的不断进步, 教育领域已经占有足够的优势, 逐渐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认为学习是可有可无的, 也对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重视程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首先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身份,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做出评价, 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有多元化、多样化, 建立良好的评价标准机制, 将初中生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做好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在进行教学评价中, 通过实践来充分的做好评价工作, 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 对学习也更加有兴趣, 使得教学的质量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静.润泽生命, 静待花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中学, (5)

上一篇:董存瑞观后感350字左右下一篇:品质员日常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