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的高中记叙文
我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学习书法,开始时,他才从点、横、撇捺练起。在冬天时,他仍坚持不懈,继续他的书法练习,他练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每当他的练习完了之后他就带着笔到池塘洗笔最终把池塘都变黑了。最终成了冲模著名的大书法家。这种持之以衡的精神,世人能不为他而折服吗?
想想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一生发明无数,正式有记载的就有一千三百多项,多么令人惊讶!其中他在发明灯泡时,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始终不放弃仍燃坚持不懈地探索着,在终于用碳丝使灯泡亮了,从此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再回头想想那一千多次失败,多么惊人的毅力啊!静心的思索,不怕失败,坚持不懈里面。蕴涵的哲理却意味深长。 我们从成功者和伟人他们的经历可以寻得成功秘诀,坚持,坚持,再坚持!其中“坚持”二字看似平平常常,做起来却如愚公移山。也说明了成功必须要有力度,力度越大,成功走得就挫折,也就是说成功必须要有坚持,努力,拼博和奋斗做为基础,时间和汗水做楼房,则成功这座坚实的城堡便唾手可得。反之,做事不具备以上的精神,便一事无成。一个人一生茫茫碌碌,没有持之以衡的动力,那么成功便会远离他。总之,成功需要力度。力度铸就成功。思索着,不禁想到,我在学习生活的精神,却与坚持不懈那么渺茫想想新中国的建立,我们中国共产党在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工作,战士们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战斗,挣扎,经过八年的抗战,终于把日本鬼子从中国的地盘赶出去了。
我们学生也应该是这样,只要去努力,成功永远属于我们的。
1. 写作教学目标缺失或模糊。
表现在初中与高中, 高中与大学界限模糊, 实用教学与文学创作混为一谈, 后果是或重复教学, 或任意拔高, 或劳而无功。比如同样一道话题作文, 小学时写, 初中时写, 到了高中还要写, 而不同学段却没有内容和技法方面具体不同的要求。这样简单重复且与实际脱节的教学, 自然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 写作教学缺乏科学实用的计划。
常见情形是缺乏整体的规划, 教学随意性大, 而且时间上不连贯, 内容上无关联, 缺少应有的阶段性和梯度性, 后果是“东一榔头, 西一棒, 打得学生晕头转向”。比如教材虽编有“写作”模块, 但这部分基本被忽略, 不少教师图省事, 只“教”“课文”, 不“教”“写作”。感觉该写篇作文了, 便临时布置, 将题目往黑板上一写, 三言两语略作解说, 于是两节课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学生。这样的简单随意, 写作训练含量不低才怪。
3.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教学过程充斥功利性。从高一到高三, 作文课几乎是清一色的上课模式, 教学的全部内容就是应试技巧与评介范文, 而没有把学生引向经典, 引向生活。后果是浮华之气压抑了纯真童心, 作文失去了灵气。不管在课堂还是在考场, 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唱起“同一首歌”;选取题材大同小异, 千人一面;华丽的辞藻堆砌, 内容却空而泛;模式套路化越来越严重, 个性化作文却越来越少。
二.采取的相应对策与做法
1.确定科学合理的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个体, 写作水平自然也参差不齐。所以, 我们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合理地设定出写作目标, 并对中等生和优等生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 好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他能够得着的“果子”。
具体说来, 就高中记叙文写作而言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 能清楚交代记叙六要素并清楚地叙述。事情应有头有尾, 准确地说, 就是记叙时要把与事情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交代清楚, 给人一种完整的认识和印象。
(2) 叙事要有条理, 层次要分明。记叙时, 有时涉及几个人或几件事, 一件事往往牵涉到相关的次要事情;有时一件大事中还包括几件小事, 这就要对它们做出分析, 分清主副线, 围绕主线安排副线。
(3) 能恰当安排详略, 主次适宜。记事要主题鲜明突出, 内容感人深刻;写人要抓住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去刻画。对中心事件或最能突出中心的, 详细叙述;次要的, 少写或不写。
(4) 能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实话, 能我手写我口, 我口写我心;写自己最想写的事, 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在此基础上, 进而对优等生提出高一层次目标:
(1) “写事”为主的能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并能在叙事中有意识地增强内容起伏变化, 运用悬念、抑扬、意外、巧合等手法, 使文章曲折有致。
(2) “记人”为主的则能围绕中心认真审题, 能抓住人物的外在特征, 写出人物的内在品质, 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并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各种人物描写以及细节、环境描写, 使文章生动具体。
(3) “写景”为主的则能围绕中心精巧构思, 能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地进行描写, 并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各种抒情方式, 做到情景交融, 真切感人。
(4) 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 尝试着去虚构。并把它作为对优等生潜能的一种开发, 鼓励他们尝试这种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2. 制定切实可行的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
一般来说, 高中作文教学的总体安排应是:高一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加强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认识, 以记叙文训练为主;高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议论文训练为主;高三则以文体综合训练为主,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 最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文体。
我们发现人教版课本写作部分的编写体例, 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而且每个写作专题, 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 并结合教学实际, 力图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样安排, 既符合形式服从内容, 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 又能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据此, 我们将记叙文写作教学, 重点放在高一年级。
3. 返璞归真, 恢复作文教学的本色。
为了做到这点, 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 从命题指导到讲评的每个环节, 我们都呵护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尊重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写自己愿写的, 写自己欣赏的。为此, 我们不仅做好每一次专题指导,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 同时还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好个性化辅导。
(2) 从社会需要出发, 利用班级、小组, 通过编写报刊、作文竞赛、参加社会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热情。比如这学期, 我们就将每次的优秀习作尽可能打印发放, 不仅老师点评, 也让习作者自己谈写作感悟, 还向校报推荐发表。另外还鼓励将习作展贴在班里开辟的《写作园地》, 并最终装订成本, 供大家鉴借欣赏, 以期待共同的进步和成长。
有人将问题归结于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枯燥单调,两点一线。其实不然。黄厚江老师说:“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缺少生活意识,对生活抱有一种无关痛痒的态度。所以,再鲜活再丰富的生活对他来说也是无意义的,因为并没有为他所积累。”确实如此,过着同样单调生活的其他学生也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区别在于心中有没有作文,脑中有没有思考,对生活有没有观察。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借给学生一双慧眼,引导他们引入生活,打开思路,仔细观察,逐渐积累。
而这也正是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中第一条对写作的要求就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沈从文小时候经历的内容:
沈从文爱逃学,常将书篮藏到土地庙里,然后在城里城外闲逛。在表哥的指点下,他学会用谎话应付家中和学塾。他说:“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沈从文从小喜欢观察身边的人。天气不好时,他不能进山玩,就到熟人少的庙里去,看庙前那些人绞绳子、编竹簟、做香。有人下棋,他就观棋;有人打拳,就看拳;有人吵架,他就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
每天上学出门,他脱下脚上的鞋拎在手里,赤着脚先绕到城西的牢狱,看犯人被衙门派去挖土,或从杀人的地方走过,看被野狗叼到小溪中的昨天被杀的人的尸体,拾起一块小石头在满是污秽的头颅上敲打一下,或拿木棍戳戳,看会不会动;然后再绕到南门,在南门的河滩上看杀牛,到织簟子的铺子前看几个老人和小孩破篾织簟,到铁匠铺看打铁。日子久了,这些手艺的种种他都明了于胸。如此绕上一圈,才会去城北的学校上课。
这些细致观察的生活经历,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很好地证明,写作的源头活水是生活。但是,逃学闲逛的孩子并没有个个成为大作家,这又说明,大多数人对于生活是麻木的,是无意识的。所以,如黄厚江老师所说:“我们所强调的生活积累,就是善于把普通平常的生活‘据为己有,使之成为写作的材料,写作的源头,写作的动力,写作的灵感。”
至于选材的原则,我想,首先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文即做人,学生写作记叙文选材狭隘的最主要原因是以自我为中心。作为一名高中生,写作记叙文仍囿于自己的小天地,满足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情小调的自娱自乐,根源正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那目光令我感动》所写的目光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那目光的主人“对我好”。不止一篇作文的个案,学生所写的作文不管材料如何,题目如何,他反复来去都能写成亲情,写成父母“对我好”。当然,这跟学生的生活圈子封闭,生活阅历较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视野狭窄,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小我和独我,没看到大我和众我。只想到人人为我,没想到人人都是脱离“我”而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生活、社交,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是一个个社会的人,“我”固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我”不是他们的全部。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想到我为人人。这些论述在拙作《记叙文如何立意深刻》(《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旬刊,2015年6月P49)一文有详细论述。
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看到亲人和他人身上的社会性,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去为别人想一想。经过引导,有学生重新选材,“那目光令我感动”以一个宁愿卖船也不愿偷捕的渔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父亲”的形象,他的目光中含有对“我”的深深的歉疚,有对偷捕者的切齿痛恨,有对大海家园的无限热爱,有毅然决然的正直坚定,让人感动。还有学生写作为空巢老人的爷爷奶奶孤寂渴盼的目光;作为进城老人(帮子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的爷爷奶奶离开家园的目光;养猪场主父亲在猪肉市场低迷的时候亏本坚持,独自承受,不让妻儿受苦的有担当目光;年轻守寡多年,靠开黄沙水泥场艰辛拉扯子女长大的外婆那一直坚强乐观的目光等等。
在指导学生实际选材时,具体有哪些方法和步骤呢?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来和大家分享。
分析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材的共同特点是来自生活,而又有不受自我中心主义的局限和束缚,视野宽广,角度多元。我试着将它们分成几类。《布拉格不说话》是建筑类题材的,《云深不知处》《逃离智慧的周庄》是行旅见闻类题材的,《农之月令》是故乡民俗文化类的题材的,《瞳孔之内》《写作的智慧》是以眼前之景为题材的,《智慧就藏在房间里》是亲情类题材的,《王大爷的早餐店》是工匠职业类题材的,《“倔”和“笨”的力量》《晚晴里智慧的灵蝶》《庄子的智慧》是名人类的题材的,《红烧肉的智慧》是食物类题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相关题材,然后积累,形成自己独有的素材库。
具体来说,以食物类题材为例,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是给出示例。
我选取了高考优秀作文《红烧肉的智慧》一文作为示例。文章用红烧肉有“淳朴的智慧”“融合的智慧”“创新的智慧”来结构文章,选材新颖,接地气,生活化,有情趣。从选材独特能得高分的功利角度来“引诱”学生写作的欲望。
然后学生挖掘素材。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食物,然后说说它的特点。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到你的课堂的,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可以挖掘。学生打开思路,讲了很多食物,比如说土豆、青椒、面饼、茄子饼、蛋饺子等等,并且挖掘出它们的精神内涵。比如土豆,它能屈能伸,可以作主食,也可以炒菜,烧菜时可以做主菜,也可以做配菜;它包容和谐,和任何菜搭配都能融合成绝妙的味道;它其貌不扬,甚至很丑陋,但营养丰富;它还善于变通和创新,能变成洋派的土豆泥和薯片,与时俱进。endprint
接着,让学生实战演练,再将学生作品中的优作拿来展示。有学生写出了《白粥咸瓜中的爱》《亲爱的土豆》等优作。
再接着,要指导学生修改,特别是语言和结构。这时,可以结合名家散文进行指导,我选取了石彦伟的《奶白的羊汤》和苏沧桑的《等一碗乡愁》两篇,又补充了一篇与食物相关的文章,苏禾的《餐桌记》,与学生一起欣赏品评,学生感觉受益良多。当然,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写作下水文来与学生共享写作经验。有大学教授曾批评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就是不读书的老师教不读书的学生,不写文章的老师教不写文章的学生。我坚持有时间和精力时,尽量和学生一起写作,体会艰难,解决问题,因此我写了《酸梅汤——等待的智慧》一文。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更浓厚了。
最后我要求学生们积累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物,搜集材料,把它的形状,制作方法流程,与它相关的人、事、景写生动,作为素材库中的一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生都积累了不止一种食物,而乐在其中,兴趣盎然。
像这样的训练我们还做了很多。比如风景名胜古镇类素材、自己生长的环境类素材、戏曲类素材、工匠职业类素材、植物类素材、动物类素材、静物类素材、琴棋书画类素材、电影音乐娱乐类素材、邻里人际关系类素材、名人类素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的素材、即事有感类素材等等。而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实很多素材都是可以互相迁移的。比如《王大爷的早餐店》,它属于职业类素材,又属于邻里关系类素材,又属于熟悉的生活环境类素材。所以,其实我们积累的素材还可以一材多用。
以写作的选材作为系列,带动谋篇布局、写作技巧、语言运用等作文知识点的训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也让学生的眼界和思想扩展到生活环境、艺术人文、旅行见闻、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人与自然、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各个领域,
通过不断地示范,积累,写作,修改,再示范,形成学生们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任何人、事、物、景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为作文所用,生活即作文。更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感知生活的能力,提升人格修养,培养生活情趣,做一个永远对各种事物保有好奇心、求知欲和满足感的人。
让我们擦亮学生蒙尘的慧眼,让学生看到生活的千姿百态、五光十色,让学生信守从生活中拈来即可成文的好素材,让写作渐渐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我先遇到了蚂蚁,那次,我在楼下和小朋友玩儿,看到一只死苍蝇在慢慢地向前移动,还不时东倒西歪的,死苍蝇怎么能走呢?带着好奇的心情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哦!原来是一只小蚂蚁在背着它前进。小蚂蚁走一步摇一下,走一步摇一下,好像就要被苍蝇压倒似的艰难前行着。我真想去帮它,可又怕稍不注意把小蚂蚁摁死。过了一会,它们便走了巴掌远了。我诧异了,一只小蚂蚁在重负之下这么短时间内就走了这么远的路!
还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当我因不会题而冥思苦想时,偶尔抬头,发现镜子上有一只蜘蛛在努力的向上爬。他刚走到半路,便滑了下去。他没有停下,又一次从新向上爬,可是没爬几步,就又掉下来了,爬了滑,滑了爬……就这样,它在滑了几十次以后。终于爬上了镜子上边,在屋檐边结下了一张大大的网。看着这张大网,我震惊了,一个小小的蜘蛛,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就为这张网!原来做什么事都要知难而进啊。
这就像三个人爬山一样,第一个人向山上走几步,觉得累就退下来了;第二个人走到半山腰看,也走不动了,只好停下来;而第三个人一路坚持累的汗流浃背,终于爬上了山顶,一路上看了好多名胜古迹。当三人再次相遇时,那两个人都夸耀自己聪明时,第三个人告诉了他们山上的风景名胜是多么的美丽,好看。他们也后悔自己没有上山看看,但从此以后他们也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屑的道理。
我觉得,我就向后两个人那样“知难而退”。有一次,我姥姥给我出了几道奥数题,我一见难做,就没有做,把他偷偷的扔在了一边,后来妈妈知道了,我被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但我也有知难而进的时候。那次,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我的项目是50米借物。为了比赛取得好的成绩,我每天5点钟起床练习跑步,以坚持就是一个多月。这事妈妈还表扬我了呢!
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爱动的孩子,但我一听到美妙的音乐,就似乎很乖。于是,爸爸妈妈就给我报了个电子琴班。如今,我已经学到了七级,可以弹出许多美妙动听的曲子。于是,今年暑假我又报了考级,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战绩。
刚放假,我就要为月底的考级而努力奋斗,因为牟老师告诉我们说:“考级可不象平时那样练琴,要认认真真地扣好每一个细节,弹好每一个音符,而且每天要练够五六个小时,否则就不容易通过。”听完老师的忠告,我就下定决心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坐在琴旁发狂似地练习。每天我都练够五六个小时,而且还时不时的要到老师那里还课。然后再回家改错练习。这样循环往复了几天,我就有些不耐烦了,就想气馁了。这时候,妈妈看出了我的情绪,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孩子,刚开始练习时,由于你的这些曲子练得都不够熟练,需要纠正的地方还比较多,你只要用心练,过了这个爬坡期就会好的。努力吧!妈妈相信你一定行的。”听完妈妈的话,我似乎找到了成功的答案。于是,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练习——还课——改错——练习,终于挨到了考级的先一天,我再次去给老师还最后一节课,因为曾经的每次不同程度的失误,使我的心犹如兔子一般咚咚直跳,该我还课了,我压了压心中的紧张,开始熟练的弹奏老师指定的几首曲子,弹完后,结果大出所料,我竟然没有一点错处。而且老师还让我下午给别的电子琴班的同学们做示范呢。我心里非常高兴。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我们考级的这一天,我虽然比较胸有成竹,但是我还是有些紧张,心中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生怕考不好,然后,我就又自我安慰自己,怕什么呢?我去年已经顺利地考过五级了,而且上次还不紧张,这次考七级为什么要紧张呢?就当是还课吧!渐渐地,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了。
开始考试了,考生一个个的都进去了,我也走了进去,在那里静静地候考,不多久,我听到评委老师的一声令下:“18号!”我赶紧走到琴旁换音色,换和弦,然后开始叮叮咚咚地弹了起来,大约五分钟的样子,我已经弹完了要考的音阶和几首曲子。弹完后,我深情地向评委老师鞠了一弓,然后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考场。
我从小就没有学过任何乐器,唱歌也老是跑调。我很少有机会参加学校的表演,很多时候,我只是一名观众,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同学们表演……
元旦就要到了,班上要举办一场新年联欢会,我心里痒痒的,很想表演一个节目,可是我什么都不会,我心里很矛盾。最后,我发现我讲的笑话同学们都爱听,我想,我是不是可以说相声呢?
回家以后,我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过几天班上要举办联欢会,我想说相声,您说可以吗?”爸爸听了后,哈哈大笑起来,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你说相声,一定行的,你要有自信!”
当天晚上,爸爸在电脑上忙了一晚上,第二天,他把一张打印好的稿纸递给了我,我一看,上面写着“相声《虎年说虎》台词”。
接下来的一周,我和张辰玺一共排练了十几次。爸爸说要给我们买唐装作为表演服,黄老师建议他去歌舞剧院租戏服。
表演的日子到了,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我和张辰玺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换上了相声袍,我们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非常的滑稽。单老师正好经过,她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让我们先表演一小段,别的班的几个老师听了后也纷纷叫好,一致邀请我们去他们班表演。
当我们回到班上,同学们看着我们化了妆的样子,都笑翻了天,我们接下来的表演出奇的好,笑声一阵接一阵。
接下来的情形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了,我们从五班开始表演,四班,三班,二班,我们进行了一次巡演……最后,我们满载赞赏回到了自己班上,同学们又是热烈鼓掌,我们又加演了一场。算下来,我们一共表演了七场,那天,我们是整个四年级最耀眼的明星。
首先,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训练严重不足,许多学生不能写出合乎规范的记叙文, 缺乏从现实生活中选材的感受力和敏锐性,不能充分挖掘身边的素材。其次是学生记叙文叙事能力严重不足,叙事情节单一,平铺直叙,长于概述,短于描写,不善于营造环境氛围,刻画人物形象。造成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有高考指挥棒的引导,有教材编排的缺陷,有传统作文教学知识体系的滞后,有作文课课时不足的限制等原因。以人教实验版教材必修一为例,第一单元是现代抒情诗,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第三单元是当代叙事散文,教材中设计的四个作文训练目标分别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叙事选好角度、写人凸显个性和记事有点波澜。第二单元的古代记叙散文的篇目无法与叙事选好角度相对应。第三单元与写作训练写人凸显个性方面则不是很匹配。再者,语文教材记叙文写作部分指导性不强,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记叙文教学部分,涵盖了记叙文写作的几个重要方面,给语文老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却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力的教学和学习的依据与指导, 写作教学就变成了完全依赖教师知识积累和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的优劣的偶然性较大。因此,要提高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由于小学和初中记叙文教学未能很好地完成课标的任务,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强化,导致学生写作素材匮乏,情感表达不真。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体验过往的生活,学会选材的方法:要求学生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要对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要合情合理,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感染力; 要抓住感情的触发点,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抓住事理的感悟点,训练学生能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 但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就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教师指导学生多阅读,特别是读一些经典小说,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曾经撰文《小说和记叙文》认为小说是记叙文的升华和深化,它是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最佳范本,小说综合了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手法,依托社会或自然环境描写,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这些正是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中需要掌握并且欠缺的能力及技巧, 以小说阅读促进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合理而有效。此外,记叙文写作教学要注重整体性,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包括写作前的观察与感受、写作、写作后的修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作文至关重要的前期的源头与后期的反思修正进行指导。
二、教给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技法
1.训练学生掌握记叙文构思技巧。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有巧设悬念、抑扬、亦张亦弛、铺垫蓄势等方法,巧设悬念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运用“抑扬”方法,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通过前后对比造成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杨朔的著名的散文《荔枝蜜》就是采用这种写作手法。写文章要讲究“亦张亦弛”。“张”,是指相对激烈的情节与场面;“弛”, 是指相对舒缓的记叙与描写,采用“亦张亦弛”法,易取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蒲松龄的《促织》就是一篇张弛交错、波澜起伏的佳作。铺垫也称铺叙衬垫, 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要教会学生掌握记叙的顺序,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插叙、补叙、倒叙等手法,记叙顺序的转换处,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使文章眉目不清。
2.写出事件的波澜。无论侧重写人的文章 ,还是侧重写事的文章,都少不了写事件。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写出事件的波澜常用的方法有:突转法、悬念法、巧合法、误会法、抑扬法、一波三折等。这些作文的技巧,很值得学生模仿。各种艺术手法都源于生活, 叙事之所以有波澜、有曲折,不仅仅是为了扣住读者的心弦,切不可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
3.学会神态、语言、动作 、心理等各种描写手法。训练学生拟题、开头、结尾的常见方法,文章开头要新颖漂亮,引人入胜,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开门见山、介绍写作动机缘由、倒叙开头、用故事开头、用名人名言或者诗歌开头、景物描写开头、议论开头,等等。文章结尾要刚劲有力,精彩的结尾对文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然性结尾,二是总结性结尾,三是启发性结尾,四是抒情性结尾。
4.以鲜活的语言取胜 ,学生习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语言通顺”,写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词汇贫乏,则句式单调;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连篇,则毫无趣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语言变得鲜活:锤炼动词、形容词、修饰语等;巧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引用名言警句,可以获得理性思辨之美;综合运用整句和散句,可以形成整齐、错综之美;巧用文言词汇,可以营造庄重典雅之美。各种手法综合使用,能让作文焕发出亮丽的光泽。
一、农村学生面对的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取材单一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高考考场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如果评价标准稍微向记叙文倾斜,那么,农村高中写作记叙文的现状就会有大的改变。至少,在细节描写、构思立意、照应脉络上面的训练会落到实处。现代学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维方式,但是记叙文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放弃记叙文写作,片面追求议论文应试作文训练,都是舍本逐末、不负责任的做法。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作文中记叙文训练要加强,一方面教育管理者要创设良好的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书可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读写之间做好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高考指挥棒在阅卷中也要鼓励学生写记叙文。
如果少年为习武艺而上山,但上山后却忘了自己的初衷,那么他必定不会成为剑术高人,没有指南针,哥伦布难以发现新大陆;没有畅游太空的理想,杨利伟不可能成为英雄航天员,没有自己想法的人不是在生活!
如果少年谨记自己的目标,按照师傅的指导,就会尽早学会剑术,循序渐进是学习的规律,就像一本20万字的书一天之内不可能完成,但是每天500,一年多便可完成,许多事情是积累而来,急不得。如一个人一天把一生要吃的食物吃完,那不是能干,是不科学。
少年目标远大,积极性极高,属于动机过程。他越是“迷”师父越是让他“不达”,少林寺的僧人中越是武功高强的,要念的经文也越多。所以得道高僧,干净的心念,才会有高强的武功,这是武侠小说常说的,否则心态不平,而武术稍高便会走火入魔,少年越想学成归去,就必须在寺庙中多待许多年。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叹,其实平稳的心态才是面对一切灾难的法宝。
平稳的心态,像一个装着友好的漂流瓶,轻悄悄地游到它的目的地,把友好带到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平稳的心态,像小孩的玩具如,在轻松愉快之间迸发出智慧,火花,平稳的心态。像一朵小花,季节一到便会灿烂的微笑。
虽然漂流瓶没有泰坦尼克号的雄伟;虽然小孩没有专家的学识和专业,虽然小花没有施加丰富的肥料,但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像一滴水,想念着大海,经过万水千山我们一定会拥护它,我们像一粒沙,思念着大地飘游游荡,大地一定是我们的最终归宿。
自信和成功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自信在你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能及时给予你帮助,让你从自卑这个泥潭里走出来,走向自己人生光辉的顶点。因为自信,所以成功!
人生有着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那就是自信。让我真正懂得自信与成功紧密联系还得归功与那件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爸爸为了锻炼我的身体,带我到部队去翻越那里的障碍墙。我的个头在班里就不算太高,面对这一堵高高的墙不免有些恐惧,心里不停地想: “如果翻不过去这墙,那些解放军叔叔一定会笑话我的。”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在那墙的前面放了两块砖,用一块黑布盖住,对我说: 孩子,你跳的时候就踩这几块砖吧!”“嘻嘻,爸爸对我真好!”我心里不禁暗暗自喜。
那些叔叔都翻越过去了,不愧为中国的保卫者。该我跳了,爸爸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但我的心里还是打起了小鼓。我忐忑不安地走到离障碍墙稍远的那条白线上,心里默默重复着爸爸给我说的要领。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屏住了呼吸,然后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到了那两块砖的地方我双脚一跳,纵身一跃,可就当我转身的时候,眼看着就要翻过去了,我的屁股碰住了墙头,一下子摔倒在了棉垫上。这样重复了几次,结果均告失败,这时我对自己能否翻过障碍墙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眼前这座墙仿佛变成了一座高山,让我无法翻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这可怎么办呢?别人一定会嘲笑我的。”当我想起旁边个别人那种蔑视和讥讽的眼神,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整个人都被自卑感所包围。
这时爸爸走过来,用一种激励的口吻对我说:“孩子不要放弃,我看你离成功只差一点点,要注意在跨越时的提臀动作。爸爸再给你垫一块砖,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爸爸的这句话让我重新振作了起来,我重新站了起来,开始助跑、踩砖、跳跃、搭臂。并特别注意了在搭臂的同时奋力提臀,这次我把吃奶的劲都使了出来,当我成功地翻过障碍墙躺在绵软的垫子上时,感觉似乎天格外的蓝,云特别的白,空气也变鲜了许多。那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正当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爸爸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到障碍墙前,他掀起盖砖的那块布,我不由得惊呆了,爸爸并没有加砖,还是原来的两块砖!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其实并不是你没有能力翻越那堵墙,而是让自卑的心理占据了你心灵的空间,你只是想着自己不行,而不像一句广告词说的那种‘我能’!我其实并没有给你加砖,只是给了你一句话,这句话让你自信的火苗立刻燃烧了起来,是自信战胜了自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战胜自卑呀!”爸爸这番富有哲理的话,似乎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关键词】初中生 ; 高中生 ; 心理特质 ; 中考考纲 ; 高考考纲 ; 中考一类卷 ; 高考一类卷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03-02
引言:本人有幸参加了2013年6月湛江中考作文的阅卷以及2014年6月广东高考作文阅卷,两次作文阅卷的经历对初中与高中作文的不同有着切肤的体验。初中生生活较为单一,体现在叙事写人上就显得相对简单,而抽象逻辑思维虽开始发展,但仍具备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记叙文的立意上往往不够深刻,以浅显居多;而对高中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圈子已经有所扩大,对社会开始关注,因而体现在记叙文的写作上题材较为丰富多样,而且也不再止步于简单写人叙事,也正是由于逻辑思维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在记叙文写作上立意更为深刻,往往能透过叙事写人,挖掘到生活中更为深层的层次。下面我主要就中高考常见的记叙文文体来呈现分析初中与高中生在写作的不同状态。
一、初中生与高中生心理特质的不同
初中与高中是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是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时期,必定会在心理、思维及人格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而这些特点反过来也会在作文中有所体现,这对作文教学的进一步探究也极具价值。
1.社会性逐渐增强
在青少年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其活动社会性的增强,青少年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同时,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越來越明显。
如果说初中生大多还会拘泥于儿童时那种仅仅对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关心,但过渡到高中生时期,他们会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
结合初中高中语文考纲对记叙文写作的要求,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甚大,初中毕业生只要做到叙事完整具体即可;而高中生则要求更进一步要有个性色彩且材料要更为丰富,形象更为丰满。而这样不同的要求实则与初高中生的生活体验及阅历有较大的关系。而且高中生在在记叙文写作当中也会将目光更多的投放到社会时政热点中去,除了立意时体现对社会的思考,甚至在写作过程中则会直接描述自己耳闻目睹亲身所感受的社会生活,这些与初中、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是相吻合的。
2.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
而上图的表格则清晰的展示出初中生与高中生思维特征的不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各种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为成熟,这也就是为什么考纲对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要求不同的原因,初中生做简单的记叙文,而对高中生则要求立意点深刻,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同时记叙文的写法上也要求构思精巧、想象有独到之处,文句有表现力等。
3.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上图也清楚的呈现初中生和高中生人格发展的不同特征,“进入初中的学生,身心开始发生剧烈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心理上的‘成人感日益明显”①,“进入高中的学生大多对社会、自己和未来都开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比较深入的思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开始形成”②也就是说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的阶段,而高中生则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在作文中则更多体现在主旨立意上,高中生的作文立意更为深刻,且对事件的看法更为公允客观。
二、记叙文写作的不同
不论初中还是高中作文教学,记叙文的写作都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对初中生而言,三年的作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会完整地写人叙事,让作文真实具体可感;而高中生需要进一步完备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写复杂的记叙文,去表达较为深刻的情感及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1.初中及高中考纲对记叙文的要求
2.中、高考一类卷的比较
接下来以湛江09年中考作文一类卷和2014年广东高考一类卷进行比较,甄别这两类作文的异与同。
(1)审题难度的不同
09年湛江作文考题如下:
有一双手,它或许属于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师,甚至素不相识的路人。它曾牵引着我们告别童年的天真,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它曾见证了我们青春的承诺,让我们心灵贴得更近;它曾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善、美。
有一双手,它或许属于忙碌的白衣天使,辛勤的农民,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它或许属于苏轼,属于牛顿,属于邓小平,属于谭千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把人世间所有的风霜雨雪、世事沧桑变成回首时那道回味无穷的风景线。
“有一双手”给过你怎样的体验、感受,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请写一篇作文来表达。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如下: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从审题难度上说,确实中考作文题难度较低,“一双手”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它们既可以属于生活在我们熟悉的亲人们,也可以属于我们较为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人,还可以属于是古今中外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实则这些都是写作内容的大体范围。而且立意较为显性,可以是一双手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懂得成长的历程,让我们了解真善美的真谛,也可以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与思考等,而从考场上的作文来看,立意大多也较为集中于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歌颂对社会的奉献精神等。endprint
2014年广东高考的作文题审题则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黑白胶片时代这段文字就包含两组辩证关系,一组是少量的照片与珍贵的记忆,另一组是永存的记忆与泛黄的照片;其次数码技术时代也是两组辩证关系,一组是海量的照片与不被珍惜的点滴,另一组是即时快捷的数码技术与被稀释的点滴;再次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也是一组大的辩证关系,包含着多与少的数量比较,珍贵与不被珍惜的情感对比,难于保存与方便快捷的技术较量。由此也能明显看出,高考作文在立意上给了学生更多元的选择,几乎每一组辩证关系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比如“少量的照片与珍贵的记忆”,就可以提炼出“经历岁月的冲刷,愈少的照片越能寄托珍贵的情感”。对于思辨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文章的立意会在几组辩证关系中进行提炼,从而达到较高的高度,比如“照片的珍贵与否,不关乎技术,只关乎情感。”、“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记忆。”等等。
(2)09年湛江中考一类卷与14年广东高考一类卷的比较
从谋篇布局上说,湛江中考一类卷在记叙文的写作上片段式的结构居多,当时阅卷提供的三篇一类记叙文样卷有两篇是采用片段式,比如《西域不灭的驼铃》就是采用了历史人物张謇的三个场景:挑起重任,离开长安;走向大漠,一路与孤独相伴;漫漫十年,始终不辱使命。《一手一思念,一生爱不变》则采用与外婆相处的三个生活场景:幼时外婆对我的疼爱;成长面对挫折时外婆对我的鼓励;生死临别之际外婆对我的不舍。而高考的一类卷结构上更为多元,《阿锦的黑白记忆》则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贯穿全文,满含深情的讲述每次照全家福的温情故事。文章实则是双线索贯穿始终,显性的线索是全家福照片,隐形的线索则为父母对我的疼爱和我对过往时光的留恋;《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的结构则显得更为自然,从奶奶看一张泛黄的照片道起,回忆起爷爷奶奶年轻的故事,接着作者我的加入,亲身感受到奶奶沉浸在过往时光的幸福当中,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出我不禁拿起彩色的数码照片,也体验到幸福的回忆。整个行文如流水般酣畅自然,毫不做作。
从文句的表现力来看,达到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能达到一类卷的作文,它们这些文章大多能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法,比如《一手一思念,一生爱不变》开头的一组排比“有一双手,像冬日里的阳光,融化寒冷与不安。有一双手,如秋日里的柔风,扫走恐惧与烦恼。有一双手,似春日里的细雨,滋长未来与希望。”这三句既是抒情也是议论,一开篇就为全文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再比如《西域不灭的驼铃》结尾语“张骞,你是西域永远不灭的驼铃!”则用了暗喻的手法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而同样是运用比喻的手法,高考一类卷中《阿锦的黑白记忆》明显棋高一着,“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把阿锦亮白的牙齿比作闪电,令人新奇的同时又恰如其分写出小女孩明朗又狡黠的笑容。同样是这篇文章中的“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拟人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极具张力的表现出阿锦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作为文章结束段的第一句,毫无违和感的过渡到怀旧的阶段。几乎可以断言同样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高考一类卷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往往显得更自然,更富有表现力,与全文的更浑然一体。
再从语言表达的精致性角度考量,中、高考的一类作文确有高下之分。“太阳低垂着头,瑟缩的秋风刮起了枯黄的落叶。我手中握着那70分的试卷交给外婆”,(《一手一思念,一生爱不变》)“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棵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两段文字都是环境描写,都是来自生活的场景,前段的环境描写确实单薄许多,很简单的描写,虽然也能对接下来发生的事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明显后段的描写,更为细腻动人,整个环境描写紧紧扣住“安宁”两字,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氛围,自然引出奶奶手中那张泛黄的照片,开篇的紫藤花也不是单纯的景物,也和文中照片中的紫藤花遥相呼应。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事情的发展融为一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毫无突兀之感。
小结:
两次考场阅卷经历对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具有以下三点启发性:
1.审题能力的提高要从训练学生的思辨性入手,只有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才能让考场的作文呈现出多元、深刻且视角独到的立意。
2.加强高中生叙事技巧的训练,可以从复线结构、巧设悬念、多重视角叙事等方面进行复杂叙事,从而提升叙事能力。
3.语言的表现力是评判记叙文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高中生的語言表达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达到语言更精致,更富有感染力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建中主编.《教育心理学》清华出版社2010p404
一、阅读记叙文的知识要点
( 一) 一般记叙文
1. 明确文章的记叙要素和线索。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常见的线索有六种: 物 ( 具体实物) 线、事线、人线、地线、时 ( 时间) 线、感情线。
2. 概括文章内容, 提炼文章主题。任何文章, 都要学会用一句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至于文章的主题, 一般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可从分析题目、开篇、结尾、议论抒情句等入手。特别是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应引起重视。
3. 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概括段意。分析段落、层次的依据可以是: 记叙要素 ( 人、时、地、事) 的变化, 语言表达方式 (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的变化, 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概括段意的方法有: 提取内容要点概括法、提取中心句法、具体描述法等, 甚至可以给每个部分添加小标题。
4. 明确详略安排、表达方式及叙述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 领会这样处理材料的原因及与表达主题的关系。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常用的还有说明、议论、抒情, 要理解不同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重点理解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包括外貌 ( 外形、服饰、神态) 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记叙文的叙述方法有: 顺叙、倒叙、插叙, 这三种叙述方法, 可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 适当运用, 阅读时要注意分辨。
5. 理解重要词、句的特定 ( 深层) 含义。理解词语和句子, 不可脱离语言环境, 可通过联系上下文, 联系文章的立意, 用多方面多角度揣摩的方法去理解、体味、领悟。理解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 要结合上下文,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章, 准确掌握词语在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含义。有的词是多义词, 需要确定在具体语境中的义项; 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 表达作用也不相同, 阅读时, 要善于比较分析, 仔细体味文中的语境, 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还有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特定的色彩或含义, 因此, 更应该根据上下文仔细体味其表达效果, 才能对词语作出准确的分析。特别是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 文中所用的已不是其本义, 更应根据具体语境, 才能正确地分析、理解。分析句子, 必须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分析在阅读中至关重要。这些关键词语根据叙述中表情达意的需要, 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实词, 也可以是副词、连词等虚词。分析句子时, 既要理解其表面的含义, 更要认真、深入地体会它的深层含义。分析挖掘句子的深层含义, 必须着眼于全文的思想内容, 在了解文章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去分析, 而决不能主观臆断, 牵强附会。
6. 对常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进行鉴赏和辨识。如设置悬念、对比、侧面烘托、伏笔、前后照应、欲扬先抑、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讽刺等。
7. 重视欣赏、感悟、联想、探究等“开放题”的答题训练。
( 二) 小说和散文
二者均属于文学体裁。《语文课程标准》在7 ~ 9年级的阅读课程目标中特别提到: “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分析文学作品, 与上述一般记叙文阅读分析的要点、方法基本相同, 不过小说、散文还各有侧重的方面。
读小说:
1. 感受人物形象, 领悟文章主旨。要从中心事件或生活图景入手, 在情节的变化发展和矛盾冲突中, 感受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外貌言行、神态心理等, 从而把握其思想、情感、品质、精神, 进而领悟文章主旨。有时考题会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借文学形象来表现, 因此, 对形象、主旨、作者感情三者的分析, 可兼顾考虑, 相得益彰。
2. 区分环境描写的类别及作用, 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烘托气氛或人物心情, 表现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等。
3. 重视“体验法”。所谓体验, 就是读者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 与人物形象同呼吸, 共命运, 在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爱憎, 这对准确感受人物形象大有帮助。平时多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的真谛, 积累心理体会, 是阅读体验的必要基础。
读散文, 除可借鉴上述有关小说的要点、方法外, 还要注意:
1. 理解象征意义。散文, 尤其是抒情散文中, “形象”可以是人, 也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理解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 对把握文章主旨大有裨益。
2. 了解散文的线索及想象、联想、以物喻人、托物抒怀、欲扬先抑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3. 分析、领悟散文的哲理。可抓住文中的警句或从“形象”入手来分析。
4. 欣赏、感悟优美的语言。要培养感悟语言的敏锐性, 在解读词语的表层意义时善于联想和挖掘其潜在或深层意义。
二、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
做好记叙文阅读, 至少要读三遍:
第一遍, 略读浏览, 整体感知内容。阅读记叙文, 首先是要读懂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方法。对于重在写人的记叙文, 要能够了解文章写了谁或哪些人, 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 (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 以及与人物相关的诸因素 ( 时间、地点、场景、背景、事件) , 从而感知人物是怎样一个人。对于侧重记事的文章, 要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 以及和所述之事相关的诸要素 (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 从而大体感知事件的社会意义。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 应初步感知作者写的是什么景, 什么物, 以及景或物的特征, 作者通过景、物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第二遍, 细读精读, 品味深层含义。这里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体味文章情感、理解重要词句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理清文章结构, 要着眼于全文, 分析文章各段的叙述重点有何不同; 段与段之间, 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归纳为一部分。这样由段到部分, 由部分到全篇, 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安排决定的。因此,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文章的中心。常用的归纳中心的方法有: 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和关键性词语, 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即可; 有的记叙文在叙述过程中直接告诉了读者记述的中心意思; 有的记叙文则应把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 加以综合、概括, 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同时, 应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之情, 褒贬态度、思想倾向等。至于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理解, 前面已谈过, 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遍, 回顾思考, 探究开放题型。开放性试题, 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 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 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开放性试题, 答案不唯一, 但也不能脱离原文中心。阅读这类文章时, 还应把自己融入文章中, 要抒发自己的感受, 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开放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 常见的有感悟题、补充题、仿写题、联想题、赏析题等。感悟题, 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 补充题, 即联系上下文, 补充一句或几句话、补充论据等; 仿写题, 即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前后句和其中的关键词语的内在关系等, 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仿写; 联想、想象题, 即根据设定的情境造句或写一段话等; 赏析题, 即选择文章中的美点, 如语言美、内容美、结构美、形象美、手法美等, 进行欣赏分析。答这类开放题型, 一定要斟酌出题意图, 结合文章内容和思想, 挖掘知识积淀, 调动生活积累, 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
【关于成功的高中记叙文】推荐阅读:
高中关于以成功为话题的作文09-22
关于成功的宣言07-09
关于取得成功的句子09-17
关于成功的三大商09-24
关于尝试成功的谚语10-26
关于经验成功的事例11-15
关于成功的语录英语11-20
关于成功的过程的作文10-19
关于失败和成功的故事05-28
比尔盖茨关于成功的语录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