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基本常识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歌基本常识(通用8篇)

诗歌基本常识 篇1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诗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A、初唐时期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B、盛唐时期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代表作品《过故人庄》《春晓》。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代表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C、中唐时期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韩愈、孟郊、李贺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D、晚唐时期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

7、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1)宋诗的发展

北宋初期的诗歌

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

北宋中期诗歌的全面繁荣

在这里起着中枢作用的是欧阳修。欧阳修的诗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欧阳修作诗,力矫西昆体的不良诗风,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欧阳修诗歌受韩愈影响较大,主要体现为以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梅尧臣是专力作诗的文人,存诗2800多首。他积极地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对他担任地方官时目睹的贫民惨状作了尖锐揭露,感情愤激,继承了杜甫、白居易传统。梅尧臣诗更值得注意的是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梅诗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 “平淡”为终极目标,追求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王安石存诗一千五百多首,大致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歌宗杜,学习杜甫关心政治时事,同情人民疾苦的写实精神。写得更出色的是咏史诗,晚年,王安石沉溺于佛释。前期诗歌中洋溢着的政治热情和百折不屈的斗争精神已逐渐消退,心情渐渐趋于平淡,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大量的写景诗取代了政治诗的位置,艺术上走上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之路。

苏轼一生经历两次在朝——外任——贬谪的过程,坎坷的人生遭遇,“身行万里半天下”的丰富阅历,使苏轼在诗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反映现实时,苏轼直接把诗歌作为向政治反对派作斗争的工具,“讥讽朝廷政事阙失”(《乌台诗案》引苏轼语)。苏轼歌咏自然的作品非常多,内容也十分丰富,还带有深厚的自我感情,美学情趣也显得更为高雅。苏轼一些写景诗以及由此生发的哲理诗,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情理交融,意在言外,情、景、理三者有机统一,义蕴无穷。苏轼在继承前人,特别是韩愈、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基础上,于诗中发表议论,且表现得更自觉、更成熟。北宋后期的诗歌: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苏北宋后期,苏门弟子相继崛起。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四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黄庭坚论诗,强调推陈出新,要求诗人志向高远,勇于创新,有自成一家、压倒前人的气势。黄庭坚论诗,要求诗歌创作要象杜甫那样“句律精深”,又能做到“无一字无来处”,因而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南宋诗的发展

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靖康之变”已在宋人的心灵上留下了耻辱的记忆。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靠屈膝求和、不思进取、偏安江南,加之岳飞等抗敌爱国英雄的被害,更激起了广大百姓和富有正义感、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夫的爱国热情。诗人们也从此逐渐放弃了江西诗派“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取古人成言”的条条框框,使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呼声,诗风也随之一变。

南宋诗的发展,一般以永嘉四灵的出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为代表,宋诗创作继北宋后期之后,出现第二个繁荣发展时期。

南宋前期的诗人,大多出入江西诗派,或多或少地受到苏轼、黄庭坚诗风的影响。南宋前期的诗歌创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诗歌创作有“尊杜”、“宗黄”开始转向师法自然,逐渐摆脱江西诗派末流的影响,表现出独创意识的觉醒;二是诗歌面向生活,创作题材有所扩大;三是忧时伤乱,爱国主义成为诗歌的主题。

南宋后期,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袤“中兴四大诗人”虽以卓越的诗歌成就力矫江西诗派末流之弊病,成为南宋诗歌的突出代表,但他们的诗基本上还是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仍是对宋诗传统的发展。

宋亡前夕,国难当头,民族忧患意识使一批爱国诗人崛起于宋末诗坛,文天祥、汪元量、等爱国志士,奔赴国难,抒坚贞不屈之志,发“黍离”、“麦秀”之思。宋诗至四灵、江湖,本已出现“衰气”,而宋末爱国诗人却以时代的悲歌为宋诗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最后一页。这是历代诗坛所罕见的景象。

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

杨万里思想可称述者,大致有三:一是具有较强的爱国思想,力主抗敌御辱;二是有较强的爱民思想,主张轻徭薄赋;三是有较强的理学思想,终身服膺正心诚意之说。从内容和题材来看,杨万里最擅长的乃在描写山川风光、自然景色,其次在于描写日常生活的片刻感受,他的诗较少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很少表现尖锐、深重的人生感受,即使有一些表现国事、表现民生的作品,也不如陆游、范成大等人的作品表现的那样直率。

范成大是一位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诗歌的最大成就在于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泛,揭露的社会问题也比较深刻。他的诗歌从多方面生动而深入地反映爱国思想,虽不像陆游那样慷慨激昂,但表现得却相当广泛。特别是在使金时所作的七十二首绝句,真实地记录了沦陷区的实际情况,抒发了收复河山的豪情,批判了宋王朝丧权辱国的罪行,反映了中原人民眷恋故国的感情,揭露了金统治者的残暴行径。而贯穿其中的中心思想,是对民族危机的忧患意识与悲愤情感。代表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陆游的诗歌

陆游的诗歌创作和他的生活经历有紧密的关联,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

陆游诗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的吟咏。陆游的爱国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把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主题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说以表现民族意识为主要内容、以豪放悲壮为感情基调的一类作品构成了陆游诗歌的主旋律,那么,陆游还有不少诗歌以细腻冲淡的笔法、闲适恬和的情调,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它构成了陆游诗歌的另一种旋律。这类诗歌往往以平和朴素的韵味和深永秀逸的意境感染读者,使之在细细的品味涵咏中感受诗人的人生情趣和审美理想。

文天祥与宋末遗民诗

蒙古人崛起后,经过反复的战争,终于摧毁了南宋政权。这场巨变使一大批诗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宋亡前后,爱国诗人们采取了两种抵抗方式:其一是奋起抗敌,以死殉国。这一类诗人以文天祥为代表;其二是眷念故国、宁为遗民,不肯降附新朝.他们用以报国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都能在民族危急的时刻保持民族气节,他们的诗歌都是用血泪凝结的悲歌,风格都有慷慨悲壮的倾向,所以在文学史上,他们往往被看作是一个群体。

文天祥的诗歌以元人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为界,分为明显的前后两期。他自言:“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目的在于“使来者读之,悲予志也”(《指南录后序》),也是为了使“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集杜诗自序》)。

时代的巨变,使许多文人无法再沉浸于恬淡闲适的人生情趣中,也无暇在追踪古人的风格技巧和雕琢字面中悠然吟唱。于是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抒写自然涌发的“哀”与“愤”的情感,成为宋元之际遗民诗的基本特点。这些爱国遗民诗,抒亡国之痛,发故国之思,沉痛悲哀,泣血吞声,使南宋后期诗坛缺乏激情、气骨衰弊的习气一扫而空,诗人们用血泪悲歌表现了民族的尊严,从而为宋代文学画上了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句号。

(2)词的发展

词,起源于唐代民间,称“曲子词”,后被文人接受,改造成一种抒情诗样式,经五代时期,这种诗歌体裁渐趋成熟。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词人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等。到两宋时代大发展,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宋代以词名家的人很多,如张先、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辛弃疾、陈亮、姜夔、等等。

词,还有“诗余”、“乐府”、“琴趣”等别称。它是一种格律诗的样式,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所以还叫“长短句”。习惯上又把词分为三类:58字以内的称“小令”,59字至90字的称“中调”,91字以上的称“长调”。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的叫三叠,分四段的叫四叠,后两种不多见。每首词都有词牌,如《如梦令》、《蝶恋花》、《木兰花慢》、《贺新郎》之类,原来是曲调名称,后来词和音乐脱离,这些词牌便只成了填词的格式。按其格式,作者可以填进任何内容,所以词牌不是标题,和内容无必然联系。

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和五代多是写男女之情和闲愁离恨的,并认为这是词的本色。北宋初期的词仍是这样,多写花月闲愁之类的有闲阶级情感。其中也有写得很精致的,如晏殊的《浣溪沙》。

柳永是北宋时期影响很大的一位词人。他官当得很不顺利,失意无聊,就和歌儿妓女混在一起,过着颓废放荡的生活。柳永一生致力于词的写作,善写羁旅别情,发展了“长调”词,语言通俗流畅,雅俗共赏,受到普遍欢迎。他的名作《雨霖铃》、《望海潮》等至今仍为大家所熟悉。

周邦彦在北宋词人中修养很高,名气很大,学习他的人很多。他属于婉约一派,多写男女情思。他的写景的词,清新淡雅,富有美感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是跨北、南宋两个时代的人。她与丈夫赵明诚(学者)年轻时有过一段极为幸福的生活。北宋灭亡后,夫妇南渡,不久丈夫病故,李清照在悲苦无聊中度过后半生。她的词语丽意新,通俗流畅,独标一格。国破家亡流落南方后,词中多写身世飘零之感,凄苦动人。

对宋词,人们习惯上把其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早期的词,内容单调,细腻柔弱,情绪婉约,属婉约派。到苏轼出现在词坛,词风为之一变,他学博才大,拓宽了词的境界,凭吊古代人物,抒发爱国怀抱,描绘农村风光,笔力纵横,气势粗豪,成为豪放派的开山祖。

南宋词

由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到南宋时代才大发展起来。被金人赶到江南的文人们,看到山河破碎,体验了国破家亡的惨痛,再也无心留连光景、嘲风弄月,而把一腔爱国衷情倾注在词作中,写出大量慷慨悲歌、激烈沉雄的作品。

在豪放派词人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辛弃疾。在词人中他与北宋苏轼齐名,并称为“苏辛”。最能代表他词作风格的要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时代仍有部分词人沿婉约派的路子走下来,雕章琢句,追求典雅,写了许多哀婉缠绵、情感低回的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姜夔。代表作品《暗香》、《疏影》

诗歌基本常识 篇2

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 经过几代长号演奏家们的演奏实践与技术的创新, 长号的演奏技巧日臻完善, 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长号演奏家。他们出色的演奏技巧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众多的作曲家们不仅将长号演奏谱写在交响乐中, 而且专为长号谱写了大量的独奏曲、奏鸣曲、协奏曲与组曲等, 还有专为长号改编、移植的众多的著名古典乐曲。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六、九交响乐, 瓦格纳的唐豪塞序曲, 里姆斯基—科萨克夫的长号协奏曲, 圣—桑的独奏曲, 韦伯的浪漫曲, 达维德的协奏曲, 以及近现代的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的独奏曲, 等等。

一、长号的种类与结构

1. 长号的种类

(1) 高音长号。降B调, 号身与小号大小相同, 无变音键, 国内几乎未见, 也无人使用, 是一种近似小号音色的乐器。因为号嘴与小号号嘴相类似, 故由小号演奏者演奏。

(2) 中音长号。降E调, 无变音键, 号身直观较小, 国内只有几个较大的交响乐团拥有中音长号。常用于独奏或交响乐队中演奏古典乐曲, 例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和舒曼等。

(3) 次中音长号。降B调, 分为有变音键与无变音键两种, 都称为次中音长号。使用者最多,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吹奏者都是使用这种长号。

(4) 低音长号。降B调, 有1—2个变音键, 还有3个变音键的倍低音长号。交响乐队长号声部中必需配置的乐器, 由第三长号手演奏。目前国内只有大城市的交响乐队中使用, 遗憾的是很多职业的交响乐团, 包括一些管乐队都还未使用低音长号。

在长号家族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种类, 例如:巴洛克长号、按键长号、蛇形号与长管号等, 但不常使用, 国内也几乎没有。

2. 长号的结构

长号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 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它通过滑管来改变号身的长度和基音的音高。长号的构造主要是由喇叭号身、伸缩管及号嘴三个部分 (其中还可以分成带1—2个转阀键的长号或不带转发键的长号) 。在铜管乐器中它是少数几种在现代交响乐队中保持最原始状态的管乐器, 也是自诞生以来唯一的在中世纪 (约12—14世纪) 就基本结束其发展的管乐器。长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大约1700年前称为萨克布号。17—18世纪时多用于教堂音乐和歌剧的超自然场面中。到19世纪, 长号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长号也是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同时还大量用于爵士乐队, 被称为“爵士乐之王”。

(1) 长号乐器本调。降B调。

(2)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3) 音域。大字组E-小字一组降B。

(4) 结构组成。号嘴, U型套管 (管长2.75米) , 里管, 调音管, 喇叭口等 (低音长号还带有一个回转式四度活塞和一根四度附加管) 。还有一种活塞长号, 现在基本已经淘汰。

使用材质:磷铜管。

(5) 乐器特色。音色高傲、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 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 弱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 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 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衡。能演奏半音音阶和独特的滑音, 常演奏雄壮乐曲的中低音声部。在军乐队中是用来演奏威武的中低音旋律的主要乐器。在管弦乐队中很少用于独奏。

二、长号的特点

在许多不了解长号乐器的人们眼中, 长号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乐器, 似乎只能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而且声音不好听, 太响。其实这是对长号的一种误解。长号可以演奏出很美妙与非常弱的声音, 吹奏者只需要上下移动伸缩管, 便可以使它产生出音高的变化。由于伸缩管可以前后移动, 也就决定了它的音准, 所以长号也是管乐器中最能够将音吹奏得最准的乐器。而其他管乐器都是靠阀键的运动产生音高, 较好的乐器音准还行, 差一些的乐器则音准无法调整。长号乐器不论好与差, 都可以做到音准, 就是因为它具有其他乐器没有的优异的构造———伸缩管。用各种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圆柱体, 称为管。一切弹性体质在受到外力策动时, 都能产生振动, 管中的空气柱也不例外。当管中的空气柱受到激发后, 会产生纵方向上 (与管长方向一致) 的振动和横向的 (与管长垂直) 的振动。同弦的振动相反, 因为空气是流动弹性物质, 所以空气柱振动以纵向振动为主, 决定了振动的基频和一系列泛音的频率。然而横向振动会产生高次泛音。正是空气柱振动中不同分量的纵振动和横振动的迭加形成了管乐器的不同音色特点。空气柱振动特点是, 管子越长、越粗 (直径越大) , 则频率越低, 反之则高。因此, 改变管的长度和直径就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

管乐器上所用的空气柱因管的结构不同而分为开管与闭管两种, 它们的振动特点亦有差别。两端开口的管叫开管。开管空气柱振动时, 两端为振动腹, 在管的1/2处 (中段) 是基频的节, 在管的1/4和3/4处形成第一泛音的节, 在1/6和5/6及1/2处形成第二泛音的节……开管空气柱的振动波从管的一端出发, 到达管的另一端被反射回来, 当这个反射波回到原处后如果恰和下次振动所引起的波相位完全重合, 形成驻波, 又一起向另一端出发, 这时, 振动幅才能得到加强, 获得最大音量。由此可知, 开管基频的波长等于管长的两倍, 第一泛音的波长等于管长, 第二泛音的波长等于2/3管长, 依次类推。一端开口一端闭塞的管叫闭管。闭管空气柱振动时, 其开口端是波腹。闭端的空气是不振动的, 对于空气柱振动来说, 这里永远是波节。对于闭管空气柱来说, 它的振动波需要往返两次, 才能使反射波与再次发生的波相重合。闭管的振动还有一个特点:只能产生基础音上方的第二、四、六、八等偶数泛音, 而不能产生第一、三、五、七等奇数泛音。由此可知, 对于同一长度的管来说, 开管的固有频率比闭管的固有频率高一个八度。

当声源振动激发空气柱振动后, 空气柱振动又反过来对振动源施加影响, 如果振动源的频率与空气柱的频率不相符, 振动源的频率将被拉低或拉高, 直至调整到相符为止。这种现象称为耦合。耦合是共振现象的一种, 在乐器演奏中是常常遇到的。空气柱振动的声辐射同其他类型振动的声辐射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例如, 弦鸣乐器的声辐射主要通过共振箱的面板、背板和侧板, 以及f孔向四周辐射, 而空气柱振动的声辐射直接与大气相连, 同时气流方向与波动方向相一致, 因而使声辐射较集中于管口外端, 使人感觉有明显的方向性。一个管弦乐队在演奏时, 各种乐器相比之下, 管乐器, 特别是面对听众的铜管乐器音量最大, 也就是这个道理。

唇振乐器是以嘴唇振动作为声源, 以空气柱振动作为共鸣体的乐器,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铜管乐器。其形制大致可以分为声源部分 (号嘴) 、共鸣部分 (号管) 和调律部分 (按键活塞) 等。唇管乐器吹奏时, 把号嘴贴在嘴唇上, 空气通过双唇之间的缝隙射入号嘴。此时, 由于空气的喷射, 逼使双唇离开正常 (平衡) 位置产生振动。唇振动同簧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可以把双唇看作是肌肉制成的双簧。唇的振动激起号管内空气柱的振动, 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又反过来调整唇的振动频率, 进行耦合。唇振动和空气柱振动的耦合不是自然完成的, 还需要吹奏者对嘴唇紧张度进行控制。总的来说, 吹奏低音时, 嘴唇 (包括整个口腔肌肉) 要相对松弛, 随着音的高而逐渐收紧。在这方面, 唇震动和簧振动有明显的区别。唇如同可变张度和劲度的簧, 而普通的簧片则没有这种可能。作为振动音源的口唇, 并非天生就能产生最佳的振动状态。要想获得美妙的音色、理想的音准和大幅度的音量变化等技巧, 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磨练, 使嘴唇习惯于声振动, 能自如地同空气柱耦合, 不需要挤压就能对音高作出修正。

不同的演奏者, 应根据各自的嘴唇条件 (如嘴唇的厚薄、牙齿的整齐与否等) 来确定自己的口型。其基本原则是选择自己嘴唇的最佳振动位置来放置号嘴。如同簧片的振动一样, 唇的振动主要是以横振动为主, 它的高次泛音与基频的关系是不和谐的。而空气柱以纵振动为主, 因此, 耦合的过程亦即将横振动转变为纵振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唇的固有频率被拉低了, 削弱了不和谐泛音的振幅, 突出了和谐的成分。但是横振动仍然产生作用, 特别在铜管乐器中, 横振动所以产生的高泛音 (柱面波) 是金属声色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长号演奏者应具有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乐感受能力

长号被称为“管乐中的弦乐”。长号演奏者要有相当好的音准概念和音乐感受能力, 否则便不能发挥这件乐器的全部特性。

在键盘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这些旋律乐器中, 我认为铜管乐器, 尤其是长号的修习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其它乐器都有相应的按键, 比如键盘和木管乐器, 或者有可见的把位位置, 比如各种提琴, 长号虽然在理论也有七个把位, 但是在每个把位上又能演奏出许多经纬交织的泛音。以同样的第五把位为例, 演奏者的力度稍异就能演奏出升C、升F、降B等音, 演奏者如果没有相当好的音乐感觉和音准概念, 就无法准确演奏乐曲。因此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乐感受能力是把握长号音准的重要前提, 演奏者首先要牢牢把握住长号音域即低音、中音和高音区的全音阶、半音阶的音高, 最好能够随即吟。

四、长号演奏口型与姿势的选择

长号演奏初学者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即口型 (也称为嘴型) 的位置选择。在国内外许多长号教科书上都有介绍, 特别是在一些教科书中还专门详细地从医学角度上分析、解释吹奏长号时口型对口型的位置选择的位置与发音的关系。所有教科书中所论证的观点都很正确, 对初学者学习演奏长号有一定的帮助与启发。但是如果只从书本理论上学习而不从演奏 (尤其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实践中选择, 初学者往往会搞不明白究竟那一种口型为最佳口型。经常会出现概念上的错误, 引起吹奏上的困难, 为以后吹奏基础练习、长号练习曲或乐曲设下障碍, 导致改换口型, 从头学习。

在实际学习吹奏长号中, 口型可以简单解释为学习吹奏长号时, 长号号嘴放在嘴唇上的位置。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 口型可以分为三种:1.号嘴在上唇占三分之二, 下唇占三分之一 (上多下少) 。2.号嘴在上唇占三分之一, 下唇占三分之二 (上少下多) 。3.号嘴在上、下唇中各占二分之一 (各一半) 。由于每人的嘴唇大小、薄厚不一样, 以及牙齿的整齐、排列不同, 故而在吹奏长号时每人将号嘴放在嘴上的位置也就不同。所以长号学习者选择、采用口型时, 上述三种口型哪一种都可以, 不要非定在哪一种上,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这三种口型都不乏有优秀的长号演奏家采用。古典、现代、爵士音乐中需要长号演奏员吹奏出不同的音高与音色, 哪种口型都可以演奏得相当完美。而具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长号演奏家们并不是共同采用了一种最佳演奏口型, 每种口型都可以演奏好上述的几种音乐形式。

在长期的教学、演奏中, 我认为:长号初学者在学习吹奏长号后两个星期左右, 口型就基本上选择妥当并逐渐固定下来。当然这还与自身的条件有关, 一些人自身条件好, 牙齿整齐, 口型一般都是很正的, 不会偏向一边吹奏, 即歪嘴吹奏。在此要提醒长号学习者, 歪向一边的口型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嘴唇的最好发音点是唇的中央而不是两边。但有一些人牙齿不整齐或嘴唇条件不好, 因而造成了歪嘴吹号, 这就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尽早地去口腔医院将牙齿整形, 以利于演奏好长号。当然号嘴偏一边的口型也可以吹奏, 但是却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长号手, 而且所付出的代价要比正常吹奏者多, 但学习的结果却不理想。

一名优秀的演奏家所做的呼吸不同于正常人的普通呼吸, 人们只能在从事重体力劳动状态下才进行彻底的深呼吸, 而演奏员必须很自然地做到这一点。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 呼和吸是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呼时膈处于圆形的顶端状态, 并在复原过程中收缩, 将肺部空气压出。吸时膈处于松弛的运动状态, 通过口腔摄入足够的空气, 为下一步循环做准备。遵循这个基本原理, 我们不论是坐着还是站着演奏, 都必须使上半身处于自然挺立的姿势, 让膈处于自然的工作状态。在吸气的过程中, 如果时间允许, 应尽量可能采用中庸的速度, 让空气从容地进入肺中, 使肺形成一个强劲而富有弹性的泵体。在吹奏时, 根据乐曲情绪及速度的轻重缓急呼出不同流量的气流, 并配以合适的口型, 充分利用膈肌的控制作用, 慢慢释放体内的空气, 使演奏达到如歌般的效果。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长号的种类、结构、特点, 并指出长号演奏者应具有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乐感受能力, 并能够选择正确的口型与姿势。

关键词:长号,种类与结构,特点,听觉习惯和音乐感受能力,口型与姿势

参考文献

[1]E.A.管乐器吹奏呼吸法.

影视调色基本常识 篇3

——调色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

调色过程是影视中一个专门的制作环节,如果我说在Photoshop中进行调色肯定很多人都尝试过,但是对于视频素材的校色和调色尝试过的爱好者就并不多了,我们收到的很多影片都是在前期拍摄下功夫,但是对于后期剪辑和调色合成有些粗糙,这就让影片的质量大大下降,其实调色并不难。

它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色彩作为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我们一定要善用它,无颜色不欢乐,色彩其实也是一门语言,我们要多多地使用它。

调色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调色?答案很简单,为了从形式上更好地配合影片内容的表达。

一部影片的表达语言,由画面、音效、同期音与配音等基本构成。其中,画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画面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对影片内容会起到非常大的改变。要想把影片内容表现得很饱满、很到位,那么画面的影调、构图、曝光、视角等细节都要精细安排,才能统一形成完美的、适合主题的表现力。

我们以色调为例,简单了解一下它在影片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原始视频素材,画面是以中性的所谓“标准”基色为主,前期拍摄中,主要控制的是画面的曝光、白平衡、构图、视角、运动等基本指标。对于色调,往往不会在前期进行调整和设置,前期尽量提供“标准”拍摄,因为,不同的画面素材,可能会在后期用在不同的场景和气氛中,前期不能判断后期处理的所有要求和操作,所以,前期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构图、曝光这样后期很难处理的环节,而色调,只要提供准确的白平衡即可,当然,模拟夜景、晚霞渲染之类的白平衡也算前期工作,这可以适当改变色调色温,使其大致符合后期要求。前期能做的都在前期做,但不要过分改变太多,那样,会给后期造成麻烦。

前期素材拍摄完毕,在后期机房,制作师会领会导演意图,根据影片风格,确定色调风格,对前期素材进行一级和二级校色,其目的是把素材这些“蔬菜”做成不同味道的“菜肴”,这完全取决于“厨师”对菜肴的制作手艺。如果说,一道菜是由色、香、味组成,那么,影视后期的调色就是其中的视觉元素,而影片的节奏、蒙太奇剪辑手法等则是影片的味道。调色可以唤起观众的观赏情绪,甚至改变一部影片的风格,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色彩的物理属性

如果一部影片,不进行调色,或者调色不正确,会在视觉上大打折扣,本来可以影响观众情绪的画面,因为平淡无奇的色彩而达不到目的。

或者,调色过于夸张和随意,本应该平和的画面却显得突兀和做作,这也是不允许的。

合格的调色,应该是完全与影片主题相吻合,不温不火,不夸张,不炫技。

没有调色的影片是粗制的半成品,调色不正确的影片是半废品,调色也是双刃剑,过犹不及不可取、恰到好处才行。

调色的第一步,就是对色彩的属性给予深入的理解。

色彩,是光在不同介质上的反射结果。不同材质,对光的色谱吸收不同,才有了不同的色彩表现。本质上,除了太阳和灯光等发光体,一般物体是没有色彩的,是对光的不同反射能力才产生了各种色彩感受,而这些色彩的物理属性,也会随着光的强弱、角度等不同而发生改变。

虽然我们通过白平衡偏移,也能改变色彩,但这不是一个好办法,白平衡改变是机器对色彩的不正确还原得到的,其副作用就是,可能对真实环境的某些色彩还原偏差过大,甚至产生严重的噪点。我们应该尽量在前期布光中,先把色彩的分布进行妥当安排,不靠机器去人为改变,靠灯光的不同照射角度和强弱、增减不同的色温滤片等方法,改变光线的物理属性,让摄像机处于标准的主体色温范围。

光线是由色相、饱和度、明度来整体决定本身的属性。

色相是一种色彩区别于其他的色彩的属性,尽管自然界的色彩极大丰富,但我们观看影片的媒介却远远不能还原那么多色彩,前期摄像机可以记录很高的色彩色域范围,而电视机这类的媒介,仅仅能够接受8bit色彩,也就是说,前期色相很丰富,后期制作中,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可控范围,真正能够让观众欣赏的色域要压缩不少。

饱和度,简单理解就是色彩浓度的大小。饱和度太小,色彩黯淡,缺乏足够的色彩冲击力。饱和度过大,则显示出明显的色彩视觉刺激,让人更加醒目地感受到色彩的力量,但是,饱和度过高,会给暗部色彩产生明显的噪声,这种噪声干扰,是视频调色的底线,应该在处理饱和度过程中,既要保持一定的饱和度,又要接近但不能出现噪声的那个阈值。

明度,是一种色彩的纯洁度、通透度,明度高,则色彩干净准确,明度低,则色彩有些混沌。调色中,未必要追求所有色彩的明度都是很高的。当需要表现的主体需要高明度的时候,必然要用其他辅助物体的低明度做对比。光线在色彩明度中起到关键作用,光线较强,明度则高,光线较弱,明度则低,必须充分利用布光,改变明度的大小。

色彩的主观作用

色彩除了本身的物理属性,在视频制作中,色彩的主观作用更重要。

所谓主观作用,就是一种色彩在画面中能对观众的视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观众的心理。色彩有时候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它是视觉刺激之后,对观众更深层次的影响。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同的商业环境,色彩基调也是不一样的,这和影视制作异曲同工。比如,我们会感受到大多酒店、饭店采用暖色调照明,就是营造一种安全、温馨、放松的感觉,在饭店,则可以激发食客的食欲。而冷饮店之类的环境,大多使用冷色调,强调清爽、冷静的主观感受。

一般来说,暖色调会把画面宣示出厚重、可靠、饱满、沉稳的感受。而冷色调则会显示出安静、空荡、遥远、清灵的视觉感受。这样,我们在调色中,就要根据影片的风格,采用恰当的冷暖调,甚至通过冷暖调的反差和对比,进一步强化主观的视觉感受,让观众潜移默化受到影片色调的影响,从而达到影片思想的有效传达。

比如,寒冷清寂的冷色调夜晚,风雪夜归人,突然,画面中出现一盏温馨的暖色调光亮,不管那个暖色调有多小,在大面积的冷色调中,依然非常显眼,观众会立刻被吸引,这样,接下来的,让暖色调不断扩大,最后,进入完全暖色系的房间,一种家庭的温暖、吸引力和渴望力就大大加强,冷暖色调的作用和鲜明的反差,在强烈的对比中自然形成,而这种色彩上的主观感受,并不需要过多的画面解释,就能水到渠成,这就是调色的作用。

一定要善于运用冷暖色调,一般性的新闻之类的,可以采用标准客观的自然色彩还原,不能采用主观的人为色调,其目的是更好地再现真实。纪录片、剧情片可以根据影片整体风格,采用以一种色调为基础的调色,是暖色系的怀旧还是冷色系的观察,这都要在后期制作之前确定,而适当加入冷暖对比,可以突出表现的主题,但还是应该以一种基调为标准,不能冷暖色调反复出现,过犹不及,千万不能以一种手段反复应用,那样就失去了主题基调的全片统帅作用了。

调色原则

调色是整体的一个操作过程,不能以单一画面为主,而是要整体把握影片的基调,有时候,某个画面用某种色调表现很有冲击力,但是和整体影片风格有些差异,这样,只能舍弃小众,以大众整体为标准,这就是色彩构成学的基本要求。色彩构成,就是通过不同的色彩组合,达到画面的色彩协调统一,并要遵循一定的色彩规律,才能很好地让不懂专业色彩学的观众却能很舒服地享受色彩带来的视觉滋味。

首先要确定画面的主体基调,当一个画面中或连续画面中,出现几种不同的色块,那么,要始终以一种色调为标准基调,完成这个主体色调的统一,才能细化其他色调的调整。

提高对比度,可以明显改善画面的反差,一般我们得到的原始素材画面,饱和度中性偏低,就是给后期调色留出余地,后期调整饱和度,可以降低中间灰度的量值,增加画面的通透性,但对比度不能调太高,否则会是暗部细节丢失抑或高光溢出。要结合亮度调整进行改善,也可以调整Gamma曲率,改变高光、暗部、中间影调的动态范围。调整过程,要结合示波器、直方图等工具作参数参考,不能出现技术上的过度调整。

如果,在夜景、灯光等亮度对比较大的环境下拍摄的素材,此时可以尝试降低对比度降低对比度,可以改善画面的动态范围,反差降低,目的是让更多大面积灰暗画面多些层次,因为灯光的亮度已经足够增加画面的反差了,此时对比度过大的话,将严重影响暗部层次的表现,没有暗部层次,画面就会显得太单一。

改变饱和度,饱和度也一样,调高了,艳丽度增加,但画面显得有些假。因为自然界的饱和度并没有影视画面那么高,集中在狭小画面中的饱和度,本身就会被夸张,大面积色块的饱和度,不但容易产生噪声,更容易造成各种色彩的串扰,影响观众平和的收视感受。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都采用了降低饱和度和对比度的处理,营造更真实的环境气氛,所谓电影感和普通电视剧,这个方面的区别很明显。

其他更细化的调整,包括RGB原色通道调整、曲线调整、色彩滤镜、遮罩等等都是调色的手段,要根据实际画面的视觉元素和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不是每次调整都需要所有功能,只要能达到目的,别在意使用什么方式。

在调色中,常被用到的是偏色的方式,偏色只是一种色彩倾向的调整,不是说画面非常明显地偏向某种色彩,而是要让影片整体看起来稍稍偏向哪个方向的色调。和之前的冷暖色调相似,偏色一般采用偏黄或者偏蓝绿色调,偏黄的色调会烘托一种热闹、活力、温馨甚至苍凉的气氛,这要根据现实画面来针对性调整。

之所以常用这两种色调为偏色规律,是因为,在大量的镜头画面中,蓝色和黄色相对来说比较中性,其他颜色的跟进容易一些,不会造成其他跟随颜色的色相改变的太突兀,整体画面效果的协调性较好。

调色工具与注意事项

调色工具,在不同的软件中,都会有所提供,有些功能需要额外的插件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影视调色使用较多的平台是MAC系统,它的完善的非线性剪辑和合成功能,可以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完成,配合其他外接辅助硬件,比如常见的专业级调色系统“达芬奇”就是MAC平台常用的设备。而PC平台则更多借助于AE这样的合成软件来处理,尽管执行效率和MAC有差距,但不是大型的调色操作,还是能够完成任务的。

调色过程,请尽量使用专业的监视器作为临时的“标准”,因为,监视器的色彩还原和色调的反差及亮度灰阶等技术指标要远远好于一般的家庭电视机,更加接近广播电影的高端要求。调节的过程才会更精确。当然,也要配合软件自带的示波器、直方图等数字化工具,随时判断和调节。尤其是高清视频时代,画质很高,画面元素清晰度和色彩更丰富,对调色的要求也就水涨船高,稍微的调色失误,在高清上的反馈比标清明显得多,所以要更加耐心而仔细。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人眼的记忆惯性,这个惯性可以让人眼逐渐适应某种光环境,并产生视觉上的忽略感,也就是说,当你第一次看某种色调环境,你会很明确画面的色彩倾向,而长时间观看之后,你会发现,当初开始的色调感觉变弱化,色调的视觉冲击力消失了,甚至认为某种偏色反倒是一种正常色调。这样就出现问题了,因此,调色操作一段时间之后,最好暂时离开一会儿,换个色彩环境空间休息一下,正常环境就行,当视觉感受恢复正常,之后再进行继续的调色工作,这样会对色彩的把握一如开始一样准确。

会务工作基本常识 篇4

会务工作是会议正常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会前、会中、会后应注重把握哪些细节问题?

一、“部署+检查”,会前准备要充分

会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决定会议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是方案要细。会前准备工作要根据会议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一般要在大会秘书处成立秘书组、会务组、宣传组、后勤组、安全保卫组等工作小组,将工作方案中的任务分解,逐一明确相关事项和环节的具体责任人,并列表印发,使各项任务职责分明、一目了然。

二是落实要细。会前准备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限性,各工作小组要紧紧围绕职责分工抓好落实。起草会议文件和落实与会人员,是会前准备的两个关键要素。

会议文件中的议程和日程安排涉及大会的主要任务和总体安排,是各组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重要讲话稿是大会的重要文件;邀请出席列席人员、上主席台人员、各组召集人名单等也是有明确要求的程序性文件。上述文件从起草到定稿要经过多次修改和讨论,甚至定稿后还会受到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应适当推迟印制时间。会议文件装袋前,要对所有应发材料进行全面核实,确保资料齐全、次序不乱。落实与会人员要根据所在单位的不同,采用文字、短信、电报、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通知,确保及时准确、无遗漏;需要被通知单位反馈名单和提供有关材料的,要及时催办、收集齐全。

三是检查要细。这是落实方案、保证开好会议的重要一步。会前检查可采用听取汇报和现场检查两种方式。大会秘书处要根据计划进度定期听取各工作小组情况汇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会场布置是现场检查的重点,从主席台布置到座位安排,从话筒到碟片都要一一检查,对落实不到位或衔接不够的地方,要及时发现、及时督促、及时整改。

开了。本来是对会议通知细节的一种改进,但由于群发的时间段没把握好,结果带来了不必要的误会。考虑延伸细节不能囿于会务和细节本身,要拓宽思路,放开去想,提前预测可能影响会议正常进行的各种因素。

三、“收尾+总结”,会后工作要规范

会后工作是保证会议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一环。需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会后服务。在组织与会人员离会时,要详细了解与会人员返回的日程和交通工具,协助购买机票、车票或提供其他服务等。对个别因工作需要还需暂留的人员,在食宿等方面要妥善安排。

二是会后总结。每次会议结束后,要及时对会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已有的会务工作流程、工作规则和服务指南等及时进行修订、增补,使之更加科学、规范。要及时把会议文件、简报、会议记录、音像资料以及会务工作方案、服务指南等一整套原始资料收集齐全,按规定归档管理,形成尽可能完善的资料汇编,便于今后查阅使用。

三是会后跟踪。对会议发言、讨论形成的有关事项以及会议期间的领导批示件等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确保会议审议的各项事项和任务落到实处。

此外,对于办会的同志,最好还要养成五个“多此一举”的习惯。

一、多想一点

方案是会议活动的“剧本”。一部剧要精彩,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会议名称、主题、时间、地点、参加范围、议程、分工安排等要素多琢磨,力求做到既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又主题清晰、目标明确。

有时除了要对方案本身多想一点外,还应对方案的实施有充分考虑,要给筹备工作的各项环节留出足够的时间,如起草和修改文件材料需要较长的准备过程,下发通知、收集名单、布置会场等都需要打出一定的提前量。

二、多看一次

会议活动筹备环节多,变化也多。有人笑言,一次会议只有结束后才不会再发生变化。因此,会议正式开始前要尽可能再多看一次文稿、现场等,以期发现一些细节上的疏漏,并及时弥补。

记得一次会议中,议程原定要对一份会上讨论的文件进行表决,但由于时间太紧,来不及修改印发,临时改为原则通过,但主持词没有相应改过来。会前,我们惯例性地多看了一次主持词,及时发现了问题,避免了一次重大失误。还有一次,我们在现场检查某一庆祝大会会场布置时,跟平时一样,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对照清单一项一项严格检查,会场显得十分简洁朴素,完全符合规定。但回到办公室后,我又习惯性地将会场布置照片与上次庆祝大会新闻图片进行对比,发现没有悬挂国徽和布置旗林,会场的喜庆气氛及隆重程度显得不够,便及时向领导汇报,重新布置。

三、多问一句

会议活动特别是重大会议活动涉及的事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有些事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养成多问一句的习惯,可能就会发现其中的联系和问题所在,从而防患于未然。

记得在一次重要会议中,参会名单提前几天已经收齐,也确定了分组讨论名单,制作好了会议须知,会议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会议前一天偶然听说某单位领导因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习惯使然,马上就想到会议参会名单,随即多问了一句,然后又进行了核实,了解到情况属实,且这位领导的确在那次会议参会范围之内。我们立刻请对方重新报名,并调整分组名单和住宿安排,重新印制会议须知。这是一个多问一句避免会务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的典型例子,类似情况还很多。

多问一句,还具有加强沟通、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多试一下

会议活动虽有章可循、有例可依,但也不可墨守成规,形成思维定式。例如,一次在某工地举行开工仪式,会前调

真碰硬,追求精益求精;“多此一举”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不是差不多、过得去、不出错就行了,而是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多此一举”是一种勤劳的习惯,每次多干一点,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就可以做到提质量、增本领、出成绩。

【附】会议座次安排要领:、会议座次安排以面门为上、以左为尊;、正式会议必须排座次、放席卡,以便与会人员对号入座,避免互相谦让。、灵活掌握座次安排。如: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可适当往前排;对邀请的上级单位或兄弟单位来宾,其实际职务略低于主人一方领导的,可安排在主席台适当位置就座。

读书笔记基本常识 篇5

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还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词段。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摘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

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摘要式、评注式、心得式、笔记形式

二、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索引式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抄录原文式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三、评注式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评注读书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鄙,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补充原文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四、心得式

心得式读书笔记,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它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札记

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综合读书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1]。

五、笔记形式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有:

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活页本

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也便于日后查阅。

卡片

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记忆

如果能用大脑记下来的话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笔记中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记在书签上,夹在书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背一背,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图像式

阅读完之后,可以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整理成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这样相对对传统的文字式读书笔记,更加方便快捷。

六、笔记实例

小时候的海伦· 凯勒(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的女子,竟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有意或者无意识地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

读《童年》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阿廖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阿廖沙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哈姆雷特》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这本书在表面情节上与历史的传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讲的还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剧中人霍拉旭所说: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修理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曲折选宕的情节,紧紧围绕着复仇而展开。

哈姆雷特从德国的威登堡匆匆赶回国内,是来参加他父亲的葬礼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赶上父亲的葬礼,却目睹了母亲与叔叔克劳迪斯的婚礼,这已使哈姆莱特疑窦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宫城堡的露台上与父亲的亡魂相见,亡魂哀诉,这桩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为,并要他为父报仇。至此,他开始了艰难的复仇历程,与克劳迪斯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向克劳迪斯发出了复仇之剑。

《基督山伯爵》

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就是在我读完《基督山复仇记》后最大的感受。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于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也有点心惊。

《释梦》

弗洛伊德(1856—l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横跨半个世纪,对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美学、政治科学、社会学和大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如果以影响的范围作为衡量伟大的标准,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动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类的无意识是无法被意识所控制,人类的潜意识中蕴含了巨大的心理内容,他以最理性的声音诉说了人类的无理性。《释梦》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学术著作。通过对梦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与黑》

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在这里的最高代表,把维护复辟政权,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在政治上得势视为天职。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会的秘密组织圣会而获得的肥差,从而把自己同复辟政权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玛斯隆是教会派来的间谍,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监视之下,在这王座与祭坛互相支撑的时代,是个炙手可热的人。这三个人构成的三头政治,反映了复辟势力在维里埃尔城独揽大权的局面。而他们的对立面,是为数甚重,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司汤达一方面向人们描述了保王党人的横行霸道,一方面又让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握有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定将是最后的胜者。《红与黑》成书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汤达竟像是洞悉了历史运动的这一必然趋向。

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并没有从概念出发,将主人公于连图解成一个追求功利的符号。相反,作者却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过人对欲念的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到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这也是《红与黑》流传至今魅力长存的原因。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讲述的是十五个少年因暑假无所事事时,去乘船游玩前一天夜里船因不知什么原因而漂流至太平洋中央而引起的悲剧。但是,最后,少年们克服了困难,踏上了回家的道路。书中十五个少年在船破时并没有气馁,而是顽强的抵抗着,寻着生的道路,这一点很可敬,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空无一人的岛上,他们得不到一点儿帮助,但十五个少年互相团结,有困难一起克服,省吃俭用,学会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和常识。他们凭着这些本领和集体的智慧、勇气在荒岛上生存了下来,这是多么不容易呀!为了生存,十五个少年与大自然进行了积极抗争,同时也和恶徒们展开了生死的搏斗。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少年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相互之间的友谊,令我留下了深刻而又温馨的印象,同时使我受到了影响。

而文中人物鲜活的形象也展现在了我们广大读者的眼前。你瞧:深谋远虑的戈尔登、和善有爱的伯尔安和勇敢坚强的德诺班、能干的茂可......曲折的故事情节使我们惊叹不已,心也随着故事的起伏所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好像真的去了十五个少年所居住了一年多的小岛......少年们的团结友爱,我们应当学习!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个科幻小说,但是这本书使我们受益匪浅,也同时成为了我们所喜爱的读物。

七、笔记形式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常用的形式有:

提纲式

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

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

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

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

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存疑式

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

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八、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提要钩玄”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韩愈的读书笔记,有几篇还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读〈鹖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其内容如下:

《鹖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他先写明这部书有多少篇,没有写作者是谁,什么地方人,因为无从查考,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其次指出这部书的内容是讲什么的。这部书属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词杂黄老刑名。”黄老就是道家,讲黄帝,老子的学说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这本书的内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这本书中的要点,有篇叫《博选篇》,里面提出“四稽” “五至”的学说,“四稽”指出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五至”要达到五个要求,都是为治理国家打算的。韩愈认为他的学说很恰当,假使他被国君任用,用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书中的话,说有的东西被看轻,由于没有利用它。比方一个大葫芦,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芦就可以救命,这时候一个大葫芦就价值千金了。韩愈反复读这些话,引起了悲哀。书里用大葫芦来比人才,人才弃而不用,所以被看轻,韩愈因此悲哀。韩愈又改正书中的文字脱误,改正三十五个字,把颠倒的字勾过来的有三处,涂去的错字二十二个,旁边注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个。

从这篇里我们看摘要的读书笔记是怎样写的。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正书中文字的脱误。从“三读其辞而悲之”看,“三”字虚数,表示反复读。可见韩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采花酿蜜”

蜜蜂采花中甘液酿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酿成的,是从多种花中采集来的。有的读书笔记,是作者读了好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的一种看法,好比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写得比较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语类》:

渊明诗,人家说是平谈,据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谈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又龚自珍《己亥杂诗》:

陶潜酷拟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骚。

读书笔记有各种形式,前面举的摘记是一种;这里举的是别的两种,一是随笔式的,一是诗。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

上面举的朱熹的一段话,龚自珍的一首诗,实际是写出了对陶渊明诗的读后感,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谈。“渊明诗,人家说平谈”,说明他看了别人讲陶渊明的话,都说渊明诗是平谈的。“据某看他自豪放”,他读了渊明的诗,跟别人的看法不同,认为平谈是表面,骨子里是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他也读了许多豪放的诗,经过比较,他认为渊明诗的豪放跟别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诗的豪放不显露。也有外露的是《咏荆轲》一篇。他这个论点,是读了别人论渊明的诗,用渊明的诗来检验;读了别的豪放的诗,用来跟渊明的诗作比较;才能得出来的。他不光看到渊明诗表面上的平谈,还看到了从《咏荆轲》诗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来看他写的别的诗,才看出透过表面的平谈,骨子里是豪放的,即从诗里看到渊明这个人的性格来。这正象蜜蜂采花酿蜜那样,是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来的。

龚自珍的诗主要是采用了朱熹的论点,但又补充了新的论点:一是用诸葛亮的豪放来同陶渊明的为人作比,二是赞美渊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离骚》来同渊明的诗作比。在这里,说明龚自珍不光读了陶渊明的诗,还读了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传记,了解了两个人的性格,还读了诸葛亮的《梁甫吟》;还研究了历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经过比较,才写出这首诗来。说“万古浔阳松菊高”,那是因为陶渊明是浔阳人,是爱松菊的。他在《归去来兮辞》说“抚孤松而盘桓”,他在《饮酒》里说“采菊东篱下”,菊和松又是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的。说这句话,说明他把陶渊明跟历代的高人作过比较。他又用屈原的《离骚》来同陶渊明的诗比,看出陶渊明的豪放,跟诸葛亮比较接近,占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离,占有的成分少些,那因为屈原投江自杀,渊明没有那样忿激,比较达观。他跟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为渊明不象诸葛亮那样能建功立业。不论他的衡量是否恰当,总之是象采花酿蜜那样,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来的。

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是读书笔记的巨著。他在《与人书十》里,谈到有两种书:一种是收旧钱称做废铜来铸新钱,既是粗制滥造,又毁坏了好的旧钱。一种是开山采铜矿来炼铜。他的《日知录》,“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毁旧钱来铸新钱,大概指把旧书剪剪贴贴编成新书,开山铸铜,大概指从许多材料中发掘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假使说,采花酿蜜主要指文艺方面的研究说的,那么开山铸铜主要是指学术方面的研究说的。这里引《日知录》中的《正始》条。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

《日知录》写的读书笔记,称为开山铸铜,往往引了不少书,从中取得一个结论。要是把所引的书都抄上,太多,不合适,只好节引一个结论。顾炎武从不少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他说的“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所以只是那个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个朝代的官号要考虑的,“肉食者”指官吏.九、笔记分类

· 世上最感人的理想读书笔记[3]·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 《金庸识小录》读书笔记

· 张爱玲《十八春》读书笔记

· 论语学习笔记

·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 《诗经》读书笔记

·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

· 《短线点金》读书笔记

·苏东坡《喻日》读书笔记

·儒典《大学》读书笔记

·彼得林奇《成功投资》读书笔记

·护理札记读书笔记

·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怎样做读书笔记

·金融帝国读书笔记

·《爱抚》读书笔记

·每天进步一点点读书笔记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威尼斯商人》读书笔记

·《基于资源的企业》读书笔记

·展评读书笔记

·说话教学专题研究读书笔记

·《平凡世界》读书笔记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苦儿流浪记读书笔记

·红楼纪事读书笔记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读书笔记

·《细节决定成功与失败》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范文

结婚基本礼仪常识 篇6

A.要注意迎宾时的站姿。

B.要注意鞠躬时的角度,不能太敷衍了事但是也要防止走光。

C.对于不同形状的捧花也要知道有不同的握法,千万不要像拿了个火炬进场一样。

D.进场时候走路要抬头挺胸、大方得体,转身时候要注意幅度,因为当天是穿着婚纱并非平日的休闲装。

E.坐的时候也要注意坐姿,上身要挺直,略微扭腰,这样会显得更苗条。

F.婚礼上的接吻仪式是神圣的,因此既不用表现得太扭捏,也不要太过激情,要掌握尺度。

G.交换戒指,手指的位置应该伸在对方腰部左右。

H.切蛋糕仪式,新娘应该双手握刀,面带微笑,慢慢入刀……

婚礼上需要注意的礼仪其实很多,在婚前可以适当地通过形体训练来达到当天收放自如的效果。

结婚基本礼仪

白色婚纱如何配鞋子

中国婚礼讲究的是喜庆热闹,主色调是红色,即使是一些举行西式婚礼的新人也不忘在自己的服饰上保留一抹红色,“总能见到的典型就是披着洁白婚纱的新娘却穿一双红色的鞋子,看上去感觉非常不协调。”他说,还有些大大咧咧的新娘甚至穿着黑色的皮鞋或者皮凉鞋,这与婚礼上的新娘应有的形象更不相符。最合适的选择应是白色或银色、金色。

婚纱应配专用内衣

与鞋的搭配一样,常常也有新娘穿婚纱时选择红色的内衣,同样存在不协调的问题,还可能由于和婚纱不相配,出现不合体、颜色外露等尴尬情形,所以最好在订做或买婚纱的同时,选购专用的内衣。

新娘需要淑女装扮

婚礼中的新娘应该大方雍容、清新淡雅,而这种美不能太艳丽、冗赘,不要把所有认为美丽的饰物都堆到自己身上,而且新娘妆应该为端庄淑女型。

目前流行新娘妆容多用鲜花点缀,颜色自然,造型娇美,是可圈可点的好造型。而且新娘的手套、头纱等饰物也都应与婚纱、婚礼的氛围相符,最常规的就是选用白色,造型简洁的来搭配。

西式婚礼应备手捧花

西式手捧花的造型主要是配合婚纱的造型选择,有瀑布形、半球形、球形、三角形、象鼻形、半月形等,花的颜色应以粉、白、香槟色为主,不宜多用红色。一般选用玫瑰、百合等,辅材则可选用情人草、满天星、勿忘我等。马蹄莲、菊花、康乃馨、火鹤等则不适于在婚礼上使用。

新郎也应化淡妆

新郎也是婚礼的主角,造型却往往被人忽略,尽管不比新娘光彩照人,而新郎出场前也应请化妆师打理一番,干净整洁是最主要的,在此基础上,最好也化点淡妆。提醒新郎,如果不化妆,在聚光灯下,新郎的脸色可能会显得比较苍白。

新郎礼服必须隆重

在出席正式场合尤其是自己的婚礼时,穿礼服才够隆重。缎面戗驳领礼服,配领结和腰封,衬衫一定是胸前有打褶设计的礼服衬衫——只有这些元素才能体现出你的品位和魅力。

西装礼服怎么选

1.礼服一定是缎面戗驳领的设计。

2.要穿礼服衬衫,千万不要穿普通衬衫系领带。

3.一定要佩戴领结和腰封。

4.记住以下关键词:小而窄的西服领;领子有明线设计;一粒扣;后开衩;选择紫色、玫瑰红等艳丽衬衫;系大领带扣或丝巾。

结婚流程

比较正规的入场仪式是,首先由司仪介绍新郎先行入场。

新郎走到红地毯的一半时,止步,面向正门。

接着司仪再介绍新娘入场,这时新娘挽着父亲踏着相同的步伐入场,然后司仪再衔接台词,父亲把女儿的手交给新郎后,新人向父亲谢礼。

诗歌基本常识 篇7

关键词:抗生素,使用常识,措施

2005年3月11日,陈重华委员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滥用抗生素》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最主要是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也会导致药物毒副反应、二重感染等不良后果[1],并且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而且代价还在不断继续,一些国际医学组织和中国卫生部门对此表现极为关切。特别是在儿童用药方面,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让越来越多的儿童深受其害,已经威胁到下一代人的生命力。

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将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必须采取强有效的措施,坚决制止滥用抗生素,这不仅是关乎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人类而言,抗生素和石油、煤炭一样,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普及抗生素使用基本常识,积极行动起来,更正错误的抗生素用药观念,普及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法,是我们对社会发展所负的重要责任。

1 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识的必要性

在我国,虽然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仍不容乐观[1]。据统计2009年,我国抗生素产量合计14.7万吨,2.47万吨用于出口。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每年有约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此造成的机体损害及其它损失更是无法计算[2]。随着细菌耐药和抗生素不良反应等问题的产生,特别是一些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3,4],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日益重视。尽管滥用抗生素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在国内根本改善,但近几年,一些医院还是在合理利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索。随着时间地推移,对抗生素的认知是在不断地更新,所以需要及时更正以往抗生素的错误用药观念。只要民众具备了基本的抗生素使用常识,才有可能有效地遏制抗生素滥用现象。

1.1 滥用抗生素的现状及使用常识普及的现状

1.1.1 滥用抗生素的现状

滥用抗生素的现状依然很严重,临床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5]。不合理使用、滥用及过量使用抗生素,造成ADR增多,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新闻媒体也时有曝光。滥用抗生素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到了不容忽视的时期。

1.1.2 抗生素使用常识普及的现状

虽然有关部门开展了普及知识的活动,但范围小、时间短,影响不大,普及力度不够,都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观念的根深蒂固,人们对使用抗生素依然存在许多的误区。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有1/2的儿童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生病时使用抗生素,事实上可能只有25%的患者生病时真正需要。

1.2 导致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

1.2.1 人们对使用抗生素存在根深蒂固错误认知

普遍认为抗生素=消炎药;只要使用抗生素就可预防感染;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频繁更换抗生素;一旦有效就停药等。

1.2.2 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忽视了人体自身抵抗力

由于对抗生素存在许多的误区,导致人们对抗生素过分依赖。不管什么病都要用抗生素,否则,总会不放心,抗生素变成了一种心理安慰剂。患者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在一定程度又给医师一个滥用抗生素的借口,是感冒、发热就用抗生素。

1.2.3 医师给患者不正确的用药指导

有的医师凭经验或习惯性用药,或出于经济利益因素为患者用药,以及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得不到发挥,一定程度上误导、加重了抗生素的滥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会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单就感冒而言,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可医师在用药开具处方时不能严格执行治疗用药原则,为了增加治愈的把握,基本都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

2 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识,对遏制滥用抗生素的重要作用

多角度多途径开展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抗生素耐药、减少不良反应产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已是势再必行。不少文章都提到,加强对全民用药基本常识的宣传,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识,是控制抗生素滥用的有效措施,却没有提到具体的普及措施。应利用怎样的形式、怎样的途径,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识,面向社会宣传普及合理、安全用药的知识,更正抗生素的错误用药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消除抗生素的不科学、不合理的使用,克服盲目追求新药、贵药、进口药的倾向,教育消费者以平和的心态安全选药、用药,避免医师的经验性用药,肯定药师在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到,从疾病的产生到痊愈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任何药都没有药到病除的功效。把科学合理的用药和提高自身抵抗力的作用有机结合,两者才是病除的关键。医师和药师的相互指导作用及相互学习,才能使用药更加的科学、合理,并且还能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

2.1 能引起有关部门对滥用抗生素问题足够的重视和整个社会广泛关注

抗生素滥用及危害性是隐蔽的,不像环境污染那样直观,故难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和整个社会的关注。社会力量促使国家制订、颁布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安全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法规,制订的我国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达到彻底地实施。从而健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陈重华委员指出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病菌耐药性问题不是突发事件,没SARS疫情那样的直接后果,但其危害性毫不夸张远比SARS疫情严重。

2.2 人们知识水平和对健康要求的提高,能够对医院和医师起到监督的作用

除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督,患者是药品的最终消费者,为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和身体健康,民众的监督是抵御抗生素滥用最有力的一道防线。多方位的监督,能有效地迫使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的管理机制,对出于经济利益因素,造成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应坚决抵制,加大惩处力度,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效提高用药防线和监管力度很关键。

2.3 杜绝患者自己滥用或不适当使用抗生素,使其能更好配合医师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许多人脑海中抗生素能帮助治好咽喉疼痛等疾病的想法根深蒂固,错误地认为抗生素可以包治百病,而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盲目信任药品广告宣传,导致患者经常主动要求医师给以或自行购买大量或多种及新一代品种的抗生素。我国民众的医学保健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许多误区,这让一些医师担心如果拒绝给患者开抗生素处方可能会招致患者的不满。纠正错误的用药方法及理念,遏止抗生素的滥用恶习,才能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2.4 促进儿童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儿童是抗生素滥用的最大受害者,是抗生素应用的主要人群之一,且就诊前多服用过抗生素[6]。新华社报道的消息称,儿童哮喘病的增多就与滥用抗生素有关。由于儿童本身各器官发育不全,很容易受到伤害或者潜在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滥用抗生素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2008年发表在英国《自然》(Nature)周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使用抗生素有可能破坏肠道的先天免疫力,这也是引起耐抗生素细菌感染的原因。家长对细菌耐药性的知识排在所有抗生素相关知识需求的最末[7],需要开展有效的合理用药宣传教育。

2.5 人们对抗生素科学、合理使用的日益重视,奠定药师在临床治疗中指导用药的地位

临床药师是应参与临床治疗的全过程,担负起临床治疗中指导用药的职责。由于我国国情对药师的教育程度要求不高,大部分的临床药师只过中专或以下的专业培训,导致临床药师没有正确指导医师用药的能力,加上长期以来药师是不用参与医师的用药决策,医师用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师的经验或药品广告与商家的促销。临床药师的出现让目前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掌握丰富的药物理论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不少还是处在被动、尴尬的处境。

2.6 遏制抗生素滥用于动植物中

在农村畜禽及鱼类等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严重,动植物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也需同样得到重视。有统计表明,我国年约生产700吨喹诺酮类抗生素,仅该类抗生素就有一半以上被养殖业用掉[8]。而残留在畜禽及鱼类的肌体内,甚至相应的蛋、奶里面的抗生素和耐药菌都会吸收到人的体内,传播给了人类,因此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识对遏制抗生素滥用于动植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抗生素使用常识普及的措施

3.1 广泛利用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抗生素使用常识

传播媒介能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的认知得以同步,在短短的时间内使人们达成共识,凝聚人的力量。因此利用传播媒介速度快、途径多、覆盖范围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人数多,影响强度大等特点,把抗生素使用常识制作成科普片、广告片、动漫片等短片进行宣传。

3.2 卫生部出台措施规定所有抗生素的包装盒或药品说明书上应附有抗生素使用常识的基本内容

这是一条最直接的途径。就像香烟盒上标有“政府忠告市民,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以后抗生素也要标有类似这种作用的内容。让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就能马上得到正确地用药指导,方便、快速。从而克服盲目追求新药、贵药、进口药的倾向,能够更加科学、合理选药、用药。

3.3 把抗生素使用常识的内容,印在医院出售给患者的病历里面

病历是记录患者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也是保障患者得到正确治疗的先决条件之一;病历是维护患者利益,保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必不可少的法律文件,有着其他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医师、病历、患者始终是联系在一起,这样医师、患者都能通过病历了解到有关的抗生素使用常识,从而可以尽量避免医师的经验性用药和患者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

3.4 把抗生素使用常识的内容,印在处方背面上

处方是医师对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是医师、患者与药物进行接触的直接媒介。处方的背面都是空白的,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使用量非常的大,这样做不仅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能达到很好宣传抗生素使用常识。

3.5 出版一类专门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识的大众刊物

刊物是传播文化和知识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物,能够更多、更全面普及抗生素的内容。且这一类刊物应该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能被大众轻易接受,专门、充分普及有关抗生素的一切内容。单就使用常识,它就能够从许多方面,不同角度充分、详细地表述出来。

3.6 把全面、详细、具体的抗生素使用常识内容作为科普知识列入学生的教科书

从下一代做起,为我们的将来打好基础,为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识、遏制滥用抗生素争取时间,最大限度发挥抗生素应有的作用,别让病菌耐药性把“抗生素时代”过早地结束。陈重华委员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滥用抗生素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不能一等再等了。否则,当我们面对细小的病菌束手无策时,留给下一代的,有可能将是一场灾难。

参考文献

[1]汪循东.门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7,6(2):177-178.

[2]郭冬梅.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2004,15(9):528-530.

[3]闵秀全,苟莉,向稚丹.儿科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杂志,2007,27(4):513-514.

[4]胡锡池,严子禾,周晓明等.高产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4):252-254.

[5]施勉,洪梦婕,吴友云.本院2005~2008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今日药学杂志,2010,20(4):48-56.

[6]刘喜梅,周剑峰,柴建农等.儿科门诊病儿就诊前用药情况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2002,8(3):61.

[7]宗青,陈正珊,钟淑玲等.儿科患儿家长抗生素应用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08,15(7):15-17.

预防煤气中毒基本常识等 篇8

煤气中毒,即常说的一氧化碳中毒。这种中毒事件特别是在冬天时有发生。因此,克服麻痹思想,掌握预防煤气中毒基本常识十分重要。

1.煤气中毒是咋回事? 当煤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煤气),这种煤气被人吸入肺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运送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发生一系列中毒症状:轻度的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中度或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虚脱,常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紊乱、传导阻滞等,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

2.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首先要克服麻痹思想,房内生火取暖,一定要安装排烟设备(如烟筒、烟道),并经常检查有无堵塞和漏洞,出现排烟不通畅或漏烟,要立即修理。烟筒伸到室外的部分,最好安一个弯头,防止呛风倒烟。室内门窗不要关得太严,门窗上安一风斗,既可防止煤气中毒,又能流通空气。有人说,在火炉上放一壶水可防煤气,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错误做法。用煤气或液化气做饭烧水,也应严防煤气中毒,办法是注意管道有无漏气;不用火时,应关紧闸门。

3.发生煤气中毒该怎么办? 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把患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扣,使其及早呼吸新鲜空气。如患者昏迷不醒,可针刺其人中、合谷、内关、涌泉、十宣等穴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送医院急救。(山西 文强)

进地窖要当心

冬季,农户大多利用地窖或井窖储存白菜、地瓜或家畜饲料。可您知道吗,薯类和蔬菜在存储过程中要进行呼吸,这样会使窖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存储物如果发生腐败变质,还会释放出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如果人突然进入地窖内,就很可能发生中毒事故。

上一篇:2024秋季期少先队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平安夜圣诞节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