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精选10篇)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篇1

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功能

(一)物色贸易伙伴

物色贸易伙伴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前提。在传统方式下,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为了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而利用电子商务物色贸易伙伴,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二)方便咨询、洽谈

因特网不仅具有便捷、低成本的通讯功能,而且具有高效、大容量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国际商务的咨询、洽谈活动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买卖双方可借助电子邮件、新闻组和实时讨论组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洽谈交易事务,如有进一步的需求,还可用网上的白板会议来交流即时的图形信息。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和洽谈可以跨越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方便的异地交流方式。

(三)网上订购与支付

电子商务可借助网站中的邮件交互传递网上的订购,并可通过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参与实现网上支付。网上订购通常在产品介绍中提供十分友好的订购交互格式框,当客户填完订购单后,系统会用交易确认信息单来保证订购信息的收悉,订购信息也可采用加密的方法使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息不致泄露。国际贸易中的网上支付对可以直接通过因特网传递交付的软件、音像、咨询服务等无形产品及交易来说极为便利,可节省很多人员的开销,并且,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在国际贸易中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四)交易管理网络化

国际贸易的业务活动牵涉到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以及金融、保险、运输等众多配套服务部门,对国际贸易教育的管理包括有关市场法规、税务征管、保管、交易纠纷仲裁等多个环节。在传统的运作过程中,企业必须单独与各相关单位打交道,必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的交易管理做到无纸化网络化,使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直接通过因特网办理与银行、保险、税务、运输各方有关的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完成部分或全部的结算以及索赔等工作,大大节省了交易过程的时间和费用。

二、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挑战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优劣势

1。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优势

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电子商务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将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1)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促进作用

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有着许多明显的优点,诸如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以及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对外贸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巨大的市场孕育着无限的商机。自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2010—,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增长21。5%、37。1%、35。7%、23。2%和23。8%。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的。海关总署1月11日公布了20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去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增长23。8%,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也取得了几何级数的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数据,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9万亿美元,比增长69%,2010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8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销售的18%。据统计,美国90%以上的企业使用了互联网,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型企业已经借助互联网广泛地开展商务活动。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 —日本企业间电子商务达74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2%。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对于中国广大的外贸企业来说,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电子商务的几何级数的增长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孕含着无限的商机。

(2)可更有效地为客户服务

客户的满意度,是衡量企业销售是否成功的根本,也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目前许多公司正在开始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客户服务。我国外贸企业约有62%通过E—mail或EDI方式与客户进行业务信息交换,56%通过Intemet进行产品宣传和市场营销。在网上介绍、提供技术支持、查询定单处理信息以及货物运输的具体细节、搜索和了解客户的喜好及要求,不仅方便、快捷、经济,而且可解放公司自己的客户服务人员,让他们去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调整与客户的关系,也会使客户更满意。企业的网络信息,可为企业提供各种供货渠道,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3)有利于实现外贸客户资源管理,避免对业务员的过度依赖。

外贸企业原始实行的经营方式多是业务员包揽从客户选择、签定合同、组织货源、验货报关到货款支付的全过程,掌握着客户资源。这一方面使企业无法掌握客户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业务员掌握着企业的生存及发展,一旦人才流失,企业竞争力急剧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过电子商务和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每人每天的工作日程与行动记录都有据可查,哪个客户、什么项目、何时何地、与谁联系、做了什么事、花了多少时间和费用等,所有细节均一目了然,使主动权更多地掌握在外贸企业手中。

(4)电子商务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采购成本

外贸企业在传统国际贸易采购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买卖双方需要经过多次的询价、还盘,大量的来往传真、电函才能成交,并且在这些询盘、还盘过程中还非常容易出现人为操作的失误。资料表明,采用EDI,商业文件的传递速度提高81%,由差错造成的商业损失减少40%,文件处理成本降低38%。使用EDI的公司通常可以节省5%—10%的进货费用。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网络营销

1 电子商务及其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开放的时代背景下, 应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等信息技术, 使得买方和卖方在不见面的情况顺利完成交易的商贸活动, 它是一种集各种金融活动、商业活动、综合服务活动于一体的崭新的商业模式。通过电子商务, 消费者可以轻松的进行网购;各商户之间也能够方便的完成网上交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已经普遍的应用于国际贸易活动, 是国际贸易活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过程。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活动基本实现了电子化, 其成本低、速度快等特点已经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展现出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2 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营销的特点

2.1 网络互动式营销

网络营销能够帮助企业寻找到能同时最大化的满足客户需求和实现企业利润的决策。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的互动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客户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地位, 加强客户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促进企业和客户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牢固。

2.2 网络定制营销

随着国际贸易网络营销逐渐应用到国际贸易, 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必然会逐渐加深。于是传统的大量销售将会逐渐转变为定制销售。

2.3 客户是主动方

国际贸易网络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方式最显著区别便在于营销的主动方不同。广告和推销是最常见的两种传统营销手段, 其主动方都是企业。但是网络营销的主动方却是客户。

3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3.1 促进外贸产品结构的调整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竞争上已经逐渐落入下风。相反, 服务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竞争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所以, 在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今天, 各类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外贸进出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劳动密集型等产品的外贸进出口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3.2 加快国际贸易方式改变

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比, 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是电子商务应用下, 国际贸易运作模式变为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型国际贸易运作模式, 不再是通过面谈和当面交易的方式进行的国际贸易交易;其次是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下, 国际贸易方式的类型根据能否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整个交易过程被分为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和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最后电子商务促进了对纸面贸易单据为主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的改变, 推动了新国际贸易流程方式的诞生。

3.3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电子商务降低企业的成本, 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的。首先是电子商务能够通过互联网避免信息不通畅等因素, 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企业的物流采购成本, 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比如:利用电子商务, 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整合各部门的采购需求信息, 然后由总部向供应商批量订购, 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其次电子商务使外贸进出企业之间能够直接发生联系, 避免了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商业中介, 那么商业中介的利润将会分摊到外贸进出口商的利润里面, 这也能降低外贸企业的销售成本。

3.4 提高交易效率

电子商务使得进出口双方都必须采用电子化的标准合同、提单、发票、信用证等单据。电子化的单据在互联网即可轻松实现传递, 这种方式不仅极大的节省了时间, 而且能够避免数据重复录入的错误, 能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交易的效率。

3.5 提高客户满意度

国际贸易活动是在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 但是世界各地之间却存在时差。于是就对国际商务的谈判造成了很多不便。外贸企业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下往往很难做到能够提供全天候的客户服务。但是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却可以轻松做到全天候服务。这让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在互联网上了解到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出口订单, 提高交易成功率, 还能极大的提高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

3.6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前文已经分析到电子商务通过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这进一步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国际需求, 同时也能让那些原本因价格过高难以进行国际贸易的交易变得简单可行, 可见电子商务有利于创造出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总之, 电子商务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满足了国际贸易增长需求, 有效的促进国际贸易增长。

3.7 导致贸易主体的变化

在前文分析电子商务有利于降低外贸企业营销成本的地方我们接触到贸易中介这个概念。贸易中介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完成国际贸易的重要主体之一。但是在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今天, 国际贸易市场上产生的虚拟企业, 具有卓越的技术, 在功能上已经大大的超过了贸易中介, 使得贸易中介逐渐被淘汰出局。

3.8 深化国际分工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另外一个影响便是能够深化国际分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完成:第一, 电子商务催生了弹性企业, 使生产更具灵活性。第二, 电子商务促进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第三, 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协作, 极大的提高了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 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第四, 电子商务加速了商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速度, 促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分工发展。

4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对网络基础设施要求很高。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明显不足,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 这可能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 要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 就必须首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4.2 完善我国外贸领域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

近年, 电子商务虽然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很迅猛。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却很滞后。所以, 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国家应该紧紧围绕电子商务的相关方面, 诸如市场准入制度、金融结算、交易权益保护等, 完善和制定适合现在情况的新的法律法规。

4.3 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相关方面人才逐渐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综合人才急剧匮乏,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 高校应该着手努力培养这方面人才, 在学科体系上增设电子商务专业。其次, 我国还应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民办大学等力量, 加大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

4.4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关税、商业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新问题。因此, 我国必须积极参加国际讨论活动, 因为这些活动直接影响着新贸易规则的制定, 而且积极参加国际讨论活动还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的交流。

4.5 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保证是企业的积极参与, 因为企业才是电子商务的主体。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资金运营能力。但是, 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这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因此要不断提高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综合能力, 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

4.6 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教育

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企业对其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全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广大外贸企业都能熟悉电子商务。宣传要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的, 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虽然看似复杂, 但是使用却很简便。同时, 在宣传的时候要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徐良春.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应对措施[J].国际贸易, 2007, (8) .

[2]童冰冰.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 2006, (5) .

[3]邵秀丽.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10) .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计算机技术;经营主体

一、电子商务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先进的通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变了传统的实物买卖和现金交易方式,各商户之间在网上即可完成交易。电子商务,可以看做是一个虚拟的网上市场,在这里,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电子支付,随后通过先进的物流来配送物品。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使整个商务过程,都实现了网上购物和交易的目标。

目前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电子商务节省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发展了第三方平台,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推动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一国对外贸易和经济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水平不均衡。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发展非常迅速,遥遥领先;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经济发展速度快,是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非洲电子商务发展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拉丁美洲的电子商务发展则呈现极化现象,巴西、智力、阿根廷和墨西哥这四国由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占据了拉丁美洲2/3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发展极化现象较严重。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及信息基础建设发展上的差异,使得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程度存在差异"[1]。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各国政府应不断加大和完善对信息基础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中国作为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势头强劲。据商务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了10.2万亿元,较去年增长近30%。预计未来3至5年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平均增速将超过30%,2015年将达到26.5万亿元。 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目前仍处于不发达阶段,甚至是较低阶段,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仅限于传统层面的国际贸易与电子化的国际贸易相混合的阶段,但未来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巨大[2]。

三、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首先,传统国际贸易采用的大多是"进出口代理制",该制度最大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程度高[3]。但是,在如今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中间商,如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口公司,逐渐被称为"虚拟企业"所取代,这些虚拟企业利用先进的科技网络,搭建贸易平台,与各大进出口公司、报关和物流公司合作,并将产品等信息资源网上共享,为各大进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各进出口商之间直接通过即可网络完成交易。其次,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经营主体。以前通常是一流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为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但现在随着众多进出口贸易服务平台的出现,众多中小企业都开始利用该平台,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与竞争,促使了我国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阿里巴巴旗下的深圳一达通企业,是我国第一家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进出口服务的网络贸易平台,为广大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进出口流程服务,为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电子商务改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交易手段和结算方式

传统的国际贸易交易手段通常是通过信函,传真和电话等,这些交易手段耗时长,而且效率低。电子商务以来,交易手段开始实现电子化,如单证电子化等,速度快而且成本低,效率极高。而且,以信用证、托收等为主的传统国际结算方式,也开始出现电子化,提高了支付速度,方便可靠。

(三)电子商务改变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随着电子商务信息的网络化,外贸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一方面,企业的高级管理层通过网络可及时、直接了解企业基层情况;另一方面,管理决策信息可利用网络迅速覆盖整个企业[4]。这就大大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时间长,误差大等缺点,有效节省了企业管理成本,企业运行更加高效。

(四)电子商务深化了国际分工,促进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

电子商务促使企业生产更具灵活性和弹性,还促使着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电子商务推动的电子协作,提高了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比重,推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5]。总之,电子商务极大推动了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和技术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货物贸易的发展。

四、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视角

首先,企业应加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将电子商务理念普及至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中;并将其与企业自身实际状况相结合,加大投入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拓宽企业经营范围,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推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其次,企业应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人才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企业只有拥有具备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才更有希望。

(二)政府视角

首先,政府应加快并加大对发展电子商务所必需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有相当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然而我国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落后。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电子商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想电子商务取得快速发展,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刻不容缓。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急剧匮乏,逐渐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因此,政府应加快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一个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高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学科建设,培养出电子商务高素质专业人才。

再者,政府应不断健全我国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有一个规范化的市场,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电子商务顺利进行并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应不断加强对电子商务方面的资金人才等的投入,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最后,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与世界各国一同参与到发展电子商务所需的各项规则体系的建设中去,比如外贸电子商务支付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大卫·格林纳伟主编,冯雷译. 国际贸易前言问题[M].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 对外经贸, 2012 (03): 39-40

[3] [4]刘电威.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9):171-172

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篇4

一是提高本国竞争力,维护经济霸权,削弱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受此轮金融危机重创,美国政府希望以绿色产业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提出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对拥有世界先进减排技术的美国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其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在节能环保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制高点,遏制新兴国家的崛起。

二是通过征收碳关税,维护其国家经济利益。

征收碳关税可以不仅可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减少贸易赤字,同时,美国通过对碳排放较高产品征收关税,将使该类产品进口量减少,导致该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降低,美国将能以更低价格进口,获得更大贸易利益。

三是转嫁环境治理责任和成本。

美国至今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美国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转嫁环境污染较高产业应承担的减排成本,同时通过提高减排标准迫使发展中国家向其购买先进减排技术,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减排成本和费用。

二、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有利影响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等粗放型产业是我国主要的产业支柱,而我国出口的产品多为低端产品,特别是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很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资源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型经济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以此次碳税征收为契机,顺应低碳经济发展,以绿色科技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产业的崛起。

对钢铁、有色、化工等重污染行业推行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对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行淘汰,引进新型环保设备,对生产工艺加快更新,实现最低程度的碳排放。

三、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

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形象,对中国形成制衡。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针对碳排放征收的关税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如果中国接受此项关税的征收,欧美发达国家会借此机会从中国得到大笔的收入;如果反对征收碳关税,就被其他国家指责只顾国家利益不顾全球环境、不负责任等罪名的指责,损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对外贸易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

四、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调整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主要贸易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还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碳关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考虑到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碳关税征收前做好准备,从国内和国际层面进行策略调整。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

企业应当在政府引导下,自主实现升级改造,逐渐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绿色新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顺应国际趋势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降低产品碳排放密集度,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转化,以绕开国际贸易壁垒。

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偏高,而经济增长应依靠国内经济的发展,只有把握住国内需求,才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消费增长这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积极参与碳关税相关的国际条款的讨论

争取制定规则的主动权,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包括碳排放在内的各项国际环境公约或多边协定条款的讨论和谈判,坚决反对以保护环境之名,打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联合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观点,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利用现有的国际协调机制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主动开展环境外交活动,就碳关税的问题多与国际社会进行了解和沟通,要让国际社会对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有一定的知晓,争取将具体问题也可以成为谈判内容。

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要在规则的制定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让我们国家能够具有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为我们的出口企业创设出良好的成长空间。

3.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

我国政府对新型能源产业的补贴主要限于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信贷优惠、价格优惠和研发优惠等。

今后,还应扩大补贴新型能源的领域和推出更系统完善的、不违反《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补贴政策,积极应对诸如美国针对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争取占据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我国今后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创造条件。

五、小结

虽然中国在出口规模上跃居全球第一,但是从出口产品的结构、产品竞争力、自主创新程度等方面来看,中国仍然称不上贸易强国。

因此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对中国的贸易发展来看,不仅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我国只有抓住机遇,合理地运用国际经济贸易法则,争取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武华,蒋萍.碳关税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和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13).

[2]吴,薄文宾.“碳关税”与中国外贸政策之应对[J].特区经济,2011(06).

[3]吕海霞.碳关税: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新型绿色壁垒[J].中国物价,2009(10).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篇5

近十几年来,全球贸易量取得了惊人的跨越式增长,而自由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也日趋尖锐。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不对等的贸易和投资手段从发展中国家攫取大量战略性资源,却造成这些国家境内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贸易扩张、资金积累和工业化又实际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环境效应对贸易的“挤压”性制约日益上升为国际贸易发展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引入环境变量,促进贸易策略的可持续性便成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贸易的环境效应

传统贸易理论与实践往往集中关注贸易量差、国家福利等方面,常常忽视环境这一重要变量,如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李嘉图理论及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均未考虑到贸易可能引发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依照这些理论,自由的国际贸易会实现帕累托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并增进国民福利。然而,这一观点只是在静态条件和未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加入贸易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负效应情况要复杂的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条件下一国发展某些比较优势的贸易活动可能会给它国带来环境损害,如跨过河流上游国家砍伐森林以推动林业相关产品出口将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从而会严重损害下游国家出口型农业所依赖的环境,导致以邻为壑,破坏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有关的产品效应;同市场和经济活动扩张有关的规模效应;同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分布及强度有关的结构效应;同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有关的法规效应。所以这些效应均会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长短期的持续作用,进而反转影响贸易利益及国民福利。

以出口为例,由于工业污染密度下降的可能性有限,而出口增长弹性却较大,负的规模效果常常要大于正的结构和技术效果,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国过度出口往往对环境不利,如资源性产品的跨国贸易常常以资源不合理或过度开发为背景,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产品的盲目出口更极易破坏平衡的生态环境,而当代盛行的转基因产品贸易已日益被证实背后隐藏着不少环境风险。此外,从各国政府贸易政策来看,当今国际贸易中凸显的绿色壁垒、环境关税,一方面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新形式,但另一方面亦侧面反映出不恰当的贸易活动将危害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危害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困境

(一)、贸易出口中的环境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极为迅速,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口创汇的单向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1、生物资源破坏

就外贸出口而言,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一些生物资源因盲目、无节制的捕杀和开采,数量大为减少,相关衍生品质量下降,出口货源已经或濒临耗竭,如盲目出口野生动植物,破坏了地区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还导致产区土地沙化、荒漠化;而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某些地区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因采挖过度已濒临绝迹。

2、矿产资源损耗

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盲目开采,不仅因此破坏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并威胁到环境和成品。一方面,资源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投入自然资源高于产出水平,使原本稀缺资源更加稀缺。另一方面,高污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具有不经济性,而这一类的产品,如化工、农药、制革、印染等出口却占全部出口额较大比重,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隐患。

(二)、贸易进口中的环境问题

1、资源消耗型产品进口

国家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都在增加;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品的进口正快速增长。自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随着油气需求每年的扩充,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万至1亿吨,净进口率达41%。这种趋势既对国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加剧我国环境问题。

2、易污染型产品进口

进口氟氯烃和使用氟氯烃的空调器、冰箱等产品,加重了我国环境压力,尤其是国家淘汰此类破坏臭氧物质的难度。此外,进口化肥、塑料薄膜等形成了新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氮肥易使地面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使近海生态平衡受到威胁,而最终失去农业价值的塑料薄膜则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形成白色污染。

3、废弃物转移进口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直接贸易形式向中国大陆转移废弃物的事件相当严重,2006年从美国、日本和香港入境的占进口总量的21.3%、7.8%和11.3%。另据报道,仅英国在2003年就向中国出口有毒废弃物36.2吨,价值约1155万英磅。这些有毒废弃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有色金属废渣、电池、旧衣物,甚至含放射性废物,其再生过程已对使用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此外,有些外国企业将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禁止使用的产品及技术和设备以旧顶新、以次充好,通过投资方式转移进口至中国,这类投资实质上是有毒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另一种隐蔽方式,同样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

三、我国贸易科学发展的环境策略

实现我国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恰当地引入环境变量,将环境因素纳入政府贸易政策规划的视域范围。在当代全球贸易环境经历深刻变化,“绿色浪潮”汹涌之际,环境效应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一)、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制度

出口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和产业竞争力,在当前我国出口面临持续性“刚性”顺差但总体附加值不高,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及倾销诉讼的现实条件下,企业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环境规避的贸易观,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将出口产品导入更多的环境质量因子,使之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政府及相关质检部门应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将环保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取向,促使环境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大力宣传彰显优质品牌中的环境优势,通过树立若干环境“标杆”型贸易产品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转型提升;此外,努力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将环保产品提升为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培植环境型规模经济,对出口型绿色产业的孵化发展尤其要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努力形成企业与社会收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从事绿色营销、开辟绿色渠道、发展绿色消费的风尚。

鉴于当代国际贸易中突显的环境标准效应,我国必须全面加强与国际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的标准认证。首先,要积极推行ISO 14000国际标准认证制度,完整对出口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回收过程中绿色方案的施行步骤;其次,积极实施环境标准制,使出口产品在环境认证基础上扩大对环境标准的适应能力;再次,大力拓展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标识认证领域的合作,推进环境标识的多边认可,同时努力扩大标准制订层面的国际发言权,减少不合理的环境壁垒。

(二)、坚定可持续型进口观、规范贸易类投资准入

进口是一国对外贸易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极。受历史产业结构和传统贸易政策影响,我国贸易活动中一度存在“重出口轻进口”的倾向,对进口的战略性地位和发展层次的认识相对薄弱,进口中的环境观念更是鲜有涉及。2007年,针对贸易持续性顺差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商务部明确提出了“扩大进口、优化结构”的口号,同时将环境因素置于政策调整的视域范围,这对于全面理性地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性进口要求立足国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生物健康标准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与设备,尤其要积极引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设施,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进口商品结构,坚决禁止有害废物的进口,对拆船业和废钢、废纸进口要实行专营;严格禁止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的进口;严格管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商品进口;加快禁止消耗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的进口。

贸易类投资是我国吸引国外投资结构中重要组成部门,其主要用于以进出口为目标贸易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外销,受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在该领域吸纳的外资量近年来不断呈快速增长之势。着眼于国内现实,在今后的贸易类引资过程中,我国应将环境要素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严把引资关口,鼓励引导外资投入到有利于环境效益提升的产业和产品生产中,如清洁能源、交通、农业、有机食品、生态林业、绿色包装等,大力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更加关注环境与外资的协调,更加着力提高外资使用的环境效益,、促使我国贸易类引资向内涵型、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

(三)、建立环境税收制、培育环境贸易示范区

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环境的漠视并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环境的公共性特征、企业没有将环境成本置于其生产经营总成本框架中,缺乏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和动机,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私人成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在高额利润刺激下盲目发展,现代税收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经济学理论及西方实践表明,市场经济下税收具有有效的杠杆调节效应,环境税是纠正市场失灵,消除外部性,促进环境良性发展、引导企业从事环境标的生产和经营的有益税种。着眼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应尽早启动环境税收制,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按照产业特点分门别类征收级差性税收,对不利于环境贸易产品的生产、经营尤其要加强环税调控功能,以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贸易”。

据经济预测,2010年全球环境贸易将达6000-10000亿美元。面对这一趋势和现今我国环境贸易现状,若有重点地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发展环境产业,建立环境贸易基地,则可以创造成果,积累经验,辐射国内外,从战略上推动环境贸易发展的大局。鉴于各类经济开发区日益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生产企业大量聚集的现实,政府应积极加快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程,推动环境贸易示范区建设。要建立开发区贸易条例法规,制定绿色-有机产品贸易管理法,全面推广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取消限制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项目的优惠政策,鼓励可持续型贸易企业落户并给予特殊优惠,如退税扶持、保证优先进出口经营权、为出口信贷和产品认证设立“绿色通道”等;要建立贸易与环境信息反馈中心和数据库,收集、跟踪国际及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相关有影响的环境措施,整合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对区内环保体系进行研究评议,逐步形成开发区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合理化、消耗资源与破坏环境有偿化的良性机制,推动企业对外贸易经营的可持续之路。

(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易主动性

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应积极加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利用WTO舞台努力促成相关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达成;在环境检测方面,力争使部分资质佳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并获取可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权威授权,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责任推进国际有效合作,防止任何严重退化或有害人类及生态环境的活动迁移转让至第三国,尤其严防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篇6

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和我国的对策

提出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增强环保意识,了解国际包装标准,开发绿色环保材料,提高绿色包装行业从业者素质,国家也应建立绿色包装法律体系和扶持绿色包装产业.认为只有采取这些对策,中国才能够应对国际市场的`新需求,避免在出口贸易中蒙受损失.

作 者:安然  作者单位:大连水产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刊 名: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9(6) 分类号:F752.0 关键词:绿色包装   影响   对策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篇7

一、我国国际贸易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发生的变化

(一) 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发生改变

原有的国际贸易方式主要是贸易双方坐到一起洽谈并签订贸易合同, 然后买方开始生产货物或者提前订货, 并且需要专人进行订舱、报检、报关, 卖方收到货后再以信用证、T/T、D/P、D/A等支付方式进行付款。这种贸易方式耗时、耗力、耗财, 而且常常因为信息不畅通, 无法快速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对于资金和货物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

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 进出口商只要把正确的信息录入并通过审核就能完成投保、发货、报检、报关、付款、结汇等工作, 既节约时间和空间, 又节约人力和成本。

(二) 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改变

有互联网、物流行业和支付平台作为支撑, 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主体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前单一独立的实体公司变成现在实体公司、虚拟网络公司和合伙公司共存的状态。从经营成本、资金分配和消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来看, 网络虚拟公司更具优势。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也带来优劣互补、资源共用、利润互享的益处。

(三) 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发生改变

1. 交易工具

各类国际贸易订单由传真、电函等方式变成网络传输文件。各类商家的广告也从电视、杂志类广告变成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广告和传统广告相比不仅价格低廉, 而且所期待的效果更加显著。微软公司研发的视频会议给国际贸易带来便利, 交易双方可以进行视频会议, 就合作事项进行商讨, 省去跨境交通不便所带来的困扰。

2. 付款方式

不同于电汇、信汇等老旧的付款方式,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在网上银行系统开户, 预先存入一些资金, 在商讨交易完成同意支付货款后, 登录网上银行输入付款密码就可以进行资金转账、结算、信贷等服务, 客户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之间可以快捷及时地进行资金的流动。

3. 交付方式

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交易商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产品的直接贸易方式:买卖双方不再商定具体地点进行实际产品的交割, 而是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 把商品交付给物流公司, 由其代为运输。另一种是无形产品的直接贸易方式:卖方通过计算机直接传至客户的网络端或者通过告知买方获得无形商品的途径完成交易。

(四) 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改变

跨境电子商务是依赖电子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新兴国际贸易方式, 拥有比较完备的市场环境, 理想状况下能够达成跨国界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其运作模式不再是传统贸易单向物流的运作格局, 而是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 信息流为核心, 商流为主体的新型管理运作方式。供求双方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市场分析、产品展示、广告宣传等, 把贸易的每一步都应用到网络中, 大大减少了资金、时间和空间对贸易的限制。

(五) 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传统的国际贸易是由商人或银行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人, 有信誉的商人和银行是不同国家进出口商品买卖的媒介, 进出口贸易公司和银行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互联网环境下, 信息网络成为买卖双方的重要媒介, 中间商、代理商数量减少, 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 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机遇

(一) 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作用日益凸显,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避免的趋势。艾瑞咨询集团的研究数据显示, 2010~2013年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保持在30%, 并预测在以后三年复合增长率也会保持在20%。另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B2C和C2C市场也将出现爆炸性增长。

(二) 企业对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和品牌的强烈渴望

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外贸型企业在新形势下依靠传统低成本的优势很难再继续存活, 所以企业不得不尽快提升产品的质量、技术和品牌。一些优秀的企业成功地利用跨境电子商务低成本、低门槛、宽平台的优势实现了转型升级, 使我国多数企业尤其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梦想成为可能, 跨境电子商务因此受到企业的欢迎。

(三) 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大力支持

跨境电子商务代表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 其重要性日益增长。为了顺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 推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政府近年不断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 全面铺展利好政策。

通过政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动措施, 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持续攀升, 如今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强大引擎。2012年12月, 国家发改委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 并确定在郑州、杭州、上海、重庆、宁波五个城市率先进行。2015年3月12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杭州为第一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这标志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5年4月, 商务部印发的《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 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作为需“重点突破”的应用领域之一。

三、国际贸易中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一)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建设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是产品, 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直接影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对品牌建设缺乏耐心和责任心, 只是通过价格竞争提高出口竞争力。由于许多跨境电商企业采取这种低价策略, 忽略本企业的品牌建设, 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 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这就造成个别企业为降低成本, 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出售假冒伪劣产品, 商品来源复杂, 商品质量良莠不齐, 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信誉。

(二) 部分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不足

跨境电子商务中, 由于法律规范、语言、时差、沟通方式和购物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买卖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成为交易的巨大障碍。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 尚未建立国际公认的信用管理体系, 这给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相比信用管理体系相对完备的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和企业信用管理机制落后。另外, 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交易主体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果发生争端, 适用哪一国的法律, 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规定。

(三) 专业人才稀缺

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 复合型外贸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日渐凸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 语种限制。

跨境电商的目标消费国众多, 但我国培养的外贸型人才以英语专业居多, 小语种电商人才缺乏。印度、巴西、阿拉伯等小语种国家, 在跨境电商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它们也是我国很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关注的国家。

2. 能力限制。

除了语言交流, 跨境电商对人才的要求还在于了解国际市场、熟悉交易方式、深谙消费习惯等。更重要的是, 从事跨境电商的人员还要了解各大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特征甚至交易纠纷的处理。能达到跨境电商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实在是少之又少, 跨境电商人才缺乏已成为一种业内常态, 这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 跨境物流业发展滞后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所使用的物流服务仍以邮政服务、商业快递、专线物流、海外仓储等模式为主, 存在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周期较长, 运输价格高昂, 单向且运输损坏率高的问题。国际四大快递公司的服务由于价格高昂尚且不适用我国卖家。由于邮政物流速度较慢, 使得卖家回款慢、资金投入大。另外, 只有设立了国际邮件互换局的城市才有资格直接往国外邮寄国际邮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 通关、商检和结汇成为跨境电商的严重障碍

以经营主体虚拟化、交易形态高度碎片化为特点的跨境电子商务使海关监管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又一大难题。海关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规定以及其间一系列手续及费用支出, 给贸易双方造成了额外的经济负担。因申报未通过而造成的商品滞留海关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数量不多、金额不大、而频次却不少, 因此会在通关时遇到许多困难, 报关报检极其不易, 无法及时结汇、不能办理退税、海关更无法常规监管。所以, 为了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 怎样建立健全的小额进口税制机制, 如何实现贸易商与消费者便捷的交易与购物, 成为我国必须尽快解决的又一问题。

四、我国外贸企业应对电子商务的建议

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结合国家与外贸企业两个方面来应对国际电子商务带来的挑战, 制定符合国情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相应策略。

(一) 完善电子商务应用的外部环境

1. 发挥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作用

实现电子商务更好地应用于外贸企业, 政府的帮助不可或缺:建设好计算机信息网络, 加强网络平台的维护和互联网交易中心的建设;努力让世界市场融入到网络中与电子信息平台充分结合;提升外贸企业运营的效率, 让企业实现贸易多样化和科学化。政府部门作为第一推动力, 要努力进行信息基础建设, 改善电子商务发展所需基本条件, 降低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要求, 使电子商务配套体系更加高效全面。

2. 政府要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应的标准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手段、运作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均落后于国际水平, 我国政府部门有责任制定出与电子商务相应的规定与标准, 帮助电子商务更好更快发展, 努力向强国发展。

3. 建立外贸企业与个人的诚信制度

中国电子商务目前正处于良性发展中, 但是信息化建设的风险是所有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可逃避的。在这其间, 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设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最急切需要解决的。为此, 企业要提升诚信经营意识;企业与顾客之间要建立信誉档案;企业要建立相关的电子交易体系, 并且体系要规范、标准。比如信用评估体系, 要仔细分析客户的信誉评估, 对缺失信用的企业与消费者要进行约束和制裁;制定法律法规, 使政府部门对企业和个人信用的管理与监督起到切实的作用。

4. 大力发展物流, 完善配送体系

目前我国的货物运输仍然以传统的物流体系为主, 物流的发展现状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中, 要重视物流业的发展, 建立更加高效的物流运输体系;建立新型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物流经营管理的体系;制定适合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高效物流配送方案。

(二) 构建电子商务应用的内部条件

我国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存在严重的内部问题, 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本企业的外文网站

外贸企业要建立本企业的外文网站才能获得大量海外订单, 因为远在海外的客户不是通过传统途径了解产品, 而是通过触手可及的网络平台来筛选国内外的卖家。因此, 建立本企业的外文网站, 有针对性的面向目标市场呈现企业特色, 是吸引国外客户的有效措施。

2. 建立特色品牌

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 提高品牌意识, 加快产品研发, 将自己的品牌打造好, 提升品牌识别度。建立具有特色的品牌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3.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将买方和卖方的信息联系起来, 提高买卖双方贸易活动效率。电子商务的全面展开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 企业不可能将全部业务都搬到网络上去。目前很多企业还不适应电子商务贸易, 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量身定做。

(三) 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针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学校应该着力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战略, 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鼓励有意加入电子商务行业的学生进行电商培训, 让他们掌握跨境电子商务技能, 成为我国急缺的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除此之外, 要解决企业与应聘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学校应积极搭建跨境电商人才双选会等类似平台,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 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所需。

由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发展萎缩, 跨境电子商务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其中依旧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 企业必须提升产品品质、重视品牌打造、加强信用建设, 以高度的商业信用赢得市场的支持;学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 与企业合作, 培养出更多符合跨境电子商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政府要有效发挥行政职能, 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有效指导, 为跨境电子商务扫除障碍, 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只有在企业、学校与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下, 才能保障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淮亮.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 2016 (20) .

[2]郑红明.新时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5 (9) .

[3]崔雁冰, 姜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 2015 (8) .

[4]王宸圆, 俞伟广, 何士产, 陈丽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 2015 (9) .

[5]金虹, 林晓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 2015 (9) .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 篇8

因特网使得小公司也能在全球展开竞争,因为通过因特网,它们能够联系国外客户而不用昂贵、耗时地长途旅行。销售商通过远程视频电话会议系统就能够随心所欲地以低廉而快速的方式向潜在客户演示产品。通过使用因特网上的电子邮件系统,总公司管理者能以更紧密、更快速、更低廉的方式与自己海外运营部门联系。利用因特网上的站点,公司广告、招聘职员和提供客户支持所需的费用和工作都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电子商务在改变国际贸易方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向深层次扩展,在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运行机制、营销手段、政府宏观管理以及贸易政策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文就以下几点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影响。

一、赋予了自由贸易理论以新的内涵

发达国家将网络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形式,主张全面自由化。1997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布了互联网免税区,这项政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只要是通过互联网的交易都免征税,包括商业税,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所以互联网免税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又因为互联网对信息的公开透明醒,使原先的一些非关税壁垒取消。信心在互联网上的公开和平等性给一些发展中的中小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它们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详细的信息,最终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优势。我们都知道,基于传统的国际分32N论,两国的比较又是不同,通过交换可以使双方获益。传统的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但是当网络经济来临的时候,信息成为了又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产生了影响,将比较优势理论的范围拓宽。可以看出国家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将成为主要决定其在网络贸易中的地位,并且国家或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将成为一个国家竞争的基础,同时信息技术以及配套的基础设备将决定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原先由于资金不足造成的弱势可以用信息的优势进行弥补。所以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可以部分的替代其他资源,但我们可以意识到的是,新的挑战也随即产生。

二,使传统的保护贸易政策向新的领域延伸

世界各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是有很大差别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但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信息基础设备,而且还试图占有所有的信息资源。美国和日本两个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方面占到了世界信息技术产品出口的1/3,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贸易量占到全部国际信息贸易量的90%至92%。这将形成新的非关税壁垒,将发展中国家排斥在外,更加边缘化了。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空间存在为前提的束缚,全球贸易市场以信息网络为纽带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市场全球化的形成。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使得信息跨国界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且,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价格,让那些成本过高或执行困难的交易变得可能。

三、电子商务改变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供求链的距离,改变了传统的市场结构,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电子商务增加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虚拟公司。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单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把众多公司相互联接为通过公司群体网络运作的“虚拟公司”,完成一个公司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应用与企业生产制造活动相结合,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市场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的敏捷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成本低、快捷等特点使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也有机会参与到大的国际贸易中来,开拓国际市场,并且发挥其灵活机动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对跨国公司发展理论的影响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内部联盟的虚拟经营对公司的组织和运作都是一次变革。同时通过非资本参与而联结成的信息网络体,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司组结构和层次,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较为开放系统。网上经营模糊了原来的地域限制,促进了跨国公司由原先的平面的交易转变为开放化的多维的空间组织。进一步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更深层次的变革。同时,也使国际贸易竞争格局从传统的“你赢我赢”向着“双赢”的合作型竞争模式演进。

五、对经济一体化理论有新的补充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篇9

赵雪:准备材料

孟醒:演讲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

全球生态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导致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绿色革命也进一步发展,最终使得环境问题与贸易措施相结合。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它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可以预测,绿色壁垒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由此而引起的贸易纠纷将成为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焦点。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贸易壁垒,现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绿色壁垒之所以存在,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经济发展导致的外部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从工业革命后,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物质条件大为改善,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大量的物种由于生存环境破坏而濒临灭绝,森林减少,土壤沙话、湖泊干涸、水资源缺乏,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因素,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政策的制定中越来越重视环境因素,纷纷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在区域间签署环境贸易协定。这些处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条款及例外权在贸易交往中被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转换为贸易壁垒。世界上各个国家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经济学原因

发展中国家往往资源丰富,具有价格比较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就会产生巨大贸易顺差,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企业发展的考虑,会制定出带有严格技术标准的政策,而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他们的首要选择。这印证了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的观点:“国家可以而且确实通过禁止或强制、取走或给予资金等方式有选择地帮助或损害了许多产业”。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正面影响

(1)绿色浪潮的兴起为我国企业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

随着环保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各国环保投资额迅速增长,都力求在世界环保市场贸易市场中取得优势,从而使绿色企业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中名副其实的新热点.庞大的世界环产业贸易市场为我国企业发展绿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开发绿色产品的技术,发展环保服务不仅可以化的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助于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2)绿色理念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这一新的价值观日益被人么捏手.价值观的革新必然会带来消费观的变化.尔消费观念的变化又使得企业的产品结构向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必将影响我国的企业的产品结构,促进那些不利于资源再生、环境保护的初级产品企业不断改进,而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则会增多,是我国企业的产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

(3)绿色贸易壁垒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绿色壁垒在对我国产品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实现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新的发展学理论指出,企业的技术进步往往需要外部刺激,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是循序渐进式的,而在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将可能是飞跃式的如德国的消费品法促进了我国对替代燃料和环保型助剂的研究和生产。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我国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保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监测。这样,企业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度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生产出口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下将 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尚不发达,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国内企业本身缺乏经验和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投资开发适合自身需要的环保技术势必占用过多资金。而绿色壁垒要求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匀速和销售过程中,这就是企业不得不履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论证、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势必使产品的中间费用,以及飞架费用增多,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下将。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产生影响

我国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欧美和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环保技术居世界前列。他们威力自己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较高的环境标准。我国因在短期内无法达到,从而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危险。与此同时对出口商品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多,比如我国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面临严峻的形势。在我国遇到绿色壁垒的出口商品中,不仅有农产品、纺织品、玩具、医药品等,甚至机电产品也受到不同影响,而且绿色壁垒涉及面在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76%的出口企业、45%的出口产品受到受到国外绿色壁垒笔筒成的的限制,造成损失230亿美元。不管如此,绿色壁垒限制了产品出口市场的范围。2001年7月欧盟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由6种扩大到62种,提高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100倍,个别达到200倍,知识2001年下半年中国对欧盟茶叶出口减幅超过37%,2002年一季度又减31%。

(4)出口贸易摩擦将会增多,使我国企业深受其害

在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的国际市场上,在绿色浪潮和环保运动的推动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将在各类绿色贸易摩擦中处于被动地位,深受其害的大多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仅要面临高不可攀的技术标准,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付出巨大代价,而且还要对因绿色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各种复杂的贸易摩擦和争端。

(5)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招商印制企业的影响 我国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的污染惩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及窝窝的环境问题都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出口商向利于环境发展方面进行产品转型。但是,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会产生被污染的废弃有害物品和污染型产业越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出现,也会进一步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该采取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可能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

1.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向我国转移

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严重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严格审批,禁止外资在我国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在现有的ISO9000标准的基础上,加大推广ISO14000标准

ISO14000标准作为ISO9000标准的升级版本,现在已经普遍的被西方发达国家用于进El产品指标限制中来。也就是说,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品,必须满足ISO14000标准,才能够获取市场准入资格。为此,我国首先应该加强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的推广,在全民中广泛宣传ISO14000环境标准,同时健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内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于ISO14000的推广工作,可以采用试点的形式,先在东部发达地区选取部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开展ISO14000的试点工作,力争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推广ISO14000标准的新路子,为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做出必要的贡献。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属于我国自己的环境标准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篇10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是出口竞争力下滑,内销市场得到重要性提高,行业高低端生存状态不同等方面。以及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纺织服装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入世以来面临进口国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政治背景之下的挑战,纺织品服装面临了一些问题。本文为改变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措施。即我们可以从在打破各种贸易壁垒中提升本国贸易竞争力,壮大企业规模走集团化战略,重视研发和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技术设备的提高升级,开拓国际新市场不忘国内高档品需求市场,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所用等方面着手来解决或者缓解这些问题。

【关键词】纺织品行业 出口 发展 外贸 入世

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

1、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下滑

政策环境已不利于纺织品的出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内外生产成本对比;产能过剩;化纤替代产品增加;订单将继续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这些都威胁着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2、内销市场的重要性提高

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将继续加大对纺织品的需求;国内高等级纺织品出口仍有竞争力。从国内销售情况来看,国内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开始提升,对纺织产品的数量、品种、档次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出口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成为后期企业需要重点开拓的市场,国内市场将是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内需持续稳定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潜力巨大,而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了内需市场必须依靠本国纺织产业来满足。

3.行业高低端生存状态不同

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棉花原料成本在低端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更大,因而在国内棉花成本价格相对于国外的劣势愈来愈明显的情况下,低端企业竞争力减弱将是必然的趋势。在棉花价格的大涨大跌行情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大量处于低端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许多企业停工或半停工,江浙一带的小型织布企业中已有大约1/3的企业”放假“,还有约1/5的小厂商已经开始卖机器,一些情况稍好的企业则在”咬牙硬撑“,这部分企业之所以不敢轻易停工,主要是因为停工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招到工人,货源和销售渠道都会受到影响。(1)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纺织品服装以其经久不衰的比较优势,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并从1994年以来处于固际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纺织品服装连年贸易顺差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的平衡以及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入世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对我国就业具有巨大的贡献,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仍为日本、香港、美国和欧盟,但总体来说对这些国家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目前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I/6左右。入世以来,国内外环境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尤其为纺织品服装外贸飞速发展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我国纺织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增长。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多年来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不过仍有下降的趋势。

纺织品服装外贸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平衡国际收支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起到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由于纺织品服装配额于2005年全部放开,许多国外中小企业将加快在我国的投资和合作,虽然可能面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再次被设限的不确定因素,但国外企业看好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纺织产业多年来一直在从高成本向低成本地区流动,我国成为纺织产业转移最大承接地。在世界纺织资源重新组合过程中,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资金的进入,将带动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升级换代,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科技含量,并以面料、设计、生产三方面互相促进发展,为扩大进出口规模创造更多的机遇,也不断推动我国纺织工业走向国际化(2)

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入国际市场不但面临着来自进口国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来自进口国政治、经济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相对于美国和日本说,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工人工资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虽然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具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但是他们国家控制着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的出口。其次,由于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利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免关税、无配额和原产地政策等,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国低成本的优势。跨国零售巨头纷纷在我国设立采购中心,在我国进行直接采购,取消中间环节,大大缩短了贸易链,外贸公司中问商的角色受到打压,给外贸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国际上针对我纺织品服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纺织品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目前针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技术壁垒以欧盟的最多且影响最大。为了提高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许多美国纺织公司采取了如下的策略:一是进行了购并、转产,多元化重组;二是把资产集中在最有盈利的市场并使产品多样化;三是通过资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四是与成衣制造商、零售商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五是使用快速反应体系和其他信息技术提高自身全球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3)

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1.在打破各种贸易壁垒中提升本国贸易竞争力

注重研发绿色环保型产品和绿色生产,突破绿色壁垒。针对欧盟、日本、美国等已对纺织品和服装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其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使我国纺织生产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削弱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非关税壁垒存在的必然性,想消除别国对我国实施的各种非关税措施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改变观念,要去主动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加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技术进步,重视提高品牌附加值,逐步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低附加值的状况,并运用国际营销网络,树立我国纺织品服装品牌,以降低遭遇非关税壁垒的可能性。

2.壮大企业规模走集团化战略

我国纺织工业存在老国有企业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投资分散、专业化程 度低的状况,要使之参与更加广泛的国际竞争,必须对组织形态和企业规模进行改革,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引导企业出口,形成行业自律机制,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贸易摩擦。

3.重视研发和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技术设备的提高升级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大型企业构建研发中心,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着重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开拓国际新市场不忘国内高档品需求市场

开辟国内市场和国际新市场是从减少贸易摩擦和市场集中度的角度考虑的。

5.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所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关贸总协定(GATT)在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关系的新发展而创立的一种崭新制度。作为WTO法律体系的核心制度之一,它是成员方解决政府间贸易争端的强制性、排他性的合法渠道,并且是一种基于法律规则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培养熟悉WTO规则的法律人才,积极应诉不合理的贸易制裁,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权益。政府加强对纺织品服装企业人员相关贸易条款的教育,让我国企业不仅做到对外出口产品,还要学会应对各种贸易摩擦。(4)

6.借鉴SAS000标准切实保护我国劳工权益,并在世贸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制定以保护我国纺织产业为目的的贸易保护措施,以期提高纺织行业竞争力,同时提

(5)高我国国民整体福利。

参考文献:

(1)全球纺织网,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2011-08-31

(2)张莹,美国和日本对我国纺织品非关税贸易政策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李红丽,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4)湛蓝,中国纺织行业的贸易摩擦及竞争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上一篇:人参娃娃观后感下一篇:肯定的语言,奇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