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共12篇)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1、农村实用人才是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有坚实基础;才能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依靠;才能有效带动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确保广大农民持续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重点领域,是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的关键环节。
13、加大投入力度。确立人才投资优先观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纳入预算,在项目和配套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争取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小额信贷,发展生产,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
14、搞好人才规划。根据本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分布情况,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人才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1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事迹、先进经验和成果,起到树立一个典型、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作用,让农村实用人才有影响、有地位、有荣誉,努力营造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氛围,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文章来 源http://文档大全 w ww.chazidian.com 1一、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9亿多人口居住在农村。其中,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就有1.7亿多, 另外, 每年有大约500万高中、初中毕业生回到农村, 他们基本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农业知识匮乏。因此, 积极开发利用这部分潜在的人力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是农村经济从体力型劳作向技术型转化的重要举措, 对中国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荷兰为例, 荷兰国土为4.2万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只有200万公顷, 但荷兰在世界农产品出口国中高居第三, 仅次于美国、法国, 每年能饲养400万头牛、1 300万头猪、1亿多只鸡, 每年农产品出口额达851亿美元, 这与荷兰农业经营者高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二、中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水平及数量有待推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大中专毕业生都希望在城市工作, 认为农村落后、没有出息, 造成农村有学历、有知识的年轻技术人才缺乏, 专业技术人才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出现人才短缺现象, 出现农民有创业想法和资金, 但缺少技术支撑的局面, 出现了实用专业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农村, 人才总量多, 其他地区数量少的现象, 尤其在较偏僻的农村, 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二) 农村实用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 收入低, 生活不便利等的影响, 部分农村实用专业人才选择离开农村到城镇工作, 或者改行从事其他非农业行业, 丢弃也以前所学专业技能, 这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 当地政府观念不正确, 造成人才浪费
一些当地政府机关, 总认为农村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土生土长的“田秀才”、“土专家”,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 认为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等高学历的人才才是真真正正的专业技术人才, 只有他们才能带来新的技术, 才能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这种观念对土生土长的农村实用专业技人才打击很大, 很不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费。
(四) 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虽然农村经济在近些年有了迅速的发展, 但种植业、养殖业仍是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中青年劳力大多到城市务工, 导致农村劳力老年化, 他们对新鲜事物包括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 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投入资金大, 但效益低, 形成了农村当地实用专业人才队伍技术更新慢、思想陈旧、缺乏生机和创造力的现状。
三、中国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对策
(一) 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住房、生活待遇。从户籍管理、住房补贴、交通工具、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 切实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并创造能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的工作环境, 尽最大可能地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人才, 建立起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 给予政策倾斜, 为农村实用专业人才提供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改善办学条件, 为农村实用专业人才接受新的技术培训提供硬件和软件上的保障。
(二) 制定并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和措施
为适应新农村经济的发展, 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应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 将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政府日常工作当中, 这为农村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促进人才队伍的进一步扩大、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 来提高农村实用专业人才在人大代表、党代表中的比例, 大力推荐农村实用专业人才参加各类评优、争先活动, 吸纳有组织、管理才能的农村实用专业人才到农村、乡镇等机构担任领导岗位, 为他们充分发挥实用专业技术创造条件。
创建择优重用, 动态管理模式建立[2]。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农村实用专业人才队伍的结构层次, 因地制宜地制定当地实用专业人才的标准和范围, 对当地专业实用人才进行动态考核管理, 对表现突出、群众反映好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 对表现一般的实用专业人才进行淘汰, 建立动态的竞争模式, 提高农村实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
(三) 重视对当地人才的选拔的重用
当地人才具有稳定、熟悉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的优势, 因此, 应定期组织当地人才的选拔活动, 对那些拥有一技之长、表现突出、支援家乡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进行选拔。在选拔过程中应注意多渠道、多层次、按照尽显其能、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的原则对当地人才进行发掘和培养, 并将发掘的新技术人才纳入到县级、乡镇干部的培训整体规划中去, 充分利用当地大中专院校、党校等有利条件定期对当地技术人才进行培训, 接受新思想, 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
(四)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对农村专业人才开展培训活动, 建立相应的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自身道德素质[3]。根据实际情况, 对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学生, 可免试或减免学费等方式鼓励他们进入职业学校, 针对当地农村产业的发展、技术的需要情况及时调整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 特别是对养殖、种植专业, 更应该紧跟形势发展需要, 使职业学校毕业学生能学有所用, 充分发挥所学技术知识,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另外, 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条件, 开展远程教学, 建立完整的市、县、乡镇、村的教学网络体系, 以市农业局、乡镇农技站、农村骨干为基本培训框架, 带动其他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将实用技术、致富技术及时地传递到农民手中, 有助于解决实际急需的技术问题,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 对适应农村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培养与时俱进的农村专业实用技术人才非常必要。
(五) 建立相应的领导制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级政府对农村实用专业人才的重视, 实用专业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 并且专业人才服务的行业、技术领域种类繁多, 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能地发挥各类实用专业人才的技术专长是一项庞杂的管理工程, 由县、乡镇、村抽出专门的部门和人员, 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 去管理农村这支技术人才队伍[4]。
(六) 加强市场建设, 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统筹的人才市场, 让农村实用人才和其他各类人才享有平等就业机会。要大力加强人才市场建设,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 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市场网络。
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由粗放型到节约型的转变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专业人才[5], 而农民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主体,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优惠扶持制度、培训制度、挖掘当地农民技术人才, 并吸引外来优秀科技人才扎根农村, 特别是偏远农村, 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技能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提高农民收入, 加快科技兴农、强农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新技术的需求, 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及队伍建设非常重要。论述目前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实用专业人才,农村经济,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冯丹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2012, (12) :172-174.
[2]郭海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政策平台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9) .
[3]肖湘雄, 詹自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 :1-4.
[4]王川.中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 2005, (2) :67-69.
多年来吉林省开展了多种渠道多样化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我院就是定点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学校。
一、深刻认识农业职业教育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
1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战略。
大力开展对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
2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
农业职业教育是培养农业生产及经营第一线的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多元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能使农村劳动力转变观念,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3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要坚持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扩大就业选择,促进农民不断增加收入。
二、发挥农业职业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巨大作用
1政府服务“三农”政策,是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的導航。
以吉林省为例,随着全球及全国经济的发展,本年度中央财政投入吉林省专项培训资金5040万元,计划培训农民14万人。具体开展的专业主要有种植业生产服务人员、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人员、兽医服务人员、农机服务人员、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涉农企业从业人员、农业创业人员等共7大类。
2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和途径真正实施了多元化。
(1)“公司+培训班+学院”培训。 (2)“专业协会+农民”培训。 (3)现场指导和咨询。 (4)专业专题培训。 (5)订单培训。 (6)“校企联办”。 (7)“专业合作社”制。
3打造一支精良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只有打造出一支精良的高素质的农业教育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好农业职业教育;才能真正的提高培训水平。保证让农业受训人员拥有一计乃至多计之长,真正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院目前培养的农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人数比列打到80%以上。
4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合理调整平培训内容及设置。例如我院在靖宇分校和辉南分校及柳河分校实施的教学课程都是略有差异的,在靖宇根据地方特点加大了食用菌技术栽培的培训力度,目前通过我们的培训已经有很多农村开展了食用菌木耳的栽培,发展的很好。
(上接第65页)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变被动的方式,使学生运用主动研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河流和湖泊》一节中黄河的治理活动板块中也蕴含这大量知识。
六、结合教材知识,进行环保德育教育
实 施 方 案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是农业县,建设一支宏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才资源,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8]16号)和《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9]1号)精神,特制定2010-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观,以促进广大农村劳动者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为目标,积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拥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术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目标任务
按照我县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 1
境,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000名左右。各乡、村都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每个村联络数十名实用人才,每个乡镇培养数百名实用人才,每个县选拔数千名实用人才。并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营销管理、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四支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围绕农业增效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起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技推广人才使用机制。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素质,适度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规模。到2015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型人才总量达到400名左右。
农村营销管理人才。按照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改革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升乡镇企业管理人员与农村经纪人的营销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建立农村商品营销网络,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推动乡镇企业与营销合作组织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农村营销管理人才总量达到100名左右。
种养能手。继续抓住粮食、红枣、核桃、水果、油料、棉花、特色蔬菜、奶业、肉制品等8大优势产业,加强对种、养能手的技术培训。根据农业区域布局和种植业、养殖业的不同情况,采
取函授培训和实地讲解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以师带徒相结合等方式,培养一批又一批种养能手。到2015年,种养能手人才总量达到200名左右。
能工巧匠。具有一技之长的加工、建筑等技能型人才,是生产经营和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工巧匠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能工巧匠传播技艺与技能,并通过承包、创办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化劳务队伍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习实用技能,壮大能工巧匠队伍。到2015年,能工巧匠型人才总量达到300名左右。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依法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和个人财产。
2、支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承包租赁试验田、山林、乡镇企业或自办实体,依靠科技致富。
3、支持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带动相关区域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
4、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投入。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由各级财政列入当地人才开发经费总预算,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领域,建立起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的人才开发机制。
5、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从制度上和政策上消除农村实用人才的“身份”界限,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加强教育培训
1、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要有目标,有措施,要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各部门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每年均要制定并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抓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各级各类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考核、评议等制度,通过培训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带动和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农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卫星电视教育、互联网教育、光盘教育三位一体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基本建立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要组织实施“科技平台”项目计划;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培训,以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绿色电波入户等工程;科技部门抓好星火科技培训工程;劳动部门抓好农村技能人才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规划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 4
培训;建设部门负责建设类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培养农村建设类实用人才;科协负责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
2、创新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培训方式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培训内容要以实用知识、实用技艺为主,体现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延伸,做到学其所需、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3、拓宽培训渠道。选拔部分拔尖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农村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培训;探索“校县联姻”,进行技术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互教互学、鼓励自学成才,加快科技、信息的普及与传播。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全县各有关部门要按国家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
2、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全县3年
进行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表彰活动,每次选拔20名左右。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
3、对具有管理才能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按法定程序聘用他们从事相应管理工作或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
(四)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
1、培育发展农村人才市场。进一步发挥我县人才市场(包括专业人才市场)对人才市场的带动辐射功能,推动县级人才市场,面向农村,服务农村人才。要依托我县人才市场,发挥乡镇人才服务站和农村人才服务信息点的作用,建立健全集配臵、交流、培训、开发等功能于一体,与城市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贯通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及时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
2、巩固完善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推广服务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推广、传授农业技术中重要作用。
3、积极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健全县、乡、村三级专家咨询服务网络,组织各类专家服务团、科技智囊团定期深入农村第一线,在区域经济规划、技术咨询论证、实用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智力支农服务活动。同时,继续实施 “轮换式”
智力支农措施。凡申报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在任期内推广一项新技术,联系一个科技示范村;申报农业技术推广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在任期内推广两项以上新技术,联系一个科技示范乡。凡城镇中小学教师申报评聘中学高级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凡城镇卫生技术人员在申报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分别到乡、村卫生机构工作半年至一年。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推动科技下乡,智力支农,为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服务。
4、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与种养能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农业科技方面的技术研讨和交流,推广普及农业技术,转化科技成果,为农村经济服务。
5、切实抓好网络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整合农村科技信息网络资源,加强星火科技网络建设,开通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向乡镇、企业和有条件的科技示范户提供快捷、方便、准确、可靠的市场、技术信息和服务。
6、完善各类专业协会组织。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等协会组织,促进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引导这些专业协会组织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
四、组织管理
(一)“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人事局、农业局、科技局、科协、建设局、财政局、扶贫办组织实施。
(二)工程实施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每年分别重点联系一个或几个县,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推广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
展规划进展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战略目标,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机制、鼓励创新、促进创业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极大的提升了全局人才整体水平。现将我局人才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积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强国富民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和《白银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结合我局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制订了《靖远县发展和改革局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发改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进行了分解。不定期召开局务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听取分管领导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大人才队伍的培训和指导
为了提升全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局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各项人才建设制度,确保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学习制度。我局确定每周星期一为集体学习时间,学习国家经济政策、项目建设各项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二是建立培训制度。积极选派干部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主要参加了项目管理、项目申报、循环经济、投资管理、价格执法、依法行政等方面的培训,已培训40人次。
四、进一步充实人才队伍
发改局是一个综合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很广,既要懂技术人才,又要懂法律法规的人才。为了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我局主动与人事部门衔接,对全县人才情况进行了摸底,以借调的方式从乡镇借调6名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员充实到各个股室,专业涉及金融、财会、法律、地理等,确保每个股室都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
五、建立完善人才信息库
对全局干部职工建立人才信息库,主要录入学历、毕业院校、专业、再教育、健康状况等,同时,随人事变动及时变更信息库。
六、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小。
2、懂技术、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待充实。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围绕《白银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思路,抓好各类人才培训、指导和管理工作,促进各类人才素质提升,不断扩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工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率。
1、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组织化程度。
2、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抓好人才服务工作。一是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发挥政策对人才的导向作用,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
3、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信息库,落实其它各项目标任务。
4、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邀请有关专家到我局进行知识讲座和指导,为我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搭建技术、人才、智力平台,推进我局人才工作。
Xx,男,汉族,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果品销售专业合作社理事。该同志自小就种植果树、经营果品销售,尤其是其担任以来,一心为全村村民谋福利,同时带动周边乡亲们共同致福。十几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执着与追求,诠释着对党和农村事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根据本村及附近村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桃树为主业,提高质量求生存,扩大规模求发展,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乡亲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该同志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成立果品销售专业合作社
2008年,该同志提议由村5名“两委”成员牵头成立了果品销售专业合作社,以期在种植、管理、采摘、观光、休闲农业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并在开展技能培训、销售、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等方面给予农户最大的支持与最好的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获得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现已发展为覆盖周边10多个村,果树面积5100 1
多亩,成员400户的专业合作社。
(二)实行统一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
为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和广大社员的切身利益,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同志严把质量关,实行农资统购、统销。对社员要求农药、化肥的规范使用,杜绝了高禁毒农药在农产品上的使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维护了土壤结构,协调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投资20万元新打机井3眼、更新地下管道5000米,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统一销售农产品,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合作社组织对农产品的统一销售,为每个成员设个人账户,主要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交易量等,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照成员与本社业务交易量化为每个成员所有的份额。充分保障了市场的供给,也维护了广大社员的利益,为推动果品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积极开拓京、津及海外市场
果品销售专业合作社投资38万元在村南建设了果品分装、销售市场,同时针对京、津等全国各大城市开展精品包装外销,部分果品还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销售果品15000吨。
(五)大力开展休闲观光农业
随着近郊产业的转变,同村“两委”班子研究,利用村果树种植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优势,积极谋划开展果品赏花、采摘、观光、餐饮、休闲建设,成功举办了四届桃花节,使该村的知名度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被市委授予“市级文明生态村”称号。
由于同志时刻为村民着想,为附近的林果发展贡献了力量,使村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得到了村民的认同,该同志连续4届当选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努力下果品销售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10年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于2012年8月被河北省林业厅评为2012---2013年度河北省林果产业重点合作组织。
一、我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 领导重视,部门联动
我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一直得到了各级组织、教育、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领导多次听取我校的工作汇报,并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去年7月《关于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下达后,市委组织部领导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纳入我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列为各区县 (市) 组织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七个区县 (市) 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也先后联合发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每学期新生入学,各电大站都组织了规格较高的开学典礼,邀请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领导作重要讲话。由于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市成为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县市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每个区县 (市) 都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招生计划。
(二) 内抓管理,外树形象
为了将“一村一大”项目做好做强,巩固和扩大办学成果,我市电大系统将“一村一大”项目的实施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农村建设成果,落实富民强市战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职责所在,校领导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力争尽早尽快在全市全面部署实施此项工作。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为加强对各电大工作站的教学管理和系统建设,新成立“系统建设办”,具体负责“一村一大”工作,规范了教学管理工作,充实和加强督导部门,明确专门的管理人员。同时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组织制订“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系统建设办制定了“一村一大”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建立了“外聘教师个人资料信息库”,创设了“益阳电大一村一大教师”QQ群,进一步深化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交流与指导。各县 (市) 电大站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还建立了优秀学员激励机制,每学期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进行奖励,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教学与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师资配备方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我们精心地挑选了一批政治思想素质好、师德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农业专家和技术能人担任兼职老师。今年7月,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首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师多媒体讲课比赛中,我校参赛选手彭旭东老师独占鳌头,荣获一等奖。
在宣传方面,我校系统建设办专门编制了两期次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工作简报,和“一村一大工作专刊”,定期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发送到各区、县 (市) 委书记,区、县 (市) 长和市委组织部、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和各电大工作站。
(三) 社会实践,初见成效
“一村一大”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性教学要贯穿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赫山区电大工作站注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在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的同时,组织08级的学员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到沧水铺镇 (全国著名的包装袋生产基地,全国村品经济的示范区) 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学员彭应平是沧水铺村支书介绍了如何率领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的经历,学员们参观了他们的龙头企业———包装袋工业区;学员蔡艳霞是宝林冲村妇女主任,学员们参观了他们的成果展示厅,品尝着她们的主打产品———“花桥味姜”。09级班级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举行了茶话会、卡拉OK歌咏比赛活动,全班合影留念,印发了班级通讯卡,活跃了班级气氛,使班级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此外,今年10月,我们还特邀有着丰富农村基层管理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李楚勋同志,给资阳、赫山两区的学员们上一堂“如何当好新时期的农村基层干部”的专题讲座,益阳电视台、益阳教育电视台和益阳日报的记者当天纷纷赶来报道,学员们反映:“这样的讲座很实用,很有收获,很受启发,对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大有裨益”!
(四) 学有所成前景广阔
我市目前已毕业“一村一大”学员有130余人,这些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施展才华,有的成为乡镇企业干部,有的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在2008年全市乡镇公务员招考中,沅江市有多名第一批毕业生考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在2009年安化村级干部招考公务员,9位入围者中有5位是“一村一大”学员。全市涌现出了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典型,大通湖区河坝镇三广村村支书朱新春,通过农村政策法规的学习获得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处理“被征土地农民的补偿”等棘手的问题显得得心应手,今年46岁的他还学会了上网查找对农民有帮助的农业信息资料,用五笔法打一些简单的字;06秋学员姚越平,他是南县三仙湖镇利群村村支书,40岁的他通过两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眼界开阔多了,他正寻找引入精稻米加工项目,并想在肉牛养殖上下工夫,利用村里的资源条件,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南县新联村村支书彭志才,运用所学知识,强化村务管理,引进了项目、技术和资金,带领群众在珍珠养殖等方面科技致富,成效显著,群众反映良好。
二、我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市从2006年春季启动“一村一大”工作至今,只招收了管理类的“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行政管理”两个专业 (我省共开设了16个专业) ,种植类、养殖类、畜牧兽医等技术类专业还是空白。虽然这两个专业提高了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基本素质,但专业范围小,实用性不够,这种不平衡的专业格局限制了我市生源的拓展和农民需求的选择。
二是教学资源的配备与应用较低。
有的教学站、点办学条件有限,电脑设备配置率不够、标准不高,有的还没有联网,使得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率低,教师还存在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很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而大多数的学员在农村,没条件上网学习,有的也只能在网吧或办公室上网,自主学习环境受限。
三是认识不高,影响学习积极性。
个别村干部、农村优秀青年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养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目的有一定盲目性。还有的怀疑通过这种方式能否学到真正的本领和技术。从集中面授课的到课率来看,开始时到课率达90%以上,越到后面到课率就越低。学员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除自身村务繁忙外,更多的学员看不到学习能带给他们的直接效益,认为一纸大专文凭对他们并无多大意义,还有部分学员是乡镇强制要求来学习的,因而缺乏吸引力和原动力。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
(一) 广泛宣传发动加大政府投入
通过当地的电视和报纸、网络、村务公开栏以及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有效形式,让广大农民了解什么是“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广泛宣传其重要意义,把入学条件、学费负担、培养方式、教学形式、学习课程和毕业回村服务等各项政策要求讲清楚。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一村一大”潜在发展前景的宣传,发动社会各界、企业、团体都来关注和支持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经费保障是关键,而没有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将会昙花一现。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一村一大”工作,就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取得县 (区) 、乡镇、行政村等管理部门的支持,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将培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确保每位学员学习经费到位。
(二) 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培养质量
1.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首先要抓好入学教育这一关键环节。新生参加完开学典礼后,接着进行入学教育,包括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要使学生了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要抓好到课率,实现“共同管理”。教学管理及支持服务重在务实到位,不在乎新和多。而抓好到课率,不仅需要管理教师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强化教学管理过程,还需要有“共同管理”的理念。为保证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有必要借助“行政手段”和“行政行为”,与组织部门和地方政府来共同管理,督促学员的学习活动。
再次要抓好教学环节的支持服务。管理教师直接负责学生管理工作,是联系课程辅导教师和“一村一大”学员的桥梁与纽带。管理教师要熟悉开放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备必要的教学管理技能。其工作职责是做好学生的支持服务工作,在学习上主要是督促学生做好“二上一做”即上面授辅导课,上网学习,做好形成性作业。采用多种联系方式经常与学生沟通、联系,帮助他们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抓好社会综合实践。
一是每学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实习和现场观摩,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二是邀请当地农村管理能人、技术能人进行专题讲座或担当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员的专业实习和实践培训。三是为学员提供致富信息和科技支持,积极与当地种、养、加企业和大户联系,各电大站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3.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除中央电大专业统编教材外,根据地方农业生产特色和学员的实际,编写简明扼要,可读性强、反映地方特色、跟踪生产与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材,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意识的教材体系。
4.突出学习支持服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为“一村一大”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确保教学质量关键的一环,为学生做“导学者和服务者”,增强服务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把理论知识讲得通俗化,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箱、网上论坛、QQ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答疑、沟通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服务。特别像安化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山区,针对学员分布散而远,加之工学矛盾等因素,开展不定期的送教下乡活动,对学员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教和督教,加深学员与教师之间感情交流,真正把远程教育办到农民的家门口。
5.加强教师配备与师资培训。
由于“一村一大”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上具有独特性,在教学上要以应用为主,以实际案例结合教材来施教,按课程模块建立案例库,注重网上教学,提高教师的素质。对所聘教师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培训,树立以应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组织探讨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
(三) 积极探索适合“一村一大”学员特点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准备推行“四步教学法” (即:课程学习方法———课程考核指南———农村实用案例分析———课程结构与学习目标) ,这学期已在《农村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两门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方式上,可分专业和基础课程采取较为灵活的形式。对专业课,学员希望掌握,但在工作中又十分缺少,所以学员特别感兴趣,可采取面授加实践的二合一模式,如《信息技术应用》《农村环境保护》《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植物生产技术》课等,注重学有实效、学以致用。对于基础课可采取讲座、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把课程知识与实践经验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讨论交流,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
(四) 稳步推进走内涵发展之路
内涵发展的核心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我市“一村一大”项目要实现内涵发展,就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结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制定农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调研,增设新的、急需而有实效的专业,比如蔬菜、花卉、果木、兽牧兽医、特种动物养殖、茶叶生产加工等专业的,整合优质资源、提供贴心服务、强化网络优势;转变观念,探索适合农村人才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保障“一村一大”或“一村多大”教学有序开展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创新多种教学形式,实行课程结业证书、岗位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与文凭证书相结合,实现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沟通与衔接,探寻真正有效服务农村的教育途径,逐步形成电大教育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品牌特色,实现电大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贺修铭.益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在全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8-7-30.
[2]落实过程保质量, 强化特色求发展——周宇副校长在全省县级电大建设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11-25.
关键词:实践教学;适应时代;农村实用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26-1
据调查,我国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只有30—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大量农业新科技不能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成为21世纪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障碍。形势发展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不断更新学生成才观念,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农村实用人才,他们不仅具备迅速接受新技术的观念和能力,还要具有推广先进技术的能力。此外,这些农村人才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果断决策,有现代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善于抓住各种机遇,精于经营,注重实效,还能用科学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的管理。
一、围绕实践教学,处理教材、综合专业课程,增加农业新科技内容
一般农林类专业都有20门左右的专业课程,内容分散,多有重复之外,并且内容上脱离实际,知识抽象,各学科彼此割裂,科学与技术分家,我们完全可以从易学、实用的思路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除、剪裁、组织将其综合为种植生产和畜牧生产两大门课程,同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业新科技内容。一切为了实践教学这一重点,而不再以理论教学为重点,使学生提高了学习专业技术的思维品质、操作能力及其它综合能力,学生能对大量信息、技术进行“博观约取”。
二、围绕实践教学,强化基地“三园”建设
1.为教学提供结合点,建好基地“经济园”。生产劳动是艰辛的,但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则是令人振奋的。如果学生能看到自己的生产实践具有显著经济效益,那么他学习专业的信心将大大增加。因而,我们根据教学需要,瞄准市场,选择一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采取学生小型承包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基地管理、产品经营中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生产和管理,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丰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学生学农兴趣,坚定了学生务农信念,同时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学会捕捉市场信息。这样逐步培养自身的创业能力,走上社会后不仅能做给农民看,又能带动农民干。
2.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基地“示范园”的示范性。坚持高标准、调起点,提高基地的示范性和服务功能,一是注重基地设施建设,为高效农业项目的引进打好基础。如蔬菜、果树设施栽培项目的生产开发,又如先进排灌设施的增设,学生可以在这些建设活动中,感受到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气息。二是依托高校、农科院所,引进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在新技术的引进和对周边地区进行示范推广过程中,促进学生实践学习。比如,黑莓是本地区的特色产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亮点,也是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对此我们进行了高产栽培模式的示范种植,起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并通过编制乡土教材,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向周围推广,成为名符其实的示范园。示范园的建设,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科技适用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农技推广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当地农业、农民对高新农业技术的迫切需求。
3.以新品种引进、科学研究为目的,切实建好试验园。所谓试验园,就是专门用于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科学技术创新试验的基地园区。例如,溧水县白马中学本着“办好一个专业、引进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思想,专门拿出两亩优良田块,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工作。如人参果的引种栽培、西兰花的引种栽培等,并促进了当地人参果产业、西兰花产业的形成。配合引种工作,进行科技创新试验。在试验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得到了加强,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基地“三园”建设,不仅加强了实践教学,而且能使基地不断上台阶,如溧水白马中学“三园”基地2008年就被评为江苏省农科教示范基地。
三、围绕实践教学,广泛开展科教为农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科教为农服务是农村职业教育的职责,既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更要在这些活动中将学生培养成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科教为农服务,对于学生来说实际就是一次实践教学过程。首先,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灌输服务“三农”意识,激发学生学农、爱农热情,产生社会责任感;第二,在活动中,注重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农事活动中,对一些技能学生能从学会到熟练掌握。例如溧水白马中学学生在帮助当地农村进行黑莓修剪时,规范了活动程序,强调了技能训练,使学生由原先一小时只能修剪几棵到一小时修剪几十棵,达到了活动的目的;第三,在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技术指导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针对农民的一些问题,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解决;第四,在活动中,还要加强宣传和组织力度,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规范劳动纪律,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围绕实践教学,广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农村实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好,管理好,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至关重要。我乡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放在了突出的位臵, 让他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将我乡实用人才的培养使用情况做以汇报:
一、高度重视,树立“实用人才是农村第一资源”的理念。
我乡树立了“实用人才是农村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使用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使实用人才有用武之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和才能,从而带动我乡经济的发展。
二、五年来专家服务组工作开展情况。
1、指导大棚种植。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项目,我乡转变发展思路,组织号召各村发展设施农业,扣大棚,种蔬菜水果,并邀请专家服务组传授村民大棚的种植技术。专家组亲自来到田头,为村民讲解大棚种植的方法,步骤,技术,帮助农民建起了大棚;在大棚种植蔬菜水果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病虫草害等,专家服务组为农民电话解答,电话解决不了的问题,亲自到地头来解决,为村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指导五味子种植。我乡很久以前开始引进五味子的种植。五味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价格也很高,目的是通过引进新物种的种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种植初期,专家
服务组为村民讲解了五味子的种植方法,选种、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摘各个时间段的技术方法。并在这几年中定期的为种植五味子的农民进行培训指导,解决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3、畜禽养殖培训。利用春防秋防时期,专家组每年对我乡养殖户进行两次关于畜禽养殖方面的培训。传授每年出现的新的疫情以及经常性出现的疫情的防治方法,给养殖户带来新的药物,并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次数等,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增加了收入。
三、我乡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1.我乡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我乡农村实用人才18人。其中种植方面人才8人,养殖方面人才7人,农业技术管理人才1人,能工巧匠1人,合作社管理1人;年龄在30-40岁5人,40-50岁8人,50岁以上5人;培养时间20年及以上的2人,20年以下10年以上的5人,10年以下的11人。
2.实用人才培训情况。
我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训,在各个方面都有针对性的对实用人才进行培训,抓重点人,抓典型事例,从而在农民中树立榜样,带动其他群众发财致富。
(1)种植方面的培训。
2010年3月和4月,我乡对***村扣大棚种植青椒进行
了培训,采取了专家讲课和实地考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首先请专家对扣大棚的技术,大棚中青椒的种植方法、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培训;其次对***、***等乡镇的大棚种植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我乡的设施农业。
2011年4月,对***村冷棚种植苦瓜子进行了培训。邀请了专家组,首先对***村的土壤、水源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判断是否适合种植苦瓜子。然后专家组亲自来到地头,讲解冷棚种植的方法、步骤、技术、种植苦瓜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病虫草害以及解决的办法,帮助农民快速的了解如何进行生产,并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些技术融合。
(2)养殖方面的培训。
我乡每年对养殖户进行两次(春防秋防)动物防疫的培训。邀请专家组对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遇到的疫情、用药的种类、用药的剂量、药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提高了养殖户养殖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加了收入。
(3)其他培训。
我乡还组织实用人才参加省市等举办的培训,先后参加过省里举行的设施农业方面的培训、市里举行的食品安全生产的培训、农机手的培训等,对我乡实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3.实用人才突出成效。
在18名实用人才中,作用突出的有:
****村实用人才***、***,带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建冷棚,种植苦瓜,并与合作社签订合同,收购苦瓜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带领群众致富。
***村养殖大户***,是个养殖能手,一年养猪出栏150头,取得了很大的效益,他的成功为其他村民树立的榜样,大家也先后开始了养殖,带动了村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村农村实用人才***,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运用所学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村实用人才***,是村上有名的能工巧匠,在建筑方面有着很多的经验,他将技术交给很多村民,组成了建筑队,带动了村民就业,解决了村上的剩余劳动力。
四、下步计划
我乡为了进一步培养好、管理好、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制定了下步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实用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党管农村实用人才原则,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实用人才工作新格局,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为了保障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建
立了农村人才工作资金保障机制。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2、强化人才工作机制,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吸引、激励等方面政策和制度进行积极探索,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政策制度体系,有力地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设立“人才强乡,人才兴乡”的宣传专栏,通过板报、广播、媒体等形式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和各种人才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宣传。
3、加强人才管理机制,保障实用人才健康发展。对实用人才实行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乡村干部具体负责的农村人才工作管理体系,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下,实现党对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的全覆盖。
4、加强项目建设,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中短期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其成为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实用性。一是针对性,培训内容要突出新知识和新技术,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要区分对象分类、区分等级分层,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示范性,培训要在示范实训基地进行,使理论知识灌输与实际
操作示范相结合,充分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指导性。要改变以往在固定地点“摆张桌子发资料”的简单方式,将课堂“前移”,把握农产品种养、储藏等关键时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零距离指导。
我乡希望通过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我乡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用人才的努力,带动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委
一是培训常态化。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与实施“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十百千万”富民工程相结合,组织县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深入乡镇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去冬今春,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全县共举办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专业技术讲座等25余次,培训实用人才达2000余人次。
二是培训现场化。积极推进全县特色种植、养殖示范点建设,并将规模大、影响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作为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共建立二十里店镇食用菌、大丰镇联丰村机采棉土地联营合作社等20个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定期邀请援疆省市,区、州相关专家学者到县培训基地,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定向培训、现场培训。今年以来,援疆干部在二十里店食用菌等培训基地,已开展现场培训4场(次)。
浙江:创新机制培育实用人才
近年来,浙江按照“四化”同步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农业强省目标,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一条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建设之路。
注重多层次培育,着力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探索农技人员培养新机制,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对就读省内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农业种养专业的浙籍学生实行免交学费制度,近三年全省就有涉农专业免学费毕业生7000多人。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级分产业组建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全省已组建产业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325个,有专家4996人。同时,建立创新服务团队工作网站(农技通APP),有300多名专家网上挂牌,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实时与生产主体交流互动。省政府出台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对每位大学生每年分别补助0.5~1万元,连续补助3年,累计有2129名大学毕业生得到补助。
注重多渠道培训,着力提升农业农村人才素质。着力构建专业化、多元化相结合的分级分层培训体系,目前,全省已设置涉农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0所、农学类专业22个,高职院校12所、专业15个,各级农广校或农民教育培训中心79个。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农业农村人才教育培训综合体,省级在浙江农林大学挂牌成立“浙江农民大学”,市级全部成立“农民学院”,超半数县成立“农民学校”,分层次、分类型、分专业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实施差异化培训战略,开展覆盖全产业链的全过程、全环节培训,实现转移培训从“体力型”向“技能型”、从“低技能”向“高技能”、从“入门学徒”向“浙江师傅”的“三大转型”,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品牌。
注重多政策支持,着力激发农业农村人才活力。先后出台了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规划、农技人员定向培养、“三农六方”项目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建立统一的农业农村人才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服务全程跟踪体系。完善激励评价政策,每年组织农业丰收奖、农业科技进步奖等评选,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出台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若干规定等政策,从投入、土地、服务等方面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在工商注册、科技信贷、孵化器准入等方面予以倾斜,提供项目启动资助、贴息、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搭建农业农村人才科技服务平台,全面建成1100多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群众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撑。目前,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为骨干力量创办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9664个,带动农户679万户。
浙江省农业厅
湖北:扎实推进农村人才认定
2014年,湖北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共登记入库各类人才12.3万人,有力提升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农民教育培训深入转型。
加强部门协作,为认定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人社厅三家联合印发了《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对认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全省90多个县(市、区)成立了以党委组织部牵头,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社、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农村能源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抓总,多部门参与,各乡镇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精心制定标准,为人才认定提供科学参考。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制定认定标准是关键。为此,我们派出了4个调研组,分赴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区域的典型县、市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农村实用人才评判标准、评价维度等,认真听取基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技术人员、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组织农业各行业的专家,围绕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五大类认定标准制定,召开了研究论证会议;采取以县为主的原则,明确各县、市政府为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的主体,在参照全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各行业、部门制定本地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
严格认定程序,确保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各地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会同乡镇管理人员进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调查,为符合条件的对象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并组织填写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登记表。各行业专家对建档对象进行集中评议,提出拟入库管理人员名单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群众评议。统一建档入库,由农业部门牵头,对各行业、部门认定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录入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以县(市、区)政府名义颁发农村实用人才登记证书,并实行动态管理和配套支持。
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人才由“训”到“育”的转型。我们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和培养有机结合,将已登记入库的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各类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并提出了“锁定对象、系统培训、政策扶持、跟踪指导”的培育思路。组织各行业的专家对参训学员进行长期的跟踪指导,并出台专门政策进行扶持。宜都、京山等20多个县市,均出台了针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扶持政策。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跟踪指导和政策扶持,有效地提升了农业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推动了人才由“训”到“育”的全面转型。
湖北省农业厅
陕西:构建农村人才扶持体系
近年来,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陕西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力构建农村人才队伍扶持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部署,做好扶持政策设计。制定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目标任务、建设原则和保障措施。省农业厅组织启动了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在西安、商洛等4个整市和全省78个农业县区开展培育工作。省财政在新增财力中安排4000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各市、县、区政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省教育厅、农业厅联合制定下发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职业农民参加中职系统教育弹性学习形式、课程设置类型、学分认定办法等内容。启动了12个县级标准化农广校建设、职业农民培训网站建设、职业农民师资培训等工作,全方位支持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厅列支1000万元,在10个市开展对持有高、中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人员的创业扶持。开展农业产业项目的职业准入制度试点,通过财政贴息补贴,调动金融部门对职业农民的支持。
督导落实,推进扶持政策延伸。农业厅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方案》,突出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帮扶指导、政策扶持4大工作环节;制定了《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试行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资格认定流程。指导扶持政策创新,比如西安市作为整市推进试点,开启金融支持通道,探索开展职业农民信用担保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完善职业农民社会保险,鼓励职业农民以个体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由市或县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千阳县制定了《千阳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及年度考核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民土专家、职业农民、实用技术能手给予表彰奖励。凤翔、城固、平利等县区出台了职业农民投资创办农业项目担保贷款政策,根据项目规模可享受10~3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还有一些县设立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农民免费培训。截至目前,已有46个县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扶持政策。省委、省政府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农业厅目标任务考核指标之一。安康市委、市政府率先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对市农业局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市农业局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对各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近几年来, 东港市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全市受训农民达15万多人次, 占农村从业劳动力的80%以上。主要在以下8个方面开展培训:一是开展远程农民中等职业教育, 三年来, 全市共招农民中专生1237人;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 近几年每年引导性培训3000人、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三是实施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 四年共培训产业农民4000人;四是开展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培训;五是农广校系统开展“三进村”工作, 做到教师进村、培养人才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六是开展“送科教下乡”培训活动;七是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的作用, 东港市农广校和东港市农业中心、草莓研究所、农机校、农机推广站、果树站等都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的作用;八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和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 全市培养一支数万人的农民实用人才队伍和新型农民队伍, 为科技致富提供智力支撑。
二、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因素
1. 思想认识不高
由于农民素质基础差和传统小农意识作怪, 农民培训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强, 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培训的覆盖面和知识面不宽。况且, 农村呈现出“99”“38”“61”“01”现象 (老龄化、妇女化、儿童化、后继乏人) 和“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新难题, 更增加了农民培训的难度。
2. 领导体制不完善
目前, 农民培训工作虽然得到重视, 但多部门各自独立抓, 没有形成一个拳头统一抓, 领导体制不完善。
3. 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 国家不断出台一些支农惠农政策, 陆续增加农民培训项目, 加大农民培训投入力度, 但是, 培训经费总量还是不足, 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 逐年增加投入, 以适应发展需要。
4. 办学条件简陋
目前, 东港市大多数镇村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 根本满足不了农民培训需求。教学设备少而陈旧, 教学场所面积不足, 桌椅少、黑板小, 大多数教室冬季没有取暖条件, 而冬季又是农民培训的黄金季节。由此可见, 改善农民培训办学条件势在必行。
5. 师资队伍弱
农村特别缺少“双师型”培训教师, 大多数兼职教师, 不固定且备课不充分, 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 不适应农民培训要求。
6. 教学质量差
由以上影响因素而导致农民培训教学质量差。
三、培训工作发展对策
1. 树立农民培训新理念
瞄准培养目标不放松。
2. 创立农民培训新法制
学习天津市和甘肃省创立农民培训新法制的做法, 制定农民培训条例, 使农民培训走上法制化轨道, 为农民培训保驾护航, 并形成长效机制。
3. 改善农民培训条件
提升办学场所的基础设施水平, 逐年增加投入, 专款专用, 配备必要的现代电教设备和远程媒体资源, 健全和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
4. 扩大远程培训规模
一是推行“三网合一”远程培训 (天网、地网、人网) ;二是推行“三电合一”远程培训 (电话、网络、广播电视) ;三是推行“一、二、三”远程培训新模式 (一本期刊送到户、两条热线电话面对面, 电台、电视台、报社三家媒体设专栏) 。
5. 创新农民培训模式
一是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相结合;二是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三是常规培训与超常规培训相结合;四是“三网合一”与“三电合一”远程培训相结合;五是短期培训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六是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发相结合;七是“洋专家”培训与“土专家”培训相结合;八是订单培训与特色品牌相结合;九是一事一训与高新技术培训相结合;十是“科普之冬”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6. 健全农民培训机制
【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农村实用人才汇报07-17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10-11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7-17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07-12
农村电商人才07-13
农业人才及农村人才工作总结05-25
服装英语实用技能培训-实用语句11-07
【实用】自己作文06-10
【实用】黄山作文06-14
实用技术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