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知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知(精选7篇)

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知 篇1

加强领导, 周密部署开封市、鹤壁市、南阳市、濮阳市分别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任组长、市散办主任具体负责组织部署的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制定全市散装水泥宣传计划, 指定专人负责, 转发部、省宣传周文件。同时, 要求各县散办、水泥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 在宣传周活动中要紧密围绕宣传主题, 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发展契机, 努力推动预拌混凝土下乡, 提高散装水泥使用量,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 采取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洛阳市、漯河市散办专门召集各县 (市) 水泥生产企业、混凝土生产企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宣传工作责任人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省散办《关于开展2012年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对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作了明确的要求和安排。

安阳市、郑州市成立了散办主任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新乡市、焦作市召开了专题会议, 研究活动方案, 加强对宣传周活动的监督、指导, 为宣传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 召开动员会, 对宣传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并要求各县 (市) 、区要以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为契机, 结合各自工作实际, 认真开展散装水泥宣传活动。

安阳市下发通知, 要求各县 (市、区) 认真组织, 围绕今年宣传周主题, 突出城市“禁现”政策和发展散装水泥重要意义, 结合市区扬尘防治, 确定上下联动 (市、县、企业共同实施;城镇、农村、工地、社区同步宣传;主管部门、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共同参与) 的宣传思路。印制横幅、展板、宣传单、折页等宣传资料。

突出主题, 重点宣传在省散办统一部署下, 各地围绕主题, 重点宣传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关于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内容包括:加快构建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泥生产和消费模式, 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及砂浆、农村发展使用散装水泥等方面工作成效, 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的散装水泥发展理念, 大力宣传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对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 形式多样新乡市首先做好向领导层面的宣传汇报工作, 取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一方面积极主动向市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汇报工作, 宣传散装水泥政策及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 把有关推散工作的材料、文件送到领导手中, 便于各级领导及时了解国家推散的政策、法规和动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 使各级领导更加关心和支持推散工作。

为加快新乡市周边的县城城区和农村使用散装水泥的步伐, 获嘉县吕希蓬散装水泥推广中心在获嘉县城区和农村大力开展使用散装水泥利国利民的宣传, 在县城的主要街道张贴标语和悬挂宣传横幅200余幅, 散发宣传单500余份。卫辉天瑞水泥有限公司专门制作了宣传散装水泥彩车和宣传单, 沿公路和建筑密集区进行宣传。

安阳市散办为扩大宣传履盖面, 提高宣传影响力, 创新宣传形式, 在广度、深度、力度上求突破。一是坚持常规宣传手段。共悬挂横幅32条, 摆放展板52块, 发放宣传单3000余张、折页1000余份。二是注重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市散办邀请了《安阳日报》《安阳电视台》记者对宣传周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安阳电视台》于6月17日在《安阳新闻》栏目进行了报道, 《安阳日报》于6月17日进行了报道。各县 (市) 电视台均对当地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进行了报道。三是设立咨询台。市、县两级散办工作人员顶着烈日, 热情接受市民的咨询300余人次。四是借力宣传。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纪检书记冯之丰及各县 (市、区) 主管领导参加了宣传周活动。五是深入工地、社区、学校、农村进行宣传。宣传周期间, 市散办集中人力、物力深入市区各大型建设工地, 结合市区扬尘防治工作进行宣传, 各建设工地均悬挂了“开展扬尘防治, 创建文明城市”的横幅计100余条。林州市、内黄县、汤阴县、滑县、安阳县散办、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入农村、学校、社区进行宣传。六是整合资源宣传。各水泥厂、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积极参与, 借机宣传各企业的产品、主要业绩, 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洛阳市各水泥生产和预拌混凝土企业以及大型建筑工地都悬挂横幅, 并在搅拌车上张贴宣传标语。全市共悬挂宣传横幅、条幅100余条, 散发传单6000余份, 板报120块, 展板80块, 出动宣传车辆70余台, 设立散装水泥咨询点50个。吉利区散办工作人员在河阳广场前设立宣传咨询点, 并挂出各种宣传画, 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资料, 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过往群众对这次宣传活动非常感兴趣, 观看宣传图画、阅读宣传资料、咨询相关问题, 场面十分活跃。汝阳县建材办在县政府门口设立咨询台, 深入浅出回答群众的问题, 讲明政策和使用散装水泥的好处, 积极和县电视台联系, 并在黄金时段连续一周播放整屏标语字幕。新安、伊川、偃师等在农村集市设立咨询台, 向农民朋友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和发展散装水泥的优越性, 以及散装水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意义, 使广大农民朋友认识到使用散装水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濮阳市在各市 (县、区) 市区、施工现场、商混站等显要位置悬挂宣传标语横幅、条幅共计120多条;散发散装水泥宣传资料共计6000余份;印制《河南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摘要, 在主要街道各报刊、广告栏内张贴宣传。华龙区广开思路, 推广主管单位跟企业联动宣传的方式, 努力打造极具特色的散装水泥文化。清丰县散办在全县16个乡镇进行宣传讲解, 散发传单1500余份, 做到一乡镇一横幅。

焦作市在各县 (市) 区每个村庄和主要路段刷上墙体标语。水泥企业、推散中心、搅拌站在本单位刷上3~5条墙体标语。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将宣传周开展情况予以总结并保存相关资料, 作为年终当地政府目标考核重要依据。

南阳市在中心城区举办了散装水泥宣传一条街活动, 市发改委主要领导亲临现场, 并邀请了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采访。在6月11日的《南阳日报》上刊登了市发改委主任李鹏题为《加快城市禁现和农村推散步伐, 让南阳的天更蓝、水更绿》的讲话, 综述了南阳市散装水泥工作的现状, 并对下一步全市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市散办派出专人, 负责对县级散办加强督促和指导。水泥厂、混凝土搅拌站等企业积极配合,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镇平县6月8日召开了由物资、城建、规划、环保、国土、财政、广电、物价、质监、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等散装水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宣传活动安排会, 主管副县长李立做了动员和部署, 要求各单位通力合作、积极协调。6月12日, 该县在府前街举行了散装水泥宣传一条街活动, 共展出展版92块, 悬挂横幅136条, 出动宣传车12辆。主管副县长李立和县散装水泥领导小组成员等20余人参加了活动。唐河县商务局局长贾明和亲自抓挂帅, 拨付宣传资金1万元, 制作悬挂过街条幅195条, 发放宣传单1500多份, 出动宣传车16辆/次。卧龙区成立了以区发改委主任为组长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在市区、施工现场悬挂标语横幅、条幅, 并利用网站进行宣传。

漯河市散办在漯河电视台第一频道进行为期一周的散装水泥政策、法规宣传报道。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图片, 印发宣传单5000份。临颍县、郾城区组成流动宣传车, 通过在散装水泥宣传车上安置扩音喇叭、散装水泥运输车上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 在市区及乡镇进行巡回宣传, 并对散装水泥的价格、储存、使用、质量等农民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宣传、讲解。舞阳县有关单位负责人根据宣传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 对农村进行调研宣传, 和水泥构件厂、节能砖厂业主、水泥销售个体户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 宣传使用散装水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郑州市散办注重宣传工作常态化。经常向广大市民和企业宣传《河南省散装水泥管理规定》 (省政府第121号令) 。同时, 注重在农村推散工作中的日常宣传, 充分利用农村庙会、元宵节等重大节日, 采取扭秧歌、舞狮等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 进行散装水泥宣传, 提高了农民朋友对散装水泥的认识, 让他们体会到了使用散装水泥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 更是对环境的保护。宣传周活动中郑州市共制作宣传板报25块、简报10期、印制散装水泥宣传便签本10 000册、宣传纸扇5000把, 散装水泥宣传手提袋5000个。

鹤壁市散办于6月11日在市新世纪广场摆放了10余块宣传展板, 向行人发放了近年宣传全市散装水泥发展成就和国家发展散装水泥事业政策的宣传资料200多份, 副市长朱言志同志观看了展板, 并举行节能宣传志愿者签名仪式。宣传周期间, 市散装水泥领导小组成员到各企业, 听取企业领导对宣传周活动安排的汇报, 并和企业领导进行广泛沟通, 就如何加快推进全市散装水泥工作征求水泥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意见建议, 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散装水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2年6月11日, 周口市广播电台在当天早7点的“人民公仆”栏目中, 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带领相关科室办负责同志宣传散装水泥、解答广大听众关注的问题。其中, 周口市散办主任就“散装水泥宣传周”的宣传主题及有关政策与广大听众进行了解读、沟通。市散办在市政府门前设立咨询台, 接待咨询群众近百人, 发放宣传海报、报纸、杂志共计12 000余份, 推出展板20块, 悬挂过街横幅30多幅。在6月12日、15日《周口日报》的综合新闻和时事广告版刊出专题宣传稿件。周口电视台三套在宣传周期间每天播出20多遍宣传河南省人民政府第121号令的流动字幕。与此同时, 《周口日报》和《周口晚报》对散装水泥宣传周的有关活动进行了报道。

开封市散办利用电视宣传、报纸发布、到工地张贴“禁现”布告的形式, 宣传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禁现”工作, 并制作展板近百块, 散发宣传单约2万份, 发放宣传纸杯2500多个, 相关宣传条幅200多幅, 出动宣传车近百台次。县散办与有关单位分别采取电视广播, 散发宣传材料、展示宣传图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宣传纸杯等形式, 出动宣传车深入到工地现场、集贸市场进行宣传活动。

针对性强, 收效显著郑州市在开展社会宣传服务的同时, 市散办各科室把宣传活动的重点放在基层, 发动和指导基层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减排宣传。部分企业十分重视宣传活动, 召开厂务会议或专题会议, 传达文件, 研究布置宣传任务, 利用会议、讲座、厂报、简报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宣传散装水泥法规政策和节能减排成果。同时, 各企业也不断加大投入对设备进行改造,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能力。

漯河市的两县四区始终以发展散装水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 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为指导, 积极宣传发展散装水泥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宣传国家、省关于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

2012年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期间, 河南省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条幅、板块、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 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

据初步统计, 宣传周期间全省制作展板约700多块、宣传条幅1500多幅, 印制宣传单 (资料) 超过15万份、便签10 000本、宣传纸杯2500多个、宣传纸扇5000多把、手提袋5000个, 出动宣传车300多辆/次, 并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有针对性地宣传发展散装水泥带来的重大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有力地推进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川———诠释散装水泥“绿色低碳”新理念

按照商务部的统一部署和四川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的通知要求, 全省各地于6月11日至17日组织开展了以“保护环境, 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惠农便民, 农村推广散装水泥”为主题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 进一步诠释和升华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理念。

宣传周活动“外”在营造声势, 扩大影响在各地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中, 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手机短信、LED广告屏幕等媒体媒介已构成冲击大众视听的多方位传播渠道;在主要街道、广场、集镇悬挂的标语横幅, 飘动的气球广告, 张贴的宣传画页, 设立的宣传画板, 播放的专题片, 巡回广播的宣传车, 身披绶带散发宣传手册、宣传单的宣传员, 热情洋溢、声情并茂的宣传点主持人, 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老年腰鼓队、秧歌队等人、物、景, 吸引着过路行人驻足观望、探问咨询;城乡呼应、区域共振的浩大声势, 最大程度地扫除了宣传盲点, 提高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宣传周活动“内”在构建和谐, 求真务实在各地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中,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散装水泥办公室的领导、工作人员, 通过主动上门到生产企业、工地现场发送宣传资料、慰问品, 举行座谈会、预拌砂浆应用示范项目参观会等形式, 拉近了政府与企业、用户的距离, 促进了三方的沟通与互动, 实现了宣传活动与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工作相结合, 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 与开展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工作相结合的“无缝对接”;通过发放农村使用散装水泥讲解单和调查问卷, 充分掌握农民群众对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看法和建议, 找准农村推散的切入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好下一步农村推散工作计划, 使农村推散政策更惠农, 农村推散方式更便农;通过开展歌舞、短剧、小品表演, 举办主题性的行业摄影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文体活动, 积极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散装水泥文化, 不断提升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宣传周活动“重”在加强领导, 有为有位在各地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中, 成立强有力的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促成了宣传周活动的高定位;将宣传周活动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促成了宣传周活动的高要求;上下级联动、多部门配合, 促成了宣传周活动的高规格。特别是县 (区、市) 宣传周的蓬勃开展, 掀起了农村推散宣传工作的新高潮。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已与节能宣传周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 成为节能减排、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 各级领导关注度最高, 人、财、物投入最多, 各界参与面最广, 社会反响度最大。

河北———周密部署、三级联动、突出重点

巧借宣传周东风, 周密部署宣传活动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商办流通函[2012]350号) 要求, 河北省散办对全省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 根据本省大部分散办在发改委的特点,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将散装水泥宣传周和节能宣传周同时进行。省散办李延明主任亲自参加了石家庄市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开始。其他市县也都会同当地发改部门, 积极安排落实宣传周活动,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制定活动方案, 明确责任分工, 确保宣传活动圆满成功。

邯郸市散办围绕“保护环境, 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惠农便民, 农村推广散装水泥”主题内容, 严格做到“四个到位”, 即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落实到位。

张北县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县发改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张北县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负责全县宣传周活动的组织、领导与实施。县委县政府对活动周非常重视, 要求全县散装水泥企业不断加强发展散装水泥的自觉性, 抓住机遇, 加强宣传, 推进全县散装水泥工作上新台阶。周密部署、团结合作是搞好这次宣传周活动的首要保障。

省市县三级联动, 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在今年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中, 省市县三级散办在不同地区共同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省散办会同石家庄市散办在人民广场举办了现场咨询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保护环境, 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惠农便民, 农村推广散装水泥”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在全系统开展了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全面发展的知识竞赛;借助出租车LED广告, 宣传散装水泥政策规章等。廊坊市散办在商场、超市发放宣传品和宣传材料;邯郸市散办录制《蓬勃发展中的散装水泥事业》专题片, 在市电视台连续播放十天, 并在樱花大卖场大型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在人民路、滏东大街、联纺路等主要街道20多个路口宣传橱窗张贴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市预拌砂浆推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南宫市散办成立了下乡小分队, 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散装水泥;武安市散办组织宣传车队, 深入工地和混凝土企业, 给在炎炎夏日中坚持施工的工人送去冰镇矿泉水和宣传资料, 并对工人们关心的有关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砂浆问题进行讲解。省市县散办三级联动,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使各地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紧抓全年工作重点, 突出宣传活动实效今年的宣传周活动, 在汲取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 紧抓全年工作重点, 以宣传促工作, 以宣传促发展, 结合实际, 强调实效, 避免了宣传活动搞形式、走过场。

平山县散办拟在县城、西柏坡、温塘、回舍、南甸等重点镇公开“违规用袋”、“违规现搅”举报电话, 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宣传周期间, 邢台日报刊登了《我市散装水泥推广七年创效益10亿元》的新闻报道, 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秦皇岛市散办深入施工一线、生产一线, 让建筑业主、施工企业深刻领会使用散装水泥、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对提高建筑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宣传周期间, 除主要建筑工地、混凝土搅拌站悬挂标语口号外, 秦皇岛市武山宏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浅野水泥、抚宁信合水泥等主要水泥企业还在混凝土搅拌车、运灰灌上悬挂了今年散装水泥宣传的主题标语口号, 在繁华的城市道路上来来往往, 十分显眼。

太行金隅水泥有限公司通过悬挂条幅、横幅、板报形式, 大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意义, 并在销售窗口和装车现场, 通过细算账、算大帐, 让客户了解使用散装水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今年的宣传周活动, 进一步加快了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增强了全社会对散装水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厦门———借力全市节能宣传周积极开展散装水泥宣传活动

厦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以厦门市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 根据商务部《关于开展2012年散装水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及福建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散装水泥宣传工作的通知》 (闽散办[2012]10号) , 积极开展散装水泥宣传活动。

6月10日, 厦门市政府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广场隆重举办了2012年节能宣传周启动日活动。厦门市政府李栋梁副市长亲临会场并宣布活动开幕。市节能办主任、市经发局局长柯志敏介绍了厦门市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具体内容, 市政府陈永茂副秘书长主持仪式。厦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等市企事业节能办成员单位及近万市民踊跃参加了启动日活动。

在启动日活动中, 厦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特地制作了大型散装水泥宣传背景图、多副展示架, 精心布置宣传台。向企业界、广大市民等社会各界发放《鲁班幻游散记2012预拌砂浆知识手册》等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发展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及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关于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福建省促进发展散装水泥条例》;现场播放《鲁班幻游散记2012预拌砂浆》动漫宣传片等。市散办宣传台前人群攒动, 观看、咨询的人络绎不绝。节能减排、依法推散理念深入人心。

常州———未雨绸缪精彩纷呈

今年常州市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以创新、扩面、深入群众为重点, 多种形式相结合, 宣传周活动面较往年拓宽许多。其主要活动形式有:1、在常州市最大、最繁华、人流量最多的南大街商业步行街的大型电子屏广告牌上做滚动宣传广告, 让更多市民了解《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和贯彻实施的意义;2、利用出租汽车后窗的游动字幕广告屏和出租车流动性大、无处不到的这道风景线进行游动字幕广告宣传, 把宣传的范围进一步扩大;3、在去年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对社区居民发展散装水泥意识与氛围的宣传, 让居民们知道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此, 在宣传周前夕常州市散办制作了近千个印有宣传发展散装水泥意义内容和常州市当前散装水泥主要工作内容的手提袋。并在宣传周期间散发给社区居民和部分政府职能部门。

淮阴区———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周活动

6月9日至17日, 淮安市淮阴区散办紧紧围绕“保护环境, 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惠农便民, 农村推广散装水泥”这一主题,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开展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在城郊“城东建材”、“恒辉建材”等新墙材生产企业厂区、丁集“同方”等农村发散网点、刘老庄乡农民集中居住点和“德汇公馆”、“瑞林国际家居广场”、“喜利达”等建筑施工现场及区住建局等公共设施门前悬挂宣传标语。同时为了加大发展散装水泥宣传力度, 在黄河广场举办“散装水泥、建筑节能宣传活动”, 现场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 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以及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沙砂浆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筑质量的重要意义, 努力提高散装水泥的公众认知度。

德州中联大坝水泥———努力营造推散用散良好氛围

在宣传周期间, 德州中联大坝公司党委办公室集中组织推散、用散稿件20余篇, 更新宣传栏2块, 悬挂了条幅, 还在公司报纸《德州中联报》、广播站开辟了“散装水泥宣传周”专栏, 其中广播站刊发专栏文章3次, 录播新闻10多条, 还专门在公司3辆班车上进行了反复播放宣传, 营造了良好的推散用散宣传氛围。

连云港———因地制宜各显特色

6月11日, “2012·连云港市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在该市苍梧绿园正式启动, 拉开了连云港市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的序幕。部分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企业及相关部门3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 现场设立了宣传咨询台, 向前来参加咨询活动的广大市民发放了散装水泥宣传资料和散装水泥宣传手袋, 有数百名市民到现场观看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的宣传资料视频和图片展览。

在宣传活动现场, 十多米高的彩球下悬挂着“发展散装水泥, 建设生态港城”和“发展散装水泥, 改善人居环境”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大型散装水泥宣传拱门下, 设置宣传咨询台, 热情耐心地听取广大市民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接受社会咨询, 释疑解难。参观的市民均领到了宣传品和散装水泥宣传手提袋, 手提袋印有发展散装水泥、保护资源环境等内容。活动现场摆放着图文并茂的散装水泥宣传展板, 许多市民驻足观看。宣传展板旁, 紧依着大型车载视屏播放散装水泥动漫画面, 详细介绍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政策、特点和优势。

东海、灌云、赣榆、灌南四县也因地制宜, 各显特色。东海县是该市今年农村散装水泥示范乡 (镇) 创建县之一。6月12日上午, 东海县散装水泥办公室工作人员带着宣传单、宣传展板、宣传手提袋, 出动宣传车, 来到省级散装水泥示范乡 (镇) 创建点———白塔埠镇进行散装水泥宣传活动, 共发放宣传单500余份, 发放宣传手提袋200余件, 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

6月13日, 赣榆县散办在县影剧院广场启动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周活动。钜泰、海鲁、良驰、永泰预拌混凝土公司及班庄、欢墩水泥厂等单位和部门近30人参加了组织活动。在城区主要街道摆放了宣传展板, 悬挂了宣传横幅, 向群众发放传单。同时, 设立咨询台、服务台, 为群众当场答疑解难, 讲解散装水泥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相关问题。另外, 还组织流动宣传车深入农村进行广泛的宣传, 并在镇广播站播报宣传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等。

6月13日, 灌南县散办全体工作人员到增泰广场设立宣传咨询台, 摆放展板, 悬挂条幅, 大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是节能减排、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城市污染的有效途径。同时, 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灌南日报》进行宣传, 并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 确保今年的宣传周活动既扎实又有声势, 营造良好的发散社会氛围。

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知 篇2

1. 农村普法的难点

1.1法律价值观取向不够 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阴影难以磨灭,农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难以深入。受几千年封建传统观念的侵蚀和影响,部分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村,宗教意识很浓,封建迷信盛行。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十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部分农民的封建思想不易消除,平时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普遍存在,遇事凭传统习惯、不能正确运用法律处理。“法”的意识十分淡薄,这给农村普法造成了一定困难。

1.2地理位置的影响 受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尽管近几年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乡村道路修了不少,电力、电话、电视等基础设施逐渐兴建和完善,但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现状仍然存在,这对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些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受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苦于无积极的应对办法和措施,只得做做表面文章,抓抓而已,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1.3普法队伍力量不足 农村面广点多,而司法行政工作既繁杂又琐碎,特别是在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普法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疲于应付。目前农村的普法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做,存在着普法力量薄弱,上面布置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临时抽人“应对”,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的现象。可以说,无人管事,责任不明是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能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制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1.4宣传形式单一 农村普法工作在宣传形式上没有新的突破,仍是靠传统的出专栏、设置咨询台、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缺乏富有时代气息、寓教于乐、行之有效的普法措施,无法充分调动农民学法的积极性。绝大部分村民是通过看资料、听广播了解普法的,年年如此,学不到新东西。

1.5普法对象素质不高 在农村,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中老年人,学法处于被动状态。只有遇到问题时,才急着了解法律知识。然而,只有法律条文,没有工具书,对规范的、抽象的法律条文看得不懂,理解不透,似是而非,一旦个人利益受到侵害,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仍按照传统习惯或利用宗族势力来解决,而不是寻求法律的保护,制约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

2.建议及措施

2.1加强道德教育,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宣传教育并重的原则 随着社会生产的深刻变化,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一方面,农民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相信党、依靠党、追求知识、崇尚科学,这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价值主流。另一方面,农民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不正之风存在强烈不满,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思想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造成一些农民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传统的勤劳、善良、纯朴、厚道、以义制利的传统美德缺乏。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在城市物质文明高消费的诱惑下,在某些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刺激下,当代农民在价值目标的取向上更趋功利。不少人把“一切向钱看”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日趋严重,只讲实惠、不讲情义,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要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农民把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集体联系起来,要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做贡献。

2.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深入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农村的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的发展,无疑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

2.3建立保障有力的队伍 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是搞好农村普法工作的组织保证。要从战略的高度,切实抓住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认真配备。要求普法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要认真配齐、配好这支队伍,真正把那些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并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调整、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二是合理使用。要管好用好农村普法工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在工作上给予关心和支持,让他们大胆工作,另一方面对那些年富力强,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同志要大胆启用;三是精心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和通过各种渠道,对农村普法工作队伍加强政治、业务培训,努力使他们适应农村普法工作的需要;四是要采取“稳定专职,发展兼职,壮大业余,鼓励义务”的办法,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老师、回乡知识青年的作用,发动他们担任村组宣传员。

2.4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创新宣传教育载体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工作,没有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是很难开展的,因此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富教于乐,促进农村普法。要针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从业结构、居住状况、行为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实际出发,多编辑一些由典型案例诠释法律条文、朗朗上口的法制短语等组成的法律手册,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法制挂图、年画,创作一些法制文艺精品节目,建立农村普法网站,在农村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视中开辟“法制栏目”,农村报刊、杂志中设立“法制专栏”等,从方便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发展。

2.5有针对性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针对农村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实际,适时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农村的实际,针对农民的思想反映和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效果。如围绕农村易出现土地纠纷、山林权属纠纷、房屋拆迁等问题,基层法制宣传工作者就可与土地、工商、规划、税务等部门联合起来,到农户家中宣讲《土地法》、《农业法》、《森林法》等,依法解释和处理各种问题。围绕农村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问题,基层法制宣传工作者就可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部门一道去做工作,宣传实行计划生育和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农民自己明白其中道理,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搞好安全生产。围绕农村易出现赌博、吸毒、打架、斗殴等行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基层法制宣传工作者就可与政法委、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宣传禁赌、禁毒、反邪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环境。总之,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开辟一条“以创新方式求普法实效”的农村普法路子。

摘自《重庆司法行政网》

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知 篇3

1.学校周围墙壁张贴各种《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标语:(1、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共筑伟大中国梦

2、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2.组织师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3.出一期以“法律宣传”为内容的黑板报;

4、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法律知识;

5、国旗下演讲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6、全校组织学生制作宣传日活动手抄报;

7、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为学生讲一堂法制课。

8、围绕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的活动主题,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宪法学习宣传,增强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知 篇4

近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社会管理日趋规范,社会大局保持了持续稳定。但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在我县尤其在牧区人存在,无视法律规定,利用家族势力和部落旧习干涉涉法涉诉案件的现象,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这一现象,为进一步加强农牧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办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县委决定在全县农村牧区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确保此项活动有序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全县农村牧区实际情况,以“三无县”创建活动为契机,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为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这次集中开展农村牧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以提高农村牧区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及农牧区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目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农牧民的法律知识普遍丰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法律素质普遍提高,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表达自己的诉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3、基层依法治理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不断深化,逐步实现农牧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法治化管理。

4、农牧村“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学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达到村有学法传播人、带头人、户有守法明白人,社会和谐稳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协调发展。

三、重点对象和内容

这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农村牧区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乡(镇)党政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团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人群。

农牧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新牧区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牧民的现实需求,把与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学习内容。

1、围绕促进农牧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以宪法为核心,开展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

强农牧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

2、围绕发展农牧村经济的要求,开展民法、合同法、劳动法、土地法、草原法、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促进农牧村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全和规范。

3、围绕实现农牧村社会和谐的要求,要以“11.11命案”等作为典型案例,开展刑法、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信访条例等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促进农牧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4、围绕维护农牧民切身利益的要求,开展婚姻法、继承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农牧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保障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方法措施

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从2010年7月初开始到9月底结束,利用2个月时间,重点开展好七项工作:

1、成立法制宣讲组,认真开展宣讲活动。从公检法司等部门抽调一批得力的宣讲人员,组成法制宣讲工作组,分赴各乡(镇)、村因地制宜进行宣讲,每个乡(镇)宣讲2次以上,乡(镇)司法所也要结合各自实际,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成立法制宣讲组,整合人力,在每个村宣讲1-2次。

2、切实搞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培训工作。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中,乡(镇)司法所对乡(镇)、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团员和村民小组长普遍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培训,乡(镇)和村“两委”干部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村民代表等骨干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通过组织法制讲座,开展集中培训或轮训,使他们成为农牧民学法用法的带头人,成为农牧村法制

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3、深入开展 “送法进村入户”活动。以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资料、法制信息和法律服务进村入户活动,通过采取以案释法、现场办案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促进农牧民学法用法。

4、加强农牧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村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和法律图书角。通过各联点包村单位,加大向农牧村赠送法制宣传资料的力度,保证每个法制辅导站、法律图书角都有一定数量的法律书籍,建立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有场地的“五有”农牧村法制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6、营造学法用法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广泛深入地宣传法治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保障作用,宣传在农牧民学法用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努力营造浓厚的农牧村法制宣传教育舆论氛围。县广播站要开办学法专栏,结合实际向农牧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牧民的法律素质。

7、加强农牧区依法治理工作。以解决农牧区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力度,全面深化“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整体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水平。进一步调整充实基层调解组织,发挥好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面向农牧村,面向农牧民群众,通过法律咨询、诉

讼和非诉讼代理、担任法律顾问等方式,为农牧村经济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农牧村企业和基层政府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扩大农牧村法律援助覆盖面。

五、具体要求

农牧民学法用法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分工合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农牧民学法用法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牧民学法用法工作的领导,把农牧民学法用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上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牧村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各部门要把农牧民学法用法工作作为本单位的重要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农牧民学法用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乡村两级要建立建全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机制,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措施,确保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二要加强指导,树立典型。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对农牧民学法用法工作理论研究,开拓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结合点,不断探索农牧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切实提高工作指导水平。要对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善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树好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要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集中教育培训

制度、目标责任制、监督、考核和奖励等制度,健全普法宣传员制度、普法骨干学习培训制度,完善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措施,做到年初有规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档案有记录,促使农牧民法制培训教育经常化、实效化。

六、方法步骤

第一步:(2010年6月底)组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由县委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组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

第二步:(2010年7月2日)召开法制宣传教育动员大会。县上组织全县干部召开法制宣传教育动员大会,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

第三步:(2010年6月底)组建法制讲师团。从公检法司等部门抽调懂法律、精业务的骨干组成法制讲师团,到乡镇村社开展法制讲座。

第四步:培训法制宣传教育骨干。(2010年7月3-5日)从各部门抽调责任心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举办法制培训,培养宣传骨干。

第五步:(2010年7月6日-9月30日)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抽调法制宣传骨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活动年宣传单 篇5

为全面贯彻国办49号文件,继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根据交通部、省厅、市交通运输局指示,开展为期三年(2012—2014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

(一)农村公路管养年活动的意义: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它在交通运输业中日益发挥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通村公路“以奖代补”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公路使用频率增加,路面损坏严重。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为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措施 :①要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②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③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农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各项制度,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管养、保障畅通”的原则,推动农村公路向“建养并重、均衡发展”转变,确保“建即有养、养即到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四)路政管理职责: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乡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农村公路沿线单位、个人,应当支持配合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磁县交通运输局宣

监督电话:2322460

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知 篇6

一、在乡村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的意义

我国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经济、文化上的差异, 乡村法制建设比较落后, 司法、执法力度小, 农民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一个国家整体的法治水平不仅取决于城市公民的法律素质, 乡村的法制建设也是考察的重要指标。因此, 法制宣传显得极为必要。

(一) 法制的积极影响

尽管法律能够公平公正地衡量和评断社会纠纷,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其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法制宣传这一前提。法律不被了解和遵守, 将会变成一纸空文。乡村相对于城市, 物质条件十分匮乏, 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较窄, 无法及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 自然也无法分享法律人人平等、保障合法利益的光辉。法制宣传能够开拓乡村人民的视野, 将法制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入乡村人民的生活中。

(二) 乡村法律纠纷日益增多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 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例如农村的婚姻家庭继承方面, 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常受侵犯、家暴问题、遗弃弱势家庭成员、子女的抚养权的争夺、财产的分割问题等, 面对这些法律纠纷, 大多数农民只能根据当地习俗解决或是不了了之。

(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要求

我国在治国理政上实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二字要求将法律普及全国, 从城市到乡村, 从知识分子到农民。宣传法律, 树立公民的法治意识和公平意识, 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法律实践氛围。反之, 不普法, 随后又用人们不知道的法律约束民众, 法律的威严就有瑕疵。

二、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法学理论知识从社会众多纷繁的纠纷中产生、发展, 最终要回归到社会上去, 为社会实践服务。但是现如今, 法律实践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短板, 其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足之处

1. 实践机会少、时间短

大多数法学院校除了在毕业时为学生设计了毕业实习活动, 在大学期间的其他时间段没有提供实习机会。另外, 由于受到寒暑假和毕业季找工作的限制, 法律实践的时间通常只有一两个月, 这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法学院校对实践的规定相比, 时间短之又短。

2. 实践规模小、形式单一

法学学生的实习往往是通过学校的安排获得地点, 也有部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自己找实习单位。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 开展实践活动的途径少, 实践指导的师资薄弱。有些实践活动是自愿报名参与, 参与人数少, 无法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实习单位主要集中在公安系统、检察院、法院、律师事务所几个地方, 少数人能进入公司做法务工作。由此可见, 法律实践活动的地点单一, 形式不够丰富, 对法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小。

3. 实践受重视程度不够、氛围不浓

高校开设实践活动往往以学分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 很多时候倾向于形式而忽略了实践的目的、意义和实质内容。高校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没有向学生灌输法律宣传的重要性, 让学生真正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最终导致法律实践效果不佳。对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二) 改进建议

1. 增加实践机会与地点

社会实践随处可见, 其作为高校学生锻炼能力的手段自然不该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法律不仅存在于公、检、法单位, 还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高校可以增设实践机会, 挖掘新的实践地点, 例如让学生进入偏远落后的乡村, 将知识通过年轻的力量带给最需要的人。此举不但能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 还有助于拓宽法学学生眼界。

2. 将实践主体、实践对象与实践内容有机结合, 注重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 明确自身的主体身份, 将实践对象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 是立足现实情况, 实事求是, 对症下药的体现, 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处理各种法律纠纷的应变能力。目前高校的法律实践时间短, 阻断了活动的后续性, 学生不能把已有的实践经验运用到下一次的实践中。另一方面, 一些冗长的法律纠纷无法在短期的实践中得到解决。

3. 与社会大环境接轨, 紧跟国家政策和时代潮流

我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就是法治。思想认知是行为的先导, 引领全社会知法、守法, 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学高校的法律实践能够上接法律理论知识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 下接群众百姓的生活, 在普法的大工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三、让法律从高校“走进”乡村

鉴于上述乡村法制宣传难以克服“先天不足”的问题, 以及高校法律教育中所存在的实践活动的缺陷, 将乡村法制宣传与高校法律实践相结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从本质上来说, 这是一种普法活动。从形式上看, 是用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填补农村法制的空白, 城乡结合;从实质上看, 是将高校丰富的法学资源引入文化贫瘠的乡村, 将法律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一) 统筹安排, 全面协调

法学高校的法律实践活动应当由教育厅等政府部门统筹安排, 形成体系, 统一管理。高校与实习地点相互协调, 做好交接工作, 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保持联系。根据乡村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 安排好学生的住宿、交通、餐饮方面的问题, 排除实践活动的后顾之忧, 以及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提前进行策划, 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二) 注重形式, 充分利用媒体

现代的媒体技术已经覆盖到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乡村也受到传媒的波及。打破死板的传统形式, 利用媒体技术, 以五花八门的活动, 浅显形象的方式让乡村人民在欣赏活动成果的同时了解枯燥晦涩的法律知识, 提升法律素质。例如制作宣传音频、视频、用互联网向村民展示庭审过程、播放电视记录片, 还有自编节目进行文艺汇演、创作法制文艺作品等, 使法律宣传富有活力并且达到好的效果。

(三) 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机构

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仅靠高校和学生的力量难以实现, 考虑到法制宣传工作要营造社会大氛围, 利用各种各样的纪念日, 如“12.4”法制宣传日, 潜移默化地将法律知识渗透到乡村中去, 需要建立专项小组, 设立日常的办事机构, 指定相关人员负责协调各方面事宜, 领导学生们进行法律实践工作。

(四) 加强法制宣传师资力量, 做好经费保障

师资力量对于提高法制宣传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缺乏校外实践经验, 各种专业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能在法制宣传过程中及时提供专业上的帮助, 促进学生对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另外, 法制宣传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经费, 法制宣传过程中所需的用以置购教材、宣传手册等资料费用, 各地政府和高校应当负责与保证。

四、结语

法律的生命力必须在实践中体现, 坚持普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环节。让高校法学学子走出校园, 走入乡村, 做好乡村法制宣传工作, 让广大乡村人民能更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 紧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让法制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随着人们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我国正在逼近法治国家的目标。然而, 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 乡村法制化不彻底、不健全, 法制宣传力度有限等不足凸显出来, 成为我国法制现代化的一大障碍。对此, 应该将法学教育这一主要力量注入乡村法制建设, 将两者从形式到实质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促进高校在法学专业的社会实践, 同时推动乡村法制发展。

关键词:乡村法制宣传,法制教育,法学专业,法律实践

参考文献

[1]徐晓强, 林嘉锟, 林禧等.乡村法制宣传与高校法制教育的结合与发展[J].法制与社会, 2011 (18) :220-221.

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知 篇7

一、我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

我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特困县。多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经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制观念逐渐深入民心,使民主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提升。但是,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的法制观念依然淡漠,使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社会法制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村级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意识差

我县村干部虽然有了一定的民主治村及依法治村的意识,但是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村支部书记与村支委会主任有争权夺利的行为,不利于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村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

2.个别村干部法律意识不高,民主作风和法制观念不强,因而有村干部侵犯农民利益、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进而影响了依法行政和民主治村工作的开展。

3.某些干部有官僚主义作风与滥用职权的行为,严重败坏了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形象,并有脱离群众、腐败蜕化的趋势。

(二)农民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法律意识薄弱

广大的农民群众受封建奴役思想影响,对所谓的人治、法律权威认识不深,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只是采取“拉关系走后门”的手段,亲近权力执法者,很少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造成权力对权利的侵犯,破坏法律规范,滋生腐败。

(三)农村的法律服务与支持系统缺乏

我县村民法制观念不强。村级干部不能很好地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治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法律服务与支持系统严重缺乏,法律宣传不到位。在村级组织中,没有一个负责法律服务的专门机构。同时,法制宣传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因此,依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依法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对我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地处粤北山区,农业人口占74%。作为现时期的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文化开发滞后,传统的历史沉淀厚重。

(一)经济发展滞后是造成我县民主法制滞后的基本原因

我县农村人口多、经济产业少,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民主法制意识属于社会心理和认识层次,它主动或被动地适应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必然影响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影响到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长期的封建社会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讼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封建意识在许多农民心里根深蒂固,在广大的农村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一些农民对权利和平等竞争的认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农民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是忍受,其次是考虑以非对非,不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丢弃法制原则,使采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未被人们所接受。

(三)少数基层干部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的法律水平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常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这使农民产生权大于法的错误认识,使得许多农民不相信政府,不相信法律,使法律在农村不能真正有效的实施。

三、对加强我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要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关键要靠党的领导,主体是农民、法制是准绳,而各级人大和政府则须要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那么,究竟应如何着手农村法制建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立法机构和各级人民政府在思想上认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是搞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的根本前提。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将农村普法工作提高到事关农村长治久安、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高度来认识,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政治”,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实力与民主法制同步发展,而不能有丝毫偏废,也不能有任何动摇。

(二)健全和完善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需求的法律制度

各级人大应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立法工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迅速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规范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要把在农村改革和建设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以及成熟的经验上升为法律,使农村生活的各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各种涉农法律真正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

要进一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进而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并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使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地、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治村。

(四)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是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工作的必要措施。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的执法力度,必须确保农村行政、税收、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到法制的轨道。其次是要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立起合理、运行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以保证各种涉农法律的严格执行和涉农法律问题的迅速合理解决。

(五)加快对新型农村干部的培养,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管理与教育

上一篇:人才招录信息下一篇:关于好听英语句子唯美爱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