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谚语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的谚语(共10篇)

四年级的谚语 篇1

1、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

2、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3、春占冬十日。

4、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

5、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6、二八好行船。

7、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8、时季有早晚,逐年无相看。----每年各季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有变化。

9、春稻十八难。

10、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11、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12、四月初八太子尿。

13、五月走山

14、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

1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16、六月无风台,有雨无路来。

17、六月十九三盘新。

18、六月无善北。

19、六月天,七月火,石磨会焙粿。

20、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

21、西北雨落勿会过田岸。

22、西北雨,连落三下哺。

23、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24、七月厚台风。

25、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乾土,六月火烧埔,七月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26、七月半,秋风返一半。

27、八月初关雨门。

28、八月飐,无人知。

29、八月十五,关门闩户。

30、秋西北,半瞑沃。

31、一阵秋雨一阵冷。

32、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

33、十月小阳春。

34、冬无三天雨。

35、十二月南风现报。

36、(十二月)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7、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38、春分豆仔伸。

39、大寒小寒,无内自寒。

40、立夏小满,潭窟都满。

41、夏至未过勿会热,冬至未过勿会寒。

42、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43、过了处暑,夜冷白天热。

44、白露台,无人知。

45、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46、干冬至,澹年兜;澹冬至,干年兜。

四年级的谚语 篇2

关键词:四年级,朗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受到熏陶感染;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积累,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四年级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因此,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一、四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两个学期以来,我对四年级学生的朗读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然而,有些老师受新课程改革中“人文熏陶”“感悟体验”等新理念的冲击,对学生朗读基本功训练有所忽视,朗读教学华而不实。比如,有的只关注朗读形式的变化;有的侧重于朗读次数的增多;有的只灌输朗读的技巧;有的教师一切都围绕考试转;上面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练什么,功利化的目标指向使得阅读教学支离破碎,繁琐冗长,大大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死啃书本,不愿涉足课外阅读,更不懂阅读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百分之六十是农民工子女,监护人及其家庭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不够支持,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主要表现在:首先,大多数孩子没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其次,阅读面较为狭窄,人均占有课外书籍仅为一、两本,大多是作文书和学习辅助类书籍,儿童文学、科普类书籍和报纸杂志甚少。再次,阅读量少。根据我校调查,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仅占11.6%。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二、提高四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重视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起着衔接作用,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巩固识字、写字,而中年级开始过渡到初步理解、感悟。所以,不管是课内文章的朗读,还是课外文章的朗读,都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同时通过各种激励性手段和经常性反馈评价,督促学生努力做到不错、漏、添、改字,尤其在初读时稍放慢速度但尽量不回读。鼓励是最好的催化剂,因此,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外,不管是自我练读,还是读给别人听,要时时做到自然大方、情绪饱满。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发现并指出个别学生朗读时的不良习惯,如,指读、感情不自然、尾音短促等,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课堂上应给每个学生朗读练习与展示交流的机会。

2.朗读目的性要明确,要体现层次性

我们评价一堂好课,往往会关注课堂上是否有“琅琅书声”,可是往往忽略朗读的背后是否有人“滥竽充数”,是否有人“有口无心”,朗读中可能也有许多无效的劳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在精心设计朗读教学环节的同时,更多考虑学生每一次朗读的目的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读有所获”,不断提高朗读的质量,体现朗读的层层深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尝试体验性初读、感悟性品读和反刍性默读,分层次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这样不仅重视学生初始阅读体验,也是对学生主体的关注,而且也体现了阅读的本质状态和过程,更是在尊重学生生命活动的前提下,确保了语文课堂更加和谐精彩。体验性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开始,教师要了解的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的第一感受,最有效的方法是预习和交流。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对课文进行预习,即初学课文自由读。预习的要求可以包括四个方面:(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工具书读通课文;(2)写出自己读了课文之后获得的感受(长短不限);(3)依据学生的体验性初读情况,教师可对本次阅读教学的目标、下一层次教学主题、教学切入点等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准备。感悟性品读是阅读教学的深化,是关键阶段,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老师和同学观点、陈述的接受领会性反应,在情感上达到了与作者、课文的人物深刻、全面的交融。有疑处品读,明白其理。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的课文可以鼓励学生质疑,在阅读、质疑、解疑、生疑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引导朗读,完成学习目标;(4)一篇课文学完了,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最后一次阅读,就是反刍性默读。它是阅读教学的总结阶段,也是深化、升华阶段,把感悟到的情感、老师讲授的知识点,通过理性的分析、阅读印证,积累成经验,形成自己阅读学习的技法。这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时间不要太长,但是环节不能少。

3.朗读要把握文章基调,要体现学生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个性。同样的,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自然也带上了个性色彩。情感朗读也需要以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其实,学生朗读的投入程度与对文本的理解是成正比的,不应强求一致。在指导情感朗读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个性特征,引导他们“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朗读时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上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地再现出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在备课时,应重点设计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最美的句子画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好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基本没问题了。

4.朗读要有教师“导”的痕迹,要体现学生成长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寻找到了“救世主”———课堂以读为本,回归本真。甚至有人提出要“变着法子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所谓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敢提朗读指导,当然教师的朗读示范也就更别提了。综观当下的语文课堂,“读”领风骚,书声琅琅,这是好事。但问题是,由于误读了“课标”本意,朗读成了放任自由式: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能用朗读把作者的某种情感读出来……这样的声音在时下的语文课堂上随处可闻,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时髦”。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注重了让学生评读,但大多仅停留在评价声音是否响亮、咬字是否清晰、音调是否有高有低、语速是否有快有慢、语气是否有轻有重等“浅表层面”上。由于大多教师不敢“理直气壮”地指导朗读,造成了学生的齐读“拿腔拿调”“拖沓刺耳”“有口无心”。每当早读时分路过教室,我的心里便憋得慌。新课标指出,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本”,究竟该怎样做到以读为本,在继承传统与顺应新理念中求得平衡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发挥有效的朗读“导引”与“示范”作用,“光明磊落”地在学生个性解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提升式的培养。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角色朗读、根据提示语进行朗读……

角色式朗读指导就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言、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启发学生:“你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染给别人,这样的读才有价值。”以此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角色朗读是学生最喜欢的朗读方式。读时,叙述部分可由老师导读,也可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在教学《去年的树》时,分角色朗读小鸟和大树、门先生、树根和火柴的对话,这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再如《称赞》《巨人的花园》的教学都可以用到。

有的教师对加提示语朗读曾进行了大胆的常识。教师在教学《去年的树》研读对话,训练朗读这个环节时,可先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鸟寻找大树时的三组对话,然后指名三个学生交流(媒体出示三组对话)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三组对话,汇报点评。而后让学生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练习朗读。如,《去年的树》中:“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你听。”(出示课件加提示语)熟读对话后,鼓励学生表演,师适时进行角色采访。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这种演绎朗读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于学生体验小鸟当时的心情,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采取多种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质量,让课堂上回荡着琅琅的书声。

四年级的谚语 篇3

八法是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身法、步去、精神、气息、劲力、功夫。这八法可说是各门各派通用拘基本法。不管练何拳何械,离开这八法就练不成功夫。这八法可说是武术技击、武术健身、武术表演的基本法。离开这八法,技击散打便难奏效,锻炼身体就可能出偏差,表演武术项目就不美观、精彩。可见,这八法是武术运动各种法则中的基本法。先人颇懂实践论。因为八法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练成。实践,就是练,所以,这条谚语便有了下半句“拳脚要蹋打”,意在练武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将八法掌握。

心乱则意乱,意乱则拳乱。

心、意指的是主观意识,指的是心理因素。它对一个习武者的临场发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过分激动,或情绪不稳,或精神涣散,或表现淡漠的选手,在临场时往往会举止失措,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甚至会因为一个极不重要的失分而输给水平不如自己的对手。这都是因为心慌意乱所至。选手的心理活动在比赛中表现极为复杂。但不管怎么复杂,心理活动的核心永远是意志力和情绪体验。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比赛的客观条件,如对手(是强是弱),器械(合不合手),服装(合不合体),颜色(可不可心),场地(是否熟悉),气候(是否适应),裁判(是否公正),观众(是否有明显偏向)对选手的心理活动同样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坚强的意志和高涨的情绪能够使选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克服疲劳、胆怯、痛苦、技术不良等困难,抑制感情的中动,避免发生不良行为,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比赛。

对运动员应当进行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对选手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是对勇敢、自制、坚持、果断等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与锻炼;是对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正义感以及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等思想品质的培养与锻炼。除此而外,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增加困难和复杂条件,练好基本功和绝招,也是心理训练的一个方面。

心理因素加强了,便会防止出现“意乱拳乱”的现象。

拳到眼到,眼到拳到,

拳眼齐到,招招有效。

这条谚语讲述了眼光与拳脚在技击中的三种配合方法。

武术家在熟生巧,巧生精之后,便能以下意识的动作应付突然袭击。拳脚的动作往往走在眼光之前,这时,眼光就要迅疾追随拳脚而云。这便是拳到眼到,也叫眼随拳。交手中,目光锐利的拳师一眼能看出对手的意图动向,这就要目光所及,拳脚即到,看哪打哪儿。这便是眼到举到,也叫拳飞眼。武功达到化境,拳眼的速度几乎一致,技击的准确性的灵活性极高。心中一念,拳眼齐到,这也叫拳眼相随。

彼不动,我不动;

彼微动,我先到;

后人发,先人拳。

在技击中,先发制人,可以掌握主动权,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后发制人也有出奇制胜的妙用。主张后发制人的拳种、拳家均不在少数。

后发制人,绝不是说速度要慢于对方,而是动作起动在后,动作完成在先。这就是说,后发制人的速度反面要更快。

彼不动,我不动,是说决不先动。彼微动,我先到,是说对方技击动机、袭击方位、所用招法刚一显露,我即做出反应,且要在对方目的末达到之前将其击倒。后人发,先人拳,就是说这种打法,虽发于人后,却先于人到,率先完成技击任务。这可说是后发制人的秘诀。

后发先至。

后发三至。

后发后至。

这三句话,是三种防守反攻的技法。

第一句强调对手已进攻但尚未达到目的瞬间,截击要快。第二句强调反击应采用连续进攻的战术,一招未尽,一招即起,不容对手喘息。第三句说如果对手拳快,则应让过拳锋,消其劲力,待其招势成为强弩之末,即行反击。这三种技法有一个共同点,即要求习武者善于掌握技击时机,使防守与进攻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篱草。

这是技击心诀,也就是在技击中对自身的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可以消除由于对手身高、体壮、技强、声望大而使自己产生的压抑、忧虑、紧张等心理负担,从而使自己精神放松,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如入夫人之境,由此产生必胜的信念,在竞技过程中可以毫不受外界干扰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有人似无人,无人似有人。

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对时有敌似无敌。

后一条谚语是对前一条谚语的具体说明。

练习技击散打,加强想象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与假想的对手进行格斗,逼真地运用各种招数对付假设敌的各种进攻。这样练习,一方面加强了练习的严肃性、实战性;一方面可使招法形成条件反射。这便是无人似有人。

真正交手之时,应当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受对手攻防的支配,象练习时那样充分发挥,随意自如,从容不迫,始终把握住主动权。这便是有人似无人。

拳打三不知

关于小学四年级课外的谚语 篇4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

4、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浪费时刻,等于缩短性命。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9、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0、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1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2、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1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4、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15、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1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8、兄弟姐妹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9、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20、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21、时刻像性命,一刻值千金。

2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3、扑地烟,雨连天。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5、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26、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小学四年级谚语 篇5

1、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2、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

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5、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6、众人1条心,黄土变成金。

7、搬起石磙砸碾盘——实(石)打实(石)

8、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

9、浪费时刻,等于缩短性命。

10、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1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2、扳不倒骑兔子——不稳当;不稳

13、班房里的衙役——听差的

14、时刻像性命,一刻值千金。

15、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16、败将收残兵——重整旗鼓

17、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18、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19、板凳上放鸡蛋——好险;冒险;危险;靠不住;不可靠出处

20、板凳上搁蒺藜——坐不稳;坐不住

21、当面是个人,转脸是个鬼。

22、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3、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24、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25、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26、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7、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28、多行不义必自毙。

29、兄弟姐妹千个少,敌人一个多。(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30、搬菩萨洗澡——越弄越糟;白费神;空劳神

31、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3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3、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3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35、追赶时刻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下时刻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36、多个兄弟姐妹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37、扳着炉子烤头发——了(燎)不得

38、扳着指头算帐——有数

39、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40、无事不登三宝殿。

41、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42、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43、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44、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

45、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46、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校园环保标语)

47、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48、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49、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50、办酒容易请客难。

5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

52、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礼貌,从小事做起。

53、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54、挂羊头,卖狗肉。

5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

56、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57、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5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5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

6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1、板斧劈柴——一面砍

62、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6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4、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6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6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小短文)

67、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68、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69、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谚语小学四年级精选 篇6

2、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3、肥料虽是宝,无水长不好。

4、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5、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6、寒露时节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7、书籍犹如兄弟姐妹,务必慎重选取。

8、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10、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11、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12、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

13、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14、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

15、宽嘴宽腰,四季满膘,前脚如箭,后脚如弓。

16、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17、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18、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19、寒露时节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20、劈人有志,竹有节。

21、冷得早,暖得早。

22、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23、云下山,地不干。

24、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25、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26、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27、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28、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29、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四年级的谚语 篇7

本次调查研究以天津市某地区小学四年级学生为个案, 对学生所具有的阅读素养进行调查研究, 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本次调查研究, 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小学生阅读素养概念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形成和发展阅读素养;帮助家长、学校和教师了解相关因素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 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

篇幅所限, 这里略去本调查研究的对象、方法、问卷、数据等一系列具体信息, 只呈现调研的结论、建议部分。

一、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态度、阅读广度与语文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而当前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络阅读与学生的语文成绩无显著相关。

2.女生的阅读态度、阅读能力、阅读广度都略高于男生, 但在网络阅读方面, 男女生无显著差异;城市学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能力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学生的个人藏书量越大, 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越强, 学生个人藏书量越少, 学生的阅读广度就越窄。

3.家长职业对学生阅读素养没有影响;家庭藏书量较多的, 其子女的阅读能力、阅读广度要高于藏书量少的家庭。

4.家长的阅读态度、家庭为学生创造的阅读条件、亲子阅读互动活动与子女阅读广度、网络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二、建议

针对目前四年级小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对小学阅读教学的指导建议, 结合学校阅读教学的实际及学生应有的阅读水平, 提出提升和发展学生阅读素养的建议。

1.强化家庭和学校互动, 共同营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阅读环境。

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动机受到学校和家庭的阅读活动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应共同营建有助于发展学生阅读素养的阅读环境。

(1)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阅读指导。语文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学校应该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 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阅读策略, 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要做到这些, 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引导, 比如开展亲子阅读、师生同读一本书等活动, 在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建立阅读对话的平台;有组织地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在教学中, 针对文本的特点有意识地从作者、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等方面进行延伸阅读, 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2)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阅读活动。家长是建立阅读型学校的重要资源, 家庭和学校各自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而两者应尽量互相配合, 互补不足。学校可邀请家长于空余时间到学校帮忙, 协助推行校内的阅读活动, 例如, 协助教师分组、带领小组阅读、到图书馆帮忙、捐赠一些书籍、主持读书会等。只要学校和家长紧密合作, 学校在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上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家长通过亲身参与, 不仅觉得对自己的子女有直接帮助, 同时也会感觉自己的付出能够为学校带来积极的变化。

2.提升校园阅读风气, 提高学校文化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

随着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建设, 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专属的图书室或阅览室, 教室有了图书角或图书架, 而且有一定的藏书量。但是, 本研究在学校的调研中发现, 很多学校的图书室或阅览室只在规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 还有不少学校的阅览室或图书室看不到使用过的痕迹。学校应运用多种方法组织与阅读相关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妙处, 由此建立良性的校内阅读风气, 使其蔚然成风。

(1) 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 如, 朗诵比赛、读书演讲活动、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种类, 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将所读到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 就所读内容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 这对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读者起着强大的作用。除了这类朗读活动, 学校还可以开展比较阅读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或电影, 找来相应的书刊, 让学生对照阅读, 指导他们将电视内容与原著书本作比较, 以训练他们的高层次思维阅读活动, 并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2) 开设阅览室校本阅读课程。

学校是进行正规阅读训练的主要场所, 但阅读教学不一定局限在正规课堂之中。如何提高学校的阅读教学效能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力?本文建议, 除了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所包含的阅读教学外, 学校可尝试全日开放图书室或阅览室, 充分运用阅读资源, 开设校本的阅读教学课程。首先, 学校要明确列出校本的阅读教学课程及目标, 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引领;其次, 辅之以读书会、阅读比较、阅读周等非正式的活动, 鼓励学生阅读;第三,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校本培训课程, 以改善阅读教学;第四, 学校要订立校本的阅读教学指引, 协调各班级的阅读教学。

(3) 建立跨学科的阅读理念。

学校课程应体现跨学科阅读理念, 将阅读活动渗透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阅读环境。学生可按个人的能力或需要, 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资源进行文章阅读或上网搜集所需信息, 体会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环境中, 获取和处理文字材料的重要性。学校还可开展跨学科的课程和学习, 旨在发展学生的多种学习技能, 在学习中运用多元的概念, 以解决问题和主题探究的形式来组织。在这种学习环境之下, 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变成了学习工具, 打破了单独学科的界限,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3.改进阅读教学, 提高教师指导方法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

国家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由此理解, 阅读教学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朗读、默读和听读;二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从文章中把握意义的方法, 分为“字词解码”和“阅读理解”;三是教师采用怎样的训练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义。教师要注重增加朗读和听读的活动, 倡导学生阅读原著, 开展自主阅读, 关注学生阅读差异, 采取促进阅读发展的评价, 才能在以上三个方面不断有所改进,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1) 增加朗读和听读的训练。

在小学的课堂上, 默读成为现代阅读教育和实践最重要的方式, 逐渐取代了朗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模式。虽然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 大家都希望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朗朗读书声, 但是依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阅读的重点由朗读训练转为默读训练。

朗读和听读对于学生通过声情把握文意十分重要。默读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词汇的扩展、字词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 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存在于字词、篇章、声调里。而朗读兼具了扩展词汇量和帮助内容理解等教学效能, 因此仍然是很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听读是朗读的补充。因为任何程度的学生, 都需要通过欣赏文字篇章的声情、节奏以把握其语法特征和意义。所以, 阅读教学不能只采用默读一种方法, 同样要重视朗读和听读的训练。

(2) 倡导学生阅读原著。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但是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使用的阅读材料过于依赖教科书。虽然教科书有许多优点, 但毕竟素材有限, 不容易根据社会实际情况随时更新。教师应尽量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如经典原著、故事书、报刊和网上的材料等,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中、长篇小说, 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3) 注重学生自主阅读。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最终具备自学能力, 这也是学生“终身化学习”的需要。阅读教学亦然, 自主阅读的质和量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让学生能够乐于阅读, 勤于阅读并善于阅读。有学者认为,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图书;每天保证阅读半个小时以上;组建一个好的班级图书角;学生读符合自己水平的图书;教师给予阅读理解的引导;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档案;通过读书会指导阅读;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等。

(4) 关注学生阅读差异。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阅读主体, 反映到阅读教学和阅读学习之中, 阅读差异是存在于每个学生之间的现实。学生的个人家庭背景不同, 性别、性格和心理特点不同, 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 他们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也就不同。而且,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 有自己偏好的阅读方法, 有自己独特的阅读喜好。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关照学生的阅读差异, 它包括:允许并尊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个性化理解与体验, 做好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风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多种不同的阅读任务, 满足不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等。

(5) 采取促进阅读发展的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和改善学生的阅读学习状态, 要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取得阅读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所以, 教师要改进评价的方式和内容, 评价要强调与教学紧密结合、侧重形成性评价、形式更加多样、主体多元互动、标准要公开、强化分析和反馈等。这样的阅读评价包括:

①阅读评价伴随阅读教学进行, 在课堂中, 教师要对照课堂的教学目标, 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②运用形成性的阅读评价, 不仅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 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会阅读, 比如每天的阅读日志。或者是定期的阅读交流活动等, 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的活动。

③评价形式多样化。不局限于阅读的纸笔检测, 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日常阅读情况的资料, 可采用阅读记录袋、口头汇报或表演等多种方式, 记录反映学生的阅读过程。评价的标准不仅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要关注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 也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 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即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反思;也要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只有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 才能培养学生的信心, 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愿望, 并达到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⑤教师要公布评价的标准。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评价的标准对自己和同伴进行阅读检验, 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评价方法用到自己的其他阅读活动中去。

4.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提高家庭因素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

家庭阅读环境对子女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研究认为,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表现出10 个主要特点:子女能经常阅读;父母能鼓励和引导子女阅读;家中有充足的图书供子女阅读;家中有成年人的阅读材料, 包括图书、报纸和杂志等;子女有足够的阅读空间和机会;子女可以看到父母阅读;子女有机会去图书馆检索图书;父母经常带子女外出;父母有积极的阅读态度;父母和子女经常聊天。但是研究发现, 被调查的大多数家长并不能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培养子女的阅读习惯和建立家庭阅读文化方面, 表现也很一般。要营造积极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1) 家长要以身作则。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家长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都直接影响到子女的阅读成绩。只有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树立阅读的榜样, 以身作则, 乐于阅读, 才能对子女产生熏陶作用。因此, 家长在阅读方面需要真正行动起来, 有所改变, 才能帮助子女提升阅读水平。

(2) 开发家庭阅读资源。

如今中国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父母们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对子女在精力上、经济上都有很大的投入。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进步。但是调查结果显示, 参与课外补习的孩子, 阅读成绩并不是都很高。那么, 家长需要考虑投入哪些家庭资源, 才能有效提高子女的阅读成绩。

家庭资源并不只代表经济的投入, 也指家长的时间、耐心等更有价值的无形资源。譬如, 家长能够花时间与子女到图书馆, 或者阅读时与子女一起利用笔记本写下笔记和阅读心得, 这些会让子女感受到支持, 能够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家中有一定的学生藏书, 也是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好方式。家长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去购买图书, 可以鼓励子女多到图书馆去借书, 或者和朋友同学交换图书来阅读, 以此保证子女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3) 与子女一起选择阅读材料。

在数字化的时代, 阅读材料早已超越了书本的形式, 家长为孩子寻找读物, 途径很多也很方便。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 在为子女提供读物时不能只扮演给予的角色, 要给子女引导、熏陶, 让他们选择和决定自己喜欢的、所需要的读物。只有这样, 子女才可能选对适合他们兴趣和年龄的书籍。此外, 一本故事书,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所以家长不要限定子女在某个年龄段看某一种书籍。

(4) 和子女一起阅读。

在可行的情况下, 家长应每天与子女一起阅读。这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好的办法, 需要长期坚持。亲子阅读活动的方式有很多种, 对学龄前的孩子可以采用“睡前阅读”, 让子女睡前半小时阅读, 听故事和阅读故事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 除了父母给子女讲故事, 也可以鼓励子女给父母讲故事, 或者将书本内容朗读出来。朗读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有帮助。

(5) 营造家庭阅读文化。

家长不仅要和子女一起讲故事、读故事, 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日渐提高, 将会对故事或文章有自己的判断和评论。家长要针对阅读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过程等任何与书本有关的题目, 与子女进行讨论交流。家长要尊重、理解子女, 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子女。这有利于激发子女阅读的信心。

家长要通过书本、歌谣、故事和日常对话, 为子女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同时抽取特别的语段、主题与子女讨论, 带动他们对语言运用的兴趣, 使故事和文字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

5. 改善学生阅读态度、习惯,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信心。

在学生阅读指导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而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阅读。

(1) 重视为乐趣而阅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经验, 这些阅读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实用性质的经验, 另一类属于娱乐性质的经验。通过数据分析发现, 属于娱乐性质阅读经验的学生阅读成绩要高。虽然导致学生成绩不高的因素相当繁杂, 但是快乐的阅读经验是学生乐于阅读的重要动力, 过于侧重实用的阅读目的, 学生未必能借此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没有自发的阅读动力, 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受限制, 阅读能力自然会受影响。因此,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很重要。

首先, 教师和家长都应用一种外在的方式表示对学生阅读的赞赏, 比如送一本新书作为学生阅读的奖励, 或者通过其他途径, 让学生认识与所读图书有关的东西, 如介绍学生看相关电影或光盘, 或者到图书所介绍的地方去参观等。这些做法既能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 为师生、亲子阅读交流提供很好的机会, 也激励学生阅读的信心, 享受阅读的乐趣。

其次, 教师和家长应经常请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尽量以轻松的形式进行。为巩固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词汇, 可以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撰写读后感、为喜欢的读物做插图和简单的介绍, 记录与同学交流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等。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交换图书阅读, 还可以鼓励情趣相投的几个同学一起看书, 建立一个读书的群体。

(2) 指导学生阅读策略。

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是学生巩固识字成果、开阔眼界、丰富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做好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并坚持落实。要引导学生学会善于安排和利用时间开展课外阅读, 并坚持阅读养成习惯, 学习挑选和收藏图书。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 可边读边画, 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摘录下来, 以便重点学习, 还可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为了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 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摘抄、制作阅读卡片等形式, 积累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感受力, 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3) 学会做读书笔记。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后, 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 科学珍闻, 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 增长知识, 启迪思维, 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 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 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 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 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及体会, 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 改写故事, 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 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通过提示范例, 摘录讲评, 交流感想等方式, 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年级谚语j精选 篇8

22、拼搏铸辉煌,状态定命运。

23、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24、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25、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6、虎吃人易躲,人吃人难防。

27、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脏不均狗咬狗。

28、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29、卖瓜不说瓜苦,卖盐不说盐淡。

30、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31、猫怕过冬,狗怕过夏。

32、冬天既然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3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4、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35、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36、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37、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38、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39、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二十四霜降节气谚语 篇9

2、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3、霜降见霜,米烂陈仓。

4、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

5、霜后还有两喷花,摘拾干净把柴拔。

6、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7、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

8、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9、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10、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

11、迎伏种豆子,迎霜种麦子。

12、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13、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14、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15、瓜窖糟,如仓倒。

16、红薯半年粮,好好来保藏。

17、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18、霜降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19、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20、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21、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22、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23、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24、霜降种麦,不消问得。

25、鲜瓜烂,饭丢半。

26、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27、早春棉,减产少,夏棉霜早不得了。

28、霜降见霜,立冬见冰。

29、种完麦,忙完秋,快采藕。

30、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

31、地燥打洞,地潮搭棚。

32、霜降见霜,谷米满仓。

33、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34、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35、霜降拢菜(白),立冬起菜。

36、地瓜要坏,快切快晒。

37、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

38、霜降无雨,暖到立冬。

39、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四年级的谚语 篇10

游戏规则:随机请一学生 (女生) 上前, 让她请上自己要好的男生, 上来手拉手。再由该男生请上要好的女生, 继续拉手。以此类推, 请上自己要好的异性同学。最后全班同学绕着桌椅外围, 拉手围成一个大圆。

2. 师生问好后, 请学生说说玩游戏的感受

生: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大家团结一致。

师:讲得非常好。

生:这个游戏让人玩得很害羞。 (生笑)

师:第一次玩嘛, 总有点害羞的。

生:我觉得不好意思, 因为和男的手拉手, 这样不太好。

师:没拉到过, 下次多拉拉。

生:有点恶心, 但为了玩游戏豁出去了。

师:豁出去就好了。

生: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 看到了大家的害羞。

师:这个游戏会有很多的启发, 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想到, 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之后, 我再请你们说一说, 你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 直接入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师出示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师: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

生:它的近义词是“启发”。

师:对。

生:通过某个事物使人们发明、创造些什么东西。

师:想到些什么东西, 对不对?非常好。

师:再增加点难度, “启”是什么?

生:启发的意思。

师:“启”就是“启发”的意思?猜吧, 我估计你们都不知道, 那就猜吧。

生:“开始”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 (该生接不上) 你是从哪个词语当中想到的?

生:启动。

师:“启动”就是开始的意思。

生:道理。

师:道理?不对。

生:事故。

师:不对。所以很多时候, 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是知道的, 但要去想一个字的意思就不知道了。“启”的意思, 你们知道吗?

生:发现。

师:也不对。老师告诉你们, “启”的意思就是“打开”。喝酒的时候有一个“启瓶器”。“启示”连起来就是“启发”的意思。

4. 明确学习要求

师: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看要求,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呈现略读提示语, 请一生读要求)

师:学习这篇 课文有两 个要求, 第1个要求是——

生: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师:对, 这是第1个要求。第2个呢—— (标画两个要求)

生: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 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师:你有一个字读错了。“画”, 我们南方人都读“划出划出”, 其实是错的, 应该是——

生:画出。 (生齐读)

5. 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 在屏幕上。

(生先自学, 然后教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略)

6. 认读新词

师:了解了主要内容, 再来看一看生字和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遭殃”, “殃”是什么意思?又靠猜了。 (生猜)

师:破坏, 猜错了。

生:灾难。

师:猜对了。今后要多预习, 特别关注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7. 理解课文

师:森林遭了什么殃?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 把森林遭殃的这段话用笔画出来。你到前面来画。 (呈现《“打扫”森林》的课文, 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画, 利于后面校对)

师:对不对? (该生画出了第3段)

生 (齐答) :对。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所画段落)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 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扫帚?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讲得非常好。谁再来讲讲?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第2个问题, 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扫帚? (稍等待) 来, 这位同学。

生:因为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所以——

生:所以把橡树和菩提树比作光秃秃的扫帚。

生:这样更表现了森林遭了殃, 菩提树和橡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害虫的破坏力大。

师:才能够体现出来, 是这个意思对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因为森林里没有了那些脏东西, 像枯枝烂叶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现在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 所以作者把它们比作一把把扫帚。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课题, “打扫”森林, “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它代表反义词。

师:反义词什么意思, 就是不打扫?

生:破坏的意思。

师:你觉得是破坏森林。好的。

生:“打扫”有特殊含义, 它不是真正的“打扫”森林。

生:加双引号含有贬义的意思。

师:就是不好的意思。现在再来想一想, 为什么把它们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一打扫, 那些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 所以把光秃秃的树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 快速浏览第5、6自然段, 找出这两段当中的一个总起句, 把它画出来。 (师出示要求)

师 (巡视, 指点) :总起句, 不要拿起笔就画, 想一想。画出一句。

师:请一个同学读出来。

生:原来,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 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有些同学画到最后去了, 老师提醒了之后就画对了。“总起句”是在前面的 (白板中红线慢慢标出总起句) , 开始的时候写的这句话叫“总起句”。有的同学画到第6自然段去了, 那个不叫“总起句”。今后一定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句话, “原来” (白板上红笔圈词) , 这个词语是针对哪句话来说的?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一下。

生:第4自然段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师:对, “原来”是针对上文的。

师:“互相联系” (红笔圈词) 针对哪里?

生:针对下文。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合作要求, 请看大屏幕。

师:比如说“枯枝败叶”, 它和“土壤”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师边讲解边示范画法、写法) 它是“土壤”的“肥力”。“枯枝败叶”还与什么有联系呢?“土壤”又与什么有联系呢?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纸, 4人小组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写得越多越快越准确, 越好。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这条线 (白板时间线) 没了, 就结束了。画好了, 可以贴到黑板上。 (生小组合作。组长张贴合作单)

师:我们叫下面的老师也来参与一下我们的学习, 好不好?选一个老师上来, 选一个小组汇报。 (一位教师主动上台选了一张小组合作单)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1 :我们小组认为“枯枝败叶”对“土壤”有肥力作用, 它们也是有些动物的食物, 动物也会为森林提供生态平衡。 (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你们觉得这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鼓掌。请你选一组。

生2 :我们组认为枯枝败叶可以让土壤增加肥力, 土壤为大树提供养料, 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排出氧气, 供养人类, 又为小鸟、动物提供栖息地, 小鸟为大树捉害虫。 (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好不好? (生主动一齐鼓掌) 再选一组。

师: (对生2) 你觉得比较好的选一组。放投影上。

生3 :我们组从灌木联想到害虫, 从害虫联想到天敌, 由害虫又联想到鸟类, 由鸟类联想到树木, 从树木联想到土壤, 从枯枝败叶联想到肥力, 从兽类联想到栖息的地方, 从兽类还联想到隐蔽的场所, 从栖息的地方联想到昆虫。

师:这个同学的表述有个问题, 没有讲清楚, 对不对?你们组有没有人能讲得更清楚?他就讲了一个词“联想”, 关系没有讲清楚。你来, 能不能讲清楚?

生4 :由兽类联想到灌木。

师:又“联想”了。

生4 :兽类在灌木丛里有隐蔽的场所, 有栖息的地方。灌木丛里有害虫, 就有鸟类来制服害虫, 还给树木捕捉害虫。树木吸收土壤的肥力, 给人类提供氧气, 枯枝烂叶提供肥力给土壤。

师:先回去吧。这张图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两个上来的同学都讲不清楚?

生:没写清楚。

师:对, 他们把作用也写进去了, “鸟类”“昆虫”“栖息地”, “栖息地”应该写在横线上就非常清楚了。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漂亮, 但还需要修改。下课以后可以修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 一起读一遍。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学习下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你自己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然后找最要好的同伴交流, 这次不限男女。时间是3分钟。

(学生自学, 找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发现一个没有同伴的孩子)

师:你们一起好不好?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都花在学习上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要求是说说你的同伴怎么说的。 (引导互相倾听)

生:啊? (略显意外)

生:我的同伴是这么说的, “如果没有这些动物启示我们人类发明这些、创造这些, 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多姿多彩”。 (师示意自由传话筒)

生:我的同伴说:“人类要从大自然中学习, 从大自然中发现。”

生:我的同伴说:“大自然中的奥秘是很多的, 所以, 我们要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感受, 很好。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

师:你自己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得到了哪些启发, 结合课前的游戏, 重新思考一下有哪些启发。

生:我知道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生:我们必须团结友爱。

生:我们认为的枯枝烂叶也有用处, 不能随意清理。

师:我记得你刚才说“有点恶心”, 现在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没有意思?

生:还是有点。

师: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

生:好一小点。

生:我知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 我们人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发明一些东西。

师: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互相联系, 我们同学之间是不是互相联系的呢?我们同学是不是应该联系在一起呢?

上一篇:我读懂了父爱初一优秀作文下一篇:假冒伪劣产品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