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精选9篇)
——豫煤一队“河南煤田”文化建设纪实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0年全队实现社会地质及多种经营收入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3678.85万元,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24293元。
探求该队快速发展背后的奥秘,除了拥有科学的管理体系、精良的技术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重要因素外,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堪称支撑起该队发展的基石,并成为该队拓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强大引擎。
文化铸魂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根须之于大树,精神之于人体,犹如文化之于企业。文化是一个单位的‘生长素’,有了文化,就能人显精神、牌显价值。一个单位没有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
经过30多年的积累,该队形成了独具行业特色的河南煤田文化理念。2006年,按照省局安排,该队利用3年时间,全面推广“河南煤田”文化理念,并为每位职工发放了文化手册和培训教材。于是,“献身勘探、奉献光热”,“河南煤田、诚信永远”等理念开始在干部职工心中落地开花。
文化建设,理念灌输是基础。为了使这些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成为每位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该队大力进行宣传灌输,培育职工对河南煤田文化理念的认同感。制定出台了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确立了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内容和推进步骤。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共组织各类企业文化培训32场次,发放各类企业文化培训教材1057本(套),观看录像讲座近30余次。同时,加大物质形态文化建设力度,印制了具有局标识的办公用品,在队部大院、办公楼、基层施工钻机,粘贴、悬挂了河南煤田文化理念和标识等。此外,以开展各类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职工参加了省局组织的企业文化知识问卷调查、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河南煤田”杯演讲比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巡回展等活动,使企业文化理念入心、入脑。
先进的文化理念已经融入河南煤田一队人的血液,进一步引领和推进了全队的各项工作,辐射到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为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聚力 发挥人才聚集效应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河南煤田”文化建设的根基。我队紧紧围绕“人人优秀,知人善用”的人才理念,加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引导职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人人都有专长,人人都是栋梁。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人才的聚集效应,提高人才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给广大职工提供更多的“精神食量”,该队每年都为各部门、科室订阅了相关业务报刊、杂志等,又筹资开设了职工书屋、电子阅览室等。针对基层钻机职工看书难问题,为一线配置了流动图书箱,为各类人才的学习、成才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学习上,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知识,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并给予学费报销、物质奖励等,把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队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2004年至今,全队先后有66名职工提交了继续深造的申请,已有48名职工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为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2003年,队上实行了工程专业技术骨干评选活动,2007年结合实际又出台了工程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进一步丰富了评选内容和方式。结合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工作实际,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有计划的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同时,队上还不定期的召开技术研讨会,全队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在这种氛围的浸染下,职工们自觉自愿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的热情空前高涨,从而实现了单位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文化强体 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在“河南煤田”文化建设过程中,该队将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通过建章立制,在全队形成用制度管理、按规矩办事的良好风气。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一年,该队修订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就达41项,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已成为一队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在质量管理方面,出台了《地质勘查质量管理办法》;在经营管理方面,出台了《合同管理办法》、《工伤管理办法》、《钻机“三公开”管理办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评选及管理办法》。等等。并将队上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汇编成册,发放了中层干部手中。
为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我队畅通言路,大力提倡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凡涉及全队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诸如单位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须经职代会审议;积极推行二级单位(实体)职代会制度和钻机“三公开”办法,让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利用宣传栏、简报、网站等载体,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公开。坚持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领导干部谈心制度及队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开设了队长、书记、廉政三个信箱,征集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
民主渠道的畅通,使各级领导干部与职工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并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参与单位生产经营的热情,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更强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单位内部环境更和谐了。
文化树形 打造优秀企业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形象靠品牌来树立,品牌靠企业形象来提升。优秀的品牌,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
打造品牌工程、品牌项目,一直是该队班子“河南煤田”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队班子提出了“承揽一方市场,结交一方朋友、树立一个品牌”的发展理
念,通过项目施工,树立品牌,拓展市场。该队在大口径瓦斯抽放孔市场、西北煤勘市场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涌现出了1405、1203等一批模范钻机、红旗钻机,中国煤炭工业第九届石圪节精神奖获得者宋佩德、河南省煤炭系统劳动模范曾献荣、河南省地质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张保忠、河南省煤炭行业模范班组长张新忠等先进典型,扩大了“河南煤田”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品牌要在社会心中扎根,还必须依靠宣传。近几年来,该队班子把宣传报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修改完善了通讯报道管理办法,实行对外宣传双稿酬制度,提高了基层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借助网络的传播范围广、信息传播迅速及时的特点,建立了队博客和队网站。同时以建队35周年为契机,举办了文艺晚会、建队35周年辉煌成果展,印制了《岁月如歌》宣传画册。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扩大了河南煤田一队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在加大宣传,树立单位形象的同时,该队还在精心打造着自身的社会形象,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每年开展的向灾区、困难群众等捐款捐物活动中,干部职工从来都是慷慨解囊。2008年以来,全队干部职工捐款总额达69479.3元。仅2008年,全队干部职工就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群众捐款53841元。此外,还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展了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倡导文明交通,做文明市民。等等
单位形象的优化,给“河南煤田”品牌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市场因之而稳固,美誉度因之而日盛,竞争力因之而愈强。
文化凝心 全心全意为职工谋利益
每天的清早和傍晚,办公楼前的灯光篮球场内总会飘出悠扬的音乐,一群人伴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健身操,或者舞太极剑、打太极拳。如今,这项群众健身活动已成为一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该队坚持把“河南煤田”文化建设与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改善职工待遇等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队先后出资建起了职工活动室,添置了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设备。建立了职工图书室,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每年的“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职工开展知识竞赛、扑克、拔河、钓鱼等活动。队职工家属自发成立了门球队、太极拳队等组织,积极参加驻地组织的各项活动、比赛,在驻地小有名气。2010年,队老年太极拳队代表新郑市参加了郑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保杯”太极拳(剑)团体赛,代表省局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人组(省直机关)太极拳比赛。
2009年,恰逢建国60周年,又是建队35周年,该队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职工积极向上精神风貌,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目的。2010年,组织职工参加了驻地组织的文明单位风采展示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展示了职工风采。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彰显了“河南煤田”文化的底蕴与个性,促进了职工的身心健康,营造出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也将“河南煤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宣扬、灌输、传播开来。
单位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队班子全心全意为职工谋福利,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好事。从开展困难职工慰问,到每年组织职工体检,凡是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要求的,队班子都尽力考虑到并努力做到。每逢过年过节,队领导都去看望慰问老专家、老领导、老职工和困难职工,送上全队职工的关心和祝福。职工生病住院,部门领导前去探望慰问。职工或家属病逝,工会等各级组织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
善待职工,提高了职工身为河南煤田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单位发展步伐更快了。近年来,该队各项经济指标年年攀升,职工人均收入逐年递增,大家在点点滴滴的奉献中,体会着事业的成就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进入五月中旬的北京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作为车间“党员突击队”来说已经奋战10天了。为解决“和谐”货运机车夏季通风惯性故障,由车间技术干部徐长胜带领的“党员突击队”与车间签订了军令状,用他提出的“通风冷却系统16字作业法”在10天时间里彻底清洗散热器翅片,他们每天都在45度以上的高温环境里是超负荷工作,全身心的战斗,他们的环境是残酷的,但是他们忘我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车间的每一个人。
上车,拉水管,兑清洗药水,清洗翅片,每当大汗淋漓的下车遇到出退勤的司机,大家都会说:“这么热的天,还干?你们整备车间真了不起。”这些话让车间的每一名职工都感到自豪。大家都对我整备车间充满了敬佩,同时这种精神也在感染着他们。
二、把文化深入班组,齐心协力搞好创建
“为机车体检,做隐患诊查;司保障职责,机车健康行。”作为地勤组检查司机的工作理念,在形成之初,为了能够让大家直观的感受机车整备工作,班与班之间,车间和职工之间,互相推敲,精益求精,稿子改了又改,最终才行成定稿,把检查司机检车比喻成医生看病,形象而生动。这四句话还暗含着“检”“查”“司”“机”四个字,时刻提醒着检查司机的岗位职责。
三、用文化促进发展,构筑和谐精神家园
1. 制度文化建设
车间结合职工岗位实际及工序的合理性,推行作业标准化管理,用制度规范管理。车间着手从管理制度、职工岗位作业标准、职工作业流程、应急预案等几大项下手,细化标准,从新审定,从新编制。班组内张贴岗位作业制度,作业流程图。职工现场作业、工作用语严格按照车间编写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及《职工作业文明用语》执行。从实际效果来看,职工现场作业落实规范标准,提票数量显著上升。车间按照措施兑现奖励,对发现重大隐患者给予表扬的同时积极向段申请奖励,但对漏检漏修者车间严肃考核,确保安全质量稳定。
2. 素质文化建设
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深入学习“两学一做”,车间全体党员完成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现场调研等学习要求,车间全体党员自觉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现在车间全体职工从言谈举止到现场作业,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职工着装整齐规范、作业时都能按规定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党员自觉佩戴党徽,举止文明,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作业中使用文明用语。车间定期组织开展岗位技术比武和安全规章考试以及“师带徒”等传、帮、带活动,使职工技能素质不断较高。
3. 典型文化建设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好比一束鲜花只有绿叶没有花蕾。同样,车间也要树立自己的模范品牌。在2015年的路局整备系统提票竞赛中,刘长明、赵力原在整备系统取得第一、第二的好成绩。他们的工作方式,先进事迹、在车间引起了很大反响。两位师傅主动在业余时间到其他班组交流经验,车间组织大家参加学习,学习这两位师傅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也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面对和谐型机车整备作业过程中的工装使用、工具缺失等难题,车间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与实用工具制作,这期间产生了“杨海鹏”风速测量仪,“王洪利”和谐机车闸瓦更换工具套装,“徐美才”检查司机作业工具包,“徐长胜”和谐机车通风冷却系统16字作业法,以及“严占增”HXD2B机车压缩机干燥器故障判断5字作业法等多项成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保证安全质量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4. 环境文化建设
车间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特别是对整备作业区,我们细化了作业范围,把原有的整备区,交接区,待发区重新进行了粉刷,并用红、黄、绿进行标示区分。把三层作业平台原来的防护铁链改装成防护栏杆,不仅现场美观了,安全系数也随之提高了百分之八十。在整备楼中,我们对班组进行了标准化配置,每个班组都配齐了新的办公用品,墙上悬挂作业制度,作业流程图、班组园地等,改变以往脏、乱、差的作业环境,让职工在一个干净、简洁的环境中工作。
车间坚持定期召开职工座谈会,及时了解职工工作、生活困难。定期对重病、困难职工及家属进行谈心并进行家访慰问,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使车间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地勤、上砂职工工作时间长且辛苦,车间专门为其配备了洗衣机,晾衣房,深受职工的好评。为职工创造整洁舒适的作业和休息环境,班组休息室、更衣室设备设施统一标准,干净整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正中,职工自发地提供自己的摄影作品,陶冶情操,视车间为家,爱家、护家,形成了“以人文本,传承创新,因地制宜,合力共为”的和谐大家庭,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紧张工作之余,车间不定期开展了趣味运动会、安全健康知识问答比赛、踢毽子比赛、乒乓球比赛、扑克牌比赛、健步走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车间建立读书阅览室,读书阅览室为职工闲暇之余吸取知识的营养提供了便利条件,活跃了气氛,凝聚了人心,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5. 廉政文化建设
所谓学校文化,即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不可复制性、个性化、潜移默化和生生不息的管理特质。这种文化建构的核心就是价值观的构建,也是学校整个价值体系、信念、信仰的确立。这种价值体系是学校的黏合剂,具有凝聚学校教师思维、话语、行为的功能。
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既要重视通过合适的语言等文本的形式加以提炼与表达,更要有意识地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活动等一切途径去宣传、阐释它的含义和精神,从而为教师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共同的文化氛围、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由此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校目标、学校精神、职业道德等文化情怀,自觉形成“三讲”氛围: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主动弘扬“四大”精神: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改革精神;学会五种方式:现代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这种情怀是由内而外的文化精神气场——学校教师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这样当教师把工作当作一种文化追求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文化是教师管理的“软性法规”,管理制度则是“执行法规”。学校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四个重要方面:教学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生活行为管理制度、社会实践制度。学校管理者要把每位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这就必须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我们要以文化管理的方式推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这样既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也使学校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一种集体教育力量时,才能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教师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学校管理者除了在政策、体制、权利、待遇、精神等方面给予教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外,还要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幸福成长状态。将校本培训贯穿于“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之中,建立教师知识群体(成立名师工作室,组建“灵感激发室”),创建教师知识集市(新教师实习型的学习场、骨干教师研讨型的学习场、名教师展示型的学习场)、营造教师知识环境(构建“新教师—师徒研修、成熟教师—反思研修、成功教师—知识共享”等成长链),从而在教师群体组织中形成知识交流的气氛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气,能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
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激励教师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主动积极地完成教育任务。当前一些学校引入市场经济方式下的教师竞争管理并不完善,甚至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有时过度竞争容易导致教师间不择手段的竞争,导致教师变得谨小慎微、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因此在目前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就必须创造出一个让教师安心工作的合作环境,创造一种博爱、公平、诚信、友好的学校文化,引导教师超越唯利是图,在利和义之间,在个人追求与教师团队合作上寻找到平衡。
作
者:
实验
小学
校长
袁远
芳
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一)
走进一所学校,校园里整洁雅致,书香弥漫,教师精神饱满,团结进取,孩子天真烂漫,乐学向上……细加解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作为校长,理应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管理学校,放大“文化”的力量,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满足社会不断攀升的优质教育需求。在我们实验小学2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历任校长都致力于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学校文化品质来引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学校文化理性价值判断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我们致力于以精神文化为导向,以制度文化为保障,最终外显为教育的课程文化和师生的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乃学校文化之本,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一、让历史积淀根植于师生心田
传统有着累积性和规范性的特质,学校的历史传统也不例外。它为过去的岁月、现在的选择和未来的可能性提供了判断的基础,并不断为保护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合适的道路。实小始建于1771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龚自珍任教的“鸣凤书院”。世纪延绵,人才辈出,著名的美术大师吕凤子、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均曾在我校讲学或就读。进入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校率先进行了多项在全市领先的办学改革,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创办鸣凤艺校,革新办学体制,创办寄宿制,探索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23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师们的治学精神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精神财富;不断的改革创新正体现了实小“自主创新”的文化传统。
如何将这种凝结着实小多少代人智慧和汗水的历史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我们的做法是用直观的手段让它们直接映入师生的视野,根植于师生的心灵。我们把办学历史图文并茂地呈现于14面大灯箱上,并将其竖立在学校主干道的两侧。孩子们每天走在路上,映入眼帘的都是先辈筚路蓝缕的开创之艰辛和继往开来的开拓之辉煌。我们请著名校友走进校园,现
身说法;将学校的历史文化编成校史,进入课堂,载上学校网页……就这样,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从无形转化为有形,时时刻刻教育引导着师生的生命成长。
二、让学校精神引领师生成长
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理性概括。我们把学校精神制成巨大的灯箱,并竖立于校门口——“我自豪,我们都是实小人;我努力,我与实小共成长;我成材,我为实小添光彩。”这里面体现着百年老校历史文化的积淀,体现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验小学对现代教育的祈求,更体现了学校对每一位师生员工成长的期望,它构筑成我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时刻引领着师生的幸福成长。
三、让办学目标成为师生的共同心愿
特变电工新疆新缆厂
王品山
先进文化是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引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塑造企业文化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能概括本企业特色、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文化,使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一种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文化。近年来,特变电工新缆厂牢固树立“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巨大工程,取得了实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一、以质量文化建设赢得市场主动权
质量是产品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主题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就是建设以人为本、诚信创新的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理念。
特变电工新缆厂近几年在产品质量提升和跟踪检验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严格落实“不合格原材料不进场,不合格半产品不转序,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加强原材料入厂检测,对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供应商剔除合格供方名单,购进金属原子光谱分析仪,空气老化箱等检测设备,提高了新缆厂原材料检测能力。结合精益化生产管理,编写了《低压力缆检验标准化手册》等4部检验手册,提高检验精度和工作效率,开展质量红黑榜,收集改善车间质量改善建议,重点项目制定检测方案等。2010年新缆厂售后服务26起,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以反应迅速,服务到位来赢得客户的满意,及时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现场提供服务。对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总结,制定整改方案,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99.5%。
新缆厂以“提质量、降成本”为中心,全面实施产品优化工作。在保证产品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对巴基斯坦电网公司出口导线,出口工装进行优化,降低成本84万元;昌吉市电业局平行集束电缆BS3-JKLV 2×10 650km订单,交货期紧,新缆厂召集生产、科技、销售人员共同想办法,经过充分论证,对模具进行了多次改进,带上样品与客户去沟通,最终将2×10的产品导体结构从绞合型7/1.33结构更改为实芯1/3.5结构,通过这个措施,使生产成本下降5.2万元,导体生产效率提高了50%,生产周期缩短了50天。2010年工艺优化累计降低成本425.38万元。同时开展了客户质量万里行活动,共计走访28家重点客户,使客户加深了对企业发展的了解,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工厂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客户的不同需求及客户对企业的建议,为双方后期更好地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以管理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管理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将先进管理模式与管理标准和管理的制度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构建起很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松下公司员工对于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高效、海尔公司的真诚到永远等鲜明的企业管理文化,都是成功的管理文化范例。构建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就是要构建公平竞争的文化观念、构建民主管理的文化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在企业发展的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首要因素,人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和经营运作中认识到:对内,管理文化首先应当注重关心员工与尊重员工,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外,管理文化应当注重关心客户,树立起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其次是积极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企业管理文化理论把重点转移到了群体行为上,只有做到员工之间的协调一致,才能让企业取得成功,这就需要依赖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最后是要将硬管理和软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硬管理主要指依赖于规章制度,进行直接的外部监督,并运用行政命令开展刚性管理,同时它也包涵了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物质手段。而软管理则是指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以培育良好的价值观,从而树立起较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缆厂在过去的两年中,积极推进精益化生产管理,完善外协机制,使设备产能发挥率进一步提升。2010年在生产系统重点推进了“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短交期、低成本”的丰田精益生产管理。以重点设备、瓶颈工序为切入点,围绕准时交货开展生产管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生产能力进行科学分析,大大提升了设备产能发挥率。根据公司内控体系要求,完善了新缆厂外协生产流程、制度,对外协厂家资质进行严格评审,并对付款方式进行了优化,保障了新缆厂订单准时交货率。
企业以信息化为手段,完善营销基础管理,打造坚实的项目信息、投标、中标、签约、履约、回款、售后一体化链条。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加强渠道建设,重点项目精耕细作,确保完成签约任务。2010年,新缆厂启动了ERP项目,按照规划,客户关系系统(CRM);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系统(DRP)在2011年年内实现了运行。新缆厂借助信息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营销基础管理,实现企业与业务员、客户的无缝连接,保证信息及时传递。信息化就是精益生产,新缆厂结合信息化技改,实现了丰田精益生产的可视化、警示化、精确化。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盘活资产,提高新缆厂的系统保障能力,实现两化融合。2011年1月1日系统主干模块计划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系统(C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财务管理系统(FM)如期实现了上线运行;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系统(BI)也在稍后实现了上线运行,系统所有模块稳定运行。
新缆厂不断完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工资+奖金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整了生产一线员工工时值,提高了员工的收入水平。实施《职业资格津贴办法》及《技术工人等级晋升制度》,对核心员工予以补贴,给技术类研究生800元/月,管理类研究生500元/月的岗位津贴,增加各车间主机手岗位津贴,留住车间骨干员工。通过这些举措,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和敬业度。通过绩效考核岗位竞聘淘汰、转岗等方式优化了员工,激励鞭策了员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良好个人业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为了充分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广泛开展员工参与管理、监督管理活动,2010年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618条,组织实施322条。企业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分析,重点解决了工时值提高、冬季保暖服装发放、休息日轮休、员工餐费补助等问题。基层工会坚持每年为员工办6件以上实事、好事,全年共帮扶困难员工24人次;为特困和生病员工及员工家属共组织了3次爱心捐款,捐款5万余元。看望生病住院员工、病丧家属及员工145人次。人均发放福利4700元。组织3次青年联谊活动,为青年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缆厂“十一五”期间产销规模累计实现50亿,年均增长21%,累计实现经济效益两亿元,总资产周转率由1.18次提高到1.64次,年均增长率达到8.52%;员工增加230名。
三、以“四特”精神唱响企业文化主旋律
“特色”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它要有高瞻远瞩的设计者,还要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要具有制定的合理性、理解的广泛性并结合现实才能实现。而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一直以来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我们特变电工集团公司在企业中提出“诚则立、变则通、康则荣、简则明、和则兴”的“五则”文化理念,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核心的具体体现,正是这样的实践,使得我们各单位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效益实现了快速增长。
2011年,新缆厂党工团组织在围绕生产经营抢抓市场、防范风险、质量安全、降低成本、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弘扬“四特”精神,宣传表彰先进人物事迹,深化三大主题活动、落实文化品牌推广、关爱员工生活和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团队。公司党委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最终做到了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实现了人才主力军发挥效能最大化,广大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形成了凝聚人心、集聚人才的文化环境。企业在用人方面,不论资排辈,通过公开竞聘机制,重学历更重能力,重过程更重结果,把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让他们在企业的实践中不断成长。
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实践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新缆厂党委注重把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落实制度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及时调整和成立基层党组织。指导基层各单位进行了党组织改选,为顺利开展工作、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健全了7个党支部、7个基层工会组织、7个团支部,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工团组织建设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党委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针对市场、生产、技改等基层问题,现场指导,协调解决;机关部室全年共组织264人次深入生产、技改现场劳动;厂长带队,各分管厂领导长期深入国内外市场调查研究,抢抓订单,树立了领导班子勤政务实的良好形象。企业一大批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技改一线,身先士卒,攻坚克难,发扬“吃三,睡五,干十六”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在员工中树立“劳动光荣”、“创优争先”的自觉意识。2010年全年组织各类先进评选共5次,根据工作性质和双百亿表彰奖励要求分别设立了营销类、生产类、科技类、管理类等个性化的奖励项目,共表彰奖励各类先进集体56个、先进个人235人次;从中选拔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团队和典型员工,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和优秀做法,编辑《争先创优先进人物故事集》,组织了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在各部门开展争创前50%优秀绩效者活动,每月公示等营造氛围,激励建功立业。在工厂内部进行宣传;使员工学有榜样,在全厂营造了“人人争当先进 人人赶超先进”的工作氛围。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按照“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原则,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架起员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保障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几年来,厂工会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通过活动予以表现和渲染,取得了很好效果。各级工会充分利用重大节日这些有效载体,在生产间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动以团队形式为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实现了劳逸结合。
发挥乡贤引领作用
为更好地助力林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桂园街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在村(社区)大力开展“新乡贤”示范引领,乡贤文化进学校、社区等以及乡贤主讲道德讲堂,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社区)深深扎根。同时,街道还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街道,建设美丽村(社区)。
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培育时代精神。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借助乡贤力量繁荣基层文化,厚植乡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街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举措。桂园街道大力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培育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搭建乡贤文化传播平台,传承优秀文化。为更好地凝聚乡贤力量,传承优秀文化,街道多措并举,组织开展乡贤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广场活动,将拍摄创业励志微电影,创办讲述乡贤故事的杂志,制作优秀家庭的家族记忆相册,来传播、普及乡贤的优秀文化成果。此外,还通过搭建乡贤论坛、企业家协会等平台,来引导乡贤诚信立身、信誉立业,将自身优秀的经验反哺社会。
1、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
我们要探究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 首先要明确社区文化的含义。目前对于社区文化的含义, 学界专家给出的定义很多, 例如吴文藻先生认为, 社区文化是“某一社区的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象征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费孝通先生在《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中曾指出, “文化, 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 在什么环境里得到的生活, 就会形成什么方式, 决定了人群文化的性质”;《中国大百科全书》上定义指通过社区范围内特定的文化现象。结合上述观点, 笔者认为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是指社区居民在城市这个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2、城市社区文化的特点
2000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由此我国城市社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 社区文化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区经济的增长, 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呈现特点日益明显。第一, 多元性。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待精神文化的需求增长较快, 由此出现了以拥军、发展教育、服务老人、救助失业等为主题的多种社区文化;第二, 公益性。社区文化是一种惠及广大社区居民的基础文化, 为公众提供具有公益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三, 地域性。结合社区居民不同, 所发展的社区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第四, 文化性。这是社区文化的本质特点。这里的文化性是指作为文化设施、活动本身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积淀。
二、城市社区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建设城市社区文化观念落后, 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切以服务经济为大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了经济,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也造成了对教育、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认识不足。然而, 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使得我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对称、不协调。
2、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者, 离开了他们的积极参与, 自觉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就很难蓬勃开展。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表现在:第一, 参与城市社区生活的面不够。其中, 老人和青少年是活动参与的主要力量, 在职职工参与度偏低;第二, 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降低。特别在新型住宅小区, 互不熟悉, 居住封闭, 人际交往少, 关系相对比较冷漠。这种情况不加改善, 不利于社区文化的深入发展;第三, 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居民对精神文化需要呈现了增长态势, 但社区文化的发展呈现相对落后的状态, 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增长要求。
3、城市社区文化工作队伍跟不上社区文化发展的需要, 人才匮乏
众所周知, 社区文化建设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就离不开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社区文化工作者。笔者认为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以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就社区的文化站而言, 许多社区文化站由于效益不好, 工资收入不高, 无法留住现有的文化人才, 更难吸收到新的优秀人才来充实队伍。另一方面, 现有的文化人才, 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很难适应居民增长的文化需求。
4、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不足和硬件设施落后
目前,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建设经费不足, 多靠自筹和捐助以及政府一次投入等渠道, 与此同时, 文化建设中硬件设施不完善、设施陈旧、落后等现象普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大多处于自发的较低水平, 得不到充足的经费保证, 是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文化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策略
2002年4月21日, 由中央文明办等9部门联合部署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在全国各地正式启动, 各地掀起了热烈的“四进社区”活动。而高等学校以其优秀的校园文化、优势的人才资源成为“四进社区”的主力军, 开展了广泛的大学生“四进社区”活动, 取得了高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发挥高校文化引领作用, 推进地方社区文化建设, 有利于社区管理体系的完善。
1、树立建设高品质的城市社区文化观念, 发挥高校文化的引领作用
高校文化是指依托于高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精神理念、审美情趣等。它能够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朝着高品质、高内涵的方向发展, 促进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
社区文化建设要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 使全体社区居民发扬参与精神和互助精神, 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社区。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社区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我们可以通过发挥高校文化的引领作用, 鼓励高校师生以志愿者身份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 举办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实地调研, 问计于广大社区居民, 结合各个社区的特点和主题, 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扩大社区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范围和数量, 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信赖, 破解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意识不强的困境。加强社区文化服务, 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切实解决社区成员最关注的问题。
3、创新高校文化进社区的渠道和载体
高校可将其文化向城市社区进行输出。在输出过程中, 可利用活动的导向功能, 不仅促使高校的文化设施向广大社区居民开放, 而且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其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中, 从而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内涵, 带动整个社区的文化建设。例如, 在校内定期举行的一些体育比赛、科技周活动中设置公开组, 邀请社区居民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来;也可与社区订立协议, 开放校内的一些公共设施, 校园文化进社区, 实质是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提供各种平台, 能逐渐增强居民之间的交往, 从而消除居民间的冷漠感。同时, 高校还可把自身的教育优势运用到社区发展中, 可依据不同时期社区居民的需求, 结合社会的发展状况, 设置各种课程以引导居民主动地参与到终身学习和社区建设的潮流中。
4、高校学生到社区挂职锻炼, 丰富社区文化人才
我们发挥高校文化的引领作用, 可在社区建立高校大学生挂职锻炼的机制。例如设立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职位, 让我们的优秀大学生在社区中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 这样既可以使其成为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共建的直接管理实践者, 又可以给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带来可能。可将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 定期派遣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到社区居委会进行挂职, 利用大学生自身的知识优势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谏言献策, 协同社区制订文化建设的计划, 组织培训居委会工作人员, 根据所在社区实际, 开展实地调查, 了解居民对社区文化生活的各种需求和反馈, 协同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所需人员配备及帮助社区各艺术团体开展定期化的文化活动等。
5、加强高校图书馆、运动场及游泳馆等硬件设施的对外服务功能
在社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 社区文化建设资金不足, 硬件建设落后。高等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或者定期向社区居民发放一定数量的图书借阅证或阅览证, 在相对空闲的时段面向居民开放阅览室;可将社区居民的家庭网络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网络进行适当联接, 建立综合性、开放性的网络交流平台, 为居民提供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依托图书馆的文化智力资源, 可定期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如养生保健、法律知识讲座、学术报告等。除此之外, 还可将高校的体育场、游泳馆等硬件设施在假期对社区居民开放, 解决社区硬件设施不足的状况。
6、加强合作进行科研和课题研究
高校可把所在的社区作为研究基地, 将科技研究成果恰当地运用在社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例如, 在目前社会处于急速的转型时期, 社区居民必将面临着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 如下岗失业、工作竞争加剧、家庭与工作的失衡、外来人口的融入不畅等等。这些社会问题都将给居民带来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对此, 高校的专业教师可与社区一线工作者联手成立科研团体, 结合相关的社区问题展开研究, 例如“社区文化在居民生活中的促进作用”、“如何构建和谐社区”等, 并将这些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或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予以实践, 从而解决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难题。除此之外, 高校还可利用自身的一些特色学科优势, 为社区环境的改善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以高校文化为统领, 旨在发挥高校文化引领作用, 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既可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 引导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其实践能力, 同时又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内涵, 促进和谐社区的形成, 继而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在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 社区文化具有凝聚、引领、发展社区经济的作用, 而高等院校一般具有优秀人才集中、高新科技密集、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 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的引领作用, 推动地方城市社区发展, 实现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发展的共建, 对高校和社区而言都是一种双赢。本文从城市社区发展的现状出发, 分析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地调研, 提供了发挥高校文化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策略, 希望能够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建设。
关键词:高校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文藻.文化表格文明[J].社会学界, 1999, (10) .
近日,首都精神文明颁奖大会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交流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新世纪服装大厦荣获“首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会上,首都文明办副主任卜秀均作了总结发言,勉励获奖企业珍惜荣誉,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坚持“以文化人”,将企业文化铸成企业之魂,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企业的品格和最强有力的文化凝聚力。
据悉,本次首都文明单位评选活动是历年来要求最高、把关最严的一次。在提交申报报告的同时,需要按照《首都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和《首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的要求进行审核和测评。除此之外,申报材料不a仅要求真实准确,还要鲜活生动,内容涵盖了文字、图片、数字等。经过各个环节的严格评审,新世纪服装大厦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多年来,新世纪服装大厦认真贯彻首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贯穿于市场改革、发展、创新的全过程,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新世纪服装大厦结合市场自身特点,丰富创新载体,举行了“诚信文明示范店”、“文明服务之星”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先争优,不断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面临首都核心功能转变的历史机遇,新世纪服装大厦还策划启动了“时尚创客营”项目,对市场功能和业态作出了新的诠释和再定位,未来将打造“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即时尚创意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时尚创意与产品营销体验中心、时尚产品贸易与电子商务中心。进一步为地区产业提升、人员结构优化、精神文明创建和地区和谐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业论文
加强交通文化建设 引领交通科学发展
加强交通文化建设 引领交通科学发展
交通文化是交通人在交通运输建设、管理实践活动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交通运输行业内部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思想、工作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行业形象和精神风貌。具体包含了学习文化、惠民文化、廉政文化、安全文化和创新文化。
近年来,龙游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支部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交通文化建设,在学习文化、惠民文化、廉政文化、安全文化、创新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坚持以“学习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学习文化”是指以机关广大党员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全体党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岗位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近年来,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营造“学习文化”的氛围,推进了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一是强调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转变那种将人身分成学习和工作两个截然分开的阶段性的传统观念。提倡终身学习,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新的学习理念。二是在学习的内容上,突出了“四个坚持”:坚持方向性学习,最根本的是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坚持能力性学习,要勤于思考,提高围绕中心、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深入基层,提高调查研究、服务基层的能力。熟练掌握文字表达、写作技巧,提高参谋服务能力。坚持创新性学习,对前人、他人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应用并有新的成果。坚持博览性学习,学习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了解掌握当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等最新发展动态,学会敏锐地观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拓宽视野,使自己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列。三是在学习的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法上,注重了党员阵地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有机结合。实践中,注重依托党校阵地,对党员进行全员培训;依托党员活动室,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依托职工阅览室,丰富党员职工的文化生活;依托红色阵地,组织革命传统教育。今年来,开办了党员身影活动长廊,以图片展览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党员在交通建设、管理、养护和施工一线吃苦在前,勇担责任的场景;组织党员到井冈山、上绕集中营缅怀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开展了结对帮扶、“献爱心、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公路先锋林”活动;组织了摄影比赛、兰球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极大丰富了党员和职工的生活,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四是在学习载体上突出了创先争优活动、文明创建活动和学习“最美干部”、“最美司机”活动的有机结合。今年以来,我们在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迅速掀起了“学习最美干部、争做最美交通人”、“学习最美司机—吴斌”的热潮,深入开展“做最美交通人—我们的价值观”专题讨论活动。围绕“为最美交通人画像”这一主线,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就“最美交通人应具备哪些元素”、“如何做最美交通人”等话题进行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全系统“我心中的最美交通人”演讲比赛,挖掘、提练了徐晓飞等10名“最美交通人”的先进典型,同时,积极发挥机关职能作用,指导下属各单位广泛开展了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公路、文明窗口、文明示范岗活动,形成了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烈氛围。
二、坚持以“惠民文化”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三个服务”的基本理念
所谓“惠民文化”是指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为手段,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通行”的基本理念落实到各项交通运输工作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交通人的工作成果,取得他们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认同和支持。
为加强“惠民文化”建设,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三亮三比三争”(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窗口亮职责;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争做服务标兵、争创满意窗口、争树优质品牌)活动。将(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运、路政、运政)等行政执法许可、道路运输证件办理发放、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等许可业务全部纳入办事大厅统一受理,做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分工合作、一窗出证”,实现受理“零推诿”、方式“零距离”、事项“零积压”、质量“零差错”、群众“零投诉”的“五零”服务目标。对地处偏远的地方,设立了流动许可窗口,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有关许可。与此同时,增添了座椅、水杯、饮水机和常用药品等便民设施,在办事大厅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向广大办事人员播放有关交通的行政法规、相关政策和办事程序,方便办事人员办事。高考期间,为避免因为客流高峰耽误考生参加考试的时间问题,组织运管、路政、长运等单位抽调车辆,成立爱心送考车队,全力为考生们打造了绿色运输通道。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将新农村建设和“惠民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21省道文明公路创建中,利用志棠村与建德交界处一块荒地,清理掉原来的垃圾,种上草皮和花木,将原来的野荒坡建设成为21省道龙游建德交界处一大公路生态景观,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坚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五化”工作模式
“安全文化”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为核心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的全面归纳,是安全生产理念和精神支柱,其本质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
近年来,我们在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五化”工作模式:即:安全责任风险化、安全组织网络化、安全制度规范化、安全检查经常化、安全教育多样化。
安全责任风险化:就是对“安全文化”建设做到了“真重视、真落实、真整改、真奖惩”:局班子将“安全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每年专题研究“安全文化”建设不少于4次,局领导全年参与安全检查不少于12次,对检查出来的重大问题,亲自抓整改,确保整改措施一抓到底。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年初,层层签订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全目标责任书,平时,加强教育、检查和整改,确保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取消责任人评先受奖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以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安全组织网络化:就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创安工作领导小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外来人口管理小组、应急抢险突击队、义务消防队、治保、调解组织等八个层面的“安全文化”组织网络。
安全制度规范化:就是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安全文化”建设,并经常充实完善有关安全制度。近年来,在完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安全学习教育制度》、《安全例会制度》、《排查整改制度》、《矛盾纠纷调解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检查督促制度》、《总结奖惩制度》和《资料归档制度》。
安全检查经常化:就是做到每月对基层不少于一次安全检查,同时,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和上级要求,及时组织季度、半年和年终大检查、春运安全大检查、雨季安全大检查、消防安全大检查,做到检查有计划、有记录、有整改通知、有反馈结果,有检查总结。
安全教育多样化:就是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注重了二个结合:一是在教育内容上,“安全文化”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党风廉政教育、行风教育、普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树立起遵纪守法、依法行政、诚实守信的理念。二是在教育的形式上,将集中教育培训与知识竞赛、专题演讲、演练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相结合。近年来,先后组织了战备钢桥架设技能培训、依法行政系列培训、执法人员集中军训、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演练、公路水毁抢通演练和文明礼仪教育等。
四、坚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预防职务犯罪新机制
所谓“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主要内涵是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它的核心价值是清廉为民做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近年来,我们将“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到交通运输各项工作之中,突出了鲜明的交通特色:
一是坚持教育育廉,打牢廉洁自律思想基础。定期组织学习《廉政准则》、中央、县委和各级纪委有关廉政建设要求、规定,并结合交通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各阶段、各时期的廉政工作要求,对机关各职能岗位进行廉政分析点分析、分级,加强针对性教育,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是坚持“四同”、“三个结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四同”即:交通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合同同签订;质量、安全、进度与廉政阳光公开同考核;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模式与基层党建模式同探索;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与纪检、检察、党校等部门联动机制同建设。“三个结合”即:专项治理与工程项目建设相结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边查边改、随查随改”与督促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相结合。
三是探索阳光亮化机制建设,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设立公开栏、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公开重点项目招投标、重大物资设备采购、重大工程变更、重大人事调整、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对疏港公路、衢江航道开发、21省道与46省道连接线工程、龙游交通客运枢纽中心等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建设依据、廉洁从业、招标工作、设计管理、征地拆迁、履约行为、工程进展、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立功竞赛、监督服务等十二个方面内容进行公开,努力实现工程建设高效化、政策处理透明化、项目管理信息化、确保上述重点项目的高效、优质、安全、和谐。
四是探索权力运行实时监控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关键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进一步完善24小时录像监控机制,交通执法公务车安装GBS卫星定位系统,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积极探索以电子政务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交通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实现对权力运行的网上实时监察监控。
五、坚持以“创新文化”建设为抓手,引领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所谓“创新”,就是在求异的前提下,发现前所未有的规律,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明前所未有的技术,实施前所未有的举措,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我们以实现交通运输自主创新总体战略目标为动力,全方位、循序渐近地建设交通运输“创新文化”:
一是构建起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完备、制度健全、党员职工认同并自觉实践的“创新文化”体系,确立了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价值观,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风尚。同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创新行为,逐步形成适应市场激励创新的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创新文化”。
二是建立了局和下属单位科普网络,积极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关注科技创新动态,广泛宣传创新政策、创新典型、创新成果和领军人才,切实营造了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推动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
三是开展了经常性的有特色的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创新文化”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建立了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学习交流机制,领导干部注重创新导向学习,机关工作人员注重政策和创新思维的学习,工程技术人员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学习和研究。
四是围绕中心工作,大胆创新实践。在21省道文明公路创建工作中,在试验路段采用了“湖沥青”新材料,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和抗老化、抗车辙的效果。在320国道文明公路创建中,继续采用了“湖沥青”新材料。同时,积极引进了美国的水泥路面共振破碎技术,开展了大粒径碎石层、1.25公里“应力吸收层”新工艺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了“创新文化”。
交通文化是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灵魂。我们决心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深化交通文化建设,不断开拓进取,创业创新,以推进交通运输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王志强(1956-),男,1976年底入伍,1978年10月入党,曾任空军第六飞行学院理论训练处参谋、机械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龙游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龙游县公路管理段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记,现在龙游县交通局从事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连续三年获龙游县机关党建优秀论文一等奖。
【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推荐阅读: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07-06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09-19
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06-21
以优秀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07-26
坚持文化引领发挥07-28
科技引领文化新发展10-11
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12-04
中国科技大学用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09-2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11-23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