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习惯(精选9篇)
行春春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拟订本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文明习惯
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会说普通话。
2、对老师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老师好”);爱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接递物品用双手。
3、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学校。
4、诚实,不说谎话,不说脏话,知错就改。不打架,不骂人。
5、爱护公物,不在墙壁和课桌上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
6、不做危险游戏,课间休息不追跑。
7、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8、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
9、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先喊“报告”,待同意后方可推门进入。
(二)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2、上课注意听讲,爱动脑筋,大胆发言,不交头接耳说话,不做小动作。
3、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回家后先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
4、书写规范,读写姿势要端正,达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5、爱护课本,不乱撕作业本。
6、认真学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7、在师长的引导下,学会看课外图书。
(三)生活习惯
1、认真做值日,不让家长帮忙。
2、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自己整理书包。
3、不吃零食,不带零食,不买零食。
4、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玩耍后自己洗手。
5、按时睡觉、起床。
6、不乱扔东西,见废纸、垃圾等东西要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二年级安全教案
行春春
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规则,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怎样做,平时注意怎样预防火灾。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消防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前些天威海发生的火灾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防安全的有关知识。
(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火灾的预防包括哪些?
2、易燃物品应该怎样放置?
3、平时用电炉取暖对不对?有什么影响?
4、蜡烛为什么要及时熄灭?
5、年龄小的同学为什么不能自己燃放鞭炮?
6、发生火灾时,要拨打什么报警电话?并且要说清楚什么?
7、小学生能不能参加灭火行动?
8、从失火的楼房内怎样逃离危险?
(三)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路上同小伙伴一起到山上玩火?
2、议一议:
(1)表演中的小朋友违反了什么规定?
(2)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四)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
(五)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
消防知识我们一定要牢记,平时预防为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六)课外延伸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对附近的5所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进行调查。其中在游戏中, 有过摔伤或碰伤经历的幼儿占全园幼儿的77%;有从床上摔下经历的幼儿占总数的62.3%;有从楼梯上摔落经历的幼儿占总数的26.3%。随着电视和媒体对于幼儿园恶性安全事件的曝光, 幼儿安全习惯的培养已成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点。
2. 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家长和教师普遍重保护、轻教育。由于现在的幼儿, 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这样就造成全家人在对于孩子的保护意识上, 采取全方位的保护方式。无论做什么都由家长代劳, 在幼儿园也是一样, 教师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 为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 尽量地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其实幼儿只有通过实践锻炼, 才能真正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现在的幼儿, 从家里到园内, 形成了全方位的呵护, 但是这只是外界的保护, 对于幼儿的安全, 保护是必要的, 但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安全教育上, 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多数的幼儿园教师,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 只是让学生坐好注意听教师的说教:课上, 老师让孩子放下手中的无关玩具, 注意听讲;课下, 老师指导孩子按秩序下楼, 楼梯上不能打闹;游戏中, 老师提醒孩子们, 要对小伙伴友好, 按规则玩耍;吃午饭时, 教师提醒孩子们细嚼慢咽, 等等。可见这些教育都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 形式单一乏味。时间长了, 教师的反复说教会让幼儿感到乏味, 没有达到预期的安全教育效果, 原因就是方法和方式过于单一, 幼儿不感兴趣。 (3) “重灌输, 轻训练”, 导致安全教育实效性差。幼儿园的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效果差。虽然老师反复对幼儿强调, 入园不能带任何与学习无关的玩具, 但意外还会时有发生, 如吞咽异物卡在喉管的现象, 对幼儿的安全与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于安全教育, 多数教师对幼儿都是采用灌输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大家不该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 对于孩子们逃生避险的技巧训练却很少操作。但殊不知, 这种在训练中主动求知的教育方式, 才能对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知”必须经过“行”的实践之后, 孩子们才会真正懂得该怎么做, 缺乏实践, 幼儿是不会自动产生安全行为的。儿童的主动建构只有通过一定的亲身实践才能内化为经验上的认知结构。可见, 防患于未然, 提高幼儿园的幼儿安全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必须在方法和策略上加强和改进。
二、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和策略
1. 以实例为安全教育的内容。
对于季节卫生常识与安全教育, 笔者在不同的季节, 都能结合一定的实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春季空气干燥, 容易患流感, 笔者就教育孩子们, 为了少得病或不得病, 大家要饭前便后勤洗手, 注意根据天气增减衣物, 少吃容易上火的油炸食品等。
对于学生在入厕时滑倒, 笔者结合这样的实例, 及时利用这种突发性事件, 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为了安全, 大家怎么样做才能防止滑倒, 让摔倒的孩子, 给大家讲刚才摔倒的原因, 结合刚才老师讲的方法下次会怎么做, 这样的教育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加显著。孩子们有的回家, 还将发生的事情和课上老师讲的方法讲给了父母, 可见教育意义的显著程度。
2. 将安全教育放在愉快的游戏中, 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
幼儿的特点就是好动, 笔者结合孩子的这一特性, 将安全教育的内容, 放在一些很有趣的活动之中, 帮助幼儿培养安全行为习惯。如, 对于火灾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 对于地震来临时如何逃生, 笔者都是将孩子们分成小组, 五人一组, 进行演练, 比一比, 看看哪个小组的逃生安全意识强, 做得好。对此, 孩子们都有很浓厚的兴趣, 并且在游戏中非常愉快, 能够积极参与。游戏与安全教育完整的结合, 寓教于乐。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逃生、自救的方法, 从而在活动中, 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3. 让孩子当“主角”。
我们会发现, 孩子都特别喜欢模仿, 包括模仿成人的举动。笔者就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 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让孩子们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 通过角色的扮演, 让幼儿在体验中, 培养安全行为习惯, 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意识。
如, 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 笔者让孩子们头戴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交通警示灯, 然后几个小朋友充当各种不同的车辆, 沿着“公路”行驶, 红色帽子出来, 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做出不同的反应;绿色帽子出来, 看看谁的反应是正确的, 孩子们在“角色”中掌握“红灯停, 绿灯行”和“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马线上”、“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有关规则。通过角色的扮演, 孩子们既学到了安全知识, 又激发了表演欲望, 在实际的角色体验中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在有趣的角色扮演中, 培养了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
总之, 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管理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而安全意识教育, 又需要结合幼儿的安全行为训练, 这样的教育才能有助于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对新鲜事物时刻充满着好奇是每个幼儿的天性, 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小, 生活经验少, 自我保护意识匮乏, 对于幼儿园来说, 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4.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一、兴趣牵引,延伸阅读视野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导师。要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兴趣还远远不够,阅读是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获取信息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
一方面,以教材为基点,向课外阅读延伸。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节选或改编自经典名著,给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中所列的《草船借箭》、《景阳冈》两篇课文分别改编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尽管在编入课文中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层次和阅读兴趣,进行了适当修改,但从整个故事框架来看,仍然再现了原著的精髓。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点,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或直接选读原著的相关内容,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原著的兴趣。
另一方面,挖掘个人兴趣,选取课外阅读书籍。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前提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书籍。比如,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有关环保知识的文章,教师可根据教学中学生所反馈的信息,甄别出哪些学生喜欢阅读社科类文章,并向这些学生推荐如《儿童环保小制作》等环保类书籍,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看到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名著感兴趣时,鉴于学生的年龄,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此类童话书籍,或改编而成的动画、影视作品。
二、环境熏染,营造阅读文化
阅读作为一种习惯,需要良好的环境来培养。作为小学生,感性认识能力较强,自控能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与家长沟通,在家庭中熏染阅读氛围,而更主要的是在学校中构建阅读文化,使学生感到阅读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是在校园里打造“阅读风”。抓住学生喜欢追赶时髦的心理,运用名人效应举办主题读书活动,在学生中构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名人名作家开列的书单,为怀揣作家梦的学生开启了阅读之门。再如组织学生开展名作家作品品读会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多方搜集并阅读,邀请学生参加座谈会,所畅谈的书目皆以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名人作品为主。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阅读,主动探究阅读的方法。比如,学到《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时,可在学生中组织一次鲁迅作品赏读活动,使鲁迅作品能够走近学生,加深学生对文学先贤的崇敬之情。
二是校家联合打造“读文化”。阅读是一种习惯养成,教师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但仍需家长的沟通配合。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环保题材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融入课外阅读作品的内容,也就是列举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文章融入教学中。这些文章的来源相当宽泛,可以是书籍,也可从网络搜集。一部分在课堂上讲读,另一部分由学生带回家中与父母一起阅读。整个阅读活动是以环保宣传为主题,实质上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拓宽了时间与空间对阅读的限制,在家庭中也营造出一股读书热潮,使学生与家长在互动中增长见闻,营造出“读文化”。
三、行为塑造,培育阅读习惯
要培养阅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使阅读成为一项任务、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使之形成一种习惯。
一是阅读融入生活的时时处处。有的学生是将阅读的时间零存整取,善于从生活点滴中挖掘阅读元素。除阅读报纸、书籍这些直接的阅读外,还包括影视作品、动画片、漫画书等内容,这些阅读形式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素材,也增添了师生之间交流的话题。比如广告语,“时间改变一切”,可以应用于很多地方,学生在地铁站广告中见到并与教师分享,教师可应用于教学中,使更多学生得到分享阅读的感受的机会。
二是科学计划监督阅读行为。正如前面所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需要完善的阅读计划和科学的监督管理,来帮助其养成阅读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每学期都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课外阅读计划,所推荐的书籍要与教材相关,增加学生课堂内外阅读的连贯性。另外,不定期地举办相应的读书活动,增加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到阅读无处不在。
尽管课外阅读基本上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来完成,但从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到阅读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从阅读环境的营造,到读书文化的培育,需要教师科学组织、适时推动。教师并非简单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而是运用一定策略激发学生爱上阅读,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姚李中心学校 王厚应
2012年未,河南11.14光山校园惨案和江西11.24贵溪校车侧翻事件,又一次用铭心刻骨的痛刺激着学校安全这根紧绷着的神经,无数的人们在哀叹中反思,在指责中苦闷,在埋怨中惋惜。时间的流逝虽能慢慢淡化人们对惨痛的遗忘,但校园安全这根不能碰的高压线却永远压在一些人们的心中。
做为姚李中心校已经分管了8年安全工作的副校长,这些年的苦涩与酸楚也只能自嚼自咽,每天在提心吊胆中时常思考着如何搞好学校安全工作以求自保,同时也在积极的探索完善在当前新形式下如何去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以求更好地去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近年来各农村中小学校在学安全工作方面虽然都能以全面建章立制为前提,以细化安全岗位全面签订安全责任制为保障,以落实教职工“一岗双责”为抓手,各校在培养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我深知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全局性,下面浅谈一下个人在这方面的思考与体会: 时代的前进让传统的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出现新变化,新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序幕的拉开,中国新农村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先进的交通工具、精致的乡村楼房、时尚的家用电器等正迅速地走进新农村的家家户户,这也导致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安全问题出现多样化、复杂化和时代化的发展趋势。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现阶段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情况下,我国农村仍然每天大约有3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1.5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25至35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在“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平安校园的今天,要杜绝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个人认为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行为养成教育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在现有条件下,应突出抓好校园安全建章立制、积极引导、氛围陶冶、认真践行四个方面,全面深化农村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安全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建章立制,为创造平安校园夯基础
校园安全制度既是学生安全行为的准绳,也是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保证。因此,各学校应该树立“抓学校安全,就是抓学校教育质量;抓学校安全,就是抓学校和谐发展”的高度,彻底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意义,认真汲取有关学校安全教育经验和做法,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一套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包括治安、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疾病防治、集体活动等一系列的适合于农村学校较为完整的安全制度与预案。另外,农村中小学校的少先队或团支部还应积极搭建家、校安全信息平台,成立有家长在内的相关安全组织机构,实行各类安全责任落实,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全方位地督促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性
积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主体的自觉自愿精神,是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前提。在认真落实好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各农村中小学校少先大队或团支部一方面要坚持开设常规性的安全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好各中队或团支部辅导员老师上课,定期举办少先队或团支部法制讲座,从正面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基本的安全知识与生存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各中队或支部还要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周会”等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安全活动,从侧面用“小品、故事、童谣、游戏”等形式,营造学校安全教育的浓厚氛围,在趣味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引导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创设安全文化氛围,陶冶学生安全意识 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不能被动的用条条框框去要求,而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材、图书、阅览室、互联网等积极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网络。首先,各农村学校要配合每学期配发的各类安全教材,在上齐上全上好安全课的同时,办好各校的安全板报、墙报、广播等,补充宣传国家有关的安全工作、法律法规及安全防护自救知识;其次在节假日、汛期、高温、秋冬干燥季节等特殊时段,结合各校发放的《安全告知书》、《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进行安全友情提示;再次是在校园及周边易发事故地带,设立安全警示牌,如楼梯通道行走靠右、安全出入口标志等;最后是利用学校围墙或各班教室墙壁,刷写安全标语、悬挂安全宣传画等内容,努力做好校园安全文化日常环节工作,让学生时刻都身处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熏染,逐步加强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开展安全示范,践行安全行为 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获取技能的最好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安全行为自觉能力,各农村中小学校要求教师在安全行为方面既要言行统一,又要做到安全行为自律,如“规范用电”、“遵守交通规则”“上下楼道右行”等,为学生做出示范性的榜样,同时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好各种安全演练,创设各类形象较为逼真的演练环境,使学生通过各类体验从而较好地践行安全行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救护与自救技巧,促进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当前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通俗地说,养成教育就是青少年在早期形成好习惯的训练与后期实现理性提升的过程。当“刘海洋硫酸伤熊”与“马加爵杀人”之类的事件多次发生后,我们不禁要问:教育到底怎么啦,为什么这些昔日的所谓“好学生”竟然成为今天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这些曾一度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的优等生们,为什么连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说到底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乃至健康的人格。只有具备健康的习惯,才可能有健康的人格,乃至健康的心理、全面健康的个体。养成教育的目的也正是“教人做人,教人向善尚美”,因此养成教育本身就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正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自然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当代中学生普遍娇生惯养,本应是基础性的文明行为也不能身体力行。如任性,干事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受;自私,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心理表现不成熟等等。
其次,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纪律涣散,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上课说闲话、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第三,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卫生习惯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花钱随意;饮食习惯不好,某些学生还有吸烟等不良嗜好。
对于这些基础文明相对滞后的现状,我们必须认识到,养成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终生的必修课。
二、实施中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校探索出了养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我们认为养成教育的关键在于“把握四要素,注重三结合”。
(一)把握四要素 1.确立制度,规范管理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要想行,必先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我校将高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良好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宣传周,在这一制度学习时期,我们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中学生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各班班主任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时,我们制定了《寿县一中学生一日常规》,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如果不这样做会给学校,给班集体,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伤害。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不骑车、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在宿舍要整理好自己的日用品,不穿奇装异服,不烫发、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我们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往往从“规范”入手,以“制度”为保障,以“考核”“奖惩”为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2.优化环境、创设情境
精心布置校园的每个角落。一进寿县一中大门就是文化橱窗,那里有“和谐一中、法治一中、人文一中、魅力一中”的治校理念、学校五年奋斗目标和党员先锋岗,还有精心设计的状元陈蓓的成长历程介绍。整个校园通过悬挂名人画像、设置艺术壁画、矗立形象雕塑和学兵团遗址纪念碑等,让每棵草、每多花、每株树都洋溢着美的气息,飘荡出美的旋律,真正达到面面墙壁会说话、棵棵花草能育人的效果。教室内要求每班都设计好本班的文化园地。学生置身整洁有序的环境中自然不忍心随地吐痰、信手乱扔;学生感受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自然不好意思乱刻乱画、乱说乱讲。
我们既注意构建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文化载体——“有形文化”,如高悬治校理念、宣扬校风学风,张贴文化标语,摆放各种文化设施等;同时我们更注重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的核心——“无形文化”,它是学校倡导的主流精神和理念追求之所在。如规范合理的制度文化、系列分层的活动文化、鲜活个性的班级文化等。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先后创办了寿县一中网站和《循理》校刊。一中网站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已成为对内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对外宣传的一个主要窗口;《循理》校刊集学校工作、学术研讨、学法指导、文学创作、楚地文化为一体,已成为我县校园文化的一个品牌。学校每学年还举办为期2个月的“读书节”,期间开展读书论坛、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征文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师生以名著为伴,与经典同行,学校充满了文化气息。作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并保证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重点,高扬时代主旋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优秀主题班会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爱心”捐赠活动、“珍爱生命”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以及“文明礼仪伴我行,我为一中添光彩”为主题的文明月系列活动,形成了学生理想道德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的不仅是艺术的圣地、知识的殿堂,也是养成教育的大课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重抓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之外,我们还重视优化校园人际环境。校园人际是由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大家互相团结、协作、平等相处,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中,我们注重情感投入,要求老师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对违纪学生,要求老师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我们也注重师生情感上的互动,如“评评我的好老师”、“夸夸我的好学生”等活动,创建了“待之以诚”“动之以情”的教学相长环境,在师生心灵深处架设了情感的桥梁,使学生在整体和谐、亲切的环境和氛围中愉悦成长。
校园环境由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教师人格因素、班级集体氛围等构成,学校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其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长期坚持,反复进行
改变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要坚持。良好的习惯形成的三个阶段,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因此,根据上述规律,我们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带领学生从课堂习惯、礼仪、卫生等最基础的行为习惯培养起,一项一项落实,一点一滴养成。一方面,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犹豫、懒惰情绪,抑制不利的感情和行为冲动,排除干扰,培养坚韧性、忍耐性和自制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政教处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注意检查监督,在考核中组织学生经常开展自我批评,使道德规范形成风气,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养成教育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觉型。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习惯差的孩子,一方面要通过爱的甘泉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如对个别顽劣的孩子,不能一味的正面激励、赏识表扬,还应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适当采取批评措施,加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比方说:培养学生讲究公共卫生、不乱丢乱扔的习惯,但仍有个别学生不听教育,仍然为之,甚至“顽固不化”,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行为惩罚,让学生到指定的范围内去“弯弯腰”拾起地上的纸屑、果皮或者动手清扫地面等,体验劳动的不易和艰辛。这样必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导之以行,广泛实践
著名教育家 关鸿羽教授认为:“习惯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训练要反复、严格,还要近(贴近生活)、小(具体目标)、实(讲求实效)。”可见,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是“践行”。我们在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中实施了以下步骤:
一是行为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用各方面的榜样来影响学生,唤起孩子对榜样的崇敬的情感,激发孩子对榜样追求的动机,从而形成自身强大的内驱力,把体现在榜样身上良好的道德素养转化为自身品德和习惯,这是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比方说我校的全省文科状元陈蓓同学就是学生们很好的榜样,我们把她的奋斗历程总结给全体学生。俗话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所以学校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全体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举手投足间都给学生正面的影响,务必在言谈举止、衣食住行、教育教学诸方面都给学生做出表率。学校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先要求教师板书、批作业要规范。
二是行为演练。常言道:“百说不如一做。”在行为示范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行为演练、实践,引导学生围绕良好习惯的要求,反复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好习惯。如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校园内骑车,作业不欠账等第一天做到了,第二天有没有做到;第一个星期做到了,第二个星期有没有做到;第一个月做到了,第二个月有没有做到„„这样直到形成为习惯。
三是行为评判。引导学生对行为习惯进行评议、判断,分清是非好坏,提高学生对良好规范行为的辨别能力,以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快养成良好习惯。班主任、学校也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监督,如我校政教处就经常按照《寿县一中学生一日常规》的要求来检查学生的表现,团委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校园之星”和优秀团员。
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与活动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校注意通过学生参加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道德行为上成熟。一是组织班集体活动。如2009学年我校组织了《寻找身边的道德细节》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还发出倡议书,他们倡议:自觉爱护学校公物,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自身的公德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注意道德细节;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做一名讲文明、知礼仪的好学生。二是参加学校的公益性劳动,如每年春季团委都组织学生到八公山上植树,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心社会、劳动光荣的意识。三是执行日常规范的活动,充分发挥班委、值周班干的作用, 比方说我校设置了校园文明巡逻岗,让学生参与道德、纪律等基础文明的管理监督与考核。学校组织好学生参与日常卫生评比、教师节的尊师重教、学期末的创优评先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抑制和防范不良行为,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注重三结合 1.与学科教学结合
养成教育不能仅在课堂之外进行,还应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理论联系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利用学科特点进行明理导行教育,这样容易被学生接受。知识是先进思想的载体,任何一堂课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养成教育因素,需要我们用心挖掘、积极引领。例如我校的语文老师李春鸣在上《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就利用孟子说的“月攘一鸡”的故事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有的中学生好迟到,他在老师的教育下觉得自己应该改一改,于是他决定从此不再每天都迟到了,而改成一周一次,当然,这是行不通的,就像那个小偷把每日都偷鸡改为每月偷一只一样,改过必须彻底才行。人文学科固然可以实施养成教育,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也要合理渗透养成教育。我校生物老师葛子元在讲“生态平衡”一节时,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大量的乡土材料中提取了典型例子,对诸如八公山上水泥厂停产的事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结果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反映既学到了知识,又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品德发展的问题是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探讨了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并称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整个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林崇德教授将儿童与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分为彼此联系的五个年龄段:(1)0-1岁(婴儿期)主要是适应期;(2)1-3岁(幼儿期)这是品德萌芽阶段;(3)3-
6、7岁(学前期)主要是情境性品德发展期;(4)
11、12-
14、15岁(少年期),这是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5)
14、15-
17、18岁(青年初期),这时期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渐趋成熟。林崇德教授还认为成熟前的人可塑性大,抓紧训练、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从林崇德教授的年龄分段来看,品德的形成与教育的重点时期是第4、5两阶段,即在中学阶段,也就是说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是中学阶段,所以中学教师具有更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中学老师要具有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
心理学是认识学生心理的工具,是进入学生心理世界的钥匙。养成教育要有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这就要求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要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许多我们认为品德差的“问题学生”,问题就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为此,我校不仅要求老师要有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校政教处还创办了《绿洲》心理健康导报。
3.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青少年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我校在养成教育中,实行“三教合一”,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父母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为此,我们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巡考等形式,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们开办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子女的水平;利用校讯通做好家校沟通;召开家长会,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班主任还要和家长随时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寒暑假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三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会的舆论、信息的传播,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为此,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理性分析社会现状,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我们请有关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作报告,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培养学生立足校园、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实行“三教合一”就是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上争做好公民。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守纪律、讲卫生从点滴做起”。
关于懂礼仪,讲卫生,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做人要懂礼仪,有礼貌,不学礼仪就无法立身!”礼仪能体现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素质,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反映。小学生做好文明礼仪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做到见到老师和来宾要问好;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损坏公物、不在课桌或墙壁上乱涂乱画、不摘花折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包装袋或废纸屑,不吃零食,看见垃圾弯弯腰伸出手主动捡起身边一张纸,一个方便袋等等„„
关于守纪律,我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打了无数胜仗的组织。为什么这支军队能够不断地走向胜利呢?那就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正因为长期受到严明纪律的培养和熏陶,所以军人们在关键时刻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违反纪律。邱少云的故事想必同学们都知道吧!烈火烧身也能纹丝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同学们,这就是军人,在他们心中纪律甚至比生命更重要!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队能不打胜仗么?可是我们的纪律怎么样呢?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互相比比看,看看谁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说话、不推搡、不拖拉;比比看,看看谁上课间操的时候听从老师的指挥,队形整齐,做操认真;比比看,看看谁不在教室或楼道间大声喧哗,追逐奔跑,阻塞楼道;比比看,看看谁自习课自觉地、有序地学习;比比看,看看哪个班懂礼仪、守纪律的学生最多,纪律最好,班风最正!
同学们,当你成为一个懂礼仪、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当你把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转化为你的习惯,成为你的品质,从而让你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提高时,或者当你的老师、父母或亲戚朋友都对你刮目相看、赞不绝口的时,你就是真正长大了!
一、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 我和其他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比如待人接物方面, 见面要有礼貌地问好, 他人有需要协作的事情应主动帮忙;又如生活起居方面, 吃完饭要洗手、漱口, 并要主动整理餐桌;再如课堂秩序方面, 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榜样不仅有教师, 集体生活中的同伴群体也是幼儿相互模仿的对象, 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 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 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 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 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马上就会改正。
二、正面鼓励, 耐心引导
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 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这部分幼儿经常因为犯错而多次遭到批评, 但我感到对他们过多地用批评教育得到的效果并不良好, 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 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 男孩站队时特别乱, 爱吵闹。但有一次, 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 发现栋栋很自觉地站好, 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 其他小朋友看到了, 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他做操站队都非常棒, 我又表扬了他。及时对幼儿表扬鼓励, 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 都会使幼儿产生更要好好表现的欲望。我认为对于自控能力弱的幼儿, 教师首先要更加耐心, 不断用语言强化正确的做法来引导行为偏误的孩子们。其次,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 多用正面强化的方法及时鼓励。只有发掘孩子们行为中的某一“闪光点”, 才能以局部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 集中突破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 有的是做事磨蹭, 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 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廓廓各方面表现都不错, 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因此在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 也很守纪律, 如果做事迅速就更好了。”彤彤午睡习惯不好, 我与家长说明午睡的好处, 让家长在周末陪她中午在家也睡一会儿。现在, 彤彤午睡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覃好爱挑食, 我多次与她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让他们在家也要正确引导孩子。
四、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随机教育影响孩子
1. 在教育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有些孩子不能安静地倾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 在别人回答问题时就举起手, 不停地喊:“我来说”。我意识到这是培养幼儿自制力的良好时机, 于是马上引导孩子讨论:“你也想说, 他也想说, 我们究竟听谁的?”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行为不恰当, 马上坐端正倾听, 这时我便及时强化这一正确行为:“你们能管住自己, 不是想说就说, 真棒!”
2. 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同样存在大量可用于教育的随机事件。由于这些事情往往是幼儿亲身经历的, 十分具体、真实, 因此容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我就让自己成为有心人, 捕捉幼儿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品质。例如:有一次午睡时, 一位小朋友找不到小枕头。我就说:“某某小朋友没有枕头不方便睡觉, 怎么办呢?”暗示其他幼儿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 马上就有小朋友说:“我们帮他找。”得到帮助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谢, 让给予帮助的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分享与谦让的快乐。
3. 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在游戏中, 我常常能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 如缺乏责任心、自制力差等, 同时也能看到一些同伴间的矛盾、冲突。我就抓住这些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把积木收放好就跑到另一个区域去玩, 我就说:“小朋友, 这些积木真可怜, 它回不了家了, 请你把它送回去家, 好吗?”这就是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负责、自制自控的好机会。又如, 有一次两个孩子为争夺一盒拼图而争吵起来, 结果拼图撒了一地。看到这一情景, 我马上上前去捡, 在我的带动下, 他俩也捡了起来。这时, 我就问他们:“你们两人都想玩一盒拼图, 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其中一孩子说:“我们一块儿拼吧!”我马上表示赞同, 同时对他们说:“你们一起合作, 一定会比一个人拼得更好!”在我的引导与鼓励下他俩合作得很愉快。
五、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向幼儿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 我就有意识地调动幼儿积极参与, 以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自信自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有许多教材内容, 如故事、儿歌、歌曲, 以及一些常识、社会等教材本身都具有明显的思想品德教育意义, 恰当地运用这些材料, 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例如:设计一些“给弟弟妹妹送礼物”、“送小鸟回家”、“给老师或者妈妈送贺卡”、“我来保护地球”、“做孝敬老人的好宝宝”等有意义的活动, 就可以自然地渗透一些保护环境, 团结友爱, 尊敬长辈等品德教育。在各科教学中, 巧妙地将教材中的闪光点, 如: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 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参与;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细节中, 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一堂课、一次活动结束了, 我每次都根据活动内容把含有德育教育内容的知识进行小结, 把德育教育延伸于下节课或日常生活之中。
六、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 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 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我是幼儿园一名普通的教师, 我要用爱心、用青春、用快乐、用信心、用智慧、用勤劳传递着爱心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健康的教育、快乐的教育。我把我的爱心倾注给了我的孩子们。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做为一名幼儿教师, 所以我更懂得爱, 爱每一个孩子甚至爱身边所有的人。我觉得教师不仅要向孩子传授知识, 还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事, 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我们幼儿园教师平凡的一日生活和教学过程中, 也要重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的行为和习惯教育。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行为约束能力差,分辨意识不够成熟,其自身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容易显露和张扬,如:随地乱扔纸屑、包装袋、饮料瓶、果核等废弃物;上下楼梯乱跑、追逐嬉戏、喧哗吵闹、在楼梯扶手滑行;课堂上做小动作、故意刁难老师;随意在课桌上写不文明话语或刻画图案;涂抹橱窗、板报、展板、宣传栏、通知栏、学习园地等设施上的文字、图片;给校内外车辆制造划痕……这就需要班主任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学会了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也逐渐摸索到了一点巧用赏识教育管班带班的方法和经验——“学生行为习惯矫正套餐”(如下表),激发了班级的内在活力,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行为习惯矫正套餐”即: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了某一类错误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选一种矫正方法,月底观察并评价矫正效果,登记在班务日志上。这一套餐的制定与施行必须遵循以下两点:①必须师生共同制定,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全员参与,有规可依,有章可循。②仅限小学生在校容易出现的错误(如上表),罕见突发个例,需要特殊处理。
例如,我班采培鑫同学,聪明且乐于助人,只是自我约束力差。某天,他在校门口随手扔了一个早餐袋,被大队部值日生发现,在日清管理公示栏上被点名批评。他所选的矫正方法是:做一件好事。后来在学校公示栏上,就出现表扬采培鑫同学将摔倒在雨中的学前班同学李想扶起的好人好事。
一次下课后,我班刘泽天同学压抑不住开学的激动心情,从学校远航楼四楼楼梯扶手上滑向三楼,遇到学校值周领导并接受了批评教育,不仅影响恶劣,而且极为危险。虽然他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由于“行为习惯矫正套餐”的约定,他主动选择了做一周的楼道文明监督员。在同学们的监督下,刘泽天同学,不仅自己受到了教育,也给了全班同学一个警醒!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班学生在“行为习惯矫正套餐”的约束和管制下,点餐的少了,不讲卫生、不遵守纪律的少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多了,热心助人的多了,班级正能量节节攀升,考试成绩也一直位列年级榜首。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艰苦长期的育人工程,只要我们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连续进行,不断矫正,定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文明礼仪教育
一、升降国旗:
1、间周一早晨学校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遇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也要举行升旗仪式。各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两路纵队到指定位置站好队。
2、旗手持旗,护旗手在旗手两侧,齐步走向旗杆,在场的全体师生,立正站立。
3、出旗时,要穿戴整齐,统一步调。升旗手要按照国歌节奏将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升国旗、奏国歌时,所有的同学都要肃立端正,仪表端庄,服装整齐,脱帽,对国旗行注目礼。
4、因故未能列队或途经现场,要就地停步,面对国旗自觉肃立,待仪式完毕,方可自由活动。唱国歌时,精神饱满,感情真挚,曲调准确,声音洪亮。国旗下讲话时,要用心听取。
5、降旗时不得使国旗落地。按照《国旗法》的规定需要降半旗时,先将国旗升至旗杆顶,再下降至距旗杆顶相当旗杆长的三分之一处。
6、待降旗完毕后,方可自由活动。国旗要保管妥当。
礼仪常规:
1、遇到客人与教师要主动问好,立定行队礼,待回礼后方可离开。
2、到办公区,不要在老师办公室前面和两个办公室之间的楼道里讲话、吵闹、跑动。
3、递接物品要用双手,不给老师、同学起和叫侮辱性绰号,进入教师办公室或他人房间要打招呼,经老师(他人)允许后才进入。
4、尊敬、体贴、照顾长辈,邻里和睦。接待来客要做到文明礼貌,接打电话要文明规范。主动帮助确实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谢谢、不用谢、请、您好、再见、请原谅、对不起、没关系等)
穿戴规范:
1、每周(周三除外)全天和其它要求穿校服的时间穿干净整洁的校服。不佩带首饰,上学佩戴干净平整的红领巾。
2、学生着装整洁。男生不得留长发、不得穿拖鞋、女生不得化妆,带装饰品。
行为篇
上学规范:
1、请按时上学,不能早到校
2、进入学校门口,请自觉排成一队。
3、在甬路上行走时请按顺序,保持一般行进速度,不要跑动,不要超越前面的同学。
4、上学路上见到老师,请立正站好,说,“老师好”等老师回礼后再走。
5、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请在楼外面楼梯的台阶上把脚上的泥水擦干净后再上楼梯进教室。
上操规定:
1、上操时各班按指定的下楼线路准时进入活动场地并在指定的位置站好队。
2、学生态度认真,听从指挥,积极参与。
3、学生韵律感强,动作协调整齐。
4、纪律严明,无打闹嬉戏行为。
5、班主任到场组织学生。
6、各班学生在活动场地上行进间队列整齐、有序,甩臂膀有力整齐、姿势到位,步伐整齐有力。按指定线路带出活动场地。
上下楼梯、及在走廊内行走:
1、集会、上操时请按学校规定的上下楼梯路线行走。
2、上下楼梯和在走廊内行走不能并行。
3、上下楼梯、走廊内行走必须靠右行。不抢行,不跑动、礼貌行走
4、在楼梯上、走廊内不能大声喧哗。
5、靠墙边走时,请不要边摸墙边走;靠扶手一边上下楼梯时请不要顺着扶手往下滑。
6、请保持正常行进速度上下楼梯。
7、上下楼梯一次请迈一级台阶。
8、在走廊内行走时请与墙壁保持30厘米的距离,以避免污损墙壁。
在校园里行走:
1、三人以上请不要并排行走,要自觉站成一行行走。
2、保持正常行进速度,不要跑动。
3、请靠路的右边行走,不抢行,礼貌行走。
4、不要进入草坪。
5、不要踩着路沿石行走。
公物规范:
1、爱护门窗:保持清洁,没有划痕、不用力推门和踢门,每天中午、晚结束后关好窗,锁好门,开关门窗时,必须随手扣好风钩,插好插销,以免打破玻璃。
2、爱护课桌、椅子。做到不用小刀割破桌面、漆面、不乱写、乱画、乱刻,保持课桌椅整洁完好。
3、爱护墙壁、墙裙、天棚、黑板:做到没有鞋印、球印、手印、刻划等污迹。
4、爱护清洁用具(拖把、条帚、叉子、大帚竹等):使用时要爱护用具,用好后要安放在指定的位置,保持整齐清洁。
5、爱护校园绿带花草树木,不践踏,不攀折,不在花坛、草坪里乱丢果皮纸屑。
6、爱护水电暖设施:自觉注意保持清洁,严禁乱动电线、乱按灯具、开关、暖气片等。做到光线充足时不亮灯(阴天例外),教室无人时,人走灯熄,节约用电,爱护电器,及时关灯。节约用水,勤关水龙头。不能用脚踩踏取暖设施。
放学规范:
1、放学铃声响后,请各班按规定时间在指定区域整队放学,不乘车的学生各路队请设两名路队长,其他同学听从指挥。由级部统一安排的老师带队放学。
2、各班坐车的同学请按照所乘车辆为单位在学校指定位置整队,在跟车老师带领下上车。
3、离校按路队行进,两人以上请不要乱队,不抢行,路队保持一般行进速度,在队伍里请不要乱讲话,不要搭肩并行,不要追逐打闹,不要无故中途逗留,不要提前离队。
4、、因事未能按时站队的同学,请自觉排在队伍后面,不准跑动和乱插队。
校外活动:
1、按时回家,出家门要和家长打招呼。
2、严禁进入网吧。
3、在生活区内活动要和在学校内一样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对人有礼貌,讲究卫生。
卫生篇
个人卫生:
1、头、脸、脖子、手、衣服等干净整洁。
2、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3、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4、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随身带手帕或餐巾纸,饭前便后要洗手。
5、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不扔果皮纸屑、杂物,爱护公共卫生。
班级环境卫生:
1、教室卫生包括门窗整洁窗明几净(包括班牌)。
2、教室地面要求做到无纸屑、无污迹等。
3、教室内讲桌上面物品摆放整洁。
4、教室内课桌上铅笔盒、书等物品摆放统一,干净整洁(不但桌面物品摆放整齐,抽屉里的东西也要放整齐,抽屉下面的桌洞里不得存有垃圾)
5、教室内的窗台可放置盆花,除花以外不得有其它物品摆放。
6、室内电器干净(灯棍风扇擦拭干净无灰尘,暖气片擦拭干净,暖气片下不得有垃圾)
7、黑板整洁(黑板的里外、上下沿擦干净)、8、门窗玻璃、课桌、讲桌擦拭干净。
9、垃圾箱及时倾倒,无溢出现象。
10、班级环境卫生每日随时保持干净整洁。
室外卫生:
1、墙壁没有污迹。墙壁整洁无灰尘蛛网和刻画的痕迹(包括顶棚)、走廊干净、整洁、教室所对的栏杆整洁。
2、室外走廊的灯擦拭干净、室外墙壁上的名言框消防拴配电箱等设施擦拭干净(注意不要擦脏墙壁)、瓷板墙裙擦拭干净。
楼梯卫生:
1、楼梯地面用拖把和抹布擦拭整洁、扶手擦拭干净、栏杆擦拭干净、墙裙擦拭整洁、墙壁整洁无灰尘蛛网和刻画的痕迹、开关擦拭整洁、配电箱等设施擦拭整洁。
2、楼梯底下的死角整洁无垃圾。
安全篇
1、增强安全意识,在马路上行走请靠右行,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
2、爱护校内电气设施,不要随意触摸电气开关。
3、学生外出乘车不要把头,手伸到窗外,等车停稳后再下车。
4、一律不要站在窗台上擦玻璃。
5、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学校,不得在校内燃放烟花爆竹。
锻炼篇
1、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课间操进出场地要快、静、齐,做操规范,队伍整齐、前后左右看齐,横行、竖行笔直。
【安全行为习惯】推荐阅读:
员工安全行为守则10-05
安全行为观察活动方案07-03
学校安全行为规范12-09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10-18
行为安全观察管理制度09-16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06-03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周06-20
国旗下讲话行为习惯09-28
学生行为习惯汇报工作11-17
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