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复习资料(精选12篇)
首先说一下复习病理学和生物化学。病理学关于形态学方面的东西很多,对于不善于形象思维的同学来说,可能觉得学起来很困难。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视觉震撼力很强的相关照片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些照片在很多专业的医学或病理学网站上都可以免费下载。然后将一些相近或相反的病理变化进行对比和记忆。
所有科目中,生物化学是属于最难学的科目之一。对于不善于逻辑思维的同学,尤其如此。因此常听同学们说,看了一个月的生化,还没搞清楚那些像蜘蛛网一样的方程式,有的甚至被迫放弃生化。值得庆幸的是,生物化学虽然很难学、也很难理解和记忆,但每年试题较简单。如三大物质代谢中的一些关键酶、主要中间代谢产物、各主要物质之间的关系及其各关键反应的调节,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只要你的专业基础不是生化,就没有必要彻底弄清楚各种物质的化学结构式。
最后,就是要端正你的考研态度,拥有自信和毅力。无论别人怎么评论你,无论复习环境怎么恶劣,都不要给自己找客观原因去放弃。或许放弃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相反,要愈挫愈勇,尤其是经历复习时的瓶颈期,要有信心坚持,坚持到最后,才可能成功。别人的复习方法仅供参考。可以分享考研成功者的经验,但最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样,在坚持背后也要提高复习效率。不要整天埋头于书本中,懂得劳逸结合。学习的关键不在于你看了多少书,而在于看过的这些知识有多少印在了脑子里。
关键词:中药,慢性结肠炎,腹泻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 是一种常见病, 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黏膜丧失功能) 和化生, 常累及贲门, 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 也可累及胃体, 伴有泌酸腺的丧失, 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 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 饮食不节, 劳逸失常, 导致肝气郁结, 脾失健运, 胃脘失和, 日久中气亏虚, 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本研究运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并与单纯西医疗法作比较, 探求最佳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法。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 我们利用了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50例, 并与50例单纯接受西医疗法的患者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1978年全国纤维内镜检查经验交流会议关于纤维内镜下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与分类。胃镜所见于部分胃体部、胃窦部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黏膜充血水肿, 呈花斑样改变或有糜烂。中医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 (草案) 标准制定[1]。
1.2 临床资料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 男性28例, 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48岁。病程8个月~32年,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13例, 慢性糜烂性胃炎5例, 其中合并食管炎6例, 合并消化性溃疡5例。对照组50例, 男性26例, 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46岁。病程6个月~30年,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4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 慢性糜烂性胃炎3例, 其中合并食管炎5例, 合并消化性溃疡4例。治疗前,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发作时间等, 均具有可比性 (P>0.05) 。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治疗组予中西医综合疗法。中医辨证分为: (1) 肝郁犯胃型:患者胃脘痞满隐痛, 两胁撑胀疼痛, 嗳气频频, 时有泛酸, 食欲减退, 舌质红苔薄白微黄, 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 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白芍各15g, 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g, 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g, 黄连、甘草各6g。1剂/d, 水煎服。 (2) 脾胃虚寒型:患者胃脘坠胀不舒, 食欲不振, 呕吐酸水, 隐隐作痛, 遇寒加重, 得暖则轻, 饿时疼甚, 进食稍减, 大便稀溏, 神疲乏力, 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 苔薄白, 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 宜补中益气, 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g, 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g。1剂/d, 水煎服。 (3) 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 嘈杂不适, 虽饥而纳差, 口干口渴, 大便艰涩, 舌质红有裂纹, 舌苔光剥或少苔, 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 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 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g, 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g, 川楝子、醋元胡各10g, 甘草6g, 1剂/d, 水煎服。 (4) 瘀滞伤胃型:患者胃脘刺痛或锐痛, 痛处拒按, 时感胃部灼热嘈杂, 纳差, 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 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英各30g,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g, 香附、元胡各12g, 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g, 砂仁6g。1剂/d, 水煎服。 (5) 湿困脾胃型患者胃脘痞闷, 纳呆, 少食即感胀, 口淡无味, 渴而少饮, 肠鸣辘辘, 大便稀溏, 身重乏力, 困倦懒动, 舌质淡胖苔白腻, 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 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药用薏苡仁30g, 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g, 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g。1剂/d, 水煎服。 (6) 食滞伤胃型: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 食积胃脘, 胀满痞痛, 恶心呕吐, 嗳腐吞酸, 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 舌质红, 苔厚黄腻, 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 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g, 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g, 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 (另包后下) 各10g, 生姜5片。1剂/d, 水煎服。
西医治疗:庆大霉素片8万U口服, 3次/d, 萎缩性胃炎加服胃酶合剂;糜烂性胃炎加服胃膜素。据病情轻重连续用药1~3个月。
1.3.2 对照组
行单纯西医治疗, 予庆大霉素片8万U口服, 3次/d, 萎缩性胃炎加服胃酶合剂;糜烂性胃炎加服胃膜素。据病情轻重连续用药1~3个月。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正常。好转:症状缓解, 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胃镜检查较前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胃镜检查无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用Ridit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36例 (72.0%) , 好转11例 (22.0%) , 无效3例 (6.0%) , 总有效47例 (94.0%) 。对照组治愈22例 (44.0%) , 10例 (20.0%) , 无效18例 (36.0%) , 总有效40例 (64.0%)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慢性胃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 年龄越大, 发病率越高, 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为多见, 男性高于女性, 慢性胃炎主要是胃黏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 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的经常反复侵袭, 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 虽然病因不明, 而病理过程基本相似, 由轻到重, 由浅表到萎缩, 呈进行性发展, 炎症性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出血, 病变范围主要在腺窝层, 由于胃黏膜的再生改造, 腺窝层的剥脱变性和坏死, 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 形成萎缩病变为主的慢性胃炎。同时, 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变化。临床表现为慢性上腹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发病率位于各种胃病之首, 胃息肉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常见的类型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等。近年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免疫因素是慢性胃炎发病的主要因素。本病嘱中医“胃院痛”、“嘈杂”等症范畴。祖国医学认为, 胃院痛的病因虽有不同, 但其发病机制却有共同之处, 即所谓“不通则痛”, 有寒凝而痛, 食积而痛, 气滞而痛, 血瘀而痛, 阴虚胃失濡养而痛等。
在中药辩证治疗方面, 柴胡、白芍、香附、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等中药能疏肝理气、健脾安胃;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等中药可补中益气, 健脾温胃;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麦冬、花粉等中药可益阴养胃;香附、元胡各、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等中药可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薏苡仁、苍术、茯苓、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等中药可健脾祛湿、理气醒胃;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等中药可健脾和中、消食开胃。配以西药庆大霉素等以消炎并保护胃黏膜。总之, 中西药合用, 能有效改善胃内环境, 消除胃内炎症, 加速胃黏膜的修复, 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对慢性胃炎结合中医辨证者确有良好的疗效。慢性胃炎具有病程长, 病情反复等特点。单运用西医消炎, 保护胃黏膜的治疗比较单一, 长期效果观察疗效较差。但中医中药对胃炎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总之, 只有取长补短,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才能见效快, 治愈率明显提高, 同时还要重视生活情志调理。慢性胃炎易反复发作, 究其病因不外乎与饮食, 起居, 情志等平时生活习惯及性情有关。因此在治疗同时, 饮食起居, 情志精神, 锻炼身体等方面给患者耐心细致的指导, 对提高和巩固疗效都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 相对单纯西医治疗, 中西医综合疗法能较好地治疗慢性胃炎, 减轻其所带来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疗效稳定, 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方法:分析收治50例面瘫的患者,根据面瘫的不同种类给予针灸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
结果:经住院治疗后,50例面瘫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
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面瘫效果满意,通过相应的护理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及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面瘫针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7-02
面瘫好发于冬秋季节,现在医学所指的面瘫包括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面神经麻痹病因病机主要为正气不足,营卫俱虚,络脉空虚,风邪入经络所致。面瘫发病突然,往往是患者早上洗脸照镜子时发现,主要表现为闭不上眼睛,嘴歪,流口水等。现就我院今年来收治的50例面瘫患者以针灸为首选的综合治疗及护理,使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是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面瘫患者,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28-5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三个月。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
1.2.1.1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缓解和减轻神经水肿,防止变性;给予地塞米松10-15m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连续3天后减量至5mg,两天。
1.2.1.2神经营养代谢药物。为促进受损的面神经末梢神经再生,给予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m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1。
1.2.1.3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扩充血容量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予每天一次,每次500ml。
1.2.2物理治疗。针灸治疗。现在医学认为,针灸是操作简便、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烧灼加温的方式促进了体表血管的循环和吸收,从而收到良好效果。针灸取穴以阳明穴为主,少阳经为辅2,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穴位,用疏密波或断续波持续刺激,10-15分钟,以瘫痪的肌肉出现收缩及患者烧热感,局部微红为度,每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
1.3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有部分面肌功能未完全恢复;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面容较治疗前有所恢复;面肌功能恢复不够满意;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4治疗效果。经住院治疗,治愈37例,好转10例子,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面瘫多为突然起病,加上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面瘫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2饮食护理。患者面神经麻痹致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应加强饮食调护,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需要,合理调配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食物。
2.3生活护理。面瘫患者同时应注意勿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防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期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平时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3结论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造成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使神经功能混乱,以至气血阻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所以青壮年发病率高,面神经疾病若不及时有效医治,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及面瘫彻底瘫痪,严重影响正常交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面瘫的疗程短、疗效显著、方法简便,运用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各项護理措施得当,积极宣教,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得到满意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常永霞,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2.28.1
[2]潘晓铃,秦大平,程光万.中国实用医药,2012-1.7.2,230-231
2014考研的同学们,在2013考研国家线出来的时刻,不亚于又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看着缓缓上升的复试线,14年的孩子们要早做准备啦。文都考研高端辅导中心的老师就给大家一些专业课方面的复习建议,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考研的西医综合复习。请同学们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文都考研温馨提示每天至少要保证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否则,到时候你也会后悔的西医综合考试中的各科考查的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生理学重在调节;生物化学重在代谢过程及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病理重在对病理改变的考查以及其代表疾病。外科注重手术的适用症、禁忌症、手术方式以及各项并发症的考查;内科则更加注重全面细节的考查,故必须全面看书学习。因此,在复习各科时,一定西综主要包括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和外科,06年以后加的诊断,但基本不单独出题,而是在病历分析题中涉及(主要是一些指标),所以诊断是唯一一门不必系统看的专业课。另外几门课都是需要系统看课本的,比较难的是生理和内科,尤其是内科,号称书上任意一句话都有可能拿来出题,防不胜防。一般可多留意出现“最”字的地方(但不代表没有“最”字就不是重点了,防不胜防即体现在此)。内科近年的病例分析题的比重也在逐年加大。生化书看起来比较晦涩,但幸好考试不难,重题率较高。病理和外科考得都不难。西综考试内容所占比例如下:
西医综合诊断、内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的考试范围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教材。要紧紧的抓住每科的特点,从而才能够做到有效的复习。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2013年4月20日-2013年7月中旬)
着重基础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梳理,熟悉西医综合的知识拎出大体框架。另外,兴趣是很重要的。该阶段不要局限在大纲,书本要看细一点。还有一点,就是把习题集上的每门专业课的课后问题的答案都要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整理出来,不管是自己回忆也好还是在教材上摘抄也好,一定要动手写。贵在坚持。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2013年7月中旬-2013年8月)下况 及。但千万记住: 一 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海天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该阶段要大量地做练习,并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找出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检验自己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并且要反复地看书,消化考点。
强化阶段一般设置为9月之前。通过强化阶段的学习,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完全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能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
该阶段要背诵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理论。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2013年9月-2014年1月初试)
我是05年考研的,总分考了362,西医89(不好意思让各位医学高手见笑了),不过成绩够上研究生了。自己2004复习了大半年,对复习西医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来说说,希望可以从中得到些有用的,不要让那些卖书,写书的人白白赚走了大家的辛苦钱,钱是要花在刀刃上的,书够用就好了。
以下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有什么问题欢迎回复,我尽量及时回答。
1。西医各科教科书在真题的对照下,认真复习一遍,注意出题的地方和书上相类似的出题点。要尽量多记住真题上的考点。
2。认真研究真题,尤其是前5年内的题,好象还是有些重复出现的。
3。可以听几遍历年北医西医综合强化班的讲课录音(网上可以下载的到,免费的),里面说的都是西医的一些必须而且是应该都要掌握的知识,不管有没考,学医的打死也不能忘的基础的东西。
4。做各家的模拟题及预测试题。我自己做的是于吉人的,听说北医的也不错,自己也买了,但没时间翻,一题都没做。
5。多拜拜佛,请求上天保佑!!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仅供那些只要考上研究生的同行参考。那些想考高成绩而且想真正学习医学的同人必然会予以鄙视,本人一概接受。
如有关于其他几门课程的复习问题,可以跟贴,本人一定及时回复。自己觉得政治70,英语72,专业病理生理131的分数都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对于准备西综考试的考生来说,到9月,5本教材都应该完整的看完了一遍。你合上书想想,可能想不起某个具体的,比如胃大部切除术切除比例,这样的细节。但是至少要对这五个科目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比如你在《内科学》哮喘章节里看到酮替芬对β受体的上调,这时候你应该能用《生物化学》中基因表达调控的知识来理解。这是第一轮复习应该达到的效果,是系统性的把握,这是一个把书从厚读薄的过程。如果你还没有完成第一轮复习,可要当心了,一定要抓紧时间。要能把各个系统的生理过程,各个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理解的比较透彻,一些临床表现非常相似的疾病之间的鉴别也该大致能做到心中有数。
即使你达到了这个境界,仍不可松懈,因为即使你能做到对知识体系在宏观上的较好把握,却并无一定能保证你能得到高分。因为西综不光要求理解透彻,还要求对每个细节的准确记忆,并且需要你有相当的知识广度。
1 主要临床症状
1.1 胃肠炎症状
病犬精神委顿, 食欲不振, 主要表现为胃、肠卡他性炎症, 病犬突然呕吐、腹泻, 体温升高达40℃以上。
1.2 肺炎症状
犬病初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清水鼻涕, 类似伤风感冒症状, 小便赤黄, 体温39.5~40℃, 持续1~2 d后降为正常。
1.3 眼部症状
犬瘟热可导致眼部出现结膜炎与龟膜炎症状, 眼睑肿胀, 结膜潮红, 有脓性分泌物, 严重者分泌物期满限周围, 角膜溃疡、穿孔, 有的表现为眼神经炎, 眼睛突然失明。
1.4 皮肤、神经症状
犬瘟热皮肤型症状一般以幼犬多见, 初期幼犬下腹部、大腿内侧和外耳道发生水疱性脓疱皮疹。神经症状多出现在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以后, 病犬咬肌痉挛、四肢抽搐、共济失调、转圈、最后卧地不起, 衰竭死亡。
2 诊断要点
里稽留热, 体温升40℃左右。脓性结膜炎、角膜炎。中后期鼻镜结痂, 龟裂, 足底硬化。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3 治疗
以中兽医清热解毒与西医特异性治疗为主, 辅以抗菌素、维生索、止泻、止吐、补充件液等药物。
3.1 中医治疗
3.1.1 金银花9 g、连翘9 g、黄芩6 g、葛根6 g、山楂12 g、甘草9 g, 取汤待温1次灌服。
3.1.2 白头翁15 g、乌梅15 g、黄连15 g、黄柏5 g、郁金10 g、诃于10 g。加水1 000 g, 煎沸取汤待温灌服, 1剂/d。如病犬严重呕吐, 可在灌服前2 h先注射爱茂尔注射液, 如病犬严重脱水, 应辅以输液治疗。
3.1.3 针灸:天门、人中、陶道、大锥等穴位。
3.2 应用生物制剂
犬瘟热血清10 m L (每10 kg体重) 一次肌注, 1次/d, 连用7 d。
3.3 应用抗茵、抗病毒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素和病毒药物, 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常用的药物有头孢唑啉钠、氨苄青霉索、头孢曲松钠、双黄连粉针、清开灵、黄胺类等。
4 疫苗预防
国内外已有多种疫苗对该病进行预防接种, 疫苗目前有犬二联、三联、五联、六联、七联苗, 首免时间6周龄进行, 二免8~9周龄时进行, 10~12同龄对为第三次免疫, 以后, 每年加强免疫1次。
【关键词】 Felty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Felty综合征(Felty’s syndrome,FS)是血清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类型,并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粒细胞减少、脾大伴随有严重关节外病变和免疫异常为特点的一类罕见的综合征。由于不合并脾大的患者与完全型FS患者在大多数临床、血清学和免疫遗传学特征上相似,因此诊断FS并不需要三联征同时出现[1,2]。因其发病率很低,国内报道较少,鲜见中医诊治方面的报道。现将我院中西医结合诊治的1例Felty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8岁,因双手小关节、腕、肘、肩关节肿、痛、僵,伴颞颌关节疼痛4个月余入院。曾在外院诊治,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1.95×109·L-1,
中性粒细胞0.3×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15.38%,pANCA(1∶80),PR3(-),MPO(-),抗核抗体胞浆颗粒型(1∶320),双手影像学检查符合RA的改变。类风湿因子(RF)22.9 U·mL-1,
C-反应蛋白46.87 mg·L-1,IgE 553.54 IU·mL-1。
按RA治疗无效后转北京某医院住院,实验室检查:AKA(+),CCP > 3 200 U·mL-1,抗核周因子抗体(+)。PR3-ANCA(-),IF-ANCA(+)1:80,MPO-ANCA(+);C-反应蛋白 61.9 mg·L-1,IgG 22.5 g·L-1,
红细胞沉降率(ESR)60 mm·h-1。抗核抗体谱三项(-),抗ENA抗体4+7项(-)。白细胞2.96×109·L-1~2.59×109·L-1,中性粒细胞0.3×109·L-1~0.62×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10.14%~23.94%。外周血涂片显示中性杆状6%,中性分叶29%,淋巴细胞45%,单核细胞19%,嗜酸粒细胞1%,嗜碱粒细胞0。骨髓涂片显示增生活跃,M=34%,E=15.50%,M∶E为2.19∶1,粒细胞成熟比例降低,余各阶段形态比例大致正常。骨髓病理示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比例略增加,脂肪组织相对减少,造血组织中粒红细胞比例大致正常,巨核细胞可见。感染八项:HbcAb(+),HbsAb(+)。CMV PP65(-),CMV-DNA(-);血TB-spot:MLC+IFN(A)1024SFC/106MC,MLC+IFN(B) 92SFC/106MC。腹部B超:脾内钙化。骨扫描:炎性病变。胸部高分辨率CT:左肺上叶多发条索伴肺大泡形成,两肺胸膜下少许磨玻璃样改变伴弧形影,考虑间质性改变。诊断:①RA;②粒细胞减少原因待查;③结核不除外。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g连续皮下注射1周后,查白细胞4.57×109·L-1,中性粒细胞1.82×109·L-1。经用甲泼尼龙等治疗3周后转到我科住院。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2.29×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14%,淋巴细胞比率63.30%,单核细胞比例21.40%,ESR 74 mm·h-1;血细胞形态: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大致正常,血小板成堆可见。分类:中性粒细胞11 %,淋巴细胞52 %,单核细胞19 %,异性淋巴细胞18%。RF 67.1 IU·mL-1,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 44.73 mg·L-1,AKA(+)。
2 治疗药物
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湿热蕴结。中药以益气养血、清热化湿为法,给予十全大补汤加减,处方:黄芪30 g、生地黄15 g、炒白术15 g、党参15 g 、茯苓15 g、制龟板20 g、当归10 g、鸡血藤30 g、仙鹤草30 g、肉桂4 g、炙甘草6 g、白芍15 g、薏苡仁60 g、藿香10 g、佩兰10 g、地榆10 g、黄连4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甲泼尼龙每次16 mg,每日1次,口服。环孢素A每次150 mg,每日2次,口服。2周后,复查白细胞2.49×109·L-1,中性粒细胞1.02×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40.90%,RF 41 IU·mL-1,C-反应蛋白正常,关节疼痛消失。中药在前方的基础上去薏苡仁、藿香、佩兰,加山茱萸10 g、淫羊藿15 g、升麻6 g、穿山甲15 g、
白花蛇舌草30 g。甲泼尼龙减量至每日12 mg(每周减量2 mg至停用),环孢素A用法同前。8周后随访,白细胞3.77×109·L-1,中性粒细胞1.1×109·L-1。
3 讨 论
RA的发病率为1%,FS占其中的1%~3%。FS男女比为1∶3,高发年龄在50~70岁[3],FS常发生于RA病程≥10年的患者中[4],一般男性患者病程较短[5]。罕见情况下,脾大和粒细胞减少出现于关节炎症状或体征前[6]。FS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可能与抗体、免疫复合物和细胞免疫、脾功能亢进、粒细胞分布的异常等多种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有关[6-12]。FS患者较其他RA患者更易出现关节外症状—脾大、肝大(多为轻度)、淋巴结病、体重下降、类风湿结节、小血管炎、门静脉高压、干燥综合征等。在FS诊断明确前几个月,常出现明显而难以解释的体重下降[6]。实验室检查有粒细胞减少、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碱性磷酸酶及转氨酶轻度升高,在RA患者发生的免疫反应异常在FS中更加突出。RF可见于98%的患者,通常为高滴度[1,13]。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为62%~80%[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77%[14]。免疫球蛋白水平比其他RA患者要高;虽然多数患者补体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偶尔也可降低[1,13]。
nlc202309030526
中医学文献中无与FS相似病名的记载,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痹病”“虚劳”的范畴。结合该病的病理特点和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我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血肝肾亏虚,初期因大量应用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及饮食量增加,导致湿热内蕴[15]。治疗始终以补益气血肝肾为法,初期兼顾清化湿热,后期加温阳补肾、活血通络。
本例大量应用GC的初期易火旺伤阴、蕴生痰湿[15],故应配合滋阴降火及清热燥湿解毒之品。生地黄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的下降,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对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形态有保护作用;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提示该药具有对抗GC对实验动物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能减轻GC对肾上腺功能和形态的影响,还可抵抗GC引起的阴虚阳亢副作用[16]。长期使用GC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itcal,HPA)系统的功能,甚至造成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形态学上的损害,停药以后,体内皮质激素含量降低,表现出“阳虚”的证候。温补肾阳药可作用于HPA系统,提高其兴奋性,减少外源性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当激素撤减时,配合使用温补肾阳药则可促使HPA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均证明了这一点。GC初期燥热伤阴,所以在GC撤减时服用补阳之品,也不宜燥烈,适用温润之品,缓生少火。在诸药中,沈自尹院士最推崇淫羊藿,一般在递减激素时,淫羊藿用量10~20 g[17]。沈自尹等[18]研究显示,淫羊藿总黄酮能明显提高用皮质酮造成大鼠内分泌免疫抑制模型HPA轴的分泌;另一主要成分,淫羊藿多糖能明显提高其细胞免疫能力。
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过程中,粒细胞减少通常能够得以改善[13]。但针对FS的任何一项治疗都没有对照实验证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环孢素A,并注意检查其肝、肾不良反应,尤其是致死性结核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Campion G,Maddison PJ,Goulding N,et al.The Felty syndrome:A case-matched study of clinical manifestaions and outcome,serologic features,and mmunogenetic association[J].Medicine, 1990,69(2):69-80.
[2]Bowman SJ,Geddes GC,Corrigall V,et al.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expansions in Felty’s syndrome have an unusual phenotype of activated CD45 RA+cells[J].Br J Rheumatol,1996,35(12):1252-1255.
[3]Bloom BJ,Smith P,Alario AJ.Felty syndrome com-plicating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J Pediatr Hematol Oncol,1998,20(5):511-513.
[4]Sibley JT,Haga M,Visram DA,et al.The clinical course of Felty’s syndrome compared to matched controls[J].J Rheumatol, 1991,18(8):1163.
[5]王立,李梦涛,曾小峰,等.费尔蒂综合征的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6,28(11):663-665.
[6]菲尔斯坦.凯利风湿病学[M].栗占国,唐福林,译.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1213-1216.
[7]Starkebaum G.Chronic neutropenia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disease[J].Semin Hematol,2002,39(2):121-127.
[8]Ditzel HJ,Masaki Y,Nielsen H,et al.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novel human antibody-antigen pair associated with Felty’s syndrome[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16):9234-9239.
[9]Hellmich B,Csernok E,Schatz H,et al.Autoantibodies against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Felty’s syndrome and neutropen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2002,46(9):2384-2391.
[10]Perzova R, Loughran TP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Fas ligand in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eukaemia[J].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1997,97(1):123-126.
[11]Liu JH,Wei S,Lamy T,et al.Chronic neutropenia medi-ated by fas ligand[J].Blood,2000,95(10):3219-3222.
[12]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3.
[13]Goldberg J, Pinals RS.Felty syndrome[J].Semin Arthritis Rheum,1980,10(1):52-65.
[14]Coremans IE, Hagen EC, van der Voort EA,et al.Auto-antibodies to 34 neutrophil cytoplasmic enzymes in Felty’s syndrome[J].Clin Exp Rheumatol,1993,11(3):255-262.
[15]张金良,王宪波,增辉.从中医学角度谈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药理机制[J].北京中医药,2010,29(4):276-279.
[16]黄春林,朱晓新.中药药理与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2.
[17]王兴娟.沈自尹在撤减激素中应用补肾药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9,40(10):589.
[18]沈自尹,张玲娟,蔡定芳,等.淫羊藿总黄酮和多糖对大鼠垂体-肾上腺-免疫网络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l998,18(6):196.
我本科是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年以388分的成绩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其中西综的成绩是248,下面我谈一下我考研的经验和教训。
去年这个时候和大家一样,心里对西综一点底儿都没有,只是听别人说西综很难,所以压力很大。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西综到底难在哪里呢?只不过是课本较厚,内容较多,粗一看是会把人吓一跳。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这么多东西我能掌握吗?真要把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当然不可能!把历年真题拿来看看,不难发现,考点很固定,一些考点甚至反复考,所以第一个技巧就是把历年考过的考点好好掌握。另外要把一些主要的章节好好看看,如生理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神经系统,这些章节内容较多,考点也多,考试所占比重也大,应多花些时间。一般都认为生化太复杂,看过后就忘,其实生化考的内容都是些很基本的东西,考的并不细,而且考点也很固定,所以生化可以不必看那么细,但个别重要的地方如糖代谢的几个关键步骤就应当细看。病理和生理差不多,可以结合来看。内科的题一向被认为“变态”,考的太细了,而且一些知识这一辈子都可能用不着,没办法,只要考就得看,所以内科要看的仔细再仔细。外科也要好好看,因为从07年起,对临床医学研究生来说,临床部分的比重增加了。外科的考点主要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不太考。诊断是刚加上的,所以去年考的很简单,个人认为今年也不会太难,而且比重也不大。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我只看了一遍贺银城的辅导讲义,考前匆匆的做了一些他的同步练习,感觉还可以,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看课本做真题。对于上辅导班的同学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他们的辅导讲义好好利用,一般都会列出常考点和归纳总结以及一些记忆方法。不应该只关心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内容,重要的是老师讲的方法、经验和技巧,这是条捷径。我因为在郊区一家医院实习,没机会参加听别人的方法和经验,完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走了不少弯路。所以应该学习一些方法和技巧,好好的看课本,结合辅导班的讲义和历年真题,静下心来看书。
最好和几个人一起考,这样可以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一些资料也可以合着买,减少一些开支。最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考研环境,这是无形中最宝贵的东西,所以避免一个人孤军奋战。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一旦选择考研这条路,就要坚持下去,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为缺乏毅力而中途放弃。在七八月份以及十二和一月份,天气很不适合学习,很容易偷懒或者放弃,一定要坚持,太累了可以暂时放松一下。
临产的诊断:临产开始的主要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左右,同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转自*海/天/医学。
产程分期:分娩全过程是从有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简称总产程。临床通常分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需数分钟,不超过1小时。
关键词 Reiter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治疗淋菌性尿道炎436例和非淋菌性尿道炎862例,其中发现Reiter综合征24例,分别占10.4%和2.78%。此24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2~44岁,平均25岁。临床表现为尿道烧灼痛,尿道外口红肿,阴囊潮湿,包皮边缘水肿、有浓液,会阴胀痛,耻骨上隐痛,睾丸下坠,两侧大腿内收肌肌腱滑囊炎,骶髂关节及膝关节胀痛,骶尾骨困痛,下肢疲软无力,肛窦炎,咽炎,眼结膜炎。
方法和结果
前列腺液培养、涂片发现淋球菌4例,用头孢曲松钠行尿道、前列腺局部封闭治疗,1次2g,1~3次治愈。复查淋球菌阴性,但尚有会阴、尿道不适症状。
对尿道会阴烧灼痛、胀痛者,用头孢曲松钠、病毒唑、利多卡因和少量地塞米松混合液做尿道前列腺囊封闭。根据症状轻重,每周1~2次,5~10次为1疗程。结果18例治愈,2例减轻,治愈率为75%,3例耻骨上脐下、会阴顽固胀痛,内服左克胶囊0.2g每日2次,消炎痛25mg日3次,治疗2~4周后症状逐渐消失,减量巩固治疗2周。对大腿内收肌腱鞘炎、滑囊炎者,用泼泥松龙、利多卡因局部封闭2~5次。治疗8例,疼痛缓解,下肢乏力明显改善。对小腹困胀、尿频、尿不尽者,采用中药治疗(苍术10g,黄柏20g,薏仁30g,茯苓30g,陈皮10g,半夏6g),尿道刺痛者加海金砂30g、甘草稍10g,小便涩滞不畅加益母草30g、丹皮30g,内服3~6剂,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尿频明显者再服异博定40g或舍尼亭2mg日2次。关节痛、下肢疲软乏力者服用九味羌活祛风汤,腰背痛加续断、郁金,5~10剂治愈。不用中药者,内服消炎痛、肠溶阿司匹林等。有这类症状的8例全治愈。尿道外口红肿潮湿,0.1%洗必泰和新洁尔灭外口拭洗,局部喷酞丁胺擦剂;尿道口、阴囊瘙痒者,撒冰片或外用炉甘石洗剂。包皮长系带反复感染,包皮内板糜烂、冠状沟阴茎龟头炎者,控制感染后,要求患者行包皮环切术。术后尿道前列腺炎症状逐日减轻到消炎。眼结膜炎15例,用抗生素治疗尿道前列腺炎时对眼疾亦有效。环丙沙星眼药水点眼亦有疗效。慢性咽炎6例,清热中药含片,多种抗生素治疗仍时好时显。肛窦炎者内服土霉素和氟哌酸治愈。
讨 论
Reiter综合征以无菌性尿道炎、眼结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为基本特征,可有皮肤黏膜及其他器官病变,发病前常有发热,多见于成年男性。
由于本综合征病因不清,名称和诊断标准不统一,既往对其流行情况及发病率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少数研究表示Reiter综合征是一种并非少见的风湿性疾病。在年轻男性炎症性关节病中,本症是最常见的原因。
本征在欧美报道较多,国内自1956年首例报道以来,至今先后零散报道10余例,实际上远不止此数。尤其HLA-B27阳性者更易罹患本征,因此本征的地理分布可能非常广泛。由于女性Reiter综合征诊断比较困难,常常引用的男女发病比例是20∶1。在性病后Reiter综合征中男性居多,可能与男性非特异性尿道炎较多有关。本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30岁多见。因儿童尿道炎不易诊断,儿童Reiter综合征仅于痢疾流行侵袭许多家庭成员时才能诊断。50岁以上者也有于性病后和地方流行后发Reiter综合征的报道。国内报道10余例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38岁。
Reiter综合征系Hans Reiter于1916年首先描述,病因不明,主要症状即非特异性尿道炎、眼结膜和多发性关节炎,那时对淋球菌、衣原体和支原体尚无明确认识。近年来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淋病感染后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约占泌尿专科门诊40%。有些患者感染发病后不到正规医院诊治,经个体医生或江湖医生的非正规治疗,使病菌潜延、菌株产生耐药致使感染反复发作。3~6个月演变成顽固难治的尿道炎,Reiter综合征出现。本组24例均有性接触感染史,早期治疗不恰当、不彻底。
淋病在性病中发病最为普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有19%~45%的淋病尿道炎患者伴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淋病未兼顾对衣原体、支原体治疗,致使淋菌转阴后症状持续存在。我院泌尿科用菌必治封闭治疗淋球菌感染同时内服阿奇霉素或强力霉素,包皮长有感染者行包皮切除术,早期及时治疗,没有1例发生Reiter综合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988年1月-2008年9月我院内科住院病例22例, 其中男15例, 女7例;年龄最大45岁, 最小3岁;病程最长2个月, 最短5d。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初期以利水消肿、健脾益气为主, 基本方:茯苓皮10g, 冬瓜皮15g, 大腹皮15g, 车前子10g, 猪苓10g, 泽泻10g, 通草3g, 生地黄10g, 白茅根15g, 小蓟10g, 生黄芪20g, 党参15g, 白术10g, 山药10g, 薏苡仁15g, 生甘草3g。加减:饮食停滞加炒麦芽15g, 炒谷芽15g, 神曲10g;恶心、呕吐加法半夏10g, 旋复花10g, 代赭石10g;湿热下注加栀子10g, 黄柏10g, 淡竹叶10g。治疗后期以健脾补肾为主, 基本方:茯苓10g, 白术10g, 生黄芪20g, 党参15g, 山药10g, 熟地黄10g, 山茱萸10g, 枸杞10g, 杜仲10g, 黄精10g, 菟丝子10g, 金樱子10g, 芡实10g, 灵芝10g, 生甘草3g。
1.2.2 西医治疗
糖皮质激素醋酸泼泥松口服, 1mg/kg·d, 治疗4~8周, 无蛋白尿后, 每2周减原剂量的10%, 减至20mg/d时, 维持治疗2个月, 再减至10mg/d为维持量, 总共服用1年;再每2周减2.5mg/d, 直至停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无腰痛、浮肿, 查小便常规、血浆白蛋白、血脂均正常。好转:无腰痛, 有轻度浮肿, 查小便常规蛋白质下降、血浆白蛋白升高, 血脂下降或正常。无效:仍有腰痛、浮肿等, 查小便常规蛋白质、血脂不变或升高, 血浆白蛋白下降。
2.2 治疗结果
本组22例, 治愈16例, 好转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86.36%。
3 典型病例
赵某, 男, 13岁, 腰痛、全身浮肿、少尿, 20d入院。症见:腰痛, 全身浮肿, 少尿, 恶心, 干呕, 纳差, 乏力, 舌质淡红, 苔白稍腻, 脉滑。查体:全身浮肿, 按之凹陷, 双肾区叩击痛。辅查:小便常规蛋白质+++, 红细胞++/hp, 白细胞++/hp, 白细胞管型1个/cp, 颗粒管型2~4个/cp, 24h尿蛋白定量7.6g/L;血浆总蛋白49.6g/L, 白蛋白29.4g/L;甘油三脂7.2mmol/L, 胆固醇15.2mmol/L。中医诊断:水肿, 风水泛滥型;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以利水消肿、健脾益气为主, 处方:茯苓皮6g, 冬瓜皮6g, 大腹皮6g, 车前子6g, 猪苓6g, 泽泻6g, 生地黄6g, 白茅根8g, 小蓟6g, 生黄芪15g, 党参10g, 旋复花6g, 代赭石6g, 炒麦芽7g, 炒谷芽7g, 生甘草2g。治疗15d, 浮肿减轻, 无恶心、呕吐, 上方去猪苓、泽泻、旋复花、代赭石, 加山茱萸6g, 枸杞6g, 金樱子6g, 芡实6g。治疗1个月后, 以健脾补肾为主, 处方:茯苓8g, 白术8g, 生黄芪15g, 党参10g, 山药10g, 熟地黄6g, 山茱萸6g, 枸杞6g, 杜仲6g, 黄精6g, 菟丝子6g, 金樱子6g, 芡实6g, 灵芝6g, 生甘草2g。西医治疗:醋酸泼泥松40mg/d, 清晨顿服。治疗8周, 查小便常规正常, 每2周减5mg/d, 减至20mg/d时, 查血浆白蛋白、血脂正常, 维持治疗2个月, 再减至10mg/d为维持量, 共服满1年, 再每2周减2.5mg, 病愈。
4 讨论
肾病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范畴, 张景岳《景岳金书·水肿》云:“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其本在肾……其标在肺, ……其制在脾。”风邪袭肺, 肺失宣降, 不能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湿溢于肌肤;脾虚不能健运水谷, 水湿内生;肾主水, 肾气虚衰, 阳不化气, 开阖不利, 水湿内停, 溢于肌肤, 甚至停于胸胁, 发为痰饮;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肾病膀胱气化失司, 小便不利, 水湿潴留, 皆可发为水肿。治疗初期以利水消肿、健脾益气为主, 后期以健脾补肾为主。方中茯苓皮、茯苓、冬瓜皮、大腹皮、车前子、猪苓、泽泻、通草利尿渗湿消肿;生地黄、白茅根、小蓟凉血止血;生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薏苡仁、灵芝健脾益气, 现代研究表明, 生黄芪、党参能减少蛋白尿;熟地黄、山茱萸、枸杞、杜仲、黄精、菟丝子补肾益精;金樱子、芡实固肾涩精;炒麦芽、炒谷芽、神曲健脾消食;法半夏、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栀子、黄柏、淡竹叶清热利湿。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与西药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与醋酸泼泥松口服治疗, 中医治疗前期以利水消肿、健脾益气为主, 后期以健脾补肾为主。结果:本组22例, 治愈16例, 好转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86.36%。结论:运用中药辨证治疗联合西药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 疗效显著。
【西医综合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西医综合复习顺序06-02
西医综合考研怎么复习12-17
历年考研西医综合真题06-26
西医综合真题及答案07-14
西医论文10-12
中西医执业考试知识点06-20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07-18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卷12-07
中西医执业医师儿科学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