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共8篇)

乡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篇1

今年以来,我乡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根据年初与县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做到目标明确,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求真务实抓措施、抓管理、抓实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发展来年,现将2011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我们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摆在突出的位臵,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完善了建设领导机制。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至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人,严格考核,并把相关任务列入村干部百分考核中,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以及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二)着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城镇环境。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2009年以来,郭川乡小城镇建设按照“1123”工程的工作思路即建设一条商业街;一个文化广场;两个市场(果品批发市场、农贸综合市场);完善三个功能区(行政办公区、科教文卫区、居民住宅区)。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共拆除乡中学教职工宿舍楼30间、600平方米,原供销社门市部48间、1440平方米,乡兽医站6间90平方米,乡农机站服务部3间45平方米,农宅2户68平方米,共取土方16000余方,移动电杆6根。同时,结合金集至郭川通乡油路建设,拓宽改造寺下河桥至原乡食品站道路800米,规划商住综合二层楼96间1920平方米、乡文化站二层楼一幢338平方米、乡兽医站二层楼一幢120平方米,乡中学教职工宿舍楼一幢1800平方米。2009年底,商住综合楼全部竣工,商住户全部入住并已经营业,新建的兽医站和文化广场也已全部竣工,铺设街道彩砖7000平方米。2011年,安装路灯15盏,主街道两旁铺设彩砖600平方米,埋设涵管三道21米,二是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2010年,从3月中旬开始,对街道进行了绿化,栽植红叶绿120棵,雪松10棵,垂柳4棵。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配强城管队伍,2011年又新增1名城管队员,并将中小心小学及中学加入到了环境保护的行列,由乡中心小学及乡中学每周对街道进行一次大扫除;在加强街道清扫力度的同时对街道污染源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对乡街道商贩印发有关环境保护奖惩办法的通知,对不遵守规定的商贩进行惩罚,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街道的脏、乱、差的现象,使小城镇建设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三)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突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强乡建设。我乡借助有利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以苹果种植为主的果品种植业,为了促进果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拉长优化郭川乡果品产业链,在郭川乡郭川村(原食品站以上)以招商引资形式建设郭川乡果品综合市场一处。规划建设用地14亩,预计建设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130万元,拟建设期限5年,建成后,该市场将成为郭川乡综合型商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将达到1.4亿元,解决剩余劳动力600人左右,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

(四)规范服务和管理,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郭川乡小城镇能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改革,敢于打破一切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束缚,运用市场手段,逐步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新机制新制度。一是以“机关作风年”建设为载体,以“三创一争”为抓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走“小政府、大实体、小政府、大服务”的路子,推行“政务公开”,实施“阳光行政”,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二是规范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实行规划、征地、开发、出让、管理五统一,土地按不同地段确定出售价格,以增加小城镇的投入。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努力建设小城镇建设资金 “瓶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外商、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建设,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较好地解决了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小城镇建设速度。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结合小城镇特色和优势,想方设法争取小城镇建设资金。二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和联系。最大限度的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筹措建设资金。三是采取宣传促动、行政协调、政策带动、农民自建、商户联建和投资者开发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

二、小城镇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效

(一)小城镇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小城镇的建设在为农业、乡镇企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城镇经济的增长。截止目前,全乡共争取到各类项目到位资金65万元,主要是乡、村道路建设资金,其中郭川乡寺背后-温家坡3.8公里,总投资30万元;郭川乡政府到温坡4公里,总投资35万元。在招商引资上,由天水新乐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招商引资形式独资开发建设,概算总投资1130万元,建成后,该市场将成为郭川乡综合型商品交易中 心,年交易额将达到1.4亿元,解决剩余劳动力600人左右,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拟建设期限三年,分三个阶段完成建设,目前第一阶段在南区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完工,在2011投资680万元的中区建设已经全部开工,预计年底全部完成建设。

(二)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通道路的建设,全乡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改善了交通,方便了群众出行;城乡自来水的普及率达100%,使全乡实现了饮水安全和自来水化;街道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美化了城镇环境;建立环境长效整治机制,使乡容乡貌焕然一新。新建广场和果品交易市场,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

1、建设功能齐全的小区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加强小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2、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3、公共绿化和小区绿化暂时不够达标。

4、环卫管理力度还需加大,缺乏标准的公厕。

四、今年打算:

1、严格执行郭川乡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明确集镇性能与职能,建立良好的城市形态。用地布局必须合理,功能分区一定要明确,对未来的集镇建设能够提供指导性作用,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过程中,对集镇建设的空间形态,用地布局,风貌特色作统一规划,使集镇建设充满艺术魅力,创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

2、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安排各项设施的规划与布局,提高生产与生活水平。

3、改善集镇生活居住环境。一是提高绿化的覆盖率,大力开展种花植树活动,形成以居住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广场绿化为点缀的绿化格局。二是要加强环卫治理,不断加强领导和宣传的力度,强化组织建设,加强管理,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制,提高居民卫生意识,按规划设计的标准,逐步建设完善标准的公厕,保持街道的长期清洁卫生,达到美化、净化乡区环境,建立风貌独特、景致宜人的绿化系统。

4、按现代化集镇建设标准,正确处理好集镇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乡区结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诸多矛盾,保持集镇建设的连续性和实施的可能性。

5、结合近年的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将继续编制好有关小区的详细规划。

6、面对现实,展向未来,纵横相比,既做到量力而行又做到尽力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乡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篇2

2013年11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提出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013年12月,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 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 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这两件大事构成了城乡规划工作未来的主思路、主纲领。

1《决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任务

1.1 中央《决定》提出的相关任务

任务之一,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任务之二,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任务之三, 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任务之四,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规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线, 落实用途管制。任务之五,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任务之六, 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 提高工业用地价格。

1.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任务

任务之一,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尊重自然做好规划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乡一体化发展、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任务之二,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低效土地利用水平、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等。任务之三, 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等。任务之四,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引导生产力空间布局、对四区的引导与控制等。任务之五,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市民化、放开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确定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提高就业不落户人的公共服务水平等。任务之六,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发展城市群、解决大城市城市病、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任务之七,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各地的推进意见、专家型城市管理干部、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由扩张转向限定边界优化结构、探索“三规合一”等。任务之八, 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转移人口市民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设市模式、宅基地制度等。任务之九, 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容积率等。

2 城乡规划方面的落实举措

以上提出的任务, 其落实部分有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 有的则由其他部委牵头。根据这些任务, 必须要提出切实有效的落实举措。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对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非常明确, 不是一般性、原则性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务实的态度, 把这些要求具体分解落实。

2.1 针对《决定》提出任务的落实举措示例

针对任务之一, 就目前规划管理的制度来说, 在法律法规上有很多不匹配之处, 因此需要研究如何进行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用途管制。其中涉及到的规划许可问题, 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并未涵盖, 因此要对各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情况进行调研;研究有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项目入市的规划许可问题, 为城乡规划法规修改进行基础研究储备。

针对任务之二, 制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明确依据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的要求。修订《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等标准, 指导各地按照城市实有人口,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体系和布局。按照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 将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当地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研究将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的总体思路。

针对任务之三, 应将地上、地下空间结合开发。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试点, 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立法研究工作。明确城市有机更新的规划指引, 引导城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指导, 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容积率, 明确节地要求。

2.2 城镇化会议提出任务的落实举措示例

针对任务之一, 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报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 指导各地科学、务实编制规划, 合理确定城市定位。加强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指导, 注重城市特色、传统格局风貌的保护、延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等相关法规, 强化保护。

针对任务之六, 适时启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三大城市群地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指导, 修订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制定行动计划。开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研究, 选择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开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试点。

针对任务之七,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加强领导干部规划知识培训, 研究建立规划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城市总规划师制度试点工作;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改变总体规划编制理念, 开展《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标准》等复审;开展县 (市) 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试点。

3 城乡规划工作改革思考

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着迫切需要改革的压力。实际上规划行业现在正处在“冬天”, 若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就会被社会淘汰。

3.1 深入理解、明确责任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 在认识上, 要注意避免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 破除妨碍规划改革的思维定势。因为大部分规划工作者经历了较长的规划“春天”, 形成一种思维定式, 改革时往往会影响到这些定式。因此, 在理解上, 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统一性与差异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落实上, 必须有紧迫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

3.2 把握重点、主动推进

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重点:第一, 推进规划改革。如改进规划制定, 健全规划实施监督等。第二, 开展重要试点。如开展城市总规划师制度试点, 县 (市) 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试点,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试点, 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试点, 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示范等。第三, 加强基础工作。如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规划规范的复审和修订, 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3.3 发挥优势、力争先机

发挥规划行业队伍与人才优势;发挥理论研究与技术积累的优势;发挥法规与标准体系的优势。借助优势, 主动工作, 赢得先机, 发挥城乡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4 住建部近期城乡规划工作重点

4.1 改进规划制定, 提高规划科学性

今年年底前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制订,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将体现简化内容、明确底线、解决问题、政策保障的要求。

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和修改工作规则, 精简环节, 提高效率。目前, 住建部有一百多个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报国务院审批, 原有政策导致编制、审查周期长, 往往一个规划从编到批需要七八年时间, 所以存在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 要从规范编制和审查上做文章。

完善公众参与规划制度, 强化全过程参与的方式和效果。目前公众参与规划无论在规划稿, 还是在相关文件上都有要求, 但唯一不明确的就是全过程参与的方式和公众参与的效果。今后要制定监督管理全过程公众参与规划, 以及保障公众参与效果的具体措施。

4.2 强化实施监督, 维护规划严肃性

完善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和报告制度, 建立规划的考核指标体系, 供地方领导干部考核和离任审计参考。当前规划很多, 但是真正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情况很少。规划的严肃性问题, 要从领导干部规划的执行, 以及规划技术的提高抓起, 首先就要完善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报告。另外要建立规划考核指标体系, 供地方领导考核。目前看来领导干部的考核, 涉及规划的内容很少, 住建部将联合相关部门, 提出有关考核指标体系建设。

落实上位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 对下位规划的刚性传导, 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从法律上说, 上位规划对下位规划的要求规定十分明确, 但在具体的规划管理以及规划编制中, 往往会出现很多不遵循上位规划要求和强制内容的情况。

加大规划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重点案件核查和督办制度, 依据《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实际上已经发布一年多, 各地依照该办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上报, 所以接下来要对这个问题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4.3 保护历史文化, 体现城市特色

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机制, 完善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近现代优秀建筑、传统村落等) 。近日, 中央领导提出要加强对“一五”计划中“156项工程”的保护工作。“156项工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 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住建部目前正在开展“156项工程”相关调研工作, 以便对其加强保护。

加强城市设计指引,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中落实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

治理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的乱象, 建立城市设计和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专家决策机制, 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建立总规划师或总建筑师制度。最近中央领导专门针对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现象作了重要批示, 实际上这种现象折射出了不正确的政治观, 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4.4 加强部门协同, 抓好相关试点

住建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开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工作, 今年年底完成14个试点城市的边界划定, 正在修改总体规划的城市, 要一并完成划界工作。同时正在加紧研究建立开发边界的管控机制和政策。划定边界并不困难, 难的是建立何种机制、采取哪些政策来管理边界, 保障边界的相对稳定。开发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 其与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等概念不同, 它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但是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 主要是为了保障城市集约发展。

住建部与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联合开展“多规合一”试点, 确定28个试点市县 (区) 。鼓励各地开展“多规合一”的探索, 形成基础数据与标准对接、统一的规划工作平台、协同的规划实施机制。目前有一些省份的规划建设部门已经开始了全省或自治区的“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开展“多规合一”, 规划部门要发挥主动性。在现行体制不变的情况下, 要想做好“多规合一”, 就要加强对接和协调, 建立统一制度平台。

住建部与国家人防办选定8省市共同开展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试点, 总结经验做好地下空间立法的前期准备。

4.5 清理行政审批, 创新管理机制

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 住建部将取消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资质审批、下放注册规划师资质审批。住建部规划司原来有三项行政许可事项:第一项是甲级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审批;第二项是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体系资格审批;第三项是注册规划师资格审批。现在决定只保留一项甲级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审批。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划管理体系。研究建立规划审批管理的“负面清单”, 重服务, 重事中、事后监管。前段时间的部长座谈会上, 大家提到规划编制与规划的管理方式有关, 目前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何健全市场经济规划管理体系, 要学习“负面清单”的有关问题。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规划管理“负面清单”, 明确哪些方面是禁止做的。

探索建立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规划管理协调机制。相关城市已经有朝着探索建立主动协调、相互沟通的机制迈进, 如何把这种机制进一步强化、制度化, 是目前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立规划市场诚信体制, 抓好规划队伍建设。近期很多规划管理部门同志反应, 有规划设计单位违背职业操守, 做假图、算假账, 造成很恶劣的影响。未来住建部会要求各地规划部门都要建立规划诚信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谨遵职业操守、保证优质设计是在这个城市建立信用体系, 反之将面临退出这个市场。

尽管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 形势严峻, 但是我们有规划行业的特有优势, 有人才、有实力, 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虽然我们目前还处在规划行业的“冬天”, 但是相信“春天”已经不远。

乡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篇3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论,这些理论来源于并高于这些具体科学,是各个具体科学领域实践活动中活的灵魂,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同样,对于小城镇建设领域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是小城镇建设各个工作过程和环节的灵魂,贯穿小城镇建设各项工作始终,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进行城市公民道德、法制和纪律教育,优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城市精神文化氛围等软件建设,这些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的成果。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

小城镇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在我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了党的意志和需求,决定了各个方面工作的基本方向,是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样地,在生态城市建设工作领域,我们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城市,如何进行建设,还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是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统一人们思想与行动的有力思想武器

小城镇建设任务繁重,涉及面广,要理顺与协调的关系与矛盾十分复杂,如何统—人们的思想与行动是生态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其宏观与微观组织系统和工作机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让人们认识到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特别是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使人们认识到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因此,通过宣传与教育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充分发挥出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统一人们思想与行动的作用,从而为小城镇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如何决定了城镇建设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城镇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创造适合于市民们工作、生活和居住的软硬良好环境,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全体城市内生活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那么就能够充分调动人们进行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进行小城镇建设的主流,各项具体主作就能够有效顺利开展,相反,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那么,就会给小城镇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使小城镇建设的目的无法实现。

(四)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城镇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唤起人们对建设生态城市的美好追求。小城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不断提升人们的需要层次,让人们认识到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认识到它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城市生活模式,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并把这一认识升华为内心的一种动力,成为自我追求的一部分,从而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小城镇建设之中,形成生态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调动人们进行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完成任务的首要条件,小城镇建设工作由于它涉及对象十分广泛,要处理的矛盾又十分复杂,因此,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完成好这一工作,需要充分调动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不可能获得成功。

二、小城镇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在“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方针的指导下,小城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小城镇作为“城之尾,乡之首”,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但这同时也是其建设发展的难点所在。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使得小城镇发展中的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比城市更为突出,人口、用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尖锐。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促进小城镇合理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今后小城镇发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城镇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指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各个组织在进行城镇建设中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对广大开展小城镇建设的人们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和鼓动工作等全部的实际活动。针对邯郸小城镇的发展现状,笔者探讨了以下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一把手”责任,加强布置安排与监督检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适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三方面内容。

(二)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与机制

要建立完善合理工作机制,建立与完善调查与研究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矛盾的协调处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绩效评估机制。

(三)改进小城镇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镜泊乡小城镇建设规划(修改) 篇4

中共镜泊乡委员会

镜泊乡人民政府

2010年9月1日

镜泊乡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宁安市西南边陲,位于牡丹江流域的上游,全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镜泊湖的南端,G11国道贯穿全境、以此地连接黑吉两省,途经此地的牡吉旅游铁路专线即将开工建设,使该地成为镜泊湖、绥芬河、亚布力—长白山旅游热线的中转站。

辖区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0米,素有高山堰塞第一乡之称,同时又有宁安唯一省级生态乡之美誉。辖区内共有17个行政村,30个自然屯,1个省直企业、1个牡直企业和东林局所属7个国有林场,总人口31872人,耕地总面积151000亩。境内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品质良好,森林覆盖率85.4%,活立木蓄积量682800立方米;茂密的森林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榛蘑、元蘑、蕨菜等天然绿色食品,年采集量在千吨以上;同时又有国家珍贵的黑熊、野猪、狍子等野生保护动物;镜泊湖水产养殖场19万亩养殖区域养殖的胖头鱼、红尾鱼等名贵鱼种已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年产量50万公 1

斤;肥沃的土地盛产绿色水稻和优质大豆。

200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5亿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20元,同比增长18%;粮食总产

2.49万吨,同比增长18%。畜牧业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33%,畜牧业产值实现5000万元,同比增长26%。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达到5000人,实现收入1600多万元。

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方针,结合制定镜泊乡十二五发展规划,抢抓宁安市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机遇,乡党委、政府经过立足乡情,深入踏查、论证,谋划形成了镜泊乡以打造开发突出旅游休闲、彰显生态、最佳宜居为特色的温泉小镇、宜居小镇、风情小镇、沿湖小镇四大板块为中心区的小城镇建设思路。

——温泉小镇建设构想

小镇选址围绕镜泊乡后渔村地热区域为中心,以后渔村为依托,东起江山娇林场山脊,南至镜泊村,西至西湖岫子湖边,北邻G11国道,辐射后渔村、南湖大坝、水产养殖场、江山娇林场等区域,属半山区地带。

规划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日可容纳和接待5000人。借助该区域优美的湖光山色和蕴藏储量丰富的地热资源,辟建温泉休闲会所、水上体育集训中心、亲水乐园、冰雪世界、室内

健身会馆、湖鱼鲜品一条街、葡萄采摘园、薰衣草芳香产业园、南湖码头、商业服务区,以及开发景观地产、度假酒店等项目,形成以温泉疗养、山水景观、红色纪念、历史遗迹、森林氧吧、冬捕体验、运动健身、果蔬采摘、湖鱼品尝等为内容,集温泉休闲、旅游观光、康体运动、生态度假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度假天堂。

同时,该小镇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区域紧邻G11国道镜泊乡互通区、国道辅路贯穿小镇、即将开工建设的牡丹江——二道白河旅游铁路专线镜泊湖南站选址于小镇北侧,三条交通线路的建成使小镇名副其实成为了长白山——镜泊湖、亚布力旅游线路的交通节点,也为小镇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

——宜居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以镜泊乡政府所在地镜泊村为中心,辐射后渔、松乙桥、永丰村等3个村屯,所辖农户1459户、人口10224人,耕地面积17445亩。

规划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通过兴建可容纳1000—1200户、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娱乐休闲区、配套公益事业区、商业服务区、小型工业加工区、现代农业机械化耕作区等,配套水、电、路、绿地、灯光等附属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中心体系及设施,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建成镜泊乡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中心,打造宜居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小镇建成后,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周边村屯居民和返乡务工人员入住小镇中来,实现村屯社区化、土地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产加销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同时,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小镇建成后可接纳外村居民入住,所腾出的宅基地面积可进行综合利用或复耕,也可置换土地开发建设湖景别墅,吸引外来居民购买和居住,打造成宜居的山水小镇。

——风情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位于镜泊乡复兴村,辐射楼上屯、曙光屯等2个村屯,所辖农户451户、人口1396人,耕地面积8040亩。

规划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依托该区域的山水景观和已经勘探查明的地热资源,建设别具浓郁欧洲风情为主调的观光休闲胜地,开发建设温泉度假村、欧式别墅、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充分开发利用温泉资源,应用于温室农业园区项目,形成集温泉疗养、旅游观光、欧洲风情体验等主题于一体的休闲乐园、宜居田园、生态家园,打造欧洲风情游和农业观光游产业品牌。

——沿湖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位于镜泊乡湖西村,地处镜泊南湖西岸,辐射东大泡、江北、北石等3个行政村、5个自然屯,所辖农户76

1户、人口5697人,耕地面积30645亩。

乡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篇5

(代项目建议书)

方正县天门乡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一、项目名称:方正县天门乡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天门乡人民政府

三、承办单位负责人:关玉舟

四、项目建设地点:天门乡天门村

五、项目负责人:关玉舟

六、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必要性和依据

(一)项目背景、建设单位概况

天门乡位于方正县城西北25公里处,全乡幅员面积369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共有耕地16.7万亩,其中水田11.2万亩,旱田5.5万亩,5868户,21661口人。

小城镇位于天门村,建成区面积43公顷,户数1800户,6500

口人,行政企事业单位16家,是天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天门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在带动该村经济不断增长,制约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小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解决天门村行路难问题,也提高了全乡的交通枢纽的功效,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七、建设性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八、项目建设基本内容

(一)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拟建设在天门村。该村是天门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幅员面积的中心地带,能有效发挥小城镇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天门小城镇向科学规划、适度建设、规范管理方向不断迈进。

(二)建设内容规模

围绕实现现代化小城镇的要求,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需实施道路硬化、城镇亮化、人饮等工程。

1、道路硬化长600米,宽8米,硬化面积4800平方米。

2、铺设人行步道彩砖4800平方米。

3、地下排水600米。

(三)工程进度

为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工程为4个月。

(四)建设投资估算

1、道路硬化面积4800平方米,每平方按120元造价估算,需投入资金57.6万元。

2、铺设人行道彩砖4800平方米,每平方按60元造价估算,需投入资金28.8万元。

3、地下排水600米,需投入资金29.6万元。

九、资金来源

三项工程所需资金合计:116万元,自筹61.5万元,申请上级专项资金54.5万元。

十、社会效益分析

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篇6

根据我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工作部署,以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镇管理,提升环境质量,改善镇容镇貌等方面开展实施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2号路延伸段建设:道路长190米(9号路至10号路段),宽24米,沥青路面,投资93万元。

2、城区内路灯安装:2号路25盏,6号路16盏,7号路15盏,9号路14盏,广场景观灯及庭院灯27盏,总计97盏,投资83万元。

3、政府前市政广场建设: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广场内市政铺装及绿化种植,健身器材增设,投资85万元。

4、城区绿化建设:其中2号路3200平方米,7号路700平方米,5号路下半段200平方米,休闲广场绿化5000平方米,11省道沿线绿化全覆盖,城区道路绿化等共计绿化面积22300平方米,投资291万元。

5、村民休闲小广场等节点建设:包括隔水小广场,黄金坝小广场,喇叭口小广场,投资56万元。

6、破旧、危房拆除:对109户村民6500平方米破旧危房进行拆除,投资25万元。

7、城中村道路硬化:对规划区内村道进行硬化,共计28900平方米,其中主道路23800平方米,进户道路5100平方米,投资180万元。

8、完善垃圾收集系统:新建垃圾房15座,新增设垃圾箱46只,投资23万元。

9、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城镇污水处理站进行提档升级,新建化粪池10只,铺设污水管道1350米,投资45万元。

10、烟囱美化:对规划区内所有企业的烟囱进行美化,投资20万元。

11、街道人行道板铺装:完成2号路3200平方米人行道彩板的铺装,完成7号路400平方米,完成农民街500平方米,投资41万元。

12、消防通道水泥路面浇筑:完成2号路、6号路已建成的所有商住楼后通道水泥路面浇筑,约3000平方米,投资18万元。

13、广告牌更换:对城区内410家店面广告牌进行统一设计及更换,投资25万元。

14、立面改造:对城区内房屋、围墙共计18000平方米立面进行彩化,投资27万元。

15、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日供水量4000吨的水厂一座,日供水量100~500吨的供水点13处,管网总长度473千米,总投资约1900万元。

二、加快城镇化及城镇整体开发建设的推进。城镇商住楼开发建设:09年的续建项目中,已完成富源商贸街的40间商住楼、供销社区块的商贸综合市场的10间商住楼、2号路商住楼24间、7号路的20间商住楼,总计94间,建筑面积22560平方米;在建项目包括6号路的9间商住楼、2号路的16间商住楼、位于镇政府南侧依云西郡22间商住楼,共计47间,建筑面积11280平方米;即将开工的项目有:镇政府南面依云西郡商住楼38间、2号路延伸段(7-8号路段)商住楼44间、新车站区块11间,共计93间,建筑面积22320平方米。

共计开发建设234间,总建筑面积56160平方米。

三、挖掘城镇建设新亮点,跨河北扩工程的启动。为打造出基于杭垓优势山水风光的精品休闲项目,我镇将跨河北扩项目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项目选址于杭垓镇西溪河道杭垓城镇建成区段北岸,现已完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招投标工作,拦水景观坝和安全堤岸的建设工程已正式启动。总投资337万元。西溪北岸地块将由我镇与投资商合作开发,整个基础设施项目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

四、下步打算

1、狠抓长效管理,巩固小城镇建设工作成果。

2、做好杭垓镇总体规划的管理实施工作,严格村镇建设管理,以规划为指导使杭垓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旅居小镇为目标,继续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功能。

通过镇村齐心努力,我们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对照建设标准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继续抓好小城镇环境改善、镇容镇貌整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力争这项工作再上一层楼。

杭垓镇规划与建设办公室

乡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篇7

4 污水井

古北口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 东邻新城子乡, 南接太师屯镇, 西连高岭镇, 北隔长城与河北滦平县相望, 距密云县城55公里, 距北京市区115公里。全镇总面积8410公顷, 辖区内有9个村民委员会, 4个居民委员会。年末常住人口9453人、4790户, 其中农业人口7028人、3126户。

经过几年的发展, 古北口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2008年, 被市农委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城镇;2010年, 市政府授牌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1年, 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古北口在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 充分积蓄了资源和政策的发展优势, 为古北口镇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5污水处理厂内景

6 投资修建的污水处理厂

7 集中改造后的公共厕所

1 总体规划与绿色低碳实施方案

古北口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定位为:以长城文化和古镇文化为主导的生态型、国际型旅游休闲特色镇。因此,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贯彻了“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思路, 创建“中国低碳生活示范区”、“国际休闲度假集聚区”和“大北京文化创意先锋区”。从宏观上合理制定城市综合发展战略, 确定城镇职能和产业布局、生态保护、文物古迹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古长城保护, 做到人与自然、保护与开发、经济与文化的多元并存与和谐共生。

依据《密云新城规划 (2005—2020年) 》的相关内容, 规划末期, 镇域总人口将由现状的10472人减至9000人, 城镇人口将由现状的2000人增至5000人。镇域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公顷以内, 镇区建设用地59.79公顷 (其中旅游设施用地6公顷) , 人均119.58平方米, 农村建设用地60公顷, 人均150平方米。

为保护境内特色旅游资源, 古北口镇特别编制了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将规划区分为三个生态区:山林生态保育区、重点保障山林生态保育、可适度开发生态旅游;山前生态建设区结合山前良好的生态景观, 重点进行生态城镇建设;潮河生态保护区整治潮河, 疏通河道, 在其两侧布置100~200米带状防护绿地, 形成镇域生态系统网络。将镇区东西两个组团之间利用潮河防护绿地安排休闲开敞空间, 作为组团间的特色生态节点。

根据《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实施意见》的要求, 2011年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委托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编写《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总体实施方案》。根据《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镇域规划》、《北京市密云县沟域经济发展规划》、《密云县古北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结合《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 (试行) 》 (建村[2011]144号) 对建设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的基础条件进行全面评估, 确定古北口绿色重点小城镇2012~2015总体建设目标 (见表1) 。

近期工作重点为:建成古北口绿色生态环境基础设施, 打造出一个农民示范村镇 (司马台新镇) , 一条生态型水域湿地保持带 (汤河生态流域) , 两个集中集贸市场 (老街区集贸市场、古御道特色商业集贸市场) , 三个生态旅游文明示范区。到2014年,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0%,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十一五”末下降15% , 基本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绿色生态建设目标。

8政府安装在各村主要道路上的节能路灯

9镇政府筹资在每个村建设安装污水处理系统

2 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情况

2.1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1.1 浅层地源热泵应用工程

密云县古北口镇政府办公楼配套的地源热泵供暖及制冷系统, 建设规模约3000平方米, 项目投资920万元。项目于2011年开始实施, 建设周期为一年, 2012年底已投入使用。

2.1.2 太阳能路灯工程

密云县古北口镇镇部分主要街道、学校、卫生院等公共场所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 项目投资1251万元。项目于2010年开始实施, 建设周期为一年, 2011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2.1.3 太阳能热水器和阳光浴室工程

安装农户太阳能热水器1067块, 建设阳光浴室8座, 建筑面积2442平方米, 集热器1008平方米, 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财政投资951万元, 其余为农户享受国家补贴。

2.1.4 其他新能源和镇区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程

政府投资1263.37万元, 建设生物质气站4座, 总建筑面积3536平方米, 解决了5个村1387户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气问题。对镇区的供热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投资1818万元建集中供热厂一处, 铺设热力主管线1.84千米, 采用新型燃煤供热, 拆除原有小型锅炉房10处, 消减燃煤近1500吨。

2012年政府投资10万元, 对101国道两侧73盏, 每盏400瓦的白炽路灯进行节能改造, 每年可节电108711.6度, 节省开支10万元。

2.2 发展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

司马台新村建设总投资5亿元, 总用地面积23.7公顷 (355.5亩) , 节约土地239亩, 总建筑面积94315.7平方米。在司马台新村建设中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民居建设。外墙使用挤塑装饰保温板, 窗体采用中空保温玻璃钢窗, 质量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冬季采暖采用独立空气源热泵供暖, 初期投资约为100元每平方米, 仅为地源热泵投资的三分之一。制取相同热量时低温空气源热泵同燃气式相比节省41%, 同电热膜相比节省69%, 可减掉燃煤锅炉6台, 削减燃煤用量近3000吨。

在独立采暖农房中, 镇政府投资1804万元对全镇820户64000平方米农房进行了节能改造, 供暖方式上正在试用 “碳晶地暖”技术, 具有采暖舒适、环保节能、占用空间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系统寿命达50年以上, 单位采暖费用比普通水地暖节省费用达40%以上。目前, 古北口地区已有10余户利用推广这一采暖技术, 并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公共建筑方面, 完成了古北口镇幼儿园改扩建工程, 建筑面积2378平方米, 采用外墙保温、中空门窗保温方式, 2013年投入使用;投资119万元对政府办公楼进行了节能改造, 更换了中空门窗, 加装了楼房保温材料。

2.3 环境污染防治

依据镇总体规划, 先后投入亿元资金实施了司曹路一期工程、马北路支线工程、司马台景观路东延工程, 总里程达17公里, 极大地改善了古北口对外交通条件, 同时对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 栽植乔灌木和花草10多万株;积极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等工程, 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 实施人工造林5000亩, 封山育林1万余亩, 实施彩叶林工程7000亩, 抚育中幼林9.45万亩, 共栽植各类苗木80余万株, 全镇生态林面积100590亩, 林木覆盖率达到75%;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汤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使汤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等得到整体改善;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 加快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 建成了文体中心和幼儿园, 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全镇拥有中心卫生院1所, 拥有小学、初中、幼儿园各1所。村村建有农民文化健身广场等群众生活休闲娱乐设施。一方面注重对古镇文化深入挖掘, 另一方面按照古镇保护规划, 正在积极实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区修缮恢复工作。

2.4城镇污水管网建设

2.4.1镇区污水治理工程

密云县古北口镇镇区现有污水处理厂1座, 建筑面积1214平方米, 铺设管线3000余米, 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 工程总投资430万元。其他行政村共建有小型污水处理站23处。

2.4.2 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

计划投资1800万元, 改造污水厂一座, 铺设污水管网7268米、中水回用管网1400米, 改造并新建村级污水处理站30座。使全镇污水处理覆盖率逐年提高, 北京水源地水质得到保持。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已经水务部门设计。

2.4.3 加强污染防治和垃圾处理工程

以垃圾集中转运和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方式, 投资320万元, 建设集中垃圾转运站一座, 购置专业垃圾清运车4辆, 垃圾转运车1辆, 全镇配置垃圾桶600余个。采取“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 实现全镇垃圾统一转运、统一集中处理。扎实推进改厕工作, 全镇达标公厕18座, 做到专人管理, 开放率达到95%以上。农村户厕改造率达90%以上。

3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制度建设

古北口镇全面实施了道路、景区、河道、民俗村、镇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从2010年开始, 为保护密云水库水质, 古北口镇政府采取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措施, 整合护林员、护水员、保洁员、护路员等人力资源, 组建了687人“六护”巡查队伍, 实行网格化管理, 各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 根据山场面积、道路里程、河道面积、农田面积和分布, 将本村的资源划分成若干个网格, 明确每个网格的责任人,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管理目标, 实行“任务到格、责任到人、一岗多责”的原则, 建立巡查和管护工作流程。

小城镇绿化建设探析 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地建设;姜堰城区

0.前言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建筑林立,灰尘、噪音、有毒气体污染日益加重,人们工作、居住、 生活的环境质量日趋恶劣,已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行城镇绿化能保护环境、美化城镇,为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的工作、生活场所。这正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面对长三角经济圈和苏中城市群的快速崛起,作为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均不占明显优势的姜堰,如何彰显特色,创造优势,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园林式城市发展之路,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大中城市绿化起步相对较早,但对起步晚、基础差、经济力量薄弱、发展速度缓慢的姜堰来说,城市绿化又将如何发展呢?

1.当前姜堰城区园林绿化的突出问题

1.1城市绿地指标低下,公共绿地偏少。

绿化总量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道路绿化达标率均明显偏低。城区见不到成排成林的行道树与相应面积的绿地,有些新建道路几无绿色生命插足之地。

1.2城市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上的弊端

绿化树种往往比较单一,有些地方连单层式绿化也少,远远没有达到起码的园林化要求。绿化品位上,体现在个性化、精致化不够,尊重自然法则不够,市区香樟树偏多,公园、城市主干道绿化以整形修剪的灌木、草坪居多等。而设计人员往往采用园林应用较多、较成熟的绿化植物,这样在形成景观的时候,就会给人以雷同的感觉。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骨干材料,配置不当就会影响城市面貌。

1.3绿地管理粗旷,毁绿现象随处可见

为了方便自己的生意偷偷把行道树毁掉,已经成为一些人的习惯。诸如菜市场和一些经营场所的树木命运更惨,在这些地方,树木被炉子烤、被铁钉钉的现象随处可见。经常可以看到市民随意破坏公共绿地,随意攀折花木等现象。花坛绿地内垃圾满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这些现象长期以来严重阻碍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2.造成问题突出的原因

2.1规划工作不到位,绿地指标无法落实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实施城市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和蓝图。姜堰城区旧城改造、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中, 绿化规划与建设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绿地指标进行控制, 导致绿地面积很少, 绿化的各项指标偏低。因此,规划没有到位, 是搞不好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建住宅区、单位和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缺乏严格的审查和跟踪监督管理,实际绿化建设面积和建设标准随意性较大。

2.2绿化监管体制不顺

绿化管理人员少、经费少、规格低,在城市绿化中没有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职能。领导绿化法制观念十分淡薄,上级的有关绿化法规文件得不到转发,对上级的各类绿化法规不及时广泛地宣传。人们的绿化意识、法制观念更无从谈起, 随意损坏、破坏城市绿化的现象随处可见。绿化部门没有建立一支正规的绿化执法队伍,城市绿化有投资、有建设,但绿化成果却得不到保护,得不到巩固、加强。

2.3绿化设计方案单调、重复

城市规划中的绿化用地,在设计时不是因地制宜,因功能而异,注重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体现自然、美观的效果,而是大量布置花坛、道路,使人感到沉闷、呆板、压抑,设计方案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其次太过注重园林建筑小品及花坛、道路建设,忽视了植物造景功能。

3.绿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3.1.做好总体规划设计,提升城市绿量

结合挖掘姜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追求传统文化韵味与西方园林艺术的有机融合,从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自然与人工等方面的和谐统一中,为城市找到“情感的归宿”,展现“三水城市”的独特魅力;结合城市道路街景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和道路两侧空间建设绿地广场,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和视线走廊;结合城市出入口和过境线改造,配套建设绿色通道;结合水系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建设滨河绿地;结合城市居住用地,合理布局市区主题公园和街头游园,优化人居环境;结合姜堰地理特点,多植乡土树种,广植花卉苗木,形成多品种、多色彩、多特色的植物群。

3.2提高领导意识 ,普及专业技术人员绿化知识

园林绿化是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绿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绿化建设的主要责任人,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高低。 因此, 需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充实和更新。

3.3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绿化执法管理

强化绿化执法管理,进一步规范申请占用绿地、砍伐树木的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侵绿、毁绿现象,市园林部门加强巡查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投诉举报,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严肃查处,基本上杜绝了各类损绿、毁绿和擅自占用绿地的行为。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制定完善了养护规范、养护标准和考核细则,注重长效管理,加强指导监督。

3.4重用专业人才, 提高设计水平

专业人员在设计方案上应拓宽思路,大胆创新, 形式多样,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有了高素质的绿化人员、绿化专业队伍,就可减少非专业人员参与绿化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可逐步提高全体城市人民的绿化意识, 摆正绿化职能单位的位置, 提高绿化园林绿化的水平。

3.5小城鎮绿化要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

抓好绿色产业建设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进行小城镇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研究绿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集中发展高档花卉、旅游观光、特色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绿色产业。利用城镇道路及居民房前屋后空地植树绿化,绿化树种以生长快 、寿命长、耐瘠薄的树种为主,如银杏、悬铃木、槐 、杨柳等。

3.6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地方风格

溱湖风景区是4A级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系统,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溱湖大道的建成通车,拉近了风景区与城区的距离,可以把风景区作为姜堰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姜堰的“后花园”。

4.结论

建设绿地、追求绿色,改变我们生存的家园,将会是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只要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加强对绿地的建设监管力度,一个环境优美、 舒适、自然、健康的城乡人居环境绿色的空间一定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参考文献】

[1]王浙浦.生态园林——二十一世纪城市园林的理论基础[J].中国园林.1999,(3).

[2]陈紫兰.城市园林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园林.1999,(3).

[3]王 冬.谈我国旧城改造中的园林绿化问题[J].中国园林.1999,(4).

[4]王洪成.城市园林街景创作浅识[J].中国园林. 1999,(4).

[5]赵咏梅.建城市生态园林创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J].中国园林.1999,(5).

[6]赵建华.新世纪城市绿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5).

[7]黄庆生.中小城市发展园林绿化事业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中国园林.1999,(4).

上一篇:英语作文新年愿望范文下一篇:细柳营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