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精选11篇)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篇1

为落实《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和《安岳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为确保我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根据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办法(试行)》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等相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目标目标目标

(一)基本建成覆盖全乡的、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统。至2011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 以上。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工作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袁捷

副组长:吴章荣

成员:黎琴唐春

(二)、领导小组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档案建立及管理工作。副组长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领导、检查、协调。

成员具体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三、范围和内容范围

(一)范围:全乡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康复医院)和疾控中心。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每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上级精神病专业机构。

4、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县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

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6、患者报告: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7、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8、技术指导:接受市、县级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

城西乡卫生院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篇2

1 对象

本组67例, 其中男26例, 女41例。年龄25~77岁, 平均51.6岁。经本市精神病治疗定点医院医治病情稳定后出院回归家庭。自2009年7月后, 实施社区延续性康复管理模式。

2 方法

2.1 管理方法

2.1.1 确定管理模式

2009年7月, 海宁市全面启动重性精神病治疗“686”管理项目后, 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牵头成立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领导小组, 社区责任护士、居委会公共卫生联络员、家属三者组成管理小组, 指定专门的社区责任护士负责各自所管区域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服药、随访、康复指导等工作。

2.1.2 加强培训

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专职精防医师参加市精神办举办的培训, 每年2次。再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社区责任护士开展二级培训, 每年2次。内容包括:精神病患者心理疏导的重点、重性精神病个案管理制度培训、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防范与综合管理、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重点[3]等。

2.1.3 信息收集

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使用浙江省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根据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单。由专门固定的社区责任护士走访患者家庭, 跟患者本人见面。对重性精神患者的情况进行熟悉, 评估, 内容包括病人一般情况, 疾病情况和家庭情况。与居委会干部核对了解情况。填写相应的调查表。如发现病人实际情况有与原有信息相矛盾的地方, 应先记录下来, 逐步更正。

2.1.4 建立健康档案确定患者管治等级

根据入户调查时填好的调查表回服务站后依次填好家访登记本、登记卡、输入浙江省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填好表后一份街道保存, 一份上报市精防办。在工作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密原则, 对病人的隐私尤其要注意保护。所有表卡资料均应妥善保管、不可随意放置, 以致让不该看到的人看到。管治等级的确定与治疗康复方案的拟定参照《浙江省社区精神病人管治标准与要求》。

2.2 实施治疗康复措施

社区责任护士第1个月随访2次, 以后每月1次, 随访时要全面了解出院患者的日常服药情况, 是否按时复诊, 心理情绪状况、睡眠和饮食情况, 工作或学习情况, 并针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社交技能及学业职业指导、服药依从性指导。长期用药是重性精神病主要治疗手段[4]。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 家属做好监督工作。将每次的随访内容作详细的记录, 为下一次针对性随访提供参考依据, 了解患者出院后所需要的帮助, 提供人性化的关怀。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避免各种刺激。良好的家庭支持, 促进了患者与社会的接触和情感交流, 减少了情感和社会功能的退缩[5]。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3 结果

对67位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1 178次, 患者来电95次, 心理疏导1 364次, 饮食指导269次, 服药指导1 478次, 提醒患者去医院配药247次, 提醒复查118次。2011年底对67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评估:监护率达100%, 好转率达86.6%, 社会参与率达88.1%, 肇事率在0%。较前有明显改善, 见表1。

4 讨论

4.1 延续性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康复

重性精神病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自知力缺乏和复发高等问题[6]。社区责任护士上门随访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经济的沟通方法, 是将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里的一种有效教育手段, 它贯穿于出院患者的跟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7]。使患者的康复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靠自己和家庭, 为家庭护理与保健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桥梁, 使患者出院后能继续接受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渐渐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患者随时获得社区责任护士的帮助, 合理用药, 按时复诊, 缓解心理压力, 稳定情绪, 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4.2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通过随访, 社区责任护士能对患者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康复情况等实施指导和监控, 进行心理疏导。有文献报道[8], 通过社会心理教育疗法, 有助于改善重性精神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一无期疗效。加强沟通与关怀,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一种坦诚、友好、信赖的相互关系。达到患者信任社区责任护士, 也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随访时常听到家属感谢的字语。有家属甚至提着水果来社区卫生服务站来看望社区责任护士。许多家属都希望与社区责任护士经常保持联系, 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树立信心。

摘要:文章介绍了社区责任护士对67例重性精神病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性康复管理模式。在能否坚持服药、睡眠满意度、能否按时复诊、症状是否稳定、能否上班、出院后满意度、肇事肇祸危险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得出管理后重性精神病人监护率达100%, 显好率达86.6%, 社会参与率达88.1%, 服药依从性97%, 肇事肇祸率在0, 较未规范管理前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延续性康复管理

参考文献

[1]俞峻瀚, 肖泽萍.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及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 (6) :353-355.

[2]高士元, 费立鹏.不同人群对精神病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15 (2) :107-109.

[3]李伟丽, 张雪静, 刘惠卿, 等.医院—社区—体化防治护理对重性精神病人防治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7) .52-53.

[4]田春燕.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4) :53-54.

[5]张丽, 于兰, 詹来英, 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提高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2) :1119-1122.

[6]张雪静, 李伟丽, 刘惠卿, 等.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1) :4-6.

[7]朱惠芳.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延续性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 2011, 7 (3) :23.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30-01

重性精神病是指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且社会活动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因为病例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2004年9月,精神卫生作为唯一的非传染病项目正式纳入国家公共卫生行列[1]。目的是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或尽可能减轻精神障碍残疾程度,提高精神残疾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或恢复劳动能力,自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社区中心依据湖北省卫生厅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管理规定,对辖区385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的社区家庭随访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对其中72例患者随访干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家庭干预失败原因,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为以后的此类患者家庭随访干预提供帮助。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家庭随访干预失败的72例患者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12岁-73岁,危险评估:0级2人,1级9人,2级29人,3级27人,4级5人。

1.2 方法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要求,将我中心重性精神疾病中的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等6类患者分成不稳定患者,基本稳定患者和稳定患者进行分类干预,采取电话预约上门访视的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并对患者和家属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生活技能训练等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健康咨询、心理疏导等支持照顾。

2 结 果

通过对社区干预失败的72名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精神病患者存在一定的社会伤害性,导致很多人对精神病患者避之不及,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对精神疾病患者这一弱势群体缺乏宣传导致失访占29.17%,家属对患者疾病失去信心,拒绝接受访视占23.61%,随访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沟通不到位占22.22%,患者病情加重出走或家属带患者去专科医院就诊占13.89%,患者自己拒绝1例占1.39%,其它原因占9.72%1。

3 原因分析

3.1 患者自身原因 ①患者认为自己没病,偏执狂妄,或者不与人交流导致干预失败。②患者病情间断发作,突然加重离家出走,或患者家属带领患者去上一级机构或外省就诊导致干预中断。

3.2 家属原因 因为重性精神病患者病程长,易复发,给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家属心理压力过重,又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来自社会的心理支持。对疾病的预后不乐观,产生悲观与绝望的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社区卫生干预计划的实施。

3.3 社区随访人员因素 ①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各类人才相对缺乏,而精神卫生又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科目,所从事的相关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社区随访人员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不能全面地为患者及家庭做出详尽的风险评估,不能合理地制定适合患者自身的康复干预计划,或者干预不能持续,只是短期行为,而使干预失败。②随访人员不能巧妙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不能体会患者家属的心情,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不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得到信任与认可,导致干预失败。

3.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因 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精神卫生科设施简陋,缺乏应有的康复训练器材及设备。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甚至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本就没有设立相应科室,导致简单的随访干预无法满足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3.5 社会歧视与偏见 精神病是复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患者患病时因缺乏自知力,很少考虑病愈后的问题,而当病情处恢复阶段时,就可能会遇到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同时家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多方的调查结果证实这一结果[2]。社会的关怀及宣传力度不够,使大众缺乏对这一类患者及家属境况正确的认识,缺乏同情心导致干预失败。

4 建 议

4.1 请求多部门协作,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家庭的照顾,尽量减少患者疾病的发展加重,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协助其参与社区活动,减轻患者及家庭负担,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干预,使患者回归社会。

4.2 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社区干预活动 ①给予患者家属心理支持,取得其信任。建议尝试成立社区精神病患者联谊会,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定期为患者及家属讲授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增加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同时让不同的家属之间相互交流家庭护理精神病患者康复训练的心得体会,让他们获得家庭之间的互助。②根据患者各自疾病的特点及需求,随访人员向家属传授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病态行为时的应对技巧,提高家属照料患者的能力。并和家属一起制定适宜的康复训练计划,共同促进干预计划的顺利实施。

4.3 加强重性精神病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随访人员的业务素养与康复训练技能。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涉及到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社区随访人员必须具备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与技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时,随访人员要有疾病发生和转归的预见性,同时还应考虑到患者家属的经济状况及心理需求,使得干预计划真正切实可行。

4.4 加大多精神科的投入,取得政策与社会的支持,引进或培养心理咨询师相关专业人才,适当添加相应的精神康复器材,减轻患者病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存技能,早日回归社会。

4.5 加大健康教育宣传 ①对家属提供患者疾病知识的宣传。随访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要告知疾病的预后,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依据个体化康复计划,多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患者康复的能力。对早期患者多给与心理及社会支持,宣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疾病的恢复树立信心,提高干预效果。②社会宣传消除公众歧视。消除歧视是精神病患者促进康复回归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患者疾病恢复期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建立家庭和社会的适宜的心理支持环境,有利患者客服自卑,恢复自信。多进行公众宣传,把精神病患者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扶持帮助。消除社会歧视,创造良好的精神病患者疾病康复、回归社会的环境,也是社区干预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郝伟.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50.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存在问题 篇4

2、各乡镇宣传和筛查力度不够,导致有相当一部分重性精神病人没有被发现和管理。

3、已经管理的患者档案资料填写不完整。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篇5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我中心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我中心主任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院长负责制、团队包干制。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辖区居民健康调查和社区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我中心重性精神病患者由于房屋拆迁,大部分搬迁或租住它处,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站长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注意将搬迁或租住到其社区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我卫生院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因此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为

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卫生院派人全程参与,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进行督查。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管理和送温暖活动,营造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氛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要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在社区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使残疾人真正康复,必须是躯体、精神、贫困等三者的康复,因此,我们每年不仅对残疾人免费体检,而且对到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实行优惠,力所能及的减免费用。

四、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力度。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都十分缺乏,又没有经费,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还很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一支较专业、有爱心的团队。因此项目领导小组同志和相关人员除自学相关精神病防治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省市区开展的关于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才有技术力量为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医疗、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功能训练、技术培训等康复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照项目方案做好残疾人筛查、病情评估和定期随访,中心公卫科每季度组织开展自查1次,每年进行1次项目年度总结,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白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篇6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日益增多,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有效预防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精神病人自身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和随访管理,配合相关部门科学规范地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筛查、诊断与危险性评估,根据《凤冈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凤府办发„2013‟133号)文件要求,现将有关工作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

二、时间按排

(一)2013年9月20日以前,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线索患者进行再一次摸底、调查、统计;同时对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进行一次系统的访视,统计出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并将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的详细信息和调查出的线索病人信息报精防机构(疾控中心),精防机构及时报告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的信息根据工作要求报告公安、民政等部门,共同管理。

县直各单位的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由本单位完成,并将线索调查结果按时报精防机构。

(二)2013年10月20日前,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有精神病诊断资质医师对调查出的线索病人和已登记未确诊的可疑重性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复核。同时统计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按报告程序报告。

(三)以后管理的所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随访管理中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随时发现,随时按相关程序报告。及时更新重精网络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系统。

三、单位职责

(一)卫生部门

制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计划,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规划,成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组建应急医疗处置组,对全县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筛查中的病例诊断和复核诊断,指导重性精神疾病病例随访,重性精神疾病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培训。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质量控制、督导、绩效考核、评价。根据上级要求,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维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建立和完善全县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协调司法、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开展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与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和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特别是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调查信息收集,建立监测、诊断、风险评估、定点强制治疗“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对危险性评估为3级以上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通报给公安机关。

(二)公安机关(司法)

收集、汇总、上报公安机关参与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情况和相关数据。对开展工作时收集掌握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通报卫生部门。督促精神疾病患者监护人或近亲属进行监护治疗,对高风险病人动员监护人送入院治疗。做好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处理。依法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委托精神病司法鉴定和送定点医院强制治疗工作。

(三)民政部门

负责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有关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或者法定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依法做好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对救助期间突发精神疾病的受助对象,及时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救治工作。会同卫生、4

2、卫生院/龙泉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龙泉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的主要部门,应安排与辖区内工作量相适应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2011版)和《重性精神病管理规范》(2012版)开展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内容。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培训、指导、督导、绩效考核。承担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网络报告、系统录入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联系县卫食药局按排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未确诊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和个体化管理。主动与村卫生室管理好重性精神病患者。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向当地派出所或精神病防治机构及时报告危险性评估为3级以上的患者的详细信息。患者信息不得任意泄露,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工作。在随访管理中做好自身安全。原则上承担本辖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工作,若不能承担健康体检的卫生院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机构负责健康体检工作。指导村级做好重精患者的康复指导、心理支持和护理教育。组织并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配合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及管理工作。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导和绩效考核。每季度对该项工作进行自评,将自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报告当地政府和县级重性精神病管理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3、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

承担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承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基础性管理,定期随访患者,危险性评估为3级以上的患者信息报告当地卫生院,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患者信息不得任意泄露,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工作。在随访管理中做好自身安全。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和个体化管理。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配合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及管理工作。

(十)其他单位

环境保护(噪声等生活环境的治理)、广电(重性精神病防治宣传)、合医办(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费用报销)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履职尽责。

四、工作内容

(一)全面梳理病人,关注重点对象。以社区(村)为单位,按照“街不漏巷,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再次全面梳理病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发现、早治疗,新增对象务必及时补录登记到位。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梳理出来的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病人加以重点关注,扎实做好肇事肇祸

8的发现登记、报告和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等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配合本地区综治、公安、财政、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科学规范地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诊断与危险评估,抓好本地精神卫生工作的落实与督导。

(二)讲究方式方法,严防隐私泄露。各单位要扎实细致地开展精神病人的排查工作,切实摸清底数,掌握现实情况,在排摸中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和关爱,讲究方式方法,对排查行动不做公开宣传报道,杜绝大轰大嗡、运动式的做法,避免刺激病人情绪,防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精神疾患情况涉及病人及其家人的隐私,对于排查行动中掌握的信息,各单位务必严格保密,严格查询程序,不得向与工作无关人员传播扩散。对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要严格审核查询权限,严格信息应用,坚决防止发生信息泄漏的问题。

(三)加强治疗管理,确保社会稳定。我们要确保及时发现辖区内的重性精神病人,并落实救治、服务措施。尤其对曾经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要进行走访,协调做出医学诊断和危险性评估;逐一纳入重性精神病人健康档案并按要求随访,提出就诊指导意见;对达到一定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要积极动员家属配合做好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工作,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等,相关责任单位要紧密配合,共同妥善处置到位,避免因漏诊,收治、看护不力造成安全隐患,确保社会稳定而努力。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干预研究 篇7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干预

精神卫生问题一直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担[1]。重性精神疾病是指患者出现有一定的幻觉, 行为紊乱, 妄想以及思维障碍等精神精神疾病, 使得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限制的疾病。重性精神病患者有可能会对社区存在有一定的危害性, 加上疾病的特殊性, 需要社区给予患者家庭一定程度的协助。因此本文针对辖区中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干预进行讨论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管辖社区中15岁以上的居民有8426人, 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40人, 建立健康档案并规范化管理40人。患者年龄最小为26岁, 年龄最大为79岁。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 其中对患者进行每月1次的随访跟踪, 发现病情异常时给予指导或转诊, 平时给予服药及健康指导及社会能力方面指导。具体的社区干预措施如下。

1.2.1 入户调查了解家庭背景

对社区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入户调查, 为其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一方面能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为社区民警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处理事件时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另外为患者建立档案资料, 能够使得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能够与受过专业培训或具有相关知识的社区医务人员接触机会增加, 给予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照顾以及发病时处理等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1.2.2 定期随访

为了掌握患者的病情相关信息, 如病情是否有出现变化, 是否有坚持服药等, 社区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对于本小区重性精神病患者, 一般会进行每月一次的上门随访, 以及定期的电话随访等, 及时填写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如何正确帮助患者服用药物。这两部分对于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帮助, 合理的护理和家庭干预能够使得患者的治疗服药依从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社区医师在进行随访中, 还可以给予患者家属一定的饮食, 生活等知道。还需要询问患者家属最近在照顾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中, 如日常生活照顾, 服药, 患者情绪波动处理等, 是否有出现任何困难以及问题, 并且根据患者家庭情况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在随访过程中, 除了询问患者病情外, 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重性精神病患者对于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会带来精神上以及经济上的负担, 因此常常会造成患者家属出现各种紧张, 焦虑, 疲劳等负面不积极的情绪。社区医师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给与患者家属在物质上, 精神上等一定的帮助。1.2.3分类干预对病情不稳定患者, 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专科医院。两周内随访。对病情稳定患者, 精神病症状消失, 无其他异常, 则每月随访1次。

1.2.4 义诊、咨询、宣传防治知识

在社区中进行大型的精神病防治知识的义诊, 咨询等宣传教育。使得社区居民能够对精神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也同时有助于为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减少患者周边可能的危险因素。由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情绪相对较容易出现波动, 当收到外界的刺激时, 有可能出现情绪崩溃, 发生一系列较难控制的突发事件, 对患者本身以及辖区居民等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开展精神病防治宣传工作还可以提高小区居民对于精神病防治的重视程度, 能够使得小区居民及早发现疾病, 并且积极开展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开展社区干预前后,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相关发病情况, 患者的生存质量, 情感情绪波动以及日常生活等项目的评分, 采用COOP/WONCA的评价量表[3], 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治疗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取得的临床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其中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本文的置信水平为0.01, 即认为当两数据对比P<0.01时, 认为两数据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比社区中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开展社区干预前后的COOP/WONCA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情况, 具体的临床数据如附表。

根据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 干预前患者的COOP/WONCA评分明显要低于干预后, 说明在进行社区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另外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方面, 干预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干预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社区干预是指在社区范围内, 开展一系列有组织的社区征及症状表现为针尖样瞳孔、肌颤、大蒜样气味等;酒精中毒则有明显酒精气味[7,8]。低血糖昏迷者多发生于应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过量或体弱者。糖尿病昏迷者应询问家属患者在昏迷前的用药和饮食情况, 不可盲目应用葡萄糖和胰岛素, 若没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易发生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两种患者需进行常规血糖检测。肺性脑病患者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肝昏迷患者多有肝病史, 具有面色、皮肤、门脉高压等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中, 应首先考虑常见病因, 若病因未明, 应结合实验室、CT、X线、心电图等检查。在临床检查的同时, 应同步进行抢救, 包括保持呼吸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 纠正水电及酸碱失衡, 维持循环功能, 待明确诊断后, 对患者分类紧急抢救, 给予颅内降压、洗胃、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等综合处理, 解除昏迷病因及症状, 于此同时给予心电监护, 对心脏和呼吸停止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对症抢救治疗。抢救成功后转入ICU及相关专科病室进一步观察治疗。由表1、2不难得出, 提示早期诊断, 并及时给予有效抢救, 对提高生存率, 改善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昏迷是急诊内科临床常见多发病, 及早快速诊断, 结合相关检查, 及时正确治疗, 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朱国奎, 缪金生, 孙大治, 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负担研究[J].四川精神医师, 2006, 19 (1) :18-20.

[2]曾洋刚, 聂兵, 程小平.治疗依从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1, 40 (14) :1320-1321.

[3]顾媛.临床判断的新工具-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M].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5:44-48.

[4]马忠义, 张培文, 陈锋.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24) :3320-3321.

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 篇8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1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九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单位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中心中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九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中心首先召开会议,将制订的《20xx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明确目标,规范管理,我们制定了《重性精神病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流程图》以及《重性精神病管理随访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不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排查。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保证完成目标所规定的任务。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明确了工作小组的个人职责,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重性精神病患者是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大力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我们利用宣传栏、健康处方和定期随访广泛宣传精神健康知识,不断引起社会关注,使共同参与到精仿工作中来。

四、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

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都十分缺乏,经费紧张,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很困难。为此我们选派了分管领导和责任医师到专业精神病医院进行培训,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学习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使医务人员提高专业业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管理效果 20xx年我们单位管理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患者检出率2.0‰,规范化管理率100%,在管患者病情稳定率100%,未发现有患者肇事肇祸等现象。

六、存在不足

1.因硬件、网络等问题,前期随访未能及时录入网络系统。

2.经费欠缺、人员紧张。

3.知识宣传、健康教育普及力度不够。

4.相关人员业务知识有待加强。

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2

我院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根据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排查工作,结合线索调查,走访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一、制定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方案

以区局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项目目标,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目标人群。各行政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对本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评估登记建档,镇卫生院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随访,并制订了重性精神疾病筛查、评估、干预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患者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每次随访记录表。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各种医学检查单附贴随访表后,明确了镇、村二级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各自职责。镇卫生院负责培训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和上报工作,力争我镇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达到上级要求。

二、培训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

为了使我镇公共卫生管理项目顺利实施,由区疾控中心和卫生院组织培训辖区内各卫生室和公共卫生科人员,于3月xx日和2月28

日在镇卫生院三楼会议室,进行重性精神病健康管理的培训,参加培训分别为17人和29人。用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指导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人员熟练管理和规范管理程序,牢固掌握重性精神疾病排查、评估、个人信息的采纳、登记、归档工作要领,工作中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发现目标管理服务人群,及时登记信息,及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随访,同时,要求各村卫生室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每月底上报本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现数和累计数,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定期随访,给予干预指导,从而使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达到规范管理。

三、全镇具体的工作开展结果

按上级要求,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全镇xx个行政村卫生室和1个居委会,均开展了重性精神疾病建档工作,落实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15人,截止3月底,实际管理精神病人36人,在区疾控和市精神卫生中心指导下对36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累计随访73人,累计随访显好67人次。

四、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精神卫生法

20xx年3月xx日下午在牌楼镇卫生院门诊三楼会议室组织牌楼镇卫生院公卫科人员及所有乡村医生学习宣传了《精神卫生法》,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李梅华主任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总则、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了解了精神障碍的康复、保障措施、法律责任。3月20日,牌楼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工作人员在江湾村卫生室进行了《精神卫生

法》知识讲座,让广大居民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者康复,维护精神障碍者合法权益。

五、下一步打算

1、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疑似患者线索调查;

2、完成已建档重精患者的随访工作,管理好在册重性精神病患者。

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督导;

4、重精患者及家人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治、康复意识。

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3

20xx年我区基本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确保我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实职责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作为十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已纳入了卫生工作重点,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张建安主任任组长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由疾控人员参加的精神疾病防治组。同时对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在项目工作中的分工和职责进行明确细化,突出三项制度的落实(排查制度、随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使之趋于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将重性精神病的管理纳入医院管理目标,年末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评分评估。

二、全面落实工作措施,加强网络管理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沟通协调,逐户上门走访,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确保不遗不漏。对排查发现的重性精神病人,以及被评估为高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全面采集信息和照片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制定救治、服务等措施。共排查重性精神病人2555例,纳入网络系统管理1699人,其中残余性精神病3例、单纯性精神分裂症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25例、非分化型精神分裂症40例、分裂情感障碍50例、缓解状态双相情感障碍5例、混合型躁狂抑郁症4例、混合型发作双相情感障碍2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147例、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94例、精神分裂症81例、精神分裂后抑郁276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77例、偏执型精神病36例、其他分裂情感性障碍3例、其他精神分裂症7例、其他双情感障碍1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78例、轻或中度抑郁发作双相障碍91例。’

三、加快资源整合,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

医疗卫生单位互通信息、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发挥整体优势,切实将重性精神病人的排查、救治、服务、管控等工作落实到位,形成了卫生、民政、公安、妇联和教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格局。

四、广泛宣传,加强培训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农村地区以提高乡村医生对于常见重性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和跟踪随访治疗能力为主,重点培养乡镇卫生院兼职人员,熟悉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宣传要点和核心信息,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对农村常住及流动人口、乡镇企业工人等进行宣传教育。

城区主要依托健康教育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对已经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等对待病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以集中培训为主,采用分层、分级、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精神疾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以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管理、患者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计算机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居委会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等为主,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有力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强化长效管控机制

积极与市精神病卫生中心配合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确保随时送达、随时接收;同时加快重性精神疾病预防救治体系建设,严格做到“病能有医、疯能有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导检查,一是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定期对相关单位上报的各种报表、数据等资料进行审核、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二是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督导小组,对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确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4

为了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真正把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让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和提高精神病防治健康知识,小北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精神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和方案于20xx年月日在我站健康教育室举办了20xx年第二期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将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讲座的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为了全面提高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身心健康质量,通过精彩的讲座能够帮助大家普及患者家属们关于精神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化解消极心态,将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心态,活出最佳状态。

二、经验与体会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为搞好此次精神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活动,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计划,并对参加活动的人员作了详细安排。同时为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诊治。

2、突出重点:本次讲座让前来听课的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了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通过对广大群众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针对精神病的发病病因进行讲解;对早期识别精神病的重要性、早期干预精神病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预防进行正确的讲解。

3、健康教育讲座活动效果:本次健康教育讲座本次讲座共有辖区内重性精神病人及其家属20人参与。现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种20份、健康教育传单1种20份,通过此次讲座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通过药物维持治疗、家庭干预、环境支持、功能恢复、技能训练摆脱依赖性,重性精神病患者是完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的。既普及了患者及其家属关于精神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又使他们对精神疾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了广泛赞誉,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举办效果。扎实做好精神疾病康复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提高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5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九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是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组,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中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议事日程,因此我县召开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培训会,将制订的《20xx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团队包干制

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重性精神病调查和社区八类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我县重性精神病患者主要分布在农村,但是由于外出务工,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乡镇培训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同时各村卫生室(站)注意将迁入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全年共排查出重性精神病890人,并全部纳入管理。其中精神分裂症779人,双相情况障碍40人,偏执性精神障碍6人,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21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8人,严重精神发育迟滞6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我县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与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目标所规定的任务。因此乡镇卫生院公卫科长主要负责人和执行人。为了做到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乡镇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县疾控中心不定期进行督查。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管理和送温暖活动,营造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氛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要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康复意识。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

四、强化培训、指导,确保质量;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论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都十分缺乏,又没有经费,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还很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一支较专业、有爱心的团队。因此相关人员除自学相关精神病防治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市级开展的关于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才有技术力量为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医疗、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功能训练、技术培训等康复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按照方案做好残疾人筛查、病情评估和定期随访。县疾控中心不定期进行督导,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6

重性精神病是高复发、高致残的疾病,并且重性精神病人始终潜伏着不稳定因素,面对这些庞大的精神病患者的`群体,加大社区的健康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实现患者回归社会。我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大家都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相关根据健康教育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课件安排表,组织开展各类人员的重精管理治疗的相关知识培训:1为重精患者及家属在后街社区开展《精神病分裂症的相关知识》、釜江社区《精神病的社区康复与护理》、西湖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的早期治疗与康复》,5月28日在本中心为工作人员开展《精神卫生法》的相关学习。

(二)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重精的健康教育,在《世界睡眠日》、《精神卫生日》等特殊节日在社区、街道、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举行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发放重性精神病的各种宣传材料,健康教育处方,现场咨询,免费义诊,测量血压。.我中心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教育内容,共刊出4期图文并茂、喜闻乐见重性精神病的宣传栏:1期《怎样早期识别精神病》,6期《世界睡眠日》。11期《精神病的中医治疗》,12期《精神卫生法宣传。我中心还通过播放VCD、健康教育处方的发放等进行宣传。提高了大众对重精的知晓率。

(三)我中心在5-6月份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免费体检,对于不配合的我们要耐心解释宣传政府及上级规定及管理意义争取合作,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对在我中心就诊的精神病人实行优惠,力所能及的减免费用。

(四)我社区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向患者和家属宣讲药物治疗的种类、作用、服药时间与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巩固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加服药的依从性,学会自我控制和避免各种诱因,从而提高疗效,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在有条件的社区开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我中心的蔡雨兰心理咨询师定期给病人专业的心理指导,促进心理健康,对精神病人进行解释支持性心理治疗,提高对精神病的认识能力,耐心引导、热心关注,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参加劳动、活动,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生活、家庭及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加病人对社会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虽然本年度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各方面的因数,但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还有差距,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把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造福社区群众。

重性精神病工作总结7

一、重性精神病病人督导管理

20xx上半年中心管理重性精神病病人12人,规范管理率100%,督导管理是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我们除了通过电话对病人进行服药指导和督促外,还定期组织人员到病人家中和监护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指导病人进行治疗和服药。对病人服药情况的督导管理,我中心将病人的督导工作进行了下放,由各卫生站人员负责其所属区域内的重性精神病病人督导及定期进行随访,由于他们和病人居住场所比较近,服务的对象又主要就是各站管辖居民,因此相对比较熟悉病人的情况,比较容易和病人沟通交流,督导起来也比较便利,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二、对各站精神病防治工作检查和指导

我们加大了对各卫生站卫生防病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是加强了对重性精神病病人的发现和督导情况检查力度。根据制定的考核办法和标准,每月开展一次对各卫生站的日常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评分考核,每次检查和考核都仔细查看重性精神病登记本,并进行认真核对。检查大大提高了各卫生站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意识

对入项病人服药情况管理方面,首先组织对各卫生站医生进行督导培训,对辖区的每一例新入项病人,中心工作人员都带领卫生站医生到病人家中给他们进行现场指导。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基础较为薄弱。

这不仅严重影响重性精神病病人的发现率,也严重制约了整体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

(二)重性精神病培训指导力度尚嫌不足,培训指导的内容、频次和力度上还须加大。

(三)重性精神病防治宣传力度还需加强。

虽然开展了一些初步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无论在宣传手段、对象和宣传的区域上还是太过于单一和局限。

滨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培训试卷 篇9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1、符合《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管理治疗对象为()

(A)、户籍为本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B)、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

(C)、本地医疗机构发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2、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指()

(A)、在本辖区连续居住2个月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B)、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C)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3、对于病情稳定者重性精神病患者应该()月随访一次。

(A)、6(B)、2(C)34、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共分为()种

(A)、6(B)、2(C)35、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分级共分为()种

(A)、6(B)、4(C)3

二、多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

(A)、精神分裂症(B)、分裂情感障碍(C)、双向障碍(D)、偏执性精神病

2、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中乡镇卫生院职责:()

(A)、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村医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并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B)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

(C)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

(D)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

3、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中村卫生室职责:()

(A)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

(B)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C)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

(D)根据患者情况对其药物进行调整。

三、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1、《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规定重性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原则是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效、个体化。()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篇10

1 存在问题

1.1 发现率

1.1.1 发现的途径

(1) 县精神卫生指导中心将掌握的患者资料反馈给户籍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将出院患者及时反馈给户籍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医生及走访群众进行专项筛查。 (4) 在诊疗过程或公共卫生服务中发现。 (5) 到辖区内患者经常就诊的县内外专科医院及街道残疾人联合会主动寻找。

1.1.2 影响发现的因素

(1) 筛查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精神病专科医生, 在主动筛查时难免出现遗漏。 (2) 筛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由于社会对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的歧视, 在筛查过程中家属往往不承认, 为完成上级要求的0.4%或0.6%的发现目标, 常通过社区医生或居委会摸底。 (3) 社会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由于居民思想认识不足、对筛查精神病工作的不支持和居委会对筛查精神病患者工作的不配合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权利有限等成为影响筛查的因素。

1.2 知晓率

1.2.1 社区医生的业务素质

社区医生多为全科医生, 但缺乏精神病专科知识。

1.2.2 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

由于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健康意识、传统观念等对精神疾患产生一定的不理解。

1.2.3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度

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往往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认为精神病不能治好、患者不能回归社会, 并且有一种明显的自卑心理。

1.2.4 宣传的力度不够

县精神卫生指导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精神病的宣传、健康教育远少于其他疾病的宣传。

1.3 管理率

1.3.1 管理知识的缺乏

我县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开展时间短, 社区管理人员以社区医生为主, 仅接受岗前1~2次的培训, 缺乏相关知识。

1.3.2 管理人员的缺乏

县精神卫生指导中心仅有1名人员指导、管理、统计和上报数据,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都只有1名兼职的精防联络员。

1.3.3 管理过程简单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管理人员对筛查出来的精神病患者仅予以简单建档管理, 并没有深入了解和指导, 对目前患者服药、发作情况等掌握不全面, 从而导致一部分从专科医院出院的患者进入社区后治疗不到1年因服药不规范等再次入院。

1.3.4 管理体系不健全

精神病管理的主要责任限于当地的医疗卫生机构与监护人, 缺少居委会、社区民警、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强有力参与, 使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 管理难度加大。

1.3.5外出就诊导致的管理漏洞

由于当地缺乏专业的医疗机构或人才, 在报销政策设计上存在不足, 导致很多精神病患者去外地治疗, 从而使其与本地精防机构的信息沟通出现障碍, 对一些新发或正在管理中的患者情况缺乏了解, 存在管理漏洞。

1.3.6 社区对精神病的歧视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社区歧视、社会保障不足、生活、就业难度及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等, 导致部分患者及家属不愿意接受管理, 造成管理率偏低[1]。

1.4 治疗率

1.4.1 专科医院

当地没有专科医院或专业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就诊和增加经济负担, 降低了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积极性、依从性。

1.4.2 救治经费

精神病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有些患者需要终生服药。由于部分药物价格较高, 而许多患者的家庭不富裕, 从而导致不规范治疗或放弃治疗的发生。

1.4.3 防治常识

有60%的精神病患者家属缺乏居家维持用药、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等知识[2]。

1.5 关爱率

1.5.1 家庭的责任

重性精神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迄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而家庭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减少疾病的复发, 降低致残率。迫于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 使许多精神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甚至部分家属将患者用绳子捆绑锁在屋内或笼子里等。

1.5.2 社会的理解

精神病患者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包容与扶持, 但社会对其存在偏见、就诊的经济压力、治疗后康复与重新踏入社会工作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伴有其他传染病的部分患者甚至被送入医院后出现无家属过问、医院转不出去的情况。

1.5.3 患者的释然

精神病患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 常无法调整好心理状态, 认为自己是被遗弃、被人看不起的。

2 对策

2.1 建立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

精神病专科医院作为县域内精神科权威, 在各类精神病的诊断、会诊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中不可或缺, 在社区筛查、技术指导、最终确诊和对出院后患者的管理有重要作用。

2.2 开设一个心理咨询室 (门诊)

对于部分发作前期或稳定期有思想波动的患者, 可集中当地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开展每周一天的心理咨询, 让这部分人得到及时疏导和治疗。

2.3出台一项完整的政策规划

精神病患者从发现、治疗、康复、就业等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划。在发现上, 必须强调以县精神卫生指导中心为主体, 县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紧密配合;在治疗上, 发作期间以县专科医院为主, 维持期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 对贫困人员、流浪人员和“四无”人员进行免费治疗, 甚至承担住院期间的伙食, 对政府已给予补贴的部分家庭不愿出钱治疗的, 采取将补贴直接给予专科医院或委托户籍地的政府 (或养老机构) 管理;在康复上, 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器材, 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专科医院甚至可以筹建工疗场所作为患者康复与再就业的桥梁;在就业方面, 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 对于招收该类人员的企事业单位实行税收优惠、慈善表彰等;在长期管理上, 以家庭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2.4 制订一个可行的联动机制

精神病的规范管理必须强调“政府领导、属地管理、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成立以政府牵头, 公安、卫生、发改、教育、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社保、残联等部门参加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 (协调) 小组, 进一步统筹规划, 构建服务体系, 实施分类管控, 落实保障措施, 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及联动的管理机制。

2.5 成立一家权威的管理机构

精神病的系统管理主要以县为单位, 进行统筹管理, 需要一个权威的管理机构 (执行部门) 。该机构对全县的精神病管理负总责, 进行数据汇总、工作布置与安排, 并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建议以当地专科医院或疾控中心为主。

2.6 确定一套系统的康复规范

2.6.1 纳入社区管理

重性精神病的基层管理主要落实在社区, 只有社区重视并掌握情况, 特别是居委会、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协调配合, 在患者康复管理及生活中予以督导、帮助、理解, 才能奠定康复的基础, 有助于患者更快地融入社会。

2.6.2重视健康教育

重性精神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用健康教育的形式来解决[3]。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及与疾病有关内容的认识, 解除其思想顾虑,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健康教育嘱患者和家属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以便及时就诊;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家属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 接受正规治疗, 这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不可缺少的措施[4]。

2.6.3 普及法规宣传

《精神卫生法》已于201 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宣传, 明确社会、家庭、部门、医院等职责, 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特别是强调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 应履行监护职责, 禁止实施家庭暴力或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2.6.4 规范康复训练

重性精神病治疗的目的不能以简单的无症状或不发作为终点, 而是以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为根本。因此, 康复训练不仅包括肢体、语言功能的训练, 更要注重社交、劳动能力的训练。社区医生在指导患者的同时必须指导家属, 制订详尽的训练计划, 强调融入社会的重要性。

2.6.5建立工 (农) 疗场所

各专科医院建立简单的工 (农) 疗场所, 选择恢复较好且自愿参与劳动的部分住院患者进行农活或做工训练, 在患者出院的后续康复治疗和走入社会中继续提供方便, 由残联、民政、财政、工商和企事业单位联系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工作。

2.6.6 强调社会支持

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对于减轻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压力有重要意义。社会除了在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上予以支持外, 应着重在教育、文化、就业、管理等领域同步跟进, 家人、朋友的理解与帮扶也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厚勤, 李泽林, 朱文仙, 等.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评估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7 (7) :35.

[2]李桂珍.影响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因素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4 (7) :12.

[3]Fiona Judd, Grant Blashki, Leon Piterman, 等.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 (三) ——精神病[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 2012, 15 (6) :10.

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11

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镇对各乡镇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督导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目前我镇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与重性精神病人实际管理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充分认识到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特别是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治疗、随访、治疗管理工作,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向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联系,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认真筛查,及时通报

会同公安、社区等部门,加强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发现、登记和发病报告工作,重点做好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的危险性风险评估,完善重性精神病人信息数据库。要及时将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人信息通报给同级综治、公安部门,建立部门间定期信息交换制度。

三、落实措施,消除隐患

要严格执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信息报告工作。加强高风险和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建立健全患者监控、预警、救治、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县医院和乡镇卫生

院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县医院及时将门诊或住院患者信息下转至乡镇,我院定期随访患者,督促病人服药,监测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措施,特别要加强流动人口和农村地区中重性精神病人的发病报告和治疗管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科学合理确定“强制治疗患者”的出院标准,同时做好出院后随访监测,预防和减少出院后的危险行为。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持续提高其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村医生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常识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看护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看护人遵照医嘱督促患者服药的意识,提高看护人对医务人员随访或治疗工作的配合程度。

五、完成市卫生局和精神病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完成2015我院231人的患者筛查和录入工作,对辖区内管理的所有精神病患者,要定期随访,并将信息及时录入微机。做好危险行为病人的应急处置、随访技术指导、门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专项化验、复诊、紧急住院治疗和病人家属的护理教育。收集整理好各项资料。

上一篇:小学生优秀作文:精彩的大马戏下一篇:高校教师跟岗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