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报告(精选8篇)
*********故障分析报告
单位名称:
审 核:
年 月 日
一、事故(故障)前运行方式及负荷情况 1.运行方式: ************ 2.负荷情况: ************
二、事故(故障)现象
填写事故发生前后的信号显示、保护装置动作情况、设备动作情况、故障设备外观现象(附各角度照片)、集控站监控机显示信息、变电站后台机采集信息内容。
三、事故处置经过
对事故开始到故障设备隔离改为检修状态的全过程内容进行描述,时间要求精确到分。
四、事故停电范围及损失情况
对事故造成的停电范围、电量损失及设备损坏情况进行说明。
五、事故后的相关检查和试验 1.保护检查情况: ************ 2.设备电气试验情况: ************
六、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站内故障录波图图及相关报文信息分析,简要描述故障现象经过,具体按照以下格式要求叙述: 1.****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根据保护类型及动作行为情况分别描述,可按照1.2.3....分项说明。2.设备损坏原因分析
描述设备厂家、型号、投运日期以及设备运行期间的运行维护、检修试验情况,并根据事故过程现象分析设备损坏的原因。存在其它设备间接损坏的也按照如上要求进行说明。
七、事故暴露出的问题
根据事故涉及到的设备质量、安装工艺、检修维护、运行巡视、反措落实、管理要求落实等方面进行说明。
八、防范及整改措施
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所拟采取的整改措施,要求整改措施落实到人,明确整改完成时间及督查落实人,整改措施要结合暴露出的问题,并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在次发生。
当临床工作人员发现医疗设备出现使用问题时,会将相关问题反馈至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部门,要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BMETs)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诊断和维修,维修报告须在设备重新投入使用前完成[1]。BMETs可以利用设备维护数据对设备故障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别的故障采取特定的维修方式[2]。未发现故障(No Fault Found,NFF)是BMETs在对设备进行修复时未能重复出使用者反馈的问题的一种错误模式[3]。NFF类设备是指临床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出现故障,但在BMETs检修时却正常运行的设备,通常这些设备会重新投入使用[4]。而临床工作人员再次使用这类设备时可能会因同样的故障而再次报修,因此NFF类设备会给临床工作人员带来不可信任的使用体验[5]。本研究通过分析NFF类设备的数据资料,期望寻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识别确实存在设计缺陷的NFF类设备,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院固定医疗设备在2004~2013 年间的维护数据及其报告。以NFF为数据模型,对BMETs在检修时未发现故障的设备报告单进行详细分析。医疗设备使用频率越高,其报修概率也越高。因此,那些高频使用的医疗设备的NFF率越高,其存在设计缺陷的概率也越高。
1.2 BMETs半结构化访谈
为了确认数据库质量和脉络结果,本研究对BMETs进行了一系列的半结构化访谈。本院共8 名BMETs(工作经验为5~25 年,从未分析过设备维护数据)参与了半结构化访谈,每名BMET的访谈时间为30~60 min。本研究对每名BMET的访谈均进行了记录,并将其转化为调查记录;随后对这些记录进行整合分析,确定每名BMET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数据库进行分析,以评估其是否真实地描述了相关数据。
1.3 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是一种基于认知科学理论[6],可鉴定出潜在缺陷的方法[7]。基于数据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本研究选取两类NFF报告率较高的医疗设备进行可用性测试,主要是通过临床工作人员模拟真实环境对设备进行使用测试,以揭示设备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在本研究中,可用性测试由本院相关医生及护士在高仿真的重症监护室内的3个模拟病人身上进行。
2 结果
2.1 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本院数据库中的医疗设备维护报告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Force Fx高频电刀机、 心电监护仪、Heart Start XL除颤器、肠内营养泵的NFF报告率较高(表1),表明这些设备可能存在潜在的设计缺陷。
2.2 BMETs半结构访谈
BMETs访谈结果显示,NFF报告率较高的设备有8 种,其中6 种是临床工作人员频繁报修的设备。在进一步分析数据时,本研究选取了如上4 种设备,其中心电监护仪、Heart Start XL除颤器、肠内营养泵均为与BMETs访谈后选定的。BMET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显示,导致这些设备NFF报告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9 种,具体为:1 使用错误(不明);2 使用错误(电池需要充电或插入错误);3使用错误(新的工作人员不熟悉设备);4 使用错误(环境);5 使用错误(类似设备型号之间的差异);6 设备配件故障;7 设备可用性;8 间歇性故障;9 自满(用户假设设备故障)。
2.3 可用性测试
本研究对Heart Start XL除颤器、肠内营养泵进行了可用性测试,结果显示,这两种设备共存在21 种与可用性相关的设计缺陷,具体结果见表2~3。
3 讨论
本研究可用性测试结果显示,Heart Start XL除颤器、肠内营养泵共存在21 种设计缺陷,表明医疗设备的维护数据是可以用来分析设备潜在的设计缺陷的。此外,半结构化访谈结果与可用性测试结果密切相关,表明这两种方法联用可有效确定设备是否存在设计缺陷。
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采用如下方法来降低NFF报告率以及评估设备潜在的设计缺陷:
(1)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员使用因素。医疗机构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该考虑扩大采购流程,在流程中增加可用性研究,以评估要购买的设备的安全性和可用性[8]。
(2)分析具有高NFF报告率的医疗设备的维护数据。对设备维护数据库进行分析,以鉴定高NFF报告率的设备这一方法,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对设备进行评估,从而找出其潜在的设计缺陷。
(3)与BMETs一起分析数据库。本研究结果表明,BMETs能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前后关系信息[9]。
(4)如果条件允许,应采用可用性测试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可用性测试耗时长,且需要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无法使用[10]。本研究结果表明,可用性测试与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密切相关,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联用可用性测试与半结构化访谈来确认NFF报告率高的原因。
(5)确保设备培训时涵盖NFF报告的相关功能。临床工作人员在使用不常用的设备时极易遇到困难,因此设备操作培训应涵盖临床工作人员反映的使用难点。
(6)定向培训使用人员。NFF报告率高反映出相关设备不太容易使用,因此,应对使用人员进行定向培训,使其能有效地对设备进行操作。例如,医疗机构在使用特定的医疗设备前,应对设备的使用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以降低设备的使用风险。
参考文献
[1]杭建金,吴向阳.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3):75-76.
[2]金鑫,龚纯贵.浅谈常规医疗设备的集中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66-68.
[3]Norris B.Human factors and safe patient care[J].J Nurs Manag,2009,17(2):203-211.
[4]Draper S.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 partnering opportunity for clinical engineering[J].J Clin Eng,2004,29(4):198-205.
[5]Draper S,Nielsen G,Noland M.Using no fault found in infusion pump programming as a springboard for learning about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J].Jt Comm J Qual Saf,2004,(9):515–520.
[6]Kushniruk A,Patel V.Cognitive and usability engineering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J].J Biomed Inform,2004,37(32):56-76.
[7]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Medical device user-safety:Incorporat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into risk management[S].2000.
[8]Cassano-PichéA,Cafazzo JA,Chagpar A,et al.Choosing safer medical technologies:how human factors methods can help in the procurement process[J].Biomed Instrum Technol,2010,44(23):49-56.
[9]赵鹏,李长兴,赵正男,等.高频电刀质量控制疑难点解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6):88-90.
关键词:电气设备;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M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设备已经广泛进入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为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稳定性,及时处理电气设备故障,建立科学、系统、合理、完善的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电气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硬故障和软故障、正常工作中产生的元部件故障以及外在引发的故障。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应该快速的判断出问题部件的实际位置,并根据故障类型最短的时间做出判断并加以维修解决,确保电气设备及时恢复正常运转。
一、电气设备硬故障的主要表现
电气设备中的硬性故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机系列硬故障包括:转子断裂、绕组烧毁、定子破裂。变压器系列硬故障包括:初级线圈烧毁、次级线圈烧毁。电力线路系列硬件故障包括:链接导线断开。断路器系列硬故障包括:断路开关损坏。断路器内部元件烧毁。这些都是电气设备中的硬性故障,这些故障的发生直接导致电气设备无法继续使用或工作。而且修复性的价值远比要重新更换的价值要高得多。所以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就是更换此类电气设备。
二、电气设备软故障的主要表现
电气设备中的软故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机系列软故障包括:机体发热并带有绝缘漆少部分脱落以及异味的发生、转子转动中发出声响,转速有所下降,但电动机仍能正常工作,只是性能有所下降。变压器系列软故障包括:外部发热并带有异样声音,出现短时间电弧但能正常变压。电力线路系列软故障包括:表皮脱落、接头处松动、固定脚架松动或者脱落,但能正常输送电力。断路器系列软故障包括:触点部位氧化物稍有累积,分离不良但能进行正常短路保护。以上这些都称作软故障,虽然电气设备中的软故障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性能会有所下降。而对于软故障的处理与预防,须要工程人员经常检查电气设备,一旦发现软故障,必须采取更换维修,如果不采取定期检查的话,小问题逐渐会演变成大问题。所以在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时候,要建立定期或者随时检查的制度,当电气设备出现小故障的时候做到及时处理。把故障的影响范围缩小到最少,这样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使用期限和性能的稳定。
三、电气设备中的元部件故障表现
电气设备中的元部件故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机的绕组匝线故障、转子转动异常、变压器磁芯、阻抗的器件、绕组、线圈损坏,电力线路负载高于导线线径导致的线路发热,线路老化等。断路器方面则表现在:辅助、报警触点氧化物超标、脱扣器失灵。电气设备中的元部件损坏大多表现发热、局部打火、绝缘性差等方面。
四、电气设备中故障判断方法
在电气设备中可以采取反复按压的方法进行故障判断,在电气设备中对过载电流开关、断路器、电机的开关按钮、进行反复按压。使电气设备中的触点处氧化成分减少,从而消除接触不良造成的问题。不管是新旧设备,还是使用中的设备,在操作前都应该采取反复按压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在判断是否触点不良方面比较常用。如果有必要,最好打开电气设备进行摩擦行处理,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电气设备中震动法多是在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故障判断方法。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转中使用木质或者塑料材质制成的棍子、锤子,力度适中的敲击电气设备,使之产生震动,这时工作中的电气设备元部件或者出现松动,接触不良就会直接暴露出来。
电气设备中有许多元部件都在比较密封的设备中,或者光线不利于观察的地方,按压法以及震动法都是判断故障最快的方法,另外观察元部件是否出现打火现象,最好在光线较暗的方式下进行。电气设备如果出现异常声音,应该仔细判断元部件的位置。这样才能更快找到故障所处的位置,而且电气设备在出场的时候铭牌上都标明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表面温度会有多少度,通过比对的方式可以判断出设备是否有故障的嫌疑。对于发现问题的部位,在表面上看不出问题的话,可以采取新旧原件更换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必须采取分段式处理方式,最好在故障部位采取假负载处理,这样能有效地保证新元件不会因为别的部位问题而损坏。
五、基础数据以及原有设置故障判断
电气设备在购置以后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及外部的名牌标注,只有通过电气设备的基础数据以及原有设置才能更加有效地判断出故障的所在。通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气设备的电阻值的大小判断电气设备的故障部位也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电阻值可以直接反映电源是否导通或者中断,而且可以根据基础数据的电阻值进行数据测量。
在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中可以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通过基础数据的信息,进行逐步的测量电流的大小。但是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对于缩小故障范围,电流表的作用不可忽视。电气设备中的电位差测量,因为电源给每个输送的线路不一样电位差也不一样。所以要在电位差不一样的线路之间跨接一个电阻形成一个新的线路,通过对新线路的电位差进行测量, 就能得到线路的电位差数据。通过对基础数据的比对,就可以知道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总之,要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对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对电气设备实施定期日常维护保养的检查,判断电气设备运行的实时状态,尽可能在电气设备故障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确保电气设备实现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姚福申.电气设备热故障及其红外诊断分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2]李晓辉,方振平.电气设备热故障分析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27).
[3]徐青山,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及故障恢复[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机器设备是工业生产的物质手段,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设备能否安全、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乃至部门、国家爱的经济发展、对于机器设备故障的定义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说法,各种文献上的定义也都不尽相同。
按国标(GB3187-82)规定,给定层次级上的子分系统的故障是指该子分系统“丧失规定的功能”,或者说,给定层次级上的子分系统的输出与所预期的输出不相容。
按我电子工业部部标(SJ-2166-82)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故障是指:
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
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一个或几个性能参数不能保持在规定的上下限值之间;设备(系统)在规定的应力范围内工作时,导致设备(系统)不能完成其功能的机械零件,结构件或元器件破裂、断裂,卡死等损坏状态。
除上述对故障一词的定义外,国内外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一种是从设备维修的角度出发,定义设备的故障为设备运行的功能失常,其功能偏离可以通过参数调节得到恢复,或者认为故障还包括系统的或局部的功能失常,此时,除了更换产生故障原因的零部件外,无法使系统的功能恢复正常。
另一种说法是从诊断对象出发,定义一个系统的故障为它的输入与所预期的输出不相容,或系统的观察值与由系统的行为模型所得的预测值之间存在着矛盾。
再有一种是从状态识别的角度出发,定义设备的故障为它的不正常状态。
美国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测试性与诊断性指南》(AD-A208917)把故障定义为“造成装置、组件或元件不能按规定方式工作的一种物理状态”。
以上几种对设备故障的定义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但也有其共同观点,即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其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因而不能进行正常工作。
要对设备故障下一个能包含全部含义和内容的定义并非易事,我们仅根据本书编写的意旨进行定义。由于本书内容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诊断对象以旋转机械为主兼顾其他设备因而定义设备的故障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性能要求,或者表征其工作性能的参数超过某一规定界限,油可能使设备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的现象。
罗军,李霞,陈建武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 吐哈钻井公司,新疆 鄯善 838200)
摘要:分析了国内钻井泵的典型故障和现场保养维护现状,并列举了其他钻井设备故障和配制等问题,从管理、操作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便于钻井现场设备使用与维护。
关键词:钻井;设备;故障
FaultAnalysis Of Drilling Equipment And Measure
LUO Jun,LI Xia,CHEN Jian-wu
(Tuha drilling company of CNPC Xibu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Shanshan 8382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ypical fault of mud pump and site maintenance status,and lists the other drilling equipment failure and distribution problems, from management,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tc, analyze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facilitate drilling site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Key words: Drilling;drilling equipment;fault analysis
钻井设备的可靠运转是钻井队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钻井设备发生故障必然会影响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延长完井周期,尤其是钻井泵、传动装置、悬吊系统等核心设备发生故障, 甚至会引发钻井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1钻井设备基本现状
目前国内主要钻机生产厂有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石)、兰州兰石国民油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石)、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华)、上海三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高)、南阳石油第二机械厂(以下简称南阳二机)、江汉第四石油机械厂等,每个生产厂生产的绞车、转盘、天车、游车、水龙头、大钩、泥浆泵、井架等钻井设备(统称8大件)型号种类各有差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设备虽然型号相同,但安装尺寸和配件规格都不一样,例如ZP-205型转盘、TC-315型天车、传动装置等。设备型号多样化一方面导致配件和易损件种类繁多,库存量大、修理成本高;另一方面也存在无备用件,不
能按照正常工序修理。
2典型故障分析及措施
2.1钻井泵
2.1.1主螺栓及轴承盖断裂
钻井泵曲轴一端2条主螺栓及轴承套断裂,也可能是母螺纹损坏。这种故障主要发生在F系列钻井泵,兰石生产的钻井泵极少出现断裂现象。F系列钻井泵主螺栓的母螺纹设计在机壳本体上,如果母螺纹损坏或轴承盖断裂都必须返回原生产厂用大型镗床修复,以确保2个曲轴孔同心度不超过0.03 mm,曲轴轴心线与3个导板孔中心线垂直度不超过0.127 mm,2个曲轴孔与传动轴孔平行度不超过0.076 mm[2],对于油田钻井公司,修理难度很大,没有修理手段。
2.1.2轮圈轮齿断裂或变形
大、小齿圈是钻井泵动力传输的核心部件,在受到交变复合载荷的冲击下发生疲劳破坏,导致大、小齿圈轮齿断裂或塑性变形。这种故障多数可能是主螺栓断裂引起大、小齿圈错位而挤压变形,修理时必须更换整副大、小齿圈,F系列钻井泵则必须同时更换小齿轮轴。
2.1.3润滑不良
钻井泵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变质或不足等引起的润滑不良会导致运转部位失效。主要原因是润滑管线断裂或堵塞而造成润滑油不足;润滑油过期变质或泥浆、冷却水从中心拉杆密封处进入动力端而导致润滑油失效。
通常情况下润滑分为油润滑和脂润滑2种形式。油润滑时,油品必须要按照生产厂说明书规定加入牌号相符的油品,钻井泵180 d更换1次,如果未达到更换周期油品就已污染变质,则必须立即更换。脂润滑时,7 d注射1次润滑脂,在大修时彻底清理,但保养时必须要用黄油枪把黄油打足,不能遗漏润滑点。
2.1.4机壳断裂
钻井泵在工作过程中要产生高压,承受特别大的冲击载荷,容易产生疲劳损坏,如果受力不均产生应力集中,就会从薄弱环节发生破坏。小的裂纹可以补焊修理,>10 mm的裂纹修理时必须更换钻井泵。
2.1.5主轴承跑圆
轴承与轴颈通常采用过盈配合。工作过程中,在很大的交变载荷的冲击下,轴承内圈与轴颈发生相对运动称为跑圆,此时磨损加剧,并伴随响声大、温度高等现象。修理时应根据轴颈磨损量选择粘胶或补焊工艺。
2.1.6十字头或者导板磨损拉伤
钻井泵十字头或导板磨损拉伤是指在较短时间内(一般2-3小时)接触面上出现深槽迅速失效的一种表现形式[3]。从磨损曲线(如图1)可看出全磨拉伤稳定磨损阶段教短,偏磨次之,正常磨损最长。从几何形状来看,全磨拉伤发生在导板和十字头整个或3/4接触面上,而偏磨发生在局部,特别是角部。从拉伤深度来看全磨沟槽较深一般在2-4mm,粗糙度在50-100µm,偏磨沟槽一般在1-2mm,粗糙度在25µm左右。
选用材料为HT200,硬度HB170-220导板与QT600-2,硬度HB230-280十字头,通过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分析,发现由于珠光体含量高耐磨性强,材质合理性能稳定,保证了耐磨性和寿命匹配,不容易拉伤。在现场应用中当十字头在曲轴的作用下在导板上平行滑动时,运动间隙超标和润滑不良,会破坏滑块间的油膜而干磨发出巨大声音和大量的热。严重的拉伤十字头和导板,甚至缸套活塞。所以调节好十字头间隙和提供可靠的润滑效果非常关键。十字头间隙一般在0.25mm-0.50mm范围内。导板固定螺栓上紧扭矩为200-270N.m同时十字头和中心拉杆的同心度必须不大于0.381mm,保证十字头是在导板上作平行滑动。
2.1.7液力端刺漏
液力端要实现密封高压泥浆,通常采用钢圈、橡胶垫和O形圈密封。钢圈密封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只要平稳固定螺柱,连接可靠就不会出现问题;橡胶垫密封分为平面密封和侧面密封,平面密封的台阶面要平整光洁,橡胶垫厚度大于台阶深度1~1.1 mm,外径与孔相同,侧面密封堵头上通常带有锥度;O形密封圈内有张力槽,密封比较可靠,不容易失效[1]。所有密封面在装配前要清洗干净,无杂物等,同时选择质量合格的橡胶垫。
2.2其他钻井设备
在日常生产中故障频率最高的是天车、游车滑轮摆动,水龙头经漏油、冲管失效,转盘响声大,并车传动箱轴承损坏,盘式刹车拉缸,绞车轴承发烫等故障。这些故障大多数与润滑有关。润滑在所有机械设备运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决定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多数设备故障都与润滑有关。油润滑的油品一定要
按照生产厂的说明书规定加入牌号相符的油品,绞车、并车传动箱、水龙头和转盘需每班检查补充,90d彻底更换1次,如果未达到更换周期油品就已污染变质,则必须立即更换,保证润滑油清洁。柴油机对油品的要求更加严格;脂润滑与钻井泵相同。
3典型故障原因分析
3.1设备方面
1)一些设备存在生产厂设计缺陷。南阳二机生产的JC-28F型绞车滚筒轴高速端无法润滑,宏华公司生产的ZJ-40L型钻机转盘传动轴倾斜角度超标,影响设备质量。
2)“独生子”设备不能细致精修。由于设备种类多,又没有足够的备用件,在发生故障时备件不能互换,不能按照正常工序修理,通常都是利用搬家期间抢修,时间紧,设备解体后如果发现某些部件失效,不能及时更换,严重影响修理质量。
3.2人为因素
1)现场操作人员缺乏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些井队新员工较多,对机械设备知识掌握有限,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个别井队甚至连大班人员都不熟悉设备的润滑点。
2)员工责任心不强。有些井队维护保养不能及时落实,有凑合思想。
3.3管理方面
•1)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些井队大班在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没有 亲自参与,过后也不检查,造成保养维护工作不落实。
2)个别井队存在只注重抢进尺,不注重设备维护,也有的已经知道润滑 油已经变质还置之不理。
4应对措施
4.1加强设备管理制度
井队应树立“钻井技术是钻井的灵魂,钻井设备是钻井的根本”的思想,重视设备,爱惜设备。设备管理人员要主动上井了解设备使用的第1手资料,及时排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同时对井队设备保养记录、“十字作业法”、油品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绝不让设备带病作业,杜绝“小病不
医,病入膏肓”的破坏性使用设备的不良习惯,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每台设备最大限度地高效运转。
4.2加强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培训
坚持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使他们掌握钻井设备操作维护和故障诊断及处理的常用方法。对井队好的做法进行推广,提升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4.3提高设备修理质量
修理厂将修理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石。积极推行“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质量零缺陷、服务零投诉”等质量理念,确保井队设备正常运转。结合生产实际明确并制定从厂领导到主修工的质量责任,完善设备从进厂—修理—出厂的原始资料,保证设备修理的可追溯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环节,对解体的每一个配件进行测量,取得基础数据,选择最合理的工艺。严把配件、材料的质量关,加强检验职能,用数据说话,做到人人肩上有重担,人人心中有质量。
4.4加强科技攻关解决生产难题
对目前未处理的问题和没有手段解决的生产厂出现的设计缺陷进行科技攻关,把科技创新、节能增效作为干好工作的“催化剂”,并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保证修理后的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更好地为钻井服务。结语
钻井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全员贯穿“三好”控制,即管设备的把设备管好、用设备的把设备用好、修设备的把设备修好。按照上述应对措施不打折扣的执行作业,专人专职,就一定能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更好的为钻井服务,满足各种钻井工艺。
参考文献: [1]贾文杰.钻井泵液力端易损件失效分析及对策.石油机械.1996.01.[2]张志毅,裴峻峰.钻井泵故障诊断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石油矿场机械.2004.06
[3] 邱真理.三缸单作用活塞式泥浆泵导板发热原因分析.石油矿场机
械.1999.03
作者简介:罗军(1979-),男,陕西咸阳人,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
学院,主要从事石油钻井设备维修技术工作。
一. 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1.发生各种意外停电,立即告知当前正在接受检查的患者,使用应急灯等应急设施,保证当前正在接受检查的患者安全与撤离。2.立即电话咨询当班电工,了解停电原因。
3.根据可能停电时间长短,妥善做好等待检查患者的安置工作。4.及时向科室负人汇报,并做好相关交接班工作。
5.确认供电恢复正常后,按照操作规程恢复所有应正常运转设备的供电。6.发现因突然停电引起的设备故障,及时通知电工、设备科人员,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
二. 突然停水应急预案
1. 遇突然停水立即通知科室领导、医院行政值班,请求查找原因。2. 通知还未开始的择期手术暂缓手术时间,待维修恢复正常后开始手术。3. 如遇紧急情况需要抢救患者时,可使用科室内纯净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替代普通用水。三.设备故障
1.发生各种故障时,立即告知正在接受检查的患者,保证患者安全。2.立即向班组长或/和维修工程师汇报、电话咨询,了解并协助排除故障原因。3.根据排除故障所需时间长短,妥善安置等待检查的患者。4.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并做好相关交接班工作。
5.故障排除后,按照操作规程恢复设备正常运转并做好相关记录。
6.故障排除后,及时通知科室负责人、相关工作人员和等待检查患者,做好工
作安排。
7.设备故障无法排除时,及时向院办、设备科和科室负责人汇报,及时抢修,排除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四.PACS/RIS信息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PACS/RIS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医院正常业务的开展,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我科参照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建立如下管理制度,落实技术防范措施,保证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对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对用户信息进行保密,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1. PACS/RIS信息运行设置公认的防火墙,并与专业网络安全公司合作,做好安全策略,拒绝外来的恶意攻击,保证信息平台正常运行。
2. 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有害电子邮件有整套的防范措施,防止干扰和破坏。
3. 做好生产日志的留存,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功能。4. 系统建立双机热备份机制,一旦主系统发生故障或受到攻击导致不能正常运行,保证备用系统能及时替换主系统提供服务。
5. 工作站设置医生自由锁定状态,并保管好登录密码,后台管理界面设置超级用户名及密码,并绑定IP,以防其他人登入。
6. 提供集中式权限管理,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终端、操作人员。设置共享数据库信息和不同的访问权限,并设置相应的密码及口令。不同的操作人员设定不同的用户名,本人可定期更换,严禁操作人员泄漏自己的口令。对操作人员的权限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设定,并由系统管理员定期检查操作人员权限。
7. 机房按照电信机房标准建设,内有必备的独立UPS不间断电源、高灵敏度 的烟雾探测系统和消防系统,定期进行电力、防火、防潮、防磁和防鼠检查。
五.PACS/RIS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安全。
2.PACS/RIS信息发布之前都经相关责任人员审核。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严禁通过医院PACS/RIS平台存储或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3.严格遵守对PACS/RIS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的制度。开展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工作,对违法犯罪案件,报告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4.所有信息都及时做备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PACS/RIS系统的信息记录。
5.制定并遵守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信息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泄漏、不制作和传播有害信息。
六.病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尊重并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除了在与病人签署的陷私政策以及其他公布的准则规定的情况下,不随意公布与病人个人身份有关的资料,除非有法律或程序要求。
2.所有检查信息将得到PACS/RIS系统的安全保存,并保证在和国家规定的时间内不会丢失。
3.严格遵守用户帐号使用登记和操作权限管理制度,对用户信息专人管理,严
格保密,未经允许不得向其他人泄露。
4.医院信息部门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使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严格遵守相应规章制度。
5.严格执行本规章制度,并形成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小组。安全小组由单位领导负责,网络技术、客户服务等部门参加,并确定两名安全负责人作为突发事件处理的联系人
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4
1 调音台常见故障
(1) 调音台的音量推子接触不好, 现象是工作时声音断断续续。
(2) 通道输入端口故障。比较常见的是一些老式的调音台的XLR卡侬输入端口很容易“连根拔起”。
(3) 控制系统紊乱。如在推第10路推子时, 出去的是第11路通道的声音。控制系统紊乱, 这类故障虽然存在, 但极少出现。
总之, 调音台的故障无非是输入部分、输出部分、控制部分、电源部分等这几部分的比较常见, 主要还是由于设备老化造成的。
2 均衡器常见故障
(1) 均衡器推拉键接触故障, 这一故障是很常见的, 主要与设备老化和恶劣的使用环境有关。
(2) 均衡器内在线路故障。如均衡器只有一路信号无法输出, 显然是该路电路坏掉了, 而且这样的均衡器故障不在少数。
3 数字效果器常见故障
(1) 噪音问题。数字效果器在处理音频信号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数码噪音, 如果再加上信号线屏蔽不好, 严重时噪音会像骤雨打在篷布上一样嘈杂。
(2) 数字效果器的核心部分就是数字处理芯片, 这些数字芯片也有发生故障的时候。现象是能开机但不能工作, 里面的程序全部没办法调整使用, 而且复杂的数字芯片也很难维修。
4 干扰故障
(1) 电源干扰。 (1) 把灯光系统和音响系统的电源分开, 可以避免灯光系统对音响系统的电源干扰。 (2) 灯光和音响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使用电源的接地线, 可分别按照避雷针接地线的标准敷设两条地线, 一条给灯光系统, 接在灯架和灯光控制台上;一条给音响系统, 采用星型接地法, 这些措施就可以把灯光对音响的干扰降到最低。 (3) 除了灯光系统的干扰, 音响系统本身的电源也存在轻微的干扰问题, 如开关电源开关时瞬间产生的电源脉冲会造成音响系统中发出轻微的脉冲声。
(2) 无线信号干扰。 (1) 无线话筒干扰:质量差的无线话筒能干扰其它无线话筒的工作, 同时无线话筒信号也很容易受到别的无线信号干扰。因此, 无线话筒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的干扰。 (2) 手机信号干扰:这种干扰经常发生在话筒打开时, 手机突然来电话了, 手机信号就会干扰无线话筒信号, 导致音响系统中发出很大的噪音。 (3) 其它如对讲机等无线通讯设备、电台广播、各种无线接收及发射系统、电磁系统等都有可能干扰到音响系统。
(3) 碟机干扰。有一些质量较差的DVD播放机很容易通过信号线干扰调音台, 导致调音台内产生比较严重的噪声。
总之, 音响系统的干扰故障是多种的, 故障的原因也是多种的, 只要是电子设备, 就没办法完全避免这种干扰, 而只能尽量减轻干扰。
5 功放与音箱常见故障
(1) 功放最常见的故障就是电容或功放管烧坏, 这既有使用操作的问题, 但大部分还是使用时间过长, 设备本身老化造成的。
(2) 功放的一个通道没有声音, 原因是功放的内部电路出了问题。
(3) 至于功放音量电位器接触不好、左右声道不平衡、保护功能太频繁、后面板工作转换开关接触不好及信号插口等也都是比较常见的小问题。总之, 功放是现在音响系统中比较容易发生故障的一种电器设备。
(4) 音箱部分故障最常见是喇叭出问题, 可以说一套音响系统中最容易发生的故障就是喇叭烧坏, 这个当然有人为因素, 但大部分还是音箱本身质量问题。
【关键词】设备;故障诊断;检测
1.设备故障状态产生的原因
机械设备的突发性故障率高、停机损失大、维修费用高、维修周期长等问题,成为困扰企业的突出问题。如何应用现代故障诊断技术建立设备故障预警制度,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经笔者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机械零件的损坏及配合关系的变化
当机械发生某种故障后,从故障部位进行外部观察,我们会发现,故障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零件本身的损伤、以及零件之间原有配合关系发生了变化。
零件的损伤是指零件的现有尺寸、形态偏离了原始设计性能,这种偏离表示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零件发生作用的结果。常见的零件损伤是由于意外损伤和老化损伤造成的。
1.2设备超负荷运转
每台设备都有一个设计输出参数极限,如果设备的实际输出参数超出其设计输出极限时,机械的正常状态将遭到破坏形成故障。产生设备超负荷运转而引起故障时,就需要采取调整技术参数,提高设备承载能力,并对故障设备采取修复措施。
1.3机械工作能力的损耗
机械工作能力的损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机械内、外因影响下,机械综和能力的损耗。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机件配合间隙增大,刚性下降。
②主要部件磨损和老化。
③摩擦系数增大,负荷增加以及磨损等原因造成发热量增大。
④机械的主要联接副和部件发生磨损、扭曲变形等。
2.设备故障状态的迹象
设备故障状态的迹象在矿山设备中的表象主要有:
2.1输出参数的变化
矿山设备中如提升机运载能力下降凿岩设备台班生产率降低,汽油、柴油机耗油量与工作时间、工作量的比例增加等的变化。
2.2振动异常
振动是机械运行过程中的属性之一,但不正常的振动常常是测定设备故障的有效手段。
2.3声响异常
机械在运转过程中,在正常状态下发出的声响应是均匀与轻微的。当设备在正常工况条件下发出杂乱而沉重的声响时,提示设备出现异常。所以,对噪声异常的故障迹象必须认真对待,仔细检查,正确判断。
2.4过热现象
工作中,常常发生发动机、制动器、轴承等部位超出正常工作状态的温度变化。如不及时发现,并诊断与排除,将引起机件烧毁等事故。
2.5磨损残余物的激增
通过观察油箱、齿轮箱、轴承、齿轮等零件的磨损残余物,并定量测定油样等样本中磨损微粒的多少,即可确定机件磨损的程度。
2.6裂纹的扩展
通过机械零件表面或内部缺陷(包括焊接、铸、锻造、压延等)的变化趋势,特别是裂纹缺陷的变化趋势,判断机械故障的程度,并对机件强度进行评估。
3.设备故障诊断的实施
通过对设备故障的产生原因及现象的分析,使我们对故障的诊断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目前,对各种设备的故障诊断实施技术,已从传统的感官直接判断,进入到利用现代振动、声、光、电学理论以及各种现代测试技术、信息处理、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方向发展。
3.1振动检测技术
振动检测系统可通过对机械振动信号的拾取、放大,显示振动的峰值,以了解机械的振动状态。主要设备有测振用传感器、放大器等。
3.2音响检测技术
现代音响检测技术是通过对声波的声速、波长、周期、频率及声压的测量、监测和判断设备的声波变化,对设备故障实施诊断。主要设备为噪声测量仪。
3.3目视—光学测量技术
对外露结构可采用放大镜与显微镜进行检测,以观察零件表面上反差较强的大尺寸缺陷。对于封闭结构内部零件可采用工业用内窥镜进行观察、检测,如对发动机的汽缸壁及汽缸盖、气门的检测。
3.4射线探伤检测
射线探伤有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等探测方法。该方法对于探测设备内部立体缺陷具有重要意义。缺点是当裂纹面与射线近于垂直时则难于探测出来。对微小裂纹的探测灵敏度较低。目前在矿山使用较普遍的射线探测方法有照相法、电离检测法、荧光屏观察法等。比较先进的方法还有计算机层析照相等。
3.5超声波探伤检测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射入被检物,由被检物内部缺陷处反射回来的伤波来判断缺陷的存在、位置、性质及大小。缺点是检测时有一定的近场盲区,检测结果不能记录。超声波检测是用探伤仪进行的。
3.6磁粉探伤检测
磁粉探伤检测法根据探测磁场中磁迹痕迹,判断缺陷的实际形态。适用于各种形态的钢铁机件,快速发现裂纹、气孔、夹杂等事故隐患。
3.7温度诊断技术
通过机械设备温度变化,可以查找机件缺陷和诊断各种由热应力引起的故障。温度诊断是以温度、温差、温度场、热象等热学参数为检测对象。检测仪器主要有温度计、热电偶等。
3.8油液污染度检测
在各种油箱、油缸、管路中,固体颗粒状污染物是造成机件磨损、刮伤、卡死、堵塞的主要原因。椐统计,70%以上的液压设备故障是由于固体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所以,油液污染物的测定是预防机件破坏的有效途径。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称重法、计数法、光测法、电测法和淤积法等。
3.9气体污染监测技术
在机械设备的故障形成过程中或故障形成后产生的气体污染是故障判断的来源之一。通过对这类气体的监测,可及时发现和避免设备的故障发生。气体污染监测主要用于电气故障、发动机故障及空压机故障的监测,主要仪器有气体红外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等。
4.典型零件故障的诊断
4.1齿轮的故障诊断
齿轮传动是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传动方式,特别在矿山机械中广泛使用开式齿轮设备,这是诱发机械故障的重要原因。
齿轮异常的主要形态有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擦伤,齿面接触疲劳及弯曲疲劳与断齿。造成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矿石侵入、局部压力过高、超载、润滑失常、安装位置不当及腐蚀作用等。
对齿轮的故障诊断手段主要是对齿轮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例如齿轮的偏心造成齿轮啮合时一边紧一边松,从而产生载荷波动,使振动幅值按此规律周期性变化。又如齿轮加工造成节距不均匀及类似故障,使齿轮在啮合中产生短暂的“加载”和“卸载”效应。根据信号的分类、规律及特性,判断齿轮故障的类型,并做处理。
4.2钢丝绳的故障诊断
钢丝绳是矿山设备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机件,在提升运输设备、井口设备中被广泛采用。钢丝绳的损伤程度和承重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矿山人身与设备安全。
钢丝绳丧失承重能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组成绳股的钢丝磨损或锈蚀,以及因疲劳破坏而造成的个别的钢丝折断。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观察到钢丝绳外层磨损与断丝情况,而对内部断丝与磨损情况无法观察。在矿山制订的钢丝绳报废标准时也只是依据外层钢丝的磨损和锈蚀情况进行判断。采用对钢丝绳的技术状态进行客观检测,不仅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还可以延长其许用期和按需更换。目前,对钢丝绳的无损检测手段很多,如听音法、振动法、超声波探伤法、次声波法和电磁探伤法。从应用角度看,电磁探伤法是用来评定钢丝绳技术状态的有效办法。
【设备故障报告】推荐阅读:
设备故障诊断报告06-13
信号设备故障案例10-13
设备0故障管理12-06
线路设备故障检讨02-24
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措施06-08
设备故障报修管理制度09-06
电子设备故障应急演练01-30
电气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11-25
供电故障抢修报告06-1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