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通用11篇)
摘要:精细化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对细节和过程的控制达到优化管理的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在分析精细化管理的起源、内涵和主要内容后,就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应用精细化理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现代管理学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的变化、如何指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如何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实现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管理理论,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节约型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永葆企业生命力的必然要求。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精”指精确、精致,通过去粗取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指仔细、细微,通过究其根源,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精细与粗放相对立,“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必然结果。企业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重视细节管理,这已经成为企业“强身壮体”的关键环节。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要求“精确定位、精益求精”;强调“细化目标、细化考核”;追求“零浪费、高效率”;突出“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永无止境”,通过对细节和过程的精密控制,达到规范管理、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标。因此,近年来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何将精细化管理理论贯彻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和业务考核中,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1.精细化管理的起源及内涵
实际上,“精细化”要求早已有之,但上升为一种管理理论,则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即精益生产方式,美国人把丰田生产方式称之为“lean production”,即“瘦型”生产方式,它是适用于现代制造业的组织管理方法。精益生产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观点来科学合理地组织与配置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附加价值的一切劳动和资源,以“简化”为手段,以“尽善尽美”为最终目标,不断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今精益生产方式已被看作是一种去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优选择,许多国际知名企业趋之若鹜。精细化管理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学者认为因为它以企业的系统性思考为理论基础。彼得·圣吉认为五项修炼是通向学习型组织的道路,而其中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则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可以说,大野耐一当初正是自觉不自觉的贯彻了圣吉的思想,才创出了成功的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彼得·圣吉指出,一个组织应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因为现实是多层面的。所谓系统性思考,就是一种能够了解事理因果关系的思维逻辑。面对任何的事情,都有其因为时间、空间变迁,而展现出因果纠葛的复杂面,所以必须想清楚目的何在,不能只是看一个点,而不去思考衍生的问题,换言之,必须站在“全部最适”而非“部分最适”、“长期最适”而非“短期最适”的角度思考才能真正作出合适的决策。这就要求思考问题一定要视角拉广、视线拉高、时间拉长。
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系统思考基础之上的,没有系统思考的精细化不仅不能产生推进管理的功效,而且还可能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而言,必须进行系统的思考和部署,才能互不偏废,稳步推进。
2.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它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精细化的操作、精 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规划。
其中,精细化的操作是指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精细化的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做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
精细化的核算是管理者明晰自己经营情况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凡与财务有关的行为都要记帐、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
精细化的分析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进行精细化规划的依据和前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同时,还要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去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
精细化的规划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方面,但精细化规划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企业的规划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所谓精细化的规划则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
3.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体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 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储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五精四细”是精细管理工程的核心内容,其内涵是:
(一)五精
(1)精华:企业需要有效运用、创造、输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精华(含企业精神)、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
(2)精髓:企业管理科学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理论也已成熟,但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为数并不多,要想成为一个成功发展的企业,企业必须拥有那些为数不多的、深谙和运用企业管理精髓的企业家和一批企业管理者,只有这样,企业管理的精髓才能够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
(3)精品: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4)精通:市场似江河与海洋,企业和客户的产品、原料等物流是流出和流入江河与海洋的水流,企业需要精致打造畅通于市场的渠道,精致建好畅通于客户的管道。
(5)精密: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二)四细
(1)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准。
(2)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确、到位。
(3)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
(4)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
4.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4.1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精细化管理贵在管理规范化,就是按照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违章必究的原则,对所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整合,把每项管理活动所涉及的机构、岗位协调起来,明确承办、协办的关系,管理者介入的环 节和程度,对有关职、责、权、考核内容与方式明确规定。从而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有效地消除工作的随意性和推诿扯皮等消极现象,使整个系统协调高效地运转。
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作业标准化,就是将各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业,按照标准化理论和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程序,减少作业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作业质量。
精细化管理要服务人性化,就是树立“规范自己,方便客户”的核心价值观和“用心把细节做好”的服务理念,从每一个细节出发为客户设计、为客户着想,体现对客户的尊重和关怀。
4.2 具体实施措施
(一)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对执行的管理, 发力点在于抓落实
精细化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其中,具体实施措施有:
(1)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流程, 确保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工作流程上的一环, 并做到环环相扣。
(2)要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 强 化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实现管理环节在信息化支撑下的互相衔接。
(3)要建立严密的岗责体系。一方面合理界定管理层面,明确各自的业务范围, 减少职能交叉, 防止工作缺位;另一方面要做到按要求集中, 按环节设岗, 按流程动作, 按岗位定责,按岗责考核, 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都管事, 事事有标准, 事事有考核。
(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要提高员工素质
事情是由人做的, 什么样的人, 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前途、细节就是命运。员工也一样, 凡是素质好的员工, 都是在细节处理上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员工。因此, 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必须大力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服务规范的员工队伍。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精细化、标准化, 在员工倡导“细节决定成败”和“不找任何借口”的职业信条。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对每一项工作都精心、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细, 把每一件工作都做成精品, 体现自己的职业素质。
(三)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有具备可操作性的系统实施方案
在对照概念,找准目标之后,就要规范操作、抓好落实。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使之体现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实施方案。方案主要应具体化,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目标的数量性。旧的管理模式对责任目标的考核多是一种指令性、概念性的界定,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造成权责不清,管理失效或低效。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还企业及管理中各项事物以本来面目,即管理的最佳状态。因此就要通过科学分析确定最佳状态。首先要尽可能地将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定量分解,每名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要做哪些事,每件事要在什么时间段,要用多少时间来完成。各级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要对目标管理进行量化,对产量、进尺、成本、利润各项经营指标,实行分级量化考核。乃至精细到每道生产工序的量化。
(2)管理方式的制度性。管理是一种机动的行为,但管理不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精细化管理追求高效率,而效率的实现要有制度做为保障。精细化管理 6 要求的制度是一种系统经、刚性化的制度。所谓系统化,指的是各项制度要按照层次化、差异化、程序化、权责一体化的要求进行规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散见于一个个条条框框。所谓刚性化,指的是制度要成文成册,并且有良好的保证实施的环境,建议各单位、各科室的都要形成一套精细化的制度,统一汇编成册,这样既有利于对照执行,也有利于对照考核。管理人员应带头维护制度的刚性,对违反制度的人和行为,要坚决予以惩处。
(3)业务流程的协调性。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这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精确定位并不是将管理人员的职责限制在一个框内,强调协同作战。每名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要追求联系、协调。结合到实际,煤矿工作是一个强调业务联系、协同作战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各单位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生产辅助单位的职责十分重要。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针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对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再设计。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从而实现在经营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的巨大改善。
(四)要在财务管理上实施精细管理。
一要深化预算管理。在继续实施以成本费用为基础、以现金流量为控制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生产经营业务预算管理。要将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及资金计划等细化分解到季度和月度,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杜绝计划外成本费用发生。二要进一步深入内部市场化建设。要重点围绕降低可控成本,细化分解指标,层层传递压力,推行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合理制定消耗指标和价格体系,划小核算单位,缩短考核周期,实现成本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跟踪管理。三要切实加强可控性管理费用的控制。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矿、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思想和行为。
(五)配套措施
实施精细化管理给员工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 因此, 相应的一些配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要及时跟进。
7(1)要建立严格的机制和考核办法, 明确目标任务, 尽量做到细化量化, 使每项工作都有规范、有标准。
(2)要推进用工与分配制度改革, 理顺岗位工资结构, 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要严格考核奖惩, 工作考核结果不仅与经济利益挂钩, 还要与业绩考核、表彰奖励、提拔使用挂钩, 鼓励和激发员工谋事、干事、干成事。
参考文献
[1] 孙念怀.《精细化管理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新华出版社 [2] 汪中求等著.《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 [3] 季建华等著.《运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应用分析
一、背景介绍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起本质而言就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 更深层次的讲, 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文化, 其最初来源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当中, 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产品质量的精细化共同决定了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精细化管理基于常规的管理方法但是又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有着较大的突破, 主要就是在常规管理方式当中注入了更深层次的企业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在企业当中实现精细化管理, 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管理工作来最大程度的降低管理所需要的企业资源, 在现代管理学家的理念当中, 科学化的管理工作就应当划分为以下具体的三个层次, 首先自然应当是基本的规范化管理, 其次就是精细化管理, 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还可以更高层次的实现个性化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在上文当中已经指出,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在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条例系统化和管理要求精细化来实现。在企业当中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手段较多, 如管理内容的程序化、管理规则的数据化以及管理方法的标准化等多种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实现较好的精细化管理,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 在企业当中应用的目的都是希望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组织能够实现项目上的精确、合作上的高效和企业运转的连续和顺利。企业管理者也需要综合性结合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销售以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对管理手段进行调整。总之, 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专业化经营, 保证是技术的生产, 标准是衡量标准的数据化, 手段是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在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当中, 还需要将被服务对象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参考进来, 主要是作为后续工作进程当中服务人员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 这样就能够通过保证客户的满意程度来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竞争力。可以看到的是, 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就在于“精”, 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应当把握住这样一个重点, 而“细”则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 是要求工作人员在实现“精”的过程当中能够更进一步的做到量化, 并对量化的结果事实仔细的执行和严格的考核, 将各方面的责任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 这样就能够在企业内最大程度的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
三、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所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 理念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企业里管理工作都还处于一种过渡阶段, 即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进行过渡, 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态之下, 难免会有较多的企业员工甚至是老板都还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走出来, 更加难以适应与新的管理模式, 因此在工作环境下也无法按照既定的要求来进行工作。这样一种理念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便是有好的科学管理方法也很难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挥作用, 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效果。
(二) 素质方面的问题
员工甚至是企业老板在个人素质方面的问题也会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员工以及老板如果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 在接受新兴的理念和做法的时候就能够更加的轻松和容易, 使得企业从传统管理方法转变到科学化管理方法的过程更加容易进行;相反, 如果员工甚至是老板的个人素质较低, 精细化管理对于这样一些人员来说就是难以理解的, 就更加难以将其顺利的实施到企业当中去, 员工对于精细化管理理解的偏差以及员工在转变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都会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问题就是在基层进行的工作往往工作量大且工作过程繁琐, 因此也存在着较多应付了事的情况, 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是有着不良的影响的。
(三) 效率方面的问题
部分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但又不希望在精细化管理过程当中投入充足的成本,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 企业往往会在上述精细化管理模式当中挑选几个关键的步骤来予以实施并忽略其他步骤, 在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下,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企业经营的效率的确是有所提高, 但这无疑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少了精细化管理必要的中间步骤, 一方面是使得员工更加难以理解和适应新的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率无法真正意义的提高, 因此最终还是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四、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 明确各自的职责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应用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企业内的员工以及管理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和负责范围, 使得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职能都能够最大程度的清晰化, 一方面是避免工作过程当中岗位或者是部门工作职能的交叉和混乱, 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工作当中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总之, 在企业还是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 分工的明确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稳定有序的象征, 更是企业真正实现稳定化运营的必要条件, 否则, 一个处于极度混乱状态下的企业是难以正常运转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
(二) 做好各自的工作
企业员工在认识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能和责任范围的基础之上, 还需要切实的做好自己本职内的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 应当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对自己负责的方面有着准确清楚的认识。具体来说, 可以企业内部制定出完善的考核制度来, 使得员工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的同时还能够明确什么不能干。企业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制定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系统, 将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大目标逐级分解成为小的工作部分, 最后形成能够对其进行量化衡量和考核的绩效标准。总而言之,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经营方法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身上的, 因此, 企业如果能够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构建来对经营过程实现实时监督和及时调整的话, 往往就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内任何一个阶层的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相关信息予以及时准确的把握, 甚至能够更进一步的为后续工作的进行提出整顿和安排方案。
(三) 考评到个人
在企业当中, 不同的部门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对于不同部门员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 对于不同部门进行考核的实际考核标准也应当由着部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针对于上述要求, 企业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健全完善而又部门独立的考核制度来, 对不同的部门采用针对性的考评方式来进行分别考评, 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够看出不同岗位上员工的真实表现, 也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够使得不同部门的员工在企业的考核过程当中得到尽可能公平的评价。
(四) 加强制度建设
在企业内部加强制度建设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够对精细化管理工作基础予以充分的加强和夯实, 在这里结合三个具体的方面来对其要求进行说明和分析:首先毫无疑问就是要针对性的出台一套完整配套的基准制度来, 然后在此基准制度之上来建立健全其他具体方面的管理制度, 最后按照分布落实和实施的原则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 自此过程当中就多方面的包括制度的战略规划、战略合作以及战略宣导等;其次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大力推动人才建设的工作, 具体来说就包括对于人员管理工作的加强、对于员工薪酬福利的保证以及对于员工绩效考核公平公正的保证等, 这样一些方面工作的加强都能够最终有利于企业内人力资源相关制度的建设;再次就是要积极的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 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建立起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建设, 这样一些对外或者是对内的企业宣传工作都应当包含到品牌类的管理制度当中来;最后就是要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控制流程来, 一般来说, 企业内涉及到的管理控制流程较多, 各个方面的人员都需要在自己涉及到的流程线上完成自己的工作, 包括企业管理控制流程、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决策流程以及沟通协作流程等。
(五) 加强资源整合
在企业管理当中实现精细化管理, 资源整合的加强也是重要的方面,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涉及到三个具体的方面, 一是对联合产品开发的积极推广, 针对于这样一个问题, 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互动, 通过共同开发机制的建设来相应的建立起与市场推广相适应的联合产品开发流程, 并在此过程当中尽可能的避免联合产品开发风险的发生。二是要充分彻底的发挥既有产业链的优势, 也就是通过企业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来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业务的长远发展, 这对于这样一个要求, 就有两个方面具体的工作需要落实, 一方面是在企业内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将自己部门内涉及到的领域做细、做精、做全, 并相应的加强专业化服务, 这样就能够通过服务上的差异性来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巩固甚至是拓展既有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合作, 这样就能够在企业统一的品牌之下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多个部门共同开发的良好局面来, 既能够充分的发掘客户资源, 还能够切实的满足现代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三是要在企业内部发展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外的战略合作, 积极整合外部资源来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做出必要的贡献。
五、结语
在上文当中通过多方面的具体方式来对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和分析, 其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转变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式, 并在高度关注和重视企业结构优化的状况下来科学利用精细化管理手段, 一方面是将企业内部的工作落到实处, 还能够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高度上来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通过上文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 精细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是一种非常实用且非常有意义的管理模式, 对于现代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有着相当良好的促进作用的, 正是因为这样, 企业想要在上述市场背景之下抱住自身的发展地位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就必须要通过管理方式的改革来实现, 采用精细化管理这样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方式来对企业进行最为科学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宋晓东.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执行力[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2]陆赟.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致胜之道[J].江苏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10 (4)
[3]武洋霞.浅析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企业的物资管理,即对物资供应想相关物资采购和存储等环节进行管理,是确保企业可以持续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企业应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物资管理中的进行,以期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灵活物资的供应链和减少储备资金的占用量等,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物资的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的管理对企业的物资管理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确保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质量及效率,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企业项目部的物资需求与精细化的物流系统息息相关,而客户的需求又是企业生产的动力,因此精细化的管理是企业确保生产价值的出发点。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物资管理的工作是为项目部进行服务的,且全部物资管理运作都依靠着项目部来驱动,因而项目部物资的需求量是驱动物资管理工作的原动力。
2.精细化的管理工作中,物资流动完全是依靠项目部的下游客户拉动,且企业的物资管理是以项目部为核心的,项目部是整个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参与者。
3.物资的管理部门的细化程度反映了项目部对物资需求发生变化的应对能力。物资在供应上具有及时性和敏捷性的特点,其对物资型号、数量等方面需求变化的应对能力确保了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中分支机构的职能。建立一套健全的企业物资管理机构,首先要从应从各个企业部门入手,明确各个物资管理的分支机构职能,实现各个物资管理的部门分工的精细化,将精细化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上,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部门下分支机构的工作责任,进而避免因为权责混乱而造成的管理不当现象。除此之外,在物资管理的技术人员的聘用方面,应尤为重视,才能够确保管理思想的精细、技术手段的先进和管理方式的有效率能落实到物资管理的工作中去。
2.完善企业物资采购方面的管理。企业的物资采购与企业生产的物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物资采购在企业物资的精细化的管理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完善企业物资采购方面的管理,首先要注重物资的质量,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的生产上,要求基层能保证生产出的物资质量和数量。对于基层的项目部门对上级提出的所需求的物资量,都应及时满足,不可忽视;其次,应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对危险物品进行严格的专项检查,巩固并树立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还应在企业建立一套健全的安全生产的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最后,仓库管理是物资管理的工作中的重点基础工作之一,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标准化仓库管理,定期抽调管理人员进行仓库的检查,以确保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给予解决。
3.降低物资生产的成本。降低生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量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因此,企业首先应实施材差考核,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材差考核中的指标落实到每个采购小组中,并积极制定出采购计划,进而降低采购物资的成本。同时还应保证材差考核的严格性和严肃性,对采购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且对采购人员奖罚分明,尽力协助上级单位将消耗降减少到最低;其次,企业应加强供应工作的力度,以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水平,对于超标的材料消耗企业,供应企业应及时给予解决,努力降低材料的消耗。最后,企业应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并严格实施相关物资采购的规章制度,将采购的环节细化,使其更加的规范化,除此之外,还应在采购物资时,积极与商家进行沟通,以期能够降低物资采购的价格,进一步达到降低物资生产成本的目的。
三、企业物资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物资中精细化的管理指的是要求企业以精细化的理念作为指导,将其渗透到物资管理的流程,如:生产、采购、使用和储备等环节,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和有规定的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目的是通过生产对物资实行有效的控制,以期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支出。企业物资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工程。实行精细化的管理,能够满足全部项目物资的需求量,降低物资的成本并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进而确保企业可以再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获得一定的优势,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能够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中分支机构的职能,使各个物资管理的部门分工精细,提高了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完善了企业物资采购方面的管理并降低了物资生产的成本,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以确保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1]蒋劲勇.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3,6(15):13-14
[2]王延文.浅析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J].知识经济,2012,11(17):134
[3]张晓梅.精细化管理在物资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6(10):157-159
作者简介:
1房建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在当前房建工程行业飞速发展背景下,注重施工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助于优化施工方案。众所周知,房建工程施工中需考虑的内容较多,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从细节角度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明确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为施工工作的稳步实施提供依据。其次,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将管理目标加以细分,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尤其能明显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设计目标施工,防止施工的随意性、盲目性,确保各项施工环节依据施工计划进行。最后,有助于控制施工成本。施工成本是影响房建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是施工管理的重点。精细化管理在对各项施工资源加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施工进度,对施工资料加以科学调配,防止施工资源的浪费,提高施工资源利用率,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另外,房建工程施工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有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自身的长远、稳步发展铺平道路。
口周正刘山刘波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部门,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综合协调的核心地位。接待工作作为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质量如何,体现的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优劣、协调能力的大小和工作效能的高低。接待工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个环节,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为前提,以精细、严密、规范、系统、科学的管理为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这与办公室接待工作的要求和特点相一致。通过提升接待工作精细化意识、整合流程制度、完善接待设施、服务培训等手段实现接待和会议的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使每次接待环环相扣,责任明确,力求精益求精,从而树立单位的良好对外形象。
一、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办公室接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办公室接待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各项临时性紧急任务,工作量变化大,时间不确定性强,人员协调难度高,经常处于忙乱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办公室服务领导、服务全局、综合协调功能的发挥。在接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疏于管理、忙于事务。办公室接待人员的主要精力被一些琐碎的事务所牵扯,而真正利用制度管理、流程作业比较有限,大部分靠人在协调管理。二是疏于精细、责任淡化。接待工作(环节)流程不够精细,岗责体系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责任不落实、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忙于应付、疏于服务。主要是工作粗放,主动性、创造性差,成天忙于应付突发性工作,在接待、会议中的服务意识不强,专业化不够。
2.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做好办公室接待工作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接待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办公室接待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各项工作细化、量化、标准化、精益化为逐一突破口,研究探索精细化管理的可行之路,在接待中用心服务、精心服务,全面提高接待工作效能和提升单位形象。
二、精细化管理在接待工作中的应用
1.提升精细化意识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以说,接待工作是整个办公室工作中最需要“细”心的工作,从人员调配、参观路线确定到车辆调度、会议室安排、宴请等所有的环节都必须精细。这就要求接待工作人员具有精细化的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做好接待工作,就必须将精细化意识和理念贯穿到整个接待工作中去。
(1)提升流程制度管理意识。管理者和具体操作人员都必须依靠流程制度安排各项任务,只有人人遵守制度规定,事事按照流程作业,疲于应付的局面才能转为紧张有序。
(2)服务意识的提升。接待工作的宗旨是“为用户负责,使客人满意”,一个微笑,一句礼貌用语,都会体现出个人的素养和单位的文化背景。办公室作为一个单位的窗口,更应该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3)创新意识的提升。接待工作进入常态化之后,工作人员就会按部就班操作。但由于客户不同,相应的要求不同,所以接待服务也必须有所改变。这就要求随时修正接待方案中不足的地方,对接待的细节进行创新。可以说,保持创新意识是对办公室接待工作的必然要求。
(4)大局意识的提升。接待工作是一个单位的形象工程,体现的是单位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接待中工作人员的言语、行动和表现都会对本单位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接待工作人员必须培养大局意识,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单位的荣辱为己任来处理接待工作中的各种事项。
2.细化各项流程,明确接待职责
对接待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流程和工作细则,要将流程中的各项职能逐项分解到各系列、各环节、各岗位,让职工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干错了怎么办”,一切按规章办事,按程序运作,按规程服务,确保人人有任务,个个担责任。流程细化和职责明确能使每位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接待的环节,便于在工作中对照执行,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接待任务。按照程序精简、环节顺畅、责任明确的流程,即使是第一次上岗的人员,也可以在标准化流程的指导下,轻松自如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只要一切按流程办事,认真履行个人职责,接待工作的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3.接待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
接待工作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只能因地、因时制宜。要做好接待的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分析接待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不同的接待模式,对接待人员数量、参观的地点和路线、房间标准、宴请标准等加以细化。
(1)接待管理
统一制定包括来客住宿房间、陪同领导、日程安排、用餐地点、天气预报以及宾馆服务指南、联系人等为主要内容的《接待安排手册》,方便客人和相关人员及时掌握议程和接待动态。在接待结束后准确编号人档管理,以便随时查阅。
制作常用接待宾馆平面图,将房型、面积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标识出来,方便随时查阅住宿环境和安排客人;在客人的住宿房间里配备有本单位标识的相关用品和温馨提示卡,以加深客人的印象,使客人产生宾至如归之感。
为工作人员配备接待工作提示卡,卡上标明接待的流程,以及各个环节负责人、联系电话。接待人员只要对照提示卡中的流程开展工作,就可以做到接待“零差错”,大大提高接待工作的效率。
(2)会议室管理
会议室的桌椅、音响、灯光、电脑、连接导线要严格按照“6S”管理标准摆放,制定水杯、座签、毛巾、果盘、烟灰缸等会议物品的摆放制度,每次会议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按照会议流程,进入会场5分钟前倒茶水,根据夏天、冬天人们喝水的习惯,规定添加热水的间隔时间;在会议室安装温湿度计,根据温度变化情况随时控制窗帘、窗户、空调的开关,为客人提供恒温、舒适的环境。
将
单位常规会议的座次、参会人员、主办单位、物品准备进行备案,以提高会议的准备效率;按照不同的会议模式制定会议室布局图、座次顺序图,及时、方便、准确地安排会场。
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办公室接待工作中来,是办公室接待工作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出的有益尝试,也是为了全面提高办公室整体服务效能和综合管理水平而做的大胆尝试。
为更好强化员工对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质量的意识,达到精细化标准,进一步提高各工种工作质量和标准化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整体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车间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操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障,通过开展岗位工作质量和标准化操作竞赛,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快速提高岗位作业质量和熟练程度,确保各项操作行为规范、安全、高效地运行。
二、活动口号
人人争当操作标兵,岗岗争做安全堡垒
三、为使此项活动顺利开展和持续稳定的推进进行,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车间特成立领导组。组 长:孙飞
副组长:李良体 魏玉娟黄峰
成员:王丙亮赵虎胡彬及各班班组长 其中:
孙飞同志负责对副组长所分管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李良体同志负责对操作质量的检查与日常设备的点巡检
质量考核。
魏玉娟同志负责对劳动纪律、生产现场检查与考核及负责员工的技能培训的检查与考核。
黄峰同志负责槽控机设备养护和维修质量的检查与考核。
四、活动内容
1、严格贯彻落实车间的管理规定。
要求车间全体成员对车间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再学习,强化制度的执行性。
2、设备点巡检的方式、标准进一步细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
对运行人员每小时巡检一次设备在时间上进行限制,每次巡检时间不低于30分钟、对设备巡检所需测温度点做好标识;对设备需点检部位、检查内容、点检方法或工具、点检标准都明确化,要求巡检人员严格按照点巡检标准执行。在考核力度上,车间不定期对巡检人员的巡检数据进行抽测,对与同一个点的温度,两次相差超过5℃的按规定进行考核;并在人员巡检范围内存放巡检监督卡,要求巡检人员在规定范围内把监督卡上交至车间值班领导处,不能及时发现监督卡的按规定进行考核。
3、设备点巡检的方式、标准进一步细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
严格落实车间每月的教育培训计划,通过技术骨干授课、技
能比武、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形式,加强标准化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
4、严格执行操作确认制度、操作监护制度
对车间各重大操作必须有车间主任签字为依据,严格落实倒闸操作制度,做到车间领导在现场进行双重监护。
5、各项检修工作做到检修有标准、检修有签字确认制,验收有标准、合格有确认。
6、重大检修工作制定详细的检修方案和事故预想,做到检修前组织人员学习。车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检修期间车间领导具体分工,做到检修生产两不误。
7、车间领导组成员不定期抽查人员精细化操作的执行情况,定期下发检查通报。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管理学将科学化管理分为三个方面,即精细化、规范化与个性化。精细化管理即落实管理职责,把管理职责变得更为具体与清晰,包括细分对象、细分职责与岗位、细分各项实际工作、细分管理制度中的每个环节。该管理模式根据准确、精细、深入的要求,确立责任分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岗责体系、增强协调分配,避免进行粗放式的管理,持续提升管理效率。精细化管理在高校的运用可以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财务及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合理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财务监管问题相对突出等,笔者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一)缺乏合理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大部分高校领导人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信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设计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保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虽然高校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然而因为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不够科学,没有坚实的技术支持作为后盾,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速度下降,无法保证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很多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处负责牵头并全面协调实施,学校的很多其他的部门都没有主动地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工作中来,对于各个业务部门的经费没有经过充分的测算、和调研,缺乏科学系统、细致全面的论证,这就给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大多学校采用比较简单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只是参照上年预算的执行结果,这实际上等于认可了上一个年度的收支情况合,对上年度不合理的因素没有纠正,这样一来编制的预算肯定是不合理性的,缺乏科学性。
(三)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执行情况跟踪不到位,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绩效考核评价观念落后,致使对预算管理与执行监督乏力,容易造成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四)财务监管问题相对突出
财务监管对高校的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高校务须重视财务监管工作,在今后的财务监管当中,应努力规避以下问题:①一人多岗。高校为了节省预算开支,缺少专业的财务监管人员,通常由其他中职教师兼职,致使财务监管效率、质量较低;②资金动向不明。部分高校在检查经济活动时,仅仅只是单一的对某一环节或事项进行检查,却没有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存在财产严重浪费、资金使用不合理等问题,财务管理效果不理想。
三、实现精细化管理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渐的扩大,而管理模式过于陈旧,项目计划实行不严谨,导致高校在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解决高校管理问题是实现高校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为实现精细化管理,高校应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明确各种定额标准,科学编制预算
学校想要编制合理有效的发展经费预算,就必须首先明确各种规范定额标准。对高校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相关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该联合制定以下几种定额标准,具体为:
1.对维持类经费构建定额标准。相关财务部门应该基于当前业务经费定额,分析经费具体运行效果的方法,不断调整使之完善,针对维持类经费构建科学的定额标准库。
2.和各院系以及教务处联合构建学科或者专业定额标准。应该结合各课程、学科以及专业建设的具体大纲要求,为课程、学科以及专业制定相应定额标准,并将其设置为学校投入这种经费建设的基本依据,只要是超标准或者是没有标准的,就不再对其予以经费支持。
3.和资产以及后勤管理部门一起联合构建设备定额标准。相关部门对设备采购进行申请时,如果资产处审核没有达到配置标准,就不再予以预算经费,从而防止资产闲置以及浪费现象发生。
4.和资产以及后勤管理部门一起联合构建维修定额标准,将其当作维修经费预算的基本依据。
(二)提高过程管理力度
1.完善高校制定岗位责任制、财务监督具体制度、财务档案具体管理制度、备用金具体管理制度以及票据管理制度等各种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监督力度,改善资金管理效果,减少收支漏洞,接受上级各个部门的严格财务监督。高效的财务人员可以按照财务制度、会计法或者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行使自己的财务监督权,严格审核检查单位预算编制以及具体执行情况。
2.督促相关财务人员提高本单位各项收入的监督力度。应该入账核算高校所有收入,不可以设账外账,同时,也不可以出现“小金库”以及坐收坐支的行为。如果单位出现违反国家具体财经法规的相关行为,高校财务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制止,向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情况。
3.提高单位支出监督力度。财务人员应该严格审核单位原始凭证所具有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退回那些记载错误、缺乏完整性以及审签手续不全面的原始凭证,同时,要求经办人员对其进行补充以及更正。不受理那些不真实以及不合法的相应原始凭证,同时,及时对相关领导反馈这一情况。
(三)强化预算约束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应当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加强预算控制,建立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对财务预算考核情况良好、工作业绩突出的业务部门、处室、学院、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给予处罚。将预算管理考核的实际情况与各个业务部门和个人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奖惩要及时兑现,让各个业务部门、个人与高校整体成为责、权、利一致的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学院、各业务部门和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目标,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衡量和反映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进而推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预算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管理财务工作实施的主体。一支业务能力精细并且具有高素质的预算管理团队,是高校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预算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高校在加强引进师资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养。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上的训练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将计算机、金融、法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应用,此外,财务人员的敏锐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能力是优秀预算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要求财务人员树立服务于学校的忠诚观念,切实打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高校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迎合“党风廉政”工作,做到秉公办事、廉洁自律、尽忠职守;进行会计知识教育。新形势下,很多政策、法规相继出台,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吸收,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但前提是必须让会计人员得到会计知识教育;建立考核机制。在全新的会计考核机制下,让会计人员在激励中不断的努力工作,给高校学校创造更多的利益;加强风险防范。财务人员必须要有风险防范意识,除了要做好算账、记账、审核、报销、制定会计报表等工作,还要掌握高校学校的财务状况,防止超出预算。
四、结语
综上,笔者对精细化管理概述作出了解释,并对高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促进高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高校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更新管理理念,增强预算管理认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预算管理培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力度,使财务精细化管理更加规范,以此来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摘要:精细化管理模式体现了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的运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运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模式,高校,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亮.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3(18).
[2]王芳.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校预算管理中的探究[J].西部财会,2016(09).
[3]孙翠松.责任预算在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17).
[4]王琛.浅析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新经济,2016(Z1).
关键词:精细化;高校;后勤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与高校后勤
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工作中落实人员责任制,要求每个人都要爱岗敬业,把工作做精做细,不断创新,它是一种降低管理成本和减少占用资源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模式。高校后勤组织不但要做好校园服务,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以满足师生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入,将有助于高校后勤解决以上难题,为后勤工作早日实现科学化管理奠定基础。在这个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的时代,精细化管理显然适合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二、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高校后勤员工的管理理念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过去的高校后勤部门也就属于事业单位的部门机构。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后勤工作,高校后勤也或多或少地遇到了发展瓶颈。个别后勤员工因为存在“铁饭碗”和“等、靠、要”思想,难以满足师生要求不断精细化的需求。因此,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将有助于更新员工的管理理念,提高员工危机意识,提高改变的主动性和服务的优良性,让员工以全新姿态和面貌对待工作,为打造现代化后勤管理模式创造条件。
2.有助于改变后勤部门的粗放式管理
高校后勤工作个别岗位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明确、资源使用不合理、设施配备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后勤各环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成效。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投入、落实管理责任,有效改变部门相互推脱的现状。比如,在餐饮管理环节,精细化管理可以要求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用时间和空间去规范烹饪、售卖、清洁等各个环节,在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师生的用餐要求。
3.有助于后勤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后勤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低学历员工较多,为满足后勤工作的发展需要,要加大后勤队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精细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全员参与,积极将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让员工真正成为管理的实施者。精细化管理倡导的“主人翁意识”,将有助于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以环境熏陶和感染人,有助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引进精细化后勤管理的方式
1.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前期保障工作
后勤部门应根据动态化的管理和师生反馈,不断完善规划方案,做到管理有依据、步骤可操作,结果可评价。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和整合部门,避免出现机构层级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避免职能重叠和工作推诿。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保障后勤工作有序运行的基础,制定过程中须有充分的依据,细致审慎地去制定,将规范后勤工作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应建立和实行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制度,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人事制度上要尊重和认可员工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培训等保障。
2.自主探索各环节的精细化后勤管理方法
对各个后勤生产操作过程要分割出不同的单元,规定好各个单元的工作程序、规格、流程和标准,之后再进行分析、整合、简化、优化和改进,不断完善管理方法。例如,餐饮环节,可细化出食品采购、索证索票、食品留样、餐具消毒、职工晨检、冷热加工、窗口售卖、餐具清洁等环节,对加工间、切配间等空间的环境卫生制定操作规范和管理办法。对食堂的设施、设备、原材料、食品、用品、用具等,实行分区、分类、分层定点放置,明确标识。密切关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后勤工作中的应用,使后勤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促进校园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和校园服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实现技术支撑式的后勤精细化管理。
3.营造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氛围
精细化管理应用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员工是否能真正认同和落实。为此,后勤部门要不断营造精细化管理的氛围,加强宣传引导,让员工乐于接受,乐于实施。要尽量为员工创造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动员所有员工参与管理,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倡导和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节约意识,动员员工从工作的点滴做起。例如,可对技能炊事员、卫生监督员、营养指导员、质量评判员、价格监督员等进行分级管理,举办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比赛和活动。
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后勤的终极目标。精细化管理要求服务工作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注重服务细节。在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就是要为师生员工着想,在提供服务前、服务中以及服务后,都要将服务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以提供最优质服务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黄新业.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2]王芳.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3]曲倩劼.高校后勤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在对房建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时,施工材料与设备的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基础。在管理各项施工材料的过程当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施工方面,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施工需求,为施工人员提供高品质的施工材料,并统计好各项施工材料的使用量,按照有关计划对各项施工材料进行抽查。②材料质量方面,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明确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管理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针对施工材料使用与管理过程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解决[3]。在施工设备管理方面,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参考以下方面进行管理:①成本方面,因为房建施工设备型号较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设备因管理不当而出现严重破损,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施工管理人员要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施工现场中的各项设备进行全方位管理。②检修方面,由于施工现场中的.设备因检修不当,很容易出现施工故障,从而引发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各项施工设备的运行特点与状态,安排专业人员对各项设备按照计划进行检修,达到房建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3.2健全施工管理体系
房建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体系是工程如期完工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完善原有的施工管理体系,并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减少施工管理不科学现象的出现。在完善房建施工管理体系时,管理人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①根据原有施工管理制度实施现状,妥善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原有的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完善与改进。②由于房建工程施工受外界条件影响特别大,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单位的工作状态,包括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健全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真正达到精细化管理目的[4]。在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的发展的今天,房建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对工程各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管理。对于房建施工管理人员来讲,要结合各项施工工艺的使用情况,不断引进新工艺,节省施工时间。如果房建工程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会影响施工方案的实施效率,因此,管理人员还要对工程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进行综合管理,为施工单位提供更加完善的施工方案。从工程造价角度来分析,施工人员、材料与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保证工程如期完工的基础。想要更好的提升房建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引进新的施工工艺之前,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其能够更好的学习新工艺,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的同时,真正达到降低施工材料损耗率的目的。
3.3定期更新管理理念
如果房建施工管理人员运用的管理理念不合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施工后果。故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更新施工管理理念,并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当中,帮助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因为房建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果施工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会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工程整体施工效率,因此,施工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至关重要[5]。从房建施工管理人员角度来分析,要了解施工现场中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的因素,并制定详细的解决对策,在提高房建施工效率的基础上,不断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之下,房建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施工管理人员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对施工方案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并积极主动的与施工单位进行有效沟通,针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各项意见,调整原有的施工管理目标,确保房建工程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
4结束语
综上,通过加强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力度、健全施工管理体系、定期更新管理理念,能够保证房建施工管理人员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了房建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与效率。对于房建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人员而言,在实际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大力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努力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从根本上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我国房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国亮.关于BT项目模式下堆场配套房建施工管理经验及模式探讨[J].低碳世界,(10):208~209.
[2]李亚林.关于BT项目模式下堆场配套房建施工管理经验及模式探讨[J].低碳世界,2018(09):203~204.
[3]吴根大.简析房建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09):254.
[4]李传梁.房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8,4(17):98~99.
日期:04-05浏览次数: 727次收藏:576
【内容提要】0引言 班组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最基本单位,运行工作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特殊工种,运行班组各岗位人员全天侯地要对发电机组各项参数进行监视操作和调整,必须持之以恒周而复始的工作,确保全厂设备安全、经济、0 引言
班组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最基本单位,运行工作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特殊工种,运行班组各岗位人员全天侯地要对发电机组各项参数进行监视操作和调整,必须持之以恒周而复始的工作,确保全厂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同时还要保证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的正确无误。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实行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化
制定出班组安全生产目标,发挥班组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的功能,实现安全与生产月标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重安全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环节。安全目标责任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精神的指导,形成个人向班组、班组向部门、部门向公司保安全的层次管理,着重加强各级人员的责任感,同时激发班组职工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管理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班组安全目标的考核要和安全责任制挂钩,班组安全月标管理是整个班组安全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目标实现了,安全基础才能更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防微杜渐,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在超前控制,要有超前意识,要抓好苗头性问题的处置,如果有违章违纪的苗头,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否则安全管理就会出现漏洞,班组安全目标就很难实现。2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技术
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就要知道怎样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安全意识强、反事故能力强的安全管理者和安全技术人员队伍,是岗位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岗位培训在内容上,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个性,因地制宜,加强各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运行操作规程的学习及会画专业系统图等等,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训练,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使职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正确地传达、执行操作指令,使作业活动实现规范化,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三违”现象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方法上,要灵活多样,通过事故预想、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安全警示、业余自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在时间上,要有长期规划,短期安排。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及时事故经验、教训,作为教案,进行宣讲,对职工进行警示。在方式上要突出以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对在岗职工进行安全基本常识、如何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如何杜绝违章现象等方面进行培训。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抓安全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殊事”,对违章、违规行为要认真分析,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考核,处理要体现狠。安全方面存在马虎、侥幸心理的人,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事故和未遂者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并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一反三,使大家深深懂得”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道理,但安全是由人去实现的,要抓安全,就要抓住人心,只有抓住人心安全才有保障,因此,日常工作中,时刻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经常找“钉子户”谈心,以耐心、爱心教育他们,以心换心,使他们深深领会到,安全就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就是为了家庭,为了家庭就是为了企业,为了企业就是为了社会,把安全教育触及到职工思想灵魂的深处,把每个职工都融入到“班组”这个大家庭中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职工的士气,使人人都想要争当安全标兵的思想意识,这些做到了,安全工作就没
有做不好的。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运行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监视、分析、操作调整,在日常工作时,往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常常疏忽了操作中存在的哪些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危险因素,以至于发生各种始料未及的事故,所以在每次的重大操作及启停机组时,各管理者和相关操作人都要认真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进行分析,逐项列出对策,做好交底,让每个人都清楚,以此来提高防人身、防设备及事故处理能力,达到危险预知,确保操作无误。例如电气的倒闸操作、锅炉、汽轮机的启停、危险品化学的使用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有专人监护操作的全过程,要对每一项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剖析,从中找出人为的、设备的、环境的以及管理方面的危险点,把危险点控制起来,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制度,使班组安全管理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化。日常工作精细化
班组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持之以恒,扎实推进,才能获得实效,因此,班组日常工作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求真务实,从点滴做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脚踏实地,采取各种措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运行班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节能降耗方面的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杜绝浪费,降低各项损失、机组各项指标、参数必须控制在月度计划指标范围内,争取把月度小指标做的更好,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安全管理控制上必须精细,做到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经济指标没有完成,就要责任到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员的经济节能意识,才能群策群力,共同把节能降耗工作做到前列,才能把班组管理管好。班级的安全文明生产做好了,才能保证的最大经济利益。
一、电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一般是将企业的相关管理技术与企业的相关管理理念进行结合,其采用的规则比较精细化和系统化,为了保证每个部门都能够高效、持续、协同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施行数据化、信息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手段。在进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中的相关服务、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以及企业运行在企业后台的专业管理,都应当由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整体上的监控和调整。技术和管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保障,信息化是企业精细化的手段,专业化是企业精细化的基础,而企业精细化必须将数据化作为准则。
二、电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体系建立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机制也在随之改变,为了与我国当下的市场机制相互吻合,在进行电力营销时,应当把市场作为基本的导向,从而建立一个合理适用的营销管理模式,在我国众多的电力企业中,已经开始讲市场营销工作放在其首位,目前多数电力企业制定的生产经营策略都要为电力营销而服务,并且要服从电力营销的全部需要。
在对电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进行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一定的基本准则,第一,建立相关管理标准时,要符合我国企业的决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二,建立过程中应当与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比较紧密的结合,把提升管理现状、整合管理程序以及优化管理措施,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相关措施。第三,将同行企业中比较优秀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融合,并且在这些优良的经验和方法中吸收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上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
在进行现代电力营销过程中,应当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这个原则就是把电网作为工作的基础,以技术力量来支撑工作,以管理和服务来保障工作。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或者网络技术,最终能够以最高效的服务和最优良的品质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电力企业所订设的营销目标,还应当对营销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于各项业务进行规范、严格以及有效的监管。电力营销在营销过程中,确立营销方式时应当把卖方的市场体系作为其基础,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寻求到更加合理的营销方式,使电力营销的机制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1、优化电力企业的企业形象
近些年,在我国应用和开发新能源的范围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拓企业的市场范围,用最新型优质的服务于客户保持供电关系,才能使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能源市场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才能最终实现便捷、真诚、优质的服务理念。
电力企业应当考虑到电能的质量,并且不断的提升电能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当对企业的供电能力进行提升。电能作为商品时代中的一种商品,其质量也使非常重要的,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的质量会非常关注,如果没有保持一个良好的质量,就很有可能造成电力企业的形象遭受损害,所以电力企业应当将企业的供电能力和质量进行实质上的提升。
2、电力企业管理人员ASM管理实施
对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应当在电力企业中施行ASM的管理体系,只有在企业中推行352管理法,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系得到更全面的改善。“352”管理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是指:管理人员每天的工作用于检查工作和督促员工的精力应该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对上级领导给予的工作依据和工作决策进行施行应当用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精力,而管理自己的本职工作,将自己本职工作做到位,则应当用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精力。 在具体施行这种管理法时,应当从上、中、下三个层次上进行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把领导、自己以及员工同时划分在这整个体系之中,从而使管理的职能得到优化,使企业的服务意识得到加强,使企业的每个层次都能很好的融入同一个管理的体系之中。
四、电力企业价格以及市场的精细化管理
在电力企业中,只有将企业的价格以及市场同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保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由于在电力市场中,价格是具有一定弹性的,所以用户对电力市场的需求也使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应当做到不断的开拓电力市场,并且将市场营销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以价格战略的方式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电力企业实现其社会及经济效益。
在进行电力企业价格以及市场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当使用以下几种措施:第一,电力企业可以在不同的阶段进行电力服务调控,在调控过程中,应当与不同的居民电价进行相应的结合,并且根据不同居民的电价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这样不仅能够使市场的电力得到稳定,还能使居民进行合理的用电。第二,电力企业应当细化电力市场,在细化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户的情况不同,对他们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用电定价,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可以使我国居民的用电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第三、扩大电力使用的范围,在我国许多现代化的城市中,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用电量也不断增加了,政府也应当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居民日常的用电进行引导,从而为城市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应当对企业售后的服务水平不断进行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应当按照精细化的模式对企业进行管理,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并且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不论市场形势还是经济形势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变得越来越精细化,使用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趋向现代化的模式,这些新形式的管理方法,已经完全取代了旧的粗放的管理方式。要想使管理模式越来越走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就必须把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行全面提升,以这种方式只能更加电力企业社会、经济的效益,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余恒洁. 提升供电企业服务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2.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推荐阅读:
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05-27
浅谈精细化管理方法在收费管理中09-27
在全市建设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表态发言10-22
关于精细化财务管理赢得精细化竞争05-31
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10-16
项目精细化管理06-12
精细化合同管理06-23
精细化管理本质07-23
精细化管理新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