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
江苏高职院校排名江苏高职高专院校江苏省高职院校排名-07-26 15:44江苏高职院校排名江苏高职高专院校江苏省高职院校排名
最分21,最低分72
河海第批,理,统,最分,最低分
江南第批,理,统,最分,最低分
江苏第批,理,统,最分,最低分7
南京信息程第批,理,统,最分29,最低分7
江苏高职院校排名江苏高职高专院校江苏省高职院校排名
南京农业第批,理,统,最分4,最低分7
药第批,理,统,最分,最低分7
南京师范第批,理,统,最分2,最低分72
扬州第批,理,统,最分99,最低分7
南京审计第批,理,统,最分,最低分7
浙江第批,理,统,最分7,最低分1
浙江理第批,理,统,最分,最低分7
计量,第批,理,统,最分,最低分71
安徽第批,理,统,最分42,最低分7
第批,理,统,最分7,最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 “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不清, 培养目标不明确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尚处于争议之中, 至今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 如存在“双职称”“双证书”教师等, “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比较模糊, 所以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也不一, 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自己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有的以双职称作为资格认定条件, 有的则以双证书为认定标准等。
(二) 师资来源渠道较窄, 缺乏原动力
从调查情况看, 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从高校毕业生直接任教的教师比例最高, 从企业、科研机构调入的教师非常少。多数新进教师由于刚出校门, 虽说掌握比较前沿的理论知识, 但动手能力和教学经验欠缺, 这部分教师普遍感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比较高, 不愿主动地培养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
(三) 兼职教师中具备“双师型”的数量较少, 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也不科学。许多兼职教师虽然具备了本专业较高的技术水平, 但是由于没有接受正规的教师方面的培训, 对高职教育的理念把握不透彻, 而且数量也过少, 兼职教师队伍也不稳定。此外, 兼职教师聘用制度不完善, 聘用程序简单, 灵活性较大, 缺乏对兼职教师规范的管理与考核。
(四) 缺乏系统、完善的双师培养体系, 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培训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由于经费投入不足, 造成师资培养培训的硬件设施不到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很难有集中的时间外出进修培训;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很难建立真正的产学合作基地, 造成了专业实践基地缺乏等。这些都是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因素。
二、“双师型”教师改进策略
(一) 准确理解和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关键
“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指“双证书”“双资格”“双职称”教师。这些只是从某个方面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特点, 但如果以此来判断“双师型”教师显然有些片面。“双师型”标准不是一种个别化标准, 而更多的是指高职院校整体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和比例要合理, 尤其是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能够胜任, 也就是说, 专业教师应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能力, 在专业上既有理论功底, 也有实践能力。
(二) 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 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应该广泛, 尤其是从企业或相关行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专业技术人员, 将他们充实到教学一线, 可以迅速改变师资队伍结构。同时, 积极引进相关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 可以加快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进程。与此同时, 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 开展岗前培训, 让兼职教师跟校内专任教师一样, 可以参加双师认定和职称评审等, 以解决兼职教师的后顾之忧, 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三) 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是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 通过企业实践, 熟悉学生未来就职后的工作环境和企业范围, 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二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相关的教师培训基地接受进修培训;三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校讲学。同时, 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四) 建立健全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机制
高职院校应主动研究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积极有效地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同时可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 对取得“双师型”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贴, 要鼓励教师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对于坚持到企业开展调查研究、项目开发的“双师型”教师要给予相应的补贴和照顾, 进而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茵, 张建宗, 李秀丽.“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标准及其培养[J].考试周刊, 2011, (42) .[1]张茵, 张建宗, 李秀丽.“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标准及其培养[J].考试周刊, 2011, (42) .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张健(1964- ),男,重庆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重庆408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63-03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按举办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三大类型。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教师基数庞大,师资整体水平较高,教师素质发展比较全面,但也有一些因为教师达标率低而面临摘牌警告的院校。从整体水平来看,目前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外聘教师比例偏低,部分院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
民办高职院校大多发展周期比较短,年轻教师的比例明显偏高。在专任教师总数中,小于30岁的年轻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公办院校的比例。兼职教师大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高,可见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和机制保障,其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是各类型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结构建设较好的院校。此类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相对容易,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尤其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尽管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与教育部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的合格要求对照,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学历和职称情况看,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也存在差距。2005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37%,而在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中,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13.4%;2005年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42.6%,而独立设置的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中的相应比例不到30%。从学历结构看也不合理。目前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中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数量偏少,与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理论型”教师较多,“双师型”教师较少,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无论是公办、民办或行业企业举办高职院校,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普遍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高职教师大多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型”教师较多,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小。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3.资金投入不足,知识更新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高职院校资金紧缺,很大程度上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造成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也就不高,这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导致高职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但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等客观上的原因。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有限,主要靠高职院校自筹资金。由于社会还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家长不想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高职学校,学生也不愿就读高职院校,结果是生源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也就上不去,进而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4.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科学培养体系。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普通高校教师必须达到研究生学历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教师法》要求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一支非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其转岗培训和在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但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和各高等职业学校虽然为此做了不少努力,想了不少办法,师资培训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但从整体上看,其投入力度仍不够,师资结构与水平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无法适应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
(一)教师培训需求显著提升,培训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
“十五”期间,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据统计,“十五”期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数超过教师总数的2/3,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培训的教师占到46.2%,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师合计约占已培训教师的50%。据调研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高职院校任课教师的培训量比“十五”期间约增加9.2%。除任课教师培训量增加外,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数量也增长40%左右。教师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将更加多样化,任课教师培训的方式选择将主要集中在实训演练培训和理论培训上;从培训的时间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选择中、短期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水平;从培训的地点看,除了以往的高校和教育部培训基地外,到企业去培训也将成为教师的一个主要选择。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将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特别将“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列为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还把“在示范院校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试点,加强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持示范院校的改革试点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以达到在“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
(三)强化培养,增加兼职,促使“双师型”教师结构的明显调整和优化
首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教育部还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一切都将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将显著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成为加深与企业交往的最常用的方式。再次,高职院校将加大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的力度。随着高职教育社会影响力的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会得到较大提高,这将成为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加入高职师资队伍的有利条件。最后,高职教育师资职务评审制度的改革,也将成为吸引企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一个有利条件。
三、“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提高或调整高职教师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师资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通过外聘、进修、内培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专任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学历层次。但是在努力提高用人标准时,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聘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高学历者。应尽可能地聘用那些既有高学历又在第一线工作过的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人员。对于专业经验与业绩、职称与能力等各方面都很优秀,而学历尚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可以聘为兼职教师,从而加快推进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或者是刚从高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的高学历者,应进行岗前培训,给予他们实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们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使高职教师不仅提高学历或学位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
2.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基础文化知识越广,越扎实,越丰富,教师就越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实现从理论传授到实际操作所要掌握的知识,其他知识是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上述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他知识是外围层次。高职教师需要构建自己向纵深拓展的、多目次的、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由原来的单一“专型”转变为“博+专+新型”的合格高职教师。
3.培养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能力。一是重组与更新现有知识的能力。我国加入世贸后,经济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人才需求趋势走向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高职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也应按照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应具备能及时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更新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满足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二是强化实际专业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是高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学习操作与学习理论不同,学习操作首先表现为动作模仿,而学生模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操作动作示范,教师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能非常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要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关键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如果高职教师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就能从传递信息的烦琐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问题,还能更迅速、准确地捕捉和获取科学前沿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教学和科研,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四是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由于职务晋升、考核评优、住房分配、教师与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群体更为严重。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首先要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寻找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为自己规划出“最近发展区”,避免随波逐流和盲目发展;再次要注重终身学习。我们目前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产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知识与技能的贬值速度加快。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充电,以教给学生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构建实现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1.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在高职教师队伍中树立起竞争意识,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引进一系列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全面真正实施“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制。改变以往“铁交椅”“铁饭碗”的传统观念,调动高职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高职教师考核的内容除思想政治考核外,主要是业务工作的考核,包括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必须成为衡量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指标。同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应该确立一个量化标准。三是实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改进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避免“人才单位所有”“学术近亲繁殖”等现象的发生。为有效构建教育人才高地,高职院校要制定“面向社会要人才,深入市场挖人才,不拘一格聘人才,事业福利留人才”的“四才”方针。通过实行人才双向流动制度和依法合理的流动机制,实现专、兼职相结合和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逐步实现高职教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名师工程”,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形成制度并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从上而下统一认识,打破“论资排辈”“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的束缚。要让中青年教师唱主角,用“一帮一”的办法,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使中青年教师大胆地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任务。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较强、在学术上已崭露头角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高职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竞聘上岗等方面给予激励性的政策,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既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又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去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对其进行锻炼和培训,尤其应侧重高技能型教师的培养,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三)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1.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在职称评审中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实际的专业教学水平。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职称评聘工作的分类指导,单独成立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机构,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一是对于既有较高学历又有突出技能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二是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按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或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大力支持;三是通过建立柔性流动机制激活教师资源,实现同类专业师资共享,如在职称评聘中对于在不同院校间互相兼课的教学任务.以及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等其他成果予以承认;四是放宽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流通与不同系列职称的复合,鼓励普通基础课教师通过专业进修改行转任专业课教师。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到对口的企业单位顶岗实践,进行真刀真枪的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促进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有关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或支持专业课教师通过行业特许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的培训考核,取得所教授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目前,我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广大教学人员绝大多数是由普通高校教师转岗而来,他们从事传统的理论教学很有经验,但与现代化要求较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做好这些人员的转岗与在岗培训十分必要,可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集训、到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自身高等职业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10).
[2]张炳耀.“十五”期间我国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预测[J].高等职业教育,2002(2).
[3]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6-09-14.
[4]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
[5]庄西真.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1).
[6]陈雨海.以职称政策为导向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
为丰富旅游分院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学生活动专业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活动分层递进式的工作设想,旅游分院学工办〃团委于2010年5月举办了旅游分院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专业技能大赛。
在分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分院全体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辅导员老师积极组织协调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旅游分院八个专业技能相继举办了各具专业特色的技能比武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上下支持,确保大赛顺利开展。本次技能大赛得到了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由于老师日常教学任务重又逢示范校建设收关的“关键”阶段,专业课教师牺牲休息时间认真研究专业技能大赛方案,精心设计出了一套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比赛形式。学工办•团委多次牵头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审核各专业技能比赛方案和解决各专业技能比赛时所遇到的困难,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教师学生齐上阵,相互学习、相得益彰
通过深入的宣传动员,激发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高潮。各专业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报名并苦练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主动的走进学生,帮助学生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技能展示形式和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掀起了学技术,长技能的学习高潮。
三、专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各项成果丰硕
本次专业技能大赛共计举办了7场专业技能比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老师的鼓励下在校园内通过自行招商举办了一场大学生学习用品展销会。展会共有20位商家布展,在为期两天的展会中就创造了3万余元的销售额!并且本次展销会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新文化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让学生真正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实战”。
酒店管理专业的技能大赛与企业高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与企业员工一起进行专业技能比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热情,另一方面从企业员工身上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学生受益颇丰。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举办的第二届“映像节”活动,展示了学生自己制作的MV、DV和摄影作品,通过作品展示让全体师生来对作品进行评价。其中,部分作品的水平以达到专业媒体的水平并被媒体采用。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示范院校的实践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文化体系、实践体系等面临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作为示范院校,必须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改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推进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创造积极的条件.
作 者:金建孟 JIN Jianmeng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9(1)分类号:G421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实践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 有助于学院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起源很早, 文献很难考证,但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却是与教育尤其是与职业教育相始终的。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其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模式的研究, 这些研究极大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其中实践教学改革尤为突出。
一、实践教学定义
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 主要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深造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它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与理论教学相铺相成, 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一般学院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的仿真和模拟训练及生产企业的现场实习和岗位实践等环节组成。
二、实践教学的作用及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 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理论教学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 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 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 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之本、高职教育之主体。作用如下:
1、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所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职业能力不是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 而是综合就业能力, 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实践教学对构成职业能力诸要素的养成都起着决定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能力、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是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
2、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高素质的形成, 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造就, 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应具备德, 智、体、美相结合的各项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观, 加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践教学对学院产学研、专业建设、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很大促进。高职实践活动是学生职业素质发展、形成的必经之路, 学院主要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双主体性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高职院大部分是由专科学校、职工大学、教育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升格建院, 高职院起步较晚, 存在一定问题。理论层面明晰、操作层面糊涂。我国政策
法规、方针策略 明晰, 国家对高职教育投人很多。学校落实具体问题的少, 做表面文章的多重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的少, 买地建房的多重技能人才的少, 重学历职称的多重实践教学的少, 重理论教学的多专业科学设计教学计划的少, 做数字游戏的多熟悉实践教学体系的少, 不能剖析专业核心能力的多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教学的少, 实践教学学时数不够的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喜欢上实践课程的少, 喜欢上理论课的多愿意呆在实训室的少, 愿意呆在教研室的多。
高职院实践教学条件严重不足, 教学设施投人不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利用率普遍不高, 实现资源共享困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挂牌的不少, 发挥作用的不多, 运行一两次的不少, 长期运行的不多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率大, 真正双师型教师少, 年轻教师多, 引领专业的学科带头少, 有各种学历的教师多, 有职业资格的教师少, 上理论课的教师多, 上实践课的教师少。
教材实践教学教材少, 理论教材多符合高职教育特色少, 剪贴拼凑的多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少, 低水平重复的多。
四、实践教学基地
1、实践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实践教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是立教之本。高职院按高职教育理念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方向、制定向实践教学倾斜的政策、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推行双证书制度等。
实践教学时专业的主体性教学,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结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建立独立的考核评价标准。
实践教学时主导性,高职院校要理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抓。实训室、企业可以解决的问题不依赖学院课堂解决;现场、实物可以解决的问题不靠笔解决。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高职院校好的完善的实践基地对学院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呕那个。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场所,是具有职业性、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和高技术含量。实践基地功能与定位、建设应遵循原则、基本功能和运行管理模式在探索中。实践教学基地应该提倡多模式、多特色, 不适宜用一个模式去规范。高职院校很关心“ 建什么”、“ 怎么建”、“ 怎么管”、“ 怎么用” 的问题。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即以职业为导向。实践基地建设应建设为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强调职业性原则。同时实践基地建设要遵循岗位性原则、技术先进性, 适用性原则、共享性, 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实践基地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分块和集中与分块相结合的三种管理模式。院校统一管理和各系部分工责任的共管共用管理模式院系二级管理等,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加强教学、师资、学生、设备管理。
实践基地使用以实践教学为主。带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生产和科研校企合作, 共建培训基地引进企业标准、执行行业规范注重透资效益, 追求利用率。
总之,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加强实践教学, 积极发挥实践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院建设, 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 提升学院整体水平, 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尽道路。
据相关统计显示,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工科女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5%~25%, 她们中40%的学生来自农村。因为专业原因, 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生理卫生、人际关系、找工作困难等问题。
二、问卷建立及分析
问卷主要针对文献研究内容, 分为5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心理状况、学校教育、学业、就业压力。共发出问卷200份, 收回200份, 有效问卷200份。
(一) 个人基本情况
从问卷调查中显示, 农村学生占大多数。参加调查的学生中, 其中普通高职占79.00%, “3+2”联合培养占12.50%, 国内外联合培养占5.00%, 技工班占3.50%。独生子女占72.5%, 农村占58%。
(二) 心理状况
此项调查中, 大多数的女生在人生取向上比较迷茫, 对今后的就业也感到很有压力。有22%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后, 最大的挫折是就业竞争太激烈。其余的成绩不理想、恋爱不成功、不适应宿舍生活、经济困难各占到19.00%、22.00%、17.00%、20.00%。有55.00%的学生认为在大学, 需要对未来人生取向的指导, 希望在“现阶段对待生活的心态”“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给予指导的分别占28.00%、12.00%、5.00%。有30.50%的学生课余生活是上网度过的, 学习的只占7.50%。有50.50%学生觉得班上女生少会带来困扰。
(三) 学校教育
在此方面的调查中, 学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40.50%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会对自身发展前景有微弱的影响, 47.50%的学生认为学生会、社团举办的大赛和活动很不成功, 要么是形式上很多人参与, 实际上很多人是“被参与”, 要么是几乎没人参与。在58.50%的学生认为希望通过书面教育来提高人文素质, 25.50%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教学提高人文素质。有33%的学生认为学校人文活动少且覆盖领域狭窄。
(四) 学业方面
在问卷中, 学生希望走出去参加校际交流学习。参与调查的学生专业全部为工科专业, 其中数控技术专业占23%, 学生有38.50%的人看重学校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专业知识获取途径有27.00%的学生是通过教师课堂讲解, 22.50%通过图书馆自学。有30.50%的学生曾经考试挂过科。有27.00%的学生想多学一些课外的知识, 但不知道该学习些什么, 没有信息和方法指导;有20.50%的学生想参加一些校际间学习交流活动, 但不知道哪里可以获得这样的机会;21.50%的学生学习目标缺失;71.50%的学生偶尔旷课;15.50%的学生经常不按时上课;52.50%的学生偶尔走神;28.00%的学生表示我的老师是手机;只有19.50%的学生认真听讲;66.50%的学生对大学的授课方式适应;16.50%的学生对大学的授课方式不适应;42.50%的学生感觉目前学校对自己的培养对今后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有17.00%的学生对目前学习的工科课程不感兴趣;有51.00%的学生认为男女比例对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三、工科背景女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 通过教育者提高对工科女生教育的重视度, 来提高女生对大学生活的参与程度
只有提高教育者对女生群体的期望值, 才能不断提高女生的教育水平, 才能提高女生教育的质量。从职业教育和国家发展的高度, 做好工科背景的女生教育工作, 对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工科背景的女生采取分类教育
毫无疑问, 学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同为大学生群体成员的男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是有其共性的。但遵循这种共性对学生所进行的一般化的教育, 往往缺少对女大学生具有的某些特点的关注。她们与辅导员交流思想也少, 也基本不与男生交流思想, 甚至在女生中的交往对象也非常有限, 她们的发展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要根据工科背景女生的特点, 与男生分开来, 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包括心理、人际关系、自我保护、就业技巧等。
(三) 重视心理教育, 增强工科女生的自信心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学生心理活动, 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可以采取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女生的自信心。可以采取个人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 丰富教育形式, 提高女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邀请校外成功女性来开展讲座, 介绍成长经历, 用各种方式帮助女生悦纳自己, 提高自信度。
(四) 丰富适合工科女生的校园活动, 培养综合素质
根据专业和人数的特点, 举办适合她们的各种活动, 为她们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和机会。
如举办女生风采大赛等有针对性的活动, 提高参与度。鼓励女生深入社区、企业和社会进行志愿服务和调查。让她们了解社会, 提高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针对工科女生, 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和校园活动, 教育和引导她们明确今后自己的就业方向,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做好职业生活规划, 早动手早准备, 为她们今后从事专业工作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各种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玉.工科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青少年学刊, 2008:85-88.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策研究
一、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和学校的联动不足。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使学校、企业共处于一个“系统”的基础。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高职院校和企业用人部门,一个是人才的输出者,一个是人才的接收者,他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目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联动不足,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和互动,但现实却是学校“一头热”,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主动和热情不足对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大的阻碍。
2.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管理比较薄弱。校企合作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面临着管理改革的压力。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实训基地管理等一系列原本学校习以为常的常规管理制度,都需要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做出新的调整。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又对学校的管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做到新型管理,有效服务地区经济,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3.缺乏政府的监督和协调。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大部分都只注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双边合作,缺乏政府的督导、协调作用,导致校企合作形式比较松散,合作时间难以长久。高职院校与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机制、管理方式、价值取向,双方缺乏沟通,还没有认识到双方还有很大的共同利益空间,从而导致校企双方合作不普遍,即使有合作,也难以深入。缺乏政府的监督和协调主要表现在: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滞后以及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二、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的对策建议
1.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从外部着手,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从内部着手,调动企业自身积极性。
外部力量对校企合作的促进,可以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在学校方面,学校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从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在政府层面,政府应给予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可以通过对校企合作的优秀企业进行奖励,比如采取减免部分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应该从企业内部着手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企业对自身的定位,由原来的纯营利性组织,逐渐转化为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营利性组织。提高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加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管理。首先,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校企合作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校企合作的管理同时涉及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实训基地管理以及师资管理等,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管理校企合作各项事宜的管理部门,对全校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其次,适应校企合作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校内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以可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是否达标,并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资料形式,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形式。
3.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首先,要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要使校企合作的发展得到保障,政府必须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校企合作制度化。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调整、规范和推动。其次,应对校企合作给予鼓励和专项资金支持。在推动企业合作过程中,除了有良好的政策保障外,政府还可以建立经济杠杆,使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有条件进入学校,同时对校企合作单位有一定的鼓励和资金支持。可以通过把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纳入政府科研规划,对校企合作优秀企业进行鼓励等途径来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集.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9):61-62.
[2]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
一、必备硬件 1.助教证书
研究生取得助教证后2年可以评讲师
本科生取得助教证后4年可以评讲师 2.学位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 3.教师资格证书
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4.论文
2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而且是取得助教证书后发表,不能突击发论文(不能在评定时间近期发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一篇即可。具体要求得看当年的评定资料,不断在变化。5.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
讲师要求四个模块。(报名地点在西安人才市场的富秦大厦,随时都可以报名,复习资料可以在淘宝买到,最好不要在报名点买,因为太贵)
6.职称英语考试合格证书
要求必须通过职称英语B级考试,也可以直接考A级。如果六级通过可以申请免试。职称英语每年有一次报名机会,一般在上半年。考试资料最好在网上买,比较便宜还带押题的。7.人事档案
评定职称时,人事档案必须放在学校,建议最好提前弄好。人事档案转起来很麻烦。
二、细节问题 1 评定时间
一般评定开始于每年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这个时间要关注教育厅的网站和通知,免得错过。2.提交资料
助教证书、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论文、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和职称英语考试合格证书
以上证书和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一般复印件最少准备4份。复印论文时,需要复印论文封面、有自己论文一页的目录和论文原文。3填写表格
体育课程是高职学生学习阶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有效使学生强健体魄,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化学习水平。
教师通过运用趣味性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水平。
当然,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抗压力,这对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马上就要进入到社会岗位中,在就业过程中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而体育课程中的相关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抗压力,使学生能够勇敢面对所遇到的磨难,并承受住生活中的压力。
所以,趣味性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趣味性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受挫力和意志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
2、探析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趣味性教学
2.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体育兴趣性
在现代化教学方式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只是文化课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声像特点,将体育理论知识用立体的画面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活动的兴趣。
例如足球教学,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团队中各个组员的位置讲解清楚,使学生对岗位职责一目了然,更好的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还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2、组织竞技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竞技比赛是极具吸引力的,教师要适当利用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体育竞技比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使学生从根本上培养对体育活动的热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竞技体育的利与弊,合理组织竞技比赛。
例如乒乓球,教师在运用趣味性教学时,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竞技体育的精神,在竞赛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对竞赛结果要公平公正的去评价,激励落败的同学再接再厉,同时为胜利的同学表示认可,与此同时,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增。
2.3、运用语言艺术,激发体育兴趣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的指导,尤其是在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理论相对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趣味性教学,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表达体育理论,增强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
总之,趣味性教学对高职体育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合理的运用趣味性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3、解析趣味性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以及改进建议
3.1、发展现状
(1)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参与度较弱:高职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养成了呆板沉闷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运趣味性教学时,学生难以参与到趣味性课堂中,束缚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导致趣味性教学无法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建设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习成才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社会评价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标准。高职院校的学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优良的学风能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因此,有效地发挥学风建设作用,积极营造一个健康、文明、进取的校园氛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如今,学风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影响学风建设有社会大环境、学校因素,还有来自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接下来进行探讨。
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社会较之以往更为复杂,所谓的一切向金钱看齐的成功论影响了现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的舆论、享乐主义至上、充斥的世俗文化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品德思想。大学不再是象牙塔,较多学生不再心平气和地面对书本,厌学之风弥漫。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不利于学风建设。任课教师只负责教学工作,只进行业务教学,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利于学风建设的开展,教师和学生对学风建设的内涵理解也不统一。同时一些教师的教风也存在着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年不变,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学之无味。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水平良莠不齐,思想政治的教育更多地是实用主义上的说教,而缺乏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系列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最本质的思想问题未解决。
学风建设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主体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风建设。在知识无用论大行其道的环境中,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迷茫,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学习很被动随意,认为读大学只是拿文凭,混混即可,平时不努力,不听讲,考前靠着划重点,以六十分及格万岁为目标。还有部分学生高考失利,就读高职院校只不过是自己的无奈之举,缺乏自信心,入学后也没有从失利的高考中走出来;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不满意,以及就业前景迷茫,处于消极学习。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们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全面素质的发展。孩子不能输在起点上,很多家长们因自身的水平能力有限,将孩子送这送那学习,补课、培训等就是孩子们的全部生活内容,以及整日传达着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等思想,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们等到了大学,离开了家长的监督,过着自由日子,学习成为无关紧要之事。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不良的学风状况。
2 学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建设,要有科学的思路,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因此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方采取措施,创建优良学风。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引导、熏陶和育人功能,开展“名人进校园”活动,邀请成功知名人士讲述其奋斗经历,以成功人士的事迹鼓舞大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更新学校的教育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教师以及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从而制定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把各项学风建设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做到齐抓共管。在学风建设中,需要管理制度、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后勤服务等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学识和技能有着教导和给予的作用,教师不应该只教不学,或以教代学,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要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核心技能培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成长,将教学从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以创建开放式、互动式、双向式的教学模式,共同担负起学风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队伍工作者是在第一线从事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学校要通过完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量化考核办法,同时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督促,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更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方法,促建优良的学风建设,真正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氛围。
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风建设。学生既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也是学风建设的载体,学风建设的成效反映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外在行为中。①学校要从新生入学时的始学教育为主,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通过专业座谈会,以及专业概论课的剖析,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的广阔发展前景,明确了解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等,激发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对于老生则要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召开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会等,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职场要求。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全程教育,如邀请学术界知名的专家、教授,通过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外出参观或结合本专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②发挥学生干部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是学风建设中的排头兵,要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同学组织参与学风建设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氛围。③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④健全评优评先制度,完善学风建设激励机制,把学风建设中的活动内容及表现与评先评优等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
百年树人,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新时期学风建设,通过全社会的支持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英燕,黄慧明.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33).
[2]李波.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02).
[3]黄秀玲.如何提升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学风建设[J].价值工程,2011(25).
【高职院校】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06-01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07-07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07-18
高职院校党员教育管理11-01
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06-20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7-08
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调查问卷10-12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11-04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11-08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