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体育教案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秀体育教案(共9篇)

优秀体育教案 篇1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在幼儿园利用游戏的形式,有目的地、有计划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不仅能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当油桶进入幼儿园的CS基地,很快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们开始探索油桶各种各样的玩法。同时《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我设计了此次户外体育活动《油桶大挑战》,以油桶为运动载体,在活动中锻炼幼儿在移动物体上的协调平衡能力。此次活动通过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从独自游戏、到两人合作游戏以及小组竞赛游戏的体验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平衡能力,同时在过程中还提升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竞赛意识。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探索油桶的一物多玩,有一定的搬运、组合经验。

2、尝试与同伴合作一起站在油桶上向前移动行走。

3、愿意挑战竞赛游戏,感受挑战的乐趣。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能够积极探索油桶的一物多玩,有一定的搬运、组合经验。

活动难点:能够与同伴合作一站在油桶上向前移动行走,身体保持平衡。

活动准备

1、油桶10个、地面贴线、纸球若干、竹梯、轮胎、

2、幼儿有个人站立在油桶上行走的基础经验。

3、热身音乐、节奏欢快的音乐、快乐分散音乐、舒缓放松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带领幼儿扮小勇士进入场地。

2、引导幼儿听音乐利用油桶做热身运动,重点活动下肢。

师:今天,我们小勇士要和油桶一起来游戏,看看小勇士们都会哪些本领了?

提示:幼儿在利用油桶游戏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油桶的多种玩法。

(设计意图:1.教师利用大班幼儿喜欢当小勇的士角色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运动游戏兴趣。2、利用油桶进行热身游戏,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油桶的不同玩法,在此环节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的自主探索玩法,为后面的游戏做好铺垫。同时对于运动适应相对慢一点的孩子也能通过教师引导、同伴观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入游戏。)

二、油桶大挑战

(一)小勇士练本领

师:小勇士们还记得怎么样站在油桶上平稳的向前行走呢?

提示:可请幼儿自由试一试再次梳理保持平衡滚动行走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回忆练习个人站在油桶上平稳行走,及时发现并肯定身体保持平衡向前行走的孩子,通过练习为下一环节两人合作游戏做铺垫。)

(二)小勇士的新本领——两人合作游戏。

1、师:如果两个小勇士在一个油桶上我们如何保持平衡向前行走?

提示:小朋友两两一组,幼儿自主探索平稳站立与平稳向前行走的方法。

幼儿自由组队练习,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两人探索如何在油桶上平稳行走,及时发现并肯定身体保持平衡向前行走的孩子,引导孩子不断地调整练习。)

(三)小勇士运物资

1、幼儿集体站在油桶上平稳向前行进从A点B点。(根据幼儿能力,设置远近不同的物资距离)。

提示: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调节目标距离。(平衡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近一点的距离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设计意图:教师对班级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难度及时调整,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

2、小勇士分组比赛运物资。

师:这次我们要挑战所有小勇士分四组寻宝比赛,看看哪队的小勇士最先运完物资?

提示:幼儿分红、黄、蓝、绿四队,每组一个油桶使用接力的方式运送物资,最先完成物资运送组为胜。

●游戏中注意行走节奏,避免幼儿运动伤害。

●对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

(设计意图:从个人游戏到小组竞赛游戏,游戏从易到难,给予了孩子充分练习的机会,更培养了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团队意识。)

三、分散活动

利用上肢辅助运动器械,和竹梯等器械与油桶组合在运动场地进行分散运动活动,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利用器械进行上肢运动锻炼。

(设计意图:集中游戏时对下肢运动锻炼已满足,在分散环节提供上肢运动辅助器械,有利于满足幼儿全身运动锻炼的需要。同时将油桶放置在练习场地也能满足个别幼儿在集中游戏时未达目标的幼儿进行再次练习)

四、放松活动

1.跟随舒缓的音乐进行放松活动

引导幼儿做小勇士最喜欢的动作听音乐有节奏的拍拍自己的头、肩、手臂、腰、腿,放松全身肌肉;引导孩子相互按摩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

(设计意图:利用小勇士游戏角色进行放松运动,做到游戏首尾呼应。)

2.收纳整理运动游戏材料(进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师:今天小勇士们都非常厉害,圆满完成物资运送任务,我们一起来收拾整理一下我们的运送装备,下一次我们再继续游戏吧!

(设计意图:自我服务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在最后的整理收拾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收拾整理场地和材料,对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用自然流程的方式对每个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培养。)

五、活动延伸

提供其他能够与油桶组合运动的运动器械,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油桶的新玩法。

活动总结

优秀体育教案 篇2

一、关于目标的表述形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5页明确提出:“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校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课标》中所有的有关目标的表述,都是使用了“学习目标” 一词。用“学习目标”一词进行表述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如,“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本次展示活动的38节体育课教案中,有9节课使用“学习目标”的表述,有29节课使用“教学目标”的表述, 且大部分课的目标表述不准确、不具体,就目标的设置而言,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出现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语言表述, 如,有较多的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用“初步了解……;基本学会……”等不确定性表达方式,由于不够具体、准确,难以通过目标来评价体育课堂的优劣。

由于学习目标是对于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评估目标而言,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可以与学习目标有所不同,区别如下(以初中展示课《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一课为例):

执教教师在《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第1次课)一课的技能目标中,将单元学习目标当成第1次课的学习目标(见表1), 由于学习目标没有搞清楚,导致执教教师在这一节课中没有重难点,在课的基本部分,除了讲解示范和“课课练”之外,安排了10个练习,每个练习用时1~5分钟,造成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得不到保证,并由于频繁地调动队伍,练习密度也不够。

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是有明确区别的,在此,笔者针对“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这个教学内容的单元目标表述和第1次课的目标表述分别作了阐述,具体区别见表2、表3。

以上是基于“认知、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是站在教师的角度, 针对对于自己教与学过程的一种目标表述; 学习目标是教师通过学情分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在上完一节课后学生能够达成目标的表述,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是有区别的,单元目标是学生学习完本单元5次课后将能够达到的目标,而课时目标是学生学习完单元的第1次课后应达到的目标。

二、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提炼

本届展示课,有10节体育课的教案没有单独列出重难点,在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的设计上还有欠缺。具体表现为:有些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用未能围绕主教材的重点来确定,学生对重点技术环节或单个关键动作的练习次数只有5~6次, 没有大量的重复性身体练习,不可能获得掌握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的双重效果。如, 《反应速度练习》一课的教案中,教学重点是快速反应,难点是身体快速协调的动作。由于执教教师对重难点的提炼错误,导致5min抢尾巴、9min抓尾巴两个内容的实际练习效果不佳。此外,还有3节课的教案中通篇都找不到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相关文字,甚至其中有一节课的教案中没有学习目标的相关表述。

部分课在突破难点的手段上,没有设计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的分解动作的辅助练习,直接让学生进行完整动作练习,或者在短时间内安排过多的辅助练习内容。如, 在《反应速度练习》一课中,执教教师将40个学生分成4组,学生等待时间过长,经常出现针对一个练习内容最后几个学生还没有练习,教师又换下一个内容的现象,使练习成为走过场,教师却没有察觉。

三、关于教学流程的设计

本届展示课,只有《前滚翻两腿交叉, 转体180°接后滚翻起立及体能练习》、《双杠:外侧坐—越两杠下》、《单杠骑撑后腿向前摆越转体90°挺身下》、《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后摆下》(2节)、 《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及还原—后摆下》等6节课的教学流程是紧紧围绕着课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的,思路清晰,从准备部分的热身活动到基本部分的辅助练习环环相扣,保证了重难点突破; 对于技术难度大的组合技术,能够将几个关键的动作进行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组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掌握运动技能。但也有一些课的教学流程存在问题。如,《体操:横箱分腿腾越》一课,执教教师在学生没有学会助跑、上板、踏跳之前,就组织学习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的技术环节,使学生的动作学习出现了明显问题,大部分学生出现上板、踏跳错误,从而影响到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等环节。

此外,一节课中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练习和检测练习成果的流程,但是在部分展示课中,执教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了过多的练习环节,挤占了学生在具体环节的练习机会,如,在《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一课中,教师安排了10个环节的练习,学生在每个练习当中,练习的次数很少,达不到强化动作的目的。对于该内容来讲,建议安排以下四个练习环节,具体为:躺着投(可以安排在准备部分)→原地垂直投→2人一组5米互相投→罚球线附近自投自抢(球出手快速冲抢,快速运球到5米处投篮点投篮并计算投篮次数、命中率)。练习过程中,手臂基本动作、持球垂直加速动作、集中注意力垂直加速伸臂拨球压腕动作、尝试投篮与检测(冲抢篮板球、快速运球到投篮点投篮)等四个练习,紧扣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有效提高投篮的学习效果。

动作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趣味性、连续性,应巧妙地将单个动作和组合技术导入新课,强化关键技术环节。在新授课中, 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师可以先不讲,让学生先展示,学生可能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之后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行为。

四、关于练习密度的问题

本次展示课的教案中,有8节课的教案没有各环节的练习时间分配,有12节课的教案没有练习次数的预设,导致教师心中没有时间分配的“一盘棋”,不是完不成练习,就是下课铃声响,基本部分练习还没有完成,造成仓促地集合下课的情况。部分展示课的教案中,在基本部分,每个学生练习的次数只有7次左右。对此,建议在设计教案时,每一个练习内容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具体地讲:第一,练习时间建议达到5m i n左右;第二,练习次数建议达到100次以上;第三,要进行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知道哪里正确,哪里有错误。同时,教师不要随意中断学生的练习,要重视当堂的巡回指导,即时反馈并纠正错误(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不同);或者,可以采取同伴之间的即时反馈, 互相观察、提示、评价,互相纠错,效果也很好。如果能够做到以上3点,学生技术动作和体能练习效果会大幅度提高。

教师要尽可能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多练,使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讲。40min的一节课,如果32min能留给学生练习,课的密度和强度就会很大,学生技术动作学习和体能的提高就有保障。如,小学体育课40min,如果是10%的练习密度,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只有4min;如果是70%的练习密度, 学生的练习时间是28min,28min的练习时间多吗?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现在的成年人租场地打羽毛球,以1个小时为例, 平均练习时间会超过48min,练习密度达到80%(因为他们是花钱买健康)。那么,为什么40m i n的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不能提高到80%,也就是32min的练习时间呢?

课的设计要在新学动作和已学动作之间架起桥梁,因为很多运动技术是由一个一个的动作组成,关联动作、衔接动作、组合动作教学有分有合,这样学生学到的运动技术就容易运用到比赛中去;同时可以从准备部分开始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减少学生学习新动作的困难。

五、关于体能练习的问题

38节课中有13节课的教案没有安排10min的体能练习。《课标》第44页有这样的描述:“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 (2011年版)解读》第119页明确提出,“每节体育课应该安排10min的体能练习”。这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10m i n的体能练习如何设计?练习的内容、设计如何安排?对该问题的解决建议:把10min分4个部分, 上肢、腹肌(前)、下肢、背肌(后)的练习各2.5min,动作设计应该让学生能在2.5min内不间断地练习,练习目标是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平衡发展,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地进行力量耐力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原则设计出多种组合,设计的练习要简单易行,实效性强,对提高学生体能、提高体育课的密度特别是核心部位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部分展示课的准备活动热身还是沿用60年前的徒手操和慢跑,针对性不强,走过场、效果差。如,九年级女生《跳跃:横箱分腿腾越》一课的教案中,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安排的热身练习是原地徒手操、行进间徒手操和慢跑,实际上,从体操课的特点来讲,教师忽视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柔韧性等针对性练习,如果能安排有效的纵叉等静力性拉伸,并结合俯撑、 推手、顶肩、分腿的专项辅助练习,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横箱分腿腾越会有很大的帮助。近几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反映,部分城市小学生的坐位体前屈合格率为23%,中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合格率为33%。如果体育课都能够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中安排行之有效的20~30秒的静力拉伸,就能解决学生的柔韧性不如成年人的问题。

此外,在38节课的教案中,有19节课的教案没有安全提示,只有14节课的教案有课后反思,有22节课的教案标题混乱,有29节课的教案中的标点符号出现错误。

六、大密度、高强度的体育课是发展体能的主渠道

近3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者采用了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能,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法规来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是在持续地下滑,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加速下滑的现象。其实,最简单、最可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体育课中将目前普遍存在的10%的练习密度提高到70%~ 80%的练习密度,把每节课的平均心率提高到130次/分钟以上,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问题。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重视充分利用每1分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技能、体能的练习。

透过这次展示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四次教育革命带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即基于解决学生体质连续30年下降的最大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正是强化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小学体育教案:《障碍跑》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教材,本课是障碍跑的教学内容。障碍跑是一项有难度、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性技能运动,它是在一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跨、跳、钻、爬等方法越过障碍的项目。此项教材可借助校内外自然环境根据条件在障碍数量上有所增减、可在障碍内容上更换,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障碍物高度或宽度,甚至改变过障碍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均能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内容,从而让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二、教学内容

①障碍跑;②游戏:动物王国运动会。

三、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理解障碍跑的锻炼价值。

②技能目标:通过教学80%~90%以上的学生熟练运用障碍跑中“跨”、“钻”、“爬”、“绕”等的正确动作,促进灵敏,跳跃,协调等素质的发展。

③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

灵巧、协调地跨、钻、爬、绕过单个障碍物,并能掌握过障碍物的正确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跨、钻、爬、绕的方法连续过多个障碍物,并能做到动作准、速度快。

六、教学器材

录音机1台、头饰41个、盒子4个、小黑板4块、救生圈4个、大体操垫4床、路标8个、栏架4个。

七、教案过程

八、教后反思

每一种模式的策略都有其利弊,在什么环节用什么策略,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看能否使学生得到发展,是否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合作性、主动性和充分性。充分让师生参与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堂课我在上体育课中的障碍跑的教材中,不让学生运用规定动作模式完成穿越障碍,而是让学生积极动脑,充分拓宽动作面,让他们自由发挥.接着采用“比赛教学法”,让学生动作做得好的同学先示范最佳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比赛,这样既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也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我们上课的内容然后采用“比较法”来提高动作的质量。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比较中体会动作。

总之这堂课:

①学生兴趣较浓,上课比较认真,常规纪律基本达到预期要求;

②有一定的负荷强度,对学生身心起到了一定的锻炼作用;

小学体育优秀教案 篇4

1.学习站立式起跑和加速跑方法,发展快速奔跑能力。

2.说出简单的全身动作术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培养同学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一、直接导入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和注意事项。

3.布置见习生,检查着装。

二、热身活动

1.教师领做、同学跟着做,复习小学广播操。

2.在教师指导下,画跑道。

三、站立式起跑和加速跑

1.教师讲解,并请一个同学示范动作方法:采用自然站立式起跑,有力腿(单脚跳时往往着地支撑的那条腿,一般是左腿)在前,两脚前后开立,自然放松:“预备”时,重心前移,前腿异侧臂在前,集中注意力听信号:“跑”时快速后登,上体坚持较大前倾,步频迅速提高,待速度逐渐提高,上体逐步抬起至正直或稍前倾,步幅逐渐增大。

2.练习步骤:

(1)同学分组站在起跑线后,等候口令:

(2)站立式起跑,口令“预备――――跑”:

(3)起跑后,在教师的节拍、节奏指挥下逐渐加速跑:

(4)快速起跑接加速跑,进行2~~~3轮次

四、游戏:听术语、做动作

1.集合队伍,讲解示范游戏方法(略)

2.教师说全身动作术语,其余人员练习。

五、放松身心

1.放松游戏:听名称、指五官(放法略)

中班体育优秀教案参考 篇5

1、尝试利用线轴顶球走,保持球的平衡。

2、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乐于参加体育游戏。

【活动重点】

利用线轴顶着球走,保持球的平衡;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

能用线轴顶着球走,并保持球的平衡。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皮球、一个线轴,椅子若干张。

2、背景音乐《和快乐在一起》。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幼儿自由玩球。

师:小朋友们,我准备了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皮球)你们想不想和球宝宝做游戏?来找一个球宝宝跟它一起玩吧。

二、小海狮学本领。

师:小朋友们的本领可真多,会拍球、滚球、踢球,(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还会抛球。今天我们要来学一个新的本领,叫“海狮顶球”。你们想学吗?

1、出示线轴,讲解示范。

师:这是一个线轴,我们把线轴放在地上,然后把皮球放在线轴上面,双手轻轻地握着线轴站起来,小心地往前走,不能让皮球掉下来。

2、个别幼儿示范练习。

3、幼儿四散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三、比一比,谁的球最稳。

师: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能把球顶得稳稳的。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全体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第一名幼儿先顶着球从起点走到终点,绕过椅子回到起点,第二名幼儿接过线轴和球(教师重点示范接的方法)继续,直到小组最后一名幼儿回到起点为止。

2、幼儿比赛。

如果途中皮球落地,提醒幼儿要捡起来从落地的地方开始接着走。

3、教师小结。

四、放松活动。

整理线轴和皮球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游戏——好玩的线轴。

大班体育游戏优秀教案 篇6

1、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进场,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2、教师把活动器材—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4、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①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

②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

③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

④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

5、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6、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7、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8、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

9、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四、注意事项

①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

②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保护。)

③引导幼儿帮助爬不上凳子的同伴。

④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

1、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2、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3、幼儿离场。

五、设计思路与自我评价:

这是我设计的幼儿体育《凳椅系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我自己认为是成功的,活动目的较好地完成了。通过活动,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获得了很好的培养。经活动实录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对幼儿的要求方面,我没有”一刀切“,而是通过放置不同高度的长凳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方式,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在鼓励幼儿方面,我以自己的情绪、表情、语言和眼神作为与幼儿交流的”语言“(称身势语言):在教态方面,情绪上,我是积极而兴奋的,让孩子受到感染而激发了兴趣;表情上,我是轻松自然的,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方面,我没有说”别害怕“、”不要紧张“、”没有危险的“之类的话,因为说这些话,等于是在强调危险,说得越多,幼儿就越是紧张,动作就放不开,反而容易出危险。眼神上,当有的孩子站在长凳上,犹豫不决时,我用坚决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通过这扇”心灵的窗户“给他注入力量。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在安全教育方面,孩子掌握了正确的屈膝缓冲着地的方法,我运用的保护方法也是正确而科学的,时机把握也较好。活动结束时,又及时教育幼儿:平时单独一人或大人不在时,不能盲目练习。

活动到最后,长凳的高度增加到5个,约有130cm。有的老师提出异议,是否太高了,出了危险怎么办?实际上,这个高度并不是我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决定的。只要孩子是较轻松的跳下,情绪上保持愉快,这个高度就是适合的。而且,只要保护得当,就不会有危险。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讲,通过活动发展了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当遇到真正的危险时,他就能应付自如了。

利用长凳开展体育活动,颇有新意。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把长凳摆放成各种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爬、钻、走、跑等活动,充分发挥了长凳这一”自然“运动器械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钻爬、攀登以及平衡的能力。

从活动组织形式来看,有自由探索活动、分散活动和集体活动,这三种组织形式既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又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而合理、科学地调节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了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从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活动过程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如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这一环节是后面”钻爬游戏“的铺垫,”走桥“则是”钻爬游戏“的延伸。此外,由于幼儿的体能、动作发展水平、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没有采用简单划一的活动形式或提出同一要求,而是有意识地在场地上设置高低不同的”独木桥“。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还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新障碍,增加活动难度;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则及时给以鼓励,并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参与活动,从而让每个幼儿通过锻炼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从实践效果看,本次活动的全过程,幼儿都处于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教师的教态十分亲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启发性,而且教师自始至终不忘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如教师一边带领幼儿参与活动场地的布置,一边与幼儿自由交谈,这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又使幼儿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当幼儿说凳子并排放置就象要”看戏“时,教师机智地说:”那就看我的表演吧。“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示范动作的环节。

由于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料性,因此,教师常常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如有一个男孩较为胆小、内向,他不敢从4张叠放的凳子上跳下来,教师就以轻松的语气鼓励他试一试,并适时、适当地助了他”一臂之力“。当这位幼儿初获成功体验时,教师又请他连续跳了3次,从而逐渐消除了他对高度的恐惧感,为培养他的勇敢精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优秀体育教案 篇7

一、集思广益,统筹规划

“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比”是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第一次承办面向全国体育教师的大型评比活动,杂志社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好此次评比活动,社内多次开会组织探讨、统筹规划、集思广益,在制订评比规程前曾多次向各省市教研员、“学体部落”成员及一线体育教师征求意见,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现状和体育教师的切实需求,以保证此次评审活动更加全面客观且富有实效。

综合多次意见反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应坚持以先进性、操作性、专业性、简约性、多元性为原则,并分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或中职院校)3个学段对不同项目进行教学课时计划征集。其中,小学学段涵盖基本身体活动类(如:走、跑、跳跃)、球类(如: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体操类、武术类及新兴项目等若干大类,要求从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初中学段是从田径类(如:跑、跳)、体操类、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街舞、软式排球)等若干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高中学段(含中专或中职院校)是从大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小球类(如:羽毛球、乒乓球)、操类(如:啦啦操、健美操等)、田径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街舞、软式排球)等若干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总体上看,3个学段的内容均基本涵盖了当前各自学段所开展的教学内容,能够反映出当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并反映出了各自学段的教学热点。

二、报送火热,内容集中

本次评比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参评课时计划2165篇,其中,浙江、辽宁报送数量最多,均超过了300篇;河北、天津、新疆、江苏报送数量约为200篇,安徽、山东、山西、湖北、重庆约为100篇,云南、贵州、青海、四川、内蒙古、甘肃、北京等省市报送数量相对较少。本次评比活动收到的参评课时计划中的内容分布见表1。

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地域、场地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参评课时计划的内容和数量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出各地中小学校开展各项目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此次评比活动面向全国,参评的课时计划对于这些项目在中小学的受重视程度和开设情况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表1可知,小学学段中,三大球类参评221篇,占18.8%;田径类参评523篇,占44.7%;小球和绳类参评63篇,占5.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参评67篇,占5.7%;操类参评231篇,占19.7%;其他课时计划有68篇,占5.7%。从参评数量来看,在小学学段,田径类、操类、三大球的课时计划最多,其中三大球中的篮球、操类中的技巧类动作、田径类中的跑和跳等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反映出这些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普及程度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内容的基础性和受欢迎程度;而小球、绳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参评课时计划相对较少,一方面说明这些内容开设得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出这些项目在中小学的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绳类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无论从其健身价值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都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

初中学段中,三大球参评203篇,占30.4%;田径类参评270篇,占40.5%;小球、绳类参评17篇,占2.5%;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54篇,占8.1%;操类参评106篇,占15.9%;其他课时计划有17篇,占2.6%。从初中学段参评的课时计划来看,总体上和小学学段保持一致,田径类和三大球的课时计划最多,其中三大球中篮球项目和田径类的跑是此次初中学段参评课时计划的集中内容,反映出田径项目和三大球项目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受关注程度;绳类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参评数量仍然相对较低,说明初中学段这些项目的开设情况仍然相对较差。

高中学段中,三大球参评150篇,占46.1%;田径类参评69篇,占21.2%;小球、绳类参评10篇,占3.1%;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参评49篇,占15.1%;操类参评39篇,占12.0%,其他课时计划有8篇,占2.5%。从参评数量来看,与小学和初中学段相同,高中学段三大球和田径类的课时计划仍然占据了较大比例,但三大球参评比例进一步提高,而田径类则相对有较大幅度地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中阶段球类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甚至田径项目,受关注程度和课程开设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评审严谨,成绩优秀

本次课时计划的评审,总体上要求严格执行初评、复评、终评三次评审,并要对所有参评的课时计划进行学术不端查询,一旦存在抄袭情况,将取消参评资格。在各评审环节中,初评评委是从杂志社编辑、社外编辑、部分名师工作室,及“学体部落”骨干成员中筛选出来的具有较高实践和理论水平的一线教师;复评评委为市、区(县)教研员、地方名师;终评评委为正高级中学教师、特级教师、高校专家、省或市业务能力突出的教研员。同时,要求所有课时计划在评审之前全部删除作者信息,按照学段重新进行编号,在剔除个别存在抄袭和不符合投稿要求的课时计划之后,按照编号随机送审至各评委。

在各个评审环节的过程中,要求各位评委严格按照“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审规则”进行评分,评分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单元计划维度。针对参评单元计划主要从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内容进度、模块评价等5个方面分别评分;二是课时计划维度。针对参评课时计划,主要从内容设计、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外锻炼作业、课后反思及教学安全、练习密度和场地设计等7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一轮的评审得分均按照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分值比例为1:9进行分数的折算,最终经过3轮评审后取平均分,并按照不同学段进行分数大排名,分别评出各学段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4个奖项。

本次评比活动,总计评出特等奖61名、一等奖443名、二等奖738名、三等奖792名,以及优秀组织奖28个,获奖比率高达94%。其中,特等奖获得者所占比率约为2.82%,特等奖的获奖地域分布情况为:上海2人、重庆1人、浙江12人、江苏10人、黑龙江1人、辽宁13人、河北2人、山西4人、湖北1人、山东1人、安徽8人、新疆4人、广东2人;内容涉及篮球、足球、武术、排球、羽毛球、田径、体操等内容。而此次评审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覆盖了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见表2),其中,一等奖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奖数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辽宁、浙江、天津、江苏、新疆、河北、湖北、山东、广东、重庆;二等奖覆盖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辽宁、浙江、天津、江苏、新疆、山西、广东、山东、湖北、安徽;三等奖覆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浙江、江苏、辽宁、新疆、天津、广东、山西、山东、安徽、湖北。

从获奖情况来看,辽宁、浙江、江苏三个省份在各奖项上均排在前列,紧随其后的分别有天津、新疆、河北、山西、广东、山东、安徽、重庆等省市。这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地区的一线体育教师相对更加注重教学科研与教学的规范。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区的参评数量、获奖数量等基本与日常来稿和录用稿件的作者区域分布情况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参考价值。

四、优秀教案,亮点频频

在本次评比活动中,优秀的课时计划宏观上体现为教学理念符合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设计意图明确,内容进度划分合理且有梯度,构成要素完善,教学结构完整。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比较准确,能够较好地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2.教学目标制订能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安排有序、紧密衔接,能清晰地呈现设计意图,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山东省参评教学设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多采用分层教学,并且各环节紧密衔接(如热身部分的“蛇形跑”和“极速大逃亡”为后续学练作好了铺垫);主教材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摸索尝试后,引导学生自我体会得出击球的正确部位,并用彩色胶带做好标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接着运用游戏“迎面传接球接力”进行巩固提高,由此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课时学习内容明确具体,教学预设合理、细致,教学环节设置合理,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技术。如,上海市参评教学设计《快乐武术健康第一(武术:弓马步组合)》中,授课教师设计了“准备操”(马步冲拳)—“功夫小子学本领”(由弓步、马步游戏化练习“剪刀石头布游戏”到复习弓步、马步冲拳练习)—“功夫小子练本领”(弓步马步转换和格挡冲拳练习)—“功夫小子亮本领”(弓步马步转换格挡冲拳展示)等环节,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流畅,同时教师通过语言调动、激励手段的巧妙运用,营造了生动活泼的练习场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4.能够充分结合学情,合理设计教学情境,教学设计富有趣味性、创新性,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学策略运用得当,能够有效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启迪学生思维。如,江苏省参评教学设计《跨越式跳高》(四年级),投稿作者匠心独运,从有创意的专项准备活动“隔墙看花”、“双飞比高”等小游戏,层层递进,不着痕迹地切入到技能学习的主题,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处理核心技术,通过系列创新游戏达到了学生掌握技术要领的目的,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智慧;设计紧紧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思考、观察、自练、模仿、巩固、游戏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让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将“育体、育人”与其相结合,充分彰显了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教具—短绳的功效,人手一根短绳贯穿全课,从准备活动的绳操到技能学习的辅助练习,再到游戏活动的象征性器材等,通过短绳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技术掌握,也通过一物多用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辅教材搭配合理,并合理设计专项准备活动及针对性的“课课练”等环节,针对性强,可起到补偿效果,并且运动负荷预设科学,练习密度安排合理,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如,新疆参评教学设计《支撑跳跃—分腿腾越山羊》,投稿作者针对主教材安排了双手撑垫往两侧滑横叉、分腿坐顶肩推手提臀、分腿跳等辅助练习,为后续教学作好了专项准备;并在主教材后设计了“拼图折返跑”游戏,有效发展了学生的体能。

6.评价标准制订合理,评价考核方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评价设计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江苏省参评教学设计《跨越式跳高》(四年级),作者从运动知识、情谊合作、运动技能(技术评定、能力评定)等方面制订的评价标准,彰显了人文精神及教师对学生的浓浓关爱。

7.课后反思撰写认真细致,既有亮点特色呈现,又有不足的总结与思考。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评比活动的参评课时计划中,在呈现出诸多亮点的同时,也有不少教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或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其中,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

1.课时计划的基本要素不全面,有不少参评课时计划未附单元计划或缺少课后反思,单元计划或教学计划不完整,尽管本次活动的评比规程中已经对此作了明确要求和提醒,但该问题仍然是本次参评课时计划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也因此有很多课时计划尽管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但仍然没有获得较高的分数。

2.设计意图不明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不准确,未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导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出现偏差,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3.教学目标较为笼统,存在课时目标单元化的现象。

4.学习内容方面:单元计划的内容设计上较为混乱,学习内容层次、进度等不合理。

5.内容设计方面:教学过程繁杂,逻辑性、可操作性较差。

6.重点与难点方面:动作要领描述欠准确,未能紧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难点解决不到位。

7.教学实施方面: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未能有效体现现行课程标准理念,缺乏创新设计,课时计划与单元计划缺乏联系,且课时计划未针对教材内容有效设计教学。

8.教学安全、练习密度和场地设计方面:缺乏安全预案和安全问题应对措施,练习密度计算错误,运动强度不合理,不符合相应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9.个别课时计划存在抄袭现象,参评教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部分参评教师存在将教学进度与单元教学计划混为一谈、对于练习密度和强度的理解模糊、将教案中的练习时间与课的时间对等、不会计算练习密度等常识性问题,有的甚至出现课时计划标题和内容中相关练习内容不一致的现象,如,课时计划的标题是原地肩上投篮,而课时计划中练习内容却是行进间投篮,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知识欠缺的问题,更多的是态度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撰写课时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端正教科研的态度,自觉抵制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2.准确理解课时计划的相关概念,包括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练习密度、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量等,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3.正确认识课时计划的重要性,课时计划的要素应完善。

4.课时计划应符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

5.课时计划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案设计 篇8

初中体育中考项目之立定跳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立定跳远动作方法,学生学会上下肢配合,两腿用力蹬地跳起,平稳落地,在体育教学中接受立定跳远技能,在乐中练,在乐中学,升华学生情感。

【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立定跳远正确动作。

2.身体健康目标:学习立定跳远动作,增强学生爆发力和下肢力量,有效提高学生跳跃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灵敏协调素质;实现上下肢均衡发展和跑跳结合的运动生理目标。

3.社会适应目标: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立定跳远中蹬地和摆臂配合,落地时屈膝缓冲,做到有力蹬地,轻巧落地,干净利索立定跳远动作,一气呵成,毫不犹豫且充满自信。

2.教学难点:立定跳远中,把握起跳的角度,身体协调用力,起跳腾空后展腹和落地后收腹等。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入境生趣

【热身运动】课前5分钟,让学生围绕操场慢跑2圈,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做关节操和徒手操,要求学生在热身运动中,认真做操(扩胸、振臂、体转、压腿等),秩序井然。

【游戏】叫号起跳

游戏规则: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然后列队站好后,教师随机叫号,不同小组学生按照号码纵跳,全班学生轮流纵跳。在游戏中,有学生反应不及时或者发生错误后,惩罚高抬腿。

游戏要求:所有学生需要遵守游戏规则。

(二)标准动作,分解示范

立定跳远标准动作组成:预摆起跳—腾空展体—收腹抬腿—落地缓冲。

注意事项:立定跳远中蹬地和摆臂配合,落地时屈膝缓冲,做到有力蹬地,轻巧落地,干净利索立定跳远动作,一气呵成,毫不犹豫且充满自信。立定跳远中,把握起跳的角度,身体协调用力,起跳腾空后展腹和落地后收腹等。

【动作分解】

第一,预摆起跳。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上肢两臂呈自然状态前后摆动,在前摆时,要两腿伸直;在后摆时,要屈膝,降低身体重心,手尽量往后摆,上体稍微向前倾。同时,两脚要用力快速蹬地,朝向前上方迅速跳起。

动作要点:身体上下肢要保持动作协调,动作摆动时要注意“一伸二屈降重心”,让身体上体稍微向前倾;下肢蹬地快速有力,手摆和腿蹬要协调。

第二,腾空展体。在起跳腾空后,要伸直“髋、膝、踝”三大关节,充分展体。

动作要点:在空中充分展体,强调伸直三大关节,且关节伸直要自然、协调。

第三,收腹抬腿。在收腹抬腿时,小腿呈“蹲距式”并积极往前伸。

动作要点:收腹要准确及时,小腿要前伸。

第四,落地缓冲。跳远落地时,上肢双臂要用力向后摆,落地时要屈膝以缓冲压力。

动作要点:相机把握好前伸小腿的时机,曲腿前要后摆伸臂,落地后摆臂往前不往后。

教师在立定跳远教学时,按照示范动作进行教学,并给学生提出要求,注意立定跳远动作环节和动作要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让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动作,提示要点,讲解要领,让学生自主练习。

(三)安排练习,强化动作

练习1:让学生站在小圈内,反复跳向外围大圈5~6次。(图形练习法)

练习要求:小圈内原地预摆节奏后小跳。

练习2:站在跳箱上,体会立定跳远标准动作(预摆起跳—腾空展体—收腹抬腿—落地缓冲)的分解练习5~6次。

练习要求:默念练习,同时注意身体感受。

【竞技游戏】立定跳远+俯卧撑,立定跳远+冲刺跑

游戏目的:符合上下肢均衡发展,跑跳结合的锻炼原则和运动生理。

游戏要求: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给学生讲解练习目的和方法,并提示游戏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竞技,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或分组练习,并注意观察学生游戏动作,辅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

【身体素质练习】2~3次

(1)场地器材:12个实心球、土质跑道。

(2)练习目的:提高学生跳跃能力,促进学生跳跃素质发展。

(3)练习要点:注意腿跳与臂摆的协调配合。

(4)练习方法:两脚连续向前跳,跳跃障碍物。

练习学法指导:

(1)教师以简易语言启发并提示学生,让学生总结和体验起跳时机、起跳方法。

(2)利用各种练习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安全落地方法。

(3)建议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和默念法练习。

安全教育小专栏:

(1)课前教师认真检查跑道和沙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将隐患给予排除。

(2)课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做好热身准备活动,避免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等运动伤害。

(3)学生在练习前,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掌握练习方法和练习要求,遵守练习规则,服从教师安排。

(四)回顾小结,反思学习

教师集合整队,对班级学生人数进行清点,引导学生做捶拍、揉捏等放松活动,并对课堂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收齐教学器材后,及时归还,互道再见后下课。

立定跳远是初中中考体育项目之一,笔者结合游戏、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示范标准动作,讲解动作要点,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体验动作,练习训练,实现体育立定跳远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优秀教案 篇9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和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之中。真正的健康是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组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来确定的,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快感。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团体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角度,重视学生健康三维观的培养,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下压式接力棒的传接技术

三、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发展学生接力跑和速度素质的`教学内容。通过接力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力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接力跑教学要求学生在体验接力跑乐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接力跑能力,掌握传接棒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参与接力跑锻炼。同时,它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进行一些积极性身体活动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时是五年级接力跑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接力跑传接棒的正确技术,发展学生接力跑能力。接力跑教学的技术教学竞技化味道很浓,而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突出身体锻炼,本课从教材的内涵出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接力跑。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2)班学生,学生组织纪律性欠缺,与他人合作方面有一定困难,存在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但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好胜心强,敢于表现。

五、教学目标:下压式接力棒的传接技术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知道下压式传接的技术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技术,体会慢跑中传接棒技术,发展速度和奔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七、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上一篇:申请报告报交警中队下一篇:银行企业文化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