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精选12篇)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篇1

(全英文论文)天黑前的夏天女权主义解读

(全英文论文)英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浅谈国际贸易“询盘”函电词汇特点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研究及其在加速学习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中英文公益广告语言文化对比

(全英文论文)浅析英汉动物习语对比

(全英文论文)母语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影响--过程教学法和成果教学法

(全英文论文)XX博物馆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全英文论文)创造性与商标翻译

(全英文论文)英汉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全英文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全英文论文)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XX市第三中学高二年级听力理解影响因素研究

(全英文论文)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分析达洛卫夫人中提出的艺??术风格

(全英文论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调查研究

(全英文论文)从语用角度探讨汉译英公示语

(全英文论文)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

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799 7579 38(全英文论文)阅读理解中的词汇障碍

(全英文论文)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全英文论文)从“不可靠叙述”探寻作品主题--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全英文论文)目的论视角下钢铁企业外宣材料的英译

(全英文论文)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全英文论文)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与问题探究

(全英文论文)嘉莉—新女性的代表

(全英文论文)中国学生在英语会话中的语用失误

(全英文论文)浅析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性格

(全英文论文)我校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意见反馈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动机因素研究—XX中学为例

(全英文论文)中译英口译活动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实证研究

(全英文论文)英汉人名比较及翻译

(全英文论文)浅议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

(全英文论文)喜福会中女儿们的生存状况分析(全英文论文)大学生语用能力现状研究

(全英文论文)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全英文论文)分析说话者行为在格赖斯会话原则中的体现

(全英文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全英文论文)英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恨情仇

(全英文论文)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目的论视角下企业简介的英文翻译有案例

(全英文论文)分析老人与海“失败的英雄”的形象

(全英文论文)从翻译美学角度论白朗宁夫人“How do I Love Thee”四种汉译

(全英文论文)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品牌战略中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全英文论文)如何降低初中生英语课堂焦虑

(全英文论文)论瓦尔登湖中的现实政治反映

(全英文论文)论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

(全英文论文)归化和异化在化妆品品牌的翻译技巧

(全英文论文)修辞手法在TED演讲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要人物看美国梦的幻灭

(全英文论文)电影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视角解读

(全英文论文)论灰姑娘中神力的象征意义

(全英文论文)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全英文论文)从美国个人主义角度试析美国同居问题

(全英文论文)中西性文化的差异性教育

(全英文论文)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

(全英文论文)语法教学失效原因分析

(全英文论文)从美国俚语探讨反文化现象

(全英文论文)文化差异对旅游资料翻译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不同文化背景下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全英文论文)商务英语书信中正式用语和非正式用语对比分析

(全英文论文)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厄舍老屋的倒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全英文论文)谈T恤衫英语

(全英文论文)论中国红色的文化内涵

(全英文论文)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尼尔•盖曼小说无有乡中的语篇衔接

(全英文论文)等效原则下的英文动作电影片名翻译

(全英文论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影响因素及可选策略

(全英文论文)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全英文论文)英语专业学生在美国短期工作学习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全英文论文)不可撤销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全英文论文)英汉翻译句法探讨

(全英文论文)探讨诗词中数词翻译的策略

(全英文论文)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受害者

(全英文论文)对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运用的现状分析和建议策略

(全英文论文)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全英文论文)论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全英文论文)“交互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的启示

(全英文论文)南京地铁公示语英译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全英文论文)论弗罗斯特帮工之死中的责任与义务

(全英文论文)英语习语的起源及其特点

(全英文论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全英文论文)外语教学中怎样加强学习者学习动机

(全英文论文)用情景教学法教语法--XX中学个案研究

(全英文论文)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全英文论文)从文化和语言视角探讨美国俚语

(全英文论文)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全英文论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密西西比河和哈克的象征意义

(全英文论文)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功能对等在广告语中的翻译及应用

(全英文论文)济慈夜莺颂中的“反面感受力”

(全英文论文)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

(全英文论文)分析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阿斯兰的性格

(全英文论文)委婉语的时代性

(全英文论文)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

(全英文论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的魔幻与现实

(全英文论文)从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探索简奥斯丁实用爱情观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篇2

1 死亡委婉语的含义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地共存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社会现象。英语里委婉语“euphemism”来源于希腊语“eu”和“pheme”, 前者意思是“好听的”, 后者意思是“语言”, 合起来意思就是“说好听的语言或以一种愉快的方式说话”。汉语与“euphemism”相对应的是“委婉语”或“婉辞”, 是一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生活中那些让人尴尬、令人不快和令人恐惧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它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 折射出形形色色的社会价值和文化观念。使用委婉语可以使人们避免许多难看的局面, 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在每一种文化中人们都避讳提及此事但是又不可避免。为了避免提及“死”这个词, 人们创造了很多替代词。

2 死亡委婉语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萨皮尔 (Edward Sapir) 认为,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合, 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可以说, 语言和文化不可能脱离任何一方而单独存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作为语言形式的一种, 死亡委婉语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响。在每一种文化中人们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 这些都会在文化中有所体现, 文化决定了人们如何使用委婉语。死亡委婉语是文化的载体, 是民族特征的体现。这就是为什么每一种文化都有死亡委婉语, 但文化内涵又各不相同。死亡委婉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在不同的交际背景下其用法也有所不同, 是文化的体现, 同时又承载着社会主流文化模式。即使是在同一文化、同一历史时期, 由于不同的社会因素、不同的文化观念, 对死亡委婉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3 死亡委婉语体现出的英汉不同文化观念

Hartwell提到“事实上, 委婉语体现了文化观念”。当然, 死亡委婉语也不例外。

3.1 社会等级观念不同

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强调民主和自由, 提倡个人主义, 信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生来平等)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并不是由他的位置决定的, 而是由他取得的成就决定的。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No sooner said than done-so acts your man of worth.” (说到马上做到——这样才是高尚的人) 。当两个人第一次见面, 经常问的问题是“你是做什么的?”人们通常回答自己目前正在参加什么活动, 而不像中国人通常会回答自己的工作职位或是头衔。如果一个人能把工作做好, 不管他是从事什么行业的都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和赏识。在古代欧洲有一句名言, “Popes, kings, beggars 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 (教皇、国王、乞丐和小偷同样都要死去) 。因此, 在英语中, 死亡委婉语没有严格的社会身份地位之界限。

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 在一个团体中的中国人很在意自己的地位, 并且根据自己的地位行事。同样的, 社会角色和地位也会体现在语言中。人们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等级说话, 尤其是在古代中国。不同政治地位和不同社会阶层也会使用不同的死亡委婉语。《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曰死。”不同的死亡委婉语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 不同年龄的人死去也会用不同的委婉语。人们把婴儿之死说成是“没成人”;把幼儿之死称为“夭折”、“夭亡”;把少年之死称为“凋谢”;把年轻有才的男子之死称为“地下修文”、“英年早逝”;年轻漂亮的女孩之死称为“香消玉陨”、“倩女离魂”、“葬玉埋香”等词。把老年人之死称为“寿终”。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中国古代家庭成员之间也有地位高低之分。中国人崇尚孝道和礼节, 至今也是如此。不同家庭成员死亡也用不同的委婉语, 父亲之死称为“失枯”, 母亲之死称为“失恃”, 妻子之死称为“失俪”。

3.2 宗教信仰不同

西方人信奉基督教, 这种宗教上的一元化对死亡委婉语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语中很多死亡委婉语都来自圣经或是与圣经有关的传说和文学作品。基督教徒认为上帝是天堂和人间的创造者, 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人, 人死去也就应该“to return to dust” (归于尘土) ;上帝是万物之主, 所有人最终必定“be called to God” (被召到上帝身边) , 而且还要“to hand in one’s accounts” (上交自己的账本) , 等待上帝的“the last Judgement” (最后审判) 。在圣经中, 亚当和夏娃犯下“original sin” (原罪) , 人们认为死亡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偿还欠大自然的债务) 。英语中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说法, 如“to be with God”与上帝同在) , “to be in heaven” (去天堂) , “to be/to rest in Abraham’s arms” (安歇在亚伯拉罕的怀中) , “to be with angels” (与天使同在) , “to be taken to the paradise” (进入天国) 。有很多与宗教有关的死亡委婉语也被非基督教徒使用, 最常使用的有“go to heaven” (去天堂) , “go to Jesus”去见上帝) 等等。在文学作品中, 我们也能找到它们的踪迹。例如:Is it not suffi cient for your infernal selfi shness, that while you are at peace, I shall writhe in the torments of hell?

(当你得到安息的时候, 我却要在地狱的折磨里受煎熬, 这还不够使你那狠毒的自私心得到满足吗?) 《呼啸山庄》

中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 其中道教和佛教的影响最大。道教起源于心理学和哲学, 在公元前440年发展成为一种宗教。道教认为死亡就是暂时休息, 灵魂在死后会转世投胎。道教的最终目标就是超越死亡获得永生, 飞升成仙。道教的重点不是崇拜某一位神, 而是要与“道”和谐相处。道教认为降生不是开始, 死亡也不意味着结束, 认为天上有神仙存在。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瑶池”、“蓬莱”、“道山”。如果一个人得“道”之后, 就会生活在那里, 所以就有这样的死亡委婉语如“驾返瑶池”、“瑶池添座”、“忽返道山”。据说得道的高人在死去之后会乘鹤去天上, 因此死亡也被称作“跨鹤归西”、“鹤化”。人去天上之后, 就变成了神仙, 死亡也被称为“仙逝”、“仙游”、“仙去”、“上仙”。

佛教以业报轮回来解释人的生死, 实际上同以灵魂肉体来解释人的生死一样, 最终赋予了人以超越死亡达到不朽的性质。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要人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证得不生不死没有轮回的成佛境界, 即“涅槃”。好人死了之后就“去西天极乐世界”, 坏人死了就去“下地狱”。佛教认为由于欲望, 人生就是遭受折磨。广义上来说, 死是痛苦的是因为有生的欲望。佛教提倡修行, 其最高境界为“圆寂”或“灭度”;佛教徒如果功德圆满, 达到“四大皆空”, 则死时心平气定, 盘坐着像活着一样, 称为“坐化”。佛教婉称死亡的词语还有:“升天”、“示寂”、“入寂”、“入正”、“殉道”、“归真”、“登莲界”等等。

3.3 社会关系不同

价值取向是人们看待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方式。个人主义是由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提出的, 他认为个人主义是唯一的、特别的, 是自然的基本单位。在美国, 社会关系是基于个人独立, 每个人首先要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其次他才属于某个团体或组织, 正像Benjamin Franklin所说的,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 天助之) , 西方人强调个人目标的实现。因此, 英语里有死亡委婉语“to fi re one’s last shot” (射出最后一发子弹) 、“to lay down one’s life” (为……献出生命) 和“to make the ultimate sacrifi ce” (做出最后的牺牲)

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中国文化, 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人们认为“仁”是生命奋斗的目标, 而“礼”是人们取得此目标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很多中国人出生在一个很大的家庭, 有很多兄弟姐妹, 中国人很注重集体观念。集体主义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 与个人主义不同, 个人身份是基于社会系统的。普遍认为, 中国人更注重个人与社会组织其它成员之间的关系, 更注重个人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国家的每一个成员要致力于自己的事业, 有很多死亡委婉语反映这一点, 如“成仁”、“赴义”、“殉道”、“殉节”。中国文化注重死亡的价值, 如果有人为国家而死就婉称为“为国捐躯”、“以身殉职”。

4 结语

人们在交流中使用死亡委婉语可以避免不快,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英汉死亡委婉语。由于文化观念的不同, 英汉死亡委婉语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的文化差别。英语文化植根于平等观念, 而汉语文化植根于等级观念;英语受基督教影响很大, 而汉语受道教和佛教影响深刻;英语国家推崇个人主义, 中国推崇集体主义。通过本文的分析, 期望能有效促进对英汉文化不同的理解, 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Goodenough, W.H.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M].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57.

[2]Samovar, L.A.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英汉疾病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篇3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疾病    委婉语

一、引言

委婉语,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大量委婉语。这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英汉语中表示“疾病”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英汉文化交流、翻译及教学工作。

二、委婉语的定义

英文委婉语Euphemism来自希腊语,前缀“eu-”的意思为“好”、“优美”,词根“phemism”相当于“speech”,所以Euphemism指good speech 或 good omen (吉利的话)。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1979)对EUPHEMISM 的定义为“Substitution of a mild,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harsh or blunt”。

汉语辞格“委婉”或称“婉转”,最普遍的名称是“婉曲”,“婉曲”又可分为“婉言”和“曲语”两种。汉语另一辞格“避讳”,也称“讳饰”。汉语辞格 “委婉”与“避饰”合起来就相当于英语辞格 “euphemism”。婉曲,即说话时不直接道出本意,而用委婉含蓄的话烘托暗示。比如言及死亡、生理缺陷或某些丑恶现象时不宜直说。避饰,即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愿或不便直接说出,而改用其他说法回避掩盖或美化装饰。

由此可见,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委婉语(EUPHEMISM)是语言应用者出于礼貌或禁忌的原因,用间接的、抽象的、温和的词语代替直露的、具体的、犀利的词语,以免伤害对方的自尊。这一点在谈及疾病时尤为明显。

三、用委婉语表示疾病的原因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健康一直是人们渴望的东西。然而,在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得病在所难免。对于一些重病,人们为了避免刺激,缓解压力,往往说得比较轻或模糊。如50年代以前的肺结核及当代的癌症,都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绝症,一旦患上,犹如就被判处死刑。所以出于对病人的同情,人们便代之以各式各样的隐语。再如生殖系统的疾病,不少是不洁的性行为所致,常令人羞于启齿而只能以婉言相称。精神病和生理残疾对当事人有刺激性,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悲戚或不快,往往也不宜明言。事实上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小病,如腹泻之类,人们也不愿直言,嫌其形象不佳有伤大雅,而是选用一些文雅的字眼代替。以上这些现象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大量存在。语言虽然不同,但是人类的情感和心理都是相似的,避开直接指称令人不快的事物,这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总的倾向(a general human tendency)。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示疾病的委婉语,以下将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进行对比。

四、英汉疾病委婉语构成手段对比

委婉语实际上是一种修辞语言,即借用比喻、缩略、迂回的手法,表达生活中不愉快、恐惧、厌恶等事物。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种类的语言,二者在委婉语的构成手段上有很大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因此可以利用拼写、语音和语义等多种手段来表示委婉。汉语采用方块字,音形缺乏直接联系,因此利用语音、拼写表示委婉的较少,最多的就是利用语义手段来表示委婉。

(一)英语疾病委婉语构成方式

1.缩略法(Abbreviation)

TB—tuberculosis C—cancer BO—body odor VC—venereal case VD—venereal disease

2.用患者或医生的名字命名疾病

Hansen’ s disease本义为“汉森氏”病,婉指“麻风病”,因为此病为 Hansen所发现,故名。又如Pott′s curvature 卜德氏(脊柱)弯曲症,Percivall Pott 为19世纪的一位英国外科医生,是他发现了脊柱结核会导致驼背,故名。再如 Alzheimer’s disease早老性痴呆症,Pa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氏症等。

3.模糊词(Fuzzy word)

如用special(特殊的)表示弱智的、痴呆的,含蓄了很多,special school,Special Olympics。如用complaint 表示疾病,heart /liver/stomach complaint心脏/肝/胃病,chronic complaint 慢性病,female complaint妇女病;a certain disease 表示性病;growth恶性肿瘤。Trouble本义为“烦恼”,是对疾病的淡化,如 children’ trouble(儿科病),eye trouble(眼疾),kidney trouble(肾炎),liver trouble(肝炎),lung trouble(肺炎,肺结核),mental trouble(精神病),skin trouble(皮肤病),throat trouble(喉病),stomach trouble(胃病),female trouble(月经病)等。

4.反话(Negation)

从相反的角度表达那些令人不快的事物,效果有时比正面直说要好。最著名的例子为disease(疾病),此词被英国诗歌之父Geoffery Chaucer(乔叟1340~1400)首次使用,ease为“舒适”,前缀dis表示否定含义,“不适”即是“生病”的委婉语。又如生病了不说ill,而说 not feeling well;肺炎反称为 the old man’ s friend,因为在发现青霉素之前,老年人特别害怕肺炎,所以用反语 (Irony)来表示委婉。再如残疾说成inconvenienced。

5.比喻(Metaphorical transfer)

比喻法就是根据禁忌事物的特点,将其描绘成具有相同特点的可以接受的事物。如Blossom(花朵 pimple,丘疹),have a visitor (来月经)。

6.迂回(Periphasis)

迂回说法是将不便直言的事物用转弯抹角的方式表达出来,即“短词长写,短话长说”。如 Visually retarded student 视力迟钝的学生,即blind student,盲人学生。

7.截短法(Clipping )

如polio—poliomyelitis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flu—influenza 流感;Phyllis—syphilis梅毒。

8.首字母缩略词法(Acronymy)

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艾滋病)。该首字母词不使人想到疾病,反而使人联想求援,具有委婉色彩。

(二)汉语疾病委婉语构成方式

汉语表示疾病的委婉语多是使用一些模糊的词,使原本不好的病听起来文雅一些。如用“状元痘”指天花痘疹,“青春痘”指粉刺,“见喜”指出痘,“小月”指小产,“兔唇”指豁嘴,“挂彩”指负伤,“子午莎”指霍乱,“失聪”、“耳背”表示耳聋等。

五、几种典型病例对比

虽然在表示疾病的委婉手段上英汉两种语言有较大区别,英语手段更丰富多彩一些,但在表示的疾病种类上十分相似,两种语言中有很多等值的或对等的疾病委婉语,这说明人类的委婉表达思维模式具有很多共性。

1.得病

人们都很忌讳得病,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很多“得病”的委婉说法。如 under the weather,be off color,be out of order,be out of shape,be uncomfortable,beside oneself,not feel well等。汉语有身体不适,玉体欠安,身上不好,不舒服,微恙,违和,不太舒服,身上不得劲儿,小恙,不爽,头疼脑热等说法。

2.癌症

英语称之为the big C,C.A.,long illness 或 the C word,that disease等。 汉语同样如此,中国人很少直接说谁谁得癌症了,一般会称为重症、不治之症、绝症等。

3.精神病

英语中breakdown本义为“精神崩溃”,婉指“精神病”。有部电影叫“飞越疯人院(杜鹃窝)”(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之所以将“cuckoo’s nest”译为疯人院,是因为cuckoo是mentally unbalanced的委婉语。另外,还有mental retardation(精神迟钝),mental disability(精神伤残),mental abnormality(精神不正常),mental weaknesses(心理缺陷),nervous infirmity(神经疾病),mental challenged(心理欠缺)等。汉语中则称精神病为失心、失心疯、精神失常、脑袋进水了、脑子缺根儿弦等。

4.性病

英语中表示性病的委婉语有很多,Cupid’s itch本义为“爱神丘比特之痒”,婉指“性病”,cupid为主管世人之爱的爱神,性病往往因不洁性行为而引起,常令人羞于启齿,故用爱神cupid来美化,用“痒”来淡化。还有VD(venereal disease),tainted blood (血液感染),social disease(社会病)等。汉语中则称之为花柳病、暗疾、脏病、风流疮等。

5.腹泻

英语中the runs,the trots,runny tummy 与汉语中的害肚子、跑肚、闹肚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6.残疾

Defective hearing本义为“听力有缺陷的”,婉指“耳聋”。中国人则说耳朵不灵、耳背。 Sight- deprived本指“被剥夺视力的”,婉指“双目失明”,中国人说眼睛不好使。Colour deficient本指“色觉缺陷”,婉指“色盲”。Pott’s curvature指驼背,在汉语里则称为“罗锅儿” 。

六、结语

喻云根先生在《英汉对比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对比研究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比较,揭示其中的相似和差异,以寻求可用于语言教学与翻译等实际问题的原理”。笔者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关于疾病的委婉语的产生原因、构成手段和病例归纳,认为在内容上,两种语言在疾病方面的敏感区域还是基本相似的,这是人类的共性造成的,但是两种语言在形式上(委婉语的表达手段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了解了两种语言在表达疾病的委婉语上的异同点,对跨文化交际、翻译及外语教学等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Holder.R.W.How Not To Say What You Mean[M].U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Neaman,J.S.& Silver,C.G.Kind Words:A Thesaurus of Euphemisms[M].New York:FactsOnFile,Inc.,1990.

[3]成伟钧,唐仲扬,向宏业(主编).修辞通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4]邓炎昌,等.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金炫兑.称谓语和委婉语[M].台海出版社,2002.

[6]李国南.格与词汇[M].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刘纯豹.委婉语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8]刘文革.疾病有关的委婉语[J].英语知识,2004(9).

[9]邵志洪.汉语对比研究[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10]魏在江.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

[11]喻云根.英汉对比语言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中英委婉语的文化解读 篇4

中英委婉语的文化解读

委婉语是中英传统的修辞格.以往的研究多基于语言形式、语义特征或功能归类.从文化视角出发,对中英委婉语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相似的礼貌原则入手,探讨中英委婉语的相异性和相同性,并对它们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进行总结.

作 者:王雅晨 方文礼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刊 名:淮阴工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18(4) 分类号:H052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   宗教信仰   礼貌原则   委婉语   对比分析  

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篇5

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英汉习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英汉习语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要想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从英汉习语中来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何春晓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廊坊,0650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14)分类号:H3关键词: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篇6

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汉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死亡委婉语.两种语言均以隐喻和转喻的方式来构成委婉表达,并形成相似的概念隐喻和转喻,说明两个不同语言民族在认知方式上的一致性和相似的.生死观.不同之处则体现出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

作 者:胡元群 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10(2)分类号:H313关键词:死亡委婉语 隐喻 转喻

英汉书信委婉语的比较 篇7

作为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委婉语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拥有很好的修饰效果, 委婉语的应用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 备受人们喜爱。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英语的普及, 英语委婉语已成为委婉语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因此, 针对人们在中英文书信交流中委婉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的研究也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委婉语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给委婉语下的定义是:“为避免让人感到震惊或不适而用一个温和的词代替一个直接表达的词。”委婉语是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 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 (邓炎昌, 刘润清, 1988) 。陈望道先生这样界定“委婉”:“说话时不直白本意, 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 名叫婉转辞。” (2006) 综合以上有关委婉语的定义, 我们认为:委婉语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 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取代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委婉语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具有可接受性、间接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它具有积极的作用, 深深地扎根于各种语言环境中, 为社会各阶层所广泛使用。

3 委婉语在英汉书信中的使用和区别

从委婉语的定义可以看出, 委婉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人们能更好地进行交际活动, 使对方感到说话人的友善和礼让。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委婉语, 能使对方觉得你在“礼”上做得周到。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汉语与英语在来源和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同样地, 这两种语言在书信中的不同部分对委婉语的使用也存在着差异。

3.1 称呼语 (Salutation)

称呼语是书信中对收信人的称谓, 置于收信人名称之前, 应冠以尊称;在名字之下, 则看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采用适当的称谓。

3.1.1 汉语书信中的称呼语

汉语书信的称呼语由三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称谓 (关系词) 、提称 (提称语、敬辞) 和启事语 (启事敬辞) 。称谓表示写信者与收信者的关系, 提称表示提醒收者查阅的含义, 并表明了双方关系的亲密程度, 启事语则是陈述事情的发语词。其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

从汉语书信的写作实践看, 称呼语中的某一两个部分常常有所省略。但是,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 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则会使用完整的称呼语。例如子女写信给父母其称谓、提称、启事语为“父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给老师写信为“××× 教授台鉴, 敬陈者:”等。

3.1.2 英文书信中的称呼语

英文书信中的称呼语在形式上要远多于中文书信。

一般情况下, Mr. (Mister) 用于无职衔的男子, Messrs (Mr.的复数形式) 用于两个以上的男人或两个以上的男人组成的公司或团体, Mrs. (Mistress) 用于已婚女子, Miss用于未婚女子, Misses (Miss的复数) 用于复数未婚女子, Dr. (Doctor) 用于博士, Pro. (Professor) 用于大学教授, Ms.用于女士通称。商业称呼上最普遍的有Gentlemen (美国式) 与Dear Sirs (英国式) 两种, 相当于我国的“敬启者”或“谨启者”。

(1) 在不知道收信人姓名的情况下, 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

Dear Sir, (to a man if the name is unknown) ;

Dear Madam, (to a woman whose name is unknown) ;

Dear Sir/Madam, (to cover both sexes) 。

(2) 在知道收信人姓名的情况下, 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

Dear Mr.Green, (for a man) ;

Dear Mrs.Brown, (for a married woman) ;

Dear Miss Jones, (for a single woman) ;

Dear Ms Todd, (Ms does not reveal the marital status of a woman) 。

在亲属、亲友的信中常看到“My dear, ”、“My darling, ”这样的称呼语。对父母、兄弟、姐妹等可称呼为“My dear mother/father/ sister/brother或 Dear Tom等;亲戚、朋友、同学可称呼为My dear auntie/cousin, Dear Mr.Jackson, Dear Sir;公司、工厂、学校等可称呼为Dear Sirs/ Gentlemen, etc.

3.1.3 英汉书信称呼语中委婉语使用的比较

首先, 和英语书信相比, 汉语书信称呼语中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更显多样化。英语书信中, 称呼语前使用的敬语是通用的“Dear”一词, 表示“亲爱的”;在汉语书信中, 称呼语前的敬语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收信人是长辈、前辈, 则通常在其前加上“敬爱的”;如果收信人是朋友、姐妹等同辈, 则通常在前面加上“亲爱的”;如果收信人是上级、同事、组织等, 则通常在前面加上“尊敬的”。

其次, 相对于不同身份和年龄的收信人, 英汉书信称呼语中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不同的讲究。英语书信中针对收信人的不同身份、年龄在称呼语的使用上有着严格的规定;而在汉语书信中, 称呼语的委婉使用则远没有英语书信严格。在汉语书信中, 对男性通称为“先生”, 对女性通称为“女士”、“小姐”, 而对年龄也没有特别要求, 无论是小孩、少年, 还是老人。

此外, 英汉书信称呼语中委婉语的使用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汉文化注重等级观念, 对于上级、领导, 人们谨言慎行, 唯恐不敬, 大多不敢直呼其名, 而冠以职位, 如某某处长、某某经理。而西方文化则崇尚人人平等, 喜欢与人平等相处, 所以下级可以直呼经理名字, 儿子可以直呼父亲名字。

3.2 正文 (Body of a Letter)

在书信正文中, 人们所表达尊敬和礼貌的委婉之词主要在开头语中体现出来。开头语又称“寒暄语”、“开头应酬语”、“起语”。它表示思念、颂扬或是谢意及问候, 能为正文写作提供情感铺垫, 避免唐突, 以收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汉语书信的开头语比英语书信开头语要复杂, 形式也更具多样化。

一般而言, 汉语书信中常用的问候有两种形式——“你好” 问候式和传统问候式。

“你好”这一形式主要用于年长对年幼 (如父母对儿女) 、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问候。而“您好”却只能作为对长者或上级的问候语, 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敬。

问候语的第二种形式是传统问候语, 如 “近好”、“见信好”、“见信如面”和“见信愉快”等这是一种正式和传统的问候语, 从字面上传达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一种期待或愿望 (如:愉快、知情) (曹湘洪, 2007:173) 。

与汉语书信的开头语相比, 英语书信的开头语比较简单, 只是以一两句话寒暄, 相当于汉语中“敬君者”、“接读某月某日来信, 一切知悉”等的应酬话, 来表示思念、颂扬、谢意或问候。常用的开头语有:I beg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form you that ..., I have the honor to address you that..., I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letter of May 20th ..., Your letter of May 20th has been received with thanks等。

3.3 结尾敬语 (The Complimentary Close)

结尾敬语是含恭敬口吻的语言, 显示一种分寸。通过敬语表现尊敬的态度, 可以使收信人与写信人的身份、关系更为清楚, 使人际关系更圆滑。写信时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结尾敬语。

结尾敬语是在结束语之后讲祝福颂扬的话。它包括两部分:一是敬语, 如“专此”、“肃此”等;二是问候语, 如“即颂 春祺”、“敬请 台安”、“恭请 金安”等。结尾敬语是表达对收信人由衷的祝愿, 使之平和愉悦。普通的信则多用“祝你健康”、“此致”、“敬礼”之类的话, 祝愿的话因人、因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词 (万奇, 2008:48) 。

在英语书信中, 收信人身份不同, 也会导致结尾敬语的变化。如:写给家人、亲戚, 可用Your loving grandfather, Lovingly yours, Lovingly等;写给熟人、朋友, 用Yours cordially, Yours affectionately等;业务信函则用Truly yours (Yours truly) , Faithfully yours (Yours faithfully) 等;对上级、长辈则用Yours obediently (Obediently yours) , Yours respectfully (Respectfully yours) 等。

作为一种对收信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 结尾敬语在英文书信和汉语书信中都有使用。虽然同样是出于尊敬和礼貌的目的, 但在使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第一, 汉语书信结尾敬语在形式上要比英语书信结尾敬语复杂。汉语书信的结尾敬语包括敬语和问候语两部分, 而英语书信中使用的只有“Yours sincerely”。第二, 汉语书信结尾敬语在含义上要远比英语书信中的结尾敬语丰富。汉语书信的结尾敬语既有致敬的含义, 又包含了祝愿的意味;英语书信的结尾则仅仅简单表明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敬之意。第三, 尽管敬语要选用怎样的字句, 通常由作者自行决定, 但英语书信的结尾敬词和称呼语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若称呼语使用的是正式用语, 则结尾敬语也相应地采用正式用语而不是一些半正式或非正式用语。相对比这一点, 汉语书信则显得随意些, 形式上不如英语书信严谨。

3.4 信末署名

署名就是在书信的结尾写上写信人的姓名, 向收信人说明身份, 表示对这封信的内容负责。

在汉语书信中, 署名应与收信人的称谓保持一致, 又称“署名敬礼”、“落款”, 是书信必不可少的部分。署名的构成如表2所示。

在英语书信中, 只需在结尾敬语后直接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职务、职称可打在名字的下面;若是写给亲朋好友, 就不必写上职务、职称。相比而言, 英语书信署名比汉语署名要简单的多, 无须再加上谦称、称谓等表示等级的名词, 体现了外国人平等、自由、真诚的个性。

4 结束语

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 所以各种语言又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与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必然也会在委婉语中有所反映 (李桂媛, 2004:50) 。作为两种各自独立存在的语言系统, 英语和汉语之间在书信各部分中的委婉语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英语学习者, 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 只有对书信中英汉语言使用的异同有一定的了解, 才能恰当地书写书信, 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摘要:委婉语的使用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共存的现象, 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语言学家们研究的对象。本文试图从书信角度来对英汉委婉语的使用进行比较, 通过语言实例对英汉委婉语在书信中的异同进行尝试性的对比研究, 并探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英汉,书信,委婉语,比较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曹湘洪.汉语私人书信开头段使用策略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4 (6) :173.

[3]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291.

[4]刘寅齐.委婉语:特点、构造及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8) :36.

[5]李桂媛.英汉禁忌语及委婉语探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3) :50.

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 篇8

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

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委婉语的使用避免了引起交际双方的不快从而损害双方的.关系.委婉语可以反映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从而也体现出了委婉语的各种社会交际功能.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英语委婉语的六种社会效用:避俗效用、避讳效用、褒扬效用、掩饰效用、礼貌效用、幽默效用.

作 者:陈萍 CHEN Ping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8(2)分类号:H31关键词:英语委婉语 社会功能 交际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篇9

委婉语起源于语言禁忌.人们除了对神灵的避讳及死亡有关的事物避讳之外,还有为趋吉而讨个口彩和为避凶而形成的避讳.委婉语“礼貌”功能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目的是促成交际的`成功.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不仅仅是政治生活中为了“伪装”,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为了达到“求雅”的心理的需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委婉语的“避俗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褒扬功能”进行研究.

作 者:林秀萍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四中,福建,莆田,351100 刊 名:南北桥 英文刊名:SOURTH NORTH BRIDGE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 关键词:委婉语   避俗功能   礼貌功能   掩饰功能   褒扬功能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篇10

1 方法及语料

1.1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分类

随着对模糊限制语研究的不断深入,继Lakoff之后,一些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不同的解释,给出了各自的定义。其中,在模糊限制语定义的三维概念基础上,Salager-Meyer通过对医学英语书面篇章的语境分析,从语言学及医学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法,共包括五大类: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作者参与型模糊限制语、情感加强型模糊限制语和复合型模糊限制语。

笔者认为,Salager-Meyer的定义和分类法突出了模糊限制语在医学语篇中的交际作用,因此,比较适合本研究,并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这一分类。

1.2 语料收集

为了增加数据及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所选取的20篇论文(中英文各10篇)皆选自中外医学类核心期刊。此外,为体现研究的时效性,所选论文均发表于2007和2008年度。笔者先根据Salager-Meyer(1994)的模糊限制语定义确定出样本当中的模糊限制语,并且在Salager-Meyer(1994)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把所确定的模糊限制语分成五类,然后统计分析模糊限制语的类型、频次及种类分布(以 1,000 字/词为单位)。

2 结果及讨论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英汉作者在论文的引言部分都使用了相当数量的模糊限制语,但两种语言的引言在类型、使用频次及种类分布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以下对这些异同进行描述和讨论,并分析产生差异的潜在原因。

2.1 观察频次上的异同点

统计结果显示,英汉引言中都使用一定数量的模糊限制语,英语引言在模糊限制语的总体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引言,约为汉语的7倍。

一般情况下,作为正式书面语体的学术论文应该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明晰,观点客观、严谨。因此,在论文引言部分频繁使用模糊限制语似乎违背了学术语体的写作标准。然而,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具有模糊和不确定的特点。因此,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就必然存在着模糊形式。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内容更准确、客观、可信并体现作者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如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反应鉴定,耗时久,一般需24-72 h 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果,难以及时指导疾病的治疗(曹清毅, 2007)(变动型)。

作者在模糊时间“24-72h”的前面使用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因为考虑到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诊断的时间不可能估计得那么精确。“24-72 h”本来就是个模糊数字,而“一般”的使用又对话语附加了一层限制,表明作者在处理一些无法完全精确的情况下使用模糊限制语以对话语内容进行修正和制约。

2.2 类型上的异同点

统计结果显示,英汉作者在进行引言部分的写作时,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在英语引言中作者使用最多的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观察频次为 15.31),如In addition, in areas where a virus is endemic, an outbreak strain will need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any endemic strain that might belong to the same serotype. (Jackson,2008)。

根据Salager-Meyer的分类标准,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包括所有表示可能揣测的情态动词,英语里有丰富的情态动词,如,may,might,can,could,will,would,should,must等。在抽取的英语引言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态动词,约占缓和型总量的63.8%。而在汉语中表示可能性只有可能、也许、大概等少数词。模糊限制语是作者或说话人用来实现人际功能的词汇语法手段,而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情态又是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语义系统之一。情态动词具有表示可能性推测与建议两种功能,其推测性的基本功能有助于显示出作者承认自己的观点尚有主观推断性,可以使得话语表达更加缓和并留下研讨的余地。

其次,英文作者还频繁使用show,indicate,imply,suggest,demonstrate等中立性转述动词,这些也属于Salager-Meyer分类标准的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用来表明他们的论据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而非仅仅主观臆断。而在汉语中只有个别引言中出现了表明、显示、推测等词,有一些中立性转述动词允许论文作者与被转述论断或命题保持距离(detachment from a cited proposition),不对其真值做出许诺,从而有意模糊了论文作者即转述者与被转述论断或命题之间的关系,起了模糊限制语的作用。从学术社会意识构建来看,论文作者在与读者建立一个共同研讨框架时,与被转述命题保持距离有助于他树立客观与冷静的形象。而这种客观和冷静是成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学术界公认的必要前提(黄小苹,2002)。如,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Dcsmay plays a role in the initiation and perpetuation of RAs by presentation of arthritogenic antigen(s) to autoreactive T cells. (Lebre,2008)。

2.3 种类分布异同点

在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分布上,汉语与英语论文基本呈现出相似的分布曲线,但英语引言中每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均高于汉语论文中相对应的模糊限制语。

汉语与英语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缓和型、变动型以及复合型三种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引言中出现了一定量的作者参与型及情感加强型模糊限制语,而在汉语引言中明显缺乏这两种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汉语作者虽然能够意识到模糊限制语在学术写作中的作用,但只重视个别类型的使用而忽视了其它的类型。

3 异同产生的原因

以上表明英汉作者都使用了一定量的模糊限制语,在类型选择与分布上,英汉作者也表现出了诸多的异同点。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到了三种因素的影响:引言的体裁特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中西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其中文化因素是导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3.1 引言部分的体裁特点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与引言部分的体裁特点密切相关。科技论文的各个部分在交际功能上有明显差异。但几乎所有的学术作者认为论文开始部分要比其后部分的写作更难,作者需要考虑采用权威抑或真诚的语气(Arrington and Rose,1987),以及怎样吸引读者的问题(Swales,1990)。

3.2 Hedges在医学论文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言辞手段与交际策略(曾文雄,2005)。在医学论文的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命题更趋严谨周密,起到保护、减轻作者所负的责任以及鼓励读者积极参与的语用效果。它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使用模糊限制语也是作者遵循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关联理论等的表现。

3.3 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首先,英语引言中每种模糊限制语及总体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均高于汉语论文中相对应的模糊限制语,这与两方作者对待模糊限制语的不同态度也有很大关系。中国人习惯地认为:专门科技语体,是以精确表达作为其价值存在的基础,所以它对语言的精确性有较高要求,一般很少选用模糊言语手段表达(蒋有经,1991)。其次,西方文明向来比较倡导个人主义,这也体现在写作中作者享有更多的自由,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个人的情感。而中国文化历来重视集体,忽视个体。学者们也历来强调学术论文的权威性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认为学术写作是个严肃的过程不应当夹杂个人的情感,因而容易忽视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特殊的语用功能。

4 结语

本文对英汉医学论文引言部分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频次、类型及种类分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英汉作者在引言部分均使用了一定量的模糊限制语;②英文作者在模糊限制语的总体频次及各种类型的使用上明显高于汉语作者;③在汉语引言中明显缺乏作者参与型及情感加强型模糊限制语,而在英语论文中这两种类型均有一定量的种类分布。

由于所选样本有限,研究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汉在引言部分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差异。希望研究结果对我国广大医学工作者在学术写作中恰当得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以增强论文说服力带来一点点启示。

摘要: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命题的表达更严谨,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它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作者,降低作者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表达作者对读者的尊敬等作用。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英汉医学论文引言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通过样本分析,发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医学工作者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医学工作者所撰写的医学论文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种类及分布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及其语用功能。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医学论文,引言部分,对比研究,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Channell,J.Vague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Hyland,K.Writing without conviction?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M].Applied Linguistics,1996:433-454.

[3]Salager-Meyer,F.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M].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4:149-170.

[4]Swales,J.Genre analysis[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0:110-174.

[5]董艳云.模糊语在管理学学术文章中的分布研究[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7(4):37-42.

[6]范晓晖.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1187-1189.

[7]黄小苹.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篇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85-88.

[8]蒋婷.论学术英语中的情态模糊限制语—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4):47-51,57.

[9]蒋有经.模糊修辞浅说[N].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10]杨慧玲.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84-87.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篇11

委婉语是一种迂回的表达方法,它以间接,含蓄,愉悦的说法代替直截了当,令人不悦的说法从而调节了人际关系使交际顺畅.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新的语义建构的认知理论.本文尝试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下对委婉语的意义进行认知阐释,探索人类使用委婉语时的认知活动.

作 者:李松 孙承荣 作者单位:李松(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孙承荣(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青岛,266555)

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 篇12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堂娜•哈拉维的赛博女性主义分析 浅论《黑天鹅》电影的象征手法运用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

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

论《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超验主义哲学观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

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从谭恩美《喜福会》中审视中西文化冲突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 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研究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圣经》中的性别歧视

话语中的性别与身份:以《绝望主妇》为例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从加菲猫看美国新个人主义价值观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

从精神分析法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斯的母爱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 双语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委婉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英汉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英汉拒绝语对比研究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特征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mark’s Theory i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英文商标的汉译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中西方礼仪差异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 解读《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人公布兰琪 从唯美主义角度分析《莎乐美》中邪恶的灵魂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旅游翻译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 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从《霍华德庄园》到《印度之行》:论福斯特联结梦的破灭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 认知语境对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盖斯凯尔夫人工业小说研究

比较中美民事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90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翻译

《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92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 93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94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95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96 “Lady First” Reflected in Different Cultures 97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 98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与《叶问》看中美电影中塑造英雄方式的差异 100 On Symbolism in D.H.Lawrence’s The Rainbow 101 论被动句的翻译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 103 从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构建的角度来解读梭罗与《瓦尔登湖》的思想 104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

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 106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浅析《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命运 108 论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10 解读电影《刮痧》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父亲 111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113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奶妈和《西厢记》中的红娘人物形象比较 115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11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19 学生性格与口语能力初探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121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123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 124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 125 嘉莉悲剧的原因探析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7 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 128 英语委婉语成因及其在政治方面的应用 129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133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36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 137 网络英文用语的特点分析 138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任璧莲《典型的美国佬》中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解体研究 14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143 探析英语政治委婉语的应用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观春潮:浅析“戏仿”背后海明威性格阴暗面 146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谈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口语 148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149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150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151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探究《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 152 论《猫城记》和《格列弗游记》的讽刺手法 153 中英植物词语隐喻的文化对比

154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55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 156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157 从“三美”原则分析中国古诗词英译技巧 158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59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160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 161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

162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几种婚姻模式 163 女性主义视角下《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 164 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65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66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 167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168 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169 身势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70 英语科技文献的句子特点与翻译

171 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

172 从文化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无辜

173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4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

175 The Loss and Gai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176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

177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

178 爱的缺失:班吉康普森的痴人说梦—《喧哗与骚动》班吉叙述视角研究 179 论女性主义对翻译标准的影响 180 浅析商务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现象

181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 182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83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

184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185 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运用及翻译 186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87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88 行为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张召忠教授译著病因浅析 189 从目的论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

190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 191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9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93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浅析 194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

195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196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197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 198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爱情观

上一篇:医生聘用合同书下一篇:大学生实习报告个人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