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教书潜心研究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静心教书潜心研究

静心教书潜心研究 篇1

潜心育人

——敬业主题心得体会

清徐县教师进修学校常美华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种种敬业为本。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既是学生“学”的师,又是学生“德”的范,即所谓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要有高尚的爱岗敬业精神,这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不得敷衍塞责。”这个道德要求是对整个职业的规范,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它是千百年来教师职业精神的优良传统,是教师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教师的敬业精神出现了淡化、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当一部分教师旨在应付教学,无心把全部精力投人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其表现为:只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进取,只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意志消沉、乐教敬业精神不强。其表现为:消极懒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心生杂念,常有怀才不遇之心,对工作没有热情,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工作随意性强,迟到、早退、旷工的现象严重。

3.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较为严重。其表现为: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却忙于创收。在金钱的诱惑下,相当一部分教师难以抵挡住诱惑,导致课堂上本该讲的不讲,转移到补习课上讲,教师俨然干起赚外快的活。尽管“禁补令”连年下发,但是补课市场依旧长盛不衰。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收入过低。根据最近一项美国调查结果,中国教师的薪水在28个国家中排名第26。在物价上涨的同时,教师的工资却没有上涨。于是,部分教师也把补课作为补贴家用的一种方式。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都应从国家大局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把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作为紧迫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呢?

(一)教师确立爱岗敬业的精神主要依靠教师自身努力

第一,立志从教,爱岗敬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立志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理智的岗位表现。在教师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它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我们既然在众多可能中选择从教,就应爱岗敬业,无悔于自己的职业选择,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曾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呢?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讲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干不好教育”。一个人有了责任感,才会用心地去做事。正如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所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教师用“心”在教育工作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责任心。对教师而言,其本职工作或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教书育人也就成了“爱岗敬业|”规定了的教师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爱岗敬业的教师总是以严谨治学、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对于我校而言,老师们的培训对象不是学生,而是许多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那么他们需要什么呢?他们需要的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专业引领。为此,我校教师刻苦钻研、通读教材,认真备好每一个讲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学能手,同时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今年,我校启动了“家长教育年活动”。为了能使远道而来、求知若渴的家长们有所收获,九名代课教师不分昼夜,白天在学校整理材料,晚上回家网上查询有关资料(那段时间学校网络不通),甚至晚上十一二点,都会接到同事征询、讨论问题的电话。当然,付出必有收获,老师们精妙绝伦、妙语连珠而又切合实际的讲解获得了家长的好评。二是爱心,爱是教育工作的金钥匙,正如冰心所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先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爱护,教育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喜欢一部分,歧视另一部分的权利,教师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爱那些人见人爱的孩子,而在于爱那些“不可爱但需要人爱”的孩子,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三是“平常心”,平——就是平等,无分别;常——就是经常,持久,永远持平等无分别的境界状态。其实,以平常心来说,当总统,当元首,与当老师、当工人、农民、清洁工都没有太大的差别,都要在自己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象杜鲁门的母亲,当杜鲁门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时,人家问她:“你的儿子当总统了,你很自豪吧!,”她说:“很自豪。不过,我的另一个儿子也同样让我自豪,他,正在地里刨土豆。”你们看,这就是平常心。须知总统很伟大,但做一个普通农民也同样平凡又伟大。所以平常心同样也是一种做好老师的重要心态。

第三,要使教师安居乐业,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追求较高的物质待遇和丰厚的生活条件是包括教师在内所有“社会人”的目标和希望。教师从事育人事业需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也需要必要的物质待遇和保证。他们应有丰厚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不因待遇低下,生活窘迫,住房紧张等影响,丢开育人的天职,去忙于创收挣钱。教师的物质待遇应与其职业地位和为社会付出的劳动相适应,应足以使教师能安居乐业,把精力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

总之,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教育这个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内练敬业,外塑形象,敢做时代的弄潮儿,去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敬业主题心得体会

静心教书潜心研究 篇2

一、德养为先, 人格魅力的基础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这八方面是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这些素质的呈现方式因人而异, 有的是显性的, 有的是隐性的。良好的师德内涵是服务, 表现为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和为人师表四个关键用语。集中体现在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素质的根本, 崇高的教品是师德的灵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 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又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师处理突发事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机智的支撑, 没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也就不可能具有教师机智。

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就是要有深厚的品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 以及更细致、耐心的品性。教育是大爱小事。

二、学养为本, 做研究型教师

信息时代, 人们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 不断地整理、分析信息。知识时代, 知识比信息重要,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当今时代, 教育将转向重视培养学习者获取知识, 以及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从简单记忆的知识教学转向重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教师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的专业化, 教师知识的专业化, 教师技能、方法的专业化, 教师能力的专业化 (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课堂文化重视的内容是与社会吻合的, 注重培养一个社会需要的人, 教育是超前的事业。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就是对未知问题的探索, 从发现问题开始, 然后提出研究假设, 并不断对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过程:选择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解决问题。教师要以公平的视野对待学生, 发言机会均匀分配给每位学生, 体现出教育的公平观。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才能发现问题, 找到研究的课题。有教育公平观的教师, 不找先举手的学生发言, 因为他们容易打断别人的思路, 影响研究效果。在实践中研究,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研究者。

例如, 听课发现, 老师讲到20分钟左右时, 学生会有点儿疲惫, 精神开始涣散。这就促使教者思考, 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益呢?假设是: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有新鲜感, 注意力集中, 但到中间就会很疲惫。验证这个假设方法可以有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及文献综述。最后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即学生学习效率的变化曲线:第一高效期 (授课) , 低沉期 (练习) , 第二高效期 (总结) 。

这个研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自我反思的过程,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面对新课程改革, 新知识技能不断涌现, 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我们不能不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 成为研究型教师, 把握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有兴趣时, 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教学内容用多种形式呈现时, 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 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 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 对教师充满信任与热爱时。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目的明—知识新—信息多—密度大—节奏快—设计精—结构巧—气氛和—方法新—效益高。

课程改革的走向:关注发展个性;关注发展集成知识和综合能力;关注发展实践能力;关注发展创业能力;关注发展非智力因素;关注发展创新精神;关注提高道德品质。

科研就是工作的态度, 以研究的心态去工作, 把自己做的事提高技术含量, 才能成为一位研究型教师。

三、塑造性格, 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 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做什么”表现出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和态度;“怎么做”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方式。所谓性格, 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

我们说性格是指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 被称为性格的心理特点是稳定地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中的, 偶然的表现不说明人的性格。比如, 急性子的人在心事重重的时候也会一改心直口快的习惯, 而变得沉默寡言;而慢性子的人平时慢条斯理, 但是如果被惹火了也会急不择言的。

很多人对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都比较认同, 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可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知识和升学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那么, 靠什么来改变呢?凭兴趣, 靠成就。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孔子把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不用教就好;一类是经过教能好;一类是教也不好。教师要了解各类学生的特点, 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现代教师必须强调独立自尊性和民主利他性这两个人格特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人的需要层次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缺失需要, 一是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与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缺失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一定要获得满足;成长需要是可有可无的。压堂就违背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孩子学习不好, 说他笨, 说他傻, 这就违背了自尊的需要。有的孩子, 你说他不爱学习, 他没意见;你说他不聪明, 他不乐意。甚至有些求知欲强的孩子, 说他勤奋, 他不爱听;说他聪明, 他高兴。因为知识的多少对一些人来说无所谓, 这也符合成长需要的理论。因此, 教师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基本需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 教育孩子挺直腰杆做人, 教师独立自尊的人格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民主利他性实际上就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学校教育属于合作项目, 涉及到师生之间的合作、班科人之间的合作, 每一方都能替另一方考虑, 就能双赢。

多元智能的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自然观察智能) 。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容易成功。周杰伦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能做最好的自己, 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这可能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成功人士的经验证明, 在成长过程中, 他们不仅关心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 而且更关心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 哪些事情是真正适合自己做的, 哪些事情是自己绝对不能做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在自己想要做的和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他们没有超人的智商, 事实上, 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显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他们的成功是因为拥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另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关键时候遇到了优秀的老师, 让他们难以忘怀的老师是:教给他们如何做人;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告诉他们学习的方向, 而这些真的就是他们想要的东西。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看他属于哪种智能类型, 用孩子的优势做桥梁, 找到与学习的联系, 把优势变成一种学习的方式, 帮助他成功。

教师不要以权威的姿态出现, 给孩子多种路径, 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能承担后果的责任感, 知道他想要什么。帮助孩子获得自信, 帮助孩子挑战自信。习惯的养成必须日积月累, 督促、鼓励、检查, 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这对孩子来说, 容易获得成就感。外在的强制和内在的激发, 都是为了孩子养成好习惯, 为他们的前途发展负责。以心灵赢得心灵, 以人格塑造人格。

四、有效工作, 提升生命质量

世界上没有理想的教育,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向理想教育而努力。给知识注入生命, 知识因此而鲜活;让生命融入知识, 生命因此而厚重。教育的神圣就是培养人的崇高, 是生命的教育, 任重而道远。但是, 教师不是神, 而是人。既有精神需要, 也有物质需求。我非常佩服刚刚离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他在任内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一名女记者提到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普京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 马上回答说,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教育事业。我们的高级领导在教育问题上也能这样当机立断该有多好。想法是想法, 工作是工作, 我们还得面对现实。人生成长的根基是工作, 把工作当做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事情, 把它做到极致。有效的工作, 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的人生就会有效率、有意义。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世界的眼光、问题的眼光、研究的能力, 改变自我, 拒绝平庸, 打造成功。

最后奉上一道美味——养心八珍汤:慈爱心一片, 好肚肠二寸, 正气三分, 宽容四钱, 孝顺无数, 老实适量, 奉献不拘, 回报不求。用这道美味滋养心灵,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当今时代, 教育将转向重视培养学习者获取知识, 以及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从简单记忆的知识教学转向重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用心教书 潜心育人 篇3

张磊

伴着初冬的暖阳,带着期盼的心情,我们一行14人踏上了北京这片神圣的土地,首都—全国科技文化中心、北师大—中国教育顶尖学府之一,能够来到这里学习充电,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种幸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然后知不足”,此次北师大之行,教育专家们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带给我们全新的教育观点,先进的教育理念,执着的教育热情。这些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思想,转变了思维方式,受到很大的启发。下面将我的学习反思和启示做如下汇报:

一、“管理的本质就是有效沟通”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使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关键在管理者。这就需要管理者能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外,更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北师大姚继海教授在讲座中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有效沟通、心理沟通。要做好与老师们的有效沟通,我感悟到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尊重。有效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彩虹桥,要做到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尊重是前提。专家用模拟情境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我觉得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要懂得尊重,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尊重使教师感受到平等、安全的氛围。尊重使教师感受到被接纳,获得自我价值感。正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那样“尊重是无条件的”,我们作为管理者不但要尊重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尊重有过错的教师,还要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教师、尊重不尊重自己的教师等,只有把教师放在学校主人的地位上尊重他,才能将沟通进行到底。策略一 真诚的语言体现尊重

语言可以体现尊重。经常用尊敬、赞美、鼓励、期望的话语,与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交流,让老师们被诚挚的尊重所包围,让他们感受你的真诚和关爱。

策略二 以实际行动表达尊重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尤其作为工会主席,要认真思考教师的每一次建议,并与其真诚交流;对有喜事的教师要以各种形式传达我们的祝福,分享他的快乐。对有困难的教师要积极为他们想办法,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凡此,均可拉近彼此的心灵,做到心心相印。总之,要在细微之处见真情,要让教师感受到平等、安全的氛围,感受到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感受到被接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2、理解。理解即是通情达理。我们要从教师的角度来体验其情感、思维,把握教师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把关切传递给教师,以感染教师并取得反馈,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说的“理解力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 只有这样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问题,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让教师感受到你能理解他们的心,才能使有效沟通走上正轨。

3、倾听和表达。姚教授在讲座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案例《6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个从教26年的优秀教师走上自杀之路,只因为沟通不畅,只因为忙于工作的领导没时间倾听,只因为双方没有很好的表达。有效的沟通就是要充分地听、充分地说、充分地看。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寓言故事《国王的梦》中,两个解梦人不同的解梦词却带来了一个被杀、一个被赏赐的不同结果,就在于表达的形式是否恰当,“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是如何说的”。在日常的沟通中,应尽可能用积极的表达方式如鼓励、赞扬等,同时,应尽力避免采取消极的表达方式如指责、拒绝、失望等。在一些失败管理的案例中,其共同之处就是否定员工、抱怨员工、讽刺员工等。“否定,是使教师消沉最好的武器。”、“讽刺,是毁掉教师自信心的良方。”、“抱怨,是疏离感情的催化剂。”你的期待、你的鼓励、你的赞赏、你的表扬,教师一定会愉悦地接受,并能很好地与你心理相通,也会还你一个愉悦的心情和愉悦的工作环境。

二、要为学生创设尊重人、珍视人的德育环境

赵希斌博士认为“一个活得有尊严、被公平对待、感受到他人和社会温暖的人才更有可能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一定要改变多年来只强调付出和义务、忽视甚至压制回报与权利的现象。不尊重人、欺骗只会使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

1、尊重是一种大德。纽约市一个法庭审理一桩面包偷窃案,偷面包的是一位老太太。在法官问老太太是否愿意认罪时,老太太嗫嚅着回答:“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要知道,他们已经两天没吃到任何东西了。”法官裁定:“我必须秉公执法,你可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是10天的拘役。”10美元的罚金绝非这位穷苦老太太所能缴纳,因此她只能“选择”拘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审判结束后,身为纽约市长的拉古迪亚从旁听席上站起身,脱下自己的帽子,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面向旁听席上的人说:“现在,请每个人另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漠所付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与社区。”在场的每个人都默默地捐出50美分。

透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法律是严肃的,也是无情的。执法者不被情感左右,是职责;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相互间的关爱更是人性的本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下一代营造尊重人、珍视人的大环境,处理学生问题要考虑从尊重出发,这是一种大德育观,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2、宽恕是一种大爱。《圣经》里面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妇人因为犯下罪行要被大家用石头打死,恰巧耶酥经过就对这些人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过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那些人听到他的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妇人因此免于死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宽恕是一种大爱。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犯的错误绝不是不可饶恕的,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孩子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等待,需要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所犯错误是予以充分的宽容,还是死死抓住不放,这反映出教师的教育艺术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才是反映出教师教育无方或无能的表现。

3、信任是教育的基石。颜回与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米,煮饭时,孔子看到他挖出一点米饭送入自己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要用这干净的米饭祭奠父亲,颜回阻止说,米饭不干净,烧饭时有灰掉入,弃之可惜,被我挖出来吃了。孔子这才知道错怪颜回,当下对弟子说“所信者目也,而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由此我联想到我们对待学生,有多少次因我们的简单粗暴,伤了学生的心;有多少次因我们的偏听偏信,误会了学生;有多少次因缺乏信任,而误人子弟。有句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透过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知道,眼见都不能为实,更何况耳听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切忌简单粗暴,切忌不调查不信任,要为学生未来着想,让学生伤心,就是让未来伤心。

上一篇:写人的好开头下一篇:经营承包合同纠纷起诉状民事诉讼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