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的近义词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怀的近义词(推荐12篇)

关怀的近义词 篇1

1. 对关怀概念的理解

关怀是一种全心投入有所分担的精神状态, 是对某人某事负有保护维持的责任。诺丁斯认为, 关怀是一种“投注或全身心的投入状态”, 即在精神上抱有某种责任感和牵挂感。这种关怀不是接受, 而是和他人一起去感受。诺丁斯认为, “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 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 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 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 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 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2. 对关怀动机的理解

关怀动机可分为自然关怀和伦理关怀。自然关怀的生理基础是移情脑区:“移情在人脑中有专门的区域, 即大脑的边缘系统。伦理关怀的直接动机是被关怀的记忆, 这种被关怀的记忆起源于消除本能恐惧的自然关怀行为。伦理关怀的另一个动机在于个人的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是伦理关怀的高级形态, 尤其是需要作出较大努力的关怀行为。不管是自然关怀还是伦理关怀, 都离不开对生活中被关怀的体验和记忆, 正如马克思所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3. 对关怀环节的理解

诺丁斯认为关怀有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接受对方, 第二个环节是动机移置。接受对方, 不是将自己投射到对方身上, 而是在发生关怀行为时, 要考虑情境性和被关怀者的具体性, 不能仅诉诸于逻辑思维和简单概括。接受不是强加于人, 而是与之交流, 共同努力。动机移置, 是指关怀者的动机能量流向他人, 但不一定是满足被关怀者的目的。如果被关怀者的目的不正确, 关怀者应给予理性的关怀, 帮助他调整到正确的目的上来。

二、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关怀教育

1. 在成长中树立关怀意识

关怀意识源于被关怀的体验。教师能够成为一个关怀者, 前提条件是教师有一种关怀意识, 能够为关怀行为的发生做好心理准备。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的最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接受关心。每个人关心他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存在高低之分, 这种差别主要取决于自己曾经是否有过被关心的体验和经历以及所经受的频度和深刻程度。如果教师拥有关怀意识, 时刻关怀学生, 就会使学生从被关怀中感受幸福, 积累有关关怀的情感体验, 进而成为一个能够关怀他人的人。

2. 改变教师的道德关怀思维

中国的“师道尊严”思想自古以来就已根深蒂固,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教师的德育实践往往缺乏合理性的关怀。他们只是把他人的经历简单地拿到自己的生活世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人。诺丁斯认为这种关怀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怀, 她所主张的关怀应该是与被关怀者一同观察、感受被关怀者的一切, 关怀者在关怀过程中要成为一个二位一体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需求盲目地作出反应, 而是在接受前提下给予对方正确的引导, 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风向标。

3. 培养一种倾听的心态

倾听是一种艺术, 心态是一种修养。如果说接受是形成关怀关系的关键因素, 那么倾听是实现接受的必然途径。专注是关怀者全身心的投入和接受, 是关怀者对被关怀者需求作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全面开放和无条件接受的心理状态和反应。教师与学生建立关怀关系时, 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包括学生的不同需要, 也包括学生的不同社会生活背景。当这种倾听、专注成为一种习惯时, 它会自然融入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系当中, 此时的关怀已不仅仅是外在的约束, 而成为教师生命个体的价值追求, 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关怀型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4. 善于运用关怀教育的方法

首先重视榜样的作用。榜样是指不是告诉学生要关怀, 而是要创建关怀环境让学生从中学会关怀。学生在关怀关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体验, 自然会化成一股力量去关怀身边的人和物。其次实践是培养学生关怀能力的途径。关怀不会自然发生, 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关心和服务的机会, 学生在这些服务活动中, 学着去关心自身、关心他人、关心动植物和生活环境等。再次, 认可是关怀关系的前提条件。认可过程是双方试图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 是进一步加强双方之间关心关系的过程。认可是指对被关心者的认同, 但教师在认可学生时, 并不只是表扬学生, 而是要认真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 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关怀理论视野下的有效关怀 篇2

一、关怀与有效关怀

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普通但典型的案例开始讨论“关怀”和“有效关怀”这两个概念——

案例一:

小静来电:我现在上高二,最近我发现老师一点也不关注我了。之前老师会经常关心我的学习成绩,考试完总是问我哪些题不会,是不是弄明白了,最近老师似乎对我的学习不再那么关心了。我很着急,总觉得自己是不是让老师失望了,或者老师对我有什么意见。现在一点也学不进去,总是胡思乱想。您能帮我分析一下吗?

——山东商报《为什么老师不关注我?》

案例二:

今天傍晚,我刚刚吃完晚饭,忽然接到了丁孜煜妈妈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她今天回家后问孩子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有没有举手。可孩子却说了一句让她非常意外的话:老师不喜欢他。听了这话,我也觉得非常疑惑,努力回忆着这几天来丁孜煜表现的点点滴滴,感觉自己并没有做让他感到我不喜欢他的举动呀。说实在话,我也的确没有过这种想法呀!于是,我就让他妈妈问问原因,结果孩子说:老师总是表扬杨丹妮、陶炀几个小朋友,却不表扬他。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知道了原因,我向他妈妈表达了歉意,并真诚地表示:以后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表现,也会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我还会与孩子交流,使孩子消除对老师的误解,感受到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喜欢的。同时,我也对丁孜煜妈妈能及时与我交流孩子的感受表示了感谢。

——妈咪爱婴网《老师不喜欢我》

(一)什么是关怀

关怀是什么?

案例一中,小静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就是老师考试完问她哪里不会、是不是弄明白了的时候。而一旦老师不再如此时,她当然就觉得关怀不在了。由此可见,关怀本身就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一方给予关怀,而另一方感受关怀,在此种情况下,关怀即得以成立。对此,关怀理论的创始人内尔·诺丁斯说,“我着重强调关心是一种关系。”[1]

如果将关怀视为一种关系,便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被视为关系的关怀更能体现出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过程,而不是单方面关怀而另一方却无动于衷甚至毫无感应。虽然在单方面的情况下坚持不休地关怀他人不失为美德,但就关怀本身而言,这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不利于长期发展的关怀存在形式。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怀学生,并要努力使学生感觉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另一方面,只有在互相关怀、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才能突破自我的界限,在与他人交往的同时,既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独特性也避免自我的封闭使利我与利他的界限模糊化。

以关系为本质的关怀不仅具有两大不可分割的要素——关怀者与被关怀者,而且对于关怀者与被关怀者双方也都有相应的关怀品质的要求。首先,好的关怀者要实现有效关怀必须经过两个步骤:首先要进行自我移开,全神贯注于被关怀者,进行动机置换;然后在对方表现出接受的态度后,用对话或者行动持续地注意被关怀者的需求,给予不同的回应。[2]其次,被关怀方也需要一种对于关怀的敏感性,需要对关怀方的行动予以承认与主动的反应。在良性的关怀关系中,关怀者与被关怀者的位置甚至可以互换。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也会反过来关心教师。

总而言之,从关怀理论角度看,健康或正常的关怀总是建立在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关怀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在关系基础上的关怀本来就应该是有效关怀。

(二)有效关怀的衡量标准

当关怀理论中的关怀与教育场域中的有效关怀划上等号,关怀理论的相关描述也将有助于我们识别有效关怀的具体衡量指标。

1.以本质衡量的有效关怀

若将关怀视为一种良性互动关系,那么有效关怀的首要要求便是形成双向互动。一方给予关怀,而另一方必须有所感受并回应,案例二中的关怀无效便是来源于学生的感受性缺失。而在具体的衡量指标上,在关怀者方面,一是“全神贯注”,这种全神贯注在教育中主要表现为一种持续性的专注。譬如在小静的案例中,教师对她的后期关注消失的时候,小静马上陷入了极大的恐慌。此种带有随意性与偶然性的关怀,以关怀者主观意愿为主,而并非真正关怀他人、为他人着想。二是“动机移置”,与被关怀者达到一种“共情”的效果。共情不是同情,而是真正的设身处地、为其着想。被关怀者主要通过其对关怀的感受与回应程度来评价是否进行了有效关怀,这种评价方式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于关怀结果的评价。

2.以过程衡量的有效关怀

如果将关怀视为一种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平等的吗?诺丁斯认为并不尽然。即使是关怀,也存在平等关系与不平等关系,而师生关系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在这种不平等关系内,总有一方长期依赖另一方,尽管有时也有角色互换发生,但这种关系基本是稳定不变的。

以过程衡量的有效关怀便是注意到了师生关系的特殊性所在,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必须时刻记得他们与学生是不平等的,肩负着责任,且具有更高的洞察能力,要求教师更加宽容,不苛责学生以同等程度来理解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应该能够对教师的努力有所回应,并对教师给予信任,充分地与教师交流,认识到自身的反馈对教师的影响力。[3]

3.以结果衡量的有效关怀

诺丁斯发问,如果将关心主题作为教育的中心,那么如何检验我们的实践呢?她设置了一系列标志来衡量关怀者的关怀是否真正到位。这些标志包括:“快乐健康的孩子、体贴合作的行为、开朗的个性、愿与别人分享的心灵、探讨存在问题的兴趣,以及建立和维系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4]看来,感受到关怀的孩子一般将表现出以上特征,作为对关怀的回应形式之一。作为一种评价性指标,在教育中,它们有助于教师即时甄别被关怀者是否感应到我们的关怀,关怀关系是否得以建立,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一定如案例二中靠家长反馈来提醒。当然,有效关怀的结果有当下和最终两个类型,如果某一关怀结果只是得到学生一般程度的回应也是正常的,教师不需要为此过分焦虑。

nlc202309041836

如果我们认可有效关怀的上述解释,我们就可以较为轻松地反观无效关怀何以发生。

二、关怀无效的原因分析

十多年前,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您的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5]造成这种巨大落差的原因何在?以关怀理论视角来看,如上文所述,首先关怀是一种双方联结的关系,对于关怀者与被关怀者双方都有相应的要求。以此类推,关怀无效的原因多与此有关。

(一)关怀立场错误

在有效的关怀关系中,关怀者应该始终以关怀为基本立场。而关怀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是建立在双方互动之上的联系。仅仅考虑单方而不考虑其联系,无论是关怀者还是被关怀者,都将走向错误的极端,从而引起关怀关系的断裂。例如近期媒体报道衡水二中为防学生跳楼而设置密封铁栏杆,尽管校方可能有“关怀学生”的善意,但学校的“关怀”仍未深入到关怀的本质,认识到关怀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之中,而并非仅仅只是单方面、军事化的制度监管。栏杆现象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关怀”很难真正发挥效用。理想的关怀关系应该是联结的,而非断裂的;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是民主的,而非专制的。

(二)关怀方式失当

大部分的关怀失效都可以归因于关怀方式失当。一方面,若非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总结,关怀者难以在一定程度上洞悉被关怀者的生长背景、思维方式等。另一方面,囿于关怀者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关怀者难以准确了解被关怀者的内在需求与思维方式等,难以按照被关怀者所能接受的形式予以呈现。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而言,关怀失效的另一原因在于教师作为这种不平等关系中的主导者,难以平衡教师引导与学生自由之间的尺度与分寸。

反过来,有效关怀需要作为关怀者的教师非常敬业地工作,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作为关怀实践的最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三)“真空”中的被关怀者

对于被关怀者来说,无效关怀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被关怀者对关怀的感受钝化。这种钝化一般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生活在缺少关怀的不幸环境中,不知关怀为何物;第二种,尽管身边不缺少关怀,但缺乏正确的引导让其认识真正的关怀,如药家鑫、李某某等层出不穷的富二代问题等等。无效关怀的另一原因在于反馈失真甚至缺失。学生不愿与教师进行真诚的、公开的沟通,未能对老师形成信任感,而这点极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关怀的方式问题。

三、关怀理论下有效关怀的实现途径

(一)关怀的持续性原则

常听去学校实习的师范生抱怨,刚跟学生培养出点感情,要摸到门路了,结果实习期就要结束了。关心的关系若要形成,从关怀者的全神贯注以及动机移置到被关怀者的感受回应,都不是一朝之功。在此过程中,诺丁斯认为,关怀教育理论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遵循持续性原则:教育目的是连续的,必须始终倡导以关心为中心,变化不定的教育目的将不利于关心关系的建立;学校场所是连续的,在同一地点持续学习会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师生关系是连续的,师生间需要一段时间培养感情,养成良性互动关系;课程设置是连续的,在不同阶段上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循序渐进,体察入微。[6]

(二)推己及人,由此及彼

诺丁斯同意休谟的主张,认为道德来源于人类的情感,并提出道德的内在动力有二:自然关怀与伦理关怀。自然关怀如亲子间天然的联结与依恋,伦理关怀则源于对第一种感情的记忆,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怀作为一种涉及人类内心情感的存在,必须发乎于内才能形乎其外,也就注定了其圈层式的存在结构。借用费孝通先生的比喻,“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7]在诺丁斯这里,越靠近内圈的存在,良好的关怀关系便越能发挥其作用。

所以,关怀的精神若要得以成立,个体必须得先学会关心自我,包括自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职业生活以及娱乐生活。[8]一方面,我们关心的任何事物都与我们自身相联系,而且置于自我关系之中,个体的自我就不容易从它所处的各种关系中分离出去。然后,在对自身充分关怀与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动机移置,形成马丁·布伯式的“我—你”关系,以实现对他人的关怀。若这种对他人的关怀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也将大大提高,在关怀精神的引领下,各种相应的道德品质也将各得其所,学生学有所得。

(三)在幸福的环境中锻炼被关怀者的道德敏感性

关怀关系得以建立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被关怀者对关怀的感受性。诺丁斯认为,一般情况下,孩子对教师关怀的回应是自然发生的。[9]哪怕海伦·凯勒丧失了一种感受方式,也依然能够感受到莎莉文老师对她的爱与关怀。所以,感受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对于关怀的感受并非一种能力问题,而是一种敏感性问题。

对此,诺丁斯认为,在一个促进人幸福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教导,年轻人就会经常和那些同关怀相联系的“人性反应”,如同情、动机移置、亲切、对残忍行为的愤怒和厌恶等保持联系。[10]这里实则暗藏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幸福的环境。在嗅觉迟钝的人面前,使其闻见气味的方式之一便是增加气味浓度。在一个充满关怀的环境中,学生也更能意识到关怀的存在。二是与具体的人性反应保持联系,放大关怀的关系与情境,给关怀本身贴上更为具体的标签。在教师的引导中,多次对关怀情境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感受下,也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关怀的感受性。

总的来说,有效关怀的建立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与真诚对话。而对于关怀的信念只有扎根于每一个执教者心中并贯彻始终,才能对被关怀者保持全神贯注,注意到被关怀者的每一丝变化,不失时机地搜集信息或者进行教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被关怀者的感受与反馈进行相应的强调,并明确了解在被关怀者感受性缺乏时应当处理的大致方向。

参考文献

[1][3][4][6][8][9][美]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6,118-119,138-140,96,97,139.

[2]Noddings.Caring: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M].Berkerly:University of Califoenia Press,1984.

[5]檀传宝.论教师的仁慈.[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7).

[7]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

[10][美]诺丁斯.幸福与教育[M].龙宝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58.

责任编辑 戴双翔

关怀别人的谚语 篇3

1、施比受更有福。

2、施比受更有福。

3、助人为快乐之本。

4、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5、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6、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

7、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鲁僖公五年》

9、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10、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白居易《策林》

11、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12、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13、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14、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15、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16、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17、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8、只有付出你才能拥有更多。

19、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

20、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母亲的关怀作文 篇4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微不至的付出: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眼睛就已经近视了,一只5。1,一只只有4。9了,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因为她太知道近视的烦恼了,她自己的眼睛只有0。1和0。2。后来她不知道从哪儿弄回来一本治疗近视的书,就按图索骥学着给我做眼保健操。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妈妈每天都用她的双手为我做几十分钟的眼保健操,正是妈妈这种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让我到现在还不需要戴眼镜。

妈妈对我的关心还体现在她对我的‘特殊教育’上。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马虎,尤其是在做数学题时更能显现出我的马虎。我常常是:一看题目,啊!太简单了,大笔一挥,结果是错了又错。有时候错的原因我自己都还不好意思说,好多是抄下来时数字已经抄错了。马虎虽然是小缺点,可是给我带来不少的麻烦,妈妈为了帮我改掉这个坏毛病,想了好多办法,现在的办法是:做错一题,不要说了,自己乖乖地去罚20题同类型的。“你不是想快快做好,可以玩吗?”结果是:一次粗心,一个简单的错误,就要花去我好几十分钟的时间。暑假里我被罚了好多题,我被妈妈罚怕了,现在自我感觉比以前细心多了。

我在一天一天长大,妈妈却是一天一天变老,她每天为我忙碌,为我含辛茹苦。

世上有一首最动听、最美丽的歌: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关怀的经典话语 篇5

1、关怀不一定时时刻刻,但一定真心实意;问候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真真切切;牵挂不一定常常表达,但一定放在心上;身为朋友的我,祝你安康,幸福!

2、不管任何时候,我的祝福都是你最好的特效药,它无色素更不需防腐剂,不会过期,服用后会无时无刻的出现好运,祝天天快乐!

3、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如何生活;忧愁时,写一首诗;快乐时,就唱首歌。其实,生命总是美丽的。

4、吃饭莫太饱,走路莫快跑,说话莫大吵,喝酒要少,睡觉要早,遇事莫恼,经常洗澡,身体最好。愿生活中的你总是顺顺利利,拥有无尽的美好!

5、春季里朵朵桃花逗你乐开怀,夏季里片片荷花伴着好运来,秋季里瓣瓣菊花能发日日财,冬季里颗颗梅花时时暖心怀!一年四季里我的关怀不断,你的开心也不断!

6、对你的关怀,此刻全都明白;对你的想念,这时全部释放出来;对你的喜欢,还是无法表达出来。还是不该,不该让你离开!

7、隔着不远不近的时空,我常常会在不经意之间想起你,就象今天的微风吹落一两片叶子那样随心和自然,有风吹到你时,要记得,那是我托它给你的问候。

8、家里是避风的港湾,朋友是鼓风的海岸。家遮挡了苦雨风霜,朋友送来艳阳里一瓣馨香。无家透心凉,有友透心亮。看短信的好朋友,我永远把你记心上!

9、累了,请将心靠岸;错了,别想到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醉了,才知道难忘;笑了,才体会美丽;闷了,就找我聊聊!

10、你打喷嚏了吗?那是我在想你;你的耳朵发热了吗?那是我在念你!你看到短信了吗?老朋友,愿你有个春天般的好心情!

11、泡一杯茶独自品尝,细细回味着酸甜苦辣,造一条路自己去走,起伏中体会坎坷艰难,不要怨茶好苦,苦尽自有甘来;不要怨路难行,坎坷后是幸福!

12、青青河边草,把你忘不了,快乐像小鸟,天天没烦恼,想起你的好,知己太难找。朋友也不少,就是没你好,祝你心情更美好,健康永不老。

13、轻轻的问候,深深的祝福,丝丝的情谊,串串的思念,化作殷殷的祝福,留在你的心田间,给你带来友谊的温馨,祝愿你事事如愿,天天开心!

14、轻轻地,我的短信来了,出现在你的手机,你的世界;慢慢地,你睁开眼,看到我的关怀,我的问候;悄悄地,你笑了,笑得那么甜!祝你开心每一天!

15、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温馨,因被爱而幸福,因希望而奋发,因健康而快乐,祝你应有尽有!

16、如果,我是清风多好,能时刻将你环绕;我是阳光多好,能始终为你照耀;我是白云多好,能任意把你远眺;我是空气多好,能随处陪你说笑!

17、如果有钱是痛,愿你一痛再痛;如果成功是蠢,愿你一蠢再蠢;如果花前月下也是苦,愿你有吃不尽的苦;如果身体健康也是错,愿你一生都犯错。

18、上帝说可以满足我的一个愿望,于是我决定把我所有的快乐都送给你,把你的烦恼给我一半。祝你每天都有好心情!时时不忘我俩的深友情。

19、时间是链子,快乐是珠子,用链子串珠子挂在胸前就可以幸福一辈子;幸福是石子,时间是筛子,用筛子筛掉小沙子,石子就会陪你一辈子。

20、收集每一种愿望,每一个企盼,寄予你深切的关怀。时间的流逝无法掌握,缘分的来去难以强求,唯有真挚的友谊永远不变,望我们的友谊之树长青!

21、送你人生九个点:上班小心点,下班轻松点,到家快乐点,做人清闲点,凡事看开点,朋友多一点,玩的开心点,吃要好一点,每天多笑点!

22、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领子叫关怀,袖子叫体贴,扣子叫思念,让这件衣服紧紧的伴着你每一分每一秒,一定要快乐幸福喔!

23、甜甜的微笑是火,真心的快乐是锅,虔诚的祝福是排骨。愿微笑的火点着快乐的锅,煮着祝福的排骨,那祝福的香飘向永远快乐的你!

24、想念的心很浓,想说的话很多。但最想知道的还是你过的好不好!在这个温馨的时刻,捎去诚恳的问候与嘱咐,希望你很好!

25、心想事成是幸福!生活简单是幸福!想一个人是幸福!爱一个人也是幸福!付出也是种幸福!被幸福包围就是幸福!幸福很简单,所以你也要幸福喔!

26、熏衣草传说:一株代表友情,两株代表爱情,三株代表祝福,四株代表幸福,我想给你满山满谷的熏衣草,让你拥有最美的祝福和无尽的幸福!

27、阳光为你灿烂,彩虹为你妖娆,群星为你闪烁,月光为你皎洁。我不变的情谊只为你!祝福你,幸福快乐无边际!吉祥如意总是属于你!

28、一声祝福,抵挡不住我的千想万念;一声关怀,抵挡不住我的千企万盼;一条短信,抵挡不住我的千言万语,朋友,我想起你了!

29、一双手,一个梦,生命因你而独特;许下承诺让我一生陪你走;我的笑,我的泪,都想要与你分享,你让我的.生命更加坚强。

30、有人牵挂的漂泊不叫流浪;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伤;有人分担的忧愁不叫痛苦;有人分享的快乐叫幸福。真心祝愿你既快乐又幸福!

31、有些事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会因不见面而忘记,在我心里你是我永远的朋友!无论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默默的祝福你一生快乐!

32、愿财富像垃圾一样,让你随处可以捡到;愿幸福像苍蝇一样,常在你身边围绕;更愿好运像地雷一样,步步都让你踩上。祝你天天快乐!

33、愿你忘却工作的劳累,用鱼翅燕窝养养胃,用清新空气洗洗肺,让灿烂的阳光搓搓背,找群朋友喝个小醉,再用小猫的感觉睡上一睡,愿你心情爽脆!

34、愿你永远健康快乐生活!每天都是一首动听的歌!开心与不开心时都记得我,还有我们永不干涸的友谊之河!愿你的每一天少忧愁多快乐!

35、悦耳的铃声,妖艳的鲜花,都受时间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永恒,愿温馨喜悦与幸福如同吐露芬芳的花朵,洋溢在属于你每一个日子!愿你快乐!

36、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溜掉的小鱼总是最可爱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总是最深爱的,而正在看短信的朋友总是我最珍惜的!

教育的“生命”关怀 篇6

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 其理念是把生命作为教育之核心, 教育就是点化和润泽生命, 为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开阔了人的生活范围, 不仅给整个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便利和生命的成就感,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命质量, 使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的生命也因此而物化, 失去本质的自然属性。所有这些折射出生命意义的缺失, 已成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折磨。而对生命的困惑和对生命的错误理解, 往往导致心理深层的危机产生。

面对现代教育中对生命的漠视, 教育的生命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这样定义教育, 这其中的“教育”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使教育与生命彼此孕育其中, 将教育生命化是当今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 生命化教育也被称作“回归生命的教育”。凝练生命化教育内涵的核心命题——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揭示了“知识”“智慧”和“生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命化教育以生命为基点, 将生命的本质、特征、需要寓于教育之中。就今天的教育而言, 应开展一个生命的视野并予以必要的关照。现今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 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也间接地预设了教育应是关注生命的, 教育理应传递生命的气息, 教育中充满的应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传递的应是生命良知、情感意蕴与行为品德的精髓。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生命的, 因此承接生命的要义、教育的追求, 生命化教育理念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观念的蜕变:直面生命

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对接与交融, 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 也是一本用生命打开的书。教育需要对人的生命予以真切的关怀与无穷的热爱, 教育的真谛与要义在于使人类获得属人的生命, 去取得人的身份和资格, 最终使人成其为人。在道德意义上, 教育也应有生命的内涵, 教育应纳入一个生命视域予以必要的关注。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与价值感唤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要直面教育的对象——“人”。以往的教育过于刻板地将重点困于知识和分数的枷锁中, 它蒙蔽了教育者的双眼, 看不到孩子的懵懂、稚嫩与灵动, 只是把教育对象当做填塞知识的机器, 曲解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因此促进人的生命发展就成为了教育的根本使命。而现代教育却偏离了生命的根本, 为复杂的社会和功利思想主宰, 教育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偏离了行进的航道。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自然的, 更是精神的、社会的。自然生命的发展必须依托精神生命的发展, 因此就要获得文化、智慧、道德、人格等。而这些非遗传能获得的因素, 显然通过教育获得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所以, 生命得以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实现。

教育要回归自然、回归真实, 必须从观念着手蜕变, 从社会的工具转变为生命及其发展的需要。生命化教育, 教育回归生命, 重新找准它的对象——生命。

二、思维模式的转变:尊重生命

生命化教育要使每一个人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体悟生命的要义。认识生命, 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关于生命的知识, 理性地认识生命, 更是要体验生命的特点, 体验生命的美好。要使学生明白, 生命是有限的、脆弱的, 生命的得与失往往就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对于世界上的任何生物来说, 生命都只有一次。正因为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 是不可重复的, 因此, 我们要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最初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也是针对青少年自杀而提出的。所以生命化教育, 教会每一个人热爱生命, 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苦难, 学会思考人生, 懂得生命的珍贵与美好。体会生命的美好, 才能从容面对生命中的困苦, 拥有绚丽多姿的人生。

以往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教育的工业流程中被教育成有标准衡量的产品, 在被动的接受之后还要无奈地接受社会的评判。这样的教育, 生命不在其中, 完全是无生命的教育, 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鲜活的生命力。教育改革的推动下, 教育思维模式首先要从表面化走向具体, 使学生在教育中真实地感受到教育中所蕴藏的生命情感与生命成就感,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寻找生命的美好。其次, 教育是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才, 所以教育应立足现实, 放眼未来, 具有前瞻性,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写道:一个人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胆量与气度。所以, 教育思维转变第三点就是要从封闭转为开放。以生命价值为关注点, 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 更自在地感受生命的自由气息, 放飞、舒展心情, 让学生的思想插上翅膀, 展翅翱翔, 凸显生命的价值。

三、生命氛围的营建:享受美好生命

生命化教育不仅是对僵死教育的一种摒弃, 更是教育思维转变后对生命的重新关注与审视, 生命的成长氛围需要生命情感的注入, 有情感才是灵动的生命。为了享受美好生命, 拥有幸福人生, 教育要努力为生命营造一个有情感的成长氛围。谈及梦想、抱负之前, 对每个人而言, 有生命的存活于世才是根本, 是凸显生命价值、实现人生梦想的基本前提。虽然死亡是必然的, 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有意义, 那他的精神则永存于世。如果我们的教育能为每一个学生营建这样的生命成长氛围, 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以其得到解脱吗?面对这样的现状, 我们反思教育, 改革教育, 让生命与教育融于一体, 为的就是能正确引导学生, 让教育做生命的灯塔, 指引生命成长的方向。

享受美好生命, 拥有幸福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如此。而人区别于其他生物, 在于人有思想, 有智慧, 所以能用智慧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充实并且幸福。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使得智慧与人的情感有了交集, 人的情感突显智慧的价值时是客观存在的, 智慧与情感的融合就成为生命的智慧。现代教育中, 机械地将生命作为承载知识的载体、被动学习的对象, 失去生命本真的美好与灵动, 使之死板僵化, 缺失了生命教育的意义。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教育应营建理性的生命氛围, 注入引人兴奋、乐观、充满朝气的生命情感, 成为享受幸福人生的源泉。

综上所述, 教育只有将观念蜕变、思维转变、营建生命的氛围并注入生命真情实感, 做到真正的通过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 才能回归发展生命的本质使命, 才是完整的生命化教育, 用生命的真实诠释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内尔·诺丁斯 (著) , 于天龙 (译)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 (5) .

一杯水的关怀 篇7

一天,我笑着和老总开玩笑说:“你每天都这样,是在检查我们谁又迟到了吗?”

老总微笑着说:“不全是,我还可以从每位员工的脸上看出他(她)的家庭幸不幸福,最近过得好不好!所以,就能把握他(她)今天的工作状态怎么样!”

“是吗?真有这么神?”我好奇地问。

“比如说吧,公关部的王大姐,三十多岁的人了,除了每天上班都换一套衣服外,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微笑,丝毫没有烦乱的情绪和睡眠不足的疲倦,她和她老公的关系一定很好,不信你去问问她!”他自信地说。

我半信半疑。

有一次,恰巧我有机会和她同聚在一个饭局,酒后的她脸色绯红,更显得风韵诱人。我打趣地对她说:“王姐,这酒场上有权有势有才有貌的好男人可多了,你就不怕哪天被别人拐跑了吗?”

“不可能,我过得很幸福!”她回答说。

“很幸福?怎么个幸福法?”我接着问。

“我老公对我很好!”她说。

“具体怎么个好法?”我又追问。

“比如,每天起床先给我倒杯水!”

“就一杯水吗?”我不解地问。

“当然还有很多,不过这就够了!”说完,她再次绯红着脸冲我笑了笑,仿佛向考官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突然醒悟了,其实男人并不懂女人的心,总以为大把的给钱就能搞定一切,岂不知有时候一个举手之劳,一个小小的关怀,就能令她心生感动,就能让她如此地满足,如此地幸福!

比如每天起床后先给她倒一杯水。

相信这杯水在滋润了她容颜的同时,也同样美丽了她的心灵!

老师的关怀作文 篇8

那是在四年级的时候,一次假期,因为爸爸要干活,妈妈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我不想去。没人管我就把我送到了姨父家,在门口有一个健身的地方那里是唯一可以让我开心的地方了,我和妹妹一起去那里玩,我因为不走寻常路一不小心把手指给夹了一下,指甲掉了和指肚开了,到了医院我缝了几针然后就回家了让我按时换药。

因为没有什么大事于是我就正常上学了。在学校妈妈给老师说了以后就走了,老师让我和另一个同学在他们上操的时候在教室,不让我们干任何重活,盆也让别人帮我刷,每天我们都很无聊,在课外活动的时候,他们在练习做操和跑步。我和他在那里坐着看着,因为我还是室外卫生区的,因为手不可以受风也不可以干累活我就被暂停了。那时就是冬天所以很冷老师就让我在教室歇着。每次发加餐老师都会看一下,看看我们能不能吃就这样一大周后我的手还是没有好,于是在下一大周开学的那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去了医院,医生说可以拆线了,于是我强忍着痛终于好了。老师看见我好了也露出了舒心的笑脸。

母亲的关怀作文 篇9

快中午了,煤气很热。我妈妈拿出一把大伞,把它挡在我头上。我觉得玩起来更酷。

我抬头一看,发现我妈妈正为我拿着一把伞。再看我母亲,她的头和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但她没有抱怨。这时,我真想马上把伞推给我妈妈。于是,我悄悄地把伞推到妈妈面前。过了一会儿,我又觉得凉爽了。一看,伞又跑到我身边了。我和妈妈一言不发地推着伞,但是我们的心被这样的爱温暖着。

下午,天气不太热,妈妈收起了雨伞。这时,开始下毛毛雨,但雨停了一会儿。我闻到了花草的香味,看到了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给自己的关怀 篇10

想起自己作为旅者,在意大利行走,第一次感受到托斯卡纳。经典的黄金分割比例、原石原色的质感、罗马式穹顶、哥特式花式窗棂、玲珑别致的花园……丰厚的人文艺术特质及绝美的田园景色凝结了所有可其称为美的元素。正如勃朗宁夫人曾有过的评价,“这里的空气似乎能穿透你的心扉”。而我也就在那一刻,开始慢慢体会到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梅斯在作品中所要描述的一切,她在托斯卡纳买了幢房子,宛如当年的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细细品味大地的丰厚、时间的包容。如此“慢活”,让常年失眠的她“每晚都睡得跟死人一样,做着又香又甜的美梦”。而透过纯净的空气,我终于触到了《托斯卡纳的天空》,也听到了波切利(Bocelli)声音背后那份深厚情感的归宿。

2001年,在完成了纪念意大利歌剧作曲家Verdi逝世100周年而推出的《Verdi》之后,同年年底,著名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推出了他的全新跨界专辑《托斯卡纳的天空》(Cieli Di Toscana)。其中,富有民歌特色的主打歌曲《Melodramma》更是成为他音乐生涯中的又一经典。而由著名乐团U2乐队参与的单曲《L’Incontro》中,乐队主音歌手波诺(Bono)深情朗诵的由波切利亲自创作的诗句,更为专辑增色不少。整张专辑充满着浓郁的意大利风情,配器则结合了电子合唱器与小型管弦乐团。显然,与高难度的纯正歌剧作品相比,听众更喜欢这类跨界作品的演绎,他用优美的声音、宽广的音域将歌剧唱腔融入流行歌曲中、铸造出超越流行和古典之巅的独特流派。于是,又一张销量超过百万的专辑就这样诞生了。它还同时获得了欧洲白金唱片奖,但不得不说,这张专辑的成功绝对有赖于作品背后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托斯卡纳田园的绿和暖黄不仅孕育了画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诗人但丁、科学家伽利略、政治家马基雅维利、音乐家普契尼等历史上无数文化名人,同样也孕育了今天的波切利。

不禁自问,托斯卡纳到底是什么?文艺复兴的最初摇篮?意大利的静谧空间?也许现在,托斯卡纳不仅代表着现代城市新富阶层的乌托邦,也是人们在忙过、累过之后,孜孜以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向往。而对每一个怀抱梦想、向往风情的人来说,托斯卡纳都是美妙的梦境,作为一个范例,它不仅浓缩为一处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将反璞归真的“慢城主义”演义地淋漓尽致。这种自然原享中,聚集着真正“生活的富翁”,而它所体现的,恰恰是人类给予自己的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

人生无非山海

出发时激情如海

到达时淡然如山

身也曾随波逐流

但终会不动如山

久坐海边

方知心中还是山。

《诗经》中的人文关怀 篇11

具体地说, 《诗经》中的人文关怀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挖掘。

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同情和关注

《诗经》中有一部分诗歌是反映阶级剥削和压迫的, 这部分诗歌在揭露统治者野蛮和残酷的剥削行为的同时, 也反映了对被奴役人民的同情和关注。

如《小雅·大东》中第二章这样写到:“小东大东, 杼柚其空。纠纠葛屦, 可以履霜?佻佻公子, 行彼周行。既往既来, 使我心疚。”东方远近诸小国, 织布机上空荡荡的, 因为织的布全被周征敛一空, 小民穿着破草鞋在寒霜上走来走去, 而统治者们却满载着大车, 在路上得意洋洋地走来走去, 这种情况叫我如何不伤心。这是从人民的衣食冷暖角度着手写处于饥寒交迫的人民在瑟瑟发抖中还在为统治者织布, 而织的布却被征敛一空, 这样的揭露相当深刻, 这种对于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关爱也相当深刻。

又如《唐风·鸨羽》:“肃肃鸨羽, 集于苞栩。王事靡盬, 不能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写的是晋国政治黑暗, 没完没了的徭役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 根本无法乐业, 赡养父母妻子, 因而发出呼天怨地的声音。强烈抗议统治者的深重压迫, 表达对人民与亲人无法团聚的痛苦和焦灼之情。“父母何怙?”、“父母何食?”、“父母何尝?”这三句一方面关注的是家人的衣食问题, 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处于动乱中的人民被迫骨肉分离, 连尽孝道都成为奢侈的愿望的同情和关怀。读之, 充满了世间的人情味儿。

二、对个性张扬的歌颂

传统观点认为:《诗经》时代是一个重群体轻个体的时代, 因为那时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人们只有相互依靠组成群体, 靠群体的力量才能抵御强大自然力的冲击, 所以认为《诗经》中表现个性张扬的作品不明显, 并且认为这种作为“单个人”的意识的觉醒一直到汉魏时代才有发展。其实不然, 《诗经》中表现人的个性张扬的作品是相当多的, 也是相当明显的, 这主要表现在爱情诗当中, 有些人物形象还颇有鲁迅笔下子君“我是我自己的”的风采。

以《鄘风·柏舟》为例:“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髧彼两髦, 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 在彼河侧。髧彼两髦, 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一首女子反抗父母之命, 争取婚姻自主的爱情诗。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看到河里漂浮不定的柏木舟, 联想到对自己理想对象的怀念, 转而对母亲的无理干涉满怀忧愁悲愤, 最后诉诸于苍天, 怨天恨母等一系列内心活动和感情的波澜起伏, 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爱情专一, 真挚坦率, 开始觉醒, 反对包办婚姻的光辉妇女形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其中“之死矢靡它”、“之死矢靡慝”二句表明了女子要为爱情奋斗到底的坚定决心, 同时也表现了女子为了坚守爱情而不惜反抗母命的勇敢行为。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感深入人的心灵世界, 关注人在情感上的成长与发展, 作者看到了人们除了衣食住行之外应予以关注的另一方面, 并且大胆予以表现和歌颂, 充满了人性人情。

又如《召南·行露》中这样写道:“厌浥行露,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 亦不女从!”这是一首女子抗婚诗。这首诗写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隐瞒真情, 又欲强娶一位女子成婚。当这位女子明白真相之后, 表示严辞拒绝, 这个强暴男子便以诉讼相威胁。女子毫不畏惧, 坚决抗争, 维护了人格和爱情的尊严。从诗歌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女性为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爱情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这个女主人公是个大胆独立、勇敢坚强的形象。“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正面表态, 斩钉截铁, 气概凛然。

这些诗所表现的人文关怀主要是对人个性成长的关注和歌颂, 是对人从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成长为一类有思想、有个性的社会中人的过程的深切关怀, 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精神成长史的伟大画卷。

三、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关注

既然人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人, 是国家和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 人对于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忧虑和关怀, 既是对处于这一集体中个人命运的关怀, 也是对处于这一群体中所有成员的人文关怀。这主要表现在一些政治诗和讽刺诗中。如《魏风·伐檀》, 这些诗的忧国忧民的价值取向, 是对人的关怀的最深切体现。它的深刻之处在于不仅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关怀, 同时也是对由个体的人所构成的团体——国家和社会的深沉的忧思!

如《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其实之殽。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 其谁知之?其谁知之, 盖亦勿思!……”这是一位贤士忧时伤己的诗。朱熹《诗集传》云:“诗人忧其国小而无政, 故作诗。”诗两章的开头以园中之桃、枣尚可为人所食起兴, 反衬自己虽有才德却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 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沉忧虑。每章前半部分均直抒胸怀, 反复吟唱他未遇知音的愁苦之情和耿耿于坏的无法排遣的忧愤!最后两句则属被逼无奈而作的激愤语, 强言“勿思”, 恰恰说明其内心并不能“勿思”, 反而更见其忧思之深对国家的关怀之切。

四、对人的物质生活的关怀

在农事诗和周人史诗中表现比较明显, 如《豳风·七月》, 全诗以季节、时令, 有层次地叙写了农奴们从春耕到秋收, 养蚕、纺织、染缯、打猎、修房、酿酒、凿冰、祭祀等一年间的劳动情况和生活情况。农奴们的这一系列活动, 无疑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吃饭和穿衣。可见, 在当时, 温饱问题并没有解决。农奴们一年四季流血流汗艰苦劳动的果实却一无所获, 过着吃野菜、住破草房、无衣无褐的悲惨生活。我们在这字里行间看到阶级对立的同时, 也应看到诗中所表现的对农奴们的初级的人文关怀。

五、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关怀

在《诗经》中的爱情诗中表现明显, 如《周南·关雎》就是一位青年炽烈地追求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 竟至彻夜不眠, “辗转反侧”并在热切想象中把她娶过来, 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召南·摽有梅》这样写道:“摽有梅, 其实七兮。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摽有梅, 其实三兮。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摽有梅, 顷筐墍之。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写一位妙龄姑娘恐怕青春易逝, 迫不及待地直率地向男子倾吐求爱的心情。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把一位热恋中的小伙子等待得焦急惶惑、抓头挠耳的情态凸现在读者面前。如《郑风·女曰鸡鸣》写一对夫妻在凌晨时的一次精彩对话, 将这对夫妻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和谐融洽的生活以及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的恩爱表现得惟妙惟肖, 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操, 十分感人。

我们可以从《诗经》所写的各个方面体味出人文关怀:有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同情和关注;有对人的个性张扬的赞颂;也有对社会对国家的忧虑和关怀;有对最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关怀, 有对高层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情感世界的表现和抒写。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的境况的关怀。

摘要:《诗经》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涉及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涉及了人们生存状态的各个方面, 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境况的关怀。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篇12

彭集街道教育办公室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关键,又是衡量学校领导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有效途径挖掘教师的创造力,调动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大课题。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将我校以人为本进行学校管理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给予教师以主人般的尊重。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教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尊重每一位教师,要怀着一颗平常心,与广大教师打成一片,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对教师的各种反映和建议,校长要海纳百川虚心接受。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措施,学校都要进行调研,让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要把教师的意见当作学校决策的依据,把满足教师心愿当作决策的目的。学校把教师当主人,教师就会把学校当家庭,教师当家作主的意识和全心全意干工作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

二、给予教师以家人般的关爱。

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承受着多种压力: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压力,学生安全的压力,生活清贫的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的压力等等,当前教师压力过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对教师实施真正的关爱,自觉为教师服务,自觉为教师排忧解压。学校领 导对教职员工要坚持婚庆必访、丧事必访、产假必访、患病必访、纠纷必访、特殊困难必访。每个节日,学校都发一些小礼品慰问教师;恶劣天气,学校向教职工发去短信提醒注意事项;学校为教师八十岁以上的父母祝贺生日,每月为当月出生的教师举办生日宴会;学校对特别困难的教师,给予力所能及的救助;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每年为教师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让教师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关爱教师,不能仅仅关心教师的实际困难和物质需求,还要关心教师的思想,关心教师的进步。学校经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向教师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及教育局领导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教育系统的优秀教师及先进事迹,要让广大教师感觉到从教为荣,以教为乐。在政治上关心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向组织靠拢,对思想进步、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学校要大胆启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报销所购置的书刊。

学校领导在关爱教师的同时,还要帮助教师净化心灵。学校印制的备课本的附有经典哲理故事,以提高教师的修养,激励教师进步,引领教师处理好人际关系。学校努力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仁爱的和谐氛围,解除教师的心理压力,稳定教师的情绪,使教师工作在一个温暖、祥和的学校大家庭中。

三、给予教师以成功者的赏识。

人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哪怕是获得一点点成绩,取得一点点进步,得到一点点鼓励,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都会形成一种自信力。我们 经常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认为,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一位教师,当他取得成绩的时候,学校领导能及时对他进行赏识和表扬,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空前高涨。很难想象,一个年头到年尾得不到学校肯定和表扬的教师,工作会有积极性,工作不会有生机,这样的教师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中,既得不到快乐,也看不到希望。他的工作只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头来事业无起色、工作无特色。

肯定教师的成绩,赏识教师的进步,是一个学校领导者的开明做法。有的学校领导沿用一种错误的传统做法,什么“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讲不得了”,这种做法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非常不利。成绩要肯定,教师才会看到希望,才会产生成就感,才会得到更多的精神动力。教师的缺点固然要指出,但指出教师缺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一定要注意语气,要让教师感觉到学校领导指出其缺点是对他的一种关心,是对他的一种期望。

教师取得成绩时需要赏识,但教师偶尔失败时也同样需要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或许是教学上的难题,或许是某个学生难以教育,或许是班级管理中出现难题等等。面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要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失败与过错,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空间,这样,教师工作就会倍加努力,教师心中就会永存感激!

四、给予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根据管理理论,激励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 发挥内在潜力,去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所学校,要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整体工作目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凸显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激励原则,让教师觉得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学校在运用激励机制的时候,要坚持多奖少罚的原则,奖励的作用在于鼓励良好行为重复出现,处罚的作用在于抑制不良行为的重复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多奖少罚,同时要奖罚公平。奖罚只能与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相联系,而绝不能出于感情、关系等因素。奖罚规则要明确,奖罚的内容要事先设定清楚,奖罚的操作过程要便利、简捷,奖罚的结果要大家心服口服。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中,要防止物质利益的过大化,不能出现教师利益两极分化,否则,在调动一部分教师积极性的同时又会挫伤另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五、给予教师以榜样性的垂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领导要十分重视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工作中既要扎扎实实,又要勤勤恳恳,一切做教师的表率。学校领导要在广大教师中开展热爱学校的教育,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誉观念。要努力改造办学条件,积极改善教师福利,全面关心教师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给教师营造一种愉快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增强全体教师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学校主要领导者要不断提高个人教育 教学水平,不断增强管理才能和领导艺术,树立良好形象,增强人格魅力。学校领导班子要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努力提高威信和感召力。学校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各项工作都要走在教师前面,但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必须力戒私心,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这样,才能为教师树立榜样,赢得教师信任,才能达到潜移默化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教师为“立校之本”,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为教师搭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平台,让教师成为学校事业的支柱,让教师拥有一个充分发展自我的空间,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师,把学校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上一篇:游玩上海迪士尼周记下一篇:高中生毕业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