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汉语(精选8篇)
汉语所拥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智慧是其他语言不能比拟的,对于汉字我们只能顶礼膜拜,怀着毕恭毕敬的态度学习。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汉语很难。首先,汉语的字形对于非汉字圈的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无论是书写方式还是间架结构都有别于其母语;第二,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声调,在组成词后还会产生不同的变调,加之句子本身的调型,使得学生在读汉语时很难兼顾;第三,字形跟字音的完全脱离:我们看到英语,哪怕不知道它的意思却也能基本读出它的读音,但是汉语却无法音形重合。
中国话有独特的魅力,其核心是在约定俗成的过程中,既保存着社会发展的轨迹,又弘扬了个性感悟的意象;即遵循着民族文化的脉络,又激发着审美天赋的活力。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一个汉字一首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在我看来十分有趣。汉字是象形文字,许多字都可以“望文生义”。许多汉字将它拆开来看,你或许能发现它的奥秘。比如“家”,古时候,人们住在洞穴里,家里人都以狩猎和养猪为生,所以养了很多猪,宝盖头是洞穴,而下半部分的“豕”在古时是猪的意思,洞圈猪,那就是家的初意。又如“国”,外边是城墙,里面则是镇国之宝——玉玺,这二者皆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再如“好”,古时重男轻女,妇女生一个儿子必然是件喜事,左女右子不就是好吗,汉字的奇妙变化和深刻含义让人叹为观止。
现在大街上见到外国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人对能够说出自己的母语——汉语普通话的外国人着迷,其实很容易理解——这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表现。这种跨文化结合的奇特现象是语言与数百年传统文化及国家认同相结合的产物。而中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则是外国人青睐汉语普通话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实长久以来,汉语一直为中国人所自豪,但因为其复杂性,使得它很难被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外国人学习汉语,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尤其是特殊的“四字格言”——成语,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叫苦不迭,更遑论诗词歌赋等等,难怪乎会经常听到外国人抱怨“汉语怎么那么难学”。但随着中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全球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狂潮。
讲起汉语,不得不讲一下其书写艺术,即中国书法。这是一门古老的书写艺术,也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可以做到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同时可表现出不同的风骨——书法一直散发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汉字则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又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理想,心相连„„”——这是中越两国“同志加兄弟”情谊的历史见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这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最广的中越友谊歌承载了多少难忘的感人往事,至今,我们吟唱起来仍不禁热泪盈眶——师生情,同事谊,深如海;友谊,跨越时空,绵远流长。
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中越友谊,是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200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访问越南时再次说:“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共饮一江水,早晨相见,晚上相望,清晨同听雄鸡高唱„„”我们坚信,山水相连的中越两国人民,将会让这份兄弟情谊代代相传,历久弥坚。
只因着这心中永不改变的眷恋,众多学子积极地为中越两国友谊的延续和深化做着不懈地努力。随着中越两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相互了解并到对方国家求学、经商和旅游,但彼此之间真正了解对方文化,会唱对方国家歌曲的年轻人却并不多。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已在中国好几年了。从一开始语言、教学、生活等一系列障碍到如今能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其中的变化过程确实令人难忘。任何事情的开始和蜕变都极为痛苦,但风雨过后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在诸多努力后得到的成功、所享受到的那种幸福感是无法表述的。我很乐意接受这种挑战,因为这不仅是一段生活经历,更是一种难得的磨砺。通过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这几年,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短信文学,汉语,艺术魅力
科技的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通信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手机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短信以其简短、快捷、价廉和安全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而汉语的音、义、形、修辞、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 能够满足当代人表现生活时尚、宣泄情感、彰显个性等多重需求。作为独特而复杂的表意符号, 汉语为短信作品的创作、传播及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短信文学的普及不仅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幽默地沟通情感, 还在于它对汉语进行了一种魔方式拼贴, 大量使用谐音、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 表达现代反讽的精神、狂欢的气质。本文试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管窥短信文学创作中汉语的独特魅力。
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通俗性
短信语言简约的特点, 决定了它要以少胜多, 以质取胜, 发短信者力求以最少的文字激活收信者最大的信息量, 这就要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传递足够的信息。所以, 短信以短小精悍见长, 简短凝练且富有文采。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短信篇幅的局限, 决定了短信必须以高度概括、简练恰当的语言来传递最大的信息量。限于技术条件, 目前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 70个汉字左右, 因而其内容往往是根据不同的节日、时令和对象等传递的简短的祝福、情感、人生哲理、社会现象以及幽默笑话, 以此来达到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情感、问候祝福和娱乐消遣的目的, 因此手机短信信息要求简短而通俗。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手机短信语言上最显著的特征。人际间的日常性事务、普通交往用简洁的话语传送, 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 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 适应了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
通过手机短信交流类似于人际沟通, 语言表达通俗、形象、口语化:“小明是自考生, 常常觉得自己在大学校院里是二等公民, 心里愤愤不平。这天, 他去校医院看病, 医生让他先去验血, 刚走到化验室门口, 就被护士拦住了, 护士指着门上的牌子说:非本科人员不得入内, 小明大怒:我就来验个血, 还得要本科文凭?”焦躁不安的情绪用轻松的口吻来诉说, 复杂的生活用浓缩的语言来调侃, 出其不意地抖出一个个“包袱”, 有一点可笑, 有一点无奈, 又带着一丝不屈不挠的乐观, 这是大部分幽默短信的特色。面对现实, 对不太如意的生活进行自我调侃、自我解嘲, 这种调侃和取乐不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 而是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由衷感悟, 是人们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对内心积郁情感的一种释放。
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娱乐性
中国人对幽默有着天生的喜好, 从古代就流传下来许多俚语、俏皮话、歇后语、笑话。作为一种独特、现代的文化现象, 短信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宝库, 还更新了人际交往的形式, 也许, 就像几千年前流行的“吟诗作对”一样, 在骨子里就是一种古老的休闲文化, 体现出幽默风趣、诙谐搞笑、嬉笑怒骂、调侃人生的娱乐精神, 这也是短信能够博得人们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有很大一部分短信在传递祝福、交流感情的同时, 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达, 或加入了许多时尚流行的元素, 或创新层出不穷、或讽刺社会现实, 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让人忍俊不禁, 赞叹其绝妙之处, 从而给人们紧张的生活带来了放松和思考。“钱可以买房子但买不到家, 能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 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 钱不是一切, 反而是痛苦的根源, 把你的钱给我, 让我一个人承担痛苦吧!”现代人面对竞争压力,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轻松和幽默的渴望, 通过如此轻松的口吻表达出来了。短信题材最多的是幽默取乐, 语言风格多为轻松、诙谐、夸张、机智、俏皮, 充满调侃、挑逗、讽刺, 又深含蕴意。“这几天公安局疯了, 正在通缉美女, 不太漂亮的判五年, 漂亮的判十年, 特别漂亮的判二十年, 你先躲躲, 像你这样的基本要判无期, 三八节快乐。”手机短信分屏显示, 设置悬念, 内藏揶揄, 造成先喜后怒的幽默效果。“你长得不赖, 身材不赖, 学历不赖, 职业不赖, 所在的城市不赖, 身边的朋友不赖, 如今过得也不赖, 你身边就没有赖的地方, 所以大家都称你为无赖。”紧张的工作之余, 人们看到一些无伤大雅的幽默短信, 会心一笑, 妙趣横生。
符号多元、图文成趣——创新性
发短信只见其语, 不见其人, 不闻其声, 对方的音容笑貌无法直接感知, 这样为了弥补情绪交流的不足, 也为了简洁方便, “拇指族”发明了一些符号代替人的面部表情。例如“:-) ”表示抛媚眼或者舒心的笑, “^:_D”表示开口大笑, “^_<@_@”代表挤眉弄眼, “:- (”表示生气了, “=^_^=”表示脸红了。这些符号形象直观, 以符代文、以符代意, 生动活泼, 饶有趣味。在使用精练的形式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 手机短信还努力追求情感性, 丰富艺术表现力, 让人回味无穷。
短信作为新兴的文化品种, 总会带有某些时代的特征, 凸显时代的语言风格和文化风范。比如, 它语言符号丰富, 包括铃声下载、图片传情等。中文文字、英文文字、指示性符号、数字、图形等各种符号杂糅使用, 表意更丰富、简洁, 更显谐趣。交流也更方便, 英汉混用:“牛站在海边上, 啪嚓一个浪打在牛身上——无数的螃蟹一块儿喊:啊——海劈牛耶!!!Happy牛year——”对传统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改造和变换, 有些语言看起来更像一盘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大杂烩, 虽然不合规范, 但也的确契合了当代人休闲娱乐、游戏放松的心理状态。
文字与数字等字符相结合是短信用语的又一大特点。数字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遇的, 某些数字又有着特殊的含义。所以, 数字常用来构成贯穿短信的脉络, 使短信新颖别致, 整齐对称。如:“送你999棵忘忧草, 888个心愿, 777声问候, 666颗流星, 555声祝福, 444个平安, 333个开心, 222个如意, 111个快乐, 000个烦恼, 然后再送你一角钱, 不要小瞧啊, 可等于10分:1分想念, 1分思念, 1分牵挂, 1分依恋, 1分关心, 1分疼爱, 1分温柔, 1分体贴, 1分关怀, 还有1分当零用钱, 别急, 还有一丝巧合, 一场缘分, 一丝牵挂, 一份关心, 一段友情, 一片真心, 一声问候, 一条短信。”
言辞精准、委婉含蓄——文学性
情感类、祝福类信息在短信中占很大部分, 手机短信让人们在“隐身”的状态下沟通情感, 这一点符合东方人的文化传统。东方人的情感细腻、真挚、隐晦, 不习惯将喜怒哀乐毫不保留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不习惯面对面表达, 手机短信使人们在一个相对自由和隐秘的空间里倾诉情感, 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传递缕缕温情, 这类短信在语言表达上显得亲切体贴、委婉含蓄, 欲语还休, 又意味深长, 充满神秘感和意境感。例如:“你沐一身晨露, 送我一束玫瑰;你披一身阳光, 送我登程去远方。如今, 玫瑰依旧, 人处两地, 星月秋风, 相思尤浓。”“春, 在梅花的馨香中。爱, 在沉沉的相思里。”用诗的形式营造一种情感意境, 在字里行间有中国语言文字所特有的韵味和意境, 令人浮想联翩, 心领神会。“风是我挥着的手, 柳是我低垂的头, 星是我关注的眼睛, 海是我思念的深情, 心在你的影里, 伴你去远行。”有些短信好比最精彩的散文, 或叙事, 或抒情, 或对话, 或对白, 或格言, 或谚语, 或文言, 或白话, 或顺口溜, 或古诗词, 词句生动, 句式灵活, 用最简短的语言, 表达最深沉的意思, 语言风格极其抒情浪漫。
手机短信语言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短信由于内容不健康带来语言粗鄙、低俗, 不符合传统审美情趣, 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改良进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语言的变革, 语言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手机短信是在社会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的语体形式, 呈现出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特征, 跟时代特征相吻合, 也反映出在大众文化浸润中人们的普遍心态和思想, 因而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蓬勃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 短信以其方便快捷、幽默诙谐、娱乐放松等优势得以在当今各种交流媒介中站稳脚跟。本文从短信文学的语言层面上对其优势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短信文学的语言也是对传统语言的继承和发展, 它对语言学习和教育也应该有很大的启示。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对短信语言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这种独特形式的语言, 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林琼:《论幽默短信的结构和语用功能》, 《语言应用研究》, 2006 (3) 。
[2].魏在江:《关联与预设》,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8) 。
关键词: 汉字学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的文字,它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五千年风雨沧桑的洗礼,在新的时代,越发彰显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汉字与小学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本身就是由许多不同汉字,按照一定语言文法组合起来的能够传达出一定意义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因此,汉字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既是一种语文教学方式的革新,又是一种传扬汉字精神、展现汉语魅力的重要形式。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概述
小学语文是一门让学生开始建立起对国家语言文字正确认识的基础性教学学科。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这门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让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又要依照语文的人文性特征,用语言文字的感染能力,促进学生思想精神层面的发展。
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总体来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树德立人”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使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对祖国文字的学习和了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建立爱国主义情怀,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具体来说,需要达到以下四个指标:学生能够认识和使用汉语拼音;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说普通话;学生的识字量要达到3500字左右;学生需要具备在规定时间内书写出工整汉字的能力。
二、汉字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当前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优化教学方式,二是提升教学成效。“运用汉字的科学,提高识字效率”是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核心把控点。具体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把汉字学中有关汉字演变和构成的内容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灵活结合,借此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1.依据汉字特点展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简洁化是现代汉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汉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开展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出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汉字形体的演变。古代,汉字这种演变更多的是趋于自然发展需要做出的改变,而在近代,汉字的简化演变则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汉字字形的有意识变革。学生较难依据汉字的简化形态进行一个字体产生理论依据的思考。汉字学中将无法进行表音表意识别的简化汉字符号统一称做“记号”文字。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记号字与半记号字的数量高达1300多个,占到了学生需要掌握汉字总量的30%以上。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要对这部分进行专门标注和认识。利用汉文字的演变规律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汉字的结构具有极强的系统性,过去人们根据对汉字结构归纳总结出来的汉字构造原理“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今天现代简化汉字面前依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把能够用汉字构造原理解释的汉字称之为字理字,顾名思义就是看到字体构成就能大致理解其意思的词语。如“从”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意思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字理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占大多数的汉字类型,目前大约有2200多个。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汉字学中的字体构造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依照学生特点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少儿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没有培养成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善于理解一些具有具体形象性的东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不足。导致他们在小学语文识字过程中,更喜欢教师讲解一些有关文字的内涵和构造,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从而建立对汉字的具象认识,提高识字和辨字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成效。
三、汉字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结构分析法
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程中可以归纳进汉字构成结构的汉字,进行结构分析法教学。首先,通过对汉字学中汉字构成“六法”的引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如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日”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因为太阳的外形是个圆,中间有一个发光点,所以日字像太阳之形而得,意为太阳。在学生对日字的构成有准确了解的基础上,再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晶”的教学,就会更便捷。晶字由三个日字组成,日字意为太阳,三个太阳,意为亮,组词“亮晶晶”。同理还可以类推对词语“晶莹”的教学。其次,结构分析法的引入,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汉语字典等辅助教学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学习,加深对汉字偏旁部首的了解,而后通过偏旁部首查找汉语字典中的不同汉字。
2.笔画分析法
小学语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字不是字理字,它们是依据一定规律进行简化处理的记号字和半记号字。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这部分汉字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汉文字中字体的演变规律,帮助学生加强对记号字和半记号字的学习。同时通过笔画分析教学方法,把演变简化的汉字进行笔画、笔顺、笔形分类,为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笔顺和书写笔画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甲乙丙丁”等汉字时,可以通过讲解其演变规律和笔画拼音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记号字的理解。
3.内涵分析法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饱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识字教学时,还可以讲解汉字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能力。如教学“美”字的时候,引入古代“羊大为美”的概念,即在古时候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一只肥美的羊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帮助学生在还原中国古代人们生活场景的基础上,了解“美”字的内涵。让学生在有效学习汉字的基础上,增加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实现小学语文“德育”目标。
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门类,它的发展和革新直接关系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基础教育可以帮助国家把祖国的花朵培育得更茁壮和健康。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程是他们系统学习祖国汉字语言的开始,只有从小打好坚实的汉字语言学习基础,才能在未来汉语学习过程中更得心应手。同时通过对汉语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从小建立起爱国主义思想情怀,让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得到切实保障,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胡月明.沟通·明情·渗透——基于汉字学的写字指导[J].新教师,2015(01).
[2]吕俐敏.汉字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后台知识[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5(06).
作者:张书杰
2005年11月到2007年10月我受国家汉办的派遣到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任教。
朱拉隆功大学是泰国的一所著名大学,是以泰国国王拉玛五世的名字命名的,在泰国的高等学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学操场的一端塑有拉玛五世的铜像,这座铜像还被印刻在泰国的纸币上,纸币上的拉玛五世铜像被学生们围绕着,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这所大学与泰国王室推动泰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刻渊源关系。曾经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诗琳通公主就毕业于这所大学的文学院。不同于我曾任教的西方大学,这次朱拉文学院明确要求派去的汉语教师应该是具有文学背景的,也就是说老师应该是文学专业的,但同时又能够教汉语。而我在大学研究生阶段学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从事汉语及中国文化、文学的教学工作,所以当汉办把任务下达到我校,而我能够被选中应该不是偶然的。
朱拉文学院的大楼是一座高达十几层的方形白色建筑,既有现代气息,在外部装饰上又具有泰国民族传统风格。而这座大楼的对面则是古色古香而又金碧辉煌的泰国传统建筑群组,是原来的文学院所在地,后来文学院的规模扩大,移出来后,这里成了文学院的图书馆和举行重要会议和典礼仪式的场所。这些建筑都掩映在绿树葱茏之中,营造出一种庄重典雅而又活泼灵动的气氛,尤其是看到穿着上白下蓝统一大学校服的学生抱着书在这些建筑中出出入入,更有一种校园特有的书香气息和文化氛围。说实话,我真的喜欢这样的教学环境。
我负责教授的主要是中文专业三四年级高级阶段的学生,两年间教授的课程有文学阅读、历史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简史和中国现代小说研讨。除了文学阅读课教材是泰国老师自编的,其余三门课则选用中国国内出版的教材或相关书籍作为参考书,而具体的讲授内容则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程度自己准备材料。中文专业的学生到三四年级已经固定为每个年级一个班,每班三十人左右。因为朱拉隆功大学在泰国崇高的地位,学生都是优中选优,学生素质是没得说的。因此虽然课程很难,但是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较高的语言水平,教起来颇为得心应手。
讲历史阅读的时候,我用的是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史记》的白话选译本,语言比较浅近,学生容易理解,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讨论的环节。比如讲项羽和刘邦争霸的内容,讨论的主题是你如何评价项羽和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目的是既让学生能够运用上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同时又能够在语言运用和思想表达上有所创造和发挥,而不是简单的传授中国历史知识。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很热烈,既有观点上的互相补充,也有看法上的激烈交锋。我则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历史事实做论据,强化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学生注意《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态度是什么。讨论结束后,留的作业就是根据大家的讨论,富有条理地写出一篇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小文章。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浓厚兴趣,很多学生都写出了不乏深度的小论文,有的学生甚至得出了项羽是一位悲剧英雄的结论,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后来一位教古代汉语的老师跟我说,在选拔学生到中国进行短期留学的时候,谈到为什么要学好汉语,有一位学生的回答竟是为了将来要能够读懂原版的《史记》。我想中国的史学传统和著史精神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教学工作中才能一点一滴地潜移默化地深入到这些异域学生的心灵吧,这是文化的一种高级传播,而非泛泛而谈。
文学阅读课的选文,泰国的老师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她既想让学生掌握中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想通过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了解中国现当代的某些历史内容,比如选文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许地山的《春桃》、《傅雷家书》中傅雷给长子傅聪的几封信、巴金的散文《回忆老舍先生》等,我则把文学阅读课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讨论课结合起来上,好在这两门课都由我来教。在现代文学作品的选择上,我选择了老舍的《断魂枪》、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春蚕》、萧红的《在牛车上》、沈从文的《萧萧》、艾芜的《山峡中》等经典作品,钱钟书的《围城》语言比较难,泰国老师提供了一个大陆出版的简写本让学生课下阅读。同时考虑到班上主要是女生,而泰国的通俗文化又比较有优势,还选择了张爱玲的《半生缘》等作品。这些作品的选择很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下都认真进行阅读准备,而课上,我重点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语言问题,更重要的是讨论,就是讨论每篇作品说了什么,作者是怎么说的,以及鼓励学生查资料并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学生普遍反映,《狂人日记》他们看不懂,虽然里面的语言并不难,差不多每句话都能看懂,但是这些句子背后到底有什么含义,作品总体上说了什么则不甚了了。尤其是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和实践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灵,也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朱拉隆功大学也设立了孔子学院,为什么孔子宣扬的仁义道德,以及像《史记》这样的富有魅力的历史著述,在鲁迅那里居然被看出了“吃人”。这需要对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背景的了解。我告诉学生,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是一个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对自身乃至人类存在状态及其命运的独特思考,即使是更注重娱乐性的通俗文学,那些
优秀之作往往也在消遣和游戏之外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和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和喜怒哀乐。我侧重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讲解,而把文本中的语言以及语言的文化和文学含义留给学生们讨论,结果有了背景的了解,学生表现出惊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作品的了解就不仅局限于文字的表面理解,而对作品的丰富内涵也能有较为深入的体悟了。《狂人日记》作为鲁迅有所为而作的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就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汉语,也带给了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学生开始明白,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而鲁迅则是中国现代的圣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个动态过程在二十世纪之初曾经发生过深刻的裂变。当讲到《阿Q正传》的时候,学生就较为容易理解了。有的学生甚至联系到泰国的文学作品,建议我读一读泰国一位曾经获得过东南亚文学奖的作家的《判决》,还有的学生谈到他们在西方文学课上读到过的一位德国作家的作品,我深受鼓舞。文化和文学的传播本来就应该是相互的,国内曾有一位学者谈到中西文学比较的时候认为中西文学经历了对峙、对视、对话三个发展阶段。对话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们的汉语和文化推广和传播实际上应该充分发挥对话时代的有利氛围,更应强调内涵(历史的内涵和时代的内涵),而绝不能被看作是一厢情愿的“文化输出”。《阿Q正传》在学生内心深处引起的共鸣,正说明了这部作品的世界性意义,更能彰显鲁迅的伟大。曾有一位泰国学生已经毕业了,因为没有听到我讲授的《阿Q正传》的课,特意到我的办公室来,希望我能给她讲一讲。这时我意识到好的作品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在课堂上传播,而且能够通过学生在课下传播了。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吴伟克教授和简小兵博士基于其在美国大学的教学思考和教学实践创造出“文化体演教学法”,我曾上过他们的课,很受启发。他们认为应该让外国学生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理解和学习汉语,运用汉语应该像运动员一样深入其中进行比赛而不是像观众那样只是演出的观看者,观众虽然也能看懂比赛,但永远是自外于这种文化的,语言更多是一种知识和娱乐,而不是能够身体力行实践的一种有效载体。我是赞同这样的看法的,但是从我们的文化传播的立场来说,我认为,培养一个民族文化的亲和力不能过于把语言工具化,对中华民族心灵历史的深刻理解并在这种理解中实现文化的沟通和对话也许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更为理想的形态,而这种理解则存在于一点一滴的更为有效的教学实践和潜移默化的扎实工作之中,是急不得的。
两年的教学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作为一个北方人,泰国的气候我并没能很好的适应,身体常有不适之感,但是我还真是有点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了。临行之前我再次仔细打量文学院的那些座古老和现代的建筑,我更加体会到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中国也仍在传统和现代中前行,泰国又何尝不是如此?扩而大之,也许整个世界都是如此吧。我们的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也应在传统和现代两个维度中展开,既要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要体现出并不自外于世界潮流的现当代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和思想贡献。
应该说我的教学工作是成功的,两年来我也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临回国之前,学生们送给我两件礼物,我至今都在珍藏。一件是学生们集体做的一张大大的纸板,中间是他们和我的合影照片,周围是每个学生的照片,照片下是用汉语写的临别赠言。我深受感动,那是泰国学生与一位中国老师心灵的沟通,是师生情谊的最好见证。还有我想不到的,是一位学生给我打电话说要单独送我一件礼物。这位女生来自泰国的南部,汉语学得相当出色。她的妈妈来曼谷看她,她一定要让妈妈也来看看我这个中国老师,并把带来的家乡的食品送给我品尝。我说你是学生,不要送给我礼物,你学好汉语和中国文化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了,她说这是特别的。在宿舍大厅里,她给我看了礼物,原来是我的一幅铅笔素描画像,并用画框精心装裱起来。那是她亲手画的,是我讲课时的样子。我心潮澎湃,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一位中国教师的幸福。
下面就让我用我们的班长——那个胖乎乎、面色微黑、一说话脸上就露出微笑的女生的临别赠言结束本文吧:
谢谢老师的培养,一年多以来辛辛苦苦地教我们。
谢谢老师的信任,相信我们有本领,能够学会汉语。
谢谢老师的笑容,总是露出温和的表情。
下个学期,虽然老师不再教我们了,但是老师要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持续2个小时的魅力湘西表演,极具浓厚鲜明的特色。悠扬动听的民族歌舞、五彩缤纷族服饰表演以及各种华丽、美观、斑斓的民族服饰,激情诠释了湘西民族的特色生态民俗文化。她是湘西文化的缩影;她是土家风俗的灵魂;她集力量与柔美于一身,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她,就是《魅力湘西》,一场美仑美奂的原生态民族歌舞和精彩非凡的湘西绝技表演的大戏。
《边城》、爬楼、茅古斯舞、马桑树儿搭灯台、女儿会、土家哭嫁、湘西赶尸、上刀山下火海的场外篝火演出等一系列融民族音乐、舞蹈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湘西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给我们带来淋漓精致的视觉享受。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铺天盖地震耳欲聋的锣鼓喧天的开场戏,如大浪滔天,似巨石轰鸣,场面浩大,气势恢宏。把浓郁的湘西民族特色的奇异着装、豪放音乐、粗犷歌舞,一下了呈现到人们的面前,迅速地抓住了2600人剧院内座无虚席的每一个人的心。接下来,一环紧扣一环的表演,时而如高山流水,激情四溢;时而象山谷小溪,舒缓婉转;时而又似惊涛拍岸,吼声如雷,高潮迭起,惊奇不断。一段段湘西的神秘传说,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唯美爱情故事,一处处旖旎饶美的山水风光,一曲曲高亢激昂的山歌对唱,把观众们带进了神妙的玄幻世界,穿行于古老神秘又多姿多彩的湘西大地,流连陶醉,乐而忘返;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放飞想象的翅膀,度过了魂牵梦萦的难忘今宵。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爬楼、土家哭嫁和湘西赶尸了。”爬楼”以少数民族瑶族婚恋文化为背景,突出反映其嫁娶时独有的爬楼习俗。瑶族历来有女娶男嫁、恋爱自由的传统。当家中的姑娘长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其父母就安排她到吊楼居住,以方便与男青年上门幽会。每当夜幕降临,其姑娘就在吊楼里等待恋人。以歌舞形式展现瑶族小伙子的热切心情。在观看这个表演时,我被演员们妙趣横生、惊险不断的舞蹈杂技所深深震撼。三名舞蹈演员叠摞成人梯,四名舞蹈演员大跳“人绳”等令人惊叹的高难度杂技动作,将节目的精彩推向了高潮。这其间的激情澎湃,柔情如水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民俗的新奇,杂技的新颖,艺术的高难度动作,堪称技完美绝妙,观众看懂了,也被逗乐了。“土家女哭嫁”是在特定生存环境下顺势而就的产物,土家姑娘的出嫁是在哭嫁声中完成的,其间蕴藏着太多的情与爱,太多的辛酸、仇恨和血泪。这看似与婚姻格格不入,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土家女儿哭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姊妹之间的相互扶持,街坊邻居的互帮互助,抒发的是离父母、别亲人的依恋之情,这些情感远远超越了与哭形同陌路的神圣婚姻,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感召力。在我看来,哭嫁是土家民族情感的真情流露,是民族心理的真切反映。哭嫁的看重生离、乐事哀办,哀而不伤,表现出土家儿女深切的忧患意识、重情重义的高尚品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美满自由的婚姻追求,体现出土家族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质。
当变幻迷离的背景音乐与人声嘶哑的哀嚎交织在一起,舞台上一群尸骨般的男子幽灵般地飘来荡去,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然而这就是湘西民俗文化真实的缩影之一。湘西画家黄永玉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湘西赶尸正好完美诠释了战士的灵魂回归故土这一英勇事迹。
看着台上精彩非凡的表演,望着台下如痴似醉、操着不同方言的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观众,感受着台上台下互动下的滚滚热浪和阵阵春潮般的掌声,我的身心在前所未有的震撼中,空前的活跃神气,我的头脑又是异常地醒睿敏感。我为张家界大力挖掘、精心包装出湘西精深博彩的地域文化而叫好夸绝。他们的这种远见卓识之举,是对当地历史和地域文化的最好保护与传承;也是对山川美景的最大爱护和装点;更是对那方水土和人民的最高尽责和厚爱。
剧终人散,走出《魅力湘西》这座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宫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魅力湘西》以大湘西自然和人文为背景,以这里苗、瑶、侗、白、土家和汉几大主体民族为主线,内涵丰富而特质鲜明,充分展示了这里民族文化的多元、交融与和谐。民歌、舞蹈、杂技、民俗间的相互交错、巧妙融合,丰富而不庞杂,新颖而不混搭。正像《魅力湘西》宣传画册介绍的那样:《魅力湘西》演绎神秘湘西的离奇传说,带人进入“新、奇、怪”的奇异世界。这是生命与自然的全情体验;力量与柔美的完美演绎;山水与人文的完美对接;神秘与传奇的激情诠释。
2012级英语师范2班
老外学汉语增温对外汉语教师 老外学汉语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了,尤其在大都市中聚集的外国人,寻求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了。近日,燕赵晚报报道,陈辉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毕业不是着急着找工作,而是为了教尼泊尔的孩子学习汉语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起先语言不通,她通过手势和肢体动作克服困难,将中国汉文化传达以一种新的符号传达给尼泊尔热爱汉文化的孩子们。
尤其是在中国的老外学汉语,要比海外学习汉语的人容易许多,毕竟在中国的土地上耳濡目染,加上汉语培训机构发展成熟,给学习汉语提供了机会。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的传播上起到了纽带作用,像小陈一样的大学毕业生做志愿者的人还是太少了,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据统计已有一亿多,但是对外汉语教师缺口严重,及时志愿者能够顶替一些位置,但是就目前来看,手上持有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有对外汉语教师从业经验的人还是少之又少。这又给汉文化的世界化传播带来了新的问题。老外学汉语不仅对在中国的工作有帮助,而且越来越多的海外人们在看到中国国力强大,国际地位发展强大的同时觉得有必要学习了。汉语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在老外学汉语这件事上,也有必要做出些举措了。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 只要我们不失去信心, 只要我们还有一线希望, 就会有成功的机会。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笔者认为:信心是成功的钥匙, 只要做事有信心, 成功就会等待你。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我可以”, 这件事情就会成功一半, 有的人还没等做事首先就确定自己不行, 有这种心理的人, 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也不会做成。正如现在的我, 从迷茫中找回了自己, 踏实做好该做的事, 每天都有目标, 每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备案, 感觉生活就很踏实, 上班时更有活力。
记得开学初, 学校组织了两天的校本培训, 笔者印象最深的是管校长的题目——《从农村教师到特级教师》, 这给了笔者当头一棒的感觉:农村教师都能有这样的信心和毅力, 我一样要有, 只是需要把眼前的事做好, 每天写一点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 日积月累, 我们成长的储备就多了。管校长还特别强调:“只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现在, 无论做什么, 笔者都提醒自己, 没有做不好的事, 把大小事情都做完, 自然而然就会有满足感、成就感, 气质也会悄然无息地滋生出来。不久后, 笔者又在昆山听了一节评优课, 教师的自信从她身上的“小宇宙”可以看到, 她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原来信心正是平日里成就的, 气质更是在成就中发挥出来的。
二、训练基本功, 扎实自我
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对于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我真是不小的挑战, 一开始笔者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 上课是不修边幅的, 语音语调的快与缓, 升调与降调, 书写板书也是随心所欲, 自己走到哪就在哪里落笔, 远远望去看是素描的山水画, 寥寥几笔, 说话也支支吾吾。现在想来, 真是感谢以前的学生的宽容。当然, 在教学生涯中, 笔者因为受到优秀老师的感染, 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副校长, 她对我的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并激励我在基本功上下功夫。于是, 笔者从各方面收集英语教学基本功的资料和视频, 并努力训练, 经常反思。
1. 英语表达是否流畅, 每天要求自己读一刻钟的课堂英语用语。
从简单的话开始, 如激励语, 不能只会Good/Well, 而多用Good job, Well done, You’re cleve boy/girl.增加英语语言的积累, 对于一个英语专职老师而言是必需的。
2. 语音语调是否有洋味儿。
要用声音去吸引孩子的听力, 首先得从教学磁带用起, 要读得像原版声音。为此, 笔者在网络上下载了英语语篇做听力或者每星期看一部原版电影, 让自己耳濡目染, 把英语的“味”给说出来。
3. 课堂板块与板块的过渡是否自然。
以往, 笔者上课时, 往往是生硬地进行过渡, 没有艺术性。为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在听课时, 特别留意上课老师的过渡词与方法, 并把它记录下来, 回家后再做整理思考, 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4.
板书的设计是否精美, 收集报纸杂志中有关于板书设计的资料进行模仿练习, 并且找简笔画册, 学习画简单的图, 给课堂增添魅力。如笔者在5A Unit3 At a Music lesson的教学设计中, 考虑到这是一节音乐课, 就把板书设计成键盘形状, 如在黑板上画出四步曲, 告之完成这四步曲便能学会We can sing and dance.
Shall we learn——
Yes.
Listen to the song.
OK.
Follow me.
All right.
Can you sing?
Yes, We can.
每走一步, 教词汇:learn, listen to, follow me, together, 并重点强调四会单词, 按照这些步骤, 教学就有较强的目的性。再经过四步曲为教学任务, 并且设置成键盘式, 这就突出了本课的主题, 使学生乐在其中。
5. 英语字书写是否漂亮。
为了练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笔者就随身准备一块小黑板练习粉笔字。
6. 组织学生活动时, 操作是否灵活, 学习组织能力是否够强。
为此, 笔者一直在训练自己的组织能力, 尽量在课堂上能控制住整个局面。
三、钻研备课, 磨练自我, 打造魅力课堂
灵魂贯穿于整个课堂, 备课质量的好坏在课上能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来, 这是课的灵魂, 更是基本功的核心体现。
自从笔者领会了备课的重要性, 就坚持做到堂堂有课必备, 有备必钻。知识的传授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的话, 由于学生的建构知识比较肤浅, 就难以真正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去, 而只能机械记忆, 这就失去了教的意义。因此, 设计便成为不可或缺少的一部分, 设计必须贯穿全课, 先要明确课的重难点, 诱人的导入, 清晰课的环节, 活跃课的游戏和点睛的结尾等, 而且还要注意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需要花的时间, 甚至细化到每个单词的时间、每个单词的教法、提问的次数和质量。特别是开放式提问, 更需要精心考虑, 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又要紧扣主题, 以防跑偏, 以免离题万里。因此, 备课是教师需要不断挖掘的一门艺术, 要正视“教学设计”, 学生学知识需要教师挖空心思, 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 就像把谱弹奏出来, 变成美妙的音符, 让我们回味无穷, 因此怎样设计便是我们要钻研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总是想到哪说到哪。自从进行了教学设计, 再配上相应的课件, 整堂课思路就清晰了, 知识也连贯了, 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 只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才能享受上课的每个细节。此外, 还要全神投入, 要像演员们一样, 一旦导演说“action”就全神投入, 这样才能出好戏, 也只有这样, 英语课堂才能出高效。
英语课讲究的是教师如何把知识融会贯通地呈现出来, 并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出“花式”教学, 这样才富有艺术性, 从而提升教与学的质量。40分钟内追求英语听、说、读、写的服务;40分钟内追求情节的完美设计;40分钟内追求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和谐教学的精华, 是一部现场话剧, 演绎不同故事。这部话剧的成功需要英语教师不断地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要把长期不懈的感悟与反思变为自身提升的源泉、扎实自身的基本功, 从而形成一种自主性建构思维, 获得有自我特色的教学风格, 去感染学生, 感化课堂, 最终形成魅力课堂。
摘要:课堂需要魅力, 魅力需要教师自身的素养才能打造,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 更是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美丽自己, 扎实自己, 磨练自我, 提升自身魅力, 打造魅力课堂。
关键词:提升自身,打造魅力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 做反思的实践者[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经过55年的发展之后,于2005年7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以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继续深入做好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始把目光转向汉语国际推广。这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今天,对外汉语教学的局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汉语教学不再仅仅是满足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需要,汉语正大步走向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的持续、快速发展,以至汉语国际推广的迅猛展开,正是势所必至,理有固然。目前,汉语国际推广正处在全新的、催人奋进的态势之中。
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从形成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不算太长,学科基础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深厚。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有它持续的社会需要,有自身的研究方向、目标和学科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正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从其他的有关学科里吸取新的营养。诚然,要使对外汉语教学形成跨学科的边缘学科,牵涉的领域很广,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实非易事。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建设中也是从理论与应用两方面来思考的。陆俭明认为这个学科应有它的哲学基础,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有明确的学科内涵,有与本学科相关的、起辅助作用的学科。我们认为所谓的哲学基础,关涉到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反映出不同的语言观。比如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一种能力?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得的?这都关系着语言教学的发展,特别是教学法与教学模式的确立。总之,我们应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共同致力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
二 关于学科研究领域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业内是有共识的,并且希望参照世界上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来完善和改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体系,不断推进学科建设的开展,这里面什么是学科的本体研究,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毕竟不长,经验也不足,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
学之本体研究,也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当然,若从研究领域的角度来看,大家是有共识的。只是观察的视角与侧重考虑的方面有所不同。
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巨大的发展。它由初始阶段探讨学科的命名,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学科的定位、定性和定向,发展到今天,概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需要而开展的服务于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与教学研究互动结合已成为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研究,形成有力的双翼,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从而最终构架并完善了学科体系。
三 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不少人简称为“对外汉语研究”。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里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此后,在我国的学科目录上“对外汉语”专业作为学科的名称出现。汉语作为一种语言,自然没有区分为“对外”和“对内”的道理。我们理解所谓的“对外汉语”,其实质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也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它是与汉语作为母语相对而言的。在业内,在“对外汉语”的“名”与“实”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意见。我们认为,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大局的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看都不能满足已经变化了的形势。我们主张从实质上去理解,也还因为“名无固宜”,“约定俗成”。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科学,首先应从本体上把握,研究它不同于其他学问的本质特点及其成系统、带规律的部分,这也就是“对外汉语研究”,也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
四 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一)关于教学模式研究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广泛使用的是一种分技能教学模式,以结构——功能的框架安排教学内容,采用交际法和听说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定型。总的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略显单调,似嫌陈旧。这种局面应该改变,今后,应在寻求反映汉语和汉字特点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上下功夫,特别要提升汉字教学的地位,特别要注意语言技能之间的平衡,大力加强书面语教学,着力编写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教材,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切实提高汉语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法研究
教学方法研究,至关重要。早在1965年之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就创造了“相对的直接法”的教学方法,强调精讲多练,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画龙点睛式地归纳语法。但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教学法的研究多借鉴国内外语教学法的研究,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国内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又是跟着国外英语教学法的发展亦步亦趋。
在我国英语教学界,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遵循任务型教学理念编写并出版了初中英语新教材《新目标英语》,并在若干中学进行教学模式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对外汉语教学界,马箭飞基于任务式大纲从交际范畴、交际话题和任务特性三个层次对汉语交际任务项目进行分类,提出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新教学模式的设想,并编有教材《汉语口语速成》(共五册)。这种交际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被不断应用,影响所及,所谓“过程写作”教学即其一。“写”是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过程写作法”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写作者必须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交互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过程写作的宗旨是:任何写作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五 瞻念
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一项事业,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则是作为一门学科。作为学科,它是一门科学,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行跨学科的、全方位的研究。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努力挖掘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创新我们自己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法。我们要以自己的研究,向世人显示出汉语作为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古老的语言,像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一样,可以教好,可以学好,汉语并不难学。要达此目的,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换位思考,让不同的思维方式互相渗透和交融,共同建好学科,做好推广。
(一)开阔视野,放眼世界学习汉语的广大人群
多年来,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是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今后,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展开,在做好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同时,我们要放眼全球,更加关注世界
各地的3000万汉语学习者,要真正地走出去,走到世界上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们中去,带着他们认同的教材,以适应他们的教学法,去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与此同时,我们应建立一种“大华语”的概念。比如我国台湾地区人们所说的国语,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华语,以及世界各地华人社区所说的带有方言味道的汉语,统统归入大华语的范畴。这样的好处首先是有助于增强世界华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其次更有助于推进世界的汉语教学。
(二)汉语国际推广:普及为主兼及提高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55个春秋。多年来,我们一直竭力致力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的扎实稳妥,扩大、拓宽学科的研究领域,搭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框架,这一切都在改变社会上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凡会说汉语都能教”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是“小儿科”等错误看法。而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的、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日益精深,已成“显学”。今天,我们已经可以与国际上第二语言教学界的同行对话,在世界上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流。目前,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汉语正加速走向世界,我们要面向世界各地的3000万汉语学习者。这将不仅仅是从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几千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民族的大业。面对这种局面,首先是普及性的教学,也就是首先需要的是“下里巴人”,而不是“阳春白雪”。我们要在过去反复强调并身体力行地注重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世界各地汉语教学的大众化、普及性与可接受性。因此,首先要考虑的是普及,是面向大众,要想尽办法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学习汉语,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的国际汉语人才。
六 关于研究书系
恰是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当时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辑、出版了一套《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凡九册。总结、归纳了该校对外汉语教师在这块难以垦殖的处女地上,几十年风风雨雨,辛勤耕耘所取得的成果。这是一定范围内一个历史阶段的成果,不是结论,更不是终结。至今,八易春秋,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对外汉语教学正向汉语国际推广转变,这项国家和
民族的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