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远室工作总结

2025-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远室工作总结(精选2篇)

农远室工作总结 篇1

严格遵照上级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规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远程设备的有效使用与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相结合,加强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切实发挥远程设备的效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教学进程,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强化管理,保证了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自校安加固工程结束以来,我校重新调整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要领导以及年级组长为组员的农远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研究部署我校远程教育工作。为保证远教设备的正常运行,我校加大农远管理员教师的课时量,确保专人专心投入设备维护、整合资源、培训教师等工作之中。

严格按要求配置远程教育硬件设施,还专门添置了桌椅、灭火器等设施,为创设良好的远程教育环境做出了努力。同时,我校为进一步健全管理、接收、使用和培训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促进授课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本学期添置了9台联想计算机,保证了教师日常教学及参加远程培训的需求。目前,我校能按照远程教育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2、积极解决设备故障 在农远设备运行出现故障问题时,我校农远管理员、技术员能及时解决设备故障。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远程教育工作。

1、强化教师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及资源运用能力,我校按照学校的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培训活动。首期培训落实了“以一带五”措施,即一名技术教师负责培养、培训五名计算机操作、教学业务能力强的一线教学骨干教师,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尤其在本学期着重对word、PowerPoint两个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实用技能。目前这些教师已成为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教学方面的技术能手。

2、合理整合、利用教育资源

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方面,我校能够创造性地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本学期开展了以课件制作为主题的培训工作,许多教师都制作出很好的非常实用的教学课件,为开展多媒体教学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在实施远程教育过程中,能够对资源进行分类整合。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对农远资源应用认识不够,业务水平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

2、因受条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部分教师的农远资源应用仅停留在观摩学习的层次上,开发利用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够。

3、虽然学校十分重视农远工作,但在农远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方面存在执行制度力度不够的问题。

四、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农远资源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现代化手段,切实做好教学工作。

2、进一步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远室工作总结 篇2

桐城市新渡镇杨树小学坐落在新渡镇西侧杨树店村。几年来, 杨树小学坚定执着地行走在农远资源运用的道路上, 开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以转变, 视野因此开阔, 教学手段得以优化。具体说, 通过“加强管理、整合资源、积极培训、重视运用”, 推动了学校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

●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

1. 思想认识到位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一把手”工程, 校长在远程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杨树小学校长李尧珠带头学习宣传, 使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资源, 对资源产生了兴趣, 扫除教师的心理负担, 产生了运用的愿望。让每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现代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是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必备的教学手段, 不会运用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 组织领导健全

学校在农远工程建设初期就成立“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 分工到人, 责任到人, 奖惩到人, 确保农远工程顺利和资源的有效运用。

3.建立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资源、设备使用制度》和《教学应用检查与考评制度》等, 明确了各自职责。

4.计划指导科学

为确保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 杨树小学把《农远教学应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安排》融为一体, 避免了内容与时间上的冲突。

5.课时安排合理

要求每周、每班必须有语文、数学至少上二节课, 音、体、美课每周选上一节, 品德、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课目根据内容分年级集体观看。党员教育与农民培训一般安排在双休日。

6.坚决落实到位

狠抓落实, 坚决不能让设备闲置。工程设备的运用不是趋于形式, 而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辅助设备。为此, 期末检查、总结、评先、表彰到位, 确保应用工程常规化发展。

●完善设施, 整合资源, 创建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1.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为保证学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 校长亲自任技术指导小组组长来管理各套设备, 把学校所有电脑室按用途分成上网、备课、接受、操作四室进行管理使用, 每室安排专人管理, 由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对各设备进行经常维护, 使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3月是电脑保修到期的最后一个月, 学校把32台电脑全面检查, 并对其中的20台有问题的电脑免费更换了设备。并对远教接收机进行了续保。

目前在电脑维修方面没有乱花学校一分钱。在雷雨季节里关注天气变化, 雷雨来临时及时关闭电源, 学校虽在雷击区, 但设备从来没有被雷击而损坏。

2. 扎实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工作

安排专人负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和整理工作, 为了避免学校由于电源等外界因素接收资源不全的因素, 学校专门装置了接收远程教育资源的服务器, 配置了大硬盘, 准时接收和整理资源, 在网站上开辟了远教资源库栏目, 新渡镇学校都可利用网络通过所给的权限可以远程访问和使用杨树小学接收的教育资源, 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了远教设备的作用。

3. 充分利用远教设备, 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学校意识到信息化将成为今后学校工作的必然趋势,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捷径。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上一堂电教课, 完成一件电子备课教案, 并把每学期的各类计划、总结、资料积累、成果都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储存在个人的U盘里, 学校期末集中收集管理。

4. 改革创新, 建好资源库

只有资源库完善, 资源丰富, 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学校对IP资源接受从未间断过。维护好自己的资源库, 才能实行对资源的有效应用。杨树小学对资源的整理、归档做了多样的尝试。刚开始对所有的数据都保存, 不到一个月电脑四个硬盘都装满了, 就将主要的资源如北师大版的语文、数学, 现用的人教版的思品, 教科版的科学, 外研版的英语资源进行用光盘刻录, 在刻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烦恼, 如光盘的容量小 (一张只有700MB) , 有的光盘质量差, 刻录中出现损坏, 光驱也经常出故障, 又耗时又耗经费, 且贮存的资源没有连续性。2008年春学校购买了一个200G的移动硬盘直接接受IP资源, 这样就省事多了。在移动硬盘里直接进行整理、归档。刚开始对不在使用的版本的教材资源进行了删除, 发现现在使用的版本的资源有限, 如北师版大的语文、数学, 五、六年级没有资源, 美术、音乐的版本也不配套, 但发现其他的版本的同年级的资源有参考价值。他们把下载的资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完整的远教IP资源, 放在移动硬盘内, 通过远教资源浏览器查看。一类是经常使用的远教资源, 把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注名、登记, 课程资源分学科、分年级、分课题登记, 并注名下载的时间, 容量的大小。把爱国电影、小小律师、专题教育、科学人生、为农服务分类、分年度登记, 建文件夹存放在电脑的硬盘里, 并印制了纸质目录, 分发到所有教师手中, 便于教师查找和直接使用。目前已贮存近500G的有效资源, 可以说自2008年春到现在所有的有效资源在学校都能方便、快捷地查到。

5.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四室”的作用。上网室教师可以上网查找远教以外的资源;电子备课室是教师利用资源备课和制作课件的地方;多媒体教室是教师展示作品的平台;微机室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场所。

●积极培训, 形式多样, 认真地开展远教应用活动

1.积极开展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

要想把下载的资料利用农远设备运用于教学, 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学校选派信息员积极参加上级电脑、农远工程的培训, 不懂的问题记在本子上, 虚心地向别人请教, 并购买应用光碟和书籍自学。农远设备不会用, 更谈不上运用设备进行教学了, 因教师年龄偏大, 对新鲜事物不易接受。学校加大力气从基础的校本培训入手, 手把手地指导教师, 使他们先学会开关机, 到学会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 再到能播放教学资源。自2006年以来每学期集中校本培训两次, 每次四个课时, 共培训十四次, 计五十六个学时。现在全体教师都能利用下载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上课, 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把资源进行整合制成PPT来上课。

2.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应用远教设备和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远教设备和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作用, 在开学初,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 并坚持月通报展示制度, 把应用情况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通过技术骨干上远教示范课、学校兼职教员上远教研讨课、进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评比等活动, 掀起了教师应用远教设备上课的高潮。校长兼信息员李尧珠同志2008年3月参加了安徽省首届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地评选, 获得了“教学应用新星”的光荣称号。

3.组织开展运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

在校长的组织和领导下, 学校积极开展运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远程教育公开课不少于6节、参加远程教育研究活动不少于4次。由教务处安排、各教研组具体落实,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广大教师利用教研例会收看教育卫星播放的优秀课例, 播放项目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 运用卫星接收下来的同步课堂、示范课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每学期不少于4次。同时, 由教务处和骨干教师带头进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课题研究活动。目前, 学校正在进行远程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课题《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研究》。通过学习与研究, 使全体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增强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在校长的领导下, 少先队大队部做到了定期利用远教设备和资源对学生进行了专题教育课外活动, 保证了一周一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一月一次爱教影片活动、一学期一次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信息技术活动的开展, 大多数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兴趣。

这次实地调查, 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教师年龄偏大不是农远工程资源运用、推广与普及的“拦路虎”。

在过去一直都是听到教师年龄大, 对新技术使用能力差, 通过对杨树小学的调研, 可以看出, 校长对远教资源认识态度的端正和观念的转变与否、教师自身的敬业和观念的转变与否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杨树小学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 教师年龄偏大, 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 最小是校长, 也是46岁了。有一位教师今年已是59岁了, 但他刻苦学习, 勤于操作, 一心一意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 遇到问题就向学校技术管理员请教, 现在已成为该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最好的教师之一。

上一篇:企业活动邀请函下一篇:工程技术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