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远教资源,激活数学课堂(精选11篇)
摘要: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远教资源目的就是要使农远工程真正成为教师们的良师益友,能让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广大农村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使之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关键词:远教资源合理利用数学课堂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使地处偏远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广大农村教师“一张大嘴说古今,一支粉笔点春秋”的现状。当我们接触到远教优质教学光盘和卫星接收系统接收优质教育资源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教师,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因陋就简,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那种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其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远程教育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作为教师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合理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远程教育技术是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它并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经过几年的教学,现将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作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各种新授知识点、练习题、提高题、复习题都能找到。这样多的内容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知识面,用于教学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农村教师已经习惯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陈旧的教育模式,同时人们对新生事物都要有一定时间适应、熟悉的过程,所以就容易在农村教师当中形成一种认为在课堂上加入远程资源的多媒体应用是一种教学负担的错误思想,使远程教育资源形同虚设,丧失了应有的作用。其实根本的原因是教师们还不是很了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和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这时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们多观摩一些利用远程资源组织课堂的研究课、观摩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确实认识到在课堂上加入远程资源的好处,从内心产生一种向往感,使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使用远程资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们学习使用远程资源加入课堂的方法,使教师们克服惰性心理,积极地去学习教育资源的应用。一旦掌握了使用方法,那么,在课堂上使用远程资源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会变成一种享受。所以,更新观念在前,学习紧随其后,这是农远工程能否真正在农村遍地开花、很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遵循规律,科学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远程教育资源是一种教辅手段,教师运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要遵循教育学规律,认真处理好讲授与使用资源的关系,使学生的注意力融入情景之中,能激发其思考与讨论的兴趣,出现“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冬修水利的场面,让学生体会到筑坝的艰辛,并感知堤坝从坝底向上逐渐收拢的事实,再展示堤坝的剖面图,学生就能观察出堤坝截面是梯形,并发现
堤坝对河水一侧倾斜度较大的事实,从而使学生可以根据梯形的有关性质及梯形计算公式对筑堤坝所需的土石方进行一次工程预算,将所学知识赋予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活,兴趣大增,思维活跃,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生活化教学有很好的效果.用多媒体展现数学图形的美,如圆,正多边形等;展现数学式子的美,如杨辉三角等;展现数学问题的美,如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运用,等等,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三、合理选择,整合资源,能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由于远程资源的应用,使得同一教学内容会找到很多可供选择的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前一定要系统地看完本节相应资源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上课用的资源,做好学习笔记,写好详案,提前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教学 “平移与旋转”一单元时,在传授什么是平移的知识点时,其中有一个远程资源是用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来演示什么是平移,但这在我们农村,笔者调查了一下,有不少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火车、电梯、缆车,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体验,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于是笔者摒弃了这个资源,而是另外选择了一个远程资源,这个远程资源是用拉抽屉、擦黑板、升国旗等学生熟悉的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青少年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感性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可以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通过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外表与内观等多方面的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均能清晰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形成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综合运用“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等已学知识,将例题编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加以演示比较,掌握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如《函数》中函数的概念理解,学生对变化、唯
一、对应比较抽象,传统教学用举实际例子的办法; 我在讲授这节时用多媒体《几何画板》绘出函数y = 4x(可以是任意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图像上确定任一点P(x,y),然后拖动点P的位置,同时同步显现点P的坐标.观察点P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的变化关系,同学们发现P点在图像上位置移动,其横、纵坐标随之变化,但纵坐标y始终是横坐标x的4倍.这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本质中蕴涵运动与变化,并且这种运动与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即在变化过程中有着不变的实质,呈现“数形结合”思想,升华数学知识.另外,备课一定要进行单元备课,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不然你就会错过很多优质资源,就不会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作用。
四、合理运用,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传统教学,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致于教学时间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几分钟内要消化一节课讲述的知识,其困难可想而知。课堂上掌握不了,无疑就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被束缚在书本上,限制了个性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我们若把复习题或上节课的重要内容用PowerPoint等工具制作成动画幻灯片,通过播放远程教育资源,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就比口述或板书要优越。特别是教学一些以自学为主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同时把问题以设问、选择、填空等题型播放出来,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自学自然有了学习目标。虽然课前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也一样可以节约时间,但不能长期保留。而用计算机制作的幻灯片软件不但能长期保存,还易于修改,并可反复使用。
复习课采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优势更为明显。教师可先把复习内容制成幻灯片软件,对本单元或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理出线索,强调重点、难点,然后在课堂上用计算机放映、讲解。把例题和例题解答制成各种动画幻灯片软件,使用起来更方便,不仅增大了学生练习量,而且使课堂教学更紧凑。大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变题训练,提高课堂容量效果尤其明显。
五、适时反馈,总结经验
教师在应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适时反馈,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多关心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学习效果如何、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同时,由于教师们还没有做到对远程资源的应用得心应手,经验还很不足,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在课堂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理想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座谈会,谈谈各自在使用远程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交流一下,取长补短,并及时做好记录、总结,以便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尽量避短扬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善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使抽象难懂的各种公式、几何知识、逻辑思维等变得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也可以使枯燥无味的题海式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是一个充满了趣味和开创性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广泛的资源信息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总结经验,将远程资源合理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为农村教育做出贡献。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和创设直观形象材料的场景,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精神品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并不能完全否定传教学资源体的长处,只有与传统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促使教学的整体优化,才能切实促进教育的现代,提高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广大数学教师都在努力探索,以求能通过有效途径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远程”教育资源进入数学课堂,为我们带来了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更生动呢?
一、以“生活”为源泉,展现情境
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若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得到了教学成功的第一把钥匙。但是,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引起的。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投其所好”地安排一个开头,或用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或一个小小的试验、或一个精巧的小故事……去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多媒体“声、色、光、形”互动的氛围里,产生了新奇的心理体验,有惊奇、有疑问,进而生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新知、探求数学奥秘。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通过多媒体设置的疑问,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他们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兴趣油然而生。这为学生渴望获得数学知识和积极参与奠定了意向基础。同时,多媒体也就轻松地将他们带入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中。
二、以“图形”为手段,演示情境
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本身都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通过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三、以“音乐”为纽带,渲染情境
小学生心理学规律和学习特点告诉我们,他们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上课堂思维紧张,容易造成疲倦。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气氛进行调节。其中,音乐的选择在优化教学情境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都说“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钥匙”。在数学课堂内,我们利用多媒体,适时、适量、适当地为学生送去阵阵动听悦耳的音乐,这样一个宽松的、艺术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心情愉悦,必定能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学习、探寻知识!
四、以“美”为突破口,优化情境
,对于“美”的事物,人们总是喜欢多看一眼,小学生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可以将数学的“美”一显无余。它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激发人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认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他们的创造性。
多媒体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它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目前,搜集资料已经成为教学中普遍运用的形式。尤其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更需要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气氛。搜集资料是为了解决问题,毫无目的地去做这一事情,真正的能力培养不起来。所以,课前教师要精心指导:一是给学生安排好搜集的任务,告诉学生既可以搜集与教学同步的素材,也可以搜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材料,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二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把自己所看到或听到的事件记录下来;座谈访问法,通过访问自己的家长、街坊、亲戚、朋友,既了解他们,也了解他们的生活圈;三是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上网、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考察等途径搜集资料,明确所搜集资料的特点,从而提高搜集资料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应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但不能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加以解决。例如在上《多彩的消费》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做了一次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确实遇到了困难,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和别人交流,甚至遭到了被访问人或被调查人的拒绝,他们有些灰心。这时,我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与别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介绍了访问或调查的一些方法,以及访问记录和调查报告怎样写。当同学们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第二次调查时,他们已不再是空手而归,而是欣喜地在教师和同学的面前展示他们的收获。这样学生经过多种渠道去广泛搜集相关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感性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辅导,引导学生对乡土资源进行筛选、分析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原始的乡土资源资料、数据信息后,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乡土资源资料、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归纳与分析,并引导对各级各类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用的资源。在筛选与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三个方面选择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内容;选择“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思想政治内容;选择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修养水平相适应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政治乡土资源的内容与相应的政治知识和其它各方面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揭示乡土资源与政治原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系统地阐述问题。这样,在教师的认真辅导下,通过学生对乡土资源的筛选、分析,就为乡土资源的讨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
运用乡土资源展开课堂讨论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围绕乡土资源中所隐含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乡土资源的分析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或者围绕实例所提供的素材,提出各种问题或就问题的不同侧面,自由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政治课中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启发引导,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政治知识,大胆进行交流和探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发掘实践经验,发挥政治乡土资源教学的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次讨论。具体如下:有些中学生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设备”不断升级,所购买的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服装消费也要向名牌看齐。名牌商品成为某些中学生衡量身份的“重要标志”。请讨论:如何看待中学生追求名牌消费?分小组讨论,各组成员纷纷发表意见,争辩激烈。讨论结束,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甲:我反对中学生追求名牌,因为中学生还是消费者,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名牌商品价格太高不实惠,且给家庭造成太大负担。学生乙:我也反对。普通商品也可以用,物美价廉。某些同学认为能买到名牌商品很了不起,太虚荣了。学生丙:我赞成中学生追求名牌。因为名牌产品的质量较好,多花钱也值得。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名牌、高档产品是时代潮流。我鼓励学生继续发言。学生发言完毕,我引导学生总结:作为消费者消费时应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及需要;一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一般来说,名牌产品比其同类产品质量较有保证,信用度较高,价格也相应较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考虑购买满足自己学习、生活所需的名牌商品;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应该自觉选择中低档的商品,以减轻家庭负担。经过讨论,既使学生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合理消费,又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
四、运用乡土资源创设情景,激活课堂教学
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化,并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空,会使学生在边议、边思中点燃思维的火花。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好的提问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思维的浪花。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在课前搜集的乡土资源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造成一种“心求通而不得”的心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问题的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有兴趣,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而且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具体的、能够想象得到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努力做到:多提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提“是不是”“好不好”等一类的不是问题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又要能够促进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咸丰县甲马池石板小学李松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益
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洒片神州大地,我们所面临的教学对象的好奇心越来越来丰富,纵观以前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视觉参与,很少有视、听觉各方面都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调动,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如今,多媒体教学深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穷的魅力。那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我们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数学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有不少媒体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连接。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教学的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与新旧知识连接点的衔接,再到新知识生长点开花结果”上有序地展开,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让学生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什么叫“平均分”的内涵。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西瓜组成的整体、四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片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问题。
同时借助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有了全面的感知,让学生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乐亭镇吉祥寺中心小学 魏秀英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摘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明显帮助;信息技术的参与,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彩和新颖。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层次明晰、色彩绚丽。有了信息技术这双翅膀,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文件的颁发,探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充满活力,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势必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尝试着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层次明晰、色彩绚丽。有了信息技术这双翅膀,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运用的主要作用,互联网具有巨大的教学资源,它能够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知识多样化、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是任何单一教学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难理解的知识或者学生平时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图画,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微观的变为宏观的,学生就能一目了然了。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人”字形线路图的设计有什么好处,这是教学的难点,只通过读课文,学生很难理解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把开凿的过程制成动画课件,学生会很快体会到詹天佑这种设计的妙处,从而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问题不攻自破。学习詹天佑的创新精神的主题也得到了很高的升华。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不仅激活了语文课堂,还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以多媒体、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把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问题变成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它,我在上课前制作了琥珀的动画,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由于是动画,孩子们兴趣很浓,观察得很认真,同时我让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来认识琥珀,加深了对琥珀的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在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月食》一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由于日食这种自然现象比较少见,大部分孩子从未亲眼见过,如果仅仅通过演示、讲解、阅读等方法,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后来我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想,正是这种形象直观的影像视觉冲击使学生一下进入了文本设置的情境之中,才有如此深刻、如此多元的感悟。这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景象,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课堂,寓教于乐。
传统的语文教学用的只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薄薄的一本教科书,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课本,里面的知识面是非常有限,满足不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求知欲望,教材又不是教师照本宣科的工具,如何超越教材,教师掌握将尽可能多的语文资料和信息,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迎刃而解。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主动地去搜索、查找,充分获取与文本相关的信息,丰富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网络中有海量的语文资料,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利用这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网络信息,了解文中的时代背景、生活实际乃至包括作者的心理历程等等,拉近文字与学生心理的距离,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平台。丰富的信息储存能力和快速查找功能,使语文教师拥有了浩瀚的知识宝库,能迅速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对学生尽量遵循“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的原则,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在浏览课上查找相关资料。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收获信息,协作交流,研发项目的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思考,在争辩中探索、创新。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相关,而且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学生们学起来有较大的困难,但信息技术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教学中,我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时空限制,利用大量鲜活、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把丰富的信息浓缩进短暂的课堂,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利用网络找到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多方面,而教学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直观性是教学的基础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语文教学中只能逐段讲解的繁琐活动,我们可以把一些难以通过口头表达的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模拟等手段,创设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化,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合理运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优化了课堂结构,创新了教学模式,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强了学习趣味,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更好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工作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
几年的中职数学教学让笔者深感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很大的障碍。主要表现有: 第一,心理上的畏惧; 第二,思维上的艰涩; 第三,情感上的痛苦;第四,思想上的厌倦; 第五,行为上的逃避。正因为有这些障碍,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只要用得合理,用得巧妙,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错误的巧用还能成为我们的课堂中的亮点,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教程》一文中也提到: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也是学习的经验,所以“学习错误是有价值的 ( 布鲁纳语) ”。以人发展为本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审视数学课堂,它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是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
二、有效利用 “错误”资源的策略
( 一)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错误,给学生信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力求营造宽容、支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实地、自主地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充分赏识学生个性,尽量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体验、感悟、思考、质疑、探讨、表达。
【案例一】复习完《三角函数的变换》后,笔者发现讲义中的一个选择题很多学生做错了,题目是这样的: 已知
大部分学生错选了答案C,笔者并不急于抛出正确答案,而是叫了几位学生说出选择答案C的理由,学生甲说:利用诱导公式可知,sina ( α - 3π) 中去3π,一定要添负号,所以一定要选C。学生乙说: 笔者把α看成一个小锐角,那么2 - 3π就跑到第三象限去了,所以sina ( α - 3π) 值是负的。
笔者大声说: “你们太棒了,既记住了诱导公式,也知道诱导公式如何得出的。但是题中到底有无α是第几象限角的信息给我们呢?”
【评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此案例中,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符号还比较模糊,由于思维 定势,想当然认 为- sinα一定是负数,正如他们总觉得m就是正数, - m一定就是负数的道理一样。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去纠正,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主动建构,形成正确的知识。
( 二) 精心准备错误,给学生多彩课堂
1. 预设错误,防患未然
我们要在学生学习尚未发生认识偏差之前,把某些错误设法指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认识的角度,凭借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判断,从而预先控制错误的发生。
在复习完《排列组合》之后,学生对正面解决组合问题已经比较清楚了,但总有一些喜欢耍小聪明的学生会出现另类解法,这中间不乏好的正确的排除法。对此,针对以往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易错点、常错点而专门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
【案例二】从5本不同的文艺书和6本不同的科技书中任取3本,则文艺书和科技书都至少有1本的不同取法共有多少种?
很多学生都能够正面解决这个问题: 共有 ( C15C26+ C25C16) 种,也有小部分学生是用排除法: 共有 ( C311-C35- C36) 种。这时候笔者想起以往带的班级学生曾有过的一种错误解法: 先从5本不同文艺书中取一本,再从6本不同的科技书中取一本,最后再在剩下的9本书中取一本,所以共有 ( C15C16C19) 种。笔者把这种解法提出来,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他们拿最终运算结果一比较,就知道这种解法重复了很多种。这时候笔者再让学生一起讨论到底重复了哪些情况?
【评析】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如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让这种本不应有却又极有可能的失误在学生的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例题处理得好,可让学生不易忘!
2. 将错就错,引发质疑
教育家斯宾塞说: “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那么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就成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 三) 充分利用错误,促进学生探究创新
1. 巧用错误资源,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布鲁纳曾说过: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很多错误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备课时,应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辨,从“错误”中寻找真理。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使学生学得更牢固。
【案例三】4个男同学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配组方法?
于题目简 单,学生很快 “数”出共3种分配方法。为让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笔者让学生列算式,结果问题就来了,大部分学生都会列 式: 24,可是答案与实际“数”出来 的不符。经过启发诱导,学生立刻兴趣盎然,发现: 若从4个人选出2人,选出A、B两人对阵C、D两人,与选出C、D两人对阵A、B两人,就是一样的情况,所以产生重 复情况。所以 应该列式:
笔者乘势利导,马上再出一道变式训练: 现有6套不同的练习题,平均分成3份,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跃跃欲试,马上就有人列出算式:1/2C26C24,笔者不急于纠正,而是启发他们类比上一道题,罗列出几种重复情况,再得出正确答案。
【评析】教师作“导演”,让“演员们”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跃跃欲试,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初步体会类比思想,同时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这样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思维领域。学生自主学习中会面临很多困惑、挫折,甚至失败,也要耗费一些时间与精力,但是可让学生终身受益。
2. 巧用错误资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用一种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一般来说,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能反射出智慧的光芒。中职生虽然基础较差,但在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利用学习中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就能帮助学生突破错误,享受思维快乐。
( 四) 反思错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留下时间给学生反思,留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反思,讨论,远比教师教10分钟要有效得多。”在课堂练习中,当学生出现错误,互相评错是学生对自己错误的一种反思,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反思。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我们既要学会反思成功,更要学会反思失败。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放松思维,体验成功。
三、利用 “错误”资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创设的 “错误” 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
教师在创设情境、引诱学生犯错或者教师主动制造错误时,难度应该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能力范围之内。对于一眼就能够看出的陷阱和错误不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若难度过大,学生往往会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2. “错误” 有效利用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错误的有效应用是让学生在不断走弯路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切不可因为时间紧迫,采取教师提出错误样本自己解决问题的包办模式。对待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无论是事先设计还是“课堂意外”,教师都应该妥善解决,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错误” 要服务于课堂
用“错误”教学有别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它往往是从反面作为知识点的切入口,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所以错误的设计往往是只服务于课堂上重点、难点的突破,切勿任意地展开,无限制地延伸,否则会使学生好不容易发现了错误,但是根本解决不了他在课堂上所产生的各种困惑,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用电教;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正是它的这一特点使很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因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点在低年级表现更为突出。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手段的出现,能很好的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突破时空的界限,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充满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专心致志的,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 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 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 学生观察、探究。如在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小华统计一个路口 在 10 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 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 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 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 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 态之中。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如果能把课文内容通过色彩、画面演化成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使学生既见其形,又闻其声,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在《荷叶圆圆》教学时,我先播放课件 :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让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接着优美的音乐继续,随着教师的激情导入出示动画: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让学生自主读,“披文入情”领略文章的语言美。
课文是优美的,但文字本身不具有形象感。借用多媒体课件 直观形象的优点,可以展示文字所无法呈现的美,使教材的“形”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本课课件 一方面从文章的童趣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化了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从课文蕴涵的美感出发,置入了许多美仑美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这时的“美”与“趣”就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的美与趣,并能更好的呈现和融合。
三、巧妙运用,激活学生思维
可以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根据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来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为让学生认识同样多,教师用媒体演示:二年级一班和二班举行拔河比赛,但老师的哨声一直不肯吹响,请同学们观察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很快发现一班有13人参加,二班有12人参加,不能开始比赛。教师向追问原因,学生回答道:两个班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人数相同时比赛才公平。由此可见,学生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讨论怎样才能开展比赛。学生经过探讨学习,得出一班下去1人或者二班增加1人,两个班的人数同样多了就可以参加比赛。
在讲“比多少”的概念时,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在一张幻灯片上画了5个小男孩,另一张幻灯片上画了7顶帽子,当抽拉画有帽子的幻灯片时,前5顶帽子都戴在了小男孩的头上,后2顶帽子就没有人戴了。通过这一动画的演示,学生马上就会比较出帽子多而人数少,同时还比较出帽子个数比人数多2。
学生有了找同样多和比多少的知识经验,再让他们把不同样多的两排圆变成同样多时,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像电脑内存一样扩大和不断增长着。在学生说出加上一些、减去一些等方法后,他们还能意犹未尽地说着:把两排各留几个保证同样多,把两排多出来的转移到第三排,使三排同样多……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使学生的思维驶上了一条认识和发展的快车道。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望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能得出更多的心得与经验交流。
关键词:农村学校 远教资源 课堂教学 作用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指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教学光盘播放、卫星教学收视、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它尤如一朵绚丽的奇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研实践,认为在一些科学文化落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学校,要想在课堂短短40几分钟内丰富学生知识,必须自觉运用远教资源,将课件贯穿于英语教学当中,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远教工程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偏远落后,相对于城市而言,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很多教师教学只能是“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走进了英语课堂,它搭建了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缩小了城乡教学的差距。丰富的远教资源既能解决师资薄弱、资源匮乏的燃眉之急,又能激活教师鲜活的教改思想。由于工作关系,得以长时间和教师探讨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中的同步课件光盘与资源网站中的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其同步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图画、声音、动画、视频,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自觉走进教学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课件操作简便省时,信息容量大,效果好。
二、课堂中应用远程教育课件带来的实效
(一)远程教育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兴趣、参与度与教学效率具有密切的关系。常规教学的机械性、呆板性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远程教育的课件设计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并创设直观生动变化的精彩画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have a great time!》时,教师可结合课件,通过情景导入法,引导学生走进热闹的“party”,让学生感受“party”的氛围。又如: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谈论的是如何制作香蕉奶昔,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制作香蕉奶昔的整个过程,通过媒体配音学生可以学会目标语言的使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可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使人们产生创美的欲望,而创美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尤其重要。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讲述的是学生去水族馆旅行的所见所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动态地感受到水族馆的全貌,唤起学生对各种水生动物的热爱,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丰富多彩的课件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走进鲜活的教学文本,真实地感受语言教学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不但乐于学习,审美能力也将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远程教育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远程教育信息课件提供了大量的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情景,能促进学生深入思维,引起联想,产生创新意识。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5《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have a great time!》时,以远程教育课件“party”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birthday party”场面,引导学生如何为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举办“party”,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感受英語教学中应用远教资源的体会
利用好远教资源,将远教资源与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服务课改、服务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远教资源应用中,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而根据课程特点大量查阅远教资源和网络资源,并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收集、整合、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既缓解了教师的压力,又增大了课堂容量。
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集文字、图形、图像、动化、视频、音频于一体的远教资源,补充了课堂资源较单一的缺陷,充分体现了情境直观性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也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对待“错误”的态度
当前的教学中, 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 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 稍有闪失, 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 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 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 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 有些教师也有“高招”使学生按其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 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和纠错过程。
面对课堂的学生资源, 部分教师往往看中那些准确无误的资源, 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躲避, 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 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结果课堂教学一路凯歌高奏, 而学生上课一听就懂, 但是真正做题时却错误不断。
二、“错误资源”的作用
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 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 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
(一) 巧用错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 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我在教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样,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 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 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 思维活跃, 敢说、敢做, 敢问。
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 教师应换位思考,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 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 在教学中, 我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学习中的不足, 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 敢于正视错误, 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 正视错误,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许多教师视错误为洪水猛兽, 唯恐避之不及, 或“快刀斩乱麻”, 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 接二连三地提问学生, 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 把答案“双手奉上”, 或“堵”或“送”, 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可以想到, 不拨“乱”反“正”, 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 阻住了学生迈向“错”的脚步, 也就打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 巧用错误, 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在上面的例子中, 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自主地发现了问题, 解决了问题,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一) 显示错误, 防患未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 引导学生从认识角度, 凭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 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 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 在反思中探究, 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 预先实行控制, 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 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二) 诱导错误, 引发深思。
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 甚至诱导学生“犯错”, 使其“上当”, 当他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 指出他们的错误, 并通过正误辩析, 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 记取教训, 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高度的情感反差, 伴随着明显的正误对照, 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故意出错, 引起质疑。
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教师应主动呈现错误, 让学生的心理泛起涟波,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教师有意“出错”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 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教师应通过故意暴露错误, 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甚至发生争论, 进而引发探究。教师故意出错, 把学生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 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从失败中找出原因。
(四) 将就“错误”, 因势利导。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 因此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 应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 “化错为正”, 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扬长补短, 拓宽学生的思维,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五) 建立错题库。
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 把平时作业及形成性练习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 把错误的习题从作业本或练习纸上“剪切”下来, “粘贴”并整理“编辑”在笔记本上。教师可要求学生整理的同时认真分析, 寻找问题的症结。这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1.错误原形;2.分析原因;3.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 (最好有完整的分析过程) ;4.提出改进的措施。
思品课教材安排得好, 学生喜欢读其中的故事, 可作为教师怎样上好这门课, 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呢?笔者认为激情导入是关键,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激情语言和多种激情设计形式进行激情导入。
一、将激情语言融入课堂, 感染学生, 打动学生, 点燃其“我要学”的思想火花
如学习“创建新集体”一节的导入:
走进新学校, 结识新同学, 融入新集体, 开始了我们全新的中学生活。新班级就是我们的家, 你喜欢它吗?你是否对它有很多的期待?你是否已经开始构想这个新“家”的模样了?准备为它做点什么呢?在“创建新集体”栏目中就让我们一起为创建新班集体献计献策吧。
在“智慧树上结硕果, 数数谁的树上多”栏目中巧妙地运用新鲜的语言激情导入, 将复习课生动趣味化, 激励学生积极构建复习脉络, 争先恐后地将知识点挂满枝头。
语言的激情导入不仅要有新意, 还需要渲染。
又如, 在给七年级上第一堂课时, 我预先了解到部分学生在小学对思品课就有偏见, 所以我没有大谈特谈这门课的重要性, 一改过去“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认识思品课, 走进思品课堂。
1. 反问式开头找准切入点
我课前在同学当中作了一个调查, 现在的你们应该说衣食无忧, 可有同学却告诉我, 他并不感到幸福, 也不快乐, 长大的同时烦恼倒多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
2. 带着激情走进生活
当你生活中遭遇困境, 痛苦万分的时候
当你在学习中被难题绊住, 想说“放弃”的时候
当你被他人误解, 情绪低落的时候
当你不知深浅, 热血冲动的时候
……
你最需要什么?
3. 进一步激情激起共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想说:思品课就是我们的需要
她是理想中的灯塔
给我们温暖和方向
她是人生跑道上的掣动
提醒我们行为莫莽撞
她是祁盼到的及时雨
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她是我们身后的大树
教我们风雨中要学会坚强
她是我们踏破铁鞋寻觅的人生真谛
蓦然回首间就在身旁
她是一个个你我的故事串出的音符
在我们的指尖轻轻地奏响:
思品课——
我们健康成长的“心灵鸡汤”
我们通往成功的快乐走廊
和她为伴, 我们能认知真诚与崇高
与她为友, 我们会懂得友爱与善良
她令我们辨识美丑真假
令双眸更加清澈明亮
她领我们明白是非曲直
人生路上不会迷航
……
她如此的神奇
令人如此神往
喜欢她吧
她会让自卑的你自信, 让自信的你自强, 让自强的你更棒
思品课——
我们的朋友
我们成长的天空
我们生活的海洋,
她帮我们激情挑战自我, 挑战梦想,
携着追求, 带着自信, 尽情畅游、翱翔!
二、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激情导入, 激活课堂
激情歌唱:播放崔京浩的《父亲》、阎维文的《母亲》, 唱着孟郊的《游子吟》, 走进“天下父母心”的课堂, 和学生一起回顾父母为儿女做过的点点滴滴, 收集起一个个爱的信息, 解读爱的密码, 在爱的真情诉说中探究爱的真谛, 用激情唤醒学生的激情。在体会家的温暖, 感受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的无私和伟大中, 懂得并学会感恩。
激情表现:有效运用课前三分钟, 或让学生发布最新国内外大事, 使学生在不经意间“不出教室门, 尽知天下事”;或让学生说自己最崇敬的人, 就所说人物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学习的表现去扮演最崇敬的人的角色, 激情再现最崇敬人的言谈举止。学生的激情表现令课堂在愉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情表演:通过自编自创的小品故事表演, 帮助学生认识面对不法侵害时, 要学会机智灵活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急救措施。
激情辩论:学习是苦事还是乐事?在激情辩论中帮助学生懂得在享受学习中珍惜学习的机会。
1 用活教师资源, 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资源是最有实力的资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学智慧, 人格魅力, 价值去向, 人生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素养, 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堂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孩子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教师令学生喜欢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渊博、独到深刻、风趣幽默、教学艺术高潮、善于体察和沟通、为人公道正派、有亲和力、多才多艺、潇洒、有个性都可成为学生喜欢的理由。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身上那些令学生倾慕的因素会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在学生身上体现和延续。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将教学生活化, 活动化、灵活化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 而且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 “无中生有”, “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的超水平发展, 我们常常会看到:学校没有变, 学生没有变, 教材也没有变, 不过换了位教师, 教育教学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因此, 作为地理教师, 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 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网络中获取新信息, 逐步形成新的课程观, 积极探究新的教法和学法, 力求讲解引人入胜, 提问启发思维, 答疑讲深讲透, 难点通俗易懂, 评价适时点拨, 语调抑扬顿挫, 以“活”的手段, 达到“实”的效果, 使整个地理课堂洋溢愉悦和活力。
2 用活学生资源, 让课堂充满动感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学生资源是最有潜力的资源。传统的教学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个隐语暗示:教师的知识储备一定要多于、优于学生。学生不如教师, 如果说相对学生个体而言, 这种推定还可以成立的话。在信息时代, 教师个体优势对学生群体的知识优势已逐渐丧失, 面对这一现实, 教师除了要有紧迫感,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外, 还应虚心向学生学习, 并适时地把讲台留给那些学有所长或在某一方面有研究, 有思考的学生, 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学习, 相互欣赏, 学生不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也是我们教育得以成功的合作伙伴, 更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思维敏捷, 好奇心强, 对事物的认识没有模式化的经验。教师若能在地理课堂上用好这些资源激发学生潜力, 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课堂上放手让他们动脑想, 动口说, 动手操作, 动情释放情感定会有意想布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因这一部分内容非常有用而抽象难懂, 我做了充分的铺垫和安排后, 放手让学生观察直观形象的“山地模型”开始, 到用手演示“五指山”, 进一步结合“山地模型”及其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探究山地各个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最后通过设计有趣的生活情境,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形象的模型, 有趣的演示, 生动的情境, 巧妙的“提问”吸引着。对地理问题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热情, 他们跃跃欲试, 眼、手、口、脑全部调动起来, 这堂课真正让学生动脑体验思考的神奇, 感悟知识的获得, 动口展现才华, 动手体验地理技能的发展。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 用活教材资源, 让地理回归生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材资源是最有魅力的资源。地理新教材是专家们长期调研、集思广益的结晶, 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设置注重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饱含新课程理念精髓。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 设计理念, 使教材潜藏的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 同时,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分别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 所以, 既定的教材内容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每时每刻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活化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世界出发, 并针对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包装, 使地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融合, 努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源于教材, 而不拘泥于教材, 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拓展新途径。如在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 笔者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 设计了生活化的情境“过马路”, 把学习“地图上的方向”的抽象知识, 巧妙地融于学生倍感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地理内容生活化, 学生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既轻松的学了课本知识又学了生活知识。这远比教师直接输灌, 缺乏亲历与体验的直接“告诉式”教育要生动许多, 效果好许多。
4 用活生成资源, 让精彩源于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生成性资源是最有活力的资源, 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插曲”, 这些“插曲”偏离了教师预先的设想, 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插曲”用心捕捉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火花。必将“意外之曲”获“意外之效”这就是生成性资源。它打破了教师备课的局限性, 弥补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使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如在学习“中国南北气温差异教学时”我要安排学生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让学生观察两个月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相应的地点, 目的是让学生得出夏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在我刚要检查学生阅读情况时, 一学生问道“为什么七月等温线图里有好多虚线?”笔者急忙一看, 可不是嘛, 怎么没注意到呢?笔者重新理了一下思路, 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 因此, 没有正面作简单的回答, 而是让大家分小组探讨, 由于这一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 学生情绪高涨, 我引导学生去探究, 去发现。亲历地理学习和思维建构的过程, 并在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严谨的学习态度, 以及对地理学科知识强烈的求知兴趣。并让其在愉快的心境中享受成功, 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
【运用远教资源,激活数学课堂】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05-29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原则的运用06-15
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资料、课件资源辅助教学06-20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09-23
数学课堂语言运用浅谈教育论文09-20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09-19
英语课堂如何运用学讲09-21
音乐在体育课堂的运用10-11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