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题分析讲座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讲座(精选6篇)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讲座 篇1

【专题分析】

几何探究问题主要涉及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探索与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综合探索与证明以及几何动态问题等.这是中考对几何推理与证明能力考查的必然体现,重在提高学生对图形及性质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解题时应注意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的结合.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都把几何探究问题作为中考的压轴题之一 【知识归纳】

几何探究问题是中考必考题型,考查知识全面,综合性强,它把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重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境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在考查考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建模能力,力求引导考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来确定所需求的结论、条件或方法,因而解题的策略是将其转化为封闭性问题.常用的解题策略: 1.找特征或模型:如中点、特殊角、折叠、相似结构、三线合一、三角形面积等;2.找思路:借助问与问之间的联系,寻找条件和思路;3.照搬:照搬前一问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如照搬字母、照搬辅助线、照搬全等、照搬相似等;4.找结构:寻找不变的结构,利用不变结构的特征解决问题.常见的不变结构及方法:有直角,作垂线,找全等或相似;有中点,作倍长,通过全等转移边和角;有平行,找相似,转比例.【题型解析】

题型1: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探究 例题:(2017浙江衢州)问题背景

如图1,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作∠DAE=∠ABF=∠BCG=∠CDH,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易得△DAE≌△ABF≌△BCG≌△CDH,从而得到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类比探究 如图2,在正△ABC的内部,作∠BAD=∠CBE=∠ACF,AD,BE,CF两两相交于D,E,F三点(D,E,F三点不重合)

(1)△ABD,△BCE,△CAF是否全等?如果是,请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2)△DEF是否为正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3)进一步探究发现,△ABD的三边存在一定的等量关系,设BD=a,AD=b,AB=c,请探索a,b,c满足的等量关系. 【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1)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AB=∠ABC=∠BCA=60°,AB=BC,证出∠ABD=∠BCE,由ASA证明△ABD≌△BCE即可;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BEC=∠CFA,证出∠FDE=∠DEF=∠EFD,即可得出结论;

(3)作AG⊥BD于G,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G=60°,在Rt△ADG中,DG=b,AG=b,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ABD≌△BCE≌△CAF;理由如下: ∵△ABC是正三角形,∴∠CAB=∠ABC=∠BCA=60°,AB=BC,∵∠ABD=∠ABC﹣∠2,∠BCE=∠ACB﹣∠3,∠2=∠3,∴∠ABD=∠BCE,在△ABD和△BCE中,∴△ABD≌△BCE(ASA);

(2)△DEF是正三角形;理由如下: ∵△ABD≌△BCE≌△CAF,∴∠ADB=∠BEC=∠CFA,∴∠FDE=∠DEF=∠EFD,∴△DEF是正三角形;

(3)作AG⊥BD于G,如图所示: ∵△DEF是正三角形,∴∠ADG=60°,在Rt△ADG中,DG=

b,AG=

b,b)2,在Rt△ABG中,c2=(a+∴c2=a2+ab+b2.

b)2+(题型2: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探究

例题:(2017湖南岳阳)问题背景:已知∠EDF的顶点D在△ABC的边AB所在直线上(不与A,B重合),DE交AC所在直线于点M,DF交BC所在直线于点N,记△ADM的面积为S1,△BND的面积为S2.

(1)初步尝试:如图①,当△ABC是等边三角形,AB=6,∠EDF=∠A,且DE∥BC,AD=2时,则S1S2= 12 ;

(2)类比探究:在(1)的条件下,先将点D沿AB平移,使AD=4,再将∠EDF绕点D旋转至如图②所示位置,求S1S2的值;

(3)延伸拓展:当△ABC是等腰三角形时,设∠B=∠A=∠EDF=α.

(Ⅰ)如图③,当点D在线段AB上运动时,设AD=a,BD=b,求S1S2的表达式(结果用a,b和α的三角函数表示).

(Ⅱ)如图④,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设AD=a,BD=b,直接写出S1S2的表达式,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分析】(1)首先证明△ADM,△BDN都是等边三角形,可得S1=(4)2=4,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22=,S2=(2)如图2中,设AM=x,BN=y.首先证明△AMD∽△BDN,可得=,推出xy=8,由S1=ADAMsin60°=xy=xy=12;

x,S2=DBsin60°=

=,推出

y,可得S1S2=(3)Ⅰ如图3中,设AM=x,BN=y,同法可证△AMD∽△BDN,可得xy=ab,由S1=

2ADAMsinα=axsinα,S2=DBBNsinα=bysinα,可得S1S2=(ab)sin2α.

(Ⅱ)结论不变,证明方法类似; 【解答】解:(1)如图1中,∵△ABC是等边三角形,∴AB=CB=AC=6,∠A=∠B=60°,∵DE∥BC,∠EDF=60°,∴∠BND=∠EDF=60°,∴∠BDN=∠ADM=60°,∴△ADM,△BDN都是等边三角形,∴S1=22=,S2=

(4)2=

4,∴S1S2=12,故答案为12.

(2)如图2中,设AM=x,BN=y.

∵∠MDB=∠MDN+∠NDB=∠A+∠AMD,∠MDN=∠A,∴∠AMD=∠NDB,∵∠A=∠B,∴△AMD∽△BDN,∴=,∴=,∴xy=8,∵S1=ADAMsin60°=∴S1S2=x

x,S2=DBsin60°=

y,y=xy=12.

(3)Ⅰ如图3中,设AM=x,BN=y,同法可证△AMD∽△BDN,可得xy=ab,∵S1=ADAMsinα=axsinα,S2=DBBNsinα=bysinα,∴S1S2=(ab)2sin2α.

Ⅱ如图4中,设AM=x,BN=y,同法可证△AMD∽△BDN,可得xy=ab,∵S1=ADAMsinα=axsinα,S2=DBBNsinα=bysinα,∴S1S2=(ab)2sin2α. 方法指导: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题型3:与全等和相似三角形有关的探究

例题:如图示,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斜边EF上,EF与BC相交于点G,连接CF. ①求证:△DAE≌△DCF; ②求证:△ABG∽△CFG.

【考点】S8:相似三角形的判定;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W:等腰直角三角形;LE: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①由正方形ABCD与等腰直角三角形DEF,得到两对边相等,一对直角相等,利用SAS即可得证;

②由第一问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根据等量代换得到∠BAG=∠BCF,再由对顶角相等,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即可得证. 【解答】证明:①∵正方形ABCD,等腰直角三角形EDF,∴∠ADC=∠EDF=90°,AD=CD,DE=DF,∴∠ADE+∠ADF=∠ADF+∠CDF,∴∠ADE=∠CDF,在△ADE和△CDF中,∴△ADE≌△CDF;

②延长BA到M,交ED于点M,∵△ADE≌△CDF,∴∠EAD=∠FCD,即∠EAM+∠MAD=∠BCD+∠BCF,∵∠MAD=∠BCD=90°,∴∠EAM=∠BCF,∵∠EAM=∠BAG,∴∠BAG=∠BCF,∵∠AGB=∠CGF,∴△ABG∽△CFG.

【提升训练】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BE.(1)求证:△AGE≌△BGF;

(2)试判断四边形AF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考点】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得出∠AEG=∠BFG,由AAS证明△AGE≌△BGF即可;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F,由AD∥BC,证出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EF⊥AB,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EG=∠BFG,∵EF垂直平分AB,∴AG=BG,在△AGEH和△BGF中,∴△AGE≌△BGF(AAS);

(2)解:四边形AFBE是菱形,理由如下: ∵△AGE≌△BGF,∴AE=BF,∵AD∥BC,∴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又∵EF⊥AB,∴四边形AFBE是菱形.

2.(2017山东烟台)【操作发现】

(1)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现将三角板中的6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30°),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斜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30°,连接AF,EF. ①求∠EAF的度数;

②DE与E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类比探究】

(2)如图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先将三角板的9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45°),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45°,连接AF,EF,请直接写出探究结果: ①求∠EAF的度数;,②线段AE,ED,DB之间的数量关系.

【考点】RB:几何变换综合题.

【分析】(1)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60°,求出∠ACF=∠BCD,证明△ACF≌△BCD,得出∠CAF=∠B=60°,求出∠EAF=∠BAC+∠CAF=120°; 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即可;

(2)①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45°,证出∠ACF=∠BCD,由SAS证明△ACF≌△BCD,得出∠CAF=∠B=45°,AF=DB,求出∠EAF=∠BAC+∠CAF=90°;

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AE2+AF2=EF2,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BAC=∠B=60°,∵∠DCF=60°,∴∠ACF=∠BCD,在△ACF和△BCD中,∴△ACF≌△BCD(SAS),∴∠CAF=∠B=60°,∴∠EAF=∠BAC+∠CAF=120°; ②DE=EF;理由如下: ∵∠DCF=60°,∠DCE=30°,∴∠FCE=60°﹣30°=30°,∴∠DCE=∠FCE,在△DCE和△FCE中,∴△DCE≌△FCE(SAS),∴DE=EF;,(2)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BAC=∠B=45°,∵∠DCF=90°,∴∠ACF=∠BCD,在△ACF和△BCD中,∴△ACF≌△BCD(SAS),∴∠CAF=∠B=45°,AF=DB,∴∠EAF=∠BAC+∠CAF=90°; ②AE2+DB2=DE2,理由如下: ∵∠DCF=90°,∠DCE=45°,∴∠FCE=90°﹣45°=45°,∴∠DCE=∠FCE,在△DCE和△FCE中,∴△DCE≌△FCE(SAS),∴DE=EF,在Rt△AEF中,AE2+AF2=EF2,又∵AF=DB,∴AE2+DB2=DE2.

3..(2017湖北襄阳)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中线,AC=BC,一个以点D为顶点的45°角绕点D旋转,使角的两边分别与AC、BC的延长线相交,交点分别为点E,F,DF与AC交于点M,DE与BC交于点N.,(1)如图1,若CE=CF,求证:DE=DF;(2)如图2,在∠EDF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

①探究三条线段AB,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CE=4,CF=2,求DN的长. 【考点】RB:几何变换综合题.

【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D=∠ACD=45°,∠BCE=∠ACF=90°,于是得到∠DCE=∠DCF=13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的结论;(2)①证得△CDF∽△CE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即CD2=CE•CF,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B,于是得到AB2=4CE•CF;②如图,过D作DG⊥BC于G,于是得到∠DGN=∠ECN=90°,CG=DG,当CE=4,CF=2时,求得CD=2,推出△CEN∽△GDN,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2,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1)证明:∵∠ACB=90°,AC=BC,AD=BD,∴∠BCD=∠ACD=45°,∠BCE=∠ACF=90°,∴∠DCE=∠DCF=135°,在△DCE与△DCF中,∴△DCE≌△DCF,∴DE=DF;

(2)解:①∵∠DCF=∠DCE=135°,∴∠CDF+∠F=180°﹣135°=45°,∵∠CDF+∠CDE=45°,∴∠F=∠CDE,∴△CDF∽△CED,∴,即CD2=CE•CF,∵∠ACB=90°,AC=BC,AD=BD,∴CD=AB,∴AB2=4CE•CF;

②如图,过D作DG⊥BC于G,则∠DGN=∠ECN=90°,CG=DG,当CE=4,CF=2时,由CD2=CE•CF得CD=2,×sin45°=2,∴在Rt△DCG中,CG=DG=CD•sin∠DCG=2∵∠ECN=∠DGN,∠ENC=∠DNG,∴△CEN∽△GDN,∴=2,∴GN=CG=,∴DN==

=

4.(2017浙江义乌)已知△ABC,AB=AC,D为直线BC上一点,E为直线AC上一点,AD=AE,设∠BAD=α,∠CDE=β.

(1)如图,若点D在线段BC上,点E在线段AC上.

①如果∠ABC=60°,∠ADE=70°,那么α= 20 °,β= 10 °,②求α,β之间的关系式.(2)是否存在不同于以上②中的α,β之间的关系式?若存在,求出这个关系式(求出一个即可);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

【分析】(1)①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AE,进而求出∠BAD,即可得出结论;

②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

(2)①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线段BC上,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②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①∵AB=AC,∠ABC=60°,∴∠BAC=60°,∵AD=AE,∠ADE=70°,∴∠DAE=180°﹣2∠ADE=40°,∴α=∠BAD=60°﹣40°=20°,∴∠ADC=∠BAD+∠ABD=60°+20°=80°,∴β=∠CDE=∠ADC﹣∠ADE=10°,故答案为:20,10; ②设∠ABC=x,∠AED=y,∴∠ACB=x,∠AED=y,在△DEC中,y=β+x,在△ABD中,α+x=y+β=β+x+β,∴α=2β;

(2)①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线段BC上,如图1 设∠ABC=x,∠ADE=y,∴∠ACB=x,∠AED=y,在△ABD中,x+α=β﹣y,在△DEC中,x+y+β=180°,∴α=2β﹣180°,②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如图2,同①的方法可得α=180°﹣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讲座 篇2

一、试题总体分析

各地的中考试卷以课本为基础,以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课改精神,题型多、题材广,贴近生活,注重实际,较好地检测了同学们是否达到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题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部分。

内容主要包含: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组),函数,图形与变换、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概率与统计,圆,课题学习等。

二、中考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主要内容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一)数与式。

主要考查熟练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及准确、熟练的运算技能,能恰当、迅速地将相关问题和情境的数量、数量规律及数量关系用数或式表示出来。

例1

(2010·贵阳)据统计,2010年贵阳市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人数约为51000人,将数据51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5.1×105;

B.0.51×105;

C.5.1×104;

D.51×104.

答案:C.

点评:解此类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必须满足a×10n(1≤|a|<10,n为整数)的形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

解方程与不等式的技能,是初中数学学习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方程(不等式)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现了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的思想实际上指出了方程(不等式)是在一切问题中求得未知数量关系的值(数量范围)最根本的方法。

例2

(2007·贵阳)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

(2)写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3)写出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若方程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1)x1=1,x2=3;(2)1

(3)x>2;(4)k<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组)、不等式的应用,正确列出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等(不等)量关系,并列出代数式表示这个等(不等)量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函数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又一核心内容,由于它与其他知识既有着广泛的联系,又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

例3

(2008·贵阳适应性)利用图像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1=0时,我们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x2和直线y=2x+1,两图像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

(1)填空:利用图像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1=0,也可以这样求解: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______和直线y=2x,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

(2)已知函数y=x3与y=x+2的图像如图2所示,求方程x3-x-2=0的解。(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1)x2-1;

(2)在图中画出直线y=x+2与函数y=x3的图像交于点B,得交点B的横坐标x≈1.5.(相差±0.1均给分)

∴方程的近似解为:x=1.5.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及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解决此类题除了明确条件和所求外,注意用数形结合、转化、归纳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空间与图形

主要内容涉及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关于点、线、面、角相关知识的考查,大多都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考查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4

(2007·贵阳)如图3,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

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可得多边形的边数n=24,从而可知小亮一共走了240m.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三角形。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三角形中重要的性质,在比较角的大小、线段的长短及求角或线段中经常用到。学习时应结合图形,做到熟练、准确地应用。

例5

(2010·贵阳适应)三角形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线AD=8.则BC=______。

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出BC=21或9.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

(三)四边形。

四边形部分的概念、性质和定理都较多,其中特殊四边形为数学上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四边形的有关问题常常转化为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解决,多边形的许多问题也是通过转化,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四边形的考查方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例6

(2010·贵阳适应)如图4,过ABCD的对称中心点O任意画5条直线a、b、m、n、l,已知BC=6,BC边上的高为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4;

B.12;

C.6;

D.3.

答案:B.

(四)圆。

圆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教材中对圆的内容进行了弱化处理,但需要探索的知识却有所加强,如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的性质,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等。

例7

(2008·贵阳)如图5,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且AB=13,BC=5.

(1)求sin∠BAC的值;

(2)如果OD⊥AC,垂足为D,求AD的长;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精确到0.1)。

解析:(1)∵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

∠ACB=90°.

∵AB=13,BC=5.

(2)在Rt△ABC中,

(五)视图与投影。

视图与投影对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8

(2010·黄冈)如图6所示为由棱长为1的正方体搭成的积木的三视图,则图中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个数是

解析:如右图所示,俯视图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代表此处小正方体的个数。可知小正方体共有6个。

点拨:本题重点考查对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理解和运用。做题时要把握“想象或动手操作”的方法。

(六)图形与变换。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探索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作出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例9

(2009·宁德)在如图7所示的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解析:利用平移变换的定义可知,选项D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的定义及性质。关键要明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七)相似形。

认识图形的相似及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并进一步要求理解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能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0

(2010·临沂)如图8,∠1=∠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使得△ADE∽△ACB.

解析:答案不唯一。如∠D=∠C,或∠E=∠B,或=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八)解直角三角形。

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11

(2006·贵阳)如图9,在某建筑物AC上,挂着“多彩贵州”的宣传条幅BC,小明站在点F处,看条幅顶端B,测得仰角为30°;再往条幅方向前行20米到达点E处,看条幅顶端B,测得仰角为60°.求宣传条幅BC的长(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

解析:∵∠BFC=30°,∠BEC=60°,∠BCF=90°,

在Rt△BCE中,BC=BE×sin60°

答:宣传条幅BC的长约为17.3米。

第四部分:统计与概率

主要内容是学习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一)统计。

新课标特别强调: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及合理决策。

例12

(2004·贵阳适应性)如图10,某旅游区上山有两条石阶路,请用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条石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2)选择上山路线时走哪条石阶路更舒适?

(3)怎样设计台阶最好?

(图中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厘米)

解析:(1)相同点:甲台阶与乙台阶的各阶高度参差不齐,但两段台阶路段高度的平均数相同。即:=15.

不同点:两段台阶高度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均不相同。

(2)第一条石阶段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台阶高度的方差小。

(3)使台阶的各阶高度方差越小越好,每个台阶高度均为15cm(原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

点评:本组题考查统计图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明确各类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从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依据信息求相关量。

(二)概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运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等)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基本概率题时要切实理解概率的意义并用概率思想去理解问题。

例13

(2007·贵阳)小颖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概率”时,做投掷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实验,他们共做了60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下:

(1)计算“3点朝上”的频率和“5点朝上”的频率。

(2)小颖说:“根据实验,一次实验中出现“5点朝上”的概率最大”;小红说:“如果投掷600次,那么出现“6点朝上”的次数正好是100次。”小颖和小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小颖和小红各投掷一枚骰子,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两枚骰子朝上的点数之和为3的倍数的概率。

答案:(1)“3点朝上”出现的频率=,

“5点朝上”出现的频率=.

(2)小颖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5点朝上”的频率最大并不能说明“5点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大。只有当实验的次数足够大时,该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

小红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事件发生具有随机性,故“6点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100次。

(3)P(点数之和为3的倍数)=.

点评:在利用列举法求概率时关键是找出所有的可能结果,要将每一种可能都看作其中一种情况,其中相同的情况不能合并,计算时要数准确,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

第五部分:课题学习探究性活动

课题学习要结合实际,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例14

(2010·贵阳适应性)如图11所示,已知直线l:y=x+b,经过点M(0,),一组抛物线的顶点B1(1,y1),B2(2,y2),B3(3,y3),…,Bn(n,yn),(n为正整数)依次是直线l上的点,这组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依次是:A1(x1,0),A2(x2,0),A3(x3,0),…,An+1(xn+1,0)(n为正整数),设x1=d(0

(1)求b的值;

(2)设过A1、B1、A2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m)2+n,求此表达式(用含d的代数式表示);

(3)定义:若抛物线的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这种抛物线就称为:“美丽抛物线”。

探究:当d(0

答案:(1)0.25.

中考仿句题讲座 篇3

一、题型分析:

中考仿句题就题型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仿指定格式和话题造句

这类仿句题指定的格式即句式或修辞,指定的话题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分句。这类仿句题格式一致,话题明确。解答时,首先应明确话题,在仿写时保持话题的统一。例题不仅在题干中有明确要求,题目中的分号又进一步暗示了话题不能变,其次,在格式上,例题要求“句式、修辞手法”与上文句子相同,分析题目提供的例句,可以看出句式相同指所仿写的每个句子要运用比喻;从分号看,所仿写的句子还要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①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0”的断想

0是谦虚者的_____,骄傲者的______。0是一面_______,让你认识自己。

0是一只________,让弱者随波逐流。0是一面敲响的____,叫强者进取。0是一块_____,任你耕种五谷。

③“蜡烛”

a、宁可化为灰烬,也不弯下脊梁。b、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变换角度

“橡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寓言”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寓言像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指定格式,不指定话题造句。

这类仿句题主要是仿照句式与修辞手法,自选话题造句。这类仿句题的要求比第一类要宽松,即格式上保持一致,话题不加限制。例句:

①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造句:拥有________________,就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②.模仿例句,填空成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4分)

(1)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

不论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朋友,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竟是_______________。

3、仿指定格式、结合文章造句

解这类题,除了仿照有关句子的形式外,还必须读懂材料,结合文意作答,做到前后照应,从而确保所写句子的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否则,如果无视文意,或对话题另起炉灶,就只能答非所问。上题必须“战胜自己” 为话题。否则只能意味着失败。

例如:

①请仿文中第5段最后一句话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还有那些为战胜私欲而处处克己的人,为战胜暴力而时时制怒的人,为战胜怯懦而不断自勉的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仿写:还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提供的信息,完成后面的题目。

1850年7月,马克思参观了第一台电力机车模型后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时近21世纪今天,人类正在跨入网络化时代,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成为连接未来信息社会的纽带。

上面文段谈的是一项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请仿照画横线的语句写一句话,阐明这项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

这道题目考查“仿用句式”,用来造句的信息材料则需要从所提供的语段中去准确提取。

二、方法指导:

1、接近联想法。

指对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之间的联想。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中,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的就是接近联想。

例:请仿照泰戈尔的诗句“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立意(喻义),另用一个比喻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似联想法。

指由一种事物的触发而引起与该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联想,又称类似联想。在文艺创作中常见的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的运用都是相似联想。产生相似效应的相似点可以是人、物、色彩、音响、形态、神态、气质、情韵等。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串连的。一般来说是取其神似和形似两个方面的联想。

例:

①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下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②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奋斗就是________________。

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联想。

指由某一种事物的感受引起与之相反事物的联想。又称为相反联想、反向联想。对比联想,把性质截然不同情境完全相反的事物联结在一起,能使要阐发的道理更加深刻,使要肯定和否定的事物更加鲜明„„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①太阳无语,却放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以“悲伤”和“快乐”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悲伤是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下面一句话的形式,用对比的句式仿写一句话。

时常批评你的人不一定对头,___________。

③仿照句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正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对比句。

我们绝不可以低估精神产品对人的甚至是民族的影响。一本好书,一支好歌,可以凝聚人心,振奋斗志,促进团结;相反,一本坏书,一首坏歌,也能够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在______,还是在步入小康的和平时期,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④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造一个句子。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屑,它是教师撒出智慧的花朵。

⑤“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决不是为了吃饭穿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系联想法,指由于事物间存在着某种关系,由此事想到彼物的联想。这种关系可分为种属关系、因果关系、依存关系等。如由荷花想到荷叶、想到莲藕,想到莲蓬,这是因为荷花与莲藕、莲蓬存在着一种种属关系。

例:①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浓香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照下面《竹子》的立意与句式,写筷子

“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了一份温馨。如果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

中考造句专项练习:

说明: 仿用句式的试题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考查的内容大体包括句子内容、句式要求、语言表达和修辞方法四方面。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思考点。1.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3分)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题目分析:

第一句是偏重短语,中心词是“花”;第二句拟人,句中的“你”指“花”;第三句,是“你孤芳自赏时”的后果。本题既考仿写句子,又考修辞方法的运用。2.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要求: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四个比喻合理贴切。

3.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和修辞方法。排比句的五个喻体分别为“金”“木”“水”“火”“土”。释喻部分前一分句要与喻体有一致性,后一分句再扣住人;释喻要兼顾本体、喻体,具有合理性;选择词语尽量避免重复,语义覆盖尽可能完整。4.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简析:这道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和修辞方法。6.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续写的句子要从正反两面谈。②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老年人固然有不少“蒲柳之姿,望秋先殒”,但也有不少是“松柏之姿,隆冬转茂”的;青年人__________。关键在于怎样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年龄,对待生活。

简析:

这道题,即考查“仿用句式”,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7.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分析:

这道即考查仿用句式、修辞方法,考查了“扩展语句”。本题所给句子是个兼语句。前句是一个判断形式的比喻句,它作后句的主语。后句说明前句将产生的结果。8.仿照下面两个比喻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不超过60个字)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题目分析:题目中的两个比喻句,前句中“书籍好比一架梯子”,是个明喻句。“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中的“它”,复指前面的明喻句,并共同作后面的主语,整句话是一个兼语句。这道题,是从句式和修辞方面来考查。

9.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题目分析:首句是一个紧缩复句,以下分别是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以反问形式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仿写不包括首句。

10、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句子,使它们与前面画波浪线部分构成一组排比句。

马拉松比赛的发令枪响了,男女老少一齐向前跑去。没有人畏惧路途遥远,没有人计较金牌名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下面一句话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在阳光下,珍惜太阳的光明,多用功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形式,仿写两句话,要注意加点的词。对付困难的回答永远是战斗。

—————————————————— ——————————————————

13、依照下面句子的内容和形式,运用加点的词语,续写两个句子。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钟表,但买不来宝贵的时间。

——————————————————————

———————————————————————

14.运用下边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字数在

100字以内。(4分)

潇洒 别出心裁 魅力

15、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两个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例句:⑴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

⑵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⑴钱可以买到______,但不一定能买到____。

⑵钱可以买到______,但不一定能买到_____。

1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相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附: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1.(1)山中的石!(2)水中的萍!(3)空中的鸟!(4)空中的雁!你背靠群峰时,你随波逐流后,你展翅蓝天中,你离开队伍时,意志就坚了。根基就没了。宇宙就大了。危险就大了。(5)山顶的松!(6)水中的鱼!(7)井底的蛙!(8)地下的煤!你挺直腰杆后,你游进大海时 你越身地面时,你燃烧自己后,根基就牢了。境界就宽了。眼界宽了。贡献就大了。

2.(1)山川是大地的一部乐章,隆起的是高音部,凹陷的是低音部,花草、树木是山川的音符。

(2)地球是生物的母亲,山峰是怀抱,河水是乳汁,植物、动物是地球的孩子。(3)四季是自然的一部乐章,花草是序曲,树木是音符,风霜、雨雪是四季的主旋律。

(4)大地是动植物的母亲,树木是儿子,花草是女儿,蝴蝶、蜜蜂是大地的孩子。(5)挫折是人生的一段插曲,失败是曲谱,泪水是音符,酸甜苦辣是挫折的歌词。(6)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7)生活是人生的一首乐曲,苦咸是低音部,酸辣是高音部,幸福、甘甜是生活的主旋律。

(8)风暴是自然一部乐曲,闪电是序曲,雷声是音符,狂风、暴雨是风暴的主旋律。

(9)夜空是宇宙的舞台,蓝天是帷幕,晚风是配乐,星星、月亮是天空的演员。3.(1)人的一生像木,①要充实,内涵须深刻;②要正直,立场须坚定;③要成材,身心须健康;④要牢固,信念须坚定;(2)人的一生像火,①要耀眼,事业须旺盛;②要蓬勃,体力须充沛;③要热情,态度须诚挚;④要燃烧,性格须热情。4.在狭窄中追求到的辽阔,是永远不会缩小的。

5.电力大王在前一个半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网络的纽带将取而代之。

6.青年人固然大多“旭日出海,朝气喷薄”,但也有些“秋霜早降,未老先衰”„„ 7.(1)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2)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3)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4)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5)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8.(1)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2)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9.(1)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2)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4)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五 篇4

(五)中考前调整心态最重要

中考即将来临,很多同学对中考担心、害怕、紧张。“十年寒窗,在此一举”,“离中考还有**天”,“你可要为父母争口气”„„各种各样的嘱咐、标语像鼓槌一样敲在众多考生的心上。一时间,仿佛草木皆兵。可以这样说,初三这段时间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是难熬的。学校的、家长的、社会的、自身的压力一齐涌来。面对这些考生们该怎么办?现给考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自我激励 要相信自己。首先是要自我激励,以“瓦伦达心态”应对中考。瓦伦达是伟大的绳索平衡家。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考试中的心态在中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中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中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知识基础在中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因此现在比的是心理状态,心理素质。考生们要有不怕谁的心态,“我紧张,他比我更紧张。我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相信自己。现在没有复习完的,都是中考不考的,因为中考的考题只有所学知识的10%,所以现在要坦然面对。还有就是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的心态。天无绝人之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想想自己现在最坏的局面是什么,想好了就不用再怕了。

二、控制情绪 保持平常心。考生考前与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情绪一时有所波动在所难免。但考生要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及时地调整情绪,把不稳定情绪调整为稳定的情绪。

要以平常心对待中考。不要把考试本身看得过重。考试本身就是检验我们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想开了也就没什么。只要不把考试看得太重,才不会产生胆怯的心理。其次,不要过多考虑考试的结果,如果老是考虑考好了怎样,没考好又怎样,就往往容易分散精力,不能好好地学习和休息,影响考试时水平的发挥。其三,要搞好复习,把所学知识掌握透彻,运用熟练。所谓‘艺高人胆大’,有实力作保证,自然容易保持平静的心态了。其四,要注意不仅是在中考前,而且在平时也要努力保持平静心态,你能行!你一定能行!你只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再讲究考试的技巧!

你就一定能成功!老师相信你!1

四川江油市永胜初中2012级中考考前培训资料陈本友 在激动的时候劝自己冷静下来,在心烦的时候想办法散散心,一直保持静如止水的状态,就更容易在考前保持平静。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考试焦虑现象,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有些着急是难以避免的。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心理潜力。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是相当普遍的。因此考生不要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想得太多,看得太重。

三、坚定决心 踏实地行动。有了决心就有了目标,再加上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行动,最终的胜利指日可待。决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决心给人动力,决心不强,动力就不足,进而就容易出现各种不利于学习的情况,如不专心等。所以说考前一定要先使自己确立极强的决心。

信心乃成功之本,没有坚不可摧的自信心的支撑,要走完初三这一段风雨路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去夺取胜利了。有了自信,才有前进的勇气,才能不被困难与失败吓倒,继续冲刺。自信就必须有资本,否则就成了自大,而自信的最大资本是优秀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成也性格,败也性格,这是无数人经过实践后总结出的真理,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找出其中的优缺点,撑起自信的天空。

以平常心对待中考当一次作业知识的准备物质的准备耐心

细心信心中考超水平发挥身体的准备心态的准备

冷静应对中考微笑面对人生微笑迎考成功在望

易题不丢失半分难题不放弃努力

你能行!你一定能行!你只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再讲究考试的技巧!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讲座 篇5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1、2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1、2单元合并为第1单元 “ 准备课 ”。第1单元 “ 准备课 ” 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1、2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1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2单元 “ 比一比 ” 的内容,而原来第2单元的 “ 比高矮 ”“ 比长短 ” 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 “ 位置 ” 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 “ 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 “ 位置 ” 中 “ 左右的相对性 ” 以及 “ 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 则删去了。2.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七单元)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

“ 认识钟表 ” 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所以把 “ 半时 ” 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 “ 整时 ”。3.保留的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增删的内容

删去原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改为:数学乐园

二、修订后教材的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1、2单元)、数与代数(第3、5、6、8单元)、图形与几何(第4单元)、量与计量(第7单元)、综合与实践(安排在第6单元后面)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1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 位置 ” 调到一年级上册,将 “ 分类 ” 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 “ 统计 ” 的教学内容。

又如,对一些知识的具体教学也做了更符合学习规律的安排,如对一年级上册 “ 10的加减法 ” 的教学,进行了新的编排,使之更符合学习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图一为实验教材 “10 的加减法 ”

图二为修订本 “10 的加减法 ” 内容(见 p61)

(1)教材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内容的呈现则逐步提高要求:逐步曾加了算式中的空格数,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算直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及规律。

(2)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认识,在这里根据点子图写加减法算式时,教材只在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加法算式,后面都只出现一个加法算式,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使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更为突出,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3.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使学生获得数学活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一般采用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在一年级修订后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中都渗透了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包括一一对应)。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中的 “ 比大小 ” 的教学。图三

(1)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利用有情节的两种素材—小兔与所搬的砖、小猪与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 —— 一一对应的方法。(3)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利用情境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又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整理和复习第1题(p101),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卡片上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然后自行整理成有规律的表。教材给出了晶晶同学整理的加法表的一部分,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再把表格填写完整。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一方

20以内进位加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计算第一列算式并观察加数与和的关系,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不断变化,和也随之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图四

(1)第一题是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整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36道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的全面梳理,并有序排列;二是对任意一道算式都能很快说出得数,包括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整理;三是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一些排列规律。(2)第二题是整理并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用红色字注明了“想”的过程,明示在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时,学生经过多次对解题步骤的实践应达到的基本掌握的要求。图五 p64 12

这道呈现了一幅小学生在课外玩耍的情境图,给出7+3=10的算式,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的含义,找出情境中能用此算式表达的具体事物。通过这一练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事情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概括性和简洁性,渗透了数学抽象的思想。

在使学生 “ 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 方面,修订教材除了提供 “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 外,还注意设计了更为丰

活动,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4.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图六

图七

中考数学复习《概率》知识的分析 篇6

一、明确学习目标,梳理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 清楚事件的分类,能正确掌握可能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 掌握概率的计算( 掌握其概念及计算方法)

1概率: 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叫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2用画( 3) 树状图或( 4) 列表等计算概率

3概率的求法

a. 用列举法求概率

在随机现象中,如果事件A包含m种可能的结果,那么出现这个事件的概率记作P( A)

P( A) = 1 / n + 1 / n + 1 / n + 1 / n + …… + 1 / n = m / n

b.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频率为m/n,我们可以估计A发生的概率为m/n

4选用公式: P( 事件的概率) = m/n( m 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n 表示所有可能的结果数)

3. 理解和掌握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能用频率估计概率)

1频率: 试验中,某事件出现的次数与总数的比值.

2概率是伴随着随机事件客观存在的,只要有一个随机事件存在,就有一个概率存在,而频率是通过试验得到的,他随着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当试验次数充分扩大后,频率在概率的附近摆动,为了求出一个事件的概率,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所得的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二、利用梳理清楚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历年常考题型有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 事件分类和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概率.

这类题型比较简单,但更考的是学生的细心,这类题型一般考查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要注意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属于可能事件,还有一类是不可能事件. 这类题通常出现在基础部分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中( 分值在4分左右) .

例如: 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 小王参加本次数学考试,成绩是150分.

B. 某射击运动员射靶一次,正中靶心.

C. 打开电视机,CCTV第一套节目正在播放新闻.

D. 口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一个白球,从中摸出2个球,其中必有红球.

解题思路: 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A. B. C均是随机事件,D是必然事件,故选D答案. 弄情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变式题如1》: 有长度分别为2㎝,3㎝,4㎝,7㎝的四条线段,任取其中三条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

该题主要考查以2㎝,3㎝,4㎝,7㎝的四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况( 即三角形边的性质: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只有几种,这是关键; 其次是概率的定义: P( A) = N/M,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此题与高中的组合知识有点关联,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效.当然,也还有与其它( 函数知识或平面几何) 等基础知识结合考的题.

第二类. 解答题中概率的计算( 在新闻背景材料和生活实际应用概率综合知识的计算) ( 这部分属于高频考点) ( 分值在10分———12分) 即阅读新闻信息,发现新问题,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认真仔细阅读其内容,理解其实质,正确把握其方法、规律,然后加以解决. 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不重不漏的计算概率,画图形或表格时要求完整、标准. 指导求概率问题的方法一般如下:

1. 数字类求概率的问题,可以用概率公式求解,选用公式: P( 事件的概率) = m/n( m表示事件发生的总次数,n表示所有事件的总数) ;

2. 摸球类概率的求法是用枚举法、枚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在计算概率时关键是确定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可能出现的结果数,再用某个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数除以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3. 几何图形中阴影部分的事件的概率求法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那么其概率就是几分之几.

4. 在重复试验计算概率的题中,第一次取出后放回,然后第二次再取出计算概率,做这类考题时要注意两次取得的结果总数是一致的,如果不放回,那么第二次取出的结果的总数比第一次少一种情况.

具体体现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的如下:

例如: 《2013遵义中考23题10分》: 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 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 ,其中有红球2个,蓝球1个,黄球若干个,现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为1/2.

( 1) 求口袋中黄球的个数;

( 2) 甲同学先随机摸出一个小球( 不放回去) ,再随机摸出一个球,请用“树状图法”或“列表法”求两次摸出都是红球的概率;

( 3) 现规定,摸到红球得5分,摸到黄球得3分,摸到篮球得2分( 每次摸后放回) ,乙同学在一次摸球游戏中,第一次随机摸到一个红球,第二次又随机摸到一个篮球,若随机再摸一次,求乙同学三次摸球所得分数之和不低于10分的概率.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3个方面的知识: ( 1) 利用样本求总数,从而求出黄球的个数; ( 2) 利用列表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 3) 根据信息理解其实质,正确把握其方法、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故有: ( 1) 首先设布袋中黄球的个数为X个,根据题意得:

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 2)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两次摸出都是红球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 3) 由若随机再摸一次,求乙同学三次摸球所得分数之和不低于10分的有3种情况,且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 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 ( 1) 设布袋中黄球的个数为X个,根据题意得:

解得: X = 1

经检验: X = 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布袋中黄球的个数为1个;

( 2) 画树状图得: 开始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摸出都是红球的有2种情况.

∴两次摸出都是红球的概率为:2/(12)=1/6

( 3) ∵摸到红球得五分,摸到黄球得3分,而乙同学在一次摸球游戏中,第一次随机摸到一个红球,第二次又随机摸到一个篮球.

∴乙同学已经得了7分.

∴若随机再摸一次,求乙同学三次摸到球所得分数之和不低于10分的有3种情况,且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

∴若随机再摸一次,故乙同学三次摸到球所得分数之和不低于10分的概率为:3/4

点评: 本题结合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不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同时也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必须检验,学生根据题意,正确进行符合实际的取舍; 注意概率 = 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其次,在第二问中有“不放回”和第三问中“( 每次摸后放回) ”学生不仔细,很容易出错.

又如: ( 2012黔南州中考21题10分) : 市消协联合市工商局在某中学分别开展辨别和打击“地沟油”及“瘦肉精”的食品宣传讲座,小青同学不知该如何听课,最后他决定通过掷硬币来确定. 掷硬币规定如下: 连续抛掷硬币三次,如果三次正面朝上或三次反面朝上,则小青听两堂讲座; 如果两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则小青去听“地沟油”的讲座; 如果两次反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上,则小青去听有关“瘦肉精”的食品宣传讲座.

( 1) 用画树状图得方法表示三次抛掷硬币的所有结果;

( 2) 小青听两堂知识讲座的概率有多大?

( 3) 小青用这个游戏规则去选择听“地沟油”或者“瘦肉精”的讲座是否合理? 为什么?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用画树状图法,而不是列表法,意义何在? 学生在思考中可以发现: 运用题中信息,把握运算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

解: ( 1) 画树状图如下:

∴三次抛掷硬币的所有结果有: 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8种;

( 2) ∵由( 1) 可知,三次抛掷硬币共有8种等可能结果,三次正面朝上或三次反面朝上的有2种.

∴小青听两堂知识讲座的概率为2/8=1/4

( 3) 这个游戏规则合理.

∵两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的结果有3种,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

∴小青去听有关“地沟油”的讲座概率为3/8.

∵两次反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上的结果有3种: 正正反,反反正,反正反.

点评: 本题结合考查的是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不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但本题用列表法不适合,只能用画树状图的方法,更进一步地考查学生是否明白: 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

上一篇:电影纪录片《阅兵盛典》观后感学习心得下一篇:天猫(旗舰店)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