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8篇)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1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有效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等六个文件的通知》(冀政函[2011]93号)、《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承德市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等六个文件的通知》(承市政字[2012]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对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并取得合法证照企业(单位)的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是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运用监管手段,根据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不良行为记录,将其列入“黑名单”,通过新闻媒体或者网络向社会予以公布,并实施重点监督检查。

第四条 “黑名单”管理坚持依法监管、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惩戒过失的原则,按照地方监管、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政策制约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第二章 列管对象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被吊销证照的,列入“黑名单”:

(一)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

(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原料生产食品,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或者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

(三)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或者向畜禽及畜禽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

(四)加工销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肉类,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的;

(五)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掺假掺杂伪劣食品的;

(六)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许可标志、编号或者其他产品标志,仿造食品产地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经营食品的;

(七)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八)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九)拒不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管理、抗拒执法的;

(十)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未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

(十一)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其他规定情形的。

第三章 列管与解除

第六条 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制度由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照监管职责具体实施。列入“黑名单”管理的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列管和解除的日期均以公布日期为准。

第七条 “黑名单”管理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信息采集。通过事故调查、食品安全检查、群众举报等途径,对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由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收集,并记录违法单位名称、法人或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等信息。

(二)信息告知。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拟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应于报上级主管部门15日前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意见,当事人提出的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讨论审定。对拟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由各县区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或县级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提请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定。

(四)信息公布。经确定列入“黑名单”的,由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市级主流新闻媒体及政府网站对外公布。

(五)信息删除。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在“黑名单”期限届满时,由提请其列入“黑名单”的单位组织检查,对已整改并未再发生本办法第五条所规定情形的,由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将其从“黑名单”中删除,并在原公告媒体上予以公布。

第四章 管理措施

第八条 对被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内,除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对其违法违规行为从重处罚外,并实施以下监管措施:

(一)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必须每月向所在县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一次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情况。

(二)对被列为“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由所在县(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列入重点监管对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并随时追踪整改情况,直至整改达到要求。

(三)对被列为“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未进行整改或经整改仍不合格的,不得将其列为政府采购供应商。

(四)对被列为“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由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向市级财政、投资、国土资源、金融、进出口、旅游等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黑名单”管理期限内依法严格限制其新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用地、证券融资、贷款等,暂停其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

(五)对被列为“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企业(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3年内不得参加各种评先选优。

第九条 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单位)再次被列入“黑名单”或者在“黑名单”期间整改不力的,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予以从重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对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

第五章 工作要求

第十条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指导和督促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网络,消除死角盲点,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第十二条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德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和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承市政字[2010]101号)以及《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承德市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等六个文件的通知》(承市政字[2012]6号)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鼓励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食品的行为进行举报。县(区)政府要设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专项资金,对经过查实的食品安全案件举报人予以奖励。各级监管部门要设立投诉举报中心,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充分调动群众监督食品安全的积极性。

第十三条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发现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2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自2001年6月16日公布施行以来, 对于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活动, 防止报废汽车和拼装车上路行驶,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环境, 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 国家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报废汽车再制造试点。现行《管理办法》关于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的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的规定, 已经不能适应开展汽车再制造的需要。同时, 2002年清理行政审批时, 现行《管理办法》确立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这项行政审批被取消。对此,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多次反映,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活动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循环经济发展, 为从源头上加强管理, 确有必要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实行资格许可制度, 建议通过修改《管理办法》, 重新确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许可制度。

为解决机动车再制造工作的制度障碍,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进一步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的管理, 商务部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起草并向国务院报送了《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送审稿) 》。国务院法制办收到送审稿后, 广泛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协会以及部分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再制造试点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的意见,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 会同商务部对送审稿进行了研究修改, 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主要作了以下4个方面的修改:

一是增加规定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主要是:明确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立法目的之一;鼓励汽车再制造企业与回收拆解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以促进回收拆解环节与再制造环节的有效衔接;为提高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 规定回收拆解企业应当采取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和再制造的方式拆解报废机动车;规定拆解的汽车总成以及其他零配件可以交售给再制造企业。

二是重新确立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制度。2002年清理行政审批时取消了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这一审批项目, 但《管理办法》未做修改。根据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继续保留了《管理办法》有关资格许可规定, 并根据实际情况, 对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做了相应调整, 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实际上是重新确立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格制度。

三是增加规定了机动车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在报废机动车拆解活动中的责任。为了提高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技术水平, 征求意见稿规定:机动车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当以提供拆解指导手册或者在企业网站上公布拆解技术信息等方式, 为回收拆解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四是补充、完善了加强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 规定回收拆解企业应当建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档案和数据库, 如实记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弃物处理情况以及拆解后零部件、材料和废弃物的流向, 并按照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送相关数据和信息。第二, 规定商务、公安、工商、环境保护等部门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密切配合, 加强沟通,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实现信息共享。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如有修改意见, 可于2010年8月19日前通过以下3种方式提出:

(一) 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网址:http:/www.chinalaw.gov.cn, 在《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 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二) 通过信函邮寄至北京市1750信箱 (邮政编码:100017) , 并请在信封上注明“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三) 电子邮件发至:bfjdc@chinalaw.gov.cn。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3

评壹读微博:丹麦发现700年前厕所,仍臭气熏天令科学家激动异常,游客可在指定时间段参观粪便桶的挖掘过程,感受来自700年前的人类气息

11维弦舞:真的是愿闻其翔。

i干吗这么笑话人家,我们引以为傲的山顶洞人遗址也不过是当年一堆厨余垃圾。

评壹读微博:乌克兰妇女抗议俄罗斯:拒绝与俄男性发生关系

刘春:致命的武器!

i据传,西夏妇女拒绝与辽国男性发生关系,辽国皇帝一言不发惊呼西夏不可战胜。

评壹读微博:转发摄影师@张超_摇光的图片—通过显微镜,将空气中细小的霾颗粒放大1000倍,发现它们有的是复合体,有的是生物颗粒,形状各异

多雨泥泥:每天都吸大果粒空气。

i再说,再说就按流量收费了。

评壹读微博:日本专家说,社交网站上传自拍照是幼稚的体现

血泊中的碧浪:不幼稚都是因为长得丑。

i以及懒、穷,或者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评壹读微博:小区住户26万买高音炮还击广场舞大妈

前滚翻后空翻:肉体近身格斗,升级为远程电子对抗,活生生一部战争进化史。

i小区住户和广场舞大妈的矛盾,将取代咸甜豆腐脑矛盾……

以下是对壹读微信提问的回复

小鹿耳朵:为什么基因越复杂人长得漂亮的几率越高?

i混搭风一直很流行。

黄馥雯:请问,“老板娘”是老板他妈妈的意思吗?

i大姨妈是大姨她妈妈的意思吗?

黄伟:你真的是好强大,好幽默,我该怎么向你学习?

i经受生活的历练、风雨的摧残、不靠谱外卖的折磨、领导的责备、同龄人已经走上人生巅峰的打击……

蘑菇AI:为什么叫壹读?不叫贰读,叁读?

i虽然“壹读不仅仅是本杂志”,但我们也不想假装是好多杂志的样子……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4

2020 年南海区公立医院信用评价等级单位名单(征求意见稿)

序号 医疗机构名称 法定 代表人 地址 信用等级 1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张松平佛山市佛平路 40 号 优秀 2 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 易锦发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桂平西路 6 号 优秀 3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

兵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五路 16 号 优秀 4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

林纯莹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夏东路 优秀 5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

杜庆锋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官路得胜路段 28号;南海区里水镇和顺安康路 7 号

优秀 6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林孝和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崇南村明德“北丫塱” 优秀 7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 牛亚明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钟边路 63 号 优秀 8 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林智锋 南海区黄岐黄海路 58 号 优秀

-9 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 曾

健 南海区盐步跃进路 2 号 优秀 10 佛山市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 李如职 南海区丹灶镇西环路 109 号,南海区丹灶镇金沙城区金业路 优秀 11 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 郑盛杰 南海区九江镇儒林西路 50 号 优秀 12 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 郑志德 南海区狮山镇松岗新城区;南海区狮山镇官窑凤源西路 14 号;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三环路 优秀 13 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

黄美泰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社会管理处沿江北路 3 号;南海区狮山镇招大村南海区公安局监管大队;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西站南路 9 号佛山西站 优秀 14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 王卫强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四路 26 号 优秀 15 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康复医院 朱远强 南海区狮山镇罗村管理处状元路 1 号 优秀 16 广东省第二荣军医院 黄欢龙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江浦西路 59 号 优秀 17 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沙头分院 谢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5

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能够立即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

(二)保障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资金投入;

(三)定期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协

调解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应当由政府负责的事故隐患治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做好本辖区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综合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相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的,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事故隐患举报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处理;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并为举报者保密。

第二章 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单位、部门、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下列事项进行排查: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情况;

(三)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等情况;

(五)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六)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发放和使用情况;

(七)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等情况。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应当根据其岗位职责,对设施、设备、工艺等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现一般事故隐患的,应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根据事故隐患不同级别,制定并实施相应治理方案,确保安全。

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分为一级和二级重大事故隐患。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很大,需要停产停业七日以上方可排除的隐患,或者需要协调外部单位予以排除的隐患;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停产停业六日以内予以排除的隐患。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并立即报告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一)根据需要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或者全部停产停业;

(二)组织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事故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

(三)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责任人员、所需经费和物资条件、时间节点、监控保障和应急措施;

(四)落实治理方案,排除事故隐患。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

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安全的人员,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应当派员值守。

事故隐患涉及相邻地区、单位或者社会公众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相邻地区、单位,并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信息档案,并保存两年以上。信息档案包含下列内容:

(一)排查事故隐患的人员、时间、部位或者场所;

(二)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形、数量、性质、级别等情况;

(三)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将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送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将本行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送本级安监部门。

安监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措施排除事故隐患。

第三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对本地区、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安监部门应当指导、协调、督促其他有关部门做好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接到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组织现场核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排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可以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第十八条 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重大事故隐患跟踪督办,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改任务、措施和时限,以及督办部门的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必要时,报本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

负有整改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不力,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追责,并按照规定将其录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被停产停业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监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申请恢复生产。

安监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组织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同意其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责令继续停产整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得恢复生产。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监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的;

(三)未按规定定期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监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根据需要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或者全部停产停业;

(二)未按规定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

(三)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的。第二十二条

安监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接到事故隐患举报,未按照规定处理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

(三)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未及时查处,造成后果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6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维护建设工程参建各方和建设工程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拆除及其相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是指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依法订立的合同中对建设工程的安全、适用、环境、清洁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第四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行政府指导监督、企业自控负责、行业自律协调、公众监督评议的工作机制。政府鼓励采用社会参与、全过程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第五条政府推行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等保障制度。鼓励工程担保、工程保险机构会同建设工程相关行业协会开展事故预防的宣传培训、检查评定和安全生产奖励等工作。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市统一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建立全市建设工程项目和各参建责任主体及有关从业人员的评价考核管理体系。

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消防、财政、规划、城市管理、园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以下统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并配备相应的质量安全监督人员和检验、检测装备。

从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第八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受委托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通过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系统,向社会公布建设工程的管理要求、执行标准、举报方式和各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工程检 测、工程检验评定、工程验收、监督抽查结果以及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诚信评价记录等信息。

第九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受委托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

(一)核查建设工程项目的申报手续。对手续不全的,应当责令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对已施工部位的结构安全情况作验证性检测,并补办有关手续;

(二)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施工图审查、监测等参加建设工程建设的单位(以下统称工程参建各方)的项目负责人做监督告知;

(三)抽查建设工程项目执行国家、地方及行业建设工程标准、规范,特别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四)核查工程参建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资格,抽查其质量安全检验评定和工程验收成果;

(五)抽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关键部位以及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

(六)监督高坡深坑、高难支模、地下暗挖、起重吊装、建设工程临时用房等重大危险源的设计、施工方案的评审、审批、监测;

(七)将监督记录、执法文书和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录入工程监督信息系统。第十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受委托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在履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件、资料以及质量安全措施费用支付、使用凭证。

(二)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抽查。

(三)发现影响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责令改正;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停施工。

(四)对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健全的施工企业,责令限期改正。

(五)对工程质量安全检验评定和工程验收行为涉嫌弄虚作假的工程项目,可责令进行验证性检测。

(六)对未按本条第(三)项、第(四)项要求进行整改的企业,可以责令停止施工或者暂停工程质量验收;属于事故多发企业的,依法暂停其招标资格、暂缓办理报监报验等手续。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受委托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采用工程实体随机抽检方式实施监督抽测。监督抽测的费用由同级财政拨付,不得向被检测单位收取。涉及建设工程结构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检测比例及检测项目应当符合本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

第十二条鼓励市民参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均有权向建设工程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在主体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前向公众各开放一次,公众可以进入施工现场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施工单位应当为进入施工现场的公众提供安全保障和进行监督的便利条件。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技术培训、质量检查和考核评定工作,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

第三章工程参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四条工程参建各方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并依法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负责。

第十五条工程参建各方关于建设工程的成果文件应当满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需要,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对工程质量安全检验评定工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第十六条工程参建各方应当建立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应急响应和预警机制,强化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第十七条建设工程发包前,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工期定额,综合评估工程规模、施工工艺、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后,确定合理的勘察工期、设计工期和施工工期。并将上述工期安排作为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件。勘察工期、设计工期和施工工期确定后,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确需调整且具备技术可行性的,应当提出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调整勘察工期、设计工期和施工工期涉及增加费用的,建设单位应当予以保障。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管线、设施进行现场调查,并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等单位提供相关的调查资料和必要的作业条件,提出保护要求,确定风险控制费用。

第十九条勘察单位出具的成果文件应当满足国家规定的编制要求,标注勘察作业范围内原有设施和地下管线的情况,并标明勘察现场服务的节点、事项和内容等。

第二十条设计单位出具的成果文件应当满足国家规定的编制深度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将深基坑、高切坡列入设计内容,并组织专家论证;

(二)对建设工程本体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控制进行专项设计,且有具体的防护措施设计方案;

(三)标注工程质量安全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

(四)住宅工程中的建筑设备应当按照住宅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到户内的使用部位;

(五)根据建设工程勘察文件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调查资料,选用有利于保护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管线、设施安全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

(六)明确建设工程以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管线、设施、基坑的监测要求和监测控制限值;

(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要明确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

(八)标明现场服务的节点、事项和内容;

(九)细部节点清楚,说明清晰完整;

(十)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应当明确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建设工程的勘察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出具审查合格书,并在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上加盖审查单位印章。施工图审查机构发现勘察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当告知建设单位要求勘察、设计单位予以纠正,并将审查情况报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勘察、设计文件经修改后,应当重新报原审查机构审查。

勘察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合格的,不得使用。未经设计单位同意,对经审查合格并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施工图等设计文件不得擅自变更。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因重大变更按规定需要重新审查的,应当报原审查、备案单位重新办理审查、备案手续,未重新办理审查、备案的,不得进行变更部分的施工。

第二十二条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还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附具安全验算结果,并经过专家论证。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与设计要求相适应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以及应急处臵预案;

(二)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内部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的交底、验收、检查和整改程序;

(三)符合建设工程合同约定工期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四)对可能受施工影响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管线、设施等采取的专项防护措施。

第二十三条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臵预案,及时报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配合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监理单位发现施工管理和施工作业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建设工程合同约定或者施工现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施工单位不改正的,及时报告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责令其停工整改;施工单位不停工整改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第二十五条在本市从事检测业务的检测机构应当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基本信息登记。

第二十六条检测机构应当通过工程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出具检测报告,不得人为干预检测过程。

第二十七条检测机构应当依据检测结果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公开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情况的,应当自发现不合格情况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不合格情况报告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涉及结构安全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

第二十八条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保存已检样品。实体检测项目应当在检测记录中载明具体检测部位,并在实体上标明具体检测位臵。检测报告应当按照年度和检测项目统一连续编号,不得抽撤、涂改。

检测报告、检测记录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

第四章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要素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市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施工设备、机具、建筑材料、建筑工法、施工现场环境、质量检测等生产要素的基础数据库,编制本市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目录,向社会公布并提供信息查询和公共评价服务。

工程参建各方应在施工现场的显著位臵,公示本工程的建筑劳务队伍的名称、主要设备和重要建筑材料的种类、来源等信息。

第三十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合同的约定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合同约定的注册建造师和注册监理师的人员名单,不得随意变更。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人员的姓名、职务、相片、签名式样等应当在施工现场公布。第三十一条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等按照规定需要持证上岗的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并对履行职务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前款规定的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编制虚假的文件、资料或者篡改文件、资料;

(二)非法授权他人以本人的名义签署文件、资料。第三十二条建设工程材料的选用、检验和管理,按照《南宁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应当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劳务用工的组织和管理,建立项目管理机构,明确劳务现场管理员和作业班组长的职责。

第三十四条施工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应当向施工作业人员发放作业人员信息卡。作业人员信息卡应当记录发证单位名称、持证人员所在作业班组名称和持证人员的身份信息、岗位资格、从业经历、学习培训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等信息。

第三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专项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其管理、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职工教育培训费作为不可竞争项目纳入投标报价。

第三十六条施工单位承接工程项目建筑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工程造价在三千万元以上的,应当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具有二级以上资质的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当开办农民工业余学校总校。

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的资金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和建设工程职工教育培训费中列支。第三十七条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租赁单位、安装单位、拆卸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三十八条从事建筑起重设备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配备具有上岗资格的作业人员。负责安装、拆卸建筑起重设备的单位应当在实施安装、拆卸作业前二日将经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同意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

第三十九条安装、拆卸建筑起重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并服从建筑起重设备使用单位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五章建设工程质量验收

第四十条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按照一定比例对施工单位检验评定结果进行抽查、抽测,抽查、抽测结果与施工单位检验评定结果不符的,责令责任单位整改。整改后,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重新进行抽查、抽测。

抽查、抽测发现工程实体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责令施工单位返修。

第四十一条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工程竣工预验收。预验收的方法、程序和要求等,与工程竣工验收相同。监理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预验收三个工作日前,将工程竣工预验收相关事项告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

第四十二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建设单位在本市建设工程信息系统上传工程竣工验收相关材料,并在工程竣工验收七个工作日前,向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提交竣工验收方案和相关文件资料;

(二)验收组审阅工程档案资料;

(三)验收组实地查验工程质量;

(四)验收组对工程质量作出全面评价,签署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意见书;

(五)施工单位对竣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完毕,并经验收组复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档案资料交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存档;

(六)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其他规定。第四十三条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竣工验收实施监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一)参加验收的人员资格不符合要求;

(二)工程技术档案严重缺失、弄虚作假;

(三)竣工预验收发现的问题未完全整改;

(四)未按验收标准进行实体质量抽查;

(五)未按经审查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

(六)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七)住宅工程未按规定实施逐套验收或者逐套验收资料信息与实际不符;

(八)工程存在影响工程实体结构安全或者主要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

(九)工程参建各方未形成通过验收的一致意见。第四十四条市政基础设施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城市管理、园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相关市政基础设施管养单位参加,管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的,应当按照管养单位的意见整改。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三十天内,将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单位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移交具体办法由市城市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十五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未经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政府投资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财政、审计部门不得办理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手续。

第四十六条建设工程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工程参建各方和承担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以下统称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工程参建各方和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的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不因建设工程的验收、移交使用或者保修期届满等情形免除。

第四十七条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前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连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备案。项目负责人变更的,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并报原备案机构变更备案。

第四十八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臵永久性标牌,载明工程名称、开工日期、竣工日期以及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

第四十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

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职业资格、所在单位以及变更情况;

(二)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签署的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三)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项目负责人授权书。

建设单位应当将信息档案与工程技术资料一并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存档。

第五十条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除不可抗力和业主使用原因外,工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质量事故(问题)调查报告和质量责任信息档案,追究责任主体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终身质量责任:

(一)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

(二)出现下列严重质量问题,但尚未构成工程质量事故的:

1.工程局部坍塌的;

2.建筑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开裂等,导致工程结构损害,影响结构安全的;

3.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或偷工减料,或未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施工,造成工程结构损害的;

4.城市桥梁出现较大裂缝、桥体严重渗水等影响使用安全问题的;

5.其它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强制性标准,并造成工程结构损害的。

第六章质量保修及后评价管理

第五十一条建设工程保修期限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约定,保修期限最短不得少于两年。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保修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第五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工程质量保修书,保修书可以对保修押金作规定。自保修期开始之日起满两年的,建设单位应当将保修押金退还给施工单位。保修押金退还以后,并不免除施工单位在工程保修期内的保修义务。

第五十三条建设单位对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全面负责。房屋建筑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内出现质量缺陷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查明原因,并组织有关责任方负责维修。原因不明或者责任方不及时履行保修义务的,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代为履行,相关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五十四条建设工程保修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物业管养单位或者物业所有人向物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机构提出保修申请。

(二)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保修申请书之日起二日内进行核查,符合保修条件的,书面通知施工单位进行维修;不符合保修条件的,应当将核查意见书面告知申请人。施工单位应当自接到保修通知书之日起五日内到达现场进行检查维修。

(三)申请事项涉及结构安全或者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机构应当立即组织抢修。第五十五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的监督管理,处理本部门颁发施工许可证的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投诉。对质量投诉拒不处理的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企业注册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时禁止该单位5年内在本市从事相关业务。

处理工程质量投诉,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由投诉人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第五十六条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终止处理:

(一)投诉的质量问题已得到解决;

(二)投诉的问题不属于建筑工程质量缺陷;

(三)投诉人撤回投诉;

(四)投诉处理过程中,当事人选择仲裁或诉讼程序;

(五)投诉人不接受质量投诉处理意见,经协调无效的;

(六)因投诉人原因,施工企业无法对质量缺陷施工维修。

第五十七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在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之日起二年内,每年对工程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质量回访,每次回访走访的业主数量不少于业主总数的百分之十。对回访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当进行返修,并将返修资料及时存入工程回访档案。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设计单位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规定出具的设计文件的,由建设工程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因设计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五十九条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按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或者专项施工方案的,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工整改,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监理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发现施工现场存在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未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或者施工单位存在拒不执行监理的改正要求而未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的,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检测机构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通过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检测或者人为干预检测过程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情况不按规定报告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对检测报告按年度和检测项目进行连续编号,或者抽撤、涂改检测报告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按照前款规定,检测机构被责令限期改正的,改正期间,检测机构应当暂停从事涉及需整改项的检测活动,原出具的涉及整改项的检测报告不能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第六十二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第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擅自变更合同约定注册建造师和注册监理师人员名单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未按要求在施工现场公布项目部组成人员信息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三条从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业务的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从事建筑起重设备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未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将专项施工方案报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将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交付使用的,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改正之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该建设单位申报的其他工程项目审批手续可以暂缓受理。

第六十六条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未按照规定镶刻建筑铭牌的,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第六十七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履行建设工程质量保修责任义务的,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八条建设工程发生一般以上级别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暂停办理其自事故发生时起一至六个月内参加工程建设的相关手续。

第六十九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或者包庇、纵容违法行为,造成后果的;

(三)具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七十条本市所辖各县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拆除,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7

第一条为提高兽药非临床研究的质量, 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保障兽药的安全性,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为申请兽药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兽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或经法人代表授权, 并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配备机构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专题负责人和相应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人员, 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具备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学历, 经过专业培训, 具备所承担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

(二) 熟悉本规范的基本内容, 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 及时、准确和清楚地进行试验观察记录, 对实验中发生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任何情况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

(四) 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着装, 遵守健康检查制度, 确保供试品、对照品和实验系统不受污染;

(五) 定期进行体检, 患有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 不得参加研究工作;

(六) 经过培训、考核, 并取得上岗资格。

第五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负责人应具备兽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相应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机构负责人职责为:

(一) 全面负责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组织管理;

(二) 负责工作人员学历、专业培训、健康、专业工作经历及应急预案的档案材料的建立;

(三) 确保各种设施、设备和实验条件符合要求;

(四) 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 并按规定履行其职责;

(五) 聘任质量保证部门的负责人, 并确保其履行职责;

(六) 组织制定主计划表, 掌握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

(七) 组织制定、修订和废止标准操作规程, 并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八) 每项研究工作开始前, 聘任专题负责人。如有更换, 应记录更换的原因和时间;

(九) 审查批准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

(十) 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的报告, 详细记录采取的措施;

(十一) 确保供试品、对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十二) 与委托或协作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第六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应设立独立的质量保证部门, 其人员的数量根据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规模而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应具备兽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相应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为:

(一) 保存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主计划表、实验方案和总结报告的副本;

(二) 审核实验方案、实验记录和总结报告;

(三) 对每项研究实施检查, 并根据其内容和持续时间制定审查和检查计划, 详细记录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 并在记录上签名, 保存备查;

(四) 定期检查动物饲养设施、实验仪器和档案管理;

(五) 向机构负责人和/或专题负责人书面报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六) 参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 保存标准操作规程的副本。

第七条每项研究工作必须聘任专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应具备兽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相应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专题负责人职责为:

(一) 全面负责该项研究工作的运行管理;

(二) 制定并严格执行实验方案, 分析研究结果, 撰写总结报告;

(三) 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的规定, 及时提出修订或补充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建议;

(四) 确保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明确所承担的工作, 并掌握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五) 掌握研究工作的进展, 检查各种实验记录, 确保其及时、直接、准确和清楚;

(六) 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七) 实验结束后, 归档保存实验方案、原始资料、应保存的标本、各种有关记录文件和总结报告等资料文件;

(八) 及时处理质量保证部门提出的问题, 确保研究工作各环节符合要求。

第三章实验设施

第八条根据所从事的非临床研究的需要, 建设相应的实验设施。各种实验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 运转正常;各类设施布局应合理, 防止交叉污染;环境条件及其调控应符合不同设施的要求。

第九条具备设计合理、配置适当的动物饲养设施, 并能根据需要调控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氨浓度、压差、通风和照明等环境条件。实验动物设施条件应与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级别相符, 并取得实验动物主管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动物饲养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所需种属动物或实验系统的饲养和管理设施;

(二) 动物的检疫和患病动物的隔离治疗设施;

(三) 收集和处置动物尸体、试验废弃物的设施;

(四) 清洗消毒设施;

(五) 供试品和对照品含有挥发性、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等物质时, 应设置相应的饲养设施。

第十条具备饲料、垫料、笼具及其他动物用品的存放设施。各类设施的配置应合理, 防止与实验系统相互污染。易腐败变质的动物用品应有适当的保管措施。

第十一条具有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处置设施。

(一) 接收和贮藏供试品和对照品的设施;

(二) 供试品和对照品配制设施及配置物贮存的设施;

(三) 对供试品浓度、稳定性、均匀性等质量参数进行分析测定的仪器设施。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实验室;使用有生物危害性的动物、微生物、放射性等材料应设立专门实验室, 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具备保管实验方案、各类标本、原始记录、总结报告及有关文件档案的设施。

第十四条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环境调控设施。

第四章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第十五条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放置地点合理, 并有专人负责保管, 定期进行检查、清洁保养、测试、检定/校准, 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

第十六条实验室内应备有相应仪器设备保养、校正及使用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检查、测试、校正及故障修理, 应详细记录日期、有关情况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第十七条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实验用的供试品和对照品, 应有专人保管, 有完善的接收、登记、分发和返还的手续及记录,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批号、稳定性、含量或浓度、纯度及其他理化性质应有记录, 对照品为市售商品时, 可用其标签或其他标示内容;

(二)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贮存保管条件应符合要求, 贮存的容器应贴有标签, 标明品名、缩写名、代号、批号、有效期和贮存条件;

(三) 供试品和对照品在分发过程中应避免污染或变质, 分发的供试品和对照品应及时贴上准确的标签, 并按批号记录分发、归还的日期和数量;

(四) 需要将供试品和对照品与介质混合时, 应在给药前测定其混合的均匀性, 必要时还应定期测定混合物中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浓度和稳定性, 混合物中任一组分有失效期的, 应在容器标签上标明, 两种以上组分均有失效日期的, 以最早的失效日期为准;

(五) 特殊药品的贮存、保管和使用应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实验室的试剂和溶液等均应贴有标签, 标明品名、浓度、贮存条件、配置人、配制日期及有效期等。试验中不得使用变质或过期的试剂和溶液。

第十九条动物的饲料和垫料应贴有标签, 标明来源、购入日期和有效期等。

第二十条动物的饲料和饮水应定期检验, 确保其符合营养和卫生标准。影响实验结果的污染因素应低于规定的限度, 检验结果应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第二十一条动物饲养室内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及杀虫剂等, 不得影响实验结果, 并应详细记录其名称、浓度、使用方法及使用的时间等。

第二十二条实验动物机构或其主管部门应设立相应的实验动物管理/伦理委员会, 实验动物的使用应经由该委员会的论证批准。

第二十三条使用的实验动物应符合实验要求。

第二十四条体外实验材料 (微生物、细胞、组织、器官等) 应有明确来源, 其保存和使用应符合要求, 并有记录。

第五章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十五条制定与实验工作相适应的标准操作规程。需要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 标准操作规程的制修订管理;

(二) 质量保证程序;

(三)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接收、标识、保存、分发、返还、处理、配制、领用及取样分析;

(四) 动物房和实验室的准备及环境因素的调控;

(五) 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校正和管理;

(六) 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七) 实验动物的运输、检疫、编号及饲养管理;

(八) 实验动物的观察记录及实验操作;

(九) 各种实验样品的采集、各种指标的检查和测定等操作技术;

(十) 濒死或已死亡动物的检查处理;

(十一) 动物的尸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十二) 实验标本的采集、编号和检验;

(十三) 各种实验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十四) 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及健康检查制度;

(十五) 动物尸体及其他废弃物的处理;

(十六) 需要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六条标准操作规程经质量保证部门签字确认和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生效。标准操作规程的修订, 应经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确认, 机构负责人书面批准。废止的标准操作规程除一份存档之外应及时销毁。

第二十七条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修订、生效日期及分发、销毁情况应记录并归档。

第二十八条标准操作规程的存放应方便使用。研究过程中任何偏离标准操作规程的操作, 都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 并加以记录。

第六章研究工作的实施

第二十九条每项研究均应有专题名称或代号, 并在有关文件资料及实验记录中统一使用该名称或代号。

第三十条实验中所采集的各种标本应标明专题名称或代号、动物编号和收集日期。

第三十一条专题负责人应制定实验方案, 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 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批准日期为研究的起始日期, 总结报告签署的日期为研究的结束日期。采集第一次研究数据的日期为实验的起始日期, 采集最后一次研究数据的日期为实验的结束日期。接受委托的研究实验方案应经委托单位认可。

第三十二条研究工作按实验方案实施, 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 研究专题的名称或代号及研究目的;

(二)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

(三) 专题负责人和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信息;

(四)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有关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

(五) 实验系统及选择理由;

(六) 实验动物的种、系、数量、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和等级;

(七) 实验动物的识别方法;

(八)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的环境条件;

(九) 饲料名称或代号、来源、批号;

(十) 实验用溶媒、乳化剂及其他介质名称和质量要求;

(十一)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方法、剂量、频率和用药期限及选择的理由;

(十二) 所用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的文件及文献;

(十三) 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和频率;

(十四)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及统计软件; (十五) 实验资料的保存地点。

(十三) 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和频率;

第三十三条研究过程中需要修改实验方案时, 应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 委托单位认可, 机构负责人批准。变更的内容、理由及日期, 应记入档案, 并与原实验方案一起保存。

第三十四条专题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专题的运行管理。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 应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和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专题负责人报告。

第三十五条偏离实验方案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操作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 偏离的操作及原因应有记录。

第三十六条所有数据的记录应做到及时、准确、清晰并不易消除, 并应注明记录日期, 记录者签名。记录的数据需要修改时, 应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 并注明修改的理由及修改日期, 修改者签名。

第三十七条动物出现非供试品引起的疾病或出现干扰研究目的的异常情况时, 应立即隔离或处死。需要用药物治疗时, 应经专题负责人批准, 并详细记录治疗的理由、批准手续、检查情况、药物处方、治疗日期和结果等。治疗措施不得干扰研究。

第三十八条研究工作结束后, 专题负责人应及时写出总结报告, 签名后交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审查和签署意见, 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三十九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 研究专题的名称或代号及研究目的;

(二)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如涉及协作单位的应注明;

(三) 研究及实验起止日期;

(四)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稳定性、含量、浓度、纯度、组分及其它特性;

(五) 实验动物的种、系、数量、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合格证号及签发单位、接收日期和饲养条件;

(六) 动物饲料、饮水和垫料的种类、来源、批号和质量情况;

(七)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剂量、方法、频率和给药期限;

(八) 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剂量设计依据;

(九) 影响研究可靠性和造成研究工作偏离实验方案的异常情况;

(十) 各种指标检测方法和频率;

(十一) 专题负责人和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相关信息和承担的工作内容;

(十二) 试验数据;分析数据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及统计软件;

(十三) 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

(十四) 原始资料和标本的保存地点。

第四十条总结报告经机构负责人签字后, 需要修改或补充时, 有关人员应详细说明修改或补充的内容、理由和日期, 经专题负责人认可, 并经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审查和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七章资料档案

第四十一条研究工作结束后, 专题负责人应将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和总结报告的所有原件、与实验有关的各种书面文件、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记录和报告等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整理、编号和归档。

第四十二条研究项目被取消或中止时, 专题负责人应书面说明取消或中止原因, 并将上述实验资料整理归档。

第四十三条资料档案室应有专人负责, 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四十四条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总结报告及其他资料应保存至药物上市后至少五年。如果中止开发的, 保存至实验结束后二年。

第四十五条质量容易变化的标本, 如组织器官、电镜标本、血液涂片及繁殖毒性试验标本等, 应以能够进行质量评价为保存时限。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规范所用术语定义如下:

(一) 非临床研究, 系指为评价兽药安全性, 在实验室条件下, 用实验系统进行的各种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繁殖毒性试验 (含致畸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 (含致癌试验) 、局部毒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安全性药理试验、依赖性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及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药物毒性试验等, 以及与评价兽药安全性有关的其他试验。

(二)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 系指从事兽药非临床研究的实验单位。

(三) 实验系统, 系指用于毒性试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等。

(四) 质量保证部门, 系指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内履行有关非临床研究工作质量保证职能的部门。

(五) 专题负责人, 系指负责组织实施某项研究工作的人员。

(六) 供试品, 系指供非临床研究的兽药或拟开发为兽药的物质。

(七) 对照品, 系指非临床研究中与供试品作比较的物质。

(八) 原始资料, 系指记载研究工作的原始观察记录和有关文书材料, 包括工作记录、各种照片、缩微胶片、缩微复制品、计算机打印资料、磁性载体、自动化仪器记录材料等。

(九) 标本, 系指采自实验系统用于分析观察和测定的任何材料。

(十) 委托单位, 系指委托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进行非临床研究的单位。

承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8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

(审议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新兵发„2010‟62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新兵发„2012‟44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兵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做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第三条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 1

任,行政监管责任,打非治违必须“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第四条 安全生产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在安全生产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生产安全中玩忽职守、严重失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给予处罚。情节严重,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与兵团签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兵团各师、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222团及兵团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下简称企业集团公司)。

第二章 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

第六条 各师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强化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加大安全生产指标的权重。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将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和奖惩;

(二)落实各级主要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 2

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行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安委会设常务副主任和副主任及成员单位,安委办设在安监局(科)。各级安委会领导和成员变动,必须及时调整,下文公告。师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每两个月不少于一次,团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

(三)每年要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协调、督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人员、职责、经费、其他必要手段等多方面确保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形成会议纪要。师、团应将本级安全生产部门监管监察等经费纳入年度财务预算,并优先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设备和日常监管等支出,其中师不少于200万元,团场不少于50万元;

(四)落实安全生产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行业部门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明确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控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

(五)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对安全生产行业管理部门指导协调的作用。行业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责,权责一致”,全面落 3

实行业管理部门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建立完善定期通报、联合执法、重要事项协调、控制指标通报考核、联合督导、联合约谈等制度。各级安监部门要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六)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落实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农机、民用爆炸物品、冶金(八大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七)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健全师、团、企业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形成行政主导、部门协调、兵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当本师管理范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组织抢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害;

(八)严格执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加大控制指标考核权重,严肃查处各类事故,加大对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落实事故问责制。

第七条 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要求:

(一)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兵团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方面的会议,及时总结和部署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健全本部门、本行业(领域)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检查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行业管理部门每年初要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全年安全生产检查实施方案。形成有行业特点监察和行业管理指导机制。按照安委会要求不定期汇报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三)组织开展本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打非治违”行动;组织开展本行业(领域)安全标准化活动,制定安全标准化推进方案;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开展行业特点纪念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 加强本行业(领域)建设项目承包、发包过程的安全责任制管理;

(四)审批事项涉及安全管理问题时,属于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应按照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审批;属于相关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应积极协助配合;

(五)修订完善本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当本行业(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参与 5

处臵抢救,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害,做好善后工作,协助调查处理。

第八条 团场和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加强团场和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双重职能建设。团场、企业必须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推行安全总监制度;城镇、产业园区要成立安全监管机构,配备安全监管人员。强化团场和企业日常安全监督管理;

(二)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条例。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健全完善安全技术标准。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确保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管理、技术装备和职业危害治理措施和投入落实到位。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防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及时在现场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三)建立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治理结束后,应当将治理效果评估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四)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企业在安排年度财务预算必须确定安全生产投入,严格按照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满足企业安全支出需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五)加强基层安全生产文化和示范单位建设。继续坚持 “安全生产示范团”、“安全示范社区”、“安全标准化示范矿井”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企业”建设,通过创建先进单位,示范带动,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每年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连队、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进一步营造加强安全生产的社会舆论环境;

(六)强化职工安全培训。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师资建设,确保全员培训质量;

(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的现场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严格执行矿长保护矿工“七项规定”。要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八)严格落实外包工程等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并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

(九)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高危企业要落实专项资金,储备相应的救援装备、应急物资;严格执行现场紧急撤人避险制度,生产现场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有权下达停产撤人命令;严格落实应急救援演练制度,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组 8

织体系。

第三章 考 核

第八条 考核采取评分制,标准分为100分,其中事故控制指标分数占40分,安全工作目标分数占60分。采用逐项扣分办法,每项扣分直至该项标准分扣完为止。综合考核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可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得分在80-90分的为良好单位;得分在60-80分的为合格单位;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单位。考核结果在次年的二月底前完成。

第九条 考核主要依据责任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第二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每年制定一次),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半年考核、年终考核制。

第十条 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工作由兵团安委会办公室负责,主要以资料审查、现场核查为主,具体方式由兵团安委会办公室研究提出,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考核扣分项计入年终考核最终得分。

第十一条 年终考核工作由兵团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兵团安委会成员单位参加,共同组成考核组,采取抽查基层、审查资料、9

听取汇报、反馈情况的方式进行;年度考核得分由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报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

第四章 奖 励

第十二条 被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先进师、集团公司的,给予20000元奖励;并由师、集团公司对其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及办公室成员进行奖励,人均奖励2000元。

第十三条 被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的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给予10000元奖励;并由所在单位对其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员进行奖励,人均奖励1000元。

第十四条 被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的团场、生产经营单位,给予10000元奖励;并由所在单位对其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员进行奖励,人均奖励1000元。

第十五条 被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的个人,由所在单位奖励2000元。

第五章 处 罚

第十六条 对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死亡1-2人一般事故 10 的师、企业集团公司,由兵团安委会领导责成兵团安委会办公室主要领导,对事故发生师安委办主任和师行业部门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并在兵团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十七条 对一次发生3-9人较大事故的师、企业集团公司向兵团做出检查,兵团分管领导对事故单位所在师、企业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和行业分管领导,诫免约谈,并挂牌督办,警示通报。

第十八条 对考核不合格或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或造成重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对师级领导实行追责,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第十九条 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给予20000元罚款。第二十条 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部门及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处分、经济处罚和刑事追责,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师、各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企业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可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传统文化类别下一篇: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