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兼爱(共11篇)
兼爱
我有个疑问:油漆工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去修补船上的洞?
船主没有要求,他和船主之间的协议不过是漆船而已,船主也只支付了漆船的报酬。
因为油漆工选择生活在一个关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般的社会里。油漆工正在成为如甘地所述的“成为你希望看到的变化”的社会的一员。
回望墨子的教义,我们会发现,墨子“兼爱”的灵魂就是为人类谋福祉,不分彼此、亲疏。
墨子认为,“兼爱”是治愈社会疾病的良药。个体必须不分彼此地关心他人利益,无论他们是否相识(血缘关系,工作关系„„)。只有这样,确知别人也会担心自己,社会其他成员都是安全的,一个人才能在社会里轻松地获取安全感。
尽管孔子和墨子的观点常有分歧,甚至有激烈的辩论,但他们都赞同道德的天堂和对待生活的务实态度。孔子有一条出名的法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弟子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和墨子的一个显着不同在于,孔子相信对家人和朋友的义务先于对社会的,墨子却未曾对社会成员加以区分。在这点上,我认同墨子。因为,稳固的社会以成员间的团结为基础,个体不应该在帮助家人、自己和其他人之间存在区别。假如你对家人、朋友诚实却欺骗了陌生人,那么就算不被你欺骗,你的家人和朋友也会被行为如你的别人所欺。
这么做所带来的回报不一定总能直接体现。从哲学的角度,帮助别人也就是间接帮助你的家人和朋友。
作为个体,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和所爱的人多些,但我们的生存条件不允许我们时时刻刻保护在他们的身边。唯一的出路是,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里。只有这样,个体在关爱他人时,才能确保自己和自己关爱的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故事里的油漆工,注意到了船上的洞,他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只做该做的油漆活儿,或者采取措施帮助船主这个社会成员而不要求额外的回报。因为这样不偏不倚的行动,他救了船主的孩子,也得到了报酬。
假设一个人走在街上,注意到了一个可能会造成事故甚至伤亡的障碍物,接下来就要面临一个选择。如果选择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那么花上几秒移开障碍物;如果觉得这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做了也没好处,那么就可能有人受伤。而有一天,你自己也会因同样的事受伤。
附:2012新课标全国卷高考作文材料:船主和漆工的故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总会听到老师们议论, “高考不改, 说什么都没有用”。其实, 高考命题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很多人因缺少研究者的心态, 不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有时候, 是老师将学生教得“越来越笨”。学生机械地套用答题模式, 崇尚多做题、做好题、疯狂训练, 其实有很多是无用功, 并且还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控制, 在考场上缺少变通。教学中有的老师思考太少, 课堂上有的老师放手不够, 在能力培养方面有的老师始终用高考来衡量。然后, 就有老师将新课改的责任给了高考。笔者通过将2012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与2011年的作一个比较分析, 希望能对大家一线备考有所帮助。
一、试题对主干内容、能力考查的关注以及信息呈现的方式 (表1)
1. 相同点
从涉及的主干内容来看, 两套试题都考查了地形、气候、河流、等高线、工业区位、农业区位;等高线试题的命题手法类似;开篇都以人文地理切入, 很容易使学生“入题”;保持了试卷的基本结构, 11 (选择题) +2 (综合题) +1 (三选一) ;除了选修内容, 剩余的90分中, 2011年试题自然地理占36分, 人文地理占54分, 2012年试题自然地理占36分, 人文地理占50分, 两套试题的共同点是人文地理占较大的比重, 这在无形中降低了整套试题的难度。
从能力立意上看, 命题者不太在意图像类型的使用, 2011年试题中居然有两组题没有使用地图, 这是不多见的, 2012年试题中也有一组题没有使用地图, 但这样做并没有减弱对图像能力的考查, 如2011年试题中的9~11题、43题, 2012年试题中的6~7题、8~9题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在图像考查中, 两套试题都特别注重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的结合, 解题中离开了图, 就找不准答案;只使用图而不注重调用知识, 就很难表达完整;如果对图像信息解读不完整, 就会出现以偏概全。在综合题考查中, 两套试题都非常重视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如区位分析、原因分析、影响分析等。
2. 不同点
与2011年试题相比, 2012年的试题在选择题部分增加了一组题, 虽然没有改变题量, 但增加了思考的空间。在难度上, 2012年选择题有所增加, 如第6~7题空间定位和城市气温的比较;第8~9题的图像分析;第11题条件信息中瀑布落差数据的使用等。这5道题都有一定难度, 增加了思维量。2011年试题中共使用了8幅图, 2012年一共使用了11幅图, 其中包括区域图、示意图、变化曲线图、直角坐标图、等高线图、空间分布图等, 图像更丰富, 类型更齐全。两套试题在选修试题上也有一些变化, 如设问上2011年都是一问, 2012年则都变成了两问, 题量增大的同时, 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也增大了。
二、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特色及命题趋向
1. 注重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
任何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有着具体的位置, 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都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区域, 都要进行空间定位。空间感是学生地理素养的一个方面, 考场上很多学生做不好涉及空间定位的试题, 甚至因为定位不准, 而影响做其他的题目。全国新课标卷较为关注对这一能力的考查, 如解答2011年高考第36题就需要定位新加坡这个国家, 而在解决该国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时, 如果想提出“进口淡水”的措施, 就需要知道邻国是马来西亚, 继而分析马来西亚淡水多的原因。其在空间定位能力考查上属于隐性的、间接的。2012年高考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力度增强, 如第7题要求通过给出的两幅区域微观图, 判断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 判断依据主要是经纬度, 以及铁路与河流的分布, 空间定位的难度较大;第37题也需要进行初步的定位, 图示区域位于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的低纬度地区, 虽然该题不要求定位精确, 但准确定位对于区域分析有很大帮助。
2. 人文地理考查比重相对较大
在高考地理命题中, 全套试题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考查要尽量均衡, 比如近几年的全国大纲卷、北京卷等都做到了这一点。相对而言, 命题人依据自然地理部分更容易命制较高难度、较好区分度的试题, 而人文地理试题则更倾向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 如区位分析、意义分析等。从近两年的新课标文综卷来看, 都是人文地理占较大比重 (表2) , 如2011年人文地理分值比重占60%, 2012年人文地理分值比重占55.6%。可喜的是, 人文地理试题中也出现了一些区分度很好的题目, 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的第8~9题。
(说明:区域地理分值统计只统计纯区域考查内容, 与自然、人文部分融合的内容不在统计之列。总分为90分, 将试卷中选修内容的10分除外)
3. 考查地理思维的质量与分析过程
地理试题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 有很多人认为它是文科中的“理科”。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 命题人都在有意识地加大对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力度。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思维的数量与质量都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表现, 解题时只有理顺问题间的联系, 将考查内容弄清楚, 才能得出理性判断。在2011年试卷中第36题第2小题“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首先要求学生将问题分解为4个小问题, 然后还要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 如时间上——“建坝前后”, 位置上——“坝内水域”, 对象上——“水的咸淡”。2012年试卷中第37题第1小题“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既然是沿海地区, 距海近, 本应受海洋水汽的影响, 但却气候干旱。其原因是风来自陆地, 由陆地吹向海洋, 属于离岸风 (东南信风) , 且该地地处山地的背风坡, 降水少;受到寒流的影响, 降温减湿, 也加剧了干旱;位于南纬14°附近, 气温高, 蒸发旺盛。综上, 主要是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因素的影响。
4. 常规图像力求新视角, 创新图像旨在深剖析
创新是试题的生命, 常规图像要寻找新的考查视角, 创新图像则要建立联系、深度挖掘。2012年新课标卷主要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第10~11题图像是最常规的等高线地形图, 信息简洁明了, 文字辅以补充说明, 从问题来看也比较常规。但做起题来, 感觉又有所不同。不同的是试题对已知信息进行了处理, 从而增加了思维量, 使试题具有研究的味道, 新的视角被打开。解题时需要从580米的山峰入手分析, 其紧邻的等高线的数值是500米, 然后根据等高距就可以标出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了。可以说, 该组题在入题思路上突破了常规。计算“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 又需要巧妙运用题干已知条件——瀑布落差72米, 从而排除干扰项。这一点正体现了命题的新视角。又如第8~9题图像为一幅新颖的变化曲线图, 示意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当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 所能支付工资低于人均工资水平时, 该企业将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 否则劳动力成本高, 无法支撑企业生存。这时学生需分时间段探讨区域内企业的发展状况, 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产品的附加值不同, 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时所能支付的工资也不同。该组题围绕图像考查得非常细致, 学生需要对整幅图全面理解方能作答。
5. 注重对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高考试题非常重视信息的给予, 尽可能保留有效信息, 为学生进一步解答题目提供参考。2012年新课标卷注重对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试题中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相互配合, 要求学生按照问题思考, 并注意回应题目信息, 但只使用题目信息归纳答案有失全面, 因此还需要调用知识储备。选择题第6~7题是通过两幅区域微观图提示空间信息的, 一是经纬度, 二是河流与铁路的走向。综合题第36题的文字材料给了很多提示, 如: (1) 红木家具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 (2) 凭祥红木原料来源于越南; (3) 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 是基于增加产品附加值、安排就业、保护资源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4) 家具企业在凭祥集聚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这样解读信息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 规范作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近年来作文题型的变化
全国课标卷(Ⅱ)的作文试题仍然是材料作文,保持了作文题型的稳定。
1隐喻型材料作文与事实型材料作文
如果我们把目光回溯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的材料作文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隐喻型材料文和事实型材料文。其情况如下:
2008年、2010年、2012年属于隐喻型材料文,而2009年、2011年、2013年为事实型材料文。
先说事实型材料文。2009年给了三则材料:色盲的发现,方便面的发明,干洗剂的发明。立意是,作为主体,面对困境,只有通过“思”与“行”,才能取得成功。聚焦在主体发现问题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探索问题的精神品质。2011年,给出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引用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的研究结论:“中国崛起”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之首。第二则材料,根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的调查,表明“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是最值得展示的六个方面的突出变化。让考生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2013年所给两则材料,一则是第一段,对高中集体生活的概括性描述;其余3段为一则材料,是对高中“同学关系”的调查。本题和现实联系紧密,延续了高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009、2011、2013年的命题与国家的重大热点相契合,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把个人的认知、体验、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延续了“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
再说隐喻型材料作文。2008年,“老鹰和小海龟”的故事,说的是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个幼龟是“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命题者意图通过此材料的寓意,指涉宽广的社会生活,这也是隐喻型材料作文的显著特征。
2010年给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是: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第二则: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第三则: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作文题题干说,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材料中的三个现象,可以看成是关于人才成长的三个隐喻。“热带观赏鱼”的材料,可以看成是关于人才成长环境的隐喻。“狼”的隐喻,说明一个人的成才,只有合适的环境还不够,成才的主体必须具有主观能动性。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成才需要爱、信任和激励”。
2012年仍然是材料作文。给出一则材料“船主和修船工的故事”,说的是修船工在刷漆时顺手修补了船的漏洞,救了孩子们的故事。立意表明:生活中的善行,往往不是什么惊天之举,而是举手之劳,可以顺手为之。许多人一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好事,大多是顺手而为,平平常常。但是,这些平凡小事,不仅能反映个体的思想素质、道德观念、价值追求,而且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是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2014年的高考作文,仍属于材料作文。既可把材料理解为一种现实现象,也可当作一种寓言性材料来看待。如果是当作现实现象,可以围绕“喂食”事件本身立意构思成文;如果当作具有寓言性质的材料,则需要对“喂食”事件在人生、集体、社会中做恰当引申,立意构思。
2作文题干要求
纵观近三年作文要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说法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要求中反复强调三个“不要”,“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注意题干中的两点提法。
“选好角度”的提法。近三年延续“选好角度”的提法如何理解?其一,“好”的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其二,“好”的角度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组织材料和表达,且有创意。
“明确文体”的提法。延续“明确文体”这个提法表明,命题者对考生的文体意识考查依然没有放松,这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无疑将起到指挥引领作用。在技术处理上,遵循全国高考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的建议,对文体不明的应适当扣分,在表达项上体现。
二、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的特点
1引导主流价值观
从近几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材料内容来看,高考作文题重视对人生的思考,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2014年这个隐喻型材料所指涉的个人、集体、社会现象,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也符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让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具备一定的理性精神,为他们构建一定的精神的底子”的精神。
2利于辨别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命题很温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因此,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要写得出彩却很不容易。审题立意是关键,显示个性才能受到青睐。
3便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从思维上看,作文题设计充满辩证思维。整个材料涉及三个角度:游客、野生动物和管理者。显而易见,这三个角度构成辩证统一关系,游客“喂食”的行为是讨论核心。分析思考游客的行为必须将其置于宽广的社会生活中,如教育的话题、改革的话题等,能够充分考查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的审题
2014年的作文审题有一定难度。作文材料很短,62个字,2句话。但是含义却非常丰富。涉及三个主体,一个核心事件。所以,审题时要紧紧围绕这些要素展开。
2014年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作文的特点,寻找构成本材料的核心要素,找到本材料的三个信息源,即游客、野生动物、管理者,然后从三个角度入手,根据材料中三个信息源之间的关系,可以抽象出三个话题,审题立意在话题之内展开。①从游客的角度入手,话题是“动机与效果”;②从野生动物的角度入手,话题是“进取与依赖”;③从保护区的角度入手,话题是“规约与放任”。
比如,从游客的角度,游客出于喜欢动物,给它们喂食,结果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联系到社会生活问题,可以有如下立意:好心办坏事,该放手就放手,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不恰当的爱反而会成为一种伤害,一厢情愿的爱是一种负担,等等。从野生动物的角度,由于游客的善意之举,而导致觅食能力的丧失,联系生活,可以有如下立意:拒绝依赖,拒绝诱惑,保持独立本性,等等。从保护区管理者的角度,他懂得怎样保持野生动物本性,通过给游客写警示语的方式达到目的。可以立意为:遵守规则,规范行为;要有规约精神、法治精神。
三个角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联结点就是“喂食”,三个角度均能联系原材料中的核心要素,构成贯穿始终的思维链。举例说明,从游客的角度,游客喂动物,动物因为喂食而丧失觅食能力,保护区管理者为此发出警告,要依法严处。这个思维链条以“喂食”为核心,是贯穿始终的。而不在此思维链的散在信息点,不能作为绎话题的角度。
实际上,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Ⅱ)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可以从材料作文的特质出发,找到绎话题的切入点,转化为话题群,在话题的范围之内确定立意。
1“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从作文材料看,“材料内容及其含义范围”是指:围绕“喂食”这一核心事件的三个角度。那么,凡是能够围绕“喂食”事件,从三个角度立意,或对事件本身有深刻见解,或且引申恰当,立意在思维链条之内,能顾及到“动机与效果”“进取与依赖”“规约与放任”矛盾的双方要素,有思辨性,均属于“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范围”,是“符合题意”,对应作文评分标准内容项“符合题意”(一等文、二等文的立意)。
2如何理解“选好角度”
在“喂食”事件这个“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之内,可以从游客、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者三个角度的任何一个角度或综合的角度,或体现“动机与效果”,或体现“进取与依赖”,或体现“规约与放任”,都是好的“角度”。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是描写和抒情,也可以是透过生活表象的理性分析。
3区分“符合题意”与“基本符合题意”
所写文章内容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之内,或对事件本身有深刻评述、细致描摹,或对“喂食”所引申的社会生活有生动描写,深刻的理性反思,视为“符合题意”;所写文章的内容在材料的三个角度之内,但是,只引出一点,孤立片面,不思辨,游离于材料核心事件之外,不顾及“动机与效果”“进取与放任”“规约与放任”的矛盾双方因素,思维简单平面,视为基本符合题意。以此区分开一、二等文和三等文。
四、考生答题的情况
从考场答题的情况看,有几个倾向性的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考生的立意在三个角度之内,即游客、野生动物、管理者的角度。但是思维简单平面,对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缺少思辨性。比如,有考生写《正确保护动物》,是从游客的角度立意的,立意是在三个角度之内,但是在论述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本材料作文中游客“动机与效果”的思辨关系,理解得很肤浅,于是大谈精神文明建设,越写越远。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理解材料中所蕴含的几对思辨关系,游离了本材料的中心事件。
二是有考生从材料内容及其含义引出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在论证过程中,由一点引发开去,中途转移了话题,把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当成话题,不再回顾本作文材料的核心内容及其含义,结果越谈越远。比如,有考生从材料中概括出来的立意是:要有忧患意识。这个立意从野生动物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的。可是考生在论证过程中,抛开了材料的核心事件和思维链条,非常孤立地谈“忧患”,文中胪列了屈原、苏武、李白的事例,很显然,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再比如,有考生从游客的角度,立意为“爱要有度”,这本是一个很好的立意,但在论述时却将“度”作为一个话题来看待,谈万物有“度”,明显偏离了题意。
第三,有的考生从材料中引申出的观点不合情理。比如,提出要创新喂养方式,努力让野生动物也能通过喂养使之存活,于是大谈特谈“创新”。很显然,考生没有读懂材料,是明显的跑题。
【试题回放】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析】
这道题沿袭运行了多年的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两段材料呈现出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趋势。首段是感性认识,用确凿的数据陈述客观事实——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中国引起了数以万计的媒体的关注;中国崛起的新闻,在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中名列首位。次段是理性认识,紧承首段的事实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引发考生理性的思考,开启作文的“入口”。命题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关注现实,追踪热点。作文以“中国崛起”为题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命题与中国社会的这一重大热点(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相契合,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把个人的认知、体验、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
②立意明确,题材宽泛。讴歌祖国的崛起,是这道作文试题的立意指向。一目了然的立意,使考生可以轻松越过审题关,有效地规避跑题的风险,一般不会“王顾左右而言他”。立意明确而单纯,在题材的选取上却又是宽泛的,这是这道作文试题的一大亮点。试题没有停留在“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一问题的层面上,而是提出了“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的范围,这既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定,又是对考生构思作文的提示。这样,考生在选材上就有了宽泛的回旋余地,不至于面对笼统的问题而茫然失措,捉襟见肘。
③贴近生活,张扬个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中国的崛起”是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贴近考生生活,为考生所熟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抒写感受,张扬个性,展示才情。
但是,毋庸讳言,这道作文试题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时政性太强,语文性太弱;二是理性认知太强,感性认知太弱;三是概念性太强,形象性太弱。这“三强三弱”,是作文命题的大忌。这道题不像是一道作文题,倒像是一道政治问答题。面对这样的试题,要写出血肉丰满、情感真挚、文采斐然的文章,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概念成堆、激情缺失、文字干瘪的作文恐怕比比皆是。在互联网上,有的网友给它贴上了“假、大、空”的标签,有的则把它列为最难写的作文之一,更有甚者把它打入了最差作文的“冷宫”。这些批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写作指导】不难想象,面对这道作文题,大多考生就像面对一个庞然大物,不知所措,如同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人贵直,文贵曲”,这是为人、为文之道。
写好这篇作文,不能像回答政治试题那样,直截了当地你问我答,那样就会落入大话连篇的泥淖,无法自拔。
正确的策略是“大题小做”,即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中国崛起”和“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是作文的“文眼”。用这只“文眼”捕捉“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中的任何一点,就可以构思行文。一般说来,人们对祖国的“经济发展”感受最深,因为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自身的生活状况出发,说起国家的“经济发展”,谁都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考生当然也是这样,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切身体验,可从自身下笔,写家庭,写家乡的生活巨变;也可以旁观者的视角,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感受。但要注意,不要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而要聚焦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方面,集中笔墨,突出重点,写深写透,只求一叶肥厚,不求枝繁叶茂;只求一花独放,不求春色满园。最后再反过来“小题大做”,扣住题旨,从小事中理性地概括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一特点。“小题大做”时要注意,让题旨从小事中自然浮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不能生搬硬套,故意拔高,无病呻吟。倘能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运作,化大为小,化空为实,化抽象为形象,然后再以小见大,必定能写出锦绣文章,稳操胜券。
【优秀例文】
最后一座土坯房
周末,我回到了“阔别”三月的家。
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春节后,我再没回过家。家在百里之外的深山里,回家一趟不容易。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同学们归心似箭,周末一放学,顿“作鸟兽散”。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父亲就是迟迟不盖新房。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我也不理解,早几年负担重,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常看病,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惊喜地往家跑,顾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个野小子。
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母亲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说:“你爸早就想盖房了,可盖房子动静大,怕影响你学习,咱上高中图啥呢?不就是图考上大学吗?„„你三个月不回家,你爸就趁这个机会动工了,他不让对你说,怕你读书不安心,老想着回家帮忙。”
是啊,家里大兴土木,谁都不得安宁。父亲口齿木讷却心细如发。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弥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亲怀里钻,脑袋在那宽厚的胸口上贴了好久,像在聆听父亲的心跳。
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
想着,想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
在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上,我声情并茂地唱了两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个老气横秋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亿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哗,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2016新课标三卷)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图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16新课标二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6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粤教研2016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016新课标一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6佛山市质检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2016佛山市质检二)41.(12分)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相对简单的两关系已为多极、多文明的远为复杂的关系所取代。下面示意图是其对未来部分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中一组关系进行探讨。
(可以对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惠州市模拟)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理协商会。上述做法
降。图5的①②⑤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①是政协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表现 ②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
效途径 ③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④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
置道德之星、科技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A.①B.②C.③D.④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幸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下降0.83%B.下降0.76%C.上升0.83%D.上升0.76%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14.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为由签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是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一。这片“树叶”能够释放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15.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佐证了
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井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16.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22.2013年4月,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迸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7.2012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的“三条红线”,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这些规定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①提高了政府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效率②强化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职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③约束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的权限④强化了水资源管理的政府责任 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氧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
1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该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顿导等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6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
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 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0等239个西文亭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荚混杂的话吉.”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曲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支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文字母词
(I)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理由:其一,收录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佯坚持这一原则?(4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 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BAADCCBABCBD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差别待遇
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儿?
对于小明来说,是100分与98分之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表面上看,这种“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但仔细思索,我们却能悟出其中的合理性。
众所周知,人生来即不相同。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其自身的特质、个性与价值,生而如此,我们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严苛地规范、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圣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对待”才使得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缺少一颗默默无名的螺丝钉。可能对于小亮而言,90分也许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才!
是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10多位,而汪洋恣意的书画只求形神俱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的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则以灿如莲花的三寸不烂之舌拜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链铺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因“差别待遇”而实现共赢。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着向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责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名学子的独特光华,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取所长的栋梁之材。
有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待遇”,很好!
分析上面这篇考场满分作文,我们发现有如下特点。
[视野广阔,立意深刻]
读图,要寻找路径。路径选择不当,写来不会顺手。如果我们看到的只是满分赏,不及格打,或98分打,及格赏,那就只看见了漫画的横断面;如果我们看到的只是退步打,进步赏,那就只看见了漫画的纵贯面。这种一叶障目式的审题,难免挂一漏万,参悟不透。此文从纵向切入梳理“赞扬与责骂的差别”所在,再横向对比探究“差别对待”的合理性,最后鉴于“要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的事实,无可辩驳地亮明自己的观点:对待有差别的学生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该考生纵横古今,统揽全局,视野广阔,巧妙地驾驭漫画中的矛盾,因而能着眼全面,辩证分析,思考对策,立意自然显得深刻。
[材料丰富,说理透彻]
关注现实的作文,在写作时往往只是就事论事,放不开手脚,自然感觉没有材料可写。其实,议论文重在说理,材料丰富,论证有力,才能使文章议论透彻。要选用材料,关键要见缝插针,随文展开,力求即事明理,充实内容。行文在谈“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严苛地规范、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时,适时地选用孔子因材施教育人才的例子,来证明要培养独立的人才就不可用统一的标尺来规范。为了论证“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时,文章使用航天器需精确、书画求形神,廉颇战绩显赫、蔺相如说辞精巧,《舌尖上的中国》与《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材料,使“因差别待遇而实现共赢”的内涵得到完整阐释,道理得到透辟延展。
[用语精准,文采飞扬]
议论文的表达最忌言不及义,不知所云,讲究简明而精准。该文语言朴实,但朴实中显俏丽。如行文开篇对漫画内容的概述就颇见功底:“对于小明来说 ,是100分与98分之间的毫厘。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用“毫厘”“跨越”来分析“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可谓一语中的,简明扼要,同时又恰切精准,平中见俏。精准是该文语言的本色,而文采却是亮丽的闪光点,比如,“又怎能……呢?”反问有力,引人深思;“那也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才!”感叹跌宕,掷地有声;“正如……正如……正如……”排比列锦,气势磅礴;“有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则属于对偶造势。还有整句与散句的交融,节奏鲜明,疏密得宜。这样,就使文章显得言简意赅,文采飞扬。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条理不清、杂乱无章是行文的最大障碍。议论文在明确中心论点后,就要条分缕析,论证说理。该文确立的中心论点是“因材施教”,为了论证这一中心,作者从人的天然差异、孔子的因材施教、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等层面,循序渐进地步步深入,耐心细致地逐层剖析,令人信服地由“差别待遇”而生发出“因材施教”的旨意。作者论述时思路清晰,推导时逻辑严密,展开时结构严谨,不愧为一篇得到大家认可的满分作文。
指向明确善引材 [1]
漫画作文或任务驱动型作文,都要引述题目中的材料,否则容易偏题。当然,引述材料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其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推出话题。像该文的中心论点是“因材施教”,但开篇的引材,却是从“差异”的角度切入,从而引出解决的方法,即中心论点“因材施教”。二是提出论点。引述材料,直抵中心,得出观点。三是证明观点。如果在文中出现所引材料,还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来证明观点。
[遵路而行巧展开] [2]
就事论事类作文,切莫随事而流,随心而往,一定要有一个写作思路,做到遵路而行,巧妙展开。该文的展开很有特点,其结构是按照“引——释——议——联——结”模式展开的。“引”即引出话题“差异”,追述漫画关联点;“释”即释出原因,得出观点“因材施教”;“议”即议论差别对待每个人的优劣;“联”即联系社会现实,拓展议论的深度;“结”即总结出此文的观点:“差别待遇”。也就是“因材施教”。其实这类作文还有一个常见的写作模式,即“引——析——提——联——结”。“引”即定向剪裁,概述材料;“析”即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提”即提出论点,纲举目张;“联”即联系现实,印证论点;“结”即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2012年高考今日(6月7日)进行,今年陕西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为话题,根据一段材料写作文。针对今年的作文题目,西安网记者采访了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教研室主任、陕西省语文特级教师吕远,他认为陕西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并不难,材料主旨是呼唤人性潜意识中的善良本性,从人性上的道德层面去思考,在行文上选取一较小的切入口,自然入题,尚可写出佳作。
今年高考作文题依然是给材料作文,这则材料选取了李冬梅编译的一篇短文《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刊登在2011年2月25日的《羊城晚报》上。后又以《小事》为题刊登于2011年第六期《小品文选刊》上。简单来说,就是:行小善救人命。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油漆时,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我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会不来了,等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吕老师认为,这则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写作时文章立意要高远,要从社会道德层面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在文章选材中,宜从生活中选取一些鲜活的材料,比方说最近非常受到关注的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小悦悦事件”等。同时,吕老师认为高考作文,内容充实尤为关键。内容充实就是文章质朴而不空泛说理,文辞实在而不空洞虚无。不说教条语、空洞话,也不大量堆砌人云亦云的道理或事实。议论要有根据,记叙描述要有血有肉。强调内容,强调的是作文要“言之有物”,要写出真实的生命感悟。从今年的作文材料看,吕老师认为考生在写作中有两忌忌大而化之,泛泛而谈,在道德层面无限上纲上限。还有就是一味在生活琐事上兜圈子。套用一句名言就是要:立足大堤,仰望星空。
今年语文考试试题与往年相比在题型上基本没有变化,吕老师指出在今年考题中的成语题出现的四个成语与往年相比较偏、较陌生,更考验考生的语感能力,而在材料分析题中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考题是在选项中选取正确的填空,今年是需要考生自己去概括总结,对考生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要求更高。
6月5日,西安网记者采访吕老师请他预测分析的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吕老师认为道德层面话题将会大热,今日作文考题的主旨正是道德层面呼唤任性潜意识中的善良本性,吕老师认为,现在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的是一种道德滑坡,而高考作文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能够影响到一代人的价值取向,今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目的主旨就是为了呼唤人性潜意识中的善良本性,相信对这一代学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原南郊中学特级教师吴俊发
船主请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涂刷油漆。修船工涂刷完油漆后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把洞给补上了。船主拿了一个大红包感谢,修船工却说这是小事,不过是顺手之劳。考生从这个材料可以多角度思考,但主要的思考方向有二,一是从修船工的角度,可以谈莫以善小而不为。帮助别人往往是举手之劳,顺手之劳。未必要刻意为之。但是消除了安全隐患,保护了驾船出海者的生命安全,功莫大焉。从船主的角度可以写感恩,受到别人的帮助要知道感恩。正如船主所说,要不是修船主及时修补这个隐蔽的船洞,那他的已驾船出海的孩子们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因此应该重谢修船工。但是目前社会上有些人不知感恩,有的甚至以怨报德。这个题目,实际上也暗扣社会上的热点。如前一段时间报上所载是否应该帮助倒在路上的老人、是否应该帮助那些遇到交通事故的伤者等话题。当然,从这个材料也可以涉及到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等问题。修船工的任务是对船进行油漆,但是补洞比油漆更重要,是消除行船的安全隐患。修船工纵然可以不去补洞,也有责任提醒船主及时修补。然而举手之劳,顺手之便,何乐不为。于是修船工主动地修补好了船洞,避免了一场海难。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材料内容通俗,主旨明确,考生可以各抒己见,写出有见地的好文章。
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题目贴近生活稍缺乏特色
高考作文,每年都备受关注。不过,不同的人群,态度不同,关注的焦点也不一样:考生以严肃的心态写作,老师以专业的角度点评;大众更多的是以娱乐的心态参与,以戏谑的口吻辣评。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你要看门道,那就看看名师的点评吧。剧情介绍
河南高考作文题:
“船主与油漆工的故事”
今年,我省高考使用全国新课标卷。与河南一样,使用相同语文试卷的还有黑龙江、陕西等10个省市。今年的高考作文仍是材料作文,被网友们称为“船主与油漆工的故事”。根据考生回忆,作文材料为: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作文。
影片点评
“题目贴近生活,但稍缺乏特色”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老师:杨瑞旭河南省实验中学:崔矿山、张定勇
今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作文审题难度较去年而言有所加大,立意的角度也没去年那么多。在今年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中,稍显缺乏特色,但材料本身蕴含的道理还是很贴近现实生活的,有一定的探究价值。
这则材料扣合了当今社会的两大热点:行善和感恩,表现了积极的价值导向,旨在引导人们,要让行善的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当中,养成随时随地做好事的习惯。同时,呼吁大家对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彰,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参考立意:从油漆工的角度可以立意为“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船主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要懂得感恩”,还可以综合起来写写“行善与回报”。
参考事例: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
参考题目:《勿以善小而不为》《举手之劳立大功》《感恩让善行走得更远》《春天里的故事》《暖》
要想出类拔萃,需注意几点:把握真善美的积极主题,因为材料对漆工和船主都持肯定态度;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打造精彩文章,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网络调查
六成网友认为河南高考作文“难写”
昨天,新浪对河南高考作文题目进行了调查,截至下午5点左右有1.3万人参与。其中,61.5%的网友表示,这个作文难写,38.5%的网友表示不难写。
2012山西高考作文点评:需拿出最鲜活的写作素材
【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选题特点
贴近现实生活、大众视线的一道题
嘉宾:刘补明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太原市名师、太原市导师团导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高考研究。
2012年山西高考卷(新课标卷),作文题从形式上看没有做大的调整,依然沿袭了2011年的高考思路,较之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再次考核新材料作文,这是广大考生和语文辅导老师意料之中的事情。新材料作文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坚挺,从命题内容来看,是非常贴近于现实生活、大众视线的一道题,不生僻、不怪异,使广大考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说。
高考作文,要让所有的考生同时入题有话可说并不容易。但从命题形式来看,意不在题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准确立意作文;也不在题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立意作文,而是根据材料作一定的延伸即可,减少了束缚,给广大考生极为广阔的写作空间。这就充分体现出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升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登封市实验高中语文组 王占敏
2011年高考,因为我省在全省高中推行新课程已经满三年,所以高考试卷采用的是新课标卷。语文试卷作文命题采用的是新材料作文。所用材料是新闻性比较强的热点材料。这个命题并不意外,其命题思路和考查重点与往年的新课标语文试卷作文命题一脉相承,都是重在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发散思维多向性、多层面的关注社会民生、感受现实生活。虽然考题出来后有人对使用这样政治倾向性明显的材料有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时,它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老师应该会知道,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有这样一些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这个材料本身,应该说审题难度并不很大,确定立意难度也不大。
河南阅卷点作文评卷指导专家认为,所给材料的第一段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排在第一位”;第二段提出了问题:“中国的巨大变化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什么”,即得票率排在前边的六个方面;第三段提出要求:“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这个材料里,“中国崛起”、“中国的巨大变化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关键词和关键句,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最后确定了“符合题意”的四种情况:
1、“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崛起是新世纪的重大新闻”是关键句,是不争事实,备受关注,因此,可围绕“中国崛起”大唱赞歌。写中国崛起的事实、现象、原因、影响等。可以铺叙事实,也可以原因,也可辩证思考,在正视中国崛起的同时,又看到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忧患意识,只要主流价值观正确,也是“符合题意”的,不死扣小节。
2、围绕“中国崛起”的六个方面“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中的任何一方面来谈,选取一个角度,集中笔墨,或者化虚为实,或化大为小,或小中见大,均可,也应该视为“符合题意”。
3、学生在谈中国崛起时,围绕“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中的任何两三个方面来写,也视为“符合题意”。
4、即使考生在文章中没有直接明确谈“中国崛起”,但所叙写的内容暗含的意思列举的事实又可归纳到中国崛起的六个方面中,如通过家庭生活变化,暗示中国社会的进步等,也应该看作是“符合题意”。如果归不到六个方面中,就算跑题。
从这四个“符合题意”的立意看,考生可选择的立意还是很多的。考生所写文章只要属于以上四种情况都算符合题意,内容不管是明显点出还是暗含,都在一、二类之内。至于到底是一类还是二类,区分度主要在表达上。
考生所写文章牵涉到材料内容,但有些内容游离了主题,可判定为“内容基本符合题意”,即内容判为三等。其他项按实际情况打分,但不能跨等级给分。考生所写文章的内容如果与材料内容题意完全没有联系,可判定为“内容偏离题
意”,即内容判为四等。
强调注意一种情况,有的考生在文章中一味的否定中国崛起,违背了命题人的意图,不顾客观事实,分不清主流和支流,大谈中国弊端,内容要在三等及其以下打分。
从所给材料及对立意的分析看,今年的作文“符合题意”的内容,学生可选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一般不应写成偏题跑题作文,当然,今年作文题虽然立意角度好选,不容易写跑题,但作文要想获得高分恐怕并不容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思维品质的角度看,考生需要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的巨大变化,会辩证地看问题、理性地思考,要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准,才能跳好这支“带着镣铐”的舞;另外,社会热点性问题,主旨意向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果不懂得小中见大、以微显著地选材、用材,不作深入探究、贪大求全、只流于表面,势必会写出浮夸式歌功颂德的“大光明”文章来。
从阅卷情况看,还是有部分考生的作文内容出现了较大失误,究其原因,除个人思维品质的因素外,我认为,还与一些考生没有审清今年作文的写作要求,没有注意到今年的写作要求与往年的写作要求的差异有关。那么,今年新课标卷的写作要求与往年的写作要求有哪些区别呢?
仔细研究后我们会发现,与2010年全国卷和新课标卷的写作要求相比,主要有四处差异:
一、“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思所感?”出现在写作要求的最前面,2010年没有这个限定。
二、2010年写作要求中的“选准角度”变成“选好角度”。
三、2010年写作要求中的“明确立意”变成“确定立意”。
四、2010年写作要求中的“自选文体”变成“明确文体”。
在这四处差异中,二、三、四处变化对考生的写作影响不是很明显,对考生作文影响较大的是第一处变化。其中“这些变化”四个字实际上体现了对考生作文选材范围的限定,影响到了作文内容。“这些变化”正是指上述材料中与中国崛起有关的变化。而一些考生在选材时仍是像往年那样在时空中任意穿越选用材料,只要能证明观点就可,但这样做恰恰忽视了写作要求中这四个字的约束,当然要影响作文的得分了。
关于发展等级的打分也有一些解释。
1、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不要看得高不可攀,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四项16点(十六点分别是: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材料丰富;
5、论据充足;
6、形象丰满;
7、意境深远;
8、用词贴切;
9、句式灵活
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文句具有表现力;
12、见解新颖;
13、材料新鲜;
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有2点或2点以上即可打高分。对内容一二等级的文章要敢于打发展等级分,如语言,善用修辞,生动鲜明,可打满分。
2、基础等级划为三等,应根据情况给发展等级分,不能跨等级给分。
3、基础等级为满分,发展等级可满分;但发展等级满分,基础等级不一定为满分。
具体评阅时,在严格按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赋分的情况下,又做了细节的补充:首先,缺少题目,扣2分;其次是错别字扣分,每错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3分;再次字数不够扣分,不足8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作文则直接打一个总分,不再分项赋分。一味否定中国的崛起的15分一下。
阅卷时发现,一些考生的作文本来可以轻松地拔高5分、10分,甚至20分,但却因种种问题丢掉了分数,因此,平时训练,我建议,大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立意直接决定着作文的分数。今年作文阅卷,专家组一再强调,背离材料主要内容和命题意图,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否定中国崛起,大谈中国弊端的文章,都是偏离题意的,赋分均在三类下。可见,立意是多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作文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审题立意环节的训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注意思维品质的训练。
2、发展等级。“特征”四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要有意识地体现在文章中,不必16点都有,但至少有2个以上亮点可让阅卷老师轻易地捕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作文训练中,训练学生把作文写得“特征”明显。
3、选材。重大题材、热点题材的写作,要训练学生学会“大中取小,以小见大”,这样才有可能得高分。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今年的作文都是这样。今年的作文,如何从社会重大生活的“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选取身边生动可感的、鲜活真切的人和事是作文难点突破的关键。在城市改造、家庭经济、体育赛事、农村医保、科技攻关、城镇化建设、创业等方面,肯定有不少所见所闻的人和事,只要能够大中取小,捕捉到身边生动可感的、鲜活真切的人和事,做到“以小见大”,表现“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就是极容易得分的做法。
3、、书写。在现行的作文阅卷模式下,书写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书写不好,作文不可能的高分。甚至可以说,书写好坏影响到了考生的命运。因为在阅卷时,质量相差无几的两篇作文,书写端正、卷面整洁的比字体潦草、卷面脏乱的,最少能多出5-8分。因此,就高中语文学科而言,书写要从高一抓起,认真指导学生练字,练字作业的检查要落到实处,这样坚持不懈,到高考时书写才可能过关。
4、结构。作文有一个文理顺畅、文脉贯通的结构,方可称为佳作。想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满分或高分,结构不能忽视。平时训练,要重视结构结构指导,记叙文、议论文都要训练学生掌握常见的结构形式。
5、错别字
崔矿山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张定勇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点评:
《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的魄力,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H7N9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
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
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2022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兼爱】推荐阅读: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05-25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I卷II卷优秀作文09-13
全国高考满分作文800字,高考满分作文06-02
高考满分作文全国2卷10-05
全国②卷高考满分作文11-14
2018全国各省市高考满分作文07-24
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满分模板10-21
2024高考全国II卷语文满分作文综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