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简介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罗振宇简介(共6篇)

罗振宇简介 篇1

这一代人的学习:第一:人格。跟人学的效率更高。第二:概念。通过不断搜集概念高效地学习。第三:缝合。把知识合起来。第四:碎片(现代人不得已,但作者认为其实没什么)。第五:目标。人间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世界里是三个词:立场、感受、意见。第二种人世界里也是三个词:目标、方法、行动。

一只眼死,两只眼活&两种人生策略。同时拥有超过别人75%的技能比只掌握一个超过99%的技能的人更厉害。知识的农耕民族:找一个学科,像种地一样,精耕细作,最后熬成专家教授。知识的游牧民族:不断激发兴趣,四处寻找自己可能感兴趣的领域。哪里水草丰美,就像哪里迁徙。一旦觉得这个领域了解的差不多了,就又收拾行囊,专场更新的领域。

博物学精神的回归。最初的哲学包含了科学。物理、化学,在这些问题保准化后,独立出来自立门户。博物学就是认识世界的像素越来越高。孵化出了地质学和生物学。博物学不是对知识科普,二是知识的发现者和管理者。

第二章:升级

40年黑洞:要终身学习。

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美国:固化。我国:分阶层,但还没固化。

认识升级的四个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定义了一个问题。找到好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难);知道自己知道(知道所拥有东西在认知版图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知道。升级

认知升级的三个途径:第一:心态:不断的自我否定,假设自己无知。第二:行动。明白道理到行动,其实很难。认知升级、付诸行动的重要心法,就是坚信大趋势。一定要相信行业领头人。他们拿到的信息比较多。第三:加入一个最牛的团队。管理的本质是认知管理。领导力的核心不是所谓的高情商,而是在大格局下构建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系,用大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如果认知错了,忙得鸡飞狗跳,也做不到真正有效的管理。大公司里,因为层级太多,好的、真正核心的认知你可能接触不到。小的创业公司,虽然更有机会独当一面,但是老板的认知水平也可能不高。所以职场里赚大钱的人,多数情况下,都是认知提高的结果,这是要长时间之后才能兑换的东西。

谈资比名牌包贵的社会。谈资的本质是凝结在一个人身上的“文化资本”的体现。财富资本可以快速积累。但文化资本就像肌肉发达的体格,或被太阳晒黑的皮肤,极费时间,而且必须由投资者亲力亲为才能获得。在传统社会,经济资本是基础,文化资本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东西,所以经济资本是根本性的。但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更贵的社会。也就是文化资本反客为主,编委更基础、更重要的东西。这是网络效应的结果。在一个开放性社会,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人际网络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人际网络对人的赋能效应也大大提高。一个人财富的状况,是他社交圈的平均数。即使暂时达不到,大概率上也终将会达到。

富人的思维:概率权。穷人思维,倾向于拿到确定的东西,他不要概率权。富人思维刚好像相反,每次选择的时候都愿意根据成功的概率下注,不管每一次的成败、输赢,他都一直坚持这么下注。

第三章:自律方得自由

属于你的王阳明时刻。所有对世道人心有起码智慧的人,他的人生当中都会有一个“王阳明时刻”,就是突然意识到,我要想过得更好,达到更高的人格和事业目标,那么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就是一切的根源,不管是困难还是不如意,根源都在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认知模式,他跟世界的关系,是跟他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有关系的,和他占用资源没关系。所以:

一、把心学的精神内核阉割掉。心学和儒家追逐的圣贤君子的道德目标,先放到一边。(现代社会,没道德本来就无法生存。价值观也多元。)钱钟书:上帝想要惩罚人类,大概有几个方法:饥荒、瘟疫、战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降临一个道德家。如果那个人的道德目标一般人达不到,而且他还有强大的煽动力,这个人就很危险,是人类的灾难。罗素:我从来不敢说,我为理想献身。为啥?因为我没有把握它是对的。(追逐单一的道德目标非常可怕);

二、提升认知,驱动更正确的行为。从知到行,叫选择。现在面临的选择太多,容易打架。原来选择少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靠着血缘关系、社会层级这些确定的东西往前走。当一切都烟消云散,除了自己的内心,自己的认知升级,没有什么能靠得住。

你因挣钱而伟大。富兰克林,让我们看到商人身上的光明特质。勤勉。对未来充满好奇心。只算账,不管终极目标,就是一点一点的挣钱。所以:

一、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二、多正当地挣钱。

三、用有趣的方式获得自己的社交生活。

四、多做一些具体的事,不空谈道理。

查理芒格的智慧。我有价值,配得上你的合作,我虽然不主动找合作,但是潜在的合作者会主动找过来。找机会,不如修炼自己。

杜月笙的代价。永远对自己不满意。最关键的时刻,在几乎看不见亮光的时刻,他们仍然肯付出。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为了当技术造就了繁荣,匮乏成为历史的时候,真正划分阶层的不是任何外在的资源,而是如何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如何通过自律达成体面。

第四章:和本能作战

为什么相信阴谋论。

一、进化的结果(基因里带有听风就是用的特质)。

二、需要对外在环境的控制感(这不是真正的控制)。

三、我们需要一个一致性认知系统。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需要逻辑自洽。但是现代社会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果我们继续按照这本能生活,就无法适应现代化。在老祖宗那里,谁轻信、谁追求控制感和一致性,谁就有生存优势。在我们这儿,谁有怀疑精神、谁能独立思考和自我批判,谁才有生存优势。现代文明是一个180度转弯。

不知道和全知道。农耕文明是就地解决生存资料,而工商业文明是跨空间解决生存资料。全世界古代文明都是已经把所有知识告诉你,从宇宙的诞生,一直到未来怎么样;从人心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到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全部知识无一遗漏。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载,那就是不重要,你不需要知道。可是欧洲人很奇怪,他们从古希腊开始,搞出了另外一套非常奇怪的知识观念系统。就是“不知道”。我们知道的东西非常有限,未知是非常宽广的。这是人类文明当中的一个异数。并发展了“大学”。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它不是让你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及时纠错。它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它只能帮你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然后你再对大概率的事持续下注。

科学的气质。什么东西只有当它可以被证明不正确的时候,也就是具备可证伪性的时候,科学才会研究它。我们永远无法证明世界上没有上帝,这叫不可证伪。科学:

一、傲慢与冷漠;如果要推动成长,它必须是苛刻的。

二、具有封闭性。科学并不是追求真理。科学界的道理是别无分店,只此一家,如果不是在我的逻辑脉络上长出来的,你就什么都不是。我也不批评你,但你肯定不是科学。(如果倒退二三百年,有人孤立地做出科技发明,那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这棵树已经长成今天这个样子了,如果有人声称在物理学领域有一项新发明,而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么基本上可以百分之百判断,这人不靠谱。)(科学原本是一个非常安静的、闭塞的,傲慢的、不讲人情的小乐园。现在的情况是媒体打扰了科学的安静,而不是科学本身出了问题。科学被打扰的情况根据科学的层级不同而不同。最底层的数学,那是完全逻辑推导构成的,所以完全不受影响。网上是物理、化学、电子工程。进一步提高是医学。更复杂是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我们到底该信谁。人类面对越来越大的知识负担,甚至穷其医生的精力,也没有办法在任何一个小点上爬到高峰。所以有“科技黑箱”。整个现代社会到处是黑箱,它的前提是你必须信任专业人员。但是到了医学(如转基因)这些领域,专业人员居然不可信了。怎么办?——贝叶斯原理。真正信和不信的含义是什么?我要把它转化为我的认知,然后用于决策。对任何事,都是在100%的信和100%的不信中间,取一个中间值,说明了就是一个主观概率的问题。特征:

一、听劝。不执著,随着新事实的出现,我愿意调整我自己的认知。第二、绝不听风就是雨。(举例,中医治好绝症,所以信中医。VS鹰派科普不信中医,认为科学家从实验室拿出来的成果,发表在顶级杂志上,一定是对的。)综上总结:只有复杂才能对抗复杂。

警惕绝对真理。学会了一句话:刚才听完某某的发言,我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成为高手的方法。

提问比答案更重要。(背景:相对于一堆细胞,器官是更高级的结构;相对于人类个体,组织是一种更高级的结构。新的层级结构会酝酿出新的事物,发生低层级不可能出现的行为。如同器官能做细胞完成不了的事。对于任意一条知识,很容易找到反对观点。任何一个事实,都有反事实。确定性自身不像从前那样确定了。科学主要增长了无知,而不是知识。科学悖论:每个答案都会孕育至少两个新问题。我们甚至说不出自己不知道什么。)知识呈指数增长,却不断发现更大的位置领域。答案很廉价,问题很值钱。“计算机是无用的,它们只能给你答案。”

二元学习法。作为一个初学的外行,了解一个领域的两座对立的高峰,就是最好的入学途径。

怎样成为高手。

一、刻意练习的练习。练习的基本功的本质是“套路”。从最开始的人类文明,一直到今天如此复杂的知识,都是知识罐头。把前人已经搞明白的东西抽象为一个非常简洁的东西,然后拿来就用,这就是套路。套路有两种:

1、找这行的“老司机”。

2、概念。反对的是所谓的基础练习。真正的练习是把大的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知识罐头,然后分头练。

二、重复。形成脑回路。

三、刻意练习的刻意。就是持续做你不会的事情。学习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想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那就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被动地脱离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好的学习环境就是能够即时提供反馈的环境。

怎样成为一个高手

(二)。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的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它甚至在一点一点摧毁我们这一代人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面对海量知识,进入一种沉重的决策负担。高手的特点是:他看到任何新的东西,马上就和自己脑子当中长期存储的那些记忆,迅速同时激活。高手的记忆库存是长出来的一个活体结构。信息是一堆碎的东西,信息形成结构,互相形成关联后,才叫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把新东西和自己原来的结构缝在一起。笔记是大脑的外挂。但是,不是互联网让人变得浅薄。互联网是工具,关键责任在我们自己。那些有钱的、在事业上发展得比较好的人,按理说最该享受文明成果,但是恰恰是有钱人越忙,越没有休息时间。新工具把人分为两类:大部分人躺在舒适区享受;总有一小部分人带着满身的伤痛,龇牙咧嘴、痛苦不堪的向非舒适区,也就是学习区进发。智商是正态分布,但认知是幂律分布。认知是可以学习来的,通过不断练习,不断正确的反馈,认知不断提高。

经济的底层是知识。真正的经济发展就是每个人有无穷尽的眼光,有很广的知识视野,激发出内心大量的需求。其他人才能够开动马力,满足需求,经济才能上升。为什么不搞计划经济,因为中央政府即使爱民如子,但往往知识不足。它可能知道人们需要多少天冰箱,但它不知道需要多少台银色的冰箱。所以只好交给自由市场,用价格这个唯一的信号来调整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什么是经济战争?什么是国家的博弈,不是货币战争,那是浅表的逻辑。还是知识。国家博弈打的是不同国家的知识思维方式、知识具体成果和知识运用体系带来的国家战略优势。知识的生产是极难的:

一、生产不可预测。再多的投入都未必有产出。钱钟书: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

二、知识生产出来,你不认得它,无法评判。(现代西方经济不行了,与学生运动有关。评价知识,要用客观标准——论文。)所以,目前中国还会持续经济增长,学习美国的知识,人均生活水平的改善。但是等到人均收入是美国的60%,我们的创新体制,还没有破题。

后记:第一性原理。

罗振宇简介 篇2

(一) 信源——优质的原创内容

1. 定期原创优质内容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 虽然一些碎片化的、博取眼球的信息会赢取较高的点击量, 但个人品牌的传播最终还是要遵循专业性、价值性的基本原则, 才能在众多自媒体中胜出。

第一, 定期提供原创优质内容培养用户习惯。罗振宇的微信语音和优酷网的脱口秀视频都是每天和每周按时更新, 给忠实粉丝培养了一个良好的用户习惯。在内容质量上, 语音内容是每天推送一条罗振宇本人最近有趣的经历或者一本书。罗振宇本人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人生阅历上来说, 都十分丰富。

第二, 选题内容紧扣热点, 并贴近目标受众。papi酱在一些重要节日时间点一般都会推送时事热点, 如《马上就要过春节了, 你准备好了吗?》《papi酱的母亲节视频》等视频。在重要时间节点发布视频不仅符合受众的心理预期, 也利于在相应的热点舆论中向受众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群体。papi酱的短视频受众主要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女性。这部分受众的特点是接触网络时间较早, 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主流文化不感兴趣, 更倾向于一些情感冲突、价值观冲突等内容。papi酱不谈政治, 不讲心灵鸡汤, 而是选题接近大众生活, 如《男性生存法则》《你有酱婶儿的盆友吗》等, 这些选题就从自身感受出发, 贴切地汇集了几乎所有女性朋友在恋爱、闺蜜关系上遇到的“奇葩”遭遇。

第三, 对优质内容进行栏目式整合。如papi酱, 会对一些粉丝互动情况良好的视频进行系列专题制作。例如, 《你有酱婶儿的朋友嘛》之第N弹、《男性生存法则》第五弹等。对往期粉丝喜欢的内容进行再生产, 让视频内容大大丰富起来, 避免无法持续更新的尴尬。这既是对资源的一种充分利用, 又是对用户黏性的一种耕耘。

2. 注重培养受众价值观

自媒体时代, 个人想树立自己的品牌, 让受众记住自己, 就一定要找到目标受众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并且有自己的价值观, 在内容传输的过程中逐渐传达能让受众产生共鸣的观点, 建构自己的话语权。

罗振宇在自己的视频节目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价值观念。例如, 象征自由精神的“U盘化生存”, “在这个时代光明正大、合法的挣钱做生意才是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罗振宇在节目中时刻都在想着卖自己的书、手办等一切能卖的东西, 他自己在《奇葩说》的节目中也说过“什么都卖”。不断强调自己合法赚钱是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这一价值理念。这样经常看节目或者关注他微信公众号的受众就会逐渐被培养出一种互联网思维下的价值观, 从而更加认同罗振宇的个人品牌。

papi酱在传递视觉符号和图文信息的同时, 通过一种吐槽的方式, 拉近了与目标受众的距离, 仿佛与受众站在同一心理战线上。papi酱用荒诞的表演和滑稽的语言表达出了最符合当下年轻人心态的正确的价值观, 一种反主流价值观、解构传统话语的价值文化圈逐渐形成。

(二) 信道——多元的渠道平台

1. 多平台的IP化发展

早在2015年8月, papi酱就在其个人微博上试水, 发布了一系列秒拍视频, 而在秒拍走红后, papi酱迅速打开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优酷等平台渠道, 以此来实现内容的多平台分发, 形成强有力的传播生态链。不同于以往媒介发布渠道单一, 审核把关严格, 生产内容主要依赖行业精英的筛选和推荐, 如今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内容生产者本身即掌握着一定的“流量分配权”, 作者可以选择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在各大平台上, 吸引不同的用户群, 最大规模地实现传播效果。而在多平台分发中则形成一种品牌效应, 可以逐渐将自身“IP”化, 增强曝光率和辨识度, 此种UGC短视频的爆红是网络的偶然, 也是时代的必然。[1]

同样, 《罗辑思维》的内容也基本上实现了多平台渠道上的品牌IP化。主要的平台是微信和优酷网, 最近又新推出一个叫做“得到”的App。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推送的一段60秒的语音, 并回复语音中的关键词获得一篇文章;另一部分是每周五左右在优酷网上更新的一个脱口秀视频, 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每日更新的文章底部链接进来。除此之外, 《罗辑思维》还创立了百度贴吧、QQ群、微信群等媒介互动形式。

2. 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传播

第一, 运用碎片化、跳跃式的传播方式。无论是140字的微博, 还是60S的秒拍, 这些在当下还活跃的媒体几乎都是以短小精悍取胜的。papi酱抓住了这一特点, 每条视频都不超过5分钟, 通过快速的剪辑和语速加快的变音处理, 生动的表现力满足了受众的眼球快感。短视频、快语速的吐槽视频十分符合具有碎片化、浅薄化的思维倾向和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的受众对信息零散、碎片、可视化的接受倾向。[2]

第二, 建立良好的粉丝互动模式。为确保社群内的成员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罗辑思维》中还有一个“会来事”版块, 专门让会员就某个问题或项目进行咨询和讨论, 集众人之合力为个别会员出谋划策。对于《罗辑思维》的会员来说, 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社员强烈的参与感, 同时也让社员体会到了一种尊重感。自媒体在其运营的过程中只有让用户满意, 用户有了好的体验,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 开创图片和文字之外的“蓝海”。互联网时代, 信息的海量培养了广大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传统媒体的长篇大论, 简短的文字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占用更少的时间, 且能达到不错的传播效果。不少自媒体凭借“图片+文字”形式成为这一时代最具影响力及市场价值的传播主体。然而近几年, 段子与漫画井喷, 市场逐渐饱和, 受众的需求变得“刁钻”, 图文结合变身“红海”, 一片新的“蓝海”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短视频成为下一轮竞逐的赛场。[3]papi酱采取短视频作为自己的内容生产方式, 避开了传统的图文结合的推送方式, 形成了有自己个人特色的品牌。

(三) 信宿——培育社群文化

《罗辑思维》的会员招募方式在罗振宇和申音看来, 是遴选“爱智求真, 积极上进, 自由阳光, 人格健全”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一种方式。这种号称史上最无理会员招募, 亲情会员200元一年, 铁杆会员1200元一年, 不承诺任何服务和回报, 但仅凭他传递出“爱, 就供养;不爱, 就观望”的理念, 目前三次会员招募, 总数达到6.6万人。这个社群中, 共同存在追求知识、寻求创新、用智慧赚钱、死磕等一系列价值观念。通过这些文化上的聚合, 《罗辑思维》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高黏度的知识社群。

二、自媒体环境下个人品牌传播问题分析

(一) 受众需求的不确定性

每个自媒体人都不能保证受众下一秒是否对自己的内容感兴趣。如何能够长时间吸引用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受众都会有审美疲劳, 当受众有一天不买账的时候, 如何过渡自己的内容?

Papi酱将来会做什么还未可知, 她的火爆来自大众对“无聊经济”的消费和社会奇观的关注, 她的粉丝的活跃度会保持到什么程度, 这种“无聊经济”还可以流行多久, 谁都不会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因此这种商业操作个案性特色很大, 但并不见得会形成风潮。[4]

(二) 来自政府的管制

2016年4月, “papi酱”系列视频因存在粗口、侮辱性语言, 被广电总局勒令整改, 部分视频网站已经将“papi酱”系列视频下架。papi酱随后在微博上回应此事, 表示愿意接受批评并改正, “我是一个愿意并乐意接受批评的人, 只有接受批评, 及时改正自己错误或不足的地方, 才能让自己往更好的地方前进。作为一个自媒体人, 我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辞与形象, 坚决响应网络视频的整改要求, 为大家传递正能量。以后有问题也欢迎大家继续及时指正, 让papi越来越好”。现在的网络舆论审查越来越严格, 如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是值得UGC自媒体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 内容如何合理变现

papi酱目前已经用自己的内容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围观”的媒介奇观, 但是这种奇观到底应该怎么变现才最合适?目前的消息是papi酱要通过《罗辑思维》举办一个贴片广告招标。注意力经济如何将流量变现?广告植入之后原来的papi酱是否会变味儿?商业化之后粉丝还会追捧多久?这些都是未知数。

三、结语

个人与媒体是一对不断发展的动态关系, 在自媒体的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中, 逐渐转型为专业内容生产才能够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另外, 传播平台、社群的建立也同样影响着自媒体中个人的品牌形象与用户认可度。由此可见, 自媒体内容要想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不断创新, 抓住用户的兴趣点, 加以个人品牌价值观的引导, 保持良好的互动性和用户体验。

目前自媒体的个人内容也都在探索当中, 如何打造“人格魅力体”, 如何打造自己的用户社群并建立有特色的品牌, 都是一直需要探讨的问题。

摘要:当今自媒体成为潮流, 如罗振宇、papi酱等都在互联网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本文以罗振宇和papi酱为例, 从信息传播源头、信息传播平台、信息最终归宿三个层面分析自媒体时代个人品牌传播链是如何建立的。

关键词:自媒体,个人品牌,罗振宇,papi酱

参考文献

[1]张艳婷.从papi酱走红看UGC短视频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10) :353.

[2]文静.传播学视野下新网红走红原因探析——以papi酱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10) :351.

[3]张子慧.从内容与渠道看短视频时代自媒体papi酱的传播[J].新媒体研究, 2015 (10) :35.

罗振宇 自媒体生意 篇3

而被网络改变的服装企业,也迎来了一个小而美的公司时代,在罗振宇的眼里,这将给新时代的自媒体带来机会。

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太多了

新形态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抛来的是看待媒体价值的新逻辑,而要搞清楚这个逻辑,还是要从媒体与出版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脉络说起。

价值一定要加上稀缺性,这是罗振宇在阐述新时代媒体价值时最鲜明的观念。他说,对人来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生活资料是空气,但是谁又能在地球上用空气来卖钱呢,因为空气太多了,我们现在的信息也是一样,信息太多了。

罗振宇娓娓道来,在印刷机诞生之前,世界上最值钱的是“抄书匠”的劳动,那个时候最值钱的是稀缺的劳动,所以印出的第一批《圣经》在法国卖时,书本身的价格相对高,因为普通人不可能有很多书,有很多书的一定是有钱人。可是有了印刷机之后,内容更值钱了,所以就出现了版权。再到了互联网时代,版权时代马上就过去了,因为内容不值钱了,生产内容的人太多了,这个时候什么最值钱,这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是代码与代码,是自由人与自由的联合

在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时,传统大众传媒的渠道的价值正在化为泡影,它们不是轰然倒地,它们是抽丝剥茧,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消解一切强制性的相邻关系。“你不要说我拿起报纸,我就必须得看你的头版广告,对不起我现在有iPad,你不要告诉我,我会看你的电视剧,对不起我有优酷和土豆,优酷你也别必须插广告,我们还有360、遨游浏览器。互联网是代码和代码,是自由人和自由的联合”罗振宇说。在他看来,未来在媒介这个邻域不存在强悍的力量,或者说,强悍媒体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当这样的时代没有的时候,博弈的因素就发生了质变。

魅力人格体

媒体的世界已经不是金字塔了,不是有人在塔顶,而有人在底座,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球,这个球上扎满了刺,在任何地方,只要你突出一个尖,祝贺你,你将收获商业价值。所以不管你是谁,只要是被人记住,都会收获相应的商业价值,这就是我们即将面对的互联网商业时代的吊诡之处。

罗振宇提出了一个新词儿,魅力人格体,他认为这将成为未来博弈上的主角。魅力人格体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组合,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名人。比如,《冬吴相对论》的吴伯凡与梁冬,《天天兄弟》中的七兄弟、《快乐大本营》中的快乐家族,魅力人格体甚至还可以是卡通人物,比如,米老鼠与唐老鸭。

在价值链当中,哪个要素是稀缺的,那个要素就是值钱的。

自媒体的出现

自媒体不是新媒体,自媒体是一个超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上的概念,中国自媒体的先锋,不是草根大号,也不是养出几百万粉丝的大号,而是郭德纲、周立波,这些人从来不放弃传统媒体,他们仍然是传统媒体的明星。自媒体最大的好处是以人格为核心,所以,传统媒体对于他们来说,核心基本上是路径,有准确的入海口,有清晰的地图,这时自媒体更像是座雪山,冬天来的时候,只管在山顶堆上厚厚的积雪,而用哪些具体的路径下山,其实并不重要,但它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比如郎咸平在传统媒体上积攒出来的社会知名度,会变成他的演讲与出版,在各个方面收获他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他所有的渠道之间还可以互为广告。”罗振宇说。

罗振宇简介 篇4

【人物】罗振宇:做罗辑思维一年来得到的感悟 2014-04-22 管理智慧文/罗振宇(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高级讲师,《中国国情报告》制片人、第一财经《决战商场》和《中国经营者》主持人)

【导读】罗振宇在腾讯分享日的演讲,如果说他一切产业皆媒体的文章估值500万的话,那这篇文章可以把这500万兑现了。【正文】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商业世界的重新想象

我们的想象都不能空穴来风,是基于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我从央视第一财经出来后,2012年底,12月21日,就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我们做一件新的事情,外界解读为自媒体,就是罗辑思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视频每期大概100多万的点击率,其实也不是很高。但是我们让市场觉得我们比较新,因为所有人觉得我们很奇怪。就在前两天北京还有几个PV想见我,说想投我,我问他我们是什么商业模式?他说看不懂,但是就是想投。这就对了,这就说明我们不是老物种的变形,我们很可能是一个新物种的胚胎。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把我们过程中,对于罗辑思维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以及对新的商业世界,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射关系,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代。

为什么当时我2012年12月21日突然出来做自己脱口秀的节目,其实这在中国特别早,我当年在一个我现在已经不好意思启齿的单位,叫CCTV,当制片人,我在对话栏目当制片人。但是越干越郁闷,为什么?因为虽然做节目,起早贪黑,都是我带着团队。但是出去,给房地产商剪彩,参加一场活动挣一二十万,都是我们主持人的事,没有我们什么事。我说这很不公平。后来我就明白了,传媒可能正在发生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向,就是价值不再归渠道和产品所有,它直接归人格。当拥有一个核心人格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正在成为商业的枢纽。什么叫互联网?互联网就是连接。连接它就是两部分,一个部分是点,一个部分是线。所以把自己做成一个具体有魅力有价值的点,可能就是未来商业整个逻辑里最重要的一环。

据说乔布斯宣布退休,说我实在病得不行了,然后住院。第二天醒来时,就问身边的人,说苹果的股价跌了多少?大家告诉他跌了多少。乔布斯非常失望。说怎么才能跌这么点。这好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道理,就是苹果的价值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在乔布斯身上。这个人格体现上。其实在5月30日之前,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短暂的享受一段神话,因为中国社会有所谓罗家三宝,罗玉凤、罗振宇,还有一个罗永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发布会,是5月20日,因为作为本家姓,我特别祝愿他好好做。但是就在5月20日之前,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商业现象,当一个公司什么都没有,没有手机,包括上一版展示的标案也特别难看,但是即使这样,你不觉得它的价值仍然很大。只要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往那儿一说,我要做一个产品,价值就已经在。

当然我不是说产品一塌糊涂也能混,我是说价值可以独立地依附于人格存在。这是我两年前决定从电视台出来,做一个基于人格的媒体内容的领域,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创新。前不久,就在一周前,新周刊一直给中国电视界发奖,从去年开始给中国的视频发奖,今年是第二届,给我们发了一个奖,年度最佳自媒体。我去参加会后,最深刻的体会是,所有电视界的人,才在讨论说互联网冲击是对视频内容销售渠道的冲击,大家在谈,是从电视屏幕向手机屏幕的视频内容的销售渠道的切换。然后我说,各位可能把这个事想简单了,我做罗辑思维,实际上是我们行当的一个叛徒。大家要知道,我整个的设备,前期后期灯光等等,所有的装备全部是我们买的,一共多少钱?5万块。就是一个照相机,其实我当年在广州学院读电视系研究生时,我们学的剪辑、镜头的推拉摇移啊,我现在全用不着,我就是一个照相机对着我一大脑,中间没有切换,没有剪辑问题,所以我问那些在场的评委,我说这还是视频吗?这是我问的一个问题。第二,我说我做这个视频之后,最觉得荒唐也经常觉得非常狼狈和尴尬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很多用户,见到我之后,热情的拥抱上来。说我听过你的视频。你琢磨琢磨。

其实你会发现,视频没有用,但是视频没有用,我为什么还要花成本做视频?很简单,所有看似矛盾的逻辑,都统一在一个问题上,我罗辑思维做的好,根本不是内容也是视频,我们终极产品的第一代产品,叫魅力人格体。我是为社会凭空增加了一个虚拟的人物,和Hello Kitty、蜡笔小新、米老鼠、海贼王也没太大区别的一个所谓的罗胖子。这是真正的价值点。

腾讯为什么跟360打架吃亏啊?要知道,邪恶是有魅力的。那就是360牛的原因,它有人格体。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的第一代探索,从2012年12月21日,我们带着清晰的意见,我们不是做内容,我们做人格体。然后就上路,这是我们第一代想法。做着做着,好像影响力有一点了,第二个问题出来了,怎么挣钱?我这个人力资本可以无止境的投,但是团队总是要吃饭的,刚开始有一些小广告,但是总觉得不是个事,这就启动我们第二个项目,怎么挣钱呢?我们发现现代的商业,正在完成一次转型,这个转型往往润物细无声,媒体的广告正在变得没有用,因为我是从传统媒体出来,也在2013年体现特别清晰,基本上都市报的广告下滑30%左右,比较大的媒体集团,像东方卫视、第一财经下滑都是50%,我原来的老东家央视CCTV2,整个广告收入都下滑50%。不是说原来客户流失了,没有流失,客户名单基本都在,但是所有的客户都是以交保护费的心态在做广告。

去年有一个中国著名的财经杂志的总编,跟我讲的一段肝肠寸断的话,他说年底实在不行了,拉下老脸给一老客户打了一电话,说兄弟,帐上太难看,能给一点广告费吗?电话那边说,可以,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一定支持你,你要多少,我不还价。他说了一数,人家说可以,明天就到帐,但是有一个条件,这边说,说什么条件,发什么报,随便讲。他说不是,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千万别给我登广告。他说为啥呢?交了钱为什么不要广告?他说你想,你来要我给,你登了广告,以后其他兄弟再来要,我好意思不给吗?现在广告变成啥了?这就说明一个商业逻辑正在走崩塌的路上。但是新的现在又开始起来了。在2013年整个市场中,有这么三家奇葩公司,一个雕爷牛腩,第二个是马佳佳,第三个黄太吉,这三家大家都说互联网思维,可是稍微一看,什么叫互联网思维?一个网民都没有,好意思叫互联网公司吗?也没有客户端,也没有网页,这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你发现正在由这三家公司呈现出来的一个新逻辑,折现出来。过去工业时代的企业,和用户连接是你的责任,完成连接,我们用什么方法,用广告、推销、地面渠道,任何商业界市场性活动,完成和用户的连接,我们大量的成本用在主动和用户连接上,可是去年这三家奇葩公司,你发现它所有的精力和成本用在哪儿?就是你来跟我连接。马佳佳那家店,到现在说实话都没有什么营业额,但是是中国最著名的情趣用品商店。黄太吉你说什么好吃,这个不好评价,个人有个人的口味,但是它省了多少广告费。雕爷牛腩,花了几千万做风测,实际上把自己从一个无名的,在北京的高档餐厅中,也并不见得就是第一名的一家餐馆跑到第一名。

我打一个特别比方,原来的企业,像开夜总会的,金字招牌,“妈咪”这些,客户到我们这儿来,客官,下回还来。现在更多像一个站街小姐,我打扮好,往街口一站,我是不会拉客人的,是客人来找我,拍肩膀,然后去开房。负责连接的责任的主体,发生了一次倒置,未来的商业有的时候只需要去建立自己的魅力,往十字路口一撮,和你连接的人自动会来,而不是我花成本建立连接。所以连接逻辑和魅力逻辑,决定了未来的媒体生态。过去我们借助媒体,在媒体上花钱做广告,建立连接。未来的企业,更多的方式,可能是把自己干脆变成一家媒体。

过去中国将近20年商业实践中,媒体在产业链中,内置的这个现象从各种角度,被我们的先前那些探路者们都试过了。潘石屹是做房地产公司的,自己掌控媒体性,就像我们腾讯公司,我们办产品家沙龙、腾云杂志等等,企业正在掌控自己的媒体性。反方向,很多具有媒体性的人,比如说很有名的李开复的老师,从谷歌下来,自己长出一个企业。骂完方舟子后,然后他长出一家企业,就是媒体性长出自己的产业。所以很可能在商业价值背景上,会出现这样一种可能,就是媒体作为工业社会的一个前提,就是中心化程度的媒体,作为大规模生产工业化的一个前提,正在发生一次转型,它将内置在产业链中,从媒体和企业产业链的横向协作,变成媒体性和价值链的纵向协作,这个商业的大转换正在到来。刨去我刚才讲的这些概念,其实回到一条,就是未来也许一切商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

所以很多过去的企业讲,我们不去炒作,我们也不懂营销,我们就踏踏实实的做产品,我觉得这个逻辑可能正在被颠覆。会影响、会说话、会制造势能,可能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核心。罗辑思维在这里面,还是要回答怎么挣钱的问题,我们可能模式就出来了。大量的传统企业不会制造自己的媒体性,我们给大家预制一个媒体性,等待大佬的包养。比如说腾讯帮我们给包养了,从此罗胖子就是腾讯的一张嘴,我觉得这个也划算。我们要的钱也不多。

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对未来商业世界重新想象,我们的一个想法。所以我们一直就苦哈哈的做节目,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给大佬们看。做到去年8月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一些大佬试图跟我们接触,就说白了,我认为即使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认为这个盈利途径是通的。很多媒体人让我给建议,不见得自己做自媒体,其实制造媒体性,然后和企业完成纵向整合,这其实是通的。

再说我们第三步,到去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还没挣到钱。我们出了一个歪主意,要么收一点会员费。就是大家讲的众筹,我也没什么回报给大家,大家能不能搞点香油钱,供我和尚念经。结果讲出了这么一个会员费的概念,写了一个文案,现在文案就是生产力,叫史上最无理会员方案。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捐钱,不知道。我们就说先拿5千个试试,刚开始心里没底,去年七夕情人节这一天宣布,以爱的名义。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在微信上发起之后,到中午12点就卖完了。各位很难想象我当时的心情,本来看见一个小门,以为是厕所,结果一推发现是一个草原,就是这种惊讶。突然有一个巨大的空间,我个人也是从那一天开始觉得“妈的,我对这个社会要负起点责任了”,因为那么多人爱你,要付一点责任,就不是一个摆摊的,站在前面街上什么都能说,从那一天开始,我真的把自己给吓到了。借助这一件事我们就反思,切换到我们讲的第三个话题,就是未来商业的核动力到底是什么?刚才在下面的时候,说要认真研究小米。因为小米提供的用社群,用粉丝经济驱动一个传统行业,这个事情至少作为一个先例,已经成功了。所以罗辑思维,我们突然明白,我们的价值可能不在我身上,所有过去用的粉丝经济的话是不对的。所以我从那一天起,去年的七夕情人节,我在我的团队中立了一个规矩,就是永远不要提粉丝这个词。我们只说用户,会员,朋友、伙伴,没有粉丝。因为粉丝就是中心化,对偶像的这种崇拜,我觉得我长成这个样,实在也走不了那条路。

我们在社群经济驱动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几个领域上的推动,用户量,我们反推过,我们主动和大众进行切磋,我现在在新浪微博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骂走一些人。我们一定要去瞧不起一些人,我们称那些人为脑残、疯子。我根本就不是替你们服务,这种自我骄傲的一小撮人,这就是我们要从社会公众中把自己切割开来。这其实也有我们一个理论思考,大众传播时代,让所有的人混同,这是过去200年的准基调。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刚刚到来时也曾经这么想,有这么便利的交流工具,难道这个社会变成一个大同社会吗?大家充分交流,共享信息后,大家想的应该往一处走,这个社会正在变得无处不均匀,但是互联网社会到来快20年了,它真的把这个社会融合吗?错了。互联网正在把这个社会分割掉。昨天晚上我们吃饭的一桌人,大多70后、80后,我现场调查了一下,有谁知道鹿晗吗?除了我,没一人知道,好像有一个听说过。就在前两天北京成龙大哥60大寿,鹿晗的粉丝体现出来的理性,那种力量,那种维护他们偶像表达出来的行动一致性,让我们这些70后的老头真的惊呆了。大量的社会社群,他们自我划定疆界,和外界已经开始发生一种分割。韩寒的粉丝和四姑娘的粉丝永远也搞不到一起去,养狗的人和不养狗的人,关于吃狗肉这件事,永远你别指望他达成一致。现在一个中学老师收到班上男同学女同学传的小纸条,压根就看不懂。所以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在文化上是在分裂,而不是在融合。所以我恰恰觉得,未来的商业可能是一个小而美的逻辑,而不是一个用户量支撑的大众逻辑。所以当雷军今年说小米手机要卖1.1亿部的时候,我就觉得他疯了,我很崇拜小米的,但是对雷军这句话,我觉得他的逻辑可能已经错了。

我们在自我设陷,所以我们当时把这一点想明白后,我们立即宣布,逻辑思维未来的会员,最多我们发展10万个。而且我们立即明白,这不是商业模式。所以我们第一次只发5千个号,第二次我们征收会员的时候,就是开放24小时,然后只许用微信支付。为什么呢?很多人解读,你就会拍腾讯马屁,有点。真的不是全是这个意图,我们真正意图是什么?用三个手段把人挑出来。首先什么都不会,就愿意给我们捐点钱的人,这是真爱我们的人,这是我活了41岁最重要的人生心得,就是爱,就拿钱说话,否则别扯。在座这么多美女们,如果有人追你们,买冰淇淋要跟你AA制,肯定不是真心的。爱就拿钱给我们,这是第一条。真爱我们的人,我们定的会员费是200,上线是1200,这两个数是怎么定出来的,200就是任何有钱人,都不会随便仍掉的钱。然后1200是什么?是我问过京东的人,我说什么数就算大价?他认为是1200,所以我们定了两级会员。一般的会员200,铁杆会员1200。所以用钱来证明爱,实际上本质背后的逻辑,是把人找到,把我们需要的人找到。

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用微信支付?除了拍腾讯马屁外,最重要的一个意涵,是我需要你为我行动一次。因为当时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微信支付,既然你愿意为了加入我们,你既心疼钱,而且愿意做出一个虽然不太困难,但是毕竟有麻烦的一项举动,这就能把人筛出来。第三,我们为什么只开放24小时,说白了,我们只要一直跟着我们走,你听我的微信语音,你是攒十天一次听的,那可能会错过,这样的人我们先不玩,我要的就是天天跟着我们走的人。所以我们二级会员招的质量就提高,他们自发形成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实际上会员费,不是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如果这是商业模式,我绝对不会给它设置这么多限制,而是我们自觉地明白,用社群的方法挑对的人,然后期待他产生奇妙的结果。

我刚才用的这个词叫“期待”,很多我们招收第二次会员后,很多人说你们应该做怎么样的会员服务?我说我们没有会员服务,因为提前就说好,没有什么服务。然后我们就期待用一系列我们的设置,他们自己去找出。有一个人直接做了罗辑思维的葡萄干,一些小吃,在淘宝店上开始卖,也有一些姑娘在家有罗辑思维的饼干,有的青年旅社,直接挂出来逻辑思维的旅社,包括餐馆,包括一些读书会,包括一夜咖啡馆,按过去的工业时代思维,这都是对我品牌的侵权,但是我们的策略就是让他们去弄吧。官方,我们只保留一个,如果你骗人的一个谴责是什么。事实上我们正在等,就是这个花园里长出什么东西,我们能不能扶持它去长。今年过年前,我们做了一个逻辑思维希望会员相亲大会,线上的相亲大会,用微信公众号做的,最后好像我们连做了八天,成了十几对。我们借鉴这个,马上我们可能会推出一个新的东西,就是推出逻辑思维的“天使小雏苗”,如果你有本事做一桌美极了的饭,我们帮你众筹这一桌饭。就10个人,一个人500块钱。我们形成中国餐饮的另外一个玩法,只要你能做饭,就靠给大家做一桌经验的饭,一笔挣到几千甚至几万块钱。接下来我们可不可以帮那些,我能够在深圳陪游,我带你玩这个城市,甚至我家里可以做沙发客,帮助一些有手艺的个人完成互联网时代的微创作。有的人我能在街上教你怎么搭讪、泡妞,事实上有这样的培训师,我们就可以帮他众筹他的客户,到最后逻辑思维的演化是什么?可能就不是一个企业,可能变成一个社会化企业,就是作为平台本身它并不盈利,但是它在帮所有接入这个平台的人,完成个人的创业,个人禀赋资源的汇集也好,到最后,逻辑思维很可能演化成一个新时代的小型交易所。

就是大家到我这儿,项目在我这儿弄,然后赢得从资金到品牌到人格到初始用户,所有资源在我这儿融合,变成这样一个东西。这当然是我的一个个例,我想跟大家讲的是,未来的商业,靠社区去驱动,让每一个个人绽放出来,而不是用组织的价值,也就是我们今天念念不忘,老是决定要解决企业的问题。

前不久一帮原来老媒体当中做新媒体的那些编辑们,腾讯公关部召集的,让我跟他们讲一次,怎么做新媒体。我讲完后,他们觉得说你这些对我们都没有参考价值,因为你不可复制。我说对,他说那我们怎么办?我说办法很简单,我给你们一句心法口诀。叫“临行喝妈一口奶”。

罗振宇简介 篇5

案,6种脑洞

精读:巨头也有“难养的儿子”,在扩张帝国版图的同时,也会不断折戟。百度如此,腾讯如此,阿里更是如此。“阵亡”的产品成为了巨头成长路上的垫脚石,也记录了巨头发展的轨迹。

2015年12月31日,北京水立方,罗振宇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那一次他提到互联网恐慌、资本寒冬。罗振宇说,没有任何道路能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2016年12月31日,深圳“春茧”体育馆,“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第二场。时间战场、认知革命、服务升级,罗振宇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2017年12月31日,上海梅奔文化中心,罗振宇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距离他结束这份坚持还有十七年。

演讲同步在《深圳卫视》直播,罗振宇提出6个问题,6样答案,6种脑洞一个月以前,我就不断的问我身边的朋友和我们的用户

2017年,那一天你认为最重要?

得到的最后的答案,都是说10月18日,十九大召开的那一天很重要。

确实,对这个国家,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这是共识,但接下来的答案,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的20172017年,我们这个国家已经变得很牛很牛。GDP大概是12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财富500强公司中,中国已占115家;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在校大学生;你看,全是好事。但是好事多,不见得焦虑少。

2017年,我就这样逢人就问,关于我们这一代人形形色色的焦虑,得到了各色各样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讨论,都逐渐聚焦到了以下六个问题上:

第一,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第二,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第三,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 上面三个问题,离我们很近。更进一步,还有三个问题,看似离我们有点远,但其实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更大——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第五,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第六,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2017年,这六个问题,我不断请教高人,我觉得我是得到了阶段性的答案。这些答案,我把它总结成了“六个脑洞”。在这些问题、答案和脑洞中,我也逐渐看清了我们这代人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我把它称之为——“中国式机会”。

一、动车组脑洞那接下来,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时代,还有没有新玩家的舞台? 沈南鹏告诉我,你看到的舞台虽然更单调,但是你没有注意到,舞台本身正在变得更大。虽然聚光灯下的主角在膨胀,但是聚光灯外,在更大的舞台上,有更多的角色在登场。一部手机的平均价格是2000块人民币,而一部汽车的平均价格至少能达到十几万人民币,所以智能汽车行业比智能手机行业大很多,这将会是一个几十万亿的市场。这个领域一定会产生一批巨头。和手机一样,其中,必有中国公司的身影。

再放眼那些新领域,从AlphaGo到AlphaZero,好像都在讲述一个西方科技打败东方智慧的故事。但同时呢?世界上最多的人工智能论文出于中国人之手。你说还有没有机会?“得到”作者刘润老师今年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一些热门公司,来历有点奇怪?他们都出身在二三线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公司都不是从一线城市发展出来的,是二三线城市的成功逆袭。

按说,一线城市人口聚集多,信息传播快,示范作用好,为什么这些成功的消费品牌反而诞生在二三线城市呢?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所有的答案,都和中国独特的国家禀赋有关。尤其是人口的分布结构。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还是聚集在二三线城市。它们更能代表典型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一种消费品,无论是价格、消费习惯,还是供应链的成熟度,只有在这些城市被检验了,成功了,才有在更大范围内复制的能力。

这些城市,虽然并不像一线城市那么庞大,但本身也有一个不小的人口规模和市场。同时,又不像一线城市那样,选择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于是,天然就成了消费品牌的实验室。

李丰说,“如果拉长时间范围看,过去一百年全世界已经有三次消费升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向全球输出了立顿,还有一些酒类品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输出了沃尔玛、肯德基和麦当劳。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贡献了索尼、松下等品牌。

按照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想见,未来全球的大消费品类,都会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

举个例子。2017年,很多人都在谈论喜茶。其实,还有一家叫做古茗。7年前,它在浙江台州的一个镇上开了第一家店,今年开到了第1200家店。想不到吧?那他有什么诀窍呢?其实都是这种小知识。比如,他就发现,在小镇上开店,装修不见得要多高大上,但是灯一定要亮,要成为当地的路灯。镇上的灯光通常是很暗的,你的店特别亮,顾客就觉得这家店更好、更干净。

你看,这种知识难吗?这种知识,即使你不在大城市里,听不着热门的创业课,也见不着硅谷大佬,你也一点都不可惜,因为这些知识只能来自于实践中的点滴积累。

在很多人眼中,这不是技术,不是创新。但是不要忘了熊彼特的教导:“创新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的创新,没有必要走什么捷径,扎到最深深的现实中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我们办公室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这是我们的商业信仰。

商业世界里有一些自古不变的朴素道理。比如货真价实,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对客户诚信,做生意要赚钱等等。这可能就是下一轮崛起的创业者的群像。

这个认知,是我今年开的非常大的一个脑洞,我称之为叫“动车组”脑洞。为什么这么说?

过去四十年,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先富带动后富,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一线城市带动二三线城市,精英带动普通人。在这个认知里,我们认为中国是一辆绿皮火车。但是,从2017年发生的桩桩件件来看,中国已经分明是一组动车。很多人还不知道动车的原理,其实简单说,就是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

如果靠火车头,车厢越多,就车速越慢。而在动车组,车厢越多,也就意味着动力单元越多,速度反而不会慢下来。这就是我们把这个脑洞称之为“动车组脑洞”的原因。所有人都在分享这个时代的机会,也在给这个时代创造动力。带着动车组脑洞,我们也可以更深地理解,中国的全球性崛起。

过去每一步成功,我们都把它解释为勇气、智慧和胆略。但是现在,很多发展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的、自然生长的,是中国国家势能的一种“溢出效应”,像高山滚石一样,就这样倾泻出去了。中国正在从一种“追赶式”的力量变成一种“溢出式”的力量。

何帆老师说,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平凡创新时代”。它就像动车组一样,不再依靠一个单一的火车头,而是每一节车厢都提供了驱动力。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创新太过简单。简单到乏味。但是,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说过,一项创新所能赢得的最大赞美莫过于人们说:这太显而易见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 确实这是一个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时代,但是机会还很多,属于传统行业和普通人的机会也很多。这是2017年关于中国式机会,我开的第一个脑洞,我称之为叫“动车组脑洞”。

二、热带雨林脑洞第二个问题,既然机会有的是,那在这些机会里,以前的玩法还管用吗?会有什么新的玩法? 这两年,有一家公司快速崛起,叫快手。去年这个时候,快手的日活跃用户大概是3000多万;今年12月份,我见到快手创始人宿华的时候,它的日活已经过亿。

这是什么概念?按照任何标准,都已经是最大的互联网产品之一。

我问宿华,这是为什么?他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头儿,在快手上陪了我一年了,每天晚上他都要表演一段拉二胡。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不对啊,拉二胡一般都是右手持弓、左手握弦,而这位老人家是反的,两种可能,一种他是左撇子,这个可能性比较小。还有一种可能,说明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要么单身,要么老伴离婚或者去世。所以,他只能自拍。

这种生活其实一直都在,但是不可能被记录下来。为什么?因为电视台的摄影记者爬不了那么高。为什么现在可以被记录?因为这些工人每个人都有手机。而且在深山中都有网络。

最难被互联网世界连接的人、最难被记录的人、那些社会末梢的人,就这样因为短视频,被接入了这个时代。而快手这个连接器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小镇青年因为电影院线的建设、因为互联网被连接进来了。他们开始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力量。这是一股新力量,他们的价值观、消费口味和我们熟悉的人迥然不同。每冲进来一拨人群,就成就一拨连接器,每成就一拨连接器,就诞生一拨商业新物种。

2017年,有一个人一直在谈“新物种”这个词,那就是吴声。但是我觉得,他更有价值的说法是“超级用户思维”。也就是说,因为新物种越来越多,商业的打法出现了一种从流量思维到超级用户思维的转变。

过去,受互联网的影响,大家都觉得主流的商业打法,应该是流量思维。一个网站需要更多的点击,一个小店也应该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但是这个词背后是一种冰冷的心态。不论你是什么人,你在我的商业棋盘上,就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流量,用一个统一的词汇,掩盖了互联网世界的丰富性。

不能说流量思维就错了。过去这20年,互联网人口红利爆发,大量的人从线下转到线上,从真实世界移民到网络空间,用“流量思维”来数人头,图进取,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反正遍地沃野,插根扁担都能开花。

但是现在不行了,流量越来越贵,而且都已经被巨头们垄断。那一个新的创业公司,要想崛起,没有流量还怎么玩呢?只好变玩法。

不要留恋互联网的伊甸园时代啦。不要再想着像亚当、夏娃一样,能够随意摘取树上的果子啦。互联网人的“狩猎采集时代”结束了,“农耕时代”开始了。什么叫农耕时代?就是圈一块地,种一季粮,精耕细作,秋收冬藏。至于能圈多大,看你的本事,但是对这块地上的每一棵庄稼,心态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是什么点击量,他们是活生生的具体的用户,他们是你的衣食父母,你还胆敢大大咧咧地把他们称作是“流量”?

2017年,吴声提出了一个词,叫“超级用户思维”。也就是说,因为新物种越来越多,商业的打法出现了一种从流量思维到超级用户思维的转变。所谓的“超级用户思维”,就是我不仅关心我有多少用户,我更关心我有多少超级用户。超级用户模式虽然由美国人首创,但是中国市场正在赋予它更大的想象空间。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企业的使命是创造并留住客户”就像新加坡,我地方很小,但是我尽可能提供干净的市容,良好的法制,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全球资源链接,你来我这里,给我交点税,就像你给小区交的物业费。但是这就够了吗?不够,超级用户思维不止是营利模式的变化,它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的迭代。它还有一句更重要的潜台词:我希望你以我为荣。就像一个城市,我不仅要提供你生活的良好设施,我还要给你提供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荣耀感。

说到这里,我必须拿我们的「得到」App来举例子了。你可以去打听打听,「得到」用户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一家硅谷著名的创业公司明确在它的招聘启事里说,如果应聘者在「得到」订阅过五个专栏,就可以直接进入面试。面对这样的用户,我们不用做推广,你做推广也没有用,这样的用户是糊弄不了的。但是我们要做两件事。第一,要尽可能做让用户觉得长脸的事。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绝不给用户丢脸。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的玩法?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亚马孙热带雨林。它有70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独立生态系统。光昆虫就有250万种。动物植物很多都是别处没有的。为什么别处没有?

我们的中国跟亚马孙热带雨林一样,它有足够的规模,有足够的内部多样性。你看,这就是大生态系统的好处。不管它原来有多少古木参天,也不管它原来有多少野兽成群,都会有新机会出现。

而且新机会还有两种,一种是做物种间的新的连接器。另一种,是维持一个独立的小生态。

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都是不错的活法。所以,我把2017年开的这第二个脑洞,称之为“热带雨林脑洞”。

三、比特化脑洞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都说这个时代变化快,那如果没有能力快速变化,是不是就一定会被淘汰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2017年变化最快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新零售。它快到了什么程度?快到了,没有人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所以,只好在老概念前面加了一个“新”字,管它叫新零售。

新零售的玩法和打法,今年看来只是一个买棋子、做布局的阶段,真正的好戏,得明年上演。

新零售说起来很玄乎,但其实本质很简单,就两个字,效率。三个字,高效率。九个字,用一切手段提高效率。16个字,用一切手段全方位无死角地提高效率。有的,在数据算法上下功夫,有的,在支付上下功夫,有的,在物流配送上下功夫,有的,在建仓策略上下功夫,有的在创造场景上下功夫。不管什么功夫,你站在消费者这头看,本质上都是让你“想要就要,马上就要”。在你的购买欲萌发时,就能完成支付。在你的购买欲消退前,就能完成送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快递来。

你看,效率的提升就是这样一点点挺进。当你意识到的时候,这一点一点的量变,已经积累到把你的生活改变。这是一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战争。从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到你楼下的夫妻老婆店,全面被动员,分开走,一起打,打一场效率战争

那你说,既然是效率战争,就很简单啊,找到货更快,支付更快,送货更快,不就行了吗?这么想你就把这场效率之战想得简单了。还有更快的打法。

你想过没有,在人的脑子里,还可以继续比拼效率。去年跨年演讲,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认知战”。

价格战,不管多惨烈,仍然是靠产品本身赚钱,战场仍然摆在商场里;而认知战,战场只在用户的头脑中。价格战的目的,是消费者仔细权衡之后,选择我;认知战的目的,是消费者只知道我。价格战的目的,是在比较中胜出;认知战的目的,是不存在比较。

速度、速度、速度,你看我们刚才讲,从货逼近人的速度,支付的速度、送货的速度到认知的速度,我们其实只是想问一个问题,这么强调效率、速度,演化这么快的领域,真的把那些不赶时髦的人甩出去了吗?

前几年,几乎所有产业的人都在谈互联网冲击,似乎互联网是一张过时不候的船票,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大家都深陷在所谓的转型焦虑中。但是,在2017,连一个水果摊,一个烤红薯的,都已经被微信、支付宝拽到了线上,还有什么互联网转型的问题?

2017年,不管你原来有什么认知,什么处境,有没有互联网思维,不管你是一个传统超市,还是一个夫妻老婆店,都被资本,被阿里系、腾讯系的力量,用投资、并购、地推、补贴的方法拉上了轰隆隆的战车。

2017年,有一个词大热,叫“赋能”。这个词的发明人,阿里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说:“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

调动不属于你的,组织外的资源的方式是什么?就是你原来不能,但是我有办法让你能。所以,你才会听我的调动嘛。这就叫“赋能”。反过来,我是一个小创业者,我怎么调动阿里的资源呢?就是反过来接受它的赋能嘛。

去年的时候,我们还是想,想个什么辙,我能变成一个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而今年,你还用想辙?只要你握住来自比特世界的那支赋能之手,就已经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还有什么转型焦虑可言?

就像在内容产业里面,很多内容生产者原本还在焦虑,怎么完成这一轮互联网转型。但是你们不知道的是,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你不知道,像「得到」这样的公司是多么饥渴地在寻找你。

这就是我们今天问出的第三个问题,“跟不上快速变化,是不是就会被淘汰?”

所以我们开了这第三个脑洞,叫“比特化脑洞”。什么意思?这个世界正在被迅速比特化、数字化。2017年,新零售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比特世界是一个需要我们攀爬的山峰。但是,2017年,比特世界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原来它哪用你攀爬?它是主动匍匐到你的脚下,席卷你,拽住你,托举你,赋能你。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脑洞。过去几年,我们经常会害怕一些大词。我们受到互联网思维、免费、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概念的冲击,我们一时恍惚,觉得这个世界下一秒就会变得陌生,我们会因此掉队。但是,明白了比特化脑洞,我们明白了,有两个趋势永远不变——

第一,无论产业怎么演化,都是往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演化。所谓的新零售,不过就是让更多的人,以更便宜的价格、更便捷的方式、更好的体验,买到更丰富的商品。这一点,不可逆。

第二,分工会越来越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只做专业的事。越专业的人,就越不会被时代抛下。这一点,也不可逆。

既然这次是这样,未来再有什么新词、大词,也许我们就不会被它们吓到。

做最好的自己,以更高的效率做好自己,比特世界自然会给你寄来船票,什么都不用担心。这就是比特化脑洞。

四、拔河脑洞我们来回答第四个问题,中国人口太多,资源太少,会不会发展空间不够,后劲不足,说白了,中国会不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回答,那么前面三个问题,不管是什么答案,都没有意义。

2017年,我问遍身边的朋友,哪个时刻你觉得很重要?这回我问的是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老师,他说是10月20日。那一天,坦桑尼亚批准了巴加莫约(Bagamoyo)港口项目。这个港口预计3年后建成。建成之后的吞吐量相当于现在非洲东部所有港口的总和。这是中国无数个海外建设项目中的一个。那为什么这个港口很特别?

我们先来看一眼坦桑尼亚的地图。这个红点的地方就是巴加莫约(Bagamoyo)港口,它连接着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援建的项目。质量非常好,但是现在运行得并不理想。为什么,因为这条铁路沿线没有什么大城市。现在每周只能开行两三趟车,开起来也是晃晃悠悠速度慢得很。

但是,坦赞铁路的两侧还有一个别名,叫“南方粮食走廊”。可耕地是9亿亩,80%都没有开发。

巴加莫约港口修建以后,这片地方就可以和全世界,尤其是和中国连接起来。那是什么结果?放飞下想象力。中国的耕地非常有限,大家都知道一个数字,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线。其中有5.5亿亩耕地是种玉米的,这里面相当部分是做饲料用。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饲料用地转移到坦桑尼亚去,用他们的5亿亩土地来种中国需要的饲料。这并不会影响到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最多对猪的粮食安全有点影响,但是中国这边就有可能腾出来几亿亩的土地。在这样一种连接中,受益的绝不只是中国。这个事情,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思考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能局限在中国本身。我们刚才那个问题,中国会不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这个问题必须在全球的框架中才能找到答案。世界不再只是国与国的拼图,而且是由基础设施连通的网络。世界不再是分散平摊的块块,而是连起来的点点和线线。世界越来越像互联网。

光占有,不连接,就是一个资源孤岛,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把世界看成块块逻辑的bug。但是如果把世界看成是点线网呢?那注意力就是放在基础设施上,放在互联互通上,放在塑造和维护供应链上。我们来看看,基于这个全新的逻辑,中国这些年是怎么做的。

《超级版图》这本书提出了“拔河游戏”这个精彩的比方。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其实是在走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模式中。美国人眼里的博弈,是一场拳击比赛;而中国人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拔河游戏。我们来看看这两种博弈逻辑的区别——

拳击比赛是强者的竞技,是有准入门槛的;而拔河游戏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人人都可以有贡献。

拳击比赛以击倒对手为目的;而拔河游戏只是想把供应链上高价值的部分拉过来。

拳击比赛取胜的关键是让自己更强大;而拔河游戏取胜的关键是让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这一方。拳击比赛的输家必须离场;拔河游戏希望人人都不要松手 拳击比赛之所以玩不下去,因为世界已经越来越混为一体。中国正在参与的拔河游戏的逻辑来看,所有国家的人口、产能、资源、资本和技术,都共生在一条供应链上,休戚与共,谁也不能放手。这里面的博弈再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绳子往哪移一点,主导权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问题。那么拔河游戏里面,谁能获得主导权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胖子多的、肉大身沉的、心更齐的有优势。在拔河游戏里,人口规模、市场规模、产业规模,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了。说到这,你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会在全球那么积极地去参与修建基础设施、去维护供应链,为什么积极地倡导“一带一路”。

拔河游戏不关心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只关心价值的移动方向。

理解了拔河游戏,你就会明白,中国和美国,这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也许根本就不在一条赛道上竞争,甚至根本就不在同一幅地图上竞争。它们看到的是两种图景,实践的是两套逻辑。

不要以为两套逻辑,就一定有好有坏、有优有劣。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说,“一个深刻的真理的反面,可能是一个更深刻的真理。”还记得我们刚刚提出来的第四个问题,中国的经济会不会遇到天花板。还记得我前面说的么?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回答,那么前面三个问题,不管是什么答案,都没有意义。

听完了拔河游戏这个比方,有没有一种开脑洞的感觉?所以,这就是今天跨年演讲我给各位介绍的第四个脑洞,我把它称之为“拔河脑洞”。在国境线构成的世界里,在拳击比赛的规则里,这个问题好像很严峻。但是在由供应链构成的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在拔河游戏的规则里,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五、终点站脑洞

六、枢纽脑洞刚才我们已经谈了五个问题,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要关心。中国能不能营造一个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呢?刚才我们一直在讲中国机会很多,中国增长还没遇上天花板,中国的优势很独特,那你一家独大,别人怎么办?别人过不好,我们也好不了。所以最后的问题来了,我们能不能和世界建立良性关系?换句话说,我们未来的全球角色是什么?

在《枢纽》这本书中,施展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中国一直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请注意,不仅现在是,历史上一直都是。

什么是“自变量”?就是它一变化,系统就变化,它的变化是参与到系统的生成和演化中的,这种大块头的因素,就是自变量。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就是世界系统的自变量。还记得吗?总有人说,中国很倒霉啊,我们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这似乎是中国的一个软肋。但是你一旦把思考角度转过来一看的话,世界缺不了中国。这就是自变量的地位。

但是,自变量只是说明你的重要性,还不能说明你在全球结构中的位置。这个位置不是争来的,是世界格局演化逐渐形成的对中国的一种需求。我们来看看二战之后,世界格局的一个局部演化——

非洲国家在二战后纷纷独立。说实话,那个时候非洲经济发展是不错的。原因是西方的带动。西方要资源,要经济腹地,非洲正好有这些好东西,所以非洲的日子就好过。但是一转眼到了1970年代,发生了石油危机,西方经济突然之间遭遇了一个巨大的停顿,对原材料的需求急剧下降,非洲国家于是陷入到了非常艰难的经济困境当中。然后呢,西方的危机很快过去了,我们都知道里根、撒切尔一系列改革,西方经济继续爬起来,80年代中期迎来一个繁荣的周期。但是,在西方的这一轮繁荣的同时,恰恰是非洲现代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十年。

因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他们已经进入了创新经济的时代,超过70%都是第三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这和以原材料出口为主的欠发达国家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这个裂缝谁来填?上个世纪90年代,答案揭晓,是中国。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就理解中国的全球角色了。

西方国家已经没有办法和欠发达国家直接形成经贸循环了,中国是全球经贸循环有效运转的必须结点。这不是什么推演,这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正在变成全球经济体系的十字路口,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也是施展老师这本书的名字——枢纽。作为枢纽,我们向原材料产地国家输出资本、制成品、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

作为枢纽,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形形色色的工业品和创新落地的机会。

2017年,我们已经看到,当大规模难民涌向欧洲的时候,欧洲既无法抵挡,也很难让他们融入。

就像《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戴蒙德说:“历史上的国家和社会衰败,更多只是影响到自己。而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衰落,都可能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地方。”

中国2016年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总额为361亿美元,占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9%,是世界第一。这不是简单的投资,而是在非洲建设铁路、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把非洲的矿山、农田、村镇和全球连接起来。

站在西方的角度看,他们通过中国投放秩序。站在欠发达国家的角度看,他们通过中国在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繁荣。这就是中国的枢纽作用。

中国,处于大陆和海洋的连接点上。

在古代,世界通过丝绸之路和中国互动,大陆是秩序的生成线,然后以中国为枢纽,向海洋世界投放秩序,海洋是秩序的传播线。

在当代,世界潮流反向而动,海洋世界是秩序的生成线,然后以中国为枢纽,向大陆的深处投放秩序,大陆是秩序的传播线。

但是,不管方向如何,中国都是联系海洋与大陆的中介性、枢纽性存在。

这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和超大规模性共同决定的,这是全球都希望中国去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认清楚这个角色和责任,我们就有能力去营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环境,就不会和现有的大国发生零和博弈。

这是这场跨年演讲试图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我把这个答案称之为叫“枢纽脑洞”今天,我们回答了六个问题,回应了六种焦虑,在开出的六个脑洞中,其实也认出了六种“中国式机会”。

这只是一个起步。我不觉得今天说的是什么终极答案。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将会持续探索这些问题,这种探索一点也不抽象。它和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决策息息相关。

还记得我们这个演讲一开始提的那一系列问题吗?什么样的行业会有前途?孩子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怎样配置自己的资产?

不管你原来是怎么想的,2017年到了最后的时点,让我们带着中国式机会的视角,重新启动对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2018年已经开始,我们这群人即将分头前行,各自启动自己的人生算法。祝各位好运。

罗振宇简介 篇6

在街头巷尾热议股市的当下,也有人选择坚决不碰股市,他并不是觉得股市有风险,只是觉得股市不适合他。

罗振宇坚决不敢炒股

周末坐在马桶上听《罗辑思维》,罗胖也聊到最近火爆的股市,虽然他坚定认为这次牛市不会停留在4000多点,但他仍然坚决不炒股票,罗胖在不炒股方面对自己有三个不相信。

第一个不相信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判断什么时候该卖出股票,如果不卖,涨再多都是纸面财富;卖早了,难免会后悔;卖晚了,那可就是灭顶之灾。

第二个不相信是,面对火爆股市,不相信自己还能够保持淡定平和的心态,一旦炒股,不管是赔是赚,接下来的日子就会被贪婪和恐惧轮番霸占,这样的日子不会快乐。

第三个不相信是,如果把炒股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挣钱,他不相信挣得会比股市少。

从罗胖的三个理由中,可以看出在炒股之前大家先需要平衡一下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大学教师迷恋炒股放弃评选教授

接下来再给大家讲一个上周末在饭桌上听到的有关炒股的故事。

当时在饭桌上,大家都在讨论最近应该买哪只股票,有没有内幕消息。

一位大学教授却给我们讲了一个他身边的小故事。他的一个师兄,当年炒股挣了不少钱,后来竟然把股市当成主业,发展到连教授评选都不参加了,最后赔了80万后退出股市。他已经是教授了,他师兄现在还没评上教授。

教授身份的区别在高校里意味着收入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个会影响很多年。当年他师兄在股市赚了很多纸面财富,天天忙着盯盘,顾不上评选教授,而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学校发的薪水。也是看到师兄境遇,现在股市再好这个教授也不会炒股了。“我不是那块料,踏踏实实搞科研最实在,这些年我赚的钱肯定比炒股赚的多多了,而且会越赚越多。”

牛市也不是只赚不赔

也有一个发生在笔者身上的故事,笔者上周以好玩的心态把自己微信头像换了一个炒股的图片,随后就被各种私信。就连以前信誓旦旦说过股市是赌场的朋友也私信让推荐股票。从这些人的口气中能感觉到,他们认为目前在股市中就是捡钱的,不炒股就会错过发财的机会,对于股市风险却是茫然不知。短短半个小时后,笔者不堪其扰,狼狈地把头像又换回来了,并宣布自己不炒股,以躲过朋友们的“问候”。

纵观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当牛市结束,能够保持硕果的人其实寥寥无几。张三还是那个张三,李四还是那个李四,更多的人只是含泪算算自己这波牛市中损失了多少钱。2007-2008年的牛市之后,没有多少人能够全身而退。

如果只是看到股市暴富神话,那在过去20年的屡次牛市中,你身边有多少人因此而进入了财务自由?

不建议年轻人炒股

其实今天这篇文章最初的标题是“我为什么劝年轻人远离股市”。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笔者认为牛市还会继续,但仍然建议年轻人不要去炒股。

不建议年轻人炒股,笔者也给出三个理由。

首先,你的本金有限,假设你有2万的本金,就算翻一番也只有4万。如果赔了,对于各方面需要用钱的年轻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这会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

第二,股市成为影响心情的晴雨表,炒股以后每天股市的涨跌成为影响你心情的决定因素,没有几个人敢打保票不会被股市所影响心情。因为股市的那点钱年轻人太在乎了,而且很多人都是抱着暴富的目的进入股市的。

第三,股市会“浪费”你很多精力,如果买了股票,很多人会花费很多时间盯盘,每天9点到11点、1点到3点的黄金工作时间都被股市“霸占”了。

笔者的观点很简单:股票市场不是年轻人应该去的地方,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未来会给你带来长远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一边赚钱一边成长是年轻人最为理想的状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股市显然不会让大家走入这种状态。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算一笔账,在炒股上耽误的时间、精力与所赚的钱是否匹配。

最近看到这样一段话,生动地写出了炒股后对年轻人的影响:“一旦把自己有限的积蓄投入到股市中去,就会被行情的波动死死地抓住,然后在里面虚度光阴:原本应该学英语的时间,却拿来研究波浪理论;原本计划去听一场学术讲座的,却跑到证券公司去被各种股票大师洗脑;原本可以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却敷衍了事,然后偷偷打开行情软件看股票;原本可以在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就的,却跟成千上万的‘股民’一样天天守在电脑前面想着一夜暴富,沦为庸碌之辈。”

靠股市暴富只是个梦

笔者身边的一个朋友,当年拿了5万块炒了两年炒到了50万,随后股市连续下跌,当跌到5万块本金时,他才清仓仓皇逃离股市。虽然朋友没有损失本金,但两年多的时间浪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笔者也见过很多股市大牛,但很少有人以炒股为生的,都有自己的工作,炒股不过是他们的业余爱好和打发时间的游戏罢了。正是因为看懂了股市的游戏规则,他们才会从容地炒股,当然他们是不会拿着自己全部家当去炒股的。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下一篇:村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