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春节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中的春节(精选6篇)

古诗中的春节 篇1

郭关艺术 2017-01-29阅读原文 春节的典型意象古代有关春节的诗很多,其中“春风送暖入屠苏”可算是最有名的诗句之一。我们讲唐诗,不妨从这首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开始———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朴朴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我要先说说“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年”。“岁”是更为古老的说法,有悠久的历史。古人对一年的时光变化有清楚认识之后,最早在传说的尧舜时代以“载”来称呼它,“载”是“始”的意思,取其“物终更始”之意;之后的夏人,根据后代文献记载,称之为“岁”,是指岁星(木星)运行十二次之一的时间;到了商代,殷人多称“祀”,祭祀在古代非常重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讲的就是祭祀与兵戎,祭祀活动每年都有;而周人称其为“年”,本义是“谷熟”(《说文解字》),有收成的意思。《元日》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涉及了古代春节习俗里很重要的三种典型意象,在新年来临的前后,王安石在诗中提到了爆竹、屠苏和桃符。首先是爆竹。直到今天,爆竹仍然是很流行的东西,但准确地说,应该改称“爆纸”了,因为它不再是用火焰烧灼以爆竹筒,而是外裹重重纸衣。我们今天关于过年的传说大多是名为“年”的怪兽,但这是后来演变出来的,爆竹最初是为了吓唬“山臊”。相传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记载:“西方深山中,有人长尺余,犯人则病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箸火中,熚烞有声,而山臊惊惮。”山臊会使人发寒热病,以竹放在火中,竹子爆开可以吓走山臊。《荆楚岁时记》也说:“正月一日……鸡鸣而升,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里大家可以注意,爆竹燃放的时间是天明鸡鸣的时候,而不是现在流行的午夜来临之刻,因为古人通常将新年来临的时刻定在天光明朗之时。上面“千门万户朴朴日”也体现出天刚亮的情景,太阳刚出来,光还不是非常亮。其次是屠苏,这是一种酒,混合了大黄等多种药草,据说喝了可以祛病避疫。古代在不同的时节饮不同的酒是常事,比如端午节就得喝雄黄酒。屠苏酒,据后代记述是除夕将内含多种药草的布囊悬入水井之中,到元日时取出浸酒而成的。关于屠苏酒的诗很多,我们来看唐代卢仝的《除夜》诗:“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酒色迎春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其中“最后人”不是指善酒最后不醉的人,而是最后持杯喝酒的人,即最为尊长者。这体现了年节时喝酒的习俗和讲究,一般是年少的敬长者酒,但饮酒时则是年少者先饮而长者后饮。最后是桃符。桃符的历史追溯起来极为久远,我们来看这段话:“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这段话出自《山海经》,但在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文本里并没有,而是东汉王充在其《论衡·订鬼》篇中引用自《山海经》的。这里面可以看到神荼和郁垒两个非常古老的形象,他们是驱鬼的神人。古人相信桃木有驱邪的功用,或许就是由此而来。最初是将桃木刻削成一个大致的人形,可称为桃木俑;然后是在桃板上画神荼和郁垒,渐渐成为门神的形象;再后来除了图形还书写门神的名字;门神到五代以后渐渐发展为钟馗,大约到宋代以后又为秦琼、尉迟恭所代替;桃木也渐渐为纸所代替,在五代的时候大致已出现了书写吉祥意义的对联,即所谓春联。严格地推究起来,王安石诗里的“桃符”究竟是门神还是春联,其实颇难定论。可见,我们所有的年节民俗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是经过历史时段发展而来的。除夕的呈现王安石《元日》诗虽然是写宋代的情形,但这些春节的习俗和情景在唐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可以看到了,上面提到的“爆竹”、“屠苏酒”、“桃符”等大抵都有远古以来避邪驱鬼的意味。如果我们看年节前后的习俗和风尚,首先可以谈谈非常典型的“驱傩”这一环节,现在一些乡村里还有傩戏的习俗。傩戏是一种驱鬼逐疫的巫术乐舞形式,远古时在不同季节都可能举行,而年末的仪式,汉魏时代多于腊日举行,“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逐恶鬼于禁中。”(《后汉书·礼仪志》)这与《周礼》记载的“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类似,驱傩的人要戴黄金面具,身上披着熊皮,穿黑衣红裙,多人一起舞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春节联欢晚会成为我国民众过年流行的娱乐观赏方式,中古时期的中国没有春晚,但在除夕夜,大到皇宫,小到山村,人们都会看驱傩表演。很有意思的是,驱傩这种最初宗教色彩浓厚的仪式,其发展过程又有变化,体现出民俗的演变。《魏书·礼志》里提到,北魏高宗和平三年十二月的岁除大傩之礼,由军队分列两阵演出,一方为骑兵,一方为步兵,分别代表北方与南方。“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南败北捷,以为盛观。”最后北方胜利,南方失败,体现出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的局面。到了唐代,驱傩已经非常普及,大傩之礼在形式上与前代差不多,但更进一步世俗化和娱乐化了。据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载:“事前十日,太常卿并诸官于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百姓亦入看,颇谓壮观也。”与春晚类似,大傩之礼在正式举行前也要彩排,由太常卿先审阅,老百姓亦可参与。驱傩在唐诗里颇有写照,比如王建的《宫词》曰:“金吾除夜进傩名,画绔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昼,沉香火底坐吹笙。”这首诗中展现了皇宫中傩戏的情形。民间也有驱傩场景,比如孟郊的《弦歌行》:“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裈行戚戚。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敲鼓在驱傩仪式中非常普遍,扮演鬼的人要把脸涂成各种颜色,只有牙齿是白的。鬼被茅草做的鞭子、桃木做的弓箭吓得号叫乱跑,围观的人看了大笑。除夕夜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守岁,通常是灯火通明的场景。前面王建的《宫词》说“院院烧灯如白昼,沉香火底坐吹笙”,那一晚,皇宫里面是彻夜通明的,亮如白昼、歌乐升平的景象呈现了宫中的非凡热闹。据说隋代以奢华著称的隋炀帝除夕烧沉香木,火焰烛天,香闻数十里,一夜烧去二百余车。唐时想也不逊色,《南部新书》记载“燃巨烛,燎沉檀,荧煌如昼”。那时的诗人有不少除夕守岁的诗作留存下来,其中也多提到这一情节,比如在近体诗声律定型过程中有积极贡献的沈佺期《守岁应制》诗曰:“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在守岁光明热闹的场景之中,君臣欢聚,除了观看傩戏如同春节联欢晚会外,还有更高雅些的活动,比如作诗。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那时候作诗之盛行是历代罕见的。前面提到的沈佺期的诗是“应制”之作,也就是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而那些富于文采的帝王本人也会自己书写诗篇,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有《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梅花经常出现在宫廷守岁诗作中,再来读一读杜审言,也就是诗圣杜甫的爷爷的《守岁侍宴应制》,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除夕守岁之时,带着梅香的风吹进来,歌舞升平,人们下棋、游戏、喝酒。此诗将宫中的氛围、人们欢愉的心情连贯地传达出来了。这类诗大抵写得典雅端庄,环境和意象也都相仿。宫廷是中国中古时代诗歌产生的最主要的场所,它决定了诗歌的许多基本成规,不能说里面没有好的作品,但要期待普遍的佳作是很难的事。同样写到梅花,如果不在宫中,或许就可以颇有情味,比如王諲的《除夜》:“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大意是说,今年在这个晚上结束,明天明年就来了。寒冬暖春随夜转换,这些变化人是感觉不到的,但在后院的梅花身上却可以看到。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全诗着力渲染的时光流转最后落在了小小的梅花上,旨意一时突显。就像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样,从大的场景开始,最后落到一个小的形象上。守夜不眠是除夕的基本生活习俗,在宫中自然是欢娱非常,超出宫苑,情境就有另外的可能。自然,世间平民也可以有自家的欢聚,但并不一律如是。有一类除夜诗比较有意思,跟欢快、团聚、温馨的氛围相反,体现了诗人孤单抒怀的感受。孟浩然有一首《除夜有怀》曰:“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诗人是著名的隐居者,过着平淡的生活,这个除夕也没有太多的亮色,灯方灭熄,香气渐消,但还是透露出春暖悄悄临近的消息;然而这样一个欲暖还寒的夜晚,诗人与他暧昧不明的所怀之人,终究是无缘梦会了。诗里面随着季节轮转欲欢还忧的情绪纠结,显露着特别的韵味。孟浩然还有一首写于除夕的诗,是他漫游越地,在乐城也就是今天的温州乐清遇到故人张子容而作的《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作》。“云海泛鸥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团聚日子里一个人在外,遇到故人当然很高兴,但两人皆是天涯失意人,那种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愉悦,最终也落入生命苦短、相逢实难的感喟。如果孟浩然还能在除夕夜遇到自己的故友,算比较幸运,其他不少唐代诗人就不如他了。我们看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在柳家庄》:“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还有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可以看到,孤独的人在旅途,面对的往往只有寒灯,照见的是自己的霜鬓。这些诗体现了泊中诗人共有的感受:远在异乡、孤身只影、寒灯相伴、衰老愁苦、悲往忧春……他们对于新年的到来有某种愁绪,不是欢欣鼓舞地迎接,而是瞻前顾后。诗人是最敏感的一群,在新旧交接、众人欢聚的时刻,不如意者必定发出他们的叹惋,而穷苦之词易好,许多作品就此流传下来。或许他们的悲情是被放大了的,但这恰恰从反面折射出年节时分正是骨肉相亲、欢聚团圆的日子,应当有欢愉的氛围和情绪,当他们不能拥有的时候,就把这种伤心的情绪表现出来。元日迎新除夕之后便是元日,新年元日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经过一夜的守岁,朝廷上还要举行隆重的朝会仪式,文武百官要向帝王朝贺。这样的正旦朝会,从汉代就开始了,唐代的阵势当然甚是宏大。比如王建有诗《元日早朝》:“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六蕃陪位次,衣服各异形。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天还没完全亮,众人已到宫门等候朝贺了,这里面不仅有百官,还有地方官员以及外邦远客。朝会上,官衔和年辈高的大臣带领拜贺,很是庄重,但也会有纰漏发生。根据《东观奏记》的记载,大中十一年元日,太子太师卢钧80岁了,却“声容朗缓,举朝服之”;而第二年的太子少师柳公权也80岁了,远远走到殿下已精疲力竭,称皇帝的尊号发生了口误,被御史弹纠,“罚一季俸科”。大家议论纷纷,为柳公权可惜,“七十致仕旧典也,公权不能克遵典礼,老而受辱,人多惜之”。朝贺仪式结束后,皇帝会赐宴群臣,饮酒、作诗等依例进行。比如唐睿宗景龙四年元日,臣下多赋柏叶诗,当时有名的才子武平一之作如下:“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这类诗作辞藻规整华丽,书写隆重的朝会场面,表达祝寿祈年的愿望。到了元日,除了宫廷里的朝贺,平常世间,人们相互之间也有往还拜贺、表达新春祝福的习尚,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拜年。不过,迎来送往通常是很累人的,比如白居易就有《元日对酒》:“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衰。”白居易在元日发现,如果不是因为过年,都不知道自己身体日渐衰弱,侧面反映出拜年的辛苦。大约宋代之后,投刺之风盛行,由专人送去拜年名片,而不是自己躬亲登门了,一直延续到明清。这大概就与今天送贺卡的意思有些相近。总体来讲,虽然如上面所提及的,在除夕元日除旧迎新的年节里,会有仕途失意者或天涯沦落人的哀音,但总的来说,积极正面的情绪还是主要的,这似乎在元日诗里更为显著。放眼众多名家的元日诗,都洋溢着快乐的、积极的气息。有边州的,如张说《幽州新岁作》:“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嗟人事常无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也有乡间的,如卢照邻《元日述怀》:“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即使感到日渐老去,在新年的时候,也不会一味地低徊,如顾况《岁日作》:“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少年”的出现,让诗人坦然面对生命的代序和流转,体现出一种除旧迎新的正能量。公众平台简介此公众平台由禅艺国际艺术机构主办,为签约画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关道长设置公众平台号,欢迎关注。本平台发布郭关道长艺术创作内容之外另涉及书画、音乐、艺评、哲学等文化艺术类内容,您若有好文好画欢迎来稿,请先关注此公众平台,再投稿至邮箱:ybbud2008@126.com郭关简介:出生于湖南,画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书画、音乐、诗文、斫琴、装置等领域;知周易、晓音律、好古琴、喜操《幽兰》《广陵散》;曾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系统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后于龙虎山修道,通斋醮科仪;其曾就学于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佛光山、英国、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台湾建立有“郭关艺术馆”,长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件。《韦编三绝》 古琴演奏:郭关道长

00:00 / 05:07

8.8M

重新播放

05分07秒 8.9M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秒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可 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我知道了!

分享

古诗中的春节 篇2

答:零星算之为计, 总合算之为会。

(清·焦循《孟子正义》)

问:难道做会计的没有一点灰色收入?

答: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诗》)

问:你对公司还挺忠诚呢?

答: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唐·张籍《节妇吟》)

问:会计工作轻松吗?

答: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问:看起来你很热爱会计职业?

答:男儿作健向沙场, 自爱登台不望乡。

(清·黄景仁《少年行》)

问:真不错, 爱岗敬业。好象现在会计业做假很严重, 是吗?

答: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问:做会计听说要考很多职称、资格证书?

答: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问:听说其中的CPA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真的很难考吗?

答:噫吁晞,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问:要考这么多证书, 又这么难考, 你考得怎么样呢?

答: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鸡年春节诗句古诗 篇3

春节诗句古诗

1、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3、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4、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5、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6、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7、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8、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9、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10、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11、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1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3、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14、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5、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6、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8、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9、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2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21、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3、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24、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25、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6、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27、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2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0、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欢度春节古诗名句 篇4

春节,代表着春暖花开,农民们开始忙碌,春节的开始也是春姑娘降临到世界的`时候。以下是“欢度春节古诗名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唐·白居易《除夜》

3)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唐·孟浩然《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高适《除夜》

6)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7)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8)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唐·孟浩然《除夜》

9)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明·文徵明《除夕》

10)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3)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4) 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15)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唐·来鹄《除夜》

16) 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17)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18)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9)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0)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21)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唐·白居易《除夜》

22)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唐·孟浩然《除夜有怀》

23)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24)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宋·陆游《除夜雪》

25)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唐·李世民《守岁》

26) 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27)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8)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唐·李商隐《隋宫守岁》

29)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30) 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31)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32)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33)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34)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35)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37) 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38)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9)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40)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41)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唐·张说《钦州守岁》

42)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3)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44)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宋·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45)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46)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47) 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春堤晓星《忆江南·新年》

48)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49)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50)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51)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52) 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塞宾的左手《非绝体·新年》

53)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54)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55) 元良传万世,旦彩耀神州。快意空间聚,乐心吟赋悠。——漫岗秋叶《元旦快乐》

56)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57)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唐·白居易《除夜寄弟妹》

58)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59)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宋·范成大《卖痴呆词》

60)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唐·白居易《除夜宿洺州》

6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62) 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巴松灵风《贺新年》

63)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唐·白居易《除夜》

64)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唐·白居易《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65)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66)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宋·文天祥

67)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68)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唐·杜审言《除夜有怀》

69)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70) 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71) 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72) 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宋·梅尧臣《除夕》

73)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74)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75) 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云舒云翔《新年寄怀》

76)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77)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78)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唐·白居易《三年除夜》

79) 冬去春来又尽年,风花雪月谈笑间。夕阳洒绘云霞美,寒风劲秀雪漫天。花开花落情未老,年复一年志亦坚。我欲立志与天衡,豪情冲破不周山。——仇志璞《新年自勉》

80) 午夜忽闻爆竹响,三声过后静如初。心宽燃者迎新举,意会惊人旧岁除。——老鹰满天飞《新年夜》

81) 大雪南飞雁,一字冲天,龙年好景福禄传。万水千山难相见,祝愿无边!秦宋过千年,汉武执鞭,神州处处留遗篇。辞岁迎新更万象,春满人间。——《浪淘沙·贺新年》。

82) 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漫岗秋叶《新年寄语》

83)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84) 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85)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86)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87)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唐·元稹《除夜》

88) 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踏雪飞鸿《题新年扉页诗》

89) 瓦瓯篷底送年华。——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90) 龙飞凤舞万象新,腾达天地处处春;盛宴中国进步快,世业长青家家乐!——酒巷深亦深《春节乐》

91)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92)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唐·姚合《除夜》

93)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94)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95)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宋·苏轼《守岁》

96) 1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重庆春节的古诗 篇5

一、过秦岭

千古流传蜀道难,万山雪松隐云端。

今天蜀道变通途,高速公路遂道连。

二、游成都武侯祠

人间最崇三顾事,成都更重武侯祠。

游人细读出师表,流溪争论平五路。

茅庐未出三分定,赤壁挥扇起东风。

联吴拒曹终不变,祁山七出盖世功。

三、登峨眉山

盘旋崖上密密松,遥望葱茏云海中。

金顶高耸十面佛,春节人涌普贤惊。

一元复始春光明,万里上香心虔诚。

佛前万灯祈福禄,崖边七彩照仙梦。

四、蜀南竹海

忘忧谷

竹海归来已无忧,看破红尘七贤有。

世人难改贪心欲,忘忧老人已发愁。

仙寓洞

云游竹海仙寓洞,竹林仙景多留影。

索道凌空白云低,悬崖登险拜观音。

五、游重庆市

两江汇山城,轻轨穿楼群。

山间松映楼,夜景洪崖洞。

区分二十四,区区有奇景。

参观白公馆,又览渣滓洞。

六、车过阆中

归程过阆中,乘晚游古镇。

耳闻“醋泡脚”,家家有古风。

张飞府难寻,却见袁李坟。

此地风水好,多出大将军。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三美” 篇6

意境美, 是古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 正如人们所说:“诗中有画, 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 或最有意义的场景, 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 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领会意境与情感, 并从中受到熏陶。

语言美, 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 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等, 这些诗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音乐美, 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 节奏鲜明, 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 听起来声声悦耳, 产生了音乐美。

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 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诗中的“实景”,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意境”美

黑格尔认为, 在艺术创造里, 心灵方面和感性方面必须统一起来;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的, 心灵的东西也借着感性化加以显现。古诗中这种经过作者心灵化之后表现于作品中的东西也就被称之为它的意境了。下面我以唐朝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加以分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相传扬州有二十四桥, 一桥一景, 各具特色, 美不胜收;又一说二十四桥即吴家桥, 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亭亭玉立在桥上吹箫, 因此得名。诗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离开之后, 仍然魂牵梦绕。他以调侃的口吻, 询问在扬州为官的友人韩绰, 在这秋深月明之际, 你是否在与你的某个或是诸位红颜知己们在吹箫按曲呢?将想象中的情景与古时的传说巧妙地重叠在一起, 令人仿佛见到月上中天, 晚风习习, 吹箫的美人冰清玉洁, 风情万种, 依稀听到悦耳的箫声如泣如诉, 飘散于月光如水的南国秋夜, 简直是梦里江山……诗境空灵虚幻, 美妙绝伦。即使是没有去过扬州的人们, 读到此诗, 也定然会在脑海中浮想联翩。

从对这首诗的分析不难看出, 诗歌“意境”的创造带有很强的主体色彩, 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超越, 因此显得更加虚灵化。

二、指导学生推敲诗中的字词, 让学生品味古诗语言美

古诗语言凝练概括, 含义丰富深刻, 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形象美、凝练美这两方面加以引导。

古诗语言的形象美, 多表现在对色彩的运用。在古诗中, 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骆宾王孩提时所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鹅》: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学生闭上眼睛, 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弯清澈见底的池塘, 几只浮云般的白鹅, 仰天长鸣, 红色的鹅掌拨动着绿水, 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群鹅戏水图, 且声 (歌) ﹑色 (白, 绿, 红) ﹑形 (曲项, 浮) 俱佳。读这首诗, 我们不能不对骆宾王小小年纪就具备这样的感知与表达能力表示惊叹。

古诗语言的凝练美表现为内蕴丰富, 言简意赅。为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 他们可谓呕心沥血。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贾岛的“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下面以柳宗元的《江雪》略加分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人以寥寥二十字, 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旷之中画一“蓑笠翁”, 在“绝”“灭”的死寂冰冷之中着一“钓”字, 使全诗景中有人, 静中有动, 向我们展示了天地间的纯洁寂静, 渔家生活的凄冷孤寂, 渔翁性格的孤标独傲。再联系该诗写作背景我们可以得到更多信息: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以后, 柳宗元也被从政治权利的中心抛了出来, 在荒凉偏僻的南方, 开始了漫长的流贬生涯。精神无限抑郁的他借描写山水景物, 借歌咏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 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却也合乎人之常情。因此, 在那一片寒冷中, 不惧皑皑白雪, 忘掉世间一切, 专致垂钓, 心体俱孤, 性高情傲, 凛然不可犯的渔翁, 不正是他自己真实形象的写照吗?一首二十字的小诗, 竟然蕴涵了如此多的信息, 我们不能不惊叹古诗语言的凝练。

三、指导感情朗读, 让学生体会古诗音乐美

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 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节奏是形成音乐美感的重要因素, 它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古诗的节奏美不仅表现于节奏本身, 更重要的是在内容表现上, 这一形式就成为“起赋”与定性作用的统一, 使抒情性与音乐性相映生辉, 相得益彰。

下面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为例来解析古诗的节奏美。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图景,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读时要注意:这首诗是二三句型, 韵为“ao”, 韵脚是“晓、鸟、少”。其中的不确定语气为“不觉晓、知多少”, “闻啼鸟, 风雨声”是表示音响的词语, 读时要加以发挥。

老师先采用感叹的手法把诗导成八句式, 后四句的前二用感叹词 (开口音) :“啊!”与思索词 (闭口音) :“嗯?”后二句重复诗的后二句。得: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啊!夜来风雨声, 嗯!花落知多少?然后让学生尝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用增加节奏的方法改变节奏, 以在基本节奏上增加节奏的可读性。最后请同学试将节奏改写成乐谱 (教师从中帮助:因为是第一次接触, 老师要起到主要的作用, 学生只要提出开始音, 教师即以此音引成为乐句, 从而转入下句, 类推成曲。)

上一篇:微信说说伤感句子下一篇:我会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