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对林业经济运行的控制(精选10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资源,尤其是林业生态遭到严重影响。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国家提高了对林业产业的重视程度,并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这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更加全面地分析和调整,论文简单介绍了林业产业,并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consume a large amount of resources,especially the forestry ecology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the state has increa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and adjusted the fore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whic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the forestry economy.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nomy in China,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djustment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e.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orestry industry,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fore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forestry.【?P键词】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影响
【Keywords】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al change; economic growth;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69-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其经济增长,例如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林业产业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了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业经济增长。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林业产业项目并没有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并且一些地区还存在着高成本、低产出的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对此,有关部门还需要对林业产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帮扶,制定和实施有效措施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林业经济增长率,为我国生态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林业产业简析
2.1 基本概念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主要涉及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应用等方面的行业,例如花卉苗圃的培植、林木生产加工、果品加工保险、森林旅游开发等,由此可见,林业产业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产品种类也极其丰富。此外,林业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为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而且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2.2发展现状
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研究。近年来,植树造林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森林覆盖率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结构不合理,我国经济林树木种植不足,并且林木资源分布不均,同时,森林产业结构并不适应材料生产工业的发展需求,造成经营脱离使用,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例如林业产品单
一、科学技术投入不足、市场产品垄断回收等,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林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产业结构入手,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林业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变动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作用[1]。由于林业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受到各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林业产业结构变动需要以当地的林业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实现针对性、侧重性调整,进而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3.1 转变劳动生产要素
林业经济增长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劳动生产要素占据着重要地位,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林业部门要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业生产的积极性,通过正确的宣传,普及林业发展知识,有效缓和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同时,吸纳更多人员参与到森林资源培育、林业产业发展的队伍中,对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教育活动,对劳动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指导,进而实现林业产业的科学调整,推动林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3.2 扩大资本投入规模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林业部门不仅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补助,还要发动社会力量,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林业部门可以通过招投标,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林木工程建设中,聚集社会资金,扩大林业产业的资本投入规模。例如,对于林业第二产业来说,可以发展林产品加工业,这就需要根据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确定林业结构调整方向,提高招商引资力度,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进而带动林业经济增长。
3.3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林权制度的改革为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挥着积极作用,林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林权制度优势,根据不同林区的环境特点,制定符合林区发展的规划,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同时,林业产业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林业第三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龙头企业,紧密结合供销、贸工林和林科教等相关内容,科学规划第三产业,发挥林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
3.4 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业经济增长中自然也是第一推动力。之所以会形成林业产品单
一、质量差的局面,不仅仅是没有把握市场动向的后果,还和科学技术、创新思想投入低有直接关系。一个没有市场又没有科技支撑的产品,必定会为时代所淘汰。所以应当增加林业产业中科学技术的投入,针对林业第二产业,要将科学技术投入到林业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中,同时鼓励大胆创新,研发新产品,以丰富林业产品种类。
3.5 深化林权及配套措施改革
在林业产业结构变动中,林权及配套措施的改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增强其对林业产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相关林业部门要继续深入改革林权制度和相关措施,进而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2]。同时,对于拥有众多林区的地区而言,林区不同,经营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对不同林区指导,出台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配套战略规划,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从而使林业发展的整体规模得到快速提升。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林业产业结构变动是推动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家和相关部门要提高对林业产业的重视程度,从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制度要素、科技要素等多个方面,合理地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其对林业经济的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业有害生物简介
要想找到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根治有害生物对于林业危害的办法, 首先就必须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知道什么是林业有害生物, 下面笔者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1.1 林业有害生物简介
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是指:在树木的种植和生长阶段, 可能对其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致使其出现死亡现象的一切林业病、虫等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指由于我国内部的林业有害生物, 如:地震、洪水等灾害过程中产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当然还包括部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如:企业生产过程中将没有处理过的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 也有可能导致森林有害生物的滋生和繁衍;另一种途径主要是指来自境外的林业有害生物, 这种境外的有害生物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 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 森林有害生物的天敌可能减少甚至是消失, 致使其在我国的林业资源中快速的蔓延, 难以控制, 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树木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因此, 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一定要引起相关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
1.2 林业有害生物分类
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同时也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 有害生物的数量极为惊人,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一百多万种。近些年来, 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有害生物对于林业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致使我国的森林面积锐减, 由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同时, 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 对生态的平衡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害生物对于林业的危害在极大程度上, 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200多种, 常见的危害较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有:红脂大小蠹、白蚁、油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松树叶蜂、华北落叶松鞘蛾、杨树食叶害虫、双条杉天牛、沙棘木蠹蛾、经济林虫害、森林鼠 (兔) 害以及其他虫害和森林病害等。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不同, 每个省份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进口业务量不断增加, 各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 40种入侵动物和23种入侵生物。入侵者, 来到缺乏天敌、适宜生存的环境, 大量繁殖衍生, 有十分大的破坏力与危害力。有害生物入侵犹如无形的战争, 却有着惊人的破坏力与危害力。
2 营林技术对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作用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
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需要坚持“健康森林”的理念,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实施三个转变:由重处理向重预防转变;由治标为主的防治策略向治标兼治本的防治策略转变;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营林技术以重预防为主, 可以有效地将林业生态情况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治策略的转变利于从根本上改变林业生物危害林业的情况;防治方法的转变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
2.2 做好树木的检疫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是建立在有害生物和森林生态环境之间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 只有坚持参考现代生态学理论, 认真贯彻落实基本林业防治措施, 做好森林植物检疫工作, 认真研究林业有害生物的繁殖衍生特点, 才能抑制有害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 最终促进林木健康成长。对发现植物检疫对象的地区, 应实行封锁, 并划为疫区。加强林木繁殖材料的运输及木材的调运, 严格遵循检疫措施, 确保非疫区林业的安全, 将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3 大力营造混合林
人工造林必须进行一定的混交, 混交林的枯枝落叶层易形成腐殖层, 拥有较复杂的生物种群。有些昆虫虽对林业有一定的危害, 但是却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生, 可在主要有害生物数量少的时候, 使有害生物天敌不因寄主数量的减少而凋落, 从而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混交林、腐殖层的存在利于形成较为复杂的生物链, 有利于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单一的生物链极其脆弱, 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从而遭到破坏。
2.4 科学选用优良抗虫害树种
不同的树种对同一有害生物有不同的抵抗力。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的形态结构, 生理特征等也都存在着差异, 对同一有害生物的抵抗力也不同。人工造林需要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 发展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通常情况下, 我们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采取针叶与阔叶、乔木与灌木、灌木与灌木等的混交方式, 混交方法可采用带状和块状为主的混交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森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逐渐锐减, 其中除了人为对树木进行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要引起相关部门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即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的危害。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林业有害生物的简介, 包括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种类等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的是营林技术, 其中重点介绍了几种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的措施。旨在让人们对林业有害生物能够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握, 看到林业资源面临的各种危机, 唤醒人们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曹结华.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1) .
[2]张凤玲, 候广有等.浅析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J].林业勘查设计, 2008 (3) .
[3]宋玉双, 黄北英.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 2008 (6) .
关键词:营林技术;控制;有害生物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55
自然界中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氧气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对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来说,森林至关重要。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森林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其原因除了人为因素外,病虫害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遏制,争取把虫害造成的林业损失降到最低。另外,还要广泛宣传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普及相关防控知识,从而加强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1 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并造成损失的各种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的来源十分广泛,并且繁衍速度很快,是林业安全的一个严重威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存在的林业有害生物多达100多万种。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大约8100万公顷的林地遭受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每年的损失大约有900亿元,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当前,对我国森林破坏最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白蚁、油松毛虫、松树叶蜂等,这些有害生物的侵入给森林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危害。
2 种子防虫,提高树种成活率
正确选择种子有利于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在选择种子时,要注意选择防虫树种,并对种子进行相关处理。首先应该在育苗的前一年秋天进行树种采摘,要采取健康成熟母树上的健康树种,这样的种子一般抗虫性较强,然后要对种子进行风干处理,置于干燥的地方妥善保管。在春天育苗之前,也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主要有消毒、拌种、浸种等措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在播种前将种子长时间浸泡在消毒液中以防止病菌和虫卵附着在种子上。
3 树苗控虫,完善育苗管理
在育苗前一年冬天,要注意对苗圃进行深挖整墒,在冬天进行土地深翻可以将泥土内存留的虫卵以及病菌等冻死,在春季播种树苗时还要利用草木灰和生石灰撒播技术对苗圃进行深度消毒,确保泥土健康无害。另外,播种树苗所用的泥土也很重要,在播种前期要选择与树苗需求相一致的泥土,泥土要具有较强地透气性和蓄水性,这样更利于树苗健康成长。育苗基地还应该尽量远离已经成熟的林区,以防止成林区中的病虫害威胁幼小的树苗。在树苗出土发芽后,要注意对树苗进行抚育,结合树苗的需求为其喷洒适量的消毒药品。
4 建设混交林,实施生态调控
混交林是指将生长习性并不相同的树种进行混合搭配种植,成熟的混交林技术融合了生态学和生物学两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对土地资源和林区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利用并大大节省育林时间。一般来说,混交林的枯枝落叶混杂在一起后很容易在土地内部形成腐殖层并吸引复杂的生物种群,如果这些复杂的生物种群中以有害生物居多,就可能引发害虫的大量繁殖衍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营造混交林已经成为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混交林内复杂的生态系统还能够吸引啄木鸟、灰喜鹊等鸟类,它们对树林中病虫的捕捉可以有效抑制森林中的病虫害。另外,如果在混交林中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应该以捕杀为主要措施,切忌乱使用药物,这是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某些脆弱混交树种的病变甚至死亡。
5 综合预防,加强成林抚育
目前,有害生物的管理逐渐科学化,在管理过程中多采用综合预防的方式,由以前与病虫害的被动斗争变成了主动防御和克制。
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很难遏制,尤其是成片发生的食叶害虫,在短时间内可以破坏巨大数量的针叶林。针对这种害虫,相关人员可以在培育树林初期建设起病虫隔离带,阻断病虫的传播路径。另外,在对幼林进行抚育时,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检疫,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林木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在每一个林木生长期都提前喷洒防治药物,控制病菌滋生。如果发现树苗发生了病变,需要及时拔出该棵病苗并立刻用生石灰和草木灰等对该棵树苗的根穴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害蔓延;如果是树苗上的某棵枝杈发生病变,要及时砍断该棵树枝;如果是成片的树林大规模沾染病害,需要全面施用喷洒具有较强药效的除虫药剂。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自然树林进行抚育时,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以防止不慎切断食物链或招引外来物种入侵,对自然树林造成严重后果。
6 结语
森林病虫害是危害树木健康的最直接因素,为了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建设绿色生态大自然,要充分利用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凤玲,候广友.浅析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J].林业勘察设计,2012,(03).
[2] 曹结华.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
[3] 宋玉双,黄北英.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10,(09).
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
在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保证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又要正确认识道德建设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动作用.道德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具有导向作用,要正确对待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
作 者:王书梅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7刊 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0(6)分类号:B82.052关键词:市场经济 道德建设 影响
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首先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发展好林业经济。国家政策对林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要想发展壮大林业经济,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林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以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好是政府可以和农民一起联合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在和农民合作发展林业经济时,一定要尊重林农意愿,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不要强迫林农;这是对林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还有就是政府要在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林农一定的优惠政策,并给林农提供林业种植的科学技术以保障木材的质量和林农的收益,林业不仅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关乎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为了满足木材的需求,一味的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就对森林进行滥砍滥伐,势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滥砍滥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避免的滥砍滥伐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国家就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制树木的采伐量,然而采伐树木是林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政府必须给林农一个合理的树木采伐指标。政府要长期的.和林农合作就必须出台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示范章程,明确其法人地位及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对管理人员及其他成员的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林业合作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在林业合作中,要时刻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为以后的长远发展积累经验。城乡的林业经济合作,不光是为了发展林业,通过林业的合作经验,这就为今后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等方面提供了合作经验。
二、加强城乡结合促进城域林业经济发展
发展林业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多方的合作。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是一项大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一定要重视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做好相关工作,树立起“扶持就是扶持林业、扶持林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观念,要对当地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以及管理服务。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林业的发展,提高木材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林农的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建立了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后,林农是否加入应该遵循其个人意愿,做到加入自由、退出自由,让林农做到没有后顾之忧。在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初期,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手段,吸引林农的加入。例如给予林农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和提供林业技术上的支持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提供简便、快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还有就是要完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机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了管理机制,才能促进林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林业的发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原料,那么发展林业,企业理应出一份力。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企业可以适当提高木材的收购价格,给予种植树木较多的林农一定的经济鼓励,为林农引入一定的设备、技术,让其能更好的发展林业。要想大力发展林业最主要的是融资、还有引进科学技术,这两点是发展林业的最主要的因素。
三、总结
庞德以为文明使得社会控制产生,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法律又成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庞德对文明下的定义为:“是人类不断地更加完善的发展, 是人类对外在或物质自然界和对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三种:道德、宗教、和法律。在近代社会, 法律成了最主要的控制手段。而我认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本身是可以受到道德与法律双重控制的。首先我们有交通规则明文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 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 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 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 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而类似于这种规则并没有太多的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我们没有见到哪个行人因为闯红灯过马路而受到处罚, 最多也就是批评教育。正因为如此, 我认为, 人们类似这种行为更多的应当是受到道德的约束, 是一种内心自我的约束。道德是一种人们内心的一种品德, 制约着人们内心深处自然而然所为的行为, 督促着人们对自己本身和别人的言行, 在是与非, 善与恶, 公平与偏颇, 荣誉与耻辱等方面作出一个价值平衡抉择, 是一般的社会规范。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社会控制的手段由原来的三个逐步演化成为由法律为主导的控制手段。道德, 宗教对于社会冲突的解决具有有限性, 不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正是因为这样, 才使得法律逐步成为主角。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忽视道德对社会控制的作用。当我们再去用现有的道德观念去衡量一些事情的时候, 我们清楚的发现, 已经难以进行明确的衡量和确定。“这些情况就要求有一些清楚而明确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武断的规则”。如果这些规则和原则能够很好的适用时, 我们就会从内心去遵守他, 尊重他, 所以我们总是在谈构建法律信仰的问题, 当法律成为人们内心的一种信仰, 一种驱动力的时候, 他的执行便会容易许多。但是同样的情况, 人类社会中也同样存在一些事情不能仅靠那些清楚而明确或者是有些武断的规则去衡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道德发挥其作用, 道德是存在于人们的认知和社会舆论中的是不成文的, 它所依靠的是社会舆论教育的力量以及人们内心的觉悟。道德几乎涉及到了人们日常行为中的一切行为, 这是宗教和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所不能及的。行人闯红灯过马路这种行为, 是首先应当到收到自我内心道德约束的, 如果每个人能自觉做到自我的一种道德的约束, 不在乎去等那么半分钟, 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的安定有序, 也是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人身安全, 也是对我们法律法规的一种尊重。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现象, 往往道德水平低的人, 法律意识淡薄;而道德水平高的人, 法律意识也相对来说强一些。一个法律制度总是通过以下的一些办法来达到维持法律秩序的目的的, 承认某些利益, 由司法过程按照一种权威性技术所发展和适用的何种法令来确定在什么限度内承认与实现那些利益, 以及努力保障在确定限度内被承认的利益。[1]庞德说:“共同集体的道德感和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要求人们信守他们的诺言。人们将实现由于她们的诺言或其他行动而合理地形成的合理期望, 这一点也是一个法律的前提。”所以也就说, 当我们在横穿马路的时候, 我们内心总是合理的期望不会有车无视交通规则而撞到我们身上来。我们主张我们的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障, 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
目前我们缺乏对法律的一种信仰也缺乏一种对道德的信仰。我们所熟知的法律是由道德习惯演化而来, 而现在道德与法律又是相互独立, 因此道德与法律在社会控制总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我们对道德与法律总是抱有一个合理的期待:最好的期待便是:法律所体现出的道德的品质能被广大的人民尊重, 道德又能够具有法律的品质为人们所遵守, 这样或许才是法律与道德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
林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对国家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而林业的病虫害问题亟待解决,每年因林业病虫害造成的林业损失是非常巨大的,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林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不断降低,对林业的保护就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林业每年因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是极其巨大的,对林业资源的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就是保护国家的生态换环境,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病虫害以及解决措施。
1.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1.1林业病虫害具有不确定性
林业病虫害之所以难以解决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具有不确定性,一般的病虫害都是突然发生,在发生之前都是无法预测的,我国的国土面积巨大,爆发病虫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林业部门的检测不可能覆盖所有区域,我国的病虫害种类具有多样性,病虫害种类有蝗虫、杨二尾小舟蛾、去南松毛虫等许多品种,因此营林人员很难做到预防的全面性。针对上述情况,林业的病虫害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1.2林业病虫害具有地域性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具有广泛性,通常一个县发生林木病虫害问题其影响的面积就能达到十几万亩的森林,有因为我国的的种植业存在几种发展的特点,如国同一林区种植同一种类的树木又是单一树种,那么就会加快病虫害的传播速度。由于全球经济变暖的原因,北方冬季气温升高,病虫害的死亡率降低,导致我国近几年病虫害面积不断加重,目前我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防治资金不足,危害了我国林业的安全。
1.3树木的抗药性增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出现了许多杀伤力强的灭虫剂,使以前许多危害大,杀伤力强的害虫得以消灭,但也给营林工作带来了巨大隐患,同时给林木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所谓伤害就是在对林木的不断用药的过程中,林木的适应能力和抗药性都会增加,这就给以后的营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营林防治有害生物的几种措施
2.1种植优质的树木
要想防治林木种植中的有害生物,在树苗的选择上一定要仔细,选择适应能力强,粗壮高大、无病的的优质树苗。树苗的优质基因是林木茁壮成长得保障,一定要加大优质树苗的培育力度,推高灾害率低的树苗进行种植,这样才能保证树苗的成才率。优质的树苗一定要选择优质的土地,优质的土地能够促进树苗的健康成长,一定不能选择低洼超市的地带,土壤一定要松散否则会抑制树苗的生长发育,好的植物生长环境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生存环境的恶化会导致植物的发病率增加,有许多普便的树木疾病就是环境恶化导致得。在造林时不要只是种植单一物种,要进行混合造林,是森林生物相互制约,减少疾病的发生,建立一个即合理又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通过相互制约控制虫害的发生效果明显,而且具有长期性、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更好的对林木进行保护。
2.2进行隔离种植
在树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树木的抵抗力较差而最终导致死亡,而树木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森林的绝大部分害虫都具有一定的扩散迁飞能力的,尤其是单一食性害虫,当害虫处于幼虫阶段时由于缺乏食物就会大量的进行迁飞,由于幼虫比较小,无法长距离转移,所以对病死的树进行隔离,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因此当发现树木死亡是,我们一定要对死亡的树木进行隔离防治疾病的传播。在营林工作中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种植单一物种,针对经常出现害虫迁飞及病虫害扩散严重的地区,可建立非寄生树木的隔离进行预防,能够有效的预防病虫害的传播与迁飞,树种的不同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隔离能有效的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合理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木能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3对林木进行合理采伐
树木同所有物种相同都是有寿命的限制的,超出其旺盛的生长时间和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的破坏时,树木的生命力就会逐渐衰弱,抗病能力降低,就非常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大兴安岭地区的平均树龄已经超过了40年,在农田中散落的树木的树龄也已经超过了二十年以上,已经达到了可开采的正常年限。因为当地的地理条件较差,降水不充分,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大部分树木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假如能够适当的缩短树木的采伐周期,在树木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采伐,就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对林木的合理采伐是预防林木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3.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产生的问题
3.1国家对防治营林病虫害资金投入的少之又少
我国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行政高新技术产业,在林业等方面的资金少之又少,由于国家的不重视,因此在制定财政政策倾向于高利润产业,而林业这种利润低的产业国家的投入力度与前者相比就少的可怜了,而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国家投入的资金难以满足林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营林技术的向前发展,对于营林的病虫害问题更是微不足道,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国家财政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国家需要把林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增加财政投入的力度对于营林技术的发展不可少,我们还要进行社会宣传,寻求社会公益力量的帮助,利用舆论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来保护林业,为了营林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见了一些保护组织,让更多的人为国家营林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号召一些爱护环境的人为我国林业引进先进的营林技术,还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金,合理的进行营林管理。
3.2营林队伍的人员管理不完善
營林管理看似简单,其实这里面存在一门很深的学问,营林管理要求所有人员都要有很高的素质,一切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但现实情况却截然不同,目前我国的营林技术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对于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也不是很完善,在对林业有害物管理的时候,有些人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是,给营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带来巨大损失,是林木病虫害灾情严重。我们要加强对营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加大防治人员的技术培训,完善营林管理技术。营林人员技术素质低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的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3.3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营林对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的法律法规,在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些并不是私下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法律的手段进行解决,而法律的不健全就给林营林的有害生物治理带来了挑战,因此一定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的积极性,更好的为营林工作,保护森林。
4.结语
国家要想向前发展,营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将会加大对营林有害生物防治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营林管理,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来说,我国的营林管理还算不错的,树木病虫害的防治得到了初步的效果,营林管理不仅能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还为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样一个林地辽阔的的国家,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将变得非常重要。 [科]
【参考文献】
[1]丁海霞,王守忠.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张杰.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2012,(03):103-104.
摘要:现阶段,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逐步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意义重大,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经济节约起到重大的监管作用。在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 严谨科学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论文针对现阶段企业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分析研究, 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为我国企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 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 企业发展;
1 引言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残酷, 企业体制改革也逐渐实现市场化与经济化。当前经济形势下, 加大对内控制度的建设创新就尤为重要。提升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建立完善内控制度, 切实把内控工作落实到企业经济管理中去, 为企业财务资金的节约与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2 内部控制是保证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科学应用的前提条件
首先, 内部控制是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运用的重要基础条件, 并对其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运用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财务运行的有效控制, 该控制体系的完善与执行力度代表该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其中, 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运行更加透明化、效率化。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内部控制的衍射与延伸, 可以说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质阶段, 二者相辅相成, 并起到相互制约的效果。因此, 企业只有完善并加强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才能为下一步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奠定基础。另外,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主要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 内部控制体系也是企业发展与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的重要体现。管理会计工具的方法运用可以结合内部控制体系, 将体系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与量化, 分别从内部财务管理与外部财务管理两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其中, 内部财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正常财务运行情况, 例如员工工资发放、相关所需原材料与物品的购买投入、企业内部定向资金的流向等。而外部财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外部市场进行的资金投入、各种债务关系、正常外部资金流转等。所以, 管理会计工具对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细化, 以企业发展为出发点, 始终以“服务企业”的理念方针进行科学理。
3 内部控制贯穿管理会计全要素
3.1 企业应用环境
首先, 应用环境是指企业为其管理会计人员提供的基本指导与实际工作场景。其中包括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与管理会计体系相关的价值体系, 由组织管理框架、管理控制模式、资源利用保障机制、网络信息数据系统等组成。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与国内的市场发展、经济金融、相关法律、各种行业等。应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要求较为完善, 需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形成有机整体, 其体系包括企业各级组织机构划分、相关工作人员的配置、各区域管辖职权的划分等。
其次, 还要求管理会计必须在政策要求下实施。在进行管理会计应用时, 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展方向, 找出适应企业规模、经营特点等应用环境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等[1]。
3.2 管理会计应用
管理会计应用时, 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 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在企业发展与业务层面进行集中分析研究, 结合合项目规划、决策定夺、控制优化与相关评价等方面, 开展相关服务企业管理所需的诸多应用。当然, 管理会计应用的开展也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与环境的不同, 产生相对差异化与特点化。这种差异与特点的产生主要根据企业的项目规划、决策定夺、控制优化与相关评价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某大型企业500万资金的运行属于经营决策或业务决策的范畴, 而相对的小型企业则属于战略性决策。因此, 管理会计要依照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并按照不同决策类型而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决策支持方式、资料信息传输与相关上报方式[2]。
3.3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运用
首先,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运用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 结合企业实际财务情况与发展需求, 制定相应的运用方案与实施计划, 并加强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运用的重视程度, 并对具体方法进行了解掌握, 其主要包括财务预算控制管理、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本量利的研究分析、平衡计分卡模式与相关技术与生产流程。在项目规划、决策定夺、控制优化、相关评价每一项活动中管理工具与方法的选择必须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科学确定。
其次, 管理会计供给与方法应给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财务状况与运行机制, 该方法的运营应该从企业人员、管理与运行三方面进行提升优化。
最后, 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应该建立相对的立体化管理体系, 即集团对相关子公司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 子公司有对下属的相关部门进行逐一管理。
4 实现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的高度融合
4.1 充分考虑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随着内部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标准化的日益实现, 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综合运用起到促进作用。在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 大力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对其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外部投资运作起到细化、量化的促进作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主要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战略, 采用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措施与手段, 对其进行特定的财务运行管理, 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综合发展。
4.2 充分考虑内部控制应用环境
首先,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应该充分考虑其内部控制环境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之间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同, 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的实施前提。
其次,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存在差异, 如:单一式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组合式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等。因此, 采用何种方式应该取决于内部控制环境与技术要求。另外, 内部控制环境的制约与条件也对其管理会计工具方法造成影响。例如, 管理会计相关数据报告的频率和模式要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的数据与交流方式相衔接, 应该严格对各部门、层级的控制权进行合理划分与构建,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报告应用权限。
5 结论
随着企业改革的加快, 针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内控制度尤为重要。因此, 应该加强企业员工重视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 切合实际的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去, 充分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实质发挥出来, 为构建企业体制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与内控制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沙秀娟, 王满, 钟芳, 等.介值链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工具重要性研究---基于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会计研究, 2017, 13 (4) :66-72.
[2]高晨, 汤谷良.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 2017, 45 (8) :68-75.
★ 内部控制制度
★ 学校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报告范文
★ 企业内部管理短信平台
★ 电力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控制的作用
★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 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1、试总结我国林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概况。
(1)旧中国的林业发展
①我国古代是一个多林的国家。
②从秦汉时代到鸦片战争的漫长封建社会时期,逐渐变成少林国家。
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剧了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掠夺。
④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对我国大部分领土的军事占领,我国林业方面损失十分严重。
(2)社会主义的林业发展
①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林业(1949~1952年):过分重视林业的行政管理,机构重叠,忽视了林业经济规律的特点。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林业(1953~1957年):林业生产发展迅速,但营林业,采运业、林产品加工业、多种经营业的比例已开始失调,集体林区的木材商品生产收到较大破坏。
③严重挫折时期的林业(1958~1976年):中国林业发展走向低谷,并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④恢复、振兴时期的林业(1977年以来):林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和调整,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试分析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成就、经验与问题。
主要成就:
(1)林业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林业产业体系不断壮大。
(3)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4)林业支撑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5)林业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经验:
(1)坚持以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确立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2)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建立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
(4)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入机制。
(5)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林业发展。
(6)坚持科教兴林,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问题:生态形势严峻;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发育滞后;所有制结构单一。
3、什么是林业发展战略?试阐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
林业发展战略是从林业生产的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林业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以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战略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战略重点:
必须努力保护好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地埂田头、城乡周围和渠道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同时,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战略措施:
抓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强政策
扶持,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4、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有哪些?
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内容:
(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
(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
(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5、试分析我国林业发展态势及世界林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林业发展态势:
(1)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转变
(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世界林业的发展趋势:
(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
(2)林业功能将转换
(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
(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
(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
(6)林业日益社会化
第二章 森林资源经济评价
1、名词解释
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克拉克理论:土地的价值等于总产品的价值减去雇佣劳动的数量乘以市场给定的工资率。
林地资源经济评价:评定林地资源的生产力高低,并根据其生产力和预期林地收益评估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林价:广义:林价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狭义:林价是森林活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
外部性理论:指某些经济活动能影响他人的福利,而这种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来买卖。
2、森林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
(1)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
(2)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3)森林资源分布广泛
(4)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
(5)森林资源生产能力较强
(6)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
3、如何理解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
林地资源有多种用途。但当选择一种用途后,则必须放弃其他用途。由于一项资源在用于某一方面的用途时,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某一方面的所得正是因为放弃了用于其他方面的机会而产生的。因此,被放弃的其他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及其得到收益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所放弃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所获得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现行森林资源经济评价的看法。
第三章 林业经营
1、试析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的差异及其与世界林业经营理论的异同。
2、试从供求角度分析世界林业经营理论的演变。
3、试从产权角度分析不同林业经营形式的优劣。
4、试总结我国林业产权的变化历程。
第四章 林业企业管理基础
1、应掌握的概念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依法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经济实体。
个人业主制企业:是指业主个人单独出资兴办,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的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人以上共同投资和共同经营的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依据《公司法》规定,由股东出资成立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林业企业:是指为适应市场需要,在森林资源再生产的基础上,以满足社会和人民对各种林产品的需求为目标,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培育、保护、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其相关多种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是法律所确认并保护、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企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由企业经营者依照一定的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企业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来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的一系列综合活动。
企业管理原理:是指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和规范。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司(法人)制企业制度。
2、企业有哪些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企业:盈利性、自主性、风险性、市场性。
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政企职责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规范。
3、林业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1)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运用企业拥有的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积极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量,为社会提供各种林产品或劳务。
(2)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林区资源、场地、厂房、设备以及劳动力等优势,引进技术、资金,发展一、二、三产业和多种经济成分,以增加适销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3)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保护和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改善生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讲求经济效益,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积累。
(4)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抓好企业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尽快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职工能进能出的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和管理素质;制订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努力在生产技术方面赶上国内或国外先进水平。
4、含义
(1)系统原理:就是把管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出发,对管理系统及诸要素进行全面研究和系统分析,使其从整体上达到最优化目标。
(2)整分合原理:就是指在企业管理中,把集中统一领导和分级归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
(3)反馈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指挥系统发出的指令信息的实施后果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指令信息,或者调整目标,以达到有效的管理。
(4)封闭原理:指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之间应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
(5)能级原理:是指依据管理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在实现系统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小进行等级划分。
(6)弹性原理:是指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决策都必须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使管理对象系统和各要素能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7)动力原理:要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就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地运用动力。
(8)“人本”原理:是指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作为根本,重视人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效益原理:是指对管理对象系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效益为核心,促进系统中各部分的最佳配合,力争取得最好的效益。
5、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性质:是指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是由协作劳动引起的,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控制、创新。
6、林业企业全面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全面人事与劳动管理。
第五章 林业企业要素管理
1、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动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激励:就是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
资金运动:指的是资金的形态变化或位移。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流动资金:流动资产的货币形态称为流动资金。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物质实体的,有助于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资产。
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2、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网络时代,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两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存要素——质的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3、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的工作动机有什么影响?
4、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目标是什么?
内容: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培训和开发;报酬方案;绩效管理;员工关系。
目标:
(1)企业的目标最终将通过其最有价值的资源——它的员工来实现。
(2)为提高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业绩,人们应把促进组织的成功当作自己的义务。
(3)与组织业绩紧密相连,具有连贯性的从事方针和制度是企业最有效利用资源和实现商业目标的必要前提。
(4)应牡蛎寻求人力资源管理方针与企业商业目标之间的匹配与统一。
(5)当企业文化合理时,人力资源管理方针应起支持作用;当其不合理时,人力资源管理方针应能够促使其改变。
(6)创造理想的组织氛围,鼓励个人创造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作风,它应为合作、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提供适宜的土壤。
(7)创造灵活的组织体系,反应灵敏,适应性强,进而帮助企业实现竞争环境下的具体目标。
(8)提高员工个人在决定上班时间和职能分工等方面的某种选择性和灵活性。
(9)提供相对完善的工作和组织条件,为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支持。
(10)维护和完善员工队伍以及产品和服务。
5、绩效考评的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度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现实的)、Time-bound(有时限的)。
6、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方法:民意测验法;共同确定法;配对比较法;要素评定法;情景模拟法。
8、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认为人具有三大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思维属性
(2)经纪人假设
(3)社会人假设
(4)自我现实人假设
(5)复杂人假设
9、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要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10、如何正确运用各种激励方式?
(1)精神激励:对成绩优异的员工进行表扬、鼓励和嘉奖,可增强员工的进取精神,为其他员工树立学习榜样,增强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2)物质激励:企业在可能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也是必要的。
(3)情感激励:企业的领导对员工的关心和信任,可以激发他们对企业的热忱和本职工作的责任,强化其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4)目标激励: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开启奋发向上的动力。
(5)惩罚性激励: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11、企业的筹资动机及相应的筹资方式选择。
(1)创建筹资动机:企业的创建,是以充分的资本准备为基本前提的。
(2)扩张筹资动机:是企业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追加对外投资的需要而产生的筹资动机。
(3)偿债筹资动机:企业为了偿还债务而产生的筹资动机。
12、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是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特点:
(1)固定资产的用途相对稳定;
(2)数量比较稳定;
(3)其价值转移与实物形态变化相分离。
13、固定资产的计价。
原始价值;重置价值;折余价值。
14、流动资金的特点和内容。
特点:流动性大,占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具有波动性,数量和需求量都不断变化;容易变现性。
内容: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款;短期投资。
15、林木资产的特点。
资产的增值性;形态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地域性;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管理的艰巨性。
16、林地资产及其特点。
林地指国家法律上所确认的用于林业用途的土地,林地的资产属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
特点:
(1)林地资产的共有属性
(2)林地资产的有限性和缺稀性
(3)林地资产的永续利用性
(4)林地资产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
(5)林地用途的多样性
(6)林地报酬(收益)递减现象
17、成本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内容: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
要求:严格执行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加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健全各项基础工作。
18、无形资产的内容。
专利权;专有技术;专营权;场地使用权;商标权;商誉。
19、什么是林业技术?林业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狭义: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完成某项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广义:是指人类在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操作方法、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劳动资料。
特点:结构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环境的适应性;开发的长期性;应用的分散性。
20、林业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林业企业生产设备管理
(2)林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营林生产质量管理(作业设计质量管理;种苗质量管理;造林抚育质量管理;抚育间伐质量管理)
关键词:“三鹿奶粉事件”,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伦理道德
自从2008年9月初曝光的“三鹿奶粉事件”引起婴幼儿轻则肾结石、重则致命的新闻以来, 在民众当中激起的反响又好象发生了8.8级大地震一样, 网上的愤怒征讨、民间的无奈咒骂、百姓的失望疑惑、官方的应急举措、医院的络绎不绝……。在粮食掺假、农药残留之余悸还未平息之时, 在大头娃娃事件仿佛还是昨夜噩梦还未休止之际, 婴幼儿中毒伤亡事件又频仍发生, 百姓的生存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发展权遭到了可怕的威胁。某些人、某些企业为了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人性沦丧、道德滑坡, 当大家为这些义愤填膺时, 每个具有责任心的理性的人不无陷入深深的思索。
1“三鹿奶粉事件”的原因
1.1 事件的严重性
1.1.1 数量之大:
三鹿集团2008年9月11日晚发布召回声明, 称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国家闻讯检查出22个问题奶粉品牌, 并且象诸如三鹿、蒙牛、伊利、光明等等的所谓的名牌产品更是名列榜首。顿时, 令人震惊、无语。
1.1.2 伤害之广:
据卫生部通报, 截止9月21日8时, 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接受门诊治疗咨询并已基本康复的婴幼儿累计达39965人;死亡2人, 正在住院治疗的婴幼儿为12892人, 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为104人;已治愈出院1579人。
1.2 表面原因
问题奶粉含有一种三聚氰氨的物质, 它究竟是什么呢?据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万平玉介绍,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1834年最早合成三聚氰胺。它是尿素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 也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一般被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1]
1.3 实质原因
1.3.1 标准与满足:
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规定, 婴儿一段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 二、三段为12-18%。厂商为了满足这红字标准、为了创立名牌、为了彰显优势、最终为了追求高额利润, 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寻找低成本、高含量、创名牌的方法。
1.3.2 检测方法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关人士说, 在现有的国家标准奶粉检测中, 直接测量蛋白质含量技术上比较复杂, 成本也比较高, 所以业界常常使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 通过氮元素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这样就让富含氮的三聚氰胺就派上大用场了。试问我们的质检专家:“蛋白质等于氮吗?”检验蛋白质方法复杂程度的成本比伤亡婴幼儿还高吗?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比目前免官职平民愤还低吗?
2“三鹿奶粉”反映的伦理道德问题
中国自古以文明而著称、以道德而传扬、以爱民而居功。可如今我们是社会主义了, 但由于物质财富的贫乏, 还远远不是马克思在一个世纪之前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 前无古人可效仿, 后无子孙可借鉴, 不免是“摸着石头过河”,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没有经验的东西固然需要创新, 但同时也不能抛弃先人遗留下来的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文明成果--伦理道德。
2.1 经济伦理的重要性
2.1.1 西方:
经济伦理的思想基础可追溯至古希腊政治家梭伦“道德胜于财富”的思想, 以及亚里士多德对财富的评价“挣钱是不得已而为之, 财富显然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东西, 只是因为它有用或者别的什么理由”。[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许许多多道德夫范、道德失灵现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早在美国又兴起了经济伦理学的热潮。
2.1.2 中国:
古代已有义利之辩, 孔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董仲舒也曾表示“夫仁人者, 正其谊 (义) 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都说明了义重于利, 道德高尚于纯粹追逐利益。
而我国现代只所以研究经济伦理方面的成果比较少, 我认为与我国倡导市场经济比较晚有关。
2.1.3 重要意义:
研究经济伦理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邓小平对发展经济曾形象地说过:“不管黑猫、白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里应该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发展经济, 达到共同富裕;这里的“好”应该指既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法律, 又遵循最基本的人性———伦理道德。温家宝总理也曾在2008年9月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中曾对企业家提出两点要求:一要坚持创新, 二要有道德。温总理于9月23日在纽约出席了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上曾经说道:“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 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 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
2.2“三鹿奶粉事件”反映的伦理道德问题
2.2.1 不实事求是、忽视社会主义道德。
检验、检测机构对国家制定的食品含量标准不实事求是;对检测方法与手段妄自从简, 不采取科学的论证与切实的措施, 直至给不法商家造成漏洞可钻, 严重缺乏为人民服务、以科学严谨态度对待工作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
2.2.2 地方保护、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
事故发生后, 在群众反应病例时, 政府官员地方保护, 采取迟报、瞒报的方法, 媒体保持沉默, 最后到了病例越来越多、再也瞒不住了, 政府才不得不上报, 这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严重损坏了公务员的形象, 严重损坏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鉴于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同志对三鹿牌奶粉事件负有领导责任, 对事件未及时上报、处置不力负有直接责任,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免去吴显国同志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鉴于在多家奶制品企业部分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事件中,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监管缺失, 对此, 局长李长江同志负有领导责任, 同意接受李长江同志引咎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的请求。
2.2.3 不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
厂商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为了达到国家标准, 生产时采取掺假的方法, 事故暴光时又采取否定的态度, 他们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利益, 从不考虑消费者遭受伤亡事故时的损失与悲痛。厂商在这整个事件当中充当着一个赤裸裸的利益群体, 严重违反了最基本的诚信道德, 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突显的最主要的问题。
3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
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虽然在某些牟利者看来是二律背反的, 但从长远来看, 二者仍然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 经济对道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扩充道德的研究领域, 可以拓宽道德研究的范围。另一方面, 伦理道德又可反过来创造良好的信誉环境, 从而保障经济健康地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可以保障中国经济良性地、可持续发展。
3.1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牢固信念。
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 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 不是象西方完全自由的市场, 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因此政府的适度干预是必要的。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全是放任自由的, 今年九月初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政府救市计划及延续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但政府的这种干预是以发展国计、保证民生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为某些官员吃、卡、拿、要、勒索民众提供温床。政府官员必须信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最高宗旨, 遵奉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并且, 经常开展一些反省、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 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伦理道德, 不能只听于讲话, 只见于报端。保护好、实现好广大老百姓的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发展权———是政府最基本的工作。
3.2 反腐倡廉、树立贪财可耻的道德感。
常言道:“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况且, 人民选举代表在政要机构当职的初衷是让他们发挥才智为人民谋福祉、为人类解放与全面发展而行政、管理的。可是逆人民意志、反伦理道德的事件屡见不鲜、层出不穷, 对负有责任的官员仅一“免”不能彻底弥补百姓的经济与身心损失, 不能完全挽回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政府机关平时应该把反腐倡廉当作一项工作紧抓不放, 谨记人民的利益, 建立贪财可耻的强烈道德感来准确判断自己的行为;如有违犯者则严惩不怠, 不仅用党纪党规的政治手段, 还应用法律法规的惩戒手段。“干犯正义的人总是出于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确定无疑地伤害了一些具体的个人。因此, 对它报以愤怒是理所当然的, 而愤怒必然导致天经地义的惩罚”。“既然他们根本不会由于担心别人的痛苦而克制自己, 那就只能用他们畏惧的东西来震慑他们。”[3]
3.3 建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
实践规定着人们打算干什么, 能够干什么;而道德则指引着人们为了何种目的, 为了什么原因。
我们对各项产品的检测、检验都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国计民生的产品, 但检测、检验机构一定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 不能动不动就拍脑袋、想当然地行事。不能敷衍地搞无谓的免检、走名牌误区, 搞权钱交易;不能乱设一些质量体系认证机构, 收钱了事, 最终却把老百姓当小白鼠来实验。伤亡事故出来了, 要么救助、要么官员出动解决问题, 要么动用财政免费医疗, 让其他纳税人的钱为这些错误买单。检测、检验、工商机构应该建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 平时除了紧盯小商小贩以外, 还要定期检查大企业、大品牌的经营情况, 检查其“大”是否缩水, “名”是否符实。
3.4 诚信经营、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款也规定了相应内容“经营者应当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虽然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者, 是增加财富的载体, 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应该是生产、销售、提供广大消费者需要的、健康、安全的产品与服务, 而不是以牺牲他人权益而赚取血淋淋的金钱。企业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诚信经营、及时披露真实、准确的信息, 将自己的利益实现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切实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经营的出发点与归宿, 将会更加得到政府的支持、消费者的信任, 将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如果只抱着一时的侥幸心理、耍聪明、骗百姓,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曝光于天下、自食恶果。“三鹿奶粉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5 树立高尚的幸福、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为人方式、行事手段。一个人的生活意义也决定了这个人的“本质如何, 他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道路, 他去向何方, 为什么而奋斗。”[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一分子, 应该投身到这样一个神圣的事业上来, 为人类的最终消除贫穷、共同富裕, 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全面发展, 为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树立高尚的幸福、价值观, 经常能为自己曾经而且正在做着的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而兴奋、自豪。马克思曾经这样解释伟大与幸福:“对于那些思想高尚、致力于为全人类服务的人们历史称之为最伟大的人物;对于曾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 经验颂之为最幸福的人”。[5]
参考文献
[1]人民网-《生命时报》, 2008-10-06.
[2]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2000年5月第1版, (第9页) .
[3][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西方学术思想经典, 吉林大学: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5年6月第1版, (76-78) .
[4][苏]∏.M.阿尔汉格尔斯基, 郑裕人等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年3月第1版, (第22页) .
【道德对林业经济运行的控制】推荐阅读:
林业经济管理学课件09-17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10-22
网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档05-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01-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法制与道德01-12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11-06
30现代林业的发展07-12
谈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06-05
提升林业生产动力机制的探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