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推荐10篇)

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 篇1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2课程的基本特征

答1启蒙性2生活性3游戏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3幼儿想象的特点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1,想象目的性不明确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干扰而变化3,想象过程易受兴趣和情趣的影响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幼儿的想像常常带有夸张的成分

4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 篇2

我国的奴隶社会由夏、商到周朝,音乐已变的等级森严,成为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由黄帝时代到周初的乐舞被通称为“六乐”,由原来的崇拜“图腾”、歌颂祖先变成了宴会助兴与用于祭祀的形式,周朝时候制定了“礼乐制度”、“乐”从属于“礼”的典章制度,“礼”用来区分等级,“乐”使人们互相敬和,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统治民众,维护奴隶主们的等级秩序。

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诗》,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乐曲,主要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属于地方曲调;“雅”属于朝廷“正乐”;“颂”则是属于祭祀用曲。随着民间音乐的兴起,“雅”与“颂”的雅乐逐渐衰落。

秦国做为我国第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集七国音乐文化于一体,设立“乐府”,主要用来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宫廷音乐、祭祀、典礼音乐等等的乐舞,“乐府”的真正的发展是在短暂的秦王朝之后的汉代,规模更大,分工更详细,这个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一个交流、融合的重要阶段,对我国各地的民间音乐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到了隋唐时代,民族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使的“胡乐”流入中原,并在长安盛行,使的唐朝音乐的特点不再是局限于外在事物、人的内心的追求,而是对现实的人间社会的肯定和感受、憧憬与执着。“简字谱”、“工尺谱”的发明和“敦煌曲子谱”、“敦煌琵琶谱”,更是进一步推进了中国音乐的传承。

在隋代出现的曲子流传于乡间,歌词有五言、六言、七言,在唐朝的时候传入城市,与其时城市经济、市民阶层的成长相适应,是一种更好的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音乐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反映统治阶级的残暴剥削的,反映农民起义的,描写坚贞的爱情的。隋、唐时期的燕乐属于歌舞音乐,是在宫廷饮宴时供欣赏娱乐的,尤其是盛唐时期,做为当时的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燕乐在继承了乐府音乐和隋代燕乐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更多的外来音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大曲是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中完善与发展起来的,也分为两类,一、在继承汉魏以来的“清乐大曲”的基础上,吸收西域少数民族与外国音乐而发展起来的舞曲,一类是宫廷中用于祭祀等重大典礼和饮宴、节日表演的。唐大曲是音乐、歌舞、乐器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大型艺术形式,是歌舞音乐的自古以来的全盛时期。

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的战乱,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词调歌曲”、富有“交响意味”的古琴音乐,初步发展的戏曲与说唱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又一崭新阶段。隋、唐时期的曲子,在宋代被称为“词调”,是宋代歌曲的主要形式,分为“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说唱音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宋、元时期则达到成熟期,并有了固定的场所:“瓦肆”、“勾栏”,艺人们集中于此,在元代还新产生了“货郞”、“道情”、“莲花落”、“弹词”等等。北宋时期,在我国北方出现“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在南宋时期更进一步发展,称为“南戏”,是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形成。元朝的元杂剧是贯穿地扮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主角一人歌唱,其他角色只有对白的戏剧形式,所用的音乐称为“北曲”。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繁荣,乡村“民歌”、“小调”进入城市而衍变为“小曲”,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为在继承历代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真挚地抒发情感和现实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器乐以“鼓吹乐”和“丝竹乐”为代表的合奏音乐,以琵琶为代表的器乐独奏音乐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戏曲方面,随着元杂剧的逐渐势微,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成明代的“传奇”,清代也称为“清传奇”,比较突出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社会动乱,南方戏曲活动受到影响,大批戏曲艺人汇集北京,使的“京剧”吸收各地剧种精华,逐渐发展起来。

清末,欧美音乐传入我国,“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促使了中西音乐会文化的交流、融合,西方乐器和器乐作品大量传入,在我国出现了最初的西洋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清末到民国这个时期的中国音乐的特点鲜明,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等,振奋民族精神为主。“五四”运动后,我国的音乐文化受到战争的影响,促进了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大批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与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气魄的音乐作品,用音乐团结了整个中华民族。

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 篇3

音乐幼儿体操特点设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迷恋的善良的、优美的、精细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借助音乐来缓解疲劳、放松心灵。动听优美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并且陶冶人们的情操。作为老师,在进行体操教学期间,也应善于利用音乐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将体操教学同音乐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灵活的记忆相关运动内容,同时还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一、幼儿音乐的定义

对于音乐来讲,它是情感艺术,能够反馈在人们的精神与情感方面,并且具备一种较强的穿透力。音乐可以直接进入人们的内心,对人的影响较其他艺术有效得多。舒缓的音乐可以让人们放松心灵,获取感悟;激昂的音乐能够带动人们的热情,引发内心的巨浪。而幼儿音乐可以看做是音乐的启蒙阶段,其具备调动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语言等功能。优美动听的音乐,会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幼儿体操音乐的特色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深入,幼儿体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教学大纲中指出,艺术是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措施,需要全面发挥艺术的情感教学作用,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在进行体操教学期间,音乐是不可缺少的构成内容之一,运用音乐的水平对体操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体操音乐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主题明确

想要借助音乐进行体操教学,就需要找寻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赏析音乐——体现音乐,从而获取丰富的音乐内涵。作为老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创建文化构筑,铺垫知识,不但体现在幼儿体操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多个领域。假如由欣赏的层面进行理解,则能够极大程度增强欣赏的质量与水平。所以,对于体操音乐来讲,应主题明确,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帮助学生对体操运动深入学习、理解。在选取幼儿体操的音乐期间,老师通常应用活泼、轻松的音乐主题,如在进行腿部訓练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幼儿喜爱模仿的特性,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控腿、踢腿、劈叉,让幼儿根据节奏进行活动,进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学生们可以在音乐中边跳边唱,进而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掌握更多的动作,甚至一些幼儿可以在家长面前表演,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二)节奏明确

在音乐中,包含了很多组成要素,其中,节奏可以成为音乐的骨干,旋律可以被成为音乐的肌肉,情感可以被称之为音乐的灵魂。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洛兹曾说过:理解音乐,不仅是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需要充分运用情感,让幼儿的内心能够跟随音乐翩翩起舞,产生内心的共鸣,获取美的感悟,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更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节奏不同、旋律差异、速度变化的音乐其风格及包含的情感也各不一样。音乐的节奏同人的呼吸、行走、脉搏等都存在密切关联,其可以对血液循环、内分泌、呼吸等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体操音乐时,应保证音乐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从而调动幼儿的运动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浅显易懂

在进行幼儿教学期间,体操运动是幼儿园的特色之一,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等合理选取幼儿音乐,尽可能保证音乐节奏明快、内容简单、易于理解,让孩子一听就会,同时依据音乐内容自主进行训练。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体操运动中的腰部运动期间,就可以选择歌曲“爱睡觉的加菲猫”,通过歌曲中对加菲猫形态的描述让学生进行腰部训练,同时孩子们听到歌词中“加菲猫爱睡觉”,就能够联想到小猫慵懒的样子,憨态可掬,有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进程的逐步深入,幼儿体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可,其属于有氧类运动,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改善学生们的血管、肌肉、呼吸等系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所以,作为教职人员,需要深入对幼儿体操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

在设置幼儿体操的音乐时,应同学生们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相吻合,保证音乐的主题明确,节奏感较强、旋律流畅;同时,还应确保音乐的内容简单、容易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体操内容时选择“雄鹰展翅”音乐作为辅助,由舒缓其实,让学生们伴随着缓慢的音乐伸展身体,提高柔韧性,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之后音乐的节奏从缓慢变轻快,有助于展示幼儿的动作技巧及队伍变化。最终,音乐再从轻快转为缓慢,有助于学生运动后整理动作,放松身体。整首音乐突显了体操的特点,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们进行体操练习期间,教师应在一旁发挥引导、帮助的作用,指出学生中的动作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改正,为学生讲解运动的技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记忆动作要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多采用表扬、肯定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今教学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调整。幼儿体操不但有助于学生们的身体成长,提高学生们的健康,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教师在选取体操音乐期间,应合理分析音乐的特性,选择内容简单、节奏轻松的歌曲,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扎实记忆体操动作,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所以,对音乐在幼儿体操活动中的特点及设置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丽莎.湖南省幼儿基本体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幼儿园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刘健欣.平顶山市幼儿基本体操开展现状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02).

[3]石建碧,范杰.基本体操练习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J].时代报告,2012,(06).

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清新的曲风,能分辨长笛和钢琴的音色,并能用手的动作表现角色。2.尝试听音乐完成乐曲图谱内容,能用手的造型完成接龙游戏。3.体验和伙伴合作参与表演的快乐。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玩过多种手指模仿游戏

2.物质准备:乐吐《晨醯》、图谱、彩色舞台布 活动过程:

1、完整的听乐曲,讲故事,了解乐曲中表现的内容。老师随着乐曲表演手之舞《晨曲》(教师用手的舞蹈表演而不用讲述),让孩子们欣赏一个关于清晨的情境故事,内容主要是清晨时间一只小蜗牛和小鸟要去参加音乐会进行演奏排练的故事。

2、完整的感受乐曲,听辨小鸟和蜗牛所演奏的声音,并能用动作来表现。(1)完整的感受乐曲,听辨两个小动物演奏的乐器(2)听辨长笛和钢琴的音色。

(3)幼儿尝试自己独立的根据听出的声音,用自己的手舞表现小鸟和蜗牛。(4)分角色尝试把听到的表现出来。

3、听乐曲尝试完成图谱,了解乐曲ABABC的结构。(1)听音乐看图谱,看看图谱中少了什么7(2)再次听乐曲,纠正有错误的填图部分。

(3)看图谱,了解小鸟和蜗牛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

(4)看图谱,看一看A和B每一行角色出现了几次(四次),梳理每一句的结构。(5)重点听最后~句,尝试怎么用手的舞蹈表现同时出现小鸟和蜗牛。(6)尝试听着乐曲,幼儿根据正确的图谱一起表演小鸟与蜗牛的手舞。

4、听乐睦,尝试完成接龙游戏一一手之舞。(1)老师和小朋友每人表演一张图谱内容。

(2)听着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完成手的接龙游戏。

(3)请幼儿自由交换位置,再次根据位置确定自己的角色,听音乐一起玩手的接龙游戏。

5、听音乐合作表演一一手的舞蹈《晨曲》

(1)幼儿在幕布后自由站成一排,先确定自己的角色,使用小鸟和蜗牛的道具。(2)手之舞《晨曲》正式表演的开始。活动延伸: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帮助这首乐曲再创编新的角色,听着音乐创编新的游戏。温馨提示:

1、孩子在做这个活动前最好有很丰富的手指游戏的经验。

幼儿大班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篇5

侯晓文 6、7岁儿童逐渐了解小学校园的环境,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有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来。正因为小学的教学和幼儿园相比,有更严格的课堂秩序要求,同时绝大部分学校都安排有课外作业,使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生活从此少了一些无拘无束。可以说,6、7岁儿童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逐渐分化成各种行为表现的群体。有些家长会不理解,为什么会分化成各种群体呢?这里恰是由于同龄孩子心理表现不同导致的。

心理特点一:大部分儿童的秩序感较差,缺乏纪律意识,需要重点加强培养

在幼儿园阶段,由于课堂教学不涉及到期末考试,孩子们没有学业负担,老师也不会严格要求孩子们端坐静听。但是进入小学后,由于开始系统学习课本知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要坐好,不得随意乱动,否则会被视为问题学生。结果问题随之而来,很多在幼儿园阶段没有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孩子,根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感,也不懂何为纪律,更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结果就会表现出上课爱动,注意力保持时间过短的现象。

秩序感差还体现在6、7岁儿童在队列纪律方面,如果你站在校园门口看孩子们上体育课,或者放学时孩子们在校园里站队往校门走的过程,你会发现队伍秩序非常糟糕,需要老师不停地喊,不停地把个别总往队伍外面跑的孩子给弄到里面去。有些乘座公交车回家的孩子也会像小鸟一样,在公交车里随意说笑,打打闹闹,直把车箱里弄的乌烟瘴气。在参加公共场合的活动时,孩子们也大都不顾及秩序的安静,有说有笑,这动动,那摸摸,完全不会顾及周围人怎么看,甚至会不会影响他人的心情。在家里呢,常会看到孩子该吃饭时仍在玩儿,或者吃饭时边吃边玩儿,在起床时磨磨蹭蹭,在写作业时不催促不到书桌边等。

由于绝大部分家长不懂家庭教育,甚至自身尚且没有良好的秩序感,根本不会在幼儿园阶段就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孩子秩序感上面来。结果,当接到小学老师反应孩子上课爱动,不遵守纪律的反映时,才开始着急,试着寻找解决的办法。那么如何解决类似问题呢?我给大家一些小办法。

一是要从好孩子意识灌输入手,简明扼要地把好孩子应该做到的要求列出来(不详细列举,我以前的文章中没少讲过)。二是要培养孩子时间意识,结合家里制定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尝试自主支配时间(以前的文章也讲过)。三是要从家里做注意力保持训练,不断增强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四是从平时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让孩子手脚有地方放,让孩子眼睛有目标地关注事情,既而逐渐静下来。五是要教给孩子一些队列知识,比如站队时,要眼睛盯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再往前看,看不到更前面同学的后背)。

心理特点二:大部分6、7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强烈,反抗意识明显

正因为孩子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前凡事都对大人言听计从的现象开始有明显的改变。比如常有家长反应,说自己的孩子开始学会顶嘴了,越让干什么越不干。其实,孩子拥有自我意识本身并不是坏事,就看家长用什么样的观念去看待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这件事了。如果能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时反而能了解孩子,合理调整做事的顺序,比如有些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必须要先完成作业,但孩子却非要想看动画片,或者用电脑游戏,或者做户外活动,这时你如果不同意,非要坚持写完作业才能做其他的事,会看到孩子尽管听从你的安排,但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常会边写边玩儿,或者磨磨蹭蹭,直让你恼羞成怒。

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让孩子听话仿佛成了不变的法则,如果把这条法则拿来应对6、7岁儿童的话,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给孩子养成很多坏毛病,坏习惯。而有些家长却全然不知,总以为自己的坚持是对的,错都是孩子的。当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你恐怕会不爱听了吧?比如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如果你强迫孩子必须要听你的话,必须要按你的指令做事时,一旦孩子不去执行怎么办?当亲子矛盾冲突不断加剧时你又怎么办?这时我建议你回头学习心理特点一中的内容,再补充上几点。一是给孩子自事的权利,明确告诉孩子,好孩子如果每天总让大人指挥着做事,多被动啊,为何不自己主动安排事做呢?这样一来,即使你不会做某事,可以寻求爸爸和妈妈的帮助啊。二是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事给孩子有步骤地做演示,然后让孩子做,你旁观,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事后做总结。三是要尊重孩子,千万别总认为你是对的,因为孩子做事时常会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如果你的观点和做法是错的,你还要继续坚持,孩子反对你时,谁对谁错呢?

心理特点三:玩伴儿时期来临,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逐渐减少 随着孩子对空间对环境的不断了解和熟悉,家里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孩子玩耍的要求,这时孩子就会把目光放在家庭以外的空间。如果你身为父母不了解这些,整天在孩子放学后,仍然把孩子关在家里,可能孩子很快对单人游戏(独自玩玩具,或者看动画片,或者用电脑游戏),或者双人游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游戏)逐渐不感兴趣了,因为此时孩子对同伴的关注更加强烈。有很多父母常忽略儿童人际关系培养,而孩子们恰是通过与玩伴儿建立关系的基础之上,获得了人际关系最初的印象。一个没有玩伴儿的6、7岁儿童,他(她)的童年是缺乏色彩的,因为孩子们之间的游戏玩耍,不仅表现在游戏本身,更有相互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带有模仿的性质。我经常观察孩子们在户外玩耍时的情景,发现即便玩儿时,孩子们也会有游戏规则,也会彼此互相教游戏的方法,有时甚至还探讨一些自然和科学类的话题,这种互动的氛围是家里完全看不到的,因为是同龄小伙伴之间的自然沟通和交流,不带有强迫性。孩子们完全是带着浓厚兴趣,带有强烈的好奇心进行的,自然学的特别专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们在一起玩儿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注意力保持时间呢。

随着安全教育的深入,孩子对室内外活动时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果你是理性的父母,一定要学会壮着胆去逐渐放开对孩子的束缚,一点点扩大孩子活动的区域,在放手的过程中去教孩子如何做好自我安全保护。放飞的过程,既是对孩子的信任,也是对身为父母的您的挑战,如果你放不开手,你必然会过度保护,而6、7岁儿童对这种过度保护恰是最反感的,一旦发现你不停地紧盯着他(她),就会想着办法躲开你,这样反而不利于安全保护。通过我对大量家长的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父母,缺乏家庭教育的素质,自己本身就缺乏自信心,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由于过度担心已经强烈要求自由的孩子,常会让很多家长内心不安加剧。这种心理一旦占据你的内心,可能会更加放不开手,对孩子的心理依赖反而更明显,看看,矛盾凸显出来了吧?本来孩子由于渴望和玩伴儿无拘无束地玩耍,对你的心理依赖逐渐降低,而你却怕孩子出现意外而增强对了孩子的心理依赖,这种矛盾常常让亲子关系蒙上阴影。

心理特点四:

6、7岁儿童是非判断能力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加强培养

很多7岁儿童由于自我意识比较强,又受玩伴儿的吸引,同时自控能力较弱,常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不管其他孩子做对的,还是做错的,统统都会模仿。这种模仿一旦不加分辩,很容易让孩子从同伴身上学会坏习惯,时间久了,对孩子的人格品质培养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常听一些家长谈论哪些孩子品质非常差,而自己的孩子却又经常和这个孩子一起玩耍,这样下去的话,自己孩子学坏怎么办?面对这种心态,我要告诉家长们,你完全可以逆反思维,把孩子玩伴儿身上的坏习惯当成反而教材来引导孩子,可能效果会更好。只有让孩子亲眼目睹什么是坏习惯,坏行为,坏品质,然后加以正面引导,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哪些事咱不能做,如果你做了,你也会成为坏孩子,坏孩子可是大家都不喜欢的,你愿意做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呢?还是心甘情愿去模仿别人身上的坏习惯,成为坏孩子让大家都讨厌你呢?

是非判断能力并不难培养,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社会,很多生活细节随手可得,只要你成为你心的父母,不管陪伴孩子走到哪,都可以用心去观察,只要发现一些是非对错的情景,都可以拿来做例子,做教材,通过分辩和引导,让孩子也有目标去观察那些错的人和事,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是非分辩,不断增强是非判断能力,既然自觉按正确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当然,这需要强大的内心自信来坦然面对孩子的成长,千万别目光短视,否则,你的患得患失很容易失去自信,更无法用良好的心态去启发和引导孩子。但很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是非判断意识非常淡薄,常把一些潜规则,不良风气当成是很自然的事,不仅自己难于从其中抽身而出不去参与,反而也盲目从众,这样你焉能做个性的自我?出色的自我,又焉能教育孩子从小就养成极敏锐的是非判断能力呢?

我在教育和培养自己儿子小路的过程中,在这方面感触非常深刻,信任孩子,鼓励孩子做最出色的自己,坚持久了,非旦没有让孩子学会别人身上的坏习惯和坏品质,反而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自我,不轻易受周围玩伴儿坏行为的影响。当然,光教孩子学会是非判断和分辩还不行,还要结合礼礼貌、感恩、孝心、友善、宽容、接纳、助人、挫折等方面的情感习惯加以教育和培养,才能让孩子成长的落落大方,人见人爱。

心理特点五:

6、7岁儿童认知理解能力虽然增强,但课堂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孩子成长需要

我从大量的实践案例中发现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就是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最初受口语发展的影响。在很多家庭里,由于家长不懂家庭教育,或者没有更多时间做亲子陪伴,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培养孩子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机。一个口语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必然会使认知和理解能力跟不上。口语发展落后,反馈到课堂学习中来,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孩子听力跟不上,思维能力跟不上,其结果是孩子学习效率比较低,成绩不理想。很多学习产生困难和障碍的7岁儿童,还受制于父母的亲子沟通方式,比如有些父母常爱灌输式教孩子如何做事,这种只注重口头说教的方式很难形成双向的沟通,时间久了,会发现在家里只有大人说,孩子听的份,这可是非常糟糕的事,你不让孩子说话,那不等于人为扼杀孩子表达的欲望了吗?如果孩子不大量说话,口语发展怎能跟得上呢?

如果有必要,请你认真观察家人与孩子交流的情况,看看有没有上述我所说的情况,如果有的话,我建议你做如下改变,一是不要随便打断孩子正说的话,只要孩子在说,不管有没有道理,说的是对是错,一定要让孩子完整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二是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眼睛看着孩子的脸或者眼睛,必要时弯下腰,或者蹲下来,如果孩子和你对话时,手脚不老实,目光游离四处观望,或者总是跑来跑去,你必须要告诉孩子,好孩子应该怎样和别人说话。必要时,可以教孩子如何保持正确的沟通姿态,沟通距离,这些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写过。三是要允许孩子参与家务事的交流,既然锻炼孩子口语发展,又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何乐而不为?四是要提醒脾气急的大人,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放慢语速,尽可能不要频繁催促孩子做事,一旦你经常这样做,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可就明知而故意为之,你越让他快点做,他就越把你的话当做耳旁风。

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必须要重视孩子的识字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可以结合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杂志进行。只有孩子感兴趣了他(她)才会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但是我观察过很多家长,常把一些教辅材料当成课外阅读的资料,这可是很糟糕的事,这些东西并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建议你选择接近孩子生活的阅读素材,像自然类和科学类的杂志或者读物,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时,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悄然间就把知识吸纳了。当孩子口语发展得到重视和培养,当孩子阅读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时,就为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轻松地听懂学会。

结束语:

6、7岁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快,有很多在6、7岁时表现来的认知、行为、习惯问题,如果你能结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去加以教育和培养,在下一会发现问题明显减少。但如果孩子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你必须要认真做自我评价和分析了,看看是你的育儿能力跟不上?还是你的家庭教育环境需要改善?因为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与环境密切联系的。像隔代教育、夫妻教育观念分歧、家校结合不好、过度关注成绩本身而忽略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等现象,都会造成教育的缺失,甚至是错误的教育,你越想教育好孩子,其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 篇6

【摘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语言认知水平是大班幼儿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包括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及个性化特征明显等,同时探讨了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策略,包括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关键词】语言发展;大班幼儿;教学策略;特点

幼儿时期是发展语言能力及提高语言认知水平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以便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大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语言发展的具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班幼儿语言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1.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多为5岁~6岁,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及观察能力,需要采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得更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幼儿所具有的语言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大班幼儿不但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语言形式,同时还可以对语言含义进行感性的揣摩;当幼儿通过揣摩了解语言含义之后,会尝试对类似语言进行推测。如教师告诉幼儿橙子及梨是水果,则幼儿通常会问教师香蕉及柚子是否同样是水果。(2)个性化特征明显。幼儿会变通及选择性地模仿日常生活或动画片中听到的词语,从而创造性使用模仿到的语言,因此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国产动画喜羊羊当中的台词经常被大班幼儿模仿及使用。(3)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及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能够独立探索应用日常语言的规律,并能够在好奇心及表现欲望的驱使下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如当幼儿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就会尝试复述故事内容,或在复述故事时增加新词汇或情节。2.大班幼儿语言教学策略分析

2.1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使幼儿学会正确运用语言

现实生活为幼儿语言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情境,为了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则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走出课堂及融入社会,并让幼儿切身体会真实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春天可以去郊游踏青,夏天则到池塘边观察小蝌蚪或小青蛙,在秋天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及和幼儿一起赏月,到冬天时让幼儿认识白雪。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融入现实生活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感受,并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新鲜事物。如此一来,[2]

[1]幼儿不但能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到语言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当中练习及运用语言,实现学与用的统一。此外,还可以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话题讨论,如讨论怎样成为父母的小帮手等,以便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时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2.2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大班幼儿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可利用表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对动物词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制作好绘有简单动物形象的帽子,在上课时将帽子分发给幼儿,并让幼儿利用帽子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随后教师可在进行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告知动物名称,以便能够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动物类词汇,并学会正确表达动物名称。另外,在开展表演活动时可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学会运用更多的语言。手工操作是大班幼儿比较喜爱的一项实践活动,且多数幼儿在手工操作时喜欢自说自话,因此教师可利用手工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兔子时,教师可发给幼儿折纸,并引导幼儿动手折小兔子;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已经折好的部分,如兔子的眼睛、耳朵及尾巴等。

2.3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以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差异化语言教学指的是根据幼儿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能力开展语言教学,为了保证差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所获得的深刻体会及生活经验等,例如可交流旅游经验或到动物园观看动物的经验等。此外,可以在实施绘本教学时利用差异语言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先设定一个多数幼儿都可以完成的语言学习目标,随后在进行阅读活动及看图说话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差异,实施对应性的语言学习指导,以便能够确保所有大班幼儿都能够在绘本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对于大班幼儿日常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关注幼儿语言教学,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参考文献】

[1]颜香.入情入境悟语感循序渐进塑语言--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224.[2]于滢慧.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提高幼儿语言表演艺术指导技能[J].华章,2011,(29):268.[4]

论中世纪音乐发展的类型与特点 篇7

一、中世纪音乐的起源与本质

“中世纪的”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史学家们通常认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社会宣告结束)到公元1453年(君世坦丁堡即现在的伊斯坦布尔陷落,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这一时期为中世纪音乐发展的起始阶段。不过,史书中有很多不同的划分法和分歧,但多数史学家和史书还是认为上述这一个时期较为准确。这一时期,是西方政治和社会结构土崩瓦解,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社会萧条的混乱阶段。也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的。

音乐史学家们也曾经为“中世纪音乐”这一阶段的划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同时也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他们从基督教时代的开端,推测宗教从犹太教堂继承音乐的成分,这大概就是中世纪音乐的史前阶段,大致到九世纪可以确定为中世纪音乐的开端了,这从八世纪西方教会建立高度统一的礼拜仪式的结果基本可以推断为中世纪音乐的起源最为合适,这便是中世纪音乐的上限划分。而下限划分普遍还是认为十四世纪初,即“新艺术”(Ars Nova)发轫之初。音乐史学家们为了更好地区分和研究音乐遗产,提炼十五世纪音乐的观念创新方向和实践成果,为此也不得不认定这一特殊时期为音乐文化发展特有的阶段。

二、中世纪音乐的发展类型与特点

中世纪音乐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催生的产物,因这一阶段的历史特点和音乐的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其音乐的发展与创作主要体现的是西方奴隶制社会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更新,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教派特征,同时也伴随新的音乐世俗音乐的诞生与发展。

(一)中世纪素歌的发展与特征

素歌的出现与发展体现了中世纪早期音乐的萌芽,推动了后世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发展,这与当时宗教社会形态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教会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垄断着社会文化发展方向,把握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音乐的宗教色彩浓厚,教会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功不可没,它吸收和创造了各类艺术的精华,把音乐作为宗教文化生活和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神职人员和宗教信徒都得学唱素歌,素歌成为八至九世纪教堂仪式统一的礼拜歌曲曲目,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先人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乐曲创作形式,并作为当时文科教育的重要科目。宗教音乐成为当时音乐历史发展的中心。

在音乐的创作上,素歌根据先人的八个调式系统对曲调进行分类,还根据先人的纽姆谱创作出精确的音高记谱法,其基本原则至今沿用,素歌的歌词也从原来比较自由的口头流传转为固定形态。这种中世纪音乐最古老形式成为人们最熟悉的素歌创作和表现形式,素歌是当时社会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演唱成为修道院和教堂信徒的信仰表达,再现了中世纪音乐与听众的关系,演唱者和礼拜仪式参加者成为素歌听众的主流。

“音对音”平行进行的奥尔加农是教会曲调演唱的特定格式。由于这一时期各种复调创作的兴起,充实了奥尔加农的声部形式,创新了装饰性声部和独立性旋律和节奏的记谱要求,产生了新的作曲法。在传统的教堂曲调中“不谐之谐和”的复调为教堂音乐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这种复调只应用在应答圣歌的独唱段中,与单旋律的合唱应答交替出现,奥尔加农复调中的“插入”形式形成音乐和歌词双重的“不谐之和谐”,是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突出特点。

(二)宗教音乐的发展与风格

教会是宗教音乐文化重要创作和传播形式,其作用的音乐的保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音乐的历史发展中有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宗教音乐色彩。突出表现在各种类型的拉丁文歌曲—古代诗歌、情歌、赞美歌、挽歌、云游歌和单旋律歌曲,在九至十三世纪十分流行,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主流,也是中世纪音乐发展的兴盛时期,此时的歌曲分类是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乐曲资料来源所属类型而定,有其文学水平较高的共同特点,这些都得归功于当时教士、俗僧和修道士以及一些爱好宗教音乐的宗教人士,是他们保存和创新了音乐的理论知识和记谱法,宗教音乐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非宗教音乐在当时可以说没有生长的土壤。但宗教音乐还是采取比较原始落后的纽姆谱记谱法,不同的歌词经常采用相同的曲调来演唱,或以词填曲,词曲结合大多以方便为原则。而单旋律的孔杜克图斯在后期作曲家们开始重视,并在许多乐曲中显露出来。

(三)世俗音乐的发展与兴起

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 篇8

流行音乐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现状,本文重在论述本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

随着全球化及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增强,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愈加密切,使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首先它的多元化体现在它的创作领域,歌词大多反映人们生活中喜怒哀乐,填词人很婉转的写出人们内心想表达的内容,而这种通俗化的语言及的曲调正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易与听众产生共鸣,从而促使流行音乐在歌词方面多角度的发展。在曲调方面,随着一些即兴伴奏教材和网络配音软件的广泛出现,降低了歌曲创作的底线,创作群体不再局限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加平民化和多元化。

从表演上来讲,歌手的舞台表现力是逐渐增强的,但其中不乏有一些通过包装和炒作来提高自己的歌曲的知名度,而且会在舞台现场及一些大型的表演中出现“假唱”的情况,这一方面体现了当今音乐人水准的降低,另一方面则说明流行音乐市场的商业化倾向。

在歌曲的传播方面,电视歌手大赛、晚会歌曲、影视歌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唱片和网络发表逐渐成为当今音乐传播的主流。但是许多原创歌手往往在早期阶段无过大的资金投入使得一些本身非常优秀的歌曲并没有被大众所了解就沉下水面。

笔者看来,现如今的流行音乐发展因为音乐创作门槛的降低,出现了数量多,质量差,流行音乐很“流行”的现象,人们有时仅图一时之快去创作,并无多加修改便去录制,去上传,歌词过于低俗,曲调也都是停留在模仿阶段,没有接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所以出现了音乐泛滥的情况。即使是许多早已成名的歌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有的或多或少的在进行模仿,没有这个时代的代表性歌曲,所有音乐都仅仅是昙花一现,无论那多花曾经盛开的多么灿烂。

紧接着就是严重名人效应,现在出现了歌手间翻唱歌曲的情况,但是无论是那首歌曲,被那些成名早的歌手所唱时都会异常的火爆,就像那首歌使他们原创的一样。就像《我非故我在》这首歌曲,原唱明明是张峻宁和马梓涵两个新生代歌手,但是被林俊杰和张靓颖这两位元老级人物的翻唱,人们却仿佛忘记原唱存在一样,只知道这首歌是林俊杰和张靓颖的。这样看来,如果名人效应笼罩着流行乐坛,那么那些后起之秀则永远是配角,没有施展的舞台,那么中国流行音乐就会随着他们的老去而老去。

进而就是强大的市场包装的力量,到了这个时期,人们所关注的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因为迷恋某一个偶像而喜欢他的音乐,人们所希望了解的并不是他们所创音乐,而是他们有没有和那个明星出现绯闻呢?他们的身体情况等等,有些人背明星资料比背语文文言文都快,我们现在的流行乐坛类似于选秀,谁长的好谁上,不会唱歌可以用别人代替,当一个二级配角就算“成功的进军电影界”,最后被包装成一个“影视歌全方面发展的全能明星”。因为那些谋划者们信奉一条原则:“他成功了,他的音乐也就成功了。”

引发上述三条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的流行音乐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过于严重,经纪公司的老总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所有艺人都是棋子,赚钱的工具,没有那位老板会关注流行乐的发展,只要赚钱就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歌手会在一夜间骤然红起,也有些唱功不错的歌手却被雪藏。

笔者虽然不喜欢,但是并不排斥这种上述现象,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事原则,存在的事物总会有其合理性,随着流行音乐的多元化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新的问题,但是倘若每个人只要稍稍留心一下流行音乐本身,那么未来的音乐就会更加美好。我们是在听音乐,在欣赏音乐而不是在观赏人体肖像。

幼儿园三年发展规1 篇9

中兴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2011.9——2014.8)

一、现状分析:

我园座落在三灶镇春花园内,创办于2004年5月,是三灶镇首家民办幼儿园。我园占地25005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平方米。目前拥有六个班级(小、中、大

一、大

二、大大

一、大大二),全园幼儿总人数180名,教职员工24名(全部合同制员工)。

幼儿园于创办之初便提出了“我们用爱心细心耐心,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办园宗旨。这6年以来,我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坚持依法办园,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并严格执行,办园质量不断提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家长忙于工作,很难对孩子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很难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2、我园教师平均年龄在24岁,教师虽然都是专业幼师毕业,但是因为年轻,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保教工作方面,还存在重上课轻游戏倾向。(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新的教育理念还没在教师身上内化,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3、由于底子薄,收费较低(320元/月),再加上幼儿园本园的原址是租用三灶中心村原有的旧村小学改建,在创建的过程中就有很多地方还不够到位的,导致了幼儿园有些设施配备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指导思想:

以珠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完善机构,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一)、2011年9月-2012年8月

1、教师培训:加强师德修养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思想素质;开展外出取经、课堂教学

交流及研讨等活动;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订两份教育报刊书籍,开展优秀书籍的园内推荐、交流、阅读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 的氛围,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

2、条件改善:

(1)创设拥有现代化设备又具有与幼儿产生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添置一台电脑、一

台打印机、一台电视、一套音响;

(2)充分利用绿化带、外墙、室内、楼梯等地方,安全、美化、处处蕴涵文化气息的良好的活动环境;

(3)加强资金投入,对园舍门窗进行维修,修建幼儿盥洗池,改善办园环境;

(4)更换教师办公桌,更换一部分学生桌椅。

(5)粉刷园内墙面,并画上卡通趣味图案。

3、教育教学:我们将注重幼儿的启蒙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形成开放、温暖、宽松的活动氛围。传授知识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知识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的过程。

(二)2012年9月-2013年8月

1、教师培训:继续加强师德修养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思想素质;组织教师外出取经、并坚持我园课堂教学交流及研讨等活动;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引导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某一显现优势,提出明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年目标,并按目标努力,形成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学风格,争当有特色的教师;通过邀请领导专家和来园指导、新教师公开汇报活动等,为青年教师创设学习、提高和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新教师迅速成长、不断超越自我。

2、条件改善:

(1)按照每班一台电视、一台DVD,一个录音机的配置。园内一套多媒体投影仪;添

置一部分幼儿图书;

(2)更新绿化带、外墙、室内、楼梯等处的活动环境;

(3)为各班级购置一个档案橱,图书架,以存放玩具,图书等;

(4)功能室地面贴上防滑瓷砖。

3、教育教学:定期开放幼儿园,欢迎家长、孩子来园活动;开展园内示范课,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借助特殊节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讲故事、歌唱、绘画、舞蹈比赛等活动,教育幼儿做一个有爱心、孝心、懂礼貌,有创意的好孩子。建设好家长学校。

(三)2013年9月-2014年8月

1、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学习先进教师、师德标兵典型事迹、优秀论文和科研成果集、教学活动实例和分析、各种好教材、教育杂志,包括向网络学习等,鼓励教师学会按需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条件改善:

(1)大班、中班将再开设一个班级,根据需要为班级添置电视、档案橱、桌椅等;

(2)加强资金投入,对厕所进行维修改建;

(3)逐步添置、更新幼儿教玩具;

(4)利用暑期对校园的生活、游戏、学习环境进行改造。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篇10

一、音乐智能是指觉察、辨别、表现、表达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婴幼儿时期, 对一个人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说是音乐智能的奠基时期。有的人长大后, 唱起歌来五音不全, 跳起舞来老踩别人的脚。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婴幼儿早期, 没有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为此,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 把音乐也作为八大智能中的一种智能明确提出来。

1. 如何构建音乐智能

构建音乐智能的初始阶段, 其实就是简单的两个字———聆听。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语言”, 这其中包括对音高、节奏、音强和音色的敏感性。成年人由于长期受尘世间的噪音干扰, 其听觉的敏感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而婴幼儿则不同。由于进化遗传优势, 婴儿处于“绝对音感”阶段, 即他能把听到的音乐整个地、不加分析地、清晰地印刻到大脑皮层, 产生痕迹, 形成印记。因此, 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构建其音乐智能, 非常重要。

有些家长会问:孩子听音乐真的有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婴幼儿醒着的时候 (包括半醒半睡的状态) , 他的听觉是打开的。如果他听不到音乐, 那么, 他就可能听到汽车的噪音、厨房的说话声、吵架声, 这些声音同样会进入孩子的大脑, 产生痕迹。显而易见, 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负面的。

2. 要听就听“第一流”音乐

构建0~3岁婴幼儿音乐智能的方法———听音乐。这里所说的听音乐, 不是像有的家长所说的:“随便听一听, 热闹就行。反正孩子小, 不懂音乐的好坏。”这是个很大的误会。正是因为孩子小, 家长才马虎不得。家长必须了解:人的大脑接受外面的信息, 会遵循一个原则———先入为主。即先进入大脑的信息占主导, 以后同类信息将会被筛选, 甚至排斥。先入为主的原则告诉我们, 如果孩子首先听到的音乐不是第一流的作品, 而是第二流、第三流, 甚至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么他今后就无法建立第一流的审美情操、第一流的音乐智能。因此, 在幼儿时期, 要给孩子优先输入良好的信息, 避开不良信息。

那么什么是第一流的音乐呢?我认为首推欧洲的古典音乐, 即莫扎特、勃拉姆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的上乘作品。当然, 中国优秀的古典乐曲也可以听, 最好是选择那些悠扬、舒缓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美妙动听、极富感染力, 它不仅体现了人的内心世界, 揭示了人的情感状态,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而且还能陶冶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二、音乐是靠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

根据幼儿思维和认识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 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音乐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我们并不是通过音乐艺术本身的魅力去感染、教育幼儿, 让他们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绪, 而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 激励幼儿的情感, 使他们体验情感,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这学期我选择了学习幼儿音乐教育, 明白了艺术形象应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 形象特点鲜明, 使幼儿容易接受。要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能力等, 同时在音乐学习中丰富幼儿的情感, 促进幼儿的思维、想象、领悟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练习中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

音乐不像文字, 在抒发感情、激励人的内心情感方面, 它有其独到之处。音乐奇妙地接触心灵深处, 激励人的感情, 动人心弦, 常常使人感到有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基本动力, 音乐也不例外;兴趣也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是一门很美妙的学科, 它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上一篇:平凡之路初中作文800字下一篇:勇气六年级作文500字记叙文